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地测量学课程设计

大地测量学课程设计

大地测量学课程设计
大地测量学课程设计

应用大地测量课程设计

灯湖矿区控制网设计

目录

一、 目的要求及任务范围.................................2 二、测区的自然地理条件.................................3 三、测区有关测绘资料.................................3 四、测区已有地形图.......................................4 五、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5 六、导线网的建立..........................................6 七、高程控制测量.......................................8 八、埋标与经费预算 (11)

九、工作量综合计算及工作进程计划表 (12)

十、控制网相关参数与平差结果.....................13 十一、水准高程控制网布设方案 (40)

十二、上交资料清单 (46)

应用大地测量学课程设计

一、目的要求及任务范围

班级:测绘12—1 姓名:王亚亚

学号:07122825 2014-6-5

1、目的:

1.总结和检验大地测量学基础基本知识的学习情况。工程控制网分测图控制网、施工控

制网、变形监测控制网等。通过设计控制网的技术实践,深化已有知识,拓宽新的知识,

掌握控制网设计的方法。

2.将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中涉及到的大量的、零散的、独立的观点和资料,按照设计任

务通知书的要求,进行分析归纳综合,完成技术设计任务,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

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

3.技术设计说明书是对工程设计进行解释与说明的书面材料,是一种技术性文件。设计

者通过技术设计,编写技术设计书,是进行科技写作的锻炼,培养科技写作的实际能力。

2、目的要求:

1.设计的项目和内容应该齐全并符合大纲和规范的要求。设计分为几个步骤:学习领会

技术任务书、图上设计构网、做出精度估算、制定观测方案、绘制控制网图、编写技术

设计说明书。

2.设计的论点应该正确,明确表达设计者的主张、意见和看法。论据力求做到真实、充

分、新颖。公式推导正确,推理符合逻辑。

3.认真编写技术设计说明书。在使用专业词语、布局、谋篇及至行款格式等方面,都要

加强训练。

3、任务要求:

1.阅读领会任务通知书

2.熟悉测区地理环境及原有测绘成果等情况;对原有控制测量成果进行分析和评定,确

定其利用程度。

3.根据任务书要求,选择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拟定起始数据的配置和处理方案。

4.根据任务书要求和测区面积,确定首级控制网的等级和布网层次,确定作业的技术依

据。

5.在地形图上进行首级平面控制网的选点设计,作出精度估算;平面控制网一般应设计

两个方案,以便用人机对话方式进行优化,选出最佳方案。

6.在地形图上进行高程控制网的选线设计,确定水准网或测距三角高程网布设方案,并

进行待定点高程精度估算;注意平面网点的高程联测方案。

7.在首级控制网的基础上,再作出加密控制网布设方案。

8.确定控制点标石规格。

9.制定观测纲要;编制建网进度计划表。

10.编制经费预算表。

11.编写技术设计说明书。

12.绘制所设计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网图(A4图纸,着墨成图)。

二、测区的自然地理条件

1.地理概况

本测区中心位置为东经117°13′,北纬34°12′。测区地面高程为+30~+244m。位于

XX省XX县境内,属于华东丘陵地带,南部及中部为山地。其上林木繁茂,不利通视,

其余为平原,密布村庄和厂矿,建筑群遍地,影响观测。灯湖位于测区东部,湖面开阔,

中有大堤。

2.交通情况

测区内有铁路支线通过,公路四通八达,村间大道可行汽车,交通方便。

3.气候情况

测区地处华东近海地区,气候宜人。全年平均降雨量为1040mm,雨量集中于6、7、8三

个月份。全年平均气温+15℃,夏季气温较高,一般为30℃左右,冬季有雪,但不寒冷,

最低温度为-5℃,冻土线深度为0.1m。全年平均风力为2~3级,夏季略受台风影响。宜

于野外作业时间为3~11月份,年平均作业时间利用率为21天/月。

4.居民及居民点

测区内地少人多,人口稠密,多为汉族,少数为回族。测量作业所需人力、物力、财料

及食宿均可就地解决。

三、测区有关测绘资料

1.三角网成果及其精度

测区内及附近有国家二等网点三个:玉山、太山、广具山。系1959年由XX测绘队施测,

作业所依据的规范为《一、二、三、四等三角测量细则》(1958年)。三点标石保存完

好。坐标系统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三度分带,中央子午线为117°。

2.高程网成果及其精度

国家Ⅱ等水准路线由西向东横穿测区北部。根据二等水准路线图,本测区内及附近应有

三个二等水准点,依点之记只找到其中两个:Ⅱ-2,Ⅱ-4,标石保存完好。该二等水准

路线系国家测绘队于1979年施测。施测精度及埋石质量均符合规范要求。高程为1956

年黄海高程系统。

3.地形图资料

1984年XX航测队航测本地区1:50000地形图,成图质量良好,可供技术设计图上选点

之用。

二等三角点、水准点坐标和高程:

点名等级x(m)y(m)H(m)

Ⅱ-4二35.000

Ⅱ-2二46.000

四、测区已有地形图

五、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通过对已有资料的分析及论证,我们决定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而高程系统则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GPS网观测与数据处理采用基线解算、无约束平差、约束平差,经坐标转换最后得到GPS点的1954年北京坐标系坐标。

GPS点的水准高程通过已知水准高程公共点采用多项式拟合法求得。在图上设计时我们则暂时取图纸的西南角为坐标原点,定出测区内两个假定控制点的坐标,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水准及高程控制网的设计,及精度估计。待对该测区进行实测和进行工程建设时,只需确定原点在国家80西安坐标系中坐标,即可延展出所需点坐标。

六、导线网的建立

1、1选点

(1)相邻点之间应通视良好,其视线距障碍物的距离不宜小于1.5m

(2)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小于400米,远离高压输电线200米以上;

(3)为避免多路径效应,点位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卫星信号接收的物体,并尽量避开大面积水域;(4)交通方便,有利于其它测量手段扩展和联测;基础稳固,便于点的保存。

1、2埋石与点之记

三角点标石应用混凝土灌制,或用相同规格的花岗石、青石等坚硬石料代替

1、3?使用仪器;

拓普康GTS-225全站仪设备1套,脚架3个,反射棱镜2套,喷漆两瓶,钢钉若干。DS3自动安平水准仪1台,脚架1个,黑红双面尺1对

1、4?线路布设路线图

方案一:

方案二:

红色为首级E级GPS网,绿色为水准网(四等),蓝色为一级附和导线。

2、布网依据的原则

(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2)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4)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5)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

(6)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

(7)《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

3、外业观测

A、控制点布设要求

(1)点位选在质地坚硬、稳固可靠、便于保存的地方,视野应相对开阔,便于加密、扩展和寻找,并按照要求绘制点之记;

(2)相邻点之间应通视良好,其视线距障碍物的距离,三、四等不宜小于1.5m;四等以下宜保证便于观测,以不受旁折光的影响为原则;

(3)当采用电磁波测距时,相邻点之间视线应避开烟囱、散热塔、散热池等发热体及强电磁场;

(4)相邻两点之间的视线倾角不宜太大;

(5)充分利用旧有控制点。

B、观测的基本技术要求

(1)导线测量技术要求

(2)光电测距的技术要求:C、观测过程(1)、观测路线:玉

-

广具山-太-玉山

(2)人员安排:两人负责棱镜与配套脚架,一人为观测员,一人为记录员,一人为协调员。(3)观测方法:

在组织组员对测区进行了勘察情况下选定了控制点,在确定已知点坐标和正北方向后,按照三联脚架法对导线进行观测,具体步骤如下:

1)将全站仪安置整平对中在BM2点,棱镜分别安置在后视点BM1和前视点A的基座中,进行导线测量。

2)采用两个测回观测数据,分别置为0°0′0″和90°0′0″,读取水平角β,和距离S。

3)迁站时,BM2点和A点上的脚架和基座不移动,将全站仪安置在A点的基座上,BM2点上则安置棱镜,再将BM1点的仪器迁到B点,随后再如前一站进行观测,直到导线测量完毕。

4、内业计算

使用控制测量优化与平差软件进行数据计算,最后得出网形与精度统计、导线闭合差、控制点成果表、方向平差成果表、边长成果表、高差平差成果表、点位误差、点间误差。

七、高程控制测量

1、水准观测

(一)、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有关的规定。

(二)、水准测量所使用的仪器及水准尺,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DS1型不应超过15″;,DS3型不应超过20″;

(2)、水准尺上的米间隔平均长与名义长之差,对于因瓦水准尺,不应超过0.15mm,对于双面水准尺,不应超过0.5mm;

(3)、水准点应选在土质坚硬、便于长期保存和使用方便的地点。点位应便于寻找、保存和引测。

2、水准控制的一般规定

(一)测区的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在已有高程控制网的地区进行测量时,可沿用原高程系统;当小测区联测有困难时,亦可采用假定高程系统。

(二)高程控制测量,可采用水准测量和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高程控制测量等级的划分,应依次为二、三、四等。

(三)首级网应布设成环形网。当加密时,宜布设成附合路线或结点网。

(四)高程控制点间的距离,一般地区应为1~3km,了业厂区、城镇建筑区宜小于lkm。但一个测区及周围至少应有3个高程控制点。应布设成环形网。当加密时,宜布设成附合路线或结点网。

3、布网形式和要求

(1)本测区以国家高等级水准点作为高程控制起算点,布设三等水准网,作为高程控制,以满足测区高程控制发展的需要。

(2)等外水准、测距高程导线,自三等水准联测点起发展不得超过2次。

(3)三等水准观测采用DS3型号的水准仪,中丝法读数,各测段测站为偶数。作业前须对水准仪和水准尺进行检校。

(4)控制网与水准网的连测由相应水准点处采用三角测量的方法传递。

4、实测方法及过程

(一)仪器:三等水准测量中使用DS3自动安平水准仪1台,脚架1个,黑红双面尺1对,记录板1个。

(二)三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注:表中L为闭合导线长度,以km为单位。

(三)、仪器检校

水准仪i角检验

(1)在比较平坦的地面上选取距离为30米的A、B两点,然后在BA延长线上选取一点1,使1到A的距离等于30米,最后在AB延长线上选取2点,使2点到B点的距离也等于20.6米。

(2)在A、B两点放上尺垫并在尺垫上竖立水准尺,在1点架设水准仪分别读取在A、B两点所竖

立的水准尺上的中丝读数a

1、b

1

(为了提高a

1

、b

1

的精度,可在A、B两点水准尺上读中丝读数3

至4次,然后取其平均值);

(3)将水准仪搬至2点,以同样的方法分别获取A、B两点所竖立的水准尺上的中丝读数a

1、b

1

(4)根据下式即可计算出水准轴与视准轴之间的夹角i角:

如下图所示:

(四)、作业方法

(1)观测路线:韩愈路-民主路-神州路-迎宾大道

(2)人员安排:两人为跑尺员,一人为观测员,一人为记录员,一人为计算员。

(3)观测方法:

在选取了合适的路线中点之后进行观测,具体步骤如下:

1)安置整平仪器,照准后尺黑面,依次读取上、下丝及中丝读数。

2)转动仪器,照准前尺黑面,依次读取上、下丝及中丝读数。

3)前尺变红面朝向仪器,读取中丝读数。

4)后尺变红面,仪器照准后尺红面,读取中丝读数。

(五)注意事项:

1)前后视距相等(在限差内)。

2)从后视转为前视时,望远镜不得从新调焦。

3)读数前应消除视差。

4)当用水准仪瞄准、读数时,水准尺必须立直。

5)每站观测完毕后,必须及时进行计算,检核满足限差要求后才能搬站。

注:当水准线路较长时,可设置转站,水准尺立于尺垫之上,并保证最后测站总数为偶数。八、埋标与经费预算

标石埋设要求:

(1)、盐碱地区埋设混凝土标石,须加涂沥青,以防腐蚀。

(2)、在泥土松软、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或沼泽地区埋设标石时,除应尽量选择好埋石地点以外,应在盘石下边浇灌混凝土底层。

(3)、埋石时,须使各层标石的标志中心严格在同一铅垂线上,其偏差不大于3mm。并用钢尺量取各层标石面间的垂直距离,填记于点之记的标石断面图中,结果取至厘米。

装备:

运送人员车辆一辆、运送材料卡车一辆;

仪器:

选择3台GPS单频接收机(配带脚架、卷尺),2台D3水准仪(配带脚架、标尺、尺垫)、全站仪一台(配带脚架、棱镜、气温气压计、卷尺);

器材:

草帽、对讲机、标石、混凝土、重力计等

经费预算:

1.工资:

工程师:3000元/人?月*1人

技术员:2000元/人?月*1人

测工:1200元/人?月*3人

临时工:800元/人?月*2人

2.仪器费用:

单频接收机:每台15000元*3台

全站仪每台:20000元*1台

DS3水准仪:每台2000元*1

标石:每座100元*73座

3.生活补贴费:

每人/每天100元*30天*7人

4.交通住宿费:

每人/每天100元*30天*7人

总费用=126000元

九、工作量综合计算及工作进程计划表

外业计算:

用全站仪进行导线网观测时,应及时计算出每测回的2c值、2C互差值(一级导线小于13″),多测回方向角(方向角互差小于9″);水准仪观测时应及时计算出前后视距差(小于1米)、累计视距差(小于3米);

内业计算:

概算和平差(见前述)。

3天水准网高程计算和GPS网高程拟合

(包括错误测站重测时间和休息时

间)

确保精度达标

3天全站仪检校

导线网施测及时计算发现改正错误

1天导线网计算及错误测站复测确保精度

2天休息

1天GPS网、水准网、导线网全面检查查看标石情况

2天整理资料及结果、上交图纸

1天单位检验验收

十、控制网相关参数与平差结果

第一种方案【GPS网】

该网的边长由MAPINFO估算得到,

mapinfo测量数据

起点终点距离km

-1 1 3.904

-1 4 3.904

2 1 2.110

2 5 2.110

3 2 3.112

3 6 3.376

-2 3 2.321

-2 6 3.270

6 2 1.952

6 5 2.532

4 1 3.061

4 5 2.638

基线向量的观测中误差: 所以该网的观测值中误差为:

026222)(29.4662 )27717501010(10σσ==??+=

+=-mm b a

从每个观测时段选取两条独立基线,最好各时段选取的独立基线不重复,将未知点坐标设为

未知数,列出用未知数表示观测值的方程组,从而可以得出未知数的系数矩阵,即B 矩阵。(计算过程由Matlab 完成:) B=zeros(48,20);

JK=[1,99;4,99;1,2;2,5;3,2;3,6;3,99;6,99;6,2;6,5;4,1;4,5;8,4;8,5;8,99;5,99;6,99;9,99;9,6;9,10;7,6;7,99;10,6;10,7];i=1; while 1 if i==25; break ; end

j=JK(i,1);k=JK(i,2); if j==99;

B((i-1)*2+1,(k-1)*2+1)=-1; B((i-1)*2+2,(k-1)*2+2)=-1; else

B((i-1)*2+1,(j-1)*2+1)=1; B((i-1)*2+2,(j-1)*2+2)=1; end if k==99; a=1; else while j~=99

B((i-1)*2+1,(k-1)*2+1)=-1; B((i-1)*2+2,(k-1)*2+2)=-1; break ; end end i=i+1; end i=1; s=0;

D=blkdiag(3.904,3.904,2.110,2.110,3.112,3.376,2.321,3.270,1.952,2.532,3.061,2.638,3.482,3.270,1.108,2.954,3.904,2.638,2.216,1.477,3.851,2.479,2.479,2.37); while 1 if i==25; break ; end

s=s+D(i,i); i=i+1; end

q=100+(10+10*s/24)^2; C=zeros(48,48); i=1; while 1 if i==25; break ; end

C((i-1)*2+1,(i-1)*2+1)=100+(10+10*D(i,i))^2; C((i-1)*2+2,(i-1)*2+2)=100+(10+10*D(i,i))^2; i=i+1; end Q=C/q; P=inv(Q); BTPB=B'*P*B; QXX=inv(BTPB);

B 矩阵

Q: Qxx :

由该表知1号点和2号点为最弱点,

1GPS =2.085cm <5cm

【一级附和导线】

符合导线:

起始点玉山,终点太山,中间布设21个点,相邻点之间距离平均为450.49481m,且该导线经过主井石红。详细情况见图:

B:

QXX:

=2.5640

16号点的点位中误差最大。Q

xx

最弱点的点位中误差为: =2.66233cm

根据测量规范及测量任务书,此误差符合限差要求,小于5cm。

matlab代码如下:

clear;

yzds=2;wzds=21;gcjs=21;gcbs=22;cjzwc=5;cbzwc=1.45;cbblwc=0.0;JKH=[1,-1,2;2,1,3;3,2,4; 4,3,5;5,3,6;6,5,7;7,6,8;8,7,9;9,8,10;10,9,11;11,10,12;12,11,13;13,12,14;14,13,15;15,1 4,16;16,15,17;17,16,18;18,17,19;19,18,20;20,19,21;21,20,-2];JK=[-1,1;1,2;2,3;3,4;4,5; 5,6;6,7;7,8;8,9;9,10;10,11;11,12;12,13;13,14;14,15;15,16;16,17;17,18;18,19;19,20;20,2 1;21,-2];XYJS=[3793081.17875,6222.93767;3792631.83417,6164.64960;3792222.69855,6332.6 5433;3791809.45075,6493.79958;3791435.20284,6532.12580;3791005.64895,6650.85239;37906 18.03974,6775.18550;3790142.75376,6641.84246;3789694.40540,6665.46884;3789240.96620,6 650.85239;3788762.50062,6751.55912;3788368.50591,6718.41810;3788009.65563,6828.13476; 3787643.21735,6944.93473;3787248.32295,7054.65139;3786757.27726,7177.48358;3786582.73 781,7602.93406;3786790.96467,7985.16496;3786822.74300,8476.57491;3786692.45447,8991.4 9275;3786713.02634,9469.55456;3793400,6000;3786800,10250];

B=zeros(gcjs+gcbs,wzds*2);

i=1;

while1

if i==gcjs+1;

break;

end

j=JKH(i,1);k=JKH(i,2);h=JKH(i,3);

if j<=0

j=wzds+abs(j);

end

if k<=0

k=wzds+abs(k);

end

if h<=0

h=wzds+abs(h);

end

dxjk=XYJS(k,1)-XYJS(j,1);dyjk=XYJS(k,2)-XYJS(j,2);

dxjh=XYJS(h,1)-XYJS(j,1);dyjh=XYJS(h,2)-XYJS(j,2);

sjk0=dxjk*dxjk+dyjk*dyjk;

sjh0=dxjh*dxjh+dyjh*dyjh;

j=JKH(i,1);k=JKH(i,2);h=JKH(i,3);

if j<=0&k<=0

A=0;

end

if j<=0&k>=0

B(i,k*2-1)=+ro*dyjk/sjk0;B(i,k*2)=-ro*dxjk/sjk0;

end

if k<=0&j>=0

B(i,j*2-1)=-ro*dyjk/sjk0;B(i,j*2)=+ro*dxjk/sjk0;

end

if k>=0&j>=0

B(i,j*2-1)=-ro*dyjk/sjk0;B(i,j*2)=+ro*dxjk/sjk0;B(i,k*2-1)=+ro*dyjk/sjk0;B(i,k*2)=-ro *dxjk/sjk0;

end

if j<=0&h<=0

A=0;

end

if j<=0&h>=0

B(i,h*2-1)=-ro*dyjh/sjh0;B(i,h*2)=+ro*dxjh/sjh0;

end

if j>=0&h<=0

B(i,j*2-1)=B(i,j*2-1)+ro*dyjh/sjh0;B(i,j*2)=B(i,j*2)-ro*dxjh/sjh0;

end

if j>=0&h>=0

B(i,j*2-1)=B(i,j*2-1)+ro*dyjh/sjh0;B(i,j*2)=B(i,j*2)-ro*dxjh/sjh0;B(i,h*2-1)=-ro*dyjh /sjh0;B(i,h*2)=+ro*dxjh/sjh0;

end

i=i+1;

end

while2

if i==gcjs+gcbs+1;

break;

end

j=JK(i-gcjs,1);k=JK(i-gcjs,2);

if j<=0

j=wzds+abs(j);

end

if k<=0

k=wzds+abs(k);

end

dxjk=XYJS(k,1)-XYJS(j,1);dyjk=XYJS(k,2)-XYJS(j,2);

sjk0=sqrt(dxjk*dxjk+dyjk*dyjk);

gcbc(i-gcjs)=sjk0;

j=JK(i-gcjs,1);k=JK(i-gcjs,2);

if j<=0&k<=0

A=0;

end

if j<=0&k>=0

B(i,k*2-1)=dxjk/sjk0;B(i,k*2)=dyjk/sjk0;

end

if k<=0&j>=0

B(i,j*2-1)=-dxjk/sjk0;B(i,j*2)=-dyjk/sjk0;

end

if k>=0&j>=0

B(i,j*2-1)=-dxjk/sjk0;B(i,j*2)=-dyjk/sjk0;B(i,k*2-1)=dxjk/sjk0;B(i,k*2)=dyjk/sjk0; end

i=i+1;

end

for i=1:gcjs;

P(i,i)=cjzwc*cjzwc/(cjzwc*cjzwc);

end

for i=gcjs+1:gcjs+gcbs;

cbfc=(cbzwc+cbblwc*gcbc(i-gcjs)/1000)*(cbzwc+cbblwc*gcbc(i-gcjs)/1000);

P(i,i)=cjzwc*cjzwc/(cbfc);

end

BTPB=B'*P*B;

QXX=inv(BTPB);

while3

if j==wzds+1;

break;

end

sgmP(j)=cjzwc*sqrt(QXX(2*j-1,2*j-1)+QXX(2*j,2*j));

j=j+1;

end

第二种方案:【GPS网】

平均边长

KM

基线向量的观测中误差: 所以该网的观测值中误差为:

026222)(30.0854 )28374841010(10σσ==??+=

+=-mm b a

从每个观测时段选取两条独立基线,最好各时段选取的独立基线不重复,将未知点坐标设为

未知数,列出用未知数表示观测值的方程组,从而可以得出未知数的系数矩阵,即B 矩阵。(计算过程由Matlab 完成:) B=zeros(46,18);

JK=[1,99;1,2;2,3;4,99;1,4;1,6;2,6;2,7;3,7;3,99;7,99;6,7;4,6;4,5;5,99;6,5;6,99;7,99;8,99;7,8;7,9;8,9;9,99;];i=1; while 1 if i==24; break ; end

j=JK(i,1);k=JK(i,2); if j==99;

B((i-1)*2+1,(k-1)*2+1)=-1; B((i-1)*2+2,(k-1)*2+2)=-1; else

B((i-1)*2+1,(j-1)*2+1)=1; B((i-1)*2+2,(j-1)*2+2)=1; end if k==99; a=1; else

while j~=99

B((i-1)*2+1,(k-1)*2+1)=-1; B((i-1)*2+2,(k-1)*2+2)=-1; break ; end end i=i+1; end i=1; s=0;

D=blkdiag(3460.11874,2845.014085,2374.777061,3103.659095,3063.362681,2684.320837,3588.269441,2482.707874,3171.686173,2006.649219,3399.427917,2983.760902,2559.161983,2472.529368,2536.81664,2420.502428,3111.924067,3983.579443,3102.393794,2515.468578,2801.488971,2225.533854,2368.974129); while 1 if i==23; break ; end

s=s+D(i,i); i=i+1; end

q=100+(10+10*s/23)^2; C=zeros(46,46); i=1; while 1 if i==24; break ; end

C((i-1)*2+1,(i-1)*2+1)=100+(10+10*D(i,i))^2; C((i-1)*2+2,(i-1)*2+2)=100+(10+10*D(i,i))^2; i=i+1; end Q=C/q; P=inv(Q); BTPB=B'*P*B; QXX=inv(BTPB);

B Q: QXX

由该表知1号点和2号点为最弱点,

1GPS =1.9902cm <5cm

根据测量规范及测量任务书,此误差符合限差要求,小于5cm 。

【一级附和导线】

符合导线:

起始点玉山,终点太山,中间布设16个点,相邻点之间距离平均为486.38785m,且该导线经过主井

石红。详细情况见图:

B:

QXX:

11号点的点位中误差最大。Q xx=1.3860

最弱点的点位中误差为: =2.1195cm

根据测量规范及测量任务书,此误差符合限差要求,小于5cm。

Matlab计算程序:

clear;

yzds=2;wzds=16;

gcjs=16;gcbs=17;cjzwc=5;cbzwc=1.49;cbblwc=0.0;JKH=[1,-1,2;2,1,3;3,2,4;4,3,5;5,4,6;6,5 ,7;7,6,8;8,7,9;9,8,10;10,9,11;11,10,12;12,11,13;13,12,14;14,13,15;15,14,16;16,15,-2]; JK=[-1,1;1,2;2,3;3,4;4,5;5,6;6,7;7,8;8,9;9,10;10,11;11,12;12,13;13,14;14,15;15,16;16, -2];

XYJS=[3786970.60373,10706.31871;3787228.00838,11052.67465;3787194.26909,11567.65845;3 787117.51580,12194.12589;3787084.33125,12720.05486;3787459.65822,12970.86498;3787852. 55604,13377.37570;3787742.63690,13895.28902;3788258.74888,14115.17717;3788496.17672,1 4514.21451;3788438.62734,14941.38143;3788879.99306,15225.68775;3789129.12649,15619.98 177;3789555.41456,15729.92585;3789986.81992,15884.25519;3790381.09525,16069.67479;378 6800,10250;3790725,15900];

B=zeros(gcjs+gcbs,wzds*2);

i=1;

while1

if i==gcjs+1;

break;

end

j=JKH(i,1);k=JKH(i,2);h=JKH(i,3);

if j<=0

j=wzds+abs(j);

end

if k<=0

k=wzds+abs(k);

end

if h<=0

h=wzds+abs(h);

end

dxjk=XYJS(k,1)-XYJS(j,1);dyjk=XYJS(k,2)-XYJS(j,2);

dxjh=XYJS(h,1)-XYJS(j,1);dyjh=XYJS(h,2)-XYJS(j,2);

sjk0=dxjk*dxjk+dyjk*dyjk;

sjh0=dxjh*dxjh+dyjh*dyjh;

j=JKH(i,1);k=JKH(i,2);h=JKH(i,3);

if j<=0&k<=0

A=0;

end

if j<=0&k>=0

B(i,k*2-1)=+ro*dyjk/sjk0;B(i,k*2)=-ro*dxjk/sjk0;

end

if k<=0&j>=0

B(i,j*2-1)=-ro*dyjk/sjk0;B(i,j*2)=+ro*dxjk/sjk0;

end

if k>=0&j>=0

B(i,j*2-1)=-ro*dyjk/sjk0;B(i,j*2)=+ro*dxjk/sjk0;B(i,k*2-1)=+ro*dyjk/sjk0;B(i,k*2)=-ro *dxjk/sjk0;

end

if j<=0&h<=0

A=0;

end

if j<=0&h>=0

B(i,h*2-1)=-ro*dyjh/sjh0;B(i,h*2)=+ro*dxjh/sjh0;

end

if j>=0&h<=0

B(i,j*2-1)=B(i,j*2-1)+ro*dyjh/sjh0;B(i,j*2)=B(i,j*2)-ro*dxjh/sjh0;

end

if j>=0&h>=0

B(i,j*2-1)=B(i,j*2-1)+ro*dyjh/sjh0;B(i,j*2)=B(i,j*2)-ro*dxjh/sjh0;B(i,h*2-1)=-ro*dyjh /sjh0;B(i,h*2)=+ro*dxjh/sjh0;

end

i=i+1;

end

while2

if i==gcjs+gcbs+1;

break;

end

j=JK(i-gcjs,1);k=JK(i-gcjs,2);

if j<=0

j=wzds+abs(j);

end

if k<=0

k=wzds+abs(k);

end

dxjk=XYJS(k,1)-XYJS(j,1);dyjk=XYJS(k,2)-XYJS(j,2); sjk0=sqrt(dxjk*dxjk+dyjk*dyjk); gcbc(i-gcjs)=sjk0;

j=JK(i-gcjs,1);k=JK(i-gcjs,2); if j<=0&k<=0 A=0; end

if j<=0&k>=0

B(i,k*2-1)=dxjk/sjk0;B(i,k*2)=dyjk/sjk0; end

if k<=0&j>=0

B(i,j*2-1)=-dxjk/sjk0;B(i,j*2)=-dyjk/sjk0; end

if k>=0&j>=0

B(i,j*2-1)=-dxjk/sjk0;B(i,j*2)=-dyjk/sjk0;B(i,k*2-1)=dxjk/sjk0;B(i,k*2)=dyjk/sjk0; end i=i+1; end

for i=1:gcjs;

P(i,i)=cjzwc*cjzwc/(cjzwc*cjzwc); end

for i=gcjs+1:gcjs+gcbs;

cbfc=(cbzwc+cbblwc*gcbc(i-gcjs)/1000)*(cbzwc+cbblwc*gcbc(i-gcjs)/1000); P(i,i)=cjzwc*cjzwc/(cbfc); end

BTPB=B'*P*B;

QXX=inv(BTPB); while 3 if j==wzds+1; break ; end

sgmP(j)=cjzwc*sqrt(QXX(2*j-1,2*j-1)+QXX(2*j,2*j)); j=j+1; end

总结:方案二的精度更高,所以选择方案二为最终方案。

十一、水准高程控制网布设方案

1. 水准网采取四等符合水准网

平均1~2km 一个水准点。从已知水准点II2到II4布设符合水准路线,水准点大多布设于公路道路旁,详细情况见图。

1. 网中最弱点精度估算及结果

附和水准路线:以km 定为单位权,L △M M H 各水准测段权值如下(取对角线):

平均边长km

精度估算结果(协因数阵取对角线):

B:

BTPB:

Q:

《大地测量学基础》试题及部分答案

《大地测量学基础》试题 班级 _________ 学号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 一?填空(20分,每题1分) 1?—大地测量学是一门地球信息学科,主要任务是测量和描绘地球并监测其变化,为人类活动提供关于地球的空间信息。它既是基础学科,又是应用学科。 2?重力位相等的面称为重力等位面,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水准面_。3?两个无穷接近的水准面之间的距离不是一个常数,这是因为重力加速度在水准面不同点上的数值是不同的。 4?设想与平均海水面相重合,不受潮汐、风浪及大气压变化影响,并延伸 到大陆下面处处与铅垂线相垂直的水准面称为大地水准面_,它是一个没有褶皱、无棱角的连续封闭曲面。由它包围的形体称为大地体_,可近似地把它看成是地球的形状。5? _似大地水准面—与大地水准面在海洋上完全重合,而在大陆上也几乎重合,在山区只有2?4m的差异。它尽管不是水准面,但它可以严密地解决关于研究与地球自然地理形状有关的问题。 6?垂直于旋转轴的平面与椭球面相截所得的圆,叫纬圈_。 7.由—水准面不平行—而引起的水准环线闭合差,称为理论闭合差。 8?以大地水准面为高程基准面,地面上任一点的_正高坐标_系指该点沿垂 线方向至大地水准面的距离。 9 ?我国规定采用_正常高_高程系统作为我国高程的统一系统。 10.坐标系统是由坐标原点位置、坐标轴的指向和__度_所定义的。 11 ? _大地基准_是指能够最佳拟合地球形状的地球椭球的参数及椭球定位和定向 12 ?过椭球面上任意一点可作一条垂直于椭球面的法线,包含这条法线的 平面叫做法截_面,该面与椭球面的交线叫法截_线。 13 ?与椭球面上一点的子午面相垂直的法截面同椭球面相截形成的闭合圈称为卯酉圈。 14?椭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程曲线叫做—大地_线,该线上各点的主法线与 该点的曲面法线重合。 15 .某一大地线常数等于椭球半径与该大地线穿越赤道时的大地方位角的 正弦乘积,或者等于该大地线上具有最大纬度的那一点的—平行圈一半径。16?通常将地面观测的水平方向归算至椭球面上,需要进行三差改正。这三项改正分别是—垂线偏差改正 _、_标高差改正_、_截面差改正_。

钟祥矿山测量技术设计资料

湖北省荆门市 放马山磷矿接替资源勘查项目测量技术设计书 钟祥市矿山技术服务中心 二00八年三月

单位负责人:叶祥玲 测区负责人:朱永成 编写人:曾义赵重源熊永喜审查人:艾有成朱永成 提交单位:钟祥市矿山技术服务中心提交时间:二○○八年三月

一、测区范围及概况 湖北省荆门市放马磷矿接替资源勘查项目位于钟祥市胡集镇和双河镇范围内。堪查范围东径:112°15′38〃-112°18′45〃,北纬31°23′50〃-30°24′39〃,海拔高程在85-408.4米之间,堪查范围约11.9平方公里。勘查范围内主要有丘陵及建筑用地和部分农用地,地势较复杂,植被茂盛,交通不便,通视条件差,给测量带来较大的困难。 二、作业依据 2.1、《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93》 2.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 2.3、《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ZBD10001—89》 2.4、《中、短程光电测距测量规范》GB/T 16818—1997 2.5、《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 1002-95。 2.6、《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 1003-95。 三、坐标系统 3.1、平面坐标系采用1954北京坐标系。按3°分带,中央子午线经度为L0=111°,横坐标加500Km。 3.2、高程系统采用1956黄海高程系统。

四、首级控制测量 4.1、首级控制点布网原则 经野外踏勘选点,在勘查区范围内布设工程四等GPS控制网作为首级控制网。该网由林场、莲花鞍和狼头山三个已知国家四等控制点和6个GPS控制点组成网状图形,相邻两点间的距离为1-3公里。点位布设见下图。 控制点标石的制作及埋设要求见《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控制网观测采用GPS作业方法。 4.2、GPS控制测量技术要求 本次GPS控制测量按工程GPS四等精度要求施测,GPS控制网采用静态作业模式。 静态测量仪器采用南方灵锐S82 GPS接收机。GPS测量解算及平差软件采用南方后处理软件GPS Pro 4.0.进行后处理及基线解算和坐标平差计算。

大地测量学基础(高起专) 地质大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大地测量学基础(高起专) 单选题 1. _______要求在全球范围内椭球面与大地水准面有最佳的符合,同时要求椭球中心与地球质心一致或最为接近。(A) 地心定位(B) 单点定位(C) 局部定位(D) 多点定位标准答案是::A 2. _______用于研究天体和人造卫星的定位与运动。(4分) (A) 参心坐标系(B) 空间直角坐标系C) 天球坐标系(D) 站心坐标系标准答案是::C 3. 地球坐标系分为大地坐标系和_______两种形式。(4分) (A) 天球坐标系(B) 空间直角坐标系(C) 地固坐标系(D) 站心坐标系标准答案是::B 4. 地球绕地轴旋转在日、月等天体的影响下,类似于旋转陀螺在重力场中的进行,地球的旋转轴在空间围绕黄极发生缓慢旋转,形成一个倒圆锥体,旋转周期为26000年,这种运动成为_______。(4分) (A) 极移(B) 章动(C) 岁差(D) 潮汐标准答案是::C 5. 以春分点作为基本参考点,由春分点周日视运动确定的时间,称为_______。(4分) (A) 恒星时(B) 世界时(C) 协调世界时(D) 历书时标准答案是::A 多选题 6. 下列属于参心坐标系的有:_______。(4分) (A) 1954年北京坐标系(B) 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C) WGS-84世界大地坐标系(D) 新1954年北京坐标系标准答案是::A,B,D 7. 下列关于大地测量学的地位和作用叙述正确的有:_______。(4分) (A) 大地测量学在国民经济各项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基础先行性的重要保证作用。 (B) 大地测量学在防灾、减灾、救灾及环境监测、评价与保护中发挥着独具风貌的特殊作用。 (C) 大地测量是发展空间技术和国防建设的重要保证。(D) 大地测量在当代地球科学研究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 标准答案是::A,B,C,D 8. 大地测量学的发展经历了下列那几个阶段:_______。(4分) (A) 地球圆球阶段(B) 地球椭球阶段(C) 大地水准面阶段(D) 现代大地测量新阶段标准答案是::A,B,C,D 9. 地固坐标系分为_______。(4分) (A) 地心坐标系(B) 天球坐标系(C) 站心坐标系(D) 参心坐标系标准答案是::A,D 10. 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体系由下列哪几个基本分支构成:_______。(4分) (A) 几何大地测量学(B) 物理大地测量学(C) 空间大地测量学(D) 重力大地测量学标准答案是::A,B,C 判断题 11. 根据椭球定位与定向原理知,在大地原点上的垂线与法线是不重合的。(4分)标准答案是::错误 12. 纬度是指某点与地球球心的连线和地球赤道面所成的线面角。(4分)标准答案是::错误13. 建立大地基准只需要求定旋转椭球的参数及其定向。(4分)标准答案是::错误 14. 1954北京坐标系与新1954北京坐标系采用的椭球参数相同,定位相近,但定向不同。标准答案是::正确 15. 椭球定位是指确定椭球旋转轴的方向。(4分)标准答案是::错误 16. 物理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任务是:用全站仪或GPS技术确定地球的形状大小及确定地面点的几何位置。(4分) 标准答案是::错误 17. 利用GPS定位技术进行点位测定不受任何环境的限制。(4分)标准答案是::错误 18. 行星运动中,与太阳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4分)标准答案是::正确 19. 黄赤交角指的是黄道与地球赤道的夹角。(4分)标准答案是::正确 20. 在大地测量学范畴内中,过地面任意两点的铅垂线彼此平行。(4分)标准答案是::错误 填空题 21. 大地测量学是关于测量和描绘地球形状及其___(1)___ 并监测其变化,为人类活动提供关于地球的空间信息。(1).标准答案 是:: 重力场 22. 北京54坐标系采用的是___(2)___ 椭球参数。(4分) (1).标准答案 是:: 克拉索夫斯基 23. 8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大地原点定在我国中部,具体选址是泾阳县永乐镇,简称为___(3)___ 。(4分) (1).标准答案 是:: 西安原点 24. 站心坐标系是以___(4)___ 为原点而建立的坐标系。(4分) (1).标准答案 是:: 测站 25. 进行不同空间直角坐标系统之间的坐标转换,需要求出坐标系统之间的___(5)___ 。 (1).标准答案 是:: 转换参数 单选题 1. 按地面各点的正常高沿垂线向下截取相应点,将许多这样的点连成的一个连续曲面称为 (A) 大地水准面(B) 水准面(C) 似大地水准面(D) 地球椭球面标准答案是::C 2. 以_______为参考面的高程系统为大地高程。(6分) (A) 水准面(B) 似大地水准面(C) 大地水准面(D) 地球椭球面标准答案是::D 3. 地面上任一点沿垂线的方向到大地水准面上的距离称为_______。(6分) (A) 正常高(B) 正高(C) 大地高(D) 力高标准答案是::B 4. 对地面点A,任取一个水准面,则A点至该水准面的垂直距离为_______。(6分) (A) 绝对高程(B) 海拔(C) 高差(D) 相对高程标准答案是::D 5. 我们把完全静止的海水面所形成的重力等位面,专称它为

控制测量学_课程设计报告

控制测量课程设计 指导老师:周显平 班级:测矿11-2 姓名:石磊 学号:1179204105

一、概述 1目的要求 依据精度要求和通视性良好的原则,结合测区自然地理条件的特征和已知控制点,选择最佳布网方案,保证所布设的控制网能能够辐射到整个测区,并满足精度要求。 2任务范围 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哈林格尔乡 3 设计任务及作业内容 将四张1:10000的地形图用VPstudio进行矫正,然后利用南方Cass进行拼接并加上图幅,再在拼接好的图上进行设计选点,网型布设完毕后,用科傻软件对所布的控制网进行平差,最后上交一张控制网的地图及技术设计说明书。 二、测区概况 1测量区行政隶属 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 2地形情况 哈林格尔乡地处包头市区西南部,总面积83.3平方公里,总人口15847人,乡政府座落于昆区友谊大街南桥东侧。哈林格尔乡地理位置优越,紧靠城区,临近包钢,面对百万人口的大城市,消费市场十分广阔,交通条件也很便利,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粮食、蔬菜稳步前进,年提供商品粮5832万吨,商品菜35812万公斤,肉、蛋、奶商品量达1105吨、562吨、363吨,大大丰富了包头地区的蔬菜市场。乡镇企业初具规模,形成了轧钢、冶炼、建筑、造纸等15个行业,年产值103800万元,利税11418万元。. 3气候条件 于洪区属高原地区,气候属温和型湿润气候,日照时数为1140—1200小时,年平均气温7.0~7.4℃,大于等于10℃,积温为3300℃左右,冬季最低气温为-33℃,无霜期为155天,年降雨量为700毫米左右,土质为黄土。 4水资源条件 经地质和环保部门检验分析,地下矿泉水资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完全能满足生活与生产用水。 5通讯条件 近年来于洪区陆续开通了无线、光缆和数字程控交换机,实现了国际、国内电话直拔。现有程控电话装机容量4000门,已装机2976门,手机2000余部,还拥有固网信息电话近百部,通讯条件非常便利 三、已有成果及资料

矿山测量学课程设计

矿山测量 课程设计报告 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老师: 2012年6月20日 目录 一、课程设计概述1 1.1设计目的1 1.2设计内容1 1.3编制依据1 1.4坐标系统1

二、矿井平面联系测量 (1) 2.1 两井定向方案2 2.1.1 技术规范及限差要求2 2.1.2 测量方案3 2.1.3 投点、连接4 2.1.4 工作组织与安全措施4 2.2.2 陀螺经纬仪定向步骤7 2.2.3 组织工作与注意事项7 2.2.3 陀螺经纬仪定向误差分析8 2.3 两种方案的比较8 2.3.1 两井定向精度估计8 2.3.2 陀螺定向精度估计9 三、井下平面控制测量 (11) 3.1井下导线的等级与布设11 3.2 导线布设系统11 3.3 精度估算13 3.3.1 基本控制精度估算13 3.3.2 采区控制精度估算14 四、高程联系测量 (14) 4.1 高程导入方法14 4.1.1 钢尺导入高程14 4.1.2 钢丝导入高程15 4.1.3 光电测距仪导入高程16 4.2 精度估算17 五、井下高程控制测量 (17) 5.1 地面水准测量17 5.1.1 地面水准布设方案18 5.1.2 地面水准精度估算18 5.2 井下水准控制网设计20 5.2.1 井下水准布设方案20 5.3 井下三角高程设计22 5.3.1 布设方案22 5.3.2 精度估算22 六、经验与收获23

一、课程设计概述 1.1设计目的 矿山测量课程设计是在学完矿山测量学课程和完成矿山测量教学实验之后进行的,是对学生进行测绘高级工程人才基本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通过对某矿井的主要矿山测量工作的设计,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创新能力。为了通过模拟实践更好的理解课本知识,更真实的了解矿山测量工作,环境与测绘学院在2012年5月组织09届学生进行为期一周的矿山测量课程设计,让学生将学过的知识有效的复习并形成体系。 1.2设计内容 (1)矿井平面联系测量 (2)井下平面控制测量 (3)高程联系测量 (4)井下高程控制测量 1.3编制依据 (1)《煤矿安全规程》 (2)《煤矿测量规程》 (3)《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18314-2009) (4)《DZS3水准仪使用说明书》(北京博飞); (5)《Leica TC1500用户手册》(瑞士徕卡); (6)《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 1002-95。 (7)《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 1003-95。 1.4坐标系统 一个矿区应采用统一的坐标和高程系统。为了便于成果、成图的相互利用,应尽可能采用国家3o带高斯平面坐标系统。在特殊情况下,可采用任意中央子午线或矿区平均高程面的矿区坐标系统。矿区面积小 于50 2 km且无发展可能时,可采用独立坐标系统。 矿区高程尽可能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当无此条件时,方可采用假定高程系统。 二、矿井平面联系测量 将地面平面坐标系统传递到井下的测量称平面联系测量,简称定向。矿井联系测量的目的是使地面和井下测量控制网采用同一坐标系统。其必要性在于:

《测量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2015

测量数据处理程序设计指导书 设计名称:测量数据处理程序设计 计划周数:2周 适用对象:测绘工程专业本科 先修课程:测量学,测量平差基础,大地控制测量,测量程序设计 一、设计目的 测量数据处理程序设计是学生在系统学习完大地控制测量学、测量平差基础、测量程序设计等相关课程之后,为了系统理解控制网平差的整体过程及综合运用科学工具而安排的。通过课程设计主要达到以下几个目的:掌握控制网平差课程设计具体内容、方法和步骤;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巩固已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并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培养学生对编写代码,上机调试和编写说明书等基本技能;锻炼学生阅读各类编程参考书籍及加以编程运用的能力。 二、设计内容及日程 在VB、 VC软件或matlab科学计算软件的平台上,选择的具体课程设计题目,进行程序设计与实现,共计10个工作日,工作程序如下: 三、设计的组织: 1.设计领导 (1)指导教师:由教研室指派教师、实验员兼任。

职责:全面组织设计大纲的实施,完成分管工作及相关技术指导。 (2)设计队长:学生班长兼任。 职责:协助教师做好本班学生的人员组织工作。 (3)设计组长:每组一人。 职责:组织执行下达的设计任务,安排组内各成员的工作分工。 2.设计分组 学生实习作业组由3~4人组成(含组长一人)。 四、设计内容 在VB、VC或MATLAB 软件平台上,按选择的设计题目进行相关程序开发 1、闭合导线简易平差、附合导线简易平差支导线计算 2、闭合水准网计算、附合水准网简易平差 3、地形图编号(新、旧两种方法) 4、误差椭圆的参数的计算与绘制误差椭圆 5、水准网严密平差 6、高斯正反算计算 7、高斯投影换带计算 8、七参数大地坐标转换(WGS84-bj54坐标转换、WGS84-CGCS2000坐标转换) 9、四参数坐标转换(西安80-bj54坐标转换、CGCS2000-bj54坐标转换、CGCS2000-西安80坐 标转换(平面) 10、大地高转换为正常高的计算 11、工程投影变形超限的处理 12、遥感图像数据处理 13、曲线(曲面)拟合 14、摄影测量空间后方交会 15、****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五、上交成果 1) 小组利用vb、vc或matlab编写的软件包一个及测试数据一份 2)小组关于所开发程序设计说明书一份 3) 个人课程设计的心得一份 4)小组答辩PPT一份

(完整)《大地测量学基础》试卷(B)含答案,推荐文档

《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试卷(B ) 一、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10分) 球面角超 总椭球体 大地主题反算 子午线收敛角 水准标尺基辅差 二、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以___________作为基本参考点,由春分点___________运动确定的时间称为恒星时;以格林尼治子夜起算的___________称为世界时。 2、ITRF 是___________的具体实现,是通过IERS 分布于全球的跟综站的_________和_________来维持并提供用户使用的。 3、高斯投影中,_____投影后长度不变,而投影后为直线的有_____,其它均为凹向_____的曲线。 4、重力位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之和,重力位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 5、大地线克莱劳方程决定了大地线在椭球面上的_______,某大地线穿越赤道时的大地方位角A= 60°,则能达到的最小平行圈半径为长半轴a 的_____倍。 6、正常重力公式()2201sin sin 2e B B γγβ=+-是用来计算______ 正常重力, 其中系数β是称为________。高出椭球面H 米高度处正常重力与椭球表面正常重力间的关系为__________。 7、在大地控制网优化设计中把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作为三个主要质量控制标准。 8、地面水平观测值归算至椭球面上需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 9、椭球面子午线曲率半径() 231a e M W -=,卯酉线曲率半径_______,平均曲率半径 ________。它们的长度通常不满相等,其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 10、某点在高斯投影6°带的坐标表示为A X =3026255m, A Y =20478561m,则该点在3°带第39带的实际坐标为A x =_________,A y =________,其三度带的中央子午线经度为_______。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地轴方向相对于空间的变化可分为岁差和章动,假设地轴的变化只考虑岁差的的影响,则与 其地轴相对应的赤道称为_____________。 A 、瞬时赤道 B 、平赤道 C 、协议赤道 2、地面上任意一点的____________是指该点沿_____________方向至____________的距离。 A 、正高、垂线、大地水准面 B 、大地高、法线、大地水准面 C 、正常高、垂线、参考椭球面 3、在精密水准测量中,为了减小或削弱角误差对观测高差的影响,水准测量外业观测中一般采取下列_________组方法。 A 、视距相等、改变观测程序 B 、视距相等、往返观测 C 、视距相等、不同观测时间 4、高斯投影是______________投影,兰勃脱投影是________________投影。 A 、正轴圆柱、正轴园锥 B 、横轴椭圆柱、正轴圆锥 C 、横轴椭圆柱、横轴圆锥

测绘工程专业就业前景与课程介绍

测绘工程专业就业前景与课程介绍 来源:王聪???的日志 概述:本专业培养掌握测绘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地面测量、海洋测量、空间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以及地图编制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国家基础测绘建设、陆海空运载工具导航与管理、城市和工程建设、矿产资源勘察与开发、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等测量工作、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实施和研究,在环境保护与灾害预防及地球动力学等领域从事研究、管理、教学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一、专业基本情况1、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地面测量、海洋测量、空间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以及地图编制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国家基础测绘建设、陆海空运载工具导航与管理、城市和工程建设、矿产资源勘察与开发、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等测量工程、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实施和研究,环境保护与灾害预防及地球动力学等领域从事研究、管理、教学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2、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测绘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空间精密定位与导航的理论与

计算,城市与工程建设的基本知识及其测量工程的设计、实施和管理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摄影测量与图像图形信息处理的理论与技术,各类地图设计与编制的理论与技术。受到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具有测绘工程方面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地面测量、海洋测量、空间测量、地球形状及外部重力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大地测量、工程测量、海洋测量、矿山测量、地籍测量技术;◆掌握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数字摄影测量)和图像图形信息处理的理论和方法;◆掌握使用各种信息源设计、编制各类地图的理论与方法;◆具有从事国家大地控制网的建立,陆地、海洋、空间精密定位与导航,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与地籍图的测绘及其信息系统的建立,各种工程、大型建筑物的各阶段测绘及变形监测,资源(土地、矿产、海洋等)合理开发、利用及环境整治等方面工作的基本能力;◆熟悉各种测绘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现代大地测量、现代工业测量、空间测量、地球动力学、海洋测量等领域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工作能力。3、主干学科测绘科

大地测量学基础

大地测量学基础 一、大地测量的基本概念 1、大地测量学的定义 它是一门量测和描绘地球表面的科学。它也包括确定地球重力场和海底地形。也就是研究和测定地球形状、大小和地球重力场,以及测定地面点几何位置的学科。测绘学的一个分支。 主要任务是测量和描绘地球并监测其变化,为人类活动提供关于地球的空间信息。是一门地球信息学科。是一切测绘科学技术的基础。 测绘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和测定地球形状、大小和地球重力场,以及测定地面点几何位置的学科。 大地测量学中测定地球的大小,是指测定地球椭球的大小;研究地球形状,是指研究大地水准面的形状;测定地面点的几何位置,是指测定以地球椭球面为参考的地面点的位置。将地面点沿法线方向投影于地球椭球面上,用投影点在椭球面上的大地纬度和大地经度表示该点的水平位置,用地面点至投影点的法线距离表示该点的大地高程。这点的几何位置也可以用一个以地球质心为原点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三维坐标来表示。 大地测量工作为大规模测制地形图提供地面的水平位置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为用重力勘探地下矿藏提供重力控制点,同时也为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导弹和各种航天器提供地面站的精确坐标和地球重力场资料。 内容和分支学科解决大地测量学所提出的任务,传统上有两种方法:几何法和物理法。随着20世纪50年代末人造地球卫星的出现,又产生了卫星法。所以现代大地测量学包括几何大地测量学、物理大地测量学和卫星大地测量学3个主要部分。 几何法是用一个同地球外形最为接近的几何体(即旋转椭球,称为参考椭球)代表地球形状,用天文大地测量方法测定这个椭球的形状和大小,并以它的表面为基础推算地面点的几何位置。 物理法是从物理学观点出发研究地球形状的理论。用一个同全球平均海水面位能相等的重力等位面(大地水准面)代表地球的实际形状,用地面重力测量数据研究大地水准面相对于地球椭球面的起伏。 卫星法是利用卫星在地球引力场中的轨道运动,从尽可能均匀分布在整个地球表面上的十几个至几十个跟踪站,观测至卫星瞬间位置的方向、距离或距离差。积累对不同高度和不同倾角的卫星的长期(数年)观测资料,可以综合解算地球的几何参数和物理参数,以及地面跟踪站相对于地球质心的几何位置。 2、大地测量学的任务 ·确定地球形状及其外部重力场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建立统一的大地测量坐标系,研究地壳形变(包括地壳垂直升降及水平位移),测定极移以及海洋水面地形及其变化等。 ·研究月球及太阳系行星的形状及其重力场。 ·建立和维持具有高科技水平的国家和全球的天文大地水平控制网和精密水准网以及海洋大地控制网,以满足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需要。 ·研究为获得高精度测量成果的仪器和方法等。 ·研究地球表面向椭球面或平面的投影数学变换及有关的大地测量计算。 ·研究大规模、高精度和多类别的地面网、空间网及其联合网的数学处理的理论和方法,测量数据库建立及应用等。

《控制测量学》课程设计指导书

附件: 《控制测量学》课程设计指导书 第一节新封矿区控制测量任务概况 一、任务来源 新封矿区经过地质详查证实,煤的埋藏量极为丰富,煤质优良,具有极大的工业价值。为开发能源,支援国民经济建设,上级机关决定筹建并成立新封煤业集团(有限)公司。2008年将首先开发北旨村井田(设计年产量为120万吨);2012年以前将陆续建成六对竖井投入生产。 为适应矿山设计、井建施工和矿山生产的需要,必须建立满足大比例尺(1:500)地形测图和矿山工程测量所需要的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根据新封煤业集团(有限)公司与新封工程勘察公司签订的协议,该项控制测量任务由新封工程勘察公司测量队承担。 二、任务要求 矿区中心位置为东经113°01′,,北纬34°20'。处于高斯投影6°带第19带。矿区西南边界的直角坐标X=3800公里和Y=19675公里:东北边界的直角坐标为X=3820公里和Y=19695公里。矿区面积为400平方公里。 根据统一规划主网、分区分期进行加密控制布网原则,此次控制测量的任务在于:(1)建立新封矿区D级GPS控制网,作为矿区首级平面控制;(2)建立新封矿区三等水准网,作为矿区首级高程控制;(3)设计北旨村井田(面积为25km2)的加密控制方案;(4)提出北旨村井田1:1000比例尺地形测图的图根控制测设方案(不作详细设计)。 作业的技术依据为:(1)《工程测量规范》,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华人

民共和国建设部联合发布,1993年8月1日实施:(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国家测绘局发布,1992年10月1日实施。 三、完成时间 新封工程勘察公司测量队现有工程师一名、技术员五名、工人十名;5″级全站仪二台,2″级全站仪一台、S1,和S0.5型水准仪各一台。届时若需用GPS接收机(4台),可向河南理工大学测绘学院租用。 全部任务要求在六个月内完成,今年年底以前提交控制测量成果。为来年测绘北旨村井田l:1000比例尺地形图和煤矿工程测量提供控制基础。 第二节测区状况和条件 一、已往完成的测量工作情况 1、1959年由国家测绘总局第x分局建立国家二等连续三角网,该二等网按照国家1958年大地测量法式布设。经过平差计算其测角中误差为±1.0″,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为1:250000。矿区内有二等三角点三个,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6°分带,中央子午线为111°。目前,二等三角点的标石保存完好。此次平差成果由河南省测绘局提供。有关的三个二等三角点在1954年北京坐标系的坐标值列于下表。 2、1990年由河南省测绘局建立国家二等水准网,于登封市西北公

《大地测量学》试题参考答案

《大地测量学》试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子午圈:过椭球面上一点的子午面同椭球面相截形成的闭合圈。 2、卯酉圈:过椭球面上一点的一个与该点子午面相垂直的法截面同椭球面相截形成的闭合的圈。 3、椭园偏心率:第一偏心率 a b a e 2 2- =第二偏心率 b b a e 2 2- =' 4、大地坐标系:以大地经度、大地纬度和大地高来表示点的位置的坐标系。P3 5、空间坐标系:以椭球体中心为原点,起始子午面与赤道面交线为X轴,在赤道面上与X 轴正交的方向为Y轴,椭球体的旋转轴为Z轴,构成右手坐标系O-XYZ。P4 6、法截线:过椭球面上一点的法线所作的法截面与椭球面相截形成圈。P9 7、相对法截线:设在椭球面上任意取两点A和B,过A点的法线所作通过B点的法截线和过B点的法线所作通过A点的法截线,称为AB两点的相对法截线。P15 8、大地线:椭球面上两点之间的最短线。 9、垂线偏差改正:将以垂线为依据的地面观测的水平方向观测值归算到以法线为依据的方向值应加的改正。P18 10、标高差改正:由于照准点高度而引起的方向偏差改正。P19 11、截面差改正:将法截弧方向化为大地线方向所加的改正。P20 12、起始方位角的归算:将天文方位角以测站垂线为依据归算到椭球面以法线为依据的大地方位角。P22 13、勒让德尔定理:如果平面三角形和球面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则平面角等于对应球面角减去三分之一球面角超。P27 14、大地元素:椭球面上点的大地经度、大地纬度,两点之间的大地线长度及其正、反大地方位角。P28 15、大地主题解算:如果知道某些大地元素推求另外一些大地元素,这样的计算称为大地主题解算。P28 16、大地主题正算:已知P1点的大地坐标,P1至P2的大地线长及其大地方位角,计算P2点的大地坐标和大地线在P 2 点的反方位角。 17、大地主题反算:如果已知两点的大地坐标,计算期间的大地线长度及其正反方位角。 18、地图投影: 将椭球面上各个元素(包括坐标、方向和长度)按一定的数学法则投影到平面上。P38 19、高斯投影:横轴椭圆柱等角投影(假象有一个椭圆柱横套在地球椭球体外,并与某一条子午线相切,椭球柱的中心轴通过椭球体中心,然后用一定投影方法,将中央子午线两侧各一定范围内的地区投影到椭圆柱上,再将此柱面展开成投影面)。P39 20、平面子午线收敛角:直角坐标纵轴及横轴分别与子午线和平行圈投影间的夹角。 21、方向改化:将大地线的投影曲线改化成其弦线所加的改正。 22、长度比:椭球面上某点的一微分元素与其投影面上的相应微分元素的比值。P70 23、参心坐标系:依据参考椭球所建立的坐标系(以参心为原点)。 24、地心坐标系:依据总参考椭球所建立的坐标系(以质心为原点)。 25、站心坐标系:以测站为原点,测站上的法线(垂线)为Z轴(指向天顶为正),子午线方向为x轴(向北为正),y轴与x,z轴垂直构成左手系。

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方案081201

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 )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数理基础和人文社科知识,掌握测绘工程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科学思维和工程实践训练,具有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能在测绘、规划、国土资源、矿山、交通、水利、电力等部门从事测绘工程技术及相关领域的生产、设计、开发、研究、教学及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人文社科、数理基础、测绘科学与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测绘项目设计、技术开发、工程应用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所学知识从事测绘工程实践及技术创新等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和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 、具有从事测绘工程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地球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工程管理知识; 、具有综合运用所学测绘工程专业的理论进行项目方案设计和工程实施及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有信息获取和职业发展学习的能力,具有进行测绘工程软硬件系统的集成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的基本能力; 、掌握扎实的测绘学科基本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测绘数据分析能力和从事测绘生产的专业技能,了解现代测绘科学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科学研究和创新工作的能力; 、熟悉测绘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具有良好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 、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好的交流沟通能力、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能力,具有应对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具有相关领域的创业能力。 专业特色: 1、本专业培养懂理论、掌握新技术、勇于创新、适应一线需要的、动手能力强、吃苦 敬业、适应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本专业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之路,在大学生参与科研及生产实践方 面具有鲜明的特色。 3、本专业形成了以计算机在测绘中的应用为基础,以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 ()、遥感()和数字化测绘为技术方法,大力拓展测绘科学在各类工程规划、建设 和管理,资源开发与管理,以及其它各行业中的应用的办学特色。 三、主干学科

(完整版)大地测量学基础期末考试试卷A(中文)

一、解释下列术语(每个2分,共10分) 大地水准面球面角超底点纬度高程异常水准标尺零点差 二、填空(1-15小题每空1分;16题4分,共36分) 1、在地球自转中,地轴方向相对于空间的变化有______和_____。 2、时间的度量单位有______和______两种形式。 3、重力位是______和_____之和,重力位的公式表达式为_______。 4、椭球的形状和大小一般用_______来表示。 5、在大地控制网优化设计中把_____、______和_____作为三个主要质量控制标准。 6、测距精度表达式中,的单位是______,表示的意义是_____;的单位是______,表示的意义是_____。 7、利用测段往返不符值计算的用来衡量水准测量外业观测的精度指标用_____来表示,其意义是______。 8、利用闭合环闭合差计算的用来衡量水准测量外业观测的精度指标用_____来表示,其意义是______。 9、某点在高斯投影3°带的坐标表示为XA=3347256m, YA=37476543m,则该点在6°带第19带的实际坐标为xA=___________________,yA=___________________。 10、精密水准测量中每个测段设置______个测站可消除水准标尺______零点差的影响。 11、点P从B=0°变化到B=90°时,其卯酉圈曲率半径从______变化到_____。 12、某点P的大地纬度B=30°,则该点法线与短轴的交点离开椭球中心的距离为_____。 13、高斯投影中,_____投影后长度不变,而投影后为直线的有_____,其它均为凹向_____的曲线。 14、大地线克莱劳方程决定了大地线在椭球面上的_______;在椭球面上某大地线所能达到的最大纬度为60°,则该大地线穿越赤道时的大地方位角表达式为_____(不用计算出数值) 。 15、在换带计算中,3°的_____带中央子午线经度和6°相同,坐标不用化算。 16、按下表给出的大地经度确定其在高斯投影中的带号和相应的中央子午线经度(答案写在试卷纸上,本小题4分,每空0.5分) 大地点经度六度带三度带

大地测量学试卷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大地测量学基础》试卷(A)[200516101-8(必修)、200511401(选修)] 出题者刘宗泉、丁仕俊审核人 班级学号姓名成 绩 一、解释下列术语(每个2分,共10分) 大地水准面球面角超底点纬度高程异 常水准标尺零点差 二、填空(1-15小题每空1分;16题4分,共36分) 1、在地球自转中,地轴方向相对于空间的变化有______和_____。 2、时间的度量单位有______和______两种形式。 3、重力位是______和_____之和,重力位的公式表达式为_______。 4、椭球的形状和大小一般用_______来表示。 5、在大地控制网优化设计中把_____、______和_____作为三个主要质量控制标准。 6、测距精度表达式中,的单位是______,表示的意义是_____;的单位是______,表示的意义是_____。 7、利用测段往返不符值计算的用来衡量水准测量外业观测的精度指标用_____来表示,其意义是______。 8、利用闭合环闭合差计算的用来衡量水准测量外业观测的精度指标用_____来表示,其意义是______。 9、某点在高斯投影3°带的坐标表示为XA=3347256m, YA=37476543m,则该点在6°带第19带的实际坐标为xA=___________________, yA=___________________。 10、精密水准测量中每个测段设置______个测站可消除水准标尺______零点差的影响。 11、点P从B=0°变化到B=90°时,其卯酉圈曲率半径从______变化到_____。

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计划

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 划 职业调查 <2018—2018学年第1学期) 学院:_____土木建筑学院____________ 专业班级:_____测绘一班_______________ 团队名称:______测绘小组_______________ 团队队长:_于海威631201840126______ 团队成员:_ 安亚冲631201840101 ______ _ 孙振超631201840117_____ 刘宏宇631201840111 文增63120184010119 刘代越631201840109 龙宁631201840112 刘刚华631201840110

第一部分:专业调查 一、专业发展现状 <国内外) 二、专业发展前景 三、专业核心课程内容与教案安排 四、专业的实践内容与时间安排 五、专业必须掌握的技能 第二部分:职业调查 一、职业名称 二、职业前景 1、职业所在行业发展状况 2、职业发展路径 3、职业薪酬待遇 三、职业特性 1、工作地域 2、工作时间 3、工作环境<办公条件、人际关系、工作压力等) 四、职业任职资格 1、性别倾向 2、身体素质 3、学历要求 4、能力要求

5、经验要求 6、职业资格证书要求 第三部分:典型企业调查 一、企业基本简况 1、企业名称及总部所在地 2、企业发展历史<包括分公司网络、人数规模、获得奖项等) 3、企业战略规划 4、企业文化理念<包括用人理念) 二、企业主营业务及业绩 三、企业人力资源状况 1、选拔人才标准 2、人才成长空间 3、员工培训体系 4、员工薪酬福利 第四部分:收获体会 <包括采取的调查方法、小组成员的分工、遇到的困难及解决的办法,以及对今后职业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收获体会等) 第一部分:专业调查

大地测量学基础

该书全面地讨论了测绘基准与大地控制网、大地水准面与高程系统、参考椭球面与大地坐标系、高斯投影与高斯平面坐标系、大地坐标系的建立等测绘学的基本问题,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各类大地测量数据采集技术。 《大地测量学基础》是测绘学科的专业核心课程,在测绘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本课程以现代大地测量学的新成就和发展为着眼点,着重阐述大地测量学的基础理论、主要技术与方法,这是测绘工程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大地测量理论基础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灵活运用能力,具备大地坐标系、大地参考框架、高程基准、大地网建立等方面的系统知识。 该课程重点要求学生掌握以下知识: 1、熟悉现代大地测量学科现状和发展趋势、大地测量学的科学内涵及其在地学研究和工程建设中的作用,了解深空大地测量基本概念。 2、掌握大地测量基本技术与方法:大地控制网的布设方案,利用卫星定位接收机、电子全站仪、数字水准仪等观测技术建立大地控制网的观测与数据处理技术。 3、重点掌握大地测量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包括大地测量坐标系统、时间系统、高程系统,地球重力场的基本概念,地球椭球的基本参数、椭球面上的常用坐标系及其相互关系、椭球面上的大地测量计算、将地面观测值归算至椭球面、地图数学投影变换的基本概念、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4、了解大地控制网的相关规范:全球定位系统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 5、具备初步的大地测量工程实践能力:通过课间实习掌握精密水准测量工作流程;通过编程实现各种坐标转换、高斯投影正反算、椭球面上大地线长度和大地方位角及曲面面积计算、大地网概算与平差等大地测量计算项目,掌握大地网数据处理的工作过程。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1 大地测量学的定义和作用 1.2 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体系和内容 1.3 大地测量学的发展简史及展望 第二章坐标系统与时间系统 2.1 地球的运转 2.2 时间系统 2.3 坐标系统 第三章地球重力场及地球形状的基本理论 3.1 地球形状 3.2 地球重力场的基本原理 3.3 高程系统 3.4 关于测定垂线偏差和大地水准面差距的概念 3.5关于确定地球形状的基本概念

测量学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测量学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为时一周的测量实习即将结束了,虽然开始时大家都感到好累,但看到我们 的收获我们大家还是很高兴的。我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对以前零零碎碎 学的测量知识有了综合应用的机会。控制测量和地形图测绘过程的整体概念有 了一个良好的了解,我学会了更熟练的使用水准仪、经纬仪等测量仪器与工具, 并且全站仪有了一些基本的认识,对较好的掌握图根控制测量、地形图测绘的 基本理论与方法,很好的巩固了理论教学知识,提高了实际操作的技能。原先老 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测量知识也都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而 相互对照将我的测量知识和水平提高了不少,现在想来这场痛苦的实习是必要的. 同时在这场实习中让我再次认识到实习的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每个人的一个 粗心,一个大意,都可能直接影响工程的进度,甚至是带来一生都无法弥补的损失。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 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这次测量实习培养了我们小组 的分工协作的能力,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虽然有时间我们会因为一些实习中 的自己的想法和大家争论,但大家都想着这样把要完成的这次实习完成的更加完美。 测量学首先是一项非常精确的工作,通过在学校期间在课堂上对测量学的学习,使我在脑海中形成了一个基本的、理论的测量学轮廓,而实习的目的,就是 要将这些理论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这就是工科的特点。测量学是用来研究地 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地面点位的科学,从本质上讲,测量学主要完成的任务就是 确定地面目标在三维空间的位置以及随时间的变化。在现在这个信息的社会里,测量学的作用日益重要,测量成果做为地球信息系统的基础,提供了最基本的空 间位置信息。构建信息高速公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及各种专题的和专业的地 理信息系统,均迫切要求建立具有统一标准,可共享的测量数据库和测量成果信 息系统。因此测量成为获取和更新基础地理信息最可靠,最准确的手段。测量 学的分类也有很多种,比如普通测量学、大地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工程测量学。作为水利工程系的学生,我们要学习测量的各个方面。我们所学的测绘学基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