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铁团簇的半经验原子间相互作用对势的研究

铁团簇的半经验原子间相互作用对势的研究

铁团簇的半经验原子间相互作用对势的研究
铁团簇的半经验原子间相互作用对势的研究

团簇研究

前言 团簇是指几个乃至上千个原子、分子或离子通过一定的物理或化学结合力组成的相对稳定的微观或亚微观聚集体,团簇是介于原子、分子与宏观固体物质之间的物质结构的新层次,是各种物质由原子分子向大块物质转变的过渡状态。它的很多新的物理、化学现象日益引起人们的兴趣,对团簇的研究是新材料设计以及研究凝聚态物质性质和特征的一项重要课题[1-9],在大块凝聚态物质的特征、化学吸附以及固体表面反应、燃烧机理、晶体生长、催化等领域的研究中被广泛应用[2-16]。 团簇科学起源于19世纪中叶人们对烟雾、云以及碰撞等现象的研究和后来对成核现象的研究。 目前团簇科学研究的几个主要方向是: (1)研究团簇的组成及电子构型的规律、幻数和几何结构、稳定性的规律; (2)研究团簇的成核和形成过程及机制,研究团簇的制备方法、尤其是获取尺寸均一与可控的团簇束流; (3)研究金属、半导体及非金属和各种化合物团簇的光、电、磁、力学、化学等性质,它们与结构和尺寸的关系,及向大块物质转变的关节点; (4)研究团簇材料的合成和性质; (5)探索新的理论,不仅能解释现有团簇的效应和现象,而且能解释和预知团簇的结构,模拟团簇动力学性质,指导实验; (6)发展新的方法对团簇表面进行修饰和控制。 团簇的研究方法有很多,既有基础实验方法又有理论计算方法。 早期实验方面利用蒸发和热解的方法形成团簇,利用溅射或喷雾的方法可以从表面或凝聚相中获得团簇离子,离子的缔合和生长形成团簇,超声分子束的方法产生团簇。 现在主要通过直接激光气化法来形成团簇;利用团簇的丰度分布来推测团簇结构,偏离丰度分布的结构为“幻数”结构;实验上还采用离子色谱、团簇的光解离或碰撞解离以及团簇与气态小分子的吸附反应等方法来探究团簇的结构以及增长过程。 理论计算方法,基于经验势的,基于半经验方法的,基于量子计算方法的(不带任何经验参数)。经验势方法是用一组含有参数的解析表达式来描述原子间的相互作用。近年来提出的势能函数有:嵌入原子模型(EAM)势,Gupta势等。半经验方法又可分为紧束缚近似(Tight Binding Approximation)和半经验量子化学(Semi-Empirical Quantum Chemistry)方法。量子计算方法主要包括:Hartree-Fock方法、分子轨道法、密度泛函理论(DFT)等。 从1980年开始,氧簇分子被高度重视,基于作为高能量密度材料良好性能,主要借助量子力学计算手段对分子的结构和性质进行研究。 2007年凌琳等人已经通过实验的方法研究了Mn2Ca双金属簇合物研究表明其具有明显的恢复去锰PSII 的电子传递和放氧活性的能力, 并且比MnCl2更高的光组装效率。 Mn2Ca双金属簇合物中Ca与Mn原子之间的羧酸酯桥的连接方式可能有利于水氧化复合物(WOC)的光组装及锰簇的稳定。 2011年盖志刚等人,选择B3L YP/6-311G*的方法和基组研究了Si n C2N(n=2~6)基态和亚稳态团簇的几何结构、自选多重态及基态能量和热力学性质。振动频率和振动强度被用来判

中考化学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知识点分析

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 1 2、熟练掌握有关化学式的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计算纯净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1、相对原子质量:以一个碳-12(质子数和中子数均为6的碳原子)原子质量的作为标准,某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所得的数值,即是该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计算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公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它的国际单位制单位为符号为(书写时一般省略不写)。 2、相对分子质量:表示物质的化学式里所有原子的总和。相对分子质量也是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进行比较而得到的相对质量,它也是一个比值,国际单位制单位为“-”符号为“1” 1、怎样理解相对分子质量也是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进行比较而得 2、硫酸(H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是98克,对吗? 3、为什么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和近似等于相对原子质量? 4、如何计算胆矾(CuSO4·5H2O) 相对分子质量? 5、能否根据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来判断该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如碳元素质量分数为12%的石灰石是纯净物吗?判断某物质是否纯净物的标准是什么? 例题1、已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千克,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求

例题2、铁的某种氧化物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8,则该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 72 B、 160 C、 232 D、 256 思考:先由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推断铁的某种氧化物的化学式,然后计算相对分子质量。本题求化学式的方法有两种,请同学们自己推出。 例题3 一种含氧化铁的铁矿石,经测定含铁49%。求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思考:求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就是求不纯的含Fe2O3的矿石中纯的Fe2O3质量分数。矿石中含铁元素的质量等于矿石中Fe2O3含有的铁元素质量。 矿石的质量×矿石中含铁的质量分数 = Fe2O3的质量× Fe2O3中含铁的质量分数 巩固知识 1、已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 1.993×10-26Kg,一个铁原子的质量为9.288×10-26Kg,则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则1个氧原子的质量是 Kg;银的相对原子质量是碳的相对原子质量的9倍,则银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2、晶碱(Na2CO3·10H20)的相对分子质量是,晶碱中结晶水的质量分数为。 3、已知XgR2O中含有YgR,则表示R的相对原子质量的代数式为( ) A、(X-Y)/16 B、8Y/(X-Y) C、16/(X-Y) D、(X-Y)/8Y 4、原子中决定相对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微粒 ..是( ) A、质子 B、质子数 C、质子和中子 D、质子数和中子数 5、下列物质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A、Fe2O3 B、FeO C、FeS D、Fe3O4 6、质量相等的CO和CO2中,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A、1:1 B、11:14 C、1:2 D、2:1

江苏集创原子团簇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_中标190920

招标投标企业报告 江苏集创原子团簇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报告于 2019年9月19日 生成 您所看到的报告内容为截至该时间点该公司的数据快照 目录 1. 基本信息:工商信息 2. 招投标情况:中标/投标数量、中标/投标情况、中标/投标行业分布、参与投标 的甲方排名、合作甲方排名 3. 股东及出资信息 4. 风险信息:经营异常、股权出资、动产抵押、税务信息、行政处罚 5. 企业信息:工程人员、企业资质 * 敬启者:本报告内容是中国比地招标网接收您的委托,查询公开信息所得结果。中国比地招标网不对该查询结果的全面、准确、真实性负责。本报告应仅为您的决策提供参考。

一、基本信息 1. 工商信息 企业名称:江苏集创原子团簇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20111MA1YFHX83Y 工商注册号:/组织机构代码:MA1YFHX83 法定代表人:/成立日期:2019-05-28 企业类型:/经营状态:在业 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 注册地址:南京市浦口区桥林街道步月路29号12幢-500 营业期限:2019-05-28 至 / 营业范围:原子团簇科技、新材料技术研发;建筑材料、装饰材料、金属材料、磁性材料、石墨烯材料、纳米材料研发、销售;冶金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推广、技术咨询、技术转让;机械设备、仪器仪表、矿产品、化工产品销售;工程技术研发;环保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转让;会议服务;展览展示服务;道路货物运输;货物或技术的进出口(国家禁止或涉及行政审批的货物和技术进出口除外)。(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联系电话:*********** 二、招投标分析 2.1 中标/投标数量 企业中标/投标数: 个 (数据统计时间:2017年至报告生成时间)

团簇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团簇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班级 13光电学号 1395121002 姓名白志辉摘要:概述团簇当前的发展现状,总结了团簇发展这么多年来取得的一些进步和团簇研究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有待解决的难题并对团簇的发展前景和方向作了展望。 关键词:团簇,微观结构,尺寸,性能特征 1.前言 团簇研究正在迅速发展,是跨越原子、分子物理、固体物理、表面物理、量子化学等诸多学科的一个交叉学科。从E.M.Beck等于1956年在喷嘴束中发现氢分子的冷凝即氢分子的团簇形成算起,将近已有40年的历史。但团簇研究在国际上的迅速发展还是最近一二十年的事情。与国际的团簇研究步伐相比,国内的土作起步较晚。从80年代中期开始,国内一些单位陆续开展了团簇的实验和理论研究。 2.团簇介绍 原子和分子团簇,简称团簇(Cluster)或微团簇(microclusters),是几个乃至上千个原子、分子或离子通过物理或化学结合力组成相对稳定的微观和亚微观聚集体,其物理和化学性质随所包含的原子数目而变化。团簇的空间尺度是几人至几百人的范围,用分子描述显得太大,用小块固体描述又显得太小,许多性质既不同于单个原子分子,又不同于固体或液体,也不能用两者性质作简单线性外延和内插得到。因此,人们把团簇看作是介于原子分子和宏观固体之间物质结构的新层次,有人称之为物质的“第五态”[1]。正因为如此,团簇可作为各种物质由原子分子向大块物质转变过程中的特殊物相,或者说它代表了凝聚态物质的初始状态,象胚胎学以其特殊的、许多情况下甚至是唯一的方式说明生物学规律一样,团簇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大块凝聚物质的某些性质和规律[2,3]。 团簇科学是研究团簇的原子组态和电子结构、物理和化学性质及其向大块物质演化过程中与尺寸的关联,团簇同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规律等。团簇科学处于多学科交叉的范畴。从原子分子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化学、表面科学、材料科学甚至核物理学引入的概念和方法交织在一起,构成当前团簇究的中心议题,并逐

化学中常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1)

元素名称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氢H 1 碳 C 12 氮N 14 氧O 16 钠Na 23 镁Mg 24 铝Al 27 硅Si 28 磷P 31 硫S 32 氯Cl 35.5 钾K 39 钙Ca 40 锰Mn 55 铁Fe 56 铜Cu 64 锌Zn 65 银Ag 108 碘I 127 钡Ba 137

物质名称化学式相对分子质量氢气H2 2 氨气NH3 17 氮气N228 氧气O232 水H2O 18 过氧化氢H2O234 一氧化碳CO 28 二氧化碳CO244 一氧化硫SO 48 二氧化硫SO264 三氧化硫SO380 二氧化锰MnO287 二氧化硅SiO260 一氧化氮NO 30 二氧化氮NO246 五氧化二磷P2O5142 氧化铁Fe2O3160 氧化亚铁FeO 72 四氧化三铁Fe3O4232 氧化铜CuO 80 氧化亚铜Cu2O 144 氧化钠Na2O 62 氧化镁MgO 40 氧化钙CaO 56 氧化铝Al2O3 102 氧化锌ZnO 81 氧化汞HgO 217 氧化银Ag2O 232 氧化铅PbO 223

氯气Cl271 氯化氢HCl 36.5 氯化钾KCl 74.5 氯化钠NaCl 58.5 氯化镁MgCl295 氯化钙CaCl2111 氯化铜CuCl2135 氯化锌ZnCl2136 氯化钡BaCl2208 氯化铝AlCl3133.5 氯化铁FeCl3162.5 氯化银AgCl 143.5 氯酸钾KClO3122.5 氯化铵NH4Cl 53.5 氯化亚铁FeCl2 127 物质名称化学式相对分子质量硫酸H2SO498 硫酸锌ZnSO4161 硫酸铵(NH4)2SO4132 硫酸铜CuSO4160 硫酸钡BaSO4233 硫酸钙CaSO4136 硫酸钾K2SO4174 硫酸钠Na2SO4142 硫酸镁MgSO4120 硫酸铁Fe2(SO4)3400 硫酸亚铁FeSO4152 硫酸铝Al2(SO4)3342 硫酸氢钠NaHSO4120 硫酸氢钾KHSO4136 亚硫酸H2SO382 亚硫酸钠Na2SO3126

化学团簇研究

团簇及掺杂团簇的研究现状及意义 原子团簇和分子团簇,简称为团簇(Cluster);团簇这一名词是Cotton在1996年提出的,并认为团簇是具有金属-金属键的多核化合物。团簇由几个乃至上千个原子、分子或离子通过物理或化学结合力组成的相对稳定的微观和亚微观聚集体,团簇的空间尺度大约在几埃至几百埃,其物理以及化学性质随所含原子数的变化而变化。团簇的许多性质不同于单个的原子或分子,也不同于固体或液体,并且也不能从单体和体相材料的性质作简单的线性外延和内插来得到。因此,团簇被看作是介于原子分子以及宏观固体之间物质结构的新层次,称之为物质的“第五态”,它是各种物质由原子分子向体相物质转变的过渡态,也可说它是代表了凝聚态物质的初始状态,团簇的研究有利于我们认识由单个原子向大块凝聚物过渡时性质的变化规律。 团簇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与人类的实践活动中,涉及的许多现象如燃烧、晶体生长、催化、成核和凝固、相变与临界现象、薄膜形成、溶胶和溅射等可构成物理和化学的一个交汇点。况且,在团簇中还出现了些新的物理现象,例如壳层结构与幻数、液相与固相并存与转化、表面等离子激发、磁性增强、同位素效应以及金属非金属转变等等。因而对团簇的研究将带动凝聚态物理、表面物理和化学、原子分子物理和化学动力学的发展。团簇作为介于气态与固态之间的一种过渡态,对其形成和运动规律的研究,不仅为发展和完善原子间结合理论以及各种固体和大分子形成规律提供了合适的对象,也是在实验条件下对大气烟雾和溶胶、宇宙分子和尘埃、云层的形成和发展等的一种模拟,可为气侯人工调节、大气污染控制和天体演化的研究提供线索,丰富了生命科学、大气科学和宇宙科学学科的内容。另外,团簇的理论研究也促进了理论物理和计算物理的发展。团簇在空间上是有限尺度的,零维至三维的模型系统可通过对其几何结构的选择来提供。在团簇的理论研究中,所开发出的一些计算方法也可进一步的推广到有机分子、生物大分子以及固体材料等复杂的系统的计算模拟中。 团簇科学起源于19世纪中叶人们对烟雾、云以及碰撞等现象的研究和后来对成核现象的研究。团簇的研究处于多学科交叉的范畴,它同原子核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化学、表面科学、材料科学以及核物理学中引用的概念和方法交织在一起,并逐渐发展成一门介于原子分子物理和固体物理之间的新型学科。 团簇科学是研究团簇的电子结构和原子组态、物理和化学性质及其向大块物质演变过程中与尺寸的关联,还有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特征和规律。由于团簇是介于分子和凝聚态物质之间的一种特殊物质状态,因而具有很多奇特的性质。如气、固、液三相的并存与转化;催化特性、化学活性、量子尺寸效应、极大的表体比效应以及同位素效应等。这些特性使得团簇在原子分子物理、配位化学、结构化学、量子化学和凝聚态物理等方面出现了许多新的现象和规律。通过研究这些现象和规律,从而构成了现代物理学

团簇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团簇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摘要:概述团簇当前的发展现状,总结了团簇发展这么多年来取得的一些进步和团簇研究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有待解决的难题并对团簇的发展前景和方向作了展望。 关键词:团簇,微观结构,尺寸,性能特征 1.前言 团簇研究正在迅速发展,是跨越原子、分子物理、固体物理、表面物理、量子化学等诸多学科的一个交叉学科。从E.M.Beck等于1956年在喷嘴束中发现氢分子的冷凝即氢分子的团簇形成算起,将近已有40年的历史。但团簇研究在国际上的迅速发展还是最近一二十年的事情。与国际的团簇研究步伐相比,国内的土作起步较晚。从80年代中期开始,国内一些单位陆续开展了团簇的实验和理论研究。 2.团簇介绍 原子和分子团簇,简称团簇(Cluster)或微团簇(microclusters),是几个乃至上千个原子、分子或离子通过物理或化学结合力组成相对稳定的微观和亚微观聚集体,其物理和化学性质随所包含的原子数目而变化。团簇的空间尺度是几人至几百人的范围,用分子描述显得太大,用小块固体描述又显得太小,许多性质既不同于单个原子分子,又不同于固体或液体,也不能用两者性质作简单线性外延和内插得到。因此,人们把团簇看作是介于原子分子和宏观固体之间物质结构的新层次,有人称之为物质的“第五态”[1]。正因为如此,团簇可作为各种物质由原子分子向大块物质转变过程中的特殊物相,或者说它代表了凝聚态物质的初始状态,象胚胎学以其特殊的、许多情况下甚至是唯一的方式说明生物学规律一样,团簇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大块凝聚物质的某些性质和规律[2,3]。 团簇科学是研究团簇的原子组态和电子结构、物理和化学性质及其向大块物质演化过程中与尺寸的关联,团簇同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规律等。团簇科学处于多学科交叉的范畴。从原子分子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化学、表面科学、材料科学甚至核物理学引入的概念和方法交织在一起,构成当前团簇究的中心议题,并逐渐发展成一门介于原子分子物理和固体物理之间的新型学科。

常见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是多少

常见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是多少 由于原子的实际质量很小,如果人们用它们的实际质量来计算的话那就非常的麻烦,例如一个氢原子的实际质量为1.674×10?2?千克,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2.657×10?2?千克。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千克。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其各种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的加权平均值。元素周期表中最下面的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今天小编就来介绍一下我们初中阶段常见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是多少。 常见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的易错点: 1. 如果在元素符号前面添上系数,就只表示该元素原子个数,不能表示该元素。如:H既表示氢元素,又表示一个氢原子;2H只能表示两个氢原子。 2. 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3. 在相对原子质量计算中,所选用的一种碳原子是碳12,是含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它的质量的1/12约等于1.66×10-27 kg。 常见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记忆方法: 1.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的和。H没有中子,那么原子质量就是1.。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质量也增加。 2.第二周期记住C、N、O即可。C为12,N为14,O为16。 3.接下来是第三周期,相对更重要一些Na为23,Mg为24, Al为27,Si为28,P为31, S为32,Cl为35.5。这几个是常用的,所以在用的时候多看看书,或者拿一张纸专门记这几个原子质量,需要用的时候看看,看的多了自然就记住了。还有K为39,Ca为40,Fe为56, Cu为6 4.这几个也是同样的道理。 4.至于其他的一些,通常都是在某一种专有的化合物中出现,如KMnO4等,这些就只要记住化合物的质量就行,不必专门记Mn了。

化学中常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

常用的相对原子质量 元素名称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氢H 1 碳 C 12 氮N 14 氧O 16 钠Na 23 镁Mg 24 铝Al 27 硅Si 28 磷P 31 硫S 32 氯Cl 35.5 钾K 39 钙Ca 40 锰Mn 55 铁Fe 56 铜Cu 64 锌Zn 65 银Ag 108 碘I 127 钡Ba 137

常用的相对分子质量 物质名称化学式相对分子质量 氢气H2 2 氨气NH3 17 氮气N228 氧气O232 水H2O 18 过氧化氢H2O234 一氧化碳CO 28 二氧化碳CO244 一氧化硫SO 48 二氧化硫SO264 三氧化硫SO380 二氧化锰MnO287 二氧化硅SiO260 一氧化氮NO 30 二氧化氮NO246 五氧化二磷P2O5142 氧化铁Fe2O3160 氧化亚铁FeO 72 四氧化三铁Fe3O4232 氧化铜CuO 80 氧化亚铜Cu2O 144 氧化钠Na2O 62 氧化镁MgO 40 氧化钙CaO 56 氧化铝Al2O3 102 氧化锌ZnO 81 氧化汞HgO 217 氧化银Ag2O 232 氧化铅PbO 223

氯气Cl271 氯化氢HCl 36.5 氯化钾KCl 74.5 氯化钠NaCl 58.5 氯化镁MgCl295 氯化钙CaCl2111 氯化铜CuCl2135 氯化锌ZnCl2136 氯化钡BaCl2208 氯化铝AlCl3133.5 氯化铁FeCl3162.5 氯化银AgCl 143.5 氯酸钾KClO3122.5 氯化铵NH4Cl 53.5 氯化亚铁FeCl2 127 物质名称化学式相对分子质量硫酸H2SO498 硫酸锌ZnSO4161 硫酸铵(NH4)2SO4132 硫酸铜CuSO4160 硫酸钡BaSO4233 硫酸钙CaSO4136 硫酸钾K2SO4174 硫酸钠Na2SO4142 硫酸镁MgSO4120 硫酸铁Fe2(SO4)3400 硫酸亚铁FeSO4152 硫酸铝Al2(SO4)3342 硫酸氢钠NaHSO4120 硫酸氢钾KHSO4136 亚硫酸H2SO382 亚硫酸钠Na2SO3126

初中常见元素,原子团名称,化学式,化合价,相对原子质量,一览表

元素名称原子序数元素符号相对原子 化合价 质量 氢 1 H 1 +1 氦2He 4 锂3Li 7 铍4Be 9 硼5 B 11 碳6 C 12+2+4 氮7N 14-3、+2、+3、+4、 +5 氧8O 16-2 氟9 F 19-1 氖10Ne 20 钠11Na 23+1 镁12Mg 24+2 铝13Al 27+3 硅14Si 28+4 磷15P 31-3、+3、+5 硫16S 32-2、+4、+6 氯17Cl 35.5-1、+1、+5、+7氩18Ar 40 钾19K 39+1

钙20Ca 40+2 锰25 Mn 55 +2、+4、+6、+7 铁26 Fe 56 +2、+3 铜29 Cu 63.5 +1、+2 锌30 Zn 65 银47 Ag 108 钡56 Ba 137 铂78 Pt 195 金79 Au 197 汞80 Hg 201 碘53 I 127 溴35 Br 80 -1 氢氧根OH -1 硝酸根NO3-1 高锰酸根MnO4-1 氯酸根ClO3-1 硫酸根SO4-2 碳酸根CO3-2 铵根NH4+1

初中化学常见的原子团(根)及其化合价 根的名称根的符 号 常见化 合价 常见化合物 举例 铵根NH4+1 NH4Cl 硝酸根NO3-1 K NO3 氢氧根OH -1 Na OH 高锰酸 根 MnO4-1 K MnO4锰酸根MnO4-2 K2MnO4氯酸根ClO3-1 K ClO3醋酸根CH3CO O -1 CH3COO H 碳酸根CO3-2 Na2CO3碳酸氢 根 HCO3-1 Na HCO3硫酸根SO4-2 Cu SO4硫酸氢HSO4-1 Na HSO4

初中化学_常用计算公式

初中化学常用计算公式 一. 常用计算公式: (1)相对原子质量= 某元素一个原子的质量 / 一个碳原子质量的1/12 (2)设某化合物化学式为AmBn ①它的相对分子质量=A的相对原子质量×m+B的相对原子质量×n ②A元素与B元素的质量比=A的相对原子质量×m:B的相对原子质量×n ③A元素的质量分数ω=A的相对原子质量×m /AmBn的相对分子质量 (3)混合物中含某物质的质量分数(纯度)=纯物质的质量/混合物的总质量× 100% (4)标准状况下气体密度(g/L)=气体质量(g)/气体体积(L) (5)纯度=纯物质的质量/混合物的总质量× 100% = 纯物质的质量/(纯物质的质量+杂质的质量) × 100%= 1- 杂质的质量分数 (6)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100% =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剂 质量) × 100% (7)溶液的稀释与浓缩 M浓× a%浓=M稀× b%稀=(M浓+增加的溶剂质量) × b%稀 (8)相对溶质不同质量分数的两种溶液混合 M浓× a%浓+M稀× b%稀=(M浓+M稀) × c% (9)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 化学计算中的重要公式 1.溶解度S:固体~S=100m(质)/m(剂),气体~S=V(质)/V(剂);

2.饱和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A%:A%=S/(100+S)×100% 3.质量分数A%:A%=m(质)/m(液)×100% 4.物质的量n:n=m/M=N/NA=V(L)/22.4(STP) 5.原子的绝对质量m:m=M/NA 6.平均摩尔质量M平:M平=(m1+m2+…)/(n1+n2+…) 7.物质的量浓度c:c=n/V=1000rA%/M=c1V1/V 8.25℃,Kw=[H+][OH-]=1.0×10-14,pH=-lg[H+],pOH=-lg[OH-] 9.PV=nRT=mRT/M,PM=mRT/V=rRT,PVNA=NRT,22.4P=RT 10.M(g)=22.4r(STP); 11.纯度:纯度=纯净物的质量/混合物的质量×100% 12.产率:产率=实际产量/理论产量×100% 13.电离度a:a=已电离分子数/原分子总数×100% 14.转化率:转化率=已反应的物质的量/起始时的物质的量×100% 15.a价金属与酸反应通式:2M+2aH+¾®2Ma++aH2­~ m(M)/2M=m(H2)/2a m(M)/m(H2)=M/a(产生1 g H2所需要金属的质 1)相对原子质量= 某元素一个原子的质量/ 一个碳原子质量的1/12 (2)设某化合物化学式为AmBn ①它的相对分子质量=A的相对原子质量×m+B的相对原子质量×n ②A元素与B元素的质量比=A的相对原子质量×m:B的相对原子质量×n ③A元素的质量分数ω=A的相对原子质量×m /AmBn的相对分子质量

常见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是多少

常见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是多少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常见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是多少 由于原子的实际质量很小,如果人们用它们的实际质量来计算的话那就非常的麻烦,例如一个氢原子的实际质量为1.674×10?2?千克,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2.657×10?2?千克。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千克。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其各种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的加权平均值。元素周期表中最下面的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今天小编就来介绍一下我们初中阶段常见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是多少。 常见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的易错点: 1. 如果在元素符号前面添上系数,就只表示该元素原子个数,不能表示该元素。如:H既表示氢元素,又表示一个氢原子;2H只能表示两个氢原子。 2. 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3. 在相对原子质量计算中,所选用的一种碳原子是碳12,是含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它的质量的1/12约等于1.66×10-27 kg。 常见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记忆方法: 1.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的和。H没有中子,那么原子质量就是1.。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质量也增加。 2.第二周期记住C、N、O即可。C为12,N为14,O为16。 3.接下来是第三周期,相对更重要一些Na为23,Mg为24, Al为27,Si为28,P为31, S为32,Cl为35.5。这几个是常用的,所以在用的时候多看看书,或者拿一张纸专门记这几个原子质量,需要用的时候看看,看的多了自然就记住了。还有K为39,Ca为40,Fe为56, Cu为6 4.这几个也是同样的道理。 4.至于其他的一些,通常都是在某一种专有的化合物中出现,如KMnO4等,这些就只要记住化合物的质量就行,不必专门记Mn了。

常见元素相对原子质量

1 氢 H 1.007 94(7) 2 氦 He 4.002 602(2) 3 锂 Li 6.941(2) 4 铍 Be 9.012 182(3) 5 硼 B 10.811(7) 6 碳 C 12.017(8) 7 氮 N 14.006 7(2) 8 氧 O 15.999 4(3) 9 氟 F 18.998 403 2(5) 10 氖 Ne 20.179 7(6) 11 钠 Na 22.989 769 28(2) 12 镁 Mg 24.305 0(6) 13 铝 Al 26.981 538 6(8) 14 硅 Si 28.085 5(3) 15 磷 P 30.973 762(2) 16 硫 S 32.065(5) 17 氯 Cl 35.453(2) 18 氩 Ar 39.948(1) 19 钾 K 39.098 3(1) 20 钙 Ca 40.078(4)21 钪 Sc 44.955 912(6) 22 钛 Ti 47.867(1) 23 钒 V 50.941 5(1) 24 铬 Cr 51.996 1(6) 25 锰 Mn 54.938 045(5) 26 铁 Fe 55.845(2) 27 钴 Co 58.933 195(5) 28 镍 Ni 58.693 4(2) 29 铜 Cu 63.546(3) 30 锌 Zn 65.409(4) 31 镓 Ga 69.723(1) 32 锗 Ge 72.64(1) 33 砷 As 74.921 60(2) 34 硒 Se 78.96(3) 35 溴 Br 79.904(1) 36 氪 Kr 83.798(2) 37 铷 Rb 85.467 8(3) 38 锶 Sr 87.62(1) 39 钇 Y 88.905 85(2) 40 锆 Zr 91.224(2) 41 铌 Nb 92.906 38(2) 42 钼 Mo 95.94(2) 43 锝 Tc [97.9072] 44 钌 Ru 101.07(2) 45 铑 Rh 102.905 50(2) 46 钯 Pd 106.42(1) 47 银 Ag 107.868 2(2) 48 镉 Cd 112.411(8) 49 铟 In 114.818(3) 50 锡 Sn 118.710(7) 51 锑 Sb 121.760(1) 52 碲 Te 127.60(3) 53 碘 I 126.904 47(3) 54 氙 Xe 131.293(6) 55 铯 Cs 132.905 451 9 (2) 56 钡 Ba 137.327(7) 57 镧 La 138.905 47(7) 58 铈 Ce 140.116(1) 59 镨 Pr 140.907 65(2) 60 钕 Nd 144.242(3) 61 钷 Pm [145] 62 钐 Sm 150.36(2) 63 铓 Eu 151.964(1)

相对原子质量表大全

氢气H22五氧化二磷P2O5142 74氧气O232氢氧化钙(熟石灰).Ca(OH) 2 氯气Cl271氢氧化铜Cu(OH)298氨气NH3~17氢氧化钠NaOH40氮气N228过氧化氢(双氧水)H2O234 # 一氧化碳CO28碱式碳酸铜(绿)Cu2(OH)2CO3222二氧化碳CO244盐酸(氯化氢)?HCl 一氧化硫SO48氯化钙CaCl2111二氧化硫SO2,64氯化钾KCl FeCl3 三氧化硫SO380氯化铁(淡黄 溶) 【 二氧化锰MnO287氯酸钾KClO3 158碳酸H2CO362高锰酸钾(灰锰氧)}KMnO 4 CuSO4160碳酸钙CaCO3100硫酸铜(白固蓝 溶) 碳酸氢铵NH4HCO3—79硫酸钠Na2SO4142硝酸HNO363硝酸铵NH4NO380 ) 硫酸H2SO498甲烷CH416 亚硫酸H2SO382尿素!CO(NH )260 2 磷酸H3PO498甲醇CH3OH32水H2O、18乙醇(酒精)C2H5OH46氧化铜(黑)CuO80乙炔C2H226 | 氧化镁(白)MgO40乙酸(醋酸)CH3COOH60氧化钙(白)CaO56] 四氧化三铁(黑)Fe3O4232 氧化铁(红)Fe2O3—160

氧化亚铁(黑)FeO72 ! 硫酸亚铁(淡绿)FeSO4152 硫酸锌(白/无)ZnSO4161》 初中化学常用计算公式 一. 常用计算公式: (1)相对原子质量= 某元素一个原子的质量/ 一个 碳原子质量的1/12 (2)设某化合物化学式为AmBn " ①它的相对分子质量=A的相对原子质量×m+B的相 对原子质量×n ②A元素与B元素的质量比=A的相对原子质量×m: B的相对原子质量×n ③A元素的质量分数ω=A的相对原子质量×m /AmBn 的相对分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表大全

氢气H22五氧化二磷P2O5142氧气O232氢氧化钙(熟石灰)Ca(OH)274氯气Cl271氢氧化铜Cu(OH)298氨气NH317氢氧化钠NaOH40氮气N228过氧化氢(双氧水)H2O234一氧化碳CO28碱式碳酸铜(绿)Cu2(OH)2CO3222二氧化碳CO244盐酸(氯化氢)HCl 一氧化硫SO48氯化钙CaCl2111二氧化硫SO264氯化钾KCl FeCl3 三氧化硫SO380氯化铁(淡黄 溶) 二氧化锰MnO287氯酸钾KClO3 碳酸H2CO362高锰酸钾(灰锰氧)KMnO4158 CuSO4160碳酸钙CaCO3100硫酸铜(白固蓝 溶) 碳酸氢铵NH4HCO379硫酸钠Na2SO4142硝酸HNO363硝酸铵NH4NO380硫酸H2SO498甲烷CH416亚硫酸H2SO382尿素CO(NH2)260磷酸H3PO498甲醇CH3OH32水H2O18乙醇(酒精)C2H5OH46氧化铜(黑)CuO80乙炔C2H226氧化镁(白)MgO40乙酸(醋酸)CH3COOH60氧化钙(白)CaO56 四氧化三铁(黑)Fe3O4232 氧化铁(红)Fe2O3160 氧化亚铁(黑)FeO72 硫酸亚铁(淡绿)FeSO4152 硫酸锌(白/无)ZnSO4161

初中化学常用计算公式 一. 常用计算公式: (1)相对原子质量= 某元素一个原子的质量 / 一个碳原子质量的1/12 (2)设某化合物化学式为AmBn ①它的相对分子质量=A的相对原子质量×m+B的相对原子质量×n ②A元素与B元素的质量比=A的相对原子质量×m:B 的相对原子质量×n ③A元素的质量分数ω=A的相对原子质量×m /AmBn 的相对分子质量 (3)混合物中含某物质的质量分数(纯度)=纯物质的质量/混合物的总质量× 10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