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谈教师该信仰什么

谈教师该信仰什么

谈教师该信仰什么
谈教师该信仰什么

谈教师该信仰什么

摘要:教师队伍呈现的各种弊病,凸显出了教师精神世界的“贫穷”,究其根源是教师信仰的缺失,以致于教师在各种观念的冲突中无所适从。教师的信仰对于教师的教学和自身幸福、学生的学和教师职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教师需要遵从“爱人“的信仰,以“爱人”的准则和行动去爱学生、爱自己,让自身更幸福。

关键词:教师;信仰;学生

中图分类号:g451

一、教师信仰的缺失

当今,各种诟病元素充斥着教育的角落:“各种学术抄袭,考试作弊,弄虚作假,无所作为等现象数见不鲜。说到底,“假大空”现象在教育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更有甚者,但我们谈论“教师跑跑”的时候,我们至多也仅仅是怀着某种见解去加以评论其个人的行为的优劣,却没有更远一点意识到作为“教师群体的一员”,教师在“类”的概念上,作为整个教育事业的主要承担者,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问题从哪里来。我们当然可以逃避说:问题毕竟是少数,与教师群体无关,甚至还大可以“闭着眼睛”,说“堂堂天朝上国,教育源远流长,我们一直如此”。如果太容易满足,那么必然会“死于安乐”,这毕竟是自欺欺人,这是自我安慰。当我们承认在进行自我安慰或者“底气不足”的时候,事实上我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意识到了“有问题”,只不过这种问题还没有被明朗化,我们还没

有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

有人说:今天的教育问题的根源在于教育诚信的缺失,并且围绕着“诚信”展开了一系列的措施:如考试之前,第一要做的事情必然是签订考试诚信协议书,高考语文作文以“诚信”进行命题等。那么,为何在民国年代,甚至更久远的年代,人们没有产生如此多的教育问题呢?“钱学森之问”问得好:为何现在的中国教育,培养不出更多的“大师”来呢?难道这仅仅用“诚信”或者教育的模式来解释吗?更退一步讲,产生诚信缺失的根源是什么呢?我们总不可能说:人天性如此吧。如果我们仔细探寻这种“不诚信”的根源,在于“精神浮躁不安”,在于没有真正可信实的精神理念,因此我们自己也是“矛盾的”,以至于“不知所措”。改革开放以来,中西方的各种价值观念的激烈冲突,就教育而言,各种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育方式方法的相互冲突,我们一边在学习和接受各种教育理念,另一面却无所是从:要么一律的复制和模仿,“邯郸学步”,以至于“四不像”(一直在模仿,从未去超越)。要么干脆停留在原地发呆,因为我们真不知道怎么去做。拿师生关系来说吧:”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以及“师生的双主体论”,似乎都有道理,但是我们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困惑和迷茫。

因此,与其说是教育诚信的缺失,倒不如是缺乏真正可以信实和遵从的信念,即没了真正的信仰,缺乏成长的精神动力。而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承担者和中坚力量,知识分子的集合体,是整个民

族的精神灵魂。从这个意义上来上,教师和社会都“不幸福”,因为缺乏稳定精神,没有“安全感”,因此也谈不上自由和幸福,问题的出现就在所难免了。

二、教师信仰的必要性分析

鉴于教师身份角色的多重转换,教师在个体意义上来首先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因此,必然涉及到起内心世界的独立和精神自由。以人的需求来看,除了物质的需求之外,信仰关乎教师的精神世界,关乎一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情感的依恋。这种情感的依恋则需要形成一套稳定的精神体系,有值得自己信奉的真理或主义或者宗教。在遇到挫折或者抗拒外来的复杂诱惑时,能够做出令自己满意的抉择,以形成积极的心理体验和满足。拿宗教信仰来看:基督倡导的“爱上帝,爱人”,则在各种物质的诱惑中,填补了人们在精神世界的空白,并且找到“自我”,得到灵魂的安慰和满足,另外,以“教师”的职业身份来看,教师需要信仰。教师面对的是学生

------更多若干“活生生的人”。教师的“困惑”,一方面使自己困惑和迷茫,另一方面给学生留下了一个消极的印象和期望,“罗森塔尔”效应足以证实,教师信仰的缺失及伴随的教育教学方式,必然导致学生的消极体验和困惑。教师作为一个最大的“榜样”,其言行举止,势必成为一个“强化物”,教师有没有自己的信仰,影响到学生积极的“自我”的独立和形成;如果在“类”的概念上来看,教师群体没有了精神的原动力,没有了可以信奉的主流的观念

和思想,必然导致“教师群体”精神力量的缺失,其集体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丧失,甚至也就谈不上在集体中影响个人了。当人们关注到“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的时候,就已经意识到教师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双重贫乏,连教师自己也找不到自我价值和归属感。仍然拿“跑跑事件”举例子,跑跑之所以“跑”,因为他没有真正的关于教师信仰,以至于一旦在面临关键性抉择的时候,选择其本能的需求,因为他没有精神世界的支撑。而当我们在对此事件进行评论的时候,我们往往只意识到这种个体行为的发生,却没有意识到这种群体的心理现象普遍存在。对于此种“跑”的行为,社会的褒贬不一.。到底还是“教师群体”的信仰缺乏,我们还仍然停留在“是非对错”的困惑阶段。殊不知,建构教师群体的主流信仰对于解决困惑和建构充实的精神世界的意义。

三、教师该信仰什么

要明白教师信仰是什么,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信仰是什么。

真正信仰,是能够超越生活世界,满足人的精神诉求的,其最终是让获得幸福。因此,真正的信仰,并不是物化的崇拜,而是一种精神性的内在信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人从来就没有过信仰”。从信仰的发展来看,信仰本身与宗教有着密切的关系,有多少种宗教,就有多少种信仰。黑格尔将宗教分成三种不同层次的宗教,依次为:自然宗教、实用的宗教和启示的宗教。作为最高层次的“启示”的宗教,是能够帮助人获得心灵的幸福和自由的。这里

的宗教不再是迷信和盲从,它已经超越了“骗子的把戏”,它构成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灵魂,一个人获得幸福的心理力量,它帮助人们慰藉心灵和精神的疾苦。这时候,你还能说:这种信仰是不切实际的吗?

既然这种信仰有助于解决个人和社会的幸福问题,何不收拾起盲目的排斥和所谓的自尊,融入到教师的信念当中,为学习者、为教师自己、为教育事业谋福呢?

说到底,教育是“人类”的事业,是一个关于“许多人”的事业。因此,教师的信仰,也就是人的信仰,是人们如何获得幸福的信仰。那么,教师的信仰和人类的信仰在实质上是一致的。

如果用一句话加以概述:教育的信仰,也就是教师的信仰,归根结底是“爱人”,因为上帝在中国很无奈。这符合人性的诉求,也符合中国千年的道德标准“仁者爱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因为信仰“爱人”,我们依然坚定的爱护学生;因为“爱人”,教师要以“爱学生”为准则,竭尽所能,关注、影响每一个学生。这种“爱”是大爱,是抛弃偏见的爱。“爱”的方式和内容多种多样。教育家赞科夫明确提出:优秀的学生人人都爱,同时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因为即使“难看的学生”,其外部表现之下也必然隐藏着良好的品质。另外,这种爱不是物质的过分溺爱,物质的溺爱只会带来“安乐与灭亡”。作为自由的信仰,这种“爱”应该是理智的去爱他人,爱学生。理性的信仰反对一切形式的盲从

和偏见,因为它始终是理智的。以此看来:教师信仰也不等于盲目崇拜。因为其实质是精神的归宿,它是自由的、启示性的、指导更多的人(教师和学生)获得幸福的。此外,从人发展来看,教师和父母对于儿童心灵的影响仍然是爱,通过引导儿童爱父母、爱家庭里的其他成员、爱社会的其他人,最后扩大到爱全人类。如果这些问题得以解决,教师自我价值和成就感也就油然而生而生,其情感的满足足以使他获得更大的精神报偿。如果将教师教育分成理智的教育和道德的教育,那么教师的信仰则帮助教师和学生解决人生的终极问题:情感与道德。甚者,教师的爱帮助其以科学的态度,心甘情愿的服务于育人事业。在面临着关键抉择的时刻,做出符合教师职业和身份的爱的承诺和答卷。

参考文献:

【1】邓晓芒,中国人为什么没有信仰[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

【2】赞科夫,20世纪苏联教育经典译丛·和教师的谈话[m].教育科学出版社,980.

最新-关于信仰的演讲稿3分钟 关于信仰的演讲稿 精品

关于信仰的演讲稿3分钟关于信仰的演讲稿就政党的本质来说,信仰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是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对于信仰的不同选择,决定了一个政党的政治理念和政治品格. 回望百年中国史,几代人的革命和探索,其意义不仅在于完成了救亡图存、国家富强的历史使命,更在于它用信仰的旗帜将中华民族空前地组织起来,为后来中国一切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从江竹筠到董存瑞,在国家独立、人民解放的浴血斗争中,在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艰辛探索中,始终有员为了信念不畏牺牲,危急关头挺身而出,艰苦岁月默默奉献,为国为民披肝沥胆.美国著名学者费正清由此赞叹:历史上没有其他集团能够将亿万中国人民团结成一个政治单位;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团结,是现代人类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信仰,是人的红色基因.中国人的信仰光芒,不仅在我党取得胜利的辉煌时刻迸发,更是在人最苦难、最艰险的时候迸发. 陈觉、赵云霄烈士是一对革命夫妇,他们一起在东北、湖南等地从事革命活动,不幸被捕.陈觉很快被杀害,赵云霄因怀孕在身,刑期推迟5个月,孩子出世几天后赵云霄即被敌人杀害. 就义前,赵云霄给孩子写了一封信,第一句话就是启明我的小宝宝.这封信大义凛然,却充满了人间温情. 信中那一声声小宝宝的呼唤,分明是一曲人间亲情的绝唱.这个只有23岁的女员,肝肠寸断中对共产主义的明天抱有怎样的无限憧憬!信仰,是人民军队的力量源泉. 我们的军队之所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人民群众之所以能够始终支持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其力量源泉就是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一支缺少政治信仰的军队,不可能产生强大的战斗力. 甲午战争发生在1894年到1895年,40年后的1934年到1935年,发生了震惊中外的长征,又过了两年,发生了南京大屠杀.同样是中国人,表现却迥然不同. 甲午战争的惨败和南京大屠杀已被深深地钉在中华民族的耻辱柱上.再看看红军长征,雪山草地之间,行走的是这样一支衣衫褴褛的队伍,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面对艰险的自然环境,面对极端困难的物质条件,他们不畏惧,不消沉,不退缩,用鲜血和生命、用信仰和决心,写下了人类史上壮丽的诗篇.

做一个有信仰的教师

做一个有信仰的教师 -----------读《守望信仰》有感 吉林九中宫丽英 假期难得清闲,从同事那借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守望信仰》,放在床边,每天翻看几页,终于在开学之前看完了。边看边想,合上书的那一刻,方觉感想颇多。 是啊,中国人到底信仰什么呢?我想,不同的年龄的人,不同职业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对于已过不惑之年的我来说,思考最多的是,我应做一个有信仰的教师。 记得2008感动中国人物中有两位人民教师,他们工作的学校在甘洛县乌史大桥乡二坪村,是凉山北部峡谷绝壁上的彝寨,村民上下绝壁都要攀爬5架木制的云梯,进出极为艰难,村民一年难得下绝壁一次。就是在如此艰险的环境下,从汉族地区来的李桂林、陆建芬夫妻扎根这里18年,把知识的种子播种在彝寨,为村民走出彝寨架起"云梯"。最让我惊讶的是他们的收入,那位女教师很平静的说:“以前一百多一个月,现在两百多一个月,长了一倍了,我感到很开心!” 是什么让这两个老师能在上顶上坚持工作18年的?是令女教师开心的两百元工资?那实在是少的让人无法置信。是大山上清新的空气,优美的环境?可为此要每个星期,爬四个小时天梯,危险就在脚下。实际他们的回答很简单,哪里的孩子需要教师,老乡在他第一次去的时候,杀了一只鸡,这份情感他们放不下。 这两位老师的事迹告诉我,人要干好一件工作,尤其是教育事

业,如果没有信仰作为她的精神支柱,那么教师这个职业就是一份谋生的工作,而不是一辈子奋斗的事业。教师的信仰是什么呢?我认为包含许多内容,以下几个方面应该是必不可少的吧! 第一,对教育事业执着的爱。教育工作是非常纷繁复杂,我作为中年轻教师我已经深深感到教师在工作中经常会面对不同的困难,教育智慧的提高是一个长期和坚持不懈的过程。在高中的时候,因为我遇到了几个非常好的老师,他们在课内课外给我带来了许多快乐和帮助,那个时候我就决定以后要做一位和他们一样的老师,所以我选择了师范专业。当我最后通过考试和选拔,真的成为一个老师的时候,我无比的开心。然而这份工作的艰难是我不曾想象得到的。也许优秀的老师那无比的幸福感,就是因为他们克服许许多多的困难的过程给他们带来的。而这个幸福使他们永远割舍不了对于教育事业的热爱。 第二,对于学生的热爱。但凡优秀教师他们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对于学生无私的爱。学生的成长过程就是他们的快乐和满足。那两位老师之所以能在山上坚守18年,是因为每当他们想离开之时,只要看到光着脚的孩子们,就怎么也狠不下心。如果老师不能无私的热爱学生,我想教师这份工作不会给其带来精神的富足。什么是无私的爱?现在的学生变得越来越多样,如果我们仅以成绩来衡量他们,无法真正的热爱他们,真正的关心他们。在新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事物展现在学生的面前,社会的复杂与多样,使得学生在今后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如何给以学生正确的引导,如何与学生交心,什么样的爱,是当代教师真正能够给与学生的,并有助于他们成长和幸福。

科学家与宗教信仰

科学家与宗教信仰 姓名:陈婷班级:自然辩证法6班 学号:0216207 “在科学的猛攻之下,一个又一个部队放下了武器,一个又一个城堡投降了,直到最后,自然界无限的领域都被科学所征服,而且没有给造物主留下一点立足之地。” ----恩格斯 科学指将各种知识通过细化分类研究,形成逐渐完善的知识体系。它是关于发现创造实践的学问,是人类探索研究感悟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的总称。科学是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和创造符合主观认识的客观实际的实践活动。科学性就是符合客观实际的真实属性,它是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的真实属性,它是主观认识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能够实现具体统一的属性。科学,本身即是探索未知,发现真理,发展先进,改造世界,造福人类的学问;是建立在可检验的解释和对客观事物的形式、组织等进行预测的有序的知识的系统。科学家其实就是对真理、真实自然、各种环境、未知生命、各种现象进行科学性、统一性的客观数字化重现与认识、探索、实践、定义的专业性特征明显的贡献者。 宗教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特殊意识形态。旧时由于人类对自然的未知探索,以及表达人渴望不灭解脱的追求,进而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使人对该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体系,与民间神话一样,其也有自己的神话传说,彼此相互串联,也是一种心灵寄托。宗教信仰则是信仰中的一种,指信奉某种特定宗教的人群对其所信仰的神圣对象(包括特定的教理教义等),由崇拜认同而产生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及全身心的皈依。这种思想信念属于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现象,它是人类精神的阶段性体现,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意识形态。它作为一种精神寄托,其形成是极其复杂的,和我们的生产、生活、工作和学习等多个方面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科学与宗教的领域存在着明显的界限,但二者之间又存在着牢固的相互关系和依存性。虽然宗教可以决定目标,但它还是从最广义的科学学到了用什么样的手段可以达到自己所建立起来的目标。宗教的形成要早于科学,两者都是在人类实际需要前提下形成,宗教需要从整体上将自身与周围世界区分开来,科学则不满足一般的说明主客体关系的认识,形成对具体客体加以专门认识的需要。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科学没有宗教就像瘸子,宗教没有科学就像瞎子。 从科学家与宗教信仰两者本质之间所发展的方向来看好像并无关联,可以说是背道而驰。科学家通过进行一系列的思考、探索、研究、实践、定义将其发现的真实自然现象或生命现象进行科学化、系统化、理论化的总结,向人类传达和展现真实的、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客观存在是科学家研究的根本。但是宗教信仰则不同,宗教信仰是一种主观意识形态,它可以看作是整个社会所具有的普遍文化的特征。信仰是人类的一种本能的主观意识反应,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对于宇宙、天地、命运的整体超出性的一种意识,在相对于其他意识而言这种意识可能具有统治性和至上性,是人类对人自身存在与客观世界关系的整体反应,是一种形而上的意识形态。 可以说科学和宗教就是两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规律的知识体系,是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手段。宗教则是在人类未认知的和不可控制的自然和社会力量面前,用信仰取代科学知识的一种活动。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比较复杂,要对这种关系的进行概括,不管是通过冲突,还是以和平表达出来,都是经不起严格考究的。在科学与宗教之间并不存在确定的关系,它是由不同的个人和群体在复杂的不同环境下造成的。不仅仅是它们两者之间的区分是成问题的、而且可能伴随着时间随时变动的。科学和宗教既不冲突也不分离,关系极其密切,科学与宗教之间的相互作用绝不是有害的,而是能够对双方都有利,宗教信仰去理解似乎不可理解的事物,去给似乎无意义的赋予意义;宗教经常涉及寻求得救的种种努力,在尘世追求美好生活最终升入天堂;科学则是有更好地理解自然的需求所驱动,这样的理解通常会带来巨大的技术成果和实际利益。就是宗教中的发现神和神谕相对应的是科学发明,宗教信仰中的通过启示人的精神经历、所发生过的历史事件进行宗教学习神秘体验而发生,科学发现通过探索、实践、定义或者基于一些数学原理来实现,很多情况下发现的过程启示对于绝大数的普通人来说显得也是十分神秘。宗教和科学都能做出预言,宗教包含灾祸降临和许多其他事件的预言,科学则企图预测物质在未来的运动。与宗教一样,科学也有自己的预言家,即科学家和教师,而科学的圣徒则是那些做出巨大科学贡献的伟大人物;科学因为有用而存在,宗教的存在是因为它提供了作为人类的精神支柱的道德准则。 科学家对于宗教的态度有着多种情况。在西方,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很多科学家对于宗教的态度。例如哥白尼、伽利略、牛顿、达尔文、布鲁诺等等。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但是和当时教会宣扬的地心说是不相符的,所以受到了宗教的反对和打压,最后不得不进行妥协。伽利略则是哥白尼学说的坚定支持者,开始时立场非常坚定,但是在教会的打压下还是妥协了。牛顿则是既探索科学真理,又保持着虔诚的宗教信仰,在情感和道德方面赞扬上帝,甚至用自然科学家的成就赞美上上帝的全知全能。达尔文则 是在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逐渐改变了自己的宗教信仰。布鲁诺则是坚定的无神论者,他也是哥白尼日心说的支持者,在宗教打压的过程中一直坚持自己的观点,坚决反对宗教,最后被宗教神职人员带上了绞刑架被火刑烧死。原始社会,科学处于萌芽状态,宗教具有双重性质。近代史上,科学终于摆脱受宗教支配地位,但仍有一定相互包容关系。宗教对科学限制和打击,坚定意志,;科学批判宗教观念,迫使宗教按照时代要求改变自身形态。宗教在很大程度上对科学知识传播和科学自身发展起了促进作用。科学的迅猛发展有力的批判了传统宗教观念;科学在赢得独立生存权利后,它与宗教的矛盾有很大的缓和。近代以来,科学得到长足发展,而此发展一开始归功于教会支持;宗教也不再反对和打压科学,并且在科学真理的基础上对自己的信仰和理论做出相应的改变,尊重科学,使得宗教也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科学家们并不因为从事科学研究而摒弃自己的信仰,许多西方科学家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他们在探索科学真理的同时,也保持着虔诚的宗教信仰,科学家中有一些是相信宗教的现代主义者,他们致力于宗教与科学的和解,而反对科学与宗教的冲突。根据联合国的一项调查 -----他们用世界著名的盖洛普民意测验方法,即调查最近300年间的300位最著名的科学家是否相信神(基督教的上帝)。其中除38位因无法查明其信仰而不计以外,其余262位科学家中,不信神者仅20人,占总数的7.6%;信神者则有242人,占92.4%,其中包括几乎所有曾对科学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巨人。更令人惊奇的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中信神者竟占93.27%。甚至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十大科学家全都相信上帝。 所以说科学家并不因为研究科学而没有宗教信仰,恰恰相反,宗教信仰给了他们研究科学的启发和信念,使他们在宗教中发现科学的存在,并致力于科学的研究。伽利略晚年对自己的辩论很好的说明了一位坚持真理的科学家对宗教与科学的态度,“有人指控我的发现是暗示圣经有错,我却认为我在物理上的精确研究,更是印证了圣经的准确性……可是有些不懂天文的学者,以自己无知的诠释,来封闭别人对圣经更深认识的道路,而且不准别人提出对他们诠释圣经的质疑。可是人都是有偏差的,因此,只有相信圣经是绝对真理的人,才有勇气对世界上任何伟大的理论提出挑战。”开普勒也曾说:“我们天文学家是至高无上之神在大自然方面的代理人,大自然提供我们研究的机会,并非让我们自命不凡,而是为了荣耀神。” 通过西方科学家对于宗教不同的看法和应对方式可以清楚的看出科学家和宗教信仰之间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有些科学家在研究未知生命、自然想象、探索未知、发现真理的同时有着自己所信奉的虔诚的信仰,有些则是坚定的无神论者,所以说科学家与宗教信仰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们彼此并不矛盾。科学家对宗教信仰的选择是自由的,宗教信仰对所信奉它的人的要求是宽容的。

关于信仰的力量演讲稿3篇

关于信仰的力量演讲稿3篇 演讲是一种社会活动,是用于公众场合的宣传形式。它为了以思想、感情、事例和理论来晓喻听众,打动听众,”;征服”;群众,必须要有现实的针对性。以下是由PQ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信仰的力量演讲稿,欢迎大家学习参考。 信仰的力量演讲稿(1) 亲爱的观众朋友们,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信仰下的人生》。 我总是在回望自己过去的时候想起关于人生的一切,多少个夜晚难以入睡。苦苦的冥想中所得到的结果是我对人生的恐惧。亲爱的观众朋友们,我想,当我们把一个人的生命作60岁计算的话,而现今的我们有的刚好过了20岁,有的刚好20岁,有的离20岁多不远,也就是说我们的生命已经刚好过了三分之一,那么在这三分之一的生命里,我们对自己的亲人,对自己的朋友,甚至整个社会付出了多少呢,对于我们余下的三分之二生命又将如何去过呢? 记得幼时我常常在长江边上奔跑,咆哮的水流从震颤的大地上翻滚而过,耳边是迅疾的风声,我突然感到脚下有一股无形的力量,而这种力量竟然一直支持着我,融进了我的血液。多少年后,我才明白过来,那种力量竟是由于我感化于长江磅礴的气势而根植于内心深处的信仰,那是对人生一种蓬勃发展的渴求,对于强大生命力的一种真实向往。 我一直在探求人生与信仰的纽带,如同一种精神图腾的回归。信仰所赋予人类无穷的力量,去创造和发掘属于人生内部的神秘感应。信仰是华夏文明与世间真、善、美最有力的证明。人们的敬畏化成它所能代表的一切高尚品质和超越自我的一个又一个神话! 信仰,对于我最早的接触是徐志摩的诗集,徐志摩穷尽其一生追求单纯的信仰:爱、自由、美。而今天在这里,我要沿着志摩先生未走完的路,将其信仰进一步地深化:是博爱,是自由,是完美。博爱即爱于亲人,爱于朋友,爱于社会;自由即物质上、思想上永恒的自由;完美即从知识上、从能力上、从思想上、从道德上完美自我,并在自我完美的同时,去影响他人,让别人也变得更加完美!

“三有”教育理念学习心得:做有信仰的教育

“三有”教育理念学习心得:做有信仰的教育 “三有”教育理念学习心得:做有信仰的教育 三有教育理念学习 心得:做有信仰的教育 我是零五调入十四中的,刚开始的那几年,学校 开始搞寄宿制办学。开学后,住校学生经常半夜跳墙出去上网打游戏,曹校长每次都会督促领导班子们到网吧去找学生。记得有一次,学生又跳墙跑了,我和几个班子成员一块儿去找那个学生,当从网吧里面把那个学生找到时,那个学生正津津有味地在打游戏,下楼时,那个学生却下不了楼,跳墙出来时把脚崴了,脚脖子肿得像发面包,我和几个同事轮流把孩子背回了学校。 我这儿还有一个让我们做教育人的感到特尴尬的一件事。那是一个冬天,大早起的我们班的一个学生在学校门口硬是不进门,爸爸在那儿对儿子吼,爷爷在那儿对孙子哄,孩子就是不进校。班主任 尤锐老师仔细地询问了一下孩子不上学的原因。 孩子不是特淘气的那种孩子,孩子比较内向,开始站在办公室里硬挺着脖子一声不吭,被大家问急眼了,学生开口说话了,孩子说:上学有啥用?上到最

后还不是回家?!爷爷赶忙举例子,说:小姑不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学?孩子说:考上大学又咋样?还不是照样回家给人家打工卖衣服?迟早都是一样的,我还不如早点回家帮爹养猪呢! 为什么学生脚都肿成那样还要跳墙出去?原因只有一个,不爱这个学校!为什么那个学生那样义无反顾地要辍学?学习没有意思,没有把学习当做自己的一种信仰,不崇拜学校。 什么是信仰?《辞源》里是这样解释的: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某人或某物极其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或榜样。当学生对学校极其相信、对学校里的老师极其尊敬的时候,他们也就有了自己的信仰,当学生对学校、对老师产生了信仰以后,所以一切看似问题的问题就都不是问题了。 《学记》中说得很好,亲其师,信其道。为什么学生砸我们的玻璃,为什么学生脚都肿成那样还要跳墙出去?教育心理 学告诉我们:学生对学校、对教师提出的教育要求或批评意见采取什么态度,往往不是由教育内容决定的,而是首先看学校、教师在他心目中是否具有威信,要看学生是否崇拜你。当学生对他的学校极其相信了,对他的老师极其崇拜了,学生还会不听话吗?学生还会对你教的内容不感兴趣吗?

做一名有灵魂的教师

做一名有灵魂的教师 ――读《中国教师报》有感 今天,我又拿起《中国教师报》,当翻到第444期的“楷模·信仰”教师节特刊时,眼球再一次被吸引住,新时代的劳模范妹锁、最美丽的教师张丽莉等人的事迹让我感怀至深。这些模范教师都拥有着一颗博爱的心,对于他们来说,教育不是一种牺牲,而是一种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不断的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一种生活的本质。因为心中有信念,有理想他们甘受清贫、疾病而无怨无悔。他们都是平凡人,他们也有妻儿,有各种生活琐碎的牵绊,当然还有现实生活中各种条件的诱惑产生的内心挣扎。可是当他们对着一双双渴求知识的双眼,他们毅然地选择坚守自己的岗位。这样的坚持并非只是一两年,而是选择一辈子。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当代社会,他们正在用自己的行为撰写着另一种传奇。在他们身上,现代版的师德得到了最好的诠释,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使自己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是做好我们教师工作的重要基本功,也是需要我们教师时时注意、不懈努力的自觉追求。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以满腔的热忱去爱学生 人们常说爱的力量是无穷的。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成功的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沃建中博士指出:“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全国劳动模范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 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师爱就是师魂。” 现在教育家们提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受到广泛认同,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教育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就要把每一个学生看成是一个独立的、需要尊重和帮助的个体,各有其独立的特点。它和不尊重学生人格、讽刺挖苦、体罚学生相对立,它是点点滴滴渗透到学生心田的关爱。它要求教育者以自己健全的人格,教育和影响学生,把开发人的潜能、培养人格健全的人才为最终目的。确立一种“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也是教师满腔热忱去爱学生的先决条件与思想基础。 教师,应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灵。没有爱心的教师哪怕他具有极好

[与信仰对话与青春同行演讲稿]与信仰对话与青春同行演讲稿

[与信仰对话与青春同行演讲稿]与信仰对话 与青春同行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上午好! "修身莫如养性,至乐莫过读书",与信仰相伴与青春同行励志演讲稿。书是知识的宝库,是力量的源泉,更是激发斗志坚定信仰的灯塔。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我是xx,来自总队人事教育处,今天我的演讲题目是《与信仰对话,与青春同行》。 最近,我拜读了金一南教授所写的《苦难辉煌》,这是不仅是一本页码很厚的书,更是一部思想厚重的书。它生动、详细地描绘了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中艰苦卓越的斗争历程,描绘了众多我们敬仰或熟知的大人物,同时也描写了众多迄今仍默默无闻的英雄。正是这些人怀着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坚定信念,忠贞不渝地凝聚在党的旗帜下,朝着远大目标冲锋向前,方才成就了我们和平的今天。 掩卷而思,不禁感叹:生活在和平年代,我们已经无法想象头上数十架飞机轰炸,数十万敌人围追堵截是什么样的场景,我们也无法想象徒步二万五千里,翻过皑皑雪山,趟过滔滔急流,走过茫茫草地是何等的艰险!但我却深刻地感受到红军将士们视死如归、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如果没有一种坚定的信仰,没有一种"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装备低劣、缺衣少食的红军将士,怎么能够战胜凶顽的反动军队,怎么能够征服险恶的自然环境,怎么能够从人们无法想像的艰难困苦中拼杀和奋斗出来?

信仰,只有坚定信仰的力量,才能让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这是《苦难辉煌》这本书给我的最大启示。共产党人从来不缺乏信仰,他们在战争年代的牺牲、在建设时期的奉献、在平淡工作的坚守,都是对信仰的真实写照。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伟大创举,没有激情澎湃的豪言壮语;他们的工作地点永远是在电脑桌前,谈论最多的是数字表格。他们用数字抒发情感,用表格赞美人生,在枯燥的数海中成就事业,在单调的工作中追求梦想!这,就是平凡而又自豪的TJ调查人。很多人在TJ系统清贫了一辈子、奉献了一辈子、但也坚守了一辈子,因为他们知道,必须要以求实的精神、严谨的作风、真实、及时、准确的数据字记录着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的得与失,记载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与变化,为制定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励志演讲稿《与信仰相伴与青春同行励志演讲稿》这,是信仰铸就的调查人本色。 4年前的夏天,我进入广东调查总队,成为这群人中的一名人事工作者。当举起右手面对鲜艳的党旗进行公务员庄严宣誓的那一刻起,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就是我不变的信念。人事教育处的工作,繁琐繁杂又重要,领导教导我们"人事工作无小事",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去完成好每一项工作。晚上下班后处室灯火通明中,我看到了什么是敬业;从一份份加班盒饭中,我体会到什么是廉洁;从领导修改的每一个字句和标点中,我学会什么叫严谨;从同事每一句关心的话语和指点中,我感受到什么是温暖。那周密严格的人员招录及考

做一个有信仰的人

做一个有信仰的人 世上没有哪一种信仰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世上有两种东西亘古不变,一个是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个是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信仰改变命运,信仰塑造品格,信仰铸就忠诚。 每个人在生活中总会找到自己的信仰,一个有信仰的民族是不可消灭的民族,我们伟大的祖国就是一个有信仰的民族,她所以能在历史的变迁里保持自己的民族本色,最后巍然屹立于世界,就是因为有了信仰这种生命的存在。多少次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终是被我们坚定的信仰所挽救。信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同样,信仰也是一个人的生命线,我们要做一个有信仰的人。 对于宗教我并不推崇,但也不反感。我始终认为一个事物只要能引导人们遵循幸福的方向,那么不管她以何种方式存在,都值得尊重。事实上,信仰并不等同于宗教,她不是表面口号,也不是清规戒律,她不依赖于物质,也不拘泥于形式,她不靠制度规范,更不靠强制力保驾护航,她必然是一种自主的意识,自觉的行为,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境界。信仰是什么或许许多人对信仰只是处于一种朦朦胧胧状态!笔者认为有信仰的人,必须具备以下几点:

有信仰的人,是有抱负的人。信仰可以给人带来积极向上的力量,也可以给一个国家和民族带来星火燎原的希望。能够将上苍赋予我们的自然生命塑造并升华成具有高尚品格 和坚定意志的精神生命。 有信仰的人,是求真的人。人来到这个世上,的确都在为自己的信仰活着。一个有真正信仰的人必定是一个求真的人,真,是他们的生命底色。他们把生命的真实与历史的真实看得高于一切,重于一切。人生成功的道路得靠自己闯,做人有困惑,做事有困境,世上没有一帆风顺的事,只有坚强不倒的信心与毅力。 有信仰的人,是自信的人。人生立世,自己拍板,不怕失败,。成功时,不要醉倒,不要忘乎所以;失败时,不要灰心丧气,不要怨天忧人,面对“山重水复”之关卡,唯有勇往直前,持之以恒,用信仰信心去克服一切困难。 有信仰的人,是自爱的人。信仰还让人学会爱己爱人。每一个拥有信仰的人,必先要做的是爱自己。有的对基督教义的认知里,了解到她让每一个信仰她的人明白,哪怕你一无是处,罪责累累,只要你肯皈依,肯醒悟,上帝都会原谅你,因为你的存在始终都是有价值的。那么,如果连上帝都肯原谅你,你有什么理由不原谅自己哪

做一个有教育情怀的新时代教师

做一个有教育情怀的新时代教师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神圣、最光辉、最古老的职业,也必须成为引领时代、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最与时俱进的职业。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份职业,就应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努力争做一个具有教育情怀的新时代教师。 教育的初心是求真。求真的教育是着眼少年儿童天真自然的本性,以质朴、真诚的教育态度,追求没有功利的、平等的教育,崇尚回归自然和传统的根的教育,传递生命正能量。只是,这样的教育要求我们付出更多心血,这样的教育更要求我们坚守和回归内心的平静,也就是保持初心。 对教育真谛的求索是一种教育情怀。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我有两把‘尺’,一把是量别人长处,一把是量自己不足,只有看到自己的不足或缺点,自身才有驱动力。”教师的教学生涯应该是一个不断求索的过程,教师要不断地探索适合学生的教育路径。作为教师每天都应该用心去解读学生的每一张笑脸或苦脸;用心去剖析学生每一次的洋洋得意或垂头丧气;用心去分享学生每一次的喜悦或分担每一次的失败。然后,作为教师马上上下求索,去寻找和发现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挖掘每个学生的生命潜能,谋求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按需发展。新时代,教育改革如火如荼,教师一定要积极地参与改革,适应改革,引领改革,做改革的弄潮儿,“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始终朝向理想教育的地平线,永不停息变革和创新的脚

步。如果我们对教育改革消极应对,只做旁观者,甚至拒绝改革,我们就会落后于时代,进而被时代所抛弃。 把教育当成自己的终身信仰也是一种教育情怀。教师,不应是单纯的职业,也不是纯粹的事业,而是一辈子陶醉其中,向着明亮远方。面对横流的物欲,我们要依然保持着那份定力,坚守“衣带渐宽终不悔”的信念;面对教育的喧嚣,我们要依然保持着淡定与从容,以教育者的眼光和实践者的姿态加以理性的审视与判断,秉承“择其善者而从之”的准则;面对各种误解甚至不公正待遇时,我们要依然坚信教育的美好,始终恪守内心深处崇高的道德法则,依旧抱以满腔的热情。但愿每一位选择了教师这份职业的人,始终有着对教育深切的迷恋,让教育信仰成为自己的心灵图腾。 把教育当成自己的情感皈依是一种教育情怀。教师无论走到哪里,心中总有一份牵挂,牵挂着自己的课堂、学生,牵挂着学校里的一草一木。无论世事如何变迁,都视教育如初恋的情人,爱护一辈子、守候一辈子、执手一辈子,不会朝三暮四,不会这山望着那山高;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教育情怀其实就是这样一种牵挂与守望。 一个人的情怀孤芳自赏,一群人的情怀才满园春色。进入新时代,我们期盼每一位教师都能心系教育情怀,引领学子奔向拥有诗与远方的美好前程。

关于信仰的力量演讲稿3篇

关于信仰的力量演讲稿3篇 信仰的力量演讲稿(1) 亲爱的观众朋友们,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信仰下的人生》。 我总是在回望自己过去的时候想起关于人生的一切,多少个夜晚难以入睡。苦苦的冥想中所得到的结果是我对人生的恐惧。亲爱的观众朋友们,我想,当我们把一个人的生命作60岁计算的话,而现今的我们有的刚好过了20岁,有的刚好20岁,有的离20岁多不远,也就是说我们的生命已经刚好过了三分之一,那么在这三分之一的生命里,我们对自己的亲人,对自己的朋友,甚至整个社会付出了多少呢,对于我们余下的三分之二生命又将如何去过呢? 记得幼时我常常在长江边上奔跑,咆哮的水流从震颤的大地上翻滚而过,耳边是迅疾的风声,我突然感到脚下有一股无形的力量,而这种力量竟然一直支持着我,融进了我的血液。多少年后,我才明白过来,那种力量竟是由于我感化于长江磅礴的气势而根植于内心深处的信仰,那是对人生一种蓬勃发展的渴求,对于强大生命力的一种真实向往。 我一直在探求人生与信仰的纽带,如同一种精神图腾的回归。信仰所赋予人类无穷的力量,去创造和发掘属于人生内部的神秘感应。信仰是华夏文明与世间真、善、美最有力的证明。人们的敬畏化成它所能代表的一切高尚品质和超越自我的一个又一个神话!

信仰,对于我最早的接触是徐志摩的诗集,徐志摩穷尽其一生追求单纯的信仰:爱、自由、美。而今天在这里,我要沿着志摩先生未走完的路,将其信仰进一步地深化:是博爱,是自由,是完美。博爱即爱于亲人,爱于朋友,爱于社会;自由即物质上、思想上永恒的自由;完美即从知识上、从能力上、从思想上、从道德上完美自我,并在自我完美的同时,去影响他人,让别人也变得更加完美! 人生是无法脱离信仰的保证,因为人生的起伏所带来的巨大的伤害,惟有信仰才能根治,才能给世间所有奋斗中的灵魂带来最大的精神安慰! 信仰,是和平年代一个必要的补充。而人于战争年代所迷失的人性也是需要靠信仰来维护的!我们也应该坚信:信仰就是我们美丽的人性,是人类朴实无华的感动获取开启我们成功的曙光! 最后,在演讲结束之时,让我们相信信仰之力量,走完青春之道路,共建和谐之校园 信仰的力量演讲稿(2) 向日葵永远望着蓝天,和煦的阳光是它的信仰藤蔓不懈向上攀爬,粗壮的树干是它的信仰溪流淌过雪地平原,大海是它的信仰。信仰让我们执着,让我们勇敢,让我们体会奋斗,懂得追求。执着着,勇敢着奋斗着――为了我们的信仰。――题记 午后的阳光懒散地洒落在无人的公园中,只有花儿在那炫耀娇容。红的花热情,黄的花活泼,白的花纯洁,紫的花

做一个有信仰的教育者

名家论坛心得体会 做一个有信仰的教师 岳滩二中张志红

做一个有信仰的教师 不知有多久没有听到过如此扣人心扉的报告,句句富含哲理,直面教育。时而鸦雀无声,埋头苦记,时而笑声一片,掌声四起,时而惊叹声响彻会议室。只能说韩经权局长关于“我心中的教育”报告会开的真成功! 亚米契斯曾经说,教育是“爱的教育”。若灵魂与所追求的教育事业如影随形在阳光下快乐奔跑,那教育者真得太幸福了。我想从今天开始,教育战线上的每一位同志真应拨乱反正,改变畸形扭曲的教育导向,做真正的教育者。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我欣赏曾点的师生情趣,也是我认为应有的师生关系。融洽、快乐、师生情深。 “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中的标本......”我在讲台上口若悬河地讲着,学生各个仰着小脸,闪亮的眼睛注视着我,太棒了,这些小家伙!我为他们的认真而窃喜。学生魏**又沉醉在自我的世界,一笔一笔在描着人物头像......他总是这样,每节课都得提醒几次。成绩当然也差得要命。曾认为孺子难教。 今天才明白,差生是教育误差的日积月累所形成的的。他们是校园中最应关注的一个群体。他们在考试的洪流中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收获了多少师生的白眼和家长的冷漠态度,却每天迎着朝阳毅然决然走向令他收获无尽耻辱的地方。我想他们这一群体也有他们难以言说的不易。我们应有宽泛学生观,不只拿成绩来衡量学生,肯定学生。

今生有幸成为一个教育者,我们就如同上帝派往人间的魔法师,来点化众生。扶他,帮他,欣赏他,等待他。视生如子,不嫌恶他,不抛弃不放弃他。 夜如此宁静,窗外点点星光,墙角处不知名的小虫在肆无忌惮地叫着,月光悄无声息来拜访这充溢爱的小屋。桌子上放着小儿子为大女儿精心挑选的礼物,礼物安安静静地等待着,只为明天她醒来后的惊喜,此时我是幸福的。我们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勇恭廉”不正是我们最应教育的内容? 要想成才先成人。虽然当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环境存在诸多问题,但作为教育的践行者内心应务必坚定、强大,做一个有信仰的教育者。当别人哀叹中国人道德沦丧到无底线,长幼无序,诚信无存,勇气尽失时,我们应知那是国家发展道路上的阶段问题,更应明白,我们肩负重担,有好多工作要做。以己之力,去影响一个人,一班人,一校人,一代人。“三尺讲台,三寸笔,三寸舌,三千桃李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 教育在改革中前行。我欣赏时下的教育理念,教学不是说教,是特定情景下的感知体验。课堂是个大舞台,学生是主角,老师是配角,多放手给学生展示交流的机会。我想他们会成为一个个有头脑、有口才、阳光向上的学生。正如刘老师所说,习惯是培养出来的,能力是锻炼出来的,知识是学而得。认清方方面面的规律和本质,我们的工作才有方向,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而我们的老师,大概只是做到

关于信仰演讲稿范文5篇

关于信仰演讲稿范文5篇 人都有信仰,虽然它是个很玄的东西,但每个人都会有。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信仰演讲稿范文全部内容了,希望大家会喜欢。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小伙伴们吧!欢迎持续关注我们的后续更新。 关于信仰演讲稿范文(一)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每个人对信仰保持不同的态度。有的人,去祭拜;有的人,在推崇;有的人却是不屑一顾。毕竟,并不是每个人都对自己的信仰足够虔诚。 我也有我的信仰,那是单纯的,本应置于洁白无瑕的王座上的,此刻却宛如被弃置于污秽当中——考上大学。单纯的信仰,被当做竞争之物。各种手段,各种幕后都在将那单纯、洁白,一点一点的抹黑。 或许是我不太勇敢,没有勇气去挑战那个名叫英语的,困扰我初中三年的梦魇;或许,是我不太自信,没有信心去挪开那块叫物理的大石;或许,是我不太勤奋,懒惰到不去唤回那个名叫悲伤的孩子。 真正的勇敢,即使被重重宿命包裹,也要破茧而出。真正的信仰,即使在渺茫的黑夜,也能放万丈光芒,那是勇敢者的破茧,那是理想者的燃烧,那是信仰者的光芒。 时间,过得太久太久。久到那个名叫悲伤的孩子都忘记了,信仰的存在。 古代,信仰神明之力,以为神明是万能的,人人信仰着,既为真神。因为信,岁月才会去祭拜;因为信,所以才有了神。神,仅仅是古时人们精神的寄托。现代,人们都说相信科学,但又有多少人信仰危机。 信仰之力,只要你够虔诚,够努力,那么它就是真的,它就可以让你成功。只要你够努力。 我总是在最最悲伤最最疲乏时仰望天空,看看飘飘荡荡的云朵,看看睡醒的星星。然后就有了动力,仿佛是星星给予我动力,但却并非这样。天空,是我们信仰之地。我刚进高中时,就抱着一定要考上大学的信念。我们记得那一天,晚

《做一个有信仰的老师》演讲稿

《做一个有信仰的老师》演讲稿 我是一名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耕耘在语文的百花园里,陶醉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我常常有一种不言而喻的幸福感。 有人问我:“张老师,天天这么忙碌,不累吗?”我笑了! 忙是正常的!但心不累啊!一届学生送走了,又迎来了新一届的学生。三年来,看着他们长高了,阅历增加了,处理问题的能力增强了,从懵懵懂懂走向成熟,内心常常感受到教育的幸福感,这种幸福感应该源于一种使命和责任吧? 在现实的教育生态下,在自己的生存处境中,发现自己生命的最大可能,发掘孩子最大的生命潜能,这些可能和潜能的最大实现,这就是天命吧? 天命是什么?天命应该是至高的创造,绝不是标准化的生产。天命应该是一种教育信仰吧!亦或是对孩子的信仰。《语感论》有曰:“作为心灵,教师未必比学生高尚;作为人,教师未必比学生高贵;作为读、写、听、说的语言主体,教师也未必比学生高明。” 所以,作为教师,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相信孩子,信任孩子,相信每一块顽石中都藏着一尊佛,只需要把不必要的去掉就可以。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对人的信任,形象点说,是爱抚、温存的翅膀赖以飞翔的空气。

还记得56号教室的雷夫老师说过的一句话:孩子,你没有听懂没关系,我会给你再讲一遍,再讲一遍,讲500遍,一直到你听懂为止。这就是信任,这更是信仰!正是发自内心的对孩子信任,对孩子未来成就的坚信,才铸就了自己对教育使命的一种信仰,一种升华。无论孩子经历多少反复,重犯多少错误,这种信任始终不改,这种信念始终不变。 相信岁月,相信种子!相信生命历程中最美的播种,在经历了未来的风风雨雨和岁月沉睡之后,人会突然顿悟和长大,种子也会苏醒和萌生,于是,我们会聆听到一种拔节的声音,会看到一个崭新的生命,于是,一个全新的孩子诞生了! 这,就是我的教育信仰,是我们每一个播种者的信仰!

青春与信仰的主题演讲稿范文示例5篇

青春与信仰的主题演讲稿范文示例5篇 追寻信仰的方向,哪有平坦?一路的小石子总会不时出现,但心若是坚强,若是有了方向,走在哪里都会充满阳光。向日葵的花瓣总会围着太阳转,我们追逐信仰的方向,就像这向日葵---围着太阳不断画圆。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青春与信仰的演讲稿,欢迎大家阅读。 青春与信仰的演讲稿篇一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信仰,是心灵的一种寄托。不一定要信仰基督教,佛教等一类的宗教徒一样,每天不停地烧香拜佛。 信仰,是从心里散发的一种思想,它可以带给人希望。 而信仰是从心底由内而处散发出的某种敬畏。 一个心里真正拥有信仰的人,那么他的心灵就得到了净化,对这个世界自然也以一颗平常之心去对待。 心灵信仰是人类思想的升华。它甚至比生命重要的多,甚至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值得为之活着,心要时也值得为之献身。 两千四百年前,苏格拉威的信仰是人生的价值在于智慧,用理性观察生活。 心灵的信仰就是为自己的前程点亮一盏明亮的灯,在自己的心底张起一张帆。心里的信仰不必现在行为上,也不必挂在嘴上说,只需在心里浇灌,只需在大自然里领悟一些道理,从而使心灵得到升华。 世界上有很多神圣东西使人信仰,使人敬畏,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所以要常常怀着敬畏的心态去观看世界。 比如在早晨第一缕阳光斜射入窗里时,仰起你的脸去迎接那束光;在阳光直射大地时,用你的手轻抚地上的小草,微笑着欣赏花朵;在月圆之时,遥望月亮,感念月缺的景象。这些都是心灵的寄托,使心得到归宿。 让心灵的信仰得到归宿,照亮自己的未来吧! 青春与信仰的演讲稿篇二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据说无论是在印度还是在欧洲,教堂永远是最华丽的建筑。不同的是,欧洲人建教堂时会统筹兼顾;印度人却会为了建教堂而放弃建设,因为在他们心中,神比任何东西都重要。 身为凡夫俗子的我很难理解,在一个收入水平低下、贫富差距悬殊、社会矛盾尖锐的国度里,人们会为了信仰甘愿在物质生活上委屈自己。据说欧洲人建造一座教堂往往需要花费上百年的间,因为他们只会用多余的财富来修建教堂,印度人却为了建教堂而节衣缩食。 有道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狂热的信徒毕竟只是少数,没有人可以仅凭信仰而活着。“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唯物主义者最基本的理念。纵观人类历史,是物质基础催生了精神文明,失去了物质的支撑,信仰也就很难维持下去。缺乏物质根基、温饱难以维持恐怕正是今天的印度犯罪率居高不下、负面新闻层出不穷、社会面貌难以更新的主要原因吧。 中华文化中有一种传统的概念叫“治世”。所谓“治世”,必须是物质财富丰富,如此方能社会和谐,国家安定。正如杜甫诗中所云:“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这才会有“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景象。从没有听说那个朝代能够仅凭精神力量使得国家安定和谐。从太平道到白莲教,历史上的这些宗教组织在遭遇许多社会问题无法解决之时,只能被迫使用暴力解决问题,而驱动百姓揭竿而起的力量恰恰不是信仰,而是贫困与饥饿! 中国历史上出现的“三武灭佛”事件,就是政府为了社会安定而采用暴力手段拆除了庙宇、道观。结果使得社会安定,国祚绵延。由此可见,一旦宗教信仰侵占了过多的社会资源,反而可能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信仰之所以成为信仰,便在于其催人向善,若是仅仅着眼于礼神之地、礼神之人、礼神之物的奢华,恐怕就是舍本逐末了…… 许多宗教信仰的另一弊端就在于它的迷惑性。宗教可以给身处绝境中的人以希望,但同时也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中国的佛、儒、道三教都曾被历代统治者用作钳制思想的工具,其作用说到底就是愚民。佛教教人相信因果论,寄希望于来世;儒教教人忠君,做一世的顺民;道教则教百姓安于现状,安贫乐道。

做一个有信仰的教师

做一个有信仰的教师 我是一名普通的教师,一名普通的班主任,在我的心中,踏踏实实地教学就是忠于我的信仰,实实在在育人就是坚守我的信仰。在实际工作中,我一直告诫自己要做一个坚守自己信仰的教师。 从教十一年了,一路上虽没有千难万险,心路中却也百折千回。记得刚参加工作,抱着在师范学到的教育理论,怀着满腔的热情,扑到工作一线,一心想实现素质教育这一新理念,课上课下与学生打成一片,却忽视了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导致教学成绩一塌糊涂。 几次挫折过后,我始终处于矛盾之中。我也曾想对学生严厉一些以求取得好一点的成绩,但面对学生天真的本性我又怀疑自己的行为。到底如果解决这一难题?为此,我孜孜不倦地追求教学水平的提高。我知道自己不爱表扬学生,我就给自己定下目标——每天最少表扬学生十人次以上。晚上或周末,我就针对自己的做法进行回顾,看看有没有改进之处。我坚信我可以走出自己的路,我坚信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为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作为班主任,我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同学,把德育工作扎扎实实地做好。虽然教书与育人不可能分得太清,但我心中始终把育人放在第一位。 我想这也是一些迷茫的家长的言行在学生身上打下的烙印。作为班主任的我,有正面引导的责任。因此,我时刻关注着,不断思索解决的方法和疏导的方向。我让学生采访父母和祖辈童年生活的情况,引导他们纵向比较国家的发展变化,我也把自己的童年生活与学生一起分享,既拉近了我与学生的距离,又达到了春风化雨的教育效果。在教育学生的同时,我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仰,使我体会到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含义。 在育人工作中我不断探索,不断积累,坚守着自己的信仰。我关注后进生的问题,关注中等生的发展,关注对学生的德育工

做一名有教育情怀的好老师

做一名有教育情怀的好老师美国教育家里克纳说:“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为教育树立了两个伟大的目标:使受教育者聪慧,使受教育者高尚。”爱是一个聪慧、高尚公民的核心品格,只有懂得爱的人,才可能更好地为自己、他人和社会创造幸福。教师承载了太多的职责,不仅需要静心教书,更要潜心育人。要达成教育的伟大目标,需要教育人有一种教育情怀,教育情怀是能给我们提供不竭动力的源泉。 一、要有理想信念 陶行知先生说,教师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三尺讲台维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每一位教师都肩负着民族的希望,正确的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师德修养的内在动力,应该把自己的理想信念融入到现实的教学工作之中。我们应该树立哪些理想信念呢?最主要的是教师的社会理想和信念、教师的教育理想和信念以及追求自身的价值和幸福。 (一)教师的社会理想和信念 教师肩负着培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接班人的重任,教师的社会理想和信念影响着甚至决定着未来接班人的理想和信念。因此,我们应该传递更多的正能量,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学生的心田,转化为日常行为,为莘莘学

子把好人生的“总开关”,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培养对中华文化、中国精神、中国价值有归属感乃至有信仰的年轻一代,为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输送源源不断的生力军。 (二)教师的教育理想和信念 教师对教育理想和信念的追求是成就事业的力量源泉,理念和信念的高度决定着教师在教育事业上所能取得的成就,影响着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树立坚定而高尚的教育理想和信念,创造适应每位儿童天性和个性充分发展的教育,尊重每位儿童的天性和个性,激活每位儿童的兴趣和潜能,成就每位儿童的精彩和未来。要引领每位儿童向着胜利方向不断前进,争做“四向儿童——追寻‘向志’之梦,热爱祖国、理想远大;唤醒‘向学’之心,勤奋学习、追求上进;点燃‘向善’之本,品德优良、团结友爱;追求‘向阳’之性,体魄强健、活泼开朗”,争做“七色阳光队员——博爱、感恩、安全、环保、礼信、乐学、实践”。 (三)追求自身的价值和幸福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幸福,也在为自己的幸福生活不断努力。幸福既是过程也是目的,虽然不同的人追求幸福的方式不尽相同,但是对个人而言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就会感到幸福。因此,我们应该行走在能力的边缘,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能使自己成为最可能成为的人,不断追求自身价值的超越。自我价值的实现与他人和集体是息息相关的,要遵从自己的内心,但不能为所欲为,更不能建立在牺牲别人幸福的基础上,既包括得到和占有等利己的,也包括奉献和牺牲等非利己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