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1:10000地质填图报告

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1:10000地质填图报告

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1:10000地质填图报告
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1:10000地质填图报告

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奶子山银多金属矿普查区1:10000地质填图报告

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奶子山银多金属矿普查区1:10000地质填图报告

报告编写人:

报告审查人:

单位行政负责人:

单位技术负责人:

报告提交单位:

报告提交时间:

目录

第一章绪言 (1)

第一节目的任务 (1)

第二节工作范围、地理、自然经济及交通 (1)

第三节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4)

第四节项目工作概况 (5)

第二章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 (6)

第一节工作方法的选择 (6)

第二节质量评述 (6)

第三章区域地质特征 (7)

第一节大地构造位置 (7)

第二节地层 (8)

第三节侵入岩 (8)

第三节构造 (9)

第四节区域矿产 (9)

第四章测区地质 (9)

第一节地层 (9)

第二节侵入岩 (12)

第三节构造 (14)

第五章蚀变及矿化特征 (19)

第一节基本情况 (19)

第二节蚀变带及蚀变岩石特征 (19)

第三节蚀变与矿化的关系 (21)

第四节控矿因素 (22)

第五节找矿标志 (22)

第六章结束语 (22)

第一节主要地质成果 (22)

第二节存在的主要问题 (23)

第三节下一步工作意见 (23)

第一章绪言

第一节目的任务

受赤峰恒久矿业有限公司委托,大队对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奶子山银多金属矿普查区开展1∶10000地质填图工作。

目的是大致查明区内地层、岩石、构造以及其他各种地质体的分布特征,大致查明区内构造蚀变带及矿化带(体)的分布特征,初步了解矿化的控制因素,为公司长远规划提供基础地质依据。

第二节工作范围、地理、自然经济及交通

1、工作范围

工作区位于克什克腾旗土城子镇南4公里处,行政区划隶属于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土城子镇所辖。探矿登记范围坐标拐点如表1-1,地理位置见图1-1:

表1-1 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奶子山银多金属矿普查区范围及拐点坐标

图1-1 探矿权区地理位置图

2、自然地理及经济

地形地貌:本区属于内蒙古高原东部的中低山区,海拔标高1050~1377米之间,山系呈北东向展布,阳坡山势陡峻、植被很少,阴坡植被覆盖、残坡积层较厚(照片1-1)。

水系:区域水系发育,属西拉木伦河水系苇塘河支流,常年流水,注入西拉木伦河,从南往北通过该区。该区地下水资源尚属丰富,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和第四系潜水。

照片1-1 工作区地貌特征照片

气候:该区属典型大陆型气候,年平均气温6.9℃,最高气温38℃,最低气温-29℃,最大温差达67℃,夏季炎热干燥,多风少雨,冬季寒冷。春秋两季多风,最大风速达到17m/s。无霜期七个月、冰冻期五个月,最大冻土深1.5m。年降水量440.6mm左右,年蒸发量为1980.2mm,雨季多集中于六、七、八月份,

占全年降雨的70%左右。4~11月可开展野外工作。

经济:该区收入来源主要靠农业,区内农作物有玉米、高粱等杂粮作物,经济作物有葵花、土豆等。除矿业开发刚起步外,地方乡镇企业可谓寥寥无几,因此当前的地方经济还较为落后,但劳动力较为充足。居民以汉族为主,此外尚有少数汉族居民居住。

工作区有10KV高压电网通过,电力充沛。

3、交通

位于克什克腾旗土城子镇平房村南,北距克什克腾旗土城子镇4公里,南西距克什克腾旗新开地乡18公里,东距翁牛特旗毛山东乡15公里,均有公路及简易公路通达。土城子镇至赤峰市平双公路连接,交通方便。(见图1-2)

图1-2 工作区交通位置图

1-市级行政中心;2-县级行政中心;3-乡镇级行政中心;4-铁路;5-国道;6-公路;7-省级界线;8-盟市级界线;9-县级界线;10-河流、湖泊;11-探矿权区位置

第三节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区内前人留有少量老槽探,但资料无从考查。

1980~1982年原冶金一公司物探队在本区开展1∶5万分散流测量时陆续

发现大座子山、油房西、二把伙等诸多异常。

1980—1982年原冶金一公司物探队在本区开展了1∶5万分散流测量,发现了二把伙、奶子山等一大批分散流异常。

1984年原冶金一公司物探队对奶子山56-1号分散流异常进行了检查,布置了三条综合剖面,分散流、次生晕、原生晕、激发极化法测量均有原生晕及极电异常显示,且是银、铅、锌综合异常。

2000年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在本区开展1∶20万地质调查(五分地幅K-50-(11)),著有《1∶20万地质调查说明书》。

第四节项目工作概况

1、项目进展

5月28日双方签订技术服务合同。

6月4日进行野外踏勘工作。

6月5日-6月9日收集资料,包括1∶10000地形图,并做好生产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6月21日-7月13日,进行实测地质剖面测量、1∶10000地质填图工作。

2、完成工作量

(1)地质测量:15.38km2(比例尺1∶10000);

(2)实测地质剖面:6.924km(比例尺1∶2000);

(3)化学分析取样:12件(分析项目:铜、铅、锌、银);

(4)光、薄片:13件;

3、项目组人员组成及设备配备

根据项目性质和设计的实物工作量,为了满足项目野外施工的要求,本次工作项目组人员组成及分工见表1-2,设备配备见表1-3。

4、主要地质成果

通过1∶10000地质测量,大致查明了区内地层为侏罗系满克头鄂博组上段(J3mk3),新近系汉诺坝组(N1h)和第四系(Q)地层,岩性为(含角砾)晶屑凝灰岩、流纹岩和玄武岩。侵入岩为白垩系花岗岩(燕山期花岗岩)。

该区构造主要表现为断裂构造,有9条,为北西及北东向,构造性质复杂,但均具有扭性的特点。

发现矿化蚀变带2条,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铅锌银矿化明显。具有矿化显示的构造蚀变带主要蚀变有硅化、高岭土化、褐铁矿化及黑色金属矿化(可能为方铅矿化、闪锌矿化、胶状黄铁矿化和褐铁矿化等胶状矿物组合)。Ⅰ号蚀变带块样分析结果:Ⅱ号蚀变带块样分析结果:。

蚀变矿化主要受断裂构造控制。

第二章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

第一节工作方法的选择

根据该区侏罗系地层及侵入岩花岗岩出露较少,大面积新近系汉诺坝组和第四系地层覆盖,地层走向北西,构造不复杂、蚀变与构造关系密切等特点,地质填图采用分片填制(即以追索法为主,穿越法为辅的填图方法)。地质点用GPS 定点。对地层岩性、侵入岩均采集样品及标本进行薄片鉴定,对部分蚀变岩石采集光片样及化学分析样进行矿石矿物定名及化学选项分析。

第二节质量评述

1、1∶10000地质测量工作过程:踏勘、实测剖面、具体地质填图,符合《规范》规定的地质填图程序。

2、地质测量:完成1∶10000地质填图15.38km2,地质观测点总数570个,其中侏罗系地层及侵入岩花岗岩出露区,面积3.06km2,地质线路10条,地质

点297个,平均每平方公里97个点。超过《规范》正测40-80点/平方公里的要求。新近系汉诺坝组和第四系地层覆盖区,面积12.32km2,地质线路9条,地质点223个,平均每平方公里18个点。实测地质剖面5条,长6.924km,符合《规范》要求。

3、地质填图地质点互检率100%;项目组检查线2条,检查点50个点,占总地质点总数的9.6%,符合《规范》要求。

第三章区域地质特征

第一节大地构造位置

工作区地处华北地台和大兴安岭褶皱带的过渡部位,晚古生代华北古陆板块与俄罗斯板块碰撞的缝合线附近,红山子-五分地隆起带南缘,东西向西拉沐沦河深大断裂和少郎河深大断裂之间(图3-1)。具有较好的热液型金属矿产成矿的地质构造条件。

图3-1工作区大地构造位置图

1-中新统玄武岩;2-上侏罗统火山岩;3-上二叠统未分;4-下二叠统未分;5-晚白垩世花岗岩;6-早白垩世花岗岩;7-早白垩世花岗闪长岩岩;8-侏罗世花岗岩;9-红山子—五分地复背斜;10-火山盆地边界及编号;

11-钼铀矿床;12-铀矿床;13-钼矿床;14-钼铀矿点;15-钼铀矿化点。

①红山子火山塌陷盆地;②广兴—芝瑞火山塌陷盆地;③托河火山塌陷盆地;④万合永复式火山塌陷盆地;

⑤姜营子火山断陷盆地;⑥新城子火山断陷盆地;⑦土城子-广德功火山宽缓塌陷盆地。

第二节地层

区域地层具明显的火山岩盆地特征,基底地层为二叠系中统于家北沟组陆相沉积岩夹中性火山碎屑岩,盖层为侏罗系火山碎屑岩及新近系玄武岩。

第三节侵入岩

区域内岩浆活动强烈,有华力西期和燕山期侵入岩,以燕山期侵入岩为主。敖包梁杂岩体是燕山晚期的主要侵入体,出露面积140km2,由花岗岩、中酸性浅成~超浅成小型斑岩体群构成。它是区域内岩浆及热液活动的中心,控制着火山岩的分布,同时也控制着与火山作用有关的矿产。

第三节构造

本区为东西向古构造体系与北东东、北东向构造体系交会地区,构造复杂。其总的构造轮廓是东西向西拉沐沦河断裂为基础格架,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又在其上叠加了一套北东、北东东向隆起和火山沉积盆地。区内褶皱构造不发育,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地层呈开阔的平缓褶皱及单斜构造。断裂构造与火山构造发育,断裂构造以东西向、北东向为主,北西向次之。火山构造以边营至敖包梁为中心,由酸性熔岩和中酸性浅成~超浅成小岩体组成穹隆构造;油房~二把伙地区则为油房~二把伙裂隙~中心式火山喷发带。

第四节区域矿产

区域矿产以银、铅、锌、铜、钼、钨、铁、金矿为主,除已知的二把伙银矿、油房西银多金属矿床之外,发现矿(化)点二十余处,主要分布于敖包梁杂岩体周围,其成矿时空、类型及矿种存在着一定的地域性。敖包梁杂岩体北侧王家营子~毛山东~红石砬子一带,矿产主要以Fe、Cu为主,Au、Ag、Pb、Zn、Co 次之,为裂隙充填型,矿化受古生代隆起及其断裂控制;杂岩体西侧油房~博格吐~东上毛卜罗一带主要矿产以Ag为主、多金属次之,为火山~次火山热液型矿床;杂岩体南侧山咀子一带则以Pb、Zn为主,主要为裂隙充填热液型矿床。

第四章测区地质

第一节地层

探矿权区范围内出露的地层见有侏罗系满克头鄂博组上统(J3mk3)、新近系汉诺坝组(N1h)和第四系(Q),以下分别叙述。图4-1。

侏罗系满克头鄂博组上统(J3mk3)地层测区西北部及东南部大面积出露,中部零星出露,岩性为为酸性火山岩,岩性有(含角砾)晶屑凝灰岩和流纹岩:按上下接触关系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分为二个岩性段,由老到新为侏罗系满克头鄂博组上统第二岩性层(J3mk3-2):(含角砾)晶屑凝灰岩;侏罗系满克头鄂

博组上统第三岩性层(J3mk3-3):流纹岩。岩性层之间呈整合接触。

图4-1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奶子山银多金属矿普查区地质图

1-第四系;2-新近系汉诺坝组玄武岩;3-侏罗系满克头鄂博组上统第三岩性层:流纹岩;4-侏罗系满克头鄂博组上统第二岩性层:(含角砾)晶屑(熔结)凝灰岩;5-白垩系花岗斑岩;6-地质界线;7-不整合界线;

8-构造及其产状;9-地层产状;10-槽探位置及编号;11-蚀变带编号侏罗系满克头鄂博组上统第二岩性层(J3mk3-2):浅紫色(含角砾)晶屑凝灰岩:分布于探矿权区东南部,面积约0.21km2,地层走向300°-330°,倾向北东,倾角40°-50°。岩石浅紫色至浅黄色,凝灰结构、角砾构造、块状构造,晶屑为长石及少量石英,含量变化较大8%~15%,大小1mm×2mm,角砾为凝灰质,胶结物为凝灰质(照片4-1、2)。岩石解理发育,面状水云母化、高岭土化明显。被侏罗系满克头鄂博组上统第三岩性层(J3mk3-3)流纹岩覆盖。

照片4-1 含角砾晶屑凝灰岩照片4-2 蚀变含角砾晶屑凝灰岩

侏罗系满克头鄂博组上统第三岩性层(J3mk3-3):浅紫色流纹岩:分布于测区东南部、西北部,中部零星出露,面积约2.80km2,流纹岩明显覆盖于下覆侏罗系满克头鄂博组(J3mk3-2)浅紫色至浅黄色(含角砾)晶屑凝灰岩之上,二者呈平行整合接触,地层走向变化不大,300°-330°,倾向南东,倾角5°-80°,西北部近奶子山主峰附近流纹产状近于直立(照片4-3),其余地段产状平缓(照片4-4)。岩石浅紫色,斑状结构、流动构造、块状构造,斑晶为长石、石英,含量变化较大5%~25%,大小1mm×3mm,基质为流纹质,西北部近奶子山主峰附近见少量含火山弹的流动构造明显的流纹岩(照片4-5),中东部见及少量的球粒流纹岩滚石(照片4-6),岩石蚀变较弱或无蚀变。

照片4-3 流纹近于直立的流纹岩照片4-4流纹平缓的流纹岩

照片4-5 含大量火山弹的流纹岩照片4-6 球粒流纹岩

新近系汉诺坝组(N1h)紫色气孔、杏仁状玄武岩:分布于测区大部,面积约3.03km2,覆盖于流纹岩及花岗岩之上。岩石灰黑色,斑状结构,气孔、杏仁状构造,块状构造,斑晶为橄榄石、斜长石,含量1%~3%,大小1mm×2mm,基质为微晶及隐晶质,岩石解理发育、蚀变较弱,仅局部沿解理面有少量的薄膜状的绿泥石化和褐铁矿化。

第四系(Q):沿沟谷及玄武岩台地顶部分布。包括冲积物、风成土和腐植土等。

其中冲积物主要沿现代沟谷分布、风成土分布玄武岩台地顶部,厚度几米到几十米不等;腐植土主要分布在山脊的背阴坡一侧,厚度一般几十公分,且植被发育。

第二节侵入岩

测区内侵入岩主要为花岗斑岩及花岗斑岩脉。花岗斑岩测区中部零星出露,面积约0.053km2。岩石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钾长石。石英多呈自形六方双锥状,少量它形球粒状,钾长石主要为正长石、条纹长石。斑晶含量约占岩石的15%。大小一般在1-3mm。基质具有显微粒状结构或细粒花岗结构,矿物成分主要为长英质,少量已蚀变的黑云母。由于测区被大面积玄武岩覆盖,花岗斑岩体形态无法确定,岩体可能相带明显,具细粒花岗结构基质的花岗斑岩可能为中心相(照片4-7),而具显微粒状结构基质的花岗斑岩可能为边缘相(照片4-8)。

照片4-7 具细粒花岗结构基质的花岗斑岩照片4-8 具显微粒状结构基质的花岗斑岩区内较少发育脉岩,仅有二条花岗斑岩脉,出露于工作区中东部的一条花岗斑岩脉,走向北东,宽10米,地表出露长度140米;出露于工作区中东部偏北的另一条花岗斑岩脉,走向北西,宽5-8米,地表出露长度120米,花岗斑岩脉切穿流纹岩地层并被超基性岩脉花岗斑岩脉切穿(可能为玄武岩的溢流通道)(照片4-9)。花岗斑岩脉岩性和具显微粒状结构基质的花岗斑岩体岩石特征近同。

照片4-9 花岗斑岩脉切穿流纹岩地层并被超基性岩脉花岗斑岩脉切穿现象

第三节构造

工作区内构造表现为断裂构造,出露地表并具一定规模的共有13条(图4-2,表4-1),走向北西向和北东向。分布于工作区的中、东南部及西北部,中及东南部地表出露的断裂构造较少,仅表现为压性的褪色蚀变的节理束;西北部断裂构造发育,构造性质复杂,压性、张扭、压扭、张扭转压扭、压扭转张扭,蚀变明显有:高岭土化、面状及细脉状硅化、沿节理面薄膜状、网脉状“黑色”等蚀变。

图4-2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奶子山银多金属矿普查区构造纲要图

1-第四系;2-新近系汉诺坝组玄武岩;3-侏罗系满克头鄂博组上统第三岩性层:流纹岩;4-侏罗系满克头鄂博组上统第二岩性层:(含角砾)晶屑(熔结)凝灰岩;5-白垩系花岗斑岩;6-地质界线;7-不整合界线;

8-构造及其产状;9-地层产状;10-槽探位置及编号;11-蚀变带编号

表4-1 奶子山探矿权区断裂特征一览表

北西向F1断裂:沟两侧断续出露,地表出露长度约800m,宽1.0-3.0m,走向350°,围岩为流纹岩,压性,表现为褪色蚀变节理束。

北西向F2断裂:地表出露长度约90m,宽1.0-2.0m,产状215°∠76°,围岩为流纹岩,压性,表现为褪色蚀变节理束。

北东向F3断裂:地表出露长度约80m,宽0.8m,产状115°∠80°,围岩为流纹岩,压性,表现为褪色蚀变节理束。

北西向F4断裂:地表出露长度约70m,宽1.0m,走向160°,围岩为流纹岩,压性,表现为褪色蚀变节理束。

北西向F5断裂:河谷两侧断续出露,地表出露长度约700m,宽1.5m,产

状82°∠70°,围岩为流纹岩,压性,表现为褪色蚀变节理束。

北西向F6断裂:地表出露长度约250m,宽1.0-2.0m,产状210°∠80°,围岩为流纹岩,压性,表现为褪色蚀变节理束,局部沿节理面可见薄膜状“黑色”蚀变。

北西向F7断裂:地表出露长度约160m,宽2.0m,产状200°∠54°,围岩为流纹岩,构造正地貌明显,构造内见构造角砾岩,角砾具可拼凑性,棱角状,硅质细脉可见显示构造具压扭转张扭的特点,构造带内高岭土化、面状及细脉状硅化明显,沿节理面薄膜状、网脉状“黑色”(可能为方铅矿化、闪锌矿化、胶状黄铁矿化和褐铁矿化等胶状矿物蚀变的组合,简称“黑色”蚀变)蚀变可见(照片4-10、11)。

北西向F8断裂:地表出露长度约130m,宽10.0m,产状270°∠60°,围岩为流纹岩,压性,表现为褪色蚀变节理束。

北西向F9断裂:地表出露长度约120m,宽0.4-3.0m,产状52°∠78°,围岩为流纹岩,构造内见构造角砾岩,角砾具可拼凑性,棱角状,硅质细脉可见,显示构造具张扭转压扭的特点,构造带内高岭土化、面状及细脉状硅化明显,沿节理面薄膜状、网脉状“黑色”蚀变可见(照片4-12、13),东端为褪色蚀变节理束。

1:10000地质填图工作方法细则

1:10000地质填图工作方法细则 一、1:1000地质剖面 (一)工作方法 1.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基础,因此在填图工作之前,测制1-2条完整的地质剖面,比例尺采用1:2000—1:1000,用以划分填图单元,研究地层及构造,为1:10000地质填图服务。剖面比例尺一般是填图比例尺的5—10倍。 2.剖面线应垂直地层走向布置,位置应选择在地层层序较齐全,相带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层清楚,基岩出露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为确保剖面的实测精度,剖面上的地层、矿层界线、构造线若被浮土掩盖,应予揭露。 3.实测剖面应逐层对岩石和地质矿产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描述,系统地采集标本,按不同岩石类型分层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 4.地质剖面一般采用全仪器法测制,采用定地质点的方法进行,即剖面地质点点位在分层处。同时要考虑地形的起伏情况。地质体出露宽度在1米以上者在图上应有表示,小于1米,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地质体应放大表示。 5.实地分层界线用小红旗作标记。 6.地质记录内容应全面、准确,地质体产状及所采各种样品应按分队的统一格式标绘于剖面图相应位置上,并做文字记录。

7.根据实测地质剖面和其它地质工作所取得的各项地质资料建立较合理的地层层序,查明岩层厚度,岩性、岩石组合特征,物质成份,岩相组合等。研究地层、岩石的含矿性,尽可能确定其时代,选定标志层,划分填图单元。 8.地质剖面图的内容和布局参照1︰50000填图格式。要加强导线平面图的绘制,绘制方法采用展开法,表示内容:导线、导线点、产状(可选择表示)、地质界线、地层代号、含矿层、断层、主要地物等。 9.要进行地层厚度计算工作。用统一表格,采用下述公式计算。 D=L(sin α·cosβ·sinγ±cosα·sinβ) 式中:D-岩层真厚度; L-斜坡距 α-岩层真倾角 β-地层坡度角 γ-剖面线与地层走向线的夹角。 地形坡向与岩层倾角相反时用“+”,相同时用“-”。 10.随着剖面测制工作的进展,应加强室内整理工作,特别是当日整理、 文字记录补正、图件绘制及着墨。 11.编写剖面地质小结。内容为:

野外地质填图方法-郭宏祥

野外地质填图方法 填图前的准备工作 (一)搜集工作区内的所有相关资料 地质(各种比例尺的地质图件)、矿产(矿床、矿点、矿化点)及物、化探、航片等各种报告及原始编录资料,典型的岩矿石标本、鉴定及化学分析资料、地形图、有关技术规范、细则、图例及必要的参考文献和图书。 (二)对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研究,初步拟定工作区内地层层序及填图单位,提出存在的一些地质问题,作为野外填图时参考。根据地层分布情况选择野外踏勘路线。 (三)野外实地踏看(包括参观标准剖面),了解区内地层分布、层序和总体产状、矿(化)体、蚀变带分布的范围,地形条件和植被发育情况,初步布置观测路线和选择实测地质剖面位置。把踏勘收集到的资料与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旧资料的可靠程度。 (四)编写地质设计 野外填图工作 (一)实测地质剖面。每个填图单元和不同时期侵入的代表性岩体都应测到。每个填图单元至少应该要有一条完整的地层实测剖面。剖面实测要采集一系列样品:手标本、光薄片样、岩石光谱样、

人工重砂样、各种岩性放射性标本样、化石或微古样、测年样等。做好各项记录,填好表格 室内整理:表格整理及地层厚度计算(采用万能公式计算地层厚度);记录本整理;作实测剖面图。样品登记造册、包装、送样等。路线地质观测 点线距布置: 路线基本形式:穿越法为主,追索法为为辅。路线一般都是在室内根据填图成果预先有目的布设好的,甚至包括点的大概位置。 点的布置原则:以能有效控制各种地质界线为原则,一般应布置在填图单位的界线、标志层、化石点、岩性或岩相发生明显变化的地方;岩体的接触带和内部相带的界线;矿化现象、蚀变带、矿体;褶

岩土工程勘察图例图示20040912

关于岩土工程勘察图例图示的规定 2004年9月20日稿

目录 1、总则 (1) 2、岩土工程勘察图例 (1) 2.1地质年代 (1) 2.2土的图例 (5) 2.3 岩石的图例及符号 (6) 2.4、第四系分层及成因符号 (9) 2.5 地层代号 (9) 2.6 勘察工作图例 (10) 2.7 地质图例 (12) 2.8 常用地形图图例(1:500、1:1000、1:2000) (15) 2.9 工程建(构)筑物及常用建筑总图图例 (16) 3、岩土工程勘察图示 (18) 3.1 一般规定 (18) 3.2 图例图示 (20) 3.3 平面图图示 (20) 3.4工程地质剖面图图示 (23) 3.5、柱状图图示 (26) 3.6动力触探成果图表图示 (28) 3.7 钻孔抽、提水试验成果图表图示 (29) 3.8钻孔压水试验成果图表图示 (30) 3.9 勘探点数据一览表 (30) 3.10 线路工程平面图、剖面图、柱状图 (30) 附录: A 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B 工程地质剖面图 C钻孔柱状图 D探井展示图 E动力触探成果图表 F抽水试验成果图表 G压水试验成果图表 H 线路工程纵断面图 I 桥工程地质纵断面图J 隧道工程地质纵断面图

1、总则 1.0.1 为保证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质量,统一岩土工程勘察图例图示,制定本规定。 1.0.2 本规定适用于重庆市建筑工程和市政工程岩土工程勘察计算机制图,其它工程勘察可参考使用。 1.0.3 本规定适用于绘制岩土工程勘察平面图、剖面图、柱状图以及其它岩土工程勘察成果图表。 1.0.4岩土工程勘察图例图示除应符合本规定以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0.5 本规定以外的图例图示可在相关的技术标准及手册中查找采用。 2、岩土工程勘察图例 2.1地质年代 2.1.1 在岩土工程勘察图件中地质年代应表示到组或段,系的第一个字母使用正体大写,其下标数字表示统,其后小写斜体字母表示组,组后的数字上标表示段,如:J2s(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1(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第一段) 2.1.2 地质年代符号表

1:2千地质填图细则

矿区1∶2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 一、填图工作的目的与意义 大比例尺地质填图是地质普查的基础工作方法,根据以往我院普查找矿经验,1:2000地质填图,一般都放在普查阶段后期或详查阶段进行,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填图获得可靠的地表地质资料,详细了解矿床的分布及生成规律,并为进一步找矿提供地质依据。地表填图工作必须先行。通过填图应基本查明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及其含矿化构造带的分布位置、规模、形态、产状变化、含矿性;围岩及其围岩蚀变的种类、分布与矿化关系;以及控矿的构造条件,各类构造的分布规律、组合形态和后期构造相互关系等。 二、填图工的技术要求 (一)剖面研究 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之前踏勘过程中选定并测制的。一般在一个矿区要求测制2~3条完整的地质剖面和一条完整的地层剖面。要求技术负责直接参与此项工作。其目的是正确划分地层,建立地层层序,了解其岩性、岩相、构造特征、厚度、可能含有的化石情况;确定矿产时代,丈量厚度,研究岩层的含矿性质、物质成份、结构构造和相互关系;了解岩体的岩石学特征和可能存在的相带;查明各种地质体的构造特征和相互关系;根据据剖面测量的编制可以代表

工作区域地质特点的综合地层柱状图作为统一分层对比、确定填图单元的依据。 1、实测地质剖面的要求 (1)剖面线应尽量选择在地层出露齐全(有顶有底)、接触关系清楚、构造简单、层序完整、岩性和岩相及厚度具代表性的地段。并应垂直或尽量垂直地层总体走向。 (2)剖面比例尺1∶1000。 (3)剖面测制时,大队(或分队)岩矿鉴定人员应尽可能参于剖面测制工作。 (4)系统采集各类样品 每个分层要有代表性的标本、薄片、岩石光谱样,较厚的层以10—20米间距取岩石光谱样予以控制;视实际情况和需要采集岩石化学样、同位素样(同位素年龄样及稳定同位素样),动、植物化石、微体、古孢粉样。 (5)详细描述各分层的岩性、岩相特征及其变化(注意颜色、成层情况、粒度、岩石结构及构造、产状、主、次要岩性及其数量关系)斜距及厚度等。 (6)注意岩石的含矿性、标志层和其分布情况。 (7)详细研究褶皱形态,收集有关断裂性质产状及规模、含矿性、脉岩、围岩蚀变的关系等资料。岩体剖面要注意接触带围岩的蚀变及是否有矿化特征、岩体冷凝边、岩体岩石成分、粒度变化和相带的划

通信线路常用图符号

通信线路常用图符号

作者:日期:

附录四 线路的图例和符号 1 ?地形地物(农I ) 2?杆路(表2) 3?路宙图(衣3) 4?维护图邈脇图图例(农町 5 ?管道丛孔(表5) 6?标石(喪G 地形地物 序号 21 22 23 7 射木 山岳 rJ" 18 20 铁略及乐站 姫济林闻 25 嶺过佚路的 10 II THI 26 也浹路卜的 桥槃 1111 27 J J 1 X ?— _- ?— 3 M id ui' “ d 3 a 击? 虚铁賂幡诫 支粉的通 f 抵歸 公箭 34

_____ 序号 大车路 凹地 12 29 小 44 30 14 31 肚誉地 15 R? 16 十 选 煤%的骨略 砖旧it 50 电力电缆 36 MR ■PVRi 37 电力线路 3& T V 商压输电统 + K 40 55 水曜点 -I ■ 梢火栓 £1来水制 > Kt? 59 ? 45 用木口 46 洱忒池 扭向 61 F 木道 48 * 自柴水管路 49 (1)供参考 4 地F 水位梯 ffi 自动闭睪信 号线总 名称 K 翼X 前人 ffi 洌 图 91 丼—/V 加汕站、加 牡站 匚二二口

表3 路由图 1 r ' r'' 序号ffi 91序号8 W S例 1埋式胞(疋保 护) - ///17电台JMf 2 堺式境(码保 护} ?■ 1 —2 *77T18程憫拆石0 y堰戌吗(■龄保 护、水礼骨保护) J>1 JJf19c 4zn ao防孫押儒锲% F"X S i J>21 6雄空境rP"i 11 I°T22 —一―、■ 1通伯线0 ------------- —fl23加囲地段i j f J f g K它ATffM24—^VWXA^** 9醫道境(曲域世 我人札〉 * ? * ?lift25充井你ODF j ]0水底弑—W\/-X WD M 2127ttjtn ^LJ \2■^\r~28 上T ?1 13懵花蚣虐、* H旨29编柱援土去A 时)A X 14__ Q_30(ff?} X E5分歧戏头刖ffiftlWir* A(t&)2 w _y 32■64T9IX A(V&)q 16开天酬播弘 33拆除{■m鳳 疽设务上) X

岩土工程勘察图例图示

岩土工程勘察图例图示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

关于岩土工程勘察图例图示的规定 2006年11月20日稿

目录 1、总则 (1) 2、岩土工程勘察图例 (1) 2.1地质年代 (1) 2.2土的图例 (5) 2.3 岩石的图例及符号 (6) 2.4、第四系分层及成因符号 (9) 2.5 地层代号 (9) 2.6 勘察工作图例 (10) 2.7 地质图例 (12) 2.8 常用地形图图例(1:500、1:1000、1:2000) (15) 2.9 工程建(构)筑物及常用建筑总图图例 (16) 3、岩土工程勘察图示 (18) 3.1 一般规定 (18) 3.2 图例图示 (20) 3.3 平面图图示 (20) 3.4工程地质剖面图图示 (23) 3.5、柱状图图示 (26) 3.6动力触探成果图表图示 (28) 3.7 钻孔抽、提水试验成果图表图示 (29) 3.8钻孔压水试验成果图表图示 (30) 3.9 勘探点数据一览表 (30) 3.10 线路工程平面图、剖面图、柱状图 (30) 附录: A 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B 工程地质剖面图 C钻孔柱状图 D探井展示图 E动力触探成果图表 F抽水试验成果图表 G压水试验成果图表 H 线路工程纵断面图

I 桥工程地质纵断面图J 隧道工程地质纵断面图

1、总则 1.0.1 为保证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质量,统一岩土工程勘察图例图示,制定本规定。 1.0.2 本规定适用于重庆市建筑工程和市政工程岩土工程勘察计算机制图,其它工程勘察可参考使用。 1.0.3 本规定适用于绘制岩土工程勘察平面图、剖面图、柱状图以及其它岩土工程勘察成果图表。 1.0.4岩土工程勘察图例图示除应符合本规定以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0.5 本规定以外的图例图示可在相关的技术标准及手册中查找采用。 2、岩土工程勘察图例 2.1地质年代 2.1.1 在岩土工程勘察图件中地质年代应表示到组或段,系的第一个字母使用正体大写,其下标数字表示统,其后小写斜体字母表示组,组后的数字上标表示段,如:J2s(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1(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第一段) 2.1.2 地质年代符号表

1万地质填图细则

1:10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展,国土资源大调查向西部倾斜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为满足其要求,提高地质工作的质量,特制订本细则。 一、1:1000地质剖面 (一)工作方法 1.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基础,因此在填图工作之前,测制1-2条完整的地质剖面,比例尺采用1:1000,用以划分填图单元,研究地层及构造,为1:10000地质填图服务。 2.剖面线应垂直地层走向布置,位置应选择在地层层序较齐全,相带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层清楚,基岩出露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为确保剖面的实测精度,剖面上的地层、矿层界线、构造线若被浮土掩盖,应予揭露。 3.实测剖面应逐层对岩石和地质矿产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描述,系统地采集标本,按不同岩石类型分层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 4.地质剖面用半仪器法测制,采用定地质点的方法进行。分层距离用皮尺丈量,地质体出露宽度在1米以上者在图上应有表示,小于1米,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地质体应放大表示。 5.实地分层界线用小红旗作标记。

6.地质记录内容应全面、准确,地质体产状及所采各种样品应按分队的统一格式标绘于剖面图相应位置上,并做文字记录。 7.根据实测地质剖面和其它地质工作所取得的各项地质资料建立较合理的地层层序,查明岩层厚度,岩性、岩石组合特征,物质成份,岩相组合等。研究地层、岩石的含矿性,尽可能确定其时代,选定标志层,划分填图单元。 8.地质剖面图的内容和布局参照附图1。要加强导线平面图的绘制,绘制方法采用展开法,表示内容:导线、导线点、产状(可选择表示)、地质界线、地层代号、含矿层、断层、主要地物等。 9.进行地层厚度计算工作。用统一表格,采用下述公式计算。 D=L(sin α·cosβ·sinγ±cosα·sinβ) 式中:D-岩层真厚度; L-斜坡距 α-岩层真倾角 β-地层坡度角 γ-剖面线与地层走向线的夹角。 地形坡向与岩层倾角相反时用“+”,相同时用“-”。 10.随着剖面测制工作的进展,应加强室内整理工作,特别是当日整理、文字记录补正、图件绘制及着墨。

地质填图基本要求

地质填图基本要求 1.填图路线 本设计填图路线分为踏勘路线、填图路线(穿越和追索路线)和补充修正路线三种。具体方法和要求简单介绍如下: 1.1踏勘路线 踏勘路线一般是在本设计编制之前进行,是为了解矿权区主要地质、矿化、地理及已有资料的可信程度等,为本设计的编制提供依据而布置的地质路线。踏勘路线主要采用穿越法,穿越矿权区主要矿化层和矿权区主要地质单元。 1.2填图路线 已穿越路线为主,追索路线为辅。穿越路线布置应根据矿权区的实际通行条件、已知矿化位置、地质复杂程度、已有研究程度、基岩出露连续程度等不同情况来进行。并考虑布置主干路线和辅助路线两种。追索路线,是为弥补穿越路线的不足或已期解决地表矿化在走向上的变化及一些可疑地质问题而布设;在复杂褶皱区的矿权区、相变区尤为必要,通常是在补充修正阶段中使用。根据通行条件与劳动强度,追索路线可分为:(1)顺矿化层和标志性岩层的追索路线,简单的说,就是顺着矿层及地质界线追索。(2)短剖面追索路线,就是沿着露头和通行条件较好的地方,使用一系列短距离的穿越路线,穿越矿化及地质界面或地质体的路线。(3)蛇行追索路线,既顺着矿化、地质界

面或地质体按一定间距来回反复地穿越路线。 1.3补充修正路线 一般在矿区填图告一段落、一般性地质问题都已经解决。尚留下矿化、少数重要和疑而未决问题时专门布置的地质观测路线。这种路线就是为了解决问题为目的,以最省的工作量取得最大的效果出发,该穿越就穿越,该追索就追索。 2.填图地质点的布置 2.1地质点布置原则 一般以能有效发现和控制矿化及各种地质界线、地质要素为原则。通常布置在发现矿化的界线、矿区填图单位的分界、标志层、重要地质现象、重要的原生构造出露处、典型地质现象、岩性或岩相发生明显变化处以及不正常的地质界线、岩体接触界线等的地方。 绝对要避免机械等距离布设地质点。 2.2地质点的分类和要求 (1)地质点分一般地质控制点和主要地质描述点。地质控制点,这是一般性的正常地质界线在观测路线上的点,其观测内容比较一般,相对来说描述可以从简,甚至只记述详细的岩石名称、产状与各种构造特征,而不必对岩石的矿物组分、结构、粒度等进行千篇一律式的记录。省出时间和精力加强发现和对主要地质描述点进行重点描述。(2)地质描述点,就是记述野外矿化和地质现象的精华,对发现的矿化、重要地质现象,如地质分界、填图单位分界、角度不整和、平行不整和、侵入接触界线,关键的示顶(底)构造等的出露处,典型

1-1万地质填图规范

1-1万地质填图规范 篇一:1-13地质填图工作质量要求a 1,13 地质填图工作质量要求 (川冶勘函[2003]160号) 1、范围 本要求规定了固体矿产地质勘查中地质填图工作的目的任 务、一般要求、比例尺选择、不同比例尺地质观测研究程度等。本要求适用于固体矿产勘查各阶段地质填图工作设计、实施、 原始资料检查、成果验收等质量评估的依据。 2 依据 本要求参考了下列文件: 2.1 地质部1963年颁发的《固体矿产普查工作规范(草案)》; 2.2 四川冶金地质勘探公司1982年《冶金地质勘探工作定额》; 2.3 吉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1975年《地质测量质量要 1 求》; 2.4 中国地质调查局2002年《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细则》(征求意见稿); 2.5 GB/T 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规查范总则》。 3 地质填图的目的任务和一般要求 地质填图是固体矿产勘查的一项基本工作方法,它为研究工 作区地质构造、成矿控制因素及矿产分布规律提供基础图件。不论哪种比例尺的地质填图,都应以地质观察为基础,其精度要求

按不同比例尺地质测量规定要求。比例尺的选择应以规床规模、形态复杂程度以及各勘查阶段的要求为依据。大比例尺地质填图是为矿产勘查、矿山建设设计服务的。地质点要布设在界线上或有特殊意义的部位,对于薄矿体(层)、标志层及其他有意义的地质现象,必要时应扩大表示。 4 各勘查阶段地质填图比例尺的选择 2 4.1 预查阶段:对有希望的地区,应选择几条路线,进行比例尺为1:50000或1?25000的路线地质踏勘。在尚未开展1:50000 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地区,应开展1?50000专项地质调查工作。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2003-12-12发布、实施 ?293? 4.2 普查阶段:通过1?25000,1?50000比例尺的地质填图和 露头检查,对区内成矿地质条件达到大致查明程度。通过1? 10000~1?2000比例尺的地质填图,大致查明主要矿体特征。 4.3 详查阶段:通过1?10000,1?2000比例尺地质填图,基本 查明成矿地质条件,描述矿床的地质模型。 4.4 勘探阶段:通过1?10000,1?2000(必要时,可用1?1000, 1?500)比例尺地质填图,加密各种取样工程及相应的工作,详细查明成矿地质条件及内在规律,建立矿床的地质模型。 3 5 地质剖面测量 5.1 地质剖面是研究地层、岩体、构造及矿产的基本资料,根据实测地质剖面资料划分填图单元,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前提。

水文地质填图方法分析

水文地质填图方法分析 [俄罗斯]L.P. Novoselova 本文分析了目前针对不同水文地质过程和现象进行制图的方法,并就如何编制不同比例尺的地下水水文地质图进行了讨论。 目前,制图学是一门利用曲线或符号模型来研究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分布、组合以及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利用从其它图件获得的信息编制的新图件,可以被数学模型所用,可以用来描述自然现象的空间联系和动态变化,并且有助于对某些地理要素作进一步的分析。这些图件可以作为地理研究的原始资料,对于描述自然和社会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动态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此外,制图学还是一种传达、存贮和转化不同信息的方法。制图方法的基础是描述环境要素和经济活动等方面的可利用的制图资料,图件的内容是研究不同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之间的联系。制图方法涉及到一系列的科学和技术方法,例如描述性分析、图形分析工具、数学和统计计算、自动控制和GIS分析等。 制图方法有实践和理论两大分支。实践制图为理论分析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全面的资料,理论研究的成果则可以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并可以提高实践活动的效率。制图是一种评价和研究自然资源,产品开发,人口变化,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手段。在这种背景下,制图学产生了分化,而专题地图成为其中最主要的一种。 最近30年来,专题地图发展非常迅速,制图技术得以提高和广泛地应用。因此带来了针对不同尺度的一系列的基础制图工作,特别是编制了一些复杂的、为特定目的服务的地图集、地图系列和活页地图。其中一些是已构成国际合作框架结构的图件,如世界自然地理图集、世界地势图、中欧和东欧地下水文图、世界水文地质图和地下水流量图。 借助于航空和地面手段的发展,可以获得编制专题地图所需的各种资料,利用应用数学和计算自动化系统,对这些资料进行处理。这些方法和系统扩大了专题地图的应用范围,增加了对专题地图的需求量。因此,许多地

第四系地质成因及符号

第四系地质成因及符号 ml--人工填土pd--植物层 al--冲击层 pl--洪积层 dl-坡积层 el--残积层eol--风积层l--湖积层 h--沼泽沉积层m--海相沉积层mc--海相交互相沉积层gl--冰积层 fgl--冰水积层 b--火山堆积层 col--崩积层 del--滑坡堆积 set--泥石流 o--生物堆积 ch--化学堆积物 pr--成因不明沉积 一、冲积物(alluvial deposit) 河流在平缓地段所堆积下来的碎屑物,称为冲积物。冲积物根据其形成条件,可分为: 1、山区河谷冲积物 大部分由卵石、碎石等粗颗粒组成,分选性较差,大小不同的砾石互相交替,成为水平排列的透镜体或不规则的夹层,厚度一般不大。一般地说,山区河谷的堆积物颗粒大,承载力高,但由于河流侧向侵蚀的结果也带来了大量的细小颗粒,特别是当河流两旁有许多冲沟支岔时,这些冲沟支岔带来的细小颗粒往往和冲积的粗大颗粒交错堆积在一起,承载力也因而降低。 2、平原河谷冲积物 河流上游的冲积物一般颗粒粗大,向下游逐渐变细。冲积层一般呈条带状,具有水平层理,有时也成流水层或湍流层的交错层理。在每一个小层中,岩性的成分就比较均匀,有极良好的分选性。 冲积物的颗粒形状一般为亚圆形或圆形,搬运的距离愈长,颗粒的浑圆度越好。 平原河谷冲积物可分为:河床冲积物、河漫滩冲积物、牛轭湖冲积物和阶地冲积物。 河床冲积物、河漫滩冲积物多为磨圆度较好的漂石、卵石、圆砾和各种砂类土,有时也有粉土、粘性土存在。在同一地段上,河漫滩冲积物的粒度一般较河床冲积物为小。在同一河漫滩上,靠河床近的冲积物的粒度比距河床远的为大。牛轭湖冲积物只有当洪水期间成为溢洪区时才能形成,此时,细砂或粉质粘土就直接覆盖在原来已形成的泥炭或淤泥层上。 阶地冲积物的粒度常较河漫滩的为小,一般由粉质粘土、粉土和各种砂土所构成,有时也有卵石、圆砾的夹层。在黄土地区,阶地则往往为各个不同地质时期的黄土所分布。 平原河谷冲积层中的地下水一般为潜水,由高阶地补给低阶地,再由河漫滩补给河水。 平原河谷冲积物(除牛轭湖外),一般是较好的地基。粗颗粒的冲积物其承载力较高,细颗粒的稍低,但要注意冲积砂的密实度和振动液化的问题。 3、三角洲冲积物 三角洲冲积物是河流搬运的大量细小碎屑物在河流人海或入湖的地方堆积而成。一般分为水上及水下两部分:水上部分主要是河床和河漫滩冲积物,如砂、

常用地质图例及符号

地質圖元符號常有助於鑽探資料的記錄與解讀,本規範「工程地質圖元符號」主要是用在鑽孔柱狀圖上,以「目視判別」的結果為主。目前國內各相關單位現 行所使用之「工程地質圖元符號」並不一致,為建立一致之共識,並爭取廣泛的 支持,本規範「工程地質圖元符號」乃依據我國中央標準局所制訂之國家標準 「CNS6589」、「CNS6590」、「CNS 6591」等編訂之。本次工程地質圖元符號之修 訂工作,期配合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之製圖手冊加以整合(如對照表備註所列),而使「國土資訊系統自然環境基本資料庫分組—工程地質探勘資料庫」更能得到 政府機關及工程實務界之支持與使用。 本規範將地質圖元分為「土壤或沉積物」、「沉積岩」、「變質岩」及「火成岩」 等四大類,再將每一類圖元區分為「基本型」及「混合衍生與變異型」兩個類別, 並將其分別表列。對於某些業務,如果「基本型」之地質圖元符號即已夠用,那 麼「混合衍生與變異型」之圖元符號,即可將其視為「備而不用」,如此將可有 助於相關作業的簡化。 為了方便使用者選用圖元符號,我們也配合設計了分類代碼表。「0」代表粗分類,如果相關資料只需記錄其為岩石或土壤,則可採用此粗分類記錄方式。「奇數字首」的代碼,代表「基本型圖元」,「偶數字首」的代碼為「混合衍生及變異 型圖元」。因此,本規範「工程地質圖元符號」共可分為以下九大類: 0、粗分類(基本型)

1、土壤或沉積物類(基本型) 2、土壤或沉積物類(混合衍生與變異型) 3、沉積岩類(基本型) 4、沉積岩類(混合衍生與變異型) 5、變質岩類(基本型) 6、變質岩類(混合衍生與變異型) 7、火成岩類(基本型) 8、火成岩類(混合衍生與變異型)

地质填图要求及规范

一、1:1000地质剖面 (一)工作方法 1.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基础,因此在填图工作之前,测制1-2条完整的地质剖面,比例尺采用1:1000,用以划分填图单元,研究地层及构造,为1:10000地质填图服务。 2.剖面线应垂直地层走向布置,位置应选择在地层层序较齐全,相带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层清楚,基岩出露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为确保剖面的实测精度,剖面上的地层、矿层界线、构造线若被浮土掩盖,应予揭露。 3.实测剖面应逐层对岩石和地质矿产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描述,系统地采集标本,按不同岩石类型分层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 4.地质剖面用半仪器法测制,采用定地质点的方法进行。分层距离用皮尺丈量,地质体出露宽度在1米以上者在图上应有表示,小于1米,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地质体应放大表示。 5.实地分层界线用小红旗作标记。 6.地质记录内容应全面、准确,地质体产状及所采各种样品应按分队的统一格式标绘于剖面图相应位置上,并做文字记录。 7.根据实测地质剖面和其它地质工作所取得的各项地质资料建立较合理的地层层序,查明岩层厚度,岩性、岩石组合特征,物质成份,岩相组合等。研究地层、岩石的含矿性,尽可能确定其时代,选定标志层,划分填图单元。 8.地质剖面图的内容和布局参照附图1。要加强导线平面图的绘制,

绘制方法采用展开法,表示内容:导线、导线点、产状(可选择表示)、地质界线、地层代号、含矿层、断层、主要地物等。 9.进行地层厚度计算工作。用统一表格,采用下述公式计算。 D=L(sin α〃cosβ〃sinγ±cosα〃sinβ) 式中:D-岩层真厚度; L-斜坡距 α-岩层真倾角 β-地层坡度角 γ-剖面线与地层走向线的夹角。 地形坡向与岩层倾角相反时用“+”,相同时用“-”。 10.随着剖面测制工作的进展,应加强室内整理工作,特别是当日整理、 文字记录补正、图件绘制及着墨。 11.编写剖面地质小结。内容为: (1)前言 a.剖面测制的目的; b.剖面线位置、方向、座标、长度、测制方法; c.工作起始、完成日期、工作单位及主要工作人员; d.完成主要工作量:剖面长度、标本、样品件数。 (2)地质成果 a.简述剖面测制区的区域构造部位及地层、构造特征;

1比2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

1:2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展,国土资源大调查向西部倾斜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为满足其要求,提高地质工作的质量,特制订本细则。 1:2000(或1:1000)地质草测的目的在于扩大矿床储量,圈定矿化带及矿体,查明岩相、构造与矿化体的关系,发现新的矿产地等问题。 一. 地质剖面 (一)剖面的测制 1.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基础,因此在填图工作之前,测制1-2条完整的地质剖面,比例尺采用1:500,用以划分填图单元,研究地层及构造,为地质填图服务。 2.在注意收集以往的地质资料,并对工区进行了踏勘,了解了地层分布层序,矿体分布及矿化范围,主要岩石类型、地质构造特征等的基础上选择剖面位置。即剖面线应垂直地层走向布置,位置应选择在地层层序较齐全,相带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层清楚,基岩出露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为确保剖面的实测精度,剖面上的地层、矿层界线、构造线若被浮土掩盖,应予揭露。 3.剖面总方向与地层主要走向应大致垂直,其间夹角应大于60°,长度视工作范围而定。 4.剖面用半仪器法测制,采用定地质点的方法进行。 5.剖面端点用木桩留作标记。实地分层界线用小红旗作标记。分层位置从皮尺上直接读取并标于剖面上和记录于记录表中。

6.在测制剖面过程中,必须按比例尺要求详细分层,分层距离用皮尺丈量,地质体出露宽度在0.5米以上者在图上应有表示,小于0.5米,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地质体(如矿化层、标志层)应放大表示。 7.实测剖面应逐层对岩石和地质矿产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描述,系统地采集标本,按不同岩石类型分层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 8.地质记录内容应全面、准确,地质体产状及所采各种样品应按有关规范的统一格式标绘于剖面图相应位置上。在作文字记录时,首先注明时间、地点、剖面编号、参加人员及分工,然后逐项填写表格内容:导线号、方位、导线长、坡角、产状等,逐层对岩石或地质体特征进行观察描述。格式如下: (导线号)0-1导 (方位)160° (导线长)100米 (坡角)+5° (分层位置)5米 (层号)② (岩性名称)砂岩 (岩性描述)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份、特征、含量、矿化、蚀变特征岩层宏观特征、产状等。采集样品 9.根据实测地质剖面和其它地质工作所取得的各项地质资料建立较合理的地层层序,查明岩层厚度,岩性、岩石组合特征,物质成份,岩相组合等。研究地层、岩石的含矿性,尽可能确定其时代,选定标志层,划分填图单元。 10.随着剖面测制工作的进展,应加强室内整理工作,特别是当日整理、 文字记录整饰、图件绘制及着墨。 11.编写剖面地质小结。内容为:

1:2000 地质填图细则

1:2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

1:2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展,国土资源大调查向西部倾斜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为满足其要求,提高地质工作的质量,特制订本细则。 1:2000(或1:1000)地质草测的目的在于扩大矿床储量,圈定矿化带及矿体,查明岩相、构造与矿化体的关系,发现新的矿产地等问题。 一.地质剖面 (一)剖面的测制 1.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基础,因此在填图工作之前,测制1-2条完整的地质剖面,比例尺采用1:500,用以划分填图单元,研究地层及构造,为地质填图服务。 2.在注意收集以往的地质资料,并对工区进行了踏勘,了解了地层分布层序,矿体分布及矿化范围,主要岩石类型、地质构造特征等的基础上选择剖面位置。即剖面线应垂直地层走向布置,位置应选择在地层层序较齐全,相带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层清楚,基岩出露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为确保剖面的实测精度,剖面上的地层、矿层界线、构造线若被浮土掩盖,应予揭露。 3.剖面总方向与地层主要走向应大致垂直,其间夹角应大于60°,长度视工作范围而定。 4.剖面用半仪器法测制,采用定地质点的方法进行。 5.剖面端点用木桩留作标记。实地分层界线用小红旗作标记。分层位置从皮尺上直接读取并标于剖面上和记录于记录表中。 6.在测制剖面过程中,必须按比例尺要求详细分层,分层距离用皮尺丈量,地质体出露宽度在0.5米以上者在图上应有表示,小于0.5米,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地质体(如矿化层、标志层)应放大表示。 7.实测剖面应逐层对岩石和地质矿产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描述,系统地采集标本,按不同岩石类型分层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 8.地质记录内容应全面、准确,地质体产状及所采各种样品应按有关规范

地质填图方法和注意的几个问题

地质填图方法和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地质填图基本任务和基本要求 1、地质填图的定义和作用 地质填图即地质测量,在预查、普查阶段是一种大面积的综合性金矿地质矿产调查工作,在详查、勘探阶段则是一种详细研究矿床地质,进行矿床评价勘探和资源/储量计算的基础工作。 定义:是运用地质理论和有关方法,全面系统地进行综合性的地质矿产调查和研究,查明工作区的地层、岩石、构造与矿产的基本地质特征,研究各种成矿规律和各种找矿信息进行找矿。 在普查阶段所进行的地质填图是普查找矿的一种手段。它侧重于对金矿及共生、伴生矿产的寻找,与区域地质填图的要求有所不同。 2、地质填图的基本任务 主要是收集、整理和研究地表地质现象,为成矿规律和成矿预测提供资料。它是各项地质工作包括勘查工程布署及物探、化探、水文地质工作的基础。地质填图工作搞的不好将影响整个地质工作的质量,但它又是与其他地质工作互为补充的。 3、不同地区地质填图的基本要求 (1)火山岩分布地区进行地质填图的基本要求 a查明火山岩的分布、查明火山活动的地质时代。 b全面研究火山岩的矿物、化学成分、结构、构造、形态、产状、厚度及其变化规律,对于海底火山喷发要划分喷发沉积类型(火山熔岩一碎屑岩类型或硅质岩类型)。 c详细研究火山角砾岩分布特征、熔岩厚度及其分布情况、火山碎屑沉积岩形成地段的分布情况。 d研究变质作用、构造或断裂与蚀变作用和成矿作用的关系。 e综合上述,结合物探、化探、重砂资料,总结成矿规律,预测成矿有利地段。 (2)对变质岩分布区进行地质填图的基本要求 a查明变质岩的分布,区分不同变质岩系和岩体,同时推定或确定其时代。 b研究岩系(岩体)内部构造,应特别注意从现在观察到的不同时期的复合构造现象中,去探索恢复早期的和原始的构造。当恢复有困难时,应利用全面综合的办法,包括区域地质构造一建造条件、变质岩的产状、接触关系、共生组合、变余结构和构造以及矿物一岩石化学分析资料的各种比较研究与图解分析的办法进行综合研究。 c当能恢复原岩时,根据对原岩的地质填图要求作必要的工作。 d了解或搞清变质岩地区的含矿层位和含矿建造,指出找矿前景或标志,查明矿产分布规律,为进行矿产预测指出方向。 4、地质填图人员的工作方法 为了更好的完成地质填图任务,要求地质填图人员努力做好下列工作: (1)要加强资料收集和综合研究: 资料收集和综合研究贯彻于整个地质工作的始终,而在地质填图工作中尤为重要。由于地质填图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一个面,因此为收集资料和综合研究提供更好的场所。资料收集力求丰富、真实。综合研究要随着地质填图的进展逐日进行,随时总结,不得事后算总账。 综合研究应贯彻“双百”方针。学术上可以保留不同意见,可以提出各种设想。但在工作安排上要统一,不能各行其是。(2)地质填图要善于抓住整个地区或矿床中的主要地质特征,主要成矿规律及综合找矿标志,并深入研究,在图上突出表达。每个地区或矿床的具体情况不同,因此研究方法及表达的重点也有所不同。 (3)在地质填图工作中,要根据需要配合一定的物探、化探、重砂工作及必要的轻型揭露工程。尤其是在大面积掩盖区及成矿物质的物理和化学特征适合的条件下,更需要有其他手段配合,以提高地质填图的精度。 (4)在地质填图中,对地质现象的认识不可能一次完成。不仅要在地质填图过程中,随时总结,逐步提高认识。还要根据各项勘查工程及物探、化探工作的进展情况,随时进行研究、补充、修正。精度较高的地质图一般都要经过多次修改才能完成。 (5)地质填图人员不仅要研究宏观现象,还要研究微观现象,对于重要的和系统的标本,应进行显微镜下观察。岩矿人员也要创造条件了解宏观现象,参与“实测剖面”。 (6)地质人员要钻研业务,熟悉一定的基础地质知识及本地区、本矿种的地质知识。

地质填图要求及规范

地质填图要求及规范 一、1:1000地质剖面 (一)工作方法 1、地质剖面测量:测制1—2条,比例1:1000,划分填图单元,研究地层和构造; 2、剖面线垂直地层走向,选择地层层序齐全,地层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层 清楚,基岩出露好,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 3、实测剖面逐层对岩石和地质矿产特征进行观察进行细致描述;层位地段采集标本,在 不同岩石类型分层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 4、地质剖面采用半仪器法测制,定地质点的方法进行。分层距离用皮尺丈量,地质体出 露宽度在1米以上的在图上表示,小于1米的有特殊代表性的地质体放大表示。 5、实地分层界线作上标记。 6、地质内容记录:全面、正确、地质体产状;各种样品按公司统一格式标注剖面相应位 置,做到文字记录。 7、地质剖面图和工作范围内的地质工资料建立合理的地层层序,查明地层岩性、岩石组 合,物质成分,岩相组合;分析地层、岩石的含矿性,选定标志层,划分单元。 8、图的内容:采用展开法,导线、导线点、产状、地质界线、地层代号、含矿性、断层、 主要地物等。 9、10、当日室内整理野外填图的工作内容。 10、编写地质工作小结其内容 (1)、前言剖面测制目的;剖面线位置、方向、坐标、长度、测制方法;工作起始、完成日期、公司名称、工作人员;工作量:剖面长度、标本、样品件数。 (2)、地质成果 a、简述剖面测制矿区地层构造特征; b、地层描述; c、岩浆岩及脉岩描述 d、构造 e、详细描述矿产 f、新的见解

(3)存在的问题 (二)、工作质量 1、记录 (1)、记录格式、描述内容、顺序、记量、单位等应该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2)、地层分明、突出重点、语言精、概念清、字迹明; (3)、分层及层间合理、清楚; (4)、岩石定性及岩性描述; (5)、其他与矿体有关的特征添加描述; (6)、岩(矿)层产状记明、正确、与剖面吻合。 2、剖面图 (1)、标明比例尺和图例:按有关标准; (2)、剖面起点,界线终点及工作位置,地质等数据正确; (3)、柱状图按照有关规范内容齐全; 3、实地控制程度 尽量把地质点布置的密度与相应的矿区有关的地质图件比例尺相应; 4、采样 (1)、代表性取样适用的矿种、数量符合要求; (2)、方法和样品重量达到要求; (3)、规范要求采样,位置、编号、文字等清晰标记,图表一致; 5、室内资料整理 (1)、野外现场编录的内容清晰,做到不漏; (2)、联系有关部门,反馈的信息,及时标注、补充相关资料等内容; (3)、有关文字、图件每一项完成应提交,做到妥善保管; 二、地质填图 (一)、工作方法 1、用原1:10000地质地形磁测图裁集1:2000磁异常C3、C4,C5图做勘探首靶区,采用穿越法加追踪进行; 2、观测点用半仪器、Gps结合丁点交汇手图,室内电子上图; 3、在填图中有难于弄别的岩性做好素描、拍照等后定性,再填补; 4、填图中发现重要的地质体进行追踪;

地质填图工作方法

第一章地质填图工作方法 一、准备工作 1、收集有关资料 2、野外地质踏勘 二、实测地质剖面 建立地层层序,确定填图单元 基本掌握: 地质剖面布测、分层、记录描述、填表和手标本、样品采集方法,层厚度计算方法,层剖面图和柱状图绘制方法,编写地质剖面小结。 1、剖面位置的选择和比例尺的确定 2、实测地质剖面要求 3、观察记录和描述方法 各种地质体和地质现象,如岩性变化、出露宽度、地质体产状、断层、节理、褶曲要素、矿体、接触关系、蚀变类型等仔细观察,还应对剖面上有意义的地质现象、地貌、古生物层位、矿化现象进行描述。 4、绘制实测剖面图 5、绘制柱状图 6、编写剖面小结 ①剖面测制日期、参加人员分工 ②实测现象、目的、比例尺、剖面长度、各种样品采集数量 ③剖面自然露头情况、工程布置及工程量 ④简述岩石地层单位或岩石单元及构造地质特征,如岩性成分、结构、构造、岩 相、厚度(宽度)、蚀变类型、断裂、褶皱、沉积韵律等特征。 ⑤所测地质体的时代顺序、接触关系。 ⑥剖面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及尚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方法 7、确定填图单元 明确各地质填图单元的地质意义及特征,作为填图的基本单元及填图依据。 第二章野外地质填图 本阶段主要任务: 进行路线地质调查,研究地质体的空间形态,相互关系和变化。 填制1:10000的地质图 一、观察线与观察点的布置原则 1、路线布置以穿越法为主,穿越路线斗争以“U”字型为主布置,对主要地质体、接触带、矿化蚀变琏、标志层等,适当布置,沿走向追踪路线。 2、观察点的密度和布置 复杂区:线距点距:100m ①地质条件复杂,成矿有利地段线距、点距应适当加密 ②岩性单一、岩石出露较宽的地区,应定岩性控制点 3、观察点的布置原则 以能控制各种地质界线和地质要素为原则: 一般布置于地层分界线,不同岩石的接触界线、标志层、侵入岩的边界及接触带。不整

地质图绘图一般规定汇总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 主题内容 本规程规定了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图件制作的要求、一般规定以及作业程序。 2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详查及勘探矿区各类地质图件制作的技术依据之一。其他地质图件可参照执行。 3 引用标准和规范 DZ/T 0156-95 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图清绘规程 DZ/T 0157-95 1:50 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 DZ/T 0159-95 1:500 000 1:1 000 000省(市、区)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 DZ/T 0156-95 1:250 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 1:50 000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图式图例(1983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 地质勘查技术管理规范补充规定(测绘、地质绘图)(1991)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指挥部 金矿勘查综合图件编绘指南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第三总队

第一章矢量化的一般规程 1.1 对底图的质量要求 一般地质图件原稿图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数学基础(直角坐标网、经纬网、内廓及各类控制点)精度必须符合规定要求; 2. 图面平整、内容清晰、所附资料齐全; 3. 国界、省(市、自治区)界等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了审查并有文字依据; 4. 相邻图幅各要素接边误差符合要求。 1.2 矢量化前准备工作 1. 矢量化前必须详细阅读底图(原图)和有关规范图式图例,了解各要素的清绘(矢量化)方法,做到心中有数。 2. 定作业计划。作业计划可按要素拟定,也可按每日工作量具体划分,以便有条不紊的工作。 3. 底图是否清绘准确,发现疑难问题,必须在清绘前向有关人员问清弄懂,自己不能擅自改动。 1.3 矢量化的质量要求 1. 原图各要素清绘符合规定要求,依比例尺的符号不得变形,不依比例尺的中心点位不得超差。 2. 上各项内容不得漏掉或有差错。 3. 国界及行政区划界线,严格按照可靠资料绘制。如有国界线的图,必须上级批准,并附有正式审批文件,方可绘制印刷。 4. 必须尊重原图,不得随意改动原划线位臵,必须保持各要素的几何精度。正确处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5. 清绘工作中应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技术,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6. 误差及基本参数符合要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