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钟鼓楼

钟鼓楼

钟鼓楼
钟鼓楼

《钟鼓楼》中的“平民生活”

《钟鼓楼》是当代著名作家刘心武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并由此荣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小说讲述了20世纪80年代初发生在北京钟鼓楼一带的故事,展示了极其丰富的社会场景,诉说着市井的悲欢,几代人的命运,构成了一幅蕴涵着浓郁“京味”的现代版《清明上河图》。

一、横向铺开

这幅长长的北京普通市民生活的画卷,在钟鼓楼一带,地安街附近某个四合院内被隆重地展开。或许该用“圆”来形容这幅画卷,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集团都是一个“圆”,而圆心,即核心是自己。当然,这并不是说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相反,我们站在圆心上,用自己的力量去辐射他人,为他人排忧解难,否则,我们只会越变越小,最后干涸,失掉生命力。

(一)核心人物

《钟鼓楼》所描述的人物众多,四合院内的,以家为单位,有薛家、张家、荀家等;而四合院外,又有来帮厨的路喜纯、来走亲访友的杏儿、来“足撮”的卢宝桑等。那么,这一系列人物中,谁才是该书的核心人物呢?在我看来,《钟鼓楼》是不存在所谓核心人物的。“平平淡淡才是真,自自然然才是美。”这里的最底层小市民的生活,很琐碎,很平淡,却时刻关系到他们每一个人未来的生活,看到书,仿佛进入我们自己的生活,自然、琐碎、很真。

大喜的新郎、新娘,身居官位的张局长,前途无量的荀磊,他们可能成为某一时刻的主角,某一事件的决定力量,某些人口中的天才,也仅此而已,不能称其为核心。而一笔带过的故意冷落顾客的售货员,匆匆提及的慕樱的首任丈夫一一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残废军人,以及小竹、小莲蓬这此孩子,又不能说是配角。

因为,这就是生活,只要活过,便不是虚度,便有意义。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核心,不依靠任何人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二)核心事件

同《钟鼓楼》中纷繁复杂的人物形象一样,该书所讲述的事件也很多,而相对核心的事件却是“薛家老二娶媳妇”。

为办喜事最操心的薛大娘,并不一定感到幸福的新郎薛纪跃,以及为办喜事出力的路纯喜、孟昭英、薛纪徽、乃至初到四合院的杏儿,阻碍婚礼顺利进行的卢宝桑、姚向东,均在1982年12月12日这一天的早上5点到下午5点,和薛家的喜事扯上了关系。

其实,人既是自己的核心,那么他们所做的事情无论大小又何尝不都是有所谓的。一次犹豫、一次肯定,一次失败、一次创举,一次坦然、一次焦虑,都是举足轻重的。重要与不重要,紧急与非紧急,不由事件本身决定,而是由我们来定夺。

(三)核心载体

“本书的一个大主角——四合院”。

四合院,是书中人物、事件得以生存、发展的载体。它曾久久地存在过,正悄悄地存在着,却不知道还能存在多久。作为文物,我们后知后觉地给予它保护,而作为生存、发展的载体,我们还能保护它吗?

中国有句古话,“时势造英雄”。历史上一次次起义、革命,官逼民反的形式,替天行道的口号,均是证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当闲适的生活消逝在信息社会的潮流中,当洒脱的个性埋没于勾心斗角的社交里,当世界已俨然容不下一个

隐居之士时,文明产生了,却又消失了。我们无法再过一种“平民”的生活,而是过着一种机械般的日子。

二、纵向承接

仅仅是1982年12月12日这一天,又仅仅是从卯时到申时这短短12个小时,却有众多的事件一齐上演。所谓戏剧所要求的既复杂又激烈的人物、事件矛盾,在“平民生活”中无需导演,便自成一戏,并自然而然地上演着。因为,矛盾时刻伴随着我们,昨天、今天、明天,从不曾,也永不会停息。

(一)无言的昨天

昨天,薛师傅是一个喇嘛;昨天,张局长作为“文化大革命”中“叛徒”部长的“黑爪牙”被狠狠批斗;昨天,荀师傅和郭胖墩是出生入死的战友;昨天,卢宝桑的父亲卢胜七是“硬乞”乞丐;昨天,路纯喜的母亲是妓女,而父亲是所谓的“大茶壶”……昨天,从不会自己跳出来说话。

我们,曾经生活在过去,将要生活在未来,而此刻却真实地生活在当下。“好汉不提当年勇”提醒我们不要沉溺于昨天;“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启示我们要重视今天;而“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则告诉我们要展望明天。

我们从昨天走过,走在今天的大道上,有如“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二)平凡的今天

今天,是平凡的一天。12个小时的匆匆流过,数十个人物的出场、谢幕,都证明今天是平凡的一天。

即便,今天是薛纪跃和潘秀娅大喜的日子;即便,今天是杏儿这位农村姑娘第一次来到北京这个繁华的大城市,拜访荀大爷、荀大妈的日子;即便,今天是“以往一帆风顺的人也终于遇上了顶头风”的日子……这此,都无法改变今天的平凡。

生活,逃不过平凡;人生,抵不过自然。正如,世界本是平凡的,而万事万物尽有规律一样。

平凡的一天,并不是乏味的一天,好比我们的核心是自己,而中心却不总是自己。如果你是核,你可以依靠强大的身躯去威胁他人,也可以贡献自己去为别人造描。

生活,这一与世无争的主题一一生老病死,吃穿住行,亲情、友情、爱情全被你一股脑儿地囊括一一要怎样才能尽如人意?或许,这才是一道无解的命题。

对于这座古老城市所经受过的漫长历史,天安门自然是它尊贵的面孔,而钟鼓楼却是它朴素的心脏。

(三)未知的明天

对于明天,除非我们有特异功能,否则都是未知的。

《钟鼓楼》的明天,是未知的,作者详细描述了“5点一17点”发生的故事,却用一连串的问号结束了这此最普通、最平民化的生活。

“平民生活”的故事发展,无需我们过多的猜测,更不必加入逻辑推理,所有即将发生的,未来的故事,便是最好的答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使惹尘埃。”说的难道不是这类的生活吗?

书中末尾“看来,这一切都其有某钟不确定性”,就把这此不确定性留给钟鼓楼这一社会历史和人物命运的见证去注视、去迎接吧。“并非开头”、“不是结

尾”象征着“平民生活”的无始无终,有如时间的永恒,运动的绝对,以及矛盾的无休止。在小说《钟鼓楼》中,刘心武将钟鼓楼作为百古不变的时间意象,贯穿着整部小说,见证了周围的四合院的平民的悲欢离合,它就如俗世凡尘外的一双眼睛,默默关注,却缄默不语。

炉火纯青的钟,众志成城的鼓,曾经控制着北京城里的日出日落。它不仅仅是时间的道其,更是时代的道其。暮鼓晨钟标志着一个离我们远去的时代一一同样远去的还有众多不为人知的生活细节。那远去的钟声,远去的鼓点,漏壶锈了,露水干了,鼓楼聋了,钟楼哑了,正如往事老了……惟有时间不曾中断,它像河流一样经历形形色色人类生存的场景,直至溅湿每一位过客的面孔。

总之,《钟鼓楼》描绘的是最“平民”化的生活,无论是书中人物的过去、现在、未来,都是每个人所必定经历的幼年、童年、青年、壮年、老年。而对于明天所未知的,不确定的种种,则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悄然来到我们面前,并永不停息的上演,犹如“平民”的生活!

钟鼓楼

《钟鼓楼》中的“平民生活” 《钟鼓楼》是当代著名作家刘心武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并由此荣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小说讲述了20世纪80年代初发生在北京钟鼓楼一带的故事,展示了极其丰富的社会场景,诉说着市井的悲欢,几代人的命运,构成了一幅蕴涵着浓郁“京味”的现代版《清明上河图》。 一、横向铺开 这幅长长的北京普通市民生活的画卷,在钟鼓楼一带,地安街附近某个四合院内被隆重地展开。或许该用“圆”来形容这幅画卷,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集团都是一个“圆”,而圆心,即核心是自己。当然,这并不是说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相反,我们站在圆心上,用自己的力量去辐射他人,为他人排忧解难,否则,我们只会越变越小,最后干涸,失掉生命力。 (一)核心人物 《钟鼓楼》所描述的人物众多,四合院内的,以家为单位,有薛家、张家、荀家等;而四合院外,又有来帮厨的路喜纯、来走亲访友的杏儿、来“足撮”的卢宝桑等。那么,这一系列人物中,谁才是该书的核心人物呢?在我看来,《钟鼓楼》是不存在所谓核心人物的。“平平淡淡才是真,自自然然才是美。”这里的最底层小市民的生活,很琐碎,很平淡,却时刻关系到他们每一个人未来的生活,看到书,仿佛进入我们自己的生活,自然、琐碎、很真。 大喜的新郎、新娘,身居官位的张局长,前途无量的荀磊,他们可能成为某一时刻的主角,某一事件的决定力量,某些人口中的天才,也仅此而已,不能称其为核心。而一笔带过的故意冷落顾客的售货员,匆匆提及的慕樱的首任丈夫一一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残废军人,以及小竹、小莲蓬这此孩子,又不能说是配角。 因为,这就是生活,只要活过,便不是虚度,便有意义。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核心,不依靠任何人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二)核心事件 同《钟鼓楼》中纷繁复杂的人物形象一样,该书所讲述的事件也很多,而相对核心的事件却是“薛家老二娶媳妇”。 为办喜事最操心的薛大娘,并不一定感到幸福的新郎薛纪跃,以及为办喜事出力的路纯喜、孟昭英、薛纪徽、乃至初到四合院的杏儿,阻碍婚礼顺利进行的卢宝桑、姚向东,均在1982年12月12日这一天的早上5点到下午5点,和薛家的喜事扯上了关系。 其实,人既是自己的核心,那么他们所做的事情无论大小又何尝不都是有所谓的。一次犹豫、一次肯定,一次失败、一次创举,一次坦然、一次焦虑,都是举足轻重的。重要与不重要,紧急与非紧急,不由事件本身决定,而是由我们来定夺。 (三)核心载体 “本书的一个大主角——四合院”。 四合院,是书中人物、事件得以生存、发展的载体。它曾久久地存在过,正悄悄地存在着,却不知道还能存在多久。作为文物,我们后知后觉地给予它保护,而作为生存、发展的载体,我们还能保护它吗? 中国有句古话,“时势造英雄”。历史上一次次起义、革命,官逼民反的形式,替天行道的口号,均是证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当闲适的生活消逝在信息社会的潮流中,当洒脱的个性埋没于勾心斗角的社交里,当世界已俨然容不下一个

西安钟楼简介

西安钟楼简介 西安是明代的全国军政重镇,西安钟楼无论从建筑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规模、历史价值或艺术价值各方面衡量,都居全国同类建筑之冠。 钟楼构建于方型基座之上,为砖木结构,重楼三层檐,四角攒顶的形式,总高36米,基座高8.6米,每边长35.5米,面积约1377.4平方米,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 在檐上覆盖有深绿色琉璃瓦,楼内贴金彩绘,画栋雕梁,顶部有鎏金宝顶,金碧辉煌。以它为中心辐射出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并分别与明城墙东、南、西、北四门相接。 钟楼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因楼上悬挂铁钟一口而得名。初建时,地址在今广济街口,与鼓楼对峙。明神宗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由巡安御使龚贤主持,将钟楼整体迁移于今址。钟楼呈典型明代建筑艺术风格,重檐斗拱,攒顶高耸,屋檐微翘,华丽庄严。 西安钟楼远景 据说,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后不久,关中一带连连发生地震,民间相传城下有条暗河,河里有条蛟龙,蛟龙在翻身,长安在震动。朱元璋怕了,心里感觉不踏实,于是想办法要压着它。道人术士们给他出了个主意,让在西安的城中心修一座钟楼,钟乃天地之音,可镇住蛟龙。为此,朱元璋专门修了一个全国最大的钟楼,并调来“天下第一名钟”景云钟前来助阵。 钟楼修了,景云钟挂了,朱元璋又派他的大儿子镇守西安,这就是著名的秦藩王,秦藩王的王府就在今天的西安新城。碑林博物馆正门口那两个铜狮子,就是秦藩王王府的东西。 明王朝定都南京后,其间还有一次迁都之议。有大臣主张迁都西安。朱元璋曾有些心动,专门派太子朱标赴西安实地勘察,选择宫室基址,并绘制陕西地图进献。但这位太子返回后一病不起,次年便死了。迁都西安一事终未实现。

西安市钟鼓楼广场浅析

西安市钟鼓楼广场浅析 前言 广场是指面积广阔的场地,是城市道路枢纽,是城市中人们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活动或交通活动的空间,通常是大量人流、车流集散的场所。往往能集中表现城市的艺术面貌和特点。在城市中广场数量不多,所占面积不大,但它的地位和作用很重要,是城市规划布局的重点之一。 西安市钟鼓楼广场是在1983年钟楼广场与鼓楼广场合而为一的旧广场规划的基础上,新兴而建的沉降式交通广场。 该广场位于西安旧城中心——钟楼的西北角,东起钟楼盘道,西至鼓楼中轴线,沿西大街靠北而建。东西长约270米,南北宽近百米,占地约有两万六千平方米,由绿化广场、下沉式广场、北侧的下沉式商业步行街、靠北的关中传统风格商业建筑、鼓楼西南侧的小型地面停车场共六部分组成,其中绿化广场、下沉式广场和下沉式商业步行街构成了整个钟鼓楼广场的主体核心。 一、“多元化”空间的广场设计——文化、商业与交通在此交汇 1、绿化广场城市绿化广场 的建设是为了丰富了城市空间, 为市民提供交流,休憩,娱乐的 室外绿色空间。地方特色与历史 文脉的集成使得绿化广场这一符 合传统广场立意的最大单元,当 之无愧的成为了钟鼓楼广场的主 要使用部分。以泉塔为附近为主 入口,附加可坐憩的长条石台使 人们在纵览钟鼓楼遥相呼应的美 景之余,拥有一些休息的空间。 广场以网格草坪为主基调,草坪的四角各设石凳一个,相邻的“田”字草方格四角的石凳相对,从而在宽阔的广场上虚拟的围合出一个可供人坐赏美景的怡人空间。草坪北部则略微下降了近八米侧宽的范围,成排的圆石櫈与石板组合成了独立的带状休息空间,高度的差别削弱了外界的喧嚣,相对安静的环境成为了游客把酒抒怀的好场所。整个广场的设计中都流露着秦风秦韵,浓郁的文化内涵使得来访的游客与市民产生了共鸣式的归属感。 2、下沉式广场下沉式广场的出 现将整个钟鼓楼广场分割成不同层面 的一大一小两个广场。它的出现打破 了钟鼓楼广场原有的空旷感与因而产 生的视觉的单一感,垂直高差的空间 分割手法的使用不仅在空间与视觉效 果上给予游客巨大的落差变化,更创 造了地下商城这一的独特的商用空间使得整个广场的空间出现了新的拓展功能与价值的增益。这是一个交通广场,是人们从钟楼盘道进入地下商城的要道。通长的台阶增强了这个下沉式广场的

《钟鼓楼》读后感800字

《钟鼓楼》读后感800字 鼓楼在前,钟楼在后——读《钟鼓楼》有感博罗中学高一(6)班何为指导老师:梁吉波在北京北城,有一座钟鼓楼。鼓楼胖,钟楼瘦。钟鼓楼西南是有名的什刹海。喝上那么一碗豆汁。岁月悠悠,而钟鼓楼依然雄踞。——题记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十二日,对钟鼓楼的附近一条胡同的居民来说,这是个不同寻常的日子。在这一天里,对薛永全 鼓楼在前,钟楼在后 ——读《钟鼓楼》有感 博罗中学高一(6)班何为 指导老师:梁吉波 在北京北城,有一座钟鼓楼。鼓楼胖,钟楼瘦。钟鼓楼西南是有名的什刹海。喝上那么一碗豆汁。岁月悠悠,而钟鼓楼依然雄踞。——题记 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十二日,对钟鼓楼的附近一条胡同的居民来说,这是个不同寻常的日子。在这一天里,对薛永全夫妇而言,是儿子新婚的大喜日子。对荀兴旺夫妇而言,是招待乡下女孩杏儿的日子。对

澹台智珠来说,是能否突破演艺事业的瓶颈……胡同里的居民,在这一天里似乎都无法停下自己 __脚步,各自有各自的使命,各自有各自的心事。 初尝此书,便觉得这是一本极有魔力的小说。它描绘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北京钟鼓楼附近一条胡同里的居民的一天。具有极强感染性的北京口语化语言,使人欲罢不能。人情世故,世间冷暖的烟火气息就这样呈现在我的面前。 看似是一天,但实际又打破了时间的界限。时空中人物的交替错位变化,迷茫、疑惑、喜悦、挫折,似是而非的情感变化最终交织在一起,从而促发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你对人生的追求是什么? 是一场风风光光的婚礼,是一块洋货小金表,是一台体面的四喇叭收音机,还是一个思想高度一致的人生伴侣。无论你在想着什么,做着什么,时间都在我们的指缝中悄然溜走。这一刻,或那一刻,我们的心境都在变化,也许刚才还在街头徘徊,下一刻依然出现在了街角的十字路口。抬起头,发现沉淀了 __钟鼓楼,还庄严地立在原地,见证着这一切。

西安钟楼导游词_钟楼导游词

西安钟楼导游词_钟楼导游词 西安钟楼导游词篇一 各位游客: 大家好! 今天我们将去参观西安城墙、钟楼和鼓楼。很荣幸能为大家服务。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古城堡就是明西安城墙,是明初在唐长安皇城的基础上建筑起来的。它是我国中世纪后期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之一,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军事城堡防御设施。 西安作为千年古都,历代曾多次修筑城墙。它们多数被历史的尘埃掩埋。我们现在看到的城墙可追溯到隋代。公元1369年,明王朝大将徐达从山西进入陕西,将原来的奉天路改为西安,意为“西方长治久安”。拉开了明在西安修筑城墙的序幕。历时8年修筑完的城墙外形是一座长方形。城墙高15米,顶宽12—14米,底宽16—18米,周长13.9公里。最底层用黄土与石灰、糯米汁拌合而成,干燥之后,异常坚固。 西安古城墙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好了,现在让我们亲自来感受这座科学、严密、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城墙最外围是护城河,也叫“城壕”,是城墙的第一道防线。它可以阻滞敌人进攻,甚至可以利用有利地形把敌人趁机消灭。环绕西安城墙的护城河宽20米,跨过护城河就是城门,而连接护城河与城门的唯一通道就是吊桥。平时,守城士兵听从晨钟暮鼓的指挥,早晨降下

吊桥,开启城门;晚上升起吊桥,断绝交通。一旦发生战争,吊桥升起,城门紧闭,城门就成为坚固封闭的战斗堡垒。 城门是城防体系的重点,也是薄弱点。平时,它是出入城市的通道。战争时,又是攻守双方争夺的首要目标。因此,明代十分重视完善城门防御设施。尤其值得注意的一大技术突破是采用了券拱式城门,以防止敌人火攻。明西安城的城门非常坚固,门扇用厚达16厘米的木板制成,一扇城门用木材2.8立方米,门扇上下横匝着铁条加固,每两道铁条的间隔处,钉有180枚铁蘑菇针。整个门扇上共有1800枚铁蘑菇针。这样就挤密了门扇的木材,增加了门扇刚度,使箭矢无法射入。 为了提高城门防御的保险系数,城门实际上由三重组成,即:闸楼、箭楼和主楼。闸楼在最外,它的作用是升降吊桥。兼用来打更。敌人攻入闸楼城门,好似进入瓮内,会受到来自四面居高临下的攻击,因此楼下这一空间也叫“瓮城”。箭楼在正中,正面和两侧都有窗户,供射箭用。箭楼与箭楼之间用围墙连接起来的也叫“瓮城”,可屯兵。正楼在最里,正楼上面的城楼是城门的主体建筑,是主将镇守指挥所在。城墙外侧,每隔120米有一个突出于城墙主体之外的敌台,俗称“马面”。整个城墙上共有“马面”98座,“马面”上面的建筑叫敌楼,两个敌台之间相距120米,而它的一面为60米,为“一箭之遥”。这样的布局便于从侧面射杀攻城的敌人。因此,古人有评论说:“有城无台,亦如无城,是城所以卫人,台又所以卫城也。”。城墙上外侧有矮雉,又称“垛墙”,上有垛口和方孔,可供射箭和嘹望。

《钟鼓楼》读后感3000字

《钟鼓楼》读后感3000字 《钟鼓楼》读后感 韦宁馨广西师大文院17秘书班 ”人生也真有意思,没长大的时候,大家都差不多,一块儿玩,一块儿闹;越往大长,差别就越显,人跟人就竞争上了;可到了老了的时候,瞧,就又能差不多了,又一块儿玩,一块儿聊……”这是出自《钟鼓楼》的一段经典语录。听惯了”有些人含着金汤匙出出生”、”有些人一出生赢在了起跑线”、”有些人出生就在终点处”等等略显消极而又现实存在的”负能量”话语,这段出自《钟鼓楼》的经典语录,倒让人有了想要一览为快的想法。 首先看下作者简介:刘心武,1942年6月4日出生,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红学研究家。笔名刘浏、赵壮汉等。曾任中学教师、出版社编辑、《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协理事、全国青联委员等,并加入国际笔会中国中心。其作品以关注现实为特征,以《班主任》而闻名文坛,其长篇小说《钟鼓楼》曾获得茅盾文学奖。20世纪90年代后,成为《红楼梦》的积极研究者,曾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进行系列讲座,对红学在民间的普及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20XX 年推出最新长篇小说《飘窗》。 《钟鼓楼》是当代作家刘心武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85年11月。《钟鼓楼》讲述了20世纪80年代初发生在北京钟鼓楼的故事,通过12个小时的时间,描写了社会各个阶层的丰富的生活场景,充分展示了80年代的北京生活和社会变革,个人的悲欢离合相互交织构成了北京市民的生活图,揭示了在人生的舞台上的不同人生,体现出空间感。 第一次听说这本书时,只知这是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心中觉得大抵是现代文学作品里广受好评的”那些作品”的其中一本,未细想,未了解,未细读,未深究。但当我拿到纸质版的《钟鼓楼》,翻开目录看到”并非开头0.这一段完全可以跳过去不读,不过读读也无妨。”“第一章卯、第二章辰……”多么可爱的作者能说出这样可爱的话。”这一段完全可以跳过去不读”,好像在告诉读者这一段没什么价值,可省略跳过,也似乎在说这一段的文笔没什么可呈现给读者的。可后面笔锋一转”不过读读也无妨”,又在侧面告诉读者”我其实肚子里还是有墨水的,不妨读读这一段”.往下看的目录是时辰,一本书竟然以时辰做目录这是怎样的刻意的安排?一本三十万字数的书竟是描写一天中的十二个小时,也就是六个时辰?六个时辰如何能写这么多的字数?如何安排,如何构思,篇幅如何,作者得有多大的文字功力?能在十二个小时的时间维度里写出三十万

钟鼓楼介绍

西安钟鼓楼位于中国陕西西安市中心。钟楼与鼓楼东西对峙。钟楼初建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原址在今西大街广济街口,明万历十年(1582)重修,迁建于现址。楼上原悬大钟一口,作为击钟报时用。 建筑重檐窝拱,攒顶转角的木质结构,共有3层。每层均施斗栱装饰。楼基面积达1377.64平方米,通四街各有门洞。基座为正方形,高8.6米,宽约35.5米,用青砖砌筑。楼高27.4米。由地面至楼顶,高36米。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供游人登临参观。鼓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清康熙十三年(1674)和乾隆五年(1740)先后重修,但梯体仍保持原建筑特点。楼九楹三层,为歇山顶重檐三滴水木构建筑。座宽38米,长52.6米,高8.7米,全用青砖砌筑。楼高24.3米,通高33米。南北正中辟有高、宽各6米的券门。北悬“声闻于天”匾额,南悬“文武盛地”匾额。楼建于基座中心,稳重厚实。 钟楼的西北角上陈列着一口明代铁钟,重5吨,钟边铸有八卦图案,建造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但它比钟楼早先悬挂的铜钟却小得多了。钟楼原先悬挂的巨钟是唐代景云年间铸造的“景云钟”(现藏于碑林博物馆)。据说,迁到今址之后,虽然楼的式样大小并没有改变,景云钟却怎么也敲不响了。无可奈何,只有另换。 钟楼的门扇槁窗雕楼精美繁复,表现出明清盛行的装饰艺术。仔细欣赏门扇上一幅幅浮雕,它们会告诉你古代许多饶有趣味的典故轶闻。第一层北门,自西向东依次为;虬髯客;木兰从军;文姬归汉;吹箫引凤;红叶题诗;班昭读书;博浪沙椎秦;唱筹量沙。第一层东门,自北向南依次为:长生殿盟誓;连环计;黠鼠夜扰;挂角读书;卞庄刺虎;嫦娥奔月;东坡题壁;李白邀月。第一层南门,自东向西依次为;文王访贤;伯牙鼓琴;画龙点睛;斩蛇起兵;伯乐相马;柳毅传书;舜耕历山;把桥授书。第一层西门,自南向北依次为;枕戈待旦;李陵兵困;由基射猿;龙友颂鸡;黄耳传书;孙期放豚;陶侃运砖。第二层楼南门,自东向西共八幅“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画面,依次为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曹国舅、铁拐李、蓝采和、韩湘子和何仙姑。 第二层北门,自西向东共八幅勺“仙醉酒”画面,依次仍为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曹国舅、铁拐李、蓝采和、韩湘子和何仙姑。第二层东门,自北向南依次为;单刀赴会;击鼓金山;岳母刺字;孟母择邻;子路负米;画获教子;温娇绝裙;闻鸡起舞。第二层西门;自南向北依次是:写经换鹅;茂叔爱莲;灞桥折柳;踏雪寻梅;陶潜爱菊;寻隐不遇;孤山放鹤。 西安:回民对猪很敏感,注意尊重民族和宗教。 我说几点来西安的注意事项。 1、烤面筋最好不吃(卫生角度出发); 2、叫卖的小商贩如果只有数词,没有量词,多是挖坑; 3、西安的单行道比较多,去和回的出租车价钱往往不等,非宰客,是事实; 4、使用年票的外地朋友要注意,最近骊山风景区管得严,没有陕西的一些证明很难使,但是,总体还是很划算。 给即将要来西安的朋友们提个醒,买68元的旅游年票还是很划算的,光城墙和钟楼鼓楼的票价加起来都80元了,但是一定要注意:用年票上城墙一定要从大南门、大东门、大北门、西门四个门点上城,全城有10个上城口,但是只有这

《钟鼓楼》读后感10篇

《钟鼓楼》读后感10篇 《钟鼓楼》是一本由刘心武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37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钟鼓楼》读后感(一):八十年代老北京的记忆 作为一个岁数不大不小的老北京,八十年代的婚礼没有什么印象了,但是书中的很多生活片段,场景,话语,还是勾起了浓浓的回忆。 那时的北京正在蓬勃的发展,社会健康而稳定,人们简单而快乐。尤其书中描写的人物积极向上的乐观生活态度,深深感染着我。 与其说是一部小说,感觉更象一部话剧,我仿佛能看到舞台上老北京的背景,老北京的生活,老北京的人们…… 书非常的有意思,相信很多50岁以上的人看,都会勾起往昔记忆的! 《钟鼓楼》读后感(二):平凡人物间的不平凡情感 老北京,大杂院。包罗万象,融汇众生。从老薛家娶媳妇到百年间历史的穿插,归结于时间的圆形,定点于钟鼓楼的喜乐。 每个人生活都不易,深陷生存,邻里,婆媳,妯娌,夫妻这些些小的矛盾之中,更是被覆在那些隐秘而强大情感之中。张秀藻的暗恋如此,荀大爷的叹息如此,詹丽颖的狂骂如此,瞻台的烦忧亦如此。 好在生活并不完全如此。话语和隐忍亦可安慰彼此。新媳妇在大伯

子的宽慰下安稳;路喜纯在隐忍中成全了薛家,也成全了自己;庞其杉在张奇林的用心下突破了自己;梁福民和郝玉兰在薛家和一干邻居真诚下感到自己的自私;孟昭英在体会中忍下了婆婆的责难,让劳碌的婆婆心里有些安慰…… 这些情感虽煎熬着我们,但更多的是人生的美好。 《钟鼓楼》读后感(三):一场闹心的婚礼 一开始,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的目录。每个目录都有小标题,引人入胜。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讲的是一天内的事情的书,一开始还奇怪,怎样可以把一天的事情写成300多页的文字,看了之后发现插叙补叙成了主流,有点喧宾夺主的感觉,但是不叙述又让读者不知所云。 值得夸奖的地方在于文章京味儿很纯正,心理描写传神,让我这个九零后穿越到了那个不平静的80年代。但文章不足的地方在于,让人没有看下去的欲望,看到中部的时候,有点丧失兴趣,因为描写繁琐的缘故,或许因为这个故事注定没有结局的缘故,抑或是编排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缘故,总之我是撑着看完最后一页,也只能得出个描绘了北京市民生活大杂烩的结论,没有太多的感慨。 时代已经到了现在的21世纪,和当初钟鼓楼下四合院的生活差别太大了,看这本书对于当代意义不是很大,但是对于复古怀旧的人来说,是不错的选择。 《钟鼓楼》读后感(四):抓不住主线的平淡小说

介绍西安钟楼的导游词范文3篇

介绍西安钟楼的导游词范文3篇 西安钟楼是所存在中国最大的鼓楼之一,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到西安钟楼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下面是学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安钟楼导游词,欢迎参考! 西安钟楼导游词篇1 钟楼地处西安繁华的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交汇处,它古时用来在清晨敲钟报时,故称钟楼。从建成之日起,钟楼就一直被看作是古城西安的象征,现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是我国古代遗留下来许多钟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西安是明代西北军政重镇,它的钟楼无论从建筑规模历史价值或艺术价值各方面衡量,都居全国同类建筑之冠。 钟楼始建于1384年。钟楼的基座是正方形,占地平方米,高米,宽米,全部用青砖砌成。楼为砖木结构,高36米。外部重檐3层,但内部仅上下两层。楼檐四角攒顶,檐下饰有彩绘斗拱。“斗拱”是我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特点之一。在世界建筑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它不但能使建筑物更加牢固,而且更加美观。斗拱在商代就已出现,在我国青铜器的花纹上,可以看到较完整的斗拱图象。 特点:钟楼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因楼上悬挂铁钟一口而得名。初建时,地址在今广济街口,与鼓楼对峙。明神宗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由巡安御使龚贤主持,将钟楼整体迁移于今址。钟楼呈典型明代建筑艺术风格,重檐斗拱,攒顶高耸,屋檐

微翘,华丽庄严。 巨钟轶闻:钟楼的西北角上陈列着一口明代铁钟,重5吨,钟边铸有八卦图案,建造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但它比钟楼早先悬挂的铜钟却小得多了。钟楼原先悬挂的巨钟是唐代景云年间铸造的“景云钟”(现藏于碑林博物馆)。据说,迁到今址之后,虽然楼的式样大小并没有改变,景云钟却怎么也敲不响了。无可奈何,只有另换。 西安钟楼导游词篇2 西安钟楼,是国内最大、最完整的一座钟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钟楼处于西安的中心地带,是古城的地标之一,以它为中心辐射出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并分别与西安城墙东、南、西、北四门相接。 西安的鼓楼,原先在西边的广济街上,随着城市中心东移,在明神宗万历十年(1582年),将钟楼迁徙到了鼓楼东边,今天的位置。 钟楼呈典型明代建筑艺术风格,下部为砖石结构的正方形基座,顶部为三重四面攒尖顶结构,覆着深绿色琉璃瓦,顶尖用真金铂包裹。基座四面正中各有高约6米的门洞,门洞间互通,过去是东、南、西、北四条大街交会的通道,人流车辆从门洞通过,如今门洞已封闭,周围建有公路转盘,地下有专供人行的通道。 进入钟楼的入口就在这地下通道内,有楼梯可盘旋登楼。钟楼内有一口仿制“景云钟”,原件铸于唐睿宗景云二年(公元711年),现在收藏在西安碑林博物馆里。 站在钟楼上,能够看到从钟楼延伸出来的东、南、西、北四条大

钟鼓楼读后感

读钟鼓楼有感 大一上学期的大学语文老师讲的红楼梦很有意思,进一步了解红楼梦,喜欢上了刘心武,所以读了他的这本钟鼓楼。 很惊讶一天的事他能写成一本书,1982年12月12日的北京钟鼓楼附近的一个四合院里的琐碎小事在他笔下生动的铺展开来,通过这一天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展示了那个年代北京人的真实生活,虽然我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可当文章将四合院,大大小小的胡同,和一个个鲜活的面孔展现给我的时候,我居然能深刻的体会和理解,所有的有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那么的亲切,难道这就是中华民族血脉的相连? 作者借薛大娘家二儿子的婚事,向我们展现了刚刚改革开放后几十张鲜活的脸孔,形形象象的人尽收于我们的眼底。善良本份却与不能与儿媳好好相处的薛大娘,不迷信却在意儿子结婚的日子是不是双数的日子,怕逢上单数的日子生出不吉利的丧偶效果,相信现代的20世纪也是这样,你可以轻易得荡涤繁缛的迷信习俗,却很难消除存在于人们内心中的原始迷信心理。只为了是内心平静悠闲的薛永全大爷,在解放前当过喇嘛,解放后变成摊贩,后而又变为公私合营和国营商场的售货员。对于别人的喇嘛可以结婚嘲笑他不以为意,在他看来,那是挣钱的职业,在儿子结婚的这一天还去刹海后海边遛弯、打八卦掌呢。17 时髦活力的冯婉珠,和荀磊自由恋爱,不会歧视绣鞋的姑娘,见到荀磊翻译的书因为不正当的理由退稿时,愤愤不平的说要到出版局去告他。多情善感的张秀藻,单相思与荀磊,又不想复杂的让那些琐事影响了自己的事业心。才华横溢的荀磊,生于1960年“大跃进”那个困苦的时期,在父亲的引导下,成了乱哄哄的教室中少数听讲的学生,没有书读,他就读那过了时的台历。以第一名的外语成绩成为某外事部门的培训人员,后送去英国培训,一直保持第一的名词,并把第二甩的远远的。钟情艺术的澹台智珠,在事业与家庭之间与丈夫存在争吵,希望事业更近一步,却不想与丈夫这样每天闹矛盾,在文化大革命开始时,被作为“封资修的黑苗子”冲击,因讲错一句话被打成“反革命”,曾偷偷喝了半瓶“敌敌畏”没死成,经历昏迷、呆滞、麻木、消沉、痛苦、绝望,,,,,后又转变为冷静、任命、无求、开通、企望,,,,,,1977年重新练功,成就如今的小有名气。30 淡泊名利的海西宾,虽然不是海奶奶的亲孙子,却一直很孝顺,积极向上的路喜纯,虽出身于社会的最底层,但他从不放弃自己,被势利眼瞧不上,却被餐馆当红案的何师傅收为私人徒弟,他努力学习,不放过每一次练功机会。在薛家忙了一天之后并没有要一点报酬,而是交到了一群亲近的朋友。敢做敢为的慕樱,轰轰烈烈的嫁给了一位抗美援朝的残废的军人,后来发现那不是爱,毅然离婚,嫁给了葛尊志,当葛尊志因为她失去了大好前途,在家细心收拾,对她关怀备至时,她又毅然离婚,因为她爱上了别人,她说婚外爱情是合理的,如果爱情消失了,再维持婚姻是不道德的,是虚伪的。她的这种观点在当时的确引起了很大的争论。心地善良性格不好而招人讨厌的詹丽颖,不懂的理解别人,固然从未有意伤害别人,说出的话却让人难受,就因为她这种性格,曾被当作“右派”受了20多年的改造,平反后性格却无收敛。,,,,,,,43 对于一个人,刘心武基本上也不给他定调,不象我们长期看到的作品,好人很好,坏人很坏,他总是给他笔下的人物留下了一点余地,让人感觉那些人仿佛就活在我们身边。这些钟鼓楼旁边的北京居民展现了那个年代北京的真实生活。一部作品,一天的生活,写活了一群群北京市民、写活了一个活生生的北京城。 小说中多次提到“历史感”,作者认为普通老百姓的吃、穿、住、行才是构成历史的脉络,每个老百姓都应该具有历史感,历史并不只属于名人伟人,我们的生活并不是没有意义的,我们的喜怒哀乐、生死哭歌都将载入史册。每一个人都不可能是单独地存在着。他必与许许多多的人共存于一个空间之中,这便构成了社会。而在同一个社会中,人们的阶级意识不同,政治方向不同,经济利益不同,人生态度不同,道德品质不同,文化教养不同,性格旨趣不

西安钟楼作文4篇

西安钟楼作文4篇 我的家乡在西安,说到西安大家都会想到兵马俑,“西安的兵马俑甚是好玩!”这可是句老俗话了,作为一个西安的本地人我想给大家推荐一个比兵马俑还美丽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钟楼。下面是XX为大家带来的西安钟楼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西安钟楼 上回说到回民街在钟鼓楼附近,那我们下一站就去钟鼓楼。钟鼓楼其实是两栋遥相呼应的建筑,顾名思义,一栋上面是大钟,一栋上面是大鼓。 登上钟楼,一口巨钟引入眼帘,那象般巨大的铜钟被高高地挂在一个红色的的木架上,光是边上的木杵直径就有二十多厘米。可以想象清晨那古老的钟声是怎样将人们从梦中唤醒。 钟楼整个都是木质结构,上面画有各种各样的图画,还刻着各种各样的花纹,我终于见到真正的“雕梁画栋”,没想到那时候的做工就那么精细了。钟楼里还陈列着很多古董和齐白石爷爷的作品,简直就是精美绝伦。站在钟楼顶远眺,整个西安就像立刻缩小了,变成了一张地图。那上面以钟楼为中心的笔直笔直的大路伸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真的很奇怪,为什么西安的路都是直的? 鼓楼和钟楼很像。一上去最抢眼的就是一面特别特别大的鼓,那鼓立在那儿足有三米高,一米厚!让人禁不住想去敲两下。再

往后接着走,就会看见整整一排的鼓,上面写着二十四节气,好似阅兵似的,特壮观,特气派。鼓楼里还有一面高达十米的大鼓,最奇怪的是那口鼓的鼓面,上面竟然没有任何接缝,哪来那么大的一张整皮呀? 到了晚上,很多盏刺眼的灯光打在钟鼓楼上,钟鼓楼顿时变得金碧辉煌!妈妈说,那在建筑学上叫“光雕”。 钟鼓楼真是古城西安的一大奇观! 2钟楼 今天,妈妈带我来到西安的钟楼游玩。 在西安最繁华的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交汇处,巍然屹立着一座雕梁画栋、气质雄伟的古典建筑物,它古时用来敲钟报时,故称钟楼。从建成日起,钟楼一直被看作是西安的象征,现为陕西省重点保护单位。 我们一上钟楼就看见它的右边挂着一个大大的钟,很多人围在旁边准备敲钟,我也毫不犹豫的跑上去敲了一下钟,钟发出咚的一声,仿佛在告诉西安人民,我来到了西安的钟楼。在大钟的旁边,有大小不同的钟,大厅里,还有编钟、弹古筝、琵琶的表演,演员们表演得有声有色、婉转动听。还有展出的齐白石亲赠书画也颇为珍贵。 钟楼的门扇槁窗碉楼精美繁富,表现出明清盛行的装饰艺术。 在钟楼旁边,每家小店里摆的物品都是琳琅满目、各种各样,走到下面的?条小街,里边都是西安的著名小吃饭每种商品。 我和妈妈在钟楼游玩的很开心,还学到了很多知识。3

西安钟楼的英语导游词范文

西安钟楼的英语导游词范文 西安钟楼的英语导游词范文 作为一名优秀的旅游从业人员,编写导游词是必不可少的,导游词可以加深游客对景点的印象,是提升讲解水平的重要工具。那么问题来了,导游词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西安钟楼的’英语导游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西安钟楼的英语导游词1 Today we will visit the city wall, the bell tower and the drum tower. Its my pleasure to serve you. The ancient castle we now see is the Ming xi an city wall, which was built on the foundation of the imperial city of tangan in the early Ming dynasty. It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cities in the late middle ages of China, and it is the largest and most complete defense facility of ancient military castles in the world. Xi an, as the ancient capital of the millennium, has built the wall many times in the past. Most of them are buried by the dust of history. The walls we see now

12 基于文化传承的历史街区公共空间改造研究--以北京钟鼓楼地区为例

基于文化传承的历史街区公共空间改造研究 ——以北京钟鼓楼地区为例 武凤文张曦 摘要:对于历史街区的保护,传承其历史文脉、重塑其街区活力是保护的核心。历史街区的公共空间正是历史文脉和街区活力的重要承载体,它承担着展示历史风貌、塑造街区凝聚力的重任,使它的居住者具有历史自豪感和生活认同感。本研究以北京钟鼓楼地区为例,以挖掘其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历史发展沿革、历史文化内涵和历史文化载体)为依托,通过实地调研发现空间中存在的现状问题,从而以钟鼓楼广场、街巷和院落三类形式对历史街区公共空间提出传承文化、重塑街区活力的改造设计策略,希望能够为今后的城市历史街区保护贡献绵帛之力。 关键词:文化传承;历史街区;公共空间;钟鼓楼地区 引言 为了有效地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保护好城市的传统格局与风貌,北京编制了《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位于北京东城区的钟鼓楼地区凭借其重要的城市区位、传统的历史风貌以及浓厚的文化特色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钟鼓楼作为国家级的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周边大体保留着明清时期的胡同肌理,以民居四合院为主。该地区存在传统文化特色逐渐衰退、公共空间匮乏、缺少街区活力等问题。 本文拟从城市设计的视角,以钟鼓楼地区深厚文化底蕴为基石,用城市设计的方法和理论来探讨和构建适用于历史街区公共空间的改造策略。通过梳理历史街区,恢复钟鼓楼地区的明清历史风貌,依托中国都城传统计时报时建筑——钟鼓楼及周边传统历史风貌区,打造以发扬中国传统时间文化为主题的现代创意产业与历史风貌保护相结合的文化艺术区。 1 概念解读 1.1 历史街区的文化传承 城市的历史记忆片段是城市个性形成的重要构成因素,作为建筑遗产的历史街区,既有

钟鼓楼读后感3000字

钟鼓楼读后感3000字 “人生也真有意思,没长大的时候,大家都差不多,一块儿玩,一块儿闹;越往大长,差别就越显,人跟人就竞争上了;可到了老了的时候,瞧,就又能差不多了,又一块儿玩,一块儿聊......”这是出自《钟鼓楼》的一段经典语录。听惯了“有些人含着金汤匙出出生”、“有些人一出生赢在了起跑线”、“有些人出生就在终点处”等等略显消极而又现实存在的“负能量”话语,这段出自《钟鼓楼》的经典语录,倒让人有了想要一览为快的想法。 首先看下作者简介:刘心武,1942年6月4日出生,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红学研究家。笔名刘浏、赵壮汉等。曾任中学教师、出版社编辑、《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协理事、全国青联委员等,并加入国际笔会中国中心。其作品以关注现实为特征,以《班主任》而闻名文坛,其长篇小说《钟鼓楼》曾获得茅盾文学奖。20世纪90年代后,成为《红楼梦》的积极研究者,曾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进行系列讲座,对红学在民间的普及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2014年推出最新长篇小说《飘窗》。 《钟鼓楼》是当代作家刘心武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85年11月。《钟鼓楼》讲述了20世纪80年代初发生在北京钟鼓楼的故事,通过12个小时的时间,描写了社会各个阶层的丰富的

生活场景,充分展示了80年代的北京生活和社会变革,个人的悲欢离合相互交织构成了北京市民的生活图,揭示了在人生的舞台上的不同人生,体现出空间感。 第一次听说这本书时,只知这是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心中觉得大抵是现代文学作品里广受好评的“那些作品”的其中一本,未细想,未了解,未细读,未深究。但当我拿到纸质版的《钟鼓楼》,翻开目录看到“并非开头(从100年前,到1982年12月12日)/0.这一段完全可以跳过去不读,不过读读也无妨。”“第一章卯、第二章辰......”多么可爱的作者能说出这样可爱的话。“这一段完全可以跳过去不读”,好像在告诉读者这一段没什么价值,可省略跳过,也似乎在说这一段的文笔没什么可呈现给读者的。可后面笔锋一转“不过读读也无妨”,又在侧面告诉读者“我其实肚子里还是有墨水的,不妨读读这一段”。往下看的目录是时辰,一本书竟然以时辰做目录这是怎样的刻意的安排?一本三十万字数的书竟是描写一天中的十二个小时,也就是六个时辰?六个时辰如何能写这么多的字数?如何安排,如何构思,篇幅如何,作者得有多大的文字功力?能在十二个小时的时间维度里写出三十万字的作品?并且让这三十万字的作品成为受作家群里万众瞩目的茅盾文学奖的作品之一?这些问题在我翻到目录的那一刻涌现了出来,也引起了我对这一作品的好奇之心。 这本书的惊喜在我看来是整体结构,采用时辰来分章节,许是刻

《钟鼓楼》读后感_心得体会

《钟鼓楼》读后感 鼓楼在前,红墙灰瓦; 钟楼在后,灰墙绿瓦。 《钟鼓楼》主要讲述了20世纪80年代初发生在北京钟鼓楼的故事。全书共六章,分别以地支名卯、辰、巳、午、未、申命名,记录了从晨5时至下午5时共12小时的事情,但文章的笔触决不停留在这十二小时里,作者纵横千里、信手拈来,娓娓地讲述了中国几十年的历史,几十年的物事变迁。描写了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场景,给我们展示了80年代的北京生活、社会变革和个人的悲欢离合。 《钟鼓楼》中还包括北京钟鼓楼、四合院的变迁,饭馆、结婚风俗的变化,武术等方面的知识,还介绍了很多老北京特色,例如“什刹海”、“豆汁”、“地安文化大街”、“老人岛”、“荷花市场”等。 这里写的是一个四合院,不知不觉的将我们带进了这个四合院。院子有着东西厢房,院落里住着局长、医生、编辑、工人、科员、老师、戏曲演员、修鞋匠和大学生等各个行业的人。“人们的阶级意识不同,政治方向不同,经济利益不同,人生态度不同,道德品质不同,文化教养不同,性格旨趣不同,生理机制不同,竞争能力不同,机遇遭际不同……于是乎便相争相斗,相激相荡,相汇相融,相亲相慕,相尊相许……而这种人类社会的流动变化,从整体角度来说,便构成了历史;从个体角度来说,便构成了命运”。 故事发生在1982年12月12日这天上午5点到下午5点,四合院里薛家办喜事,在这场婚礼上出现了各式各样的人物和状况。善良

本份却与不能与儿媳好好相处的薛大娘,不迷信却在意儿子结婚的日子是单数,怕逢上单数的日子生出不吉利的丧偶效果。对此,作者如是说“你可以轻易得荡涤繁缛的迷信习俗,却很难消除存在于人们内心中的原始迷信心理。”知足常乐平静悠闲的薛大爷,在解放前当过喇嘛,解放后变成摊贩,后而又变为公私合营和国营商场的售货员。当人嘲笑喇嘛可以结婚时,他不以为意,因为在他看来,那是挣钱的职业。时髦活力的冯婉珠,和荀磊自由恋爱,看到荀磊翻译的书因不正当的理由退稿时,愤愤不平。多愁善感的张秀藻,暗恋着荀磊,又不想让复杂的琐事影响了自己的事业心。才华横溢的荀磊,生于1960年“大跃进”那个困苦的时期,在父亲的引导下,成了乱哄哄的教室中少数听讲的学生。没有书读,他就读那过了时的台历。以第一名的外语成绩成为某外事部门的培训人员,后送去英国培训,一直保持第一名。钟情艺术的澹台智珠,在事业与家庭之间与丈夫存在争吵,希望事业更近一步,却不想与丈夫每天闹矛盾。在文化大革命开始时,因讲错一句话被打成“反革命”,曾偷偷喝了半瓶“敌敌畏”。没死成,经历昏迷、呆滞、麻木、消沉、痛苦、绝望,后又转变为冷静、任命、无求、开通、企望。1977年重新练功后,小有名气。淡泊名利的海西宾,虽然不是海奶奶的亲孙子,却一直很孝顺。积极向上的路喜纯,虽出身于社会的最底层,但他从不放弃自己。被势利眼瞧不上,却被餐馆当红案的何师傅收为私人徒弟。他努力学习,不放过每一次练功机会。在薛纪跃的婚宴上,他用自己的不卑不亢和卢宝桑的无赖展开了个性鲜明的斗争。当父母和自己的人格受到侮辱后,他依然能顾大

《钟鼓楼》读书笔记

《钟鼓楼》读书笔记 1、远的东西,常使我们感到神秘。近的东西,常让我们感到平淡。但关键是能否有所发现。无论远近、高低、大小、上下,倘能有所发现,都能给我们带来收获,带来快乐。 2、我们这个社会还有足以战胜阴暗的光明力量,这个力量有时也许是零散的、不起眼的、无形的〃〃〃可他到底还是有胜利的时候! 3、一些普通青年,不太具备进行哲理性思维的能力,对于所面临的这个世界和流逝着的人生,只能有一种高于本能而低于哲理的“浅思维”。 4、不管出现多少艰难曲折,归根到底,决定历史发展趋向的,还是人心的向背。春天到了,花总要开的。 5、一个人不可能事先拟定好一个既定目标,然后沿着一条直线达到目标的。人们所达到的目标,往往并非他的初衷。决定一个人命运走向的,往往是一批复杂的矩阵因素。混乱中产生出秩序,不自觉升华出悟性。 6、人生都有个从盛到衰的过程,谁能永远处在峰尖上?人生短短几十载,何必把眼前的事情看得那么了不起? 7、人生也真有意思,没长大的时候,大家都差不多,一块儿玩,一块儿闹;越往大长,差别就越明显,人跟人就竞争上了;可到老了的时候,瞧,就又能差不多了,又一块儿玩,一块儿聊。 8、老师、家长们往往满足于儿童和少年表面的听话,驯服,对于存在着另一个儿童和少年们独自相处的世界,以及在那一世界中存在着另一套语言和另一套做派,长期予以漠视! 9、人们合理的物质需求,社会上人们之间互通有无的交换关系,看来采取压抑的办法、遏制的方法,终究只能造成更多的矛盾和不必要的人

力物力消耗。 10、敦实绝不仅仅体现在那一身铁疙瘩般的腱子肉上,敦实,这主要是一种严肃认真的做人态度。 11、他感到眼前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都越来越少虚伪,越来越更实在,在这样一个扎扎实实地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时代里,他更必须敦敦实实地对待国家、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前半句不敢苟同,后半句完全赞同) 12、时间仿佛是小溪奔向河流,河流奔向大海;而我们便是一条从小溪出发,游向大海的鱼儿,现在我们已经游入了河流。我们知道,哪条鱼儿也不能凭借侥幸便顺流而下,因为还有险滩,有涡流,有钓钩,有网罟〃〃〃〃〃〃通向大海的通路是公共用的,但只有那永远清醒、永远奋进的鱼儿,才有可能终于达到理想的境界〃〃〃〃〃〃 13、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啊,你应当进一步以博大的胸怀,恢宏的气魄,收容、消化一切于我们有用的新事物,并应当进一步甩开步子、赶上世界科学技术和生产发展的新潮流〃〃〃〃〃〃 14、人生便是白昼与黑夜之间的斗争。 15、怎样认识世界?它是一个圆圈?一直飞箭?一条奔向大海的河流?一个骰子?一架不断加速的宇宙飞船?它真的可以卷折、弯曲?〃〃〃〃〃〃时间流逝着,而钟鼓楼将永存。 (2012年8月27日)

介绍西安钟楼的导游词

介绍西安钟楼的导游词 西安钟楼是所存在中国最大的鼓楼之一,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到西安钟楼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安钟楼导游词,欢迎参考! 西安钟楼导游词1 钟楼地处西安繁华的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交汇处,它古时用来在清晨敲钟报时,故称钟楼。从建成之日起,钟楼就一直被看作是古城西安的象征,现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是我国古代遗留下来许多钟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西安是明代西北军政重镇,它的钟楼无论从建筑规模历史价值或艺术价值各方面衡量,都居全国同类建筑之冠。 钟楼始建于1384年。钟楼的基座是正方形,占地1377.4平方米,高8.6米,宽35.5米,全部用青砖砌成。楼为砖木结构,高36米。外部重檐3层,但内部仅上下两层。楼檐四角攒顶,檐下饰有彩绘斗拱。“斗拱”是我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特点之一。在世界建筑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它不但能使建筑物更加牢固,而且更加美观。斗拱在商代就已出现,在我国青铜器的花纹上,可以看到较完整的斗拱图象。 特点:钟楼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因楼上悬挂铁钟一口而得名。初建时,地址在今广济街口,与鼓楼对峙。明神宗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由巡安

御使龚贤主持,将钟楼整体迁移于今址。钟楼呈典型明代建筑艺术风格,重檐斗拱,攒顶高耸,屋檐微翘,华丽庄严。 巨钟轶闻:钟楼的西北角上陈列着一口明代铁钟,重5吨,钟边铸有八卦图案,建造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但它比钟楼早先悬挂的铜钟却小得多了。钟楼原先悬挂的巨钟是唐代景云年间铸造的“景云钟”(现藏于碑林博物馆)。据说,迁到今址之后,虽然楼的式样大小并没有改变,景云钟却怎么也敲不响了。无可奈何,只有另换。 西安钟楼导游词2 西安钟楼,是国内最大、最完整的一座钟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钟楼处于西安的中心地带,是古城的地标之一,以它为中心辐射出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并分别与西安城墙东、南、西、北四门相接。 西安的鼓楼,原先在西边的广济街上,随着城市中心东移,在明神宗万历十年(1582年),将钟楼迁徙到了鼓楼东边,今天的位置。 钟楼呈典型明代建筑艺术风格,下部为砖石结构的正方形基座,顶部为三重四面攒尖顶结构,覆着深绿色琉璃瓦,顶尖用真金铂包裹。基座四面正中各有高约6米的门洞,门洞间互通,过去是东、南、西、北四条大街交会的通道,人流车辆从门洞通过,如今门洞已封闭,周围建有公路转盘,地下有专供人行的通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