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201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688.50 KB
- 文档页数:8
南通市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有学者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指出:“传统中国的帝制为西史所未有,其独特即在君主专制一切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巧妙结合。
”下列制度中,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世袭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2、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
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
以上材料主要表明A、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B、内阁事实上成为决策机构C、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D、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3、(东汉)班固《汉书》卷五九《张安世传》:“(张)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黑色),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霍)光。
”该材料反映出西汉A、私人纺织作坊颇具规模B、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C、官营纺织作坊非常发达D、政府鼓励民间手工业的发展4、“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与这—佛家偈语提倡的修炼方式类同的是A、无为寡欲B、格物致知C、内心反省D、经世致用5、随着中国古代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适应市民阶层文化生活需要的文艺作品不断涌现。
下列作品中,与之相符的是A B C D6、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上的浮雕,有两块是反映1851年和19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其相似之处有①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口号②在革命政党的领导下进行武装斗争③曾在南京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④领导人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A、①④B、②③C、③④D、②④7、某学校历史探究小组找到下列一组图片,该小组成员为它们确立的主题中,最恰当的是洋务派创办的汉阳铁厂张謇创办的大生沙厂新中国的第一批飞机A、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B、中国工业化的曲折发展历程C、民族资产阶级探索强国之路D、中国军事工业的产生和发展8、19蔡无培在“征婚启事”中提出:第一,对方不缠足;第二,对方应识字读书、通文墨;第三,一夫一妻,自己不娶妾;第四,丈夫先死,妻子可以改嫁;第五,夫妻意见不合可以离婚。
江苏省南通市2015届高三期末考试(第一模拟调研考试)英语试题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14页。
本次考试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 (卡)交回。
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等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纸 (卡)上。
3.请认真核対答题纸(卡)表头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
4.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纸(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通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20分)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
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Which sweater does the man advise the woman to buy?A. The blue one.B. The red one.C. The green one.2.Where is the. man now?A. At work.B. At the bank.C. At the post office.3.How long will the woman wait?A. About two minutes.B. About four minutes.C. About eight minutes.4.How does the man probably feel?A. Frightened.B. Happy.C. Tired.5.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A. A picture.B. The man's brother.C. The woman's hair.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2015年高考(360)江苏省南通市201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江苏省南通市201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我们在继承音乐传统的时候,应持的态度。
自古以来少数民族音乐与汉族音乐的交流从未间断,少数民族的音乐早已成为中华民族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音乐也在各民族音乐融合的基础上,在世界音乐文化大舞台上绽放光彩。
A.开放密不可分百花齐放B.开阔亲密无间百花齐放C.开阔亲密无间渐臻佳境D.开放密不可分渐臻佳境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华为智能出货量稳居全球第三,不仅成功树立起中国智能的良好形象,而且改变了运营商和消费者对华为的认识。
B.政府部门既要明确其与慈善组织的关系,也要加强对慈善组织和慈善活动的管理,这样才能为慈善事业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
C.李娜在网球场上的坚韧表现以及所取得的成就,在为中国体育赢得全世界瞩目的同时,也有效传达了关于力与美的正能量。
D.汉赋虽然呈现出堆砌词藻以至好用生词僻字,但在丰富文学作品的词汇、锤炼语言辞句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3.下列标语表述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A.小草有生命,足下多留青。
(草坪标语)B.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
(图书馆标语)C.扬起希望的风帆,走上新生的坦途。
(医院标语)D.司机一杯酒,亲人几多愁。
(公路标语)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画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这时节,我感到了寂寞。
在这寂寞中我意识到了我自己的存在——片刻的孤立的存在。
这种境界并不易得,与环境有关,更与心境有关。
,只要内心清净,随便在市廛里,陋巷里,都可以感觉到一种空灵悠逸的境界,。
在这种境界中,我们可以在想象中翱翔,跳出尘世的渣滓,与古人同游。
所以我说,。
寂寞是一种清福所谓心远地自偏是也寂寞不一定要到深山大泽里去寻求A.B.C.D.5.对下列材料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清代著名戏曲理论家李渔对写作有形象的比喻:基址初平,间架未定,先筹何处建厅,何处开户,栋需何木,梁用何材,必俟成局了然,始可挥斤运斧。
2015届高三历史一诊试题(带答案)保密★ 启用前【考试时间:2014年11月1日上午9∶00~11∶30】绵阳市高中2012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文科综合•历史文科综合考试时间共150分钟,满分300分。
政治、历史、地理各100分。
历史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第Ⅰ卷5至7页,第Ⅱ卷7至8页,共4页。
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注意事项: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案标号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
第Ⅰ卷共12题,每题4分。
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材料所述现象,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 A. 稳定了西周的政治秩序 B. 形成了家国一体的观念 C.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建立 D. 导致了诸侯争霸的局面 2.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下列各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①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②孟子提倡的民本思想③雅典民主的重要条件④罗马法公正至上观念A.①② B.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3. 秦统一巴蜀后,“移秦民万家实之”,秦灭六国后,“辄徙其豪侠于蜀”。
这一措施①充实巴蜀人口,加强蜀地控制②削弱六国势力,巩固秦朝统一③促进蜀地开发,推动民族融合④强化皇权专制,实现社会流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4. 《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
清康熙帝命画家重新绘制了该作品(右图),也真实地反映了清代生产方式。
对该作品的正确解读是 A. 铁犁牛耕耕作方式开始流行 B. 牛耕逐渐普及到了大江南北 C. 推动中国新的生产关系出现 D. 农耕技术没有革命性的发展 5. 有学者认为,隋唐科举制度比起以前的选官制度无疑是革命性的创新和进步。
2015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3分)《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
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2.(3分)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
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
上述差异最能说明()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3.(3分)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
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
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
由此,对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B.为统治者“润色鸿业”C.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D.为阅读者“铺陈气势”4.(3分)唐人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
但1678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是“沟洫之制,水陆失宜”。
淮北农耕变化表明古代农业()A.注重作物品种选择B.需要政府合理作为C.重视农田生态保护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5.(3分)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
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
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
”诗中“人家”“机杼彻黄昏”是因为()A.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B.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D.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6.(3分)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题(江苏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
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诸侯,诸伯,诸子”以及贵族朝会的信息可以推断出与西周分封制度有关,故A项正确。
2.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
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
上述差异最能说明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 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 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答案】C3.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
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
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
由此,对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 B.为统治者“润色鸿业”C.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 D.为阅读者“铺陈气势”【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汉赋是西汉时期文学作品特点,气势恢宏,符合西汉大一统辉煌气势,未统治阶级造声势,故A、B和D均反映汉赋特点,不符合题意;汉代思想是被神化的儒家学说,不包括道家思想,故C项表述不正确,符合题意。
4.唐人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
但1678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是“沟洫之制,水陆失宜”。
淮北农耕变化表明古代农业A.注重作物品种选择 B.需要政府合理作为C.重视农田生态保护 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历史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
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诸侯,诸伯,诸子”以及贵族朝会的信息可以推断出与西周分封制度有关,故A项正确。
2.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
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
上述差异最能说明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 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 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答案】C3.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
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
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
由此,对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 B.为统治者“润色鸿业”C.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 D.为阅读者“铺陈气势”【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汉赋是西汉时期文学作品特点,气势恢宏,符合西汉大一统辉煌气势,未统治阶级造声势,故A、B和D均反映汉赋特点,不符合题意;汉代思想是被神化的儒家学说,不包括道家思想,故C项表述不正确,符合题意。
4.唐人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
但1678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是“沟洫之制,水陆失宜”。
淮北农耕变化表明古代农业A.注重作物品种选择 B.需要政府合理作为C.重视农田生态保护 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
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2.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
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
上述差异最能说明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 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 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3.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
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
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
由此,对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 B.为统治者“润色鸿业”C.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 D.为阅读者“铺陈气势”4.唐人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
但1678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是“沟洫之制,水陆失宜”。
淮北农耕变化表明古代农业A.注重作物品种选择 B.需要政府合理作为C.重视农田生态保护 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5.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
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
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
”诗中“人家”“机杼彻黄昏”是因为A.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 B.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 D.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6.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
南通市201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
1、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这一论述说明西周A、宗法制度开始遭到破坏B、分封制度以宗法关系为基础C、分封制度凸显中央集权D、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A、宋代梅尧臣有诗云:“既如车轮转,又若川虹饮。
能移霖雨功,自致禾苗稔。
”该诗所描写的工具B、用于农田犁耕B、借助水力鼓风冶铁C、便于交通运输D、利用水力灌溉农田3、右图画作为明王室子弟朱耷于明亡后所作,画作中的树老干枯枝,鸟被拉长身子,紧缩A、工笔重彩,追求绚丽B、以形写神,形态逼真C、意在笔先,趣在法外D、注重写实,富有生气4、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一月,兵部等衙门会同闽浙总督、两广总督等官员议海防事,规定商船只许往东洋贸易,其南洋吕宋等处不许前往,广东、福建水师负责巡查,违禁者严命治罪。
外国夹板船仍许前来贸易,各地方官要严加防范。
该规定说明A、外商在华贸易不受限制B、清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C、官府暂停南洋对华贸易D、清初尚未实施“闭关锁国”5、俄国外交官普提雅廷在写给俄国外交部的文件中说:“英约内的条款,规定长江沿岸于内战终止之后,沿长江帝国内部航行的开放,明白表示了英国内阁蓄意要居中镇压叛乱,在中国最富庶的工厂区内,这一乱事现在是英国扩张商业的唯一障碍了。
”文件中的“这一乱事”应是指A、虎门销烟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6、下表是1893年~1910年中国进口商品分类比重表(单位:﹪)。
据此分析,下列表述正A、中国沦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B、消费资料不再成为进口的主体C、甲午战争后国内工业有所发展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进口贸易7、1912年3月,民国政府内务部通饬各省劝禁缠足;1916年内务部又颁《内务部通咨各省劝禁妇女缠足文》;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发布《禁止妇女缠足条例》。
南通市201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
1、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这一论述说明西周A 、宗法制度开始遭到破坏B 、分封制度以宗法关系为基础C 、分封制度凸显中央集权D 、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A 、宋代梅尧臣有诗云:“既如车轮转,又若川虹饮。
能移霖雨功,自致禾苗稔。
”该诗所描写的工具B 、用于农田犁耕B 、借助水力鼓风冶铁C 、便于交通运输D 、利用水力灌溉农田3、右图画作为明王室子弟朱耷于明亡后所作,画作中的树老干枯枝,鸟被拉长身子,紧缩一团,翻着白眼。
能体现该画作风格的是A 、工笔重彩,追求绚丽B 、以形写神,形态逼真C 、意在笔先,趣在法外D 、注重写实,富有生气4、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一月,兵部等衙门会同闽浙总督、两广总督等官员议海防事,规定商船只许往东洋贸易,其南洋吕宋等处不许前往,广东、福建水师负责巡查,违禁者严命治罪。
外国夹板船仍许前来贸易,各地方官要严加防范。
该规定说明A 、外商在华贸易不受限制B 、清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C 、官府暂停南洋对华贸易D 、清初尚未实施“闭关锁国”5、俄国外交官普提雅廷在写给俄国外交部的文件中说:“英约内的条款,规定长江沿岸于内战终止之后,沿长江帝国内部航行的开放,明白表示了英国内阁蓄意要居中镇压叛乱,在中国最富庶的工厂区内,这一乱事现在是英国扩张商业的唯一障碍了。
”文件中的“这一乱事”应是指A 、虎门销烟B 、太平天国运动C 、义和团运动D 、辛亥革命6、下表是1893年~1910年中国进口商品分类比重表(单位:﹪)。
据此分析,下列表述正确A 、中国沦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B 、消费资料不再成为进口的主体C 、甲午战争后国内工业有所发展D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进口贸易7、1912年3月,民国政府内务部通饬各省劝禁缠足;1916年内务部又颁《内务部通咨各省劝禁妇女缠足文》;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发布《禁止妇女缠足条例》。
这主要反映了A 、政府法规决定风尚礼仪B 、社会风气发生根本变迁C、民国政府首倡废止缠足D、传统风俗习惯根深蒂固8、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提出:“农村斗争的发展,小区域红色政权的建立,红军的创造和扩大,尤其是帮助城市斗争、促进革命潮流高涨的主要条件。
所以,抛弃城市斗争,是错误的;但是畏惧农民势力的发展,以为将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利于革命,如果党员中有这种意见我们以为也是错误的。
”由此可以推断当时中共党内A、对革命道路的选择存在着分歧B、达成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共识C、普遍赞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D、全力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9、“虽训练尤未充足,装备尤未齐备,外人以为不能支持一周的阵地,竞能抵抗十周。
不只军队甘于牺牲,视死如归,一般老幼男女,无不争为军队服务。
但是苦战之后,实力丧失十之六七,无法遏制日军前进,预设的长江至苏州、嘉兴及江阴至无锡国防线不守。
”材料较为客观地反映出A、国民党消极抗战导致丧师失地B、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作战情况C、抗战相持阶段日军的疯狂进攻D、敌后战场成为抗战的主要战场10、周恩来在某次国际会议上说:“为了维护世界和平,我们处境大致相同的亚非国家首先应该友好合作,实现和平共处。
……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
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
”这一讲话A、标志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出台B、推动了印度支那和平的恢复C、体现了“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D、反映出“一边倒”的外交政策11、法国《费加罗报》1970年4月27日发表时事评论:“人们可以说,并且人们在说:中国是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的第五个空间大国。
不,中国是第三个空间大国,实际上,凭时间的排列没有根据技术能力排列重要。
”该评论可以佐证当时中国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卫星发射技术取得重大突破C、载人航天技术成功实践D、“科教兴国”战略成效显著1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逐步形成。
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在下列两图所示地区采取的同步开放举措是A、设立经济特区B、设置特别行政区C、成立自由贸易区D、开辟经济开放区13、“在雅典,公职津贴制实行后,特别是给出席公民大会和公民法庭的公民津贴,使穷人也能从政。
公民大会和公民法庭中的人数较前大为增加。
”材料表面公职津贴制的实行A、提高了公民的参政热情B、使雅典公民摆脱了贫困地位C、扩大了雅典的公民范围D、基本铲除了贵族的政治特权14、下列插画出自欧洲不同时期出版的《马可·波罗游记》,反映了当时欧洲人心目中的中国人形象。
第一幅插画中的人物都穿着中世纪欧洲的服饰,第二幅插画中中国人的形象更符合实际,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图一 14世纪插画图二 16世纪插画A、人文主义影响了绘画的风格B、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市场形成C、东西方开始了经济文化交流D、世界相对孤立的状态被打破15、美国联邦党人汉密尔顿和麦迪逊认为:在共和政体中,立法权必然出于支配地位。
补救这个不便的方法是把立法机关分为不同单位,并且用不同的选举方式和不同的行动原则使它们原则使它们尽可能少发生联系。
1787年宪法中体现这一理念的内容是A、立法权控制司法和行政权力B、立法、司法和行政三者权力制衡C、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D、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合理分配权力16、有人认为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执政时期(1837年—1901年)是英国工业革命的顶点时期,也是大英帝国科技文化的全盛时期。
下列属于这一时期英国取得的科技成就是A、瓦特制成改良型蒸汽机B、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C、西门子成功研制发电机D、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A、苏联利用市场经济体制保障工业化的推进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加速了苏联的工业化建设C、引进先进技术是推动苏联工业化的有效途径D、苏联30年代初的工业化依赖西方大国的支持18、有学者提出:20世纪70年代的国际关系特点表现为军事上的两极、经济上的三极和政治上的五极。
下列表述能体现该学者观点的是A、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的趋势B、日本成为了政治经济大国C、中国改革开放实力显著增强D、欧洲联盟一体化发展加速19、某科学理论颠覆了人类对宇宙和自然的“常识性”观念,提出了“时空的相对性”、“四维时空”、“弯曲空间”等全新的概念。
该理论A、弥补了经典力学认识世界的不足B、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C、奠定了电气技术应用的理论基础D、解决了热辐射理论上的疑点问题20、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于1922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尤利西斯》突破逻辑严密的传统心理描写方法,运用自由联想、内心独白等手法,直接展示人物潜意识,再现当前、过去情景,或对未来的想象,不受时空和逻辑限制,貌似紊乱,实则高度真实。
这部小说的创作风格是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印象主义D、现代主义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满分60分,请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21、(13分)地方行政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
……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
……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
官员调任它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
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课考郡守,郡守课考县令长。
——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材料二西周的封建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每个王国领有三四郡、五六郡不等。
除了诸侯王以外,刘邦又分封萧何、张良等一百多位功臣为列侯,建立侯国,这些侯国的地位与县相当,但直属中央。
因此,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并没有完全回到西周封建的道路上去。
——摘自周振鹏《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材料三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掌、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
……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
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请回答:⑴据材料一,概括秦朝郡县制度的主要内容。
(4分)⑵据材料二,指出汉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说明“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的理由。
(3分)⑶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为什么说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4分)⑷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认识。
(2分)22、(11分)英国家庭的演变与近代社会转型和工业化进程有着密切的联系。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6/17世纪的英国社会,家庭生产主要以家庭手工业为主,……生产的主要环节是在工匠的一家一户的劳动单位中进行,户主对家庭成员仍具有在经济生产和生活方面进行管理的职能。
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发生,大机器协作生产方式兴起,使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业和手工作坊被排挤、吞并,家庭作为生产单位的功能也就日益让位于工厂中组织的大规模工业,……父亲不再具有劳动组织领导人的地位,由此失去了支撑他对于户内成员权威的强大的支柱。
——孟庆芳《试析16—18世纪英国家庭的演变》材料二工业革命纺织机的出现,为劳动妇女提供了走出家庭的机会,中产阶级妇女也逐渐走近变化中的社会。
……随着社会的进步及各国妇女运动的兴起,英国妇女在1928年也获得了与男子同样的选举权。
……家庭内部妻子对丈夫、孩子对父亲的经济依赖减弱,……维系家庭的主要纽带不再是经济而是感情。
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涅·托夫勒认为在核心家庭中,“爱情已从家庭关系的外沿变成它的首要的正当的核心”。
……相对于前工业化时代因经济关系,或为生存而组成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请回答:⑴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前后英国家庭功能出现的变化,并指出影响这一变化的社会条件。
(3分)⑵据材料一、二,归纳英国家庭关系的进步之处,分析英国妇女地位变化的政治经济影响。
(6分)⑶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说明社会变迁与家庭演变的关系。
(2分)23、(12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在继承和创新中不断走向深入。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戊戌新党之思想为反对名族,轻视民权之思想。
……彼等思想中之“开明专制”不啻欲为异族君主立万世之基业。
故戊戌维新较同治维新(洋务运动)进步者,在觉悟徒恃西技不足以图强,而提出借鉴西教,易法更制之主张。
其仍蹈同治维新之故辙者,则迷信清廷之足与有为,欲籍保皇以救国。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材料二夫西洋之民主主义乃以人民为主体,林肯所谓“由民而非为民”者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