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事权利教案

民事权利教案

民事权利教案
民事权利教案

《民事权利》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的

1、了解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

2、识记民事权利的主要内容

3、学会运用民法保护自己的民事权利

二、重点及难点:民事权利的内容和分类

三、作业及讨论:

1、什么是财产所有权?财产所有权有哪些种类?

2、什么是债权?债的发生根据有哪些?

3、什么是人身权?人身权有哪些种类?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案例一:

请你从民事权利的角度,对此事给予评价。

一、民事权利的含义

民法赋予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在具体民事法律关系中实施某种行为或要求他人实施某种行为或不实施某种行为的权利。

二、民事权利的主要内容

(一)物权及其种类:财产所有权;国有自然资源使用权;国有企业财产经营权;承包经营权;相邻权;质押权;抵押权;留置权。

(二)债权

1、债的概念和特征

《民法通则》第84条规定:“债是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享有权利的人是债权人,负有义务的人是债务人。”债权人享有的权利称为债权,债务人负担的义务成为债务。债权人有权要求债务人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的约定履行义务,债务人有义务满足债权人的要求,这种关系就成为债或债权关系。

2、债的发生根据

债作为一种民事法律关系,它的发生必须以一定的法律事实为根据。依照《民法通则》的规定,引起债权债务发生的主要根据有:

(1)合同所生之债

合同,又称契约,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任何合同的订立,都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也就是债的关系。这是债的发生的基本根据,而且是最普遍的根据,

(2)侵权行为所生之债

侵权行为指民事主体不法侵害公民或法人的财产所有权、人身权或知识产权行为的行为。如果一方行为人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或人身权利,侵权行为人就与遭受损害的受害人之间发生一定的权利义务关系。受害人就成为债权人。侵害人成为债务人,双方这种权利义务关系就是因侵权行为所生之债。

(3)不当得利所生之债

不当得利,是指没有法律上或合同上的根据,取得不应获得的利益而使他人受到损害的行为。当这种法律关系发生后,即在不当得利这与利益所有人之间发生了债的关系。因不当得利而财产受到损害的一方是债权人,因不当得利而获得财产利益的一方是债务人。利益受损人有请求不当得利人返还不当得利的权利;不当得利人要承担返还的义务。二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属于债的法律关系。

(4)无因管理所生之债

无因管理指没有法定或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到损失,而自愿为他人管理事务或财物的行为。管理人和受益人之间原来没有权利义务关系,因无因管理的存在,就产生了一定的权利义务关系。在无因管理之债中,管理人有权请求受益人补偿其代为管理事务支出的费用,管理人是债权人;受益人则有向管理人偿还该费用的义务,是债务人。

案例二:某村民张某外出访友,恰遇该区连降暴雨,造成河水上涨,危及村庄,张某的邻居李三见张某的房子比较破旧,就买来砖木料帮其加固,花费2000元,且在加固时因院墙意外倒塌,被砸伤,花费了500元医疗费。洪水来临,张某的房子保住了,李三却由于没来得及顾及自己的房子,房屋倒塌,损失达5000元。张某回家后,李三要求张某支付以上各项费用(2000+500+5000)共7500元,张某认为,自己从未要求过李三帮助修理房屋,没有支付任何费用的义务,拒绝付款。试分析:

A.李三帮邻居加固房屋的行为属于什么法律性质?

B.李三要求张某支付7500元的请求是否合理?

C.张某拒绝支付的理由是否成立?

3、债的担保

债的担保,是指民事主体以其自身的资信为他人的债务提供担保,或者以其自己的财产为自己或他人的债务提供担保,以确保债的履行的一种制度。债的担保是督促债务

人履行债务,保证债权得以实现的法律手段。债的担保包括人的担保、物的担保和金钱的担保。我国《担保法》规定,担保的方式有五种:

保证:保证是指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依照约定履行债务或承担责任的行为。

定金:定金是指合同的当事人为了证明合同的成立和保证合同的履行,规定由当事人一方向另一方先行给付一定数额的货币。债务人履行债务后,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应就该项金钱的双倍额予以返还。定金应当以书面形式约定,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不得超过主合同数额的20%。

抵押:抵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对能够用于抵押的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向债权人保证履行合同义务的担保方式。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照法律规定将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

质押:质押是指债权人通过占有质物或权利而担保其债权优先受偿的一种导爆方式。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将该动产或权利证书上载明的财产权利折价或者拍卖、并就变卖该动产或财产权利的价款优先受偿的权利。

留置:留置是指债权人依照合同约定占有对方的财产,因对方在约定的期限内不履行合同义务时,债权人有权留置该财产,并以其折价、或者从拍卖、变卖的价款中优先得到偿还的一种担保措施。留置权的产生是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无须当事人在合同中特别约定。这和抵押、订金有明显的区别。对于留置权而言,债务到了履行期限不是权利行使的条件而是留置权成立的条件,留置权人要行使留置权,还必须经过二个月的催告期间方可实行。

提问:

请说出下列各例分别属于哪种担保方式?

张三以房子做抵押,向李四借款10万元。

张三以未到期的银行存单做担保,向李四借款10万元.

张三帮李四修好了电脑,可李四拒绝支付维修费,怎么办?

张三向李四借钱,王五说,到期不还款,我负责!

张三向李四预购1吨苹果,并预付100元做担保。

(三)人身权

1、人身权的概念

人身权亦称人身非财产权利,是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与其人身不可分离而又无

直接财产内容的一种民事权利。

2、人身权的种类

根据权利对象的属性,可以将人身权分为人格权和身份权。

人格权:人格,从法律意义上讲,是指能够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独立的资格。人格权指公民或法人等民事主体普遍平等地享有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权利。它表现的是主体的自然属性,人格权包括生命健康权、身体权、姓名权、名称权、名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和法人的名称权、名誉权等。人格权始于出生(或成立),终止于死亡(或消灭),为公民终生享有或法人存续期间享有。

人格权包括:

(1)生命健康权。

(2)姓名权、名称权。

(3)肖像权。

(4)名誉权。

(5)隐私权。

身份权:身份权,是指因民事主体的特定身份而产生的权利,特定的身份是指民事主体的某种行为、民事主体的特殊关系。它反映的是主体的社会属性。

身份权包括:

①荣誉权人非法侵害的权利。

②配偶权

③亲权

④亲属权。

⑤知识产权中的人身权。

分析回答案例

作为教学医院,出于医学发展和培养医务人员的公益需要,在不违背我国法律和国际惯例的前提下,可以组织见习医生观摩手术。

本案中,医院未事前告知,也未经秦某同意,擅自召集见习医生观摩其流产手术,构成对他人隐私权的侵害。

在医疗活动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将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如实告知患者,及时解答其咨询;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必须由病人及其家属或者关系人签字同意。

(四)知识产权

1、知识产权的概念和特征

(1)概念:是指公民、法人对其创造性劳动所产生的知识产品依法所享有的一种民事权利。

(2)特征:智力成果;专有性;地域性;时间性

(3)知识产权的范围:著作权和邻接权;专利权;商标权;商业秘密权;植物新品种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商号权。

2、著作权

(1)著作权的概念及构成要素著作权包括主体、客体和内容三个要素。

(2)著作权的主体。

(3)著作权的客体。是作者创造的一定形式的科学、理论著作、文学艺术等作品。

(4)著作权的内容。

(5)邻接权。

(6)著作权的保护及保护期限

3、专利权

(1)专利权

概念:

专利权的特征:

专利法:

(2)专利权的主体

①发明人或者设计人。

②职务发明创造。

③受让人。

④外国人。

(3)专利权的客体

①发明

②实用新型

③外观设计

④专利法不予保护的对象。

1)违反法律、社会公德或妨害公共利益的发明创造。2)科学发现。3)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4)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但是药品和医疗器械可以申请专利。5)动物和植物品种。但是动植物品种的生产方法可以授予专利。6)用原子核变换方法获得的物质。

(4)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的授权条件

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

(5)外观设计专利的授权条件

新颖性;实用性;富有美感;不得与他人在先取得的合法权利冲突

(6)专利权取得的程序

①专利申请的原则。1)形式法定原则,2)单一性原则,3)先申请原则。

②专利申请文件。

③专利申请日。

④发明专利的审批。1)初步审查。2)早期公开。3)实质审查。4)授权登记公告。

⑤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审批。

⑥专利的复审和无效宣告。

(7)专利权的内容

①专利权人的权利。1)独占实施权。2)实施许可权。3)转让权。4)标记权。

②专利权人的义务。专利权人应当自被授予专利权的当年开始缴纳年费。

4、商标权

(1)商标的概念和分类

①概念:商标是指经营者在商品或者服务项目上使用的将自己经营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与其他经营者经营的商品或服务区别开来的一种商业专用识别标志

②分类:

第一,平面商标和立体商标。

第二,商品商标和服务商标。

第三,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

(2)商标注册

(3)商标权。

(4)商标权的保护及期限

2、案例:卖邮票

李某的父亲生前是一个集邮爱好者,去世时还留有3本邮票。李某对邮票从不感兴趣,李某觉得这些邮票不好处理。一日,李某的朋友刘某来吃饭,无意间发现了这几本邮票,刘某也是一集邮爱好者,他随即表示愿意全部购买,最后以5000元的价格将邮票全部拿走,李某对这一价格也比较满意。事过不久,李某从父亲生前的一朋友处得知,他父亲所留的邮票中,有1张“天安门放光芒”邮票相当珍贵,这1张都值30万元;同时另一同事告诉他,刘某正在寻找买主。3本邮票市场价值40万。李某立即找到刘某,要求退还刘某的5000元钱。取回邮票,但刘某坚决不同意。双方协商不成,李某诉至法院,要求撤销合同,返还邮票。

[问题]

1.如果刘某以完全市场价格40万购买李某集邮册,这种购买行为在民法上是什么行为?

2、该行为有何特征?你是如何理解的?

3、李某与刘某间买卖邮票的行为的效力如何?

4.如果刘某以完全市场价格40万购买李某房子,需要什么形式?

5.民事法律行为的的形式有哪些?

3、案例:结婚

村民王二狗已年过30,因相貌丑陋,平时好吃懒做,尚未婚配,其父母十分着急,四处托人给介绍对象。经其叔叔努力,从外地带回一个女孩张小梅(实系拐卖),张小梅见王二狗面貌丑陋,不愿与其结婚,只是要求回家。王二狗却一眼就喜欢上了这个女孩,又怕她逃走,于是将其关在房里,软硬兼施,并经常一日只给一顿饭吃,目的要她同意去办理结婚登记。张小梅无奈只好与王二狗一起办理了结婚登记。一年后,张小梅终于被警察救出。并诉至法院,要求撤销与王二狗的婚姻行为。王二狗撤销婚姻应该在1年内提出为由不同意撤销,遂引发纠纷。

[问题]

1.王二狗与张小梅结婚的行为是否构成有效?为什么?

2.本案应如何处理?为什么?

4、案例:卖车

张某于15岁上高中时,其父为他买了一辆高级摩托车,价值2万元。张某自高中二年级起,因迷上网吧,消费过大,先后向同学借钱,不得已将摩托车以5000元的价格卖给刘某。张父发现张某不骑车上学,经追问才知道张某将该车卖给刘某,于是,张父找到刘某,提出张某尚未成年,不能擅自出卖摩托车,要求刘某将车返还。刘某认为,买卖摩托车为双方自愿,且价格公平合理,买卖有效。为此,双方发生争执。张父诉至法院,主张买卖无效,要求刘某返还摩托车。

[问题]

1.张某与刘某之间的摩托车买卖合同效力如何?为什么?

2.如果张某是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摩托车买卖合同效力如何?为什么?

3.张父能否要求刘某返还该摩托车?为什么?

民事诉讼法教案(按田平安教材)

第一章民事诉讼法概述 课时:3 教学目的: 使学生正确理解民事诉讼、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学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民事诉讼法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性质、任务、立法根据和具体适用;掌握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及学习研究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重点及突破方法: 重点:1、民事争议及其处理机制;2、民事诉讼法学体系。 突破方法:1、对于民事争议处理机制这一重点内容主要采取对比法和案例分析法使学生了解各种纠纷处理机制的优劣及它们之间的衔接;2、对于法学体系这一内容主要采取图表演示法,使学生有直观的认知。 难点及突破方法: 难点:1、民事诉讼的目的。 突破方法:1、系统介绍民事诉讼目的学说演变,进行概念分析和学说对比,树立新型民事诉讼目的观。 参考书目: 江伟主编《民事诉讼法专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7月第一版 范愉:《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年 李祖军:《民事诉讼目的论》法律出版社 2000年 江伟主编《民事诉讼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1月第二版 内容: 第一节民事诉讼 一、民事冲突及其成因 民事冲突——民事诉讼产生的催化剂。 所谓民事冲突是指民事主体对现存或将来民事权益状态或归属的态度和认识不一致所产生的矛盾。 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它发生在平等主体之间。 2、它以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为内容。 3、它以违反民事实体法的规定为形成原因。 4、它的解决具有可处分性。 二、民事冲突的救济方式 1、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 2、有关行政机关依职权处理; 3、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 4、民事诉讼。 思考题: 1、解决民事冲突的方式有何有缺点? 第二节民事诉讼法 一、民事诉讼法的概念 民事诉讼法,是指国家制定的规定人民法院、当事人及当事人之外的所有诉讼参与人进行民事诉讼活动和执行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013学年高一政治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第2讲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知识清单 一、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 (一)选举方式的选择 1 2 被选举人间也形成了相应的竞争 定程度上限制选民的自由选择 3、制约选举方式选择的因素 ①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确定选举方式。 ②选举方式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 ③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人大代表的选举→县及县以下:直接;县以上:间接。(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差额选举)▲乡及乡以上各级政府的领导人员→间接。 ▲居委会、村委会→直接。 (二)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1、行使好选举权利的重要性 ①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 ②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 ③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的体现,也是公民政治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 2、如何才能行使好选举权利 公民行使选举权应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要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现,在理性思考、判断的基础上,审慎投票。 二、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 (一)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 在我国,公民可以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以及重大事项社会听政制度等方式参与民主决策。 △①公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间接);②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 【重要提示】公民的知情权,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二)同历决策过程共享决策成果 1、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是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

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①有助于决策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②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③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④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政治责任感。 三、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 (一)最广泛的民主实践 1、发展基层民主的必要性 发展基层民主,是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民主权利,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实行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保障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 2、村民委员会的性质:村民委员会作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机构。 3、城市居民委员会的性质:城市居民委员会作为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民主管理机构,是城市居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推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属于基层政权建设(×);▲推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属于基层民主建设(√)。 ▲村民委员会和城市居民委员会的性质:是我国的最基层的政权组织(×);是我国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二)共建祥和文明社区 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的重大意义:有利于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 四、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 (一)选择民主监督的方式 1、公民监督权的内容:公民有权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公民有权向国家机关提出申诉和诉讼;公民有权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指控、告发或者揭发、举报。 2、民主监督的方式和渠道: ①通过信访举报制度行使自己的监督权。这是公民行使宪法所规定的提出批评、建议、申诉、控告和检举权利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我们在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实行民主监督的有效方法。 ②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实行民主监督。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能够使公民行使监督权、参与民主监督得以真正地落实,得到切实的保障。 ③通过舆论监督制度行使监督权。舆论监督以其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等特点,在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监督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④监督听政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是民主监督的新形式。 (二)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 1、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 ①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 ②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2、实施民主监督的要求: ①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监督权; ②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五、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 (一)有序政治参与的意义

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第八课教案

〔第八课崇尚程序正义,依法维护权益〕 依照程序维权 教学目标 了解非诉讼和诉讼的基本程序,增强证据意识,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准备 教师课前制作好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法院审判的程序的资料等。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 【教学过程】 探究活动: 1.你或家人有遇到类似这种情况吗?如果有,你们是怎么解决的? 2.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 教师归纳:类似的情况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我们应该利用合法途径和程序,理直气壮地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可维权有哪些合法途径和程序呢?我们却不是太了解或了解得不够全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内容,请看《第八课第二框:依照程序维权》。

引导学生思考:这个案例反映了什么问题? 教师归纳:事实上,人们在权益受到侵害时,之所以没有依法加以保护,除一部分人不懂法、不会用法之外,相当一部分人是出于顾虑打官司的“成本”。如果依法维权耗费的时间、精力,用于法律处理需支出的费用等超出了案件本身的经济、精神损失,人们就会觉得得不偿失,因此宁愿选择“私了”,或“自认倒霉”。 其实,发生纠纷,不是只有打官司一条路,也可以通过不打官司的方式来解决,相比打官司,通过这些方式来,具有程序简易,节省时间,成本低等优点。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方式。

(一)诉讼的含义及种类 1.诉讼的含义 教师讲解: 诉讼俗称“打官司”,是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当事人的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具体争议的活动。 诉讼它的本质在于通过国家强制力对当事人之间争议的权利义务关系做出确认,并保证所确认的权利义务得以实现。由于任何纠纷主体都无法与国家相抗衡,所以在解决纠纷,权利救济方面,诉讼具有其它纠纷解决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 诉讼与其它纠纷解决的方式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1)严格规范性。 (2)多重保障性。 (3)国家强制性。 因此从理论上讲,诉讼成为解决纠纷和对当事人进行权利救济的最终的和最权威的方式。 板书:2.诉讼的种类 教师讲解: 根据诉讼所要解决的案件的性质及其所依据的法律,诉讼可分为三种: (1)刑事诉讼:(有关犯罪方面的官司) 是指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侦查机关在当事人以及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被追诉者刑事责任问题的诉讼活动。 (2)民事诉讼(民事纠纷方面的官司) 是指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诉讼。 (3)行政诉讼(公民与有关国家机关之间的纠纷方面的官司) 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定程序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制度。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大量发生的,与我们关系密切的是民事诉讼。 展示材料: 探究活动: 学生阅读教材第87页活动框提供的材料。思考: 1.秋菊已经原谅了村长,不再打官司了,村长为什么还被拘留了? 2.为什么法院准许张某撤诉? 教师点拨:这涉及到刑事诉讼中公诉案件与自诉案件的区别。公诉案件,由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自诉案件,由被害人自己或其法定代理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公诉案件是侦查机关立案侦查,由人民检察院立案公诉的案件,公诉案件是不允许和解、撤诉的。自诉案件是由法

刑事诉讼法教案【实用】

第十章我国的程序法律制度 第一节刑事诉讼法 教学目的 1、了解刑事诉讼的基本含义及刑事诉讼法的基本概念。 2、掌握刑事诉讼法与宪法、相邻部门法的关系。 3、了解刑事诉讼法的研究对象。 [教学重点]刑事诉讼法的基本概念及其与宪法、相邻部门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刑事诉讼法与相邻部门法的关系。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内容] 一、刑事诉讼 1、诉讼的含义:“诉,告也”,“讼,争也” 其定义是:诉讼是讼争一方或双方将讼的原因、内容、主张及理由告知、倾述于听讼之人,以求讼的息解活动。 我国的诉讼是指在国家司法机关的主持下,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解决讼争的全部活动。 诉讼是伴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变化,阶级、国家的产生而不断地赋予特殊含义。按照诉讼纷争的内容,可将诉讼划分为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三大类。 2、刑事诉讼:是指在国家专门机关的主持下,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查明犯罪和追究犯罪的活动。在我国,刑事诉讼是指公共安全专家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查证、核实被告人是否实施了犯罪,是否应当受到刑罚的处罚以及应当受到何种刑事处罚的活动。 刑事诉讼有广义和狭义有区别,我国的刑事诉讼属于广义的。包括:立案、侦查、起诉、审判、执行等。狭义的专指审判程序。刑事诉讼有六个方面的特点(P4-P5)。 二、刑事诉讼法 1、刑事诉讼法的概念:是指国家制定的调整公共安全专家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和诉讼参与人进行刑事诉讼所必须遵守的法律规范。属于程序法。

2、刑事诉讼法的调整对象:刑事诉讼活动。 3、刑事诉讼法的内容:共有七个方面(P6)。 4、刑事诉讼法的表现形式:存在于广义及狭义的刑事诉讼法之中。 刑事诉讼法通常是指广义的。 三、刑事诉讼法与宪法、相邻部门法的关系 1、刑诉法与宪法的关系: A、宪法是制定刑事诉讼法的根据。即宪法是“母法”,刑事诉讼法是“子法”。 B、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内容,务必符合宪法的基本原则及其所规定的刑事司法制度、组织和原则。 C、刑事诉讼法是宪法所规定的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的具体体现。 2、刑事诉讼法与刑法的关系 A、二者都属于刑事法律,都是用于解决犯罪问题的法律。 B、二者之间是形式的统一,也是方法与任务的统一。 C、在刑事案件的处理中,……,失去了目的和意义。P9 3、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异同: A、都属于程序法,三个诉讼法规定的许多诉讼原则、制度和程序都是相同的。 B、三大诉讼法各自解决的的实体问题的性质是不同。 C、在主持诉讼的专门机关上、在诉讼程序上、在证据制度上在诉讼结果上都有区别。 四、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三个方面) 1、刑事诉讼法律规范 2、刑事诉讼的基本理论 3、刑事诉讼实 五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外国刑事诉讼法的沿革 (一)外国古代刑事诉讼制度的沿革 1、弹劾式诉讼制度 弹劾式诉讼是指在禁止原始的血亲复仇基础上,由国家垄断纠纷裁判权而逐渐发展而成的一种诉讼模式。

《政治生活》第二课学案及答案

必修二政治生活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第一课时民主选举民主决策 【考点展示】 各种选举方式的特点,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和意义 【考点解读】 考点一:各种选举方式的特点,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1、选举方式的比较 (2011温州模拟)某村村民一大早就来到投票站,参加村委会主任换届选举。此前,3名候选人已经进行了13场演讲和答辩,面对面地回答了村民提出的160多个问题。据此回答例1-2题: 【例1】该村村民对村委会主任的选举属于 ①直接选举②间接选举③等额选举④差额选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例2】这种选举有利于

①使每个选民都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选出自己心目中最值得信赖的人②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适用③可以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④为选民提供了选择的余地⑤在被选举人之间形成了相应的竞争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 2、确定选举方式的依据 (1)选择选举方式,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确定。 (2)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 3、我国的选举方式: 我国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顺应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国将直接选举人大代表的范围扩大到县级,实行普遍的差额选举。 【例3】目前,在我国举行一次全国性的乡级人大代表的直接选举,至少需要433万人的人力投入,3亿元以上的财力支出。举行一次全国性的县级人大代表的直接选举,至少需要533人的人力投入,6亿元以上的财力支出,而实际的支出远高于此数。这表明 ①选举方式的选择与我国的国情密切相关②我们进行直接选举的条件还不具备③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④我国不能采用直接选举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4、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1)为什么? ①选民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公民只有不断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②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 ③怎样行使选举权,如何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高低的体现。(2)怎么做? ①不断提高自己民主选举的素养 ②态度:积极参加选举。 ③能力:应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要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现,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审慎投票。 【例4】某社区在进行新一届居委会选举中,想了不少办法来吸引年轻人,但效果不明显。不少青年居民并不热心,反应冷淡。作为社区青年居民,应该在居委会选举中 ①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选出令人满意的人大代表②增强选举参与感、责任感,积极参加选举③提高政治素养,透出自己神圣的一票④自觉履行政治性义务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考点二: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和意义 1、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公平正义的守护》 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公平正义的守护》教案【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教材第八课维护公平正义中的第二课时公平正义的价值,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习了公平正义的含义,而本框更是对上节课的延伸,引导学生认识维护公平正义的重要意义,让学生明白维护社会公平,离不开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制度保障,追求正义不开个人的努力,守护正义更需要司法的守护。从而实现课标中对学生不歧视他人,富有正义感的要求。 【学情分析】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公平正义有了大致的了解,对公平正义有了初步的理解和判断,但对公平的重要性等问题缺乏理性的思考,不利于学生树立公平、正义的意识,再加上社会阅历、个人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因素的制约,当遭遇不公平、不正义的时不能正确、客观的处理,因此进行公平、正义的教育非常有必要。 【课程标准】本节课对应的课程标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在集体中成长”,具体的课程内容标准是“知道每个人在人格和

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做到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不歧视他人,富有正义感。”。 知识目标 1.知道公平从美好的愿望转化为现实,离不开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不懈努力,需要我们在生活中追求公平,捍卫公平。 2.知道个人维护公平的具体做法和制度保障公平的一些做法。 3.知道个人守护正义的具体做法和司法机关维护正义的做法。 能力目标 1.面对利益冲突,学会担当,能够以公平之心待人处事,提高个人处理冲突问题能力。 2.做有正义感的人,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 3.提高对司法机关公正司法的认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公平、正义观念,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2.自觉守护公平正义,面对不公平、非正义行为敢于斗争。 重点 1.个人守护公平、正义的具体做法。

公平正义的守护 公开课教案

公平正义的守护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公平从美好的愿望转化为现实,离不开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不懈努力,需要我们在生活中追求公平,捍卫公平。 2.知道个人维护公平的具体做法和制度保障公平的一些做法。 3.知道个人守护正义的具体做法和司法机关维护正义的做法。 能力目标 1.面对利益冲突,学会担当,能够以公平之心待人处事,提高个人处理冲突问题能力。 2.做有正义感的人,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 3.提高对司法机关公正司法的认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公平、正义观念,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2.自觉守护公平正义,面对不公平、非正义行为敢于斗争。 【教学重点】 1.个人守护公平、正义的具体做法。 2.制度保障公平、正义。 【教学难点】 1.个人守护正义的方法、策略。 2.制度保障公平、司法维护正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度保障公平、正义的情景幻灯片。 学生准备:预习新课。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场景激趣 故事:《一视同仁的警卫》 一家外资企业有一项规定:当有外籍员工经过各警点时,警卫都要立正敬礼,对中方员

工则没有这个必要。 公司新来一位警卫,他值勤时,不论是外籍员工还是中方员工经过时,他都会“啪”地端端正正地敬个礼。中方员工开始以为他搞错了,负责警卫事务的中方总务人员还专门给他做了约一个小时的解释。他默默地点点头,但第二天仍是如此做,当主管行政的外籍经理特地找这位警卫谈话时,他说:“中方员工也是公司的一员,与您一样,他们也在为公司工作,我必须也要向他们敬礼——这也是我的工作。”他的话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公司,转述这话的和听到这话的中方员工脸上的表情都一样凝重。不久有传言,公司要辞退这位警卫。然而,一份抗议书也摆到了外籍总经理的办公桌上,所有的中方干部都在上面签了名。这位警卫终于留了下来。 教师总结:生活中不公平的事例还有很多,人们总是渴望公平的阳光普照,但公平的社会不会自然而然地形成。公平从美好的愿望转化为现实,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不懈努力,需要我们在生活中追求公平,捍卫公平。 二、问题导读,新知探讨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公平的作用:对个人而言,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公平不仅能保证个人应得的利益,使个人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而且能让人感受到尊严,从而激发自身潜能,提高工作效率。对社会而言,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那么,我们该怎样坚守公平呢? (一)坚守公平 1.个人维护公平 面对利益冲突,我们要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世。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信赖与尊重,形成有利于我们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遇到不公平的行为时,我们要坚守原则立场,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 2.制度保障公平 对于立法而言,在规定权利义务、分配社会资源时,要公平地对待每个人,保障每个人得到他应得的;对于司法而言,在解决纠纷、化解矛盾时,要公平地对待当事人,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知识拓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追求的公平正义的深刻内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为我们更好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供了理论指引。对人民法院来讲,实现公平正义,就是要让当事人平等地行使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参与

高中政治第4单元社会争议解决第9课第2框解析三大诉讼教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第二框解析三大诉讼 学习任务 核心素养 1.描述与分类:理解诉讼、诉讼法的含义; 理解诉讼的分类。 2.解析与论证:明确诉讼在多元化纠纷解决 方式中的地位。 3.预测与选择:正确运用诉讼法维护自身合 法权益。 4.辨析与评价:掌握诉讼三大类型的主要差异。 1 .科学精神:通过学习,掌握诉讼、诉讼法 的科学内涵。 2.法治意识:通过学习,全面掌握我国的诉 讼法,熟知诉讼法的基本要求。 3.公共参与:借助于具体事例,掌握诉讼的 特点和类型。 议题一| 诉讼及其特点 小张的老公王先生在婚后搞婚外恋,造成双方感情破裂,于是小张和王先生协议离婚。离婚协议约定夫妻共有的一处房产和一辆家用轿车归小张所有,女儿亦随其生活,王先生“净身出户”,并按月给付抚养费800元。小张与王先生到民政局办理了离婚手续五个月之后,小张发现王先生离婚前隐匿了夫妻共同财产,于是起诉至法院要求撤销离婚协议,重新分割财产。 探究1 (描述与分类·科学精神)怎样理解诉讼的终局性? 提示: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所确定的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是终局的。 探究2 (辨析与评价·法治意识)法院会支持小张的诉讼吗? 提示:法院会支持小张的诉讼。我国婚姻法规定,离婚时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如果当事人达成了财产分割协议,可以在离婚后1年内申请撤销财产分割协议,对全部财产重新进行分割。 1.诉讼 (1)含义:俗称“打官司”,它是在纠纷主体的参与下,由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解决具体纠纷的活动。 (2)地位:在多元的纠纷解决方式中,诉讼是解决纠纷的最后途径。 (3)特点:公权性、程序性、强制性、终局性。 2.诉讼法: (1)含义:用于调整诉讼法律关系、规范诉讼活动与程序的法律。 (2)我国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

《第十一课 神圣的一票》教案

《第十一课神圣的一票》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2、能够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3、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基层民主建设的发展和取得的进步。 4、引导和激发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培养主人翁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基层民主制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教学过程 1、展示选民证图片或者有关选举投票的新闻。 提问:哪位同学知道什么是选民证?它有什么作用?(选民证是参加选举的凭证,有了选民证才有资格参加人大代表的选举工作。选民证是公民民主权利的体现) 2、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和自由。依法有序地参加选举,既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重要方式,也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 下面听一听选民对自己权利的看法。 “今天是我第13次参加人大换届投票!”86岁的缪秀芳老人对1954年投票选举第一届区人大代表的情景仍记忆犹新,她今天是身着过年的服装来参加投票的。像缪秀芳老人一样,广大选民深深了解手中的选票的分量。 学生交流讨论:什么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选举权指的是公民按照法律规定享有选举国家权力机关的代表或者国家机关领导人的权利。 被选举权指的是公民按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被选举为国家权力机关的代表或国家公职人员的权利。 3、教师讲解: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被统称“选举的权利”。选举的权利是我国公民首要的政治权利。它是公民参加国家管理、组织国家政权、实现人民民主的重要途径。 4、学生讨论: (1)选举的方式包括哪几种?(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

(2)哪一种选举方式更能体现民主?(直接选举) (3)为什么我国的选举不能只采用直接选举这一种方式?(这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我国地广人多,人民的文化程度需要进一步提高;交通、通讯等物质条件也有待改善。即使像美国自我标榜是“最民主的国家”,也没有全部实行直接选举) 5、教师提问:选举权是我国公民的首要政治权利。那么,哪些人具有选举权? 请学生分析,最后总结公民享有选举权的基本条件: A、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 B、已满18周岁的人。 C、未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6、了解我国的选举程序。 7、中国有近80%的人口在农村,村民自治是农村基层民主的重要形式。我国的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历经了几个过程,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举手表决—匿名投票;等额选举—差额选举;宣布结果—现场开票。 学生思考:上述变化有何意义?(表明基层民主的发展与进步) 8、调查所在村或社区基层民主建设的情况。 例如:村民委员会或居民委员会是如何产生的、有哪些民主制度、村民或者居民参与民主管理的情况等。 综合调查情况完成下面两个内容: (1)健全基层民主的重要意义? (2)提出加强和改进民主建设的建议。 学生进行交流并选出代表进行发言。 教师归纳总结。

第二章 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第二章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本章重点:1.弹劾式民事诉讼的特征 2.资本主义社会民事诉讼的主要特征 3.社会主义国家民事诉讼的特点 本章难点:我国民事诉讼改革的主要内容 本章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节外国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一、奴隶社会的民事诉讼法 弹劾式诉讼又称为控告式诉讼,古埃及、印度、巴比伦、古希腊、共和时期的古罗马、欧洲日尔曼法前期基本上都实行这种诉讼模式。弹劾式诉讼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一)不告不理 (二)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平等 (三)法官在诉讼中处于消极仲裁者的地位,诉讼的进行主要由当事人主导 (四)审判采取公开审判的方式和言词审理的原则 (五)在证据制度方面,采神示证据制度。通常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神誓;2、水神;3、火神;4、决斗。 二、欧洲中世纪的民事诉讼法 (一)教会诉讼制度 1、法官主宰诉讼的整个过程,居于绝对的主导地位。 2、书面审理。 3、秘密审判和分散审判。 4、法定证据制度。 (二)采邑诉讼制度 1.封建式诉讼制度封 2.庄园式诉讼制度

(三)商事诉讼制度 商事法院包括市场法院、集市法院、商人行会法院和城市法院。这些法院均是非专业的社会共同体法院。 三、资本主义社会的民事诉讼法 资本主义建立了体现自由、平等、民主的资本主义民事诉讼制度。 (一)资本主义社会民事诉讼法的发展概况 1806年的法国民事诉讼法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事诉讼法典, 1877年的德国民事诉讼法内容丰富、体系完整、概念精确,成为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民事诉讼立法的蓝本。 英国是判例法国家 (二)资本主义社会民事诉讼法的特点 1.司法独立 2.辩论式诉讼 辩论式诉讼包含的主要内容有以下三项:(1)直接决定法律效果发生或消灭的必要事实必须在当事人的辩论中出现,没有在当事人的辩论中出现的事实不能作为判决的基础和依据;(2)法院应将当事人之间无争议的事实作为判决的事实依据;(3)法院对证据的调查只限于当事人双方在辩论中所提出来的事实。 3.当事人承担证明责任和提供证据的责任 4.自由心证自由心证制度是指证据的取舍和证明力的大小、案件事实的认定,均由法官根据自己的良心、理性自由判断,并形成确信的一种证据制度。 四、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事诉讼法 (一)坚持人民审判的原则 (二)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三)法院享有较大的权力,当事人的诉讼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四)处分原则和国家干预原则相结合 第二节中国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一、旧中国的民事诉讼法

广泛的民主权利教案

《9.2 广泛的民主权利》 东台市溱东镇学校李友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我国公民依法享有的民主权利。 认识公民珍惜民主权利、参与国家和社会管理的重要意义。 正确行使民主权利的基本要求,正确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关心祖国建设,参与社会生活,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民主权利,同时又能正确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我国的民主政治权利 教学难点:正确行使民主政治权利 三、教学方法 情景设置法、探究法、讲授法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过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国家,人民群众从此摆脱了奴役和压迫,成为国家的主人。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人民是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简单复习上节课重点知识)同时,我国宪法和法律又赋予公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以确保人民群众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管理。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国公民享有哪些民主权利呢?怎样正确行使这些民主权利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问题。 二、新授 (一)了解民主政治权利 1、活动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一日,九年级学生果果放学回家过程中,途经唐洋镇政府时看到人们正在举行选举大会:选举3名人大代表去参加东台市人大会议。对此,明明边走边想:“什么是选举权呢?选举对于公民参与国家管理有何特殊重要意义呢?” 回到家,明明和爸爸很认真的说:我也要参加选举!听了他的话,爸爸轻轻地摇了摇头,笑而不答。 想一想:明明爸笑而不答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阅读、交流、回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把法定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与一般意义上的选举(如选举班委等)加以区分,明确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含义;通过交流,认识到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行使国家权力、参与国家管理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权利;通过探究,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选举资格,明确选举资格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二是年满18周岁,三是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列举具体情况加以判断: 四幅画面:文盲;宗教群众;少数民族;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 2、活动二:六项政治自由

《民事诉讼法》教案

第1章民事诉讼法学概述 民事诉讼法教学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本章重点:1.民事诉讼 2.民事诉讼法 本章难点:1.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的关系。 2.民事诉讼法学是专门研究民事诉讼实践和国内外民事诉讼理论的科学。 第一节民事冲突(纠纷/争议)与民事诉讼 一、民事冲突(纠纷) (一)民事冲突的概念 社会冲突:按照社会学家的通常解释,是指“各派之间直接的和公开的旨在遏制各自对手并实现自己目的的互动。” 民事冲突:是指平等主题之间发生的,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法律(社会)纠纷。 所谓民事冲突是指民事主体基于各种原因对民事权益状态或民

事权利归属的认识不一致所产生的矛盾。民事冲突,有人又称作民事争议或民事纠纷。如婚姻家庭冲突、著作权冲突、荣誉权冲突、债权债务冲突、损害赔偿冲突、合同冲突、海损事故冲突、货物买卖冲突、房屋租赁冲突、山田水利冲突、森林草原所有权归属冲突等等。 形成各种民事冲突的原因是相当复杂的。有政治的原因也有经济的原因;有社会环境原因,也有人文个性的原因。 (二)民事冲突主要特点: 1、民事冲突主体的平等性。无论是公民之间或是法人之间产生的冲突,也无论是中、外公民或是中、外法人之间出现的矛盾,冲突主体始终置身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中,相互之间不存在命令服从上下隶属关系,在法律法规面前并无高低贵贱之分。 2、民事冲突内容的特定性。平等主体之间产生的民事冲突,从质上说尚未激化为刑事犯罪,从度上说并非是无益之争而是民事权利义务之争。这种权利义务之争可以高度概括为财产权利义务之争和人身权利义务之争。 3、民事冲突的可处分性。民事冲突主体的平等性和内容的特定性,决定了主体对内容的可处分性。基于不同的理由,主体可以行使权利,也可以让渡权利。 4、民事冲突的可处理性。既然是民事财产权利或人身权利义务之争,主体又享有处分的权能,因此,任何民事冲突都可以采用和平的方法处置,实践证明它们是可以平息和解决的。 5、它以违反民事实体法的规定为形成原因。

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教案

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授课教师:顾海林(长兴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 【课题】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经济政治与社会》第四单元第九课) 【课时】一课时(40分钟)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通过对情景剧《选举风波》的欣赏、讨论,了解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通过举例说明,了解我国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 运用目标: 学会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学会行使监督权,逐步提高政治参与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强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的意识, 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公民依法享有的政治权利与自由

难点:我国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教学活动设计】

附情景剧剧本 《选举风波》之《我的选举权》 陈强:“您好,张大婶,听说我们希望乡要选人大代表了,我们几个准备投我们老村长一票。” 张大婶:“是啊,老村长很好,我也准备投他一票,但你需要等到下一届才有资格投票啊” 陈强:“张大婶。为什么呀?” 张大婶:“因为你才17岁,国家法律对哪些人具有选举权是有规定的。” 珍妮:“那我可以吗?” 李彩霞:“我行吗?” 张帅:“那我呢?” 张大国:“张大叔,我呢?” 张大婶:“你们这可难住我了,具体的法律规定我也不是很清楚的,我们还是请专家为我们解答吧。” 《选举风波》之《黎明前的黑暗》

何旺财:“小王,你好,我想跟你说个事” 小王:“什么事?旺财哥” 何旺财:“你的选民证拿到了吧?” 小王:“是啊,你看,当当当当” 何旺财:“过两天乡人大代表选举,你投我一票吧,我给你100元钱” 小王:“这能行吗?” 何旺财:“怎么不行,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小王:“那好吧” 潜台词:何旺财用同样的方法买到了很多张选票。过几天,乡人大代表选举结果公布。何旺财当选为人大代表。落选的李虎非常不解,当天找了几个哥们聊天。 李虎:“你们说,何旺财都能当选人大代表,而我却不行,真是气死我了” 小赵:“虎哥,我们听说何旺财的人大代表是用钱买来的” 小李:“是啊,我也听说了。” 李虎:“啊,原来是这样的” 潜台词:李虎二话没说,就纠集了乡里30多人到乡政府集合后又组织群众到乡主要街道游行示威,阻碍了交通。警察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强行将他带到了派出所。到了派出所,李虎还质问警察。

201x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 九上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教案 新人教版

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

(1)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什么重要意义? 点拨: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有利于预防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证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 (2)为落实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我们青少年应怎么做? 点拨:①要努力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②积极做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学会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作贡献;③自觉学法用法守法护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④要敢于和善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维护法律尊严和权威。 三、展示交流、提升能力 1.自主复习部分可以由组内C层学生进行展示交流,B层进行补充 2.探究活动可以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进行展示交流。 四、当堂检测 1.关于民主与法治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民主与法治是两个互不相干的概念 ②法治体现、保障民主 ③法治是人民自由幸福、国家繁荣发展的保护伞 ④法治是人民生活稳定有序、社会长治久安的根基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观察漫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漫画反映了公民积极、主动、理性地参与 民主选举B.漫画中的人物违反了民主选举所 要遵循的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 C.该漫画说明了民主监督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 重要体现 D.这样的选举有利于反映最广大人民的意愿 3.xx年9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 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等八部法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不断健全、完善法律体系②有效保障公民合法权益,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③这些法律是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法律④国家的行为有利于建设法治中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并重,把二者共同作为公民参与社会生活所必须遵守的重要原则,是因为() ①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②法治体现道德观念,法律对道德建设具有促进作用③道德管得窄,但管得有力;法律管得宽,但缺乏强制性的约束力④道德能够滋养法治精神,道德对法治文化具有支撑作用 A.②③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

江苏省高中政治6.2心中有数打官司教学设计新人教版选修5

2心中有数打官司 (教师用书独具) ●课标要求 归纳公民的诉讼权利。 ●课标解读 本标准要求学生了解诉讼的含义、种类及作用;理解公民享有的主要诉讼权利;剖析典型案例,理解司法调节在解决权益纠纷中的作用;学会写起诉书,提高依照法定程序解决具体纠纷的能力。 ●落实策略 课前:自主学习,调查搜集。学生阅读教材、搜集现实中与诉讼有关的资料。课上:情景创设——互动探究——教师总结提升——走进生活学以致用。 (教师用书独具) ●新课导入建议 导入方式一:情景导入 个体经营户申某到银行储蓄所存款7 600元。该所职员为其代填了存款凭条并交给他活期储蓄存单一份。3个月后,当申某到储蓄所取款时却发现存单上的大小写金额不一致,大写正确,而小写却误为760元。当他要求对方按大写金额兑付本息遭到拒绝后,申某一纸诉状把储蓄所推上了被告席。法院经公开审理,判决原告败诉。接到判决书后,申某虽认为不公,却因忙于生意,一时也未把上诉放在心上。一个月后,当他通过向律师咨询,得知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和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官司可以打赢时,一审判决已经生效,申某为此追悔莫及。 思考:(1)本案中申某因为忙于生意失去了哪项公民的基本权利? (2)维护此项权利需符合哪些基本条件?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专题六中的第二框。 导入方式二:视频导入 播放一些“民告官”视频。 思考:如果你遇到纠纷,你会采取什么样的解决方式?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专题六中的第二框。

●教学地位分析 本框是专题六中的第三框。本框内容主要是归纳和介绍公民的诉讼权利。本框设计了两个目,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说明公民的主要诉讼权利。 ●教学流程设计 课前预习安排: 1.①看教材84~85页“诉讼与诉讼权利”,完成知识1填空及辅助栏目内容;②思考教材探究问题,写出简易答案,对照探究提示,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 2.①看教材85~87页“公民的基本诉讼权利”,完成知识2填空及辅助栏目内容;②思考教材探究问题,写出简易答案,对照探究提示,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步骤1:导入新课,简要说明本课时教学地位。?步骤2:教师通过提问,检查预习效果。注①?步骤3: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全面理解诉讼”,互动方式可以利用问题导思1、2由浅入深地实施。注②?步骤4:教师通过对知识外引内联,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 步骤7:先让学生自主总结本课时内容,然后对照课堂小结内容进行简要归纳总结。根据时间引导进行“课外生活感悟”、让学生处理课堂练习、布置课后练习。?步骤6:处理探究2,教师根据教学时间和内容灵活掌握,最好交由学生自主处理,参照探究1方式,也可采用其他方式进行。注③?步骤5:教师要求学生完成“题组训练”1和2,巩固探究成果。然后根据背景材料,让学生自己提出其他探究问题,同学之间互相讨论问题解决方式、方法和结果。最后,根据“当堂双基达标”设计变式练习,学生交流完成并互相评价。 注①:建议教师对【课前自主导学】中比较基本的知识点多提问几个学生,使80%以上的学生都能掌握该内容,以利于下一步对该重点知识的探究。 注②:建议教师除已有“题组训练”和“探究问题”之外,再变换一下命题角度和问题提出方式,让学生设置一些变式习题和问题以拓展学生的思路。 注③:在探究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再找一些体现本知识的事例加以说明,在探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学生的视野。

2017届《政治生活》第二课一轮复习教学案

靖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政治总复习:《政治生活》一轮复习教学案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第一框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第二框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第三框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第四框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 【高考考点】 1.我国的选举制度及选举方式 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和意义 3.我国的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 4.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的渠道和方式 5.公民应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 【知识网络】【考点梳理】 1.我国的选举制度及选举方式 提醒: ①选举权与民主选举的权利不同:选举权是指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民主选举权利的 范围更广,包括选举人大代表的权利,其他选举的权利,如选举国家领导人、村(居)委会干部 等。 ②几种选举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点,也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选择选举方式的主要依据 ①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区,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 条件来确定。 ②选择具体的选举方式还必须要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 ③我国选举方式的选择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要采用符合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选举方式。根据我国长 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面对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很不平衡的状况,我国 采用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我 国 公 民 的 政 治 参 与 投 出 理 性 的 一 票 民 主 选 举 ││ 作 出 最 佳 的 选 择 民 主 决 决 策 ││ 直接选举、间接选举 选举方式的类型 公民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专家咨询制度 重大事项公示制度 社会听证制度 共 创 幸 福 生 活 民 主 管 理 ││ 村民自治(村民委员会的性质、村民自治的内容) 选举方式的选择选择选举方式的主要依据 我国采用的选举方式适合我国的国情 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公民参与民主选举的意义 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 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从决策者的角度来讲 从公民的角度来讲 最广泛的民主实践 共建祥和文明社区(发展基层民主的意义) 居民自治(居民委员会的性质、居民自治的内容) 公民应当如何行使选举权 等额选举、差额选举 守 望 公 共 家 园 民 主 监 督 ││ 选择民主监督的方式 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 公民的监督权及其具体内容 行使监督权的合法渠道 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 正确行使监督权 信访制度 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舆论监督制度 民主监督的新形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