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肿瘤外科临床诊疗指南汇总

肿瘤外科临床诊疗指南汇总

肿瘤外科临床诊疗指南汇总
肿瘤外科临床诊疗指南汇总

肿瘤外科-----临床诊疗指南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病史采集】

1.注意询问与肺癌发生有关的病史,如长期吸烟、职业环境、家族史等。

2.症状:包括肺内症状、肺外症状、全身症状。注意有无咳嗽、咯血或血痰、胸痛、声嘶、胸闷、气急、发热、消瘦、关节胀痛、皮肤改变、血栓性静脉炎等。

【物理检查】

1.全身系统检查。

2.专科检查:

(1)视诊:有无Horner氏综合征、上腔静脉压迫征、杵状指(趾)、紫绀、

皮肤损害等。

(2)触诊:有无锁上、腋下淋巴结肿大,有无肝脏肿大、皮下结节,骨骼有无压痛及叩痛。

(3)听诊:有无声音嘶哑、肺部罗音、哮鸣音、肺不张及胸腔积液等征。

【诊断】

1.胸部X线检查:包括胸透、胸部正侧位及体层片。

2.胸部CT检查:包括CT平扫、增强、CT引导下进行经皮肺穿刺活检等。

3.胸部MRI检查。

4.痰细胞学检查:无咳嗽咳痰者,可采用雾化引痰法。

5.胸水细胞学检查。

6.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观察肿瘤的部位和范围、活检或刷检进行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

7.活体组织检查:可明确组织学诊断,包括转移淋巴结的活检、B超或CT

引导下的经皮肺穿刺针吸活检、经纤支镜的活检、皮下转移结节的活检、胸膜活

检及开胸探查、术中冰冻切片活检等。

8.B超检查:有助于远隔转移的了解(肾上腺、肝、脾、腹腔淋巴结及锁上

淋巴结等),B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等。

9.有骨痛的病人应做骨ECT检查。

【分型】

1.以肿瘤发生部位分型:

(1)中央型:发生于主支气管和叶支气管,或发源自段支气管,但已侵犯叶支气管的癌。

(2)周围型:发生于段和段以下支气管的癌。

2.组织学分型:

临床一般可将肺癌简略地分为五类:

(1)鳞状细胞癌;

(2)小细胞肺癌;

(3)大细胞肺癌;

(4)腺癌;

(5)细支气管肺泡癌。

【临床分期】

1.肺癌的TNM分期可以较准确地估计病情,对选择治疗有很大帮助。1997

年UICC公布的分期方法如下:

(1)T:原发肿瘤

(2)Tx:隐性癌在支气管分泌物中找到癌细胞,但在X线或支气管镜检查未发现癌肿。

(3)T0:无原发性癌的征象。

(4)Tis:原位癌。

(5)T1:癌肿最大直径在3cm或以内,周围为肺组织或脏层胸膜。在支气管镜下未见有向叶支气管近端侵犯。

(6)T2:癌肿最大直径在3cm以上或任何侵犯主支气管,但距隆突2cm以上;侵犯脏层胸膜;或任何大小的癌肿向肺门区扩展伴有关联的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

其范围不超过全肺。

(7)T3:癌肿任何大小并伴有向邻近器官直接侵犯如胸壁,包括肺上沟肿瘤,

膈肌或纵隔、胸膜、壁层心包;或在支气管镜下与隆突相距不到2cm但未侵犯隆突;或与癌肿关联的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其范围达全肺。

(8)T4:任何大小的肿瘤但侵犯纵隔、心脏、大血管、气管、食管、椎体、隆突;或伴有胸腔积液,或原发肿瘤的肺叶内,发现其它孤立癌结节灶。

注:(1)少见情况:表浅肿瘤可只侵犯支气管壁,这时不论侵犯范围多大,甚至侵及主支气管的远端也均为T1。

(2)与肿瘤有关的胸腔积液在多数情况下是由肿瘤引起,但也有小数病人反复多次细胞学检查均为阴性,这种积液为非血性,也不是渗出液。这时如临床上也不符合是肿瘤直接引起的,可仍分为T1、T2或T3。

1)N:局部淋巴结转移

2)Nx:无法估价区域性淋巴结的转移情况。

3)N0:未发现有区域性淋巴结转移,外科手术应摘除6枚或6枚以上的肺门组织和纵隔各组淋巴结,经病理组织学检查无淋巴结转移。

1)N1:有支气管周围和/或同侧肺门淋巴结转移包括原发癌肿的直接侵犯。

2)N2:有同侧纵隔淋巴结转移及/或隆突下淋巴结受侵。

3)N3:对侧纵隔、对侧肺门,同侧或对侧前斜角肌或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4)M:远处转移

5)Mx:无法估价是否有远处转移。

6)M0:未发现远处转移。

7)M1:有远处转移,可注明转移器官名称;或原发肿瘤的肺叶以外、任何一个肺叶内发现孤立的癌结节灶。

2.评价TNM分期的最低要求:

(1)T:临床检查、X线及内窥镜检查。

(2)N:临床检查、X线及内窥镜检查。

(3)M:临床检查及X线检查。

如未达到以上检查,可用Tx、Nx、Mx标记。肺癌的临床分期

小细胞肺癌因TNM分类很难适用,多数病例确诊时已达Ⅲ-Ⅲ期,因之目前

多采用美国退伍军人医院制定的局限性和广泛性两期方法。局限期系指病变局限于一侧胸腔、纵隔、前斜角肌及锁骨上淋巴结,但不能有明显的上腔静脉压迫、声带麻痹和胸腔积液。广泛期系指超过上述范围的病人。这种分期方法简单、实用、己被广泛采用。

为了准确地分期以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应进行必要的检查。除一般查体、常规化验、正侧位胸片外,尚需包括颅、肝、腹膜后(特别是肾上腺)、骨髓及骨是

否受侵的检查。

【鉴别诊断】

肺癌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1.结核球;

2.错构瘤;

3.肺炎性假瘤;

4.肺包囊虫病;

5.肺脓肿、肺霉菌病等。

【治疗原则】

手术治疗是当今肺癌治疗的首选方法,具体方法应根据组织学类型、生物学的特性、临床分期制订。

1.非小细胞肺癌(NSCLC)

(1)Ⅲ、Ⅲ期:只要无剖胸探查禁忌证,都建议病人接受手术治疗,手术以根治为目的。术后除Ⅲa期外进行辅助化疗,有残留者术后放疗。拒绝手术或有手术禁忌证者,予根治性放疗。

(2)Ⅲa期:对经过常规X线检查、CT等检查证实有可能切除的病人,首选

剖胸探查,力争作规范性根治术。彻底切除有困难时,应尽可能切除肿瘤,并标记银夹,残留病灶术后放疗、化疗。无手术指征的病人,应作根治性放疗、辅助化疗。

肺上沟癌先作术前放疗。

(3)Ⅲb期:以放疗、化疗为主。

(4)Ⅲ期:主要使用全身化疗,辅以免疫、中药治疗及对症治疗。

2.小细胞肺癌(SCLC)

总的治疗原则是强调全身化疗,辅以手术和/或放疗。

(1)局限期:

1)凡病变为周围型、分期为T1~2N0~1M0患者可先化疗二周期,再行根治性手术,然后再采用联合化疗方案治疗4~6周期。

2)化疗和放疗交替使用,手术作为处理放、化疗后残留病灶的手段。

(2)广泛期:以化疗为主,对化疗疗效较佳者,可作局部残留肿瘤的补充放疗。

(3)没有必要作预防性脑放射治疗。

3.常用化疗方案:

(1)小细胞肺癌:

1)CHO(CTX、THP-ADM、VCR);

2)EP(VP-16,DDP);

3)VIP(VP)-16、IFO、DDP)。

(2)非小细胞肺癌:

1)CHP(CTX、THP-ADM、DDP);

2)MVP(MMC、VDS、DDP);

3)NP(NVB、DDP);

4)TP(Taxol、DDP)。

【疗效及出院标准】

疗效标准按WHO实体瘤疗效标准判定,凡达到临床治愈或好转、病情相对稳定者可出院。

食管癌和贲门癌

【病史采集】

1.有无吞咽梗噎感、食物下咽停留感、喉部异物感、胸骨后不适感,症状发

生的时间以及与进食的关系。

2.出现吞咽梗阻的时间长短、进展情况,有否伴呕吐食物或唾液。目前能进

食何种食物(饮水、流质、半流、软食、普食)。

3.出现胸骨后疼痛的时间长短、性质,有否伴胸背部疼痛。

4.有无上腹部疼痛、黑便、呕血、进食时呛咳、声嘶以及发病后体重减轻情况。

5.询问个人史,如出生地、居住地、吸烟、饮酒、嗜食腌制食品、浓茶等。

有无家族肿瘤史。

【体格检查】

在常规检查的基础上,重点检查包括锁骨上及颈部淋巴结有无肿大、气管情况、有无胸水、上腹部包块、肝脾肿大、腹水等。如有声嘶应作咽喉部及声带检查。

【辅助检查】

1.钡餐检查:一般采用站立位,左右斜位多轴透视观察,中晚期病人常有阳

性结果。对于颈段病灶及早期病人采用平卧及头低脚高位,可减低钡流速度,提高阳性诊断率;采用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更有助对病灶观察,尤其对贲门癌。

2.纤维内镜检查:了解病灶发生部位、长度、食管狭窄程度以及咬检病理诊断。

3.细胞学检查(拉网检查):对具有临床症状而反复行钡餐透视及纤维镜检查,未能发现病灶或有可疑病灶而未能确诊者,行拉网细胞学检查,能提高检出率,及时发现早期病人。

4.CT检查;了解食管与周围脏器关系,肿瘤外侵程度,食管管壁增厚,上段

食管扩张,淋巴结及远处脏器转移情况;贲门癌CT扫描可显示癌瘤大小,外侵程度,邻近器官受侵,腹腔淋巴结及肝转移情况。

5.B超检查:食管腔内B超扫描,对于食管癌的部位、大小、与周围关系、癌

瘤侵犯食管深度及附近淋巴结是否肿大能显示清楚,有助于食管癌的早期诊断。

6.其它检查:胸部X线摄片、心电图、大便隐血等,有条件者行食管腔内24小时PH测定及压力测定。疑有远处器官转移者应作相应的检查。

【诊断】

1.对具有症状的可疑病人,均应行钡餐X线检查,具有阳性结果者应进一步

作拉网细胞学检查或纤维胃镜检查,以争取取得病理学诊断。为不延误治疗时机,对经钡餐检查阴性的可疑病人,也应及时行纤维胃镜检查,并对镜下可疑部位多点咬检。

2.经钡餐检查、拉网细胞学及纤维镜检查均为阴性,而症状仍持续者,应密

切观察,并每1~3个月重复检查一次。

3.经检查取得阳性结果者,根据病情选择CT、食管腔内B超、磁共振等检查,对进一步分期和制定治疗方案有一定帮助。

4.对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者应争取病理活检以确定有无远处转移。

【分期】

1.食管癌UICC国际TNM标准(1987)

T:以侵及深度为标准

Tx:对原发肿瘤不能作出估计。

Tis:原位癌。

T1:肿瘤侵及粘膜固有层或粘膜下层。

T2:肿瘤侵及肌层。

T3:肿瘤侵及食管外膜。

T4:肿瘤侵及周围邻近组织。

N表示区域淋巴结转移。

Nx:区域淋巴结不能测定。

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有区域淋巴结转移。

食管癌的区域淋巴结定义:

颈段食管癌:颈部淋巴结,包括锁骨上淋巴结。

胸段食管癌:纵隔及胃周淋巴结,不包括腹主动脉旁淋巴结。

M:表示转移至其它器官或区域外淋巴结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2.临床分期:

【鉴别诊断】

食管癌和贲门癌须与下列疾病鉴别:食管静脉曲张、食管炎、食管憩室、食管息肉、食管平滑肌瘤、食管良性疤痕性狭窄、食管异物、贲门失弛缓症等。鉴别有困难者,应依靠病理学诊断。

【治疗原则】

1.外科治疗:病变属0、Ⅲ、Ⅲ、Ⅲ期者,在病人全身情况许可时,应积极行外科治疗。外科手术的进路、途径、吻合部位、重建方法应取决于病变情况、病人身体条件、以及医生的擅长、经验和习惯等,不作硬性规定,但应遵循下列原则。

(1)在可能情况下,力求达到肿瘤切除的根治性、淋巴结清除的根治性,切除长度距离病变边缘5cm以上。

(2)病变广泛转移或有明显外侵不可能行根治性切除时,仍应争取姑息性切除以达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命的目的,术后再进行放射或药物治疗。术中应对肿瘤残留灶放置金属标记,以便术后放疗定位。

(3)肿瘤已明显外侵不能切除时,应根据病人及术中情况,考虑行减症手术或中止手术。

2.放射治疗:

(1)食管癌根治性放射治疗:

适应证:

1)病人一般情况在中等以上;

2)病变长度不超过8cm为宜;

3)没有穿孔或瘘道形成,没有穿孔前兆或胸背剧痛;

4)可以进食半流或普食;

5)无声带麻痹与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6)无远处转移;

7)无严重的合并症(包括严重心、肺、肝、肾等症病);

8)初次治疗(仅指放射治疗);

9)争取有细胞学或病理学诊断依据(特别是表浅癌)。

(2)食管癌姑息性放射治疗:

适应证:

1)病人一般情况差(体力状况3~4级);

2)病变长度超过8cm;

3)有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及/或颈淋巴结转移,及/或声带麻痹等;

4)管腔明显狭窄但仍可吃流质或半流;

5)无剧烈胸痛,X片显示无穿孔;

6)减症治疗:已有远处转移,为了缓解进食困难、气管受压产生呼吸困难以及骨转移疼痛等。

禁忌证:

1)恶液质;

2)已穿孔及/或食管气管瘘及/或明显先兆穿孔征象;

3)管腔完全梗阻(滴水不进);

4)已有远处转移。

(3)贲门癌的放射治疗:贲门癌一般为腺癌,放射敏感性差,一般仅作姑息治疗。

3.外科与放射综合治疗

采用术前和/或术后放射治疗,以期消灭或抑制活跃的肿瘤细胞、减少转移、复发,从而提高远期疗效。

(1)术前放疗能使原发肿瘤缩小,外侵减轻,从而提高手术切除率和远期生存率。

适应证:病人无外科和放射治疗禁忌证,估计病变有外侵的Ⅲ、Ⅲ期病人尤有必要。

(2)术后放疗适用于术中未能根治性切除病灶而肿瘤残存(金属标记)或明显外侵,以及有较多淋巴结转移者,也适应于术后复发/转移病人。

4.化学治疗

(1)适应证:化学治疗作为食管癌和贲门癌的一种治疗方法,主要是用于不宜手术或放疗的各期病人;晚期及广泛转移的病人以及手术后或放疗后巩固治疗及术后或放疗后复发转移的病人。

(2)推荐常用化疗方案:

1)食管癌:

PBV(DDP、BLM、VDS)方案;

PDF(DDP、PYM、5-FU)方案;

PEF(DDP、VP-16、5-FU)方案;

PN(DDP、NVB)方案;

PF(DDP、5-FU)方案。

TPB(TAX、DDP、BLM)方案。

2)贲门癌:FAM(5-FU、ADM、MMC)方案。

【疗效及出院标准】

疗效标准按WHO实体瘤疗效标准判定。诊断明确,主要症状消失,病灶已清除者可出院;病灶无法清除,病情相对稳定者可在门诊继续治疗。

胃癌

【病史采集】

遇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均应警惕胃癌的可能性,作进一步检查。

1.原因不明的食欲不振、上腹不适、消瘦,特别是中年以上的患者。

2.原因不明的呕血、黑便或大便潜血阳性者。

3.原有长期慢性胃病史,近期症状有明显加重者。

4.中年人既往无胃病史,短期出现胃部症状者。

5.已确诊为胃溃疡、胃息肉、萎缩性胃炎的患者,应有计划地随诊,伴有癌前病变者应定期复查。

6.多年前因胃良性疾患作胃大部切除、近期又出现消化道症状者。

【物理检查】

早期胃癌体检无阳性所见,遇有以下阳性体征时应做进一步检查及鉴别诊断。

1.上腹饱满、压痛、紧张感或触及包块。

2.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

3.肛诊触及肿块。

【诊断】

1.X线气钡双重对比造影。

2.胃镜检查及直视活检:对疑癌而活检未证实者,应作如下进一步检查:放大内镜、染色活体内镜检查、荧光检测诊断。如不具备以上方法,应密切随访,内镜复查间隔不超过一个月。

3.B型超声检查:判定胃癌转移状况,包括肝、胰、腹腔淋巴结、卵巢转移。

4.超声内镜:需了解胃癌浸润深度时,选用超声内镜。

5.CT检查:B型超声检查有占位病变、需进一步检测与验证时选用。

6.针刺活检:浅表肿大淋巴结定性检查。腹腔内占位病变需定性时,可在超声引导下作针刺细胞学检查。

7.浅表肿块或淋巴结活检:需确定是否为转移癌灶时采用。

8.生化免疫检查:CEA、LDH、AFP、AKP等仅作参考指标,不能仅限此确诊。

9.开腹探查:确定胃内有占位性病变,经以上检查均未能确诊时采用。

【分期】

(1989年第四届全国胃癌学术会议确定):

T:肿瘤浸润深度

Tis:原位癌,肿瘤未侵及粘膜固有层。

T1:肿瘤浸润至粘膜或粘膜下。

T2:肿瘤浸润至肌层或浆膜下。

T3:肿瘤穿透浆膜层。

T4:肿瘤侵及邻近结构或腔内扩展至食管、十二指肠。

N:淋巴结转移状况

N0:无淋巴结转移。

N1:距肿瘤边缘3cm以内的淋巴结转移。

N2:距肿瘤边缘3cm以外的胃周淋巴结转移,包括胃左、肝总、脾及腹腔动脉周围淋巴结转移。

M:远处转移状况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包括第12.13.14.16组淋巴结转移。

临床分期:

【鉴别诊断】

1.临床上须与胃溃疡、胃良性肿瘤、胃肉瘤、慢性胃炎等鉴别。

2.晚期胃癌上腹可触及包块,亦须与横结肠和胰腺肿瘤相鉴别。

3.晚期胃癌伴有腹水,还应和门脉高压与结核性腹膜炎相鉴别。

【治疗原则】

胃癌根治性切除术是目前唯一有可能将胃癌治愈的治疗方法,因此胃癌的诊断一旦确立,如患者条件许可,应力争早日施行根治性切除术。如因局部或全身的原因不能作根治性切除,也应根据情况争取作姑息切除,以利开展综合治疗。由于进展期胃癌术后仍有较高的复发率及转移率,因此术后必须积极地辅以综合治疗。对不能手术的晚期病人,应以中西药物为主综合治疗以改善症状、延长生命。

治疗原则一般为:

0期、Ⅲ期:根治性手术;

Ⅲ期、Ⅲ期;根治性手术,术后辅助化疗,也可作术前、术中化疗与术前、术后放疗;

Ⅲ期:化学治疗,必要时作姑息性手术或放疗。

1.外科治疗:

(1)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R1.R2.R3)适应于凡具有以下三个条件又无手术禁忌的胃近侧部或远侧部癌:

1)胃癌未侵及浆膜或出浆膜面者;

2)无腹膜广泛转移者;

3)无远隔淋巴结转移及肝脏血行转移者。

(2)根治性全胃切除术(R1.R2.R3)除具有根治性大部胃切除术的适应证外,尚应考虑以下条件:

1)全胃癌及胃体部浸润型癌;

2)各型胃幽门窦部和体部局限型癌,肿瘤上缘距贲门不足4cm者;

3)胃癌明显浸出浆膜面且伴有条状结节(淋巴管癌栓),但尚在根治范围

以内者;

4)贲门癌食管切断线距肿瘤边缘要根据大体类型,要求在3~6cm;

5)胃幽门窦癌应切除十二指肠3~4cm。

(3)姑息性胃部分切除术或全胃切除术,凡胃癌已有:

1)腹膜广泛转移;

2)N2以远的淋巴结转移;

3)虽有血行脏器转移但不严重;

4)胃原发病灶已侵犯周围脏器,但局部解剖条件不能作切除者。

(4)胃空肠吻合术、胃或空肠食管吻合术对伴有明显梗阻的胃幽门窦部癌或胃贲门部癌,由于肿瘤浸润或病人全身情况因素而不能切除时可考虑减症手术。

(5)早期胃癌手术的术式选择:

1)粘膜内癌作R1式;

2)粘膜下癌作R2式;

3)小于2cm的息肉状粘膜内癌作R0式。

2.化学治疗:

(1)术前化疗:对估计不能根治切除的进展期胃癌,手术前给药,一般采取短期单一大剂量用药,如5-Fu+CF。

(2)术中化疗:术中不能根治切除或估计切除不彻底时,可采用一次大剂量用药,于局部动脉或静脉注入5-Fu或MMC。

(3)根治术后辅助化疗:早期胃癌根治术后原则上不化疗,在以下情况下辅助化疗:病理类型恶性程度高,病变面积大于5cm,有淋巴结转移,青年患者,可采用联合化疗。

(4)晚期胃癌姑息性化疗:未有手术、非根治术或术后复发的晚期患者均应采用以联合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推荐常用化疗方案:

FAM案(MMC、ADM、5-Fu)

EAP方案(VP-16、ADM、DDP)

MLF方案(MMC、CF、5-Fu)

3.放射治疗:

放疗在胃癌治疗中作用主要是辅助性的或姑息性的。胃癌放疗的主要形式有:术前放疗、术后放疗和姑息放疗等三种。

(1)术前放疗:可以减少手术操作而引起的癌肿扩散和转移,对提高切除率有一定价值。凡肿瘤直径为0~10cm,位于胃窦小弯侧或胃体部,组织学类型为未分化或低分化腺癌,病期Ⅲ、Ⅲ期,浆膜层未受累或可疑浆膜层受累的病人均可进行术前放疗。

(2)术后放疗:胃癌姑息切除后有局限性病灶或转移淋巴结残存,可在作标记后采用术后放疗。

(3)姑息性放疗:局部晚期,不能切除的病人,只要全身情况能够耐受放疗者,可行姑息性放疗。

【疗效及出院标准】

1.临床治愈:胃癌经治疗后,原发肿瘤及转移病灶均消失,且连续随访五年,用现有的临床检查手段(X线、胃镜、B超等)未能发现肿瘤有任何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现象。

2.近期治愈:胃癌患者经手术根治切除、或用其它治疗手段治疗后,检查原发病灶已消失,也未能用现有的临床检查手段发现有转移病灶者。

3.好转或有效:胃癌经姑息性切除或用化疗等其它治疗方法治疗后,不但临床症状有改善,而且原发病灶或转移病变有好转且持续2个月以上者。药物治疗的具体判定指标可参照化疗药物疗效评定标准,但应注意将胃镜检查结果也作为客观指标之一。

4.无效:恶化、死亡等的判断标准均与其它肿瘤相同。

5.凡达到治愈或好转,病情相对稳定者可以出院。

神经外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

神经外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

神经外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 一.常见的颅脑损伤 (一)头皮损伤 1.头皮血肿 【临床表现】 分为三种类型: ⑴皮下血肿:出血局限在皮下,不易扩散,肿块较硬;有时肿块较大,中心较软,造成颅骨凹陷骨折的假象。 ⑵帽状腱膜下血肿:出血弥散在帽状腱膜下的疏松结缔组织,血肿可迅速扩散,有的甚至使整个头部变形,谓“牛头征”,出血量大时可表现为贫血或休克症状。 ⑶骨膜下血肿:多伴有颅骨骨折,血肿局限在颅骨外膜和各颅骨缝线连接的区域之间,一般不跨越骨缝线,触之可有波动感。 【治疗】 皮下血肿早期应冷敷或加压包扎限制其发展,以后可做热敷促进其吸收消散,一般不做穿刺抽血,较小的血肿可在数日内吸收。帽状腱膜下血肿出血量大时一定要注意全身情况,特别是发生在幼儿时,应及时输血;因其出血量大,一

皮甚至连同额肌、颞肌或骨膜一并撕脱。根据撕脱的程度,又分为完全性撕脱伤和部分撕脱伤。后者斯托的皮瓣尚有部分蒂部与正常组织相连。 【治疗】 头皮撕脱伤的处理原则与头皮裂伤相同。 (二)颅骨骨折根据骨折的部位可分为颅盖骨折和颅底骨折;根据骨折形态可分为线性骨折、凹陷性骨折和粉碎性骨折。按骨折与外界是否相通,可分为开放性骨折和闭合性骨折。 1.线性骨折 ⑴颅盖的线性骨折一般不需特殊处理。 ⑵颅底的线性骨折,根据部位可分为下列三种 类型。 ①颅前窝骨折:骨折线累及额骨的眶板和筛骨,出血可经前鼻孔流出,或流入眶内,后者在眼睑中或球结膜下形成瘀斑,出血多时则在眶周广泛淤血,形成“熊猫眼”征。脑膜破裂时,脑脊液可经额窦或筛窦经前鼻孔流出,称为脑脊液鼻漏。筛板、视神经孔骨折或当骨折累及眶上裂

胸腔镜纵隔肿瘤手术同意书精品

xx市第x人民医院 手术知情同意书 患者姓名____________ 性别_______ 年龄 ______ 民族 ____ 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室_____________ 床号_________ 住院日期 _______ 年 ______ 月_____ 日住院号_________________ 术前诊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拟定手术医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拟定手术方式胸腔镜下□胸腺瘤摘除术□胸腺切除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拟定麻醉方式_________ 全身麻醉_________________ 拟定手术日期 ________ 年 _____ 月______ 日。 根据您的病情,您需要进行上述手术治疗(以下简称手术)。该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一般来说,手术和麻醉的过程是安全的,但由于该手术具有创伤性和风险性,因此医师不能向您保证手术的效果。 由于个体差异和某些不可预料的因素,术中和术后可能会发生意外和并发症,严重者甚至会 导致死亡。现告知如下,包括但不限于: 1.术中发生不可控制的大出血造成病人术中死亡,术中术后发生心律失常造成病人术中死亡。 2.手术过程中视情况可能切除或切断肋骨。 3.术中为彻底处理病变,可能需要辅助小切口。 4.术中发生胸腔镜无法处理的情况,如严重粘连、出血,术中可能需要中转开胸。 5.如术中发现肿瘤侵及重要器官结构和大血管或肿瘤胸腔内广泛转移,则不能切除,仅行探查。 6.术中可能损伤神经(膈神经、迷走神经、喉返神经)、食道、引起声嘶、膈肌上抬及食道痿。 7.术后出现乳糜胸,保守治疗无效需二次开胸结扎胸导管。术后发生胸腔内大出血,需二次开胸止血 8.术后发生肺不张、感染(胸腔内、肺部、切口、纵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肾功衰竭,严重电解质紊乱 9.术后肌无力症状无明显缓解或加重或需术后继续服药。术中、术后可能发生胆碱能危象或 重症肌无力危象造成病人术中术后死亡。 10.若病人术前有潜在疾病,而无明显临床表现,手术可能诱发或加重原有疾病。 11.若术晨突发手术设备故障须立即停止手术,术中突发不可预料和不可抗拒的手术设备与电力

外科常见疾病鉴别诊断

头皮血肿的鉴别诊断 1、头皮肿胀:一般无外伤史,且触痛不明显。 2、凹陷性颅骨骨折:患者有外伤史,CT及X线拍片有明显的骨折线。 颅内血肿(外伤性)的鉴别诊断(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 1、脑挫裂伤:伤后昏迷持续时间长、局灶症状伤后立即出现,CT扫描可见点状出血及血肿带。 2、脑血管病出血:常有脑血管病史或高血压史,局灶性症状较常出现,CT扫描出现较为特殊的脑池内积血和某支供血血管区出血,DSA检查可确诊。 3、脑肿瘤内出血:出血前常有颅内增高症状或局灶症状。CT、MRI扫描动态观察待血肿吸收后,瘤灶仍存在。 脑震荡的鉴别诊断: 1、脑挫裂伤:意识障碍较重,持续时间较长,头伤后昏迷时间多超过半小时,生命体征变化较明显,脉搏和呼吸增快,血压正常或偏高,清醒后有头痛、头昏、恶心、呕吐、记忆力减退和定向力障碍,偏瘫、失语、偏侧感觉障碍,脑膜刺激症状如颈强直、克氏征阳性等。 2、硬脑膜外血肿:有头伤史,多有头皮损伤和颅骨骨折,头伤后出现短暂性昏迷,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躁动,可出现一侧肢体无力、失语等,再次昏迷并加深,幕上血肿时,血肿侧瞳孔先散大、对光反应消失、对侧肢体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呼吸和脉搏减慢,血压升高。晚期双侧瞳孔散大,去大脑强直和出现病理性呼吸。 3、脑卒中:多为老年高血压病病人或青少年有癫痫或头痛病史,无外伤史,而CT和DSA可明确脑出血或脑栓塞部位。 4、脑胶质瘤:有癫痫,进行性加重的头痛病史、无外伤史,CT、MRI检查可明确性质。 脑挫裂伤的鉴别诊断: 1、硬脑膜外血肿:有头伤史,多有头皮损伤和颅骨骨折,头伤后出现短暂性昏

迷,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躁动,可出现一侧肢体无力、失语等,再次昏迷并加深,幕上血肿时,血肿侧瞳孔先散大、对光反应消失、对侧肢体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呼吸和脉搏减慢,血压升高。晚期双侧瞳孔散大,去大脑强直和出现病理性呼吸。 2、脑卒中:多为老年高血压病病人或青少年有癫痫或头痛病史,无外伤史,而CT和DSA可明确脑出血或脑栓塞部位。 3、脑胶质瘤:有癫痫病史,进行性加重的头痛病史、无外伤史,CT、MRI检查可明确诊断。 高血压脑出血的鉴别诊断: 1、外伤性颅内血肿:即使有头部外伤的体征和病史,也要查明脑外伤和脑出血的发病先后和因果关系。 2、脑内肿瘤出血:中风前已有进行性加重头痛,呕吐,视力模糊等颅内压增高征和肢体无力、麻木、局限性癫痫等局部脑症状或病史。 3、脑梗死:发病于安静、休息状态中者较多,发病后偏瘫、失语、颅神经麻痹等定位体征明显,而没有或少有意识障碍和颅内压增高。 三叉神经痛的鉴别诊断: 1、三叉神经炎:可因流感、下颌窦炎、骨髓炎、糖尿病等引起。头痛呈持续性,压迫神经分支所在处头痛加剧。检查三叉神经区感觉退或过敏,有时可伴有运动支功能障碍。 2、舌咽神经痛:较少见,多见于年轻妇女。头痛部位在舌根、软腭,扁桃体、眼部及外耳道等处,常在进食、吞咽、谈话时发作,扁桃体常有压痛,用4%可卡因或1%丁卡因喷涂于咽部及舌根部即可止痛。 肋骨骨折的鉴别诊断: 1、胸部软组织挫伤:病人胸痛的程度与呼吸深浅、咳嗽的关系不很密切,胸廓挤压试验可为阴性或可疑,X线胸片阴性。 2、肝脾裂伤:通常有明显的失血和上腹部压痛、腹膜刺激征、移动性浊音阳性,

神经外科简介.

神经外科简介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成立于1965年,经过四十余年,三代人的辛勤耕耘,现已发展成为集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为一体的知名专科。现有医生14人,其中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3人。拥有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4人。科室目前开放床位50张,拥有专科重症监护病房(ICU)、动态脑电图监护室、显微镜、高速磨钻、铣刀、射频刀、纤维内镜、多功能牵开器等先进医疗设施,为神经外科显微和微创手术提供了设备保障。 经过长期临床实践、探索和积累,目前我科对神经系统常见疾病、危重疑难病症的治疗已走在全省的前列,在云南及邻近省市广受赞誉。在神经系统肿瘤治疗方面,率先在省内开展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经纵裂终板入路三脑室肿瘤切除术,脑干肿瘤切除术,单鼻孔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斜坡肿瘤切除术。远外侧入路中下斜坡肿瘤切除术,枕大孔区肿瘤切除术颅底手术、经蝶入路脑垂体瘤切除术、听神经瘤完整切除程度、术后面听神经功能解剖保留率处于省内领先水平。在脑血管病治疗方面,率先在省内开展颅内破裂动脉瘤超早期夹闭术,颅内多脑叶复杂动静脉畸形切除术,脊髓内血管瘤切除术。在创伤救治方面,率先在省内开展了小脑幕裂孔疝天幕切开脑干减压等新的规范操作,提高了治愈率。重度颅脑损伤、急性自发性脑出血的治疗效果也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受到广泛赞誉。 近三年有三项科研成果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在医院改革的大潮中,神经外科全体医护人员,在技术上瞄准前沿、突出特色、全面发展、精益求精,在服务上文明礼貌、服务周到、一视同仁,以满腔的热忱和一流的技术,为广大患者服务。

学科带头人(科主任)简介 赵建华,男,1983年毕业于昆明医学院,医学学士,主任医师。现任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昆明医学院附属昆华医院兼职教授;昆明医学院附属昆华医院外科教研室主任;中华医学会云南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从事神经外科临床、科研、教学二十余年,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在颅内肿瘤(如脑胶质瘤、脑膜瘤,垂体瘤、听神经瘤、先天性肿瘤等)、脑血管病(如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重型颅脑损伤、脊髓病等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有独到之处,多次成功完成脑干肿瘤切除及巨大复杂脑动脉瘤夹闭切除术等一系列高难度手术,手术的操作难度和术后疗效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1994年在北京天坛医院进修神经外科一年。参与完成省市级科研项目三项,三项科研成果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撰写国家级论文20余篇,多次参加国内外神经外科学学术交流,在神经外科领域有较高威望,是省内知名神经外科专家之一。

肿瘤内科治疗的历史和发展方向

肿瘤内科治疗的历史和发展方向 发表时间:2017-12-25T09:36:44.36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6月第12期作者:封梅 [导读] 并可能成为21世纪肿瘤内科重要的研究方向。未来的肿瘤内科如何发展以及理想的肿瘤内科模式是什么这些问题将等待我们的探索。 哈尔滨市阿城区人民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300 【摘要】据权威部门统计数据分析显示,我国原本高发癌症,如胃癌、阴茎癌、鼻咽癌、食管癌等癌症的发病率增长趋势放缓,而肺癌、结肠癌、前列腺癌、乳癌等癌症的发病率却明显上升。肿瘤内科治疗作为抗癌的主要治疗方式,对延长癌症患者生存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肿瘤内科治疗的发展历程及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肿瘤内科;发展;展望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al data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authorities had high incidence of cancer in our country,such as stomach,penile cancer,nasopharyngeal carcinoma,esophageal cancer incidence of growth has slowed,and lung cancer,colon cancer,prostate cancer,breast cancer,etc. The incidence of cancer but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As the main treatment of cancer,tumor internal medicin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long the life of cancer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course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treatment of tumor-tumor internal medicine,and probes into its future trend. Keywords:oncology internal medicine;Development;Looking forward to。 前言: 肿瘤内科(medical oncology)的发展历史不足百年,其最重要的治疗方法——化学药物治癌,始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在其后的半个世纪,化疗有了很大进展。生物治疗和局部治疗的兴起为肿瘤内科增添了新的方法。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的出现使人们期望已久的个体化治疗可能成为现实,并可能成为21世纪肿瘤内科重要的研究方向。未来的肿瘤内科如何发展以及理想的肿瘤内科模式是什么这些问题将等待我们的探索。 1.肿瘤内科治疗的发展历程 1.1肿瘤内科治疗的早期手段 不同的时代,对肿瘤内科治疗的看法不同,重视程度也不一,同样其治疗方式也随着时代的变化及技术的更新而出现一定的变化。肿瘤内科治疗作为延长癌症生存期、改善其生活治疗的一种手段,是从20世纪4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建立在肿瘤内科学的基础上,衍生出了多种治疗方式,如中医中药治疗、免疫基因治疗化学药物治疗和内分泌治疗等。目前,临床上肿瘤内科治疗多采取化学药物治疗;但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出现及快速发展,肿瘤的靶向治疗已成为当前肿瘤内科治疗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大有逐渐替代化学药物治疗的趋势。 1.2以药物治疗为主的时期 上世纪50年代到目前,肿瘤内科治疗仍旧以化学药物治疗为主,通过分析国外相关文献发现,1946年菲利普斯和基尔曼使用氮芥成功治疗的淋巴瘤,这一举措和治疗方式也标志了肿瘤化学药物治疗的开端。随着医疗科技及药物制剂技术的发展,环磷酰胺(50年代)、阿霉素、卡泊(70年代)等药物均开始应用于肿瘤内科治疗中,且上述化学药物在睾丸生殖细胞瘤、儿童白血病、滋养叶细胞肿瘤等癌症的治疗上已经达到根治的效果,这也大大促进了化学药物治疗在肿瘤内科治疗中地位的提升,为根治性治疗提供了可能。 1.3生物分子技术的产生与应用时期 20世纪90年代,随着生物分子学技术的发展,新型的抗癌药物也随之诞生。紫杉醇作为一种新型的抗癌药物,其在肿瘤内科治疗中的应用极为广泛,也大大提升了肿瘤内科治疗的临床疗效。步入21世纪后,靶向治疗的研究开始逐渐应用于临床,靶向治疗指的是针对性、选择性对参与肿瘤发生、发展过程的细胞信号传递和其他生物学途径的一种的治疗方式,其主要以细胞表面抗原、细胞内信号传递导通通道或生长因子中相关的蛋白质或酶为作用靶点。尤其是肿瘤内科治疗中,这一研究大大推动了肿瘤内科治疗的发展,为癌症患者带来福音。 2.国内肿瘤内科治疗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肿瘤内科治疗是建立在学习和总结国外先进抗癌治疗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国肿瘤内科治疗的发展与肿瘤专科医院及专科医室的建立有着紧密的联系:上世纪50年代末期,我国自发研制出第一个抗肿瘤药氮芥,并成功量产,随后环磷酰胺、塞替派、更生霉素、平阳霉素等化学抗癌药学也陆续研发成功,这为我国肿瘤内科治疗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上世纪60年代初期我国成立第一个肿瘤内科治疗科室(即如今的肿瘤医院);上世纪70年初,全国各地陆续成立肿瘤专科医院;上世纪90年代,多所肿瘤治疗中心在各大三甲医院成立;21世纪,全国范围肿瘤科室(仅三甲医院)就已超过500所。另外,我国科学家在肿瘤药物治疗的研发工作上获得巨大成功,也推动了肿瘤内科治疗的发展。。随后,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针对精原细胞瘤研制的N-甲酰溶肉瘤素临床应用大获成功,再次推动了肿瘤内科治疗的发展。在抗代谢肿瘤药物的研制方面,我国科学家合成的三尖杉酯碱、高三尖杉酯碱、脱氧三尖杉酯碱等药物在临床应用上大获成功,其中高三尖杉酯碱被定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三线治疗药物,这一临床应用也得到了国际上承认,这大大提升了我国肿瘤内科治疗在国际上的地位。目前,国际上应用的大多数抗癌药物,我国均能生产。 3.肿瘤内科治疗技术的未来发展 3.1未来肿瘤内科治疗技术的发展 其中,针对肿瘤细胞散播而采取的以细胞毒类药物为典型代表的化学药物治疗形式仍旧占据肿瘤内科治疗的主导地位,同时靶向治疗的临床应用也开始发挥着重要作用。有研究分析显示,对于能行肝转移灶切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在手术期阶段应用FOLFOX4方案进行化疗,较单纯性切除术手术治疗患者而言,其3年的肿瘤无进展生存期的几率大大提升。,可通过靶向作用机制抑制肿瘤细胞的分裂、增殖及进展,这大大的延长了肿瘤体与宿主共存状态的时间,另外,随着靶向治疗的研究不断深入,有研究分析发现,对肿瘤患者应用分子靶

(完整word版)神经外科试题

试题集(神经外科) 一单选题 1. 临床表现为膈神经麻痹发生呼吸困难的病变部位常见于 A 上颈段 B 下颈段 C 上胸段 D 下胸段 E 腰段正确答案:A 2. 颅内转移瘤多见于哪个动脉分布区 A 大脑前动脉 B 大脑中动脉 C 大脑后动脉 D 基底动脉 E 脉络膜前动脉 正确答案:B 3. 对于颅内压增高致昏迷患者,出现呼吸道梗阻最有效的治疗措施为 A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B 吸氧 C 气管切开 D 气管插管 E 给予呼吸兴奋剂正确答案:C 4. 减速伤常造成 A 脑干损伤 B 弥漫性轴索损伤 C 冲击点伤 D 对冲伤 E 冲击点伤和对冲伤同时出现正确答案:E 5. 常引起颅内压增高的颅内肿瘤是 A 脑干肿瘤 B 额部肿瘤 C 垂体肿瘤 D 侧脑室肿瘤 E 第三、四脑室及其附近的肿瘤正确答案:E 6. 随意运动障碍考虑有 A 锥体束受累 B 锥体外系受累 C 枕叶受累 D 脊髓丘脑束受累 E 小脑受累 正确答案:A 7. 脊髓髓外硬膜下病变最常见的是 A 蛛网膜囊肿

B 脊髓动脉瘤 C 神经鞘瘤 D 脊髓动静脉畸形 E 转移瘤正确答案:C 8. 诊断颅内占位性病变依据常用的是 A 头颅X 线片 B 头颅CT C 脑电地形图 D 脑血管造影 E 脑电图正确答案:B 9. 儿童鞍区最常见的肿瘤是 A 畸胎瘤 B 胆脂瘤 C 颅咽管瘤 D 垂体瘤 E 生殖细胞瘤正确答案:C 10. 颅内压增高致脑神经麻痹多见于 A 面神经 B 听神经 C 动眼神经 D 外展神经 E 滑车神经正确答案:D 11. 脑脊液的日分泌量 A 100 ?200ml B 200 ?300ml C 300?400ml D 400?500ml E 500 ?600ml 正确答案:D 12. 高血压脑出血,如果单从病情演变角度考虑,下列哪种情况最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 A 出血后病情进展迅猛,短时间内即陷入深昏迷,生命体征不稳定 B 经保守治疗,病情稳定 C 经保守治疗,病情趋于好转 D 经保守治疗,病情仍逐渐加重,脑疝表现尚不明显 E 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D 13. 儿童先天脑积水中症状少见的是 A 头颅异常增大 B 易激惹 C 视盘水肿 D 双眼"落日征" E 叩诊"破壶音" 正确答案:C 14. 脑干损伤的特征性表现是

外科疾病鉴别诊断

外科常见病鉴别 一、头皮血肿的鉴别诊断 1、头皮肿胀:一般无外伤史,且触痛不明显。 2、凹陷性颅骨骨折:患者有外伤史,CT及X线拍片有明显的骨折线。 二、颅内血肿(外伤性)的鉴别诊断(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 1、脑挫裂伤:伤后昏迷持续时间长、局灶症状伤后立即出现,CT扫描可见点状出血及血肿带。 2、脑血管病出血:常有脑血管病史或高血压史,局灶性症状较常出现,CT扫描出现较为特殊的脑池内积血与某支供血血管区出血,DSA检查可确诊。 3、脑肿瘤内出血:出血前常有颅内增高症状或局灶症状。CT、MRI扫描动态观察待血肿吸收后,瘤灶仍存在。 三、原发性脑损伤 脑震荡的鉴别诊断: 1、脑挫裂伤:意识障碍较重,持续时间较长,头伤后昏迷时间多超过半小时,生命体征变化较明显,脉搏与呼吸增快,血压正常或偏高,清醒后有头痛、头昏、恶心、呕吐、记忆力减退与定向力障碍,偏瘫、失语、偏侧感觉障碍,脑膜刺激症状如颈强直、克氏征阳性等。 2、硬脑膜外血肿:有头伤史,多有头皮损伤与颅骨骨折,头伤后出现短暂性昏迷,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躁动,可出现一侧肢体无力、失语等,再次昏迷并加深,幕上血肿时,血肿侧瞳孔先散大、对光反应消失、对侧肢体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呼吸与脉搏减慢,血压升高。晚期双侧瞳孔散大,去大脑强直与出现病理性呼吸。 3、脑卒中:多为老年高血压病病人或青少年有癫痫或头痛病史,无外伤史,而CT与DSA 可明确脑出血或脑栓塞部位。 4、脑胶质瘤:有癫痫,进行性加重的头痛病史、无外伤史,CT、MRI检查可明确性质。 脑挫裂伤的鉴别诊断: 1、硬脑膜外血肿:有头伤史,多有头皮损伤与颅骨骨折,头伤后出现短暂性昏迷,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躁动,可出现一侧肢体无力、失语等,再次昏迷并加深,幕上血肿时,血肿侧瞳孔先散大、对光反应消失、对侧肢体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呼吸与脉搏减慢,血压升高。晚期双侧瞳孔散大,去大脑强直与出现病理性呼吸。 2、脑卒中:多为老年高血压病病人或青少年有癫痫或头痛病史,无外伤史,而CT与DSA 可明确脑出血或脑栓塞部位。 3、脑胶质瘤:有癫痫病史,进行性加重的头痛病史、无外伤史,CT、MRI检查可明确诊断。 四、高血压脑出血的鉴别诊断: 1、外伤性颅内血肿:即使有头部外伤的体征与病史,也要查明脑外伤与脑出血的发病先后与因果关系。 2、脑内肿瘤出血:中风前已有进行性加重头痛,呕吐,视力模糊等颅内压增高征与肢体无

纵隔肿瘤诊治指南

纵隔肿瘤诊治指南 疾病简介: 纵隔肿瘤(Mediastinal tumor)是一组起源于纵隔的肿瘤,包括胸腺瘤(thymoma)、胸内甲状腺肿(Intrathoracic goiter)、支气管囊肿、皮样囊肿(Bronchial cyst)、畸胎瘤(teratoma)、淋巴肉瘤(Lymphatic sarcoma)、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心包囊肿(Pericardial cyst)、脂肪瘤(lipoma)、神经原性肿瘤(Neurogenic tumors)、食管囊肿(Esophageal cyst)等,以良性者居多。畸胎瘤多见于30岁以下,其余均多发生在40岁以上。本病除淋巴肉瘤和恶性淋巴瘤多数预后良好。 纵隔肿瘤的临床表现 1.常见症状如下: (1)呼吸道症状:胸闷、胸痛一般发生于胸骨后或病侧胸部。大多数恶性肿瘤侵入骨骼或神经时,则疼痛剧烈。咳嗽常为气管或肺组织受压所致,咯血较少见。 (2)神经系统症状:由于肿瘤压迫或侵蚀神经产生各种症状:如肿瘤侵及膈神经可引起呃逆及膈肌运动麻痹;如肿瘤侵犯喉返神经,可引起声音嘶哑;如交感神经受累,可产生霍纳氏综合症;肋间神经侵蚀时,可产生胸痛或感觉异常。如压迫脊神经引起肢体瘫痪。 (3)感染症状:如囊肿破溃或肿瘤感染影响到支气管或肺组织时,则出现一系列感染症状。 (4)压迫症状:上腔静脉受压,常见于上纵隔肿瘤,多见于恶性胸腺瘤及淋巴性恶性肿瘤。食管,气管受压,可出现气急或下咽梗阻等症状。 (5)特殊症状:畸胎瘤破入支气管,患者咳出皮脂物及毛发。支气管囊肿破裂与支气管相通,表现有支气管胸膜瘘症状。极少数胸内甲状腺肿瘤的病人,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状。胸腺瘤的病人,有时伴有重症肌无力症状。 诊断 1、胸闷、胸痛、咳嗽、气短是最常见的症状。 2、体检可有胸骨隆起,颈部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局限姓哮鸣音,或出现上腔静脉综合征。

最新神经外科专业排名

一神经外科 No.1 北京天坛医院 研究机构:世界卫生组织神经科学协作中心、亚洲最大的神经外科医疗科研培训中心 擅长治疗:颅内肿瘤的手术治疗、头颅外伤的抢救及治疗、脑血管病的治疗 病床数:320张(神经外科) 知名专家:王忠诚、戴建平、赵亚度、李德泽、罗世祺、赵继宗、杨炯达、于春江、张懋植 No.2 上海华山医院 研究机构:世界卫生组织神经科学研究与培训中心 擅长治疗:脑瘤、脑血管病、脑外伤的外科治疗 知名专家:史玉泉、周良辅等 NO.3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 擅长治疗:颅内肿瘤的基因治疗、微创和修复神经外科 病床数:150张(神经外科) 知名专家:戴钦舜、韩风平、刘恩重、胡志强、刘相轸、杨富明、杨世春 NO.4 西安唐都医院 研究机构:国家重点学科、全军微创神经外科中心、国际帕金森病研究治疗中心 擅长治疗:帕金森病及其他神经功能性疾病“细胞刀”治疗 知名专家:高国栋 NO.5 上海长征医院 擅长治疗:颅内肿瘤显微外科、顽固性癫痫的外科治疗、颅脑外伤的诊治 病床数:75张(神经外科) 知名专家:张光霁、朱诚、白如林、丁学华、江基尧、卢亦成、于明锟 NO.6 广州珠江医院 擅长治疗:帕金森病、癫痫病治疗、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放射治疗 病床数:100张(神经外科) 知名专家:徐如祥、李铁林、陈长才 NO.7 上海仁济医院 擅长治疗:听神经瘤、颅内血管病以及脊髓病变外科治疗 知名专家:罗其中、徐纪文、王桂松、江基尧、李善泉 NO.8 北京大学航天中心医院 机构:奥运会指定医院 擅长治疗:颅脑损伤、脑血管病诊治,神经介入检查治疗 病床数:90张(神经外科) 知名专家:金永成、林贵军

2016年肿瘤内科工作总结 (1) (1)

2016年肿瘤内二科工作总结 2016年在总医院、肿瘤医院领导和各部门大力支持下,遵照自治区卫计委统一部署,按照科室工作计划,本着“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遵旨,全体医护人员认真学习医德医风建设,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及医院规章制度,恪尽职守,爱岗敬业,不断完善科室管理制度,改进诊疗服务流程,保证正常医疗服务工作的顺利进行,圆满完成本年度工作任务,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医疗工作完成情况 1、医疗指标完成情况:2015年11月-2016年10月收治住院患者共2893人,收治病种人数见图1;平均住院日为8.0天(去年为7.95天,较去年同期增加0.05天);床位使用率为95.1%(去年为95.63%,较去年降低0.62%);药占比为72.07%(去年为74.48%,较去年同期下降2.41%);平均住院费用为10882.1元(去年为9464.64元,较去年增加14.98%);接待门诊病人量为16520人次(去年为12515人次,较去年增长率32.00%)。圆满完成医疗任务,全年无医疗、护理差错、事故及医患、护患纠纷发生。

图1 2016年科室收病种人数比较 2、积极推进MDT工作开展:为进一步规范肿瘤的诊疗行为,科室积极响应肿瘤医院号召,不遗余力积极推动多学科诊疗进程,全年共开展MDT工作15次,讨论病例37例,其中消化道肿瘤12例,淋巴瘤25例。营造了很好的多学科讨论氛围。 3、新技术、新业务开展情况:申报新技术新业务3项,获批并准入2项,包括:1)CT引导下同轴胸腹腔肿物穿刺活检术:为拓展科室的业务范围,提高肿瘤的诊治水平,选派专业人员赴北京学习,目前已开展此项新技术、新业务21例,同时开展B超引导下腹盆腔及体表肿物穿刺51例,为进一步开展微创治疗奠定了基础,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2)培门冬酶在NK/T细胞淋巴瘤治疗中的应用,提高了治疗效果,减轻了过敏反应。 4、临床路径开展情况:目前科室共开展四个临床路径:胃癌、结肠癌、直肠癌及淋巴瘤化疗,平均入径率为87.224%,平均吻合度为

外科疾病鉴别诊断

外科常见病鉴别 一、头皮血肿得鉴别诊断 1、头皮肿胀:一般无外伤史,且触痛不明显。 2、凹陷性颅骨骨折:患者有外伤史,CT及X线拍片有明显得骨折线. 二、颅内血肿(外伤性)得鉴别诊断(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 1、脑挫裂伤:伤后昏迷持续时间长、局灶症状伤后立即出现,CT扫描可见点状出血及血肿带。 2、脑血管病出血:常有脑血管病史或高血压史,局灶性症状较常出现,CT 扫描出现较为特殊得脑池内积血与某支供血血管区出血,DSA检查可确诊。 3、脑肿瘤内出血:出血前常有颅内增高症状或局灶症状。CT、MRI扫描动态观察待血肿吸收后,瘤灶仍存在。 三、原发性脑损伤 脑震荡得鉴别诊断: 1、脑挫裂伤:意识障碍较重,持续时间较长,头伤后昏迷时间多超过半小时,生命体征变化较明显,脉搏与呼吸增快,血压正常或偏高,清醒后有头痛、头昏、恶心、呕吐、记忆力减退与定向力障碍,偏瘫、失语、偏侧感觉障碍,脑膜刺激症状如颈强直、克氏征阳性等。 2、硬脑膜外血肿:有头伤史,多有头皮损伤与颅骨骨折,头伤后出现短暂性昏迷,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躁动,可出现一侧肢体无力、失语等,再次昏迷并加深,幕上血肿时,血肿侧瞳孔先散大、对光反应消失、对侧肢体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呼吸与脉搏减慢,血压升高。晚期双侧瞳孔散大,去大脑强直与出现病理性呼吸。 3、脑卒中:多为老年高血压病病人或青少年有癫痫或头痛病史,无外伤史,而CT与DSA可明确脑出血或脑栓塞部位。 4、脑胶质瘤:有癫痫,进行性加重得头痛病史、无外伤史,CT、MRI检查可明确性质。 脑挫裂伤得鉴别诊断: 1、硬脑膜外血肿:有头伤史,多有头皮损伤与颅骨骨折,头伤后出现短暂性昏迷,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躁动,可出现一侧肢体无力、失语等,再次昏迷并加深,幕上血肿时,血肿侧瞳孔先散大、对光反应消失、对侧肢体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呼吸与脉搏减慢,血压升高。晚期双侧瞳孔散大,去大脑强直与出现病理性呼吸。 2、脑卒中:多为老年高血压病病人或青少年有癫痫或头痛病史,无外伤史,而CT与DSA可明确脑出血或脑栓塞部位. 3、脑胶质瘤:有癫痫病史,进行性加重得头痛病史、无外伤史,CT、MRI检查可明确诊断.

纵隔肿瘤诊疗标准

纵隔肿瘤 【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其症状主要存在两方面,即压迫症状和特殊症状,但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无任何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 ①压迫症状:与肿瘤大小、部位、生长方式和速度、性质有关。常见有胸痛、胸闷、活动后气促、呼吸困难、声嘶、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Horne征; ②特殊症状:对诊断有重要性意义。如畸胎瘤与支气管、肺相通时可咳出毛发和皮脂分泌物,胸腺瘤可伴发重症肌无力、甲状腺功能亢进和红细胞增多症,纵膈甲状腺肿瘤可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类癌产生异位ACTH引起的Cushing综合征等。部分神经节细胞瘤和神经母细胞瘤有腹泻、腹胀或高血压、面部潮红、多汗等内分泌失常症状。 2.体征:可表现为浅表淋巴结肿大、颈部包块、颈静脉充盈怒张、头面部充血、上肢肿胀、呼吸音异常、血管杂音、神经反射增强或亢进等。 3.检查 ⑴胸部影像学检查:纵隔肿瘤多有其各自的好发部位,对诊断常有较大帮助。如前纵膈肿瘤多为胸腺肿瘤、畸胎类肿瘤、胸骨后甲状腺肿等;中纵膈常见肠源性囊肿、支气管囊肿、心包囊肿和胸导管囊肿等;后纵膈主要为神经源性肿瘤等,而淋巴类肿瘤可见于纵膈各个部位。 ①胸部X线检查:可确定肿瘤部位、外形、密度、有无钙化等;肋骨、脊柱等有无骨折破坏。胸部透视观察肿瘤有无搏动,其形态是否随呼吸运动变化或随吞咽运动而上下移动,膈肌活动情况等。 ②胸部CT扫描:精确显示肿瘤密度差异,帮助判断肿瘤的性质,以及肿瘤与周围重要结构关系及不同层面的图像,CT增强扫描可以鉴别纵膈内血管性结构及非血管性结构,纵隔肿瘤与胸内血管关系等,评估手术切除的可能性。 ③核磁共振成像:显示纵膈内病变较CT更清楚,对探测纵膈内异常组织的小病灶有很高的灵敏度。如显示纵膈淋巴结,发现甲状腺癌等,并可根据信号强度的变化判断纵膈肿瘤为实性、囊性、血管性。并且MRI能做横轴位、冠状位、矢状位、斜位断层等重建,可从大体角度对胸部病变形态作出判断,并探明纵膈肿瘤与胸内重要器官的各种关系

肿瘤内科治疗的发展和现状与对未来的展望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47359349.html, 肿瘤内科治疗的发展和现状与对未来的展望作者:赵春艳 来源:《健康之路(医药研究)》2015年第01期 【摘要】肿瘤内科是采用一系列手段对肿瘤进行控制和消除的一门专业科室,目前我国肿瘤内科发展较快,但是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重点对肿瘤内科的发展和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针对目前的发展,提出了对该学科未来的展望,供相关的人员参考。 【关键词】肿瘤内科;治疗;发展;现状;展望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1-0039-01 一、前言 肿瘤世界医疗一直难以解决的问题,如何采用先进的手法对肿瘤进行消除是世界性的难题,那么肿瘤内科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一门专科,因此了解肿瘤内科的发展,对于今后的法杖方向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二、肿瘤内科治疗的进展和现状 1、世界肿瘤内科发展的历程 目前肿瘤内科的治疗主要是以化学手段为主。国外对于化学药物治疗的研究较早,在上个世纪40年代就对肿瘤的化学药物治疗进行了广泛的研究,1946年Gilman和Philips将氮芥成功的在淋巴癌中进行有效的治疗,这标志着现代肿瘤化学药物治疗逐渐拉开了历史的序幕。20世纪50年代环磷酰胺和5-氟尿嘧啶这些药物逐渐开始运用于肿瘤的治疗中,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顺铂、阿霉素和卡铂等逐渐运用到肿瘤内科的治疗,在滋养叶细胞肿瘤、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和儿童的白血病上面取得了非常好的治疗效果。这样标志着肿瘤内科在尝试的基础上逐渐有了新的发展,可以发展到根治的层面上。上世纪90 年代,紫衫醇等新的药物也开始逐渐运用到肿瘤的治疗中,并且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和进展。 进入21世纪,靶向治疗已经逐渐运用到肿瘤内科的治疗中去,靶向治疗是指针对肿瘤发生的历程以及采用细胞生物学的知识,运用生物学治疗的手段的,其作用靶点包含的位置校对,其中细胞表面的抗原,生长的因子的受体,以及形成的重要酶和蛋白质,这些都能够抑制肿瘤细胞在人体内的增殖,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形成。目前世界对于肿瘤细胞的药物已经批准了7个单克隆抗体,以及5个小分子的化合物运用于肿瘤的治疗。目前运用到肿瘤治疗的药物非常多,单细胞毒类药物就达到了70多种,而内分泌和激素药物就达到了20多种,另外靶向

神经外科主治医师题-肿瘤

神经外科主治医师题-肿瘤 1、下列因素中,与肝细胞癌的发生无关的是 A.病毒性肝炎 B.肝硬化 C.食物中黄曲霉素污染 D.食物中亚硝酸盐污染 E.炎性肠道疾病 2、有关肿瘤的概念,下列错误的是 A.肿瘤一旦形成后,不因病因消除而停止增生 B.肿瘤不受机体生理调节正常生长 C.肿瘤是机体中正常细胞在不同的始动与促进因素长期作用下,所产生的增生与异常分化所形成的新生物 D.肿瘤在生长过程中可采用生物学手段有效控制生长 E.肿瘤可分为良性与恶性 3、下列有关天然致癌因素中,不正确的是 A.黄曲霉素和植物苏铁素可致肝癌 B.EB病毒可致鼻咽癌 C.红外线可致人类皮肤癌 D.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癌相关

E.子宫颈癌与单纯疱疹病毒I2型有关 4、目前较明确的致癌因素中,不包括 A.生活在湿度较大的地域 B.某些职业及环境污染 C.吸烟,饮酒及食用发酵霉变食物 D.医源性致癌因素包括X射线,放射性核素,抗癌药物,免疫抑制剂,砷剂等 E.内分泌功能紊乱所致激素水平异常是肿瘤诱发因素之一 5、癌的概念是 A.来源于间质组织的恶性肿瘤 B.来源于平滑肌的恶性肿瘤 C.来源于肌肉组织的恶性肿瘤 D.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 E.来源于结缔组织的恶性肿瘤 6、细胞增殖周期依次经过哪几个期 A.G,S,G和M期 B.S,G,G和M期 C.G,G,G和M期 D.G,G,S和M期

E.G,S,M和G期 7、关于肿瘤的分类,下列错误的是 A.精原细胞瘤属于恶性肿瘤 B.胚胎性肿瘤称为母细胞瘤,为恶性肿瘤 C.良性肿瘤,一般称之为”瘤” D.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称之为肉瘤 E.凡呈浸润性生长的肿瘤均为恶性肿瘤 8、与HBV病毒感染密切相关的肿瘤是 A.结肠癌 B.肺癌 C.肾癌 D.原发性肝癌 E.胰腺癌 9、恶性肿瘤施行根治性手术时,做法错误的是 A.连同周围正常组织整块切除 B.区域淋巴结清扫 C.原发癌所在器官部分或全部切除 D.术中采取无瘤措施 E.手术探查有远处转移,采取扩大根治

NSCL—放射治疗原则

NSCL-C#1 - 放射治疗原则 I.一般原则 (见表1.放射治疗常用缩写) ?应该由通过职业认证、临床实践中主要从事肺癌放疗的放射肿瘤学家确定合理的放疗(RT)。 ?作为根治性或姑息性治疗,在所有分期的非小细胞肺癌中放疗均有潜在的作用。作为多学科评估或讨论的一部分,对于所有III期NSCLC、因内科因素不能手术的早期疾病、拒绝手术或高危手术候选者,以及可能受益于局部治疗的IV期疾病患者,均应让放射肿瘤学参与。 ?现代放疗的关键目的是肿瘤控制最大化,同时使治疗毒性最小化。最低技术标准是根据CT设计的三维适形放疗。 ?当需要安全的根治性放疗时,可合理使用更先进的技术。这些技术包括(但不限于)4D-CT和/或PET/CT模拟、IMRT(调强放疗)/VMAT(旋转容积调强放疗)、IGRT(影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运动管理及质子治。采用先进技术与老旧技术 的非随机对照证明,降低毒性并改善生存。在一项根治性化/放疗治疗III期NSCLC的前瞻性试验(RTOG 0617)中,与三维适形放疗相比,尽管调强放疗组IIIB期比例较高且治疗体积较大,但是,调强放疗降低高级别放射性肺炎近 60%(从7.9%降低到3.5%)而生存和肿瘤控制结果相似;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适 形调强放疗优于三维适形放疗。 ?使用先进技术的中心应实施并记录具体的质量保证措施。治疗计划与交付两者均外部认证是理想的,就像RTOG临床试验采用先进技术所要求的那样。 II.放射治疗模拟、计划和交付 ?应使用适当固定设备在放疗位置获得的CT扫描进行模拟,在中心型肿瘤或淋 巴结病变的患者中,为更好地勾画靶/器官,推荐静脉造影±口服对比剂。由于静脉造影可以影响组织的非均匀性校正计算,因此,当进行强烈增强时,可能需要密度蒙罩或使用增强前扫描。 ? PET/CT明显提高靶标精度[6],尤其是对于显著肺不张和有静脉造影CT禁忌 症的患者。一项对比PET/CT与单纯CT制定放疗计划的随机试验证明,PET/CT 放疗计划可增加排除徒劳无效的根治性放疗、减少复发并且有改善总生存的趋势。考虑到NSCLC的快速发展潜力,应最好在治疗前4周内获得PET/CT。理想情况下,获得治疗位置的PET/CT。

肿瘤行业规模与前景

中国肿瘤医疗服务市场近年来发展迅速,整体市场规模已超过三千亿元人民币。本文从需求端和供给端分别研究了国内肿瘤医疗服务市场的现状和主要构成情况,并分析了民营肿瘤医院的机遇与挑战,希望对民营资本投资肿瘤医疗服务行业有所启发。 一、需求端市场现状 1、现阶段居民防癌意识与肿瘤防治工作相对薄弱,早期筛查诊断普及率低,约半数患者在肿瘤晚期才被诊断,中国肿瘤患者5年生存率远低于发达国家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预测,2015年中国癌症发病率约为312人/10万人,其中排名前五的是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和结直肠癌,而肝癌、胰腺癌、肺癌、食管癌和胃癌为致死率(致死率=当年死亡率/当年发病率)最高的肿瘤。 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同种类肿瘤的发病率排名也有所变化,如近年来由于经济水平的提高,高脂、高蛋白的食品摄入增加,导致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持续上升;而腌渍食品的摄入减少和水果与白色蔬菜的摄入增加则可以降低胃癌的发生风险。 资料来源:中国国家癌症中心 与美国对比可见,虽然其肿瘤发病率为中国的1.6倍(高出65%),但5年生存率为中国的1.8倍(高出81%)。造成该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美国肿瘤

早期筛查诊断的普及率更高,每年新发病例中仅24%的患者为肿瘤晚期,而中国约50%的新发病例为肿瘤晚期。 资料来源:中国国家癌症中心,美国国家癌症中心 为尝试解决该问题,国家卫计委曾于2012年发起一项名为“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的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专项,北京、广东、山东等9个省份作为第一批率先开展,项目主要内容是对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胃癌、食管癌和肝癌的高危人群进行评估、筛查和早诊早治。此外,农村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已开展10年,至今已开设218个项目点,10年间共筛查高危个体157万人。 2、中国2015年肿瘤医疗服务市场规模约为3,200亿元,其中药物治疗占据约50%的市场份额;预期在未来癌症早诊早治的驱动下,肿瘤手术和放疗的市场份额占比会逐步提升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统计,中国现存肿瘤患者约为750万人,按人均每年花费7万元,肿瘤治疗渗透率60%计算,中国肿瘤医疗服务市场规模约为3,200亿元。一般来讲,肿瘤患者会经历初期筛查诊断、中期治疗和后期姑息疗法三个阶段。

外科学题库及答案-急腹症的鉴别诊断

急腹症的鉴别诊断 一、填空题 1、胆囊炎、胆石症可出现或部位的放射痛。 2、急性胰腺炎的上腹部痛同时可伴或部位的疼痛。 二、判断改错题 1、果酱样便是小儿肠套叠的特征。 2、当腹膜受炎症刺激时间较长时,由于支配腹膜的神经麻痹,反而使肌紧张 减弱或消失。 3、腹部立位X线片没有显示膈下游离气体,一定不存在消化道穿孔。 4、腹部肌紧张是由于脏层腹膜受刺激引起的反射性腹肌痉挛所致,且不受意志的支配,是重要的客观体征。 5、腹痛突然发生,迅速恶化,多见于炎症性病变。 6、腹部压痛最显著的部位往往是病变所在之处。 7、低钾血症时,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8、当阑尾炎发展至穿孔阶段出现全腹膜炎,此时仍以右下腹体征为重。 9、低位性梗阻呕吐出现早,且频繁,无明显腹胀。 三、选择题 [A型题] 1、男性,42岁,突发性中上腹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3小时,并向右肩背部放射,频繁呕吐,吐出胃液及少量胆汁。查体:腹软,肠鸣音活跃。心电图示:房颤,白细胞:17×109/L。最应做何检查以助于诊断。 A.血常规B.尿常规C.B超 D.诊断性腹腔穿刺E.立卧位腹部X线平片 2、男性,10岁,突发性中上腹疼痛1小时,伴呕吐。查体:腹软,中上腹有轻度深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拟诊为。 A.胆石症B.胃溃疡穿孔C.急性胃肠炎 D.胆道蛔虫症E.急性肠梗阻 3、男性,66岁,中上腹疼痛6小时,伴畏寒、高热2小时,以往曾行胆囊切除术。查体:T:39、6℃,腹软,剑突下及右上腹均有压痛,有轻度肌紧张及反跳痛,肝区叩击痛阳性,白细胞:13、9×109/L 中性粒89%,拟诊为。A.急性消化道溃疡穿孔B.急性坏疽性阑尾炎 C.急性绞窄性肠梗阴D.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E.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 4、女性,55岁,右上腹隐痛半年,加重3在,既往有慢性腹泻史。查体:39、6℃,肝肿大,触痛明显。白细胞:19×109/L,中性粒90%。核素肝扫描示肝右叶有—58mm×66mm大小占位性病变。拟诊为。 A.原发性肝癌B.慢性胆囊炎结石急性发作C.细菌性肝脓肿 D.急性化脓性胆管炎E.急性胆管炎,伴肝内脓肿形成 5、男性,55岁,上腹部痛4天,加重2小时,伴恶心、呕吐、发热。曾有“溃疡病病史”。查体:T38、6℃,腥软,剑突下及右上腹均有压痛,有轻度肌紧张及反跳痛,肝区叩击痛阳性,白细胞:13、9×109/L 中性粒89%,拟诊为。 A.急性腹膜炎B.急性消化道溃疡性穿孔 C.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 D.急性胆管炎E.急性胆囊炎,胆石症

神经外科最常见综合征

1.Foster-kennedy syndrome 福斯特-肯尼迪综合征:额叶底面肿瘤(常见于嗅沟脑膜瘤)可出现同侧嗅觉缺失和视神经萎缩,对侧视乳头水肿。 2.Gerstmann syndrome古茨曼综合征:为优势半球角回损害所致,主要表现有:计算不能(失算症),手指失认,左右辨别不能(左右失认症),书写不能(失写症),有时伴失读。 3.Parinaud syndrome帕里诺综合征:又称上丘脑综合征,中脑顶盖综合征,或者上仰视性麻痹综合征。由上丘脑病变(多为松果体肿瘤压迫中脑四叠体)而导致的眼球垂直同向运动障碍,向上凝视麻痹、瞳孔对光反射消失(上丘受损);神经性聋(下丘受损);小脑性共济失调(结合臂受损)。症状多为双侧。 4.Wallenberg syndrome瓦伦贝格综合征:又称为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常见的原因为小脑后下动脉、椎基底动脉或外侧延髓动脉缺血性损害。表现为:1.眩晕、恶心、呕吐及眼震(前庭神经核损害);2.病灶侧软腭、咽喉肌瘫痪,表现为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同侧软腭低垂及咽反射消失(疑核及舌咽、迷走神经损害); 3.病灶侧共济失调(绳状体损害); 4.霍纳综合征(交感神经下行纤维损害); 5.交叉性偏身感觉障碍,即同侧面部痛、温觉缺失(三叉神经脊束及脊束核损害),对侧偏身痛、温觉减退或丧失(脊髓丘脑侧束损害)。 5.Horner syndrome霍纳综合征:颈交感神经麻痹综合征是由于交感神经中枢至眼部的通路上受到任何压迫和破坏,引起患侧瞳孔缩小、眼球内陷、上睑下垂及患侧面部无汗的综合征.据受损部位可分为中枢性障碍、节前障碍及节后障碍的损害。 6.CushingⅠsyndrome桥小脑角综合征:(1)病变部位:脑桥小脑角.(2)常见病因:听神经瘤、胆脂瘤、胶质瘤、桥小脑角脑膜瘤或蛛网膜炎、蛛网膜囊肿、结核性脑膜炎、血管畸形和动脉瘤.(3)受累颅神经:Ⅴ、Ⅶ、Ⅷ,有时伴Ⅵ,Ⅸ,Ⅹ。 (4)临床表现:持续性耳鸣、眩晕、眼球震颤和平衡功能障碍;病侧周围性面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