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钢筋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钢筋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钢筋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钢筋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利川市一水厂改扩建工程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受控编号

方案编

FA-

二零一六年十二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01)

二、编制依据 (01)

三、施工总体安排 (01)

四、主要施工方法 (02)

五、技术质量保证措施 (07)

六、安全消防措施 (10)

七、保护及文明施工措 (10)

一、概况:

1、工程名称:利川市一水厂改扩建工程

2、建设地点:利川市都亭办事处城郊村

3、建设单位:利川市博海水务有限公司

4、建设规模:厂区工程、沉淀池、清水池、管道工程、泵房、综合楼等项目。

5、建设工期:720日历天

二、编制依据

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2、《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107—2016)

三、施工总体安排:

1、施工准备;

(1)测量准备:根据平面施工图在垫层上放出轴线和基础梁,柱位置线。

(2)机具准备:力矩扳手、弯曲机、切断机、钢丝刷、粉笔、尺子等。

2、施工手续:现场所有钢筋工必须经过技术培训,焊工必须具有上岗证。

3、进场材料计划:进场材料计划随工程进度。

4、审图:施工前认真阅读图纸、(包括及建筑图对应的情况)方案相关的安全质量规范,做到图纸上问题提前及设计联系解决,配筋及施工中重点突出。

5、管理人员及劳务人员培训:项目部技术人员按规定对作业人员进行

方案、措施交底。

四、主要施工方法:

1、原材料采购及供应:选用符合设计要求的钢筋,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相关程序文件。

2、钢筋加工:

盘圆钢筋:开盘——冷拉——切断——成型——堆放。

直条钢筋;直筋就位——焊接——冷拉——切断——成型——堆放。

(1)调直:对焊接长后的直条钢筋和原盘钢筋用卷扬机冷拉调直,粗钢筋可用冷拉或人工调直,钢筋冷拉必须严格按要求进行。

(2)切断:根据配料单复核标注的钢筋级别、规格、尺寸、数量进行断料,同规格的钢筋按不同长度进行长短搭配统筹排料,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在工作台上标出尺寸刻度线,设置短料尺寸断板,避免用短尺丈量长料。在切料过程中若钢筋有劈裂、缩头或严重的弯头等,必须切除,如发现钢筋的硬度及该钢种有较大出入时,必须及时反映处理。钢筋的断口不得有马蹄形或起弯现象,钢筋长度力求准确,其允许偏差±10㎜。

(3)成型:成型时根据配料单复核标注的形状,用机械成型。

①Ⅰ级钢筋端部作180o弯钩,其圆弧弯曲直径(D)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平直部分长度大于钢筋直径的3倍。

②Ⅱ级钢筋端部作90o或135o弯折时,弯曲直径大于钢筋直径的4倍。

③箍筋弯钩弯曲直径必须大于受力钢筋直径,切不得小于箍筋直径的

2.5倍,弯钩平直部分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④堆放;成型钢筋必须按不同级别、规格、形状分别挂牌标注堆放。放置地点要平整,并注意出厂的先后顺序,尽量减少钢筋翻垛翘曲变形。

3、准备基本方法:

(1)核对成品钢筋的钢号、直径、形状、尺寸和数量是否及料单料牌相符。

(2)直径≤12㎜钢筋采用22号铁丝绑扎,直径12㎜采用20号铁丝绑扎。

4、钢筋摆放位置线的标定;

在垫层上放出轴线,基础梁和柱的位置线,并标出底板钢筋位置线,每根底板钢筋,位置线用至少两个粉笔线点来标识,板筋、梁柱筋摆放线分别在每层顶板模板四周和梁底模端部标出,柱、梁箍筋摆放线在对角主筋上标出。

5、钢筋绑扎及安装:

(1)基础钢筋绑扎:

垫层浇灌完成后,混凝土达到1.2Mpa后,表面弹线进行钢筋绑扎,钢筋绑扎不允许漏扣,柱插筋弯钩部分必须及底板筋成45o绑扎,连接点处必须全部绑扎,距底板5㎝处绑扎第一个箍筋,距基础顶5㎝处绑扎最后一道箍筋,作为标高控制筋及定位筋,柱插筋最上部在绑扎一道定位筋,上下箍筋及定位箍筋绑扎完成后,将柱插筋调整到位并用井字木架临时固定,然后绑扎剩余箍筋,保证柱插筋不变形走样。

(2)柱钢筋绑扎:

工艺流程;套柱钢筋→连接绑扎竖向受力筋→画箍筋间距线→绑箍筋

①套柱箍筋:按图纸要求间距,计算好每根柱箍筋数量,先将箍筋套在下层

伸出的搭接筋上,然后绑扎定位钢筋,立柱子钢筋。

②柱竖向筋焊接连接时,按规范要求同一截面内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必须大于50%,第一步接头距楼板面大于500㎜,且大于h/6,不在箍筋加密区。

③画箍筋间距线:在立好的柱子竖向钢筋上,按图纸要求用粉笔画箍筋间

距线。

④柱箍筋绑扎:

⑤按以划好的箍筋位置线,将已套好的箍筋向上移动,由上向下绑扎,宜采用缠扣绑扎。

⑥箍筋及柱筋要垂直,箍筋转角处及主筋交点均要绑扎,主筋及箍筋非转角部分的相交点成梅花交错绑扎。

⑦箍筋的弯钩叠合处必须沿柱子竖筋交错布置,并绑扎牢固,箍筋端头必须弯成135o平直部分长度大于10d(d为箍筋直经)。

⑧柱上下两端箍筋必须加密,加密区长度及加密区内箍筋间距详见16G101-1。

(3)梁钢筋绑扎:

①模内绑扎:工艺流程

画主次梁箍筋间距→放主梁次梁箍筋→穿主梁底层纵筋及弯起筋→穿次梁底层纵筋并及箍筋固定→穿主梁上层纵向架立筋→按箍筋间距绑扎→穿次梁上层纵向钢筋→按箍筋间距绑扎。

②梁侧模板上画出箍筋间距,摆放箍筋。

③穿主梁的下部纵向受力筋及弯起钢筋,将箍筋按以画好的间距逐个

分开,穿次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并套好箍筋,放主

次梁的架立筋,隔一定间距将架立筋及箍筋绑扎牢固,调整箍筋间

距使间距符合设计要求,绑架立筋,再绑主筋,主次同时配合进行,

次梁上部纵向钢筋必须放在主梁上部纵向钢筋之上,为了保证次梁

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将主梁上部钢筋降低一个次梁上

部主筋直径的距离加以解决。

④框架梁上部纵向钢筋必须贯穿中间节点,梁下部纵向钢筋伸入中间点锚固长度及伸过中心线的长度,及框架梁纵向钢筋在端节点内的锚固长度详见03G101—1第54、55页.绑梁上部纵向筋的箍筋,宜用套口法绑扎。

⑤箍筋在叠合处的弯钩,在梁中必须交错布置,箍筋弯钩采用135o,平直部分长度为10d。

⑥梁端第一个箍筋必须设在距离节点边缘50㎜处,梁及柱交接处箍筋必须加密,其间距及加密区长度均要符合设计要求。

梁、柱节点处,由于梁筋穿在柱筋内侧,导致梁筋保护层加大,必须采用渐变箍筋,渐变长度一般为60㎜,以保证箍筋及梁筋紧密绑扎到位。

⑦在主、次梁受力筋下均必须垫垫块,保证保护层的厚度,受力筋为双排时,可用短钢筋垫在两层钢筋之间,钢筋排距必须符合设计要求。(4)板钢筋绑扎:

工艺流程:清理模板→模板上画线→绑板下受立筋→绑负弯距钢筋。

①清理模板上面的杂物,用墨斗在模板上弹好主筋,分布筋间距线。

②按划好的间距,先摆放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预埋件、电线管、预留孔洞等及时配合安装。

③如板为双层钢筋,两层筋之间须加钢筋马凳,以确保上部钢筋的位置,负弯矩钢筋每个相交点均要绑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