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闻一多简介

闻一多简介

闻一多简介
闻一多简介

闻一多

闻一多,原名闻家骅,又名多、亦多、一多,字友三、友山。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新月派代表诗人,作品主要收录在《闻一多全集》中。1922年毕业于清华学校后赴美留学。先入芝加哥美术学院,次年转入科罗拉多大学美术系。1925年回国后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1927年,任南京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后改为中央大学,49年又更名南京大学)外文系主任。

姓名:闻一多

别名:闻家骅,亦多、字友三、友山

国籍:中国民族:汉

出生地:湖北省蕲水县(今黄冈

市浠水县)

出生日

期:

1899年11月24日

逝世日

期:

1946年7月15日

职业:文学家

代表作

品:

新诗集《红烛》、《死水》,出版有

《闻一多全集》。

年7月15日在悼念被国民党特务暗杀的李公朴的大会上,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演讲》,当天下午在西仓坡宿舍门口即被国民党昆明警备司令部下级军官汤时亮和李文山枪杀,闻一多之子闻立鹤也身受重伤。闻一多先生一生的道路是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是英勇闪亮而又坎坷的一生。台湾学者陈永发表示:“闻一多遭暗杀事件,是国共内战转折的重要关键。当时国民政府处理不当,被批为法西斯独裁,让红色政权赢得知识分子、学生支持,甚至连国际舆论、支持也开始转向。”。闻一多被暗杀后,举世震惊,当时在庐山的蒋中正也知道问题的严重性,下令唐纵彻查,暗杀事件很快就破案,李文山和汤时亮由宪兵司令部举行公开军法审讯,两人经审讯后被枪决。昆明警察局长龚少侠也因此被撤职。事实上是云南警备总司令霍揆彰安排了两名死囚充当凶手被枪决,真凶早已逍遥法外。陈永发表示,整个暗杀事件前后浮现出特务严重的问题,蒋中正已无法精准的掌控整个特务情报系统。

代表作有《红烛》、《死水》等。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主张写诗有三美(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遗著由朱自清编成《闻一多全集》四卷。

名字由来

1912年,闻一多考入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入校时他的姓名是闻多,同学就用谐音的英文词widow(寡妇)给他起绰号。那时候,闻一多的革命主张是废姓,朋友间只呼其名,潘光旦便建议他改名为一多,他从善如流,立刻笑领了。[1]

诗作欣赏

忘掉她

忘掉她,像一朵忘掉的花,——

那朝霞在花瓣上,

那花心的一缕香——

忘掉她,像一朵忘掉的花!

忘掉她,像一朵忘掉的花!

像春风里一出梦,

像梦里的一声钟,

忘掉她,像一朵忘掉的花!

忘掉她,像一朵忘掉的花!

听蟋蟀唱得多好,

看墓草长得多高;

忘掉她,像一朵忘掉的花!

忘掉她,像一朵忘掉的花!

她已经忘记了你,

她什么都记不起;

忘掉她,像一朵忘掉的花!

忘掉她,像一朵忘掉的花!

年华那朋友真好,

他明天就教你老;

忘掉她,像一朵忘掉的花!

忘掉她,像一朵忘掉的花!

如果是有人要问,

就说没有那个人;

忘掉她,像一朵忘掉的花!

忘掉她,像一朵忘掉的花!

像春风里一出梦,

像梦里的一声钟,

忘掉她,像一朵忘掉的花!

太阳吟

太阳啊,刺得我心痛的太阳!

又逼走了游子的一出还乡梦,

又加他十二个时辰的九曲回肠!太阳啊,火一样烧着的太阳!

烘干了小草尖头的露水,

可烘得干游子的冷泪盈眶?

太阳啊,六龙骖驾的太阳!

省得我受这一天天的缓刑,

就把五年当一天跑完那又何妨?太阳啊——神速的金乌——太阳!让我骑着你每日绕行地球一周,也便能天天望见一次家乡!

太阳啊,楼角新升的太阳!

不是刚从我们东方来的吗?

我的家乡此刻可都依然无恙?

太阳啊,我家乡来的太阳!

北京城里的宫柳裹上一身秋了吧?唉!我也憔悴的同深秋一样!

太阳啊,奔波不息的太阳!

你也好像无家可归似的呢。

啊!你我的身世一样地不堪设想!太阳啊,自强不息的太阳!

大宇宙许就是你的家乡吧。

可能指示我我的家乡的方向?

太阳啊,这不像我的山川,太阳!这里的风云另带一般颜色,

这里鸟儿唱的调子格外凄凉。

太阳啊,生命之火的太阳!

但是谁不知你是球东半的情热,同时又是球西半的智光?

太阳啊,也是我家乡的太阳!

此刻我回不了我往日的家乡,

便认你为家乡也还得失相偿。

太阳啊,慈光普照的太阳!

往后我看见你时,就当回家一次;我的家乡不在地下乃在天上!

闻一多简介

闻一多 闻一多,原名闻家骅,又名多、亦多、一多,字友三、友山。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新月派代表诗人,作品主要收录在《闻一多全集》中。1922年毕业于清华学校后赴美留学。先入芝加哥美术学院,次年转入科罗拉多大学美术系。1925年回国后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1927年,任南京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后改为中央大学,49年又更名南京大学)外文系主任。 姓名:闻一多 别名:闻家骅,亦多、字友三、友山 国籍:中国民族:汉 出生地:湖北省蕲水县(今黄冈 市浠水县) 出生日 期: 1899年11月24日 逝世日 期: 1946年7月15日 职业:文学家 代表作 品: 新诗集《红烛》、《死水》,出版有 《闻一多全集》。

年7月15日在悼念被国民党特务暗杀的李公朴的大会上,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演讲》,当天下午在西仓坡宿舍门口即被国民党昆明警备司令部下级军官汤时亮和李文山枪杀,闻一多之子闻立鹤也身受重伤。闻一多先生一生的道路是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是英勇闪亮而又坎坷的一生。台湾学者陈永发表示:“闻一多遭暗杀事件,是国共内战转折的重要关键。当时国民政府处理不当,被批为法西斯独裁,让红色政权赢得知识分子、学生支持,甚至连国际舆论、支持也开始转向。”。闻一多被暗杀后,举世震惊,当时在庐山的蒋中正也知道问题的严重性,下令唐纵彻查,暗杀事件很快就破案,李文山和汤时亮由宪兵司令部举行公开军法审讯,两人经审讯后被枪决。昆明警察局长龚少侠也因此被撤职。事实上是云南警备总司令霍揆彰安排了两名死囚充当凶手被枪决,真凶早已逍遥法外。陈永发表示,整个暗杀事件前后浮现出特务严重的问题,蒋中正已无法精准的掌控整个特务情报系统。 代表作有《红烛》、《死水》等。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主张写诗有三美(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遗著由朱自清编成《闻一多全集》四卷。 名字由来 1912年,闻一多考入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入校时他的姓名是闻多,同学就用谐音的英文词widow(寡妇)给他起绰号。那时候,闻一多的革命主张是废姓,朋友间只呼其名,潘光旦便建议他改名为一多,他从善如流,立刻笑领了。[1] 诗作欣赏 忘掉她 忘掉她,像一朵忘掉的花,—— 那朝霞在花瓣上, 那花心的一缕香—— 忘掉她,像一朵忘掉的花! 忘掉她,像一朵忘掉的花! 像春风里一出梦, 像梦里的一声钟, 忘掉她,像一朵忘掉的花! 忘掉她,像一朵忘掉的花! 听蟋蟀唱得多好, 看墓草长得多高; 忘掉她,像一朵忘掉的花! 忘掉她,像一朵忘掉的花! 她已经忘记了你, 她什么都记不起; 忘掉她,像一朵忘掉的花! 忘掉她,像一朵忘掉的花! 年华那朋友真好, 他明天就教你老; 忘掉她,像一朵忘掉的花! 忘掉她,像一朵忘掉的花!

闻一多先生的英雄事迹

闻一多先生的英雄事迹 郾城区实验小学,五(8)班潘梦真 闻一多(1899.11.24-1946.7.15),原名闻骅,号友三,生于湖北浠水。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 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喜读中国古代诗集、诗话、史书、笔记等,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总称《二月庐漫记》。1920年4月,发表第一篇白话文《旅客式的学生》。同年9月,发表第一首新诗《西岸》。1921年11月与梁实秋等人发起成立清华文学社,次年3月,写成《律诗底研究》,开始系统地研究新诗格律化理论。1922年7月赶美留学。年底出版与梁实秋合著的《冬夜草儿评论》,代表了闻一多早期对新诗的看法。1923年9月出版第一本新诗集《红烛》,具有唯美倾向。1925年5月回国,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1926年参与创办《晨报.诗镌》,发表了著名论文《诗的格律》。1927年任武汉国民革命军政治部艺术股长。同年秋任南京第四中山大学外文系主任。1928年1月出版第二本诗集《死水》。1928年3月在《新月》杂志列名编辑,次年因观点不合辞职。1928年秋任国立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从此致力于研究中国古典文学。1930年深秋去山东任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 1932年8月回北平任清华大学国文系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校南迁,同学生一起从长沙步行到昆明,此后在西南联大任教8年,积极投身于抗日运动和反独裁、争民主的斗争。1944年加人中国民主同盟。抗战胜利后出任民盟中央执委,经常参加进步的集会和游行。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

朴先生大会上,愤怒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讲演》,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1925年5月,闻一多忍受不了“金元帝国”对黄种人的歧视,提前一年结束“流囚”生活,先后在北京、南京、武汉、青岛等地任教。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成的国立临时大学从长沙迁往昆明,改为西南联合大学。闻一多一面教书,一面关注时局的发展。1944年初夏,向共产党人周新民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周新民请求党组织后告诉闻一多,认为他参加中国民主同盟更有利于在民主运动中发挥作用。 1945年10月,蒋介石集团在昆明发动军事政变,从此,在昆明国民党反动派与爱国民主力量之间的斗争更为激烈。 1945年11月25日,昆明大中学校学生6000余人在西南联大举行反内战时事讲演晚会。国民党反动当局动用武力包围校园。次日,经民青、民盟和学联商定,发动昆明市3万学生举行总罢课,抗议国民党当局破坏群众集会的罪行。 1945年12月1日,国民党云南地方当局调动武装特务军警,冲入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校园,残酷镇压爱国学生,死4人,伤数十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一二.一”惨案。闻一多得知惨案消息后,悲愤已极。带领家属子女赴烈士灵堂祭奠,并亲书“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的挽联。他同罢联、民青负责人密切合作,全力支持罢联工作,对举行烈士入殓仪式、灵堂布置、成立治丧委员会、法律申诉等问题提出具体意见。 1946年6月,蒋介石彻底撕毁政协决议。发动了全面内战。国民党反动当局利用西南联合大学师生复员北上,进步力量减弱的空隙机会,企图一举

14最后一次演讲(闻一多)

闻一多名篇欣赏之《最后一次演讲》 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大家都有一枝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闻先生声音激动了)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的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的来暗杀!(鼓掌)这成什么话?(鼓掌) 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厉声,热烈的鼓掌)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热烈的鼓掌)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鼓掌) 去年“一二。一”昆明青年学生为了反对内战,遭受屠杀,那算是青年的一代献出了他们最宝贵的生命!现在李先生为了争取民主和平而遭受了反动派的暗杀,我们骄傲一点说,这算是象我这样大年纪的一代,我们的老战友,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这两桩事发生在昆明,这算是昆明无限的光荣!(热烈的鼓掌) 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怎样长的!(捶击桌子)其实简单,他们这样疯狂的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我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光明,恰是反动派的末日!(热烈的鼓掌)现在司徒雷登出任美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是中国人民的朋友,是教育家,他生长在中国,受的美国教育。他住在中国的时间比住在美国的时间长,他就如一个中国的留学生一样,从前在北平时,也常见面。他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学者,是真正知道中国人民的要求的,这不是说司徒雷登有三头六臂,能替中国人民解决一切,而是说美国人民的舆论抬头,美国才有这转变。 李先生的血不会白流的!李先生赔上了这条性命,我们要换来一个代价。“一二。一”四烈士倒下了,年青的战士们的血换来了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现在李先生倒下了,他的血要换取政协会议的重开!(热烈的鼓掌)我们有这个信心!(鼓掌) “一二。一”是昆明的光荣,是云南人民的光荣。云南有光荣的历史,远的如护国,这不用说了,近的如“一二。一”,都属于云南人民的。我们要发扬云南光荣的历史!(听众表示接受)反动派挑拨离间,卑鄙无耻,你们看见联大走了,学生放暑假了,便以为我们没有力量了吗?特务们!你们看见今天到会的一千多青年,又握起手来了,我们昆明的青年决不会让你们这样蛮横下去的! 反动派,你看见一个倒下去,可也看得见千百个继起的! 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鼓掌)

闻一多先生的精彩_初中作文

闻一多先生的精彩 本文是关于初中作文的闻一多先生的精彩,感谢您的阅读! 他其貌不扬,黯淡无光的眼睛木讷地呆视着周围的世界; 他不修边幅,枯褐色的头发被风吹得蓬松,一片片白色的头皮沾在灰色的肩上。 他一生不得志,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岁月在他的脸上留下道道沟壑; 他被人追杀,亲戚朋友见了他恨不得脚底抹油,他是“扫把星”一个…… 他活得不精彩,他活得很苍白。 但是,他有一个在全中国都响当当的名字。他叫闻一多。 让岁月的时针回转到上个世纪初叶,让我们翻开历史的书卷,回到那个动荡的年代。 那个时候的闻一多先生一个普通的学者,他对于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兴趣浓厚。时局动荡,军阀混战不休,纵使周围的环境如此恶劣,闻一多先生依然能保持一颗静心,心全神凝地投入到学术研究中。在他人看来,闻一多的生活糟糕透了。别人天天生活在灯红酒绿的世界中,闻一多却独守着一大摞发了黄的古籍奋笔疾书,这样的生活精彩吗?闻一多先生笑了,因为事实证明了一切。埋头苦干的几年辛苦,终于凝结了《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的累累硕果,为我们的古典文学研究添上了浓重的一笔!原来,闻一多先生的生活是如此精彩! 后来时局发展到了最危急的时候,社会更加动荡,军阀斗争愈演愈烈。闻一多不再埋头苦干,他挺起胸,勇敢地站了出来,站在了反对反动派战斗最前沿! 他不顾生命受到威胁,起草了一份又一份政治传单。他的付出是在用生命做赌注的啊!

他在大礼堂里慷慨陈辞、唾沫飞溅,大骂特务、叛徒,大骂在人民头上做威作福的军阀头子,骂得酣畅淋漓,骂得大快人心,骂得精彩极了。 他昂起头,挺起脸,慷慨激昂,长须飘飘走在了游行队伍的最前头! 原来,闻一多先生是如此的精彩! 他其貌不扬,但眼睛里透着睿智; 他衣着不整,是因为他为了人民在怒吼! 所以,我想对闻一多先生说:“闻一多先生,你的生活其实很精彩!”

走近闻一多

走近闻一多 发表时间:2019-07-05T16:59:04.120Z 来源:《成功》2018年第9期作者:杨红 [导读] 《唐诗杂论》是闻一多先生用历史的眼光研究唐诗的智慧结晶。本文从闻一多的诗人气质的角度来浅析这种性格对唐诗研究的影响。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天津 300450 【摘要】《唐诗杂论》是闻一多先生用历史的眼光研究唐诗的智慧结晶。本文从闻一多的诗人气质的角度来浅析这种性格对唐诗研究的影响。 【关键词】闻一多;《唐诗杂论》;艺术美;批判性; 闻一多先生是诗人、学者和民主斗士。他长期致力于研究唐诗,给唐诗作做了大量考辨工作。他研究的内容是异常丰富:作家研究、作品考辨、校勘,还有诗选及资料编辑等。所选《唐诗大系》录唐五代263家诗1400余首,不但覆盖面相当宽广,尤重诗歌的艺术成就,至今为人称诵。但闻先生的主要贡献尚不在此,而在于他对唐诗诗心感受与哲理领悟的有机结合。即“以诗论诗”的研究方法。限于个人对先生了解的有限,我想试就他的诗人气质谈谈他对唐诗研究的影响。 一、闻先生学术文章的艺术美 闻一多是诗人,又是画家,有诗人的热情、想象与哲思,有画家活跃的形象思维与出色的塑造形象的能力,因此他对唐诗的审美感悟与艺术论析敏锐、准确、细腻。例如,他借用中西绘画中的“点”、“线”技法,比较并揭示谢灵运、孟浩然、王昌龄诗歌的表现手法,说“大谢的诗只有点而不能颤动,昌龄的诗则简直是有点而能颤动了”,“而浩然诗则是线的”(《闻一多说唐诗》)。又如,他在《宫体诗的自赎》中说刘希夷诗好像“狂风暴雨后的宁静的黄昏”,张若虚诗犹如“风雨后更宁静更爽朗的月夜”。譬如他的《英译李太白》一文,谈到李白诗的翻译成英语问题,说:“形式上的秾丽许是可以译的,气势上的浑璞可没法子译了。但是去掉了气势,又等于去掉了李太白。”又如孟浩然的清逸淡远的风格,说:“真孟浩然不是将诗紧紧的筑在一联或一句里,而是将它冲淡了,平均地分散在全篇中。”(《孟浩然》)这些都不是一般的鉴赏水平所能说出的。他在这些唐诗研究论文中适当的运用形象的饱含情韵的语言来传达出诗的情思、哲理之美,形成了富于诗性智慧的学术研究风格。因此把学术文章当作美文来写。《唐诗杂论》虽属于学术著作,然而我们更愿意将之称为诗学。理性的框架里溢满感性的光彩,但却没有严肃与古板。 闻氏的学术文章能把诗人诗情与哲思紧密结合,给人一种开拓感。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诗的最后四句:“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闻先生赞叹道:“这里一番神秘而又亲切的,如梦境的晤谈,有的是强烈的宇宙意识,被宇宙意识升华过的纯洁的爱情,又由爱情辐射出来的同情心,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闻先生怎样把审美活动与哲理研究融汇在一起。《孟浩然》、《贾岛》两篇论作,除对其诗风的清淡和清冷有非常准确且富于诗意的概括外,还把问题提到更高的历史层面,着意联想到宋末的“四灵”、明末的竟陵派和清末的“同光体”,以见出每个朝代“在动乱中灭毁的前夕都需要休息”,因而“都有回向贾岛的趋势”(见《贾岛》)。这类诗情与哲思高度融合的体验,读来真教人拍案叫绝。 二、闻先生学术文章的批判性 闻一多先生所处的时代背景可以说乱世,这一严峻的环境不仅影响他的诗作,也影响他的学术著作。激烈的政治、思想和文化上的斗争,使他诗人的那种浪漫气质与冲动会渗透到论著中去,使笔锋会带有咄咄逼人的气势。这是当时的环境所促成的。闻一多曾对封建社会支柱的儒家文化进行了猛烈批判。他说“儒”是“寄食于贵族的知识分子”,“儒家是一个居于矛盾的两极之间的缓冲阶层的后备军”,中庸只是在利害中打算盘。与西方文化做了比较。他指出中国传统观念中的中庸之道,实在是要“虚伪的活”下去,而西洋人的爱国思想、恋爱哲学、科学精神,都表现了“一种不折不扣的、不是你死我活便是我死你活的彻底的、认真的活”。这种“失败在今生,成功在来世的永不认输、永不屈服的精神”,闻一多称之为“西洋人的性格”,他愤愤地说儒家根本不配跟人家相比,这话虽有些过分,却表现出闻一多对它的憎恶。 对贾岛的评论中,我们又可看到闻一多先生对传统批判的特点。闻先生在《贾岛》一文中提出了一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你甚至说晚唐五代之际崇拜贾岛是他们那一个时代的偏见和冲动,但为什么几乎每个朝代末叶都有回向贾岛的趋势?宋末的四灵,明末的钟谭,以至清末的同光派,都是如此。”这就把问题一下子提高了。作者接着犀利地提出:可见每个在动乱中毁灭的前夕都需要休息,也都要全部的接受贾岛。这里把贾岛对后世诗人的影响提到某种规律性的高度。 联系《宫体诗的自赎》来看,闻先生的唐诗研究,贯穿着一种渴望着新事物能穿透惰性的旧事物。而生机勃发地诞生的心态,这也正是朱自清先生所说的诗人、学者身上的斗士气质的反映,无疑,这是与当时新旧交替之际的社会环境有关的。这生气、这渴望使他能直探本源,抓住要害,并联系广阔的社会环境,对传统的弊病和现实的症结作犀利的批判,那种眼光与手力,到现在还能给我们以启示。 三、余论 辨证的来看,诗人气质使文章能产生饱含情韵的艺术美,形成犀利的批判风格,但近些年来,闻先生论述过的好几个问题,都有争论。如卢照邻的《长安古意》、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否就如闻先生所说的属于宫体诗的范围、“四杰”在初唐诗歌史上的出现,是一个整体,还是两种不同的类型、孟浩然是否即是“为隐居而隐居”而没有思想矛盾、贾岛诗是否就那样的阴暗灰色等等。这其中不能排除他诗人式的跳跃性思维和起伏不定的冲动情感这一原因。 参考文献: [1]闻一多.唐诗杂论[M].北京:中华书局,2002. [2]闻一多.闻一多全集[M] .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 【作者简介】杨红(1980- ),女,讲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人文学科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闻一多的故事

闻一多的故事 篇一:闻一多事迹 第二年春天,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学校出台新的规定:“学生全学程有三种不及格或必修学程两种不及格者令其退学。”学生强烈不满,南下学生更是如此,他们组织“非常学生自治会”,罢课抵制考试,校长一怒之下辞职,校务由梁实秋等人执掌。闻、梁两人坚持如期进行考试,并开除了九名“非常学生自治会”常委的学籍。 此举使闻一多、梁实秋顿时成为全校学生的“公敌”。学生们贴出“驱逐不学无术的闻一多”“闻一多是准法西斯蒂”的标语。还有人在黑板上画了一只乌龟和一只兔子,标题是。闻一多毫不责怪,反而指着黑板上的乌龟和兔子问梁实秋:“哪一只是我?”“任你选择!”梁实秋故意满脸严肃地回答,说完两人击掌大笑。 闻一多虽然在青岛大学时因为坚持原则而遭到学生反对,但就其一生而言,大家还是非常喜欢他。否则,他当年家境艰难时,联大同仁不会代他拟刻石润笔启事;他蒙难之后,不会有那么多学生写怀念文章。大家对闻一多的好感,显然与他为人处世的真性情有关。 闻一多兼具才情、真诚与趣味,因此,才让人觉得可敬可爱。 篇二:闻一多事迹 闻一多事迹 1.由狂放归于沉静 1912年,年仅13岁的闻一多从湖北乡间一户富裕人家来到北京清华学校,开始接触到西方文化。1922年他赴

美留学专攻美术。从考入清华到1925年留美归来这十余年间,闻一多基本是沉浸在艺术与文学之间,对政治只是偶有所涉。在回国近两年的时间里,闻一多耳闻目睹的都是阴谋、战争、屠杀,面对民族的巨大灾难,他再也难抑悲愤,发表了、、、、、等充满爱国激情和痛挞社会现实的诗歌。但火山喷发之后,他又备感无奈,最终走了一条文人的传统老路,躲进书斋,钻入故纸堆,成了对世事过问无多仅求独善其身的冷静学者。 2.由“自由学者”转为斗士抗日战争的爆发,使闻一多等学院派知识分子的处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从北京到昆明的大转移中,闻一多参加了历时两个多月、横跨湘黔滇三省共三千余华里的步行团。对社会下层生活的真切了解,埋下了他思想变化的契机。同时他本人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迅速贫困化,使他观察问题的角度发生了极为重要的变化。闻一多的变化,是从1943年春蒋介石的一书在昆明发售开始的。蒋介石在这本书中公开宣扬一个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的专制主义。他不仅反对共产主义,连自由主义也不能容忍,认为二者都是“文化侵略最大的危机和民族精神最大的隐患”。这是一向信仰民主自由的人们所难以接受的。闻一多这样写道:“一书的出版,在我个人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我简直被那里面的义和团精神吓一跳,我们的英明的领袖原来是这样想法的吗?五四给我的影响太深,公开向五四挑战,我是无论如何受不了的。”不久,闻一多偶然读到了延安诗人田间的几首诗,深为其中的战斗精神所震惊,立即写了一文公开发表,在大后方引起了一阵波动。随后他又写了一系

(完整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公开课教案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公开课教案 执教者: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特点,归纳概括闻一多先生 的高尚形象。 2、对比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和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思想行动上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之处。 3、学习本文结构严谨,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4、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言 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 1、体会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和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思想行动上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之处。 2、学习本文结构严谨,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难点 1、归纳概括闻一多先生的形象。 2、感悟闻一多先生的高尚品格。 四、教学方法 1、朗读感悟法 2、讲授法 3、合作探究法 五、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问题1 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各写了闻先生“说和做”的什么特点? 问题2 写闻先生作为学者的部分列举了哪些事例?详略怎样安排的? (二)授新课 1、研读第二部分,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问题1 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他说了,是怎么说的? (起先,小声说,后来,声音越来越大) 问题2 说的目的是什么? (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问题3 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文中写他做了那些事情? ①起稿政治传单②在李公朴先生的追悼大会上发表演说③参加示威游行 2、播放《最后一次演讲》视频片段,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三)品读课文,赏评闻一多 教师:我们学完了课文,我相信每个同学心中都有一个闻一多先生的具体形象。下面我想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然后用闻一多先生是一位______的学者,我从文中________中品读出来和闻一多先生是一位______的革命家,我从文中哪个事件中概括出来的? 1、闻一多是一个“珍惜时间”“废寝忘食”的学者,我从“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中品读出来的。 2、闻一多是一个“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学者,我从“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中体会出来的。 师:引用了孔子的弟子颜渊赞美孔子之道的话“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意思是:

闻一多之死

闻一多之死2008-02-03 17:04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在昆明西仓坡家中附近被暗杀,时年不到48岁。 闻一多参加民盟后,对民主运动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他被暗杀之前,昆明发生的几乎所有民主运动中,闻一多都是主要参加者。闻一多对于民主运动的理解,和我们后来评价他时所强调的那些东西并不完全一致,许多同时代在政治上认可闻一多的人所写的回忆录,对于闻一多的评价也是不完整的,他们的那些评价,现在看来并没有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闻一多,在他们笔下,我们只看见了一个政治性的闻一多,而没有看见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闻一多。因为有一句“我们要写朱自清、闻一多颂”的话,在对闻一多的理解上,我们就只强调他反对国民党专制统治的一面。其实闻一多是反对一切专制的,不是只反这个专制,而不反那个专制,只要是对民主和自由有利的东西,闻一多从来都是认同的,而一切不民主不自由的东西,在闻一多看来才是不能接受的。闻一多不是某一党派某一团体的闻一多,闻一多是知识分子的闻一多。 闻一多《最后的演讲》是一篇名文,因为选进了中学课本,这个演讲我们是非常熟悉的。但我们为了只宣扬闻一多的某一面,就把他的另一面掩盖了。我们常见的《最后的演讲》是一个经过了删节的文本。这些删节的内容是有关美国对中国人民的态度的,闻一多说: 现在司徒雷登出任美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是中国人民的朋友,是教育家,他生长在中国,受的美国教育。他住在中国的时间比住在美国的时间长,他就如中国的一个留美生一样,从前在北平时,也常见面。他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学者,是真正知道中国人民的要求的,这不是说司徒雷登有三头六臂,能替中国人民解决一切,而是说美国人民的舆论抬头,美国才有这种转变。① 因为我们后来对美国的态度发生了变化,更因为有一篇《别了,司徒雷登》的文章,我们就连闻一多说过的话也不要了,这种对待历史的态度是不合适的。 闻一多最看重的是自由和民主,所以他对于民主运动的主要政治诉求不是别的,就是一个国家能不能给人民以更大的自由和民主。他的这些理想最集中体现在他和潘光旦、费孝通、吴晗联名发表由费孝通执笔起草的《致马歇尔特使书》中。这篇文章可以看作是四十年代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在民主和自由问题上最有代表性的文本。他们在文章中说:“所谓民主的基础,最基本的是保障人权的具体办法,要使中国人民能享受无虞威胁的自由。依我们的分析,以往中国政治不能走向民主是因为军队私有和特务组织的活动。军队私有是一件事实,不论在名义上是否国军或党军。在一党专政之下,合法的军队只有党军,在独裁政治面目下,所有党军也是最高权力私人的武力。所以解决自私军队不在改换任何名义和符号,而是在取消党治和独裁。党治和独裁既是建立在武力之上,所以要取消党治和独裁势是非把军队彻底改组不可。”② 四十年代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对中国前途的考虑是较为乐观的,因为他们那时已经享有了一些基本的自由和民主权利,如民间报纸杂志的存在、自由结社的存在等等,只是因为这些自由和民主常常受到干涉,所以知识分子就已经非常不满足了,他们还要为他们所认定的理想中的自由和民主而奋斗。当时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这种心理,与他们早熟的民主观念有很大关系。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之所以容易产生激进的认识,一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进入过实际政治操作之中,二是因为他们对于现实政治的考虑过于理想化。梅贻琦在他的日记中对于当时有些教授的偏激言论,曾发出过如下的感慨:“晚,勉仲来告开会情形,更为失望。

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

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2、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作者对闻一多先生的赞美敬重之情。 3、学习闻一多热爱祖国、为了祖国的民主富强奋斗终生的优秀品质。 4、体会掌握过渡段的作用。 教学重点: 1、通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2、理解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实质。 教学设想: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俗话说的好“做人要有做人的原则”,就是说为人处事要有自己的主见、方法和准则。这个单元记载的都是名人,他们身上都有一些闪光的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今天我们来学习臧克家的文章,了解一下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并且思考一下,我们应学习他怎样的精神。 二、检查预习情况: 1、介绍作者和闻一多(让学生先说,老师补充。不用讲得过尽,可以在讲课的过程中穿插进去。) 2、字词(读一读、写一写生字词,并积累词语。) 衰微赫然迭起高标锲而不舍兀兀穷年呕心沥 血潜心贯注心凝神会迥乎不同一反既而慷慨淋漓

气冲斗牛无暇顾及目不窥园仰之弥高 三、听课文,整体了解全文大意。 四、整体感悟:(想一想) 1. 、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 ——从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来写的。 2. 、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言论和行动完全一致"或"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3、由此来看,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1-7)记述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 第二部分(8-20)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 五、作业: 1、熟读全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听写生字词) 二、朗读第一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2016高考语文作文人物专题闻一多_舍生取义的弘扬者素材

闻一多——舍生取义的弘扬者 【理由】 继承和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生生不息的两个轮子。继承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创新民族文化,是永不过时的话题。 【立意角度】 1. 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继承与创新 2. 创新需要勇气和智慧 3. 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 4. 固守精神家园 【素材积累】 1、闻一多——舍生取义的弘扬者 当日寇的铁蹄跨过了长城,当锦绣的山河遍遭蹂躏,当祖国各地哀鸿遍野,当无情的地火将人们灼烧,幽静的书斋再也压不住你心中的怒火。你——闻一多,拍案而起,孤愤高吟。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点的着火,突然晴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这样的《一句话》,震撼了多少麻木的心,这样的《一句话》点燃了多少熄灭的灯。 你高举《红烛》照亮漆黑的夜空,你低吟《七子之歌》穿透漫漫碧海。面对日寇来袭,面对国民党的专制与迫害,你从未低下高昂的头颅,不惜以一篇篇锋芒毕露的檄文去抗争,以一场场激情澎湃的演讲去怒斥。犹记在李公朴先生的追悼大会上,你发表了生命中最后一场演讲,是什么最后的奏唱。 臧克家先生曾说:“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的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而于我心中,闻一多先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者,是舍生取义的弘扬者。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一朵朵兰花……带着他襟袖间跨越上下五千年的遥远芬芳,弥漫于天地之间。 黄裳的文字,融合了二周文字的精髓,既有鲁迅的激愤、犀利,又有知堂的雍容、闲致;既有情趣和情调,又有观点和见解。他的一生宛如年轻的斗士,却又用人生的阅历沉淀了文章的气质。在继承与弘扬之间,他找到了人生最完美的坐标。

反观现实,多少人为物欲、贪念拘縶,甘愿舍弃民族文化与道德,纵意轻视。杜甫先生再次被我们纪念,却是以亵渎的方式,谁也无法预料还有多少文化名人被戏谑;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为迎合低级趣味,肆意改写历史文化。所以,在继承与弘扬之间,我们必须要把握好其中的“度”,为迷惘的世人敲响警钟。

给闻一多先生的颁奖词300

颁奖词 1、花木兰 自古忠孝难两全,而花木兰却把两个相隔甚远的条件合为一体,表达得淋漓尽致。替父从军,做出慷慨决定;驰骋沙场,立下丰功伟绩;辞官回乡,体现不慕名利。 2、邓稼先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邓稼先的精神;“不汲汲于富贵”,这是邓稼先的品质;“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是邓稼先的性格。昂首看着五星红旗,她正自豪的飘着,仿佛也正说着:“邓稼先,那颗永远闪耀的星星;邓稼先,那只为人类奉献的蜜蜂;邓稼先,人们永远的骄傲!” 3、闻一多 几十年了,他还活在人们心中,他的精神还是我们学习的标准,他的谦虚还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的爱国更是我们学习的情怀,他就是闻一多先生,气冲斗牛之气势的替身。 4、贝多芬 失聪的晚年创作出《第九交响曲》,这是巨人的成就;失聪的年月里对理想不懈追求,这是巨人的精神;失聪的痛苦里把希望崛起,这是巨人的坚毅。他就是和我们一样普通的巨人——贝多芬,一个奇迹的替身。篇二:励志风采奖颁奖词 面对困难和挫折,我们要学会自强不息的精神,冷静的分析,学会自我疏导,增添战胜挫折的勇气,才能真正的学会自强. 面对挫折,调适心理的方法很多,但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建立起一种态度:坦然地面对和坚强地担当。所谓面对和担当,就是当不可避免的挫折袭来时,能接受它,承担起挫折带来的压力和打击,把挫折消化掉。我们的人生,正因经历了无数的挫折与磨难而更加美丽和光彩,更充满了欢乐,变的丰富与充实. 综观历史,古今中外,未有一人乃没有经过挫折的打击而成名的,他们都是面对挫折,努力的奋斗.法国作家小仲马,不靠其父之名气,决定用自己的实力取得一番成就,他一次次地往报社寄稿,却都被报社退了回来,但他没有因此而失望,仍继续创作,经过不懈的努力,最终著成了成名之作《茶花女>>.闻一多先生有着刻苦的学习精神,仰之弥高,越高,攀的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的越锲而不舍.当他面对挫折时,更加努力奋斗,最终成为我国伟大的革命家和思想家.在人生的道路上,谁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就看你能不能面对和战胜它。战胜了,你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强者。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我们要学会自强,这样才能更好的走向社会.首先要树立坚定的理想,有了理想,就有了奔头,有了进取的恒久动力.周恩来从小就有远大的理想抱负,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有着矢志不移的自强和奋斗精神,成为了中国的伟大领导人,他便是自强的人.每个人都有自身的弱点,自强的人也不是没有弱点的人,但他们是勇于战胜 自身弱点的人.能够战胜自己的人,必定能够自强.自信是精彩人生的基础,而自强是辉煌事业的起点。 每个人都要学会面对挫折,自强不息,勇敢的对待人生,作一个真正的生活中的强者。篇三:邓稼先颁奖词 1、在他心中,事事都轻,人民最重。他清楚,人民是一切。为人民,他奋战28年;为人民,他奉献自己的一生。 2、辐射的尖刀往肉里扣,他横竖不说一句话!“科学巨人”,两弹功臣,他一笑而过;忠厚平实,至死不懈,他坚持一生。开创祖国核武器,他是先头人;研制中国核导弹,他是探路者。他是一个“大写的人”! 3、他,一位具有中国农民朴实气质的人,一位鲜为人知的科学家,一位身为先卒,不怕

写闻一多的作文600字全面版

写闻一多的作文600字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颗“星”,这颗“星”在我们心中闪闪发光。上周老师带领我们目睹了邓稼先、闻一多、贝多芬等许多名人的风采,我最喜欢的是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被害以后,许多人都力劝他避一避,有些知情的朋友也告诉他,黑名单上李公朴后面的一位就是闻一多,可闻一多却没有听劝便走上了演讲,发表了他最后一次演讲。他的举动深扣了我的心弦。想起那些汉奸、走狗,我对他们的厌恶、鄙夷、憎恨油然而生。 闻一多不愧是卓越的诗人,优秀的学者,他身上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他是做了再说、做了也不说;有时是说了就做做到言行一致。想想现在的我们,是说了再做、说了也不做和闻一多先生我们是多么的渺小。有时为了自己的虚荣心,去向别人炫耀自己的“功绩”,可到头来却什么也没有做,想想真可笑。 闻一多先生为革命献出了生命,相信假如再给他一次选择,我相信他还会选择这条路,他用生死来证实了他的“言”与“行”一致,这种精神十分伟大,甚至超越了生命意义的极限,这是多么无私的人格啊!为了国家人民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作为他的好朋友的杨振宁说他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都不为过。 看看闻一多先生,再看看自己真是觉得自己十分可悲,今天有优异的条件与学习环境,自己却不珍惜,我现在才醒悟真是为时已晚……哎,现在只有抓住一分一秒努力学习,才能弥补自己以前所浪费的时间吧。 其实像闻一多先生那样的人也有很多像刘胡兰、赵一曼、李大钊等等革命烈士身上的高尚品质都值得我们学习,只要我们努力学习、长大后为国家做出贡献,也算人生有意义了。 闻一多先生你是卓越的学者,无畏的革命家,爱国的志士,你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更是我心中最耀眼的“明星”。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先学后教”教案 教学目标 1.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领会文章的思想;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的方法,体会抒情、议论、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3.学习闻一多敢说敢做、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崇高品质,做一个高尚的人。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课文,品味文中关键语句,理解闻一多先生的思想品格。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的方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2001年4月29日,江泽民同志在清华大学建校70周年大会上讲:“闻一多先生横眉冷对反动派,宁死不屈,表现了‘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高风亮节,这是清华大学的骄傲,也是我们知识分子的光荣。”江泽民同志为什么高度赞扬闻一多先生?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去探寻赞扬的原因。(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能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领会文章感情。 3、初步感知,把握闻一多的高贵品质。 三、初读(一读课文,扫除生字词) 1.出示自学指导一: (1)用心朗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读准字音,注意停顿,把握感情。 (2)圈点勾画生字词,小组内扫除疑难。

2.学生提出疑问,相互正音释词。 学生可能读错和难以理解的字词(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自定) 四、再读(二读课文,整体感知,疏通脉络) 1.出示自学指导二: 朗读课文,思考: 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从哪看出? 2.学生先自主学习,然后小组讨论。 3、师生交流评议,把握本文结构。 学者 革命家 五、精读(三读课文,把握人物) 1、出示自学指导三: 朗读课文,思考: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 分小组进行跳跃式朗读,然后进行说话训练:“我读出了一个的闻一多”。 小组推荐一名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完后说一说:我从这段中读出了一个的闻一多。尤其是其中的‘’一句,体现出闻一多是一个的人。 2、师生共同评议。 六、深读 1、出示自学指导四: 朗读课文,思考: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是如何说和做的?有哪些具体事例?而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又是怎样说和做的?有哪些体现? 2.学生自我思考,小组合作探究。 3.小组代表发言,师生共同探讨。 七.课堂小结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可谓是“惊天地,泣鬼神”,如同一座高标指引着我们,愿我们也像闻一多先生一样做一个“大写的人”。让我们再一次读起那荡气回肠的声音!(齐读课文)

诗的格律 闻一多

诗的格律 闻一多 假定“游戏本能说”能够充分的解释艺术的起源,我们尽可以拿下棋来比作诗;棋不能废除规矩,诗也就不能废除格律(格律在这里 “格律”两个字最近含着一点坏的意思;但是直译form 是form的意思。 为形体或格式也不妥当。并且我们若是想起form和节奏是一种东西, 便觉得form译作格律是没有什么不妥的了)。假如你拿起棋子来乱摆 布一气,完全不依据下棋的规矩进行,看你能不能得到什么趣味?游 戏的趣味是要在一种规定的格律之内出奇制胜。作诗的趣味也是一样 的。假如诗可以不要格律,做诗岂不比下棋、打球、打麻将还容易些 吗?难怪这年头儿的新诗“比雨后的春笋多些”。我知道这些话准有 人不愿意听。但是Bliss Perry教授的话来得更古板。他说“差不多没 有诗人承认他们真正给格律缚束住了。他们乐意戴着脚镣跳舞,并且 要戴别个诗人的脚镣。” 这一段话传出来,我又断定许多人会跳起来,喊着“就算它是诗,我不做了行不行?”老实说,我个人的意思以为这种人就不作诗也可以,反正他不打算来戴脚镣,他的诗也就做不到怎样高明的地方。杜工部有一句经验语很值得我们揣摩的,“老去渐于诗律细”。 诗国里的革命家喊道“皈返自然”!其实我们要知道自然界的格律,虽然有些像蛛丝马迹,但是依然可以找得出来。不过自然界的格律不圆满的时候多,所以必须艺术来补充它。这样讲来,绝对的写实主义便是艺术的破产。“自然的终点便是艺术的起点”,王尔德说得很

对。自然并不尽是美的。自然中有美的时候,是自然类似艺术的时候。最好拿造型艺术来证明这一点。我们常常称赞美的山水,讲它可以入画。的确中国人认为美的山水,是以像不像中国的山水画做标准的。欧洲文艺复兴以前所认为女性的美,从当时的绘画里可以证明,同现代女性美的观念完全不合;但是现代的观念不同希腊的雕像所表现的女性美相符了。这是因为希腊雕像的出土,促成了文艺复兴,文艺复兴以来,艺术描写美人,都拿希腊的雕像做蓝本,因此便改造了欧洲人的女性美的观念。我在赵瓯北的一首诗里发现了同类的见解。 绝似盆池聚碧孱,嵌空石笋满江湾。 化工也爱翻新样,反把真山学假山。 这径直是讲自然在模仿艺术了。自然界当然不是绝对没有美的。自然界里面也可以发现出美来,不过那是偶然的事。偶然在言语里发现一点类似诗的节奏,便说言语就是诗,便要打破诗的音节,要它变得和言语一样——这真是诗的自杀政策了(注意我并不反对用土白作诗,我并且相信土白是我们新诗的领域里,一块非常肥沃的土壤,理由等将来再仔细的讨论。我们现在要注意的只是土白可以“做”诗;这“做”字便说明了土白须要一番锻炼选择的工作然后才能成诗)。诗的所以能激发情感,完全在它的节奏;节奏便是格律。莎士比亚的诗剧里往往遇见情绪紧张到万分的时候,便用韵语来描写。歌德作《浮士德》也曾用同类的手段,在他致席勒的信里并且提到了这一层。韩昌黎“得窄韵则不复傍出,而因难见巧,愈险愈奇……”这样看来,恐怕越有魄力的作家,越是要戴着脚镣跳舞才跳得痛快,跳得好。只

《闻一多先生》阅读答案

《闻一多先生》阅读答案 《闻一多先生》仅供同学们参考,希望同学多思考,运用真觉得智慧写出更好的答案!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仆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公仆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和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是怎样对待“说”和“做”的? 2、作为学者和革命家的闻一多,具有哪些崇高的品格?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优质课教案

七年级语文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臧克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识记、并运用文中生字词。 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领悟文意。 (2)过程和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闻一多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以及他热爱祖国、为了祖国的民主富强奋斗不息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重点: 感知课文内容;品味重要语句,并从中分析闻一多先生的形象。 三.教学难点: 把握闻一多先生的高贵品质和革命精神。 四.教学方法: 教法上以教师引导为主,努力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在学法上以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为主,让学生相互合作,解决问题的同时不断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五.教学时间: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穿插有关闻一多和臧克家的小故事引出闻一多和臧克家。 幻灯片播出闻一多先生的画像,让学生谈谈对画面上人物的印象,他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先说,老师补充)。根据检查预习情况,让学生介绍闻一多。 闻一多(1899—1946) ,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899年生于湖北省浠水一个“世家望族,书香门第”。五四运动时在北京清华学校读书时即参加学生运动。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5年7月15日被特务暗杀。 臧克家,诗人。1905年生于山东诸城。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词和民歌,并目睹农民的苦难生活,引起他深切的同情,这为他后来的诗歌创作,初步奠定了基础。1926年秋到武汉,投身于大革命的洪流。大革命失败后,受国民党当局迫害,四处逃亡。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 1 948年由于国民党的迫害,逃亡香港。1949年3月回到解放后的北平,历任人民出版社编审、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诗刊》主编等职。2000年1月获首届“中国诗人奖──终生成就奖”。2003年 获由国际诗人笔会颁发的“中国当代诗魂金奖”。 (二)整体感知课文。 1.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然后评议正音,释义。(多媒体显示) 衰微(shuāi) 赫然(hè) 锲而不舍(qiè) 兀兀穷年(wù) 沥尽心血(lì) 潜心贯注(qián)迥乎不同(jiǒng)慷慨淋漓(kǎi) (1)衰微:(国家、民族)衰落,不兴旺。 (2)赫然:形容令人惊讶的事物突然呈现的样子。 (3)迭起:一次又一次地兴起、出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