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标准与准则(用地篇)

《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标准与准则(用地篇)

《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标准与准则(用地篇)
《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标准与准则(用地篇)

广州市城市规划局二○○五年五月

目录

第一节用地分类与建设用地相容性 (4)

1.1用地分类及代码 (4)

1.2 建设用地相容性 (7)

第二节建设项目用地选址原则 (9)

2.1 一般原则 (9)

2.2 城市建设用地的选址原则 (9)

2.2.1居住用地 (9)

2.2.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10)

2.2.3工业用地 (11)

2.2.4 仓储用地 (12)

2.2.5对外交通用地 (13)

2.2.6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13)

2.3 村建设用地选址原则 (16)

2.3.1村民住宅用地 (16)

2.3.2村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16)

2.3.3村经济发展用地 (16)

2.3.4村绿化和市政设施用地 (17)

第三节建设用地规划控制 (18)

3.1 一般规定 (18)

3.2城市建设用地规划控制 (18)

3.3村建设用地规划控制 (19)

3.3.1 一般要求 (19)

3.3.2村民住宅用地 (20)

3.3.3村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20)

3.3.4村经济发展用地 (22)

3.3.5村绿化和市政设施用地 (22)

第四节名词解释 (23)

第一节用地分类与建设用地相容性

1.1 用地分类及代码

1.1.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结

合广州市规划用地管理的实际情况,对城市用地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了划

分和归类。

1.1.2广州市城市用地分为10大类,48中类,用地分类和代码应符合表1.1的规定。【条文说明:1.1.1 城市用地分类参考《GBJ137—90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以及《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

表1.1 广州市用地分类

【条文说明:上表参考《GBJ137—90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以及《村镇规划

标准》GB50188-93】

1.1.3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上表的用地分类再进行对应的具体小类划分。1.2 建设用地相容性

1.2.1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按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无经批准详细规划的,应按分区规划和表1.2的规定执行。

【条文说明:参照《上海市城市规划条例》】

表1.2 城市建设用地相容性范围

●允许设置;╳为不允许设置;○由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根据具体条件和规划要求确

定。

【条文说明:以上建设用地适建范围参考《北京规划设计通则》】

1.2.2凡须改变规划用地性质、超出表1.2规定范围的,应按《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第二十一条的有关规定执行。

1.2.3村建设用地相容性范围参考表1.2的规定。

第二节建设项目用地选址原则

2.1一般原则

2.1.1 各项建设用地必须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已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区选址。

2.1.2 因国家、省或者地级以上市重点建设需要选址的,需以经批准的规划设计条件为依据。

【条文说明:参照《控规条例》】

2.1.3 严格控制破坏生态环境(如水体、山体)的建设活动。地质灾害禁建区内,除进行危岩滑坡整治、绿化和必须的市政工程外,严禁其他建设活动;地质灾害慎建区内,从严控制工程建设活动,凡在慎建区内选址,必须先进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经有关部门审查认定。

【条文说明:以上两条参照《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2.1.4 城市滨水两侧和丘陵地区,应优先控制为城市公共绿地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条文说明:参照局业务会有关规定】

2.1. 5 最小用地规模控制:除必须的市政基础设施或原有危(破)房拆建外,当用地的独立有效面积小于500平方米、或用地平均有效进深或面宽小于10米且用地形状不规则时,不应新建、扩建建设工程;宜结合周边用地一并开发,或做为城市公共绿地。

【条文说明:参照《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土地使用建筑管理)》第十八条】2.2 城市建设用地的选址原则

2.2.1居住用地

(1)避免各种灾害,如地震断裂带、岩溶地段、沙土液化区、活动性冲沟、采空区、

软基、滑坡崩塌区、洪水淹没区等。

(2)避让涉及国家安全地区、军事禁区、水源保护区、文物古迹及风景名胜保护区、

自然生态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危险品仓库区、珠江两岸控制地区、铁路

沿线、水体周边、高速公路、快速路一线。

(3)地形坡度不宜大于25度。

(4)交通便捷,生活配套设施齐全。

【条文说明:参照《城市规划实务》】

2.2.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2.2.2.1 公共设施按市(区)级、居住区(小区)级两级配置。

2.2.2.2 市(区)级公共设施的选址要求:

(1)市(区)级公共设施应根据城市规划的要求,与规划功能定位、社会经济

发展目标和社会需求相适应,以市、区为单位,在符合相关设施标准的条

件下,合理布置,统筹安排。

(2)市(区)级教育设施宜集中布置。

(3)市(区)级医疗卫生设施布置时应满足安全防护的需要。

(4)市(区)级文化设施宜独立设置于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中心地段。

(5)市(区)级体育设施宜集中布局。

(6)市(区)级商业设施应根据相关规划中所确定的市(区)级商业中心,统

筹规划,合理安排相应的商业设施。

2.2.2.3居住区(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选址要求:

文化娱乐和体育公共设施宜集中布置于交通便利的中心地段,分别形成居住

区、居住小区或居住组团的公共活动中心。

【条文说明:以上各条参照《深圳市技术标准与准则》】

2.2.3 工业用地

2.2.

3.1 一类工业用地选址原则

(1)可设置在城市住宅区的相邻地段,其用地和住宅区之间宜设置防护绿带。

(2)宜集中设置组成工业区且相对独立。

(3)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宜有商业或工业办公建筑作为缓冲区。

(4)应有完善的交通系统。

2.2.

3.2二类工业用地选址原则

(1)用地应单独设置,不得与居住用地混杂。

(2)与居住区之间必须根据其污染程度布置绿化防护带,且应符合防护距离的有关

标准。

(3)有水污染物排放的企业不得布置在城市水源地上游地区,有气污染物排放的企

业不得布置在城市上风向。

(4)较为完善的道路系统。

2.2.

3.3三类工业用地选址原则

(1)相对独立设置,远离住宅区,与住宅区之间有较宽的防护绿地。

(2)严禁设置在水源保护地和历史文化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的保护范

围和其它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

(3)工业区的规划布局应符合主导风向及环保的要求,工业区选址应在住宅生活区

的下风向(城市全年主导风向)为宜。

(4)工业区与周围居住区、生活服务区必须设置一定的绿化隔离带,保持必要的安

全卫生距离,并符合相应卫生防护标准。在现有工业用地区域建设住宅等非工

业建筑,应当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防护距离。

(5)与城市交通性主干道或跨境公路、铁路、港口等交通设施有方便的交通联系。

(6)有足够的供水、供电、供气、污水、电话服务等公用工程设施以及存放与处理

废物的设施。

【条文说明:以上参照《广州市工业园区规划设计指引》】

2.2.4 仓储用地

2.2.4.1 一般仓储用地

(1)宜选址于城市主要出入口、铁路、港口、机场附近,并与城市干道和区域

快速交通系统有便捷联系。

(2)应满足地质(地势、地下水位、地基承载力等)、防灾、消防、环保、卫

生防疫、劳动保护及景观要求,并考虑与居住、工业等其它功能区的相互

影响因素。

(3)新建海(空)港、工业区应当按规划要求配套建设仓储区。

(4)不同类型和不同性质的仓库宜分别布置在不同的地段,同类仓库宜集中布

置,同时应当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专业规划的要求。

2.2.4.2特殊仓储用地

(1)选址应满足其对交通、用地、设施的特殊需求,避免对其它用地产生干扰。

(2)应远离产生有害气体、烟雾、粉尘等物质的污染源和传染病医院、火葬场

等场所。

2.2.4.3危险品仓储用地

(1)应遵循“分类存放、相对集中、适当兼容”的原则。

(2)应远离城市中心区,并应符合环境保护和防火、防灾的要求,不同类型的

危险品仓库应相互分隔,不得混合存储,其相隔距离应符合相关规范及消

防规定。

(3)石油库选址应远离机场、重要交通枢纽、重要桥梁、大型水库及水利工程、

电站、变电所、军事目标和其它重要设施,其与城市居住区、大中型工矿

企业和交通线等的安全距离应符合《石油库设计规范》(GBJ74-84)的有

关规定。

(4)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的储存地点应符合市政燃气工程的有关规定。

(5)煤炭及其它易燃物品的仓库选址应满足消防和环保的有关规定。

(6)应搬迁严重影响旧城区城市环境和居民人身安全且缺乏治理成效的专业

煤场、油(气)库,现有旧城区危险品仓储区应按专业规划要求逐步搬迁。

2.2.4.4堆场用地

(1)宜设置在城市市区边缘,应远离城市水源地,可与港口、铁路货运场站结

合设置。

(2)应有较高的地基承载力。

(3)建筑材料露天堆场与居住用地的卫生防护带宽度不应小于300米,与其它

设施的防护距离不应小于100米。

【条文说明:以上参照《新细则》】

2.2.5对外交通用地

(1)规划铁路线线路两侧应按50米控制预留用地。

(2)公路客运站应在靠近城市边缘的城市主干道和高速公路出入口、客运量大

且有良好对外交通衔接和换乘条件地段设置。公路货运站应设置于货物集

散量大、与城市主干道有方便联系的地段。

(3)沿珠江广州河段码头及各建(构)筑的建设不得超过珠江广州河段导治线

的范围。应预留货运港区后方发展用地。危险品等专业码头的建设应符合

消防、环保、卫生防疫等专业规范要求,并必须征求各专业管理部门的意

见。

(4)机场飞行区、机务维修区、储油区与外界应当设置不小于50米防护绿地。

(5)新建港口作业区与外界应当设置不小于50米的防护绿地;普通仓运码头

与危险品码头相邻设置的,普通仓运码头宜位于上游,两者之间应设置不

小于消防安全距离的绿化带。

(6)机场及新建港口均应处理好与道路交通、市政管线的衔接关系。

【条文说明:以上参照《新细则》】

2.2.6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2.2.6.1 供应设施用地

(1)地表水水厂的位置应根据给水系统的布局、土地利用规划并经论证和审批后确定;宜选择在交通便捷以及供电安全可靠和水厂生产废水处置方便的地方。泵

站位置应结合给水系统布局、城市规划确定;宜与城市绿化用地相结合并与周

围环境协调;泵站周围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0米的绿化带。

(2)各电压等级变电站的规划选址应符合城市规划用地布局要求;靠近负荷中心;

便于进出线;交通运输方便;应考虑对周围环境和邻近工程设施的影响。

(3)天然气门站的选址在兼顾城市高压输气干线走向的同时,宜尽量靠近分输站,其站址应具有适宜的地形、工程地质、供电、给排水和通讯等条件,与周围建

筑物的防火间距,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GBJ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

液化石油气供应基地的布局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且应远离城市居住

区、学校、工业区和影剧院、体育馆等人员集中的公共场所;站址应选择在全

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且交通便利、符合消防要求的地段

(4)城市加油(气)站的站址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规划选址以《广州市区(原八区)公共加油(气)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

划为依据。

●封闭的高、快速路上配套加油(气)站规划选址以该路的配套设施总体规

划为依据。

●风景名胜区、疗养区、高级别墅区、高级宾馆区、居民住宅小区等区域内

不宜设置加油(气)站。

●加油(气)站与城市一、二级饮用水源及饮用水源汲水点的水域距离不小

于1000米,陆域不小于500米。

●新建加气站应与现有加油站的改造相结合。有条件时,加气站宜与汽车加

油站合建。

2.2.6.2 交通设施用地

(1)站场工程

●次干道以及其以上等级的道路原则上不设置路内公共停车场。

●公交站场的首末站应设置在城市道路以外的用地上,每处用地净面积可按

1000~1400平方米计算。在用地紧张的情况下,道路两侧大型公共建筑

物首层可附设公共交通首末站,但应满足消防和环保要求,做好交通组织。

●新建居住小区规划居住人口在1万人以上的,均应在小区用地范围内配置

公交首末站用地,站场用地规模不小于2500平方米;大型居住小区规划

居住人口在2万人以上的,站场用地规模不小于4000平方米。站场的选

址应与住宅楼间隔不少于50米,并做好周边的交通组织。

●公交站场用地规模应与地铁终点站、换乘站和枢纽站的公交需求相配套,

并与地铁站同步规划、设计和建设。地铁终点站的公交站场用地不少于

4000平方米;枢纽站配套公交站场应按公交枢纽站标准建设,用地不少

于8000平方米;换乘站可根据实际情况预留公交首末站用地或通过扩大

周边道路港湾式公交停靠站解决地铁与公交的换乘。

●汽车客、货运站场的选点和规模应根据公路主枢纽规划定。其规划和建设

应考虑相应的配套交通设施,规划周边交通组织,并应进行环保评估和满

足绿色交通的要求。

●公交保养场应建在城市每一个分区线网的重心处(宜在分区半径的中点)。

汽车保养场应避免建设在交通复杂的闹市区、居住小区和主干道内,宜选

择在有两条以上进出方便和市政设施条件比较齐全的次干道附近。

(2)城市轨道交通

●风亭邻近有待建的建筑物,应与建筑物结合;对已建建筑物,应尽可能结

合成整体或协调一致;原则上只能建在道路规划红线的退缩线之外,确实

无条件的,应做方案论证后报批;不应妨碍公共通道或行人出入口;不能

严重影响相领建筑的通风采光、市民生活和工作环境;周边应进行绿化围

蔽。

出入口原则上只能建在道路规划红线的退缩线之外,确实无条件的,应做

方案论证后报批。有条件的地方应与周边建筑物相结合。

2.2.6.3环境卫生设施用地

(1)垃圾处理场宜布置在地质条件较好的远郊。垃圾卫生填埋场的选址宜远离湖泊、河流、湿地、洪水易发地区、古迹、高速公路、生态保护区、供水水源及

生态敏感地区;应避免对地下水和地表水体产生污染。垃圾卫生填埋厂和垃圾

焚烧发电厂应防止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用地范围周边应设置卫生防护带。生

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用地内应设置不小于20米的绿化隔离带,周边宜设置不小

于100米的卫生防护绿地;生活垃圾焚烧厂的绿化隔离带宽度不应小于10米。

(2)单独设置的污水泵站,应结合周围环境条件与居住、公共设施建筑保持必要的卫生防护距离,宜设置不小于20米的绿化隔离带。

(3)污水处理厂用地应以不占或少占农田,有一定的防护距离为原则;卫生防护距离应由卫生防疫部门、环境保护部门和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根据污水处理厂周

围的用地性质,环境质量和卫生防护的综合要求而确定,在有条件的情况下,

污水处理厂周边卫生防护距离宜不小于50米。若条件不允许,则应在采取卫

生防护措施的同时,设置不少于20米的绿化隔离带。污水处理厂位置选择

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污水工程总体规划的要求。污水处理厂位置

应根据城市污水管渠系统规划要求、城市的地形和处理后污水(污

泥)的出路、污染物的总量和水环境的治理要求,通过技术论证后

确定。

2.2.6.4其它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人防工程的出入口、风亭等的设置要求参照轨道交通的出入口、风亭的要求执行。

【条文说明:以上参照《新细则》】

2.3 村建设用地选址原则

2.3.1村民住宅用地

(1)应当布置在大气污染源的常年最小风向频率的下风侧以及水污染源的上游。

(2)当位于丘陵和山区时,宜优先选用向阳坡,并避开风口和窝风地段。

(3)应当具有适合建设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条文说明:参考GB 50188—93《村镇规划标准》】

2.3.2村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1)公共服务设施宜集中布置在位置适中、内外联系方便和有利安全的地段。

(2)学校用地应设在阳光充足、环境安静的地段,距离铁路干线应大于300m,主要出入口不应开向公路。

【条文说明:参考GB 50188—93《村镇规划标准》】

2.3.3村经济发展用地

(1)工业仓储用地必须在经规划批准的工业集聚点选址建设。

【条文说明:根据日常工作的需要确定】

(2)商业、集贸用地宜设在村庄入口附近或交通方便的地段。

【条文说明:参考GB 50188—93《村镇规划标准》】

2.3.4村绿化和市政设施用地

(1)应符合已批准的中心村规划。

(2)市政工程设施不宜设置在不良地质地区、洪水淹没、内涝低洼地区及严重危及管道

安全的地震区。

【条文说明:参考GB 50188—93《村镇规划标准》及日常工作的需要确定】

第三节建设用地规划控制

3.1一般规定

3.1.1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用地红线原则应与选址意见书的选址范围及界线一致,当因涉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安全、公众重大利益等情况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可按城市规划及现状实际情况对原选址范围、界线进行合理校核、调整,但不得超出原选址意见书核定的范围。

3.1.2通过公开出让方式取得的经营性土地,原则上不得调整。

3.1.3通过法院拍卖、民事裁定或二级市场交易获得的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仅作为建设单位变更的依据,其建设用地的控制指标和设计条件须按原地块文本或规划要求执行。

3.1.4建设用地单位应按照城市规划要求在建设用地范围之外代征相应范围的其它用地,代征用地不纳入建设用地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指标核算范围。

原则上邻近建设用地有下列情况的土地,并且尚未征用的,应纳入代征用地范围:

(1)规划控制宽度不大于50米的市政道路、河涌,原则上代征至规划道路(河涌)中

线。

(2)现状道路需要扩征的,原则上代征至现状道路边线。

(3)宽度不大于20米的道路、铁路、河涌规划控制防护绿地。

(4)宽度不大于20米的市政规划控制管廊用地。

(5)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或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其他代征用地。

(以上各条参考了宁波的城市规划管理规定)

3.2 城市建设用地规划控制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附件“规划设计条件”中必须依据表3.1根据具体情况对建设用地提出控制要求。

表3.1 规划控制要求项目表

3.3 村建设用地规划控制

3.3.1 一般要求

●村庄建设应当遵循“先规划、后建设”的要求,各项建设应符合经批准的村庄规划。

●村的规划建设,应当选择集中和相对集中方式,防止建设无序扩散。

【条文说明:参考2001年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0号《广州市村庄规划管理规定》】

●村建设用地主要包括村民住宅用地、村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村经济发展用地、村市

政设施用地和村绿化用地。

【条文说明:参考GB 50188—93《村镇规划标准》】

村民复建用地规模应按照村民宅基地面积的2.5倍确定。

【条文说明:根据实际工作经验确定,需要小组讨论确定】

3.3.2村民住宅用地

(1)农民建自住房,必须符合已批准的村庄规划要求,并应以改造自然村为主。如原有宅基地不足时,应充分利用村内空闲地、山荒地。

【条文说明:参考旧细则】

(2)村民住宅建设用地,必须依据村人口发展规模确定。

【条文说明:参考2001年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0号《广州市村庄规划管理规定》】(3)因市政重点工程建设需要拆迁而安排的村民复建用地,必须在符合规划的基础上,由项目业主在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明确具体的位置和规模。

【条文说明:根据日常工作的需要确定】

(4)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新批准的宅基地面积按如下标准执行:平原地区80平方米以下;丘陵地区120平方米以下;山区150平方米以下。

【条文说明:参考2001年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5号《广州市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用地管理规定》】

3.3.3村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1)村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包括行政管理用地、教育机构用地、文体科技用地、医疗保健用地、公建配套及金融用地。

(2)新村建设和旧村改造时,应当配套建设公共厕所、生活垃圾转运站等环境卫生设施。【条文说明:参考2001年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号《广州市村镇建设管理规定》】(3)新村建设和旧村改造时,必须统筹配套建设相应的公共设施。

【条文说明:参考2001年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号《广州市村镇建设管理规定》(4)按照村庄规划,优先安排村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5)村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应符合表3.2的规定。

表3.2 村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及规模表

注:表中●——应设的项目;○——可设的项目

【条文说明:参考GB 50188—93《村镇规划标准》和《广州市中心村规划编制和审批暂行规定》,请设计处或规划处进一步核实】

3.3.4村经济发展用地

(1)村经济发展用地包括工业仓储用地和商业、集贸用地。

(2)商业、集贸用地必须按照规划统一布局。

(3)商业、集贸用地应综合考虑交通、环境、安全和节约用地等因素进行布局。

(4)工业用地必须在设置在规划确定的工业聚集区内。

【条文说明:参考GB 50188—93《村镇规划标准》】

3.3.5村绿化和市政设施用地

(1)旧村改造绿地率不小于25%,人均公共绿地不小于1平方米/人。

(2)新村建设绿地率控制在30~35%,人均公共绿地不小于2平方米/人。其中的50%

必须集中设置。

(3)市政设施用地应按国家有关标准执行。

【条文说明:参考《广州市中心村规划编制和审批暂行规定》】

《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1 总则 1.1 为加强和规范全省城市规划编制和城市规划实施管理,提高城市规划管理的工作质量和效率,维护公共利益和公众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以下简称《城市规划法》),《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以下简称《省实施办法》),以及与城市规划相关的法规、标准、规范,结合全省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1.2 本规定是与《城市规划法》和《省实施办法》相配套的规范性文件,其适用范围同《省实施办法》。 1.3 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铁路、公路、河道、管线等适用本规定。 1.4 编制城市规划,进行城市规划管理,均须执行本规定。 2 城市土地使用管理 2.1 城市用地分类 城市用地,根据其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分类,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 - 90 )执行。

与城市用地相连的各级风景区、各类旅游度假区,其向公众开放,并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用地(包括用地范围内的水域),可以计人公共绿地,其余概不作为城市建设用地。 2.2 建设用地的适建性规定 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和使用性质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符合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规定。 尚无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建设用地,应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分区规划或总体规划(小城市)的规定进行建设适建性划分。 城市建设用地的适建规定见表2.2.3。 表2.2.3 中未列入的建设项目,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基础设施等条件,确定其适建性。 需改变经批准的规划用地性质或超出表2.2.3规定的适建范围的,应对规划进行调整,并按规定程序和审批权限批准后方可实施。城市新建居住区应按国家和省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规定,同步安排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和行政管理及其他八类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为居民提供必要的公共活动空间。 2.3 建筑基地控制指标、

《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标准与准则(用地篇)

广州市城市规划局二○○五年五月

目录 第一节用地分类与建设用地相容性 (4) 1.1用地分类及代码 (4) 1.2 建设用地相容性 (7) 第二节建设项目用地选址原则 (9) 2.1 一般原则 (9) 2.2 城市建设用地的选址原则 (9) 2.2.1居住用地 (9) 2.2.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10) 2.2.3工业用地 (11) 2.2.4 仓储用地 (12) 2.2.5对外交通用地 (13) 2.2.6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13) 2.3 村建设用地选址原则 (16) 2.3.1村民住宅用地 (16) 2.3.2村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16) 2.3.3村经济发展用地 (16) 2.3.4村绿化和市政设施用地 (17) 第三节建设用地规划控制 (18) 3.1 一般规定 (18) 3.2城市建设用地规划控制 (18) 3.3村建设用地规划控制 (19) 3.3.1 一般要求 (19) 3.3.2村民住宅用地 (20) 3.3.3村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20) 3.3.4村经济发展用地 (22) 3.3.5村绿化和市政设施用地 (22) 第四节名词解释 (23)

第一节用地分类与建设用地相容性 1.1 用地分类及代码 1.1.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结 合广州市规划用地管理的实际情况,对城市用地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了划 分和归类。 1.1.2广州市城市用地分为10大类,48中类,用地分类和代码应符合表1.1的规定。【条文说明:1.1.1 城市用地分类参考《GBJ137—90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以及《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 表1.1 广州市用地分类

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细则)

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送审稿)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立法目的和依据 第二条详细规划和技术规定的关系 第三条广州市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第四条密度分区 第五条实施性规定 第二章城市规划编制管理 第六条城市规划层次 第七条“六线”控制体系 第三章城市规划勘察测量管理 第八条城市规划编制与城市勘察、测量 第九条城市规划工程地质勘察 第十条城市基础测量 第十一条城市规划工程测量 第十二条城市规划勘测资料管理 第四章建设用地分类与规划管理 第十三条建设用地规划许可 第十四条建设用地分类 第十五条建设用地使用性质及其兼容性 第十六条用地面积的最小规模 第十七条建设用地规划设计条件 第五章详细规划管理 第十八条建设用地技术经济指标控制 第十九条居住用地公共设施配套要求 第二十条竖向标高 第二十一条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第二十二条近现代优秀建筑保护 第二十三条传统骑楼街的保护、更新和改造第六章建 筑工程规划管理

第二十四条建设项目使用功能的确定和建设用地适建范围 第二十五条建筑工程的高度控制 第二十六条建筑间距 第二十七条建筑退让 第二十八条建筑工程停车配建 第二十九条零星建(构)筑物和建筑物外部附属物 第三十条村民和城镇居民住宅 第七章市政工程规划管理 第三十一条城市道路交通 第三十二条城市轨道交通 第三十三条其它交通设施 第三十四条管线的布置 第三十五条河涌水系规划控制范围 第三十六条市政设施 第八章建设工程规划验收 第三十七条规划验收 第三十八条分期验收 第九章附则 第三十九条用语说明 第四十条溯及力 第四十一条生效日期 附表: 附表一:居住用地人口密度、建筑密度和容积率控制指标表附表二: 工业用地通用厂房建筑密度及容积率控制指标表附表三:普通仓储 用地建筑密度及容积率控制指标表附表四:公园内部用地比例 附表五:居住建筑建筑间距表 附表六:建筑工程临规划道路边线、河道规划控制边线退让规定附表七:建筑工程临铁路边轨中线退让规定 附表八:建筑工程临架空电力线导线边线退让规定附录: 名词解释

沈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

标题:沈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 【颁布单位】:辽宁省人大常委会 【颁布日期】:1991-07-27 【正文】: 【题目】沈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 【颁布单位】辽宁省人大常委会 【颁布日期】1991.07.27 【生效日期】1991.07.27 【失效日期】 【时效性】有效 【注】(1991年5月30日沈阳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1991年7月27日辽宁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批准)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城市规划编制和审批 第三章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区改建 第四章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第五章建设工程规划管理 第六章罚则 第七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科学地制定城市规划,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有关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制定和实施本市行政区域内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的任何单位或个人,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城市,是指中心市区和苏家屯、新城子区政府所在地及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镇。 城市中心市区是指和平、沈河、大东、铁西、皇姑区行政区域内及东陵、于洪区城区部分。 第四条本条例所称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以及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 第五条城市规划工作必须在市、县、镇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实行统一管理。市规划局是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全市城市规划工作;各县(区)规划土地管理局是县(区)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市规划局的指导下,负责管理本地区城市规划工作。 第六条城市规划必须符合市情、县情、镇情。采用各项建设标准和定额指标,应与城市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坚持合理使用土地、节约用地的原则。注意保护地方风貌,体现城市特色。严格控制中心市区规模,合理发展中小城市。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城市规划的义务,并有对违反城市规划的行为进行检

广州市城市规划条例实施细则新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障城市规划的实施,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根据《广州市城市规划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及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在本市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必须本细则。 本市城市规划区即本市行政区,含市辖各区和各代管县级市的全部区域。 第三条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行政区域内城市规划工作,组织实施本细则。 市辖各区、特定管理区的城市规划部门,受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负责本辖区内的城市规划工作。 县级市城市规划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规划工作,业务上受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 市、县级市城市规划部门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在各建制镇或者开发区设立派出机构,负责建制镇或者开发区规划工作。 建设、土地管理、房屋管理、环境保护、市政、公安消防、文化、卫生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协同实施本细则。 第四条城市规划区按密度分区进行规划控制。不同密度分区内土地利用、规划和建设应当符合所在密度分区的规划控制指标。 (一)市区城市规划密度分区除特别控制区外分为4个密度区:密度1区:市中心区内环路以内,番禺区市桥镇中心,花都区新华镇中心。 密度2区:广园路以南、华南大道天河区段和广州大道海珠区段以西与新窖南路以北的地区,以及芳村区芳村大道的如意坊大桥至鹤

洞大桥段以东地区和黄埔区的广深铁路以南、茅岗路以东、石化路以西、港前路以北的城市副中心地区。番禺区市桥镇、花都区新华镇除密度一区以外的其他地区、番禺区洛溪、大石、石楼、增城荔城镇、从化街口镇中心区。 密度3区:芳村区的花地河以东及石围塘地区;海珠区的新洲、赤岗、南洲地区;黄埔区、天河区的环城高速路—广深高速公路以南地区及天河区的龙洞地区;白云区的华南大道以南及江高城市副中心地区。番禺区东涌、灵山城市副中心,花都区新华城市副中心。 密度4区:密度1、2、3区以外的规划建设地区(含不可建设区)。 各密度分区的具体范围详见表1—1《广州市市域规划密度分区图》。 (二)特别控制区:城市文物保护单位和控制区,华侨新村、天胜村、东皋大街、昌华大街、新河浦、农林上路、西关大屋等具有传统风格和地方特点的民居保护区,沙面近现代建筑保护区,上下九路、第十甫路、北京路、长堤大马路、长洲岛、芳村区聚龙村古民居建筑群、番禺区眉山寺、番禺区沙湾紫坭鳌山群庙、番禺区留耕堂、番禺区宝墨园、番禺区石楼镇贞寿之门、番禺区龙津桥、番禺区陈氏大宗、番禺区大魁阁塔、花都区洪秀全故居等历史文化街区和保护区,城市传统中轴线、珠江广州河段两岸、新城市中轴线、城市广场等城市空间景观保护区,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南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海珠果园保护区、芳村花卉保护区、城市公园、水源保护区等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区,珠江新城、二沙岛、领事馆区、白云新城、黄村地区、新机场地区、大学城、番禺区大夫山森林公园、番禺区滴水岩保护区,番禺区大刀沙、番禺区观音沙、番禺区海鸥岛、番禺区沙湾水道、从化温泉自然保护区与旅游度假区、花都区芙蓉嶂水库、水源林保护区与芙

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节选)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城市土地使用管理 第三章 建筑管理 第四章 市政公用设施与工程管线综合 第五章 城市景观与环境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城市土地使用管理 2.1 城市用地分类 2.2 建设用地的适建性规定 2.3 建设基地控制指标 注:开放空间的条件和计算方法见附录五。 2.3.8 建筑物之间因公共交通需要,架设穿越城市道路的人行通道且符合下列规定的,其建筑面积可不计入建筑容积率控制指标范围: 2.3.8.1 通道内不设置商业设施,通道全天候对公众无偿开放; 2.3.8.2 通道下的净空高度不小于5.0米,但穿越宽度小于16米且不通行公交车辆的城市支路的通道下的净空高度可不小于4.5米。 第三章 建筑管理  3.1 建筑间距 3.1.1 建筑物的间距除必须符合消防、抗震、安全、环保、工程管线和文物建筑保护等方面的要求外,应同时执行本规定。

3.1.2 根据居信建筑日照标准和我省实际情况,居信建筑日照间距系数低限什按表三-1执行。 3.1.2.1 居信建筑日照间距按下列公式计算: L=i:H 式中:L=建筑间距 i=日照间距系数 H=南侧建筑的计算高度(见附录二) 3.1.2.2 居信建筑日照间距按表三-2不同方位间距折减系数换算。 注:旧城区改造中局部地区确实难以达到规定标准的,按现状城市人口计,中小城市可减少系数0.05,大城市减少0.1,并应通过市县实施细则明文规定"局部地区"的范围。 注:1、表中方位为正南向(0°)偏东、偏西的方位角。 2、L为当地住宅正南向东布置时的照间距。

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标准与准则

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标准与准则城乡规划篇—— 语术1节第 控制体系”“六线1.1 指在分区规划中通过确定紫线、红线、绿线、蓝线、黄线、黑线的控制线范围,并制定相关规划控制 导则,形成规划引导和控制的体系。 紫线1.1.1 即历史文物保护规划控制紫线,指规划用于界定广州市内的市级及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 街区(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范围界线,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保护区)外经县(区)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护的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红线1.1.2 即道路交通设施规划控制红线,指规划中用于界定城市道路广场用地、对外交通用地(管道运输用地 除外)和交通设施用地的控制线。绿线 1.1.3即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规划控制绿线,包括公共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 绿地、道路绿地、生态风景林地。蓝线 1.1.4即水域岸线规划控制蓝线,指规划中用于划定较大面积的水域、水系、湿地及其岸线一定范围陆域地 区作为保护区的控制线。原则上城市绿线范围内的水域也属于蓝线控制范围。黄线 1.1.5 即市政公用设施规划控制黄线,指规划用于界定市政公用设施用地范围的控制线。 黑线1.1.6 即城市建设区规划控制黑线,指规划中用于界定城镇建设用地范围的控制线(其中村镇用地划入黑线) ,是规划城镇建设用地与非城镇建设用地、生态保护用地之间的政策性控制线,城市及村镇开发建设活动应在黑线控制范围的可建设用地内进行。 密度分区1.2在综合评价区位、交通设施、环境及现状建设等因素的基础上,对城市土地利用的规划控制指标实行分区、分级量化管理的体系。广州市城市规划区按密度分区进行规划控制。不同密度分区内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建设应当符合所在 密度分区的规划控制指标。 区1密度 1.2.1 广园路以南、华南大道天河区段和广州大道海珠区段以西与新窖南路以北的地区,以及芳村区芳村大 道的如意坊大桥至鹤洞大桥段以东地区和黄埔区的广深铁路以南、茅岗路以东、石化路以西、港前路以北的城市副中心地区;番禺区中心城区中区,即市桥街东、西环路及市桥水道的围合区域、花都区新华镇老城区,即京广铁路以东,松园以南,茶元南路、体育路、天贵路以西,新街河以北的地区;从化市旧城区,米,东至河滨北路,西至环市路,南至新城路和城内路的地区;增城市中心城区200即北至西宁路以北. 中心区,即广汕公路、荔城大道、荔乡路、荔景大道的围合范围,新塘镇原中心区,即东华路以西,东洲大道以东,规划环城路以南和东江以北的地区。区2 1.2.2密度区和特定管理控制区以外的规划建设地区。1除密度特定管理控制区 1.2.3 根据城市规划及管理情况执行不同于所在密度分区的控制标准:包括《广州市城市规划条例》第六十 四条所规定的重要地区和县级市内市总体规划的重要控制区,以及因涉及重大公众利益,根据城市规划确。定需要进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土地使用建筑管理) (2003年10月1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12号发布,自2003 年12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区划分类和适建范围 第三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第四章建筑间距 第五章建筑物退让 第六章建筑物的高度和景观控制 第七章建筑基地的绿地和停车 第八章特定区域 第九章附则 表一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 表二建筑密度和建筑容积率控制指标表 表三建筑容积率折减率表 附录一名词解释 附录二计算规则 附录三建筑间距和离界距离图示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本市城市建设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上海市城市规划条例》和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范围内各项建设工程。本市旧住房综合改造、零星建设工程、临时建设、郊区村民建房等按有关

规定执行。 特定区域内的建设工程,适用本规定第八章的规定。 第三条各项建设工程的建设,应当按照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无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应按中心城分区规划、新城总体规划、中心镇总体规划和本规定执行。 编制详细规划涉及建筑管理内容的,应当符合本规定的要求。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区划分类和适建范围第四条本市建设用地,按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分类如下: (一)居住用地; (二)公共设施用地; (三)工业用地; (四)仓储用地; (五)市政设施用地; (六)绿地。 第五条居住用地(R),指居住小区、居住街坊、居住组团和单位生活区等各种类型的成片或零星用地。居住用地包括住宅用地、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和绿地。 (一)第一类居住用地(R1),指以低层住宅为主、建筑密度较低、绿地率较高且环境良好的用地; (二)第二类居住用地(R2),指以多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三)第三类居住用地(R3),指以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天津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5

《天津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来源:规划局发表日期:2015-02-18 第一编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障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从事与城市规划有关的活动,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本规定。 第三条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坐标系应当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和1990年天津市任意直角坐标系;高程系应当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和1972年天津市大沽高程系。 第四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规定制定城市设计导则,城市规划设计应当符合城市设计导则的要求。 第二编规划编制 第一章一般规定 第五条规划编制应当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可实施性,有利于发挥规划的引导、统筹、调控等公共政策作用。 第六条本规定的规划包括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专业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 第七条编制城市规划,用地分类应当符合本规定。

第八条编制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用地分类应当符合本规定。 第九条规划成果文件应当包括纸质和电子文件两种形式。具体的格式规范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规定。 第二章总体规划 第十条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同时还应当对城市更长远的发展作出预测性安排。 第十一条总体规划是指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滨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区县城乡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以及特定功能区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一般由辖区规划和城区或者镇区规划组成。 编制总体规划一般分为总体规划纲要、总体规划方案阶段。 第十二条编制总体规划前,应当首先进行下列专题研究: (一)总体规划实施评价,即总结现行城市总体规划各项调控内容,包括城市发展方向与空间布局、人口与建设用地规模、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等的落实情况; (二)城市发展定位,即根据城市区位、资源环境状况、现状发展水平以及国家的政策要求,科学分析研究城市发展方向、途径和功、 (三)人口规模及空间分布,即根据现状人口规模以及城市化发展水平,分析影响人口规模的因素,结合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采用多种方法综合预测未来的人口规模以及构成;

重磅!《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

重磅!《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 千呼万唤始出来! 昨日,《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草案正式公布,未来近20年,羊城如何发展,有了清晰脉络。 整个草案亮点颇多,赶紧来看看。 城市使命:“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城市、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增 长极、独具特色,文化鲜明的国际一流城市;城市目标:至2020年:高质量、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兼具实力、活力、魅力的美丽宜居花城; 至2035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成为经济实力、 科技实力、宜居水平达到世界一流城市水平的活力全球城市;至2050年:全面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型全球城市, 实现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巨大优越性,富裕文明、安定和谐、令人向往的美丽宜居花城、活力全球城市。人口规模:2035年,常住人 口规模控制在2000万人左右,同时按照2500万管理服务人口进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 区域协同:加强与香港、澳门全面深度合作;推进广佛同城、广清一体化、优化广佛肇清云韶经济圈发展布局、强化与深圳、东莞的科技合作等。 城市结构:以山水城田海为基地、以珠江水系为发展脉络、

以生态廊道下相隔离、以交通骨架为支撑、聚焦航空、航运和科技创新三大国际战略枢纽、强化多点支撑、构建枢纽型网络空间结构。城乡空间网络体系:主城区-副中心-外围城区-新型城镇-乡村 主城区:荔湾、越秀、天河、海珠四区,白云区北二环高速公路以南地区、黄埔区九龙镇以南地区及番禺区广明高速以北地区。是承担科技创新、文化交往和综合服务职能的核心区域。 副中心:南沙区全域。是广州副中心与功能完整的滨海新城,也是广州面向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门户。 外围城区:花都城区、空港经济区、知识城、番禺南部城区、从化城区和增城城区,是承接主城区人口、功能疏解的主要区域和外围综合性服务地区。四级公共服务中心体系: 第一层级:城市级主公共服务中心,共2处。 第二层级:城市级次公共服务中心,共12处,分别是白云新城、白鹅潭、天河北部、广州第二中央商务区、广州南站、市桥、蕉门河、新华、空港、知识城、荔城、街口。 第三层级:地区级公共服务中心,共23处。 第四层级:组团级公共服务中心,约80处。大美珠江 滨江绿化带面积增加40%,控制沿江建筑高度与开敞空间。实现主城区珠江两岸60公里滨江漫步道、骑行道、无障碍通道三类通道全线贯通。

某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目的依据)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国城市规划法》、《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市城市总体规划》及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围)在本市行政区域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从事与城市规划有关的建设和管理活动,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技术规定与控规的关系)编制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下同)应符合本规定,并按相关程序经有权机关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二章建设用地 第四条 (用地分类)本市建设用地,按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分类如下: (一)居住用地(R); (二)公共设施用地(C); (三)工业用地(M); (四)仓储用地(W); (五)对外交通用地(T);

(六)道路广场用地(S); (七)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 (八)绿地(G); (九)特殊用地(D)。 第五条 (各类建设用地的性质、相容性原则)各类建设用地的性质按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其相容性应符合本规定表一《各类用地建设容适建表》的规定。 第三章地块控制 第六条 (允许最小地块)除公益性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外,建筑用地在旧城改造区未达到1000平方米,新建区未达到2000平方米的,不得单独建设。 第七条 (小地块控制原则)建设用地面积小于2万平方米的建设项目,其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按本规定表二《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表》(以下简称《表二》)进行控制。 第八条 (块控制原则)建设用地面积大于或等于2万平方米的,或建设用地位置特别重要的建设项目,必须先编制详细规划或城市设计,其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由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确定。 第九条 (专业用地控制原则)对未列入《表二》的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

2020年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第四季度招聘试题及答案

2020年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第四季度招聘试题及答案 1.(单选题):下列行政处罚措施中,只能由法律设定的是()。 A.罚款 B.没收违法所得 C.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 D.行政拘留 【解析】正确答案:本题为单选题。答案D。根据《行政处罚法》第9条的规定,法律可以设定各种行政处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因此,行政拘留作为一种限制人身自由的处罚种类,只能由法律进行设定。 2.(单选题):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体制、增长方式等的变动,使劳动力在包括技能、经验、工种、知识、年龄、性别、主观意愿、地区等方面的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相一致而导致的失业。根据以上定义,下列最能体现结构性失业的是()。 A.某公司计划由有限责任公司改制成股份有限公司,引进了风险投资。风险投资的负责人认为该公司的管理层经验和能力不足,因此将他们中的大部分辞退了 B.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全球金融危机,致使国际市场对我国所生产的纺织、玩具等产品的总需求大幅降低,继而导致沿海地区大量工人失业 C.近几年来深圳市每年都有1万名失业员工需要再就业,而该市每年急需中、高级技能人才3万余人 D.小张很不喜欢现在的工作,于是辞职重新寻找工作,但找了近两个月,还是没有找到他想从事的职业 【解析】正确答案:本题为单选题。答案C。结构性失业的关键是:失业是由经济结构、体制、增长方式等变动所导致的,且结构性失业的重要特征是失业和空位并存。C项最能体现这一定义。A项中导致失业的原因是人为辞退,而不是由于“经济结构、体制、增长方式等变动”的客观因素。B项是由于经济衰退引起的,即属于周期性失业。D项小张的失业是在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职业过程中产生的摩擦性失业。 3.(单选题):我国古代项羽“破釜沉舟”战胜秦军的战役是()。

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为了加强和规范城市规划管理,保障城市规划的实施,制定了相关技术规定,下面学习啦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如下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建德市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杭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及《建德市域总体规划》,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凡在《建德市域总体规划》规划区范围内的规划管理活动,均按本规定执行。详细规划编制、城市设计、建筑设计涉及建筑高度、建筑间距、建筑退让、设计标高和日照等建筑管理内容,应符合本规定。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分类和适建范围 第三条规划区内的建设用地,根据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并遵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90)进行分类。 第四条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按照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尚无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应按分区规划、中心镇总体规划和本规定附录五《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执行,并编制选址论证报告。 凡须改变规划用地性质,且超出附录五规定范围的建设

项目,应先提供调整详细规划,按规定程序报批后执行。 第三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第五条新建、改建和扩建建设项目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根据已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 控制性详细规划尚未批准的,且建设用地面积大于等于3ha(公顷)的建设项目(市政基础设施除外),应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经批准后核定建筑容量指标;建设用地面积小于3ha(公顷)的建设项目,应编制选址论证报告,并参照表(3-1)《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表》确定建筑容量指标。但办公、商业建筑与居住建筑混杂时,办公、商业建筑的容积率,应通过选址论证报告进行分析并且原则上不大于3.5。 第四章建筑间距 第八条新建建筑间距,应当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消防、防灾、视觉卫生、管线埋设、土地合理利用等要求,还必须符合本章的规定。 第九条低、多层建筑(不含高度5m以下的门卫、变配电房、电信交接间、小库房、车库等附属建、构筑物,下同)之间的间距 (一)居住建筑正面间距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注:1、表中方位为正南向(0°)偏东、偏西的方位角 、L为南侧(东、西)侧遮挡建筑高度1.2倍 、两幢建筑非平行布置,当夹角小于等于30°时,按平

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义乌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试行)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用地管理 第一节城市用地分类和适建范围 第二节建设用地 第三节建筑容量 第四节绿地 第三章建筑管理 第一节建筑间距 第二节建筑退让 第三节建筑高度 第四节建筑基地出入口及停车 第五节城市景观与环境 第四章市政工程管理 第一节城市道路及交通设施 第二节管线综合 第五章附则 附录一名词解释 附录二计算规则 附录三城市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本市城乡建设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保证城乡规划的顺利实施,提高人居环境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镇规划标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义乌市市域总体规划》、《义乌市城乡规划管理办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各项建设工程。 第三条编制详细规划应符合本规定的要求。各类建设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应按批准的详细规划和本规定执行;尚无详细规划的,应按城市总体规划和本规定执行。 历史文化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及其保护范围的建设应按批准的专项规划执行,可不受本规定的限制。 在规划编制、管理中,涉及消防、人防、环保、交通等其他专业的,除符合本规定外,还应当符合其他专业的有关规范和标准。 第二章用地管理 第一节城市用地分类和适建范围 第四条城市用地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划分和归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结合本市用地的实际情况,本市城市

广州市城乡规划条例

《广州市城乡规划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14年11月26日经广东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批准,将于2015年3月1日起施行。城乡规划是政府统筹安排城乡建设空间布局,保护生态和自然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的工作。《条例》作为本市城乡规划领域的“基本法”,是本市“科学规划、依法规划、阳光规划”的制度保障。为贯彻落实这部地方性法规,广州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委员会在2015年2月11日正式挂牌后,当天立即组织召开了《条例》宣传贯彻大会,积极为《条例》的实施做好准备。市人大常委会专职委员、市人大法制委魏强副主任委员对《条例》的内容做了深刻解读,市国土规划委系统相关部门300多人及市住房建设委员会、市城管局部分代表参加了该宣贯培训会议。 《条例》共七章,七十七条。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城乡规划的制定和修改,第三章城乡规划的实施,第四章城乡规划的公众参与,第五章监督检查,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主要内容如下: 一、理顺权责关系,延续“统一”的城乡规划管理体制 (一)首次在本市地方性法规中明确基层政府的城乡规划管理职责。《条例》第三条第三、四款明确区人民政府、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在辖区范围内的城乡规划管理职能。具体为: 一是指定的街道办事处(主要为“村改居”但大部分土地为集体土地的转制社区)具有村庄规划组织编制权和区人民政府审批村庄规划的职权,第十七条明确规定镇人民政府和区人民政府指定的街道办事处有权组织编制村庄规划,报区人民政府批准。 二是区、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三级”联动的规划监督检查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监督检查职能。第六十一条、第六十二条规定了各区人民政府在规划监督检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中的责任制;第六十二条还明确了区人民政府为属地责任主体,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为日常巡查、专项检查工作主体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联动制度。第六十四条第一、二款规定了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有关规划监督检查的职能。 三是居委会、村委会和物业服务企业有关规划监督检查的配合和报告责任。第六十四条第三款规定居委会、村委会和物业服务企业发现管辖区域内建设活动违反城乡规划的,应当及时劝阻并向城管综合执法部门报告。 (二)市区两级实行“统一”的城乡规划管理体制,分局是市局的派出机构。《条例》第三条第二款规定区、特定地区和镇设立的规划分局和规划管理所是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 二、健全城乡规划体系,强化城乡规划统一性和完整性 《条例》第二章第十三条在《城乡规划法》确定的“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的核心规划编制体系的基础上,规定了具有广州特色、适应特大城市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主要特点包括: 一是纳入战略规划,明确了战略规划的地位和作用。广州2000年在全国首创战略规划编制,适应特大城市快速城市化的发展阶段的特点,坚持城市长远发展战略目标, 并定期评估修订形成适应不同发展阶段的灵活发展策略,有效引领广州21世纪以来的城市建设发展,

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

目录 引言 (3) (一)战略规划的缘起及实践 (4) (二)本轮战略规划编制的背景 (6) (三)本轮战略规划编制的过程 (12) (四)战略规划编制方法的探索与创新 (25) 1 回顾与挑战 (28) 1.12000年战略规划要点 (28) 1.2 2000年战略规划实施效果 (31) 1.3机遇与挑战 (48) 结语 (77) 2 目标与定位 (79) 2.1城市发展目标 (79) 2.2城市定位与职能 (80) 2.3城市规划目标 (82)

3 发展战略 (85) 3.1从城市到区域—强化区域中心 (85) 3.2从制造到创造—发展现代产业 (117) 3.3从实力到魅力—建设文化名城 (126) 3.4从安居到宜居—构筑宜居城乡 (136) 3.5从二元到一体—实现城乡统筹 (163) 4 空间与特色 (178) 4.1城镇体系 (184) 4.2 空间结构 (190) 5 实施策略 (259) 5.1生态优先串珠发展 (268) 5.2优化主城构建新区 (275) 5.3文化复萌强化特色 (283) 5.4 制度保障持续发展 (286)

引言 广州市2000年的战略规划是结合城市发展特点,改进城市快速发展和市场体制下城市规划工作方法的成功尝试,在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编制方法、实施检讨等方面开创性的、卓有实效的探索,为战略规划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指导。 2007年开始,伴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落实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要求,应对空间发展战略转型的机遇与挑战,为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提供技术支撑,广州市及时开展了新一轮的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工作。 2007年3月至2009年9月,新一轮的战略规划经过规划咨询,多方案比选完成初步方案,落实解放思想调研成果完成中期报告,贯彻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完成了最终成果。本轮战略规划不仅因应形势的变化提高了城市定位、明确了城市目标、深化细化了总体战略、科学制定了空间规划、制定了近期行动计划,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3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土地使用建筑管 理) (2003年10月1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12号发布,自2003 年12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区划分类和适建范围 第三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第四章建筑间距 第五章建筑物退让 第六章建筑物的高度和景观控制 第七章建筑基地的绿地和停车 第八章特定区域 第九章附则 表一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 表二建筑密度和建筑容积率控制指标表 表三建筑容积率折减率表 附录一名词解释 附录二计算规则 附录三建筑间距和离界距离图示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本市城市建设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上海市城市规划条例》和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范围内各项建设工程。本市旧住房综合改造、零星建设工程、临时建设、郊区村民建房等按有关规定执行。 特定区域内的建设工程,适用本规定第八章的规定。 第三条各项建设工程的建设,应当按照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无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应按中心城分区规划、新城总体规划、中心镇总体规划和本规定执行。 编制详细规划涉及建筑管理内容的,应当符合本规定的要求。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区划分类和适建范围 第四条本市建设用地,按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分类如下: (一)居住用地; (二)公共设施用地; (三)工业用地; (四)仓储用地;

(五)市政设施用地; (六)绿地。 第五条居住用地(R),指居住小区、居住街坊、居住组团和单位生活区等各种类型的成片或零星用地。居住用地包括住宅用地、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和绿地。 (一)第一类居住用地(R1),指以低层住宅为主、建筑密度较低、绿地率较高且环境良好的用地; (二)第二类居住用地(R2),指以多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三)第三类居住用地(R3),指以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第六条公共设施用地(C),指居住区及居住区级以上的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以及科研设计等机构和设施的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中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一)行政办公用地(C1),行政、党派和团体等机构用地; (二)商业金融业用地(C2),商业、金融业、服务业、旅游业和市场等用地; (三)文化娱乐用地(C3),新闻出版、文化艺术团体、广播电视、图书展览、游乐等设施用地; (四)体育用地(C4),体育场馆和体育训练基地等用地,不包括学校等单位内的体育用地; (五)医疗卫生用地(C5),医疗、保健、卫生、防疫、康复和急救设施等用地; (六)教育科研设计用地(C6),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科学研究和勘测设计机构等用地。不包括中学、小学和幼托用地,该用地应归入居住用地(R)。

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XXXX-2020)

目录 引言 (2) (一)战略规划的缘起及实践 (2) (二)本轮战略规划编制的背景 (3) (三)本轮战略规划编制的过程 (6) (四)战略规划编制方法的探索与创新 (12) 1 回顾与挑战 (14) 1.12000年战略规划要点 (14) 1.2 2000年战略规划实施效果 (16) 1.3机遇与挑战 (24) 结语 (40) 2 目标与定位 (41) 2.1城市发展目标 (41) 2.2城市定位与职能 (41) 2.3城市规划目标 (43) 3 发展战略 (45) 3.1从城市到区域—强化区域中心 (45) 3.2从制造到创造—发展现代产业 (63) 3.3从实力到魅力—建设文化名城 (68) 3.4从安居到宜居—构筑宜居城乡 (75) 3.5从二元到一体—实现城乡统筹 (90) 4 空间与特色 (98) 4.1城镇体系 (102) 4.2 空间结构 (106) 5 实施策略 (147) 5.1生态优先串珠发展 (151) 5.2优化主城构建新区 (156) 5.3文化复萌强化特色 (161) 5.4 制度保障持续发展 (162)

引言 广州市2000年的战略规划是结合城市发展特点,改进城市快速发展和市场体制下城市规划工作方法的成功尝试,在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编制方法、实施检讨等方面开创性的、卓有实效的探索,为战略规划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指导。 2007年开始,伴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落实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要求,应对空间发展战略转型的机遇与挑战,为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提供技术支撑,广州市及时开展了新一轮的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工作。 2007年3月至2009年9月,新一轮的战略规划经过规划咨询,多方案比选完成初步方案,落实解放思想调研成果完成中期报告,贯彻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完成了最终成果。本轮战略规划不仅因应形势的变化提高了城市定位、明确了城市目标、深化细化了总体战略、科学制定了空间规划、制定了近期行动计划,还对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创新战略规划研究和编制方法做出了有价值的探索。 (一)战略规划的缘起及实践 2000年6月至9月,广州开国内大城市之先河,邀请国内五家规划设计单位(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中山大学、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开展了战略规划咨询工作。2000年12月在咨询方案基础上,广州市城市规划局进行了战略规划的整合与深化,完成了《广州城市建设总体战略概念规划纲要》(以下简称“2000年战略规划”),2001年4月获得广州市政府第76次常务会议通过。 2000年战略规划提出了将广州建设成为适宜创业发展又适宜生活居住的国

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doc 25页)

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目的依据)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及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从事与城市规划有关的建设和管理活动,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技术规定与控规的关系)编制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下同)应符合本规定,并按相关程序经有权机关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二章建设用地 第四条 (用地分类)本市建设用地,按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分类如下: (一)居住用地(R); (二)公共设施用地(C); (三)工业用地(M); (四)仓储用地(W); (五)对外交通用地(T);

(六)道路广场用地(S); (七)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 (八)绿地(G); (九)特殊用地(D)。 第五条 (各类建设用地的性质、相容性原则)各类建设用地的性质按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其相容性应符合本规定表一《各类用地建设内容适建表》的规定。 第三章地块控制 第六条 (允许最小地块)除公益性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外,建筑用地在旧城改造区未达到1000平方米,新建区未达到2000平方米的,不得单独建设。 第七条 (小地块控制原则)建设用地面积小于2万平方米的建设项目,其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按本规定表二《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表》(以下简称《表二》)进行控制。 第八条 (大地块控制原则)建设用地面积大于或等于2万平方米的,或建设用地位置特别重要的建设项目,必须先编制详细规划或城市设计,其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由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确定。 第九条 (专业用地控制原则)对未列入《表二》的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

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研究报告

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前期研究报告 ——前言 1984年国务院批准《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81-2000)》。到80年代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原城市总体规划安排的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大部分已经实施完成,有些方面已不适应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需要。根据《城市规划法》的有关规定,经过认真研究,从1989年开始修编《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在上报国务院审批过程中恰逢2000年广州市行政区划调整,国务院办公厅要求“总体规划暂缓批复,规划调整期间,广州市的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参照原上报国务院的城市总体规划”。 2000年,广州市开始编制《广州城市建设总体战略概念规划纲要》,确立了“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空间拓展方针,并相继编制了番禺、花都两个新区发展规划,完成了《近期建设规划》,形成了城市规划实施跟踪评价制度,及时地对规划进行政策调校,有效地指导了城市建设,增强了广州城市发展的科学性,较好地发挥了规划对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引导和宏观调控作用。“十五”期间,广州城市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区域中心功能进一步加强,成为华南地区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依据国务院和建设部的指示,在综合2000年之后广州的发展实际以及《广州城市建设总体战略概念规划纲要》的基础上,形成了《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10)》,并获得国务院批复(国函(2005)105号文)。 2010年,在现行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广州市将通过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城乡生态环境、拓展并优化空间布局,初步形成由中心主城区、南沙副城区、花都副城区、萝岗副城区、荔城组团、街口组团组成的“一主三副两组团”的城市空间布局,同时不断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优化功能分区,强化城市六大功能建设目标:经济中心、国际都会、创业之都、文化名城、生态城市、和谐社会。 为了更好地发挥总体规划指导城市中远期发展的根本作用,响应中央宏观政策,落实新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2]13号)等国家相关规划政策,深化和落实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05-2020)[征求意见稿]、《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等上层次规划,以及为了实现2020年把广州建设成为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现代化大都市的战略目标,2010-2020年的空间发展将实现从以“南拓、东进”为主的拓展战略向强调“优化与提升”的品质战略转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