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时分课件)优秀公开课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时分课件)优秀公开课

(完整word版)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资料

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资料 归类复习练习题 一、填空(一)。 1、 (1)一万里有()个千,一千里有()个百。 (2)3个千,4个十组成的数是(),6028是由()个千,()个十,()个一组成的。 (3)千位右边是()位,左边是()位。 (4)3805是()位数,最高位是()位;806是()位数,最高位是()位。 (5)一个数千位上的数字是4,十位上的数是8,其余各个数位上的数是0,这个数是()。 (6)6200千位上的数字是(),表示()个(),百位上的数字是(),表示()个(). (7)读数和写数,都要从()位起. (8)一个数千位上是1,个位上是6,其余各位都是0,这个数是().(9)在9989和9991中间的数是(). (10)与1000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11)最大的三位数是(),比最小的四位数少() 2、读出下面的数。 3090读作()4502读作()6528读作()7000读作()5002读作()5010读作() 3、写出下面的数。 五千零六()五千零六十()五千六百() 三千一百零四()九百七十一()二千零八十() 4、□里最大能填几。 58□2<5891 □59<362 4763>□563 8□0<870

45>5×□9×□<56 50>7×□3×□<26 5、找规律填空 3、6、12、□、48、□. 1、2、3、5、8、□、□. 20、22、24、□、□、30、□、34、□、□. 80、75、□、□、60、□、50、□、□、35. 10、□、30、□、□、60、□、□、□、100. 6、在○里填上>,<或= 6090○9060999○1002899○900 5241○5239 628○62807865○78644010○4001 3105○3111 7、按要求排列下面各数. 9101910090019110 ()<()<()<() 8、下面是每个数的组成,把这些数写出来。 (1)5个千和2个百______________。 (2)3个千、4个百、6个十和3个一__________________。(3)8个千和一个1 。 (4)4个百、9个十和7个一_________________。 9、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在括号里. (1)3685中的6表示() ①6个②6个一③6个百④6个十 (2)由5个千和5个十组成的数是() ①5005 ②5050 ③5500 ④50005

西师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最新教案全册

一、万以内数的认识 数数 第1课时 课型:主备人: 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多媒体 上课时间:年月日星期: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3页例1~例3,第4页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动手操作,经历计数单位(千、万)产生的过程,认识计数单位“千”、“万”。过程与方法: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 认识计数单位“千”、“万”。 教学难点: 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 教具:主题图、小棒、方格、木块、计数器。学具:小棒、学生用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调查感知、情景引入: 1、学生交流课前学习成果。 组织学生课前调查:生活中比100大的数有哪些?举出几个例子说一说。对于比100大的数,还知道些什么? 2、情景引入: 教师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汇报:从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有哪些发现? 引入新课:既然我们身边有这么多比100大的数,那就肯定会有比“个”、“十”、“百”还大的计数单位,小朋友想知道吗?板书:计数单位。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回顾旧知: 出示小棒,单独1根,1捆10根。10捆100根,让学生猜一猜各是多少根,并说一说10根1捆里有多少个一,100根1捆里有多少个十。板书: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教师:“一”、“十”、“百”是以前学过的计数单位,有了这些计数单位,才能帮助大家数数和读数。 2、探索新知:

教师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猜一猜比一、十、百还大的计数单位是什么?(千) (1)认识一千。 ①数一数。 挂图(或实物、挂图)出示一千,先让学生猜一猜一千里有几个一百,然后挂图演示,学生跟着数:一百,二百,三百……一千。 提问:一百一百地数,几个一百是一千? 教师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说明:“千”是比“百”更大的计数单位。 ②拨一拨。 学生在自己的计数器上拨出100、200、300……1000。学生之间交流自己是怎样拨的,然后抽学生汇报。 ③填一填。 说一说线段上的括号里该填什么,为什么?填好以后,一起数一数。 教师在计数器上拨出100、500、1000、2000,让学生快速的看出是多少,并说出前两个数里有几个一百,后两个数里有几个一千。 (2)认识一万。 ①数一数。 教师:你会一千一千地数吗?谁来数数看?然后出示挂图(或实物、挂图)演示,师生一起数一数。教师介绍计数单位“万”。 出示例2示意图。一摞纸是1000张,这里一共有多少张?学生在示意图上独立一千一千地数一数,并和同桌一起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发现10个一千是一万,板书:10个一千是一万。 ②拨一拨。 学生在自己的计数器上拨出1000、2000、3000……10000。 3、整体认知计数单位,掌握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 (1)看一看、读一读。 教师出示计数单位对比图(第3页例3),让学生看着图,读一读:一、十、一百、一千、一万。(2)拨一拨、说一说。 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再次体验一、十、一百、一千、一万产生的过程。教师提问:你们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归纳:个、十、百、千、万都是计数单位,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三、巩固新知、拓展提高 (1)互相说一说。 ()张1角是1元,()张1元是10元,()张10元是100元,10张100元是()元,10个一千元是()元。 (2)完成第4页课堂活动第1~4题,学生独立思考,试做。然后小组交流,相互帮助解决问题。(3)挑战题:看图思考。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巩固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区分、应用克和千克,形成正确的质量概念。 2.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并学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目标解析: 本节课复习的内容比较抽象,在复习克和千克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使用数学的语言描述身边物体质量的状态,并能根据实际情况估计出物体的质量,培养学生的估测的意识,帮助学生积累估量的经验。在复习简单推理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教学重点:巩固克和千克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质量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引入新知 (一)回顾复习过程请学生回忆已经复习过本学期的哪些内容,对这些知识还有没有什么问题。 (二)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继续复习克和千克、推理这两部分内容。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反思的平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一)复习克和千克 1.梳理。 (1)说一说,你在水果店买东西时都见过什么? (2)计量物体的质量用什么单位?质量单位有哪些? 2.直观感受。 (1)看到1克和1千克,你会想到什么? (2)举例: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约是1克或者1千克?

(3)实物展示:1片口香糖约重1克,2袋500克的盐重1千克。 3.进率关系。 (1)已经明确了克和千克是质量单位,那么克和千克有什么关系呢? (2)说一说多少块口香糖加在一起和2袋500克的盐同样重? 4.测量。 (1)测量物体的轻重要用到什么?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2)说一说自己所认识的秤。 5.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二第7题。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交流时重点说一说第3小题,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7题。 要求学生课前调查,填写调查结果,课上根据调查结果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在一定的情境中唤起学生对物体质量的关注,通过操作、提问活动让学生去感悟和体验,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

二年级下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公开课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有余数的除法,余数的含义(教材第60页内容)。 【教学目标】 1.明白余数的含义,理解余数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分析能力。 3.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理解余数的含义。 课前游戏 【课件出示27只彩色气球,气球有数字(从1到27),打乱顺序】 师:上课前,咱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这里有27只彩球,每个气球上都有数字,你随便说一个号码,老师不看屏幕就能猜出它是什么颜色。不信,谁来考考老师。【请4个学生上台,边点边报数,师猜气球的颜色】 师:你们是不是觉得老师很厉害?想不想学这个本领?学了今天这一单元的知识以后,你们一定能知道其中的奥秘。 一、谈话导入,探究新知。 1、谈话:你们看过《西游记》吗?能说一说关于《西游记》的知识吗? 今天的课堂我们也请来了孙悟空、猪八戒和我们一起学习。一天师徒4人来到一片树林中,看孙悟空带来了什么? 2、课件:孙悟空带着8个仙桃,猪八戒看到流出了口水, (1)学生提出问题。(有8个仙桃,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几个?) (2)学生列式计算。(8÷4=2(个)。) (3)问:除法算式中每个数表示什么?

(“8”表示一共有8个仙桃,“4”表示分成4份,“2”表示每份分2个。) 3、课件:现在是9个仙桃,平均分给4个人,你会怎么分? (1)、同桌合作用圆片代替桃子摆一摆,互相说一说。 把9个仙桃平均分成4份,每份2个,还剩1个。 (2)根据摆的情况尝试列出算式。 预设:①8÷4=2(个)多1个; ②9÷4=2(个)剩1个; ③9÷4=2(个)……1(个) ④8÷4=2(个) (3)通过比较找出正确的算式。 (4)说一说除法算式的含义。 9个桃子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2个,还剩1个。 4、问:同学比较黑板上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平均分,都用除法计算。 不同点:一个平均分恰好分完,一个平均分有剩余。 5、引出课题:像这样平均分完后剩下的部分就叫做余数。像这样的除法就叫做有余数的除法。学生齐读课题。 6、问:你会读这个除法算式吗? 9除以4等于2个余1个。 二、练习巩固,深化知识。 1、课件出示:15个桃子,平均分给4个人,怎么分? 学生先画一画,再写一写,最后说一说。 预设:①15÷4=3(个)……3(个) ②12÷4=3(个)……7(个)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一、万以内数的认识 数数 第1课时数数(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例1~例3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通过动手操作,经历计数单位(千、万)产生的过程,认识计数单位“千”、“万”,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进一步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认识计数单位“千”、“万”。 【教学难点】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 教具:主题图、小棒、方格、木块(课件或挂图)、计数器。 学具:小棒、学生用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调查感知、情景引入

1、学生交流课前学习成果 组织学生课前调查:生活中比100大的数有哪些?举出几个例子说一说。对于比100大的数,还知道些什么? 2、情景引入 教师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汇报:从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有哪些发现? 引入新课:既然我们身边有这么多比100大的数,那就肯定会有比“个”、“十”、“百”还大的计数单位,小朋友想知道吗?板书:计数单位。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回顾旧知 出示小棒,单独1根,1捆10根,1捆100根,让学生猜一猜各是多少根,并说一说10根1捆里有多少个一,100根1捆里有多少个十。板书: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教师:“一”、“十”、“百”是以前学过的计数单位,有了这些计数单位,才 能帮助大家数数和读数。 2、探索新知

教师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猜一猜比一、十、百还大的计数单位是什么?(千) (1)认识一千。 ①数一数。 课件(或实物、挂图)出示一千,先让学生猜一猜一千里有几个一百,然后课件演示,学生跟着数:一百,二百,三百,, 一千。 提问:一百一百地数,几个一百是一千? 教师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说明:“千”是比“百”更大的计数单位。 ②拨一拨。 学生在自己的计数器上拨出100、200、300,, 1000。学生之间交流自己是怎样拨的,然后抽学生汇报。 ③填一填。 说一说线段上的括号里该填什么,为什么?填好以后,一起数一数。 教师在计数器上拨出100、500、1000、2000,让学生快速的看出是多少,并说出前两个数里有几个一百,后两个数里有几个一千。 (2)认识一万。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习题解决问题教学提纲

二年级数学解决问题专项练习 1、一本书75页,小红已经看了43页,剩下的4天看完,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2、小伟买一双鞋用了41元,一双袜子用了5元,给售货员50,应找回多少元? 3、食堂有175袋面粉,又买了146袋面粉,现在共有多少袋面粉? 4、某工厂去运煤,第一天运了2车,每车5吨,第二天运了13吨,两天共运回多少吨煤? 5、一桶油重175千克,第一次倒出85千克,第二次倒出30千克,还剩多少千克?(用两种方法解答) 6、一支钢笔7元,一个书包的价钱是一支钢笔的3倍还多9元,一个书包的多少元? 7、王大妈家养了172只公鸡,128只母鸡,卖掉155只鸡,还剩多少只鸡?

8、一年级有180人,二年级比一年级多55人,三年级比一年级少63人。(1)二年级有多少人?(2)三年级有多少人? 9、一块花布长25米,做一套衣服用3米,最多能做几套衣服? 10、商店有足球38个,比篮球多8个,篮球和足球共有多少个? 11、二年级一班35名学生去划船,每只船限坐6人,他们至少要租几只船? 12、一本故事书,我每天看5页,看了9天,还剩64页,这本书有多少页? 13、二年级有学生150人,其中男生78人,女生有多少人? 14、书店运来一批科技书,卖了466本,还剩348本,运来科技书多少本? 15、一本书共有398页,小亮已经看了225页,还剩多少页没看? 16、水果店共进了637千克西瓜,上午卖出182千克,下午卖出310千克,还剩下多少千克?

17、小红和小明住在同一幢楼,小红住3层,小明住6层,小红从第一层走到家要12秒,小明用同样的速度回到家要多少秒? 18、笼子里有3只公鸡,5只白兔,笼子里共有多少个头,多少只脚?

二年级数学上册优质课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长度单位厘米”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3页和练习一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物体应该用相同的工具来量。 2.认识尺子,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3.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4.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过程】 一、感知量物体可以用相同的工具来量 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礼物,就放在盒子里面,想知道是什么吗?请把盒子打开,拿出来相互看一看,并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打开盒子观察并进行交流) 1.用学具量同样长的边。 教师请学生挑出一件自己最喜欢的物体,摆一摆数学书的短边是几个物体的长。(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测量结果,同时用多媒体显示测量结果) 师:难道你们数学书的短边不一样长吗?请动手比一比。 (学生相互动手比数学课本并回答“一样长”) 师:一样长的边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生:因为量书时用的东西有的长,有的短。 师:如果都用同样长的工具来测量,结果会怎样呢?请小组再用正方体摆一摆,数学书的短边是几个小正方体的长呢? (学生动手操作并分小组汇报,使学生知道,如果都用同样的物体量书的短边,得到的结果相同。) 2.用学具量长度不同的边。 (电脑出示数学课本和文具盒这两幅图,并演示用曲别针测量书的短边,用小刀测量文具盒的长边。) 测量后教师问发现了什么(小刀比曲别针长,文具盒的边比书的边也长)。 师:如果把小刀换成曲别针,让我们来看一看会出现什么情况。

(多媒体演示用曲别针量文具盒的过程,让学生知道文具盒的长度比书的短边多用了6个曲别针。) 小结:我们通过动手实践和观察,知道了量物体应该用相同的工具。 3.实践活动。 (1)处理第2页“做一做”中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 (2)处理第2页“做一做”中的第2题。 (学生都用新铅笔量所想量的物体的长,可以自己量,也可以几人合作,最后相互交流并汇报测量结果。) (3)处理第2页“做一做”中的第3题。 (多媒体显示题目内容,说明题意,让学生估算,电脑验证。) 二、知道量物体的长度也可以用尺子来量 1.认识尺子。 师:刚才我们用铅笔来测量物体时,量了一次又一次,多麻烦呀。用什么去量比较方便呢?(尺子) 教师请学生拿出尺子看一看,能发现什么(数字、刻度线、cm),教师介绍刻度线和“cm”;并向学生说明“厘米”是一种长度单位。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1)认识1厘米有多长。 (电脑演示从0到1中间的长是1厘米) 师:你认为还有从哪个数字到哪个数字中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在你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给你的同桌看一看。 (小组活动) (2)感知厘米有多长。 ①测量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的长。 ②感知1厘米有多长(教师带领学生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小正方体,右手慢慢把它拿走,告诉学生拇指与食指中间的空隙大约是1厘米,并让学生把它记在脑子里)。 ③闭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长。

小学数学西师版二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1、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00), 10个一千是一万(10000)。 2、个、十、百、千、万都是计数单位,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是10。 3、数位顺序: 从右起第一位是个位, 第二位是十位, 第三位是百位, 第四位是千位, 第五位是万位…… 个数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这一位上写0。 5、读数是从高位开始,千位上是几,读作几千,百位上是几,读作几百,十位上是几读作几十……末尾的0不读。中间有一个或连续两个0,只读一个“零”。 6、数的组成。 (1)567是由5个()、()个十和7个()组成。 (2)4个百和2个一组成的数是() (3)857是一个()位数,5在()位上,表示()。 (4)用6、0、4,0这四个数字可以组成的最大四位数是(), 最小四位数是()。 一个零也不读的四位数(), 个三位数,这个四位数是( 1000 )。 7、位数不同的两个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那个大,位数少的那个数小。 8、位数相同的两个整数比较大小,从最高位开始,一位一位往下比。如果两个数是四位数,就从千位开始比较,千位相同,再比百位,百位相同,再比十位,十位相同,在比个位,如果个位也相同,这两个数相等。 9、多得多就是大得多,少得多就小得多。 二单元千米的认识 1、两地之间的距离及比较长的距离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用字母km表示。 2、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 千米(km也叫公里),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除km与m之间的进率是1000外,其余相邻两个长度单位的进率是10。

3、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5、毫米是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直尺上最小一格的长度是1mm,1cm=10mm,生活中1mm的物体有: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mm,10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mm,芝麻的宽度大约是1mm。 6、比较长短的时候,首先看单位是否统一。如果单位统一,直接比较;如果单位不统一,要统一单位以后再进行比较。 7、选填长度单位时,填后要注意想一想符不符合实际情况。 三单元三位数的加减法 1、当题目中出现“估算、大约”时,把不是整十、整百的数要看作和他接近的整十、整百数,然后再进行计算。 2、加法验算方法:加数+加数=和验算: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还可以用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进行检验。 减法验算方法:被减数-减数=差 验算: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3、竖式计算是三位数加减法计算的一种常用方法。在做竖式计算式,一对、二算、三检验。首先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计算,算加法时,要“满十进一”,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算减法时,如果不够减,向前一位借一,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一作10减,十位不够减向百位退一作10再减,然后再进行检验。 4、找数字之间规律:如果数字从小到大排列,可以用加法或乘法找规律,如果数字从大到小,可以用减法或除法找规律。如果一会大,一会小,一般要隔着数。 四单元认识图形 1、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3、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平行四边形有2个钝角,2个锐角。 4、在一个长方形中截(jié)取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截得的正方形的边长等于原长方形的宽。剩下的长方形中:长的那边为长,短的那边为宽。 长方形有4条边,对边相等,有4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有4条边,4条边都相等,有4个角,都是直角, 平行四边形有4条边,对边相等,有4个角,有两个钝角,两个锐角。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识记部分) 一、万以内数的认识及三位数的加减法 1、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00),10个一千是一万(10000)。 2、个、十、百、千、万都是计数单位,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是10。 3、数位顺序:从右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一个四位数,最高位是千位。 4、写数和读数都是从高位起,写数时几千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在百位上写几,几十在十位上写几……哪个数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这一位上写0。 5、读数时,千位上是几,读作几千,百位上是几,读作几百,十位上是几读作几十……末尾的0不读。中间有一个或连续两个0,只读一个“零”。注意:3010读作:三千零一十。 6、位数不同的两个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那个大,位数少的那个数小。 7、位数相同的两个整数比较大小,从最高位开始,一位一位往下比。如果两个数是四位数,就从千位开始比较,千位相同,再比百位,百位相同,再比十位,十位相同,在比个位,如果个位也相同,这两个

数相等。 8、三位数的加减法 (1)整十、整百数的加减。 80+50=想:8个十加5个十等于13个十,就是130. 80-50=想:8个十减5个十等于3个十,就是30. 600+400=想:6个百加4个百等于10个百,就是1000. 600-400=想:6个百减4个百等于2个百,就是200. (2)估算。把非整十、整百数看作最接近的几百几十或整百数进行计算。如 295+298=,估算时把295、298都可以看作300,也都可以看作290. 492-355=,估算时可以把492看作500或490;355看作350或360. (3)竖式计算是三位数加减法计算的一种。在做竖式计算式,一对、二算、三检验。首先把相同数位对齐,在从个位开始计算,算加法时,要“满十进一”。算减法时,如果不够减,向前一位借一,“借1当10,加上本位数”再减。 (4)检验加法时,可以用:和—(—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还可以用: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进行检验。检验减法时,可以用:差+减数 =被减数

二年级数学下册推理(公开课)

数学广角——推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9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根据已知条件通过活动判断出结论,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 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的推理经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在生活中的用途,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 探索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据已知条件通过活动判断出结论,感受简单的推理过程 教学准备: 投影仪,粉笔、磁扣、纸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出示柯南图片:同学们,请看大屏幕,看看谁来了? 你们喜欢柯南吗? 你知道柯南是做什么的吗? 让孩子说说柯南的厉害之处,预设:孩子能点到推理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和柯南来学习一些推理的知识(板书推理) 二、讲授新课 (一)粉笔游戏 (出示较短的一根粉笔)这是一根粉笔,老师把它藏在老师的其中一只手里,来,猜猜,在哪只手里? 谁来举手告诉我?(教师做举手的姿势,松开左手) 预设:学生异口同声说在另一只手里 为什么在这只手里呢? 因为老师就两只手,那现在排除了这只手,就肯定在另一只手中(摊开手让学生看看粉笔)渗透排除法(板书排除) (二)猜磁扣游戏 这有1、2、3三个盒子,一个装红磁扣,一个装黄磁扣,还有一个是空的,猜猜黄磁扣在

哪号盒子里。 老师给提示摇两下3号盒子,没有声音 教师再提示:取出1号盒子的红球 在游戏中请学生说说想法 打开来看看,验证学生的推理是正确的 小结强调提示信息 (三)讲解例题1 出示:有语文、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三本书,下面三人各拿一本 小红说:我拿的是语文书小丽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 小红、小丽和小刚拿的分别是什么书? 1、找数学信息? “三人各拿一本”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同桌合作,把你们的推理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记录在这张白纸上 3、展示学生的作品 (1)、文字法 学生讲解推理过程 全班反馈 (2)、连线法 学生讲解推理过程 全班反馈 (3)、比较文字法和连线法 你更喜欢哪种方法 方法优化 (4)强化连线法 师生共同完成连线 (5)小结推理的方法,板书:抓关键,巧排除 三、巩固练习——动物王国的小侦探 (一)帮助小狗找名字

最新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练习题

最新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练习题 298、、、、;7498、、、、;1997、、、、;3097、、、、. 2、一十一十地数: 570、、、、;980、、、、;4080、、、、;4970、、、、. 3、读数: 1002读作:;3090读作:;712读作:;9013读作:. 4、写数: 七千零五十一写作:;九百零八; 六千零四;三千零一十三写作. 5、数的组成: ()个千()百()个一组成的数是7508;5个千,3个十,9个一组成的数是();3306是由()千,()个百,()个一组成的;由8个(),9个(),5个()组成的数是9058;一个数,个位是2,百位是7,千位是3,这个数是();一个四位数,最高位和最低都是4,其余各位都是0,这个数是();一个四位数,千位和十位是1,其余两位是9,这个数是();一个最高位是千位的数,百位是千位的2倍,十位是百位的2倍,个位是十位的2倍,这个数是();一个三位数,百位比十位多4,个位比十位少4,这个数是();一个四位数在6000与7000之间,百位是最大的一位数,个位是最小的一位数,十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这个数是();3670的6在()位上,表示()个(),3在()位上,表示()个(),7在()位上,表示()个(). 6、数字组合: (1)用2个0、2个7组成一个四位数:一个零都不读的是有();只读一个零的有();组成的最大的数是(),组成的最小的数是(). (2)用6、9、0、4组成不同的四位数,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3)一个四位数,每个数位上的数字都不相同,它们的和是13,这个数最大是(),最小是(). 7、较大数的估计: (1)凤滩小学有学生293人,五一小学的学生比凤滩小学少一些,凤仪小学的学生比凤滩小学多得多,五一小学和凤仪小学大约各有多少? 150 260 340 680 五一小学 凤仪小学 (2)填一填 8、认识算盘: (1)算盘上一颗上珠表示(),一颗下珠表示(),一个数千位上有一颗上珠2颗下珠,百位上有4颗下珠,个位上有一颗上珠,4颗下珠,这个数是(). (2)看图填数: ()()() (3)在计数器上画一画: 3051 1509 6587 4009 7156 6200 9、比较大小:(1)在里填上>、<、或=. 5105 5150 1001 989 5380 5083 7401 7千+5百+2十(2)第一行里最大能填几,第二行里最小能填几: 470<6480 2900>2 99 5071<5 71 3016>3 06 90 3<9103 5 00>5380 1085<10 0 2 03>2600 10、进位与退位: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6 9 1 0 0 2 4 0

二年级下册数学比一比说课稿公开课

《比一比》说课稿 我说课的题目是《比一比》。我说课的内容主要分为四部分。 第一,说教材 这次说课内容为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一比》中第一课时内容。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已经能比较百以内数的大小,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本节课确定如下的学习目标: 1.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2.经历探索比较数的大小的过程。 这样的目标设计,打破了传统概念的教学规律,从过于注重概念本身转化到更多地关注学习过程的情感体验。 根据《比一比》这一知识的地位和作用,我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比较万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发展数感 第二,教法与学法。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已经会比较百以内数的大小,就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挖掘出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大胆探索通过“数学实践活动”这种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我将教材中较枯燥的数学问题转化成形象生动、贴近儿童实际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会、理解并掌握知识,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 第三,教学过程。 这节课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回顾旧知识 我创设“数学王国将举行一场激烈的比较数的大小比赛”的情景来引入”比一比”的课题,国王请各位同学当小裁判,比较“百以内的数的大小'来进行旧知识的复习。然后我又针对低年级儿童的特点,设计了富有儿童情趣的活动情境:现在正是春游的季节,让老师带同学们去参观一下祖国的名山吧! (二)2、自主参与,合作探究. 你喜欢去爬山吗我们的祖国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名山大川更是让世人心驰神往。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近几个美丽的风景区,在领略美丽风光的同时学到一些数学知识,好吗(出示情景图)。 获取信息:生读,问:谁最高谁最低 1、比较黄山和香山那座山高, 你是怎样比较呢 学生回答:四位数确实比三位数大。(板书:位数不同直接比) 2、黄山和恒山比较,那座山高呢为什么 生:比较两个数,位数相同的数,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大的那个就大(板书:位数相同,比首位)。 3、恒山和华山比较,那座山比较高呢你能说说理由吗 生:华山。恒山和华山都是四位数。从最高位比起,它们的最高位千位相同,就比较百位,在百位上,0比1要少,所以2017<2160。 师:这个学生的思路很清晰,语言概括很具体。同学们,比较两个数,如果位数相同的数,最高位也相同的数,就比下一位,这样一位一位比下去。(板书:首位相同,依次比) 再次,我让学生看课本中情景图给出的四座大山,生读四座山的高度,然后提出“谁最矮”的问题让学生尝试独立解决。(板书:谁最矮)学生可能一眼就看出了谁最矮,这时,学生轻易就能知道四位数一定比三位数大.

最新西师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西师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百”与“千”,了解计数单位“万”, 让学生建立初步的计数单位体系,掌握个、十、百、千、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能用知道的计数单位数出数量在万以内的数。 2、了解百位和千位的意义,初步建立数位的基本概念,能理解不同数位上的书表示的含义,知道万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会用万以内的数表示生活中物体的个数,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读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 4、在现实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会对较多物体个数进行初步的估计判断和推测,让学生体验数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广泛性、现实性,培养学生初步的猜测能力。 教学重点:目标1、2、3。 教学难点:在数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结合数突破“翻坎数”。 教具、学具准备:小棒、计数器、卡片等。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1主题图,P2—P2例1、例2 、例3。课堂活动1、2、3、4。 教学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百”与“千”,了解计数单位“万”, 让学生建立初步的计数单位体系,掌握个、 十、百、千、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 2、在现实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让学生体验数在生活应用的广泛性、现实性。 3、让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能充分的感受到数数的快乐与成功。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是10。 教学准备:小棒、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师谈话引入:我们已经知道10个一是十(边说边摆10个一根小棒, 再出示一捆小棒。)并板书:10个一是十。 2、请学生摆10捆小棒,并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同桌可以合作摆一摆,从而得出10个十是一百。板书:10个十是一百 3、小朋友已经会数100以内数了,但是在生活中我们往往还会遇到很多的数。请小朋友打开书第1页,看一看,你看到些什么?知道了什么?学生独立看书,再指名说一说。 4、师:刚才小朋友通过看书知道了塔高465米,飞机飞行高度8000 米,每小时飞行900千米,实验小学有1200多人。这些数都超过了100,都比100大。 二、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我们先来数数。 并板书:万以内数的认识数数 (一)、通过数一数,说一说,探索新知。 1、教师出示一张印有100个小格方块的灯片,先让学生数一数一块有多少个格子(100个),然后再看着灯片一百一百地数:一百、二百、三百、四百……九百、一千。 师:刚才我们数了几个一百就是一千? 生:10个一百是一千。 师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1000) 2、在计数器上拨珠数。 师:在计数器上怎样拨一百? (1)请学生自己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再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拨的?生:在百位上拨一颗珠子就是一百。 (2)请学生边数数边在计数器上拨出二百、三百……九百、一千,并对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样拨出一千这个数的。 (3)指名全班交流。 3、在直条图上数数。 教师出示有刻度的直条图,先让学生认识一格表示一百,再让学生从0依次数出100、200、300、……

(完整版)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题 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8、9题各2分,其余每空1分,共24分) 1、武汉长江大桥全长一千零三十米,横线上的数写作();一台洗衣机的价格 是1098元,这个数读作()。 2、一个数由2个千、5个一和3个百组成,这个数是();一个四位数的最高位 和最低位都是最小的一位数,其余各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这个数是()。 3、10个60是(),800是8的()倍,3000是300的()倍。 4、与6100相邻的两个数分别是()和()。 5、用2、0、8、4四个数字组成四位数,最大的一个是(),最小的一个是()。 6、最大的四位数与最大的三位数的差是();最小的三位数与最大的两位数的和 是()。 7、810—()=465 898+()=906 ()—690=280 ()+489=315 8、◎▲◇◎▲◇◇◎▲◇◇◇()。 9、把后面各数按一定顺序排列起来:7700、7070、7007、7000、7770、1077 10、一个四位数,每个数位上的数字都不相同,各位上的数字之和是14,这个四位数最大是(),最小是()。 11、一桶油连桶重800克,倒出一半的油后连桶重450克,桶重()克。 二、判断题(每空1分,共5分) ()1、五一小学有学生184人,凤西小学有学生392人,每人一支疫苗,600支一定够。 ()2、三位数的加减法,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高位开始加起。 ()3、写数是从高位写起,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 ()4、个、十、百、千、万……都是计数单位。 ()5、一把花生大约有30颗,十把花生大约有300颗。 三、选择题(在题目前面的括号里填写所选择的序号,每题1分,共5分) ()1、凤滩小学有学生294名,凤仪初中比凤滩小学的学生多得多,凤仪初中大约有名学生。A、158 B、265 C、330 D、820 1

(完整版)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为更好地完成本期教学任务,根据学校工作安排,结合班级学生情况及西师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教材情况,制定本计划。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班上学生共53人,天真活泼,对学习充满乐趣,上期成绩较好。本期在教学时应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上期成绩基础上进一步学好数学。同时培养其联系生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课堂学习常规还有待进一步进行规范,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三、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是以一年级(上)“20以内数的认识”、一年级(下)“100以内数的认识”为基础,安排了数数、写读、读数、数的大小比较、较大数的估计等内容,目的在于为学生整体建构科学的数的概念,更好地认识万以内的数。 第二单元“千米的认识”是继二年级(上)认识了米、厘米,知道分米且具备了“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认识长度单位千米、介绍毫米的。对毫米学习的要求要低一点,《标准》表述的是“认识行千米,知道毫米”。 第三单元三位数的加减法,是在20以内数,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为基础,主要有整十、整百数的加减(口算)、加减法的估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及“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等内容。“万以内数的认识”和“三位数的加减法”是本册教科书的重点。读写数中涉及“0”的读写、加减计算中的连续进位和连续退位,变化多、学生计算正确性差,探索规律和解决问题思考性强,这些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要特别注意。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是以一年级(下)初步感知和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为基础通过实际操作、观察、体验,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感知平形四边形,并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拼组图形。 第五单元安排的是有余数的除法。二年级(上)学生学习了表内除法(用口诀求商),三年级(上)将要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用竖式求商。而有余数的除法,正是沟通和连接这两部分知识,内容有除法竖式和认识、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第六单元“时分秒”是在一年级(下)“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时、分、秒”的实际概念,并结合“时、分、秒”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七单元“收集与整理”。学生在一年级(下)经历、体验数据最简单最直观的分类,本单元内容有数据的分类整理,初步接触最简单的统计表、统计图(仅限于一个方格表示一个数量)。 四、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领域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万以内的数,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能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结合具体情境感受较大数的意义,并能估计。

西师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及 教案 教师:王利 继教编号:o04255004

二年级下册 数学教学计划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4名,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能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有提高,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得更多的是已经形成的学习兴趣的保持,并逐步引导到思维的乐趣、体验收获的乐趣。每位学生都很天真活泼,他们在学习上是充满无限乐趣的,在学习的探究上也是无止境的,因此基于他们无限的求知欲望,在教学时应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好数学。但是在遇到思考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时,学生思维就打不开。因此本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学生体验的思维的乐趣及成功获得的乐趣,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对数学的学习需要有一定的生活基础和生活经验的,因此在教学时注重培养他们对生活的密切接触,培养其联系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课堂教学常规还有待于尽早进行规范,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导学内容分析: (一)、学习任务,目的,要求: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l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建立学好数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2、口算的分阶段要求: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 全一册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 新人教版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单元教学内容:认识图形(二) 单元教学目标: 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行和圆这些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 这些图形。 2、通过七巧板拼组图形,能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初步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内容: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建立平面图形的观念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 复习立体图形。 2. 启发学生动手操作,用学具摞出“体”。 二、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1. 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观察书上第三、四幅例图,并仿照图用正方体、三棱柱体学具在纸上描出正方形、三角形。 问:(1)你刚才从书上第三、四幅图中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 (2)摸一摸描在纸上的正方形、三角形,感觉怎样? 小组讨论:体与面的区别。 2.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个新朋友?(根据学生回答,在图形下板书名称)这就是

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图形(板书课题),这四个图形都是平面图形。 三、多层练习、巩固提高 1. 想象印证 电脑演示:由体引出四个图形,让学生说出图形的名称。 2. 说一说生活中在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这几种图形?请你们去找一找,摸一摸。(让学生分小组离开位置进行活动,再选代表汇报) 3. 小组学习、引导探索 四人小组共同合作、讨论,用小棒摆出几个图形。讲一讲自己的发现、疑惑,再进行全班交流。 4. 分类:新老朋友欢聚一堂,你们能根据它们的特点,为它们分一分小组吗?(小组交流讨论,找出多种多样的分类方法) 指明回答分类方法及理由。 5. 发明设计 (1)请小小设计师们利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组合,设计出一幅美丽的作品(电脑演示:情景激发)。 (2)评选比赛(四人小组互评,选出小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四、全课总结,回归生活 今天我们学的这些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请小朋友课后留心观察一下,把它记下来,然后与家人一起交流一下。 第二课时平面图形的拼组 教学内容:前后 (第2页)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学生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情境教学、游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