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墨家思想

墨家思想

墨家思想
墨家思想

浅谈墨家思想理论特点

姓名:石敏专业年级:政治学与行政学2011级学号:128619030129

【摘要】墨家是百家争鸣时期的一个重要学派,在当时一度成为显学,对当

时的政治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韩非子?显学》说:“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孟子也说:“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以此可见其在当时的地位。在战国时期,墨家思想受到社会下层民众的

信从,但随着时间地推移,墨家思想逐渐衰落,秦汉以后便很少被提及。任何

事物的产生、发展、衰亡都是有原因的,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简析其理论、简谈其衰因,并提出其在当下社会的可鉴之处。

【关键词】墨家渊源理论特点兴衰原因时代价值

【正文】一、墨家思想的渊源。

关于这个问题,教材上提的很少,所以这部分查阅了文献。这个问题有

很多说法,有说源于夏禹的,有说源于尧舜的,还有源于殷商、易、儒家、道

家等等之说。

我觉得其中的夏禹说有一定的合理性。《淮南子?要略》介绍墨子的身世说:“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说,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可见,墨子一开始是学儒术的,但因

思想观点不同,后学夏政,成为墨家创始人。

但是,和战国时期其他学派相比较,墨家思想没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也

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墨子的许多言论都是针对一些社会现象而发的,其突出

特点就是注重实用,这与其他已成学说是不同的。墨子曾经学习儒学之道,习

孔子之术,受夏商周文化及鲁宋齐等文化的熏陶,博采众家之长,最终以社会

底层小生产者的实践,以独创性的精神,创造了自己的思想体系。这是当前墨

学研究者的共识。关于墨家真实的思想渊源,我觉得还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二、墨家主要理论及其特点。

(一)总体评述

面对战国时期列国兼并、社会动荡的事实,每个思想家都积极探索救世

良方。墨子和其他思想家不同,他以民的角度提出治世之策,他认为社会动荡

的根本是民与民之间不相爱。以此他认为只要人人相爱,各司其职,节葬节用,不发动不义的兼并战争,其政治理想就能实现,所以说他理论最突出的特点是

注重实用。与儒法等学派相比较,墨家没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他以当时之事为

出发点,对一些他认为不合理的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墨家思想实际上以实用

为原则,在理论上建树不是太大。

(二)具体分析

1、兼爱墨子的全部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兼爱,以此为出发点,

他还提出了尚贤尚同、节葬节用等主张。墨子把战国时期一切社会问题的根源

都归结为人与人之间不相爱。《墨子?兼爱上》说:“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

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

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也。”既然不相爱是社会动乱的根源,那么解决社

会动乱的根本途径就是兼相爱。墨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强执弱、众劫寡的乱世,他认为这种乱世的产生,就在于人们“不相爱”,只有“兼相爱,交相利”才

能改变这种现状。“兼爱”思想内涵之一是爱无差等,无论血缘关系的远近,

人与人之间的爱应该是均等的,强调爱人超越血缘(宗法制),超越阶级阶层,主张一切人皆应兼相爱;内涵之二是在道德范畴中要对等互助互利,即墨子所

云的“兼相爱,交相利”。在理论上,墨子的兼爱比儒家的兼爱高尚得多。

总之,墨家兼爱就是要打破家族本位,打破人与人之间原有的贫富、贵

贱的地位,代之以新的彼此平等的地位。这显然是一种理想主义的爱,它立足

于小生产者的道德基础上,更多地表现出人民性、合理性和进步性。但是,墨

子的兼爱没有真实的社会基础,因为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

故的爱。墨子的兼爱反映了社会下层小生产者的理想愿望,但是人人相爱的情

形即便是现在也不能实现。

2、尚贤主张尚贤是墨子的重要主张之一。春秋战国时期,选举

贤能之士是许多思想家共同关心的问题,墨子尤其主张尚贤使能。当时各国的

领导者都想把国家治理好,但是事实上没有几个国家能达到治世,其中最主要

原因是得不到贤士。《墨子?尚贤上》说:“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

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

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是其故何也?子墨子言曰:是在王公大

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使能为政也。”可见,墨子认为不尚贤是国家失

政的根本。

关于尚贤的原则,墨子认为,选用人才治理国家,应该不看他的出身,

不论贵贱。如果有才能,即便是身份卑微的人,也应被选用从政。选贤选的是

人之才而不是其他。

总之,墨子“尚贤”学说是从属于“兼爱”思想的。尚贤从社会伦理的

角度批评了儒家的“尊尊”制度,与前人相比,墨子尚贤思想更为系统化,也

更具理论性,打破了旧的贵贱等级观念和传统的亲亲观念,这种主张显然是对

世官世禄制度的否定,反映了中下层知识分子强烈的参政愿望及其主体意识的

萌生,具有鲜明的阶级特色,显示出深邃的思想文化蕴涵。从一定意义上说,

这是当时墨学平民意识的集中体现,道出了平民要求参政的呼声,是有进步意

义的。战国时期,尽管旧的世卿世禄制度已经动摇,但是,任人唯亲仍然是当

时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墨子的尚贤主张对于否定旧的世卿世禄有一

定的积极作用。

但是,墨子的尚贤主张也有局限性。首先,在现实生活中,尚贤使能是

必要的,但是,要做到唯才是举必须有制度方面的保障,没有制度一切皆是空谈。只是幻想王公大人能够不党父兄,不偏富贵,在宗法关系盘根错节的古代

社会是根本不可能的。再次,墨子未提及贤能的标准。墨子反复强调尚贤的重

要性,但对贤能标准只字未提,人们连什么是贤能都不知道,又怎么去尚贤呢?

3、尚同主张尚同是墨子的又一政治主张。墨子认为,战国时期

社会之所以动荡不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的思想不统一,解决思想不统

一的方法就是尚同。

墨子的真理观是相对的,他认为没有客观的真理。一人则一议,十人则

十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是非标准,都有自己的真理。由于没有共同的是非标准,最终只能借助专制权力确定是非。强权就是真理,专制君主的言行就是善

恶是非的标准,任何人在君主面前,都不得保留自己的意见。若墨子的这一主

张付诸于实践,只会导致极端的君主专制政治。

“尚同”的思想,在当时诸侯割据、纷争,封建社会开始形成的阶段,对于统一大局、结束分裂、巩固新兴地主阶级封建政权、发展生产,有着积极

的合理因素,在社会普遍混乱的当时,强调君主中央集权不失为一种符合历史

发展趋势的主张,反映了广人劳动人民争得社会地位,渴望有一个和平安定的

生活环境的迫切愿望。而“尚同”说客观上确有否定个人主体性,要天下皆同

于君主的倾向,容易导致君主专制。但不能说墨子的尚同学说是专制主义的,

只是其主张被后来法家的节取改造,融入其中央集权主义的主张之中,形成了

一整套中央集权主义的理论。

4、非攻主张墨子从“兼爱”的理论出发,反对不义的兼并战争。墨子反对战争的理由有三点。第一,不义战争的目的是亏人而自利,与偷窃无异;第二,战争中必会死人,杀一人为一重不利,杀十人为十重不义,战争中

成千上万地杀人,也就成了最大的不义。第三,战争将影响民众的生活,妨碍

社会生产的发展。墨子说,无论在什么时候发动战争,人民的生产生活都将受

到影响。《墨子?非攻中》说:“冬行恐寒,夏行恐暑,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百姓饥寒冻饿而死者不可胜数。”凡是以战争作为掠夺财富的手

段的国家,最终结果是得不偿失,“计其所得,反不如所丧者之多。”

总之,“非攻”以“兼爱”为其理论基础,是墨子为解决当时国家之间

矛盾,实现其理想的必然结论。“非攻”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

发点,代表了在战争中饱受摧残的下层人民,是人民的理论。“非攻”还提出

了处理国家间关系的一个基本准则,得到了弱小国家的支持。“非攻”对大国

和强国,尤其对好战的君王是一个约束,对小国与弱国则是一个保护,得到了

他们的积极响应,在制止战争、减轻人民痛苦等方面确实发挥了相当作用。从“兼爱”的意义上看,“非攻”也可称为和平主义、人道主义的先导,表现了

高尚的道德情操与伦理风范,给后来的思想家以深刻的启迪。

5、节用主张墨家“兼爱”学说在经济上的反映可以用“节用”

两字概括。墨子主张节用,通过节用来解决国家财政用度的不足,消灭贫困。

他还认为,节用是国家积累财富的根本途径。

关于节用的原则,墨家“节用”思想从“兼爱”与“兴天下之利”出发,认为一切衣食住行,只求满足服务于物质生产和满足人民生存需要即可,其它

一切便属铺张浪费,都可以取缔。

总之,在改善平民生活处境上,兼爱的学说派生出节用。墨家代表广大

平民阶层的利益,其宗旨在于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节用是站在

平民的立场上的,依准兼爱的整体性原则,对王公大人所作的语重心长的说教。因为节用客观上可以使财物翻倍,减轻人民的经济负担,节约劳动力。节用的

实行,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墨子从人类必须依靠劳动生产才能生存的观点

出发,把生产状况的好坏、物质财富的丰富提高到了内政、外交、军事等取得

成功的基础的地位,这一点亦为前此所无,具有保护劳动力、改革政治、发展

生产的进步意义。

但是,墨子过分夸大了节用的作用。从经济的角度说,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是社会经济的四个环节,在这四个环节中,生产是创造物质财富的根

本环节,墨子置生产于不顾而过分强调借用,显然本末倒置。另外,过分强调

节用,会抑制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抑制生产发展。

三、墨学衰微的原因

根于墨家“兼爱”的空想性。从墨家思想的结构与运作方式上看,墨家“兼爱”的空想性是墨学衰微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前面已经说过,墨家“兼爱”是墨家思想的核心,墨家的学说,完全可以表述为兼爱的学说,墨子通过对原

始文化与阶级社会中礼治文化的比较,从原始文化中汲取了“兼相爱,交相利,”即博爱互助的精神,兼爱就是要打破家族本位,代之以社会本位;打破

人与人之间原有的贫富、贵贱的地位,代之以新的彼此平等的地位。为未来的

社会提出一个符合人类理性精神的政治设想。

墨家这种“爱无差等”的“兼爱”思想是意图冲破血缘宗法制的。这固

然反映了当时中下层劳动者的朴素愿望,但要在以宗法等级制为基础的封建社

会里作为国策来普遍推行,则是不能实现的空想。墨子兼爱理想的空想性从表

面上看是为当时的封建宗法制不容,从根本上说,兼爱理想曲高和寡,不适应

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即便是现在,我觉得“兼爱”也只能存在于理论上。既然其理论不具有可操作性,那么它的衰微是一种必然。

四、墨家思想对当下社会的可鉴之处

毋庸置疑,任何一种古代的优秀思想都是可鉴的,尽管其产生的年代与

我们生活的年代已相距甚远。对待历史思想的正确方法应是一分为二,辩证地

看待它,并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那些有碍于社会发展的加以摒弃,

对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加以借鉴,古为今用方是明智之举。

(一)“兼爱”思想

尽管墨子的“兼爱”具有空想性,但它也不是百无一是。由于社会生产

力的制约,人人相爱的局面现在不能实现,但我们可以促使其实现,要知道历

史上的重大变革都是人们积极推进的,坐等是不可能的。我们可以用爱父母之

心去对待其他人,虽然说“爱人者,人恒爱之。”但我们最好不要渴求回报,

因为有时得到的回报会让你大失所望。当我们都使着以爱父母之心对待他人时,社会上就会多几个摔倒的老人被扶起,可能其中就有咱们自己的老人。“兼爱”可能永远都不能实现,但我们可以尽我们所能去无限接近它。

(二)尚贤主张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少数精英在关键时候的关键作用也是不容

忽视的。首先,要加大教育投入,完善高考考核制度,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

素质人才,增加人才的基数。其次,完善公务员考核制度,确保素质高、修养

好的人士进入政界,为人民谋福利。

(三)尚同主张

当今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人民群众有思想、言论自由,我们允许思想界“百家争鸣”。任何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思想和声音,但是,任何事情都是有度的,这种声音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不能信口开河,散布谣言,危害国家

的安全和稳定。这里所说的同是事实,是客观真理。没有绝对的权威,只有尊

重真理。

(四)非攻主张

现在的“非攻”应应用到整个世界,各国都应为维护全球稳定做出自己

的贡献。各国间应加强沟通与交流,共同发展。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现在发动战争,实属逆大势,冒天下之大不韪。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冲突在所难免,但我们可以通过和平的方式加以解决,没必要非得开战。当然,如果一国

受到另一国侵略,那另当别论。

(五)节用主张

现在的一些经济观点提倡人们积极消费,以此拉动社会生产,推动社会

进步。我想说的是这与我国的传统美德不是对立的。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收入的增加,积极消费以此拉动内需是可以接受的。但是,积极消费不等于超

前消费,更不等于铺张浪费,积极消费应建立在理性、适当的基础之上。我们

抵制花钱买些对自己无用的产品的行为;对于买回来的产品,我们应节约使用,不管对当下还是对未来,这都是一种善举,毕竟,资源是有限的。这种“理性、适当”其实也是一种“节用”,节用与积极消费的目的都是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中国政治思想史》,高等教育出版社,曹德本等著;

《墨子思想研究》,人民出版社,胡子宗、李权兴等著;

《墨家思想的渊源及历史影响新探》,吉林大学博士论文,薛博成著。

墨家的社会观与政治思想

墨家的社会观与政治思想 颜佩恒政管学院学号:J201302029(交流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诸子创说,学术空气十分活跃,涌现出了许多思想家和科学流派。墨家就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派。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战国初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也是一位有卓越贡献的自然科学家。 墨家在战国初即有很大影响,与儒家并称显学。它的社会伦理思想以兼爱为核心,提倡“兼以易别”,反对儒家所强调的社会等级观念。它提出“兼相爱,交相利”,以尚贤、尚同、节用、节葬作为治国方法。它还反对当时的兼并战争,提出非攻的主张。它主张非命、天志、明鬼,一方面否定天命,同时又承认鬼神的存在。前期墨家在认识论方面提出了以经验为基础的认识方法,主张“闻之见之”、“取实与名”。它提出三表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方法。 墨家学派在政治上所代表的是广大小生产者、小私有者阶层的利益。墨子的学说,如“天志、明思”等仍脱离不了殷周的传统思想,但赋以了“非命、兼爱”的内容,以反对儒家的“天命”和“爱有差等”的思想。墨子认为,“执有命是天下之大害”,极力主张“兼相爱、交相利”,不应有亲疏贵贱之别。他更有“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的献身精神。 他的“非攻”思想,体现了当时人民反对掠夺战争的意向。他提出“非乐”、“节用”、“节葬”的主张,反对当权贵族的“繁饰礼乐”和奢侈享乐的腐朽生活。他意识到了劳动人类生活的基础,提出强调重视生产和“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的主张。在政治上,他主张改善劳动者和小生产者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提倡“必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乱则得治”,并且提出“尚贤”和“尚同”的观点,认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 。 【墨家的基本思想主要有以下十点: 兼爱 完全的博爱(与儒家的亲亲相对反,将父慈、子孝、兄友、弟悌......等等的亲人对待方式,扩展到其他陌生人身上。) 非攻 反对侵略战争。(战争对于败者的伤害及,伤人命、损其才,是没有意义的破坏行动。而对于胜方而言,仅仅是获得了数座城池与税收,但总的来说伤害与

诸子百家之墨家的思想主张

诸子百家之墨家的思想主张 墨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之一,是一个有、有学说、有组 织的学派,他们有强烈的社会实践精神。墨者们吃苦耐劳、严于律己,把维护公理与道义看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无论是循规蹈矩的儒生, 还是浪漫超然的道者,都不过是求得一己的安宁和自我形象的完善, 惟墨子能够真正摆脱各种社会势力的纠缠和引诱,从力学、光学、几 何学、逻辑学等广泛的知识领域去把握生命本来的含义,认知世界的*,从而形成寻求真知、注重实践、自励自强的可贵的品格。 墨家学派有前后期之分,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会政治、*及理解 论问题;后期墨家在逻辑学方面有重要贡献。墨家主张人与人平等相爱(兼爱),反对侵略战争(非攻)。此外,还有其他几方面的基本思想。 墨家的基本思想主要有以下十点: 兼爱 完全的博爱(与儒家的亲亲相对反,将父慈、子孝、兄友、弟悌......等等的亲人对待方式,扩展到其他陌生人身上)。 非攻 反对侵略战争(战争对于败者的伤害及,伤人命、损其才,是没 有意义的破坏行动。而对于胜方来说,仅仅是获得了数座城池与税收,但总的来说伤害与损失也是巨大的,所以战争是没有意义的行为)。 尚贤 不分贵贱唯才是举。 尚同

上下一心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兴利除弊(有一说法为“上同”,认为天子是百官之首,而百姓听令百官,与上而同,此乃“上同”之意)。 天志 掌握自然规律(有一说法为天子代天行政,并借由上同的观点推论出人民以天的意志而行事)。 明鬼 尊重前人智慧和经验(有一说法认为墨家说鬼所为并非迷信,而是希望以神鬼之说使人民警惕,不行*)。 非命 通过努力奋斗掌握自己的命运。 非乐 摆脱划分等级的礼乐*,废除繁琐奢靡的编钟制造和演奏(古代音乐费时耗事,花费甚大,于国家并无生产的行为,乃无用之事)。 节用 节约以扩大生产。反对奢侈享乐生活。 节葬 不把社会财富浪费在死人身上(儒家的厚葬耗钱财,守丧则需三年,三年过后人虚弱需要人扶才能起行,影响国家生产力,乃浪费之事)。 墨子的思想在战国时代十分盛行,门人*遍布天下,影响层面很大。墨子以其务实的淑世理想、高越的人格情操、丰富的思想内容、完善的教材设计而形成了一个极其严密而充满宗教精神的团体,深深吸引了无数百姓与知识分子。但在墨子死后,墨家团体无法出现德望和

墨家思想

浅谈墨家思想理论特点 姓名:石敏专业年级:政治学与行政学2011级学号:128619030129 【摘要】墨家是百家争鸣时期的一个重要学派,在当时一度成为显学,对当 时的政治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韩非子?显学》说:“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孟子也说:“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以此可见其在当时的地位。在战国时期,墨家思想受到社会下层民众的 信从,但随着时间地推移,墨家思想逐渐衰落,秦汉以后便很少被提及。任何 事物的产生、发展、衰亡都是有原因的,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简析其理论、简谈其衰因,并提出其在当下社会的可鉴之处。 【关键词】墨家渊源理论特点兴衰原因时代价值 【正文】一、墨家思想的渊源。 关于这个问题,教材上提的很少,所以这部分查阅了文献。这个问题有 很多说法,有说源于夏禹的,有说源于尧舜的,还有源于殷商、易、儒家、道 家等等之说。 我觉得其中的夏禹说有一定的合理性。《淮南子?要略》介绍墨子的身世说:“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说,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可见,墨子一开始是学儒术的,但因 思想观点不同,后学夏政,成为墨家创始人。 但是,和战国时期其他学派相比较,墨家思想没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也 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墨子的许多言论都是针对一些社会现象而发的,其突出 特点就是注重实用,这与其他已成学说是不同的。墨子曾经学习儒学之道,习 孔子之术,受夏商周文化及鲁宋齐等文化的熏陶,博采众家之长,最终以社会 底层小生产者的实践,以独创性的精神,创造了自己的思想体系。这是当前墨 学研究者的共识。关于墨家真实的思想渊源,我觉得还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二、墨家主要理论及其特点。 (一)总体评述 面对战国时期列国兼并、社会动荡的事实,每个思想家都积极探索救世 良方。墨子和其他思想家不同,他以民的角度提出治世之策,他认为社会动荡 的根本是民与民之间不相爱。以此他认为只要人人相爱,各司其职,节葬节用,不发动不义的兼并战争,其政治理想就能实现,所以说他理论最突出的特点是 注重实用。与儒法等学派相比较,墨家没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他以当时之事为 出发点,对一些他认为不合理的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墨家思想实际上以实用 为原则,在理论上建树不是太大。 (二)具体分析 1、兼爱墨子的全部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兼爱,以此为出发点, 他还提出了尚贤尚同、节葬节用等主张。墨子把战国时期一切社会问题的根源 都归结为人与人之间不相爱。《墨子?兼爱上》说:“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

墨家思想

春秋时期,是我国第一次思想大解放的时期,是百家争鸣的时期,其中,四大家对我国当时社会影响最深,最广。法家、道家、儒家、墨家。墨家是进步的流派。它的消极一面最小。可惜,西汉的巨儒董仲舒提出:“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墨家思想也被废黜了。 墨子,子姓墨氏名翟(dí)。中国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和自然科学家。 墨者多来自社会下层,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教育目的。 墨家是一个有领袖、有学说、有组织的学派,他们有强烈的社会实践精神。墨者们吃苦耐劳、严于律己,把维护公理与道义看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墨者大多是有知识的劳动者。 前期墨家在战国初即有很大影响,与杨朱学派并称显学。它的社会伦理思想以兼爱为核心,提倡“兼以易别”,反对儒家所强调的社会等级观念。它提出“兼相爱,交相利”,以尚贤、尚同、节用、节葬作为治国方法。它还反对当时的兼并战争,提出非攻的主张。它主张非命、天志、明鬼,一方面否定天命,同时又承认鬼神的存在。前期墨家在认识论方面提出了以经验为基础的认识方法,主张“闻之见之”、“取实与名”。它提出三表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方法。 后期墨家汇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认识论、逻辑学、几何学、几何光学、静力学等学科的研究,是谓“墨家后学”(亦称“后期墨家”),另一支则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前者对前期墨家的社会伦理主张多有继承,在认识论、逻辑学方面成就颇丰。后期墨家除肯定感觉经验在认识中的作用外,也承认理性思维在认识中的作用,对前期墨家的经验主义倾向有所克服。它还对“故”、“理”、“类”等古代逻辑的基本范畴作了明确的定义,区分了“达”、“类”、“私”等3类概念,对判断、推理的形式也进行了研究,在中国古代逻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战国以后,墨家已经衰微。到了西汉时,由于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政策、社会心态的变化以及墨家本身并非人人可达的艰苦训练、严厉规则及高尚思想,墨家在西汉之后基本消失。 儒、墨显学之争 归纳如下:首先,是爱有差等与"兼爱"的对立。儒、墨两家虽然都提倡"仁",但是两家"仁"的含义却是各不相同的。儒家的"仁",虽然也主张"爱人",从表面上看来是爱一切人,但事实上并非如此。这里所谓的"爱人",对统治阶级来说,是要调和其内部矛盾;而对被统治者来说,表面上的爱,是为了劳动者为统治者卖力。而且儒家的"仁",还受着宗法制的制约,强调"亲亲、尊尊、长长"①的区别。比如,《孟子·告子上》记载就明确说:"亲亲,仁也。"这样便使爱有了亲疏厚薄。因此,儒家是主张爱有差等的。 墨家主张的"仁",是"兼相爱"。这是一种普遍的爱,是理想化了的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平等关系。所以,孟子批评墨家的"兼爱"是"爱无差等"。②学术界多持儒家爱有差等与墨家"爱无差等"的对立的观点。但是孙诒让《墨子闲话·墨家诸子钩沉》据马总《意林》辑录《随巢子》(墨子弟子随巢子的著作)的材料认为,随巢子在论述"兼爱"时说"有疏而无绝,有后而无遗",即有亲疏的差别,但没有被拒绝的;有先后的差别,但没有被遗忘的。可见随巢子保存了墨家"兼爱"说的原貌,是"纯笃无疵"的。因此认为,"爱无差等"的说法,大概是墨家"传述之末失",加上后人的附会,才成为被攻击的把子,而它的本意并非如此。③孙诒让之说,仅录以备考。 其次,"罕言利"与"交相利"的对立。儒、墨两家都提倡"义",然而两家"义"的含义也各不相同。儒家往往把"义"与"利"对立起来,而墨家则认为"义"与"利"是合一的,而且还认为与"兼相爱"是密不可分的。"兼相爱"的具体表现在"交相利"。这与儒家的"义利"观是显然对立的。孔子不仅"罕言利",④而且还在《论语·里仁》中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他把重视"利"的称为"小人"。第三,"天命"论与"非命"的对立。儒家认为人的长寿或短命、贫穷或是富贵、国家治乱与安危等等,都是由天命决定的,是不可改变的。即《论语·颜渊》

墨家社会政治思想的现代意义

墨家社会政治思想的现代意义

墨家社会政治思想的现代意义 朱传 内容提示墨子学说,从当时的政治形势出发,为了平民百姓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提出的一套系统的政治理论思想和政治革新的主张,不仅在历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进步性,而且对当今的社会经济发展和进步,也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为此,在“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问题研讨中,应该加强对墨家文化传统的研究,深刻发掘其合理思想,并予以积极汲取和弘扬。 近年来,国内学界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问题作了富有成效的研究,发表了许多颇有新意的研究成果。但是,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多限于对儒家文化传统及其意义的研究,而忽视研究曾与儒家并称“显学”的墨家文化以及它对儒家文化的影响,这不能不说是传统文化研究中的一大缺欠。实际上,不论从历史上或是从现实上说,借鉴墨家学说的意义不仅不比借鉴儒家学说的意义逊色,而且要比借鉴儒家学说更能贴近当代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要求。这不仅仅因为墨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和学贯文理、注重实践、百科全书式的平民圣人,而且还因为他提出了至今还有现实意义的、一系列进步的社会政治理论和政治主张。 尚贤、尚同:进步的社会政治理论和政治革新的主张 尚贤、尚同是墨子的社会政治理论和政治革新的核心内容和重要部分。这是针对当时的世袭贵族制度和才疏德寡的贵族官员提出来

的, 其目的是让平民百姓中的贤良之士参预管理国家和治理社会。他认为, “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尚贤上》)。墨子认为,尚贤使能是为政之本。一个 国家的贤良之士的众寡以及是否做到尚贤使能,是关系着国家的强弱或兴衰、社会的稳定或混乱之根本。他说:“尚贤使能为政也。逮至其国家之乱,社稷之危,则不知使能以治之”(《尚贤中》)。在他 看来,贤良之士是有崇尚道德的“仁人”,是有学识能善辩的“智者”,是国家之“珍宝”,是社稷之“栋梁”。墨子心目中的贤良之士,就 是德行忠厚,道术渊博的德才兼备之人。墨家尚贤使能的用人原则,跟儒家基于血缘关系的“亲亲”用人原则是相对立的。这种对立反映了两种政治理论和两种政治制度的对立。墨家主张建立的是平民民主的政治制度,以利万民的;儒家则主张维护世袭贵族的政治制度,反对平民民主制度。墨家提出的平民民主的政治主张,是有其历史进步性的。 我们认为,对墨子的尚贤使能思想的研究,不仅要从当时的社会政治变动的形势上去探索,而且还要联系墨子的整个人学观去探索。用人之道是与何谓人的根本观点相一致的。在他看来,不论是天子还是贱人,不同于禽兽的根本点,就在于必须从事耕织和听政才能生活和生存。这里既触及到了人的本质特征在于劳动实践活动,又十分清楚地表明:全社会的人尽管从事的活动类项不同,但都必须各从其事,

春秋诸子百家政治思想学习

春秋诸子百家政治思想学习 一、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二、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 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三、墨家:代表人物:墨子。 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墨家有严密的组织,成员多来自社会下层,相传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励志。其徒属从事谈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领袖称「巨(钜)子」。其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吕氏春秋·去私》)。墨翟死后,分裂为三派。至战国后期,汇合

墨家美学思想

前言 中国传统音乐源远流长,包含诸多审美品格,其美学思想博大丰富。丰富的音乐美学思想,对中国民族传统音乐体系的形成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中国民族传统音乐体系在与西方所谓专业音乐体系的对照与比较中,呈现出了鲜明而特有的审美特征。纵观整部美学史,我们不难发现,中国音乐发展其问出现过入、道、墨、法、佛、阴阳等诸多美学流派,但大体都被儒道两家所包融、吸收而失却独立存在的价值,儒道两家美学思想从先秦产生至今,始终贯穿音乐发展中。 在先秦诸子中,墨家是一个有巨大影响的学派。 名词解释“ 天志明鬼 宣扬天志鬼神是墨子思想的一大特点。墨子认为天之有志——兼爱天下之百姓。因“人不分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天之爱民之厚",君主若违天意就要受天之罚,反之,则会得天之赏。墨子不仅坚信鬼神其有,而且尤其认为它们对于人间君主或贵族会赏善罚暴。墨子宗教哲学中的天赋人权与制约君主的思想,是墨子哲学中的一大亮点。T-T 尚同尚贤 尚同是要求百姓与天子皆上同于天志,上下一心,实行义政。尚贤则包括选举贤者为官吏,选举贤者为天子国君。墨子认为,国君必须选举国中贤者,而百姓理应在公共行政上对国君有所服从。墨子要求上面了解下情,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赏善罚暴。墨子要求君上能尚贤使能,即任用贤者而废抑不肖者。墨子把尚贤看得很重,以为是政事之本。他特别反对君主用骨肉之亲,对于贤者则不拘出身,提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主张。 节用节葬 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俗,认为久丧厚葬无益于社会。认为君主、贵族都应象古代三代圣王一样,过着清廉俭朴的生活。墨子要求墨者在这方面也能身体力行。

论墨家的非攻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论文摘要 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由他所创立的墨家学派曾经是先秦时期与儒学齐名的显学。如果我们要在中国的思想发展史中寻找一种与和谐社会很类似的思想,那一定是两千多年以前的墨家思想。墨家和谐思想是以兼爱为核心,以尚贤、尚同、非攻、节用、节葬、非乐、尊天、事鬼、非命为内容,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的的思想体系。本文所说的墨家和谐思想也主要是指这部分内容。墨家认为只要大家“兼相爱,交相利”,社会上就没有“强凌弱”、“贵傲贱”、“智诈愚”、“众侵寡”和各国之间互相攻伐的现象了。他对统治者的奢侈逸乐,进行了尖锐的揭露和批判。在用人原则上,墨子主张“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他还主张要“选择天下之贤可者”来执政;而人民与国君,则都要服从天志,发扬兼爱,实行义政等等。墨家思想曾在战国时期一度盛行。墨家和谐思想不仅在古代社会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对现今和谐社会的构建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本文在吸取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探究了墨家和谐思想的渊源、发展脉络及主要内容,并揭示其所蕴含的当代价值。 关键词:墨家非攻思想现代启示

目录 引言 (1) 一、墨家非攻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2) 二、墨家非攻思想的主要内容与基本特征 (2) 三、墨家非攻思想对中国法律传统的影响 (4) 四、墨家非攻思想对现代法治的启示 (5) 五、结语 (6) 参考文献 (7)

墨家的非攻思想及现代启示 引言 墨家是先秦诸子百家中的“显学”,《墨子》一书是中国思想百花园中的奇葩。墨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周天子已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各诸侯国之间攻城略地,明争暗夺,展开了旷目持久的兼并与反兼并战争。旧的政治、经济秩序乃至社会伦理秩序渐趋崩解,而新的政治经济秩序和社会伦理秩序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一切都处在迅速的变更和代谢中,正是“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1。也是中国社会的大转型时期,也是我国社会结构大调整的时期。在新旧社会秩序交替的时代里,到处充满着大国攻小国、大家篡小家、强凌弱、众暴寡、诈谋愚、贵傲贱的不合理现象。弱肉强食盛行杀伐之风。一方面是当权者的腐败奢侈,花天酒地,纸醉金迷,玉衣锦帛,雕车画舟,一方面是广大平民百姓的深重苦难,他们“饥不得食,寒不得衣,劳不得息”,过着暗无天日的悲惨生活。就是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里,墨子作为一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位伟大的哲学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和“国际”和平主义的倡导者,亲眼目睹了当时社会的不合理现象,从超阶级的人道主义的角度,提出了一系列为广大平民利益而着想的解决社会危机的方针和措施,发出了响彻千古的“悲天悯人的呼号”。这些呼号代表了广大劳动人民的肺腑之声,表现了一位伟大智者的崇高心灵,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绵延不绝的源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为着真理和理想而不懈地奋斗和努力。墨子的精神和思想,直到今日读来,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启迪力量。 墨家思想代表的中下层平民的利益,在整个春秋战国时期总体来说地位不是太重要,春秋战国时期是诸侯割据状态,当时各个国家都要统一全国,所以墨家的思想不适合当时统治家需要,地位也不高,但是墨家的思想影响还是深远,墨家的非攻思想,反对不义战争,这在当今社会绝对可以拿诺贝尔和平奖,墨家提出的节俭思想,在当今社会应该大力提倡,总体来说墨家思想从现在来说,很多思想符合当今社会的需要,具有积极的影响。

墨家思想的现代意义

尚贤兼爱,非攻交利,大同以容世界——浅论墨子思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现代意义 墨子,名翟,战国时期鲁国人,出生在一个工匠世家,本是一个善于制造器械的能手。后曾“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但他认为儒家思想所重视的周礼烦琐不容易实行,厚葬既浪费钱财又贫民害事,另立了一个与儒家不同的学派——墨家。墨子作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由其弟子及后学记录、整理、编纂而形成的《墨子》一书集中反映了墨子和墨家思想。 《墨子》书中的《兼爱》、《天志》等篇反复提倡“兼相爱”、“交相利”。这是墨子的主要主张。墨子认为当时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战争,人与人之间的争夺,使得“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乱者不得治”,成为天下的大害,而战争与掠夺的根源就在于缺失“兼爱”精神。他说:“诸侯不相爱则必野战,家主不相爱则必相篡,人与人不相爱则必相贼,君臣不相爱则必不忠惠,父子不相爱则不孝慈,兄弟不相爱则不和调。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傲贱、诈必欺愚”。所以墨子认为“兼爱”是为天下兴利除害的唯一办法。 墨子的“兼爱”亦为“仁”,把具有“兼爱”精神的人称为“仁人”,与孔子提倡的“仁”字面相同,但具体的内容有很大的差异。孔子主张的“爱人”是依照宗法制度的“亲亲”原则,对亲疏不同的人有先后轻重之分。而墨子主张爱无差等,爱无厚薄。 “非攻”就是反对攻伐战争,它是“兼爱”思想在国与国关系上的运用。在墨子生活的春秋战国时代,诸侯割据,战乱频繁,普通百姓对此痛恶不已。因此,墨子提出“非攻”的思想。他指责发动侵略战争的国家都是“攻伐无罪之国”,并且批判其对被侵略国家的“燔溃其祖庙,劲杀其万民”。残酷的战争不仅给被侵略国家带来沉重的灾难,而且对发动战争的国家也是“夺民之用,废民之利”。最终的结局就是两败俱伤。墨子的“非攻”也不是笼统地反对一切战争,他也区分进攻战争和防御战争,还区分“伐”与“诛”。他的“非攻”实质上是“非战”、“和平”,这与他的“兼爱”思想是一致的,并且是“兼爱”思想的最集中地体现。 墨子的“尚贤”、“尚同”思想是出于消除战国初期的混乱割据局面提出的政治解决方案。春秋战国之交,大小诸侯国林立。各诸侯国为了扩大自己的地盘和子民,发动了无数次战争。墨子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提出了“非攻”的解决方法。但是这并没有从根本上制止战争。所以他又从政治用人和政治体制两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即:“尚贤”、“尚同”。 墨子的“尚贤”思想就是主张实行贤人政治。他认为“国家治薄”的原因在于“贤良之士寡”,所以他首先提出了“众贤”的“尚贤”措施。所谓“众贤”就是使社会

墨家思想的现代意义

墨家思想的现代意义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尚贤兼爱,非攻交利,大同以容世界——浅论墨子思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现代意义墨子,名翟,战国时期鲁国人,出生在一个工匠世家,本是一个善于制造器械的能手。后曾“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但他认为儒家思想所重视的周礼烦琐不容易实行,厚葬既浪费钱财又贫民害事,另立了一个与儒家不同的学派——墨家。墨子作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由其弟子及后学记录、整理、编纂而形成的《墨子》一书集中反映了墨子和墨家思想。 《墨子》书中的《兼爱》、《天志》等篇反复提倡“兼相爱”、“交相利”。这是墨子的主要主张。墨子认为当时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战争,人与人之间的争夺,使得“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乱者不得治”,成为天下的大害,而战争与掠夺的根源就在于缺失“兼爱”精神。他说:“诸侯不相爱则必野战,家主不相爱则必相篡,人与人不相爱则必相贼,君臣不相爱则必不忠惠,父子不相爱则不孝慈,兄弟不相爱则不和调。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傲贱、诈必欺愚”。所以墨子认为“兼爱”是为天下兴利除害的唯一办法。 墨子的“兼爱”亦为“仁”,把具有“兼爱”精神的人称为“仁人”,与孔子提倡的“仁”字面相同,但具体的内容有很大的差异。孔子主张的“爱人”是依照宗法制度的“亲亲”原则,对亲疏不同的人有先后轻重之分。而墨子主张爱无差等,爱无厚薄。 “非攻”就是反对攻伐战争,它是“兼爱”思想在国与国关系上的运用。在墨子生活的春秋战国时代,诸侯割据,战乱频繁,普通百姓对此痛恶不已。因此,墨子提出“非攻”的思想。他指责发动侵略战争的国家都是“攻伐无罪之国”,并且批判其对被侵略国家的“燔溃其祖庙,劲杀其万民”。残酷的战争不仅给被侵略国家带来沉重的灾难,而且对发动战争的国家也是“夺民之用,废民之利”。最终的结局就是两败俱伤。墨子的“非攻”也不是笼统地反对一切战争,他也区分进攻战争和防御战争,还区分“伐”与“诛”。他的“非攻”实质上是“非战”、“和平”,这与他的“兼爱”思想是一致的,并且是“兼爱”思想的最集中地体现。 墨子的“尚贤”、“尚同”思想是出于消除战国初期的混乱割据局面提出的政治解决方案。春秋战国之交,大小诸侯国林立。各诸侯国为了扩大自己的地盘和子民,发动了无数次战争。墨子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提出了“非攻”的解决方法。但是这并没有从根本上制止战争。所以他又从政治用人和政治体制两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即:“尚贤”、“尚同”。

浅谈墨家社会政治思想及其现代意1

研究生课程论文及评阅书 课程名称:中国政治思想史课程论文成绩 任课教师姓名:唐国军任课教师签字: 论文题目:浅谈墨家社会政治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学院名称:政法学院 专业名称:08级思想政治教育 研究生姓名:罗艳妮 导师姓名职称:贺争平教授 上课时间:2009 年9 月——2009 年12 月

浅谈墨家社会政治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姓名:罗艳妮班级:08思政学号:5 摘要:墨家社会政治思想,从当时的政治形势出发,为了平民百姓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提出的一套系统的政治理论思想和政治革新的主张,不仅在历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进步性,而且对当今的社会经济发展和进步,也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关键字:墨家;政治思想;法治思想;伦理;现代意义 不论从历史上或是从现实上说,借鉴墨家学说的意义比较能贴近当代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要求。这不仅仅因为墨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学、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和学贯文理、注重实践、百科全书式的平民圣人,而且,还因为他从当时的政治形势出发,为了平民百姓的切身利益,为了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出的一套系统的政治理论和政治革新主张。这些主张,不仅在历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进步性,而且对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也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因此重提墨子精神具有非常现实的时代意义。 一、墨家的政治思想 (一)尚贤尚同是墨子的社会政治理论和政治革新的核心内容和重要部分。这是针对当时的世袭贵族制度和才疏德寡的贵族官员提出来的,其目的是让平民百姓中的贤良之士参预管理国家和治理社会。他认为,“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尚贤上》)。墨子认为,尚贤使能是为政之本。一个国家的贤良之士的众寡以及是否做到尚贤使能,是关系着国家的强弱或兴衰、社会的稳定或混乱之根本。他说:“尚贤使能为政也。逮至其国家之乱,社稷之危,则不知使能以治之”(《尚贤中》)。在他看来,贤良之士是有崇尚道德的“仁人”,是有学识能善辩的“智者”,是国家之“珍宝”,是社稷之“栋梁”。墨子心目中的贤良之士,就是德行忠厚,道术渊博的德才兼备之人。墨家尚贤使能的用人原则,跟儒家基于血缘关系的“亲亲”用人原则是相对立的。这种对立反映了两种政治理论和两种政治制度的对立。墨家主张建立的是平民民主的政治制度,以利万民的,墨家提出的平民民主的政治主张,是有其历史进步性的。 在墨子看来,不论是天子还是贱人,不同于禽兽的根本点,就在于必须从事耕织和听政才能生活和生存。这里既触及到了人的本质特征在于劳动实践活动,又十分清楚地表明:全社会的人尽管从事的活动类项不同,但都必须各从其事,各尽其责。为此必须实行“尚同”,即求得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舆论一致的举措。墨子强调尚同必须以尚贤为基础,尚贤是实行尚同的基本前提。他认为,只有贤良之士才能实现“总天下之义,以尚同于天”,即以“天志”来统一全社会的思想舆论。他所说的“天志”不是儒家提倡的神秘的天志,而是反映或代表下层劳动群众利益和要求的意志的外化,“天志”的根本含义就是“爱利百姓”。由此可见,尚同和尚贤是不能分离的,尚同虽然要以尚贤为基础和前提,但尚贤需要以尚同来相辅。二者是墨子的政治理论和政治主张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 (二)非攻非乐、节用节葬是和平安定和廉洁从政的政治主张。墨子提出非攻非乐、节用节葬的政治主张,无疑是为了让平民百姓得以安居乐业、针对贵族统治者奢侈淫乐、攻伐杀掠的暴政所作出的批判,是积极的进步主张。墨子时代,诸侯国家间攻伐兼并战争的兴起,固然有其历史必然性,但战争本身还是残酷的,残杀掠夺给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造成难以忍受的灾难。这是和墨子倡导的兼相爱、交相利的根本宗旨相背离的。所以,他提出“非攻”来反对和制止这种掠夺性的战争,并反复宣扬侵略他国得不偿失。 首先,墨子主张“非攻”而不废除”征诛”。他明确地把为了侵略的“攻伐”之战和为民除害的“征诛”之战区别开来,前者是非正义之战,后者为正义之战。墨子这种区分正义和非正义的战争观点,完全是和他倡导的“兼爱”原则相符合的。而墨子提出“非乐”,并非是反对音乐本身,而是反对为满足贵族统治者的淫乐享受所从事的音乐活动。在他看来,专门为满足贵族寻欢作乐、淫荡不羁的音乐活动必然会加重人民的负担。他写道:统治者为满足奢欲而制作众多的乐器,“将必厚措敛乎万民”,为了演奏众多乐器而征集大批青年男

墨家思想对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墨家思想对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中国文化概论》 学生姓名:李永宾 教师姓名:敖依昌教授 学院: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 专业:环境工程 学号: 电话: 中国重庆重庆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 二零一一年五月

摘要 墨家学说,博大精深。其自然科学方面的成果,具有普遍真理性;其社会学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其“十论”,即墨家十大政治主张,充分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与需求。我们要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墨学比儒学具有更积极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精华更多。 关键词:墨家学说、社会伦理道德、政治道德理想、消费观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礼崩乐坏”、“邪说暴行”不断发生的动荡、无序时代。正是在这样一个动荡、无序乃至无道的社会里,刚刚觉醒的士人群体从各自不同的理想和愿望出发,自觉担当起“救世”的重任。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宗旨,以兴邦治国、救世济民为己任,“以自苦为极”节俭用度,为平民利益而奔波。墨学兴盛了两个多世纪后,便骤然沉寂,在两千年的漫漫长夜中,它几乎被人们遗忘,然而,似乎是在忽然之间,它又迅速复苏,形成了墨学研究的热潮。这充分显示了墨家学说顽强的生命力以及其对当今社会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兼爱”、“非攻”与当代社会伦理道德 “兼爱”借用现代的语言来说,就是主张“人类之爱”,或者也可以说是一种类似基督教式的博爱思想。 这在封建专制社会里显然是一种极富乌托邦色彩的社会理想。墨家倡导的兼爱思想是在批判“交相恶”的社会现状中展开的。墨子深恶痛绝地揭露了当时“国之与国相攻,家之与家相篡,人之与人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兹孝,兄弟不和调”的残酷现实。认为这种“交相恶”现象的产生,源于彼此间的“不相爱”,即“诸侯独知爱其国,不爱人之国……家主独知爱其家,而不爱人之家……人独爱其身,不爱人之身”。而天下之人彼此皆不相爱是导致全社会“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敖贱,诈必欺愚”的最大祸害。 他认为,解决这个最大祸害的根本办法就是要倡导并推行“兼相爱、交相利”,即要努力做到“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以此达到“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的良治状态。 墨子的兼爱思想还表现在他的民生关怀上,他主张“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若此,则饥者得食,寒者得衣,乱者得治。若饥则得食,寒则得衣,乱则得治,此安生生。”他认为只要大家都抱有一颗博爱之心,就能实现“老而无妻子者,有所侍养以终其寿;幼弱孤童之无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长其身”的社会理想。 墨子的兼爱思想是他整个社会理想的核心,他的“尚同”、“非攻”等主张都只是其兼爱思想的拓展,或是为实现兼爱理想而采取的手段。墨子的兼爱思想体现了战国时期普通百姓对构建平等和谐社会秩序的理想追求与向往,尽管他主张的这种不分人我、不别亲疏、没有差等的爱在专制等级社会是不可能实现的,但仍不失为一幅极具吸引力的社会蓝图。[1] 承认兼爱是在阶级社会里不能实现的社会理想,却不能否认其价值和意义,比如共产主义也是在阶级社会里不能实现的社会理想,但它却是我们为之奋斗的壮丽事业。当然兼爱不能和共产主义相提并论,但作为一种美好的社会理想,它在中国历史上曾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而在我们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今天,它仍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2] 如果现代社会中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交往都能遵循‘兼相爱、交相利’的普遍伦理理则,世界将变得更加安宁、祥和与美好。 二、“尚贤”与“尚同”的政治道德理想 墨子认为,贤良之士是国家治理的根基,统治者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聚集贤良之士。

墨家思想的现代意义

尚贤兼爱,非攻交利,大同以容世界 ——浅论墨子思想对于构建与谐社会的现代意义 墨子,名翟,战国时期鲁国人,出生在一个工匠世家,本就是一个善于制造器械的能手。后曾“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但她认为儒家思想所重视的周礼烦琐不容易实行,厚葬既浪费钱财又贫民害事,另立了一个与儒家不同的学派——墨家。墨子作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由其弟子及后学记录、整理、编纂而形成的《墨子》一书集中反映了墨子与墨家思想。 《墨子》书中的《兼爱》、《天志》等篇反复提倡“兼相爱”、“交相利”。这就是墨子的主要主张。墨子认为当时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战争,人与人之间的争夺,使得“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乱者不得治”,成为天下的大害,而战争与掠夺的根源就在于缺失“兼爱”精神。她说:“诸侯不相爱则必野战,家主不相爱则必相篡,人与人不相爱则必相贼,君臣不相爱则必不忠惠,父子不相爱则不孝慈,兄弟不相爱则不与调。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傲贱、诈必欺愚”。所以墨子认为“兼爱”就是为天下兴利除害的唯一办法。 墨子的“兼爱”亦为“仁”,把具有“兼爱”精神的人称为“仁人”,与孔子提倡的“仁”字面相同,但具体的内容有很大的差异。孔子主张的“爱人”就是依照宗法制度的“亲亲”原则,对亲疏不同的人有先后轻重之分。而墨子主张爱无差等,爱无厚薄。 “非攻”就就是反对攻伐战争,它就是“兼爱”思想在国与国关系上的运用。在墨子生活的春秋战国时代,诸侯割据,战乱频繁,普通百姓对此痛恶不已。因此,墨子提出“非攻”的思想。她指责发动侵略战争的国家都就是“攻伐无罪之国”,并且批判其对被侵略国家的“燔溃其祖庙,劲杀其万民”。残酷的战争不仅给被侵略国家带来沉重的灾难,而且对发动战争的国家也就是“夺民之用,废民之利”。最终的结局就就是两败俱伤。墨子的“非攻”也不就是笼统地反对一切战争,她也区分进攻战争与防御战争,还区分“伐”与“诛”。她的“非攻”实质上就是“非战”、“与平”,这与她的“兼爱”思想就是一致的,并且就是“兼爱”思想的最集中地体现。 墨子的“尚贤”、“尚同”思想就是出于消除战国初期的混乱割据局面提出的政治解决方案。春秋战国之交,大小诸侯国林立。各诸侯国为了扩大自己的地盘与子民,发动了无数次战争。墨子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提出了“非攻”的解决方法。但就是这并没有从根本上制止战争。所以她又从政治用人与政治体制两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即:“尚贤”、“尚同”。 墨子的“尚贤”思想就就是主张实行贤人政治。她认为“国家治薄”的原因在于“贤良之士寡”,所以她首先提出了“众贤”的“尚贤”措施。所谓“众贤”就就是使社会

墨子的兼爱思想

墨子的兼爱思想 兼爱思想的内涵 兼爱就是墨子思想的核心,就是墨子学说的基本论题之一。“兼”字的本意就是一只手拿两只稻穗,引申为同时涉及几种事物,即不分您我,彼此等同。墨子大力提倡兼爱,所谓兼爱,就就是“周爱人”,就是不分老少、贵贱的兼爱,就是指普遍平等的爱,即不分血缘亲疏与等级贵贱的无差别的爱,就是一种博爱。这种爱不同于儒家的偏爱,即局部的、有差别的爱。因此墨子提出用兼爱代替偏爱。 墨子说:“兼即仁矣,义矣。”(《墨子》)后期的墨家学者也说:“仁,爱己者非为用己也,不若爱马者,若明。”(《墨子》)这就是说真正的仁爱一定要爱人如爱己,再把:每个人都瞧成就是与自己一样的主体,而不就是像牛马那样仅仅就是供人使用的:[具。这就明确地强调了人道主义原则,即肯定了人的尊严与价值。 墨子认为即使“贱人”也要实行“兼爱”的原则。墨子生活的年代正值春秋战国时期,新旧社会交替之时,旧的奴隶制日见衰落,而新的封建制刚刚萌芽,诸侯争战,战事连绵,弱肉强食,造成君臣、父子、兄弟之间相互残杀、彼此仇视的丑恶现象。面对当时社会上这种“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许之谋愚、贵之敖贱”的情况,墨子指出造成这些丑恶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以不相爱生也”。她因而提 出:“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就就是说,用所有的人都相互爱护同时相互给予利益的方法来改变丑恶的时弊。只有用兼爱的原则来治理国家,才能达到天下大治的目的。墨子认为:“若使天下兼相爱,人若爱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其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榴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墨子》)“做有利她人之事,并不意味着只利于她人,其实利益就是相互的,因而决不可做牺牲她人的事情。牺牲她人利益的同时亦将损害自己。只有人们各不相害,彼此相利,把个人利益建立在整体利益之中,并把两者糅合在一起,才能实现富国安民之愿望。”(《景子》)墨子认为整体利益就是个人利益实现的保障,因为只有在整体利益实现的基础上,个人利益才有实现的可能。在处理各种社会利益时,应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集体利益放在第二位,最后才就是个人利益。天下人若都能兼爱,相!问不再因利益关系而产生冲突,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那么就可以达到天下大治的目的。因此墨子得出结 论:“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 也。…(《墨子》)墨子的意思就是,不可以不劝人互相亲爱,道理就在天下所有的人都互相相爱,国家就可以治理得秩序井然,否则就会天下大乱。 墨子的兼爱思想及对构建我国与谐社会的意义 先秦时期,墨子的兼爱思想独树一帜。墨子的兼爱思想有着深远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来源,政治上,社会制度正处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变迁中,这就为墨家“兼爱”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温与的土壤;经济上,当时社会正处在春秋向战国的过渡时期,社会出现了大变动,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工具的革新,促使了生产关系内部的大幅度调整,旧的奴隶制度行将崩溃,新的封建制度正在孕育萌生;文化上,墨子身处百家争鸣时期,不可避免地受到孔文化的浸润,同时,墨家又同其她诸子一样,受到古文化的熏陶,特别就是出生地邾

对墨子的认识

墨家学派著作的总汇是《墨子》。《墨子》原本一共七十一篇,但留传至今的只有五十三篇,其中《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等四篇合起来称为《墨经》。这四篇加上《大取》和《小取》两篇,称为《墨辩》。也有人把这六篇叫做《墨经》。 墨子,战国初期伟大的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姓墨名翟,生卒年不详。墨子"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长期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宣传他的政治主张。墨子的学说,如“天志、明思”等仍脱离不了殷周的传统思想,但赋以了“非命、兼爱”的内容,以反对儒家的“天命”和“爱有差等”的思想。墨子认为,“执有命是天下之大害”,极力主张“兼相爱、交相利”,不应有亲疏贵贱之别。他更有“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的献身精神。他比较自觉地、大量地运用了逻辑推论的方法,以建立或论证自己的政治、伦理思想。墨子最早提出名实必须相符的思想。他还在中国逻辑史上第一次提出了辩、类、故等逻辑概念。墨子的教育思想是“艰苦实践、服从纪律”,提出“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教育目的。 墨子哲学思想的主要贡献是在认识论方面。他以"耳目之实"的直接感觉经验为认识的唯一来源,他认为,判断事物的有与无,不能凭个人的臆想,而要以大家所看到的和所听到的为依据。墨子从这一朴素唯物主义经验论出发,提出了检验认识真伪的标准,即三表:"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废(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并且提出了“非以其名也,以其取也”的唯物主义认识论。墨子的哲学思想反映了从宗法奴隶制下解放出来的小生

产者阶层的二重性,他的思想中的合理因素为后来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所继承和发展,其神秘主义的糟粕也为秦汉以后的神学目的论者所吸收和利用。 墨子在政治上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等主张。他的“非攻”思想,体现了当时人民反对掠夺战争的意向。他提出“非乐”、“节用”、“节葬”的主张,反对当权贵族的“繁饰礼乐”和奢侈享乐的腐朽生活。"兼以易别"是他的社会政治思想的核心,"非攻"是其具体行动纲领。他主张改善劳动者和小生产者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提倡“必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乱则得治”,并且提出“尚贤”和“尚同”的观点,认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 他意识到了劳动人类生活的基础,提出强调重视生产和“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的主张。

墨家思想的核心

墨家思想的核心是: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用、节葬。(出自:《墨子》) 兼爱:人人平等互助互爱。 非攻:反对侵略战争。 尚贤:不分贵贱唯才是举。 尚同:上下一心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兴利除弊。 天志:掌握自然规律。 明鬼:尊重前人智慧和经验。 非命:通过努力奋斗掌握自己的命运。 非乐:摆脱划分等级的礼乐束缚,废除繁琐奢靡的编钟制造和演奏。 节用:节约以扩大生产。 节葬:不把社会财富浪费在死人身上。 墨家哲学代表人物即为墨子,其重要思想观点包括在下列内容之中:兼爱非攻天志明鬼尚同尚贤非命非乐节用节葬。充分反映出其素朴的自然宗教观,并把一切政治的,社会的,道德伦理的各方面思想完全以宗教性的面纱加以合理化。 值得注意的是墨子的科学精神,他不但对科学哲学中的概念定义有所主张,对于科学方法的建立,科学教材的撰写与科学思想的传授使得中国科学研究和应用很早就展现了高度智慧。 墨子死后,后期墨家分裂成许多派别,而他们的共同点都是以《墨经》为研读与发展思想的主要依据,基本上成两派一是从自然科学,逻辑思辨的法则与认识论问题着手,主张人的认识能力是获得知识的工具,但必须透过感官与思维作用始得,而逻辑的真伪的标准,只有透过客观的自然世界或人类社会现况的检证,才能取得。 另外一派是发展墨子的宗教理念,他们试图在现实政治权力无法取得或予以保护的情况下,仍能奉行墨子平等兼爱的社会理想,因而发展成劫富济贫的游侠之路。 墨子的思想在战国时代十分盛行,门人弟子遍布天下,影响层面很大。墨子以其务实的淑世理想,高越的人格情操丰富的思想内容,完善的教材设计,形成了一个极其严密而充满宗教精神的团体,深深吸引了无数百姓与和识分子。也因为这个团体的切实践履态度,参加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