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总复习第二单元《生物与细胞》复习课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4
初中生物综合复习教案课题:生物综合复习教学目标:1. 复习生物基础知识,巩固学生学习成果2. 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教学内容:1. 生物的组成和基本特征2.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3. 遗传与进化4. 生物多样性5. 生态学基础知识教学步骤:一、复习生物的组成和基本特征1. 概念解释:生物的组成和基本特征是什么?2. 举例说明: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的特征是什么?3. 讨论: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区别是什么?4. 小结:总结生物的基本特征,并进行讨论。
二、复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 回顾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2. 探讨细胞的功能:呼吸、消化、分泌等3. 实验演示:观察细胞的结构并进行解释4. 思考问题: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为什么会这样说?三、复习遗传与进化1. 回顾遗传的基本规律:孟德尔遗传定律2. 讨论基因的作用:基因决定了生物的什么特征?3. 理解进化:进化是生物的自然选择过程4. 思考问题:人类的进化过程经历了哪些阶段?四、复习生物多样性1. 探讨生物的分类方法:物种、属、目等2. 认识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3. 实地考察:参观动植物园,了解不同物种的生活习性4. 思考问题:生物多样性如何影响人类的生活?五、复习生态学基础知识1. 理解生态系统: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2. 探讨生态平衡与稳定:生物群落的演替过程3. 实验研究:模拟生态系统的变化过程4. 思考问题:生态学如何帮助我们保护环境?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希望同学们能够对生物的基本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也希望同学们能够珍惜生命,保护环境,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愿大家在未来的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生物初中第2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知晓细胞的生物膜结构及功能;3. 了解免疫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4. 掌握细胞和免疫系统的相关实验方法。
教学重点:1.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2.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3. 免疫系统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1. 细胞的组成和功能的理解;2. 免疫系统的作用和机理的理解。
教学准备:1. 教材《生物》第二单元教材和教学资料;2. 实验设备和材料,如显微镜、培养皿等;3. 教师PPT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入细胞的基本概念,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包括细胞核、质体、线粒体等。
3. 展示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实验,让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细胞的结构。
4.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预习下节课内容,了解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第二课时:1. 复习上节课内容,澄清学生对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2. 讲解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包括选择性通透性、细胞吸收和排泄等内容。
3. 展示实验,让学生观察细胞膜对溶质的通透性。
4.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做一份细胞膜的实验报告。
第三课时:1. 复习上节课内容,澄清学生对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2. 讲解免疫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包括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
3. 展示实验,让学生了解免疫系统的工作原理。
4.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提出关于免疫系统的问题,并准备下节课讨论。
第四课时:1. 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澄清学生对免疫系统的理解。
2. 讲解免疫系统的工作原理,包括炎症反应、免疫记忆等内容。
3. 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模拟炎症反应和免疫记忆的过程。
4. 总结本单元内容,澄清学生对细胞和免疫系统的理解。
教学反思: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细胞和免疫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能够掌握相关实验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同时,通过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初中生物与细胞教案人教版
教材: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理解细胞是构成一切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2. 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 了解细胞的生长和分裂过程。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难点:细胞的生长和分裂过程
教学准备:
教材、多媒体设备、实验用具、幻灯片、细胞模型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介绍生命的起源和发展,引出细胞作为生命的基本单位的概念。
二、讲授(15分钟)
1.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2. 细胞的功能:细胞的营养功能、呼吸功能、分泌功能、排泄功能等。
三、展示与实验(20分钟)
1. 展示细胞模型,让学生观察细胞的基本结构。
2. 进行显微镜下的细胞观察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并描述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四、复习与作业布置(10分钟)
1. 复习今天所学内容,梳理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堂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强调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重要性不可忽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在细胞的生长和分裂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困惑。
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对细胞生长和分裂过程的讲解,让学生深入理解细胞的生命周期。
初中生物教案复习1. 复习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复习植物和动物细胞的异同;3. 复习细胞的代谢过程: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4. 复习生物在环境中的互相联系和依存的关系。
【教学重点】1. 复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2. 复习细胞的代谢过程。
【教学难点】1. 同学们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2. 同学们理解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过程。
【教学准备】1. 复印好复习资料;2. 准备好展示细胞结构模型和生物示范实验器材;3. 准备好PPT演示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1. 学生先自行查阅资料,回答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主要结构有哪些。
2. 让学生结合生物教材上的知识,简单地介绍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等的结构和功能。
二、复习植物和动物细胞的异同1. 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列出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异同点。
2. 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梳理出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主要区别。
三、复习细胞的代谢过程: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1. 学生回答什么是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这两个过程的作用是什么。
2. 教师适时地展示PPT,讲解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关系。
四、复习生物在环境中的互相联系和依存的关系1.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生物在环境中存在哪些互相联系和依存的关系。
2. 学生展示自己的讨论成果,教师及时指出不足之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教学总结】通过这节复习课,同学们对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细胞的代谢过程以及生物在环境中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接下来的章节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希望同学们能够持续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初中生物下册第二单元教案学科:生物年级:初中教材:下册单元:第二单元教学目标:1. 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掌握细胞的生命周期和分裂方式。
3. 了解一般细胞的特点和特殊细胞的结构。
教学重点:1.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细胞的生命周期和分裂方式。
3. 一般细胞的特点和特殊细胞的结构。
教学难点:1. 掌握细胞生命周期和分裂方式。
2. 理解特殊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内容:1.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细胞的生命周期和分裂方式。
3. 一般细胞和特殊细胞的结构。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细胞,细胞有哪些功能。
二、讲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15分钟)1. 利用图片和示意图讲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等。
2. 分析细胞的功能,如细胞代谢、细胞分裂等。
三、讲解细胞的生命周期和分裂方式(20分钟)1. 介绍细胞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有丝分裂前期、有丝分裂中期、有丝分裂后期和细胞间期。
2. 讲解细胞的两种分裂方式: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四、讲解一般细胞和特殊细胞的结构(15分钟)1. 分析一般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 简要介绍特殊细胞的结构,如细胞壁、叶绿体等。
五、课堂讨论(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讨论细胞在生物体中的作用和意义。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生命周期和分裂方式,以及一般细胞和特殊细胞的结构,让学生了解细胞的重要性和多样性,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课堂讨论和作业布置,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主动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初中生物专题复习教案
主题: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一、知识点梳理
1.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器
2. 细胞的功能:新陈代谢、分化、增殖、运动、排泄等
二、教学重点
1. 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理解细胞的功能与构造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1. 常规复习:回顾细胞的基本知识,如细胞的发现历史和生物学中的细胞学说
2. 讲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介绍细胞的组成部分和各部分的功能,并与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联系,如细胞膜的作用和与城市的围墙的比喻
3. 练习与讨论:进行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
4. 总结与评价: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细胞的重要性和复习方法
四、作业布置
1. 自主复习:学生通过课堂讲义和教材重新复习本课内容
2. 练习题:布置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练习题,以巩固所学知识
3. 实验报告:让学生根据所学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五、反馈与调整
1. 收集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
2. 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更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以上为初中生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专题复习教案范本,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第3课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课标要求】1.阐明质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2.举例说明哪些物质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不需要额外提供能量;哪些物质逆浓度梯度进出细胞,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
3.举例说明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胞吞、胞吐进出细胞。
【素养目标】1.结合细胞膜的化学组成,理解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原因。
(生命观念)2.比较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和胞吞、胞吐方式的异同点,并能根据一种物质进出细胞的特点判断其运输方式。
(科学思维)3.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科学探究)【主干·梳理与辨析】一、水分子进出细胞的原理1.渗透作用:(1)概念: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
(3)渗透作用的实质:单位时间内由清水进入蔗糖溶液中的水分子多于由蔗糖溶液进入清水中的水分子,导致蔗糖溶液液面上升。
2.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2)现象3.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以成熟的植物细胞为例):(1)原理:(2)实验步骤及现象:(3)结论:①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②当外界溶液溶质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
③当外界溶液溶质的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
【思考辨析】1.在渗透作用中,当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相等时,水分子不再通过半透膜。
(×)分析:当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相等时,半透膜两侧的水分子进出平衡。
2.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具膜结构的细胞器,因此不能发生渗透作用。
(×)分析: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细胞膜内外溶液具有一定的浓度差,可以发生渗透作用。
3.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能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
(√)4.质壁分离是指细胞质与细胞壁发生分离。
(×)分析:质壁分离是指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发生分离。
5.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液的吸水能力逐渐变大。
(√)6.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细胞壁与原生质层之间的液体是清水。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细胞割裂的基本观点,掌握细胞割裂的过程以及如何通过割裂产生新细胞。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讨论,学会分析细胞割裂的过程,提高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细胞割裂在生物体发展和发育中的重要作用,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细胞割裂的基本过程,掌握细胞割裂产生新细胞的过程。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细胞割裂的过程,以及细胞核和细胞质的分离过程。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含细胞割裂的动态图和相关文字说明。
2. 准备相关实验器械,如显微镜、玻片标本等,以便学生观察细胞割裂过程。
3. 准备相关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细胞割裂的过程。
4. 设计教室讨论题目,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割裂在生物体发展和发育中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问题,如“生物体是如何形成的?”“细胞是如何割裂产生新细胞的?”等,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本课主题。
2. 细胞割裂的过程讲解(1)教师演示细胞割裂的动态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细胞割裂的过程。
(2)教师讲解细胞割裂的三个时期(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的特征和区别,强调细胞割裂的重要性和意义。
(3)学生小组讨论:在细胞割裂过程中,哪些物质和结构的变化最为关键?这些变化是如何实现的?(4)教师总结细胞割裂的关键变化和机制,强调细胞割裂是生物体发展发育的基础。
3. 实例分析教师选取一些常见的生物体割裂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细胞割裂的特点和规律,加深学生对细胞割裂的理解和掌握。
4. 实验操作教师准备一些简单的实验器械和材料,如显微镜、细胞模型等,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模拟细胞割裂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细胞割裂的直观认识和理解。
5. 教室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细胞割裂的重要性和意义,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加深学生对细胞割裂的理解和掌握。
初中生物第二单元《生物与细胞》复习课教案设计
湾坞中学陈维黎
教案目标:
知识目标:
1、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2、认识实验用具和各种玻片标本。
3.动植物细胞的结构
4.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能力目标:
1、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发展实验能力。
2、通过阅读说明能够使用新仪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2、体验认真细致的观察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重点:1.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2.显微镜成像的光学原理
难点:1.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清晰的物象
2.显微镜成像的光学原理
教案过程:
光学显微镜成像光路图
光学显微镜是根据凸透镜的成像原理,要经过凸透镜的两次成像。
第一次先经过物镜(凸透镜1)成像,这时候的物体应该在物镜(凸透镜1)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根据物理学的原理,成的应该是放大的倒立的实像。
而后以第一次成的物像作为“物体”,经过目镜的第二次成像。
由于我们观察的时候是在目镜的另外一侧,根据光学原理,第二次成的像应该是一个虚像,这样像和物才在同一侧。
因此第一次成的像应该在目镜(凸透镜2)的一倍焦距以内,这样经过第二次成像,第二次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正立的虚像。
如果相对实物说的话,应该是倒立的放大的虚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