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满井游记 阅读答案

满井游记 阅读答案

满井游记 阅读答案
满井游记 阅读答案

满井游记阅读答案

袁宏道

①燕地寒,朝节后,余寒犹厉。冻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②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峦为晴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③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欲出不得/得之心而寓之酒也B.未百步辄返/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C.于时冰皮始解/学而时习之D.麦田浅鬣寸许/遂许先帝以驱驰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成现代汉语。(3分)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3.第①段写城中的余寒象,有什么作用?(3分) 4.下列对

满井游记导学案

《满井游记》导学案 1.这篇游记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景物的?这篇游记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物? 本文以游览行踪为线索,以优美清新的语言描绘了郊外满井早春秀丽的景色. 2.文章主旨句是哪一句? 第一部分: 1作者在记述出游满井之前,勾画出北国早春的特有的乍暖还寒的特点。 2北京一带早春气候有什么特征?写城中余寒景象表达作者什么心情? 气候特征是“余寒犹厉”“冻风时作”“飞沙走砾”。表达作者“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的无奈心情。 3、第一段中景色的特点是什么?(用一个字概括)寒 4、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分别是哪些句子?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 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5第1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用烘托、反衬的手法,欲扬先抑,写出燕地的气候特征,暗示作者渴望出游的心情,为后文做了铺垫。 第二部分 划分层次 (从“甘二日天稍和”到“至满井”)交待出游日期、气候、同行者及出游路线。 (从“高柳夹堤”到“皆有喜气”)描写满井盎然的春色。 (从“始知……”到“末之知也”)表现作者欢快的心情。 1第二段——总写郊外春景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 2课文抓住哪些景物,通过哪些关键字词来表现季节特征? 天(稍和) 水(冰皮始解,清澈见底)(静) 山(为晴雪洗,鲜妍明媚)(静) 柳条(将舒未舒,柔稍披风)(动) 麦田(前鬣寸许)(神奇的比喻) 游人(泉而茗罍而歌红装而蹇)(有声有色) 鸟鱼(悠然自得,皆有喜气) 郊田之外有春,而未知也(主观感受) 3以上写景内容用白描手法写哪些景物?特点是什么? 高柳—土膏—水—山—柳条、麦田万物复苏,一片生机 4写游人的句子是哪些?若脱笼之鹄。——比喻,喜悦 5鱼鸟的特点是什么?(用原句)悠然自得,皆有喜气 6、请你猜游人的心情怎样?为什么?喜悦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拟人) 7、为什么第一段要写“余寒”,第二段却写暖?欲扬先抑赞美大好春光 8、作者说“城居者未之知也”,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 对城居者不知大好春光表示惋惜。 在第二段对春天的描绘中,你最喜欢哪一句,有感情地朗读,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第三段 1内容是什么议论,再次表明寄情山水的兴趣 2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表达自己将以这次游览满井为起点,在公事之余继续出游的愿望。

《湖心亭看雪》《满井游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湖心亭看雪(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 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 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 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 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选自《陶庵梦忆》) (乙)满井游记(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局促一室 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①微润,一 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 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风力虽尚劲,然徒 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②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③,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④也。而此地适与 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⑤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选自《袁中郎集笺校》) (注)①膏:肥沃。②毛羽鳞鬣(liè):泛指一切动物。③堕(huī)

事:耽误公事,堕,坏,耽误。④此官:当时作者任顺天府儒学教授,是个闲职。⑤恶(wū)能:怎能。 12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湖中人鸟声俱绝.绝:_______(2)余拏.一小舟拏:______________ (3)未百步辄.返辄:________(4)晶晶然.如镜之新开然:________ 12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B.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C.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D.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2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127.[甲][乙]两文都是写景的散文,请分别概括两文抒发的情感。 【答案】 124.消失撑(船)就……的样子 125. C 126.(1)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湖中哪能还有您这样的人呢!)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 满井游记》教案 新人教版

第六单元 29《满井游记》 本文教学总目标: 1.了解本篇写景小品文的特点。 2.熟读课文、疏通文意,把握文章内容。 3.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写法。 4.体会作者返回自然的欢快心情。 本文教学总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初二语文备课组,主备课人:杨菲 授课时间:第14周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本篇写景小品文的特点。 2.熟读课文、疏通文意,把握文章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熟读课文、疏通文意,把握文章内容。 (二)难点 熟读课文、疏通文意,把握文章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本篇写景小品文的特点。 2.熟读课文、疏通文意,把握文章内容。 (三)新课导入: 前面我们在柳宗元的陪同下游览了湖南永州的小石潭;与范仲淹相伴,登临岳阳西北的岳阳楼;在欧阳修的指引下观赏了安徽滁州的醉翁亭,小石潭、岳阳楼、醉翁亭这些地方都处在我国的南方,今天,我们将“挥师北上”,随着袁宏道的足迹去看一看北京东直门的满井一带又有什么好看的景致。 (四)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简介作者】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湖广公安(今湖北省公安县)人,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的创始者。 【写作背景】 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职的哥哥袁宗道的信,让他进京,他只好收敛起游山玩水的兴致,来到北京,被授予顺天府教授,于是他终日又得和拜谒酬答打交道了,这使他颇为苦闷,好在袁宏道所担任的职务比较清闲,有空暇就游览北京附近的名胜古迹, 满井是明代北京近郊的一个风景区,因有一口井,“井高于地,泉高于井,四时不落”,所以叫“满井”。每逢早春三月,是郊游的好去处,作者于明神宗万历二十七年(1599)二月二十二日游满井,写了这篇文章。 游记,散文的一种。以轻快的笔调和生动的描写,记述旅途中的见闻,反映某地的山

29、《满井游记》导学案-答案

八年级(下)语文《满井游记》导学案 班级姓名学号 一、明确学习目标 1、理解并积累文言词句; 2、体会本文白描和拟人手法的运用以及比喻句的表达效果。 二、自主预习 1、了解作者和作品 本文是一篇游记,作者是袁宏道,明代(朝代)著名文学家,是“公安派”的代表作家,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 公安三袁”。本文通过对满井早春二月自然风光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置身于大自然时舒畅欣喜的心情,也流露出对官场沉闷生活的厌倦。 2、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①砾.(lì)②廿.(niàn)③鹄.(hú)④乍.(zhà)⑤靧.(huì) ⑥髻.鬟.(jìhuán)⑦鬣.(lia)⑧罍.(l?i )⑨蹇.(jiǎn)⑩堕.(huī) 3、解释加点字 ①冻风时作 ..(时常)(起) ②辄.返(就)③偕.数友(偕同) ④至.满井(到)⑤土膏.(肥沃) ⑥为.晴雪所洗(被)⑦于匣.也(镜匣) ⑧始掠.(梳掠)⑨靧.面(洗脸)⑩披.风(开,分散)(11)呷.浪之鳞(吸)(12)浅鬣.(形容不高的麦苗)(13)虽.尚劲(虽然)

(14)浃.(jiā)背(湿透)(15)曝.沙之鸟(晒)(16)始.知(才)(17)适.与余近(正好)(18)而.城居者.(可是)(的人) (19)未之.知(这)(20)以.游堕.事(因为)(坏,耽误) 4、解释下列词语 ①稍和(略微暖和)②土膏(肥沃的土地)③于时(在这时)④波色(水波的颜色)⑤鳞浪(像鱼鳞似的波纹)⑥新开(新打开)⑦晴雪(晴空之下的积雪)⑧娟然(美好的样子)⑨倩女(美丽的女子)⑩披风(在风中散开)(11)堕事(耽误公事)(12)恶能(怎能) 三、正确掌握下列词语 1、一词多义 ①鳞呷浪之鳞.(代鱼)②之局促一室之.内(的) 鳞.浪层层(像鱼鳞)晶晶然如镜之.新开(取消句子独立性)毛羽鳞.鬣(指鱼类和爬行动物)未知之.者(这) ③于于.时(在)④乍波色乍明(初,始)

满井游记中考题大全及答案

满井游记中考题大全及答案 05兰州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1)汗流浃背(2)呷浪之鳞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译文: 11.作者列举了几种游人?用现代汉语回答。(3分)。 【二.(一)9.(1)湿透(2)吸而饮10.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只是居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啊。11.用泉水煮茶喝的人,端起酒杯唱歌的人,穿着艳装骑驴的人】2006荆州(8分) 阅读选文《山水画卷》,完成9—12题 山水画卷 (1)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3)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9.词的用法、意思相近的一组是( ) A.之:如镜之新开暮寝而思之 B.其:不可知其源其如土石何 C.者:似与游者相乐得道者多助 D.为:山峦为晴雪所洗子墨子解带为城 10.解释加点词的词义。 ①负势竞上( )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③皆若空游无所依( ) ④于时冰皮始解( )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__________________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_______________ 12.选出下面理解正确的一项( ) A. 泠泠作响:写泉水发出哗哗的很大声响。 B. 波色乍明:写水波一闪一闪的动态之美。 C. 往来翕忽:写游鱼往来轻快敏捷的样子。 D. 娟然如拭:写雪水洗过的山峦就像美丽的少女。 【9.C (2分)10.①争着②大约③好像④在(2分,每对一处给0.5分)11.①急速的水流比箭还快,迅猛的波浪像飞奔的马一样。(意思相近即可) ②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表达与此相近即可)(2分,每对一小题给1分)(此题评改时注意不要死扣参考答案)12.C (2分)】 2008年常德市 (甲)湖心亭看雪(乙)满井游记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2)是日,更定矣 (3)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4)而此地适与余近 19、选出下列各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2分) A. 湖中人/鸟声俱绝 B.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C.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D. 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20、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4分) (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满井游记》教学案(生)

《满井游记》 班级:姓名:学号: 第一课时 【旧知回顾】 1.________________,二十三年弃置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 3. 东风不与周郎便, ____________________。 4. 山河破碎风飘絮,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惶恐滩头说惶恐,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呈现】(与上节同) 【尝试练】 解释文中加横线的词语。翻译下列句子。 返。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己亥之二月也。 【巩固练】 完成《学习辅导》P83-84 中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第二课时 《满井游记》的写作特色 (1)白描的笔法。 作者写景,不堆砌词藻,而是用极为简练的笔法勾勒出来。如写水为“波色乍明, 鳞浪层层,清澈见底”,写柳条为“将舒未舒,柔梢披风”。这种表现方法,没有 夸张、渲染和烘托,而形象却鲜明如画。 (2)拟人的写法。 作者写山,用倩女新妆作喻,写鱼鸟,说它们洋溢着喜气,都是用了拟人的写法。 这种表现方法,可以增加景物的动感或“灵气”,同时也融入作者的主观情感。把 景物拟人化,是袁宏道常用的写景方法。如他说苏州虎丘“如冶女艳妆”(《上方》), 写杭州西湖为“山色如娥,花光如颊”(《初至西湖记》)。在《满井游记》中这 种写法也很突出。 (3)比喻的妙用。 比喻的表现方法虽然很常见,但袁宏道运用起来自有他的新奇之处。在这篇游记中, 比喻大多是用来写景的,如上文分析过的写水写山的句子;但也有的是写人(自身)的,如形容自己出城游玩为“脱笼之鹄”。这些比喻都很恰当,因为是出自作者深 切的体会和感受。 【课堂检测】 1、第二段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了( )。“欲出不得”的压抑并没有打消作者出游的念头,反而激发了他出游的热情。等待“天稍和”,作者就偕同“数友”,如脱笼之鸟,飞出城门,来到郊外。但见长堤高柳,大地回春,空旷辽远,一派生机。

袁宏道《满井游记》《初至西湖记》比较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9-13题。(14分) 【甲】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试,鲜妍明媚,如倩女之碛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来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垂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节选(袁宏道《满井游记》) 【乙】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节选(袁宏道《初至西湖记》) 注释:①棹(zho),橹,这里指划船。②东阿王,即三国时的曹植。洛神即曹植所写《洛神赋》中人物。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2分) (1)徒步则汗出浃背(2)从武林门而西 10.跟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冷光乍出于匣也。 A.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鱼我所欲也》) B.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C.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告之于帝。(《愚公移山》)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如倩女之碛面而髻鬟之始掠也。(2)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

满井游记教案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反思

24*满井游记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而微妙的思想感情。 2.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体味作者个性化的写景抒情风格。 3.体会本文拟人、比喻等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引导学生把握形象生动的写景技巧。(重难点) 4.感受北方早春景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学法指导】 诵读法、点拨法、质疑法、讨论法比较阅读法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新课导入:经历了漫长的严冬之后,我们终于盼来了温暖的春天。一场小雨,让我们想起了“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诗句。你能给大家描绘一下你眼中或心中的春之美景吗?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明代文学家袁宏道的脚步到北京郊外满井去走一走,看一看,领略一下那时那地的春之美景吧!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知识板块一知识卡片 1.作者简介:袁宏道(1568~1610),明朝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明公安(今湖北)人,官至吏部中郎,为“公安派”的创始者。有《袁中郎集》。 2.写作背景 万历二十七年(1599),袁宏道再次做官,任顺天府教授,终日又得和拜谒酬答打交道了,这使他颇为苦闷,使更他苦闷的是有政见却得不到申诉。好在袁宏道所担任的职务比较清闲,有空暇就游览北京附近的名胜古迹。《满井游记》就作于此时。 3.游记,散文的一种。以轻快的笔调和生动的描写,记述旅途中的见闻,反映某地的山川景物、名胜古迹、风俗习惯和社会状况等,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属山水游记,又因其短小,称“山水小品”。 知识板块二字词积累 4.读准字音 花朝节(zhāo)砾(lì)妍(yán)倩(qiàn)髻鬟(jìhuán)鬣(lia) 茗(míng) 罍(l?i) 蹇(jiǎn) 浃(jiā) 曝(pù) 呷(xiā) 5.一词多义 始: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前一个作副词,才;后一个作副词,尝,曾) 余之游将自此始(动词,开始) 乍: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副词,初,始)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副词,突然) 然:娟然如拭(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然徒步则汗出浃背(连词,表转折,然而) 6.词类活用 麦田浅鬣寸许(名词作状语,像兽颈上的长毛一样)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都是名词作动词,泉,用泉水煮。茗,煮茶。罍,端着酒杯。蹇,骑驴) 7.重点句翻译 (1)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译:游人虽然还不算多,(但)用泉水煮茶喝的,拿着酒杯唱歌的,身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能看到。 (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4课《满井游记》导学案 (新版)语文版1

《满井游记》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掌握积累常用文言词汇和文言句式。 2.了解袁宏道相关情况及写作背景。 3.了解作者写景小品文的特点,学习赏景技巧。 【学习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掌握积累常用文言词汇和文言句式。 2.了解袁宏道相关情况 【温故互查】 1.给下列字注音。 辄()廿()鹄()靧()髻()鬟()鬣()茗()罍()蹇()浃()曝()呷()堕()恶() 2.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3.通过查找资料,将下面空白补充完整。 1)袁宏道,字,一字,号,朝文学家,公安人。与其兄袁宗道、其弟 袁中道并称“”,因宏道兄弟诗文风格相近,时人称之为“”。 2)记是古代的一种,以叙事为主,可记游,可记事,可抒情,可议论,可描写。 【设问导读】 1.两人一组互相听读课文,要求做到:读音准确,吐字清晰;能指出对方在朗读中存在的不足之 处及改正的方式。 2.听录音或教师范读,给有疑惑的字词注音,划出之前朗读中有问题句子的正确停顿。然后自读, 再次互相听读课文,相互纠正,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3.同桌合作,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全文。 4.按照通假字、古今异义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的板块,归纳整理本文的文言词汇 和句式。

【当堂检测】 1.划出下面句子的节奏。 1)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2)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巩固练习】 1.重点句子翻译。(一定要直译,抓住重点词语。) 1)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2)如倩女之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3)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拓展延伸】 1.赏析诗句——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满井游记》第二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 2.体会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会运用比喻生动传神的描写景物。 3.感受北方早春宜人的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学习重难点】 1.体会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会运用比喻生动传神的描写景物。 2.感受北方早春宜人的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温故互查】 1.解释下列词语(有词类活用需标明)。 冻风 ..:..时作:___________ 泉.而茗.者:___________ 辄.返:___________于时 ___________ 呷.浪之鳞.:___________ 波色乍.明:___________ 堕.事:___________局.促.:___________

袁宏道《满井游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明朝袁宏道的《满井游记》,回答问题。完成小题。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①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②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注)①堕事:耽误公事。②恶wū:怎么。 126.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⑴廿二日天稍.和(_______)⑵若.脱笼之鹄(_______)⑶麦田浅鬣寸许.(_______)⑷呷浪之鳞.(_______) 127.与“余之游将自此始”的“自”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公亦以此自.矜《卖油翁》B.自.富阳至桐庐《与朱元思书》 C.自.三峡七百里中《三峡》D.自.非亭午夜分《三峡》128.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停顿。(两处) 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129.翻译下列句子。

①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 130.文章画线句子“夫不能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表明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案】 126.(1)略微、稍微(2)好像(3)上下、左右(4)代鱼 127.B 128.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129.①(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曾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②只是少有我们两个这样的人罢了。 130.表现了作者厌弃喧嚣尘俗的城市生活,寄情于山川草木的人生态度。

《满井游记》学案.doc

《满井游记》学案 第29课满井游记山东省XX市银鹰文昌中学王亮【课文导读】这篇记游小品描写了北国早春的气象,既能传山水景物之神,又处处洋溢着作者悠然神往的情感,其闪亮的语言,洒脱的气质,重返自然的喜悦,无不吸引我们,因此反复涵咏很重要,便能够体会作者厌弃喧嚣尘俗的城市生活,寄意于山川草木的潇洒情怀。可以说本文堪称游记典范。文章用极精简的文字记游绘景、抒情喻理,描写生动,尤其是独特的比喻,透出京郊早春的芬芳气息,勃勃生机,更为文章增添了许多诗情画意。【学习重点】1 . 积累文言词汇,掌握生字新词并了解一词多义现象。2?品味课文清新自然、优美生动的语言,并熟读成诵,从而得到美的熏陶。3.体会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掌握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学法指导】本文通篇写景都渗透在洒脱而真挚的感情之中,使文字具有一种清新恬静的田园节奏。而简练的白描和贴切的比喻,更为行文增添了不少诗情画意。在具体学习时,要了解作者描写了哪些景色、是采用什么方法来写的、景物有哪些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等问题,力争在课内熟读成诵。山水游记中的“景”既是现实之景,又是作者心中之景,是作者创造的艺术之景。阅读时,惟有充分展开想象,对作品中所绘之景,所叙之事,所状之物进行再补充、再创造,才能使这些作品常读常新、获得裨益。【训

练提升】一、基础巩固 1.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a .茗 ming疊10 i髻鬟j ihu an汗出泱背j id b .偕ji。膏g ao 娟然juan 飞砂走砾shdo c .蹇j ian磧hui倩女q ian脱笼之鹄hu d .呷xid廿ni an明媚m?i羽鳞鬣li e2.加点词词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饮少辄醉未百步辄返 b.波色乍明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岀于匣也 c.于时冰皮始解如倩女之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d.冻风时作泉而茗者,疊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e ?风力虽尚劲游人虽未盛3 .下列没有用比喻修辞的一句是()a .若脱笼之鹄。b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c .如倩女之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d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4?下列对本文赏析错误的一项是()a.本文结构松散自由,是一典型的山水小品。b.本文文辞清丽简洁,作者直抒胸臆。 c.本文虽然表达了一种封建士大夫的闲情逸致,但也掩饰不了作者失意的苦闷。d.本文比喻新鲜、贴切,洋溢着作者游览时的轻松喜悦的心情。5.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1 )表现作者春游满井轻松愉快的心情的句子是:。(2)描写波光的比喻句是:。(3)描写山峦为晴雪所洗后的鲜艳明媚的比喻句是:。6.下列句子译文不正确的是()a.高柳夹堤, 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译文:高大的柳树夹着河堤,肥沃的土地有点湿润,一眼望去 天地显得很开阔, (我感到自己)好像是一只从笼子里飞出来的天鹅。b?晶

初二语文八年级语文满井游记练习题及答案

1.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燕地寒y4n 鳞鬣li8 倩女qi4n 蹇者ji3n B.花朝zh1o 脱笼之鹄h* 堕事hu9 靧面hu @ C.飞沙走砾l@ 辄zh6 罍而歌者l6I 己亥h4i D.廿二日ni4n 山峦lu2n 茗m0ng 鲜妍y 2n 2.与“娟然如拭”中的“然”用法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 A.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B.呷浪之鳞,悠然自得。 C.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 D.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3.与“泉而茗者”中的“茗”字语法功能相同的项是 [ ] A.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 B.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D.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4.与“鳞浪层层”修辞手法不相同的项是 [ ] A.呷浪之鳞,悠然自得。 B.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C.麦田浅鬣寸许。 D.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5.与“呷浪之鳞”修辞手法相同的项是 [ ] A.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 B.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C.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D.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6.品味下面译句,选出译得好的一句

①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 ] A.局束在一间房子的里面,想出去也出去不得。 B.只好躲在房子里面,想出去走走也出不去。 ②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 ] A.好像刚打开镜子,冷光突然从匣子里闪射出来一样。 B.好像镜子的刚刚磨光,冷光闪射从匣子里发出一样。 ③冰皮始解,波色乍明 [ ] A.薄冰开始溶化,水波就露出明光。 B.冰层开始溶化,水波突然闪出亮光。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来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7.选出加粗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 ] A.①冻风时作②于时冰皮始解 B.①呷浪之鳞②鳞浪层层 C.①于时冰皮始解②始知郊田之外 D.①欲出不得②偕数友出东直 8.选出加粗词词义不相同的一项 [ ] A.①娟然如拭②悠然自得 B.①游人虽未盛②风力虽劲 C.①未之知也②曝沙之鸟 D.①泉而茗者②红装而蹇者 9.试说“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一句的含义。 ________

《满井游记》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_0

《满井游记》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 册) 导入新课 分析鉴赏 1、分析结构 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 (叙述——描写——议论) 按这三种表达方式把本文分为三大部分 段意(P187页) 2、第一部分 师:燕地初春的特点是什么?(用一个字概括) 寒 师:这么寒冷、恶劣的天气还体现在哪里? (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师:在这里作者不说“寒风”、“冷风”而说“冻风”意在说明寒冷的————程度 师:因此作者在这里用“冻风”、“飞沙”烘托反衬出燕地的特征——寒

师:“花朝”已经过去了,(听说过花朝节吗?在我国古代,花朝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农历二月十二日是百花的生日,人们会举行各种活动来庆祝,比如结伴赏花,踏青,游园,唱歌,跳舞……《红楼梦》里有一个人的生日就是这一天,林黛玉。可见作者是多么偏爱他的林妹妹,居然点她为百花的主人。)“花朝节”虽然已经过去了,但应该还是出游踏青的好时期,作者渴望出游,但他能出游吗?(不能)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师:作者因寒冷、沙砾阻挡,阻住他的游兴,不知尝试多少次,也都未百步辄返,其(懊恼、郁闷、无奈)的心情可想而知了。 师:同学们,第一段有没有描写满井的景色?(没有) 师:第一段写城中“余寒尤厉”的景象,也就是写出游之前的内容,但作者有没有从出游写起?(没有)而是从反面抒发作者矛盾的心情。 师:那么结合刚才的分析说说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用烘托、反衬的手法、欲扬先抑,写出燕地的气候特征,暗示作者渴望出游的心情,为后文写作者看到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满井喜悦心情做铺垫)

满井游记

《满井游记》课堂教学案例 【教学任务分析】 《满井游记》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本中第六单元的第四课,这是一个以写景记游为主的古代散文单元,经过前三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能把握这种游记的特点。根据要求,通过这些文章要学习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并学习文章的写景方法。《满井游记》作为一篇自读的记游小品,作者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写出了一个南方人眼中的“北国之春”,而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文中春色之美呢?根据以上特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重点及难点。 1、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能力: ①理解作者写景的特点; ②重视诵读,力求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体味作者个性化的写景抒情技巧,增强自身写作能力; ⑵过程与方法: 要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同伴互助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是问题的发现者、思考者、探索者,在合作交流中共同成长。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作者钟情于山水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教学重点: 学生在朗读中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感受作者钟情于山水的情感。 3、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独特的文风与性情。 4、教法与学法: 由于这是一篇自读篇目,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⑴诵读教学法,使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体会语感,把握作品的艺术风格,通过听朗读,让学生自己想象文章画面,感受文章意境,力求突破教学重点; ⑵比较阅读法,通过与其他同类篇目的比较,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进一步体会作者个性化的写景特点,完成教学难点的突破。 教学过程中注重课堂讨论,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在学法上,力求让学生掌握通过画面想象,再现艺术形象,学习赏析写景文章的方法,培养其自学能力。

最新文言文《满井游记》课后习题及答案

文言文《满井游记》课后习题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题 1、画线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茗míng罍léi髻鬟jìhuán汗出浃背jiá B、偕jiē膏gāo 娟然juān飞砂走砾shòo C、蹇jiǎn靧huì倩女qiàn脱笼之鹄hú D、呷xiā廿niàn明媚mèi羽鳞鬣liè 2、没有用比喻修辞的一句是() A、若脱笼之鹄 B、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C、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D、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3、画线词词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饮少辄醉未百步辄返 B、波色乍明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C、于时冰皮始解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D、冻风时作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E、风力虽尚劲游人虽未盛 二、课内语段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

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⑴表现作者春游满井轻松愉快的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⑵描写波光的比喻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描写山峦为晴雪所洗后的鲜艳明媚的比喻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译文不正确的是() A、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译文:高大的柳树夹着河堤,肥沃的土地有点湿润,一眼望去天地显得很开阔,(我感到自己)好像是一只从笼子里飞出来的天鹅。 B、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译文:(河水)亮晶晶的,好像刚打开镜子,冷光突然从匣子里闪射出来一样。 C、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译文:柳条有舒展开的,没舒展开的,柔嫩的梢头像一件披风披在柳树上,麦苗出土了,刚一寸左右。

《满井游记》导学案[]

29.《满井游记》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增强文言语感。 2.重视诵读,在朗读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简述作者及写作背景,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4 .揣摩本文白描和拟人手法的运用以及比喻句的表达效果,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形象生动的写景技巧。 5.感受北方早春宜人的春色及作者寄情山水的意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课文背景知识】 (1 )作家作品 袁宏道(1568?1610),字 ,号,公安(今属湖北省)人。代文学家。 (2 )背景知识 袁宏道与其兄宗道、弟中道合称“三袁”,因籍贯是湖北公安,所以称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了“性灵说",认为文学应当“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满井是明代北京近郊的一个风景区,每逢早春二月,是郊游的好去处。作者于明神 宗万历二十七年(1599)二月二十二日游满井,写了这篇《满井游记》。个人收集整理勿 做商业用途 【课文结构分析】 (1 )层次结构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_ (2 )中心意思 (3 )写作特点 (4 )课文翻译 北京一带气候寒冷,过了花朝节,冬寒还没有退尽,经常刮起冷风,一刮冷风就扬起满天沙尘。(我)只 好躲在屋子里,想出去走走也出不去。每次顶着风坐车出去,总是不到百步就转了回来。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 途 22日那天,略微暖和些,我和几个朋友一块儿出了东直门,到了满井。高大的柳树成排地分立在堤的两 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放眼望去是一片开阔的景象,(感到自己)好像是从笼子里飞出来的天鹅(无比轻松)。这时河上的冰开始融化,水波突然闪 出亮光,泛起一层一层鱼鳞似的波纹,水清澈极了,可以看到河底,亮晶晶的,好像刚打开匣子,冷光突然从匣 子里闪射出来一样。山峦被融化的雪水洗过后,是那样美好、光洁,呈现出迷人的风姿,好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 刚刚梳好髻鬟一样。柳条将要伸展却尚未伸展,柔嫩的梢头在风中散开,麦苗出土了,高一寸左右。游人还不算 很多,但用泉水煮茶喝的,拿着酒杯唱歌的,身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可以见到。风力虽然还很猛,但走路就汗流浃背。那些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儿,浮到水面上吸水的鱼儿,都是一副悠闲自在的情态,毛羽、鳞鳍当中都充 满了欢乐的气氛。(我这)才知道郊田外面未尝没

满井游记练习题

满井游记练习题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提,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 之鹄。于是,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 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试,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 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 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 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 自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汗流浃背呷浪之鳞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译文: 3.作者列举了几种游人?用现代汉语回答。。 钱塘湖春行满井游记 4.选出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几处早莺争暖树 B.局促一室之内 C.娟然如拭 D.泉而茗者 5.选出下面各组中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A.游人虽未盛风力虽尚劲 B.红装而蹇者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C. 罍而歌者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D.局促一室之内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6.从两篇诗文中各选出两个最能体现初春季节特点的词。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8.请你从《钱塘湖春行》中找到一句与“余寒犹厉”有类似感受的诗句。 9.说说你对《满井游记》最后一句的理解。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 廿二日天稍和② 泉而茗者 ③ 柳条将舒未舒④ 呷浪之鳞

八年级语文上册24满井游记导学案新版语文版

24、《满井游记》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熟读并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实虚词语。 2.学习课文把山水风光、游人活动、感情抒发交融在一起的写法。 3.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的情怀和“与民同乐”的思想。 一、资料链接 1.作者简介 袁宏道(1568~1610),明朝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明公安(今湖北人),万历年进士,官至吏部中郎,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的创始者。作品真率自然、清新活泼,内容则多写闲情逸致,部分篇章反映民间疾苦,对当时政治现实有所批判。有《袁中郎集》。 2.文体简介游记,散文的一种。以轻快的笔调和生动的描写,记述旅途中的见闻,反映某地的山川景物、名胜古迹、风俗习惯和社会状况等,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属山水游记,又因其短小,称“山水小品”。 3.写作背景袁宏道始终无意于仕途,他在万历二十年中了进士,但不愿做官,而去访师求学,游历山川。万历二十七年(1599),袁宏道再次做官,任顺天府教授,终日又得和拜谒酬答打交道了,这使他颇为苦闷,更使他苦闷的是有政见却得不到申诉。好在袁宏道所担任的职务比较清闲,有空暇就游览北京附近的名胜古迹。《满井游记》就作于此时。 二、自主学习 1.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 燕地寒()花朝节()飞沙走砾()廿二日()波色乍明()靧面() 髻鬟()罍而歌()浅鬣() 2.根据拼音写汉字。 红装而ji?n()者pù()沙之鸟xiā()浪之鳞泉而míng()者wū()能无纪汗出jiá()背 3.朗读课文,注意句子的停顿。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方法链接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 1.主谓之间要停顿。 2.谓宾之间要停顿。 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满井游记对比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6题。(20分) (甲)满井游记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乙)湖心亭看雪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4分) (1)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2)是日,更定矣 (3)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4)泉而茗者 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4分) (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3、与“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中的“之”的释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B、局促一室之内 C、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 D、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4、这两篇写景散文在写法上都运用了白描,试从两文中各找一例赏析。(4分) 5、甲文则表现了满井早春的特点。乙文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 的特点;(2分) 6、甲、乙两文在写景的同时,都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说说你从这两篇文章中分别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4分)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博文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满井游记导学案

《第24课满井游记》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生字词,整理常见实词,积累文言词语。 2.品位赏析文中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3.欣赏文章的写作技法,提高鉴赏作品的能力。 【作者简介】 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明代公安人。万历二十年进士,官至吏部郎中。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公安三袁”,为公安派的创始者。三袁中,袁宏道成就最大。他师事李贽,推崇徐渭。提出与复古派针锋相对的文学主张,反对厚古薄今,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较多作品着意抒发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率真自然,散文文笔流畅,语言通俗活泼。所作游记、小品最为人称道,是晚明小品文的代表作家,著有《袁中郎全集》。 【写作背景】 袁宏道始终无意于仕途,万历二十年(1592)就中了进士,但他不愿做官,而去访师求学,游历山川。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职的哥哥袁宗道的信,让他进京。他只好收敛起游山玩水的兴致,来到北京,被授予顺天府(治所在北京)教授。第二年,升为国子监助教。本文就写于这一年的春天。 第一课时 一、基础识记 1.给加点字注音 燕.( )地寒花朝.( )节飞砂走砾.( ) 廿.( )二日 百步辄.( )返偕.( )数友脱笼之鹄.( ) 髻鬟 ..()() 靧.( )面浅鬣.( ) 罍.( )而歌者红装而蹇.( )者 汗出浃.( )背呷.( )浪之鳞曝.( )沙堕.事()恶.() 2.解释划线的词语。 余寒犹厉()冻风时作()飞沙走砾() 局促一室之内()未百步辄返()廿二日()天稍和()土膏微润()若脱笼之鹄() 于时()波色乍明()鳞浪层层()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柔梢披风() 麦田浅鬣寸许()()泉而茗者() 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