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一课外文言文训练有答案

初一课外文言文训练有答案

初一课外文言文训练有答案
初一课外文言文训练有答案

初一课外文言文训练有答案

初一课外文言文训练(1-4)

(一)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恐已暮.矣()(2)盲臣安.敢戏其君乎()(3)臣闻.之()(4)善.哉()

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臣闻之 B.如日出之光

C.驱之别院 D.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译文:

4.这则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

(二)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①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①长:做首领。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子无.敢食我也:(2)兽见之皆走.:

(3)吾为子.先行:(4)故.遂与之行:

2.翻译下列句子

(1)天帝使我长百兽

译文:

(2)子以我为不信

译文:

3.根据故事内容写出相应的成语。

4.请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

2

3

答: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训练(5-8)

(五)列子学射

列子①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问:“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②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故圣人不查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①列子:名御寇,战国时郑国人;子:写在姓氏后,对人的尊称。②守而勿失:记住他,不要忘记。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请于.关尹子()(2)又以报.关尹子()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译文:

3.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

(六)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兔走.触株()(2)因释.其耒而守株()

(3)冀.复得兔()(4)而身.为宋国笑()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为人谋而不忠乎

C.始悟为山市 D.此何遽不为福乎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译文:

4.宋人为什么不会再得到兔子?

答:

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