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合作学习中的几个误区

合作学习中的几个误区

合作学习中的几个误区

很多教师非常注重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合作交流,场面颇为热闹,气氛也相当热烈。但笔者听了很多老师的课之后,却总感觉很多课堂热闹有余而实效不足。课堂不能给学生留下点什么,一丝遗憾总萦绕在心头。其具体表现有如下几个误区:一、对抗代替了合作争鸣,表面热闹而实效不足。笔者听了一节单元复习课。教师上课就宣布复习检查的方法和规则,采取男女生对抗的方式,两组轮流由一方出题,点名对方上台答题,根据答题情况给两个小组得分。令人吃惊的是,教师话音刚落,训练有素的学生就自觉按组坐定。细看,沿着教室的中轴线泾渭分明,一侧是清一色的男生,另一侧是清一色的女生,仿佛是朝鲜半岛上的“三八线”。只见一名男生走到台上提问,他没有找那些显然已经胸有成竹的女生来回答,而是点起了一个深埋着头的女生。结果,没有答对,不能得分。男生一片欢呼。女生也不示弱,一个伶牙俐齿的女孩很快也走上讲台,提出一个更难的问题,在女生的指点下,把一个蜷缩的男生叫起来。我分明看到了很多充满嘲笑的幸灾乐祸的眼神,掌声响起来,男生也错了!教师随机应变,补充规则,本组被叫者答不上来,可以请求援助,就像王小丫的“开心词典”一样。一来二去,交锋激烈起来……而我在这热烈喧闹的场景中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固然,营造一种积极主动的讨论氛围,调动学生参与是对的,但让学生的竞争演化成敌对,依靠挤

的相互干扰,降低了学习效率。无独有偶,笔者听了很多研讨课,均存在此类情况,甚至在优质课评选和公开课上也不例外。在教学中,教师采取小组竞赛和男女生对抗的形式来组织教学,或者重男轻女,或者重女轻男;或者打击一方鼓励另一方,或者做两面派,挑起双方争斗。听后感觉很不舒服,这种以性别对立为代价的学习对抗,是否有利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窝里斗”是否违背合作教学的初衷?确实到了值得我们深刻反思的时候了。二、在合作学习中缺少教师指导,学生合作讨论的话题不集中,小组合作活动流于形式。笔者在课堂上发现,当学生自主学习时,一些教师无所事事,甚至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和合作题目的特点出发,有效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放任自流,合作学习活动浮于表面。许多教师认为,只要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学生自然就会合作。于是在课堂上,教师只是简单地让同桌或前、后桌的学生组成小组,然后布置一些学习任务要求小组讨论,既不指导学生如何与小组中其他成员交流,也不监控学生在小组中的交往活动。在学《爱莲说》一课时,有位执教教师就把学生分组之后出示了四个讨论题:1.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描写莲花的形象?2.莲花的形象有什么象征意义?3.作者为什么要写莲?4.本文采用了那些表达方式,作用是什么?请学生分组讨论之后,教师就一直在等待学生的讨论结果,学生在小组内仍然是各自为政,每人要么自己埋头钻研,要么乘机开小差、说闲话,小组活动流于形式。在此,我们不禁要问,如果学生讨论不出作者写莲的意图,领会不出作者的感情,教师就匆匆结束,那学生对本文的学习岂不是吃了夹生饭?教师此时不能只是一个分工者和旁观者,而应该把握住教学时机,适时将学生引向深入。三、小组中缺少分工,学生参与面不广。在一节作文课上,教师让学生进行片断写作。写完后,小组交流,每个小组推选出最好的进行交流。当然,小组的交流集中在小组里二三个作文尖子身上,看完他们的文章,代表也就产生了,一节课,八个小组,只有六个小组有机会展示,大多数同学都做了一节课的观众,欣赏了优秀生的习作。我们不禁要问:我们欣赏作文的优点,还是审视作文的不足,二者哪个更重要?合作学习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在于变师生间的双向交流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然而现在的很多课堂是优等生展现风采的舞台,忽视了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哪怕是在小组交流中,差生展示和参与的机会也微乎其微。教师在进行合作教学设计的时候,应该让每个学生,特别是差生都有参与、讨论和表现展示的机会。(作者单位系山东省邹平县明集中学)

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 问题及对策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的课程标准与教材需要拥有新的教育理念与一定文化积淀的教师。面对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和教材作出的重大改革,相当的一部分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思想准备不足,特别是观念上不适应。在加之以往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根深蒂固,教师在面对新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时难以有效吸收消化,甚至一些教师已经习惯了自己以往的教学方式且能有效的应对应试教育的要求,对新的教学模式存有抵触心理,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一些形式化、表面化和绝对化的现象,阻碍了新课改的推进和深化发展。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结合我校教学实践谈一谈小组合作学习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分组随意,分工不明 教师分小组时,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并没有对学生进行优化组合。这样的分组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更使的小组合作学习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 2、任务不清,时间不足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时只重视了课堂的“花样”,合作学习任务不清,对教学目标吃不透,重难点把握不准, 3、小组合作学习安排的时间不足。他们在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时,将合作问题呈现后,未给学生片刻思考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不到几分钟就叫“停止”。学生回答学习的结果时,根本没有用“我们小组有人认为……,有的人认为……,最后一致认为是……”的方式汇报交流的结果。而只是说“我认为……”“我觉得……”学生并没有进行实质性的研究讨论。

怎样对合作学习进行评价

怎样对“合作学习”进行评价 “评价是一盏灯,能点亮学生学习前进的方向。”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是一种较好的学习方式,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作为教师要发挥组织者、指挥者和参与者的作用,引导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合作学习中,尽可能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尝试发现、合作交流、体验成功,使他们充分的展示自我,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和发展。 如何评价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介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重结果,更重过程是这种学习方式评价的指导思想。因为评价的目的不只是在于知识的获得,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科学方法的掌握、科学观念的形成、以及思想和情感的变化。所以,在对学生的评价中可以借鉴下面的思考。 1、评价的原则 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因为这样只是片面评价。要坚持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内互评、小组间互评相结合的原则。综合多方面的评价,给个人或小组的评分才是最公正、最具说服力的。同时,评价的方式也可以多样化,可以采用评分制,书写评语,口头评价等多种形式来表实现。 2、评价的方法 结合新《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应从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参与过程、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获得,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三方面来公正地评价。 (1)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参与过程的评价 这一阶段的评价着重关注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的参与程度。可以设计这样 一组问题作为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内互评、小组间互评的标准。 ①你是否能够积极地投入小组合作学习,主动地与组员交流; ②你与本小组的人员关系是否融洽; ③你是否愿意将你的想法毫无保留地说出来; ④你的想法一般能否被组员认同; ⑤你的想法是否与众不同; ⑥你是否总能很清晰地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方法。 (2)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获得情况的评价

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分享成功和快乐

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分享成功和快乐 -----《生活与物理》研究性课程的实践与感悟 上海市致远中学施玉芳2006.9 一、合作学习是时代的需要 现代社会,高度精细的社会分工,带来高度密切的社会合作。大到“人类基因组”、“‘非典’病源体”等尖端课题的研究,小到生活中一件普通商品的生产,都离不开“合作”。合作能力和合作精神是现代人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而让学生学会合作便成了教育的时代命题。 我们欣喜地看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不仅明确写进了“纲要”、写进了“课标”,而且已开始内化成教师的行动。合作学习如学步的幼儿,蹒跚着向我们走来。虽然还很稚嫩,但与之俱来的学生个性的张扬、荣辱与共意识的培养,己使课堂多了一分鲜活。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而进行的、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就课堂学习而言,是指教学过程中学习者之间的合作,它更多地以小组学习的形式出现。 二、课堂教学是学生实施合作学习的主阵地 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同时也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交往过程。这种合作与交往,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加速学生社会化进程;而合作学习的根本价值和目的,正是在于知识以外的人的发展。 学生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存在差异,通过合作学习,有利于实现优势互补、共创共生共荣;由于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平等参与、主动表现、展示才能的机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促进他们个性的发展;在作为“学习共同体”的学习小组内,学生的学习任务由过去独自承担转向小组成员共同承担,评价也由过去针对个体转向针对小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技能和合作精神。 三、合作学习在《生活与物理》研究性课程中的实践 2005学年度,我在初一年级开设了题为《生活与物理》研究型课程,每周一课时,开设四个班级。我采用了合作教学、同伴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具体做法如下:第一步:民主开端,创设合作氛围。第一堂课刚开始,允许同学们随意坐自己想坐的座位,当时学生们感到既兴奋又惊讶,兴奋得是自己可以和喜欢的同伴坐在一起,惊的是在一般课堂教学中学生很少会得到如此“礼遇”,自然就对这门课产生了好感和兴趣,对上课老师产生由衷的感激,当然老师也对学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希望大家好好珍惜这种民主的氛围,不要随意破坏游戏规则,影响课堂教学秩序,同学们欣然应允,事实证明,老师给学生以信任,学生将会以实际行动加倍回报老师。 第二步:学生寻找合作伙伴,成立课题小组。学生按照下表研究型课程实施方案(详见附件一)进行小组活动,选出组长,共同选择课题、课题组名称、课题组成员分工,因为学生是第一次上研究性课程,老师根据实例指导学生确定实施步骤,在这一过程中,在老师的指导下,各小组围绕《生活与物理》这一主题,小组成员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了该研究课的实施方案的初稿。事实证明,学生的创造力是无穷的,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感受了同伴互助的力量,共同分享着成功的喜悦。 第三步:搜集资料,制作作品。小组成员根据分工从网上或其它各种途径搜寻课题相关资料,建立课题资料库,同组成员对搜集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归纳,选出与课题相关材料,按分工制作PPT和网页出稿,各组修改并完善作品。

社交能力提升小组计划书

小组计划书 小组名称:社交能力提升小组小组主题:减轻大学生对社交网络的依赖——进一步提高其社交能力导师:周林波 工作人员:漆利莎关博文组员:曾怒虹、卿梦丽、刘向峰、李北亚、王婉莹、丁文静、王欣 理念网络使得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方式发生了新变化,进而对他们的成长成才产生了很大影响。据研究表明,以网络即时通讯工具(如MSN QQ等)、人人网、BBS 等为代表的网络交际载体,在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网络社交在给大学生当来交往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而其中较为突出的是,一些同学过分依赖网络社交,逐渐造成了语言、行为表达的心理依赖,进而导致其现实社交能力的弱化,甚至部分丧失。对网络社交的过分依赖,往往容易忽视生活中的真正“社交网络” ,从而与家人、亲朋好友交往时间的减少,加剧了个体的社会疏离,产生负面效应。 根据小组对大学生群体社交生活的长期观察,对网络社交过分依赖的同学,大多在现实社交公众场合,总是表现的沉默寡言、与他人沟通困难,近者影响了其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远者可能对其今后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大学生对于网络社交的过分依赖,是由多重因素综合造成的。但对于不同的 个人,又有不尽相同的东西。主要分为以下几点:首先,很多同学是因为突然到一个新的环境,造成心理和行为上的不适应感,没有进行人际关系积极有效的开拓,逐渐把自己畏缩在狭小的空间之内,心理上也处于被动的紧张状态,为了寻找新的心理平衡点,便沉迷于虚拟的网络社交之中,甚者因过分依赖而无法自拔,现实社交能力也就逐渐弱化,造成了一个恶性的循环。其次,一些同学本是要有效的运用网络社交来加强与朋友之间的关系,可是在运用社交网络时,却无法辨认社交网络的利弊,逐渐扩大网络社交的消极影响,一味的着迷于网络的自由、开放,憎恨现实社交生活的人情世故与复杂,开始逃避现实社交生活。 因此,若要减轻大学生对社交网络的依赖,恢复、增强其现实社交能力,大学生必须先意识到自己真实的心理诉求,然后认识到认识到网络社交的利与弊,理性的做出判断和选择,处理好网络社交和现实社交之间的关系,不断增强其现实社交能力。 这个小组会让组员意识到自己的心理和环境现状;之后,会有效的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真实的心理诉求;接着就会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来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会通过一系列的团体活动来增强组员的现实社交能力。有效的使用小组方法介入可帮助面对类似问题或有共同需要的组员,得以建立支援网络,并从组员的互相支持中,得到更大的信心去改善,而且在组员的互动过程中,大家可以互相监督,更能利用其他组员的回馈做改善的思考。

如何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

如何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 当前合作学习已深入到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很好地符合了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但要 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评价是关键。科学有效的小组评价机制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 发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力,最终形成小组合力。因此,“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特殊学习方式的评价机 制非常值得我们去思考、去研究。在教学中,我坚持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探索并总结科学有 效的评价机制。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我就如何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谈一谈自己的看 法。 一、确立评价的原则 与传统教学不同,小组合作学习呈现出多种途径,因此,评价也是多元化的。从评价内容看, 有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其中以过程评价为主,主要评价小组合作水平,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 及参与程度。从评价形式看,有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小组自评与组间互评、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 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因此,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要坚持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内互 评、小组间互评相结合的原则。综合多方面的评价,给个人或小组的评分才是最公正、最具说服力 的。 二、评价的内容 评价学生时,不只是考查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还包括学生参与的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识及情感 态度的发展。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已获得了怎样的进步,具备了什么样的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 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应从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学生 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参与过程这三方面来进行评价。 1.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情况的评价 这方面的评价着重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可以通过对学生作业完 成情况、课堂板演、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评价。适当的时候可以进行一些小测试,以检验学生基础 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这方面的评价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为主。 2.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这方面的评价着重关注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通过观察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所提问题的新颖性、价值性以及他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合作、交流程度,思维敏捷性等方面来评 价。这一阶段的评价以学生自评及学生间的互评为主。如果在课堂上教师发现某小组或某学生提出 的问题特别有意义、或解决问题的方法比较新颖时,应及时地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3.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参与过程的评价 这一方面的评价着重关注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的参与程度。可以以表格的形式设计一些问 题作为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内互评、小组间互评的标准。例如:你是否能够积极地投入小组 合作学习,主动地与组员交流?你与本小组的人员关系是否融洽?你是否愿意将你的想法毫无保留 地说出来?你的想法是否与众不同?你是否总能用物理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方法? 三、评价的方法 针对评价内容要设计相应的评价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下面几种: 1.设计有效的表现性评价表 评价表是以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习惯及能力培养为评价目标,侧重培养学生的情感、 态度、合作参与、主动学习及综合学习的能力。如为学生提供包括自评、互评、师评的表现性评价 表。这样的评价表可以有效和系统地记录表现性评价的过程,有利于呵护学生的自尊心,树立自信 心,从而促进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例如:小组互评表 - 1 -

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自主学习不主动,坐享其成。 自主学习本身就是要求学生自己能主动的学习,而有的同学在自主学习时,无论是个人独立思考、同桌讨论,还是小组合作交流。缺乏积极主动参与的精神。 2.学生自主学习时不合作,各持己见。 在自主合作学习活动中,有些学生只顾做好自己的事,不懂得合作,甚至不愿意合作,而各做各的,各说各的,这样根本就不能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没有达到教学的目的。这样的合作学习也只是一种形式,根本不叫合作学习。 3.学生自主学习时无主见,人云亦云。 自主学习要求每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主张,对于同一个问题,成绩好的学生会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而差一点的学生则不会思考,或懒于思考,没有自己的观点,于是就跟着别人走,别人说什么他就说什么。 4.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相互交流的时间 5.有时给出的合作探究的问题空间过于狭小 6.合作小组内部缺少必要的分工 以上几个课例都反映了这一问题。小组合作学习怎么合作?小组成员各自的职责是什么?由于没有明确分工,小组成员常常是各行其是,自说自道,形成不了交流合作探究。所谓小组代表发言,也是发

表自己个人的观点。不能形成交流,也就不能实现互补互助、共同提高,反而更加造成俩极分化,强者更强,弱者更弱。 7.教师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 教师把自己当成旁观者、局外人,没有能发挥教师组织作用、引导作用、促进作用,这样也就很难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 针对以上问题,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学生在进行自主合作学习时,教育学生学会尊重别人,认真聆听别人的发言;每个学生都要谈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2.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并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一些需要合作解决的问题,其问题既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动机,又能充分发挥小组功能。问题设计太简单了,没有合作的必要,太难了学生解决不了。 3.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时间 在小组合作学习前,学生个体必须要有一定的时间深入而广泛地接触教材,与教材有一次心与心的交流,对教材内容有深切的体验和理解,这样在合作学习中才能形成交流,才能相互启发,使自己的认知结构不断完善。如果学生个体在合作交流前没有独立思考,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认识,没有整理好自己的思维,从心理上做好与人交流的准备,那么在合作学习中只能是观众和听众 4.小组成员要明确自己的职责 5.教师要发挥其应有作用

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发布者:项皓斌发布日期:2010-11-02 15:14:39.0 合作学习是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已经被教师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之中,这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 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下面我就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1、小组合作学习内容和时机缺乏恰当性 教学中提出恰当的研讨问题是实施分组合作学习成功的基础。一个好的研讨问题,可以使学生有的放矢,在既定的目标下积极合作探索,使合作效果达到最优化,否则可能适得其反。而部分教师却误认为不合作就不是创新,不合作就不是实践新课程,因此每一节课都要挤出几分钟让学生匆匆忙忙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概念的理解要合作,公式的推导要合作,解题方法归纳要合作,甚至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也要合作,却不考虑合作探究交流的内容是否有价值,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如一位教师上一节“异分母数加减法”时,先复习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后,开始提问:“我们已经学会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明白了同分母分数为什么可以直接相加减的道理是它们的分数单位相同,那么异分母分数能不能直接相加减呢?”请四人小组合作讨论一下。试想这样一个简单的判断性问题值得小组合作研究吗?由于没有思维含量和常用这种不合时宜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会逐渐感到厌倦,失去参与讨论的兴趣,教学效率低下。 2、小组合作学习时间缺乏充足性 学生要进行创新、探究、深入的解决一个问题,即要激发学生探究创新的愿望,同时要给学生充足的合作时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关注了合作学习的形式,如要求分组、交流等,却忽视了合作学习的实际效果,有的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环节的完整、教学任务的完成,每次教师给学生交流的时间仅两、三分钟,刚一进入状态,就结束了,时间显得很仓促,交流不够充分,仅是蜻蜒点水。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在教师引导学生经过猜想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后,为验证这个猜想的正确性,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方法: 师:请各小组组织讨论,用你们自己的方法去验证结论…… 只见学生在剪剪、画画、拼拼,好像非要弄个明白不可……一会儿,教师就示意学生停止验证、探索。这样的合作不但没有实效,反而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小组合作学习缺乏技能性 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一些现象: (1)当教师要求学生小组合作时,教室里立即一片嗡嗡声,学生七嘴八舌, 只顾自己讲,不会倾听;或是在小组中学优生主宰一切,承担了主要责任,其他学生则处于从属或被忽略的状态;或是人云亦云。他们的思维就不自觉地趋同于教师的代言人——小组组织者的指向,致使富有个性色彩的求异思维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肯定,致使某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被扼杀在萌芽状态。 (2)组际交流时学生常常以“我”而不以“我们”进行表达,如此等等现

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细则

一.编组方法 小组地原则应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即合作小组成员在性别、性格、学习成绩、家庭背景等方面要具有差异,从而实现各小组成员在合作过程中地优势互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组内异质决定了小组内成员各具特色,要使小组成员不会无所事事,就必须根据学生地特点使其承担不同地角色,如:组织者、记录者、总结者、发言者等,发挥不同地作用.因此,小组内地地任务分配要明晰,组员地任务要积极互补,可根据实际情况人一组.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二、成员分工 小组成员因身份不同,会影响全组学习;也会因忽视某些人而降低整体水平,甚至影响教学秩序.因此小组成员都有明确分工,使每个成员都感到自己是小组一员,都对小组成功负责.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小组长要经过班主任地培训,主要对全组活动进行协调,发现自己组存在地问题,负责对小组活动地安排与协调,与号组员共同评价、反思自己小组地表现,并且找到改正措施,提高本小组整体地竞争优势.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三,小组文化 发挥小组长地作用,选定小组格言,制定小组发展目标和规划,提出小组口号. 例如,可以根据自己小组特点对自己小组起一个响亮地名字,并展示本小组文化(包括小组格言、发展目标或规划、小组口号等).如:卓越小组(超越超越,卓尔不凡);快乐小组(人人参与,大家快乐);争先小组(试试就能行,争争就能赢);阳光小组(我们阳光我们快乐)等等.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四,评价细则: 既突出小组地捆绑式评价,又要兼顾学生个人地评价,每个同学只要能比其他组相同层次同学好,就是为小组做贡献,“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 对小组地评价应融入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之中,而对合作学习合理地评价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参与小组学习地热情.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一)小组学习方面 .课前预习(包括导纲地完成):充分,良好,未完成,此项任务地检查可有课代表检查或者教师抽查不同组相同学号地情况,对相应地小组进行评价.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要求学生根据教师地布置,独立完成课前导纲,发现抄袭他人地每人次扣该组分,学生对疑难可以作出标记. .课堂表现:以个人行为表现、小组地互助行为效果表现为主要依据:要热情对待每一位学习伙伴,一个都不能掉队,全面张扬本组地精神面貌.课堂上勇于及时解答困惑. 能提出较高水平地质疑问题或者对伙伴地观点进行补充.课堂上学习情绪热烈、务实.课堂上能体现团结、活泼、和谐、互助地团队精神,能高质量、高效率学习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对课堂教学合理公正地评价也是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有效地重要保证. 课堂纪律方面:在合作讨论地过程中,上课期间出现瞌睡,看课外书, 不听教师安排等违纪现象,每人扣该组—分. ,课堂合作展示阶段:能够积极回答问题和展示地,,号分,,号分,交流阶段,轮流发言,根据讨论试题难度,主要有号或者号进行发言,号进行补充,评价本组地讨论情况,一人发言时,其他小组成员注意倾听、记录,相互补充要等别人说完;如果经过小组讨论之后,若此问题该小组未能成功展示,所在小组每人分,而由其他组相应序号地成员解答成功地,相应地学号双倍加分;小组解决完本组任务,并能成功帮助其他小组地,加分,为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能够在课堂上提出有价值地问题地分.别地小组进行展示时,其他小组不举手随便乱发表意见地,扣分;不认真听取其他小组展示地扣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课堂合作学习中的师生合作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46627824.html, 课堂合作学习中的师生合作 作者:唐买社妹 来源:《小学科学·教师版》2015年第02期 一、学生合作学习的现状 1、学生合作流干形式 合作学习是当代国际教育改革的主流模式,也是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大力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但是目前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自由式”、“随意式”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比比皆是,老师抛下一句“你们可以分小组讨论一下”,学生们便开始热热闹闹的大讨论,但具体要讨论什么也不知道。在新的基础教育新课程中提出了“小组合作”这一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合作学习的理念和方法逐步得到认可之后,不少教师已经将它用到实际的教学实践中,虽然学生合作学习的广泛运用给课堂注入的新的活力,但是现实中很多教师的低效操作,使得合作学习尚未焕发出它本该更为耀眼的光彩。 2、学生合作学习的盲目性 在新的基础教育新课程中提出了“小组合作”这一教学理念之后,不少教师已经将它用到实际的教学中,但是现实效不强。小学生合作学习的实效性,除了教师的引导外,不与学生的年龄和其自身的知识量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很多合作学习的理论研究中更多是关注了合作探究的作用,却忽略了合作学习主体,也就是说没关注到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及知识量的条件。小学是一、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知识量少,自控力差,要有实效性的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比较很难的。从而说明在开展合作学习时要对教学对象进行分析,根据教学对象合理地安排教学任务及教学手段,这样才做到有针对性,明确性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二、师生合作是情感交流的重要途径 新课程改革多年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合作方式,还处在不断的探索与研究阶段。每年近二十节观摩教研活动中,发现合作是普遍开展,但是流于形式,浮于表面走过场。他们把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分组讨论,但根本不去理会学生在下面唧唧喔喔讨论什么。有的教师甚至从第一组走到最后一组,左看右看却不弯下腰来与学生合作学习,也没有形成“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合作无法达到实质性的合作交流学习。师生合作是教师由“传授知识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设计者”“合作者” 的角色转变,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沟通、启发、补充、共同分享彼此的经验和知识和交流彼此的情感和体验的途迳。 三、师生合作是学生合作的学习根基 当前,有的教师为了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盲目地把合作任务交给学生,老师自身不肯去作必要的执导和训练。小学生特别是低年部的学生因自身学习条件所限,他们是很难或无

社交能力提升小组计划书.doc

小组计划书 小组名称:社交能力提升小组 小组主题:减轻大学生对社交网络的依赖——进一步提高其社交能力 导师:周林波 工作人员:漆利莎关博文 组员:曾怒虹、卿梦丽、刘向峰、李北亚、王婉莹、丁文静、王欣 理念 网络使得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方式发生了新变化,进而对他们的成长成才产生了很大影响。据研究表明,以网络即时通讯工具(如MSN、QQ等)、人人网、BBS等为代表的网络交际载体,在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网络社交在给大学生当来交往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而其中较为突出的是,一些同学过分依赖网络社交,逐渐造成了语言、行为表达的心理依赖,进而导致其现实社交能力的弱化,甚至部分丧失。对网络社交的过分依赖,往往容易忽视生活中的真正“社交网络”,从而与家人、亲朋好友交往时间的减少,加剧了个体的社会疏离,产生负面效应。 根据小组对大学生群体社交生活的长期观察,对网络社交过分依赖的同学,大多在现实社交公众场合,总是表现的沉默寡言、与他人沟通困难,近者影响了其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远者可能对其今后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大学生对于网络社交的过分依赖,是由多重因素综合造成的。但对于不同的个人,又有不尽相同的东西。主要分为以下几点:首先,很多同学是因为突然到一个新的环境,造成心理和行为上的不适应感,没有进行人际关系积极有效的开拓,逐渐把自己畏缩在狭小的空间之内,心理上也处于被动的紧张状态,为了寻找新的心理平衡点,便沉迷于虚拟的网络社交之中,甚者因过分依赖而无法自拔,现实社交能力也就逐渐弱化,造成了一个恶性的循环。其次,一些同学本是要有效的运用网络社交来加强与朋友之间的关系,可是在运用社交网络时,却无法辨认社交网络的利弊,逐渐扩大网络社交的消极影响,一味的着迷于网络的自由、开放,憎恨现实社交生活的人情世故与复杂,开始逃避现实社交生活。 因此,若要减轻大学生对社交网络的依赖,恢复、增强其现实社交能力,大学生必须先意识到自己真实的心理诉求,然后认识到认识到网络社交的利与弊,理性的做出判断和选择,处理好网络社交和现实社交之间的关系,不断增强其现实社交能力。 这个小组会让组员意识到自己的心理和环境现状;之后,会有效的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真实的心理诉求;接着就会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来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会通过一系列的团体活动来增强组员的现实社交能力。有效的使用小组方法介入可帮助面对类似问题或有共同需要的组员,得以建立支援网络,并从组员的互相支持中,得到更大的信心去改善,而且在组员的互动过程中,大家可以互相监督,更能利用其他组员的回馈做改善的思考。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 发表时间:2014-04-01T14:16:40.140Z 来源:《新疆教育》2013年第3期供稿作者:蔺启鹏 [导读] 对于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有意无意地只是把它当做课堂学习的方式之一。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公园路中学蔺启鹏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减负增效的大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已经越来越多地被成功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它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行有效教学,给每个学生提供锻炼自己和展示自我的机会、增强学习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等方面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基于以上原因,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教育局结合区域教育的特点,在2011 年提出了“六模块‘3+x’建构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全面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探索和推广。 我们学校“大班额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组(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通过反复的实验对比、听课交流、问卷调查、座谈研讨等方法,从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教师组织导学的设计两个方面就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的误区和对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1 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的误区1.1 意义不明,似是而非。由于不了解合作学习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合作学习时,大多数学生或各自为阵,各干各事,或强强讨论交流问题,弱弱窃窃私语,借机聊天,学困生并没有积极地、主动地融入到合作之中去锻炼和展示自己,最后只是听一听好学生的讲解。其形式貌似合作,但实质只是一种表面的、肤浅的单向交流,把合作学习由传统的教师讲变成了优等生讲。 1.2 注重形式,缺乏实质。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由于缺乏合作技能,分工不明,在解决问题时,任务不均衡,导致参与程度不高;在交流讨论时,七嘴八舌,既不主动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也不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和想法;在自我展示时,瞻前顾后,推三阻四,不敢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只能由好学生充当小组发言人,支配发言权。整堂课成了优等生的舞台,学困生则逐渐被边缘化。 1.3 画地为牢,重课内,轻课外。对于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有意无意地只是把它当做课堂学习的方式之一,在课外的学习中仍然“单干”,遇到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时,要么问老师,要么放弃解决,画地为牢,重课内,轻课外。 2 教师组织导学设计方面的误区2.1 无病呻吟,为合作而合作。其实,并不是所有课程的每一节课,甚至到每一个具体知识点的学习、具体问题的解决都一定需要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对此很多教师存在错误的看法和做法。他们把小组合作学习当成了唯一的、固定的、必须的教学模式,时时用、处处用,而不是或不能根据教学的内容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导致小组合作泛化,一节课看似热闹非凡,都在合作,实际上学生并没有多大的收获,合作成了赶时髦,成了无病呻吟。我们认为,合作学习的内容或者应该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在学习时,除了需要个人的认真思考、反复揣摩外,还要通过充分的交流,相互补充,校正、完善,在激烈的思维碰撞中启迪学生的心智,提高各方面的能力;或者在解决问题时,环节和程序较多,费时费力,为节约课堂时间,需要先分工,再整合。 2.2 蜻蜓点水,缺乏深度。在合作学习时,出于各方面的顾虑,老师过于保守,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地按照学生的思路和方法通过讨论交流,合作解决,而是以“问题串”的形式设计了合作学习的路径,统一安排让学生按部就班地去完成。 另一种相反的表现是,对合作学习的任务没有明确化,学生如丈二和尚,不知道干什么,导致学生的合作讨论不着边际,脱离主题。这样的合作如蜻蜓点水,缺乏深度,久而久之,会抑制学生的思维能力,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3 时机把握不当,忽视学习的自主性和差异性。面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教师没有留给学生独立思考、反复揣摩、尝试解决的时间和空间,而是直接要求学生合作解决。这样就顾此失彼,既忽视了学习的自主性原则,也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学困生往往还没弄明白问题的实质,就稀里糊涂“被合作”。因此,在我们的调查中,很多学困生反映,“自己还没弄明白题意就听到别人的答案”,其结果是学生逐渐丧失了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2.4 评价重结果,轻过程。虽然很多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采用了各种方式,但大多都重视对问题通过合作解决的程度和结果,忽视合作学习的经历和过程,重视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知识,轻视对学生良好个性和学习情感的培养。 3 对策针对以上师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误区,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对策:淤通过学习方法的指导,向学生明确合作学习对他们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增强合作学习的意识。于科任教师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培训,训练合作学习的技能。盂教师在课堂上通过不断的激励,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让学困生逐步恢复自信,勇于提问,敢于发言,敢于质疑。榆教师要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提高专业素养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师必须明白,不管何种教学模式,都必须依托于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学生的学习原则。只有这样,才会既不至于“守旧”,也不会把教学的改革当做作秀和赶时髦。虞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钻研教材,合理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题材。使每节课的“合作学习”既不会太多,导致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泛化合作,也不至于形成教师主导的一言堂、满堂灌。同时要认真备课,做到准确下达合作学习的指令,做到收放自如。愚评价要全面,“钓胜于鱼”,要更加关注学生的成长历程。

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模式 (1)

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模式 一、小组评价的重要性:有什么样的评价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学习过程。小组合作学习要取得理想效果,必须确立一种促进学生在小组集体中不仅要个人努力上进,还要与同学互相帮助合作的良性制约机制。这就必须改变过去单纯鼓励个人竞争的作法,和相应的评价方式,实行激励小组集体合作达标和激励个人竞争达标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对小组合作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确立全新的合作学习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合理评价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也能尽快提高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技能。评价作为整个小组合作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数学课中观察、分析、发现、探究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因此,搞好小组学习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二、小组评价应该遵循的原则:以四人合作学习小组为主阵地,上交作业小组为副阵地的评价机制,最终必将以奖惩制度来引领,奖惩制度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评价机制的效果,奖惩制度的制定需要根据学生的特征,所以应因班而异,但总体上应遵循以下原则: 1、及时性原则 不管用何种载体(记录得分或记录得星等)来评价都应及时统计,以便及时奖惩,让好习惯及时得到发扬,让坏习惯及时得到改正。 2、鼓励为主的原则 奖惩制度的制定应以鼓励为主,奖励的同学要尽量多,惩罚的同学要尽量少。在奖励同学时不仅可以奖励得星多的个人,也可以奖励得星总数最多的四人小组,从而不断提高合作小组的凝聚力和荣誉感,以便促进小组里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运用多种激励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不是教学目的,只是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的手段。所以要避免过多廉价表扬和过分的模糊评价。 3、就事论事的原则 不管是奖励还是惩罚都只能就事论事,不得因为得星少就大肆批评,否定全部,而因以事说事,就事论事,同时还要对得星少的同学指出做得不好的地方并指导其改正。 三、?评价内容:首先是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是否愉快的,只有在快来严肃活泼的课堂气氛中才能既快乐,又能学到知识。其次是小组合作的学习态度,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完成学习任务的态度是否积极主动。对于学习态度积极主动的小组在课堂上直接提出口头表扬,要求其他小组学习,并给予奖励“小星星”。第二,小组成员在讨论之后的表达见解和勇于发言方面是否积极主动。对于勇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小组和个人给予口头表扬。第三,小组在完成作业时是否是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共同完成、共同提高。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度,不仅仅是评价谁的形式好,谁表达的清楚,更为重要的是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学习

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

合作学习是主体教育的策略之一,是建立在科学的交往观基础上的,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学习是不是放任自流的呢?教师是不是没有用了呢?教师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我主要从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这一方面来谈谈我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任务分工 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并按自己的兴趣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合作学习中学习任务的确立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与需要,是贴近学生实际的、有选择性的、有一定难度、具有思考价值的。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选择学习任务;小组成员间根据个人的特点分配任务。 在《西洋打击乐器介绍》一课中,确立的教学目标是初步认识和了解西洋乐器中的打击乐器──小军鼓、木琴、定音鼓、大鼓、三角铁、钹、和铃鼓的音色、形状及演奏方式。实现这个目标,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演奏方法,而是由学生自己摸索、研究演奏方法,这个环节的任务就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认识这些乐器,自己摸索总结出西洋打击乐器不同的演奏方法。乐器对大多数孩子来说具有神秘感。为了让学生对西洋打击乐器有更全面的认识、了解,我确立了这样的教学任务。这个任务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学生相互启发、协作完成。同时为了在有限教学条件下(不能每人一件乐器)给每个孩子参与实践、探究、体验的机会,我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共同认识、研究、摸索一至两种乐器的演奏方法。老师明确的将任务传达给学生,学生明确了小组共同的学习任务后,由组长根据组员的要求和实际情况选择乐器进行学习。各学习小组的任务分工在这节课中不是具体的分到每个人,而是灵活性的分工,他们有的在研究,有的在倾听,有的在思考,有的在做补充,在活动中相互启发,共同学习,获得成功体验。 二、教师指导 1.启发活动 教师是学习的帮助者,在小组合作学习遇到困难时进行帮助和指导。有的小组成员对自己的想法表示怀疑,不断向老师暗示,需要老师

“一致行动人”的界定及相关法律制度的适用

“一致行动人”的界定及相关法律制度的适用 ■上海办公室杜晓堂 一致行动是各国或地区上市公司收购立法中重点监管的行为,也是上市公司收购法律制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上市公司收购信息披露的公开、公正和公平。在实践中,收购方为了规避法律法规的规定,逃避信息披露或要约收购等法定义务,往往通过非关联化的处理,由多个收购主体出面共同采取行动,每个收购主体购买低于法定比例的同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进而达到既逃避义务又控制上市公司或实现利益输送的目的。 为了打击上述规避法律法规的行为,各国或地区证券市场关于“一致行动”和“一致行动人”的法律制度应运而生,凡被认定为实施“一致行动”的“一致行动人”,则以各个一致行动人合并计算的收购比例作为其履行法定义务的判断标准,同时在一般情况下也将被视为具有关联关系。从相关法律制度的逻辑性和适用性上分析,一致行动(一致行动人)制度是连结关联关系(契约关系)制度和信息披露(要约收购)制度的中间环节。对一致行动和一致行动人的判定一般建立在对关联关系和契约关系判定的基础之上,立法关于关联关系的界定和契约构成的界定直接影响对一致行动和一致行动人的判定;推而进之,一致行动和一致行动人判定的结果则既引发了相应的信息披露或要约收 购义务,也是反过来判定关联关系的基本依据。 一、海外证券市场对“一致行动人”的界定

“一致行动”(Concerted)和“一致行动人”(Persons Acting in Concert)的概念最早出现在英国的《伦敦城市守则》(London City Code)中。《伦敦城市守则》是在1968年3月27日由证券交易所与英格兰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商议后推行的,虽然它仅是交易所的建议,在法律上并无强制能力,但作为处理上市公司收购的一套规则,该规则被英国证券市场普遍接受和遵守,并对其他国家证券市场的收购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根据《伦敦城市守则》的规定,“一致行动人”系指为根据正式或非正式的协议或默契,积极地进行合作,通过其中任何人取得目标公司股份以获得或巩固对目标公司控制权的人。并且列举了6种推定为一致行动人的关联人,除非相反证明成立。 香港证券市场对“一致行动人”的界定借鉴了英国《伦敦城市守则》的规定。根据香港证券与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SFC)的《公司收购、合并及股份购回守则》规定,“一致行动人”系指依据一项协议或协定,透过取得一间公司的投票权,一起积极合作以取得或巩固对该公司的“控制权”的人。并且列举了8种推定为一致行动人的关联人,除非相反证明成立。 美国有关法律中有两个与“一致行动人”相类似的概念,即“视为个人的集体”(Group as a Person)和“受益所有权”(Beneficial Ownership)。当两个或更多的个人充当合伙人、股份两合公司、辛迪加或者充当为了获得、持有和处理发行者的证券的其他集体时,这种辛迪加或者集体应被视为本款所称的“个人”。而对于受益所有权,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发布的有关规定,证券的受益所有

自信提升小组活动

自信心提升小组 一、小组基本情况 1.小组名称:自信提升,我可以! 2.活动对象:五、六年级缺乏自信的学生 3.参加人数:8人 4.节数:五节 5.日期:2011年11月7号至12月28号 6.时间:活动期间的星期四下午(具体时间可变) 7.地点:坑梓中心小学影音室 (具体地点可变) 8.工作员姓名:舒仁姣 二、小组目标 增强组员的自信心,摆脱自卑,孤僻的心态,获得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乐观的面对生活。 1.让组员认识到自信的重要性,从而引导他们留意自己的情绪变化以及态度的转变。 2 .解增强自信的方法,获得提高自信的技巧。 3.鼓励组员将在小组中习得的技巧和行为方式运用到日常生活 中去。 招募方法 1.班级老师推荐班上符合小组条件的学生。

2.工作员亲自到班上与学生交流寻找案主。 3.等招募到一定人数的参加者后,小组工作人员会安排亲自与他们进行交流,并填写一份自信测量表(见附件1)。最后工作员根据面谈与量表的结果确定小组组员。 三、理念 自信心是对自己在某方面“能力”的判断,对自己的价值、信念、意见及是非对错的肯定程度,自信心分为内在信心和外在信心,内在信心关乎个人的自尊感,个人对自己的感受,其中包括对自我价值的洞悉,自我接受等:而外在信心则关联到我们应付情况。体验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能力。可以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自信,就是对自己能够达到某种目标的乐观、充分估计。美国作家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可以说,拥有自信就拥有无限机会。有了自信,便能更加从容的应对生活中的各种负性事件,各种意想不到的挫折。尤其对青少年学生的自信心研究很有必要与迫切。然而,目前对青少年心理的研究大多只是停留在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状况的调查,或者偏重于病理方面等消极心理因素的研究,而对于青少年心理方面的积极因素的研究却较为欠缺,尤其是对青少年自信心的研究几乎没有看到。此外,本次心理现状的调查结果也表明,目前在学校开展学生自信心提升小组非常有必要,相当一部分学生表示上课不敢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不敢举手。看到这些现状,以及看到,“自信”或“自信心”是人类最为基本的内存品质之一,也是每个人内在“自我”的核心部分。 自信心的强弱,将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与制约着心理压力对自身的影响。对于一个有自信的人,他会勇于面对挑战,努力向自己定下的目标进发,追求自我实现,不仅可以带来个人的成功感,个人在其他方面也是能得到全面的发展,使自己更受人欢迎。相反,对于一个没

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缺点教学资料

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缺 点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缺点 张佳刘云张阳黄渊李权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各国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其具体形式和名称上不甚一致,如欧美国家叫“合作学习”,在前苏联叫“合作教育”。综合来看,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1 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点 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在传统集体教学师生单维交流中,教师垄断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被动局面的状况,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能够得以充分的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之所以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的教学改革之一,是因为它具备以下优势: 1.1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学生是未来的社会成员,必须具备社会人的主体性,而主体性并非是游离于社会的,它必须将个体融入群体之中,并自觉地为这个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当学生进入班集体时,就已进入了一个特有的小社会,他们必须在集体中发挥个人的能动性,在吸取集体的帮助教益和服务集体的活动中,使自身得到发展与提高,从而适应这个小集体。小组合作学习,首先使学生在小集体中相互适应,通过适应这个小集体,逐步过渡到适应大集体,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1.1.1 小组学合作习创造了学生互相认识、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的机会。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会了把自我融于群体之中,小组的成员成了他或她的几个好朋友,一起学习,一起活动。使学生感觉自己难以离开这个群体,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合群性。这也是一个人具有社会适应性所具备的基本素质。 1.1.2 小组学合作习培养了学生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的好品质。 要想适应社会,能与别人密切交往,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他人能热心帮助,真诚相待。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感到要想使自己在学习上有所收获,必须做到小组之间的每一个成员相互帮助,相互取长补短,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从而培养了小组成员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帮助本组成员共同提高的好品质,成为他们在适应社会中所必备的条件。 1.1.3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和健康个性的养成。 社会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是在人的活动中,尤其是在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成员之间合作的机会,增加课堂上学生之间合作、互助的频度和强度,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社会化程度的提高。 1.2 小组学合作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一个具有自觉能动性、自主性和独立性的人,是一个对事物有自己独创的思维与见解,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具有社会交往能力的开放型人才。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这类人才的有效途径,小组成员能够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语言、思维及胆量的训练。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他们能够大胆地将自己的见解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在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能主动与别人交往,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1.3 小组学合作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