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时代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新时代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新时代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新时代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新时代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摘要当前,校园文化建设百花齐放、如火如荼,但是效果却不理想。通过对校园文化的观察了解发现,校园文化建设存在诸多问题,脱离办学理念,停留于口号;缺乏对学校历史文化价值的追寻和发掘;板块之间拼凑组合,缺少系统性;缺失系统的流动为载体;忽视师生的主体性,等等。针对现实,建构校园文化要在办学理念观照下,充分挖掘学校的历史文化价值,融入新时代元素,提炼出有系统性、有恰当的物质环境和流动载体的文化主题和主线,切实让师生成为校园文化的缔造者和受益者。

关键词办学理念历史文化流动载体系统性主体性校园文化是以在校师生为参与主体、以校园环境为地理空间、以学校精神为核心特征的群体文化,是学校育人的重要途径。科学健康、与时俱进的校园文化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

当前,校园文化备受重视,已然成为各类学校管理的重点。但是放眼各地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咱们发现,很多学校的文化建设看起来“美观”,但缺陷诸多。一是重视外表的多,挖掘内涵的少;二是大同小异的多,有自己的特点与亮点的少。比如,有的看起来“高大上”,但不切实际;有的零散缺乏体系,有拼凑之嫌,有的热衷于宣传,无实质性内容;有的空喊口号,五具体落实措施......诸如此类,不一而足。校园文化到底该怎样建设才能真正起到立德树人的作用?笔者认为应该要深入思考如下几个问题,深入理解校园文化的本质,探索出实施校园文化的有效路径。

一、学校的办学理念是甚么

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的“魂”,是学校全部文化的积淀,它体现了学校的一切,也展示了学校的一切。***总书记在2018年教师节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甚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具体而言,就是学校要把学生培养成甚么样的人,或说但愿学生在学校的六年中学到甚么,但愿学生在人格品质上受到怎样的熏陶,或养成哪些好的行为习惯,具备怎样的能力或素养,等等。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这就抉择了咱们的教育必需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因而,学校工作的一切目的都应该指向学生地健康成长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办学理念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为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流动指明方向。以东周小学为例,学校从2004年开始实施生命教育,从一开始,学校就把“尊重生命,享受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10多年来,学校围绕“生命教育”这一命题,积极营造生命校园,探索构建生命课堂,逐步形成了“尊重•激励”的校园文化。因而,作为学校最重要的育人载体,其价值指向应该与学校的办学理念一致,校园文化必需在办学理念框架下去思考建构,脱离了办学理念的校园文化浮在表面,是无源之水。只有校园文化与办学理念高度契合时,办学理念才可能落地,校园文化的功用才容易实现。

二、校园文化的根在哪里

文化是一种长期的积淀,校园文化也不例外。校园文化不可能无中生有。无论历史的长短,每所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都会形成其自身特有的文化,因而通过对学校历史的细致梳理,能更好地把握学校文化发展的个性特征,深入发掘学校精神文化的内涵。校园文化建设要充分尊重本校的历史沿革,建设校园文化应该回顾走过的路,回到学校从前,追根溯源,去了解这所学校过往的风云岁月和人事变迁。

那末,应该怎样来看待一所学校的过去呢?追寻历史,不是重复过去。显然,校园文化建设不能一成不变的照搬,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与提升,在原有的精华中融入现代思想和时代元素。这样的校园文化才有根,才接地气。只有在思考的基础上生长出来的校园文化,才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时代的鲜活气息,给当下的学生以文化的熏陶和时代的启迪。

东周小学“尊重•激励”的校园文化是在10多年的办学历史中形成的,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咱们在继承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主要措施有:一是开发科技、体育、艺术类的特色课程;二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大力建设学生社团,满足学生多元发展的需要;三是办好三大文化节,即体育文化节、科技文化节、艺术文化节,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平台。

三、校园文化的系统性

校园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各部分自成体系,又围绕主题而生。校园文化不是各部分简单的相加,而是基于一个主题、围绕一条线生发开去。大到校园建筑物的设计,亭台楼阁的布局,走廊过道的布置,各种功能室、办公室、教室、厕所的装饰,小到温馨提示语都要围绕校园文化主题进行。某镇班小学生均占地不足三平米,被称为“袖珍学校”。但是该校有无比系统的、完整的的校园文化,学校以“创新”与“阳光”为学校文化的内核,建设有“阳关校园环境文化”、“阳光教师文化”、“阳光教学文化”、“阳光体育艺术文化”、“阳关家校合作文化”。虽是“袖珍学校”,却成了当地的品牌学校。

因而,校园文化主题具有纲领性,而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物质文化(显性)与精神文化(隐性)是目,纲举才能目张,这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咱们深人系统地思考,反复地推敲和论证。

四、校园文化的载体

校园文化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分化、行为文化,这

些应该蕴藏在校园的建筑实体、一草一木中,对师生的"精气神

"和行为举止进行“化育”。反过来说,学校的一切事物(包括人)都应该彰显学校的文化特征,成为校园文化最为生动的注脚。

目前,校园文化有“魂”无“形”。也就是说,这样的校园文化

只是“印刷”“宣传”文化。把各种口号、标语挂在墙壁上,印刷成

各种宣传册,却没有围绕文化主题建构的一系列校园或班级流动,这

样的文化是肤浅的,乃至是虚假的,难以深入师生的内心世界,立德

树人的效果自然不理想。

某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目标是:家园、学园、乐园。为此,学校

每年举办“八节”检阅学生的综合素养:3月踏青节、4月健美节、5

月超人节、6月秀秀节、9月雏鹰节、10月观察节、11月悦读节、12

月狂欢节。每个节都有主题,有方案,有流动落实,有总结表彰。这

些校园节很好的践行了学校的校园文化,让孩子们在节日的快乐中自

主学习,幸福成长。

没有流动载体的校园文化是“毛毛雨”,难以渗透学生心灵。师

生没有经由流动的"洗礼”与"历练”,文化就只是墙上冷

冰冰的字、挂在嘴巴上的话而已、并没有融人学生当下的糊口,文化

与现实不能互融,成了“两张皮”,何谈效果。

五、校园文化的主人

立德树人是当代中国的根本任务,也是引领咱们做好教育的根本

指导思想。教育是为培养人而服务的,立德树人的核心正是在

“人”。因而,校园文化的建设应该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但是,当

下许多的校园文化主要是校长带着行政人员构思设计内容与形式,有

的乃至只是校长一个人的想法,撇开一线教师和学生,不能做到集思

广益。方案确定后交由文化公司制作,再进行宣传。这样做的结果是

广大师生不理解校园文化,难以发生认同感,乃至发生抵触心理,又何谈自觉践行呢?

诚然,校园文化是校长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的直接体现,校长是校园文化建设最重要的缔造者。但是,咱们也应该看到,学校文化的践行必需依靠的是学校中的人,即教师和学生,最终通过他们的精神风貌与行为举止彰显出来。所以,学校文化建设是基于师生并表现在师生思想行动中的,远离师生的学校文化是虚伪的、不真实的。从这个角度而言,校园文化不是校长一个人的,而是广大教职员工的,也只有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校园文化的构思、打磨、实施中才能发挥校园文化的应有之义。一些学校,仅仅根据管理者的个人喜好进行文化建设,没有广大师生参与,也得不到广大师生的认同,这样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不成功的。

追问校园文化的主人是谁,还需要从形式上考量校园文化。校园物质文化的呈现形式要切合孩子的视角,符合孩子的心理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比如,幼儿园、小学、中学同样设置爱护花草树木的温馨提示语,在内容与形式上应该有差别。幼儿园和小学就要充满童趣,具有儿童味,而中学在表达上则需要几分理性。

比如,每个学校都会有自己的校风,但咱们常常忘记了校风的对象—全校师生,只是把校风挂在墙上,印在册子上,而不考虑校风的提法是否切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好的校风不在于表述多么“高大上”,应该深入浅出、明白晓畅;校风必需用描述性的语言对办学理念进行更加生动的解读。否则,喊得再响亮的校风也会遭到师生漠视,难以引发他们的认同与共鸣。

校长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缔造者,更是引领者,引领全体师生积极参与到建设过程中,前提是校长自己对学校校园文化有自己的思考,提出主题和方向、再让广大教师积极建言献策,必要时可请专家提供帮助,到学校考察,对校园文化把脉、诊断、纠编、扶正,进行多次

论证,敲定主题和内容。以后,学校要充分发挥广大师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各个板块内容和形式的创作设计。勾画好了校园文化蓝图,组织专家、师生、家长,乃至社区代表参与反复论证,才开始着手安排具体实施。

校园文化是谁的?既是校长的、教师的、也是学生的,归根结底是着力于学生健康成长与和谐发展。只有师生积极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文化才可能“化育”他们,他们才可能彰显文化。

总之,校园文化应基于办学理念的观照、追寻学校的历史价值,融人时代元素,结合本校地域、文人文化,提炼出鲜明主题和一整套“以文化人”的文化系统。建构校园文化要紧紧围绕某个主题,以物质环境和系列流动为载体,把静止的“文化”化为一种动态的学校糊口过程,融入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渗透师生方方面面的糊口,最终让师生生长出一种生命的“共性”特征,呈现出一种相同的精神气度和品位,这才是校园文化的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普通中小学校长工作手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2马宪平.学校文化是学校品牌建设的“灵魂”[J.未来教育家,2018(2-3):51-53

[3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4陶继新.治校之道—小学名校长的办学智慧[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8

[5翟小宁.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J.人民教育,2018(18):10-12

关于学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与思考

关于学校管理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张家集镇中心学校教代会 校园文化应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和校园行为文化等多个方面。它渗透于校园的各个角落,小到一句简单的问候标牌,大到一座庞大的建筑物。随着时代的要求和新课程的逐步推进,学校应致力于把一些具有强烈现代文化的教育意识,透过多形式、多渠道沁入全体师生的心田,并逐步把它深深根植于我们的整个办学过程中。力争让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事一景都染上浓烈的文化色彩,体现出一定的文化意蕴;让学校的人、事、物以及信息、环境,都无时不在对全体师生进行着娓娓动听的说教;让它们散发出的文化气息,都无处不在对全体师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浸润、熏陶;让学校的每事、每章、每制都成为和煦的阳光、知时的春雨,时刻洒照在每个师生身上,促进他们健康发展、茁壮成长。 一、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打造整洁优美的校园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也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大到校园的整体布局规划,小到一室、一梯乃至一厕的净化、香化,都是物质文化内涵的具体表象。我们应把它当作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充分发挥其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的作用,使学生在其间耳濡目染、日积月累,最后形成观念、化为行为。通过物质文化教育和精神文化教育的有机结合,形成一套较为明确、完整的办学思想体系和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并以此来培养学生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二、坚持以人为本思想,构建和谐进取校园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育人目标的高度概括。表现为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工作目标。突出表现在校风、教风和学风上。我们要认真总结提炼本校优良传统,紧密结合时代精神,努力营造团结和谐、开拓进取、求实创新的校园精神文化。 可利用制作学校系列标志来提炼和展现校园精神文化。如设臵学校

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为了培养新时代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需要学校积极投入校园文化建设。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校园文化建设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与德育工作相结合、与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相结合。以人文精神培养为核心,以服务全校师生为宗旨,以拓展学生素质为目的,立足实际,突出特色,通过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校园文化内容、拓展校园文化活动的领域,规范校园文化活动的模式,努力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使我校校园文化朝着政治化、规范化、多元化、群体化、艺术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为构建和谐校园作贡献! 二、基本原则: (一)教育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的宗旨:培养合格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

(二)整体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使校园显形文化和隐形文化相辅相成。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紧密结合起来,以发挥整体的育人效应。 (三)个性化原则:校园文化建设既要体现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文化特征与时代精神,又要体现我校的办学理念,两者相结合,形成校园文化特色。 三、建设目标: 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教书教人为先,育人以育心为本。“以人为本,以德为先”,做好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学校文化的发扬工作,在物质和精神层面构建有学校个性、体现传统与现代相融、和谐向上的学校文化。营造一个整洁、清新、幽雅、庄重的生态型、人文型的教育园区,为师生创设一个优美的环境,以达到环境育人的功效,形成学校和谐发展的态势。 四、具体目标要求和工作任务: (一)环境建设:

1.绿化、美化工作: 目标:把学校建成四季常绿、三季有花、鸟语花香、恬静雅致、自然优美的校园。 工作任务: (1)做好绿化、美化环境工作。校园绿化、美化以绿色植物造景为主,园林小品为辅。发挥校园原有的自然生态林的作用,适当增加名优树种,营造出鸟语花香的校园环境,使校园成为工作、学习、休息的理想场所。(2)加强绿化工作的责任管理。学校设专人负责检查绿化养护情况,定期对学校的花草树木进行养护。 2.工作学习环境: 目标:体现“勤学、静学、活学、乐学”的学风,为师生创设一个整洁舒适、竞争合作、创新进取、文明向上,愉快学习,健康成长的工作学习环境。 工作任务: (1)对教室、办公室、实习实训室、活动室的内部设施进行全面检修。 (2)教室按统一标准布置,物品摆放规范,强化室内外卫生要求。做到清除卫生死角、

书法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发展

浅谈书法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书法这一博大精深的艺术正越来越远离大众。书法作为本民族一种特殊艺术,一方面需要传承民族文化精神,弘扬中华文化;一方面也要随时代的发展寻求自身的出路,从而以其独特的民族文化而介入到世界大文化艺术格局中。书法在当今社会面临着生存的危机和艰难的处境,我想结合我自己的专业——教育技术系,浅谈一下书法未来的发展。 当今社会书法艰难的发展。主要原因是书法已经跟不上文化发展的速度,书法越来越远离文化和精神,徒存一些表面的形式。书法应该以文化和精神为依托的书法,否则难以表现书法本体意义的。现在我们只是用用中国古代文化形态的书法来表现中国现代文化,这无疑成为制约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根本原因。这一点也正反映出现今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有着强烈的滞后性。在传统意义上书法是中国文化赖以传播的汉字,在个体上的唯一表达方式,这一点也是支撑中国书法发展的关键。但是由于社会科技的发展,书法的这种特殊职能已经被现代科技所取代,导致其本有的强大公用性和实用性在现代社会无法完全实现。硬笔取代毛笔,键盘取代硬笔,这已经是无法挽回的发展事实。书写正失去实用性与公用性的基础,离开了公共传播的领域,在大众的个体传播之间也显的微不足道。往日的传书基本上已经为电话所替代的现状,使人们动手写的机会越来越少,这无疑改变了人们的一些生活习惯,也改变了人们对待书法的态度。 我觉得书法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发展,就要认清时代的发展。由于书法的实用性的减退已经是无法挽回的事实,与其挽回这一即成的事实倒不如去从容的接受,直接把书法艺术提高到纯艺术的层次。就我自己所学专业——教育技术,我对书法的发展有几点小想法: 1.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整合资源,学习书法 书法发展应该要与时代同步,如果连与时代同步都不敢,又怎么超越。如今的信息时代可以为书法学习创造优秀于古人千万倍的学习条件,让我们有更开阔的视野,融汇古今,化合中西。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然后从哲学、美学、宗教学、心理学、历史发展等方面作以全方位的分析,将各种信息重新排列,重新组合,重新构建发展出一门新的书法艺术。 2.利用媒体网络向大众推广书法

(完整word版)校园文化建设设计方案

校园文化建设设计方案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展现学校教育理念,办学特色的重要平台,也是德育体系中亟待加强的重要方面。下面是有校园文化建设设计方案,欢迎参阅。 校园文化建设设计方案范文1 为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文件精神,根据《福州三十七中三年规划》,创建特色学校,提高办学品位,丰富办学内涵,促进教师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特制定此方案。 一、校园文化建设理念 整合时代校园文化精华,构建健康和谐文化氛围,充实师生校园生活内涵,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发展。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背景 1、校园文化建设的社会发展背景:文化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独特的作用,各种文明成果均以文化来传递、延续。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为根基,以学校文化活动为主体,由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创建的,它以良好的校风和校园精神为标志,充满时代气息和校园特点的人文氛围。校园文化氛围一旦形成,将产生巨大的能量,成为培育四有新人的重要手段和深化教育改革的强劲动力。

、校园文化建设的教育发展背景: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其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通过学校健康向上的精神因素以及优美的物质环境所施加给学生的积极影响和感染、熏陶而实现教育的目的,具有情境性、渗透性、持久性、暗示性、愉悦性等特点,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体现了学校内涵发展的精神底蕴。 、校园文化建设的学校历史背景:有近30年的办学历史,曾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毕业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教育工作者;学校曾被评为“福州市素质教育先进单位”、“福州市初中教育示范校”等市区先进集体,有较高的社会信誉和较好的群众基础;已基本形成严谨的教风、勤奋的学风、朴实的校风,铸造了“团结务实,和谐进取”的校园文化精神。这是福州三十七中校园文化建设的历史根基和现实基础。 三、校园文化建设特色的构建思路 我们讲的校园文化是指以学校校园为地理环境圈,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师生为主体创建并共享的,以制度、环境、活动为载体,以文化的多学科、多领域广泛交流及特有的生活交往为基本形态,具有时代特点和学校特色的一种群体文化和精神氛围。为此我们构建的福州三十七中校园文化将着力形成以下特色:

新时代背景下,当代大学生如何成长成才

新时代背景下,当代大学生如何成长成才 在我们当代,一个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对我们大学生提出了一个机遇和新的挑战,尤其是在金融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要学习我们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去学会如何做人。世界在不断进步,社会在不断发展,如何才能成为一名与时俱进的大学生,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呢?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实现自我素质价值呢? 高考之后,近千万人走向自己向往的大学,但是在今后大学生活中如何把握自己的生活,坚定自己的目标呢?也许在今后的生活中会逐渐摸索是怎么生活。我以为只要做到了三点,你就能成为一个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 我们要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道德是人本主义的流露,精神家园的固守。君子与小人之差别在于道德。时下战火纷纭,如果人人都有道德,世界将减少多少战争,人类将减少多少浩劫生命将减少多少折磨!因此,肩负历史责任的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与人民一道为了理想,用双手去摸索未来。 我们要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科学技术乃第一生产力。当前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纵观时代风云,非知识不能驾驭。非技术不能驰骋。在人生的海洋里,我们需要知识的引导;在生命的天空中需要知识的导航。为了我们祖国早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努力。 我们要提高心理素质。人的任何行动都是在一定心理活动之下进行的。心理素质是我们成长和成功不可缺少的条件。一个人尽管才华横溢,博文强识,但由于心理素质有严重缺陷而身败名裂者不乏其人。当今,市场经济的大潮,科技创业的重任,正热切呼唤着我们:在调适各种心理矛盾中成长,在塑造良好心理素质中走向未来。 除了上述的要求外,要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还必须学会在感情问题上自我约束。注意感情问题,爱情在大学里是永恒的话题,不可回避的问题。不要看得很重,既然来了,就让其自然地来,自然的去,不要在大学里留下学习和感情的遗憾。学习和爱情的双收正如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因为绝大多数是不是为了婚姻而为了爱情,毕业是一道很难越过的坎,两个人能在一起的少之又少,而劳燕分飞天南地北却如恒河沙数。若来了,不妨积极地对待使其变为学习的伙伴,而不是为了寂寞无聊追求时尚,毕竟这样的人太多了。 此外,还要树立远大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人生观,简单地说,就是对人生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人生,是一个漫长的奋斗过程,是大学生施展才华,展现自我的大平台,树立正确而远大的人生观,不仅能不断端正大学生的人生态度,更能始终引领大学生以积极的姿态和面貌去迎接每一个挑战,去挫败每一个困难。价值观是人们关于基本价值的信念、信仰、理想系统,它包含善恶、美丑、利弊、得失、祸福、荣辱、优劣、贵贱、有用无用、可爱可恨、妥不妥当、值不值得、应该不应该、重要不重要、轻重缓急等,统统在内,如何在不同的条件下正确地做出选择,积极地调整自己的人生态度,都会对大学生的未来产生重大影响。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坚持正确向上的价值取向,不断完善自我。而世界观是左右一个人行事为人的思想架构或思想体系,它是决定一个人之所以有某些言行和决定的前提假设。大学生正值风华正茂,要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兴衰荣辱紧紧相连,拓展视野,才能在人生上有所作为。 大学生只有好好把握,不断改进和完善自我,才能真正地胜任新时代的新要求,成为新时代的主人。愿所有的新时代大学生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使命,用知

新时代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新时代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摘要当前,校园文化建设百花齐放、如火如荼,但是效果却不理想。通过对校园文化的观察了解发现,校园文化建设存在诸多问题,脱离办学理念,停留于口号;缺乏对学校历史文化价值的追寻和发掘;板块之间拼凑组合,缺少系统性;缺失系统的流动为载体;忽视师生的主体性,等等。针对现实,建构校园文化要在办学理念观照下,充分挖掘学校的历史文化价值,融入新时代元素,提炼出有系统性、有恰当的物质环境和流动载体的文化主题和主线,切实让师生成为校园文化的缔造者和受益者。 关键词办学理念历史文化流动载体系统性主体性校园文化是以在校师生为参与主体、以校园环境为地理空间、以学校精神为核心特征的群体文化,是学校育人的重要途径。科学健康、与时俱进的校园文化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 当前,校园文化备受重视,已然成为各类学校管理的重点。但是放眼各地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咱们发现,很多学校的文化建设看起来“美观”,但缺陷诸多。一是重视外表的多,挖掘内涵的少;二是大同小异的多,有自己的特点与亮点的少。比如,有的看起来“高大上”,但不切实际;有的零散缺乏体系,有拼凑之嫌,有的热衷于宣传,无实质性内容;有的空喊口号,五具体落实措施......诸如此类,不一而足。校园文化到底该怎样建设才能真正起到立德树人的作用?笔者认为应该要深入思考如下几个问题,深入理解校园文化的本质,探索出实施校园文化的有效路径。 一、学校的办学理念是甚么

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的“魂”,是学校全部文化的积淀,它体现了学校的一切,也展示了学校的一切。***总书记在2018年教师节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甚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具体而言,就是学校要把学生培养成甚么样的人,或说但愿学生在学校的六年中学到甚么,但愿学生在人格品质上受到怎样的熏陶,或养成哪些好的行为习惯,具备怎样的能力或素养,等等。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这就抉择了咱们的教育必需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因而,学校工作的一切目的都应该指向学生地健康成长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办学理念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为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流动指明方向。以东周小学为例,学校从2004年开始实施生命教育,从一开始,学校就把“尊重生命,享受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10多年来,学校围绕“生命教育”这一命题,积极营造生命校园,探索构建生命课堂,逐步形成了“尊重•激励”的校园文化。因而,作为学校最重要的育人载体,其价值指向应该与学校的办学理念一致,校园文化必需在办学理念框架下去思考建构,脱离了办学理念的校园文化浮在表面,是无源之水。只有校园文化与办学理念高度契合时,办学理念才可能落地,校园文化的功用才容易实现。 二、校园文化的根在哪里 文化是一种长期的积淀,校园文化也不例外。校园文化不可能无中生有。无论历史的长短,每所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都会形成其自身特有的文化,因而通过对学校历史的细致梳理,能更好地把握学校文化发展的个性特征,深入发掘学校精神文化的内涵。校园文化建设要充分尊重本校的历史沿革,建设校园文化应该回顾走过的路,回到学校从前,追根溯源,去了解这所学校过往的风云岁月和人事变迁。

2017年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是凝心聚力、推进学校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保证,是提升学校在社会公众心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重要途径。 【2017年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1】 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是新时代教育背景下校园建设的必要内容之一,校园文化建设是为了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的需要。结合华州区各学校的实际情况,通过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校园文化的丰富活动,拓展校园文化领域,规范校园文化模式,努力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以提高办学品位,丰富办学内涵,促进教师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特制定《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创造和谐优美的人文环境,使学校成为师生身心愉悦、情感陶冶的成长乐园,从而形成能够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 二、基本原则 1、人本性原则:高度重视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重视人的积极性的充分发挥,把体现学校教育人文本质和培养学校的人文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攻方向。 2、特色性原则: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形式,融合当地苗族文化,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生机与活力,体现发展主题,培育时代精神。 3、整体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层次性、具体性、全面性等特点,环境是育人“土壤”,不但要注重“硬”环境条件的建设,更加突出“软”环境的培植,要全面营造出学生良好的成长环境。 4、发展性原则:校园文化具有发展性、动态性等特点,所以要与时俱进,坚持弘扬时代主旋律,体现发展主题,培育富有时代精神人文校园。 三、总体目标 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时代要求的办学育人理念,形成学校的思想文化,培养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形成学校的精神文化,通过全员参与,开展各种文明创建活动,形成学校的行为文化,通过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形成学校的精神内核,体现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传统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功能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49610491.html, 中国传统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功能研究作者:王琳琬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年第01期 摘要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和高校校园文化是两组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概念。高校校园文化体现着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和文化氛围,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等,是一所高校综合实力的反映。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累的结晶,凝聚着独具特色的民族精神和情感,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是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为更好的建设校园文化,本文将着重研究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功能及如何把传统节日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高校文化育人。 关键词校园文化传统节日文化功能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识码:A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民族萃取五千年文明精髓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家园。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文化客体,以广大教师和学生为文化主体,以弘扬校园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群体文化,是老师和学生工作、学习、生活的精神能量磁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正确树立青少年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传统节日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关系 1.1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离不开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校园精神文化是师生在校园生活中自觉形成并认同的群体意识和群体价值意识,是校园文化的精髓、灵魂和核心。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文明经过千百年历史的洗礼和演化而形成的一种人文主义伦理型文化,他强调仁、义、礼、智、信、忠、孝、梯、节、勇、恕、让等思想精髓的推广与提升。例如: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仁爱”思想在校园中得到传播,能够减少师生之间的矛盾,优化校园的人际关系,增强校园的和谐氛围;儒家“义利观”的弘扬,对和谐校园的建设拥有真不可忽视的力量;中国传统节日强调塑造学生“内圣外土”的理想人格,强调“齐家、治国、平天卜,以施行土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为学思想,都对当前学生发展作用巨大。因此,依托优秀的传统节日建设校园精神文化,有利于师德的修养和学生灵魂的净化,有利于师生创建良好的精神家园,有利于形成文明和谐的校园精神文化。 1.2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离不开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校园物质文化是指由校园所处外部自然环境、校园内部的规划格局以及校园建筑、雕塑、绿化和文化传播工具等各个方面所形成的文化环境。”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

新时代背景下90后大学生价值观

2011年第10卷第22期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22 Industrial &Science Tribune 新时代背景下“90后”大学生价值观探析 □李丹丹 【摘 要】“90后”是指从1990年到1999年底出生的中国公民。“90后”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价值观形成于改革开放这个 大背景下,总体上个性张扬,乐于表现,目标明确,但是他们在价值观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因此,加强和改进 他们的价值观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新时代背景下 “90后”大学生价值观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分析。【关键词】新时代背景;“90后”;大学生;价值观【作者简介】李丹丹,宜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一、引言 在这个渲染个性、思想开放、多元文化冲撞,以及全球互 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90后”这个特殊的群体,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人生观、价值观,呈现出多样化,大多数的 “90后”大学生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广泛的爱好和兴趣,这对他们的价值观取向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是国家规定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价值观取向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的发展,因此,教育、引导大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取向是高校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二、“90后”大学生价值观现状 (一)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改革开放以来,全球文化相互 交融,在多元文化并存并且相互冲击的情况下,使“90后”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不再是绝对的一元化,在价值选择和价值评 定标准上,出现了多元化的倾向。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注重个人利益原则的影响下,社会上的一些传统道德观念逐渐淡 化, 例如: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对于这些高尚的道德观,如今的“90后”大学生都比较冷淡,只注重物质上的需求。可是另一方面呢,他们也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取得的成就而感到自豪,自觉勤奋学习,对于那些崇尚自我、只图索取、不愿奉献的极端个人主义观点又持着非常鄙夷的态度。但是总体来说,由于受如今的社会风气的影响,有的大学生还是会为物质所蒙蔽,厌恶读书,幻想通过经商赚钱,一夜致富,由于缺少经验,容易受到不法之人的嗦摆,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多元化的价值取向给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价值取向,但是如果大学生们没有把握好重要的尺寸,加强自我控制能力,会很容易产生一些比较偏激并且还可能是脱离现实的思想,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价值评价的功利化。“90后”大学生对于社会极为敏感,容易受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和拜金主义的影响,并且由于现在社会上的一些机制、体制不够健全,社会上一些急功近利的违法行为没有收到有效遏制,导致如今的“90后”大学生在选择人生目标的时候,普遍趋向功利化、短期化。一方面,由于如今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毕业生不再像以前一样能够在学校的安排下就业,而是走上了自主择业的道路。从他们选择自己的职业的价值取向上,不难看 出:如今大学生的功利色彩表现非常明显。经过调差,发现 80%以上的大学生把工作中“经济收入多少”、“升迁机会如何”、“工作环境舒适与否”等作为择业的第一标准,明显看出功利色彩。另一方面,功利化不仅体现在工作选择上,还体现在人际交往上,并且愈发严重。很多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 只注重经济利益、 人际利益,总是把人际交往中,能否给自己带来好处作为交往判断尺寸,将感情置之度外。 (三)价值目标的现实化。一般来说,价值目标体现在人生价值目标上,科学的人生价值目标应该要与个人与社会的发展相结合,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所导致的不良现象的影响下,使大学生在选择人生价值目标时片面追求现实化、短期化,缺乏对人生价值目标的长远性、科学性思考。(四)价值追求的个体化。“90后”是在改革开放最富裕,经济发展最快的时代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对自我价值的实现进行了探讨,对于传统的文化观念提出质疑,有自己的 独特见解,他们当中普遍都认同以“自我”为主题的人生价值观, 这个观念对于大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加强“90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措施 (一)发挥党团组织的作用。党组织、共青团组织等组织在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是有组织有计划进行的,是一种组织行为,学校要积极发挥党团组织的作用,为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提供组织支持。首先,我们要先对学生党组织、共青团组织的作风建设进行先进性的教育,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积极工作的精神,让他们在普通青年学生中提高凝聚力和感染力,为“90后”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做好带头工作。同时,高校还要加强对这些团组织的指导工作,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相应的活动,通过互动,加强培养他们高尚的人生价值观取向,摒弃自身的缺点和性格缺陷,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二)加强家庭教育。家庭是学生的第一课堂,而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和家长在大学生关于人生价值观取向的问题上,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家长和家庭的重要影响,所以家长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注重自身的素质培养,摒除封建思想和专职作风,在家庭中做到人人平等,同时,还要关注已成为大学生的子女的成长,多与子女进行交 · 501·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和对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和对策 阳新县黄颡口镇中学□□□ 【内容要摘】校园文化是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因历史原因,农村中学与城镇学校之间在办学条件 和师资水平上存在一定的差距,造成这一局面有多种原因。本文 就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和对策,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从转 变思想观念,提高认识品味;利用有限资金,科学统筹规划;挖 掘乡土素材,创建特色文化;抓实规范管理,发挥制度文化的激 励作用;美化校园环境,丰富校园活动等六个方面表述了自己的 看法。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问题思路对策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它涵盖全体师生,通过校园环境、课余活动等将办学宗旨、教育传统、培养目标、教风学风融入其中,对教育者和学习者的思想、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一所学校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的和谐发展不但能够提升学校的文化品味,同时也为道德主体的形成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在我国,因为历史的原因,农村中学与城镇学校之间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上存在一定的差距。也因为这种差距,更需要我们去建设一种健康的校园文化,丰富师生的精神文化生活,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能简单模仿,必须另辟蹊径。 本文就农村中学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农村校园文化建设中所面临的不足 从整体上看,目前农村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城市、大县城的学校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①在农村,由于大多数学校,尤其是一些寄宿制学校,建校历史短,规模小。有的是多个学校拼凑起来的,既没有深厚的历史积淀,也没有

辅导员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辅导员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文化的起源是“人化”,是人的主体性或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文化的功能是“化人”,即教化人、塑造人、熏陶人。正是文化完成了大学存在的终极目的——培育人才。因此,大学与文化具有天然的联系。高校校园文化也必然拥有了重要的地位。它对当代社会进步乃至未来社会发展都起到启示和形塑的作用。高校校园文化是指以社会先进文化为主导,以师生文化活动为主体,以校园精神为底蕴,由校园中所有成员(即校园人)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共同创造而形成的价值观念、心理特质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校园文化建设是需要落到实处的,而辅导员这些细致入微的繁琐工作正是耕耘好校园文化这片天地的点滴辛勤劳作。同时,由于辅导员工作是学校与学生之间联系的主要渠道,所以辅导员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学生而体现出来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辅导员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践行者。在多元文化时代,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必须坚守正确的意识形态和目标方向。构建和谐校园,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必须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思想。辅导员作为学校教师和管理干部的双重身份,必须在学习和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面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承载者。辅导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本身就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学校学校以育人为本的特殊使命出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贯彻必然要落实于广大学生。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贯彻落实社会主义精神文化的主体,辅导员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的工作至关重要。没有辅导员对学生的教育与熏陶,就不会有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二、辅导员是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的重要参与者。高校校园制度文化贯穿于学校生活的各个领域,规定着学校基本结构的性质,是影响学校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学生群体而言,完善的制度文化特别是与他们息息相关的制度规范对他们的成长成才有着重要影响。各级党团组织、学生会、班级组织,以及学生自发成立的协会和社团等组织便是践行和完善学校制度文化的重要力量。辅导员作为这些组织的重要组织者和参与者,既是制度文化建设的主动承载者,也对其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没有辅导员的的亲力亲为与具体指导,作为一种需要长期性积淀的制度文化建设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三、辅导员是校园文化活动建设的重要引导者。校园文化是由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重主体以校园空间为背景,以创制、共享各种文化活动,不断进行文化冲突和整合的动态文化系统。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往往是通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文化活动来实现的。学生中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的规划、动员、组织和开展都离不开辅导员的引导和参与。 四、辅导员是校园文化建设主体的重要培养者。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主体。他们的行为习惯、心理素质和人际关系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所高校,只有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校园文化建设才能真正落到实处。辅导员是“学生学业的促进者、生活的指导者、困难的帮助者、思想的解惑者、人生的导航者”,在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提高、引导其融入和建设良好文化氛围上起着关键作用。首先,辅导员是学生学风建设的督导者。培养学生过硬的学风是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其次,辅导员是学生良好习惯的引导者。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对于学生践行正确价值观念、提升综合能力素质有着重要影响。辅导员必须言传与身教相结合,引导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再者,辅导员是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者。辅导员与学生交往密切,互动深入,更容易以自身的表率和灵活的工作方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我、他人和社会,形成健全人格。最后,辅导员是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建设者。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是教育的四大支柱。学生寝室、学生班集体以及各种学生自治组织建设是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之处,也是需要辅导员重点关注和投入的地方。

新时代背景下的现代企业管理

新时代背景下的现代企业管理 冉兵 摘要: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企业管理变革包含管理思想的变化和管理模式的变化。管理思想的变革与创新、集成与融合强烈地冲击着传统的企业管理思想,现代管理模式中的团队精神、分形工厂、虚拟形式都对企业管理变革带来新因子。文章针对新背景下企业管理存在的缺陷,提出了完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的措施。 关键词: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经济;信息技术 随着全球化和市场经济化的发展,我国进入一个全新的竞争时代,与此同时,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先锋,不仅影响着人类生活的变化,也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于是,一场产业结构和管理模式的变革顺应时代的呼唤应运而生。这场变革强烈的冲击着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企业管理走向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一、知识经济与企业管理的关系 到目前为止,人类社会经历过两次巨大的经济革命: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当前,人类社会步入了第三次经济革命,这次革命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形成新的知识经济形态。这种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使用的基础上的,并逐渐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 知识经济把知识和信息作为创造财富和社会价值的重要资源,知识和信息的传播与利用成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动力。与此同时,知识和信息的创新也在企业管理领域掀起了一场新的企业管理变革。 企业管理(Business Management):指为了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效地进行,而开展的组织、计划、指挥、监督和调节等一系列措施的总称。在现代社会,协作化、扁平化、分散化、团队化、虚拟化,是新的企业管理模式的特点,这种管理模式把知识与信息的获得、利用、创新作为管理中心,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虚拟企业是现今企业的典型组织形式,它大大方便了企业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个性化。 二、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的关系 现代社会信息更新换代快,信息的获得对企业管理组织的形式有着决定作用。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着信息方式获取的方式,也促使企业从新策划并改造原的管理体制。近年来企业的革新浪潮,正反映了信息技术对企业管理变革的影响。 (一)信息技术对企业管理手段的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计算机也渗入到企业管理的战略中去。它不但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还可以通过现代管理手段的科学化、民主化,增强企业的管理功能。企业管理人员可通过现代的信息技术,方便快捷地使用信息处理器对最新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做到对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

校园文化建设结题报告

《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与途径》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1、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十八大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006年4月25 日《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精神,《通知》指出:中小学校园文化通过校风教风学风、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人文和自然的校园环境等给学生潜移默化而深刻的影响,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逐步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职能,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蔡元培先生说过:欲知明日之社会,先看今日之校园。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质就是育人, 由校园的物质形态所涵盖校园意识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是打造特色学校推进学校建设的需要 校园文化具有教育性,对生活于其中的校园人起着指导作用、陶冶与规范作用。同时,校园文化还具有管理性。我们认为校园文化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是一种新的学校管理理论,它在学校的建设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校园文化是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反映办学理念、展示精神文化的总和。它还是一种引领、一种价值认同、一种追求境界,是师生在动态发展过程中共生、共建、共享的目标总和。学校的魅力在于它有着丰富的智力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学习、思考、探索、研究的氛围就是一种吸引、教育人的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说,校园文化是学校的重要特征。学校没有文化,学校不能引导学生和教师去探索求知,也就不成其为学校,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3、是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开展的需要 中小学校园文化通过校风教风学风、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人文和自然的校园环境等给学生潜移默化而深刻的影响。良好的校园文化以鲜明正确的导向引

新时代-大学生树立怎样的就业观

海南大学应用科技学院 (儋州校区) 形势与政策 学习论文 题目:《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该如何选择》指导教师:钟喜芸 学号:20142835320052 姓名:王扬中 学院:应用科技学院 系别:工学部 年级:2014级 专业班级:物联网工程1班 2016年6月4日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该何去何从 摘要: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主要问题之一,有一种说法是:大学毕业=失业?过去的毕业生在择业时要首先考虑户口、工资、福利等因素,当前的大学生在择业观上正在发生一些变化,他们变得冷静、理智,这些择业标准在价值取向上主要指向现在,倾向于未来的发展。这种变化更有利于他们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理想,有利于他们选择工作,实现人生目标,也有利于企业去选择人才,减少用人单位的培养成本。大学生的就业观点也层出不同。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观薪酬标准体系就业情况就业现状就业指导就业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的国民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出现了人才紧缺的现象,这就要求国内的高级学府向社会输送高材生,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新鲜的血液,以保障其快速发展。一方面,高校毕业生人数在大幅度增加,另一方面,就业的难度也在响应地增加。本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极少数人“毕业即失业”在所难免,这是发展中国家普遍遇到的一个问题。 许多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成为“无业游民”,有的大学生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好不容易找到工作的又觉得薪水太少,这些都给大学生的就业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严重威胁了社会的和谐发展。研究发现,大学生就业难是当今社会矛盾较为突出的一种。 然而,由于找不到问题的根本原因,想要解决也就成了纸上谈兵,没有实际经验。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到几百万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关系高等教育的发展改革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关系社会稳定。及时掌握就业信息,把握市场需求的发展态势,时刻处于备战状态,为自己将来的前途做好充分的准备,以便在毕业时能够顺利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通过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和当今社会形势的变化的分析,受人力资本理论和人力规划理论的影响,在上世纪60年代后很多发展中国家都把发展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促使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但是,一国大学生的就业率明显低于录取率时,就将成为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会对学校和政府产生巨大的压力。 经常看见新闻说现在的大学生求职很难,从年年攀升的公务员考试人数和逐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杭州市天杭实验学校王雯 摘要: 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通过教育活动所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式。本文阐述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措施与体会,努力倡导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发展。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必要性措施体会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倡导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发展,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通过教育活动所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式。它包括校园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和文化活动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从一定意义上说,校园文化是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从校园文化的功能上看,校园文化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整洁、优美、富有教育意义的校园环境有益于学生情感的陶冶,心灵的美化;相互尊重、相互关爱、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学生良好精神面貌和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丰富多彩、健康向上、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活动更有助于学生个性特长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学校育人的诸要素中,校园文化对学生成长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需要 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市场蓬勃兴起,文化生活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同时也带来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许多内容上宣扬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价值观,形式上具有强烈的商业色彩,格调上庸俗低下的社会文化冲击着我们的校园文化。再者,审视我们当前的学校教育工作,“重主轻副”,形成学生知识结构上偏狭缺陷,特别是人文知识的缺陷。“重专轻通”,学生缺乏对各学科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重分轻能”,许多教师把教材内容支解为应付考试的习题,当取完这些“精华”后,体现人文素质内容就当作“糟粕”而弃之一旁,扼杀学生的创造能力。“重智轻德”,严重影响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种种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整体育人功能,围绕正确的育人目标,使学校教育教学整体协调的发展,必能优化学生的人文素质,造就知识丰富,视野开阔,有独创能力的现代化人才。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规范的需要 行为规范教育就是定下规矩,用严格的管理让学生照着去做。严格的校纪确实可以保障良好学风、校风的形成,利于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但是学校的规章制度仅仅是“违者罚款”式的制度,在实际操作中所体现的效果并不是尽善尽美的,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恰恰弥补了这一不足。通过把行为规范的各种教育内容有机地渗透到校园文化中,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去看、去想、去感受、去培养自己的素质。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对学生所产生的浸润作用,所达到的效果是苍白道德说教、单纯的知识灌输所无法比拟的。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加强师德建设的需要 一个学校的精神面貌如何,人是关键的因素。一所学校的精神面貌对教师个体的影响是巨大的,物质环境条件的好与坏是可以克服的,但精神环境的落后却使人的心理有一种难以承受的压力,从而影响教师师德和教学的水准。校园文化倡导宽松、和谐、亲切、民主、信任的人际关系,在这样和谐的校园环境中,能无形地勉励教师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有利于制约、规范教师,使他们自觉地积极地从事教学改革和研究,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敬业精神;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和全面的能力素质;要有改革创新意识和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人才观、教学观、质量观;并且要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新时代以红色精神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新时代以红色精神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摘要:校园文化是一所大学独特的育人氛围和育人环境,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 须立足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当前,部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有认 识不足、底蕴贫乏、建设趋同等。新时代背景下,以红色精神引领高校校园文化 建设意义深远,必须大力进行红色精神引领校园文化建设路径探索。 关键词:新时代;红色精神;校园文化建设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 代的历史背景下,为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自觉承担新时代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充分挖掘资源载体,探索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新路径。笔者 以为,红色精神具有永恒的时代价值,新时代背景下,必须以红色精神引领高校 校园文化建设,本文拟立足湖南地区高校,对这一问题初步探索。 一、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明晰定位 现阶段,高校对校园文化普遍重视程度不够,建设定位不明晰。缺乏高屋建 瓴的大视野,缺乏统筹规划的全局考虑,经费投入不足甚至停滞不前,由此导致 校园文化建设停留在口号上,难以落实。同时受市场经济负面因素影响和社会不 良文化诱导,部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方向发生偏差,商业化、功利化倾向明显, 校园文化建设呈现市场化特征,流于形式,内容低俗浅显,不但没有形成正确的舆 论导向作用,反而导致不良文化侵入校园,滋生混乱,甚至使马克思主义的一元 化指导地位岌岌可危,长此以往,后果堪忧。 (二)底蕴不足,核心价值尚未凝练 校园文化集中体现了大学的生命力、号召力和凝聚力。当前部分高校受扩建、合并、校区改址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校园文化缺乏积累和凝练的过程,底蕴的缺 失不可避免,与之相匹配的大学精神尚未凝练,尚未形成隐性价值的校园文化。 学生缺乏对学校应有的文化认同。因此,必须立足各高校发展特色,增强底蕴, 凝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的大学精神。 (三)建设形式趋同,未凸显品牌特色 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同质化趋向明显,既未继承高校独有的传统优势、 历史渊源,也没有结合新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个性发展,长此以往,将严重 影响校园文化的生机活力。如何继承开拓,打造高校品牌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 建设矢志不移的目标及努力方向。 二、以红色精神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原因论述 (一)红色精神契合了新时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新要求 新时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遵循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针和党的十九大教育 方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方向、坚持对先进文化的传承创新与传播、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最根本的价值依归,服务于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革命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支柱之一,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道,都是中华 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 的精神标识”。革命文化具有永恒的时代价值,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革命文化中的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精神特质、崇高精神风范的集中体现,其 淬火成钢的精神品质、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敢于胜利的 革命风范,构成了红色精神的丰富内涵,契合了新时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要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