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动的描述说课稿》

《运动的描述说课稿》

《运动的描述说课稿》
《运动的描述说课稿》

运动的描述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来自南八家初中的田富,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运动的描述》。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效果这几方面对本节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运动的描述”这一节看似简单,但它却深深地影响运动和力、机械能的学习。在自然界里,一切物体的都在不停地运动着,在各种各样的运动中,机械运动最普遍、最简单,学生也最熟悉。初中物理从简单的运动开始,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来逐步展开对物理的学习。此外,机械运动的概念及其研究方法也是后续学习的重要基础。基于这些教材把“机械运动”安排在第一章来学习,这节内容是初中物理基础,大号这个基础,对于初中物理乃至所有科学学科的学习都非常重要。

二、教学目标

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相对的,会选择适当的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

3、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三、重点难点

重点:参照物的概念,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难点:认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四、教法学法

教法:教材先通过大量具体的实例,表明机械运动是普遍存在的,进而让学生讨论、了解机械运动的特点。通过比较、归纳得出机械运动的定义。本节教学中建议多举实例(图片或录像)。在课堂中进行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的运动。要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的必须选参照物作为判断的标准。

学法:运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研究运动,应该说还是初次,探究这方面的知识,能使学生获得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因而通过本

节教学,不仅让学生获得基本的知识,更为重要地是让学生感悟科学的观点及科学的研究方法。由于初中生的思维出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期,本节教学教学可利用多媒体教学环境将一些场景生动在现,使学生以感性认识为依托,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让学生观察图片或用多媒体播放生活中一些运动的物体,观看完成后提问:

1、身边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时运动的?

2、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3、他们一定是运动的吗?一定是静止的吗?

学生根据老师的提问进行思考并举例。

(二)新课讲授

1、首先让学生看书中展示的各种运动,在结合引入视频,让学生体验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进行提问:(讨论)

?在足球场上进行比赛,场上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运动的物体相对于地面的位置是否在改变?

?静止的物体是绝对不动的吗?

通过以上讨论使学生认识到静止和运动的相对性。学生可以认识到机械运动实质上是“物体位置的变化”。引出机械运动。那么到底是相对于哪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呢?从而引出参照物的概念。

2、引导学生讨论“想想议议”中两列火车并排在站台上的列子,从而指出,所选的标准不同,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的结果不同。可以进行活动来加深这一认识,可以让学生完成以下实验:

把教材平放在桌子上,教材上放一铅笔盒,推动教材使它沿桌面缓缓移动,让学生回答:

(1)选取桌子作标准,铅笔盒和教材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2)选取教材作标准,铅笔盒和桌子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3)选取铅笔盒作标准,桌子和教材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通过以上活动和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相对于不同的标准,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情况是不同的,从而明确要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应首先选定一个标准——参照物。建议教师将教材图1.2-5中的实例最为课堂练习的内容。也可以选取一些较简单的练习,重在巩固概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下面的练习。

?练习1 坐在行驶的车中,看树木、房屋向后运动,参照物是____。车中的座椅不动,参照物是____。“月亮在云中穿行”所选的参照物是___。“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中,前半句描述的场景所取的参照物是____。后半句所取的参照物是____。

?练习2 甲乙两人并肩向前走,如果以乙作参照物,甲是____的,路旁的树木是____的,如果以地面作参照物,甲是___的。

?练习 3 站在运行中的自动扶梯上的人,以____ 为参照物是运动的,以____为参照物是静止的。

【学生】完成练习,巩固对参照物、机械运动的认识。

3、刚才书中栏目中和练习中,当我们选择的标准不同的时候,物体的运动情况就不同了,可见,物体的运动情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就是说: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讲述法国飞行员二战期间在高空抓住一个飞行的子弹的故事。(由于事件罕见,能马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引发思考)

提问:飞机在空中飞行,子弹在运动吗?

飞行员为什么能抓住高速飞行的子弹?

学生能够分析得出二者肯定是同向飞行的,老师继续启发学生考虑它们速度的大小关系,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同向、同速即相对静止。通过这个环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4、课堂小结

同学们学完本课,我们学到了什么?让学生归纳本节主要内容,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5、练习

某年的春晚上,有这样一个场景:一名演员正在蹬一俩固定在舞台上的自行车,他身后的大屏幕,是一望无垠的田野,画面一直在动,当镜头拉近后,观众都感

觉这名演员正飞驰在田野上,问题:

①以什么为参照物,演员是不动的?

②以什么为参照物,演员是动的?大屏幕是不动的?

③根据提示,你是摄影师,你如何让两名演员在火车上打斗?

6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动手动脑学物理

六、板书设计

运动的描述

一机械运动三运动的相对性

物体位置的变化速度方向相同即相对静止

二参照物

物体位置变化的标准

七、教学效果

本节通过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现象,探究物理规律,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活跃了课堂气氛,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课堂中教师不再是一个主讲者,而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和组织者,教师和学生一起去感觉、认识、探索、分析、概括。重视了学生间的交流合作。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这个知识点,部分学生能够当堂掌握,对于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可能还理解不透,教师应在课下多辅导,并设计相应的练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