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双语教学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双语教学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学前和

中小学双语教育发展规划

(2010-2020年)

为科学推进少数民族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意见》(中发…2010?9号)、《教育部等十部门关于推进新疆双语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教民…2010?6号)和《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新党发…2004?2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双语教育工作面临的形势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下简称汉语)。学习和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利于增强各民族学生的祖国意识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在我区推进双语教育,是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培养民汉兼通少数民族人才的战略举措;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和进步,实现新疆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我区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工作,把推进双语教育摆在特殊重要的地位。我们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双语教育工作的特殊重要性,增强做好双语教育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2.2004年,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作出《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

决定》,提出发展双语教育的指导思想、工作措施和目标任务。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区双语教育规模逐步扩大,双语教育条件明显改善,双语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双语教育体系初步建立。2009年,全区接受学前双语教育的少数民族幼儿29.01万人,其中民考汉幼儿2.62万人;学前双语教育岗位教师0.9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教师0.66万人。中小学(含职业高中,下同)接受双语教育的少数民族学生46万人,占中小学少数民族学生的22.2%;中小学民考汉学生24.09万人,占中小学少数民族学生的11.6%;中小学双语教育岗位教师2.7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教师2.17万人。我区双语教育工作取得明显的进展,为普及双语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在新形势下,我区双语教育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总体上看,还不能适应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需要,还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双语教育的要求和期盼。双语教师数量不足和素质不高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条件需要进一步改善,双语教育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双语教育行为需要进一步规范,双语教育理论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双语教育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4.我区双语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抓住全国对口支持新疆的历史机遇,着眼于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水平,同时做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教学工作,培养德才兼备、民汉兼通的人才;着眼于新疆长治久安,加强“四个认同”的教育,提高各民族群众的交流沟通能力,增进民族团结;着眼

于适应自治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满足广大群众期盼接受民汉兼通教育的需要,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

5.我区推进双语教育工作,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第一,坚持积极、稳妥、有效推进的原则。既要积极进取,不等不拖,又要实事求是,不急于求成,把握好节奏,安排好衔接。第二,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区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既要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又要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既要立足于推动当前工作,又要着眼于实现长远目标,循序渐进。第三,坚持尊重教育规律的原则。以科学的教育发展观指导双语教育工作,把普及双语教育与提高双语教育质量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科学推进,可持续发展。第四,坚持民汉兼通培养、民汉教学并行的原则。在努力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的同时,切实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学工作。要科学设计教学模式,合理设置课程方案,保证民汉兼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第五,坚持从幼儿抓起、从教师抓起的原则。从双语教育推进的实际出发,集中双语教育资源,从学前和低段抓起,逐步推进。建设一支数量和质量满足双语教育要求的双语教师队伍。

6.我区双语教育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到2012年,基本普及少数民族学前两年双语教育,接受学前两年双语教育的少数民族幼儿占同年龄段少数民族幼儿的85%以上;到2015年,少数民族中小学基本普及双语教育,接受双语教育的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占少数民族中小学生的75%左右,其中义务教育阶段达到80%左右;到2020年,接受双语教育的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占少数民族中小学生的90%以上,其中义务教育阶段达到95%左右。积极探索,不断推进,构建起各学段相互衔接、各学科相互渗透的具有新疆特色的双语教育体系,使少数民族高中毕业生基本熟练掌握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本民族语言文字,有条件的

还要掌握一门外语。

7.加快双语教师队伍建设。双语教师即双语教育岗位教师,指在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班分别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或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进行相关课程教学的教师。到2012年,学前双语教师达到1.53万人;到2015年,学前双语教师达到2.19万人,中小学双语教师达到10.51万人(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的教师6.99万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达到9.39万人(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的教师6万人);到2020年,学前双语教师达到2.33万人,中小学双语教师达到14.22万人(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的教师10万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达到11.33万人(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的教师7.72万人)。三、主要措施

8.科学设置双语教育模式。我区双语教育是指在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过程中,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本民族语言文字开展相关课程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有两种模式:模式1,小学汉语、数学、科学、信息技术,初中汉语、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高中汉语、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课程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其它课程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授课。模式2,全部课程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开设民族语文课程;不具备师资条件的学校,体育、音乐、美术课程可以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授课。从2010年起,对接受过学前双语教育的少数民族学生,小学起始年级,城市和县城学校一般采用模式2实施双语教育,不具备条件的学校也可以采用模式1实施双语教育;农村学校可根据双语教师及学生的实际,采用模式1或模式2。积极推行民汉合校和民汉学生混合编班,鼓励具备条件的少数民族学生进入汉语授课班级学习。

9.相应保留本民族语言文字为主的教学班。在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地方,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积极推进双语教育的同时,按需保留以本民族语言文字为主进行教学的教学班,供学生和家长自主选择。要认真执行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把汉语课程作为重要的基础课程,调整课程设置方案,增加汉语课程课时,使普通高中毕业生达到基本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目标。

10.切实加强民族语文课程教学工作。研究制订符合模式2双语教育要求的民族语文课程标准,开发供接受模式2双语教育学生使用的民族语文教材。实行双语教育的中小学,要高度重视民族语文课程教学,把民族语文课程作为重要的基础课程,严格执行自治区制订的民族语文课程标准,确保实现课程目标。充分发挥各类考试对提高民族语文教学质量的导向作用,坚持把民族语文作为少数民族双语班学生中考、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的必考科目。

在少数民族学生比较多的汉语授课学校,进行开设民族语文课程的实验,探索在汉语授课学校学习的少数民族学生实现民汉兼通目标的途径和方法。

11.加强双语教材和教学资源建设。进一步加强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教材建设,制定双语教育教材建设规划,加快开发双语教育教材和教学资源。加强对双语教育教材的监管,严格执行审查管理制度,未经国家和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审查通过的教材和教学资源不得进入学校。协调对口支援省市帮助受援地区建设幼儿园双语图书角和中小学双语图书馆(室)。

12.积极推进双语现代远程教育。争取国家和对口支持省市支持,按照优质双语教育资源免费共享、全面覆盖的要求,制定并实施中小学双语现代远程教育建设计划,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双语教育中的应用水平。到2012年,通过扶持中

小学计算机教室项目和“班班通”项目建设,初步形成具有新疆特色、适应双语教育需要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基本框架,每个乡(镇)至少有一所学校具有计算机教室,并接入互联网,为学生提供网络条件下的学习环境;全区中小学75%以上的双语教学班具有“班班通”设备,实现远程直播课堂进教室,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优质远程教育资源。

通过开发、译制、引进等多种途径,建设学前和中小学的双语教育资源库,通过卫星和互联网免费向双语幼儿园和中小学提供。加快双语教学光盘的开发和应用,大力推进利用光盘教学或辅助教学,努力提高双语教育资源利用率。

实现中国教育电视台早期教育频道及开播双语教育节目的其它频道在我区双语幼儿园和中小学免费落地。加强新疆教育电视台和新疆教育卫星宽带网建设,加强电视课程制作和远程教学研究,开设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数字频道。13.加大双语教师培养和培训工作力度。按照增量补充、存量培训、定向培养、滚动推进的方针,加强双语教师队伍建设。争取国家和对口支持省市支持,建设自治区和地州中小学双语教师培训基地,加强内地9所师范大学与我区师范院校对口支持工作,提高双语教师培养培训能力。扩大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面向我区的招生规模,加大农村双语教师“特培”计划人才培养力度,通过免费培养、定向就业的方式,扩充农村双语教师来源补给。

我区师范院校要把培养培训双语教师作为重要任务,以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双语教学能力为重点,构建满足双语教育需要的师范教育体系。推行师范院校民汉学生混合编班,鼓励少数民族师范生插班学习,母语为汉语的师范生要开设学习少数民族语言的课程。

落实国家级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向我区倾斜政策,继续实施“国家支持新疆汉语

教师工作方案”和“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工程”。实施双语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开发建设双语教师培训资源库。争取对口支援省市为受援地区免费培训双语教师。在加强双语教师培养培训的同时,要注意加强少数民族母语语文教师培养和培训工作。

对母语为汉语的双语教师,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提供条件,通过培训和学习,使他们掌握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以适应双语教育的要求。

14.完善自治区统筹的双语教师补充机制。认真落实《关于加强农村双语幼儿园管理的意见》和《农村双语幼儿园教师招聘管理办法》,做好双语幼儿园教师编制核定、招聘和聘后管理工作。实施“新疆双语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由自治区统一招聘中小学双语教师,享受当地公办学校教师同等待遇。三年聘期结束后,考核合格自愿留任的,有空编的直接入编,满编或超编的,纳入当地教师队伍,超编问题通过增加人才储备编制和自然减员等方式解决,工资纳入当地财政统发。

争取对口支持省市根据受援地区需要扩大教师支教规模。继续实施师范生实习支教计划,扩大我区和对口支援省市师范院校实习支教规模。在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中,扩大大学生赴我区农村中小学开展双语教育志愿行动规模。

15.建立和完善双语教师评价和激励机制。研究制定双语教师标准,严格实行教师资格制度,把好双语教师入口关。新聘任的母语非汉语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应当达到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MHK)相应标准,高中、初中和小学汉语课程教师应当分别达到四级乙等、三级甲等及以上等级;非汉语课程教师应当分别达到三级甲等、三级乙等及以上等级。幼儿园教师应当达到三级乙等及以上等级;同时,本民族语言文字也应当达到相应水平。

建立双语教师教学能力定期考核机制,考核结果与职务晋升、绩效工资、评优奖励挂钩。适当提高实施双语教育的中小学中级和高级教师岗位比例。新补充的双语教师职称评聘可适当放宽岗位比例。

在自治区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学校服务的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按有关规定执行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研究生招录和事业单位选聘时优先。

对在学校工作多年、不适应双语教育工作要求的教师,在保证其原有教师身份不变、待遇不减的前提下,调动其积极因素,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妥善予以安排。16.加强双语教育科学研究。把双语教育科学研究纳入教育科学研究总体规划,设立专项课题和专项经费,予以重点支持。加强双语教育宏观政策和发展战略研究,提高双语教育决策科学化水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探索新疆特色双语教育规律,促进双语教育科学发展。积极开展双语教育实践研究,鼓励开展双语教育改革试验,探索建立双语教育标准体系、课程体系、评价体系和与双语教育相适应的招生考试制度。加强国家双语教育研究指导中心和自治区双语教育专家委员会建设,整合全区双语教育研究资源,发挥研究、指导、咨询作用。各级教研部门要针对双语教育模式,研究授课形式,形成样板,组织培训,进行推广。办好双语教育报刊杂志,建立研究成果交流与学习平台。

17.加强对双语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实施双语教育的模式,并报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执行。

双语教育要遵循教育规律。学前双语教育要落实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严格执行《农村双语幼儿园(学前班)教育指导纲要》和《农村双语幼儿园(学前班)课程设置方案》,防止并纠正教育形式小学化的倾向。中小学双语教育要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从实际出发选择实施双语教育的模式。严格执行双语教育课程设

置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8.加强双语教育工作成效评估和监控体系建设。争取国家支持,建设双语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对双语教育学生和教师进行动态监测,实行实名制管理,建设覆盖全区的双语教育质量监测网点。依托新疆双语教育质量监测评价中心,以国家和自治区制订的课程标准为依据,建立双语教育质量监督评价体系。积极推进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MHK),引入普通话水平测试,开展双语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价。

四、保障机制

19.加强对双语教育工作的领导。各级政府要把推动双语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作为主要职责,统筹制定双语教育发展规划,落实中央和自治区支持双语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及时研究解决双语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县级政府对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负有主要责任,具体负责落实推进双语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指导学校开展双语教育工作。地(州、市)、县(市、区)都要设立双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并按编制标准配备工作人员。

20.科学制定双语教育发展规划。各地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双语教育发展规划。推进双语教育工作,要综合考虑改革的力度、推进的速度和教育资源承载能力,把握好数量和质量、规模和效益的关系,解决好各学段衔接和不同教学模式过渡的问题,确保双语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21.加大对双语教育的投入。各级政府要优先保障双语教育经费投入。自治区财政不断加大双语教育投入力度。各地也要加大投入力度,保证推进双语教育工作的需要。逐步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标准,扩大寄宿学生补助范围。建立并完善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从2013

年起,比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立由中央和自治区财政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覆盖全区的学前双语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加强双语教育硬件建设。争取国家和对口支持省市支持,结合调整中小学布局,建设一批农村义务教育双语寄宿制学校和普通高中,配备教学实验仪器和双语图书,完善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加快农村学校新增双语教师周转宿舍建设,改善农村学校双语教师生活条件。

22.积极发展学前双语教育。积极开展幼儿园办园体制改革,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双语幼儿园,努力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主、民办幼儿园为补充的学前双语教育体系。继续实施新疆少数民族农村学前双语教育发展规划,落实好2008-2012年农村双语幼儿园建设工程和学前双语教育发展保障工程,严格执行《自治区双语幼儿园建设管理办法》,加强对双语幼儿园项目的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加强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力争每个乡(镇)建设一所示范性双语幼儿园。在国家双语幼儿园建设项目未能覆盖的地方,要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闲置的校舍,依托乡、村小学举办双语幼儿园或学前班。同时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前提下,安排新建或改扩建一批双语幼儿园。

23.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双语教育的舆论环境。继续举办双语教学研讨会、双语口语大赛、双语教师教学技能竞赛等活动,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学生关心、支持、参与双语教育的积极性。发挥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的作用,广泛宣传推进双语教育工作的重大意义、政策措施和实施成果,为推进双语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24.建立双语教育督导评估制度和监督问责机制。各级政府要建立双语教育督导评估制度,坚持督政与督学并重,监督与指导并重。依据《农村双语幼儿园评

估指标体系》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双语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加强对各学段双语教育的督导检查,建立督导检查结果公告制度和限期整改制度。

把推进双语教育作为各级政府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严格落实问责制。充分发挥监察、审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作用,加强对双语教育经费的使用管理。

记者采访自治区教育厅有关领导的笔录

1问︰什么是“双语”教学?如何看待推进“双语”教学和学习掌握母语的关系?

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双语”教学是指少数民族学校使用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言组织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由于经济发展、教育基础和语言环境的差异,决定了新疆“双语”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是母语授课、加授汉语的教学模式;二是汉语授课、加授母语的教学模式;三是部分课程使用母语授课、部分课程使用汉语授课,其中以少数民族中小学数、理、化等课程使用汉语授课,其它课程使用母语授课的教学模式居多。

2004年,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在总结20年“双语”教学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提出目标,即在巩固和提高母语教学质量的同时,以提高汉语教学质量为重点,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区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推进双语教学工作,不断扩大“双语”教学的范围和规模,提高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质量。使少数民族语言授课的中小学,其“双语”教学模式,由现阶段的以理科授课为主的部分课程用汉语授课,或除母语文之外的其它课程用汉语授课的模式,最终过渡到全部课程用汉语授课的模式,同时加授母语文的模式,使少数民族学生高中毕业达到“民汉兼通”的目标,为今

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个文件把“双语”学习放在了十分重要的地位,虽然由于多种原因,在“双语”教学中汉语教学是薄弱环节,所以在当前把汉语教学作为重点,但并不意味着放弃母语教学,而强调的是在巩固和提高母语教学质量的同时学习汉语,这也决定了“双语”教学的性质。另外,“双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民汉兼通”的人才,这就要求少数民族学生必须学好母语。因此,推进“双语”教学不是不要母语,而是要求在学好母语的基础上掌握汉语。

2问︰新疆在巩固和提高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学质量方面,采取了哪些政策和措施?

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边疆省区,2006年全区总人口2010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61 %。截止2005年底,全区各级各类在校学生441.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58%;专任教师27.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教师15.5万人,占56 %。少数民族教育是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我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特定规律和鲜明特色。因此,在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中,必须按照有利于各民族繁荣发展,有利于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有利于各民族文化交流的原则,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意愿,确定教学用语。因此,在新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自治区始终重视抓好少数民族语言教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有条件的应采用民族语文课本并用少数民族语言讲课,小学高年级或中学设汉语文课和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的具体规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保障各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力,少数民族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逐

步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具有鲜明区域特色和少数民族特色的教育体系。为了体现党的民族政策,在新疆无论民族大小,使用母语人数多少,国家和自治区都予以提供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学习的基础条件。根据基础教育就近入学的原则,我区在各地均设立了招收不同民族学生入学的公办学校或教学点,普通中小学使用汉、维吾尔、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锡伯、俄罗斯7种语言文字授课,高校使用汉、维吾尔、哈萨克、蒙古4种语言文字授课,充分保障了各民族享受法律赋予的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力,截止目前,全区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授课的普通中学有891所,占47.12%,小学有3329所,占69.14%;还有787所民汉合校的普通中小学校。为提高少数民族语言中小学教学质量,国家和自治区投入大量经费,坚持用维、哈、柯、蒙、锡、俄6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出版中小学教材和编译高校、中专基础课、专业课教材;不断加大少数民族中小学校师资培训工作力度,提高少数民族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加强对少数民族中小学校的教学研究、教学指导和教学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少数民族语言教学质量。即使在大力推进“双语”教学的形势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中学“双语”授课实验方案》中就“双语”班的目标也明确作出规定︰学生在学习和掌握汉语的同时,要保证母语的学习和掌握,本民族语文水平不低于同年级非实验班学生的成绩。

3问︰为什么要在新疆大力推进“双语”教学?

答︰首先,新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关键在科技,基础在教育。在新疆这样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边远贫困地区,能否实现跨跃式发展,关键取决于科技教育的发展,取决于我们能否为自治区各项建设事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科技创新人才,特别是培养德才兼备、民汉兼通的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劳动者和科技创新人

才。多年来的实践反复证明,“民汉兼通”人才培养工作是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根本大计,而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则是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培养“民汉兼通”人才的“突破口”。第二,学习和掌握双语是提高少数民族素质的必然要求。汉语是国家的通用语言,是各民族交流的共同语言,是科学文化知识传播的主要载体,学习和掌握汉语对于少数民族拓展视野、增长智识、提高素质、增强适应社会发展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第三,随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深入,特别是2000年国家举办内地新疆高中班以来,社会各界反响强烈,各族干部群众包括许多边远农牧区的学生家长,送子女上汉语言学校、学汉语的热情空前高涨,要求十分迫切。内地新疆高中班的年招生规模虽然扩大到5000人,但还是远远满足不了基层的实际需求,每年报考内高班的人数高达几万人。由于少数民族送子女学汉语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在南北疆各地,包括到乡镇一级的不少汉语言学校,民族学生的比例普遍超过了20%,许多学校达到了50%以上。在汉语教学基础薄弱的农村地区,也出现了一些像莎车县佰什坎特镇“双语”实验小学和乌什县阿合雅乡中心小学那样创造条件实施“双语”教学的学校。这些充分体现了基层学校和群众对推进“双语”教学所迸发出的热情和创造能力。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与其说是各级党政在引导推进“双语”教学,不如说是老百姓在推动“双语”教学,这种无形的助推力量,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教育部门和学校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强大支撑和坚强后盾。因此,大力推进中小学“双语”教学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顺应民意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毋庸置疑,推进“双语”教学是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提升各民族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是我区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历史选择,是广大人民群众融入现代社会生活的客观现实需要,也是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同繁

荣必由之路,对于和谐新疆建设、实现我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4问︰如何看待语言的法律地位和语言的社会功能?

答︰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接受先进科学文化知识、了解社会信息的重要桥梁。当今世界,国际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经济已见端倪。语言文字作为信息的重要载体,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今社会,任何国家、任何地区、任何民族都不可能不与周围的国家、地区和民族交往。只要交往,语言就成为第一需要。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政治与法律的角度讲,各民族都有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不同民族语言的地位是平等的,但是语言的使用范围及社会交际作用不同,决定了不同的语言具有不同的社会功能。从世界范围看,把英语作为母语使用的人数约3亿,作为第二语言使用的有2.5亿。英语作为一种国际交流语言,已不局限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使用,而是成为了超越民族、国家的信息传媒。从国内来看,汉语是我国的通用语言,也是各民族人民交流的主要语言。我国科技文化经济等主要信息载体是汉语,在获取传播信息方面具有绝对优势,而且,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汉语已逐步成为国际通用语言,是联合国主要使用的6种语言之一。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科技飞速发展,知识更替日新月异的当今时代,不学汉语就无法面向全国,不学外语就无法走向世界,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我们既要尊重语言的法律地位,又要充分发挥语言的社会功能,以确保少数民族能够真正地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5问︰新疆推行“双语”教学有着怎样的发展历程?

答︰新疆解放前,绝大多数青少年得不到入学的机会,学龄儿童入学率只有

19.8%,少数民族全部在校生仅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5%,少数民族教育处于十分薄弱落后的状况。解放后,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加紧对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进行改革,逐步在少数民族学校推行“双语”教学,“双语”教学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1)“双语”教学体系建立的初级阶段(1950~1976)。自治区尝试在民族中小学校加授汉语,举办“双语”授课实验班,在各高等院校和中等学校举办预科教育,自治区的“双语”教学体系初步形成。(2)“双语”教学稳步发展阶段(1977—2003)。自治区党委1984年印发巴岱同志《对加强民族学校汉语教学的建议》,就少数民族学校加强“双语”教学、实现“民汉兼通”培养目标提出要求,提出少数民族中小学的汉语教学从小学三年级一直坚持到高中毕业。1992年自治区开始在较广的范围内进行“双语”教学实验,其中少数民族中学以理科为主的部分课程使用汉语授课的实验规模最大。同时,为促进少数民族教师队伍建设,自治区在加大“双语”师资培训工作力度的同时,改革师范教育教学,提高师范毕业生的汉语水平;制定“汉语教师师资班”招生计划,定向培养各地所需的中小学汉语教师;全面推行中国汉语水平考试。在各项措施的引领下,“双语”教学稳步发展。(3)“双语”教学快速推进阶段(2004年—至今)。2004年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2005年自治区印发《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意见》。2005年底自治区召开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会议。“双语”教学“从小抓起、从教师抓起”的指导思想得到确立,“双语”教学工作进入快速推进阶段。

6问︰目前自治区“双语”教学推进工作的整体情况如何?

答︰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自治区大力推进“双语”教学的良好局面已

经形成,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党政重视,群众支持,“双语”教学推进工作的浓厚氛围已经形成。“双语”教学已成为各级党政抓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成为各族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热门话题和焦点问题。由于各级党政重视支持,各级教育部门管理到位,对“双语”教学工作宣传及时,引导到位,社会各界对“双语”教学的认同程度不断提高,为“双语”教学创造了有利条件。民汉合校比例逐年增高;家长争相送子女进入汉语言学校学习;学生纷纷报考疆内初中班和内地高中班;广大教师对“双语”教学工作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高度的责任心;学校也在营造“双语”教学环境上狠下功夫,自治区大力推进“双语”教学的良好局面已经形成。二是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双语”教学形式多样。2004年底,全区已在52所中小学开办了946个双语教学班,共有学生35948名。2005年,双语教学班总数已增加到4505个,就读学生达到145138人。全区的“双语”班从中学办班下移到了小学、拓展到学前阶段,由城镇办班延伸到了乡(镇),许多地区的“双语”授课班已从数、理、化三科使用汉语授课发展到除母语课外,其它学科均使用汉语授课的新模式。三是周密安排,规范管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工作稳步推进。为了推进新疆“双语”教学工作,从2003至今,国家和自治区投入大量资金,加大新疆“双语”师资培训工作力度,启动实施了国家《支持新疆汉语教师工作方案》和《新疆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工程》等重点“双语”师资培训项目,4年已累计投入汉语、双语师资培训经费1.3亿元(其中自治区投入5700万元),已培养、培训少数民族汉语和“双语”教师1万多名,其中安排6385人参加国家、自治区级的“一年制”双语培训。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培训后教师成为各地推进“双语”教学的重要力量。四是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步伐加快。从2004年9

月到至今,全区15个地、州、市“双语”教学班数量增长很快,增幅主要体现在学前和小学阶段。在推进学前“双语”教育过程中,各地将民汉合园工作纳入中小学布局调整中统筹安排,不断拓展幼儿园办园模式,努力改善学前双语教育办园条件,探索学前“双语”教育的有效途径和办法,切实加强幼儿园汉语师资队伍建设。这些做法为自治区学前“双语”教育整体推进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为了确保学前“双语”教育工作的推进,自治区制订了2006年—2010年扶持阿克苏地区、克州、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和伊犁州直、塔城地区、阿尔泰地区开展农村学前“双语”教育的方案,全力推进七地州学前“双语”教育工作。

7问︰为什么说推进“双语”教学要“从小抓起、从教师抓起”?

答︰推进“双语”教学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充分认识推进“双语”教学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树立“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又要善于突出重点,抓住根本,寻求新的突破。总结近年来各地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经验,我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双语”教学工作必须“从小抓起”,从语言学习的黄金时期抓起。不少地方的经验证明,发展学前教育对巩固提高“普九”水平,发展各类教育,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60年代以来,脑科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方面众多的研究成果揭示了早期教育在人一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它所产生的强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科学的早期教育不仅有利于开发婴幼儿的学习潜能,而且能促进处境不利的幼儿较好地适应小学以后的学习,使辍学率下降,就业率提高,有利于社会消除贫困。我区现有3-6岁的儿童近120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幼儿约72万人,通过学前教育激发这些儿童巨大的学习潜能,特别是学好汉语,将极大地提高我区教育的水平和国民整体素质,对自治区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同样,“双语”教师是推进“双语”教学的中坚力量,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没有高素质的“双语”教师队伍,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双语”教学,因此,深入解决好“双语”师资问题,已成为我区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

8问︰在推进“双语”教学工作中,如何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区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

“双语”教学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努力,既要增强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加大推进力度;又要分类指导,循序渐进。各级政府将担负起对“双语”教学的领导责任,坚持“分区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的原则,统筹规划好本地区的“双语”教学工作,既要开拓创新,探索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又要实事求是,注重实效。推进“双语”教学是一项战略任务,既要从现在做起,加大推动力度,又要树立长期作战思想。所以,消极等待和急于求成,只能阻碍“双语”教学的发展进程,影响和耽误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健康成长。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自治区的总体部署,从学前教育阶段抓起,把“双语”教学延伸到各个学段;从理科教学起步,把“双语”教学辐射到各个学科。自治区和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将认真研究制定中小学“双语”教学的配套措施,既要考虑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协调,又要兼顾中心城市、县(镇)和乡村学校的均衡发展,同时,对“双语”班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评价体系、学段饺接、升学政策等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认真研究,仔细论证,及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引导“双语”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