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光合作用学案

光合作用学案

光合作用学案
光合作用学案

第四节光合作用(第一课时学案)

学习目标:

1、画出叶绿体的结构

2、说出色素的种类、颜色和吸收光谱,区别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光谱图。

3、能进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操作

前置作业

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1.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合作探究)

⑴原理:

①色素的提取:。

②色素的分离:。

⑵实验流程:

①研磨时加入无水乙醇的作用是。

②研磨时加入二氧化硅的作用是。

③研磨时加入碳酸钙的作用是。

④研磨要迅速、充分的原因是。

⑤过滤后,盛滤液的试管及时用棉塞将管口塞严的目的是。

⑥制备滤纸条时,要剪去两角的原因是。

⑦画滤液细线的要求是。

⑧分离时,一定不能让层析液没及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的原因是

⑨分离后出现的色素带的宽度可以代表色素的。

2.

3. 请画出四种色素在滤纸条上的位置

二叶绿体的结构(回顾提升)

请在下图中标出各部分结构名称

巩固练习

1.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都能大量吸收太阳光中的( )

(A)蓝紫光(B)黄光(C)绿光(D)红光

2.用下列四种光线分别照射四株天竺葵,所释放的氧气最少的是( )

(A)红光(B)白光(C)绿光(D)蓝紫

3.温室栽培胡萝卜,采用什么颜色的玻璃做顶棚更能提高产量( )

(A)红色玻璃(B)蓝紫色玻璃(C)绿色玻璃(D)无色玻璃

4.提取和分离绿叶中的色素的目的是探究色素的( )

(A)种类(B)颜色(C)含量(D)种类和颜色

5.提取绿叶中色素需要对绿叶进行研磨, 为了研磨的充分应加的药品是( )

(A)95%乙醇 (B)CaCO3(C)SiO2(D)苯和石油醚

6.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过程的步骤是( )

①研磨②画滤液细线③过滤④纸层析

(A)①③②④(B)②③①④(C)②③④①(D)③④①②

7.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中, 通过纸层析法,在滤纸条上出现的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 )

(A)叶绿素b,叶绿素a,胡萝卜素,叶黄素 (B)叶绿素b,叶绿素a,叶黄素,胡萝卜素

(C)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D)叶黄素,胡萝卜素,叶绿素a,叶绿素b

8.做“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 将提取的色素滤液收集到试管后, 用棉塞将试管口塞紧,目的在于( )

(A)防止层析液挥发 (B)防止灰尘进入(C)防止色素分解(D)防止乙醇挥发

9.研磨绿叶时加入95%乙醇的目的是( )

(A)防止叶绿素被破坏(B)只为了叶绿素充分溶解

(C)使叶绿素充分磨碎(D)使各种色素充分溶解

10.将色素提取液滴一滴在滤纸上,过一段时间后出现环状的色素带,最外边的色素呈何种颜色,正确的答案为( )

(A)类胡萝卜素,黄色(B)胡萝卜素,橙黄色

(C)叶黄素,黄色(D)叶黄素,橙黄色

11.层析时,要在层析液的大试管加盖的作用是( )

(A)隔绝空气(B)防止层析液挥发 (C)防止掉进灰尘(D)防止液体氧化分解

12.绿色植物细胞中,光合作用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 )

(A)类囊体的薄膜上 (B)叶绿体基质中(C)叶绿体内膜上 (D)类囊体薄膜上和叶绿体基质中

第四节光合作用(第二课时学案)

教学目标:

(1)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2)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

(3)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4)简述化能合成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

(2)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前置作业

一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合作探究)

1、1771年,英国人普里斯特利,把绿色植物和点燃的蜡烛同时放在密闭容器中,蜡烛能燃烧

很长时间;把小鼠和绿色植物放在密闭容器中,小鼠不会窒息死亡。

结论:植物可以.

2、1779年,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做了500多次植物更新空气的实验。

发现:普里斯特利的实验只有在光下才能成功;只有绿叶才能更新空气。

3、1845年,德国科学家梅耶,根据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

指出: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4、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把绿色植物的叶片一部分遮光,一部分曝光,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汽检验叶片,发现遮光的一侧不变蓝,曝光的一侧变蓝。

说明:绿色植物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

思考:本实验中实验组的处理是

5、1880年,恩吉尔曼的实验——把好氧性细菌和水绵封在装片中:

黑暗中:细菌均匀分布

光照下:细菌分布在叶绿体受光部位

用极细光束照射水绵:细菌分布在叶绿体被光照射部位

说明:氧是由释放出来的,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思考:本实验设计的巧妙之处是什么?

6、1939年,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的方法追踪含有氧18的水和二氧化碳,结果在植物释放的氧气中发现氧18。

结论: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全部来自.

7、20世纪40年代美国科学家卡尔文用小球藻做实验

探明: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即卡尔文循环。

请试着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并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二光合作用的过程:

1.光合作用发生的场所______________。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阶段。

2.请讨论画出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

3.光反应和暗反应的比较

4.请根据生活经验总结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5.什么是化能合成作用?和光合作用有什么区别?常见的例子有哪些?

知识闯关

1.自养生物与异养生物的根本区别在于( )

(A)是否能进行光合作用(B)是否是绿色植物

(C)是否能利用有机物(D)是否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2.下列生物中均属于自养生物的一组是( )

(A)白菜、白兔(B)黄瓜、蓝细菌(C)海带、虾(D)绿藻、噬菌体

3.光合作用的过程可分为光反应和碳反应两个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进行光反应和碳反应

(B)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进行碳反应,不进行光反应

(C)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光反应和碳反应

(D)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碳反应,不进行光反应

4.在正常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的某植物,当突然改变某条件后,即可发现其叶肉细胞内五碳化合物的含量突然上升,则改变的条件是( )

(A)停止了光照(B)升高CO2的浓度

(C)停止光照并降低CO2浓度(D)降低CO2的浓度

5.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变为化学能最早发生在( )

(A)ATP的形成过程(B)CO2 的固定过程(C)水的分解过程(D)碳反应过程

6.光合作用的碳反应过程中,被氢直接还原的物质是( )

(A)二氧化碳(B)六碳化合物(C)五碳化合物(D)三碳化合物

7.光合作用碳反应中与CO2 固定有关的物质是( )

(A)水(B)[H] (B)ATP (D)五碳化合物

8.科学家用含14 C的 CO2 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发现其转移途径是( )

(A)CO2 →叶绿素→ATP (B)CO2→三碳化合物→ATP

(C)CO2 →ATP→(CH2O) (D)CO2→三碳化合物→葡萄糖

9.光合作用的碳反应是在光反应的基础上进行的,光反应为碳反应提供了必需的 ( )

(A)CO2 和[H] (B)[H]和ATP (C)[H]和酶 (D)[H]和O2

10.关于光合作用的陈述,不正确的是( )

(A)光反应需光不需酶,碳反应需酶不需光(B)光反应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进行

(C)碳反应生成(CH2O),并有水生成(D)碳反应中ATP水解释放能量,形成ADP和Pi 11.光合作用过程中,能量传递过程是( )

(A)光能→水→葡萄糖(B)光能→CO2→葡萄糖

(C)光能→葡萄糖→淀粉(D)光能→ATP→葡萄糖

12.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叶绿体离开叶肉细胞便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B)温度降到0℃时依然有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C)叶绿素吸收的光能要转移给ADP,形成ATP

(D)光反应和碳反应都需要酶催化

13下图表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请回答:

(1)光反应是在[ ]_________上进行的,

这里分布着_______________;

暗反应是在[ ]______中进行的,这里

分布着____________。

(2)光反应的意义是:光反应产生的[ ]____

和[ ]______是暗反应必需的条件。

(3)暗反应包括[ ]________和[ ]________。

(4)写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