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脑血管病的康复护理

脑血管病的康复护理

脑血管病的康复护理
脑血管病的康复护理

脑血管病的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210—01

脑血管病又称脑卒中、中风,是由各种血管源性脑病变引起的脑功能障碍,随着脑血管病诊断的准确率,治疗成功率迅速提高,患者存活率也明显提高,80%存活着有着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早期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可较好的挖掘损伤的修复能力。因此,对脑血管病引起的功能障碍,进行适宜的早期康复护理有助于功能康复。

1 临床资料

对我科2012年4--12月的120例脑血管病瘫痪患者在家属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实施康复护理,年龄40-75岁。平均57.2岁,患者均经颅脑ct确诊,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实验组。治疗组60例,其中患侧肢体肌力ⅲ级35例,肌力ⅱ级15例,0级10例;对照组60例,其中患侧肢体肌力ⅲ级33例,肌力级18例,0级9例。治疗组入院后即开始康复护理,对照组入院后给予常规肢体按摩。

2 护理方法

2.1心理护理康复护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从生活、心理、功能锻炼各方面给予患者正确的指导和精心的照顾,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参与早期肢体功能锻炼。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促进疾病的恢复,相反心理状态不佳则起相反的作用,对不

最新家庭康复指导.pdf

家庭康复指导 中风偏瘫患者的家庭康复指导 中风是中老年人易发的病症,大多因脑溢血、脑血栓形 成等脑血管疾病引起,死亡率较高。约有60-70%的中风病人经抢救治疗后神志可恢复,但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以半身不遂(偏瘫)最多见。脑中风患者经过医院救治幸存后,常遗留一些运动、感觉和语言等障碍,这些患者需要及时送 到专业的康复定点医疗机构进行康复治疗。中风后遗症并非 不治之症,除了采用物理因子治疗、传统康复治疗、作业治 疗、推拿、药物治疗及针灸等综合康复治疗措施外,还可进 行适当的活动,加强功能锻炼,以加快恢复的速度和改善恢 复的程度。功能锻炼可按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1、按摩与被动运动。对早期卧床不起的病人,可对其 瘫痪肢体进行按摩,神经肌肉电治疗,预防肌肉萎缩,对大 小关节作屈伸膝、屈伸肘,弯伸手指等被动运动,避免关节 僵硬。 2、逐渐开步走路并做上肢锻炼。在第一阶段基本巩固后,可常做些扶物站立,身体向左右两侧活动,下蹲等活动;还可在原地踏步,轮流抬两腿,扶住桌沿、床沿等向左右侧 方移动步行,一手扶人一手持拐杖向前步行。锻炼时,应有意使患肢负重,但要注意活动量应逐渐增加,掌握时间不 宜过分疲劳。同时可作患侧上肢平举、抬高、上举等运动,

以改善血循环,消除浮肿,平卧床可主动屈伸手臂,伸屈手 腕和并拢、撑开手指,手抓乒乓球、小铁球等。 3、恢复日常生活能力,达到生活自理。在能自己行走后,走路时将腿抬高,做跨步态,并逐渐进行跨门槛,在斜 坡上行走,上下楼梯等运动,逐渐加长距离;下肢恢复较好的病人,还可进行小距离跑步等。对上肢的锻炼,主要是训 练两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如自己梳头、穿衣、解纽扣、打 算盘、写字、洗脸等,以及参加打乒乓球,拍皮球等活动, 逐渐达到日常生活能够自理。在进行功能性锻炼的同时可配 合针灸,推拿和药物治疗,其次除树立信心外,还要有耐心 和恒心,切不可操之过急或厌烦灰心,半途而废。只要坚持 锻炼,大多数是能收到理想效果的。 4、重视心理疏导。中风病人由于偏瘫或失语,日常生 活不能自理,常表现为抑郁、悲哀、自卑等心理状态,性格 也变得暴躁。家属应多给予些爱心和理解,满足其心理需求,尽力消除病人的悲观情绪。家人说话时尽量面带微笑,柔声 细语,措辞谨慎。要给病人以足够的信心和力量。 5、注意早期康复锻炼。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偏瘫程度不 严重,但依赖性强,早期不注意康复,到了晚期造成肢体功 能严重障碍。临床实验证明,人体卧床静息二周,肌力会降 低40%,并可随之发生骨萎缩、关节挛缩、直立性低血压和心脏贮备能力下降,还可能带来精神障碍,尤其老年患者更易

浅谈脑血管疾病的护理体会

浅谈脑血管疾病的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脑血管疾病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68例脑血管病患者的护理,根据疾病的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结果 68例患者中,治愈43例,好转19例,无变化4例,死亡2例。结论及时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助于疾病恢复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脑血管病护理体会 因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等病而导致的脑血管病,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病死率致残率高,治疗康复时间长,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也带来了很大压力。因此,在进行药物治疗同时,对患者加强各项护理,对增进疗效,平稳渡过危险的急性期,促进疾病的康复具有很大作用。 1 临床资料 本组68例,男48例,女20例,年龄42~75岁,平均住院40d,出院时均能翻身,无一例褥疮和护理不当或意外发生,其中34例能独立行走,28例能借拐杖行走,生活基本能够自理;无变化4例,死亡2例。心理障碍表现为:恐惧心理者42例,悲观失望心理者12例,焦虑心理者13例,厌世心理者1例,发现患者心理障碍后及时给予心理护理,37例4~5d后心理趋于平静,22例7~10d内趋于平静,7例15d后心理逐渐趋于平静。 2 临床护理 2.1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在临床上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脑血管病患者由于疾病原因,产生肢体活动障碍,大小便失禁及其他生活不能自理情况,常使患者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大多焦虑,抑郁,有的表现极度烦躁,不良的情绪会大大减弱治疗效果。因此,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使患者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积极配合治疗,从而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是非常必要的。首先为患者创造一个清洁、安静、光线柔和、空气新鲜的住院环境,使其进入病房有宾至如归的感觉。良好的住院环境,可促进新陈代谢,增强食欲及各器官功能。其次,患者的心理变化常随病情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应及时发现,并做好相应的护理、处理,对病人要有特别的耐心、爱心,关怀体贴,尽量做到细致,及时热情的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并且通过自身良好情绪感染患者,使患者处于愉悦心态,借以消除影响心理变化的不利因素。 2.2呼吸道护理 2.2.1意识清楚者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有缺氧症状患者,要及时给氧;对长期卧床,无力咳嗽者,应帮助其翻身拍背,同时鼓励咳痰,避免坠积性肺炎和肺不张,必要时可口服祛痰药或配合超声雾化吸入。 2.2.2意识障碍及昏迷患者为防止其舌后坠堵塞呼吸道,可插入导气管,及时吸净气管内分泌物和呕吐物,防止吸入性肺炎。呼吸困难者可行气管切开术,并做好气管切开护理。 2.3皮肤护理脑血管病多伴有肢体瘫痪。本组病例几乎全部有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或麻木,活动受限,运动,感觉障碍。且由于患者营养差、体质消瘦,长期卧床,局部血循环差,易形成褥疮,因此每隔1~2h给患者翻身、拍背,按摩受压部位,更换体位。骨隆突出处垫以气圈并加用布套,床单保持清洁干燥、平整柔软,对已形成褥疮者,可用1%龙胆紫或无菌纱布覆盖,防治感染、促进愈合,同时要勤换床单、床铺垫等。 2.4饮食护理对脑血管病患者应供给足够的水分,多给低脂、高蛋白、高能量

脑血管病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

脑血管病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 【关键词】脑血管病偏瘫康复护理 脑血管病是当今世界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有其发病率高、致残高和死亡率高的特点。由于目前医疗技术的提高,死亡率明显降低,但致残率很高,将近有2/3的病人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损害所致的肢体功能障碍,给病人、家属带来诸多不便,给社会造成负担。因此,对脑血管病偏瘫患者进行早期的康复护理是十分重要的[1]。 1 临床资料 50例均经头颅CT确诊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男28例,女22例。发病年龄38~89岁,平均年龄58岁,脑梗塞39例,脑出血11例。左侧偏瘫26例,右侧偏瘫24例。住院25~70天,平均47天。50例病人肢体肌力均在I-III级。 2 康复护理程序 2.1急性期康复护理无意识障碍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在发病的第二天和脑出血患者病情稳定后5~10天,即可进行早期康复护理[2]。①卧姿采取仰卧位,健侧卧位,患侧卧位。每1-2个小时翻身1次,并配合被动运动,如上下肢各关节的屈伸、内旋、外展、每个动作做10次,根据病情逐渐增多,每天1-2次。本文50例病人均按三种卧位交替进行,无一例发生褥疮,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等并发症。②患肢的摆放仰卧位时,患肩垫枕,使肩胛骨处于前伸位,同时患侧上肢也要垫枕,使肘、腕伸直,掌心向上;健侧卧位时,肩胛骨处于前伸位,患侧上肢应支撑,肘关节伸直,掌心向健侧。下肢的正确摆放可预防

髋关节的内收、内旋。这些措施为早期恢复、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 ③按摩包括按、摩、揉、捏四法。顺序应从远心端至近心端,掌握原则为先轻后重,由浅及深,由慢而快。每日两次,每次20分钟。对病人的上肢从手指至前臂,肩关节周围,下肢从脚趾到小腿,大腿,髋关节周围用樟脑酒精进行轻缓的按摩。通过按摩,有32例病人甚觉舒适满意,其余较良好。 2.2恢复期康复护理恢复期康复护理与急性期明显不同。恢复期护理的主要任务是增加患肢的运动,对患肢进行坐、立、行的训练及各种日常生活训练。 ①被动运动:在50例偏瘫患者中、患者肢体肌力尚不足以进行主动运动时,主要进行各肢体和关节的被动运动。如前臂的外旋,腕及手部关节的伸展、拇指的外展,髋的伸展及内旋等。在被动运动同时可配合意念主动运动。即鼓励患者思想上有一个强烈的想法,肢体可以活动。一旦患肢有主动运动能力,即应鼓励其进行积极的主动训练。 ②主动运动:训练动作由简单到复杂,着重训练瘫痪肢体较弱肌群。如屈肘关节,内收肩关节。屈伸肘关节的同时,并用小皮球练手指的屈伸、并拢。分开动作,反复屈伸膝关节和髋关节及活动足趾关节。逐渐达到能上抬瘫痪肢体等。鼓励病人加强健侧肢体主动运动的同时,配合患肢活动。③坐、站、走等康复练习[3]坐位练习:先抬高床头30度,再逐渐增大角度并延长时间,防止直立性低血压。帮助病人床边坐位,健手扶床栏,两腿下垂或椅坐位,增加脊椎骨和髋关节的肌肉。韧带功能和坐位平衡能力。起床动作宜慢不宜过快。站立位练习:

中风瘫痪病人的家庭康复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家庭康复 脑卒中患者经过医院救治幸存后,常遗留一些运动、感觉和语言等障碍,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他们不可能在医院长期接受康复治疗,出院后进行家庭康复是一种有效的好方法。 重视心理疏导:这是家庭康复措施中的重要环节。脑卒中病人由于偏瘫或失语,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常表现为抑郁、悲哀、自卑等心理状态,性格也变得暴躁。家属应多给予些爱心和理解,满足其心理需求,尽力消除病人的悲观情绪。家人说话时尽量面带微笑,柔声细语,措辞谨慎。要给病人以足够的信心和力量。 注意早期康复锻炼:许多脑脑卒中患者发病以后,自认为瘫痪就应当卧床,一切生活都由别人照顾,更不愿多锻炼。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偏瘫程度不严重,但依赖性强,早期不注意康复,到了晚期造成肢体功能严重障碍。多项临床实验证明,人体卧床静息二周,肌力会降低40%,并可随之发生骨萎缩、关节挛缩、直立性低血压和心脏贮备能力下降,还可能带来精神障碍,尤其老年患者更易发生这种废用综合征。早期康复治疗,可减少后遗症和避免抑郁症的发生。因此,脑脑卒中康复,宜早不宜迟,一般在患病后一周内开始,训练时应循序渐进。过去有些人过分强调卧床休息,全面制动,其实,这是一种不正确的指导思想,病人往往会发生关节挛缩、肌肉萎缩等废用综合征,老年人更容易出现。因此,脑卒中病人在生命体征如呼吸、心跳、血压等稳定后,家属就可以为病人进行翻身、按摩及关节被动活动,直至主动运动恢复。接着可对病人进行坐位平衡床上动作训练。一旦病人具有坐位平衡能力,即可开始做从床上到轮椅上,从轮椅到床上的移动能力训练。再逐步过渡到步行、上肢功能锻炼和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为日后站立打下良好的基础。 注意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是恢复生活能力的最好方法。它包括饮食动作、洗漱动作、更衣动作、大小便自理训练、洗澡、家务劳动及出散步等,在训练中必须有人照顾。目前,我们还没有这种康复医院,但患者出院后,若能在家中注意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在训练行走的同时,不忽视了日常生活的作业疗法,例如,家务活动(烹调、打扫卫生、照顾小孩和家庭事务的管理)、使用家中器具与装置(钥匙开锁、开关电灯、门窗、家用电器等)、交流技巧(利手书写、阅读、使用电话和录音机等)、乘坐交通工具和参加各种娱乐活动等,同样能取得良好的康复效果。值得提醒的是,要把训练重点按排在患侧肢体。有的患者和家属在训练时,偏重锻炼健侧,忽视功能差的患侧。正确的方法是从患侧开始,这样有利患肢血液循环,防止肌肉韧带孪缩。 加强饮食康复:脑卒中患者应遵循三低二高二适的原则,即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适量碳水化合物、适量蛋白质,高膳食纤维、高维生素膳食。不要吃得过饱、不要多饮酒,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鲜鱼、鲜蛋、青菜等食物,以增强机体抵抗力,有利身体康复。同时,患者由于长期卧床,皮肤经常受潮湿、摩擦等原因,容易发生褥疮。此时,应给予病人高蛋白饮食,特别是维生素C和鱼肝油、葡萄糖酸锌等,以促进伤口愈合。保证足量饮水。饮水不足则体内血液粘稠度会增高。晨起空腹饮一二杯白开水,可降低血液的粘稠度,使血管扩张,以利改善机体新陈代谢,减少血栓形成。 不可忽视睡眠康复:病人的房间,空气要流通,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天气冷暖转变时,应注意给病人加减衣服,防止感冒。病人睡姿宜采用侧卧位,应多采

脑血管疾病伴发精神障碍的护理

脑血管疾病伴发精神障碍的护理【关键词】脑血管疾病;精神障碍;护理 血管性痴呆,包括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在起病、临床特点和病程上均与阿尔采末式病性痴呆不同,典型病例均有短暂脑缺血发作的病史,并有短暂的意识损害,一过性轻瘫或视觉丧失,痴呆也可发生在一系列急性脑血管意外之后或继发于一次重度卒中,但这种情况较少见。此后,记忆和思维损害成为突出表现,起病通常在晚年,可在某次短暂脑缺血发作后突然起病或逐渐起病。 1 临床表现 脑血管疾病涉及广泛,临床表现极为复杂。除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脑血管意外等常见的病症外,还包括各种脑血管炎症、脑部血管畸形以及静脉系统的疾病等。在此就不一一详细阐述了。 2 脑血管疾病伴发精神障碍的护理 脑血管疾病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及神经系统症状,饮食及睡眠等日常生活的活动功能衰退,生活不能自理或需他人协助料理。因此,必须施以精心护理,才能有助于病人身心处于最佳状态。

2.1 主要护理问题 (1)生活自理能力差。由于脑卒中后遗症偏瘫失语等引起,表现为病人不能料理个人生活,饮食、起居、洗漱均需协助。(2)社会功能丧失。由于脑血管疾病伴发精神障碍引起,表现为丧失工作、学习能力。(3)兴奋冲动。病人受幻觉妄想支配,表现冲动、伤人、自伤、毁物等异常行为。(4)焦虑。由于疑病妄想引起,表现为常诉说内脏有病,解释无效,病人焦虑、叹气、坐立不安。(5)睡眠障碍。由于脑血管疾病伴发精神障碍引起,主要表现为睡眠倒错,夜间不睡,到处乱窜,而白天却蒙头大睡。(6)易激惹,冲动;或抑郁,焦虑,由于情绪障碍引起,表现为冲动,伤人或抑郁,自责自罪。 2.2 护理措施 2.2.1 一般护理 (1)病人入院后不要突然改变他们的生活习惯。(2)保持规律性的生活,尤其是睡眠、饮食,活动时间应有规律。 (3)病人身边的事情尽量让其自己做。(4)调动病人的积极性,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5)让病人保持分担责任意识,在病房中分担一点责任,会强化病人责任意识。(6)适当让病人会客或外出,但需护理人员随同。 2.2.2 病情观察脑血管疾病伴发精神障碍病人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重者为痴呆。因此,对并发症的症状有隐匿、不典型以及多病共存的特点,故护理人员要全面的、仔细观察病情变化。(1)生命

脑血管疾病的康复护理

脑血管疾病的康复护理 【摘要】经过对7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接受早期肢体康复锻炼与未经早期康复锻炼进行比较发现:①足部肢体畸形减少;②运动时肘屈曲者少;③肩关节活动受限减少;④关节屈曲畸形减少;⑤日常生活能独立者多,需要依赖助行装具者少。早期肢体康复锻炼对降低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致残率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早期;康复护理 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高,我国脑血管疾病在人口死因中居第二位。近几年来,我们从预防肢体关节挛缩、畸形着手进行脑血管康复护理工作,收到良好效果,降低致残率。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35例,其中脑血栓16例,脑梗死9例,脑出血8例。男25例,女10例,年龄60~70岁27例,70岁以上8例。病程1月内20例,1~6月12例,6月以上3例。上述患者均经CT或核磁共振确诊。 2 护理方法 对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康复护理从发病后经初步处理,病情相对稳定时即应开始。早期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0~14 d后无再出血征象就要考虑恢复其正常生活方式,故康复护理工作应尽早开始。 2.1 护理目的主要预防卧床引起的肺炎、褥疮、静脉血栓等全身性合并症,预防关节挛缩、强直,特别是肩内收挛缩与足下垂[3]。作Bobath握手,桥式运动,在患者肩关节不能内旋,髋关节不能外旋的大原则下,使肩关节向上向外髋关节微屈内旋,如病情较重可用沙袋或枕头支持患者肢体,达到上述正常体位[1]。 2.2 被动运动出血患者病情稳定时,可做轻柔的被动动活动。急性期每个关节做简单的被动活动3~4次/d,5~7下/次,并逐渐加大幅度。被动运动即以关节为中心,用外力来帮助患肢活动,一般按从小关节到大关节,从远端到近端的顺序进行[2]。为防止肢体挛缩,要及早做与挛缩相反方向的动作,以充分牵伸肌肉,肌腱和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在被动活动的同时,鼓励患者用意念指挥肌肉动作。在瘫痪早期作综合被动活动范围不易过大,防止关节脱落和损伤。 2.3 主动活动当肌肉出现微弱的收缩时,就要求患者做主动运动练习,开始时可以主动运动与被动运动相结合,幅度要大,动作须轻柔,充分利用本体促进法加速患肢功能恢复。 2.4 按摩采用一致性的手法,以放松为主,不紧张或憋气。

中风病人康复训练实用手册

中风病人康复训练实用手册 发布日期:2011-01-26 中风病人康复图谱(1) 病人房间的安排布置要点: 1.为了避免病人偏瘫侧感觉障碍加重,必须创造条件使偏瘫侧受到最大刺激。 2.中风病人房间所有活动应尽量安排在偏瘫侧以利于给病人刺激 (图中阴影代表偏瘫侧) 中风病人康复图谱(2) 病人的偏瘫侧侧卧睡姿要点: 1.床铺必须尽量平整 2.头位要固定 3.躯干略为后仰,背后和头部放一枕头固定 4.偏瘫侧肩关节:向前平伸内旋 5.偏瘫侧上肢:和躯干呈90度角,在床铺边放一小台子,手完全放上;肘关节尽量伸直,手掌向上 6.偏瘫侧下肢:膝关节略为弯曲,臀部伸直7.健侧上肢:放在身上或枕头上8.健侧下肢:保持踏步姿势,放枕头上;膝关节和踝关节略为屈曲

(图中阴影代表偏瘫侧) 中风病人康复图谱(3) 病人的仰卧睡姿要点: 1.床铺必须尽量平整 2.头位要固定于枕头上,不要灵活能动 3.双侧肩关节:固定于枕头上 4.偏瘫侧上肢:固定于枕头上和躯干呈90度角伸直;肘、腕、指关节尽量伸直 5.偏瘫侧臀部:固定于枕头上;偏瘫侧上肢也放同一枕头上

(图中阴影代表偏瘫侧) 中风病人康复图谱(4) 病人的健侧侧卧睡姿要点: 1.床铺必须尽量平整 2.头位要固定,和躯干呈直线 3.躯干略为前倾 4.偏瘫侧肩关节:向前平伸 5.偏瘫侧上肢:放枕头上,和躯干呈100度角 6.偏瘫侧下肢:膝关节、臀部略为弯曲;腿脚放枕头上7.健侧上肢:病人怎么舒适怎么睡8.健侧下肢:膝关节、臀部伸直

(图中阴影代表偏瘫侧) 中风病人康复图谱(5) 病人的患侧翻身要点: 1.床铺必须尽量平整 2.病人屈膝平躺;足跟紧着床铺3.方法:一手将膝关节向下托,另一手翻转骨盆,接着就着枕头移动肩关节,使病人翻转

中风致偏瘫病人的康复护理

中风致偏瘫病人的康复护理 发表时间:2011-05-16T08:48:28.31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期供稿作者:房玉华[导读] 瘫痪肢体因运动障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加之局部受垂直压力时间较长,极易发生褥疮。 房玉华(黑龙江省鹤岗市新一人民医院 154107)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2-0304-02 【关键词】中风偏瘫康复护理 脑卒中又称脑中风(或脑血管意外,是指有潜在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中风病大多发生中老年人,其致残率甚高,对社会和家庭造成很大负担,近两年来,我科对30例左右偏瘫患者进行了早期康复训练,取得了一定效果,观察具体做法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中风致偏瘫病人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最大85岁,最小42岁;发病后3 d~6 d,生命体征平稳,即进行早期康复治疗8例;发病后7 d至1个月进行康复治疗22例。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病人生活不能自理,产生孤独、抑郁、悲观、焦虑等心理变化,对生活失去信心,因此,要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疏导工作,避免刺激,谈病人最感兴趣的。话题,以对待自己亲人的爱心体贴患者,在精神上给予安慰,生活上细心照顾,并创造一个温馨祥和的环境,使患者感到心情舒畅。以乐观、自信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 2.2 预防褥疮瘫痪肢体因运动障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加之局部受垂直压力时间较长,极易发生褥疮。正常毛细血管压力为16~33mmHg(2.1~4.4kPa)之间,超过该压力时,可阻断毛细血管对组织的灌流,而引起组织缺血性坏死,因此皮肤护理十分重要。应做床旁交接班,以引起各班护理人员重视,定时进行皮肤护理,应用气垫褥,减少垂直压力和摩擦,每1小时翻身更换体位1次,昼夜循环。保持皮肤清洁,根据病情每日晨晚晚间为病人擦浴,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减少尿液、汗液对皮肤的刺激,且可促进皮肤血运。 2.3 肢体功能锻炼 2.3.1 床上训练:在床上进行各部位的被动运动,包括翻身和上下左右移动身躯,体位变换,腰背肌腹肌及呼吸肌的训练,伸髋练习,上下肢活动,以及洗漱、进餐,使用便器等日常生活训练。 2.3.2 坐起训练,进行坐耐力训练,先从半坐位开始,逐渐加大角度,延长时间和增加次数,然后从仰卧位到床边坐位,最后坐到椅子上,接着进行坐位平衡训练。 2.3.3 从坐到站起训练。双脚后移,躯干前倾,双膝前移,然后髋、膝伸展而站起。坐下时先作躯干前倾,膝前移及髋、膝屈曲而坐下。 2.3.4 站立训练,先作站立的准备活动,如坐位捉脚踏步,患侧下肢或双下肢蹬圆木训练,以增强肌力,起立训练,逐渐增强加大角度,双足负重使感受器受刺激引起强烈冲动,对训练下肢伸肌能力,提高活动能力很有好处,然后逐渐步进入扶持站立,平衡杠间站立及徒手站立。 2.3.5 迈步:当病人能站立15分钟而无疲劳感时即可,开始步态锻炼,迈步时不可硬拉。在行走时应防止跌倒,注意患侧踝关节的位置以及患者能否耐受,以免发生意外,加重病情而影响下一步锻炼。 2.3.6 上肢功能训练,应从大关节被动运动逐步到小关节被动活动,主要练习臂、握拳、抓拿、拾物等细致功能的锻炼。 2.4 语言训练 有些病人偏瘫后,因失语而缺乏外界交流,时间长了,就会患孤独症或抑郁症,病情恶化,从而加重死亡,康复期除遵医嘱对病因坚持治疗外,仍需加强语言训练。嘱其调练时勿操之过急,以免引起病人急躁情绪。注意所教的内容应能激发病人的兴趣,尽量创造生活和家庭气氛。因此护士应经常与患者交谈,交谈起初困难时,可先用书面交流,继而进入相互对话,尤其鼓励他本人多练习,如读报纸,讲故事,唱歌等,多为病人提供熟悉的环境和人,借以调动病人讲话的主动性。每次训练的时间不宜过长,次数逐渐增多,对病人讲错的语句,勿急于矫正,语言不完全时可重复练习,达到逐渐恢复的目的。以促进语言康复,还应适当参与社会活动及感兴趣的事情,开扩心胸,促进反应,以免产生抑郁症。 2.5日常生活技能练习如穿脱衣服,系纽扣、洗脸、进餐等。穿衣时先将患臂(腿)伸入袖子(裤筒),然后再穿健侧肢体,被子可采用吊环悬吊。穿鞋时可将患肢脚抬起并跨过健脚或搁在足凳上穿,亦可利用鞋拔,并选用弹性迅速。 2.6 饮食护理 中风患者在饮食上应三少三多,三少:少食大鱼,少食大肉,少食动物内脏,多食这些高脂肪动物内脏及肉食,造成血液粘稠,不利于中风患者的单日康复。三多:多食新鲜蔬菜,多食各种水果,多食豆制品食物,多食这类清淡食物,对心脑血管患者有利无害。另外,有不少中风患者的家属,对中风患者的护理不甚了解,患者在短时间内,病情稍在好转。就急于给各种食品,并食一些高脂厚味食物,这对中风患者的病情是有影响,对于这些家属我们常说服解释,并同他们一起耐心护理危重中风患者,使他们早日康复。 3 小结 在整个康复训练过程中,护士应给予正确指导和执情帮助。任一种技能训练,都要从患侧接触病人,从坐、卧平衡到站立、行走都不可忽视让病人从健侧向患侧转移重心,重视患侧肢体负重。康复训练亦可防止患肢挛缩、残疾。通过康复护理,肢体及语言功能得到一定的恢复,健康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受到了病人及家属的好评,护士的自身素质也大大提高了。参考文献 [1]刘晓芳.住院老年患者健康教育方式的选择与实施[J].中国健康教育,2000,(10):602. [2]田德禄,蔡淦.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97.

偏瘫患者的家庭康复训练

偏瘫患者的家庭康复训练 1、家庭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1)开始康复训练的时间越早越好:一般来说,只要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即体温、呼吸、 脉搏、血压)平稳,就可以开展康复训练。 (2)运动量不宜过大:训练强度要由小到大,使病人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逐渐恢复体力。 如安静时心率超过120次/分,收缩压超过24kPa(180mmHg),有心绞痛或严重心 律失常,应暂停训练。训练后脉率不宜超过120次/分。如果患者经过一天的训练,休息一夜后仍感疲劳,脉搏数仍高于平日水平,则表示运动量过大,应适当减量。 (3)结合日常生活进行训练:鼓励病人自己做事,如更衣、梳洗、进食等。减少其对家 庭的依赖,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4)顺其自然:病人能达到什么程度就到什么程度,但可以建议病人坚持试做1~2次 更难的动作。 (5)注意日常保健:按时服药,规律起居,保持平稳的情绪和开阔的胸怀。多食高纤维 素的清淡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过劳。 (6)若在训练过程中出现其他疾病,如感冒等,则应暂停训练。 (7)运动后切勿立即进行热水浴,以免导致循环血量进一步集中于外周,从而使血压突 降,甚至诱发心律失常等。 (8)训练频度最好每天l~2次,每次约30分钟。 (9)不穿过紧过小的衣服,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和肢体活动。 2、在患侧照料病人: 由于有必要加强对患者的刺激,家属及护理人员应该在患者照料病人,帮助其洗漱或喂饭。探访者也最好站在病人的患者,与其谈话时可握住患手,以提供更多的刺激。如果病人最初转头有困难,家属可以用手帮助他转头。这样可以减轻其对患者身体及患者空间的忽视。 3、正确的体位摆放: ⑴仰卧位:病人需要仰卧位与其他体位交替。病人仰卧时,头部枕于枕头上,不要使 胸椎屈曲。应在患侧臀部及腘窝上缘放置一个枕头,防止患腿向外旋;在患侧肩胛下放一个枕头,使肩前伸,并使肘部伸直,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开;患侧下肢伸展。 不要用枕头垫在膝或小腿下。 摆放体位时,应注意:①床应放平,床头不得抬高。②手中不应有任何东西。 ③应在足底放置任何东西,可用床架支持被褥的重量,避免发生足下垂畸形。 ⑵患侧卧位:患侧卧位可以增加对患侧的刺激,并使患侧被拉长,从而减少痉挛;此 时健手可以自由活动。正确的患侧卧位是:头部稍前屈;躯干稍向后倾,后背用枕头稳固支持;患侧上肢前伸,与躯干的角度不小于90。,手心向上,手腕被动背伸。 患侧下肢伸展,膝关节稍屈曲。家属可将一只手放在病人肩后,使其肩胛骨前伸。 如果前伸不够充分,病人常主诉肩痛或不舒适。 ⑶健侧卧位:健侧卧位有利于患侧的血液循环,可减轻患侧肢体的痉挛,预防患肢浮 肿。健侧卧位时,头仍由枕头支持,以确保病人舒适。躯干与床面保持直角,不要向前成半俯卧位;患侧上肢由枕头在前面垫起,上举约100度;患侧下肢向前屈髋、屈膝,并完全由枕头垫起,足不能悬在枕头边缘。健侧肢体放在床上,取舒适的位置。

中风病人的康复护理

中风病人的康复护理 发表时间:2011-11-18T10:02:54.49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8期供稿作者:周会敏吕冬王向阳 [导读] 总而言之,有效及综合性的康复护理不仅可以促进中风病人功能恢复,同时还能极大改善其生活质量。 周会敏吕冬王向阳(河南省西平县中医院心脑科46390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8-0342-02 【摘要】目的对中风病人的康复护理措施及其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选取50例中风病人且给予综合性的康复护理措施,同时对其进行观察,然后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结果此次康复护理措施总有效为82.00%且在神经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上均优于护理前(▲p<0.05)。结论有效及综合性的康复护理不仅可以促进中风病人功能恢复,同时还能极大改善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中风康复护理 据流行病学调查学显示随着社会发展及人们生活习惯改变等因素影响,中风的发病率呈现出有增无减的趋势(如我国每年新增中风患者高达130万、目前已逾700万[1])由于中风具有具有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因此病人往往遗留有不同程度功能障碍,所以对其生活质量产生了极大影响,鉴于此种情况,我们对中风病人在病情稳定后给予了康复护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0年5月-2011年5月在本院选取50例中风患者且所有患者均符合《神经病学》[2]有关诊断标准且为首次发病,同时对存在以下情况者给予排除:①中风急性期者;②心、肝、脑及肺等重要器官存在严重疾患者;③因认知功能下降等原因而影响交流沟通者;④未按照本次研究规定执行者。同时所有患者或是家属均签署本次研究知情同意书。回顾性观察50例中风病人资料显示其中男36例、女14例,年龄56-72岁、平均(64.00±1.00)岁,病程为15天-30天;同时存在基础疾病分类:高血压26例、糖尿病18例、高脂血症16例(注:同一患者存在一种或多种疾病)。 1.2 观察方法 根据《护理学基础》[3]及目前临床试验方案设计标准,由专人在康复护理前后对患者一般资料(姓名、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病程、临床表现及康复护理措施及其效果等相关内容进行观察与记录,同时对所得数据给予统计学处理分析。 2 康复护理方法 此次中风病人康复护理方法主要含有:①常规护理,包括严密观察中风病人病情变化、判断其气血盈亏情况和皮肤等相关护理;②有目的性的情志护理,根据病人所存在的具体心理障碍类型给予情志护理;③中风病人的饮食起居等护理;④中风病人肢体、语言等功能恢复护理。 3 统计学处理方法 本次研究所观察到的数据均利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计量资料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U检验;疗效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4 临床护理效果评定标准 护理效果评定标准参考《护理学基础》[3]及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修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将其分为:①临床痊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生活能自理、患者可以参加一般工作;②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得以改善、能独立行走30米及上下楼梯,但刷牙、穿衣、吃饭梳头等功能需在他人帮助下完成;③有效:患者下肢功能基本恢复、上肢功能丧失;④无效:患者临床症状虽有改善,但生活却难以自理。 5 结果 5.1 50例中风病人康复护理效果见表1所示。 表1 50例中风病人康复护理效果(n,%) 护理效果临床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 例数 24 15 2 9 41 构成比例 48.00 30.00 4.00 18.00 82.00▲ 注:总有效率与无效率相比z=-17.95、▲p<0.05。 5.2 50例中风病人神经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见表2所示。 表2 50例中风病人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分) 时间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 康复护理前 20.21±5.00 4.40±1.00 康复护理后 15.00±5.22▲ 3.35±1.13▲ 注:康复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对比t=18.32、▲p<0.05,日常生活能力对比t=15.63、▲p<0.05。 6 分析 中风作为一种致残率较高的疾病,目前尚无有效药物彻底根治,而有效的康复护理作为治疗中重要的环节对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从本次研究表1及表2中相关数据可知此次实施的康复护理总有效达82.00%且能够极大促进病人神经功能恢复和改善病人生活能力(▲p<0.05)。鉴于此种情况,我们现对本次康复护理措施分析如下:①常规护理,包括严密观察中风病人病情变化、判断其气血盈亏情况和皮肤等相关护理,例如加强患者神志、舌苔、脉象、血压及二便的观察;同时对患者定期进行翻身、擦洗皮肤、保持床单被褥干净、干燥与平整等。②中风发病多因“喜怒思悲恐之五志有所过极而卒中者,由五志过极,皆为热甚故也”,同时发病后往往由于机体功能障碍等影响,因此此类人群多存在忧思、悲观和失望等不良心理问题,所以对其康复具有不同程度的阻碍作用,而有目的性的情志护理则可达到消除病人对陌生环境及疾病的恐惧心理,同时对树立生活自信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样便使患者能够更加配合护理工作,进而达到平

护士资格考试脑血管疾病病人护理专项习题

脑血管疾病病人护理专项习题 1、张老先生因脑血栓在家卧床2个月,大小便失禁,不能自行翻身,近日尾骶部皮肤呈紫红色,压不退色。为预防病人发生其他并发症,护士应着重指导家属学会 A、鼻饲灌 B、皮下注射 C、测量血压 D、被动活动 E、更换敷料 2、突然头痛,喷射性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 A、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 B、脑出血 C、蛛网膜下腔出血 D、短暂性脑缺血 E、脑血栓形成 3、内囊病变常出现 A、偏瘫 B、交叉瘫 C、截瘫 D、四肢瘫 E、单瘫

4、一脑梗死患者在饭后突然出现呼吸深且慢,吸气时明显困难,护士应考虑为 A、气管异物 B、气胸 C、急性左心衰竭 D、支气管哮喘 E、重症肺炎 5、符合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是 A、持续时间不超过3周 B、持续时间不超过1周 C、持续时间不超过2天 D、持续时间不超过24h E、持续时间不超过30min 6、脑出血最常见的部位是 A、桥脑 B、脑干 C、大脑半球 D、内囊 E、小脑

7、患者,女性,34岁,洗衣时突发左侧肢体活动不灵,体检:意识清,失语,心律不齐,心率106次/分,脉搏86次/分,左上肢肌力0级、下肢肌力2级,偏身感觉障碍,首先考虑的疾病是 A、脑桥出血 B、脑栓塞 C、脑出血 D、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E、蛛网膜下腔出血 8、脑血栓形成最常见的病因 A、高血压 B、先天性脑动脉病 C、脑动脉硬化 D、风湿性心脏病 E、休克 9、患者,女性,66岁,高血压病史15年,糖尿病10年,突发右侧肢体无力,说话不流利,逐渐加重2日。体检:神志清楚,血压正常,混合性失语,右侧鼻唇沟浅,伸舌右侧,饮水自右侧口角漏出,右侧上下肢肌力0级,肌张力低,腱反射低下,右下肢病理征阳性,最可能的诊断是 A、脑膜炎 B、脑血管痉挛

内科心脑血管疾病护理体会

内科心脑血管疾病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8-04-17T16:00:23.63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8年4月总第260期作者:杜雨 [导读] 对内科心脑血管疾病采取综合护理可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心脑血管意外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云南省文山州卫生学校云南文山663000 摘要:心脑血管疾病属于高发临床病症,需要及时进行科学的护理干预控制临床病症的发生、发展,以此促进患者的病症康复进程。在相关研究中,将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8例)分为A组、B组,A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行综合护理,之后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平均住院时间、心脑血管意外发生率,经过实验发现,A组护理满意度(94.74%)比B组高26.32%,心脑血管意外发生率比B组低 21.05%,平均住院时间较B组短,P<0.05,因此认为对内科心脑血管疾病采取综合护理可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心脑血管意外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文章就相关研究展开了阐述。 关键词:内科心脑血管疾病护理 心脑血管疾病目前在我国有着极高的发病率,成为现代人健康的杀手,不仅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甚至是生命。该疾病在中老年人群发病率最高,尤其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人数众多。临床经验表明,采取合理的护理干预对疾病的治疗及预防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为探究内科心脑血管疾病的护理体会,特进行实验,下面是相关综述形式的文字阐述:一、内科心脑血管疾病的诱发因素 遗传和环境因素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其中遗传因素不能被人们所随意决定,但是环境因素却能够被人们所控制。环境因素是诱发内科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诱因,其中,生活习惯方式和生活压力是主要的诱发类型因素。不良的生活习惯包括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如高油高脂饮食,这是增加发生内科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同时,缺乏锻炼和运动也会降低机体三高,引发病症的发生;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开始上升,这也成为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有其他研究显示,患者的年龄和气候因素也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其中冬天寒冷季节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高发时期。 二、内科心脑血管疾病的护理方法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行常规护理,静脉注射、给氧、生命体征动态检测等。 综合护理:第一,健康教育。大部分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及家属对于疾病相关知识不够了解,通过发放健康宣教手册、集中播放疾病相关视频、定期举办健康知识讲座等形式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依据患者实际病情、性格特点、受教育程度等适当调整方案,并及时建立患者个人健康档案,记录患者个人信息,包括性别、姓名、基本病情、病程、监测结果等,以利于指导疾病的护理与治疗工作。第二,心理指导。由于心脑血管疾病致残率较高,患有该疾病的患者大多数伴有恐惧、焦虑感,会影响治疗效果,降低依从性。针对患者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医护人员要及时与患者耐心沟通,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第三,饮食干预。由于心脑血管疾病大多数与高血脂、高血压有极大关系,而饮食在一定程度上对血脂、血压均有一定影响,要指导患者多食用富含纤维食物,比如水果蔬菜,少食用脂肪类食物,忌烟忌酒。第四,用药指导。要督促患者谨遵医嘱用药,并叮嘱患者用药时的注意事项。 三、内科心脑血管疾病的护理要点 内科心脑血管病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之高,早已引起临床上对该疾病的重视。除了有效的治疗方法,护理人员应合理把握护理重点,采取正确的护理干预,对患者正确认识疾病、积极配合治疗、提高依从性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常规护理缺少针对性,耗费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综合护理干预的优势在于以患者为出发点,进行更加全面的护理干预,使护理工作更具针对性,有效解决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满足患者要求,提升生活质量。心理疏导、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与患者沟通过程不仅可以掌握病情,还可以向患者灌输疾病相关知识,让患者对疾病有科学的认识,消除对疾病的恐惧,使患者能够以健康的心态面对疾病,并且通过综合护理干预,指导患者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提升对高血压、高血脂的危害性的认识,提高预防心脑血管病的意识,尽可能降低危险性。有研究资料从数据角度展开了阐述:以38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内科心脑血管疾病护理体会。统计检验结果显示,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护理满意度(满意度提升了26.32%),明显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时间,降低心脑血管意外发生率(降低了21.05%),说明综合护理应用在内科心脑血管病,临床效果较优。 参考文献 [1]王慧人性化护理在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7,4,(47),9241-9241。 [2]南改玲护理干预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生存质量改善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6,4,(9),176-177。 [3]马瑞玲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脑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6,4,(23),123。 [4]何慕涵李冬灵秦延平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6,4,(1),93-94。 [5]李秀云分层次护理管理在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中的应用价值[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1),130-131。 [6]段凤青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2),137。

康复护理选择题

第一章绪论 A1型题 1.关于康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康复的最终目的是帮助病人重返社会 B康复要求残疾者本人,其家庭及所在社区均参与 C康复需要环境和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参与 D康复工作在疾病中、后期进行 E康复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康复 正确答案:D 2.康复护理的原则不正确的是 A预防继发性功能障得 B側重于“替代护理 C掌握自我护理方法 D重视心理支持 E提倡团队协作 正确答案:B 3.以下哪项不属于康复护理的内容 A康复病房的管理 B制作各种支具 C呼吸训练与排痰 D吞咽训练 E体位的摆放 正确答案;:B 4.在康复预防的三级预防工作中,二级预防是针对预防()的产生A残障 B残疾 C残损 D残废 E功能障得 正确答案:B 5.关于《国际功能、残疾、健康分类》(ICF)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通过评定身体功能和结构来反映器官损伤 B通过评定活动与活动限制来反映残疾 C通过评定参与和参与受限来反映残障 D强调了情景因素的作用 E各个项目之间的关系是单向的、平面的 正确答案:E

6.康复整体护理的基础是 A康复护理治疗 B康复护理计划 C康复护理评定 D康复护理措施 E康复护理评价 正确答案:C A2型题 7.患者,男,45岁,因“下腰痛“在康复门诊行电刺激治疗。这种治疗属于 A物理治疗 B作业治疗 C康复护理 D康复工程 E文体治疗 正确答案:A 8.病人,女,65岁,因“急性脑梗死"入院。她所接触的人员中,不属于康复治疗组的是 A康复医师 B物理治疗师 c医保专员 D护士 E营养师 正确答案:C 9.病人,女,40岁,因“左侧糖尿病足、坏疽"行"左側膝下截肢术"。她所接受的治疗中,与康复护理最密切的是 A残肢的塑形 B残肢的脱敏治疗 C义肢的制作 D义肢的维护 E残肢的体位摆放 正确答案:E 10病人,男,32岁,出租车司机,因车祸导致截痛1年。因病辞去了工作,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这属于 A残损 B残疾 C残障 D残度 E残缺 正确答案:C

偏瘫患者肢体康复方法之被动训练

偏瘫患者肢体康复方法之被动训练 根据瘫痪患者的病情,可分别进行被动运动、按摩运动、助力主动运动、主动运动和抗阻力运种。锻炼目的:增强患者肢体肌肉力量,恢复被损伤的运动功能,心肺功能,促进脑功能的恢复,防止瘫痪肢体的畸形和挛缩。 运动强度:开始运动时,要有医护人员或家属监护,运动时最高心率控制在每分钟100次以下。在恢复后期,根据病情与体能恢复情况,运动时最高心率可达到每分钟100~120 次。 运动种类与练习次数、时间:偏瘫患者的被动运动:一般在疾病急性发作后2周内严格卧床休息,减少活动。疾病急性期之后不再反复,患者肢体完全瘫痪或仅有微弱动作,即可进行被动的医疗体育活动。早期的被动运动是防止严重运动障碍与肌肉萎缩的重要手段。 患者仰卧位,在医务人员或家属的帮助下从大关节到小关节逐一进行上、下肢被动运动。 1.上肢被动运动: a.手指屈伸:帮助者一手握患者手背,另一手握患者手指做屈伸练习。

b.手指摇转:帮助者一手握患者手心,另一手握患者手指做摇转练习 c.上翻、下压手腕:帮助者一手握患者手腕上,另一手握患者手心,做手腕上翻、下压练习。 d.手腕摇转:帮助者握患者手腕上,另一手握患者手心,做手腕左右摇动与转动练习。 e.屈肘:帮助者一手握患者上臂,或上臂压在床上,使臂定位,另一手握患者手腕做肘部伸屈与旋转练习

f.肩部上抬、外展、内收:帮助者一手扶患者肩上(锁骨),一手握患者手腕,做肩部的上抬、外展、内收练习。 2.下肢被动运动: a.患者仰卧位,在医务人员或家属的帮助下进行下肢被动运动。 b.足趾前后与旋转活动:帮助者一手握患者足背,另一手握患者足趾,做足趾前后与旋转活动。

中风的康复训练方法

中风的康复训练方法 一早期康复: 此期患者一般表现为迟缓性麻痹,没有随意的肌肉收缩,也不出现联合反应,机体基本处于全面松弛状态;相当于Brunnstrom恢复阶段1-2期。 (一)基本目的:早期康复的基本目的是防止日后会严重影响康复进程的合并症,如肿胀,肌肉萎缩,关节活动受限等;争取功能得到尽早的改善,预防并发症。 (二)早期康复方法: 01、正确体位:教会家属和护理人员采用正确的体位摆放,包括仰卧位,健侧卧位和患侧卧位的方法,要求每2小时翻身一次,并拍背数下。 02、翻身练习:双手交叉前平举,分别向两侧转动,双足撑床。 03、床上自我辅助练习:双手交叉前平举,上举过头,侧举,指鼻,双腿屈曲撑床抬臀,双脚交叉侧移等。 04、床边被动运动——上肢:肩胛带,肩关节,肘关节,腕指关节。 05、床边被动运动——躯干牵拉,背肌挤压刺激。 06、床边被动运动——下肢:髋关节,膝关节及踝趾关节。 07、促进肌肉收缩的方法:利用对肌肉的突然牵张,引起肌肉收缩。 08、排痰 09、床头抬高坐位训练:床头渐抬高,每个位置患者能维持30分钟,则渐加10度再训练,直至能床边坐起,无靠位平衡练习。 10、面,肌刺激:张口,鼓腮,叩齿,伸,顶上腭等,冰冻棉(或冰块含服)及味觉刺激。 11、呼吸控制练习:要求患者深吸气—缓慢呼气,放松。 12、坐训练:在床头抬高未达90度前,首先训练患者侧后单手支撑抬头抬肩的动作,直至能支撑坐起。 13、坐位平衡:正确坐姿,床边坐位平衡,包括前后左右各向。 14、坐位操:以加强平衡训练,包括双手交叉前平瘵,侧瘵,双手交叉指鼻,双手交叉向前指物;健侧下肢肌力训练等,可教会家属及护理人员,然后一日多次督促患者练习。 15、床到轮椅(或椅)的转移。 16、坐站练习:如有条件可早期给予患者床站立,帮助患者重获垂直感,重获对抗重力肌的控制,重获血压的自身调节,改善立位平衡和克服直立性低血压。一般情况下脑梗塞患者要求在入选治疗组3-4天后达到床边坐位,二周内可训练站立,辅助力量视病情而定;脑出血患者应尽量在二周内达到床边坐位,四周内达到站立。 17、健手做力所能及的日常生活活动:吃饭、穿衣、洗漱等。 18、认知及言语治疗。 19、应用推拿针灸治疗。 20、应用中频等物理治疗方法。 21、心理治疗等等。 二、中期康复 此期患者可明显的表现出上肢的屈肌协同运动和下肢的伸肌协同运动,并逐渐可做到某些肌肉关节的独立运动,相当于B恢复3-5期。 (一)中期康复目的:抑制协同运动模式,尽可能训练肌肉关节能够随意的独立的运动,提高各关节的协调性,渐恢复患者的运动能力。 (二)中期康复方法: 从被动——助动——主动 1、抑制上肢的痉挛模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