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妇科-畸胎瘤剥除临床路径(修改)

妇科-畸胎瘤剥除临床路径(修改)

妇科-畸胎瘤剥除临床路径(修改)
妇科-畸胎瘤剥除临床路径(修改)

腹腔镜下卵巢畸胎瘤剥除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1.第一诊断为卵巢畸胎瘤(ICD-10:D27 M 9080/0),

2.行腹腔镜下卵巢畸胎瘤剥除术(手术码:65.25 54.2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1.病史:体检发现卵巢肿瘤或出现月经异常

2.体征:附件区可及囊实性肿瘤;

3.辅助检查:B超检查提示肿瘤呈混合性回声,考虑卵巢畸胎瘤;

三.选择手术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1.卵巢畸胎瘤诊断明确;

1)主诉:体检发现卵巢包块或出现月经异常;

2)专科检查:附件区可及囊实性肿瘤;

3)辅助检查:B超检查提示肿瘤呈混合性回声,考虑卵巢畸胎瘤;

4)肿瘤标记物未提示恶性可能;

2.无手术和麻醉禁忌证;

3.术前化验齐全,化验结果无明显异常;

4.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 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卵巢畸胎瘤(ICD-10:D27 M 9080/0)疾病编码;

2.备行腹腔镜卵巢畸胎瘤剥除术;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

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细胞分析(BCA)+ 凝血4项(PATF)、尿液分析+尿沉渣分析、大便常规+OB;

2.LCT;(非社保病人可增加HC-2)

3.STD+BV;

4.住院生化、血型鉴定;

5.免疫四项;

6.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

7.B超(盆腔);(非社保病人可增加腹部B超)

8.肿瘤12项检查;

9.其它根据病情需要而定(性激素六项、阴道镜、宫腔镜),有月经异常者必须行宫腔镜检查。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原则上选择头孢一、二代,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过敏者,针对G+球菌可用克林霉素,针对

G-杆菌可用氨曲南。

2.术前0.5~2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使用一个剂量,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使用头孢唑啉的

手术时间超过6小时才追加),或失血量大(>1500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

3.总的预防用药时间除个别情况外不超过24小时;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 3天

1.麻醉方式:椎管内麻醉或全麻;

2.手术内置物:无;

3.术中用药:必要时用止血药物;

4.输血:必要时;

5.病理:石蜡切片,必要时术中冰冻切片。

九、术后住院恢复3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细胞分析;

2.预防性抗菌药物: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3.总预防用药时间除个别情况外不能超过24小时。

十、出院标准:(围绕一般情况、切口情况、第一诊断转归)

1. 术后恢复良好,无术后并发症;

2. 体温正常,伤口愈合良好;

3. 能独立完成起居活动。

十一、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因化验检查异常需要复查,导致术前住院时间延长;

2.住院后突发意外情况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导致术前住院时间延长。

腹腔镜下卵巢畸胎瘤剔除术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卵巢畸胎瘤(D27 M 9080/0),年龄≤50岁,

拟行:腹腔镜卵巢畸胎瘤剥除术(手术码:65.25 54.21 )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 6 天

日期住院当天(年月日)住院第1天(年月日)

诊疗工作1.医生接诊

□医生接护士通知,面见患者并自我介绍

□认识病人,致以问候

□简单询问病情及诊疗经过

□下达入院常规医嘱,开出相关检查单

□通知当班护士执行医嘱

接诊医师签名

2.采集病例资料、书写入院相关记录

□主管(住院)医生面见患者,自我介绍

□认识病人,致以问候

□详细询问病史

□全面体格检查

□专科检查

□采集相关标本

□执行医嘱签名

□完成首次病程记录

□完成入院记录

□完成初步诊断

□补充入院医嘱并通知当班护士

□补充签名

□诊疗及药物使用意向书

□耗材使用意向书

主管医师签名

3. 晚查房(16﹕30—17﹕30)

1.上级医师早查房(8﹕00—8﹕50)

□副高职称以上医师执行

□床旁看病人,自我介绍,认识病人

□听取下级医师病史汇报

□了解入院后的诊疗措施及落实情况

□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和专科检查

□分析病情、确定入院诊断

□初步确定治疗方案,拟定手术方式

□确认术前检查项目,并予必要的补充完善

□对内外科合并疾病提出诊疗建议,必要时邀

请专科会诊

□告知患者及委托人相关病情、初步诊疗方案、

大致日程安排及注意事项等

查房医师签名

2.主管医师职责

□组织下级医师跟随上级医师查房

□详细汇报病情及诊疗经过,提出诊疗意见

□执行上级医师查房指示,开具相关医嘱

□记录上级医师查房意见

□提请上级医师修改和签名确认查房记录

□督促和落实各项检查,追查检查结果

□对异常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予及时处理

主管医师签名

3.晚查房(16﹕30—17﹕30)

□副高以上或高年资主治医师执行

□主管医师汇报病情及入院后处理经过

□确认入院常规诊疗内容

□补充必要的检查和诊疗项目

□查阅已有检验结果并予相应处理

□对诊断明确的合并症尽快实施相应干预□完善入院医嘱并通知当班护士

□确认并督促特殊检查预约和落实情况

□检查并修改住院医生病历

□签名确认

□必要时床旁看病人并体格检查,专科检查

晚查房医师签名□副高以上或高年资主治医师执行

□听取主管医生病情汇报

□了解入院检查及诊疗项目落实情况

□对异常检查结果提出新的诊疗建议

□根据检查结果确立和完善诊断

□确定治疗方案,特别对是否手术治疗、手术方式、时间安排作出明确指示

晚查房医师签名

护理?详见护理篇?详见护理篇

备注?如主管医生接诊,可直接完成病史采集、体

格检查、专科检查、入院医嘱、书写入院记

录及首次病程记录

?16﹕30前空腹时间不足4h者,血液标本采

集延迟到次日晨执行

?开具入院医嘱前,医生必须见过病人,详细

了解诊疗经过及相关检查,避免重复检查

?因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内外科疾患而需专

科治疗者,可先维持原治疗方案(开具医嘱

并注明自备),并监测相应的观察指标,待

上级医师查房后决定是否专科会诊或给予

相关特殊诊治

?如阴道镜检查已取活检,或宫腔镜检查已行

诊刮,主管医师应立即与内镜中心和病理科

医师沟通,争取48h内出结果

?病理科建立快速通道,凡住院病人活检,48h

内出病理结果

?内镜中心标本也可送冰冻,或每日送两次标

?住院部LCT、HC-2 72小时内出结果

?所有常规检查项目当日下午17:00前出结

果(网上查阅)

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及处理:

1、

2、

□无□有原因及处理:

1、

2、

医师签名

日期

住院第2天(术前日)

(年月日)

住院第3天(手术日)

(年月日)

住院第4天(术后第1天)

(年月日)

诊疗工作1.早查房(8﹕00—8﹕50)

□主管床位的主治及以上医师

执行

□确认术前检查均已完备且无

手术禁忌

□STD+BV □血细胞分析

及凝血四项□尿液分析+

尿沉渣□大便常规+OB

□免疫常规□住院生化

常规心电图□胸片

□血型鉴定

□腹部彩色B超

□盆腔彩超

□确认可能影响手术方式的检

查结果均可在在16﹕00前

回报

□宫颈细胞学(LCT)

□HPV-DNA(HC-2)

□阴道镜活检结果

□宫腔镜活检结果

□确认各合并症均已控制良

好,无手术禁忌

□根据病情及检查结果确立手

术治疗方案

□开术前医嘱

□安排手术顺序及手术人员

(黑板)

□通知手术室(电脑)

□告知病人手术安排并预约签

查房医师签名

2.签署知情同意书(20:00前)

□主治及以上资格医师执行

□签署手术同意书

□签署输血同意书

□沟通内容、结果必须反映在

病程记录上

主管医师签名

3.麻醉师术前看病人(20:00

前)

□床旁看病人,自我介绍,相

互认识

□结合病情简述麻醉方式、程

1.早查房(7﹕45—8﹕50)

□由主管各级医生执行

□7:45前看病人,予必要的

心理疏导

□确认术前准备和相关手续已

办妥

□确认病人处于正常术前状况

主管医师签名

2.参加手术

□主刀医师8:50分前到达手

术间

□确认患者身份

□核对病人姓名、床号、手术

方式

□术前核对单签名

□9:00前开始手术

□手术中出现非预期情况,如

需更改手术方案必须再次与

委托人沟通、签名

主刀医师签名

3.术后即时处理

□手术结束后及时告知被委托

人手术情况

□给被委托人及家属查看手术

标本

□手术标本送病理检查

□开出术后医嘱

□完成手术记录(打印手术报

告)

□完成术后病程记录

执行医师签名

4.晚查房(16﹕30—18﹕00)

□由主术者或参与手术的主管

医生执行

1.早查房(8﹕00—8﹕50)

□主术医生或科主任查房,各

级医师参与,进行手术及手

术切口评估,确定有否手术

并发症

□主管医师汇报术后情况

□了解术后生命体征监测情况

□了解术后意识、排尿、通气、

活动等功能恢复情况

□查看伤口情况

□了解术后患者感受,特别注

意疼痛情况,必要时予镇痛

剂治疗

□向患者和委托人详细通报手

术情况

□向患者和陪护交代术后注意

事项

□详细解答患者病情相关问题

□根据病情调整术后医嘱

□指导饮食与活动

□使用抗生素头孢唑啉其次头

孢呋辛不超过24小时

□继续酌情补液

□酌情使用止血药、子宫收缩

□针对各种异常情况积极寻找

原因,并予及时恰当的处理

主刀医师签名

2.主管医师职责

□7:45分前巡视病人,了解

病情变化

□主刀医师查房前更换伤口敷

□跟随主刀医师查房

□执行主刀医师查房指示

□记录主刀医师查房记录、签

序、麻醉复苏、术后镇痛、

可能发生的不适和风险等

□签署麻醉同意书

□签署是否使用术后镇痛意向书/同意书

□开术前麻醉医嘱

□向主管医生和护士通告特别注意事项

麻醉医师签名

4.晚查房(16﹕30—17﹕30)□副高以上或高年资主治医师执行

□追查延迟报告结果

□确认术前相关事宜已落实,可如期手术

□如需停手术,通知主管医生、护士、麻醉师、手术室、患

晚查房医师签名□查看术后生命体征、意识状

□查看伤口情况、引流情况

□了解患者个人感受,予必要

的对症处理

□简要告知患者和/或委托人

手术情况

□处理突发事件和异常情况

□向值班医、护交代特别注意

事项(交班)

主管医师签名

□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并予必

要的处理

主管医师签名

3.晚查房(16﹕30—18﹕00)

□副高以上或高年资主治医师

执行

□了解患者术后生命体征

□了解肠道、泌尿道、躯体功

能恢复情况

□了解异常和突发事件,适当

处理

晚查房医师签名

护理?详见护理篇?详见护理篇?详见护理篇

备注?如主管医生接诊,可直接完

成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专

科检查、入院医嘱、书写入

院记录及首次病程记录

?16﹕30前空腹时间不足4h

者,血液标本采集延迟到次

日晨执行

?开具入院医嘱前,医生必须

见过病人,详细了解诊疗经

过及相关检查,避免重复检

?因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内

外科疾患而需专科治疗者,

可先维持原治疗方案(开具

医嘱并注明自备),并监测

相应的观察指标,待上级医

师查房后决定是否专科会

诊或给予相关特殊诊治

?如阴道镜检查已取活检,或

宫腔镜检查已行诊刮,主管

医师应立即与内镜中心和

病理科医师沟通,争取48h

内出结果

?病理科建立快速通道,凡住

院病人活检,48h内出病理

结果

?内镜中心标本也可送冰冻,

或每日送两次标本

?住院部LCT、HC-2 72小时

内出结果

?所有常规检查项目当日下

午17:00前出结果(网上

查阅)

?除特别说明外,拔除尿管时

间为术后6小时

?术后6h时可进半流质饮食,

肛门排气后可进普通饮食,

特殊医嘱除外

?术后6h至24h以床上翻身

活动为主,24h后应鼓励和

协助床边运动

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及处理:

1、

2、

□无□有原因及处理:

1、

2、

□无□有原因及处理:

1、

2、

医师签名

日期

住院第5天(术后第2天)

(年月日)

住院第6天(术后第3天)(年月日)

诊疗工作1.早查房(8﹕00—8﹕50)

□由主管主治以上医师主持

□查房重点内容同术后第1天

□复查血常规

□停用抗生素、酌情补液

□酌情使用止血药

□针对各种异常情况寻找原因,适当处理

□记录术后第2日病程记录

查房医师签名

2.晚查房(16﹕30—18﹕00)

□副高以上或高年资主治医师执行

□追查BCA结果

□了解异常和突发事件,适当处理

晚查房医师签名

1.早查房(8﹕00—8﹕50)

□由主管主治以上医师主持,作出院前评估

□确认病人处于可出院休养的良好状态

□交待出院注意事项及复诊

□确认已经办妥出院相关手续

□向患者致意并道别

查房医师签名

护理?详见护理篇?详见护理篇

备注?发热或有感染征象者延长使用抗生素

?饮食正常者停补液

?出院带药由护士代领并交到患者手上,同时

交代使用方法

?出院前病理结果未回报者,嘱出院后1周门

诊复查看病理结果

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及处理:

1、

2、

□无□有原因及处理:

1、

2、

医师签名

附件一:

入院医嘱

术前医嘱术后医嘱非社保病人社保病人

按妇科常规护理

二级护理

普通饮食

测血压qd

阴道灌洗上药qd

妇科检查3次

STD+BV(阴道流血者除外)

尿液分析+尿沉渣分析

大便常规+OB

血细胞分析+凝血四项

住院生化常规

肿瘤12项

免疫常规

性激素6项

血型鉴定

心电图

胸部正侧位片

盆腔彩色B超

腹部彩色B超

宫颈细胞学检查(LCT) HPV-DNA检测(HC-2)阴道镜

宫腔镜按妇科常规护理

二级护理

普通饮食

测血压qd

阴道灌洗上药qd

妇科检查3次

STD+BV(阴道流血者除

外)

尿液分析+尿沉渣分析

大便常规+OB

血细胞分析+凝血四项

住院生化常规

肿瘤12项

免疫常规

性激素6项

血型鉴定

心电图

胸部正侧位片

腹部彩色B超

盆腔彩超(门诊)

宫颈细胞学检查(LCT)(门

诊)

HPV-DNA检测(HC-2)(门

诊)

阴道镜(门诊)

宫腔镜(门诊)

1.备明日在全麻下行

腹腔镜下卵巢瘤剥

除术

2.通知手术室

3.配同型RBC悬液2U

4.晚10:00后禁食禁

5.晚7:00清洁灌肠

6.晚9:00清洁灌肠

7.舒乐安定1mg po

睡前

8.术前阴道上药

9.抗生素带入手术室

10.抗生素术前30min

ivgtt

长嘱:

1.按全麻下行腹腔镜

下卵巢瘤剥除术名

后常规护理

2.一级护理

3.醒后6h半流

4.静脉输液组合

5.测血压qd

6.会阴抹洗qd

7.停留尿管+换尿袋

qd

8.抗生素iv gtt

临嘱:

标本送病检

腹腔镜术后可中流量

吸氧2h

心电监护 2 h

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

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相关问题讨论钟一村 腹腔镜手术因其手术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故在妇科手术领域应用日益广泛。卵巢囊肿是妇科常见病之一,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被认为是去除良性卵巢囊肿的“金手术”。 一、手术适应症 1.病理类型:除卵巢恶性肿瘤以外的所有类型,常见有单纯性囊肿、滤泡囊肿、系膜囊肿(卵巢冠囊肿)、内膜异位囊肿、畸胎瘤、上皮性囊腺瘤等。 2.对卵巢囊肿的要求 (1)囊肿不宜太大,直径﹤15cm者;有人以8cm为界,实际上8cm是相对于畸胎瘤而言的,对于单纯囊肿﹤15cm均可手术。 (2)妇科检查囊肿孤立,囊肿蒂较长,活动度好,无粘连者。 二、手术禁忌症 1.病理类型:怀疑囊肿为恶性或术前明确为恶性者。 2.囊肿过大、卵巢周围粘连重、固有韧带过短。 三、一般步骤 o,膀胱截石位,放置举宫器,留置导尿。患者仰卧,头低脚高15-301.o),CO(25-30气腹腔压力维持l2-14mmHg。2.脐轮上缘或下缘切开皮肤lcm,置镜2于两侧下腹部(麦氏点水平)无血管区第2、3操作孔分别作5mm、l0mm穿刺孔。 3.探查盆腹腔,了解囊肿大小,活动度,表面有无赘生物,初步确定为良性囊肿,方可进行手术。 4.用无损伤钳撬起卵巢囊肿,置于子宫前上方。用单极电钩在卵巢囊肿的游离侧切开卵巢皮质2cm深达囊壁,在卵巢囊壁与正常卵巢组织的分界面用吸引器头(分离钳)钝性分离,囊壁与卵巢皮质粘连紧密者用单极电钩切开,活动性出血处双极电凝止血以防影响手术进行,逐步尽量将囊肿完整剥除。若囊壁薄手术过程中破裂,则吸净囊液并反复冲洗后再剥除囊壁,囊肿基底处血管先用双极电凝凝固后,锐性切除囊肿,创面用双极电凝止血。若囊肿较大,术后剩余卵巢皮质需用可吸收线缝合2-3针,形成新的卵巢。 用标本袋将囊肿及其内容物一并取出,标本送冰冻检查。5. (1)切开卵巢皮质层,暴露其下卵巢囊肿壁 (2)分离卵巢囊肿壁与上缘正常卵巢皮质层 分离卵巢囊肿壁与侧缘正常卵巢皮质层

盆腔炎临床路径

盆腔炎诊治流程图

盆腔炎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盆腔炎(ICD-10编码为:N73. 9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张玉珍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 月第一版)、《妇产科学》第8版(谢幸苟文丽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盆腔炎诊疗方案”。 盆腔炎临床常见证候: (1)湿热瘀结证:主证:低热起伏,小腹隐痛或刺痛,或腹胀痛,拒按,腰骶酸痛,经期或 过劳后加重,胸闷纳少,口干不欲饮,带多色黄或黄白相间,质粘稠,有异味,大便秘结或溏稀,小便色黄,舌质偏红,苔黄腻,脉细弦数。 (2)热毒壅盛证:主证:高热恶寒,无汗,下腹剧痛拒按,口干溲赤,大便秘结或溏稀,带 多色黄,如脓样,臭秽,胸闷烦燥,泛恶纳呆,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或弦数。 (3)气滞血瘀证:主证:少腹部胀痛或刺痛,经行腰腹疼痛加重,经血量多夹块,瘀块排出 痛减,带下量多,婚久不孕,经情志抑郁,乳房胀痛,舌紫黯,有瘀斑,苔薄,脉弦涩。 (4)寒湿瘀滞证:主证:小腹冷痛,或坠胀疼痛,经行腹痛加重,喜热恶寒,得热痛减,经 血量少,色黯,带下淋沥,神疲乏力,腰骶冷痛,小便频数,舌暗红,苔白腻、脉沉迟。 (5)气虚血瘀证:主证:下腹疼痛结块,缠绵日久,痛连腰骶,经行加重,经量多有块,带 下量多,精神不振,疲乏无力,食少纳呆,舌体暗红,有瘀点,苔白,脉弦涩无力。3.临床表现 (1)症状:急性期病情严重者,起病较急,可有高热、寒战,下腹剧痛。头痛,食欲不振。 阴道分泌物增多呈脓性或血性并有臭味。可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阴道不规则出血。 有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及尿频尿急,里急后重等膀胱直肠刺激压迫症状。慢性期全身症状多不明显,有时仅有低热,易疲劳。病程长者部分患者可出现神经衰弱症状:如精神不振,周身不适,失眠等症。下腹坠胀疼痛或腰骶部胀痛,常在劳累、性交、月经

[管理]妇产科临床路径管实施方案

[管理]妇产科临床路径管实施方案 妇产科临床路径实施流程 一、临床路径实施流程: 1. 经治医师完成患者的检诊工作,会同科室个案管理员对住院患者进行临床路径的准 入评估; 2. 符合准入标准的,按照临床路径确定的诊疗流程实施诊疗,根据医师版临床路径表 开具诊疗项口,向患者介绍住院期间为其提供诊疗服务的计划,并将评估结果和实 施方案通知相关护理组; 3. 相关护理组在为患者作入院介绍时,向其详细介绍其住院期间的诊疗服务计划(含 术前注意事项)以及需要给予配合的内容; 4. 经治医师会同个案管理员根据当天诊疗项LI完成情况及病情的变化,对当日的变异 情况进行分析、处理,并做好记录; 5. 医师版临床路径表中的诊疗项口完成后,执行(负责)人应当在相应的签名栏签名。 二、进入临床路径的患者应当满足的条件: 诊断明确,没有严重的合并症,能够按临床路径设计流程和预计时间完成诊疗项目。进

入临床路径的患者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应当退出临床路径: 1. 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患者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需要改变原治疗方案的; 2. 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患者要求出院、转院或改变治疗方式而需退出临床路径 的; 3. 发现患者因诊断有误而进入临床路径的; 4. 其他严重影响临床路径实施的情况。 三、临床路径的变异的处理 临床路径的变异是指患者在接受诊疗服务的过程中,出现偏离临床路径程序或 在根据临床路径接受诊疗过程中出现偏差的现象。变异的处理应当遵循以下步骤: 1. 记录: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将变异情况记录在医师版临床路径表中,记录应当真实、 准确、简明。 2. 分析:经治医师应当与个案管理员交换意见,共同分析变异原因并制订处理措施。 3. 报告:经治医师应当及时向实施小组报告变异原因和处理措施,并与科室相关人 员交换意见,并提出解决或修正变异的方法。4.讨论:对于较普通的变异,可以组织科内讨论,找出变异的原因,提出处理意见; 也可以通过讨论、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探索解决或修正变异的方法。对于临床路径中 出现的复杂而特殊的变异,应当组织相关的专家进行重点讨论。

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合订本

(合订本)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 二零一○年 总目录 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1 急诊科中医临床路径...................................................39 心血管科中医临床路径................................................45 精神科中医临床路径...................................................57 肺病科中医临床路径...................................................69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89 针灸科中医临床路径...................................................137 内分秘科中医临床路径................................................145 肾病科中医临床路径...................................................167 外科中医临床路径......................................................193 风湿科中医临床路径...................................................229 皮肤科中医临床路径...................................................265 肿瘤科中医临床路径...................................................287 血液病科中医临床路径................................................293 眼科中医临床路径......................................................313 肝病科中医临床路径...................................................347 传染科中医临床路径...................................................365 肛肠科中医临床路径...................................................377 脾胃科中医临床路径...................................................407 儿科中医临床路径......................................................449 耳鼻喉科中医临床路径................................................491 妇科中医临床路径 (511) 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妇产科临床路径单

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 (2009 版) 一、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首选治疗方案符合:子宫下段剖宫产术ICD-9-CM-3:74.1 手术编码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骨盆及软产道异常; 2. 胎儿因素; 3. 羊水过少; 4. 头盆不称; 5.高龄初产妇; 6.慢性胎儿窘迫; 7.有影响阴道分娩的各种合并症; 8.孕妇及家属要求。 四)标准住院日为9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为首选治疗方案符合:ICD-9-CM-3:74.1 子宫下段剖宫 产术手术编码者; 2.孕妇患有其他疾病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 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0-2 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尿常规; 2. 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孕期未作的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 七)选择用药。 1.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 号)执行;2.抗菌药物选择第一代头孢类; 3.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断脐后使用。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 2 天。 1.麻醉方式:硬膜外或腰硬联合; 2.手术方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3.术中用药:缩宫素10-20μ,抗菌药物; 4.输血:必要时输血; 5.新生儿处理:断脐、保暖、清理呼吸道等常规处理。 九)术后住院恢复≤7 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 2.术后用药:抗菌药物,缩宫药物;

中医妇科临床路径

妇科 中医临床路径 目录 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 (513) 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 (517) 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中医临床路径 (520) 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中医临床路径 (527)

— 513 — — 512 — 1、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的患者。 一、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绝经前后诸证(TCD 编码:BFY220)。 西 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ICD-10 编码:N95.1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 2007 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天然药物治疗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和《中医妇科学》(罗颂平主编,高等教育 出版社,2008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分册》(中华医学会主编,人民 卫生出版社,2009 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 诊疗方案”。 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临床常见证候: 肾虚肝郁证 心肾不交证 阴虚火旺证 肾阴虚证 肾 阳虚证 肾阴 阳俱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 诊疗方案”。

妇科中医临床路径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56 天/疗程。 (五)进入路径标准 —514 —

1 卵巢癌临床路径

卵巢癌临床路径 一、卵巢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卵巢癌(ICD-10: C56.X00) 行肿瘤细胞减灭术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和《妇产科学(第八版)》(高等医学院校统编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症状: ⑴下腹不适或盆腔下坠:可伴胃纳差、恶心、胃部不适 等胃肠道症状。 ⑵腹部膨胀感:卵巢癌即使临床早期也可以出现腹水, 或肿瘤生长超出盆腔在腹部可以摸到肿块。 ⑶压迫症:肿块伴腹水者,除有腹胀外还可引起压迫症状,如横膈抬高可引起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心悸;由于腹

内压增加,影响下肢静脉回流,可引起腹壁及下肢水肿;肿瘤压迫膀胱、直肠,可有排尿困难、肛门坠胀及大便改变等。 ⑷疼痛:卵巢恶性肿瘤极少引起疼痛,如发生肿瘤破裂、出血和(或)感染,或由于浸润,压迫邻近脏器,可引起腹痛、腰痛等。 ⑸由于肿瘤的迅速生长,患者营养不良及体力的消耗,患者会呈贫血、消瘦及形成恶液质的体征,此常是卵巢恶性肿瘤的晚期症状。 ⑹月经紊乱及内分泌症状:肿瘤间质成分产生激素或肿瘤破坏双侧卵巢,可导致月经紊乱或阴道流血;功能性卵巢恶性肿瘤如颗粒细胞瘤,可产生过多的雌激素,而引起性早熟;睾丸母细胞瘤可产生过多的雄激素而引起男性化的表现,临床上会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或绝经后阴道流血,阴道流血除与卵巢恶性肿瘤本身有关外,还常伴有子宫内膜病变如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或子宫内膜癌。 ⑺因转移所产生的相应症状:如肺转移而产生干咳、咳血、胸水及呼吸困难;骨转移可产生转移灶局部的剧烈疼痛,局部有明显压痛点;肠道转移者可有大便变形、便血,严重者因发生不可逆的肠梗阻而死亡。 2.体格检查:

中医临床路径21-妇科

可编辑 妇科 中医临床路径 目录 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513 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517 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中医临床路径..............................520 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中医临床路径 (527)

可编辑 妇科中医临床路径 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的患者。 一、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绝经前后诸证(TCD 编码:BFY2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ICD-10 编 码:N95.1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 2007 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天然药物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和《中医妇科学》(罗颂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分册》(中华医学会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诊疗方案”。 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临床常见证候: 肾虚肝郁证 心肾不交证 阴虚火旺证 肾阴虚证肾 阳虚证肾阴 阳俱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56 天/疗程。 (五)进入路径标准

妇科临床路径

(2009年版) 子宫腺肌病临床路径 一、子宫腺肌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子宫腺肌病(ICD-10:N80.003) 行子宫切除术(ICD-9-CM-3:68.3/68.4/68.5)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 1.症状:痛经、月经量增多等。 2.妇科检查:子宫增大、压痛等。 3.辅助检查:盆腔B超及血CA125等提示。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 1.手术方式:子宫切除术。 2.手术途径:经腹、经腹腔镜、经阴道。 (四)标准住院日为≤1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N80.003子宫腺肌病疾病编码。 2.符合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宫颈细胞学筛查:TCT或巴氏涂片; (5)盆腔超声、心电图、胸部X片。 2.根据病情需要而定:血清肿瘤标记物,腹部超声,盆腔CT或MRI检查,肠道、泌尿系造影,心、肺功能测定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后的第3-4天。 1.麻醉方式:全麻或腰硬联合麻醉。 2.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止血药物和其他必需用药。 3.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4.病理:术后石蜡切片,必要时术中冰冻切片。 (九)术后住院恢复≤8天。

妇科中医临床路径

妇科中医临床路径 目?录 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 (513) 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 (51) 7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中医临床路径………………………… 520 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中医临床路径 (527) —511 —

妇科中医临床路径—512 —

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的患者。 一、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绝经前后诸证(TCD 编码:BFY220)。西 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ICD—10编码:N95.1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2007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天然药物治疗 (罗颂平主编,高等教育出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和《中医妇科学》 。 版社,2008年) (中华医学会主编,人民卫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分册》 。 生出版社,2009 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 .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临床常见 诊疗方案” 证候: 肾虚肝郁证 心肾不交证 阴虚火旺证 肾阴虚证肾 阳虚证肾阴 阳俱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 。 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56 天/疗程。 (五)进入路径标准

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

卵巢囊肿多为生育年龄所生长,病程长,肿块生长较慢,肿块多为单侧,囊性,表面光滑,可活动,一般无腹水,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明显不适,如有并发症时可有腹痛。自2001年我院开展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至今,已对105例卵巢囊肿患者施行了手术,现将手术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的105例患者,年龄在18~56岁。平均手术时间为6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00ml,术中未发生不能控制的出血和并发症,手术顺利,均获得成功。平均住院时间5d。 1.2 腹腔镜手术选择标准:良性卵巢囊肿腹腔镜手术完全可行,并且部分手术完全能替代剖腹术,但应该适当选择患者,准确对每一患者进行手术前和手术中评价,避免未预计到的卵巢恶性肿瘤在手术时破裂,以及潜在癌症扩散危险。术前应采用病史、妇科检查、超声影像及部分肿瘤标记物相结合,对每一个患者进行判断,术后病理证实,无一例恶性肿瘤。若术中发现可疑恶性者,应及时活检送冰冻检查,明确诊断后,及时开腹手术。 1.3 手术方法简介:全身麻醉气管插管生效后,在腹部脐、左右麦氏点建立3个操作孔,常规放入腹腔镜,提夹卵巢韧带,暴露卵巢。于卵巢包膜上做一纵行小切口(尽可能不切破卵巢囊肿),暴露囊肿壁,钝性分离卵巢与囊肿壁间隙,扩大卵巢包膜切口,完整剥离囊肿。较大的囊肿在取出前可穿刺抽出囊肿内液体,检查并冲洗创面,将标本放入标本袋,取出囊肿组织,放出腹腔内多余的二氧化碳气体关闭腹腔穿刺切口。 2 护理 2.1 术前准备 2.1.1 术前访视:术前1日巡回护士到病房,阅读病例,访视,向患者介绍手术简要过程和优点,麻醉以及手术有关的注意事项,使患者了解进入手术室后及麻醉前患者应该配合的事项,鼓励家属给予患者精神支持,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和家人的不安,以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和配合。 2.1.2 器械与物品的准备 2.1.2.1 一般器械:常规辅料和器械。除一次性用品外,普通器械高压蒸汽灭菌,腹腔镜手术器械环氧乙烷消毒。 2.1.2.2 特殊用品:腹腔镜仪器,电凝电切仪,超声刀,二氧化碳气瓶,吸引冲洗装置,医用透明质酸钠,标本袋。 2.1.2.3 手术间准备:术前1日将仪器推入手术间,放在患者脚下方。并检查仪器性能,以保证正常使用。电凝电切仪使用的单双级脚踏摆放就绪。检查二氧化碳气体是否充足。手术房间温度24℃,湿度60%。手术间内播放舒缓的背景音乐。 2.2 术中配合要点

产科临床路径

产科临床路径 自然临产分娩者 日期项目护理内容 严密观察病情,如生命体征、胎心、宫口扩张、胎位。检查胎位是否评估正常、孕周,有无阴道分娩禁忌症 1、胎心监测。治疗 2、遵医嘱做好血常规、凝血四项等各种标本的采集。 检查及时送检各种标本。 l、顺产后予以缩宫素20单位宫底注射。药物 宫口扩张3CM前在产房内走动。活动入院当天 与配餐员联系,合理安排饮食,指导患者宜进食高蛋白、易消化吸收饮食之品,忌人参桂圆、麦片、麦乳精等。 1、按服务规范要求,及时安置病人。 2、会阴部清洁并做好阴道分娩的心里护理。护理 3、产程中监测生命体征,产后监测生命体征及阴道出血、排尿。 4、新生儿护理。 做好各种入院宣教及分娩期的相关知识。健康宣教 必要时复查血常规、尿常规。检查 高蛋白、易消化,忌人参桂圆、麦片、麦乳精等。饮食 1、会阴护理2次?日、监测生命体征指导产妇哺乳。 2、观察产妇情况、子宫收缩、宫底高度、阴道出血量及性状。护理 第2,3天 3、新生儿护理。 1、做好产褥期卫生知识的宣教。 2、加强母乳喂养、母婴同室及卫生知识的宣教。健康宣教

3、做好母乳喂养知识的宣教。 其余同前 1、发放出院通知单。护理 2、发病人满意度调查表,征求病人意见。 遵医嘱告知出院随诊计划治疗 第4天 做好出院指导、新生儿护理指导及出院手续指导。健康宣教 指导患者宜进食高蛋白、易消化吸收之品,忌人参桂圆、麦片、麦乳饮食精等。 胎膜早破行阴道分娩临床路径 日期项目护理内容 严密观察病情,如生命体征、胎心、宫口扩张、胎位、羊水。检查胎评估位是否正常、孕周,有无阴道分娩禁忌症,第一诊断为胎膜早破 1、胎心监测、羊水的观察。治疗 2、遵医嘱做好血常规、凝血四项等各种标本的采集。检查及时送检各种标本。 l、顺产后予以缩宫素20单位宫底注射,必要时使用抗生素治疗。药物 破膜后绝对卧床休息,指导床上翻身等活动。活动 入院1,2与配餐员联系,合理安排饮食,指导患者宜进食高蛋白、易消化吸收天饮食之品,忌人参桂圆、麦片、麦乳精等。 1、按服务规范要求,及时安置病人。 2、会阴部清洁并做好阴道分娩的心里护理。 3、观察临产征兆及产程进展。护理 4、做好接产准备。 5、产程中监测生命体征,产后监测生命体征及阴道出血、排尿。 6、新生儿护理。 做好各种入院宣教、分娩期的相关知识及胎膜早破相关注意点。健康宣教

盆腔炎临床路径

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 一、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盆腔炎(ICD-10 编码为:N73.9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张玉 。 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指南》 (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妇产科学》第7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年) 。 、 2007 年1月第一版) 2.证候诊断 。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盆腔炎诊疗方案” 腔炎临床常见证候: 湿热瘀结证 气滞血瘀证 寒湿瘀滞证 肾虚血瘀证 气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盆腔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盆腔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5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盆腔炎(ICD-10 编码为:N73.901)的患者。 2.慢性盆腔炎,即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盆腔炎反复发作)的患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妇科检查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3)肝功能、肾功能、 (4)心电图 (5)盆腔超声 (6)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宫颈管分泌物培养及药敏、C-反应、免疫学检查等。 蛋白、CA 125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中药汤剂、中药栓剂 (1)湿热瘀结证: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2)气滞血瘀证:疏肝行气,化瘀止痛。 (3)寒湿瘀滞证:祛寒除湿,化瘀止痛。 (4)肾虚血瘀证:补肾活血,化瘀止痛。 (5)气虚血瘀证:益气健脾,化瘀止痛。 2.外治法 (1)直肠给药:中药保留灌肠根据各证型选用不同的方药进行直肠给药,或用中药栓剂阴道给药。 (2)中药外敷:根据病情、证型选择中药封包、中药药渣、中药研末调敷下腹部或相关穴位。 3.灸法:根据病情和证型需要选择艾灸、温盒灸、雷火灸等,亦可选用艾灸治疗仪。 4.物理疗法:根据病情选择盆腔炎治疗仪、微波治疗仪、光子治疗仪等治疗。 5.西医治疗:急性期体温高达39℃可选用抗生素青霉素或氧氟沙星单一用药或加替硝 唑双联用药。 (九)出院标准 1.病情好转,下腹或腰骶部疼痛消失或减轻。 2.盆腔体征消失或减轻。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妇科中医临床路径

妇科中医临床路径 目录 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 (513) 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 (517) 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中医临床路径 (520) 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中医临床路径 (527) —511 —

妇科中医临床路径—512 —

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的患者。 一、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绝经前后诸证(TCD 编码:BFY220)。西医 诊断:第一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ICD-10 编码:N95.1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2007 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天然药物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和《中医妇科学》(罗颂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分册》 (中华医学会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 诊疗方案”。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临床常见 证候:肾虚肝郁证 心肾不交证 阴虚火旺证 肾阴虚证肾 阳虚证肾阴 阳俱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 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56 天/疗程。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绝经前后诸证(TCD 编码: B FY220)和更年期综合征(ICD-10编码:N95.101)。 2.年龄大于40 周岁。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3 个月内使用性激素治疗的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5.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病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促卵泡激素(FSH),雌二醇(E2) (2)妇科检查 (3)妇科超声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脂、血糖、肝功能、肾功能、尿常规、甲状腺功能、心电图、乳腺B超、TCT、骨密度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肾虚肝郁证:补肾疏肝。 (2)心肾不交证:滋肾宁心。 (3)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 (4)肾阴虚证:滋肾养阴。 (5)肾阳虚证:温肾扶阳。 (6)肾阴阳俱虚证:阴阳双补。 2.中医情志治疗:出现情志异常者在辨证使用中药同时配合中医情志治疗。 3.针灸治疗 (1)耳穴贴压 (2)体针 (3)灸法 4.其他疗法 (九)完成路径标准 1.烘热汗出、情志异常等临床症状改善。

妇科中医临床路径

妇科中医临床路径 1.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 2.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 3.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中医临床路径 4.痛经(子宫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中医临床路径 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的患者。 一、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绝经前后诸证(TCD编码:BFY2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ICD-10编码:N95.1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 2007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天然药物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和《中医妇科学》(罗颂平主编,高等教育,2008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分册》(中华医学会主编,人民卫生,2009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

征)诊疗方案”。 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临床常见证候: 肾虚肝郁证 心肾不交证 阴虚火旺证 肾阴虚证 肾阳虚证 肾阴阳俱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56天/疗程。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绝经前后诸证(TCD编码: BFY220)和更年期综合征(ICD-10编码:N95.101)。 2.年龄大于 40周岁。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3个月使用性激素治疗的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5.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病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妇产科临床路径单

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2009版) 一、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首选治疗方案符合: 子宫下段剖宫产术ICD-9-CM-3:74.1手术编码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 骨盆及软产道异常; 2. 胎儿因素; 3. 羊水过少; 4. 头盆不称; 5. 高龄初产妇; 6. 慢性胎儿窘迫;

7. 有影响阴道分娩的各种合并症; 8. 孕妇及家属要求。 (四)标准住院日为9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为首选治疗方案符合:ICD-9-CM-3:74.1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手术编码者; 2. 孕妇患有其他疾病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0-2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 血、尿常规; 2. 凝血功能; 3. 感染性疾病筛查(孕期未作的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 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 (七)选择用药。 1.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2.抗菌药物选择第一代头孢类; 3.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断脐后使用。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 2天。

1. 麻醉方式:硬膜外或腰硬联合; 2. 手术方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3. 术中用药:缩宫素10-20μ,抗菌药物; 4. 输血:必要时输血; 5. 新生儿处理:断脐、保暖、清理呼吸道等常规处理。 (九)术后住院恢复≤7 天。 1. 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 2. 术后用药:抗菌药物,缩宫药物; 3. 预防性抗菌药物:第一代头孢类,术后72小时内停止使用。(十)出院标准。 1. 一般状况良好,体温正常; 2. 血、尿常规基本正常; 3. 切口愈合良好; 4. 少量阴道出血。 (十一)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 孕妇原因延期手术; 2. 子宫复旧不良,并发阴道流血过多;

盆腔炎临床路径诊疗

优 势 病 中 医 临 床 路 径 2018年 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诊断为盆腔炎患者。

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使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盆腔炎(ICD-10 编码:N73.9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 参照《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编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3版(罗颂平、刘雁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相关内容。 (2).参照《临床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妇产科学》第8版(谢幸、苟文丽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相关内容。 2.证候诊断 参照《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 临床常见证候: 湿热瘀结证 气滞血瘀证 寒湿瘀滞证 肾虚血瘀证 气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盆腔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盆腔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盆腔炎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 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CRP、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 (3)盆腔超声检查+心电图

(4)妇科检查 (5)阴道分泌物检查 (6)宫颈管分泌物检测支原体、衣原体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沉、淋病奈瑟菌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湿热瘀结证:清热除湿,化瘀止痛,选方银蒲四逆四妙失笑散加减。 气滞血瘀证:疏肝行气,化瘀止痛,选方血府逐瘀汤加减。 寒湿瘀滞证:祛寒除湿,化瘀止痛,选方少腹逐瘀汤加减。 肾虚血瘀证:补肾活血,化瘀止痛,选方杜断桑寄失笑散加减。 气虚血瘀证:益气健脾,化瘀止痛,选方举元煎合失笑散加减。 2.外治法 (1)直肠给药:中药保留灌肠根据各证型选用不同的方药进行直肠给药,或用中药直肠栓剂肛门给药。 (2)中药外敷:根据病情、证型选择中药封包、中药药渣、中药研末调敷下腹部或相关穴位。 (3)中药离子导入:根据病情需要选择,根据各证型选用不同的方药进行中药离子导入。 (4)中药熏蒸治疗:选用电脑中药熏蒸多功能治疗机或中药熏蒸床治疗。 (九)出院标准 1.症状好转或消失。 2.生命体征平稳。 3.盆腔病灶基本吸收,血常规基本正常。 4.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72 小时后症状无改善或一度改善又恶化者,退出本路径。 4.过敏体质,或已知对本路径内服中药或外用中药组成成分过敏者,记录过敏变异原因,退出本路径。 5.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6.患者对中药耐受性差,拒绝使用中药汤剂。

妇产科临床路径单

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 (2009版) 一、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首选治疗方案符合: 子宫下段剖宫产术ICD—9-CM-3:74.1手术编码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三)选择治疗方案得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1.骨盆及软产道异常; 2.胎儿因素; 3.羊水过少; 4.头盆不称; 5.高龄初产妇; 6.慢性胎儿窘迫; 7.有影响阴道分娩得各种合并症; 8.孕妇及家属要求。 (四)标准住院日为9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为首选治疗方案符合:ICD—9—CM—3:74。1子宫下 段剖宫产术手术编码者; 2.孕妇患有其她疾病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 一诊断得临床路径流程,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0—2天,所必须得检查项目。 1.血、尿常规; 2.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孕期未作得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其她根据病情需要而定。 (七)选择用药。 1.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2、抗菌药物选择第一代头孢类; 3。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断脐后使用、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天、 1.麻醉方式:硬膜外或腰硬联合; 2.手术方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3.术中用药:缩宫素10-20μ,抗菌药物; 4.输血:必要时输血; 5.新生儿处理:断脐、保暖、清理呼吸道等常规处理。 (九)术后住院恢复≤7 天、 1.必须复查得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 2.术后用药:抗菌药物,缩宫药物;

腘窝囊肿-临床路径表

附件3 腘窝囊肿临床路径 一、腘窝囊肿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腘窝囊肿 行腘窝囊肿切除术 (二)诊断依据 1.症状:腘窝囊肿多发生于儿童与老年人,儿童发病为先天导致,两侧对称。老年人多表现为膝关节无力、软弱、关节后部疼痛等。囊肿较大时可妨碍膝关节的伸屈活动,甚至可影响腘窝的静脉回流,出现局部或膝关节以下部位水肿。但大多数患者自觉症状不多。囊肿长大到一定程度则膝关节屈曲活动受限。 2.体征:在腘窝部可触及有弹性的波动性肿物,表面光滑,质地较软,压痛不明显,而且和皮肤或其他组织不粘连。

X线检查:将空气注入囊内拍摄X线片,可发现滑囊与关节相通,以此则可确定诊断。超声检查检查腘窝囊肿可明确诊断。 3.鉴别诊断:1.半月板囊肿。2.膝部腱鞘囊肿3.胭窝动脉瘤4.腘窝动脉囊性变5.孤立性外生骨疣6.腘窝静脉曲张7.半膜肌断裂或肥大8.股二头肌腱囊肿及起自膪外侧神经的囊肿。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非手术治疗:小的、无症状的不需治疗。也可穿刺抽液,局部注射波尼松龙,效果较好。 2.手术治疗:大的、影响病人生活和工作的,手术切除。 (四)标准住院日为15-17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M71.201腘窝囊肿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2 天(指工作日)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血糖、

血型、出凝血时间、肾功、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心电、胸片,腘窝彩超。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血离子、血脂、血粘度测定、心彩、腹彩。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预防性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建议使用第一代头孢菌素,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推荐使用头孢唑林钠肌内或静脉注射: (1)成人:0.5g-1.5g/次,一日2-3次; (2)儿童:一日量为20-30mg/Kg体重,分3-4次给药; (3)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 (4)使用本药前须进行皮试。 2.预防性用抗菌药物,时间为术前0.5小时,手术超

盆腔炎临床路径

盆腔炎临床路径

盆腔炎诊治流程图 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无效或 妇科检查 妇科启 炎性包块或盆腔积液 宫颈举痛或子宫压 无包块破裂、中毒 有包块破裂或中毒 支持治疗 对症处理,必要 药物治疗(疗

中药治疗: 服、灌 盆腔炎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盆腔炎(ICD-10编码为:N73. 901) (二)诊断依据 1 ?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⑵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指南》(中 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 月第一 版)、《妇产科学》第8版(谢幸苟文丽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盆腔炎诊疗方案"。 盆腔炎临床常见证候: (1)湿热瘀结证:主证:低热起伏,小腹隐痛或刺痛,或腹胀痛,拒按,腰骶酸痛,经期或过劳后加重,胸闷纳少,口干不欲饮,带多色黄或黄白相间,质粘

稠,有异味,大便秘结或溏 稀,小便色黄,舌质偏红,苔黄腻,脉细弦数。 (2)热毒壅盛证:主证:高热恶寒,无汗,下腹剧痛拒 按,口干溲赤,大便秘结或溏稀,带多色黄,如脓样,臭秽,胸闷烦燥,泛恶纳呆,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或弦数。 (3)气滞血瘀证:主证:少腹部胀痛或刺痛,经行腰腹 疼痛加重,经血量多夹块,瘀块排出痛减,带下量多,婚久不孕,经情志抑郁,乳房胀痛,舌紫黯,有瘀斑,苔薄,脉弦涩。 (4)寒湿瘀滞证:主证:小腹冷痛,或坠胀疼痛,经行 腹痛加重,喜热恶寒,得热痛减,经血量少,色黯,带下淋沥,神疲乏力,腰骶冷痛,小便频数,舌暗红,苔白腻、脉沉迟。 (5)气虚血瘀证:主证:下腹疼痛结块,缠绵日久,痛 连腰骶,经行加重,经量多有块,带下量多,精神不振,疲乏无力,食少纳呆,舌体暗红,有瘀点,苔白,脉弦涩无力。 3.临床表现 (1)症状:急性期病情严重者,起病较急,可有高热、寒 战,下腹剧痛。头痛,食欲不振。阴道分泌物增多呈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