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专业考研参考书、考研辅导、《公共管理学笔记》、权威资料分享

2017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专业考研参考书、考研辅导、《公共管理学笔记》、权威资料分享

2017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专业考研参考书、考研辅导、《公共管理学笔记》、权威资料分享
2017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专业考研参考书、考研辅导、《公共管理学笔记》、权威资料分享

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专业考研备考资料-育明考研

复习经验经验指导:

1、抓住重点,快速复习

2、建立框架,系统复习

3、明确背诵,精确记忆

4、区分主次,结合热点

5、模拟训练,名师批阅

6、押题模考,一战封侯

育明教育权威提示:(按照行政管理专业考研知识点和重要程度,分为以下4个层次掌握进行复习:

(基础★强化★★冲刺★★★知识点记忆★★★★重难点精背★★★★★押题模考★★★★★★)押题模考,决胜千里,重点要求考生达到精确记忆,次重点能融会贯通,能复述框架,次重点知识点形成体系,以不变应万变。

一、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专业考研招生情况 (4)

二、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近五年复试分数线 (5)

三、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专业近五年硕士研究生招录情况统计表 (6)

四、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专业考研参考书 (7)

五、北京邮电大学专业课考研全年复习规划和技巧 (8)

六、参考书笔记(获取更多参考书笔记欢迎咨询赵老师) (9)

2015年育明教育部分优秀学员展示图

育明教育的优势是什么呢?

第一,高校内部资源,定向保录。第二,阅卷组教师一对一批阅,不限定次数。第三,高三式封闭集训,家教式服务。第四,多对一跟踪辅导。

第五,权威内部信息,专业课一步到位。第六,协助联系导师,复试保过。

2016年育明教育部分优秀学员展示图

一、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专业考研招生情况

院所、专业、研究方向招生人数招生导师考试科目备注

公共管理学院44其中全日制专业学位招生人数为30人

120400公共管理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15公共管理理论

④819公共管理专业综合

01行政管理许叶萍、辛玲玲、郑永彪

02教育经济与管理李杰、党传升、贾伟、李新松

03公共信息管理方明东、陈伟外国语可选203日语

04公共政策王欢、周晔外国语可选203日语

125200公共管理①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

力②204英语二③无④无

此专业为全日

制专业学位

北邮作为特色工科类院校,信息科技一直是其强项,与清北交科等一线名校相比都毫不逊色,相对来讲其他学科排名一般,起步较晚。但是近年来北邮学科发展政策进行了调整,对人文社科类专业越来越重视,从这几年的财政投入就可以看出。而且北邮在电信、网络、通讯等领域多年积累了丰富,毕业生认可度高,经育明教育统计,北邮公管的就业以国企、事业单位居多,尤其三大运营商每年都有大批岗位。综合以上因素,北邮公管的竞争难度属中等,其性价比高,对于外地希望进京读研或者以国企为就业意向的同学来说,是理想的选择。

二、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近五年复试分数线

复试内容和计分标准

1、复试内容(北京邮电大学考研咨询育明教育·赵老师扣扣:3035166628)

复试内容包括综合素质考核、思想政治素质考核、心理测试、笔试、面试、外语综合能力测试等内容。

2、计分标准

复试成绩满分为100分,含外语综合能力(10%)、专业笔试(40%)、专业面试(50%)

总成绩=初试总成绩÷5×70%+复试成绩×30%

复试形式

1、专业笔试科目:公共管理学

参考书:徐双敏,《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第一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冯静,《公共政策学》第一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时政热点参考书目:

《公共管理学》,李国正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公共政策分析》,李国正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2、专业面试

组织形式:硕士点负责人组织本专业所有硕士生导师参加。

面试地点:公共管理专业面试

思想政治考核、资格审核

面试内容:

(1)专业面试:外语综合能力、专业基础知识及前沿知识、科研能力、应变反应能力。

(2)思想政治考核、资格审核。

三、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专业近五年硕士研究生招录情况统计表

年份专业代码专业名称拟招生人数报录比2016120400公共管理141:10 2015120400公共管理141:10 2014120400公共管理131:11 2013120400公共管理121:10 2012120400公共管理111:10

育明教育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北邮近几年的招考人数虽有些调整,但目前已经趋于稳定,14人左

右。每年的报录比基本在1:10左右浮动,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招考模式。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克

服浮躁,稳扎稳打的走完五轮,坚持到底,考取北邮公管是稳定可预期的。

四、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专业考研参考书目

1、《公共管理学》(修订版)张成福、党秀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版

2、公共管理理论《公共管理导论》(第三版)欧文·修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公共管理专业综合《行政管理学》(第四版)夏书章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

4、公共管理专业综合《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郑杭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9年版

5、徐双敏,《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第一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6、冯静,《公共政策学》第一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时政热点参考书目:

7、《公共管理学》,李国正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8、《公共政策分析》,李国正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育明教育赵老师解析:北邮的参考书相对来讲不多,但是读通读精,还是有难度的。参考书是理论知

识建立所需的载体,如何高效的研读参考书、建立参考书框架,如何从参考书中遴选出重点章节常考

的考点,如何灵活运用参考书中的知识内容来答题,是考生复习的第一阶段最需完成的任务。

考北京邮电大学仅仅看几本参考书或者专著是远远不够的,其中专题、出题老师的笔记、论文、讲稿以及最新的学术前沿和理论热点这些才是直接考试的内容。育明教育包括参考书在内的所有这些资料属于我们授课的内容,我们会在课堂上发给大家。并且由我们专门聘请的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专业的老师给大家详细的讲解。我们的授课体系一共有五轮:

第一轮是对核心参考书的分析讲解,主要是理清学科的发展史,掌握每一个阶段的主要理论,代表人物,提出背景和评价,最终构建起完整的学科框架;

第二轮在第一轮的基础上进行常考专题的讲解,是对一一轮和深化和凝练;

第三轮是针对真题的难度深度广度灵活度和缜密度以及出题老师的特点,就出题老师的学科背景,研究重点,上课的笔记讲稿,论文,研究课题成果等进行深度讲解;

第四轮是就最新的理论前沿和学科热点结合现实的热点进行拔高应用性讲解;

最后一轮是考前的模拟练习,这个阶段专业课老师会教会考生怎么破题,怎么安排结构,怎么突出创新点等答题技巧。相信经过这五轮的立体化无死角的复习,一定能考出理想的成绩。

五、北京邮电大学专业课复试面试技巧以及经验指导

育明教育认为,考研面试是对考生综合素质的考察。这些综合素质包括:继续深造专业的专业素养(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辨别综合事物所表现出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科研思维能力等。面试的形式决定它是否能够弥补笔试的不足,深入考察学生的许多必不可少的软素质,就普遍情况来说,一般各大高校的导师都不会选择“高分低能”的考生。

所以呢关于备战考研复试,老师建议学生应该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面试的形式

面试的考官呢一般是2——7位本专业的导师组成,学生一般按照抽签的方式,分好组后按照一定的顺序先后进入教室接受面试。像北京大学在复试面试前都会提前在教室门上贴上一张计划表,相同专业的考生会在同一组里面接受面试。一般以半结构面试为多,就气氛而言,多数属于半压力面试或无压力面试。这就要求广大考生在面试中落落大方,表现自然,没有必要刻意表现正式或者流露过多的紧张情绪

(二)、面试的内容

1.在面试之前最好准备一段干练的中英文自我介绍。中文的自我介绍一般在面试开头,这是给面试组导师的第一印象,非常关键。那内容上,自我介绍要主要包括你的基本信息、本科期间的学习经历与取得的成果、你感兴趣的研究方向等,其中本科期间发表过的论文、做过的研究和参加过的课题项目需要重点介绍,对于所获得荣誉,如果是学术荣誉可以重点介绍下。但是入党、优秀党团员、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等的荣誉和称号要简单、简介,不宜过分渲染,这些不是和科研能力直接相关的能力,过度渲染,一是时间分配上可能不够。

第二也不能在导师那里添加印象分。

英文自我介绍可以用自己之前求职的英文简介,老师建议同学们让英语写作能力较好的人帮忙修改,纠正语法错误。要注意口语化,不可以过分书面,否则会留下生硬的背诵的感觉。中英文自我介绍就是在限定的时间内最大限度的用适当的方式展示自己的优势和长处,既不可过分谦虚,对自己优势不加突出渲染,也不能给导师留下不够谦虚的印象,要注意把握平衡。

2.专业课问答环节是主体和关键。老师在面试过程中有可能提出的问题有:为什么报考本专业,研后在相关领域的短期、长期规划是什么等,本科期间你是否发表过的论文?做过什么课题研究和参加过的科研项目,甚至你感兴趣的方向是什么?该方向你看过的学术专著有哪些?看过后的心得体会是什么?等等。

所以在知道自己初试成绩过线的时候,就在这方面准备一下,未雨绸缪。虽然导师众多,也不必产生紧张的心理,平常心态从容回答想表达的内容就好。接受提问后不必匆忙回答,最好稍加思考,揣摩一下老师提问这个问题的用意,在脑中迅速按照逻辑关系组织答案,稳重前行。因为一个简简单单的提问,不仅仅是在考察你的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更重要的是在考察你在遇见问题的时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间展现的积淀和思维谈吐,这就决定了你在导师门下的去留,希望备考的考生予以重视。

(三)仪表、仪容

复试面试要求每位考生着装上也要做下考究,男生应该尽量穿西服或者比较正式的服装,注意服装、鞋子、头发的干净整洁;女生打扮得体,适当的化淡妆,不宜化浓妆,可以穿的比较正式,千万不要穿紧身衣或者短裙。这里关键是提醒大家要注意穿着,不能太过于随便。

(四)面试礼节

1、动作得体面试开始后,不能过分紧张,正襟危坐,也不能左顾右盼,漫不经心,要落落大方,轻松自然。同时,手势不宜过多,需要时适度配合表达。

2、礼貌当先、礼多人不怪。进门的时候一定要敲门,然后很有礼貌的表示对老师的尊重,鞠躬比较好,或者对着各位老师说声“老师好!”

。手机关闭或者调成震动状态。面试结束后,一定要站起身,向老师笑着说声“老师辛苦了,再见!”。摆好因自己起身而弄歪的椅子。

3、谈吐清晰对于提问,应认真思考后回答,思路清晰,注意语速不要过快,适当的语速会让别人感到舒服,自己也会消除紧张的感觉。

4态度诚恳在专业问题上,老师一般不会提出非常难的问题,如果真的遇到自己实在不会的问题,那就如实的和老师说,自己以后再学。企图蒙混过关不可取,在导师眼里开诚布公的态度更重要,知识可以上研后慢慢学,态度的转变却并非易事。

5、目光肯定与导师保持目光接触是表示对导师的尊重。技巧是,目光肯定的盯住导师的鼻梁处,不能只盯着一个老师,要在几个导师见自然转换目光。忌目光犹疑,躲避闪烁,这是缺乏自信的表现。同时注意观察导师的表情做到察言观色,尽快掌握导师感兴趣的在哪些方面,再根据事先的准备做着重表达。

育明教育提醒广大考生:在与导师的意见不一致时,不要据理力争,生死大权皆掌握在导师手上,即使你不同意他的看法,也不能直接给予反驳。同时在展现自己优势和谦虚态度之间,在保持正式感与防止过分紧张之间,把握好平衡,展现出自己的较好的科研、思维能力、学习生活态度等综合素质。

六、参考书笔记(获取更多参考书笔记请咨询育明教育赵老师)

(北京邮电大学考研咨询育明教育·赵老师扣扣:3035166628QQ群:427655039)

《张成福:公共管理》笔记(第十章重点复习内容)

第十章信息资源管理与电子化政府

第一节信息与公共管理

一、信息的本质

信息:信息是指已经整理并有用的数据,它不同于数据,数据就是事实、未经评价的情报或信息的原始资料。

在说明信息与公共管理的关联性之前,理解信息的本质是重要的。信息的概念可以说是既宽泛又不明确,从一般意义上讲,信息是指已经整理并有用的数据,它不同于数据,数据就是事实、未经评价的情报或信息的原始资料。数据和信息的主要区别就是:一切信息虽然都是由数据组成,但并非一切数据就能产生消除不确定性而导致较深理解的、专用的、有意义的信息。正是在这个意义上,1949年控制论专家克劳德·申农(Claude Shannon)将信息定义为不确定性的减少。

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它与传统上的资源是截然不同的,因为它的一系列特性非常明显:

(1)信息永远不因使用而消耗。

(2)信息可以被许多人同时拥有。

(3)想防止某些人免费拥有部分信息或获得信息都是非常困难的。

(4)信息对一个具体使用者的价值只有在其公开后才会确定。

(5)信息不会因经常性使用而枯竭。

(6)对信息的技术测量单位,如节、包,对消费者来说没有意义。

同样,我们也需认识到,信息的价值取决于信息减少不确定性的能力。具体来说,信息的价值是由下列属性所决定的:

(1)准确性(Accuracy)。准确性可以定义为正确的信息和一段时期内可以产生的信息总量之比。如果有1000项信息,而其中对实际情况给出正确报告的950项,则其准确性为95%。在信息和准确性的信息之间是有差别的。一个功能失灵的温度计可能是精确的,但却是精确的错误。

(2)时效性(Timeliness)。信息的本质之一,或者一种信息与其他信息的区别的特性在于时效性。对于一个股民而言,发生在10年前的某一交易日的股票价格,是根本没有价值的,也不会引起兴趣的。

(3)相关性(Relevance)。信息可能是又准确又及时,但可能缺乏相关性。所谓相关性,就是需要知道的信息能指导行动或提供新的知识和理解力。正如一个人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一张新出的地图对他没有任何帮助。“信息过载”有时实际上是指我们现在发现信息没有用途,例如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看到既不需要、也不想用的产品广告。

(4)完整性(Completeness)。一个人或一个公共管理者,虽然获得了准确、及时、相关的信息,但由F于信息的不完整而导致决策的失败。中国古人讲的“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反映的也就是领导者获取完整信息的重要性。(5)可获得性(Availability)。信息的使用者所需要的信息必须是可获得的,信息的使用者必须检视其所需要的信息。

(6)效率(Efficiency)。信息也是资源,它与别的资源一样,不能免费使用,取得这一资源所付出的费用,必须与他可能创造的价值相比较。我们要求的信息必须费用低于收益并能大幅度降低其他费用,增加使用者对有关事物的理解。

(7)信息的等级(Level of Information)。信息的价值同样也会与信息的抽象等级结构有关(S.H.赫克尔和C.诺兰,1993)。如图10—1所示,信息的数量和完整性是随着信息价值和主观性的增长而下降,信息的等级越高,其价值越大,而信息的等级是随着信息使用者的主观性,也就是对信息的融合程度而变化的。

图10—1信息的等级

三、公共管理与信息

在人类思想和行动的各个领域,信息都是十分重要的。除了个人,一切组织的决策都需要信息。对于任何一个决策者来讲,他都需要三种类型的信息:界定问题的信息、关于决策环境的信息以及描绘和说明可能的选择方案的信息(Stephen Skjei,1973)。没有信息,问题则不能界定,没有选择的能力,也就谈不上控制的能力。除了需要信息用于制定战略规划和政策之外,管理者同样需要执行情况的信息。信息的确是将一个组织的管理机能紧密结合起来的粘合剂。从图10—2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不同层级的管理者因工作的性质不同,对信息的需要不一样。

对于公共管理来说,则更依赖于信息,从某种意义上讲,政府便是“信息处理企业”(Information Processing Business)。学者科恩(Steven Cohen,1988,77)曾谓:公共组织与私人组织相比,所面临的问题更为复杂,公共组织面临更为复杂的决策环境,公共规划与政策更易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引起更大的政治冲突。只有那些私人市场不能应对的复杂、困难的问题才会进入公共的议程。因此,公共部门对信息的需求要比私人部门大的多。这样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公共方案过于谨慎而且步调比较慢。据此,成功的信息管理对于公共部门来说是绝对需要的和不可缺少的。

学者斯塔林(Starling,1993,553)指出,公共管理理论与事务,因信息科技大幅减轻了信息的处理、取得、传输的成本,而必须主动的变化与适应。回应电子与通讯技术,公共管理者应超越对于信息界定为电脑而已的概念,也不应将信息权力完全赋予信息部门来执行,正如人力资源与财政资源一样,信息是公共管理者本身应处理的事项,信息是权力。公共管理者花费最多的时间来收集和发布信息,他们必须具有正确、相关、及时和足量的信息。

的确,在信息时代,公共管理者必须思考这样一些基本的问题:

(1)如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处理大量信息的能力,以简化行政管理,缩短行政作业时间。

(2)如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处理大量信息的能力,发挥知识的效用,提高决策的理性程度。

(3)如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处理大量信息的能力,以协助决策者进行问题分析、方案创造、结果判断与风险管理。

(4)如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政府的服务品质。

(5)如何应用信息技术和加强组织的竞争优势,促使组织结构合理化。

(6)如何应用信息科技来改善公共服务的生产力。

(7)如何应用信息技术来加强与公民的互动关系。

四、政府信息管理的范围

信息管理:是指通过一种及时、准确、有效的方式来收集、存贮、综合、比较、分析和传播组织内外部信息,以便实现有效的组织管理。

政府信息管理工作就其范围来讲,是极其广泛的。根据学者卡尔森和欧佛门(Garson and Overman)的看法,公共管理者在信息管理方面的工作,包括表

10—1所示的四大类活动:信息系统管理、电脑应用、平面文件信息系统、表格管理与记录安全。

表10—1

大项活动细目活动

A.信息系统管理1.系统设计

2.与决策者的界面

3.资料输入的处理与分析

4.资料库管理

B.电脑应用1.资料处理

2.软体发展

3.硬体购置与管理

4.电脑辅助指导

5.信息收集系统

6.文字处理

7.决策辅助系统

C.平面文件信息系统1.档案管理

2.文献管理

3.图书馆行政

4.印刷与复印

5.微软片与档案行政

6.语音与视听

D.表格管理与记录安全1.安全规范与系统

2.记录存放

第二节公共管理信息系统

一、管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对于何谓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MIS),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一般而言,管理信息系统是为管理层有效履行管理功能的需要,所提供信息的系统。系由资料收集、分析、选择、存贮、处理及传播功等步骤构成的整个过程与体系。

如前所述,由于现代组织面对大量的问题,为制定合理的决策,促进有效管理,而需要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它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可增进机关决策人员或管理者作出决策的能力。经由管理信息系统的运作,可使决策者及管理人员在决策前能充分估计和预测决策后的可能影响,决策后可迅速了解决策执行的情况及其结果,从而可增进其决策的能力。(2)可节省机关决策人员或管理者决策的时间、成本及精力。由于管理信息系统是将各个次级系统的资料加以集中管理,通过共同的资料流程达到经济、迅速、有效使用信息的目的,从而大大地节省了决策的时间、成本和精力。(3)可使管理人员便于推动例外管理。经由回馈系统,管理人员可以迅速获知计划执行的重大差异、问题及例外事项。

(4)可充分发挥管理功能。经由管理信息系统的运作,可充分对决策环境的各项因素作全面详细的评估,了解和掌握环境因素对组织运作的可能影响。

(5)可使组织原有的信息系统更为有效。在以电子计算机为主要工具的管理信息系统中,能提供非人力所能有效处理的信息,由此更能使决策、执行及管制等各项活动的品质得到相对提高。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管理信息系统在过去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S.P.Robbins,1994)。其发展始终是与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相关联。

第一阶段:集中数据处理(1954—1965)

从第一台商用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到60年代中期,管理信息系统仅仅处理这样一些数据:如工资、账单和类似的文字工作。集中处理的标志是批处理,即数据都贮存起来再集中处理。

第二阶段:面向管理的数据处理(1965—1980)

从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期,集中处理扩展带能为管理活动提高辅助信息。这时,信息系统被专门设计成帮助不同职能部门的管理者作出更好的决策。建立了分离的信息系统部门,远程终端也引入到系统。

第三阶段:分布式终端用户计算(1980—1985)

集中式的数据处理迅速被分步式系统所取代,即部分的或全部的计算机逻辑功能是在中央主机之外实现,管理者变成了终端用户。

第四阶段:交互网络(1990—)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管理信息系统已发展到高度利用网络技术来实现系统目标的阶段,重点是建立和实现终端用户之间的联络机制。借助于互联网络,一位管理者的计算机可以与其他计算机进行通讯联系,也可以作为一个终端来进入大型计算机系统,可以共享外面数据库的数据。网络正在改变着管理的方式。

至于未来的管理信息系统将会是什么样子,现在很难有一个明晰的图画,可以肯定,这一管理信息系统会更为快速、准确、有效率地处理信息,这一系统会变得更为智能化,运用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更有利于管理者处理复杂的问题。

三、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分析阶段

管理信息系统的建制是以管理功能的发挥为着眼点,只有在对管理功能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才能构建出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模式。

分析的项目主要包括:

(1)管理的运作系针对何种管理情况?这种情况属哪种类型;

(2)管理层次为何?每一层次所需担负的职责是什么?

(3)管理的作业流程为何?有哪些重要的决策点或查核点?

(4)为完成某一特定的任务,需要由哪些作业单位配合完成?

(5)履行各类型、各层次的管理工作,所需信息为何?信息的性质是什么?这些信息如何获取、流动与贮存?

根据这些初步的总体性分析,我们必须针对这些管理功能、决策重点及沟通网络进行重新的整理与安排,并研究出最有效率及效果的信息处理方式。

一般而言,分析的方法主要有:

(1)可行性分析。可行性分析主要是探讨电脑能否提供足够的利益,是否值得行政机关去做进一步的系统研究。可行性分析必须考虑技术、经济、作业三方面的因素。技术的可行性是指行政机关是否具备必要的硬体、软体和应用工具,或现在虽然没有,但到需要时即能具备。经济可行性是指对电脑化的信息系统所需成本与所获利益的计算。作业可行性是指实际运用是否遭受有关人员的抵制,或者目前的行政法规程序能否配合信息化的要求。

(2)系统分析。系统分析的重点是:第一,要确认组织发展的基本目标;第二,根据组织目标建立系统的个别目标,并详细制定其优先顺序;第三,根据既定的优先顺序,作出每一应用系统的输出、输入系统规

2.整合阶段

整合阶段就是将前面管理工作分析与评估所得,组合为一个整体。主要包括系统设计与资源评估两项工作。

系统设计就是针对电脑信息处理科技的能力,将管理工作系统融入其间,以透过电脑系统的设计与流程安排发挥最快的速度和最大的效果。资源评估就是对信息系统所需配备的设备、设备的维修、人力成本、物力成本的效益评估。3.建制阶段

建制阶段是将整合好的系统一步步地建立起来。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包括实际的程序设计和整体绩效的评估。设计实际的工作程序并经过测试后纳入作业,同时撰写有关的文件并随时对应用系统进行维护与修正,以确保系统中没有错误或矛盾的地方。最后再进行整体绩效评估。管理人员可用各种有用的计划和控制技术,如专案管理、计划评核技术、设计过程控制等,以确保建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关于公共管理信息系统

在过去的20多年中,信息与通讯技术对公共部门的管理造成了革命性的影响。针对政府部门的管理信息系统,1986年美国雪城大学(Syracuse University)的波兹曼与布莱特施纳德(Bozeman and Bret scheider)将管理信息系统(MIS)运用到公共部门,提出了公共管理信息系统(Public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PMIS)的概念,在他们看来,公共管理信息系统的特质在于:

(1)经济权威。公共部门因独占行政服务以及公权力,且评估公共组织的经济效率相当困难,因此,经济效率分析不过是众多评估PMIS的重要指标之一。

(2)政治权威。政治循环以及法规限制影响PMIS的长远规划,且PMIS的设计规划,必须考虑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互动及互依性,并尽可能与外在环境(公民)需求相结合。

(3)人事系统。因为PMIS将造成组织冲击,受法律保障的公务员可能拒绝学习新的工作法则,且缺乏足够的诱因留才、用才。

(4)工作环境。实行PMIS可能改变公共管理的日常工作习惯,且涉及到改变组织结构,因此必须有较长的测试和发展时间。

第三节公共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一、决策支持系统的性质

公共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公共管理者有效处理复杂的信息,提供行政服务的质量。但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的性质,仍主要面对管理者例行性、经常性、作业性、有固定因果关系的结构化问题,而对于非结构化问题和非程序性问题,显得帮助不大。因此,丛20世纪80年代以后,决策支持系统的观点便被提出。

所谓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简称DSS)就是利用电子计算机系统处理的信息,以支持决策者针对“非结构化”问题制定决策与执行决策的一套体系。这一系统有以下特性:

1.能够支持非结构化的决策

高层管理人员的决策过程,常常变化多端,难以掌握,所面临的问题大多是半结构化的,甚至是非结构化的。决策支持系统可以将此类决策分析过程予以结构化,以帮助决策人员作出适当的决策。

2.能够支持整个决策过程

从收集资料、界定问题、拟定方案、比较方案、选择方案,乃至方案实施后的评估等整个决策过程,皆可由决策支持系统加以支持。

3.对环境的变化具有弹性、适应力及迅速回应的能力

决策支持系统所掌握的信息,必须随着组织环境的变化,随时随地的予以更新修正。对于决策分析准则与模式的应用,也应随着问题的不同而具有改变或修正的能力。同时,必须能快速地回应环境的变化,以争取时效。

4.能够提供充分的弹性使决策者可表达主观的认定

5.能够提供决策者使用“假如……如何”权变关系的功能

由于决策者面临的多是非例行化和非结构化的问题,因此,在寻找解决方案时,很难有显而易见或惟一可取的答案。决策者常常需要不断地询问“假如……如何”的问题,以切实了解各项方案的可能前因后果,然后评估比较其利弊优劣,在做最后的抉择。而决策支持系统便具有此种功能和特性。

6.容易使用

决策支持系统必须具备容易使用的特点,以方便非电脑专业人员以交谈的方式使用,同时,应具备以对话的形式查询要求信息的能力。

二、决策支持系统的主要框架

决策支持系统的建立是以决策者个人进行策略性决策的需要为着眼点,所以,决策支持系统较之管理信息系统更重视理性的决策步骤。决策支持系统由以下三种次级系统构成。

1.语言系统

所谓的语言系统即使用者(即运用决策支持系统的决策者)个人与电脑系统间相互沟通的媒介系统,通常系指使用者输入电脑系统所使用之程序、指令及陈述,或是电脑系统输出的信号、陈述,通过这些联系人与电脑的沟通语言,决策者才能与电脑进行互动,而这些则关系着决策支持系统的实用性和效果。语言系统的设计应以方便决策者使用为原则。

2.知识系统

知识系统是决策支持系统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知识系统的内容应涵盖所有可供决策者参考的大量信息,使决策者能从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有效知识。从辅助决策者处理非结构化问题的观点出发,知识系统不但要能提纲静态与动

态的资料,还必须展现决策模拟的效果,提供各种可能的因果组合。为方便使用者获取信息、组合信息、应用信息,知识系统应包括管理信息的系统。一般来说,知识系统由两部分构成:

(1)资料库。资料库所贮存的是大量的“问题领域”,包括;了解某特定问题的线路、建立模式的方法、选取模式的组合及模式的修正规则、限制条件与相关资料的来源。

(2)资料库管理系统。资料库管理系统的能够是将这资料库中大量的信息与问题领域有系统地组织起来,使用者可以通过它寻找、增删、修正某特定问题及相关信息。

3.问题处理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功能的发挥主要取决于问题处理系统,问题处理系统扮演着部分呢人脑分析、推理和综合的功能,它是“语言系统”和“知识系统”之间的一座桥梁。问题处理系统通过语言系统来了解决策者的需要及问题描述,以此作为决策的前提,并从相关的问题领域抽取出恰当的知识信息,以供决策者参考与判断。所以,问题处理系统担负信息的选取、因果模式的建立、决策问题的界定与分析等重要工作。

三、决策支持系统的建立

决策支持系统的建立必须经过测试的过程,并根据使用的情形,进行不断的修正与改进,以确保其具备可行性和准确性。组织在建立决策支持系统时,可按下列四项步骤来进行。

1.进行可行性分析与研究

决策支持系统的推动者应与高层管理人员面谈,以了解组织是否需要建立一套决策支持系统,并进行可行性分析与研究。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有关电脑硬体及软体、系统模式、语言于资料库等事项。

2.发展适合建立决策支持系统的环境

决策支持系统的推动者负责研究并选择某些能够迅速简易应用于决策支持系统的硬体设备和软体程序,并研究组织整体资料的;来源及现状,成立相关的推动单位等。

3.选定试行决策支持系统的单位

在组织全面建立决策支持系统之前,应选定某一单位试行。

4.全面建立决策支持系统

根据试行单位的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与检讨,并进行必要的修正与调整,然后在整个组织中全面地推动和建立决策支持系统。

第四节电子化政府

电子化政府:所谓电子化政府,是指政府有效利用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通过不同的信息服务设施(如电话、网络、公用电脑站等),对政府机关、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在其更方便的时间、地点及方式下,提供自动化的信息及其他服务,从而建构一个有回应力、有效率、负责任、具有更高服务品质的政府。

一、何谓电子化政府

对于电子化政府,时下有不同的称谓和理解。有人认为电子化政府就是办公室自动化,有人认为就是政府信息资源的管理,有人认为就是“政府上网”,也有人借用电子商务的概念,将其称为电子政务。“电子化政府”(Electronic Government)则是国际上通用的一个概念。

事实上,电子化政府的意涵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在政府管理中的应用程度而不断变化和扩展的。在20世纪70—80年代,人们提出办公自动化,其主要是利用信息和通讯技术,处理办公室内部业务,偏重于文件的制作、传送和贮存。从80年代以后,管理信息系统又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管理信息系统是适应管理者决策和有效履行职

能的需要,而建立的信息加工和处理系统,重点是支援决策和满足政府管理职能对适应、准确、相关信息的需求。从90年代以后,国际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在政府管理中的应用,人民又提出电子化政府或网络化的政府管理这一概念,主要指在政府内部行政电子化与自动化的基础上,利用网络等信息与通讯技术,连接政府各单位以及各资料库,进一步对个系统进行整合,并建立其电子化、数字化以及网络化的政府信息系统;并通过政府网络体系的建立,为社会公民提供信息和其他服务。

从目前的发展来看,所谓电子化政府,是指政府有效利用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通过不同的信息服务设施(如电话、网络、公用电脑站等),对政府机关、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在其更方便的时间、地点及方式下,提供自动化的信息及其他服务,从而建构一个有回应力、有效率、负责任、具有更高服务品质的政府。具体分析,电子化政府的特质为:

1.倡导科技领先

政府要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并将其整合到政府管理中去,从而实现政府管理的目标。

2.政府信息的公开和可获得性

政府信息化,意味着政府信息的公开化,政府有责任和义务以更便利的方式,以更易理解的语言,让民众能够容易地获得政府的信息,从而创造更高的附加值。

3.政府信与民众之间的互动机制

政府信息化的目的是在于建立起跨越政府机关、企业与民众之间的互动机制,经此互动机制,公民可以获得政府的信息与服务,而政府亦可了解民众的合理需求,从而促使政府更有回应力和责任感。

4.更有效率

政府信息化的目标之一,在于通过信息化的过程,改变传统的政府组织形式,使行政程序简单化、统一化、政府业务电脑化、网络化,从而提高政府的绩效。

显然,电子化政府的核心,是通过信息技术改革政府,从而实现一个开放的、有回应力的负责任的和有效率的政府。从这个意义上将,电子化只是一个工具或手段而已。

二、电子化政府在各国的发展

各国的政府再造,其目的在于将政府改造成为一个精简、弹性,能够创新,有应变能力,有效率的企业型政府。其策略和措施是多样化的,但其中引人注目的一个策略在于运用信息技术再造政府。的确,现代IT技术的发展也适应地提供了政府再造的工具,造就了政府以新颖的方式传递服务以及创造新服务形态的可能性。是故,各国纷纷提出构建电子化政府(E-government),它是一个运用IT技术强化政府效率与效能;提升政府决策质量;节约政府成本;创新政府流程;提纲公共服务的一个综合性概念。

1.美国政府

自从20世纪80年代起不断地受到预算刺字的拖累,在国会削减预算与选民的压力下,由时任副总统戈尔所领导的全国绩效评估委员会(National Performance Review,简称NRP)便针对行政过程与效率、行政措施与政府服务的品质进行了重新的探讨,提出了“运用信息技术再造政府”(Reengineering-Through Information Technology)的观念,由于传统政府结构呈现出金字塔式的层级节制系统,削弱了员工的创造力和活力,因而欲通过“分散智慧”(Distributed Intelligence)的理念将信息与工具分散至整个组织当中,让员工能够收集信息并与工作一起成长(Collect Information and Work Together),并增强决策人员的能力。

NPR于1993年提出《创造成本更少,运转更好的政府》(Creating a Government That Works Better and Costs Less)及《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政府》两份报告。其中,前者企图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让政府得到民众的信赖;后者乃利用信息技术来“革新”政府,提出电子化政府的概念以提升政府的生产力和效率。1994年12月“政府信息技术服务小组”(Govern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s,简称GITS),提出《政府信息技术服务的愿景》(A Vision for Govern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报告,以建立起以顾客为导向的服务性政府。

(1)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政府(Reengineering Through Information Technology)。由于公共部门不善于运用信息技术来改善服务与提高效率,同时,信息科技引发个人隐私和安全的问题,犹如威胁社会的不定时炸弹。因此,同在1993年,NPR发表《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政府》的报告,企图通过信息技术改善政府的效率、产品与服务的品质,并让政府官员深入了解信息技术是21世纪政府的基础建设,并强调一个具有现代化的“电子化政府”应给予民众更多机会并以最有效的方式取得政府服务。该报告中列出政府应用信息技术的三点事项。

第一,强化信息技术的领导能力。信息技术有助于消弭各组织之间的界限,推动组织革新,而一个良好的领导机制,不但能够组合组织的意愿与承诺,更能确保在信息技术上的投入足以完成组织再造的工作。因此,要设立领导机构,针对政府各部门的信息应用系统与信息资源加以整合,并增进组织的绩效与服务品质。

第二,建立电子化政府。“电子化政府”的概念起源于“电子银行”的应用,通过整合下列七项电子化的机制,使得民众与政府、各级政府之间的沟通更快速、更富有效率。

一是建立全国性的、整合的电子福利支付系统;

二是发展整合性的电子化取得支付信息及服务;

三是发展全国性的执法及公共安全信息网络;

四是提供跨越各级政府的纳税申报及缴税处理系统;

五是建立国际贸易资料系统;

六是建立全国性的环境指标体系;

七是推动政府部门电子邮递系统。

通过电子化政府的各项机制以提供更有效率、更易于使用的服务,并取得政府服务的机会与通道。

第三,建立电子化政府的支援机制。由于电子化政府欲建立“使各种资料都能在信息高速公路上自由地流通”的愿景,而此愿景的达成需要依赖电脑软硬件以及通讯设备。因此,落实NII的建设并不注重整体面的规划,进行基本网络实体的构建及若干先导实验计划外,更需对网络管理及共用服务资料进行周详的规划,并修订相关的法规与制定国家与国际使用标准以作为电子化政府推行的支柱。

(2)政府信息技术服务的愿景(A Vision for Govern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1994年12月,美国NII

小组、“政府信息技术服务小组”,提出《政府信息技术服务的愿景》报告,该报告认为改革政府不仅仅只是人事精简、减少政府刺字而已,更需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的力量彻底重塑政府对民众的服务工作。因此,强调“利用信息技术协助政府与客户间的互动”,建立以顾客为导向的电子化政府以提供更有效率、更易于使用的服务、提供更多取得政府服务的机会与通道,并达成下列三项目标:

第一,建立起政府资源共享的全国性愿景,将政府机构的信息技术优先顺序加以排列、让政府各级层间信息得以互通合作,并促进与工商界的合作等。

第二,增进信息基础建设的发展以建立现代化的“电子化政府”,提供社会大众更有效率的信息与服务,快速回应民众的需求并保护隐私权。

第三,强化信息技术的领导能力,使得领导者能够善于运用各种信息科技的政策、程序并建立政府服务标准,以达成顾客导向政府的目标。

近年来,企业家精神政府强调建立以顾客为导向的现代化政府成为行政改革的主轴。通过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电子化的政府服务不但能为民众提供更为便利、更具弹性的服务,而且能够提高政府效能和服务品质。

2.英国政府

英国在1994年进行“政府信息服务”的实验计划,1996年11月公布“Government.Direct”计划,提出新形态的公共服务以符合未来社会的需求。并在“Green Paper”中以电子形式传送政府服务给社会大众,不但拉近政府与民众的距离,更给以民众更多的与政府往来的通道,并经由策略性的规划将信息技术推广到整体政府结构,表达出将以信息技术的发展,揭开一场激烈且广泛的改变的企图。其目标包括:第一,提供更好更有效率的服务;第二,改善行政的效率与公开化;第三,替纳税人看紧钱包。强调电子化政府欲以电子化的形态传送政府服务,并建立起电子化政府的原则。

(1)选择机会。除了传统的以文书、面对面地接受政府服务外,电子化传送政府服务的新方式,给予政府的大多数顾客(包括民众与商业界)更多的选择机会。

(2)信任。政府在收集与民众自身或商业有关信息时,也必须遵守资料保护的法律与相关程序,以确保信息收集过程的正当性、信息内容的正确性与准确性,尽量维护资料的安全,并准许民政能够取得有关自身的资料或修改错误的内容。

(3)可取得性。除了通过信息技术联结政府各部门外,建立电子化的单一窗口,或以全天候24小时与快速服务、增加外语服务等方式,尽可能地提供民政取得政府服务的通道,以达成民众利用政府的“可取得性”与“容易操作”两项重要特质。

(4)效率。强调政府必须通过信息技术增加行政效率并快速回应民政的需求,包括利用信息技术消弭政府各部门与机构间的界限并进行政府组织的简化与整合工作,使得民众不再对各部门间的界限而感到困惑,并针对政府例行的处理程序加以自动化与流程简化,以减少人工处理造成的问题及纸张的浪费。

(5)合理化。提供政府部门与机构间共享资源或组织功能重组的机会,以减少政府支出并简化系统。

(6)公开信息。公开信息的制度能够增加国家的竞争力与政府的开放性。除了部分受到法律规范不得公开的资料(包括国家安全、商业机密或个人隐私有关的资料)外,其他政府信息,应该尽量以电子化形式并经过有系统的处理之后公开,让民众能够更容易地取得所需的信息。

(7)电子安全。电子环境中的安全是政府必须立即重视的问题,为了不让电子资料被他人不正当地截取与操纵,并保障电子交易过程的程序,政府必须采取相关的安全机制以维护电子环境中的安全与可靠性,例如由政府或具公信力的第三者建立个人身份与组织的认证制度,采取加密,措施等。

3.日本政府

为了建构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日本政府在推进政府信息化方面均作了明确的规划。一方面是为了适应行政革新的潮流,另一方面也是希望通过政府部门信息化,唤起民间之需要与普及,从而担负起国家高度信息化之先导角色。1993年10月临时行政改革推进审议会,将政府信息化作为行政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并要求制定政府信息化的推动计划。1994年8月设置了“高度情报通讯社会推进总部”,以内阁总理大臣为总部部长。1994年12月,由内阁会议议决通过了所谓的“政府信息化推进基本计划”。该计划的实施过程,以1995年度开始,为期五年。其重点是:第一,行政信息的电子化(高度利用行政信息,做到公务人员一人一台电脑,建立各省厅区域网络);

第二,信息提供的高度化(发展线上服务,提供电子信息,以达到信息的共享和充分利用);第三,信息流程的顺畅化(建立政府机关的广域网络和部会之间的电子文件的交换系统);第四,行政手续的便捷化(逐步实现申请手续的电子化、线上化、窗口一元化等)。

(1)日本政府信息化推进的计划目标。政府信息化的主要目标是:依据信息技术的发展成果及政府财政状况,在所有的行政领域,积极导人,并使信息技术的利用,成为行政组织活动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政府内部之沟通顺畅、资源共享,达成政策制定的迅速、有效。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从“纸张”之信息处理,转通讯网络、资料电子化之信息处理。

(2)日本政府信息化的推动基础与准备方针。

第一,建立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行政信息系统。

第二,加强行政信息流通之畅通与整体运用。

第三,提升公共服务品质,建立整合性、超时空限制的信息服务系统。

第四,信息系统及执行环境之高度化。

第五,通讯网络之高度化。

4.加拿大政府

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加拿大政府就开始重构广播通讯政策,1994年向民众承诺将建立和发展信息高速公路。加拿大发展信息高速公路的目的就是要建立高品质、低成本的信息网络,使每一个公民皆能公平地享有就业、教育、投资、娱乐、医疗保健及社会福利等信息的机会,并使加拿大成为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主要使用者及服务提供者。其主要措施包括:

(1)推行电子化的公开投标系统,使全国各地区的公司行号都能有同等的机会对政府采购活动投标;

(2)推行单一的商业注册登记号码;

(3)运用电子资料交换与扩大“电子商务”,进行网上支付和税费的征收等;

(4)推行以电子布告栏及国际互联网传送政府的电子邮件。

信息技术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加拿大政府的效能。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大大地避免了文件纸张的浪费。以高效、合作为宗旨,设计政府信息传递的架构,加拿大政府E-mail传递系统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府局域网之一,大约有20万名加拿大公务员在此网上工作。加拿大信息高速公路将是一个全国范围的架构,一个全国“无缝”的网络,通过政府的网络和计算机,政府可以与加拿大公民直接对话。

5.澳大利亚政府

澳大利亚政府早在1993年就成立了“澳大利亚科学与技术委员会”,评估研讨澳大利亚全国信息网络的需求,11月提出“网络化国家”(The Networking Nation)的报告。并提议在2001年之前将宽频网络延伸到所有的学校、图书馆、医疗机构及社区中心,提议成立“全国信息服务顾问委员会”,由总理召集领导推动全国性网络的发展。澳大利亚政府信息化的目标就是要保证所有的澳大利亚人都能够有效地吸收、发展和使用这种新的服务设施,就是要为所有澳大利亚人提供个人发展的新的机会,并通过政府自身的信息化提高政府服务品质和效率。在推动政府信息化方面,澳大利亚政府正在筹划和推动的事项主要包括:

(1)制定和促进政府各部门行政信息系统的相互联结。除了Internet以外,事实上澳大利亚政府机关早已建立了行政信息网络,以广泛提供政府相关服务。例如,政府部门已建立金融网络、医疗网络、财税网络、工商网络、求职网络、贸易网络等等。这些系统成为政府提供便民服务的重要骨干系统。

(2)推动政府机关电子资料流通。公文处理的电子化和网上电子资料交换,可以大幅度地减少政府的人力负荷,节约工作时间,提高办事效率。

(3)推动并协助中小企业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4)政府信息化的蓝图与愿景。

第一,发展“以顾客为导向”的政府服务,以满足顾客的需要为着眼点。

第二,将“顾客至上”这一企业精神引入政府部门,建立企业型政府。

第三,提供“单一窗口”的政府服务概念,简化申办手续,提高办事效率。

第四,提供创新服务。

5.政府信息化基础结构薄弱

政府信息化的发展是建立在一系列广泛的支持机制的基础之上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政府信息化的基础结构是薄弱的,主要表现在: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关技术不足;网络基础设施不够完备,尚没有较为完整的地方性政府的统一网络,更不用说全国性的政府统一骨干网络;许多政府部门和公共服务机关都没有自己的内部网,更不用说通过Internet提供公共服务了。

6.政府信息化缺乏基本的法律和制度保障

政府信息化的健康、有序的发展离不开一个完整、统一的法律和制度框架。而我国政府信息化的法制工作发展较为缓慢,主要表现在:一是保障政府信息化的基本法律缺乏,如政府信息化公开法、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法;二是原有的一些法律已不能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如著作权法、专利法、刑法等。

7.政府信息化与政府服务与管理的整合问题

政府信息化或电子化政府的核心特质政府运用信息与通讯技术,通过不同的服务设施,对社会组织、公民提供公开服务;质言之,在于建立一个以服务为导向的政府。这就是讲,政府信息化工作要与政府的公共服务和管理有机地整合起来。离开信息技术与政府服务的整合,政府信息化便失去了其意义和价值。

8.政府信息化与政府改革的整合问题

从世界范围来看,政府信息化始终是与政府的再造相联系,而且是政府再造的一个重要内容和工具。信息化在促进政府行政的现代化、民主化、公开化、效率化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从1998年开始了新一轮的政府改革,但从改革方案和目前实施情况来看,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政府再造的工具是一个空白和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政府技术层面的变革对观念、结构层面变革的积极作用。也就是讲,政府信息化和政府改革与再造未能有机地关联和整合起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改革的绩效。

9.政府信息化过程中的信息安全问题

政府信息化不仅是国家资产,而且是需要精心管理的重要资产。信息安全在一定程度上是政府信息化的生命所在。信息安全涉及保密性(控制那些存取信息的人)、完整性(确保信息的更新与修改只能经由授权者进行)、可行性(信息授权用户总是能够存取信息)等问题。

由此电子化政府在中国的发展或者中国政府信息化的前景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中国政府信息化的愿景和目标

从中国的情况出发,结合国际上先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我们认为,中国政府信息化的愿景在于:在政府管理领域,普遍有效地利用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建立一个有效率的、有反应力的、开放的和服务导向的政府。据此中国政府信息化的目标可定位在以下几个方面:

公共管理综合考研陈振明《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集

公共管理综合考研陈振明《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集 一、一、概念题 1新公共行政学(华南理工2019年研) 答:新公共行政学是指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是以弗雷德里克森等人为代表,它强调一种民主取向的公共行政学。“新公共行政学”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一批青年行政学者对传统行政学提出挑战而形成的“新”理论。它强调公共行政学以公平与民主作为目标及理论基础,主张政治与行政、事实与价值关联;重视人性和行政伦理研究,倡导民主主义的行政模式以及灵活多样的行政体制研究,反对把行政学固定在“预算、人事管理、组织与管理”一类的“组织内部”的研究,要求拓展行政学的研究范围;主张采用新的研究方法,从公共组织中存在的分配、整合、边界交换、社会动机四种作用过程来理解和改善公共行政学。 2公共组织(厦门大学2020年研;东北大学2019年研;南京大学2018年研;华侨大学2018年研) 答:公共组织是指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为目的的组织,主要指国家或政府组织(广义的公共组织包含第三部门组织)。广义上的公共组织是所有不以营利为目的,服务社会大众,以提高公共利益为宗旨的组织;狭义上的公共组织是行使行政权,达成公共目的的组织。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具体如下:①公共组织以追求公共利益为其价值取向;②公共组织的活动受法律法规的限制并具有强制性;③公共组织受到高度的公共监督;④公共组织具有明显的政

治性;⑤公共组织的目标大多模糊不清且不易测量;⑥公共组织具有独占性或非竞争性。 3新公共管理(中央民大2020年研;中山大学2018年研;湖南师大2016年研;华中师大2013年研;华南师大2013年研) 答:新公共管理是指以自利人为假设,基于公共选择代理人理论及其交易成本理论,以传统的管理主义和新泰罗主义为基点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公共管理范式。新公共管理的前提假设是:通过引入自由市场的竞争运行机制,政府能像私人组织一样合理利用资源,注重投入产出,提高效率。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政府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是通过行政改革进行自我解构,全面引进私营部门的管理模式,塑造企业型政府。这一理论的核心在于,强调经济价值的优先性、强调市场机能、强调大规模使用企业管理的哲学与技术、强调顾客导向的行政风格。新公共管理的特点主要有:①即时的专业管理;②标准明确与绩效衡量;③强调产出控制;④转向部门分权;⑤转向竞争机制;⑥强调运用私营部门的管理风格、方法和实践; ⑦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 4企业家政府(中山大学2019年研) 答:企业家政府是指政府部门由一群富有企业家精神的公共管理者组成,他们能够运用各种创新的策略,使原本僵化的官僚体制恢复活力,并且有效运用资源提高政府的效率。企业家政府理论由戴维·奥斯本和特德·盖布勒在《改革政府——企业家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一书中提出。传统政府官僚体制的危机催生了企业家政府理论的出现,传统官僚体制所带来的组织僵化、效率低下、非人格化等问题迫使公共管理者寻求政府改革的出路。企业家政府的基本特征和改革政府的十项原则包括:①掌舵而不是划桨;②重妥善授权而非事必躬亲;③注重引入

公共管理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公共管理学》试题与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私人部门中,组织的最终目标为(A ) A.追求可持续经济利润的最大化 B.追求可持续政治利益的最大化 C.追求社会公平 D.追求公众的满意度 2、公共部门区别于私人部门的本质特征为( D ) A.计划性 B.单一性 C.效率性 D.公共性 3、公共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基础为( C ) A.公共性和私人利益 B.效率性和私人利益 C.公共性和公共利益 D.效率性和公共利益 4、有效的政府组织应该认识到,公共性的起点是( A ) A.公民 B.政府 C.企业 D.政党 5、公共行政范式产生于( C ) A.17世纪末18世纪初 B.18世纪末19世纪初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末21世

纪初 6、新公共管理范式产生于( D ) A.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B.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C.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D.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7、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范式公共行政范式诞生的标志为( A ) A.《行政学之研究》的发表 B.《经济与社会》的发表 C.《行政学导论》的发表 D.《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发表 8、公共行政范式得以产生的直接动因为(C ) A.经济的发展 B.政治的推动 C.公共部门的改革 D.私人部门的改革 9、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范式为(A ) A.公共行政范式 B.新公共管理范式 C.公共服务范式 D.公共责任范式 10、被誉为“行政学之父”的是(A ) A.威尔逊 B.韦伯 C.杰弗逊 D.怀特 11、公共行政范式赖以产生的学科基础之一官房学后来逐步演变

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公共管理学考研真题及详细答案

中国矿业大学 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625公共管理学初试试题(后附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 2、POSDCORB 3、第三部门 4、拉焦尔模式 5、公共财政管理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 2、简述公共政策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3、简述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重要意义 4、简要回答马克斯。韦伯“官僚制”理论的主要特点 三、辨析题(20分)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的人事管理仅仅是词语上的差异,没有实质性的区别。 四、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试述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的主要内容,并对其做出评价。 2、在服务性政府建设的背景下,我国政府应该承担的职责是什么? 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研究生入学初试试题参考答案 科目代码:625 科目名称:公共管理学科目总分:150分 中国矿业大学行政管理教研室编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 答案参考:管理层次是指公共组织内部纵向划分的等级数,一般而言,公共组织具有三个层次,即高层、中层、基层。管理幅度是指一名上级管理者或一个组织有效管理的下级人员或单位、部门的数目。管理幅度是衡量管理工作复杂性的重要标志,一项工作越复杂,管理幅度一般也越宽。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在一定规模的组织内成反比关系。参见书P49. 2、POSDCORB 答案参考:POSDCORB是美国学者古立克创立的管理七职能说。计划(Planning),即为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总体计划并采取措施以实现组织的目标;组织(Organizing)即通过为特定目标而进行的对次级结构的安排、确立和协调来建立权威的正式结构;人事(staffing),即为雇佣、培训员工及维持工作的适宜条件而具有的整体的人事功能;指挥(directing)是由以下各项组成的一种连续工作:做出决策,并以特殊的和一般的指令使决策具体化,同时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发挥对下属的督导和关怀作用。协调(coordinating)即为使工作的不

公共管理学试题库及答案

公共管理学 第一章绪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A 一、填空 1、公共选择学派的奠基者是布坎南。 2、世界银行在20世纪80年代末用政治危机来概括非洲国家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3、20世纪七八十年代, 公共管理途径在美国大学的公共政策学院逐渐成长起来。 4、B—途径美心发展经验理论,主张在公共部门中引入和人部门的管理经验和模式。 5、波齐曼和斯特拉斯曼于1990出版的《公共管理战略》被认为是第一部较为全面的公共管理教科书。 6、公共管理学更多以经济学为基础。 7、公共管理学主要以政府的公共管理活动作为研究对象。 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为西方经济学的主流流派,给西方经济国家普遍采用了干预主义政策。 二、多项选择 1、我国学者往往以(AC )的角度来区分管理和行政这两个概念. A组织实体 B经济实体 C 管理实体 D 政治实体 2、传统公共行政学模式是建立在( AB )基础上 A科层制理论 B政治---行政二分法 C委托---代理 D内部取向 3、殴文.休斯在<<公共管理与行政>>一书认为(ABC )都是对公共部门的研究 A公共行政 B公共政策 C公共管理 D公共组织 4、下面是公共管理物品的是( ABCD ) A国防 B外交 C教育 D社会保障 5、经过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孕育和进化,公共管理的(AC )逐渐汇合形成公共管理新模式. A P—途径 B治理 C B—途径 D善治 6、在当代政策分析学科中最有影响的经济途径是( BC ) A行为主义学派 B公共选择理论 C新制度学派 D科学管理学派 7、孟德斯鸠等人所提出的“三权分立”思想中“三权”是指( ABD ) A 立法 B 行政 C监督 D 司法 三、解释概念 1、公共行政 答:公共行政是指政府特别是行政机关为公众提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所制定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将政策转变为实际的行动,并以内部定向关心机构或人员以及办公室的管理。 2、公共管理 答:是指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它主要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而更多的是关注取得的结果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 3、公共物品 答:公共物品是指非竞争性的和排他性的货物。

(必备)陈振明公共管理学考研笔记110

公共管理学 导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 1.“公共管理学”与“公共行政” “公共行政”是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共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政治家)所制订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办公室的管理。 “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它主要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的指示办事以及内部取向,而更多的是关注结果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 2.公共部门与公共物品 (1)“公共部门”是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物品的提供者。 广义的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公共机构等部门以及各种不同组织的公共层面; 狭义的公共部门仅包括政府机构以及依据政府决策产生的机构和部门,是最纯粹的公共部门。 (2 ②与政府存在密切关系,其生产、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往往由政府实行控制或必要的行政管制 (3 资量大的特点,政府是提供此类物品的最佳方式。 公共物品指那种能够同时供许多人享用的物品,并且供给它的成本与享用它的效果并不随享受它的人数规模的变化而变化。 (4)公共物品的划分 ①纯公共物品:国防,公共安全,外交,法规政策,环境保护,基础研究,空间技术 准公共物品:道路,能源,交通,通讯,城市公共服务,教育,广播电视,社保。 ②有形的公共物品(硬——):公共设施 无形的公共物品(软——):法律。政策,制度 ③全国性的公共物品:国家或中央政府提供的服务——国防,外交,全国性法规政策 地方性的公共物品:城市基社,地方性法规,政策 3.“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异同 (1 (2

(1 (2 (3 (4 (5 4.“治理”与“善治” ①治理泛指任何一种活动的协调方式,有最小国家的治理,公司治理,新公共管理,善治,社会——控制系统及自组织网络六种用法。 ②90年代后,世界银行提出“善治”口号,合法、法治、负责、透明、有效的政府成为善治的基本要素。 5.公共管理学范式的兴起 三次重大范式变换: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公共政策分析——公共管理学。 6.公共管理范式的出现及比较:两种途径——“政策途径”(P-途径);“商业途径”(B-途径) “P-途径”来自于公共政策学院,以政策研究为方向,重视定量分析方法,尤其是经济学分析手段。把政策执行研究的焦点集中在政府项目上。 “B-途径”强调将工商管理和经济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公共部门管理的研究中,并仍关注组织结构与过程。 (1)共同点:①以组织外部定向,强调政治因素在管理中的作用; ②重视规范研究并关心改善绩效,主张从经验中学习尤其是偏爱案例分析法。 (3)各有所长: ①P-途径重新认识政策分析对于公共管理的重要性,学习实践者的经验,重视吸取经验教训并加以传播, 促进政治执行官与资深管理者的对话。 ②B-途径更强调以研究和理论取向,应用和融合不同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发展一种以公共管理与 私人管理相比较为基础的综合框架,注重战略管理,关心过程问题,把焦点集中在职业化的公共管理 者而非政治执行官身上。 7.雪城大学(1991年9月20号——21号)第一次美国的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是公共管理新范式诞生的象征性标志。 8.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公共管理。即其要研究作为公共事务管理主体的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组织的结构,功能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研究公共管理活动的过程及其环节(组织,决策,沟通,协调,监控,评论等);研究如何应用各种科学知识及方法解决,公共事物的管理问题——公共管理活动,公共管理实践。 9.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与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区别 (1)研究对象与范围。传—局限于政府行政机关特别是官僚机构的研究 公—扩大到其他政府机关(立、司)和非营利组织甚至私人部门的公共层面 (2)公——更具跨学科,综合性的特点;传——建立在政治学基础上,公——不同学科。 (3)公将研究焦点由传的“内部取向”转为“外部取向”,由重视机构、过程、程序的研究转到重视项目、结果、绩效研究。 (4)涉及大量公共行政学没涉及的主题(公共物品,公共选择,政府失败) (5)公——既是实证的又规范的;传——局限规范研究。 10.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和方法 (1)经济学途径成为公共管理学研究(管理学途径、政治学途径、法学途径)的一个重要途径。它采用经济学的理论假定、概念框架、分析方法及技术来看待公共管理问题。 ①公共选择理论:将“经济人”假说、交换范式和方法论个人主义应用到政治和公共政策领域。作为一种公共政策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公共管理学考试题大全题库

《公共管理学》形考册作业1(填空题、选择题)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公共管理活动、公共行政学 2、公共组织、社会公共事务、公共利益、公共权力 3、罗伯特·达尔、赫伯特·西蒙、新公共行政学 4、限制政府干预、主张政府干预 5、非政府性、公益性、正规性 6、公共权力、公共社会 7、政治实体、行动方案和行动准则 8、调节性、自我调节性 9、政策宣传、政策分解、物质和组织准备 10、事实、价值 二、选择题 1、C 2 、D 3、C 4、A 5、B 6、B 7、A 8、D 9、B 10、D 《公共管理学》形考册作业2(填空题、选择题)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社会性、权威性、法制性 2、反比 3、结构及功能 4、外部环境的、原有的状态 5、“人力资本” 6、需求和供给预测 7、政务官、事务官 8、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9、公务员制度 10、“市场”、“公共” 11、资源配置、稳定经济 12、预算的编制与审批、国家决算 二、选择题 1、C 2、A 3、ABD 4、ABCD 5、A 6、C 7、C 8、C 9、B 10、D 《公共管理学》形考册作业3(填空题、选择题)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数据,信息接收者 2、欧洲 3、知情权 4、经济绩效,社会绩效,政治绩效

5、绩效评估 6、方向标准,优化标准 7、政府自身,社会组织,公民个人 8、用户满意原则 9、道德定位 10、公正原则,效率原则,人本原则 11、公共管理主体 12、回应性,负责性 13、行政控制,立法控制 14、诉讼责任 二、选择题 1、A 2、B 3、C 4、D 5、C 6、B 7、D 8、C 9、B 10、C 《公共管理学》形考册作业4(填空题、选择题)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公共管理活动,公共行政学 2、市场失灵 3、价值标准 4、反比 5、工作内涵 6、财政预算预决算 7、以不公开为例外 8、绩效评估 9、行政控制机制 二、选择题 1、B 2、B 3、D 4、D 5、C 6、C 7、A 8、A 9、A 10、D 《公共管理学》课程作业评讲(1) 三、简答题 (一) 什么是公共管理的基本内涵? 1.本题考核知识点:公共管理的基本内涵 2.解答提示: (1) 公共管理是指公共组织运用所拥有的公共权力,为有效的实现公共利益,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社会活动。 (2) 为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公共管理的内涵应注意以下几点要义: ①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公共组织。 ②公共管理的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 ③公共管理的目的是实现公共利益。 ④公共管理过程是公共权力的运作过程。

公共管理学原理(简答+论述)

《公共管理学原理》考前辅导(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陈振明主编)简答题: 1、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P4-5 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有几个方面:(1)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使命不同。公共管理是为公众服务,追求公共利益;私人管理以营利为目的。(2)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3)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4)就人事管理方面而言,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比私人组织中的人事管理系统要复杂和严格得多。(5)公共管理有明显的政治性和公共性。它们的联系都包含了合作团体的活动;都必须履行一般的管理职能,如计划、组织、人事预算等。 2、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P20-21 第一,就其研究对象与范围来说,公共管理学并不像传统的公共行政学那样,将自己主要局限于政府行政机关特别是官僚机构的研究上,而是把研究对象扩大到其他政府机关和非营利组织或第三部门甚至私人部门的公共方面。 第二,公共管理学更具跨学科、综合性的特点。 传统行政学主要建立在政治学的基础上,尤其是将官僚体制理论和政治—行政二分法作为其理论基础。 第三,公共管理学将研究焦点由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内部取向”转变为“外部取向”,由重视机构、过程和程序研究转到重视项目、结果与绩效的研究。 第四,公共管理学也涉及大量的公共行政学没有涉及的其他主题,如公共物品、公共选择、集体行动的逻辑、管理工具等等。 第五,公共管理学既是实证的又是规范的。这有别于传统公共行政学过多地局限于规范研究,限于普遍适用的“行政原则”的探讨。 第六,公共管理学将自身建立在当代公共部门管理的实践尤其是政府改革的实践基础上,是从这种实践中产生的新理论范式,反过来成为指导这种实践的模式。因此,与传统行政学相比,它更具有现实性。 3、公共组织的定义。P36 公共组织就是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拥有法定的或授予的公共权力的所有组织实体。公共组织应包括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在社会生活中,有一些组织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个人或私人利益,其行为不会直接地或显而易见地影响其他组织或个人,如经济组织;但有一些组织其目的是服务于社会公众,其行为对其他组织或个人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这类组织就是我们所称谓的公共组织。 4、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P38-39 组织人员、组织目标、职能范围、机构设置、职位设置、权力与职权、权责划分、规章制度、团体意识、组织设计、支持硬件、技术和信息。 1.组织目标 是指组织成员进行某项活动所需达到的预期结果。目标是组织的基本要素之一。组织都是为了实现某个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它决定着组织行为的方式和组织发展的方向,关系到组织管理活动的效果。公共组织目标是公共组织存在的基础。组织目标从不同的角度可有不同的分类,公共组织中的职能目标从时间上看,有长远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从空间结构上看有总目标和分目标。这些目标构成了公共组织中的“目标网络”。 2.组织人员 组织人员是公共组织的一个基本构成要素,也是公共组织的主体。作为公共管理主体的组织和机构,其实际的运行和效能的发挥,必须依靠具体的人来完成。公共组织的人员是受国家和公民的委托,行使公共权力,负责运用资源及指挥公务人员,达成政府施政目标的人。公共人员的素质和智能结构,是公共组织的一个重要要素。管理主体自身素质的完善、管理主体认识能力的提高和价值取向的合理化,对公共管理的结果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3.物质因素 任何组织的运行,都无法离开物质因素的支持。物质因素包括公共组织赖以存在的载体如场地、房屋、办公设备、用品、经费等。 4.职能范围 职能范围是根据组织目标对公共组织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职责及其作用的总体规定,它确定了公共

考研《公共管理学》考试大纲

暨南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招生科目《公共管理学》考试大纲 目录 一、考查目标 (2)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2)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2) (二)考试方式 (2) (三)试卷内容结构 (2) (四)试卷题型结构 (2) 三、考查范围 (3) 第一部分 (3) 第一章公共管理学科知识 (3) 第二章公共组织理论 (3) 第三章政府改革与治理 (3) 第四章政府间关系 (4) 第二部分 (4) 第五章政府作用 (4) 第六章公共政策 (4) 第七章公共部门绩效评估 (5) 第八章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5) 第三部分 (5) 第九章公共财政管理 (5) 第十章第三部门管理 (6) 第十一章公共部门战略管理 (6) 第十二章公共管理伦理 (6) 四、试题示例 (7) (一)辨析题 (7) (二)简答题 (7) (三)论述题 (7) (四)案例(材料)分析题 (7)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资源,广泛运用政治、法律、管理、经济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政府绩效和服务品质的管理过程。公共管理学是研究政府和其他公共部门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一门应用性学科。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与学派,旨在帮助公共管理者获取解决公共问题,处理公共事务所需的知识、技能与政策。本科目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公共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判断和解决当前实际的公共管理问题。本科既考核学生对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部门管理的具体实践和改革发展趋势的熟悉情况,也考察学生对当代西方公共管理学发展的最新理论、方法与最新实践成果的了解和跟踪情况,最终考核学生公共管理的理论素养和从事实际公共管理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二)考试方式 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第一部分 50±10分 第一章公共管理学科知识 第二章公共组织理论 第三章政府改革与治理 第四章政府间关系 第二部分 50±10分 第五章政府作用 第六章公共政策 第七章公共部门绩效评估 第八章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第三部分 50±10分 第九章公共财政管理 第十章第三部门管理 第十一章公共部门战略管理 第十二章公共管理伦理 (四)试卷题型结构 1、辨析题(20分) 2、简答题(40分) 3、论述题(50分) 4、案例(材料)分析题(40分)

公共管理学复习题 附答案

公共管理学复习题 一、关键术语 1、公共管理学6 公共管理学是公共行政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以政府行政组织为核心的各种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及其规律的学问。 2、新公共服务理论76 “新公共服务”,指的是关于公共管理在以公民为中心的治理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的一套理念。 3、公共组织85 公共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以追求公共利益为其价值取向,以协调公共利益关系、提供公共服务、管理公共事务、维护公共秩序为基本职能的组织,它一般拥有公共权力或者经过公共权力的授权,负责公共责任。 4、事业单位108 事业单位是随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而出现的、我国特有的、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实际承担者。 5、人力资源216 人力资源(human resouce,HR)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或

者是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能力人们的总和。 6、公共预算255 公共预算是指经法定程序批准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以及政府的资金筹集、使用计划及相关的一系列制度等。 7、政务信息存储308 政务信息存储是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中继加工之后的重要内容或环节,是指将加工处理后政务信息资源(包括文件、图像、数据、报表、档案等)按照一定的规定记录在相应的信息载体上,并按照一定的特征和内容性质将其组织成系统化的检索体系的过程。 8、公共危机管理340 公共危机管理是指公共管理主体为避免或减少公共危机所造成的损害而实施的危机预防、事件识别、紧急反应、应急决策、应急处理、评估、恢复等行为的总称,目的是为了提高危机发生的预见能力、危机发生后的救治能力以及事后的恢复能力。 9、经济手段382 经济手段是公共管理主体根据客观经济规律,运用价格、信贷、利率、税收、工资、奖惩等经济杠杆和方式,通过调整经济利益关系而实施管理的方法。 10、公共管理监督433 公共管理监督就是指种类主体依法对政府和公共事业组织等公共组织及其工作人员行使公共权力的行为是否合法、合理所实施的监察和督导活动。

王乐夫版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学》王乐夫版本 第一章:导论 1、公共管理的概念: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的一个分支学派。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中重视公共组织或非营利组织实施公共管理的技术与方法,重视公共项目与绩效的管理,重视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派别和分支学科。 2、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区别和联系 差别: 联系:第一:公共管理作为一种独立的范式还没有出现,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的一个分支学派; 第二: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中重视公共组织或非营利组织实施公共管理的技术与方法,重视公共项目与绩效的管理,重视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派别; 第三:公共管理在实施管理的主体、管理活动的内容和范围、管理的目标等一些基本的原则和管理理念方面,仍然与公共行政保持一致。 3、公共物品的概念和特征 含义:公共物品是指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劳务或服务,是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收费困难等特征的物品。 特征: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自然垄断性、收费困难、规模效益大、初始投资量大。 4、公共管理与工商企业管理的区别 第一,管理性质的不同,公共管理是国家、政府以及其他公共组织的职能、活动范围,与公共利益相关,具有广泛的社会公众参与,以行使公共权力为基础,是一个公共领域。工商企业管理是工商企业或者个人对从原材料购买、加工生产到销售等活动所进行的管理,是工商企业自己的事,主要遵循市场价值规律,是企业内部的事务领域。 第二,两者的使命不同,公共管理以服务公众、实现公共利益和维护公共秩

序为目的,以效率、民主、公平为价值;工商企业管理以营利为目的,注重效率合理利润。 第三、责任的性质和范围不同,与工商管理相比,公共管理更强调公共责任、社会责任。 第四、管理的广泛性、复杂性的晨读不同,公共管理的对象范围更为广泛、复杂,绩效评估更加困难。 5、善治的标准:90年代后,世界银行提出了“善治”口号,合法、法治、负责、透明、有效的政府构成了善治的基本要素,成为规范政治权力的主要标准。 6、公共管理学的产生?(背景、标志) 背景:第一、执行研究将问题的焦点由组织转移到公共项目及其产生的结果上。执行研究把项目放到了核心地位并要求研究组织如何对项目作出贡献。 第二、执行研究超出了公共行政学以及政治学的范围,而达到了更广泛、更综合的跨学科的程度。 正是这种由组织结构与过程向项目与绩效的焦点转移的趋势以及不同学科者的共同努力,促成了公共管理学的兴起。 产生标志:1991年,美国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被看作是公共管理学作为一个新的分支学科产生的标志。 7、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选择题) 美波齐曼公共政策途径企业管理途径 戴维。H。罗森布鲁姆管理途径政治途径法律途径 第二章:公共管理的理论发展 1、公共行政理论的演进(选择题)(主要掌握人物、著作、及代表性的观点)

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考研笔记

育明教育 中国考研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 八年专注于北京邮电大学行政管理考研专业课辅导。 2014年,育明教育共有4名学员成功考上北京邮电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包括初试第二名侯liyuan(1对1学员,374分,二本)。 更有8名学员成功考上北大行管,12名学员成功考上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行管考研全程班(基础+强化+冲刺)优惠价2500元!赠送阅卷 人指导一对一指导!

2015年北邮行管考研参考书(官方版) 615 公共管理理论 《公共管理学》(修订版),张成福、党秀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版(为主); 《公共管理导论》,欧文·休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三版)。 819公共管理专业综合 《行政管理学》(第四版),夏书章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郑航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为主); 北邮参考书复习特点解析: 夏书章的《行政管理学》框架非常明晰第一遍背诵的时候列出整体框架笔记 《社会学》关注重点概念的定义重点理论的内容 张成福的《公共管理》条目较多我认为公共政策是重点一定要熟练背诵可能有些问题会混淆注重重点概念的区分 休斯的《公共管理导论》在近两年的比重越来越大可能因为翻译的问题或者外国人思路的不同

以下由育明教育考研考博辅导中心提供 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考研笔记 第一章公共管理导论 一.公共管理的含义: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祉与公共利益。公共管理作为公共行政和公共事务广大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其重点在于将公共行政视为一门职业,将公共管理者视为这一职业的实践者。 二.公共管理的性质:(育明教育注:了解) (1)承认政府部门治理的正当性; (2)强调政府对社会治理的主要责任; (3)强调政府、企业、公民社会的互动以及在处理社会及经济问题中的责任共负;(4)强调多元价值; (5)强调政府绩效的重要性; (6)既重视法律、制度,更关注管理战略、管理方法; (7)以公共的福祉和公共利益为目标; (8)将公共行政视为一种职业,而把公共管理者视为职业的实践者。 三. 公共管理的研究途径:(育明教育注:重点) 依管理学家波兹曼(Bozeman)的观点,尽管研究公共管理的途径及理念有差异,但就概念的演进而言,大致可分为两种研究途径,即公共政策途径(Public Policy Approach,简称P途径)以及企业管理途径(Business Approach,简称B途径)。 (一)P途径下的公共管理: 1.背景:P途径下的公共管理研究源于20世纪70年代,在70年代,由于对传统公共 行政学发展不满,产生了许多公共政策学院或课程。 2.含义:即以公共政策为研究途径的公共管理理论研究。认为,公共管理必须与公共政 策的形成与制定密切相关。 3.性质: 1)P途径研究的公共管理一般将公共管理者界定为高层次的政策管理职位,而非日常行政事务的管理者,同时他们特别强调具有政策制订权的高级行政主管的管理策略,因此相当重视公共管理的政治面向。 2)以研究取向而言,P途径十分重视非理论性、非量化的,以实务为基础的规范取向; 3)研究方法上,大多采用个案研究法。 4.公共管理学家波兹曼(Bozeman)认为,公共政策取向的公共管理有三个基本共识: 1) 视公共管理为政策分析互补之物; 2)在教学研究上十分重视个案研究,以从事实务工作者的经验为素材; 3)以高层管理者为教学研究对象,致力于促进此类人员与学界之间的沟通对话。

公共管理学原理 陈振明版

公共管理学原理 第一章公共事业管理理论实践 第二章现代政府政策过程 第三章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第四章非营利组织的管理 第五章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理论框架和评价 第六章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第七章公共预算管理 第八章公共危机管理 第九章公共管理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第一章导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 一、“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异同 A、联系。(1)都包含了合作团体的活动。(2)都必须履行一般的管理职能。 B、差别。(1)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使命不同。公共管理是为公众服务,追求公共利益;私人管理以营利为目的。(2)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 (3)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 (4)就人事管理方面而言,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比私人组织中的人事管理系统要复杂和严格得多。(5)公共管理有明显的政治性和公共性。 二、公共物品的特性: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概念,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有企业和个人提供,主要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特性: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外部性。 三、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与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区别 (1)研究对象与范围。传—局限于政府行政机关特别是官僚机构的研究 公—扩大到其他政府机关(立、司)和非营利组织或第三部门甚至私人部门的公共的方面。(2)公更具跨学科,综合性的特点。传—建立在政治学基础上,公—不同学科。 (3)公将研究焦点由传的“内部取向”转为“外部取向”,由重视机构过程和程序研究转到重视项目、结果与绩效研究。 (4)涉及大量公共行政学没涉及的主题。例:公共物品,公共选择,政府失败。。。。。 (5)公既是实证的又是规范的,传—局限规范研究。 (6)公将自身建立在当代公共部门管理的实践尤其是政府改革的实践基础上,是从这种实践中产生的新理论范式,反过来成为指导这种实践的模式,因此,与传相比,它更具有现实性。 四、21世纪我国公管面临的挑战 1,市场经济发展对我国政府管理提出的挑战 A、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的弊端――计划经济(“命令式经济”)条件下。所谓传统政府即“全能型政府”:集中配置

公共管理学考试题库答案

公共管理学考试题库答案(一) (供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私人部门中,组织得最终目标为(A) A、追求可持续经济利润得最大化 B、追求可持续政治利益得最大化 C、追求社会公平 D、追求公众得满意度 2、公共部门区别于私人部门得本质特征为(D) A、计划性 B、单一性 C、效率性D、公共性 3、公共管理活动得合法性基础为(C) A、公共性与私人利益 B、效率性与私人利益 C、公共性与公共利益D、效率性与公共利益 4、有效得政府组织应该认识到,公共性得起点就是( A ) A、公民 B、政府 C、企业D、政党 5、公共行政范式产生于(C ) A、17世纪末18世纪初 B、18世纪末19世纪初 C、19世纪末20世纪初D、20世纪末21世纪初 6、新公共管理范式产生于( D ) A、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B、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C、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D、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7、公共管理研究领域得第一个范式—---公共行政范式诞生得标志为(A ) A、《行政学之研究》得发表B、《经济与社会》得发表 C、《行政学导论》得发表D、《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得发表 8、公共行政范式得以产生得直接动因为(C) A、经济得发展 B、政治得推动 C、公共部门得改革 D、私人部门得改革 9、公共管理研究领域得第一个范式为(A ) A、公共行政范式 B、新公共管理范式 C、公共服务范式 D、公共责任范式 10、被誉为“行政学之父"得就是(A ) A、威尔逊B、韦伯C、杰弗逊D、怀特 11、公共行政范式赖以产生得学科基础之一官房学后来逐步演变为( D) A、会计学B、政治学C、行政学D、公共财政学 12、“政治与行政二分”最早得提出者就是(D ) A、凯恩斯B、布坎南C、韦伯D、威尔逊 13、威尔逊指出行政研究建立得基础为(A) A、管理B、法律C、经济D、政治 14、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得就是(B ) A、威尔逊 B、韦伯 C、杰弗逊D、怀特 15、韦伯认为科层制组织得基础为(C) A、传统型权力 B、魅力型权力 C、合理-—合法型权力 D、知识型权力 16、韦伯认为,以“法律”或者“升上掌权地位得那些人发布命令得权力”为基础得权力属于(A )A、合理—-合法型权力B、传统型权力C、魅力型权力D、知识型权力 17、韦伯认为,以古老得传统、神圣不可侵犯得信念,以及对其下属行使权力得人得地位得合法性为基础得权力属于(B) A、合理-—合法型权力B、传统型权力C、魅力型权力D、知识型权力

暨南大学_717公共管理学2015年_考研真题/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2015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 学科、专业名称:公共管理:各专业 研究方向: 考试科目名称:公共管理学 考生注意: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卷)上,写在本试题上一律不给分。 一、概念辨析题(本题共有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政治与行政 2.准政府组织与第三部门 3.人力资源管理与公务员制度 4.公共危机管理与应急管理 二、简述题(本题共有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比较分析行政管理与公共管理的联系与区别 2.比较分析B途径与P途径的联系与区别 3.简述西方国家法治行政的历史演进过程 4.西方国家公共部门改革的内容与特点 三、论述题(本题共有2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随着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公共行政的范围日趋扩展,规模不断扩大,大量社会事务被纳入到公共行政之中,公共行政逐渐淡化阶级统治的色彩,进而获得了相对独立于政治之外的地位。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了适应公共行政的这种发展趋势,进一步扩张行政权力,出现了“行政国家”现象。随着政府职能的不断增加、政府规模的不断膨胀,“大政府时期”、“福利国家”的时代到来了。这种体制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行政效率低下、财政支出严重增长和公众对政府不信任等问题的日益凸显,西方学者开始反思和质疑官僚制行政的有效性。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在社会资源配置的问题上,西方学者看到了市场的失效和政府的失效,提出了治理的新概念。他们希望通过治理弥补政府和市场在调控、协调与管理社会事务过程中的不足,重新调整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 请结合西方国家社会发展的实际阐述治理理论产生的社会根源,并对治理理论的具体内容进行评述。 2.西方国家从“守夜政府——万能政府”、再从“万能政府—— 有限政府”的发展,实际上都是围绕着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关系以及公共行政的精神而展开。请根据公共管理学的有关理论和改革实践,论述政府职能定位问题。 1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考研笔记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考研笔记 导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 公共管理学:对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研究。或对公共组织如何有效的提供公共物品的研究。主要部分和核心是对政府管理活动的研究。 一、公共管理及其相关概念 公共:表示国家、政府及其他公共组织的职能、活动范围;与多数人的利益相关,有较多的社会公众参与;表示一个众人的事务领域。 行政:处理事务、指导或监督执行、运用或引导。本质上包含为……服务的含义;管理:通过自己的行动引导、控制事务的过程,照料或看管。意味着控制或获得结果以及管理者为获得结果负个人责任。 公共行政是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是执行由别人(政治家)制订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将政策转变为实际的行动,以内部定向关心机构和人员及办公室的管理(传统公共行政学及公共行政学院主要是培养政府的职业文官的学科或机构)。 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指示办事及内部取向,更多关注的是结果(以最低成本取得目标)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 2、“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异同 A、联系:(1)所有组织管理都包含合作团体的活动; (2)所有大型组织都必须履行一般的管理职能(计划、组织、人事、预算等)。 B、差别: (1)使命不同。公共管理是为公众服务,追求公共利益;私人管理以营利为目的。(2)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没有更多有效运作的诱因。(3)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私人组织中,权威和责任划分比较清楚;公共部门对政治控制的要求,对一致性和协调性的寻求导致了责任机制的扩散,加深并复杂化了公共决策的过程。 (4)就人事管理方面而言,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比私人组织中的人事管理系统要复杂和严格得多。 (5)公共管理有明显的政治性和公共性。与私部门管理不同,公共管理包括广泛复杂的政府活动,公共管理也在政治环境中运作。 3、“公共部门”与“公共物品”概念 (1)公共部门(主要是政府)是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物品的提供者。 广义的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公共机构等部门以及各种不同组织的公共层面;狭义的公共部门仅包括政府机构以及依据政府决策产生的机构和部门,是最纯粹的公共部门。

公共管理学试卷(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政府对经济生活干预的基本手段是制定和实施(),以纠正市场失灵。 A: 公共政策 B: 法律 C: 法规 D: 计划 答案: A 【2】个人伦理主要是通过良知和舆论来约束;而公共管理伦理除了舆论和内心信念约束外,还受()的约束。A: 良知 B: 法律 C: 制度 D: 强制 答案: C 【3】依据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将组织结构分为尖形组织结构和()组织结构。 A: 直线型 B: 扁平型 C: 职能型 D: 矩阵型 答案: B 【4】()年8月14日,《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正式建立。 A: 1988 B: 1993 C: 1998 D: 2000 答案: B 【5】公共政策是一种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作为规范或准则,它()。 A: 具有强制性 B: 不具强制性 C: 有时具有强制性 D: 有弱强制性 答案: A 【6】在西方,严格区分政务官与事务官。政务官通过()产生,有任期。 A: 选举 B: 考试 C: 任命 D: 推荐 答案: A 【7】广义的公共组织是指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协调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组织,它包括()及第三部门。A: 企业 B: 政府 C: 单位 D: 营利组织 答案: B 【8】公共管理学是对公共组织尤其是()如何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等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研究。 A: 个人 B: 企业 C: 政府组织 D: 营利组织 答案: C 【9】虽然早在古罗马时期就存在过庞大的文官队伍与相应的管理制度,但西方各国的职业文官队伍则是出现于()世纪民族国家形成与中央权扩张的时期。 A: 13 B: 14 C: 15 D: 16 答案: B 【10】税收是当今各国最主要的公共收入形式,公共收入中()以上来自税收收入。 A: 60% B: 70% C: 80% D: 90% 答案: D 【11】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实行的是高度中央集权的计划管理体制。在这种体制下,中国政府间关系的治理模式是一种传统的等级控制模式,这种政府间关系模式称为()。 A: 市场模式 B: 传统模式 C: 集权模式 D: 分权模式 答案: B 【12】西方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理论和实践在20世纪()年代得到较全面的发展。 A: 60 B: 70 C: 80 D: 90 答案: D 【13】在由传统的人事管理向当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过程中,()以及从行为科学中产生的观点和见识起到重要的作用。 A: 人际关系运动 B: 新管理思潮 C: 人力资源管理思潮 D: 新公共管理运动 答案: A

公共管理学名词解释

贵州大学研究生复试公共管理学名词解释 1公共管理学:公共管理就是公共行政的一个分支,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公共组织,就是研究以政府行政组织为核心的各种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及其规律的学问。 2公共行政:公共行政可概括为国家行政组织或公共行政组织在宪法与有关法律的规定范围之内对国家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这个定义包含着“谁在管理”、“如何管理”、“管理什么”三个方面的:含义。 3行政管理:就是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事务的一种管理活动。也泛指一切企业、事业单位的 行政事务管理工作。最广义的:指一切社会组织、团体对有关事务的治理、管理与执行的社会活动。广义的:指国家政治目标的执行,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等。 狭义的:指国家行政机关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又称为公共行政。 4 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就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与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 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5公共治理:就是由开放的公共管理与广泛的公众参与二者整合而成的公域之治模式,具有治 理主体多元化、治理依据多样化、治理方式多样化等典型特征。 6善治:就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善治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就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就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一种新颖关系,就是两者的最佳状态。 7政治行政二分法:行政与政治不同“行政管理的领域就是一种事务性的领域它与政治领域 的那种混乱与冲突相距甚远 8 公共选择理论:以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为前提,依据自由的市场交换能使双方获利的经 济学原理来分析政府的决策行为,民众的公共选择行为以及两者关系的理论学派、 9 新公共管理理论:以现代经济学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主张在政府等公共部门广泛采用私营 部门成功的管理方法与竞争机制,重视公共服务的产出,强调文官对社会公众的响应力与 政治敏感性,倡导在人员录用、任期、工资及其她人事行政环节上实行更加灵活、富有成 效的管理。 10、公共治理理论:关于不要求政府整天疲于应付,而希望政府有自知之明,做自己应做与能做 的事;不强求自上而下、等级分明的社会秩序,而重视网络社会各种组织之间的平等对话 的系统合作关系的一系列理论。 11、新公共服务理论: 公共管理者在其管理公共组织与执行公共政策时应该集中于承担为公 民服务与向公民放权的职责,她们的工作重点既不应该就是为政府航船掌舵,也不应该就 是为其划桨,而应该就是建立一些明显具有完善整合力与回应力的公共机构。 12、公共组织:从广义而言,凡就是不以营利为目的,而就是服务社会大众,提高公共利益为宗 旨的组织,从狭义上来瞧,乃就是行使行政权,达成公共目的的组织。 13、组织:从广义上说,组织就是指由诸多要素按照一定方式相互联系起来的系统。从狭义上 说,组织就就是指人们为实现一定的目标,互相协作结合而成的集体或团体。 14、事业单位:指以增进社会福利,满足社会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等方面需要,提供各种社 会服务为直接目的的社会组织。 15、科层制:科层制又称理性官僚制或官僚制。她就是由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 16 公共领导:指社会公共组织协调统一地在公共领域,为实现社会共享性利益的有效维护、 合理享用与可持续增长,组织提供公共服务或公共产品,并且为此进行战略、规范的确定, 及相应的资源配置与调控的领导活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