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奥数 植树问题(一) 精选练习例题 含答案解析(附知识点拨及考点)

小学奥数 植树问题(一) 精选练习例题 含答案解析(附知识点拨及考点)

小学奥数  植树问题(一) 精选练习例题 含答案解析(附知识点拨及考点)
小学奥数  植树问题(一) 精选练习例题 含答案解析(附知识点拨及考点)

1.封闭与非封闭植树路线的讲解及生活运用。

2.掌握空心方阵和实心方阵的变化规律.

3.几何图形的设计与构造

一、植树问题分两种情况:

(一)不封闭的植树路线. ① 若题目中要求在植树的线路两端都植树,则棵数比段数多1.

全长、棵数、株距之间的关系就为:棵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棵数1-)

株距=全长÷(棵数1-)

② 如果题目中要求在路线的一端植树,则棵数就比在两端植树时的棵数少1,即棵数与段数相等.

全长、棵数、株距之间的关系就为:全长=株距?棵数;

棵数=段数=全长÷株距;

株距=全长÷棵数.

③ 如果植树路线的两端都不植树,则棵数就比②中还少1棵.

全长、棵数、株距之间的关系就为:棵数=段数1-=全长÷株距1-.

株距=全长÷(棵数1+).

全长=株距?(棵数+1)

(二)封闭的植树路线.

在圆、正方形、长方形、闭合曲线等上面植树,因为头尾两端重合在一起,所以种树的棵数等于分成的段数. 全长、棵数、株距之间的关系就为:棵数=段数=周长÷株距.

二、解植树问题的三要素

(1)总路线长(2)间距(棵距)长(3)棵数,

只要知道这三个要素中任意两个要素,就可以求出第三个.

三、方阵问题

(1)明确空心方阵和实心方阵的概念及区别.

(2)每边的个数=总数÷41+”;

知识点拨

教学目标

5-1-3.植树问题(一)

(3)每向里一层每边棋子数减少2;

(4)掌握计算层数、每层个数、总个数的方法,及每层个数的变化规律。

例题精讲

【例1】大头儿子的学校旁边的一条路长400米,在路的一边从头到尾每隔4米种一棵树,一共能种几棵树?

【考点】直线上的植树问题【难度】1星【题型】解答

【巩固】在一条长240米的水渠边上植树,每隔3米植1棵。两端都植,共植树多少棵?

【考点】直线上的植树问题【难度】1星【题型】解答

【解析】2403181

÷+=(棵)

【答案】81棵

【例2】一条马路长200米,在马路两侧每隔4米种一棵树,则一共要种树___________棵。

【考点】直线上的植树问题【难度】2星【题型】填空

【关键词】希望杯,4年级,1试

【解析】考察植树问题,200÷4=50(段),(50+1)×2=102

【答案】102

【例3】一条公路的一旁连两端在内共植树91棵,每两棵之间的距离是5米,求公路长是多少米?

【考点】直线上的植树问题【难度】1星【题型】解答

【解析】根据植树问题得到:()

9115450

-?=(米)

【答案】450米

【例4】贝贝要去外婆家,他家门口有一根路灯杆,从这根杆开始,他边走边数,每50步有一根路灯杆,数到第10根时刚好到外婆家,他一共走了_____步.

【考点】直线上的植树问题【难度】1星【题型】填空

【关键词】走美杯,3年级,初赛

【解析】他从家门口的电线杆开始走,到第10根电线杆的时候刚好走了9段,每段需要走50步,所以共走的步子为:509=450

?(步)

【答案】450步

【例5】校门口放着一排花,共10盆.从左往右数茉莉花摆在第6,从右往左数,月季花摆在第8,一串红花全都摆在了茉莉花和月季花之间.算一算,一串红花一共有多少盆?

【考点】直线上的植树问题【难度】1星【题型】解答

【解析】从左往右数茉莉花摆在第6,那么从右往左数茉莉花就是第:10(61)5

--=(盆)花,从右往左数,

月季花摆在第8,从左往右数月季花就是第:10(81)3

--=(盆)花,一串红花全都摆在了茉莉花和月季花之间,一串红花一共有:10532

--=(盆).

【答案】2盆

【例6】从小熊家到小猪家有一条小路,每隔45米种一棵树,加上两端共种53棵;现在改成每隔60米种一棵树.求可余下多少棵树?

【考点】直线上的植树问题【难度】2星【题型】解答

【解析】该题含植树问题、相差关系两组数量关系.从小熊家到小猪家的距离是:45×(53-1)=2340(米),间隔距离变化后,两地之间种树:2340÷60+1=40(棵),所以可余下树:53-40=13(棵) ,

综合算式为:53-[45×(53-1)÷60+1]=13(棵).

【答案】13棵

【巩固】从甲地到乙地每隔40米安装一根电线杆,加上两端共51根;现在改成每隔60米安装一根电线杆.求还需要多少根电线杆?

【考点】直线上的植树问题【难度】2星【题型】解答

【解析】该题含植树问题、相差关系两组数量关系.

解:①从甲地到乙地距离多少米?40(511)2000

?-=(米)

②间隔距离变化后,甲乙两地之间安装多少根电线杆?200020100

+=(根)

÷=(根),1001101

③还需要下多少根电线杆?1015150

-=(根)

综合算式:[40(511)201]5150

?-÷+-=(根)

【答案】50根

【例7】马路的一边,相隔8米有一棵杨树,小强乘汽车从学校回家,从看到第一棵树到第153棵树共花了4分钟,小强从家到学校共坐了半小时的汽车,问:小强的家距离学校多远?

【考点】直线上的植树问题【难度】2星【题型】解答

【解析】第一棵树到第153棵树中间共有153-1=152(个)间隔,每个间隔长8米,所以第一棵树到第153棵树的距离是:1528=1216

?(米),汽车经过1216米用了4分钟,1分钟汽车经过:÷(米),半小时汽车经过:30430=9120

?(米),即小明的家距离学校9120米.

12164=304

【答案】9120米

【巩固】马路的一边每相隔9米栽有一棵柳树.张军乘汽车5分钟共看到501棵树,问汽车每小时走多少千米?

【考点】直线上的植树问题【难度】2星【题型】解答

【解析】张军5分钟看到501棵树意味着在马路的两端都植树了;只要求出这段路的长度就容易求出汽车速度.5分钟汽车共走了:9(5011)4500

÷=(米),汽车每小时走:

?-=(米),汽车每分钟走:45005900

?-÷?÷=(千米)

9006054000

=(千米)列综合式:9(5011)560100054

?=(米)54

【答案】54千米

【例8】一位老爷爷以匀速散步,从家门口走到第11棵树用了11分钟,这位老爷爷如果走24分钟,应走到第几棵树?(家门口没有树)

【考点】直线上的植树问题【难度】2星【题型】解答

【解析】从家门口走到第11棵树是走了11个间隔,走一个间隔所用时间是:11÷11=1(分钟),那么走24分钟应该走了:24÷1=24(个)间隔,所以老爷爷应该走到了第24棵树.

【答案】24棵

【例9】晶晶上楼,从第一层走到第三层需要走36级台阶.如果从第一层走到第六层需要走多少级台阶?(各

层楼之间的台阶数相同)

【考点】直线上的植树问题【难度】2星【题型】解答

【解析】题意的实质反映的是一线段上的点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线段示意图如下:

①每相邻两层楼之间有多少级台阶?36(31)18

÷-=(级)

②从第一层走到第六层共多少级台阶?18(61)90

?-=(级)

【答案】90级

【巩固】丁丁和爸爸两个人比赛跑楼梯,从一层开始比赛,丁丁到四层时,爸爸到三层,如此算来,丁丁到16层时,爸爸跑到了几层?

【考点】直线上的植树问题【难度】2星【题型】解答

【解析】丁丁实际跑了三层的距离,爸爸跑了两层的距离,到16层需要跑15层的距离,所以丁丁跑了1535

÷=(个)三层的距离,爸爸同时跑了5个两层的距离.所以爸爸跑到了52111

?+=(层).

【答案】11层

【例10】有一座高楼,小红每上登一层需1.5分钟,每下走一层需半分钟,她从上午8:45开始不停地从底层往上走,到了最高层后又立即往下走,中途也不停留,上午9:17第一次返回底层。

则这座楼共有__________层。

【考点】直线上的植树问题【难度】3星【题型】填空

【关键词】希望杯,四年级,二试,第12题

【解析】由题意,小红从开始走到返回底层所用时间为151732

+=(分

+=(分钟),上、下一层需要:1.50.52钟),所以楼梯数为32216

+=(层)。

÷=(个),这座楼层数为:16117

【答案】17层

【例11】元宵节到了,实验中学学校大门上挂了红绿两种颜色的彩灯,从头到尾一共挂了21只,每隔30分米挂一只红灯,相邻的2只红灯之间挂了一只绿灯,问实验中学学校的大门有多宽?

【考点】直线上的植树问题【难度】2星【题型】解答

【解析】一共挂了21只彩灯说明彩灯中间的间距有:21-1=20(个),每隔30分米挂一只红灯,相邻的2只红灯之间挂了一只绿灯,说明每个间距的长是:30÷2=15(分米),所以学而思学校的大门宽度为:15×20=300(分米)

【答案】300分米

【例12】有一个报时钟,每敲响一下,声音可持续3秒.如果敲响6下,那么从敲响第一下到最后一下持续声音结束,一共需要43秒.现在敲响12下,从敲响第一下到最后一下持续声音结束,一共需要

多长时间?

【考点】直线上的植树问题【难度】3星【题型】解答

【解析】每次敲完以后,声音持续3秒,那么从敲完第一下到敲完第6下,一共经历的时间是43340

-=(秒),而这之间只有615

÷=(秒),现在要敲响12下,所以-=(个)间隔,所以每个间隔时间是4058

一共经历的时间是11个间隔和3秒的持续时间,一共需要时间是:118391

?+=(秒).

【答案】91秒

【例13】小明家的小狗喝水时间很规律,每隔5分钟喝一次水,第一次喝水的时间是8点整,当小狗第20次喝水时,时间是多少?

【考点】直线上的植树问题【难度】2星【题型】解答

【解析】第20次喝水与第1次喝水之间有20119

-=(个)间隔,因为小狗每隔5分钟喝一次,所以到第20次喝水中间间隔的时间是:19595

?=(分钟),也就是1个小时35分钟,所以小狗第20次喝水时时间是:9时35分.

【答案】9时35分

【巩固】 有一个挂钟,每小时敲一次钟,几点钟就敲几下,六点时,5秒钟敲完,那么十二点时,几秒钟才

能敲完?

【考点】直线上的植树问题 【难度】2星 【题型】解答

【解析】 六点时敲6下,中间共有5个间隔,所以每个时间间隔是551÷=(秒),十二点要敲12下,中间有

11个时间间隔,所以十二点要用:11111?=(秒)才能敲完.

【答案】11秒

【例 14】 科学家进行一项试验,每隔5小时做一次记录,做第12次记录时,挂钟时针恰好指向9,问做第

一次记录时,时针指向几?

【考点】直线上的植树问题 【难度】3星 【题型】解答

【解析】 我们先要弄清楚从第一次记录到第十二次记录中间经过的时间是多少.第1次到第12次有11个间

隔:51155?=(小时).然后我们要知道55小时,时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时针每过12小时就会转一圈回到原来的状态,所以时针转了4圈以后,又经过了7个小时.55124

7÷=(小时)而

这时时针指向9点,所以原来时针指向2点.

【答案】2点

【例 15】 裁缝有一段16米长的呢子,每天剪去2米,第几天剪去最后一段? 【考点】直线上的植树问题 【难度】2星 【题型】解答

【解析】 如果呢子有2米,不需要剪;如果呢子有4米,第一天就可以剪去最后一段,4米里有2个2米,

只用1天;如果呢子有6米,第一天剪去2米,还剩4米,第二天就可以剪去最后一段,6米里有3个2米,只用2天;如果呢子有8米,第一天剪去2米,还剩6米,第二天再剪2米,还剩4米,这样第三天即可剪去最后一段,8米里有4个2米,用3天,……我们可以从中发现规律:所用的天数比2米的个数少1.因此,只要看16米里有几个2米,问题就可以解决了.16米中包含2米的个数:1628÷=(个)剪去最后一段所用的天数:817-=(天),所以裁缝第7天剪去最后一段.

【答案】7天

【巩固】 一根木料在24秒内被锯成了4段,用同样的速度锯成5段,需要多少秒?

【考点】直线上的植树问题 【难度】2星 【题型】解答

【解析】 锯的次数总比锯的段数少1.因此,在24秒内锯了4段,实际只锯了3次,这样我们就可以求出锯

一次所用的时间了,又由于用同样的速度锯成5段;实际上锯了4次,这样锯成5段所用的时间就可以求出来了.所以锯一次所用的时间:24(41)8÷-=(秒),锯5段所用的时间:85132

()?-=(秒). 【答案】32秒

【例 16】 有三根木料,打算把每根锯成3段,每锯开一处需用3分钟,全部锯完需要多少分钟?

【考点】直线上的植树问题 【难度】2星 【题型】解答

【解析】 求锯的次数属植树问题思路.一根木料锯成了3段,只要锯312-=次,锯3根木料要236?=次,

问题随之可求.

解:①一根木料要锯成3段,共要锯多少次?312-=(次)

②锯开三根木料要多少次?236?=(次)

③锯三根木料要多少时间?3618?=(分钟)

综合算式:3[(31)3]18?-?=(分钟)或3(31)318?-?=(分钟)

【答案】18分钟

【例 17】甲、乙、丙三人锯同样粗细的木棍,分别领取8米,10米,6米长的木棍,要求都按2米的规格锯开.劳动结束后,甲,乙,丙分别锯了24, 25, 27段,那么锯木棍速度最快的比速度最慢的多锯次.

【考点】直线上的植树问题【难度】2星【题型】解答

【关键词】迎春杯,三年级,初赛,3题

【解析】甲每锯一根出824

÷?=(次)

÷=(段)需要锯413

-=(次)甲锯24段需要锯244318乙每锯一根出1025

÷?=(次)

÷=(段)需要锯514

-=(次)甲锯24段需要锯255420丙每锯一根出623

÷=(段)需要锯312

÷?=(次)

-=(次)甲锯24段需要锯273218锯的速度快的甲和丙比锯的慢的乙多锯2次

【例18】有一根180厘米长的绳子,从一端开始每3厘米作一记号,每4厘米也作一记号,然后将标有记号的地方剪断,绳子共被剪成了多少段?

【考点】直线上的植树问题【难度】3星【题型】解答

【解析】⑴每3厘米作一记号,共有记号:1803159

÷-=(个)

⑵每4厘米作一记号,共有记号:1804144

÷-=(个)

⑶其中重复的共有:1801211

÷-=(个)

⑷所以记号共有:59441489

+-=(个)

⑸绳子共被剪成了: 89190

+=(段).

【答案】90段

【例19】在一根长100厘米的木棍上,自左至右每隔6厘米染一个红色点,同时自右向左每隔5厘米也染一个红点,然后沿红点将木棍逐级锯开,那么长度是4厘米的短木棍有多少根?

【考点】直线上的植树问题【难度】3星【题型】解答

【解析】由于100是5的倍数,所以自右向左每隔5厘米染一个红点相当于自左向右每隔5厘米染一个红点.而每隔30厘米可得到2个4厘米的短木棍.最后10030310

-?=(厘米)也可以得一个短木棍,故共有2317

?+=(根)4厘米的短棍.

【答案】7根

【例20】甲、乙俩人对一根3米长的木棍涂色,首先甲从木棍端点开始涂黑5厘米,间隔5厘米不涂色,接着再涂黑5厘米,这样交替做到底.然后,乙从木棍同一端点开始留出6厘米不涂色,接着涂黑6厘米,再间隔6厘米不涂色,交替做到底.最后,木棍上没有被涂黑部分的长度总和为厘米.

【考点】直线上的植树问题【难度】4星【题型】解答

【关键词】小学数学奥林匹克

【解析】考虑60cm长的一段木棍中,没有被涂黑的部分长度总和为1354215()

++++=cm(如上图),所以3米长的木棍中共有153006075

?÷=cm长未被涂黑.

()()

【答案】75厘米

【例21】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一起攀登一个有300级台阶的山坡,爸爸每步上3级台阶,儿子每步上2级台阶,从起点处开始,父子俩走完这段路共踏了多少级不同的台阶?

【考点】直线上的植树问题【难度】3星【题型】解答

【解析】大头儿子踏过的台阶数是:3002150

÷=(级),父

÷=(级),小头爸爸踏过的台阶数是3003100子俩每236

÷=(级),所以父子俩共踏了:?=(级)台阶要共同踏1级台阶,共重复踏了300650

+-=(级).

150********

【答案】200级

【例22】北京市国庆节参加游行的总人数有60000人,这些人平均分为25队,每队又以12人为一排列队前进.排与排之间的距离为1米,队与队之间的距离是4米,游行队伍全长多少米?

【考点】直线上的植树问题【难度】3星【题型】解答

【解析】这道题仍是植树问题的逆解题,它与植树问题中已知树的棵数,树间的距离,求树列的全长相当.逆解时要注意段数比树的棵数少1.所以,

⑴每队的人数是:60000252400

÷=(人)

⑵每队可以分成的排数是:240012

÷=(排)

⑶200排的全长米数是:1(2001)19

?-=(米)

⑷25个队的全长米数是:199254975

?=(米)

⑸25个队之间的距离总米数是:4(251)96

?-=(米)

⑹游行队伍的全长是:4975965071

+=(米)

【答案】5071米

【例23】学而思学校三年级运动员参加校运动会入场式,组成66

?的方块队(即每行每列都是6人),前后每行间隔为2米.他们以每分钟40米的速度,通过长30米的主席台,需要多少分钟?

【考点】直线上的植树问题【难度】3星【题型】解答

【解析】运用植树问题的逆解思路,即前后每行间隔长×间隔数=方块队长.方块队长:2(61)10

?-=(米),方块队通过主席台行进路程总长:103040

÷=(分钟),综

+=(米),方块队通过主席台需要:40401合算式:[2(61)30]401

?-+÷=(分钟).

【答案】1分钟

【巩固】一次检阅,接受检阅的一列彩车车队共30辆,每辆车长4米,前后每辆车相隔5米。这列车队共排列了多长?如果车队每秒行驶2米,那么这列车队要通过535米长的检阅场地,需要多少时间?【考点】直线上的植树问题【难度】3星【题型】解答

【解析】车队间隔共有30129

-=(个),每个间隔5米,所以,间隔的总长为(301)5145

-?=(米),而车身的总长为(71)424

-?+?=(米).由于车队要行-?=(米),故这列车队的总长为(301)5304265

+=(米),且每秒行2米,所以车队通过检阅场地需要,(265535)2400 265535800

+÷=(秒)=6分40秒.

【答案】6分40秒

【巩固】20名运动员,骑摩托车围绕体育场的环形跑道头尾相接作表演,每辆车长2米,前后两辆车相距18米,这列车队长多少米?如果每辆车的车速为每秒12米,这个车队经过长为38米的主席台需要多长时间?

【考点】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难度】2星【题型】填空

【解析】20名运动员共有20辆摩托车,那么他们之间一共有19个间隔,这个车队的长由20辆车长加上19个间隔组成.20辆车的长度是:20240

?=(米).所以这

?=(米).19个间隔的总长度为:1918342个车队的长度为:40342382

+=(米)(当然这一问也可以这样考虑:把一辆车跟一个间隔看成一个整体,那么这个车队长:19202382

?+=(米)).第二问是一个行程问题,穿过主席台实际上走的路程是主席台长加上车队的长度,所以车队走的总路程为38238420

+=(米),又因为车队的速度为每秒

12米,所以用的时间为4201235

÷=(秒).

【答案】车队长382米,所用时间是35秒。

【例24】有一路电车的起点站和终点站分别是甲站和乙站,每隔5分钟有一辆电车从甲站出发开往乙站,全程要15分钟.有一个人从乙站出发沿电车路线骑车前往甲站,他出发的时候,恰好有一辆电车

到达乙站,在路上,他又遇到了10辆迎面开来的电车才到达甲站,这时候,恰好又有一辆车从甲

站开出,问:他从乙站到甲站用了多少分钟?

【考点】直线上的植树问题【难度】4星【题型】解答

【解析】这个人前后一共看见了12辆电车,每两辆车的间隔是5分钟,开出12辆电车共有12111

-=(个)间隔,这样可以计算出从第1辆电车开出到第12辆电车开出所用的时间,共经了51155

?=(分钟),由于他出发的时候,第1辆电车巳到达乙站,所以这个人从乙站到甲站用了551540

-=(分钟).【答案】40分钟

小学奥数植树问题

植树问题 先介绍四类最简单、最基本的植树问题。 树木的株数、株距与总路长之间有如下基本关系: 株数=总路长÷株距+1 对于一条有端点的线路,其基本关系如下: 总路长=株距×(株数-1) 对于一条没有端点的封闭路线,其基本关系如下: 总路长=株距×株数 为使其更直观,我们用图示法来说明。树用点来表示,植树的沿线用线来表示,这样就把植树问题转化为一条非封闭或封闭的线上的“点数”与相邻两点间的线的段数之间的关系问题。 显然,只有下面四种情形: (1)非封闭线的两端都有“点”时, “点数”=“段数”+1。 (2)非封闭线只有一端有“点”时, “点数”=“段数”。 (3)非封闭线的两端都没有“点”时, “点数”=“段数”-1。 (4)封闭线上,“点数”=“段数”。 最简单、最基本的植树问题只有这四类情形。 题库: 1.一条河堤长420米,从头到尾每隔3米栽一棵树,要栽多少棵树

2.在一段路边每隔50米埋设一根路灯杆,包括这段路两端埋设的路灯杆,共埋设了10根。这段路长多少米 3.小明要到高层建筑的11层,他走到5层用了100秒,照此速度计算,他还需走多少秒 4.下图是五个大小相同的铁环连在一起的图形。它的长度是多少十个这样的铁环连在一起有多长 5.一次检阅,接受检阅的一列彩车车队共30辆,每辆车长4米,前后每辆车相隔5米。这列车队共排列了多长如果车队每秒行驶2米,那么这列车队要通过535米长的检阅场地,需要多少时间 .学校有一条长60米的走道,计划在道路一旁栽树。每隔3米栽一棵。 (1)如果两端都各栽一棵树,那么共需多少棵树苗 (2)如果两端都不栽树,那么共需多少棵树苗 (3)如果只有一端栽树,那么共需多少棵树苗 7.一个长100米,宽20米的长方形游泳池,在离池边3米的外围圈(仍为长方形)上每隔2米种一棵树。共种了多少棵树 8.一根90厘米长的钢条,要锯成9厘米长的小段,一共要锯几次 9.测量人员测量一条路的长度。先立了一个标杆,然后每隔40米立一根标杆。当立杆10根时,第1根与第10根相距多少米 10.学校举行运动会。参加入场式的仪仗队共180人,每6人一行,前后两行间隔120厘米。这个仪仗队共排了多长 11.在一条长1200米的河堤边等距离植树(两端都要植树)。已挖好每隔6米植一棵树的坑,后要改成每隔4米植一棵树。还要挖多少个坑需要填上多少个坑12.一个车队以5米/秒的速度缓缓地通过一座210米长的大桥,共用100秒。已知每辆车长5米,两车之间相隔10米,那么这个车队共有多少辆车 13.在路的一侧插彩旗,每隔5米插一面,从起点到终点共插了10面。这条道路有多长 14.在学校的走廊两边,每隔4米放一盆菊花,从起点到终点一共放了18盆。

小学奥数知识点归纳和总结

小学奥数知识点归纳和总结 二年级奥数知识点分类: 一、运算符号类 二、规律填数类 三、规律画图类 四、年龄问题类 五、间隔问题类(含植树问题及智力计数) 六、周期问题类 七、有序思考类 八、时钟问题类 九、推理及思维训练类(包含算式类) 十、和差问题类 十一、和倍问题类 十二、差倍问题类 十三、一笔画类 十四、移动变换类 十五、智力趣味类(包含巧切西瓜) 十六、鸡兔同笼类 十七、盈亏问题类 十八、应用类(含数量关系、重叠问题、) 三年级奥数知识点分类: 一、计算类 计算是数学学习的基本知识,也是学好奥数的基础。能否又快又准的算出答案,是历年数学竞赛考察的一个基本点。三年级的计算包括:速算与巧算、数列规律、数列求和、等差数列的和等。 二、应用题类 从三年级起,大量的奥数专题知识都是所有年级所有竞赛考试中必考的重点知识。学生们一定要在各个应用题专题学习的初期打下良好的基础。 (1)和倍、差倍问题: 用线段标识等方法揭示这两类问题中各种数量关系,和倍问题:小数=和÷(倍数+1)。三、差倍问题: 小数=差÷(倍数-1) (2)年龄问题: 教授解决年龄问题的主要方法:和倍、差倍方法;画图线段标示法。 (3)盈亏问题: 介绍盈亏问题的主要形式 (双盈、双亏、一盈一亏) 分配总人数=盈亏总额÷两次分配数之差。 (4)植树问题: 总长、株距、棵树三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总长=株距×段数,封闭图形:棵数=段数不封闭图形:

两头都栽:棵数=段数+1 两头都不栽:棵数=段数-1 一头栽一头不栽:棵数=段数 (5)鸡兔同笼问题: 介绍鸡兔同笼问题的由来和主要形式,揭示鸡兔同笼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假设法(6)行程问题: 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等,相遇时间=总路程÷速度和,追及时间=距离÷速度差。 (7)周期问题 (8)还原问题 (9)归一问题 (10)体育比赛中的数学、趣题巧解几何类 三年级学校的学习中就会涉及到一些简单的图形求周长和面积了,那么在奥数中图形问题涉及到的是巧求周长、巧求矩形面积数论类 现在三年级也开始涉及到了数论了,是比较简单的能被2、3、5整除的性质、奇数和偶数、余数与周期问题。 四年级奥数知识点分类: 1.圆周率常取数据 3.14×1=3.14 3.14×2=6.28 3.14×3=9.42 3.14×4=12.56 3.14×5=15.7 3.15×6=18.84 3.14×7=21.98 3.14×8=25.12 3.14×9=28.26 2.常用特殊数的乘积 125×8=1000 25×4=100 125×3=375 625×16=10000 7×11×13=1001 25×8=200 125×4=500 37×3=111 3.100内质数: 2 3 5 7 11 13 17 19 23 29 31 37 41 43 47 53 59 61 67 71 73 79 83 89 97 4.单位换算: 1米=3尺=3.2808英尺=1.0926码 1公里=1000米=2里 1码=3英尺=36英寸 1海里=1852米=3.704里=1.15英里 1平方公里=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 =4平方里=0.3861平方英里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

小学奥数习题版三年级应用题植树问题学生版

植树问题 知识要点 1)总路线长(2)间距(棵距)长( 只要知道这三个要素中任意两个要素,就可以求出第三个.直线型植树问题

1.在一段路边每隔50米埋设一根路灯杆,包括这段路两端埋设的路灯杆,共埋设了10根。这段路长多少 米? 2.学校召开运动会前,在100米直跑道两侧每隔10米插一面彩旗,在跑道的一端原各有一面彩旗还需备多少 面彩旗? 3.两座楼房之间相距30米,每隔2米栽一棵树,一直行能栽多少棵树? 4.在一条长2500米的公路一侧架设电线杆,每隔50米架设一根,若公路两端都不架设,共需电线杆多少根? 5.有一个窗框长2米,准备在窗框中间等距离地装9根铁栏杆,相邻的两根铁栏杆距离是多少厘米? 6.(2007年第五届“走进美妙的数学花园”中国青年数学论坛趣味数学解题技能展示大赛)填空:贝贝要 去外婆家,他家门口有一根路灯杆,从这根杆开始,它边走边数,每50步有一根路灯杆,数到第十根的时候刚好到外婆家,他一共走了步。 7.(2008年第八届“春蕾杯”小学数学邀请赛初赛)填空:在一条路的两旁从头到尾每隔10米装一盏路灯, 已知一共装了120盏路灯,这条路有米。

蕉相距米. 9.肖林家门口到公路边有一条小路,长40米。肖林要在小路两旁每隔2米栽一棵树,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10.从小熊家到小猪家有一条小路,每隔45米种一棵树,加上两端共种53棵;现在改成每隔60米种一棵 树.求可余下多少棵树? 11.从甲地到乙地每隔40米安装一根电线杆,加上两端共51根;现在改成每隔20米安装一根电线杆.求 还需要多少根电线杆? 12.一位老爷爷以匀速散步,从家门口走到第11棵树用了11分钟,这位老爷爷如果走24分钟,应走到第 几棵树?(家门口没有树) 13.一条景观河长60米,如果在此河两侧每隔3米放一盆水仙花,每两盆水仙花之间放一盆茉莉花,那么 一共能放多少盆花? 14.某公园南侧长500米,从两端每隔20米种一棵樱树,在樱树中间每隔4米种一棵柳树。①樱树共种几 棵?②柳树有多少棵? 15.元宵节到了,实验中学学校大门上挂了红绿两种颜色的彩灯,从头到尾一共挂了21只,每隔30分米 挂一只红灯,相邻的2只红灯之间挂了一只绿灯,问实验中学学校的大门有多宽? 16.公路的两边相隔7米有一棵槐树,芳芳乘电车3分钟看到公路的一边有槐树151棵,电车的速度是每分钟

二年级奥数植树问题练习及答案(提高班)

二年级奥数应用题练习 1.把一根粗细均匀的木头锯成6段,每锯一次需要3分钟,一共需要多少分钟? 2.把一根粗细均匀的木头锯成5段需要20分钟,每锯一次要用多少分钟? 3.一根木料长10米,要把它锯成一些2米长的小段,每锯一次要用4分钟,共要用多少分钟? 4.公园的一条林荫大道长300米,在它的一侧每隔30米放一个垃圾桶,需多少个垃圾桶? 5.学校有一条长60米的走道,计划在道路两旁栽树。每隔3米栽一棵,(两端都栽),那么共需多少棵树苗? 6.测量人员测量一条路的长度。先立了一个标杆,然后每隔5米立一根标杆。当立杆第10根时,第1根与第10根相距多少米? 7.一个圆形池塘,它的周长是27米,每隔3米栽种一棵树.问:共需树苗多少株? 8.有一正方形操场,每边都栽种5棵树,四个角各种1棵,共种树多少棵? *9.有9棵树,要求栽成8行,每行3棵,应该怎样栽? ◎开动脑筋:小叮当家有个老式的钟,每敲响一下延时3秒,间隔1秒后再敲第二下。他每天就听着这个钟起床,假如从第一下钟声响起,小叮当就醒了,那么到小叮当确切判断出已是清晨6点,前后共经过了几秒钟? 参考答案 1. 15分钟 2. 5分钟

3. 16分钟 4. 11个 5. 42棵 6. 45米 7. 9株 8. 16棵 9. 只有9棵树,要求栽的行数多,使我们自然想到正方形有4条边,两条对角线,就有了6行,再把对边的中点连起来,又是2行,一共有8行了。这样就有9个交点,每边3个交点,在交点处栽树,正好9棵树栽成了8行,每行3棵。栽法如图20-4所示。 ◎小叮要确切判断是否清晨6点,他一定要等到“间隔1秒”结束后而没敲响第7下,才能判断出是清晨6点。(3+1)×6=24秒

小学奥数数论专题知识总结

数论基础知识 小学数论问题,起因于除法算式: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1.能整除:整除,因数与倍数,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合数,公因数与公倍数,分解质因数等; 2.不能整除:余数,余数的性质与计算(余数),同余问题(除数),物不知数问题(被除数)。 一、因数与倍数 1、因数与倍数 (1)定义: 定义1:若整数a能够被b整除,a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 定义2:如果非零自然数a、b、c之间存在a×b=c,或者c÷a=b,那么称a、b是c的因数,c是a、b 的倍数。 注意: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关系,缺一不可。(a、b是因数,c是倍数) 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2)一个数的因数的特点: ①最小的因数是1,第二小的因数一定是质数; ②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第二大的因数是:原数÷第二小的因数 (3)完全平方数的因数特征: ①完全平方数的因数个数是奇数个,有奇数个因数的数是完全平方数。 ②完全平方数的质因数出现次数都是偶数次; ③1000以内的完全平方数的个数是31个,2000以内的完全平方数的个数是44个,3000以内的完 全平方数的个数是54个。(312=961,442=1936,542=2916) 2、数的整除(数的倍数) (1)定义: 定义1:一般地,三个整数a、b、c,且b≠0,如有a÷b=c,则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b能整除a,或a能整除以b。 定义2:如果一个整数a,除以一个整数b(b≠0),得到一个整数商c,而且没有余数,那么叫做a能被b整除或b能整除a,记作b|a。(a≥b) (2)整除的性质: 如果a、b能被c整除,那么(a+b)与(a-b)也能被c整除。 如果a能被b整除,c是整数,那么a×c也能被b整除。 如果a能被b整除,b又能被c整除,那么a也能被c整除。 如果a能被b、c整除,那么a也能被b和c的最小公倍数整除。 (3)一些常见数的整除特征(倍数特征): ①末位判别法 2、5的倍数特征:末位上的数字是2、5的倍数。 4、25的倍数特征:末两位上的数字是4、25的倍数。 8、125的倍数特征:末三位上的数字是8、125的倍数。 ②截断求和法(从右开始截) 9(及其因数3)的倍数特征:一位截断求和 99(及其因数3、9、11、33)的倍数特征:两位截断求和 999(及其因数3、9、27、37、111、333)的倍数特征:三位截断求和 ③截断求差法(从右开始截) 11的倍数特征:一位截断求差 101的倍数特征:两位截断求差 1001(及其因数7、11、13、77、91、143)的倍数特征:三位截断求差

小学奥数 植树问题(一) 精选练习例题 含答案解析(附知识点拨及考点)

1.封闭与非封闭植树路线的讲解及生活运用。 2.掌握空心方阵和实心方阵的变化规律. 3.几何图形的设计与构造 一、植树问题分两种情况: (一)不封闭的植树路线. ① 若题目中要求在植树的线路两端都植树,则棵数比段数多1. 全长、棵数、株距之间的关系就为:棵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棵数1-) 株距=全长÷(棵数1-) ② 如果题目中要求在路线的一端植树,则棵数就比在两端植树时的棵数少1,即棵数与段数相等. 全长、棵数、株距之间的关系就为:全长=株距?棵数; 棵数=段数=全长÷株距; 株距=全长÷棵数. ③ 如果植树路线的两端都不植树,则棵数就比②中还少1棵. 全长、棵数、株距之间的关系就为:棵数=段数1-=全长÷株距1-. 株距=全长÷(棵数1+). 全长=株距?(棵数+1) (二)封闭的植树路线. 在圆、正方形、长方形、闭合曲线等上面植树,因为头尾两端重合在一起,所以种树的棵数等于分成的段数. 全长、棵数、株距之间的关系就为:棵数=段数=周长÷株距. 二、解植树问题的三要素 (1)总路线长(2)间距(棵距)长(3)棵数, 只要知道这三个要素中任意两个要素,就可以求出第三个. 三、方阵问题 (1)明确空心方阵和实心方阵的概念及区别. (2)每边的个数=总数÷41+”; 知识点拨 教学目标 5-1-3.植树问题(一)

(3)每向里一层每边棋子数减少2; (4)掌握计算层数、每层个数、总个数的方法,及每层个数的变化规律。 例题精讲 【例1】大头儿子的学校旁边的一条路长400米,在路的一边从头到尾每隔4米种一棵树,一共能种几棵树? 【考点】直线上的植树问题【难度】1星【题型】解答 【巩固】在一条长240米的水渠边上植树,每隔3米植1棵。两端都植,共植树多少棵? 【考点】直线上的植树问题【难度】1星【题型】解答 【解析】2403181 ÷+=(棵) 【答案】81棵 【例2】一条马路长200米,在马路两侧每隔4米种一棵树,则一共要种树___________棵。 【考点】直线上的植树问题【难度】2星【题型】填空 【关键词】希望杯,4年级,1试 【解析】考察植树问题,200÷4=50(段),(50+1)×2=102 【答案】102 【例3】一条公路的一旁连两端在内共植树91棵,每两棵之间的距离是5米,求公路长是多少米? 【考点】直线上的植树问题【难度】1星【题型】解答 【解析】根据植树问题得到:() 9115450 -?=(米) 【答案】450米 【例4】贝贝要去外婆家,他家门口有一根路灯杆,从这根杆开始,他边走边数,每50步有一根路灯杆,数到第10根时刚好到外婆家,他一共走了_____步. 【考点】直线上的植树问题【难度】1星【题型】填空 【关键词】走美杯,3年级,初赛 【解析】他从家门口的电线杆开始走,到第10根电线杆的时候刚好走了9段,每段需要走50步,所以共走的步子为:509=450 ?(步) 【答案】450步 【例5】校门口放着一排花,共10盆.从左往右数茉莉花摆在第6,从右往左数,月季花摆在第8,一串红花全都摆在了茉莉花和月季花之间.算一算,一串红花一共有多少盆? 【考点】直线上的植树问题【难度】1星【题型】解答 【解析】从左往右数茉莉花摆在第6,那么从右往左数茉莉花就是第:10(61)5 --=(盆)花,从右往左数,

小学奥数知识点汇总基础知识点

小学奥数知识点汇总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完整)五年级植树问题练习题(带答案)

一、求棵数: 1、有一条长800米的公路,在公路的一侧从头到尾每隔20米栽一棵杨树,需多少棵杨树苗? 2、在一条长2500米的公路一侧架设电线杆,每隔50米架设一根,若公路两端都不架设,共需电线多少根? 3、在一条长50米的跑道两旁,从头到尾每隔5米插一面彩旗,一共插多少面彩旗? 二、求间距: 1、红领巾公园内一条林荫大道全长800米,在它的一侧从头到尾等距离地放着41个垃圾桶,每两个垃圾桶之间相距多少米? 2、在一条绿荫大道的一侧从头到尾坚电线杆,共用电线杆86根,这条绿荫大道全长1700米。每两根电线杆相隔多少米? 三、求全长: 2、在一段公路的一边栽 95 棵树,两头都栽,每两棵树之间相距 5 米,这段公路全长多少米? 3、有 320 盆菊花,排成 8 行,每行中相邻两盆菊花之间相距 1 米,每行菊花长多少米?

四、封闭图形: 1、一个圆形池塘,它的周长是300米,每隔5米栽种一棵柳树,需要树苗多少株? 4、学校图书馆前摆了一个方阵花坛,这个花坛的最外层每边各摆放 12 盆花,最外层共摆了多少盆花?这个花坛一共要多少盆花? 五、锯木头: 2、有一根木料,打算把每根锯成3段,每锯开一处,需要5分钟,全部锯完需要多少分钟? 4、一个木工锯一根长19米的木条。他先把一头损坏部分锯下1 米,然后锯了8次,锯成许多一样长的短木条。求每根短木条长多少米? 六、爬楼梯和敲钟:你有这样的体会吗? 1、从一楼爬到二楼爬了几层?从一楼爬到四楼爬了几层?从一楼爬到六楼爬了几层? 2、业务员小李要到六楼联系工作,他从1楼到4楼走了54级台阶,照这样计算,小李走到6楼要走多少台阶? 7、挂钟6点钟敲6下,10秒敲完,那么9点钟敲9下,几秒敲完?

小学奥数30个经典知识点汇编大全知识分享

小学奥数知识点汇编大全(含30个经典知识模块) 1.和差倍问题 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 已知条件几个数的和与差几个数的和与倍数几个数的差与倍数 公式适用范围已知两个数的和,差,倍数关系 公式①(和-差)÷2=较小数 较小数+差=较大数 和-较小数=较大数 ②(和+差)÷2=较大数 较大数-差=较小数 和-较大数=较小数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和-小数=大数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小数+差=大数 关键问题求出同一条件下的 和与差和与倍数差与倍数 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4.植树问题 基本类型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不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只有一端植树封闭曲线上植树 基本公式棵数=段数+1 棵距×段数=总长棵数=段数-1 棵距×段数=总长棵数=段数

棵距×段数=总长 关键问题确定所属类型,从而确定棵数与段数的关系 5.鸡兔同笼问题 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 基本思路: 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 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 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 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基本公式: ①把所有鸡假设成兔子: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兔脚数-鸡脚数) ②把所有兔子假设成鸡:兔数=(总脚数一鸡脚数×总头数)÷(兔脚数一鸡脚数) 关键问题:找出总量的差与单位量的差。 6.盈亏问题 基本概念:一定量的对象,按照某种标准分组,产生一种结果:按照另一种标准分组,又产生一种结果,由于分组的标准不同,造成结果的差异,由它们的关系求对象分组的组数或对象的总量.基本思路: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由于标准的差异造成结果的变化,根据这个关系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对象的总量. 基本题型: ①一次有余数,另一次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余数+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②当两次都有余数;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余数一较小余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③当两次都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不足数一较小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基本特点: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确定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 7.牛吃草问题 基本思路:假设每头牛吃草的速度为“1”份,根据两次不同的吃法,求出其中的总草量的差;再找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即可确定草的生长速度和总草量。 基本特点:原草量和新草生长速度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确定两个不变的量。 基本公式: 生长量=(较长时间×长时间牛头数-较短时间×短时间牛头数)÷(长时间-短时间);

小学奥数《植树问题》练习题及答案(A)

小学奥数《植树问题》练习题及答案(A) 一、填空题 1.红领巾公园一条长200米的甬道两端各有一株桃树,现在两棵桃树之间等距离栽种了39株月季花,每两株月季花相隔米. 2.学校召开运动会前,在100米直跑道外侧每隔10米插一面彩旗,在跑道的一端原有一面彩旗还需备面彩旗? 3.在一条长50米的跑道两旁,从头到尾每隔5米插一面彩旗,一共插 面彩旗? 4.街心公园一条直甬路的一侧有一端原栽种着一株海棠树,现每隔12米栽一棵海棠树,共用树苗25棵,这条甬路长米? 5.街心公园一条甬道长200米,在甬道的两旁从头到尾等距离栽种美人蕉,共栽种美人蕉82棵,每两棵美人蕉相距米. 6.有一条长1250米的公路,在公路的一侧从头到尾每隔25米栽一棵杨树,园林部门需运来棵杨树苗? 7.在一条绿荫大道的一侧从头到尾每隔15米坚一根电线杆,共用电线杆86根,这条绿荫大道全长米. 8.红领巾公园内一条林荫大道全长800米,在它的一侧从头到尾等距离地放着41个垃圾桶,每两个垃圾桶之间相距米. 9.在一条长2500米的公路一侧架设电线杆,每隔50米架设一根,若公路两端都不架设,共需电线杆根. 10.在一条公路上每隔16米架设一根电线杆,不算路的两端共用电线杆54根,这条公路全长米. 二、解答题 11.一个圆形养鱼池全长200米,现在水池周围种上杨树25棵,隔几米种一棵才能都种上? 12.明明要爷爷出一道趣味题,爷爷给他念了一个顺口溜:湖边春色分外娇,一株杏树一株桃,平湖周围三千米,六米一株都栽到,漫步湖畔美景色,可知桃杏各多少? 13.一个圆形池塘,它的周长是300米,每隔5米栽种一棵柳树,需要树苗多少株? 14.一个圆形水池周围每隔2米栽一棵杨树,共栽了40棵,水池的周长是多少米?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大全

小学数基础知识点大全一 正整数: 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叫做正整数。相邻的两个正数整数之间相差1。0: 0是一个数,是一个自然数,也是一个整数,但不是正整数或负整数。 0既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作为某些数量的界限,如0o C等。 0是一个偶数。0不能作除数,不能作分母,也不能作比的后项。 负整数: 像-l、-2、-3、-4、-5……这样的数就叫做负整数。相邻的两个负整数之间也是相差1。整数:像…,-3,-2,-1,0,1,2,3,…这样的数统称整数。 整数包括负整数、0和正整数。 整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自然数是整数的一部分。 自然数: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0、l、2、3、4、5、6、7……叫做自然数。自然数包括0和正整数。 正数:正数包括正整数、正分数、正小数、正百分数等。 负数:负数包括负整数、负分数、负小数、负百分数等。负数可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数对:用数对表示位置时,第一个数表示列,第二个数表示行。 数的读法和写法: 读、写者都要从高位到低位,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他数位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0。不管读和写都要进行分级。如534007000602读作:五千三百四十亿零七百万零六百零二 分数: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表示其 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例如:7 12的分数单位是1 12 ,它有7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假分数: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带分数:一个整数(零除外)和一个真分数组合在一起的数,叫做带分数。带分数也是假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相互之间可以互化。 分数的基本性质: 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小数:小数是分数的一种特殊形式。但是不能说小数就是分数。 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纯循环小数:循环节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循环小数,叫做纯循环小数。例如0.3g、0.24g g 混循环小数:循环节不是从小数部分的第一位开始循环的循环小数,叫混循环小数。例如0.25g、 g g 0.423 有限小数:小数的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这样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无限小数:小数的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这样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循环小数都是无限小数,无限小数不一定都是循环小数。例如,圆周率 也是无限小数,它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小数的基本性质: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一致的。 小学数基础知识点大全二 减法:被减数-减数=差。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因数×因数=积 除法:被除数÷除数=商。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加、减法的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减法的运算定律:a-b-c=a-(b+c)

小学数学植树问题专题

小学数学植树问题专题 植树问题的三要素】 总路线长、间距(棵距)长、棵数.只要知道这三个要素中任意两个要素,就可以求出第三个.植树问题的分类: ⑴直线型的植树问题 ⑵封闭型植树问题 ⑶特殊类型的植树问题小学数学植树问题专题 植树问题公式】 (1)不封闭线路的植树问题: 间隔数+1= 棵数;(两端植树) 路长+间隔长+仁棵数。 或间隔数-1=棵数;(两端不植) 路长+间隔长-1=棵数; 路长+间隔数=每个间隔长; 每个间隔长X间隔数=路长。 (2)封闭线路的植树问题: 路长+间隔数=棵数; 路长+间隔数=路长+棵数=每个间隔长; 每个间隔长X间隔数=每个间隔长X棵数=路长。 (3)平面植树问题: 占地总面积+每棵占地面积=棵数 基本类型: 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 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不植树 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只有一端植树 封闭曲线上植树 基本公式: 棵数=段数+1 棵距X段数=总长

棵数=段数-1 棵距X段数=总长 棵数=段数 棵距X段数=总长 关键问题:确定所属类型,从而确定棵数与段数的关系。 封闭型植树问题是指在圆、正方形、长方形、闭合曲线等上面植树,因为头尾两端重合在一起,所以种树的棵数等于分成的段数. 基本关系式为:棵数二总距离+棵距;总距离二棵数X棵距棵距二总距离十棵数. 植树问题的三要素: 总路线长、间距(棵距)长、棵数.只要知道这三个要素中任意两个要素,就可以求出第三个. 植树问题的分类: ⑴直线型的植树问题⑵封闭型植树问题⑶特殊类型的植树问题。 ①两端都植树:棵数比段数多1. 三要素之间的关系如下: 棵数=段数+仁全长+株距+ 1;全长=株距X (棵数—1);株距=全长+ (棵数—1). ②一端植树:棵数与段数相等. 三要素之间的关系如下: 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X棵数;株距=全长+棵数. ③两端都不植树:棵数比段数少1棵. 三要素之间的关系如下: 棵数=段数—仁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X(棵数+ 1 );株距=全长+ (棵数+ 1). 直线型的植树问题例题及答案分析 封闭型的植树问题例题及答案分析 特殊类型的植树问题例题及答案分析

小学奥数知识总结手册

小学(数学)奥数知识总结手册 目录 1、和差倍问题 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 4、鸡兔同笼问题 5、植树问题 6、盈亏问题 7、牛吃草问题 8、周期循环与数表规律 9、平均数 9、抽屉原理 10、定义新运算 11、加法乘法原理和几何计数 12、数列求和 13、二进制及其应用 14、质数与合数 15、约数与倍数 16、余数及其应用 17、余数、同余与周期 18、数的整除 19、分数与百分数的应用 20、分数拆分 21、分数大小的比较 22、完全平方数 23、比和比例 24、综合行程 25、工程问题 26、逻辑推理 27、立体图形 28、几何面积 29、时钟问题—快慢表问题

30、时钟问题—钟面追及 31、浓度与配比 32、经济问题 33、简单方程 34、不定方程 35、循环小数 1、和差倍问题 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 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4、鸡兔同笼问题 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

基本思路: 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 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 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 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基本公式: ①把所有鸡假设成兔子: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兔脚数-鸡脚数) ②把所有兔子假设成鸡:兔数=(总脚数一鸡脚数×总头数)÷(兔脚数一鸡脚数) 关键问题:找出总量的差与单位量的差。 5、植树问题 6、盈亏问题 基本概念:一定量的对象,按照某种标准分组,产生一种结果:按照另一种标准分组,又产生一种结果,由于分组的标准不同,造成结果的差异,由它们的关系求对象分组的组数或对象的总量. 基本思路: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由于标准的差异造成结果的变化,根据这个关系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对象的总量. 基本题型: ①一次有余数,另一次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余数+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②当两次都有余数;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余数一较小余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③当两次都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不足数一较小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基本特点: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确定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

三年级奥数第讲植树问题例题练习及答案

第6讲植树问题例题练习及答案 (1)在一段距离中,两端都植树,棵数=段数+1; (2)在一段距离中,两端都不植树,棵数=段数-1; (3)在一段距离中,一端不植树,棵数=段数. 3.在封闭曲线上植树,棵数=段数. 例题精讲: 例1 有一条长1000米的公路,在公路的一侧从头到尾每隔25米栽一棵树苗,一共需要准备多少棵树苗? 分析:先将全长1000米的公路每25米分成一段,一共分成多少段?种树的总棵树和分成的段数的关系是棵数=段数+1. 解1000÷25+1=41(棵).

答:一共需要准备41棵树苗. 例2 公路的一旁每隔40米有木电杆一根(两端都有).共121根.现改为水泥电杆51根(包括两端),求两根相邻水泥电杆之间的距离. 分析:公路全长为40×(121-1) 解40×(121-1)÷(51-1)=40×120÷50=96(米). 答:两根相邻水泥杆之间的距离是96米. 例3 两幢大楼相隔115米,在其间以等距离的要求埋设22根电杆,从第1根到第15根电杆之间相隔多少米? 分析:在相距115米的两幢大楼之间埋设电杆,是两端都不埋电杆的情况,115米应该分成22+1=23段,那么每段长是115÷23=5米,而第1根到第15根电杆间有15-1=14段,所以第1根到第15根电杆之间相隔(5×14)米. 解115÷(22+1)×(15-1)=115÷23×14=70(米) 答:从第1根到第15根之间相隔70米. 例4 工程队打算在长96米,宽36米的长方形工地的四周打水泥桩,要求四角各打一根,并且每相邻两根的距离是4米,共要打水泥桩多少根? 分析:先求出长方形的周长是(96+36)×2=264米,每4米打一根桩,因为是沿着长方形四周打桩,所以段数和根数相等,可用264÷4来计算. 解 (96+36)×2÷4=132×2÷4=66(根). 答:共要打水泥桩66根. 例 5 一个圆形水库,周长是2430米,每隔9米种柳树一棵.又在相邻两棵柳树之间每3米种杨树1棵,要种杨树多少棵? 分析:沿着封闭的圆形水库四周植树,段数与棵数相等,沿着2430米的四周,每隔9米种柳树一棵,共可种2430÷9=270棵,也就是把水库四周平分成270段.又在相邻两棵柳树之间,每隔3米种杨树一棵,每段可种9÷3-1=2棵,总共可种杨树2×270=540棵. 解 (9÷3-1)×(2430÷9)=2×270=540(棵) 答:水库四周要种杨树540棵. 例 6 红星小学有125人参加运动会的入场式,他们每5人为一行,前后两行的距离为2米,主席台长32米.他们以每分钟40米的速度通过主席台,需要多少分钟? 分析:这是一道与植树问题有关的应用题.利用"有125人,每5人为一行"可求出一共有125÷5=25行,行数相当于植树问题中的棵数,"前后两行距离是2米"相当于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这样可求出队伍的长度是2×(25-1)米.再加上主席台的长度,就是队伍所要走的距离.用队伍所要走的距离,除以队伍行走的速度,可求出所需行走的时间了. 解 [2×(125÷5-1)+32]÷40=[2×24+32]÷40=80÷40=2(分钟). 答:队伍通过主席台要2分钟. 水平测试 4 A 卷 一、填空题 1.学校有一条长80米的走道,计划在走道的一旁栽树,每隔4米栽一棵. (1)如果两端都栽树,那么共需要______棵树. (2)如果两端栽柳树,中间栽杨树,那么共需要______杨树. (3)如果只有一端栽树,那么共需要______棵树. 2.一个圆形水池的周长是60米,如果在水池的四周每隔3米放一盆花,那么一共能放______盆花.

【小学数学】小学奥数所有知识点大汇总(最全)

1.和差倍问题 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已知条件几个数的和与差几个数的和与倍数几个数的差与倍数一、和差倍问题 (一)和差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及两个数的差 ;求这两个数。 方法① :(和-差)÷2= 较小数 ;和 -较小数 =较大数 方法② :(和+ 差)÷2=较大数 ;和- 较大数 =较小数 例如:两个数的和是 15;差是 5; 求这两个数。方法:(15-5)÷2=5 (; 15+5)÷2=10 . (二)和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及这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 方法:和÷(倍数 +1)=1 倍数(较小数) 1 倍数(较小数)×倍数 = 几倍数(较大数) 或和 -1 倍数(较小数) = 几倍数(较大数) 例如:两个数的和为 50;大数是小数的 4 倍 ;求这两个数。 方法: 50÷( 4+1) =10 10×4=40 (三)差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差及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求这两个数。 方法:差÷(倍数 -1 )=1 倍数(较小数) 1 倍数(较小数)×倍数 = 几倍数(较大数) 或和 -倍数(较小数) =几倍数(较大数) 例如:两个数的差为 80;大数是小数的 5 倍 ;求这两个数。 方法: 80÷( 5-1)=20 20×5=100 和与差和与倍数差与倍数 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 两人年龄的倍数关系是变化的量 ; 解答年龄问题的一般方法是: 几年后年龄 =大小年龄差÷倍数差 -小年龄 ; 几年前年龄 =小年龄 -大小年龄差÷倍数差. 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 ;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 4.植树问题 基本类型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 树 两端都不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只有一端植树封闭曲线上植树 三、植树问题 (一)不封闭型(直线)植树问题 1、直线两端植树:棵数 =段数 +1=全长÷株距+1 ; 全长=株距×(棵数-1 ); 株距=全长÷(棵数-1 ); 2、直线一端植树:全长=株距×棵数; 棵数 =全长÷株距 ; 株距 =全长÷棵数 ; 3 、直线两端都不植树:棵数 =段数-1= 全长÷株距 -1 ; 株距=全长÷(棵数 +1 ) (二)封闭型(圆、三角形、多边形等)植树问题 棵数 =总距离÷棵距; 总距离 =棵数×棵距;

(完整word版)三年级奥数-植树问题

植树问题 1.在路的一侧插彩旗,每隔5米插一面,从起点到终点共插了10面。 这条道路有多长? 2.在学校的走廊两边,每隔4米放一盆菊花,从起点到终点一共放 了18盆。这条走廊长多少米? 3.在一条20米长的绳子上挂气球,从一端起,每隔5米挂一个气球, 一共可以挂多少个气球? 4.在一条长32米的公路一侧插彩旗,从起点到终点共插了5面,相 邻两面旗之间距离相等,相邻两面旗之间相距多少米?

5.在公园一条长25米的路的两侧放椅子,从起点到终点共放了12 把椅子,相邻两把椅子距离相等。相邻两把椅子之间相距多少米? 6.有一根木头,要锯成8段,每锯开一段需要2分钟,全部锯完需 要多少分钟? 7.一根木料,要锯成4段,每锯开一处要5分钟,全部锯完要多少 分钟? 8.一根圆木锯成2米长的小段,一共花了15分钟。已知每锯下一段 要3分钟,这根圆木长多少米?

9.小明爬楼梯,每上一层要走12级台阶,一级台阶需走2秒。小明 从一楼到四楼共要走多少时间? 10.在一个周长是42米的长方形花园周围,每隔2米放一盆花,一共 可放多少盆花? 11.要在一个水池周围种树,已知这个水池周长为245米,计划要栽 49棵树,相邻两树之间距离相等。相邻两树之间相距多少米? 12.在一个边长为12米的正方形四周围篱笆,每隔4米打1根木桩, 一共要准备多少根木桩?

13.一个圆形池塘,它的周长是150米,每隔3米栽种一棵树.问:共 需树苗多少株? 14.有一正方形操场,每边都栽种17棵树,四个角各种1棵,共种树 多少棵? 15.有一条2000米的公路,每相隔50米埋设一根路灯杆,从头到尾 需要埋设路灯杆多少根? 16.某大学从校门口的门柱到教学楼墙根,有一条1000米的甬路,每 边相隔8米栽一棵白杨,可以栽白杨多少棵?

(完整版)小学数学必背知识点汇总汇总

小学数学必背知识点汇总 基本性质 ※小数的基本性质:在小数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比值不变。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单位要相同) ※商不变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商的大小不变。 一.公式 长方体有12条棱:4条长,4条宽,4条高,六个面; 正方本有12条棱:每条棱都相等,有六个面,每个面都相等。 长立方体体积=长×宽×高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圆柱体体积=半径2× ×高

圆锥体体积=半径2× ×高 × 税后利息=本金×存款时间×利率×(1-20%)二.运算意义

三.运算定律及性质 加法交换律:a +b =b +a 加法结合律:a +b +c =a +(b+c 加减法的速算法:a -b =a -c -d 、 a+b =a +c +d 减法的性质:a -b -c =a -(b +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 ×c=a×c+b×c 积不变的性质:a×b=(a×c×( b÷c 除法的性质:a÷b÷c=a÷(b×c 商不变的性质:a÷b=(a÷c ÷(b÷c、a÷b=(a×c ÷(b×c 四.数的整除 1.约数和倍数:如果数 a 能被数 b 整除,a 就叫做 b 的倍数,b 就叫做 a 的约数。 (如:20÷5=4 20是5的倍数;5是20的约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