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2014学年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一:2.1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教案

2013-2014学年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一:2.1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教案

2013-2014学年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一:2.1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教案
2013-2014学年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一:2.1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教案

课题: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第一课时:氯气的制取原理

【教学目标】

1.能够用分离提纯的知识解释海水晒盐的原理。

2.能够说出海水中含量较多的元素。

3.能够正确说出电解饱和食盐水时两极的现象和产物,能够正确书写电解反应的方程式。【教学重点】

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氯气的原理

【教学难点】

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各电极现象和产物氯气的检验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交流讨论

【学法指导】

比较观察法

【阅读理解】:阅读P38页海水中的主要成分并指出:

1.海水中主要含有哪些重要元素?

2.海水晒盐应用了什么分离提纯方法?

根据学生的阅读,归纳出海水中含量较多的元素。

海水中氯元素的浓度最高,其次有钠、镁、钙钾、溴、碘等,说明自然界中的溴、碘主要集中在海水中。

向学生展示几张海水晒盐的图片,启发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物质分离和提纯的原理,推断海水晒盐应该采取哪种方法。

:

利用海水晒盐的原理:蒸发结晶

【问题情境】呈现下列问题情境,让学生了解到可以从海水中制取氯及其化合物的,思考:从化合价的变化角度分析,NaCl →Cl2的化合价变化。

海水中含有大量的以自由离子形式存在的重要元素,这些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能否从海水中获取它们的单质和化合物呢?如每一立方千米的海水中含氯化钠4×109t,氯气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那么能否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钠并生产氯气呢?【观察与思考】观察老师演示的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指导学生观察重点和思考下列问题。1、通电时两管内是否都有气泡冒出?观察气体的颜色?推测可能是什么气体?

2、如何证明在“U”型管左管内产生的气体,为什么该气体会在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产生?

3、如何证明在“U”型管右管内产生的气体,有什么现象?为什么该气体会在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产生?

4、滴入酚酞溶液后两管分别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5、为什么要用NaOH溶液来吸收多余的氯气?

(红色部分为学生活动结束后所要填写的,教师在学生完成后再呈现以便于核对比较)【教师活动】演示实验:电解饱和食盐水

【学生活动】观察、记录、思考

【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对上述现象展开讨论,最后由教师评价统一。在些基础上要求学生写出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

通电

2H2O + 2NaCl === H2↑+ Cl2↑+ 2NaOH

【拓展视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工业生产氯气的装置内容,思考下列问题。以加深对工业制取氯气原理和装置的理解。

仔细观察工业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电解槽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哪些离子在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阴极)放电?生成物是什么?

2、哪些离子在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阳极)放电?生成物是什么?

【巩固练习】

1、如图所示装配仪器,接通直流电源,电解饱和食盐水,则电解一段时间后,在炭棒和铁钉表面都有气体生成,其中炭棒表面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A、Cl2B、O2C、H2D、HCl

2、在电解食盐水之前,需要提纯食盐水。为了出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⑴过滤⑵加过量的NaOH溶液⑶加适量的盐酸⑷加过量的NaCO3溶液⑸加过量的BaCl2溶液

A、⑴⑷⑵⑸⑶B、⑷⑴⑵⑸⑶C、⑵⑸⑷⑴⑶D、⑸⑵⑷⑶⑴

3、某氯碱厂打算利用电解食盐水所得气体生产盐酸。

⑴、写出电解食盐水制取H2、Cl2的化学方程式:

⑵、如果生产的H2和Cl2都转化成4mol/L的盐酸,则制取1000L这样的盐酸溶液理论需消耗NaCl多少克

附:【板书设计】

氯气的生产原理

2Cl--2e-→Cl2

一、工业制取原理

原理:

装置: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

食盐的精制:

杂质:Mg2+SO42-Ca2+

试剂:NaOH BaCl2 Na2CO3盐酸

附:板书设计

氯气的生产原理

一、工业制取原理

1.原理:

2.装置: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

3.食盐的精制:

杂质:Mg2+SO42-Ca2+

试剂:NaOH BaCl2 Na2CO3盐酸

【教学反思】

1.学生问为什么两极的材料不一样,能否调换。

2.关于氯气的检验NaOH为什么会在H2的一极生成,不移动吗?没讲清楚,有

的学生认为是烧杯中的NaOH进入管内,缺少预习习惯。

3.教材编写者为了防止混淆没有引入阴极、阳极概念,但是我们在教学中发现这样带来一个更大的问题,学生会把“与负极相连的电极产物”简称为负极产物,如此久而久之就会误认为是负极,用负极代替阴极。我们想可能还是补充阴极、阳极的好。

第二课时:氯气的性质

【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地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氯气的实验室制取原理。

2.能够说出实验室制氯气的装置中名部分的用途,并比较几种常见气体制取装置的特点和

使用条件。

3.观察并识记氯气与铁、有色布条和NaOH溶液作用的现象,能够用氯气的性质加以解释。

4.通过探究活动推断氯水中的主要成份,能够正确书写相关的反应方程式。

5.进一步认识氯气及其化合物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教学重点】

1、氯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2、氯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氯气的制取原理、氯气与NaOH的反应

【教学用具】

CAI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

一、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1、复述氯气的工业生产原理和实验现象。

2、要求学生写出电解食盐水的方程式。

【过度】工业上制氯气是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那么实验室又怎么制取氯气呢?请大家看课本40页。

【阅读理解】自学教材P40页内容思考下面几个问题。(投影)

1、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反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如何变?

2、实验室制取氯气装置中有哪几个部分组成?作用是什么?为什么?

3、想一想你学过其他制取气体的装置,并与制取氯气的制取装置进行比较。

【板书】氯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1、实验原理MnO2 + 4HCl(浓) ====MnCl2 +2H2O + Cl2↑

2、实验装置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

【归纳整理】根据上面的几个问题提示,去阅读教材,经过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1、根据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知道,氯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2、实验室制取氯气装置有3个部分组成: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

因为氯气有毒,污染空气,不能直接排空,所以要用NaOH溶液吸收。

3、气体发生装置有以下几种

点燃

【练习巩固】NH4Cl + NaOH ===NH3↑+ NaCl+H2O,通过该反应来制取氨气,应该用哪套实验装置?

【学生活动】

经过对比讨论,得出应该使用实验室制氧气的装置,固体与固体反应,需加热。

【教师活动】演示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实验、及氯气与Fe、有色面条的实验,让学生根据多媒体打出的观察观察重点进行观察并思考中提出的问题。

【观察与思考】

观察要点:

1、氯气的制取实验中,提醒学生注意实验的操作步骤。

2、氯气与铁反应时,提醒学生注意生成的烟是什么颜色的。

3、氯气与有色布条反应时,提醒学生注意是哪个布条褪色。为什么

4、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注意气体颜色的变化。

思考:

1.棕色的烟是什么物质?

2.为什么干燥的面条不会褪色?

3.为什么可以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

【交流讨论】:学生对所观察到现象及自己对这些现象的解释进行交流,互相补充。最后师生共同完成教材中的表格。写出如下反应方程式:

点燃

2Fe +3Cl2 ===2FeCl3

点燃

H2+Cl2====2HCl

NaOH+Cl2 ==NaClO + NaCl + H2O

说明NaClO的名称是次氯酸钠,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

附:板书设计

一、氯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1、实验原理:MnO2 + 4HCl(浓) ====MnCl2 +2H2O + Cl2↑

2、实验装置: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

二、氯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黄绿色,有毒

2、化学性质:

1、与金属反应

点燃

2Fe+3Cl2 ===2FeCl3

2、与非金属反应

点燃

H2+Cl2====2HCl

3、与碱反应2NaOH + Cl2 == NaCl+1O + NaCl + H2O

【教学反思】

1.氯气的制取反应和与NaOH反应是本节课的难点,其主要原因是这两个反应不能归于初中所学的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在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中缺少固着点,它们又是以后所学氧化还原反应、歧化反应的基础。课堂如果能再分析具体些,学生理解会更深刻些。特别是后一个反应,临近下课,草率了事,从学生作业看效果不是太好。下节课要加强检查,让学生都写一遍。在接下来的氧化还原反应一节可以把这两个反应作为例子进行分析,顺便巩固复习一下。

2.归纳与整理对于学生知识的有序化是有帮助的,所以本节课安排了实验室几个常见气体的制取装置,从效果看还是比较明显的。重要是要交给学生一种归纳比较的方法。

在这个环节有一个意外问题引起了我们的思考,在根据所给条件选择实验装置时,有不少学生认为NaOH是液体。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所看到的NaOH都是溶液状态。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经验,不能以自己的经验代替学生的实验。同时也要注意丰富学生的经验。

3.在Cl2与NaOH 反应的教学中,我们设计了引导学生分析推理其产物的方法,但暴露出我们的学生不善于质疑和思考的特点,很多学生异口同声地私答道生成NaClO,至于为什么会想到是NaClO,没有思考过,说教材就是这样讲,不能进行逻辑推理,所以我们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和思维能力。

第三课时:氯水的性质

【复习巩固】

一、要求学生复述上节课的主要内容

二、写出下列3个化学方程式

1、电解饱和食盐水

2、实验室制氯气

3、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导入新课】

【活动与探究】

1、氯气溶与水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请给出依据。

2、据你分析,在氯水中,主要含有什么物质?

3、怎样用实验的方法证明溶液中含有H+、Cl-、HClO?

4、怎样证明具有漂白性的是HClO还是HCl?

【学生活动】

思考,讨论,然后设计实验方案作答。

【实验设计】

1、氯气溶与水是化学变化。因为:根据实验氯气能使湿的有色布条褪色而干的有色布条不褪色说明氯气溶与水是化学变化。

Cl2 + H2OO

2、根据氯气溶与水的方程式可以得知:

氯水中主要含有:Cl2、HClO、H+、Cl-

3、可以用紫色石蕊试纸可以检验H+(亦可以用其他的方法如碳酸钙等);检验Cl-用AgNO3溶液,生成难溶与水的白色沉淀;

检验HClO用湿润的有色布条,HClO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

4、可以用对比实验来说明具有漂白性的是HClO。

【过度】我们再来看看下面的实验。

【投影】【观察与思考】

1、氯水中滴加石蕊试液颜色怎样变?为什么?

2、氯水中加入NaHCO3有无气体放出?能得到什么结论?

3、氯水中加入品红试液,品红试液的颜色怎样变?

4、氯水中加入AgNO3溶液有无沉淀生成?得出什么结论?

【教师活动】

老师开始演示实验,同时提醒学生观察反应过程中的颜色变化。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的变化思考是氯水中的什么使它发生变化的。为便于学生观察,做完氯水中滴加石蕊试液的实验后,再做石蕊试液中滴加氯水的实验;在做氯水中加入品红试液实验同时,做对比实验水中加入品红试液,让学生观察的更清晰。

【学生活动】

观察实验现象,完成下列表格。

【归纳总结】

从上面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氯水因溶有氯气而呈黄绿色,溶解在水中的部分氯气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用反应方程式来表示:

Cl2 + H2OO

这是个可逆反应。大家看课本42页下边。

【板书】

可逆反应:在相同条件下该反应既可以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可以向逆反应方向进行,这样的反应称为可逆反应。

【巩固练习】

1、H2和O2点燃可以生成H2O,H2O在通点情况下又可以生成H2和O2,

这个是不是可逆反应?

2、HClO在溶液中电离生成H+和ClO-,同时H+和ClO-又可以结合生成HClO,H+和ClO-的电离过程是不是可逆的,试试着写出它的电离方程式。

【学生活动】

学生经过思考作答,并动手写出HClO的电离方程式。并且我们从这里得出氯水的主要成分为:Cl2、H2O、HClO、H+、Cl-、ClO-

【阅读理解】

阅读P42页提示,思考下列问题。

1、HClO具有那些性质?

2、为什么家用自来水养鱼时,要将水在太阳下照一段时间?

【归纳概括】

HClO的性质

1、漂白性

2、不稳定性

3、酸性

【阅读理解】

阅读P42有关漂白粉的内容,思考下列两个问题

工业上怎么用Cl2制取漂白粉,漂白粉在使用时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HClO的性质,你认为漂白粉在保存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归纳概括】

漂白粉的制取:2Cl2 + 2Ca(OH)2 ==Ca(ClO)2 + CaCl2 + 2H2O

漂白粉的使用:Ca(ClO)2 + CO2 + H2O == CaCO3 + 2HClO

【课堂小结】

氯水的成分和性质

Cl2 + H2OO

氯水的成分Cl2、H2O、HClO、H+、Cl-、ClO-

HClO的性质

1、漂白性

2、不稳定性

3、酸性

附:板书设计

氯水的成分和性质

Cl2 + H2O HCl + HClO

氯水的成分Cl2、H2O、HClO、H+、Cl-、ClO-

HClO的性质

1、漂白性

2、不稳定性

3、酸性

【教学反思】

1.本节课值得一提的是我在教学可逆反应的概念时,灵活地增加了一个练习,告诉学生HClO不能完全电离,让学生写出它的电离方程式。这样既巩固了可逆反应的概念,又为学习HClO是弱电解质作个铺垫,感觉处理得很好。

2.新课程教学暴露出来的一个很大问题就是学生听得懂,但不会做作业,这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很多资料超标、超前,二是教学内容多但浮浅,加上练习跟不上,所以学生解题能力不强,可能以后要多加强作业指导。

第四课时:溴、碘的提取

【教学目标】

1.能够用化学反应表示工业上提取溴、碘单质原理。

2.通过实验探究氯、溴和碘单质化学性质的活泼性。

3.了解的碘的特性和检验方法。

4.理解溴离子和碘离子的检验方法,能够正确复述实验现象,熟练写出反应方程式。5.认识氯、溴、碘及其化合物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教学重点】

1、溴、碘的提取方法

2、Br-和I-检验

【教学难点】

溴、碘的提取方法

【教学用具】

CAI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

一、写出下列反应化学方程式

1、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制氯气。

2、实验室用MnO2和浓HCl反应制取氯气的反应方程式。

3、氯气通入NaOH溶液中发生的反应。

4、工业用氯气制取漂白粉的方程式。

5、漂白粉与CO2、水反应的方程式。

二、怎样把单质溴从溴水中提取出来,用下述哪一种方法?

A、蒸馏B、结晶C、萃取D、分液

【导入新课】我们知道不少的物质分离方法,那么溴、碘应该如何提取呢?

【板书】溴、碘的提取

【投影】【活动与探究】

完成P43页的活动与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的现象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实验1:观察KBr溶液的颜色,滴加氯水后颜色的变化?(谁的颜色?怎么变?)滴加CCl4震荡后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实验2:观察KI溶液的颜色?分别滴加氯水和溴水后颜色有什么变化?(谁的颜色?怎么变?)滴加CCl4震荡后有什么现象?(与实验1最后一步进行对比)

【教师活动】老师开始演示书本43页的活动与探究的实验1和实验2。同时提醒学生注意溶液颜色的变化并说出各是什么颜色。

【学生活动】在老师演示实验时认真观察实验现象,主要观察溶液的颜色在实验中如何变化,边根据上面的提示做思考,然后完成下表。

(待学生完毕后多媒体呈现红字部分,进行校对检查)

【交流讨论】

1、上述实验中的反应属于哪一种反应类型?

学生一般会回答说上述实验中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老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回答上述实验中的反应也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从Cl、Br、I的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来引导学生)。

2、从上述实验中你能比较出Cl 、Br、I单质的活泼性吗?

从Cl 可以置换出Br,Cl 、Br可以置换出I 可以说明其单质的活泼性是Cl2>Br 2>I2。【阅读思考】

阅读P44页的信息提示,思考下列问题?

1、碘单质有什么特性?能使淀粉KI变蓝的就一定是氯气吗?

2、如何检验Br-和I-?

【教师活动】

老师演示实验:在KBr溶液和KI溶液中分别滴加AgNO3溶液,各生成不溶于水的沉淀。

【学生活动】

学生根据上面的2个问题提示认真阅读课本44页的信息提示,并根据观察到的演示实验现象,经过互相交流讨论,做出回答。

1、碘单质的特性有:碘能使淀粉变蓝;碘易升华。

2、检验Br-和I-用AgNO3溶液分别生成难溶于水的淡黄色溴化银和黄色碘化银沉淀。

KBr+AgNO3==AgB r↓ + KNO3

KI+AgNO3==AgI↓ + KNO3

【问题解决】

海水中富有碘元素,请设计实验方案将其中的碘以单质的形式提取出来。

【交流讨论】

认真阅读课本信息,思考后设计实验方案。

附:板书设计

一、溴、碘的提取原理

二、碘单质的特性:1、碘能使淀粉变蓝

2、碘易升华。

三、如何检验Br-和I-:

KBr+AgNO3==AgB r↓ + KNO3

KI+AgNO3==AgI↓ + KNO3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化合价变化判断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

2.理解电子转移与化合价升降的关系,并能用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情况。

3.能够根据具体反应判断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

【教学重点】:

化合价法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

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

【教学难点】:

化学反应的分析及电子转移数目的计算

【教学方法】:

讲解练习法

【教学用具】:CAI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检查】:怎么判断的一个反应是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学生:回忆前面所学的根据化合价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

教师:找学生回答、补充并评价。

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阅读思考】阅读教材P45页氧化还原反应内容,思考如下问题?

1.氧化剂、还原剂的在反应中化合价怎么变?

2.化合价升降的实质是什么?

3.怎么用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情况?

学生:自学思考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理解、在学生完成后找学生回答问题并补充、作出评价。

【归纳概括】:一、氧化还原反应

【问题解决】:指出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

2KI+ Br2=2KBr+I2

(还原剂)(氧化剂)

H2+CuO == H2O + Cu

(还原剂)(氧化剂)

MnO2+ 4HCl(浓)== MnCl2+ Cl2+ H2O

(氧化剂)(还原剂)

2NaOH+ Cl2== NaClO + NaCl + H2O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学生:独立完成上述练习,巩固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讨论,在学生完成后多媒体呈现答案以校正。同时向学生说明:氧化剂、还原剂既可以用物质表示,也可具体到元素。

二、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示例1】:

教师:讲解关键是要分析反应,判断出有多少HNO3作为氧化剂,到哪儿去了,从而算出

转移的电子总数来。线上的电子数为电子总数。

提醒学生注意箭头要准确到变化元素。

【问题解决】:指出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并标明电子转移情况。

MnO2+ 4HCl(浓)== MnCl2+ Cl2+ H2O

2Fe + 3Cl2= 2FeCl3

2NaOH+ Cl2== NaClO + NaCl + H2O

学生:完成练习

教师:指导学生解答,特别注意1中盐酸的变化有两种情况,3中氯气的变化分析。

学生完成后评讲。

【课堂小结】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结合板书设计对本节课进行小结,多媒体呈现板书内容,指出学生要识记的内容。

【板书设计】

一、氧化还原反应

二、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教学反思】

1.本节课我们尝试了先学后教的方法,一是因为学校运动会(星期三-星期五)三天不能上课,学生晚自修没有作业。二是本节课概念比较多,不可避免地还要补充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概念,从以前的情况看,一下子引入几个概念,学生一时难以接受,会混淆掉,掌握情况不牢固。所以我们想先让学生通过自学把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和实质先初步掌握,这样再学习其它概念会少一些抑制。

从作业情况来看,有一定的效果,但也反映出学生自学能力不强的现实,表现在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用错或只会背不会用,如认为两种物质反应,必定有一种是氧化剂、一种是还原剂。(2NaOH + Cl2== NaClO + NaCl + H2O),而不是从化合价或电子得失方面去

分析。看来,以后要加强自学能力的培养。

2.氧化还原反应的难点是判断电子转移的数目,学生喜欢按照参加反应的总数去算,因而具体分析一种物质部分变化的情况时就有困难。要在练习课中给予方法指导,加强训练。

第六课时:氧化还原反应(练习课)

【复习巩固】:让学生复述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和实质。注意组织策略的运用。

【示例】:指出下列反应中的氧化剂、还原剂,并标明电子转移情况。

(1) 2Ca(OH)2+ 2Cl2== Ca(ClO)2 + CaCl2 + 2H2O

(2) NaClO3+ 6HCl == NaCl + 3H2O + 3Cl2

(1)中主要引导学生分析2molCl2其中有一半变为正一价,有一半变为-1价。不能只看前面的系数。

(2)中主要分析NaClO3中+5价的Cl的去向,是变为0价呢,还是变为-1价。向学生说明歧化反应的变价规律。

【问题解决】:

(1) 2Na + 2H2O == 2NaOH + H2↑

(2)6NaOH+ 3Cl2== NaClO3+ 5NaCl + 3H2O

(3) 3S+6KOH(浓)2K2S+K2SO3+3H2O

【讲解】:三、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氧化剂还原产物

还原剂氧化产物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示例】:指出下列反应中的氧化物、还原产物,并比较Cl2 、Br2、I2的氧化性强弱

Cl2 +2KBr== 2KCl + Br2

Br2+ 2KI== 2KBr + I2

解:Cl2 >Br2>I2

【问题解决】:

(1)指出下列反应的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MnO2+ 4HCl(浓)== MnCl2+ Cl2+ H2O

2Fe + 3Cl2= 2FeCl3

2NaOH+ Cl2== NaClO + NaCl + H2O

(2根据以下4个反应:

①H2S+I2=S↓+HI,②SO2+2H2S=3S+2H2O,

③2KI+Br2=I2+2KBr,④SO2+I2+2H2O=H2SO4+2HI。

确定KBr-、HI、H2S、SO2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小结】根据学生的练习解答情况进行小结,强调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同时多媒体呈现板书设计内容。

【板书设计】

三、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

1.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氧化剂还原产物

还原剂氧化产物

2.强弱比较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教学反思】

1.从本节课反馈情况来看,电子转移情况依然是难点,如为什么在反应NaClO3 + 6HCl == NaCl + 3H2O + 3Cl2中+5价的氯不能到-1价,学生不理解,也不好解释。

2.复杂情况的电子转移普通班没有引入,主要是他们的基础概念掌握得不太好,此部分内容计划在专题复习时讲。

3.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概念虽然引入,但不是很牢固,后续教学中要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在没有引入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概念的前提下,学生不易理解,易理解为氧化剂到氧化产物。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测试题

姓名成绩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S 32 Cu 64 一、选择题(每小题均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5分) 1.如果你家里的食用花生油混有水份,你将采用下列何种方法分离 A.过滤B.蒸馏C.分液D.萃取 2.下列实验操作均要用玻璃棒,其中玻璃棒作用相同的是 ①过滤②蒸发③溶解④向容量瓶转移液体 A.①和②B.①和③C.③和④D.①和④ 3.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乙醇的包装箱应贴的图标是 A B C D 4.实验中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用试管取出试剂瓶中的Na2CO3溶液,发现取量过多为了不浪费,又把过量的试剂倒入试剂瓶中B.Ba(NO3)2 溶于水,可将含有Ba(NO3)2 的废液倒入水槽中,再用水冲入下水道 C.用蒸发方法使NaCl 从溶液中析出时,应将蒸发皿中NaCl 溶液全部加热蒸干 D.用浓硫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时,浓硫酸溶于水后,冷却至室温才转移到容量瓶中5.过滤后的食盐水仍含有可溶性的CaCl2、MgCl2、Na2SO4等杂质,通过如下几个实验步骤,可制得纯净的食盐水:①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②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③加入稍过量的BaCl2 溶液;④滴入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⑤过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③②①⑤④B.①②③⑤④C.②③①④⑤D.③⑤②①④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 mol H2O的质量为18g/mol B.CH4的摩尔质量为16g C.3.01×1023个SO2分子的质量为32g D.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物质体积均为22.4L 7.已知1.505×1023个X气体分子的质量为8g,则X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A.16g B.32g C.64g /mol D.32g /mol 8.科学家已发现一种新型氢分子,其化学式为H3,在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H3和H2相同的是A.原子数B.分子数C.体积D.物质的量

(完整版)苏教版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化学必修1 专题知识点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物质的分类(可按组成、状态、性能等来分类) 物质的转化(反应)类型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的反应 2. 氧化还原反应实质:电子发生转移 判断依据: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如下: 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有还原性)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有氧化性)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注意:a.“e-”表示电子。 b.双线桥法表示时箭头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箭头起止为同一种元素, 应标出“得”与“失”及得失电子的总数。 c.失去电子的反应物是还原剂,得到电子的反应物是氧化剂 d.被氧化得到的产物是氧化产物,被还原得到的产物是还原产物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1)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比较:氧化剂+ 还原剂→ 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氧化性:氧化剂> 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 还原产物 (2)从元素化合价考虑: 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如Fe3+、H2SO4、KMnO4等; 中间价态——既具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Fe2+、S、Cl2等; 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如金属单质、Cl-、S2-等。 (3)根据其活泼性判断: ①根据金属活泼性: 对应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对应的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增强 ②根据非金属活泼性: 对应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Cl2Br2I2S 对应的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 (4) 根据反应条件进行判断: 不同氧化剂氧化同一还原剂,所需反应条件越低,表明氧化剂的氧化剂越强;不同还原剂还原同一氧化剂,所需反应条件越低,表明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 如:2KMnO4 + 16HCl (浓) = 2KCl + 2MnCl2 + 5Cl2↑ + 8H2O MnO2 + 4HCl(浓) =△= MnCl2 + Cl2↑ + 2H2O 前者常温下反应,后者微热条件下反应,故物质氧化性:KMnO4 > MnO2 (5) 通过与同一物质反应的产物比较: 如:2Fe + 3Cl2 = 2FeCl3Fe + S = FeS 可得氧化性Cl2 > S 离子反应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电。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③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④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或水。 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 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 查: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 (3)离子共存问题 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1、溶液的颜色如无色溶液应排除有色离子:Fe2+、Fe3+、Cu2+、MnO4-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测试题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在盛放浓硫酸的试剂瓶标签上应印有下列警示标记中的() 2.下列有关仪器的使用正确的是() A.手持试管给试管内的物质加热 B.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C.用天平称量药品时用手直接拿砝码 D.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应垂直悬垂在容器上方且不能触及容器内壁 3.下列实验中均需要的仪器是() 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②PH试纸的使用③过滤④蒸发 A.试管B.胶头滴管 C.玻璃棒 D.漏斗 4.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B.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 C.蒸发结晶时应将溶液蒸干 D.称量时,称量物放在称量纸上置于托盘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中5.某同学在实验报告中记录下列数据,其中正确的是() A.用25mL量筒量取12.36mL盐酸 B.用托盘天平称量8.75g食盐 C.用500mL的容量瓶配制450mL溶液 D.用广泛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3.5 6.在下列操作中,一般情况下不能相互接触的是() A.过滤时,玻璃棒与三层滤纸 B.分液时,分液漏斗下端与烧杯内壁 C.过滤时,烧杯内壁与漏斗下端 D.用胶头滴管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尖端与试管内壁 7.关于粗盐提纯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解粗盐时,应尽量让溶液稀些,防止食盐不完全溶解

B .滤去不溶性杂质后,将滤液移至坩埚内加热浓缩 C .当蒸发到剩余少量液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液体蒸干 D .将制得晶体转移到新制过滤器中用大量水进行洗涤 8.提纯含有少量硝酸钡杂质的硝酸钾溶液,可以使用的方法为( ) A .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B .加入过量硫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C .加入过量硫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D .加入过量碳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9.关于容量瓶的四种叙述:①是配制准确浓度溶液的仪器;②不宜贮存溶液;③不能 用来加热;④使用之前要检查是否漏水。这些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0.用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64 g SO 2含有氧原子数为1N A B .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L -1 的MgCl 2溶液,含有Cl - 数为1 N A C .标准状况下,22.4 L H 2O 的分子数为1N A D .常温常压下,14 g N 2含有分子数为0.5 N A 11.若某原子的摩尔质量是M g·mol - 1,则一个该原子的真实质量是( ) A .M g B.1 M g C.M 6.02×1023 g D.6.02×1023M g 1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1 mol 氧气中含有12.04×1023个氧原子,在标准状况下占有体积22.4 L B .1 mol 臭氧和1.5 mol 氧气含有相同的氧原子数 C .等体积、浓度均为1 mol/L 的磷酸和盐酸,电离出的氢离子数之比为3∶1 D .等物质的量的干冰和葡萄糖(C 6H 12O 6)中所含碳原子数之比为1∶6,氧原子数之比为1∶3 13.下列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 ) A .1 L H 2SO 4溶液中含98 g H 2SO 4 B .0.5 L 含49 g H 2SO 4的溶液 C .98 g H 2SO 4溶于水配成2 L 溶液 D .0.1 L 含24.5 g H 2SO 4的溶液 14.在标准状况下,1体积水溶解700体积氨气,所得溶液密度为0.9g·cm - 3,这种氨 水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分别为( ) A .18.4mol·L - 1 34.7% B .20.4mol·L - 1 38.5% C .18.4mol·L - 1 38.5% D .20.4mol·L - 1 34.7%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高一化学必修I 第1章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让学生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明确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阶段将要进行哪些化学模块的学习,以及这些课程模块所包含的内容。 4.使学生了解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让学生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探究课例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过对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悟出学好化学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化学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通过化学高科技产品及技术介绍,激发学生的科学审美感和对微观世界的联想,激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化学审美创造力。 3.介绍我国科学家在化学科学的贡献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社会”、“化学与职业”等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与化学有关地社会问题,引领学生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重点、难点】 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 【教学过程】 [电脑展示] Chemistry ----- What? Where? How? [引言] 通过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化学知识,面对生机勃勃、变化无穷的大自然,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物质构成了如此丰富多彩的自然界?物质是怎样形成的?物质是如何变化的?怎样才能把普通的物质转化成更有价值的物质?或许你也在思考,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化学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情景一:溶洞景观图片(其它图片可以自己收集补充)

最新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同步配套练习全集

[推荐]2020年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同步练习汇 总 课时跟踪检测(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元素周期律 1.不符合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基本规律的是() A.核外电子总是优先排在能量低的电子层上 B.K层是能量最低的电子层 C.N电子层为次外层时,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18 D.各电子层(n)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n2 解析:选D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知,核外电子总是优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上,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个,第n电子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2n2个,A、B、C正确,D错误。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指原子半径、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B.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决定于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C.从Li―→F,Na―→Cl,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均呈现从+1价―→+7价的变化

D.电子层数相同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其最外层电子数均从1个到8个呈现周期性变化 解析:选B元素性质不包括核外电子排布,A错误;O无最高正价,F无正价,C错误;由H到He最外层电子数从1到2,D错误。 3.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正确的是() 解析:选C A项中正确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B项中正确的原子结构示意 图为;D项中正确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4.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核电荷数:Al<Na B.金属性:Na>Al C.原子序数:Na>Cl D.原子半径:Cl>Na 解析:选B A项中核电荷数大小关系为Al>Na,错误;B项中元素的金属性关系为Na>Al,正确;C项中Na是11号元素,Cl是17号元素,所以原子序数:Na<Cl,错误;D项中11~17号的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就越小,所以原子半径:Cl<Na,错误。 5.下列排列顺序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钠>硫>氯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H2SO4>H3PO4 C.最高正化合价:氯>硫>磷 D.热稳定性:硫化氢>氯化氢 解析:选D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则生成相应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应为氯化氢>硫化氢,故D项符合题意。 6.已知下列元素原子的半径为: N O Si P 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半径(10-10 0.75 0.74 1.17 r m) A.1.43×10-10 m B.1.10×10-10 m C.1.20×10-10 m D.0.70×10-10 m 解析:选B P与N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原子序数P>N,则原子半径r>0.75,P与Si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 必修1)人教版各章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一.化学实验安全 1 .遵守实验室规则。 2. 了解安全措施。 (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3)浓酸沾在皮肤上,用水冲净然后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3 .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例如,掌握仪器和药品的使用、加热方法、气体收集方法等。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1 .过滤和蒸发实验1—1 粗盐的提纯:

注意事项: (1)一贴,二低,三靠。 (2)蒸馏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滴飞溅。 2 .蒸馏和萃取 3 .(1)蒸馏 原理:利用沸点的不同,除去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 实验1---3 从自来水制取蒸馏水 仪器:温度计,蒸馏烧瓶,石棉网,铁架台,酒精灯,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操作:连接好装置,通入冷凝水,开始加热。弃去开始蒸馏出的部分液体, 用锥形瓶收集约 10mL液体, 停止加热。 现象:随着加热, 烧瓶中水温升高至100 度后沸腾, 锥形瓶中收集到蒸馏水。 注意事项: ①温度计的水银球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②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 防液体暴沸。 ③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 ④先打开冷凝水,再加热。 ⑤溶液不可蒸干。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全)

苏教版化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1.1物质的分类(可按组成、状态、性能等来分类)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1.2物质的转化(反应)类型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的反应-------升失氧还 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1)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比较:氧化剂 + 还原剂→氧化产物 + 还原产物 氧化性:氧化剂 > 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 > 还原产物 (2)从元素化合价考虑: 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如Fe3+、H2SO4、KMnO4等; 中间价态——既具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Fe2+、S、Cl2等;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质量数(中子数)不同的原子 核素:具有一定质子数和种子数的原子 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之间互称为同位素。 专题二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1.氯气的生产原理 (1)工业制法——氯碱工业 2NaCl + 2H2O ==== 2NaOH + H2↑ + Cl2↑ 正极负极 (2)实验室制法 反应原理:MnO2+4HCl (浓) =△= MnCl2+2H2O+Cl2↑ 反应仪器:圆底烧瓶、分液漏斗 除杂:HCl气体(用饱和食盐水除)、水蒸气(用浓硫酸除) 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排饱和食盐水法 尾气处理:NaOH溶液 氯气的性质 物理性质: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有毒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 化学性质:1. Cl2与金属反应(一般将金属氧化成高价态) 2. Cl2与非金属反应 现象:发出苍白色火焰,生成大量白雾 3. Cl2与碱的反应 Cl2+2NaOH=NaCl+NaClO+H2O 84消毒液成分为NaClO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CaCl2、Ca(ClO)2为漂白粉的成分,其中Ca(ClO)2为有效成分 氯水Cl2+H2O == HCl+HClO 成分分子:H2O、Cl2、HClO 离子:H+、Cl-、ClO-、OH- 氯水的性质 1. 酸性 2. 氧化性 3. 漂白性 4. 不稳定性 Cl-的检验:试剂:AgNO3溶液和稀硝酸现象:产生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结论:溶液中有Cl 次氯酸的性质 1.酸性 2.氧化性 3.漂白性 4.不稳定性: 氯气的用途:来水的消毒、农药的生产、药物的合成等 卤族单质的物理性质 1.状态:气态(Cl2)→液态(Br2)→固态(I2) 2.颜色:黄绿色(Cl2)→深红棕色(Br2)→紫黑色(I2),颜色由浅到深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全书复习纲要(整理)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复习纲要 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复习纲要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一)、原子结构: 原子的表示方法:X A Z ,其中X 是原子符号,A 表示质量数,Z 表示质子数。 原子:核电荷数= = =原子序数 质量数= + ≈相对原子质量 阳离子:(a A m+)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 所带电荷数,即核外电子数=a-m 阴离子:(b B n-)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 所带电荷数,即核外电子数=b+n (二)、同位素: 叫同位素。 (要点)两同:质子数相同,同种元素;两不同:中子数不同,不同原子. (三)、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中,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 的区域内运动,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 的区域内运动。据此可以认为:电子在原子核外距核由 到 ,能量是由低到高的方式进行排布。通常把能量最 、离核最 的电子层叫第一层,由里往外以此类推,共有 个电子层,分别用字母 、 、 、 、 、 、 表示,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 个。而最外层电子数不得超过 个(K 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得超过18个。 (四)、画出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

二、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周期序数=;最高正价+|最低负价|=8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O、F除外) 周期表结构 现行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与特点: 周期:每个横行称为周期;同周期,最外层电子数从1增加到8。(第一周期除外) 族:每个纵行称为族;同主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注意:一定要记住主族的表示方法。 (二)、元素周期律: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半径(除稀有气体元素外)、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最高化合价与最低化合价)都呈现周期性变化。元素的性质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是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发生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一般说来,元素的金属性就是元素的原子失电子的能力(因为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1、2、3个,容易失电子);元素的非金属性就是元素原子的得电子的能力(因为非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4个,容易得电子)。

苏教版-高中复习化学-必修一-专题三-知识点总结

专题3 从矿物到基础材料 第一单元从铝土矿到铝合金铝的制取 ①溶解:Al2O3+2NaOH === 2NaAlO2+H2O ②过滤:除去杂质 ③酸化:NaAlO2+CO2+2H2O === Al(OH)3↓+NaHCO3 ④过滤:保留氢氧化铝 ⑤灼烧:2Al(OH)3 ======= 4Al+3O2↑ 铝合金特点:1、密度小2、强度高3、塑性好4、制造工艺简单5、成本低6、抗腐蚀力强铝的化学性质 (1)与酸的反应:2Al + 6HCl = 2AlCl3 + 3H2↑ (2)与碱的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 第一步:2Al+6H2O= 2Al(OH)3+3H2↑ 第二步:Al(OH)3+NaOH=NaAlO2+2H2O ★总方程式: 2Al+2NaOH+6H2O=2NaAlO2+ 4H2O +3H2↑ (3)钝化:在常温下,铝与浓硝酸、浓硫酸时会在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而发生钝化,不与浓硝酸、浓硫酸进一步发生反应。 (4)铝热反应: 2Al + Fe2O3 === 2Fe + Al2O3 铝热剂:铝粉和某些金属氧化物(Fe2O3、FeO、Fe3O4、V2O5、Cr2O3、MnO2)组成的混合物。 氧化铝的化学性质(两性氧化物) 氧化铝的用途 高硬度、熔点高,常用于制造耐火材料 通电 高温

氢氧化铝(两性氢氧化物) (1)与酸的反应:Al(OH)3 + 3HCl = AlCl3 + 3H2O (2)与碱的反应:Al(OH)3 + NaOH = NaAlO2 + 2H2O 氯化铝的制取: 氯化铝与氨水反应AlCl3+3NH3H2O=Al(OH)3↓+NH4Cl3 氯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Cl3+3NaOH=Al(OH)3↓+3NaCl AlCl3+4NaOH=NaAlO2+2H2O+3NaCl 第二单元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常见的铁矿石和铜矿石 铁的冶炼方法 (1)制取CO:C+O2 === CO2,CO2+C ===CO (2)还原(炼铁原理):Fe2O3 + 3CO === 2Fe + 3CO2 (3)除SiO2:CaCO3===CaO+CO2↑,CaO+SiO2===CaSiO3 铜的冶炼方法 1.高温冶炼黄铜矿→电解精制; 2.湿法炼铜:Fe + CuSO4 = FeSO4 + Cu; 3.生物炼铜 铁、铜的化学性质 铁的化学性质:铁是较活泼的金属(或中等活泼金属)表现为还原性。 铁铜 (1)与非金属反应①铁生锈(铁在潮湿空气中被腐蚀生成Fe2O3) ②2Fe+3Cl2 === 2FeCl3 ③2Fe+3Br2 === 2FeBr3 还原性:Fe2+>Br ④3Fe+2O2 === Fe3O4(2价Fe占 3 1 ,2价Fe占2/3) Cu +O2 === 2CuO Cu + Cl2=== CuCl2 2Cu + S === Cu2S (2)与酸反应①非强氧性的酸:Fe + 2H+ == Fe2+ + H2↑ ②强氧性的酸(浓H2SO4、HNO3): a.常温下钝化(浓H2SO4、浓HNO3用铁制容器盛装) b.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Fe(Ⅲ) ①非强氧性的酸: 不反应 ②强氧性的酸(浓H2SO4、HNO3):在一定 条件下生成Cu(Ⅱ) 高温 高温 △ △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专题1专题2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苏教版化学必修一专题1、专题2测试专用卷 说明:本试卷答题时间为9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相对原子质量为:H:1 C:12 O:16 S:32 Na:23 第一卷选择题(共54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或最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的提纯方法可能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蒸馏B.过滤C.分液D.洗气 2.NaOH、Na2CO3、NaCl、Na2SO4可按某种标准划为一类物质,下列分类标准不正确的是()A.钠的化合物B.可与硝酸反应C.可溶于水D.电解质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尔是一种国际基本物理量 B.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 C.1mol氧的质量为16g D.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分子数相同 4.胶体分散系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差别是() A.分散质直径大小B.是否有丁达尔现象 C.是否稳定D.分散质粒子是否带电 5.氢氧化铁胶体逐滴加入下列溶液,先产生沉淀后沉淀溶解的是() A.稀硫酸B.酒精C.饱和硫酸钠溶液D.磷酸钠溶液 6.下列反应肯定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7.下列物质水溶液能导电,但该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Na2O B.Cl2C.H2SO4D.CO2 8.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加入OH-有沉淀析出,加入H+有气体放出的是() A.Na+、Cu2+、Cl-、SO42-B.Fe3+、K+、SO42-、NO3- C.H+、Al3+、OH-、NO3-D.Na+、Ca2+、Cl-、HCO3- 9.一定温度下,将少量生石灰放入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搅拌并冷却到原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质的质量增大B.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 C.Ca(OH)2溶解度不变D.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10.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或实验注意事项)中,是处于实验安全考虑的是 ①给盛有液体的烧瓶加热时,需要加碎瓷片或沸石②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能小于酒精灯容积的1/3③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④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慢慢沿器壁流入水中()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③④D.只有③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或最符合题意)11.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铁和盐酸反应:2Fe+6H+=2Fe3++3H2↑ B.氯化铁和铜反应:Fe3++Cu=Fe2++Cu2+ C.石灰水与碳酸钠溶液混合:Ca2++CO32-=CaCO3↓ D.硫酸氢钠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中性:2H++SO42-+Ba2++2OH-=BaSO4↓+2H2O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全书复习纲要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 全书复习纲要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复习纲要 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复习纲要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一)、原子结构: 原子的表示方法:X A Z ,其中X 是原子符号,A 表示质量数,Z 表示质子数。 原子:核电荷数= = =原子序数 质量数= + ≈相对原子质量 阳离子:(a A m+)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 所带电荷数,即核外电子数=a-m 阴离子:(b B n-)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 所带电荷数,即核外电子数=b+n (二)、同位素: 叫同位素。 (要点)两同:质子数相同,同种元素;两不同:中子数不同,不同原子. (三)、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中,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 的区域内运动,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 的区域内运动。据此可以认为:电子在原子核外距核由 到 ,能量是由低到高的方式进行排布。通常把能量最 、离核最 的电子层叫第一层,由里往外以此类推,共有 个电子层,分别用字母 、 、 、 、 、 、 表示,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 个。而最外层电子数不得超过 个(K 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得超过18个。 (四)、画出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 二、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核电荷数= = =原子序数 周期序数= ; 最高正价+|最低负价|=8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O 、F 除外) 周期表结构 现行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与特点: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必修1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或实验注意事项)中,主要是出于实验安全考虑的是 A.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B.可燃性气体的验纯 C.气体实验装置在实验前进行气密性检查D.滴管不能交叉使用 2.实验向容量瓶转移液体操作中用玻璃棒,其用玻璃棒的作用是 A.搅拌 B.引流 C.加速反应 D.加快热量散失 3.标准状况下的1mol H e的体积为 A.11.2L B.22.4L C.33.6L D.44.8L 4.下列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一个纯数,没有单位 B. 阿伏加德罗常数就是×1023 C.阿伏加德罗常数是指1mol的任何粒子的粒子数 D.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为:×1023mol-1 5. 16g某元素含有×1023个原子,则该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1 B. 12 6.关于2molO2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体积为44.8L B.质量为32g C.分子数为×1023 D.含有4mol原子 7.在1mol H2SO4中,正确的是 A.含有1mol H B.含有×1023个氢原子 C.含有×1023个分子 D.含有×1023个氧原子 8.下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L的是 A.1L溶液中含有4g NaOH B.1L水中溶解4gNaOH C.0.5L溶液中含有 H2SO4 D.9.8g H2SO4溶于1L水配成溶液 9.1mol/L H2SO4的含义是() A、1L水中含有1mol H2SO4 B、1L溶液中含有1mol H+ C、将98gH2SO4溶于1L水中配成的溶液 D、该溶液c(H+)=2mol/L 10. 下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与50mL 3mol/LNaCl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是 A.150mL 3mol/LKCl溶液 B.150m L 1mol/LAlCl3溶液 C.50mL3mol/LMgCl2溶液 D.75mL LMgCl2溶液 11.下列溶液中,跟100mL L NaCl溶液所含的Cl-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是() A.100mL L MgCl2溶液 B.200mL L CaCl2溶液 C.50ml 1mol/L NaCl溶液 D.25ml L HCl溶液 1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造成实验结果偏低的是() A.定容时观察液面仰视 B.定容时观察液面俯视 C.有少量NaOH溶液残留在烧杯中 D.容量瓶中原来有少量蒸馏水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目录及知识整合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教材整合(共4个专题个10单元31节)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一、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移去“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 二、物质的量 三、物质的聚集状态(删去“1mol物质体积的计算”) 四、物质的分散系(移去“电离、电解质非电解质”) 第二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一、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移去“萃取、分液”) 二、常见物质的检验(移去“Cl-、SO42-检验、焰色反应”) 三、溶液的配制及分析 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一、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删去一或与二合并) 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三、原子核的组成 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一、氯气的生产原理 二、氯气的性质(加上“Cl-检验”) 三、氧化还原反应(加上“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 四、溴、碘的提取(加上“萃取、分液”) 第二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 一、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加上“焰色反应”) 二、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 三、离子反应(加上“电离、电解质非电解质”) 四、镁的提取及应用 专题3 从矿物到基础材料 第一单元从铝土矿到铝合金(重点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一、从铝土矿中提取铝 二、铝的氧化物与氢氧化物 三、铝及铝合金 第二单元铁、铜的获取及应用(重点铁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一、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 二、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第三单元含硅矿物与信息材料(重点硅及二氧化硅的性质) 一、硅酸盐矿物与硅酸盐产品 二、二氧化硅与信息材料 专题4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 第一单元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重点浓硫酸的特性) 一、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 二、硫酸的制备和性质(加上“SO42-检验”) 三、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一二的复习) 第二单元生产生活中含氮化合物(重点氮氧化物、硝酸的性质) 一、氮氧化物的产生和转化(一二合并) 二、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三、硝酸的性质 一、教材整合的整体思路是:由于学生基础底,知识薄,教学中特别注重初中知识的复习与高中知识的衔接。前期关注“点”即“知识点、考点”;中期过渡到“线”即“知识链”;后期到“面”即“知识网”,使学生将知识用“块”的立体形式来构建学科模块,以便学生认知、理解、运用学科知识。 二、教材整合的整体原则:将相关知识合并,将一些无所谓的过渡性内容删除,将重点知识加以强化。 三、教材整合的具体操作: 专题一:大量移去理论性知识。移去理由:我校学生初中化学知识几乎空白,没有初中知识支撑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无疑难如登天,费时费力。 专题二:加上专题一中移去的理论性知识。加上理由:专题二在学习了具体元素化合物知识后马上加上相应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学了就用自然而然,省时省力。 这样“一删一加”在不影响知识掌握的情况,省去了不少时间,而且易教易学。 专题三、专题四:删去无所谓的过渡、与衔接,学会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是关键。所以均整合为: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以学生记忆、应用练习为主。这样专题三、四会省去不少时间,而且不影响知识的学习。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试题精选[1]

1.观察右图,量筒中液体的体积读数是()A.0.5ml B.1.5ml C.1.6ml D.1.7ml 2.如果你在厨房不小心将花生油与凉开水混在一起,你将采用下列何种方法进行分离()A.过滤 B.蒸馏C.分液D.萃取 4.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及泥沙,得到纯净的NaCl,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在下列操作中选取必要的步骤和正确的操作顺序①过滤;②加过量NaO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2CO3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A.④②⑤ B.④①②⑤③C.②⑤④①③D.①④②⑤③ 5.广州地区的自来水是采用氯气消毒的,为了检验Cl-的存在,最好选用下列物质中的()A.石蕊溶液B.四氯化碳C.氢氧化钠溶液D.硝酸银溶液 6.下列实验操作中:①过滤②蒸发③溶解④取液体试剂⑤取固体试剂。一定要用到玻璃棒的是 A.①②③ B.④⑤ C.①④ D.①③⑤ 7.某同学在实验室里过滤一种浑浊溶液,发现滤出的液体仍浑浊,他检查实验装置发现漏斗外壁没有水,滤纸也未出现破损或小漏洞,则造成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下列操作中的: A.滤纸高出漏斗边缘的部分未剪掉B.滤纸与漏斗之间有气泡未被排掉 C.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D.过滤时玻璃棒靠在一层滤纸一边 8.下图所示是分离混合物时常用的仪器,从左至右,可以进行的混合物分离操作分别是 A.蒸馏、蒸发、萃取、过滤B.蒸馏、过滤、萃取、蒸发C.萃取、过滤、蒸馏、蒸发D.过滤、蒸发、萃取、蒸馏9.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酒精的包装箱应贴的图标是( ) A B C D 1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B.在食盐溶液蒸发结晶的过程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C.先在天平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相同质量的纸,再把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纸上称量 D.过滤时,慢慢地将液体直接倒入过滤器中。 11、以下过滤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滤纸应紧贴漏斗内壁并用少量水润湿,使滤纸与漏斗壁之间没有气泡 B.漏斗下端管口应紧靠烧杯内壁C.倒入漏斗过滤液的液面应高于滤纸边缘 D.要沿着玻璃棒慢慢向漏斗中倾倒溶液 12、分离的方法:①过滤:固体(不溶)和液体的分离。②蒸发:固体(可溶)和液体分离。③蒸馏: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分离。④分液: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⑤萃取:利用混合物中一种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性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请从上面选择下列各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填序号)(1)食盐水与泥沙___ _(2)海水晒盐__ _(3)苯和水__ _ (4)蒸馏水的制取_ __(5)用CCl4将碘水中的碘提取出来 13.为了除去粗盐中Ca2+、Mg2+、SO42-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①过滤②加过量的NaO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2CO3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 A、①④②⑤③ B、④①②⑤③ C、②⑤④①③ D、⑤②④①③ 14.下列实验中均需要的仪器是( )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②PH试纸的使用③过滤④蒸发 A.试管B.胶头滴管C.玻璃棒D.漏斗 15.下列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用蒸馏的方法制取蒸馏水 B.用过滤的方法除去NaCl溶液中含有的少量淀粉胶体C.用溶解、过滤的方法提纯含有少量BaSO4的BaCO3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全)

v1.0可编辑可修改 苏教版化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1.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物质的分类(可按组成、状态、性能等来分类) 物质的转化(反应)类型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1. 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的反应 -------升失氧还 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失去2乂“ I I TOO -1 2KBr + Cl 5— B 乓十 2KC1 I 卞 得到羽L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化綁 硕卜奸 金属氧化物 非全屈氧化靭 (碱性氧化物) 「 氧化还原反应

(1) 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比较:氧化剂+还原剂T氧化产物+ 还原产物 氧化性:氧化剂> 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 还原产物 (2) 从元素化合价考虑: 最高价态一一只有氧化性,如Fe3+、H2SQ、KMn?等; 中间价态一一既具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Fe2+、S、CI2等; 最低价态一一只有还原性,如金属单质、CI-、S2-等。 (3) 根据其活泼性判断: ①根据金属活泼性:对应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 --------------------------------------------------------- ?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 ? 对应的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增强 ②根据非金属活泼性: 对应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 ? CI2 Br 2 I 2 S --------------------------------------------------------------------- ? 对应的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 (4) 根据反应条件进行判断: 不同氧化剂氧化同一还原剂,所需反应条件越低,表明氧化剂的氧化剂越强; 不同还原剂还原同一氧化剂,所需反应条件越低,表明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 如:2KMnO+ 16HCI (浓)=2KCl + 2MnCI 2 + 5Cl 2? + 8H 2。 MnO + 4HCI(浓)=△= MnCI 2 + CI 2? + 2H 2Q 前者常温下反应,后者微热条件下反应,故物质氧化性:KMnQ> MnQ2 (5) 通过与同一物质反应的产物比较: 女口:2Fe + 3CI 2 = 2FeCI 3 Fe + S = FeS 可得氧化性CI 2 > S 离子反应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专题一全套教案 苏教版[整理]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课时1 物质的分类和转化 〔学习目标〕 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并了解比较和分类对化学研 究的作用。 2.掌握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并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实现 物质转化的重要意义。 〔知识梳理〕 1.世界上的物质极其繁多,为了简明有序地掌握其性质及变化规律,常采用的方法之一是,同一类物质在组成和某些性质方面往往具有一定的性。 2.对于若干种同样的物质,若分类的依据不同,则得到的分类结果。对物质进行分类的常见依据有。 3.下图是根据物质的对物质进行分类的一种结果,试填写其中空格: 4.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有一定的反应关系,可以相互转化,请将下列 各类物质按其之间的反应关系连线:

[例题解析] 例1.现有下列五种物质:锌粒、硫酸锌、氢氧化锌、氧化锌、硫酸,试关于它们回 答下列问题:(1)根据它们组成或性质的不同,把它们分成两大类。(2)写出它们之间转 化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1)对所给物质进行分类,首先应根据它们在组成、性质、状态等方面的不 同,明确分类的依据,然后再针对不同的依据得出不同的分类结果。从组成上看,镁条 是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为单质;另四种物质都是含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纯净物, 为化合物。从状态上看,硫酸为液体,另四种物质为固体。从性质上看,硫酸镁和硫酸 都是易溶物,另三种物质为难溶物,等等 (2)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有一定的转化规律,可先明确上述物质所属物质 类型,再根据此类型物质所具有的性质,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注意复分解反应发生 的条件)。 如:锌属于活泼金属,可与酸(或盐)反应生成相应的盐,据此可写出反应式: Zn + H 2SO 4 == ZnSO 4 + H 2↑ , 依此类推,有:2 Zn + O 2 == 2 ZnO , Zn(OH)2 + H 2SO 4 == ZnSO 4 + 2H 2O , ZnO + H 2SO 4 == ZnSO 4 + H 2O Zn(OH)2 △= ZnO + H 2O , ZnO + H 2 △= Zn + H 2O 〔基础训练〕 1. 下列物质中都含有氢元素,按照已学知识判断其中属于酸的是( ) A.NH 3 B.CH 4 C.NaHCO 3 D.HClO 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