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学生演讲

马克思学生演讲

各位老师和同学: 你们好!

今天我演讲的话题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有很多人可能认为自己只是

一个平凡的人,对于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也许根本没有考虑过。马克思曾说过:“作为确定的

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无所谓,

这个任务是由于你的需要及与现存的世界的联系而产生。”所以今天我想来谈谈马克思主义与

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的联系。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人的使命。抗战的年代,人们有救亡图存的使命,而在和平与发展

成为世界的主题的时候,当代大学生的使命变了。不再是为了国家抛头颅,洒热血,当然更

不是没有使命。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肩负的使命是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只适合科技爆炸的时代,作为学生,学习始终是第一要务。但是在新

形势下,用马克思主义教育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这是因为:首先,马克思主

义是大学生提高思想政治觉悟的指南。大学生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意识,不能自发

的产生,必须依靠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来实现。之所以说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能够使大学生

产生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意识,是因为这个理论正确地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

律,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是人类智慧和正确思想的结晶。有了马克思主义这个完整的

世界观作指导,大学生就对整个世界和人生有了一个科学的认识,就能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

定的信念,就会有高尚的情操,就会有坚强的毅力和学习积极性。其次,马克思主义是大学

生提高认识能力的锐利武器。马克思主义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改造思想意识,提高政治素质

的科学世界观,而且为大学生提供了改造思维方法,提高认识能力的科学认识论。

毛泽东主席指出,“我们的眼力不够,应借助于望远镜和显微镜。马克思主义就是政治上

军事上的望远镜和显微镜。”马克思主义是非常重要的,没有马克思主义,不仅我们的历史使

命成为空谈,就连最基本的我们自身所具有的的价值都将无法表达。而这无法表达的价值,

就是我们青春的价值。所以我们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武器,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思想,绽

放青春光芒!

201341070118

13卓会李欣章篇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演讲稿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稿

姓名:龙玉明

学号:1325100121 班级:临床医学本科三班

阅读书(篇)目

一、必读书(篇)目(15)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恩格斯:《英国状况》

列宁:《国家与革命》

毛泽东:《为人民服务》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江泽民:《以人民群众为本》

胡锦涛:《和谐社会建设要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人手》胡

(十八大报告)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讲话》习近平:《习近平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八大以来重要论述选编》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

国学经典:《论语》《道德经》《劝学篇》

二、选读书(篇)目(15)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列宁:《民族平等》

毛泽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毛泽东:《愚公移山》

邓小平:《在全体人民中树立法制观念》

邓小平:《我们有信心把中国的事情做得更好》

邓小平:《提倡细致深入的工作》

江泽民:《以人民群众为本》

江泽民:《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

胡锦涛:《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胡锦涛:《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讲话》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成都医学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演讲稿

和谐,古老的话题阐新意

老师们,同学们,今天我要和大家谈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中的“和谐”话题。和谐其实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从古至今,人们口中总有一些耳熟能详的关于和谐的话题,有些故事似乎都已经是陈词滥调,但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今天,中国共产党重新提出了这个词语,它具体体现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它的意思也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变成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社会主义的中国,构建和谐社会是重要的也是紧迫的: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我们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可以看到很多不和谐的场景,老人摔倒,路人要么冷漠不理睬,要么拍照再扶,小月月事件,以及大家可能经常见到的“瓜子哥”和“取款女”,我们在对于这些现象深恶痛绝的同时,很多人是否记得自己做得那些不和谐的事,公园里安静的早晨,唱戏声持续不断,深夜宁静的小区,醉酒的人群在高声呼叫,这些现象,需要更多人反思自身,而不是以为苛责别人。在社会主义法制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是艰巨的也是必须地:

1978年12月,邓小平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中提出,为了

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必须是民主制度化,法律化,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

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从法国“巴黎公社”开始到今天,

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践一直没有停止过,其间有成功也有失败,有高潮也有低潮。1871年法国

“巴黎公社”在历史上尽管仅存在了72天,但它破天荒地为世人展示了一个由无产阶级领导

的新型民主国家的雏形,并第一次提供了用无产阶级民主取代资产阶级民主的经验。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特别是二战后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使社会主义民主的探索和实践达到高潮。但随着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剧变,一

大批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丧失了执政地位,有的沦为在野党,有的甚至一度成为非法的政

党组织,社会主义民主实践跌入低谷。苏东剧变固然

有着多种原因,但是对当代共产主义运动而言,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

义法治国家,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

社会生活法制化、规范化,逐步形成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当前,我们国家还有许多法制制度不够完善,许多贫困地区的孩子还不能接受经济发达

地区孩子们所接受的教育,生活条件还很艰苦,贫困地区还需要更多的国家投入,只有祖国

各个地区都均衡发展,我们的社会才会平等,社会才会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如火如荼

进行,加快了城乡协调发展;国家出台了很多积极的就业政策,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再穷不

能穷教育,国家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医疗水平也正在不断发展,人民医疗水

平追不提高;前国家主席胡锦涛提出过科学发展观,这一指导思想旨在帮助加强环境治理保

护,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

我们党也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

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

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

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

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

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

国家基本建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

明显好转;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

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当下大学生群体中各种不遵纪守法的现象此起彼伏,校园偷盗,开车横行撞人,一些学

生加入黑社会组织,宣传不法宗教,传销组织在大学生中时常发生。寝室因为同学之间相处

不和谐,发生各种打架斗殴事件,甚至杀人泄愤。大学生应该是社会群体中知法懂法的群体,

他们在知法犯法的同时,践踏了法律的神圣尊严,也玷污了自己作为有知识有文化青年的形

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深入人心的今天,我们每个大学生都应该是这个践行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大军中的生力军和中间力量。把实现和发展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作为己任,大学生

是祖国的未来,更是祖国长期繁荣未定的根基。

现在我们比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同时,和谐一定会成为中国梦中新的更加绚丽迷人的篇章!谢谢大家!篇三:马克思演

讲稿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我心中的马克思, 我们这一代已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很远了。是时候了,我们应该认真地想一想,我们是

从哪里来的,又究竟要到哪里去?

我心中的马克思:对思想解放的渴望

罗曼·罗兰曾把人生比喻成那浩浩荡荡奔流着的大江,人内心世界和自我意识的觉醒一开始往往如那江心岛屿在晨雾和阳光中时隐时现。

整个少年时代,我和大多数同时代人一样处于「哲学麻木」状态。作为一个地道的中国人,我从小的思维方式就是常识的、直观的。作为常识和直观经验的总概括——传统的哲学,对我没有特殊的吸引力。狄拉克曾十分风趣地说过,自从我们把宏观的手指头伸到宏观的嘴里时起,脑子里就灌满了各式各样显而(3)易见的常识。常识决定了一个正常人的理智,但也使人带着那个时代的一切公认的错误和偏见。人们可以拒绝讲哲学,其中沉睡在以常识为基础的哲学梦中是最舒服和最难被唤醒的。

其实,任何一种哲学理论如果不是内心的体验,那么所谓的理论思考和女中学生的寻章摘句没有什么本质差别,你只是去吸收被别人咀嚼过的思想中流出的汁液。哲学的启蒙要求用整个身心去感受它,它要求理论家不仅用哲学来研究生活,而且要用生活来写哲学。而我们从小就被灌输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强大的传统对我们这一代人是作为信

仰来接受的。而且即使是这一哲学本身的精髓也被一层又一层嚼之无味的常识和说教包裹着,要燃起热情的创造火焰,无论是对于整个哲学体系还是我们的内心,都需要努力的去学习和认识。(4) 莫泊桑讲过,普通人一般极少去想那些有关人生价值以及和世界观有关的问题,只有当死亡来临或平静的生活中出现重大变故时,麻木的内心世界才会受到哲学和宗教的触动,但那时往往已为时太晚了。所以珍惜现在的时间,解放自己的思想,不能永远被禁锢在常识的意识之中.篇四:马克思演讲

唯物辩证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开篇:a b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而唯物辩证法,是一种研究自然、社会、历史和思维的哲学方法;是辩证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式之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世界存在的两个总的基本特征,从总体上揭示了世界的辩证性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各个范畴,从不同侧面揭示了这两个基本特征的内涵和外延;矛盾(即对立统一)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

大学生是中国社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是决定中国命运的重要力量。虽然我们的绝大部分已经是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但是我们的心理还没有成熟到与年龄相应的程度,因为我们上从幼儿园开始到高中毕业,始终处于家长和学校的保护中,现在又进入了与社会相对隔绝的“象牙塔”。在进入社会之前,我们一直都在做的就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当我们离开家长和老师的保护,开始享有自由的时候,一步不慎,就很容易走上歪路甚至是一条不归路!所以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对我们大学生的生活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的生活,学习,价值观,爱情观,社会观以及在人际交往等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都需要有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我今天就唯物辩证法在大学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做一些简单的探讨。

part1:c d 在我们的大学期间,四年的生活中,宿舍是一个重要场所。宿舍对我们来说,就是我们在学校中的家,是我们大学生活里最重要的地方。舍友,就是我们的亲人,我们是普遍联系的,如果不能和舍友处理好关系,那么我们的日常生活就会一团遭,我们的人际关系也会很乱,进而影响到我们的正常的生活。宿舍的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对于事情的看法也就不可能完全一样,矛盾和问题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当问题或矛盾出现使我们应该怎么解决呢?而这个时候就是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时候了,这里就需要我们用“联系”的原理和“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

来看待和处理问题:宿舍是一个整体,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整体的一个部分,离开了任何一个人这个宿舍都是不完整的,这就需要我们宿舍的每个人和谐相处,遇到事情大家应该共同面对,整体讨论,而不是有某个人决定,大家生活在一起,问题的发生是必然的,而如果每个人只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那么问题会很难得到解决。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承认矛盾普遍性是坚持彻底辩证法的前提,矛盾分析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因此我们有必要去了解别人的想法观点,试着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因为对于同一矛盾的不同方面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观点,只有全面的了解各个方面才能更好的处理产生的问题。

part2:e f 在大学中,学业问题,依然是一个首要问题,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不同时期的主要矛盾是不一样的,而大学生活中抓住了主要矛盾才能抓住大学的重心,才能顺利完成大学学业,有一个充实的大学生活。同小学,初中,高中生活相比,大学没有父母的看管,老师的督促,考试虽然还有,但是要想不挂科也是不难的。于是一部分同学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从开始逃课,到渐渐不上课,慢慢的,也就忽略了我们来大学最首要的目的:学习,还有一部分同学,过度的投入到勤工俭学中,在学业与打工中,忽视学业,重视打工。主要矛盾决定了事物的性质,固然在大学里面能力的培养很重要,但是我们现在的身份依然是“学生”,所以学业仍然是我们最重要的任务。今天的努力决定了明天的收获,专业的知识是我们走上社会立足生存的根本。如果现在学业不认真甚至完成不了,又怎么可能保证将来进入社会后,会是一个有用的人呢?

于此同时,还要重视的一个问题就是:上了大学以后,一部分在高中很优异的同学,由于适应不了大学相对放松的生活,而导致缺乏自信,评价自己和别人时过于片面,只看到了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缺点,却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导致自卑感不断攀升。不可否认的是,大学中,有各种才艺的人比比皆是,但是也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要矛盾分析法来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正确认清自己的优点与缺点,不要盲目的自我否定,擅于在不同的事情上利用优点改正缺点是增强自信的有效途径,从而发现自己的优点,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过的充实,过的有价值,作一个心理健康,阳光向上的大学生。

part3:g h 在大学生活中,还有一个很热门的话题---爱情,爱情似乎是大学校园里最不可缺的东西,是日常生活的调剂,而一对对的情侣也是大学里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在大学里,不恋爱的人才仿佛是异类。而大学情侣分手的频率和概率也非常大。但是为什么而恋爱?为了调剂生活?为了追求刺激?还是盲目的追求和别人一样,不想被人认为是异类?为了这些目的而恋爱的人往往分手的多,因为它违背了恋爱的规律,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规律总是以其铁的必然性起着作用。虽然人的主观能动性也很重要,但是前提是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客观规律为前提。因为寂寞无聊而恋爱;因为别人都恋爱所以我也恋爱——这些理由都忘了恋爱是因为爱情本身,于是结果往往是以分手告终。爱情需要人的经营但是决不能强求,遵守爱情的规律才是享受爱情的美好的基础。同时,大学生活中,爱情不是主要矛盾,不是我们应该投入过多经历经营的,学习依然是重中之重,因此,大学中的爱情可以有,但是,不是必须有的。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在大学中调整好爱情与学业的关系,把握好主次矛盾,让爱情成为学业的助理而不是阻力。

结束:a b 把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原理应用于大学生活和学习中,用以说明事物、解决问题,使

之变成生活的哲学、行动的哲学。唯物辩证法是客观世界规律和人类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是原本深深植根于现实的活的哲学。因此我们对辩证法的认识,不能停留在经过高度抽象形成的一系列概念、范畴、原理上。辩证法如果只停留在书本上,停留在理论中,专搞概念的演绎,死抠书本的教条,就会变成空洞的、枯燥的、僵死的东西,那就会陷入本本主义的泥潭。只我们大学生是共产主义事业的未来中坚力量,而马克思主意唯物辩证法是经过了实践检验的具有指导作用的哲学,因此,我们要学着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事物,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知道我们的学习,生活,让唯物辩证法的原理陪伴我们走完大学四年,步入社会。

注:全篇分为四大板块(开篇、结束为一个版块),每个版块由2人负责ppt制作及上台展示;i负责ppt汇总及调整;j负责材料收集等前期准备。篇五:马克思主义原理课演讲稿马原演讲稿

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上这堂课。我今天讲的题目是“从哲学名言中看智慧”。首先来看一段视频。哲学,貌似和我们的生活关系不大,但其实生活中处处有哲学。似乎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哲学”。哲学,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到底有什么用呢?我们来听一个小故事:说一位哲学家与船夫正在船上进行一场对话。“你懂哲学吗?”“不懂。”“那你至少失去一半的生命。”“你懂数学吗?”“不懂。”“那你失去了百分之八十的生命。”突然,一个巨浪把船打翻了,哲学家和船夫都掉到了水里。看着哲学家在水中胡乱挣扎,船夫问哲学家:“你会游泳吗?”“不??会??”“那你就失去了百分之百的生命。”看来,哲学真的没什么用途,关键时刻连命都救不了,还不如去学习一项具有实际用途的技能。但求知是人的本性,人类不会先衡量一门学问是否有用再去决定是否继续思考下去。同样,哲学也不会因为“有用”和“无用”而被人类有所取舍,实际上,你每时每刻都生活在哲学之中,人说到底就是“哲学的”存在。所以说,哲学永远不会消亡,因为人不能否定自己的本性。好的,了解完哲学,我们再来认识一些哲学家。

首先来看西方哲学界的泰斗。泰勒斯,古希腊时期的思想家、科学家、哲学家,希腊最早的哲学学派(伊奥尼亚学派)的创始人,古希腊有文献记载以来的第一位哲学家。早年是商人,后游历巴比伦,埃及等国,学到数学和天文知识,后从事政治和工程活动,晚年转向哲学。几乎涉足人类的全部思想和活动领域,被尊为“希腊七贤之首”。今天我们看一句他的名言:“别人为食而生存,我为生存而食”。普通人以为物质的、看得见东西才是活着的意义,而他只是把食物看成存在的条件,但不是存在的目的,求得智慧、知识才是存在的意义。下一位是卢梭,他是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卢梭在其名著《爱弥儿》中阐述了他的教育思想。卢梭主张,儿童的教育应顺应自然,以儿童为本位。他在《爱弥儿》中开宗明义地说:“一切出于自然的创造者皆好,一经人手却变坏了。”他认为,人性本善,教育应顺应儿童的内在欲望而行动,不必加以干涉。一旦受了社会的干涉,儿童极易产生不自由、不平等,甚至产生罪恶。所以他极力主张,在儿童的理解力尚未发达之前,要让儿童远离社会,回返自然,到自然环境中去看、去听,不接受人类的影响。换言之,教育要发展儿童天生的禀赋,应使儿童有自然的生活,因为儿童身心发展有自己固定的顺序和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任务;违背了它,就是不好的教育;最自然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

接着来认识一下狄奥根尼,他又名第欧根尼,戴奥真尼斯,是古希腊哲学家,出生于一个银行家家庭,犬儒学派的代表人物。约活跃于公元前4世纪,生于锡诺普(现属土耳其),卒于科林斯。他的真实生平难以考据,但古代留下大量有关他的传闻轶事。哲学上“犬儒学派”的代表人物。人生信条:一,返于自然。二,我宁可疯狂也不愿意快乐。主张不要政府,不要私有财产,不要婚姻,并鄙弃奢侈与一切认为的对感官快乐的追求,拒绝接受一切的习俗,无论是宗教的,风尚的,服装的,居室的,饮食的或者礼貌的。决心像狗一样活下去。

这是一种德行,能在财务面前无动于衷,是追求从欲望之下解放出来的道德自由。他用自己的行为实践着他的哲学。据说亚历山大大帝在东征的途中拜访过弟欧根尼,弟欧根尼劝说亚历山大大帝放弃东征,然而亚历山大大帝拒绝了,理由是“我的命运已经注定”。亚力山大大帝问他:“大师,我可以帮你做点什么吗?”他回答说:“滚开,别挡着我的阳光。”其实,犬儒主义者只是为了寻求心灵的宁静,灵魂的安宁。

下面,我们再去看看“古希腊三贤”。大家知道古希腊三贤吗?他们是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先来认识一下苏格拉底,他是著名的古希腊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古希腊三贤”,更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苏格拉底出生于希腊雅典一个普通公民的家庭。其父是雕刻匠,母亲是助产妇。曾从女智者狄俄蒂玛受业。自称有“灵迹”伴随,预示以何事不当为,终身信奉。亦受奥尔斐秘教及毕达哥拉斯派的影响。苏格拉底具有朴实的语言和平凡的容貌,生就扁平的鼻子,肥厚的嘴唇,凸出的眼睛,笨拙而矮小的身体和神圣的思想,但其终生未认字,其生平事例,成就思想,均为其弟子记录。苏翁的名言很多,我们挑一条来看看,“当许多人在一条路上徘徊不前时,他们不得不让开一条大路,让那珍惜时间的人赶到他们的前面。”这句话的意思是在人生的道路中,一些人朝着一个方向努力确不能坚定不移的走下去,一旦他开始怀疑自己的方向或者是满足现状(徘徊不前),那么他有可能给别人创造了机会,那些意志坚定(珍惜时间)的人走的路会更容易些(一条大路)。那是在告诫人们在追求真理的路上要坚定不移,半途而废只会帮助别人成功。

了解完西方哲学,我们再来看看中国哲学。中华民族的哲学。它致力于研究世界的本原和古今历史演变的规律,形成了自己独具民族特色的自然观、历史观、伦理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中国哲学有自己的特点:1、有比较充分的发展。中国哲学始于先秦,历史悠久,与同时期世界其他地区的哲学相比,属于少数达到较高水平的哲学形态之一。进入封建社会后,由于科学技术在世界范围内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封建统治秩序相对稳定,故中国哲学在殷周哲学的基础上,继续发

展,形成了历史久远,具有较高形态的封建社会的哲学。而同时代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哲学处于相对贫困的状态,只是在近代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后,哲学遂逐渐发展。2、主要同经学结合。在中国封建社会,宗教神学虽比较活跃,但未能占据统治地位。中国哲学一直以儒学为正统,儒学虽因袭了传统的天命观念,但着眼于现实社会,不注重彼岸世界;强调道德教育而非宗教说教。一些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思想家以“正统”自居,批判宗教神学观点。而在西方,中世纪时神学占据了统治地位,哲学成为神学的婢女,唯物主义思想只能披上宗教外衣或以宗教异端的形式存在。3、与伦理学联系密切。中国传统哲学与伦理学联系密切,本体论、认识论同道德论相互渗透,具有浓厚的伦理色彩。在先秦时代,诸子百家中儒、道、墨、法等诸家都以天道观为其伦理学说的理论依据。秦汉以后儒学被奉为正统,无论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还是王弼的“名教出于自然”的主张,都是通过各自的本体论为儒家的纲常伦理作出论证。在宋明理学中,本体论、认识论与道德论的结合更为显著。张载以气为万物本原,宣扬“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仁爱精神,二程和朱熹以理为本体,强调天理即是人伦的最高原则。在中国哲学中,认识论也往往和道德认识、道德修养相联系。孟子的“思诚”,荀子的“虚壹而静”,程朱的“格物致知”,陆王的“发明本心”无不既是求知方法又是道德修养方法。 4.思维方式倾向于整体性、有机性与连续性。中国哲学具有丰富的朴素辩证法的思维传统,许多哲学家运用不同的术语表达了他们的辩证思想,如老子的“反者道之动”,《易传》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宋明理学家提出的“一物两体”、“分一为二,合二以一”等。他们把宇宙的演化视为一系列生成、转化的过程,把天地、万物、动、静、形、神视为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矛盾统一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