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设计前期与场地设计分类模拟题场地选择的基本要求

设计前期与场地设计分类模拟题场地选择的基本要求

设计前期与场地设计分类模拟题场地选择的基本要求
设计前期与场地设计分类模拟题场地选择的基本要求

设计前期与场地设计分类模拟题场地选择的基本要求

1. 大中型建设项目的场地选择有几个步骤,其具体的工作顺序是。

Ⅰ.组建选址工作组;Ⅰ.取得选址的原始依据;Ⅰ.实地踏勘并收集有关资料;Ⅰ.编制选址工作报告

A.Ⅰ、Ⅰ、Ⅰ、Ⅰ

B.Ⅰ、Ⅰ、Ⅰ、Ⅰ

C.Ⅰ、Ⅰ、Ⅰ、Ⅰ

D.Ⅰ、Ⅰ、Ⅰ、Ⅰ

答案:B

[解答] 关于为场地选择所进行的调查研究与收集资料的顺序一般是:1.原始资料;2.组建工作组;3.实地踏勘;4.编制报告。

2. 场地选择时建筑师要和各方面联系,但不是主要的。

A.投资方

B.政府主管部门

C.开发公司

D.施工单位

答案:D

[解答] 场地选择时建筑师要和投资方、开发公司及政府主管部门关注最终选址。

3. 场地选址报告的内容必须详细,下列项的说法是错误的。

A.场地选址报告的内容应包括:场址选择的依据、建设地区概况以及选址过程

B.场地选址报告的内容应包括:各个场址方案的综合分析及结论,但不包括各个场址方案的主要技术条件的比较、基建费的比较和经营费的比较

C.场地选址报告的内容应包括:选址标准

D.场地选址报告的内容应包括:当地主管部门对选址的意见和有关的协议文件、

场址的区域位置图、总图等

答案:B

[解答] 在选址报告中要将场址技术经济比较列入其内,参见《建筑设计资料集》第5集。

4. 某市河畔住割、区总建筑面积为100000m2,总建筑基底面积为,20000m2,此小区的住宅平均层数为。

A.6层

B.5层

C.4层

D.3层

答案:B

[解答] 平均层数指在建筑基地内,总建筑面积与总建筑基底面积的比值,单位:层。即:住宅平均层数:总建筑面积(m2)/总建筑基底面积(m2)=100000/20000=5层

5. 在分析环境因素对城市广场的影响时,下列项是不能通过建筑设计来控制的。

A.太阳辐射

B.空气污染

C.局地风

D.交通噪音

答案:B

[解答] 在上述环境因素中,空气污染是不可能采用建筑设计手段来控制的;太阳辐射可通过遮阳罩、悬挑构件、框架或树木等方式来控制;交通噪音可采用人为屏障或音乐声、流水声等来削弱;局地风可通过建筑布局或景观设计进行有效

6. 在场地选择时应避开工程地质恶劣地区,下列项不属于此类地区。

A.发生断层和基本烈度大于九度的地区

B.滑坡、冲沟、崩塌地区

C.古井、古墓、坑穴地区

D.矿藏、采空区地区

答案:C

[解答] 古井、古墓、坑穴地区不属于工程地质恶劣地区,但必须做好文物保护及基础设计工作。

7. 在建设项目的用地挑选中,大中型建设项目的用地通常应避开。

Ⅰ.地震烈度大于九度的地区;Ⅰ.发育的岩溶(喀斯特)地区;Ⅰ.一级膨胀性和较厚的三级湿陷性黄土地区;Ⅰ.城市内的热岛区

A.Ⅰ、Ⅰ

B.Ⅰ、Ⅰ

C.Ⅰ、Ⅰ、Ⅰ

D.Ⅰ、Ⅰ、Ⅰ、Ⅰ

答案:C

[解答] 城市内的热岛区不用避开。

8. 某单位拟建一幢住宅楼,上水由城市供应,污水排入城市管网。在收集有关污水的设计基础资料时,不必收集。

A.城市卫生部门对污水的物理、化学和细菌分析的规定

B.污水连接点的坐标和标高

C.连接点管道的埋深、管径、坡度

D.允许排入下水道的污水量

[解答] 设计住宅内生活污水排放时,不必收集城市卫生部门对污水的物理、化学和细菌分析的规定。

9. 收集工厂生活区所需的设计基础资料时,以下项不必考虑。

A.生活区的总人数、单身与家属的人口数

B.生活区的总建筑面积,单宿、家属住宅及公共福利设施的建筑面积

C.生活区水、电、煤气、蒸汽的需要量

D.生活区对周围地区的环境污染影响

答案:D

[解答] 生活区一般无三废污染源,因此在收集设计基础资料时可不必考虑生活区对周围地区的环境污染影响。

10. 场地选择时要收集环境保护资料,是不必要的。

A.当地环保部门对环保的要求及意见

B.本地区环境污染的本底浓度

C.邻近企业生产有何污染及三废治理情况

D.本场地工程的三废排放浓度

答案:D

[解答] 收集环境保护资料,不含本场地工程的三废排放浓度。

11. 一建筑物的外围需设计以行列式密植低矮的植物组成边界,要求地上植物的高度为1.2~1.6m,下列种类型最符合要求。

A.树墙

B.高绿篱

C.中绿篱

D.矮绿篱

[解答] 《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三册。高绿篱最符合要求。

12. 在场地设计时,一般需取得的气温资料有。

Ⅰ.常年绝对最高气温和常年绝对最低气温;Ⅰ.历年年平均气温;Ⅰ.历年最热月、最冷月的月平均气温;Ⅰ.历年最热日、最冷日的日平均气温

A.Ⅰ、Ⅰ、Ⅰ

B.Ⅰ、Ⅰ

C.Ⅰ、Ⅰ

D.Ⅰ、Ⅰ、Ⅰ、Ⅰ

答案:B

[解答] 历年年平均气温和历年最热日、最冷日的日平均气温没有具体的实际意义。

13. 某地质勘探队对建筑场地进行地质勘探,对钻孔数量的确定没有影响。

A.建筑物的位置

B.土层构造的一致性

C.岩石层的厚度

D.常年地下水位的状况

答案:C

[解答] 决定钻孔数量可根据建筑物的位置与平面形状;土层构造的一致性可使孔距增大,减少钻孔数量,反之可使孔距减小,增加钻子数量;常年地下水的范围和位置需要一定数量的钻孔来判定;而岩石层或砾砂层在同一块场地上将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因此,岩石层的厚度将对钻孔数量的多少不施以影响。

14. 某建设项目需要采用煤气作为能源燃料,不必收集的是。

A.当地市政部门煤气供应点所能供应的煤气量、煤气压力、发热量及其化学分析

B.接管点至工程项目引入点的距离,以及接管的坐标、标高、管径

C.冷凝水的排放系统设备价格

D.煤气的供应价格

答案:C

[解答] 《建筑设计资料集》第5集中,采用煤气作为能源燃料时无冷凝水的排放系统要求。

15. 对于场地选择时需要的绿化环境保护资料,下列是不必要的。

A.本地区的环境污染本底浓度

B.周围企业生产的污染及芒废治理情况

C.当地环保部门对环保的要求及意见

D.场地周围的市政设施条件

答案:D

[解答] 场地周围的市政设施条件与绿化环境保护没有直接关系。

16. 在一般建设项目的场地选择中,对水文地质资料的要求,以下不用考虑。

A.地下水位高度

B.地下水对基础有无腐蚀

C.蓄水层水量

D.水的细菌指标

答案:D

[解答] 地下水质的细菌指标对场地建设影响不大。

17. 在进行选址工程中,必须考虑江湖洪水的威胁。为预防洪水侵袭,下列措施是不适宜的。

A.场址不应选在紧靠水坝坝址的下游一侧

B.在坡地建筑物的高坡一侧,布设截洪沟

C.场址不应选择在经常泛滥的江湖两侧,特别是在洪水淹没线的范围以内

D.设计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地坪标高,应高出计算洪水水位0.30m

答案:D

[解答] 场地地坪应高出洪水水位0.50m。

18. 在选择场址过程中,要收集气象资料。下列资料可不收集。

A.严寒日日数

B.冬季初冻和春季解冻的日期

C.梅雨季节的开始和终结日期

D.采暖期日数

答案:C

[解答] 在《建筑设计资料集》第5集中,场址选择基础资料收集提纲无梅雨季始终日期的要求。

19. 在下列城市总平面简图中,污水处理厂的位置设在地段较好。

答案:D

[解答] 污水厂选址于排水集中量大的低地,地理位置适中。

20. 建筑项目选址与很多因素有关,中型建筑项目选址时,宜避开下列地基。

A.湿陷性黄土

B.膨胀土

C.岩溶(喀斯特)

D.山区不均匀

答案:D

[解答] 山区不均匀地基,有滑坡隐患。

(完整版)问卷调查的常用统计分析方法

问卷调查的常用统计分析方法 问卷调查的方法用得很广泛,对于没有接触过spss的人第一步面临的就是问卷编码问题,有很多外专业的同学都在问这个问题,现在通过举例的方法详细讲解如下,以方便第一次接触SPSS 的同学也能做简单的分析。后面还有分析时的操作步骤,以及比较适用的深入统计分析方法的简单介绍。 调查分析问卷回收,在经过核实和清理后就要用SPSS做数据分析,首先的第一步就是把问题编码录入。 SPSS的问卷分析中一份问卷是一个案,首先要根据问卷问题的不同定义变量。定义变量值得注意的两点:一区分变量的度量,Measure的值,其中Scale是定量、Ordinal是定序、Nominal 是指定类;二注意定义不同的数据类型Type 各色各样的问卷题目的类型大致可以分为单选、多选、排序、开放题目四种类型,他们的变量的定义和处理的方法各有不同,我们详细举例介绍如下: 问卷调查的方法用得很广泛,对于没有接触过spss的人第一步面临的就是问卷编码问题,有很多外专业的同学都在问这个问题,现在通过举例的方法详细讲解如下,以方便第一次接触SPSS的同学也能做简单的分析。后面还有分析时的操作步骤,

以及比较适用的深入统计分析方法的简单介绍。自己写的,错误之处请指正, 调查分析问卷回收,在经过核实和清理后就要用SPSS做数据分析,首先的第一步就是把问题编码录入。 SPSS的问卷分析中一份问卷是一个案,首先要根据问卷问题的不同定义变量。定义变量值得注意的两点:一区分变量的度量,Measure的值,其中Scale是定量、Ordinal是定序、Nominal 是指定类;二注意定义不同的数据类型Type 各色各样的问卷题目的类型大致可以分为单选、多选、排序、开放题目四种类型,他们的变量的定义和处理的方法各有不同,我们详细举例介绍如下: 1 、单选题:答案只能有一个选项 例一当前贵组织机构是否设有面向组织的职业生涯规划系统? A有 B 正在开创C没有D曾经有过但已中断 编码:只定义一个变量,Value值1、2、3、4分别代表A、

《统计学原理》常用公式及计算题目分析

《统计学原理》常用公式汇总及计算题目分析 第三章统计整理 a) 组距=上限-下限 b) 组中值=(上限+下限)÷2 c) 缺下限开口组组中值=上限-1/2邻组组距 d) 缺上限开口组组中值=下限+1/2邻组组距 第四章综合指标 i. 相对指标 1. 结构相对指标=各组(或部分)总量/总体总量 2. 比例相对指标=总体中某一部分数值/总体中另一部分数值 3. 比较相对指标=甲单位某指标值/乙单位同类指标值 4. 强度相对指标=某种现象总量指标/另一个有联系而性质不同的 现象总量指标 5.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实际数/计划数 =实际完成程度(%)/计划规定的完成程度(%) ii. 平均指标

1.简单算术平均数: 2.加权算术平均数或 iii. 变异指标 1.全距=最大标志值-最小标志值 2.标准差: 简单σ= ;加权σ= 3.标准差系数: 第五章抽样估计 1.平均误差: 重复抽样: 不重复抽样:

2.抽样极限误差 3.重复抽样条件下: 平均数抽样时必要的样本数目 成数抽样时必要的样本数目 4.不重复抽样条件下: 平均数抽样时必要的样本数目 第八章 指数分数 一、综合指数的计算与分析 ()() ()p x 2 2 2 2 x 2 p n (1)1N (2)p 1-p p 1-p (3)p 1-p μ= μ= σσ σδδ?? ?????→??→??→??→,最基本的是:若为:乘以-若不重复抽样类型抽样整为:若为群抽样: n N R r ??→??→

(1)数量指标指数 此公式的计算结果说明复杂现象总体数量指标综合变动的方向和程度。 ( - ) 此差额说明由于数量指标的变动对价值量指标影响的绝对额。 (2)质量指标指数 此公式的计算结果说明复杂现象总体质量指标综合变动的方向和程度。 ( - ) 此差额说明由于质量指标的变动对价值量指标影响的绝对额。 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 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 (3)复杂现象总体总量指标变动的因素分析 相对数变动分析: = ×

常用统计分析方法

常用统计分析方法 排列图 因果图 散布图 直方图 控制图 控制图的重要性 控制图原理 控制图种类及选用 统计质量控制是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执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手段,也是CAQ系统的基础,这里简要介绍制造企业应用最广的统计质量控制方法。 常用统计分析方法与控制图 获得有效的质量数据之后,就可以利用各种统计分析方法和控制图对质量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从中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成分。 常用统计分析方法 此处介绍的方法是生产现场经常使用,易于掌握的统计方法,包括排列图、因果图、散布图、直方图等。 排列图 排列图是找出影响产品质量主要因素的图表工具.它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巴洛特(Pareto)提出的.巴洛特发现人类经济领域中"少数人占有社会上的大部分财富,而绝大多数人处于贫困状况"的现象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社会现象,即所谓"关键的少数与次要的多数"原理.朱兰(美国质量管理学家)把这个原理应用到质量管理中来,成为在质量管理中发现主要质量问题和确定质量改进方向的有力工具. 1.排列图的画法

排列图制作可分为5步: (1)确定分析的对象 排列图一般用来分析产品或零件的废品件数、吨数、损失金额、消耗工时及不合格项数等. (2)确定问题分类的项目 可按废品项目、缺陷项目、零件项目、不同操作者等进行分类。 (3)收集与整理数据 列表汇总每个项目发生的数量,即频数fi、项目按发生的数量大小,由大到小排列。最后一项是无法进一步细分或明确划分的项目统一称为“其它”。 (4)计算频数fi、频率Pi和累计频率Fi 首先统计频数fi,然后按(1)、(2)式分别计算频率Pi和累计频率Fi (1) 式中,f为各项目发生频数之和。 (2)

统计分析的八种方法

统计分析的八种方法 统计分析的八种方法一、指标对比分析法指标对比分析法,又称比较分析法,是统计分析中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有关的指标对比来反映事物数量上差异和变化的方法。有比较才能鉴别。单独看一些指标,只能说明总体的某些数量特征,得不出什么结论性的认识;一经过比较,如与国外、外单位比,与历史数据比,与计划相比,就可以对规模大小、水平高低、速度快慢作出判断和评价。 指标分析对比分析方法可分为静态比较和动态比较分析。静态比较是同一时间条件下不同总体指标比较,如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比较,也叫横向比较;动态比较是同一总体条件不同时期指标数值的比较,也叫纵向比较。这两种方法既可单独使用,也可结合使用。进行对比分析时,可以单独使用总量指标或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也可将它们结合起来进行对比。比较的结果可用相对数,如百分数、倍数、系数等,也可用相差的绝对数和相关的百分点(每1%为一个百分点)来表示,即将对比的指标相减。 二、分组分析法指标对比分析法是总体上的对比,但组成统计总体的各单位具有多种特征,这就使得在同一总体范围内的各单位之间产生了许多差别,统计分析不仅要对总体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进行分析,还要深入总体的内部进行分组分析。分组分析法就是根据统计分析的目的要求,把所研究的总体按照一个或者几个标志划分为若干个部分,加以整理,进行观察、分析,以揭示其内在的联系和规律性。 统计分组法的关键问题在于正确选择分组标值和划分各组界限。 三、时间数列及动态分析法时间数列。是将同一指标在时间上变化和发展的一系列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就形成时间数列,又称动态数列。它能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变动情况,通过时间数列的编制和分析,可以找出动态变化规律,为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提供依据。时间数列可分为绝对数时间数列、相对数时间数列、平均数时间数列。 时间数列速度指标。根据绝对数时间数列可以计算的速度指标:有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 动态分析法。在统计分析中,如果只有孤立的一个时期指标值,是很难作出判断的。如果编制了时间数列,就可以进行动态分析,反映其发展水平和速度的变化规律。 进行动态分析,要注意数列中各个指标具有的可比性。总体范围、指标计算方法、计算价格和计量单位,都应该前后一致。时间间隔一般也要一致,但也可以根据研究目的,采取不同的间隔期,如按历史时期分。为了消除时间间隔期不同而产生的指标数值不可比,可采用年平均数和年平均发展速度来编制动态数列。此外在统计上,许多综合指标是采用价值形态来反映实物总量,如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等计算不同年份的发展速度时,必须消除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才能正确的反映实物量的变化。

统计学常用公式汇总情况

统计学常用公式汇总 项目三 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组距=上限-下限 a) 组中值=(上限+下限)÷2 b) 缺下限开口组组中值=上限-邻组组距/2 c) 缺上限开口组组中值=下限+1/2邻组组距 例 按完成净产值分组(万元) 10以下 缺下限: 组中值=10—10/2=5 10—20 组中值=(10+20)/2=15 20—30 组中值=(20+30)/2=25 30—40 组中值=(30+40)/2=35 40—70 组中值=(40+70)/2=55 70以上 缺上限:组中值=70+30/2=85 项目四 统计描述 i. 相对指标 1. 结构相对指标=各组(或部分)总量/总体总量 2. 比例相对指标=总体中某一部分数值/总体中另一部分数值 3. 比较相对指标=甲单位某指标值/乙单位同类指标值 4. 动态相对指标=报告期数值/基期数值 5. 强度相对指标=某种现象总量指标/另一个有联系而性质不同的现 象总量指标 6.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K = 计划数 实际数 =%%计划规定的完成程度实际完成程度 7. 计划完成程度(提高率):K= %10011?++计划提高百分数实际提高百分数 计划完成程度(降低率):K= %10011?--计划提高百分数 实际提高百分数

ii. 平均指标 1.简单算术平均数: 2.加权算术平均数 或 iii. 变异指标 1. 全距=最大标志值-最小标志值 2.标准差: 简单σ= ; 加权 σ= 成数的标准差(1) p p p σ=-3.标准差系数: 项目五 时间序列的构成分析 一、平均发展水平的计算方法: (1)由总量指标动态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 ①由时期数列计算 n a a ∑= ②由时点数列计算 在连续时点数列的条件下计算(判断标志按日登记):∑ ∑=f af a 在间断时点数列的条件下计算(判断标志按月/季度/年等登记): 若间断的间隔相等,则采用“首末折半法”计算。公式为: 1 212 11 21-++++=-n a a a a a n n Λ

大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简介

大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简介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程度不断向纵深发展, 统计学与经济管理的融合程度也在不断加深, 大数据统计分析技术通过从海量的数据中找到经济发展规律, 在宏观经济分析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 而且其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运用也越来越广。基于此, 文章首先对强化大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意义以及必要性进行分析;其次, 详细阐述大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在宏观经济方面及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运用;最后, 对如何进一步推进大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在经济管理领域中的运用提出政策建议。 统计学作为应用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其主要通过对数据进行收集, 通过计量方法找出数据中隐藏的有价值的规律, 并将其运用于其他领域的一门学科。随着数据挖掘(Data Mining) 技术以及统计分析方法逐渐成熟, 大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在经济管理领域中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当前, 面对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以及经济市场竞争不断激烈的双重压力, 将统计学深度的融合运用于经济管理领域成为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科学决策的有效举措。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程度不断向纵深发展, 统计学与经济管理的融合程度也在不断加深, 大数据统计分析技术通过从海量的数据中找到经济发展规律, 在宏观经济分析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 而且其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运用也越来越广。由此可见, 加强大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在经济管理领域中的运用对促进经济发展和和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进一步分析大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在宏观经济发展以及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运用, 本文首先对强化大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意义以及必要性进行分析;其次, 详细阐述大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在宏观经济方面及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运用;最后, 对如何进一步推进大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在经济管理领域中的运用提出政策建议。 一、大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在经济管理领域运用的意义 由于市场环境以及企业管理内容的变化, 推进统计学在企业经营管理领域运用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 宏观经济方面 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 加强大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在宏观经济中的运用对发展经济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 通过构架大数据统计分析系统将宏观经济发展中的行业数据进行收集, 然后利用SPSS、Stata等数据分析软件对关的行业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对发现行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发现行业中潜在的发

常用医学统计学方法汇总

选择合适的统计学方法 1连续性资料 1.1 两组独立样本比较 1.1.1 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且两组方差齐性,直接采用t检验。 1.1.2 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1)可进行数据转换,如对数转换等,使之服从正态分布,然后对转换后的数据采用t检验;(2)采用非参数检验,如Wilcoxon检验。 1.1.3 资料方差不齐,(1)采用Satterthwate 的t’检验;(2)采用非参数检验,如Wilcoxon检验。 1.2 两组配对样本的比较 1.2.1 两组差值服从正态分布,采用配对t检验。 1.2.2 两组差值不服从正态分布,采用wilcoxon的符号配对秩和检验。 1.3 多组完全随机样本比较 1.3.1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且各组方差齐性,直接采用完全随机的方差分析。如果检验结果为有统计学意义,则进一步作两两比较,两两比较的方法有LSD检验,Bonferroni法,tukey 法,Scheffe法,SNK法等。 1.3.2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或各组方差不齐,则采用非参数检验的Kruscal-Wallis法。如果检验结果为有统计学意义,则进一步作两两比较,一般采用Bonferroni法校正P值,然后用成组的Wilcoxon检验。 1.4 多组随机区组样本比较 1.4.1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且各组方差齐性,直接采用随机区组的方差分析。如果检验结果为有统计学意义,则进一步作两两比较,两两比较的方法有LSD检验,Bonferroni法,tukey 法,Scheffe法,SNK法等。 1.4.2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或各组方差不齐,则采用非参数检验的Fridman检验法。如果检验结果为有统计学意义,则进一步作两两比较,一般采用Bonferroni法校正P值,然后用符号配对的Wilcoxon检验。 ****需要注意的问题: (1)一般来说,如果是大样本,比如各组例数大于50,可以不作正态性检验,直接采用t 检验或方差分析。因为统计学上有中心极限定理,假定大样本是服从正态分布的。 (2)当进行多组比较时,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仅比较其中的两组,而不顾其他组,这样作容易增大犯假阳性错误的概率。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作总的各组间的比较,如果总的来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然后才能作其中任意两组的比较,这些两两比较有特定的统计方法,如上面提到的LSD检验,Bonferroni法,tukey法,Scheffe法,SNK法等。**绝不能对其中的两

病案室常用统计公式

病案室常用统计公式 治愈率%= [治愈人数(13)/出院病人数(12)] *100% 好转率%=[好转人数(14)/出院病人数(12)] *100% 病死率%=[死亡人数(16/出院病人数(12)] *100% 病床周转次数(次)=出院病人数“总计”(11)/平均开放病床数(20)病床工作日(日)=实际占用总床数(21)/平均开放病床数(20) 实际病床使用率=实际占用总床数(21)/实际开放总床数(19) 出院者平均出院日=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22)/出院人数“总计”(11)疾病构成%=(实际数/合计总数)*100% 增减数=本次数-上次数 增减率%=(增减数/上次数)*100%

*实际开放总床日数:指年内医院各科每日夜晚12点开放病床数总和,不论该床是否被病人占用,都应计算在内。包括消毒和小修理等暂停使用的病床,超过半年的加床。不包括因病房扩建或大修而停用的病床及临时增设病床。 *实际占用总床日数:指医院各科每日夜晚12点实际占用病床数(即每日夜晚12点住院人数)总和。包括实际占用的临时加床在内。病人入院后于当晚12点前死亡或因故出院的病人, 作为实际占用床位1天进行统计,同时亦应统计“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1天,入院及出院人数各1人。 *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指所有出院人数的住院床日之总和。包括正常分娩、未产出院、住院经检查无病出院、未治出院及健康人进行人工流产或绝育手术后正常出院者的住院床日数。 *平均开放病床数=实际开放总床日数/本年日历日数(365)。 *病床使用率=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实际开放总床日数X100%。 *病床周转次数=出院人数/平均开放床位数。 *病床工作日=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平均开放病床数。 *出院者平均住院日=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出院人数。 *病床周转率=每月(年)出院人数/科(院)床位数 *病床使用率是反映每天使用床位与实有床位的比率,即实际占用的总床日数与实际开放的总床日数之比。 *实际占用的总床日数应该从每天实际占床人数中累加得到,依据于各科室每日的动态报表中 *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是出院人数住院天数的总和,依据于出院病人病案中住院天数,实际占用的总床日数用来计算病床使用率和平均病床工作日 抗生素使用强度%=所有抗菌药物累计DDD数/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40)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了抗菌药物的患者数/患者总数

统计分析的四种方法

统计分析的四种方法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统计分析的四种方法 一、指标对比分析法,又称比较分析法,是统计分析中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有关的指标对比来反映事物数量上差异和变化的方法。有比较才能鉴别。单独看一些指标,只能说明总体的某些数量特征,得不出什么结论性的认识; 指标分析对比分析方法可分为静态比较和动态比较分析。静态比较是同一时间条件下不同总体指标比较,也叫横向比较;动态比较是同一总体条件不同时期指标数值的比较,也叫纵向比较。这两种方法既可单独使用,也可结合使用。进行对比分析时,可以单独使用总量指标或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也可将它们结合起来进行对比。比较的结果可用相对数,如百分数、倍数、系数等,也可用相差的绝对数和相关的百分点(每1%为一个百分点)来表示,即将对比的指标相减。 二、分组分析法指标对比分析法是总体上的对比,但组成统计总体的各单位具有多种特征,这就使得在同一总体范围内的各单位之间产生了许多差别,统计分析不仅要对总体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进行分析,还要深入总体的内部进行分组分析。分组分析法就是根据统计分析的目的要求,把所研究的总体按照一个或者几个标志划分为若干个部分,加以整理,进行观察、分析,以揭示其内在的联系和规律性。 统计分组法的关键问题在于正确选择分组标值和划分各组界限。 三、时间数列及动态分析法, 时间数列是将同一指标在时间上变化和发展的一系列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就形成时间数列,又称动态数

列。时间数列可分为绝对数时间数列、相对数时间数列、平均数时间数列。 时间数列速度指标。根据绝对数时间数列可以计算的速度指标:有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 动态分析法。在统计分析中,如果只有孤立的一个时期指标值,是很难作出判断的。如果编制了时间数列,就可以进行动态分析,反映其发展水平和速度的变化规律。 进行动态分析,要注意数列中各个指标具有的可比性。总体范围、指标计算方法、计算价格和计量单位,都应该前后一致。时间间隔一般也要一致,但也可以根据研究目的,采取不同的间隔期,如按历史时期分。 四、指数分析法指数是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变动情况的相对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根据指数所研究的范围不同可以有个体指数、类指数与总指数之分。 用指数进行因素分析。因素分析就是将研究对象分解为各个因素,把研究对象的总体看成是各因素变动共同的结果,通过对各个因素的分析,对研究对象总变动中各项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测定。因素分析按其所研究的对象的统计指标不同可分为对总量指标的变动的因素分析,对平均指标变动的因素分析。

常用相关分析方法及其计算

二、常用相关分析方法及其计算 在教育与心理研究实践中,常用的相关分析方法有积差相关法、等级相关法、质量相关法,分述如下。 (一)积差相关系数 1. 积差相关系数又称积矩相关系数,是英国统计学家皮尔逊(Pearson )提出的一种计算相关系数的方法,故也称皮尔逊相关。这是一种求直线相关的基本方法。 积差相关系数记作XY r ,其计算公式为 ∑∑∑===----= n i i n i i n i i i XY Y y X x Y y X x r 1 2 1 2 1 ) ()() )(( (2-20) 式中i x 、i y 、X 、Y 、n 的意义均同前所述。 若记X x x i -=,Y y y i -=,则(2-20)式成为 Y X XY S nS xy r ∑= (2-21) 【 式中 n xy ∑称为协方差,n xy ∑的绝对值大小直观地反映了两列变量的一致性程 度。然而,由于X 变量与Y 变量具有不同测量单位,不能直接用它们的协方差 n xy ∑来表示两列变量的一致性,所以将各变量的离均差分别用各自的标准差 除,使之成为没有实际单位的标准分数,然后再求其协方差。即: ∑∑?= = )()(1Y X Y X XY S y S x n S nS xy r Y X Z Z n ∑?= 1 (2-22) 这样,两列具有不同测两单位的变量的一致性就可以测量计算。 计算积差相关系数要求变量符合以下条件:(1)两列变量都是等距的或等比的测量数据;(2)两列变量所来自的总体必须是正态的或近似正态的对称单峰分布;(3)两列变量必须具备一一对应关系。 2. 积差相关系数的计算

利用公式 (2-20)计算相关系数,应先求两列变量各自的平均数与标准差,再求离中差的乘积之和。在统计实践中,为方便使用数据库的数据格式,并利于计算机计算,一般会将(2-20)式改写为利用原始数据直接计算XY r 的公式。即: ∑∑∑∑∑∑∑---= 2 22 2) () (i i i i i i i i XY y y n x x n y x y x n r (2-23) (二)| (三)等级相关 在教育与心理研究实践中,只要条件许可,人们都乐于使用积差相关系数来度量两列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但有时我们得到的数据不能满足积差相关系数的计算条件,此时就应使用其他相关系数。 等级相关也是一种相关分析方法。当测量得到的数据不是等距或等比数据,而是具有等级顺序的测量数据,或者得到的数据是等距或等比的测量数据,但其所来自的总体分布不是正态的,出现上述两种情况中的任何一种,都不能计算积差相关系数。这时要求两列变量或多列变量的相关,就要用等级相关的方法。 1. 斯皮尔曼(Spearman)等级相关 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用R r 表示,它适用于两列具有等级顺序的测量数据,或总体为非正态的等距、等比数据。 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的基本公式如下: ) 1(612 2--=∑n n D r R (2-24) 式中: Y X R R D -=____________对偶等级之差; n ____________对偶数据个数。 , 如不用对偶等级之差,而使用原始等级序数计算,则可用下式 )]1() 1(4[13+-+?-= ∑n n n R R n r Y X R (2-25) 式中: X R ___________X 变量的等级; Y R ____________Y 变量的等级; n ____________对偶数据个数。 (2-25)式要求∑∑=Y X R R ,∑∑=2 2Y X R R ,从而保证22Y X S S =。在观测变量中没有相同等级出现时可以保证这一条件。但是,在教育与心理研究实践中,搜集到的观测变量经常出现相同等级。在这种情况下,∑∑=Y X R R 的条件仍可得

薪酬调查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薪酬调查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对调查数据进行纠正整理的基础上,得出被调查的劳动力市场的薪酬分布的情况。通常薪酬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有:数据排列法、频率分析法、居中趋势分析法、离散分析法、图表分析法、回归分析法。下面对这几种方法分别作详细的介绍,我们很可能在看一些咨询公司或者政府部门的薪酬调查的报告中都要用这些方法,或者其中的部分方法。 1、数据排列法 统计分析的方法常采用数据排列法。先将调查的同一类数据由高至低排列,再计算出数据排列中的中间数据,即25%点处、中点即50%点处和75%点处。工资水平高低企业应注意75%点处,甚至是90%点处的工资水平,工资水平低的企业应注意25%点处的工资水平,一般的企业应注意中点工资水平,下表是调查的部门文员岗位的工资数据。 2、频率分析法 如果被调查单位没有给出某类岗位完整的工资数据,只能采集到某类岗位的平均工资数据。在进行工资调整数据分析时,可以采取频率分析法,记录在各工资额度各类企业岗位平均工资水平出现的频率,从而了解某类岗位人员工资的一般水平。为了更直观地进行观察,还可以根据调查数据绘制出直方图(下图二)。从下表一和下图二中很容易看出,该类岗位人员的工资主要浮动围介于1800元和2400元之间,这也就是大部分企业为该类岗位人员支付的工资围。 表一分析的是部门文员岗位的工资频数分布情况。

3、趋中趋势分析法 趋中趋势分析是统计数据处理分析的重要方法之一,具体又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1)简单平均法 简单评价法是根据薪酬调查的数据,采用以下计算公式求出某岗位基本工资额,作为确定本企业同类岗位人员工资的基本依据。这种方法用起来比较简单,但异常值(主要是最大值与最小值)有可能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因此采用简单平均法时,应当首先剔除最大值与最小值,然后再作出计算。 (2)加权平均法 采用本方法时,不同企业的工资数据将赋予不同的权重,而权重的大小则取决于每一家企业在同类岗位上工作的工作人数。也就是说,当某企业中从事某类岗位工作的人数越多,则该企业提供的工资数据,对于最终平均值的影响也就越大。在这种情况下,规模不同的企业实际支付的工资会对最终调查结果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采用加权平均法处理分析数据比简单评价法更具科学性和准确性。在调查结果基本上能够代表行业总体状况的情况下,起经过加权的平均数更能接近劳动力市场的真实状况。

统计学常用公式汇总

《统计学原理》常用公式汇总 组距=上限-下限组中值=(上限+下限)÷2 缺下限开口组组中值=上限-1/2邻组组距缺上限开口组组中值=下限+1/2邻组组距 111平均指标 1.简单算术平均数: 2.加权算术平均数 或 iii.变异指标 1.全距=最大标志值-最小标志值 2.标准差: 简单σ= ;加权σ= 3.标准差系数: 第五章抽样估计 1.平均误差:重复抽样: 不重复抽样: 2.抽样极限误差 3.重复抽样条件下:平均 数抽样时必要的样本数目 成数抽样时必要的样本数目 4.不重复抽样条件下:平均数抽样时必要的样本数目 第七章相关分析 1.相关系数 2.配合回归方程y=a+bx

3.估计标准误: 第八章指数分数一、综合指数的计算与分析 (1)数量指标指数 此公式的计算结果说明复杂现象总体数量指标综合变动的方向和程度。 ( - ) 此差额说明由于数量指标的变动对价值量指标影响的绝对额。 (2)质量指标指数 此公式的计算结果说明复杂现象总体质量指标综合变动的方向和程度。 ( - ) 此差额说明由于质量指标的变动对价值量指标影响的绝对额。 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 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 (3)复杂现象总体总量指标变动的因素分析 相对数变动分析: = × 绝对值变动分析: - = ( - )×( - ) 第九章动态数列分析 一、平均发展水平的计算方法:

(1)由总量指标动态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 ①由时期数列计算 ②由时点数列计算 在间断时点数列的条件下计算: a.若间断的间隔相等,则采用“首末折半法”计算。公式为: b.若间断的间隔不等,则应以间隔数为权数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公式为: (2)由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动态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 基本公式为: 式中:代表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动态数列的序时平均数; 代表分子数列的序时平均数; 代表分母数列的序时平均数; 逐期增长量之和累积增长量 二. 平均增长量=─────────=───────── 逐期增长量的个数逐期增长量的个数 (1)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公式为: (2)平均增长速度的计算 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100%)

16种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汇总

一、描述统计 描述性统计是指运用制表和分类,图形以及计筠概括性数据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趋势、偏度、峰度。 1、缺失值填充:常用方法:剔除法、均值法、最小邻居法、比率回归法、决策树法。 2、正态性检验:很多统计方法都要求数值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所以之前需要进行正态性检验。常用方法:非参数检验的K-量检验、P-P图、Q-Q图、W检验、动差法。 二、假设检验 1、参数检验 参数检验是在已知总体分布的条件下(一股要求总体服从正态分布)对一些主要的参数(如均值、百分数、方差、相关系数等)进行的检验。 1)U验使用条件:当样本含量n较大时,样本值符合正态分布 2)T检验使用条件:当样本含量n较小时,样本值符合正态分布 A 单样本t检验:推断该样本来自的总体均数μ与已知的某一总体均数μ0 (常为理论值或标准值)有无差别; B 配对样本t检验:当总体均数未知时,且两个样本可以配对,同对中的两者在可能会影响处理效果的各种条件方面扱为相似;

C 两独立样本t检验:无法找到在各方面极为相似的两样本作配对比较时使用。 2、非参数检验 非参数检验则不考虑总体分布是否已知,常常也不是针对总体参数,而是针对总体的某些一股性假设(如总体分布的位罝是否相同,总体分布是否正态)进行检验。适用情况:顺序类型的数据资料,这类数据的分布形态一般是未知的。 A 虽然是连续数据,但总体分布形态未知或者非正态; B 体分布虽然正态,数据也是连续类型,但样本容量极小,如10以下; 主要方法包括:卡方检验、秩和检验、二项检验、游程检验、K-量检验等。 三、信度分析 检査测量的可信度,例如调查问卷的真实性。 分类: 1、外在信度:不同时间测量时量表的一致性程度,常用方法重测信度 2、内在信度;每个量表是否测量到单一的概念,同时组成两表的内在体项一致性如何,常用方法分半信度。 四、列联表分析 用于分析离散变量或定型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

16种统计分析方法

16种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汇总 2015-11-10 分类:数据分析评论(0) 经常会有朋友问到一个朋友,数据分析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哪些,我需要学习哪个等等之类的问题,今天数据分析精选给大家整理了十六种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供大家参考学习。 一、描述统计 描述性统计是指运用制表和分类,图形以及计筠概括性数据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趋势、偏度、峰度。 1、缺失值填充:常用方法:剔除法、均值法、最小邻居法、比率回归法、决策 树法。 2、正态性检验:很多统计方法都要求数值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所以之前 需要进行正态性检验。常用方法:非参数检验的K-量检验、P-P图、Q-Q图、W 检验、动差法。 二、假设检验 1、参数检验 参数检验是在已知总体分布的条件下(一股要求总体服从正态分布)对一些主要的参数(如均值、百分数、方差、相关系数等)进行的检验。 1)U验使用条件:当样本含量n较大时,样本值符合正态分布 2)T检验使用条件:当样本含量n较小时,样本值符合正态分布 A 单样本t检验:推断该样本来自的总体均数μ与已知的某一总体均数μ0 (常为理论值或标准值)有无差别; B 配对样本t检验:当总体均数未知时,且两个样本可以配对,同对中的两者在 可能会影响处理效果的各种条件方面扱为相似; C 两独立样本t检验:无法找到在各方面极为相似的两样本作配对比较时使用。 2、非参数检验

非参数检验则不考虑总体分布是否已知,常常也不是针对总体参数,而是针对总体的某些一股性假设(如总体分布的位罝是否相同,总体分布是否正态)进行检验。 适用情况:顺序类型的数据资料,这类数据的分布形态一般是未知的。 A 虽然是连续数据,但总体分布形态未知或者非正态; B 体分布虽然正态,数据也是连续类型,但样本容量极小,如10以下; 主要方法包括:卡方检验、秩和检验、二项检验、游程检验、K-量检验等。 三、信度分析 检査测量的可信度,例如调查问卷的真实性。 分类: 1、外在信度:不同时间测量时量表的一致性程度,常用方法重测信度 2、内在信度;每个量表是否测量到单一的概念,同时组成两表的内在体项一致 性如何,常用方法分半信度。 四、列联表分析 用于分析离散变量或定型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 对于二维表,可进行卡方检验,对于三维表,可作Mentel-Hanszel分层分析。 列联表分析还包括配对计数资料的卡方检验、行列均为顺序变量的相关检验。 五、相关分析 研究现象之间是否存在某种依存关系,对具体有依存关系的现象探讨相关方向及相关程度。 1、单相关:两个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叫单相关,即研究时只涉及一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 2、复相关:三个或三个以上因素的相关关系叫复相关,即研究时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和因变量相关;

统计学常用公式汇总

统计学常用公式汇总 项目三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组距二上限一下限 a ) 组中值=(上限+下限)* 2 b ) 缺下限开口组组中值二上限一邻组组距/2 c ) 缺上限开口组组中值二下限+1/2邻组组距 例 按完成净产值分组(万元) 10以下 10— 20 20— 30 30— 40 40— 70 70以上 缺下限:组中值=10 —10/2=5 组 中值=(10+20) /2=15 组中值 =(20+30) /2=25 组中值=(30+40) /2=35 组中值=(40+70) /2=55 缺上限:组中值=70+30/2=85 项目四统计描述 i. 相对指标 1. 结构相对指标=各组(或部分)总量/总体总量 2. 比例相对指标=总体中某一部分数值/总体中另一部分数值 3. 比较相对指标=甲单位某指标值/乙单位同类指标值 4. 动态相对指标二报告期数值/基期数值 5. 强度相对指标二某种现象总量指标/另一个有联系而性质不同的现 象总量 指标 实际数= 实际完成程度% 计划数 计划规定的完成程度% 1实际提高百分数 IK = 1计划提高百分数 ii. 平均指标 1. 简单算术平均数: 2. 加权算术平均数 6.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7. 计划完成程度(提高率) 100% 计划完成程度(降低率) ,_1实际提高百分数 K= 1计划提高百分数

iii. 变异指标 1. 全距=最大标志值-最小标志值 2. 标准差:简单c = ' J : P Jp(1 P) 成数的标准差 项目五 时间序列的构成分析 、平均发展水平的计算方法: (1)由总量指标动态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 ① 由时期数列计算 ② 由时点数列计算 - a a n 在连续时点数列的条件下计算(判断标志按日登记):a 在间断时点数列的条件下计算(判断标志按月/季度/年等登记): 若间断的间隔相等,则采用“首末折半法”计算。公式为: 若间断的间隔不等,则应以间隔数为权数进行加权平均计算 (2)(选用)由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动态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 基本公式为: 式中:_c 代表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动态数列的序时平均数; a 代表分子数列的 序时平均数; b 代表分母数列的序时平均数; 3.标准差系数: a 1 a 2 2 1 a n 2an1 a 1 a 2 a ? a 3 a n 1 a n 2 公式为: 4F

(环境管理)常用环境统计计算方法

常用环境统计计算方法 “三废”排放统计是环境统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废”排放量计算是基层环境统计工作的基础,如何准确地填好基层环境统计报表,熟练掌握和运用环境统计计算方法是关键。目前,“三废”排放统计常用计算方法归纳起来有如下三种: 一、实测法 通过实地测量排污单位外排废气、废水(流)量及其污染物浓度,计算出废气、废水排放量及其中某污染物绝对排放量。常用计算公式: G i=K·Q·C i 式中:G i ——废气(或废水)中污染物i的排放量,kg/a; Q ——废气(或废水)排放总量,m3/a(或标m3/a); K ——单位换算系数,对废水取10-6,对废气取10-9; C i ——污染物i的实测浓度,mg/L(或mg/标m3)。 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需多次测定样品取平均值。 二、物料衡算法 物料衡算法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对某系统计算物质质量转化的方法。在生产过程中,进入某系统的物料量,必等于排出的物料量和过程中的积累量。 进入系统的物质量(∑G 入)系统输出的物质量(∑G 出)+系统内积累的物质量

三、排放系数法(经验计算法) 排放系数指在正常技术经济和管理条件下,生产某单位产品所产生(或排放)的污染物数量的统计平均值。根据生产过程中单位产品的经验排放系数与产品产量,计算出“三废”排放量的方法即是排放系数法。计算通式:G i=K i·W 式中:G i——污染物i的年排放(产生)量,kg/a; K i——污染物i的排放系数,kg/t(产品); W——产品年产量(或生产规模),t。 以上是“三废”排放统计计算的基本方法,各基层单位应结合实际情况灵活选用。但为保证计算结果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在实际操作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安装自动在线监测设备并与当地环保局监测站联网的单位,必须采用实时监测数据的汇总数作为排污量数据; (二)未安装自动在线监测设备的单位,在采用实测法计算排污数据时,为保证监测数据能够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需多次测定样品取平均值,并须经当地环保局监测站认定; (三)使用经环保局监测站认定的监测数据计算得出的排污数据,须再与使用排放系数计算得出的排污数据对照验证。如与排放系数法计算结果偏差较大,应以排放系数法计算结果为依据进行调整。尤其是二氧化硫排放量的计算,一定要以排放系数法计算结果验证。

统计常用公式汇总.

常用公式 第三章统计整理 a)组距=上限-下限 b)组中值=(上限+下限)÷2 c)缺下限开口组组中值=上限-1/2邻组组距 d)缺上限开口组组中值=下限+1/2邻组组距 第四章综合指标 i.相对指标 1.结构相对指标=各组(或部分)总量/总体总量 2.比例相对指标=总体中某一部分数值/总体中另一部分数值 3.比较相对指标=甲单位某指标值/乙单位同类指标值 4.强度相对指标=某种现象总量指标/另一个有联系而性质不同的现象总量指 标 5.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实际数/计划数 =实际完成程度(%)/计划规定的完成程度(%) ii.平均指标 1.简单算术平均数: 2.加权算术平均数或 iii.变异指标 1.全距=最大标志值-最小标志值

2.标准差: 简单σ= ;加权σ= 3.标准差系数: 第五章抽样估计 1.平均误差: 重复抽样: 不重复抽样: 2.抽样极限误差 3.重复抽样条件下: 平均数抽样时必要的样本数目 成数抽样时必要的样本数目 4.不重复抽样条件下: 平均数抽样时必要的样本数目 第七章相关分析 1.相关系数

2.配合回归方程y=a+bx 3.估计标准误: 第八章指数分数 一、综合指数的计算与分析 (1)数量指标指数 此公式的计算结果说明复杂现象总体数量指标综合变动的方向和程度。 (-) 此差额说明由于数量指标的变动对价值量指标影响的绝对额。 (2)质量指标指数 此公式的计算结果说明复杂现象总体质量指标综合变动的方向和程度。 (-) 此差额说明由于质量指标的变动对价值量指标影响的绝对额。

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 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 (3)复杂现象总体总量指标变动的因素分析 相对数变动分析: = × 绝对值变动分析: -= (-)×(-)第九章动态数列分析 一、平均发展水平的计算方法: (1)由总量指标动态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 ①由时期数列计算 ②由时点数列计算 在间断时点数列的条件下计算: a.若间断的间隔相等,则采用“首末折半法”计算。公式为: b.若间断的间隔不等,则应以间隔数为权数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公式为:

大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

统计分析方法有哪几种?下面天互数据将详细阐述,并介绍一些常用的统计分析软件。 一、指标对比分析法指标对比分析法 统计分析的八种方法一、指标对比分析法指标对比分析法,又称比较分析法,是统计分析中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有关的指标对比来反映事物数量上差异和变化的方法,有比较才能鉴别。 指标分析对比分析方法可分为静态比较和动态比较分析。静态比较是同一时间条件下不同总体指标比较,如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比较,也叫横向比较;动态比较是同一总体条件不同时期指标数值的比较,也叫纵向比较。 二、分组分析法指标对比分析法 分组分析法指标对比分析法对比,但组成统计总体的各单位具有多种特征,这就使得在同一总体范围内的各单位之间产生了许多差别,统计分析不仅要对总体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进行分析,还要深入总体的内部进行分组分析。分组分析法就是根据统计分析的目的要求,把所研究的总体按照一个或者几个标志划分为若干个部分,加以整理,进行观察、分析,以揭示其内在的联系和规律性。 统计分组法的关键问题在于正确选择分组标值和划分各组界限。 三、时间数列及动态分析法 时间数列。是将同一指标在时间上变化和发展的一系列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就形成时间数列,又称动态数列。它能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变动情况,通过时间数列的编制和分析,可以找出动态变化规律,为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提供依据。时间数列可分为绝对数时间数列、相对数时间数列、平均数时间数列。 时间数列速度指标。根据绝对数时间数列可以计算的速度指标:有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

动态分析法。在统计分析中,如果只有孤立的一个时期指标值,是很难作出判断的。如果编制了时间数列,就可以进行动态分析,反映其发展水平和速度的变化规律。 四、指数分析法 指数是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变动情况的相对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根据指数所研究的范围不同可以有个体指数、类指数与总指数之分。 指数的作用:一是可以综合反映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数量变动的方向和程度;二是可以分析某种社会经济现象的总变动受各因素变动影响的程度,这是一种因素分析法。操作方法是:通过指数体系中的数量关系,假定其他因素不变,来观察某一因素的变动对总变动的影响。 用指数进行因素分析。因素分析就是将研究对象分解为各个因素,把研究对象的总体看成是各因素变动共同的结果,通过对各个因素的分析,对研究对象总变动中各项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测定。因素分析按其所研究的对象的统计指标不同可分为对总量指标的变动的因素分析,对平均指标变动的因素分析。 五、平衡分析法 平衡分析是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数量变化对等关系的一种方法。它把对立统一的双方按其构成要素一一排列起来,给人以整体的概念,以便于全局来观察它们之间的平衡关系。平衡关系广泛存在于经济生活中,大至全国宏观经济运行,小至个人经济收支。平衡分析的作用:一是从数量对等关系上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平衡状况,分析各种比例关系相适应状况;二是揭示不平衡的因素和发展潜力;三是利用平衡关系可以从各项已知指标中推算未知的个别指标。 六、综合评价分析 社会经济分析现象往往是错综复杂的,社会经济运行状况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且各个因素的变动方向和变动程度是不同的。如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评价,涉及生活、分配、流通、消费各个方面;对企业经济效益的评价,涉及人、财、物合理利用和市场销售状况。如果只用单一指标,就难以作出恰当的评价。 进行综合评价包括四个步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