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亚洲共同体构建问题

论亚洲共同体构建问题

论亚洲共同体构建问题
论亚洲共同体构建问题

论亚洲共同体的构建问题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区域一体化的构建逐渐成为一种组织或国家之间的合作主流方式。本文就构建亚洲共同体涵义、发展进行简要的阐述,论述了构建亚洲共同体的必要性、可能性、构建途径,说明亚洲共同体的构建已经成为一种必然。

关键词:亚洲共同体、必要性、可能性、途径、障碍

一、亚洲共同体的涵义

亚洲共同体又称东亚共同体,是地理邻近的东亚各国希望通过长期的相互合作和一体化进程而形成一个紧密整体,其包括了政治、经济、能源、文化等多方面的相互合作,从而达到互利互益的目的。

对于这种地区上的一体化进程,许多政治家、研究学者对此定义不一。新功能主义者恩斯特·哈斯将其定义为“几个民族背景不同的政治行为者,被劝说改变它们的忠诚、期望和政治行为,朝着一个中心转化的进程,它所形成的体制,拥有或要求拥有对先前民族国家的管辖权”[1]。恩斯特·哈斯强调的是各成员国之间摒弃成见,以寻求一个共同的利益为目的,在这转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一种对各成员都具有约束力的体制,在此种体制的约束力下形成一个紧密整体的过程。林德伯格则认为,一体化是一个“各国放弃独立推行对外政策和关键性国内政策的愿望和能力,转而寻求作出共同决策或将决策活动委托给新的中央机构的过程”[1]。这两种说法是相近的,这阐述了各成员国间由于政治、经济与文化的紧密依存关系展开的协调与合作,并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地区制度建设建构地区共同体的一个过程。

亚洲地区一体化的最终目的是构建一个共同体,这需要各成员国之间相互依存、合作,以谋求共同利益为目的,在核心国家的带动下,逐渐走向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等多方面的联合,形成一个紧密的整体。

二、亚洲共同体的发展

亚洲共同体的构建来源于经济贸易共同体的构建。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日本便产生了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设想。其目的是以其强大的政治力量、军事力量以及经济力量建立一个日元圈和日本势力范围。虽然日本的想法失败了,

但亚洲一体化的设想并没有随之消失。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欧洲、北美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的触动下,日本再度提出“东亚经济圈”、“太平洋共同体”等构想,力图主导亚洲一体化进程[1]。由于亚洲各国之间的历史问题导致的国家之间存在着政治隔阂,日本的这一主张没有得以实现。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亚洲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意识逐步提高。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提出构建“东亚经济集团”、“东亚经济核心论坛”等构想,旨在均衡东亚经济,实现东亚各国的共同发展。但多数国家对此淡漠,使得该构想也未能实施。

之后,金融危机席卷亚洲,迫使亚洲各国不得不增强彼此之间的合作,关于“东亚共同体”构想的探讨随之展开,同时也促使“10+3”合作的产生。

1998年,根据韩国总统金大中的提议,成立“东亚展望小组”。2001 年,该小组提交了题为《迈向东亚共同体——和平、繁荣、进步的地区》的报告,报告提议把建设“东亚共同体”作为合作目标,并在报告中罗列了一系列相关的具体提议。2002年底,该小组再次在上交报告中提出“东亚共同体的形成符合各国的利益和愿望,将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并且该报告最终在第六次“10+3 ”领导人会议中通过了。

2003年底,日本和东盟举行特别首脑会议,会后发表的《东京宣言》也确认了建立“东亚共同体”这一目标。目前,东亚各国已经确定了以建立“东亚共同体”为东亚合作的长远目标。

2005年12月14日,首届东亚首脑会议在马来西亚召开。但在共同宣言的起草上中日两国产生了分歧。中国认为讨论建立未来东亚共同体的场合应该是“10+3”会议,而日本主张应该是包括“10+3”成员以及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内的东亚首脑会议。

就现状来看,亚洲共同体的构建仍然处于一种初级阶段,在探索构建亚洲共同体的道路上仍然有不少的障碍在阻挠着我们的步伐。对于如何构建亚洲共同体的问题上,亚洲各国仍然有一段漫长的、未知的路要走,许多问题

需要我们去面对,去解决。

三、构建亚洲共同体的必要性

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革的直接反映和客观要求。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而不断发展升级的。

加强东亚区域一体化合作是应对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需要,是迎接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挑战的策略之一。区域经济一体化逐步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主流,这使得国家间竞争逐渐转变为区域组织间的竞争。为了与欧盟、北美经济圈的竞争中获取更大的利益,单靠东亚各国的孤立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通过各国的经济合作来扩大市场,推动经济的飞速发展。显然,区域一体化就更显其必要性了。

虽然东亚目前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迅速,但总体来看合作缺乏组织化、规模化和制度化。欧美的一体化进程大大快于亚太在欧洲欧盟还在扩展和深化,它是目前世界上发展最成熟,具有明显超国家色彩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甚至设置了统一的欧盟总统。在北美,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的一体化合作已经形成,现在正意欲扩展到整个美洲地区。这不仅将使东亚地区国家在全球竞争中处于劣势,也将在世界经济板块化的风险中处于不利地位。在以上这些原因的影响下,东亚实现一体化已经成为这个区域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在全球化经济的浪潮中孤立。在全球经融危机席卷下,大多数国家经济或多或少受到冲击。在这种经济环境下,基于降低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风险和利益最大化的目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诞生便成为必然的了。曾任日本驻联合国大使、OECD 事务次长的谷口诚教授认为,全球化背景下的东亚地区主义兴起、东亚经济复合依存关系的深化、以及中日作为大国的“崛起”等,使建立东亚共同体成为必要[2]对于货币来说,亚洲共通货币的导入将能压抑外汇市场的影响,使东亚地区的经济长期安定。除此之外,亚洲共通货币将会与美元、欧元在世界上

并列存在,这将会使亚洲在国际经济上的地位得以向上提升。在欧盟及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等的世界性地域统合进程中,为了使东亚地区各国经济增长更加稳定,东亚地区亦同样需要这样的一个组织来维持。

东亚地区拥有极为广阔的土地,同时在这片土地上拥有世界近半人口,亚洲共同体的建立后,通过削减亚洲各国间的商业壁垒来创建规模最大的市场。这个市场拥有30 亿人口,其进口额业已超过美国的进口额,其经过钩买力调整后的商品和劳务的消费额正在超过或即将超过欧洲共同体——这是对投资的不可抗拒的吸引力[3]。

亚洲共同体并非只是经济上的一体化,其不仅仅对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有推动作用,对于地域之间的政治稳定、融和的期待亦有突出贡献。随着共同体使到在经济交流上活跃发展,各国之间的政治对立将能渐渐消除,所以被视为与地域之间的安定有着紧密关系。在能源方面,通过“亚洲能源共同体”合作模式,能够平抑油价,防止恶性竞争,消解国家地区间能源冲突升级的可能性[4]。

可见,构建亚洲共同体将会对各成员国的发展都有促进作用,提高亚洲经济上、政治上在全球的影响力,对于经济危机、能源危机等种种问题都拥有更高的抵抗能力,各国在这些问题中的风险将大大降低。为了能够适应瞬息万变的国际形势,从将利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提高对全球的政治、经济影响力,甚至是对抗美霸权主义上看,构建亚洲共同体显然是必要的。

四、构建亚洲共同体的可能性

就目前而言,构建亚洲共同体的道路上仍然有许多障碍阻碍着我们的前进。各国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宗教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并不利于亚洲共同体的构建。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东亚各国的经济发展不均衡,存在着极大的差距。经济最发达的是日本,不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人均GDP都属于当今世界最高国家之列,人均GDP达4万美元以上。其次是新兴的工业化国家——新加坡、韩国人均GDP达1万美元以上,但经济规模并不大。再次是中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最近三十年经济增长较

快,但人均仍较低,如中国大约为3500美元。最后是老挝、柬埔寨、缅甸等属于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确定的特别贫困的国家,人均GDP不到1000美元[5]。

在政治制度上,各国之间差别极大。既有资本主义国家,也有社会主义国家,既有实行总统制,内阁制的,也有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在东亚呈现出多元共生的文化特色、宗教特色。这些差异都会降低各国之间的合作[5]。

东亚各国之间还存在着各种历史遗留问题,这其中包括了领土问题。日本对历史没有进行反思,还歪曲历史事实。日本的行为深深伤害了中日友谊,阻碍了亚洲共同体的构建。东亚地区还存在大量的领土争端,包括中国与日本的钓鱼岛领土之争,韩国与日本的独岛、竹岛之争,中国与东南亚一些国家之间存在南沙群岛的领土纷争,中日和中韩关于领海线或200海里专属经济区海洋划界问题,马新的百礁岛之争,马印尼的加里曼丹东北部分岛屿之争,马菲之间的沙巴州领土归属问题,柬越的领土纠纷等等。

亚洲共同体的领导权问题,日本在东亚地区经济最发达,但由于历史问题其与各国之间的隔阂较深,且由于日本对历史的歪曲,让东亚各国难以相信日本,这都可能使日本无法成为亚洲共同体的领导。然而,东亚的其他国家经济实力不足,政治影响力也不够,亦无力导各成员国。

在亚洲共同体的构建中,东亚各国还需要面对来自美国的压力。美国作为世界的霸主,绝不可能容许有脱离其掌控的组织或团体存在。因此,美国必然会竭尽全力阻挠亚洲共同体的产生。美国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亚洲共同体的构建,如何协调与美国的关系是构建亚洲共同体过程中的一大难题。

种种现象表明,通往亚洲共同体的道路并不平坦,但是构建亚洲共同体并非是不可能实现的。首先,从经济全球化和全球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趋势看,未来的一段时期,区域经济一体化无论在广度、深度、影响力以及对全球经济发展的贡献等方面,都势必形成更加浩荡的潮流。最近两、三年来,各国对于以亚洲作为整体加快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不仅正在形成共识,而且有一种强烈的紧迫感,一些国家已经自觉不自觉地开始了实质

性的推动。例如,2002年1月,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访问菲律宾,正式提议与东盟建立全面经济联盟,包括签署双边自由贸易协议等。

构建亚洲共同体的条件与时机正趋于成熟。目前,各国对于构建亚洲共同体的第一步便是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通过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从而带动政治、文化、宗教等多方面的合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同体,这一路径的前方已经越来越开阔、明朗。亚洲的区域经济合作起步虽晚,但各国正迅速向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方向努力迈进。东亚各主要经济体,目前都把区域合作作为扩展其贸易自由化的重要政策之一,中国以及日本、韩国、东盟、印度等对一体化的重视意味着亚洲经济融合的条件和时机趋于成熟。东亚地区的贸易发展迅猛,这作为构建亚洲共同体的基础条件逐步成熟,表明了构建亚洲共同体的想法是可行的。

从东亚的现状来看,东亚地区的区域合作逐渐紧密,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这些都有利于推动东亚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尽管各国之间依旧各有矛盾,但是在外交上,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只要寻求到共同的利益,相信各种争端与历史问题、领导权问题等都能够在谈判桌上迎刃而解。同样的,美国作为阻碍亚洲共同体构建的一大阻碍之一,只要寻求到共同的利益,相信美国亦不会多加干涉。正如毛泽东所说,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只要在这一场战争上打赢美国,那么构建亚洲共同体的可能性便会大大提高。而且,区域一体化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逐渐成为一种主流趋势,即使是美国,极有可能阻止不了这种趋势。作为世界的霸主,美国最终极有可能放弃阻碍亚洲共同体的构建,取而代之的是在亚洲共同体中掺入其势力,从这巨大的市场中获取经济利益,保障其在亚洲地区的影响力,维持其霸主地位。可见,构建亚洲共同体的可能性依旧是存在的。

五、构建亚洲共同体的途径

构建亚洲共同体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然而由于众多的阻碍因素,现阶段的探索进程或许并不顺利。由于各国之间存在的差异较为巨大,政治、经济、文化均千差万别。为此,理应采取一种较为温和的方式来构建亚洲共同体。

显然,直接构建亚洲共同体是不大现实的,构建的速度过快,进程过急,方法过激均有可能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借鉴欧盟的构建历程,我们可以发现欧盟的构建是基于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当经济一体化进程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考虑政治一体化、军事一体化等多方面紧密合作。

参考欧盟的建立历程,东亚各国应先从经济一体化进程入手。首先构建东亚地区经济的一体化,实现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从而带动其他方面,例如政治、文化、宗教等的共同体的构建。然而,欧盟构建的经验不能完全照搬到亚洲共同体的构建。这是因为欧洲各国之间的文明发展是同源的,甚至是其各国历史进程都大多相似,各国之间的政治、文化、宗教等方面大多相似,相比亚洲共同体的构建,欧盟的构建更为容易,阻碍更小。从东亚各国的政治体制、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存在的众多差异来看,欧盟构建的模式并不完全适用。考虑到各国之间的差异,构建亚洲共同体时应采用求同存异的方针,在寻求共同利益的同时,保存各国之间的差异,不盲目追求“同”,理智存“异”。在宗教文化等方面一味地追求同很可能造成传统文化的遗失,宗教习俗的丧失,这对于整个人类来说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什么该“同”,什么该“异”也是值得考究的。

其次,东亚各国应建立友好邦交关系,互相尊重主权。如若成员国之间的信赖程度不足,那么这对亚洲共同体的构建无疑是巨大的阻碍。中日问题,日韩问题等等都需要各国在谈判桌上解决。一旦各国之间的分歧较大,可以采取将问题暂且搁置,先寻求一条共同发展的道路。同时完善体制,建立相应法规,对个成员之间施行强制约束力,合理规划成员国之间的利益分配,尽可能减少成员国之间的利益冲突。再者,协调与美国的关系。妥善处理好东亚安全共同体与美国的关系。东亚是美国全球战略利益的必争之地。美国不愿意被排斥在东亚区域合作之外, 更想主导东亚的安全合作, 其对东亚安全的设想包含于它的亚太安全构想之中。

六、总结

总而言之,目前亚洲共同体的构建仍然处于初级的探索阶段,而亚洲共

同体的构建的过程并非那么平坦,各种阻碍的因素存在导致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内是无法实现亚洲共同体的构建的。但是如果亚洲共同体一旦形成,以其广阔的地域、丰富的资源、庞大的制造能力、充足的劳动力人口、巨大的市场容量,这将会使其成为与欧盟、北美自贸区相抗衡的经济权力中心。就目前而言,建立东亚共同体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并且机遇与挑战共存,东亚各成员国应当积极推动这一进程。

参考文献

1、陈吉庆;关于构建东亚共同体的思考,世纪桥,2012年第7期(总第246 期)

2、郑成宏,沈海涛;建立东亚共同体必要但路艰,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 年

11月18日第003 版

3、沈骥如摘译;现在必须建立亚洲国家共同体,亚洲周刊,1993.4.21

4、程凯;“亚洲能源共同体”呼之欲出,中华工商时报,2005 年9月23日

第002 版

5、徐洪;建立东亚共同体的利弊条件分析,特区经济20113月

中日文化认同与东亚共同体

中日政治文化认同与东亚共同体 姓名:郑家迎 学号:2008010122 班级:08国际政治 指导老师:许吉教授

中日政治文化认同与东亚共同体 08国际政治郑家迎2008010122 【摘要】在当今全球化与区域化并行的形势下,特别是欧洲一体化的成功,使得东亚地区的一休化渐渐被东亚各国重视起来,然而相对于欧洲一体化,东亚一体化的道路要艰难的多,主要原因是东亚各国之间缺乏政治层面的互信,当然相对于欧洲东亚各国发展水平差异更大也是重要的原因,然而从政治互信的角度来讲,东亚各国间缺乏必要的政治文化认同则是东亚各国政治互信一直打不开局面的深层次原因。中日作为东亚地区两个大国,两国间的政治认同程度不但对两国政治互信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对整个东亚共同体的未来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日本文化认同东亚共同体 东亚共同体(又称亚洲共同体)是地理邻近的东亚各国希望通过长期的相互合作和一体化进程而形成一个紧密整体。它建立在共同利益和地区认同的基础上,并非一个排他性的集团,也不针对任何区域外国家。[1]在全球性的区域合作不断加深和扩大的趋势下,特别是欧共同体的成功,12月1号《里斯本条约》正式生效,明年1月,“欧盟总统”范龙佩和“欧盟外长”阿什顿就将走马上任。种种迹象显示欧洲一体化不断得到加强,未来欧洲极有可能以一统一的国家姿态在国际社会上出现,而反观东亚这一个具有很大合作潜力的区域,共同体的建设仍旧停留在设想和尝试的初级阶段。当然这其中原因种种,东亚各国特别是中日之间的政治文化差异巨大,政治认同度较低使得中日之间相互制定对外政策时总是相互堤防,难以形成突破性进展。而中日又是东亚两个最大的国家,日本是东亚最大的发达国家,而中国是东亚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个国家在东亚地区都具有很大的地区政治影响力,从某种程度上讲中日两国的合作进程甚至决定东亚共同体的发展进程。2009年9月,日本民主党执政后,首相鸠山由纪夫在与中、韩领导人接触时多次提及东亚共同体的建设,中、韩领导人也予以积极回应,东亚共同体的概念迅速升温。鸠山把东亚共同体定位为在亚洲与美国和欧盟并驾齐驱的世界第三极。东亚共同体发展状态如何从意识形态上讲取决于东亚各国人民是否具有东亚共同体意识。而这是要有一定的共同的政治文化为基础的。这一地区在历史上文明形态 [1]https://www.doczj.com/doc/043957211.html,/view/1364516.htm?fr=ala0

迈向命运共同体 开创亚洲新未来

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 ——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 (2015年3月28日,海南博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 尊敬的各位元首,各位政府首脑, 各位部长,各位国际和地区组织负责人, 尊敬的博鳌亚洲论坛理事会各位成员,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今天的博鳌,海阔帆舞,天高风暖。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各方嘉宾相聚一堂,共商亚洲和亚洲同世界各地区发展大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对各位嘉宾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表示诚挚的欢迎!对年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本届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以“亚洲新未来:迈向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可谓恰逢其时,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有长远的历史意义。希望大家畅所欲言,为亚洲和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真知灼见。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历史,总是在一些重要时间节点上更能勾起人们的回忆和反思。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联合国成立70周年,万隆会议召开60周年,东盟共同体建成之年。这是值得人们纪念的重要年份,也是激发人们铭记历史、鉴往知来的重要时刻。 70年来,世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历史性地改变了人类的命运。全球殖民体系土崩瓦解,冷战对峙不复存在,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滚滚向前,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的方向发展,保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具备更多有利条件。 70年来,亚洲形势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地区各国实现了民族独立、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壮大了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的力量。亚洲国家率先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同非洲国家一道,在万隆会议上提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十项原则。冷战结束后,亚洲国家在推进区域合作实践中逐步形成相互尊重、协商一致、照顾各方舒适度的亚洲方式。这些都为正确处理国家关系、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70年来,越来越多的亚洲国家找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从贫穷落后走向发展振兴,步入经济发展快车道。区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和意义

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并且逐渐为国际社会所认同,成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国际新秩序的共同价值规范。命运共同体意识超越种族、文化、国家与意识形态的界限,高屋建瓴地为思考人类未来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给出了一个理性可行的行动方案。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一个地球、合作、共同发展一、基本意义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指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怀,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习总书记接着用五个“要”系统阐述了怎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即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二、时代背景 1.2018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改革开放经过这四十年的不断探索和推进,中国从经济、军事、政治、科技、教育、文化、体育、社会等多方面从封闭半封闭走向全面开放的局面,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当前国际形势基本特点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粮食安全、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网络攻击、人口爆炸、环境污染、疾病流行、跨国犯罪等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对国际秩序和人类生存都构成了严峻挑战。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各国日益相互依存、命运与共,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世界各国更需要以负责任的精神同舟共济,共同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亚洲安全观打造亚洲命运共同体_刘永涛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6月/13日/第A07版 评论 亚洲安全观打造亚洲命运共同体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刘永涛 在“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的主旨讲话中,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强调安全的普遍性、平等性和包容性,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这些安全话语再次表达了体现着中国视角和创新价值的亚洲安全观,不仅反映了当代中国安全政治及战略思维的发展,而且是对不断变化的亚洲和中国本身作出了回应,构成当代中国安全话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冷战结束后,无论是世界还是中国都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新的机遇和挑战促使中国领导人拓展视野,从更为广阔的视角思考、处理全球和亚洲安全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天下“大同”及“和谐”理念给当代中国外交思想提供了启发。不同时期中国外交决策层对亚洲乃至全球安全政治的思考和阐述——无论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新安全观”,21世纪初倡导的“和谐世界”,还是当下强调的“共同安全”,不仅表明当代中国安全政治话语具有连贯性和时代性,而且体现出这套话语系统所包含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第一,亚洲安全应该建立在共同安全的基础上。所谓共同安全,乃是每个国家的安全都应该得到尊重和保障。作为一种新型的亚洲安全观,它不同于传统上把安全视为排他的、以牺牲他国安全利益来实现和确保自身安全利益的旧安全观。新安全观的核心是倡导国家之间建立互信、互利、平等、合作关系。它超越冷战思维,摆脱意识形态对抗,放弃传统观念中的相互猜疑和丛林法则,进而强调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都是亚洲社会的平等成员,享有自主选择发展模式的权利,并在国际关系方面,具体表现为国家之间相互尊重,不干涉彼此内政,以和平方式处理分歧和矛盾,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第二,亚洲安全应该是综合安全、合作安全。安全的对象不再局限于狭义的政治和军事方面,还包括经济、文化、信息和环境等领域。一方面,传统安全威胁继续存在着;另一方面,非传统安全难题不断构成严峻挑战。因此,任何单一国家都无力独自处理这类威胁或挑战,而必须采取合作措施,制定共同战略和目标;国家之间采取不敌视对方的态度;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牺牲别国安全为代价来确保自身的安全。在国家互动中,亚洲各国应超越社会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建立合作机制,包括强有力的多边安全(对话)机制,反对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致力于以有意义的沟通和对话方式处理安全政治难题。 第三,亚洲安全应该是可持续的安全。现在的亚洲在一定程度上还遗留着冷战产物,亚洲安全有必要超越传统上仅关注军事同盟、军备竞赛的狭隘思考。历史告诉人们,基于军事同盟、以军事武器为手段的旧安全观,既不利于保障国家安全,也无法给亚洲带来持久和平。把确保亚洲和平与稳定的指望“托付给”地区之外某个占主导(核心)地位的单一力量是危险的,也是靠不住的,因为单一力量的相对衰弱乃至崩溃,都会给亚洲的和平与稳定构成严重威胁。东北亚地区已经有过这种历史教训。 因此,有必要寻求确保亚洲持久和平与稳定的新途径。一个可选择的新途径是,建立呈开放性和包容性的安全合作以及政策协调机制,通过多边、多层次、多渠道的互利合作确立持久的地区和平与稳定。在这个进程中,亚洲各国的相互合作和协调达到这样一种程度,即彼此之间更愿意以非暴力方式处理争端和分歧。 在这个过程中,亚洲各国应学会彼此信任、相互宽容和忍耐,并将分享的规范、身份、利益和价值应用于国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中。正是这些有可能构成亚洲持久和平及稳定的基础,因为

亚洲价值观

“亚洲价值观”:从狄纳莫[发电机]到多米诺? 卢西恩·派伊 在20世纪后半期,亚洲经济的盛衰经历了两次剧烈的转折,这在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人们对亚洲国家基本文化因素所广泛持有的看法,竟然在大约40年之内两次翻了跟头。先是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出现了经济“奇迹”,尤其是出现了“四小龙”,人们原先长期认为亚洲文化缺乏造就经济增长的能量这样一种看法,剧烈粉碎了。然后,更加突然的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发生了危机和崩溃。首先是日本经济没劲了,即使说不是萧条,也该说是严重衰退,迄今已持续了整十年了。接着是东南亚和韩国的经济发生金融危机,导致更根本性的挫折。说了十年的“亚洲价值观”如何优越的大话一下子泄气了。 亚洲经济在连续十年保持10%年增长率之后,在1998年缩减了15%,他们股票市场的股值损失了一半以上,货币贬值30%到70%。在1996年,流入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五国的资本约为960亿美元,可是在1997年流出的资本超过了1500亿美元。在一年之内,印度尼西亚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由3038美元降到了600美元左右。国际劳工组织估计亚洲失业人数约达1000万。 因此,在一年工夫里,亚洲经济的未来变得很不明朗,宣扬亚洲方式伟大的吹鼓手们哑然无声了。然而,不应该因为“奇迹”垮了,就停止有关“亚洲价值观”的讨论,而是应该更冷静和批判性地分析价值观在造就可持续的经济发展这一方面的重要性。现在需要的,不是像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有关亚洲价值观的那种“辩论”中的有点伤感情的民族主义责难,而是要解释,为什么同样的一套文化价值观居然既造就了狄纳莫[发电机]式的动力,又造就了多米诺骨牌式的效应。亚洲经济先是从停滞走向了充满活力的经济增长,然后又走向了崩溃,像这样走极端的事实给人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挑战,即根据文化因素来解释国家经济的发展是否还正确有理。要知道基本的文化在这期间并未改变。 为了探讨这一重大问题,我们需要首先揭开所谓亚洲价值观优越性的夸张言辞,争取比较现实地理解亚洲国家的经济表现。我们还需要在理论上澄清有关亚洲文化和经济发展的几个问题,包括回顾一下马克斯·韦伯对儒学及资本主义的发展的论述。 然后,我将提出两点假设,它们可能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同样的文化价值观会造成如此截然不同的结果。第一点是:同样的价值观在完全不同的情况下起作用时,可能而且往往确实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这就是说,亚洲文化的价值观仍是原样的价值观,但环境变了,因此原先的正面结果变成了负面结果。 第二点假设是,文化价值观总是成簇的价值观,它们在不同的时期可以有不同方式的组合,因而产生不同的效果。这是一个微妙的论点,要小心对待,防止有人利用它来争辩说不论发生了什么,总是有可能找到某种文化上的“解释”。有效的解释必须有适当提出的文化变量,以及准确的因果联系。 关于“奇迹经济”只要事实,不要夸大其辞 对于亚洲价值观辩论中出现的许多夸张词藻,人们会认为那不过是亚洲取得成就之后的得意洋洋情绪的一种表现,因为当时西方正因为记得冷战胜利而得意洋洋,喧喧嚷嚷,亚洲想要盖过那种嘈杂,让别人听见自己的声音。因此,不难对这些夸张辞藻置之不理。然而,“四小龙”出现了,中国也显出了即将成为一个潜在的新超级大国的势头,它们都是程度不等的模仿日本的由国家指导的资本主义的模式,这些就为亚洲声称自己有特殊性提供了依据。经济成就与集权统治的结合显然让人想到亚洲国家真是发现了某种值得注意的东西。亚洲价值观的概念迅速成为对经济成就的一种简捷解释,以及对集权政府做法的一种辩护。 亚洲价值观的辩论还由于以下事实而变得更加复杂化了,这就是: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亚洲“奇迹”经济和西方衰落的景象,不仅吸引了亚洲人,而且也吸引了西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 2017.6Voices from the Top 高层声音我们要努力建设一个远离恐惧、普遍安全的世界……我们应该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营造公平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共同消除引发战争的根源,共同解救被枪炮驱赶的民众,共同保护被战火烧灼的妇女儿童,让和平的阳光普照大地,让人人享有安宁祥和。 我们要努力建设一个远离贫困、共同繁荣的世界……我们应该坚持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理念,推进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创造全人类共同发展的良好条件,共同推动世界各国发展繁荣,共同消除许多国家民众依然面临的贫穷落后,共同为全球的孩子们营造衣食无忧的生活,让发展成果惠及世界各国,让人人享有富足安康。 我们要努力建设一个远离封闭、开放包容的世界……我们应该坚持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文明是多样的理念,让人类创造的各种文明交相辉映,编织出斑斓绚丽的图画,共同消除现实生活中的文化壁垒,共同抵制妨碍人类心灵互动的观念纰缪,共同打破阻碍人类交往的精神隔阂,让各种文明和谐共存,让人人享有文化滋养。 我们要努力建设一个山清水秀、清洁美丽的世界……我们应该坚持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对自然心存敬畏,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共同保护不可替代的地球家园,共同医治生态环境的累累伤痕,共同营造和谐宜居的人类家园,让自然生态休养生息,让人人都享有绿水青山。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2017年12月1日北京) 当前,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萌发,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同时,互联网发展也给世界各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带来许多新的挑战。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进入关键时期,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我们倡导“四项原则”、“五点主张”,就是希望与国际社会一道,尊重网络主权,发扬伙伴精神,大家的事由大家商量着办,做到发展共同推进、安全共同维护、治理共同参与、成果共同分享。 ——习近平致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贺信(2017年12月3日北京)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央视直播观后感15篇 亚洲文化嘉年华观后感(2)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央视直播观后感15篇亚洲文化嘉 年华观后感(2)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于5月15日在北京开幕。大会围绕“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主题,立足亚洲、面向世界,覆盖了亚洲各个国家,又向世界各文明开放,充分展示亚洲文明的多彩魅力和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体现了兼收并蓄、共同进步的文明理念。 初夏的北京,暖风习习。继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之后,中国又迎来了一场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国际盛会。此次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是中国对传承弘扬文明的一种守望坚持,也是中国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此时,亚洲各国汇聚一堂,就是要共同打造一个开放包容的对话平台,推动亚洲文明的再发现、再创造、再繁荣,向世界描绘出文明交流互鉴、人类命运与共的美好图景。 文明是人类共同的奋斗的积淀,理应尊重与包容。文明是多彩、平等、包容的。 ___主席在巴黎 ___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指出:“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各种人类文明都各有千秋,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文明相处首先需要和而不同的包容之心,让各国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生、欣欣向荣。文明相处应多一份尊重,我国自古就有文明交融互鉴的真诚实践与历史智慧,和而不同、海纳百川、四海之内皆兄弟....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郑

和下西洋已成世界文明交融的佳话,如今,历史悠久的丝绸之路更演化为“一带一路”的文明合作诗篇,在古今文明交融的探索实践中,我们用尊重与包容赢得认可。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召开,进一步展现我国对文明的尊重,对和平的向往,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沉智慧,必将为文明和谐相处、平等相待提供智慧启发。 文明因交流沟通而繁荣。交流带动和平,交流促进传承、交流碰撞智慧。在交流中守护和平,我国自古就有“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天下大同”的和平文化,在五千年的恢弘画卷中,和平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我国此次主导的亚洲文明对话,更是为文明交流注入和平理念,让文明在交流中促进世界和平。在交流中助力传承,“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各国文明亦是如此,不同文明在交流中能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文明的对话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是永葆文明生机的平台。在交流中碰撞思想,拥有世界上三分之二人口的亚洲,是世界多彩文明的汇聚之地,这里饱含着文明的智慧与文化的底蕴,在交流中,各国必将不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碰撞出文化繁荣的智慧火花。 多元文明共筑起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类文明多样性赋予这个世界姹紫嫣红的色彩,多样带来交流,交流孕育融合,融合产生进步。”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进程中,中国既是积极倡导者,更是先行践行者,本次亚洲文明对话,不仅贡献推动文明进步的中国智

跨文化管理report亚洲世纪背景下澳大利亚和亚洲文化冲突交流

“亚洲世纪”背景下澳大利亚与亚洲文化冲 突与交流 一、背景: (一)、“亚洲世纪”的出现 近50年来全球出现“实力东移”的趋势,这种转移以中国的崛起为代表,伴随着印度和印尼非同寻常的经济增长,加之日本、韩国和新加坡已达到的西方收入水平抑或是亚洲各国央行金库里堆积的巨额外汇储备。对比之下,西方强国惊恐地看到自己身负重债和军力下降,美元的全球角色正面临挑战。在许多人看来,这是自19世纪末美国崛起为一支新兴力量以来,是资本、创新和经济影响力都在向亚洲转移这一大趋势的一部分,全球财富和实力最重要的一次再平衡。 (二)、“亚洲世纪”对澳大利亚的政治经济影响 1、澳大利亚能够获取的经济和政治利益 (1)、经济 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扩大贸易往来。澳大利亚处在南太平洋上,是亚太地区的成员之一,北面紧邻亚洲特别是东南亚地区,澳大利亚过去的贸易主要是和英国、英联邦国家进行的。在上世

界70年代初英国加入欧共体后,澳大利亚的贸易受到影响,‘贸易特惠制’不再存在。而此时东亚经济高速增长,为澳大利亚恢复贸易缺口,促进经济发展提供了机会,也让澳大利亚不再忽视这个亚洲,将发展长远目标锁定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并在经济、政治、外交、安全与防务等方面,逐步建立起一整套以面向东亚为主体的新的亚太战略。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区域化,作为世界三大贸易集团之一的东南亚国家联盟逐渐发展、强大,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澳大利亚与富有活力的东盟加强经济合作,有利于促进双方的经济发展。 近年来取得成就不菲:澳大利亚积极与东盟各国开展合作,2003 年7 月和10 月,澳大利亚与新加坡、泰国分别签署近年来取得了自由贸易协议。2004年,澳大利亚对东盟10 国的出口占其全球出口的12%。2005年顺利获得东亚峰会入会资格。中国更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国。 (2)、政治 有利于提高国际竞争力,提升国际地位,树立大国形象,走出完全由美国控制的阴影。虽然澳大利亚同意坚定地维持与美国的同盟关系始终是澳大利亚外交政策中的最重要部分。不改变一贯坚持的安全战略,包括建设强大的国防、巩固与美国的同盟关系。但其希望与东亚建立更多的联系,在多边组织中发挥作用,并同时寻求成为美国的合作伙伴,而不是其副手。

亚洲的地域文化和经济发展差异-初中地理知识

亚洲的地域文化和经济发展差异 【知识点的认识】 由于亚洲地域广大,民族众多,文化的多样性很强,差异很大,几乎没有统一的“亚洲文化”. 所有的世界性宗教都诞生于亚洲,如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印度教等.在 18 世纪工业革命开始之前,由于世界的经济重心在亚洲,所以大部分人类的技术成就都产生于亚洲. 早在公元前 3000 年,亚洲人已经发明了烧制陶器和冶炼矿石,亚洲的苏美尔人首先发明了文字和系统的灌溉工程,中亚的游牧民族发明了马鞍、挽具和车轮,中国人发明了瓷器、马蹬、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并最早种植稻谷.印度人和阿拉伯人发明了十进位计算技术.亚洲各种地方性的医药技术即使今天也非常有效,还在很多地区使用. 中国、阿拉伯、印度等各亚洲民族的文化对世界文化有着巨大影响. 在古代,亚洲一直是世界经济的中心,整个世界主要强国﹣中国、印度、阿拉伯、波斯都位于亚洲.亚洲的农牧业可以维系世界大部分人口的生计.欧洲的最大帝国罗马帝国的主要粮食产地也位于亚洲. 亚洲各国中,除日本,新加坡,韩国为发达国家外,其余均是发展中国家,各国经济都有一定的发展.许多国家发挥其自然条件和资源的优势,经营多种热带和亚热带作物;积极勘探、开采矿产资源;大力发展制造业,使经济体制由以农业、矿业为主的“单一”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亚洲的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在世界经济中已占重要地位.畜牧业、渔业也很发达. 【命题的方向】 考查了对亚洲的地域文化和经济发展差异的认识,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选择、解答形式出题. 例: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2000 年亚洲部分国家经济发展状况表. 国家日本中国韩国印度沙特阿拉新加坡马来西亚尼泊尔 伯 项目 国内生产总值48816 18799 4572 4570 1733 9230 897 250 (亿美元) 人均国民生产35620 840 8910 450 7230 24740 3380 230 总值(美元)

中国的发展,亚洲的机遇

中国的发展,亚洲的机遇 (胡锦涛的演讲) 尊敬的各位贵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今天,有机会参加博鳌亚洲论坛2004年年会,我感到十分高兴。首先,我代表中国政府,对各位朋友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几年来,在亚洲各国以及国际社会的支持下,博鳌亚洲论坛不断发展,在区域合作进程中发挥着日渐显著的作用,向世界展示了亚洲人民寻求合作共赢的热切愿望。 进入新世纪,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我们既面临着必须紧紧抓住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必须认真应对的严峻挑战。尽管当今世界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矛盾和冲突,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有所增加,但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要和平、国家要发展、人民要合作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我们高兴地看到,亚洲形势总体稳定,和平、发展、合作已成为亚洲前进的主流。经过共同努力,亚洲有关国家摆脱了金融危机的阴影,战胜了非典和禽流禽疫情的冲击,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成效,产业升级换代步伐加快,区域合作方兴未艾,抗御风险能力不断增强。亚洲继续是全球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我们对亚洲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女士们、先生们! 纵观历史,放眼未来,能否顺应时代潮流、把握发展机遇,依靠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是一个国家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加快发展的关键。 25年来,中国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开放型经济已经形成,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从1978年至2003年的25年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率9.4%。25年前,中国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473亿美元,去年已达到14000多亿美元。25年前,中国年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06亿美元,去年已达到8512亿美元。25年前,中国外汇储备为1.67亿美元,去年已达到4033亿美元。目前,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六,进出口贸易总额居世界第四。中国之所以能够发生这样巨大的变化,最关键的原因是我们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坚持改革开放,激发了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中国虽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成就,但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发展很不平衡,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比较突出。虽然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1000美元,但仍排在世界一百位以后。中国要实现现代化,使全体人民都过上富裕生活,还需要进行长期不懈的艰苦奋斗。 我们已经明确了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这就是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达到4万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个科学发展观,总结了25年来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才识,反映了中国政府和人民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我们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实现

第二课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二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单项选择题 7、2018年4月22日,参考消息网报道称,预计未来五年,全球资产超500万美元的富豪人数将增加43%,而净资产超过5000万美元和5亿美元的富豪人数将分别增加40%和39%。全球富豪人数加速增长证明了从去年年初开始的有利的国际经济形势。材料告诉我们:() A、人类创造了巨额财富 B、人类财富分配不均 C、人们追求幸福生活 D、贫困国家越来越贫穷 8、下列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的是:() 10、近年来,我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外交工作中积极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中并得到联合国广大会员国的普遍认同。这表明 A. 我国在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 B. 我国是发达国家,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C. 合作与发展是当今社会的两大主题,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D. 我国国际地位提升,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清洁美丽的世界,是中国提出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倡议。2017年3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是被载人联合国安理会决议,赢得了世界范围的认同。这 A. 体现了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B. 说明构建和谐社会逐渐成为世界各个国家共同追求 C. 表达了我国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实现同等富裕的愿望 D. 说明我国现阶段的共同理想是建设发展命运共同体 12、“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下列“习语”中,体现建设“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有() ①“堤溃蚁孔,气泄针芒” ②“和羹之美,在于合异” ③“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 ④“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3、2017年2月]()日.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第五十五届会议协商一致通过“非洲友展新伙伴关系的社会层面”决议,习近平主席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这充分彰显 A. 中国对推进全球治理做出了重大贡献 B.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所有人的共识 C.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绝对主宰者 D.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潮流 二、多项选择题

我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

我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 材料1609 顾御麟41603329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宪法序言第十二自然段中“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的交流”修改为“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系列的举动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词引入人们所关注的重点。其实,在十八大以来的五年里,习近平总书记在公开讲话提及人类命运共同体多达一百多次,显示了他作为中国的最高领导人对这一新的时代命题的高度重视。2017年2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也被写入联合国决议中,彰显了这一命题的时代意义。 当前国际形势的基本特点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环境污染问题、粮食安全问题、资源短缺问题等等许多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对国际秩序和人类生存都构成了严峻挑战。不论人们身处何国,信仰如何,是否愿意,实际上以及处于一个命运共同体中,这个命运共同体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重问题。向历史那样独善其身在如今这个社会环境中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人类社会是一个相互依存的共同体已经成为了人们的共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等国际性的事件,使得各国人们对于国家、人类需要相互依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这也是人们对于命运共同体提出前的最初的认识在。在如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一个国家发生的危机在全球化面前,可以迅速地传播,波及全球,对国际社会产生深刻影响。因此,面对这些危机,国际社会只能联合起来,同舟共济,共同面对。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把握其宏观经济政策以帮助东盟国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二十国集团机制的出现,都是国家之间在相互依存中通过国际机制建设应对国际危机的例证。可以设想,如果国家之间互不合作,以邻为壑,危机外嫁,这些危机完全可能像上个世纪20到30年代的危机一样,引发冲突甚至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严重灾难。所以,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应是我们全人类共同奋斗的目标。 要实现这一宏大的目标,有四个价值观有待认识: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利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是指国家之间

《亚洲文化嘉年华特别报道》鸟巢央视直播观后感精选11篇(3)

《亚洲文化嘉年华特别报道》鸟巢央视直播观后感精选11 篇(3) 作为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重要活动之一,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办的“亚洲文化嘉年华”将于5月15日晚亮相国家体育场“鸟巢”。5月12日,“亚洲文化嘉年华”已经顺利进行彩排,成龙、张艺兴、郎朗、张杰、陈伟霆以及郑智薰(韩国)、杜氏清花(越南)、林俊杰(新加坡)、埃登·霍蓝(以色列)等文艺名人纷纷登台亮相。此外,意大利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也将在嘉年华上献唱《今夜无人入睡》。 今晚的“亚洲文化嘉年华”,将在交响互动大合唱《我们的亚细亚》中拉开序幕。《我们的亚细亚》由中国交响乐团、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以及由亚洲众多国家的乐手组成的亚洲联合乐团合奏。作为“亚洲文化嘉年华”的主题曲,该歌曲已于5月8日发布,旋律激昂高亢,歌词朗朗上口。 亚洲各国的演员们将带来具有各国特色的歌舞节目,呈现一出多姿多彩的亚洲风情大联欢。古老的丝绸之路绵延万里、跨越千年,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丰富多样的文化特色,各国文明之间交流对话、融合互鉴的美丽画卷也在演出中缓缓展开。日本的和太鼓、 ___的风情歌舞、巴基斯坦的民谣、土耳其的火舞……这些歌舞节目虽然语言和民俗风情各有不同,但承载了共同促进亚洲文化繁荣的美好

祈愿,将用文化交融的创意编排,给观众带来深刻的情感体验与情感共鸣。 鼓舞飞扬、青春亚洲,亚洲文化正以其勃勃生机向世界宣告其大有可为之势。“亚洲文化嘉年华”同样汇聚了“青春力量”,歌曲《光耀亚洲》中,各国的年轻人载歌载舞相聚这方舞台,共同唱出自豪感,唱出自信心,唱响光明未来。这些节目不仅昭示着青春亚洲的无限活力,更为亚洲人民凝心聚力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共同开创亚洲美好未来奏响最强音符。 孟夏时节,夜空浩瀚。5月15日晚,亚洲文化嘉年华在国家体育场举行。姹紫嫣红的亚洲文化之花在“鸟巢”尽情绽放。 1.5万平方米的大舞台上,一面面巨幅曲面屏宛如海上丝绸之路上劈波斩浪的风帆。在交响互动大合唱主题曲《我们的亚细亚》中,亚洲文化嘉年华拉开序幕。 亚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今晚,丰富多样、源远流长的亚洲文明在国家体育场“各美其美”。日本的和太鼓、 ___的风情歌舞、巴基斯坦的民谣、土耳其的火舞……各具特色的节目承载了亚洲各国人民共促文化交流互鉴的美好祈愿。

试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43957211.html, 试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 作者:贺卫 来源:《法制与社会》2017年第27期 摘要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际,着眼世界发展全局,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论、新思想、新战略。多次在不同的场合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在国际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和思想共鸣。形成了新的中国国际秩序观和全球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成果。 关键词“一带一路” 共建共享和平发展 作者简介:贺卫,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https://www.doczj.com/doc/043957211.html,ki.1009-0592.2017.09.292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国际国内发展大局,多次在不同场合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并在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与相关国家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既是对历史上传统丝绸之路的继承与发展,也深刻回应了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积极倡导建立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社会发展上共建共享,生态文明建设上加强国际合作的人类文明新秩序,为世界各国在国际合作和竞争过程中提供了发展价值观上的基本遵循。 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与现实基础 1887年德国社会学家斐迪南·滕尼斯在其发表的著作《共同体与社会》中首次提出“共同体”( Community)概念,所谓共同体,指的是国家和社会机构基于共同的利益和价值追求而建立的集合体或集体组织,旨在加强成员内部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实现利益上的共享。因此从性质上来说,任何共同体本质上都是利益共同体,这些利益在涉及领域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在空间分布上包括血缘共同体、地缘共同体等。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理论上的基础,而当今世界的深刻变化为构建人类共同体提供了现实的可能。 (一)马克思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理论支撑 马克思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类社会生活在本质上实践的,人类社会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史。阶级和国家的产生使得人们之间产生了一系列的经济关系。在利益杠杆的唆使下,国家之间及国家内部成员之间的矛盾开始显露,利益相关方都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不择手段,甚至不惜牺牲和侵占他人利益。因此马克思主义

九年级下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知识梳理

九年级下册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知识梳理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为什么要维护世界和平? (1)回顾历史,战争让人类付出了惨痛代价,给人类带来的伤痛难以忘却。 (2)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全球性战争,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浩劫。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饱受战争之苦的各国人民深深感受到和平发展的可贵。 (3)世界整体上维持和平的态势,但战争的阴影从未远离。局部战争与冲突从未间断,霸权主义、民族问题、宗教冲突、领土争端和恐怖主义等威胁和平的种种因素依然存在。 2.如何正确认识恐怖主义? 恐怖主义日益成为威胁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恐怖主义违背人类的道义和规则,严重威胁普通民

众的生命安全,造成社会动荡不安,与世界人民追求和平的愿望背道而驰。 3.我们应该怎样维护世界和平? (1)当今世界,人们越来越致力于以和平谈判代替武力解决争端。人类运用多种方式维护和平,为实现和平不断进行新的探索。世界上维护和平的力量不断壮大,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2)维护世界和平需要每个人的努力。我们要看到和平来之不易,珍惜今天的和平,积极表达爱好和平的愿望,主动承担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4.为什么要推动可持续发展? (1)消除贫困,让人们都过上繁荣和充实的生活,平等和有尊严地在健康的环境中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和平、公正、

包容的社会,是当今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发展课题。 (2)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日趋严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差距不断扩大。 (3)最不发达国家深受贫困以及由此带来的饥饿、疾病、社会冲突、社会动荡等一系列问题的困扰。这些问题成为制约人类发展的重要因素。5.为推动可持续发展,各国应该作出哪些努力? (1)人类社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设立了递进式的减贫目标。各国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消除贫困的有效途径,为促进整个世界的发展作出努力。 (2)面对问题,世界各国积极行动,为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改善教育和医疗卫生条件、促进可持续发展共同努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亚洲文化嘉年华2019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央视直播心得观后感八篇

亚洲文化嘉年华2019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央视直播心得观后感八 篇 5月15日,亚洲文化嘉年华于北京国家体育馆拉开大幕,属于亚洲文明的多彩魅力让人着迷,也让人们更加深刻领悟到亚洲文明的魅力。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带来亚洲文化嘉年华2019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央视直播心得观后感,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亚洲文化嘉年华2019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央视直播心得观后感八篇亚洲文化嘉年华2019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央视直播心得观后感1 5月15日,德州青少年宫京剧学员受邀在北京鸟巢参加“亚洲文化嘉年华”活动演出,在大型京剧表演《盛世梨园》中精彩亮相,展示了中国传统戏曲的文化魅力。 亚洲文化嘉年华是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重要活动之一,德州青少年宫京剧艺术团作为唯一受邀参演的少儿京剧艺术团体,以精湛的技艺和饱满的状态,完美演绎了京胡曲目,展示了中国国粹艺术的魅力和新时代中国青少年的风采,展现了德州“中国京剧城”的荣誉,体现了德州孩子对国粹的传承。 据了解,德州青少年宫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少儿京剧人才的培养,选聘优秀师资执教,经常参加各级各类演出活动,在舞台上培养造就了大量京剧人才,其学员已有多人考入中国戏曲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等知名高校,已成为德州颇有名气的少儿艺术城市名片。德州青少年宫将会以此次演出活动为契机,继续做好少儿京剧人才的培养工作,争取为国粹艺术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亚洲文化嘉年华2019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央视直播心得观后感2 5月15日晚,作为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重要环节,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办,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市协助的“亚洲文化嘉年华”在国家体育场“鸟巢”震撼亮相。这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成立以来,主办的规模最大的文化盛宴。 丝绸之路连绵万里,两千多年走来,早已成为了一条“文明之路”,无论是陆地还是海洋,处处都留下了彼此友好往来的足迹。 手姿舞蹈《丝路绽放》,舞蹈演员们以整齐划一又错落有致的集体动作,营造出层出不穷的恢弘视觉效果,再现古丝绸之路上的人文风貌。在柔美的手姿跃动与金碧辉煌的祥云中,仿佛能看到亚洲各国人民心手相牵的美好祈愿。

亚洲民俗风情

亚洲民俗风情 初一五班 李宇龙 亚洲: 亚细亚洲,简称亚洲,是七大洲中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人口最多的一个洲。其覆盖地球总面积8.6%(总陆地面积的29.4%)。人口总数约为36.8亿,占世界总人口的62.5%。 非洲-欧亚大陆的西部则为欧洲。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为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以东为亚洲。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为土耳其海峡、乌拉尔山脉、大高加索山脉、里海和黑海。乌拉尔山脉以东及大高加索山脉,里海和黑海以南为亚洲。大陆东至白令海峡的杰日尼奥夫角(西经169°40′,北纬60°5′),南至努沙登加拉群岛(东经103°30′,南纬11°7′),西至巴巴角(东经26°3′,北纬39°27′),北至切柳斯金角(东经104°18′,北纬77°43′),最高峰为珠穆朗玛峰。西部与欧洲相连,形成地球上最大的陆块欧亚大陆。 在古代,居住在地中海沿岸的人们,把地中海以东的地方称为“亚细亚”,意为“东方日出之地”。 亚洲的民族: 亚洲的种族、民族构成非常复杂,尤以南亚为甚。黄种人为主要人种。其余为白种人、棕色人及人种的混合类型。全洲大小民族、种

族共有约1000个,约占世界民族、种族总数的80%。其中有十几亿人口的汉族,也有人数仅几百的民族或部族。 亚洲的宗教: 亚洲是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发源地。此外还有印度教及锡克教、道教、儒教等亚洲宗教。 道教是发源于古代中国的传统宗教,是一个崇拜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得道成仙、救济世人并以老子的《道德经》等为主要经典。 佛教于公元前6世纪形成于亚洲的印度和尼泊尔毗邻处。创立者为古印度乔达摩·悉达多(约公元前566~486年),属释迦族,后被称为释迦牟尼。 伊斯兰教起源于亚洲阿拉伯半岛,于公元7世纪由麦加人穆罕默德(公元570~632年)创立,为一神教。麦地那和麦加是伊斯兰教圣地,《古兰经》为最高经典。 基督教起源于西亚巴勒斯坦的伯利恒。创始人是犹太拿撒勒人耶稣基督(公元元年12月25日?生于伯利恒)。耶路撒冷是基督教的圣地,《圣经》为最高经典。 亚洲文化: 由于亚洲地域广大,民族众多,文化的多样性很强,差异很大,几乎没有统一的“亚洲文化”。 所有的世界性宗教都诞生于亚洲,如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印度教等。在18世纪工业革命开始之前,由于世界的经济重心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