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现阶段主要沉降层及其变形特征分析_张云

上海现阶段主要沉降层及其变形特征分析_张云

上海现阶段主要沉降层及其变形特征分析_张云
上海现阶段主要沉降层及其变形特征分析_张云

上海现阶段主要沉降层及其变形特征分析

张 云1

,薛禹群1

,李勤奋

2

(1.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南京 210093;2.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上海 200072)

摘要:以上海地质条件为基础,根据最近十几年分层标和含水层水位观测资料分析了上海地面沉降的主要沉降层,分析结果表明目前上海的主要沉降层是第五砂层。从第五砂层水位与时间的关系、变形与时间的关系和水位与变形的关系出发,结合室内实验的结果,指出第五砂层的变形特征是地下水位在一定范围内反复上升-下降时,变形以弹性为主、一般情况下则以塑性变形为主、应力应变关系为非线性以及存在蠕变变形。在建立地面沉降模型时必须考虑含水砂层的这些变形特点。

关键词:地面沉降;沉降层;变形特征

中图分类号:P64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665(2003)04-0006-06

收稿日期:2003-04-09;修订日期:2003-06-0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172082)和博士点基金

(20010284002)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张云(1965-),女,副教授,从事岩土工程及工程地质

的教学和研究工作。E -mail :cloudzhy @sohu .com

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前缘,面积约6340km 2

,地表覆盖着较厚的第四纪松散沉积物,从西南部的100~250m ,向东逐渐增厚至300~400m ,市区及近郊区的厚度一般为270~290m 。上海市利用深井抽取地下水的

历史可追溯至1860年,但直到1921年才由水准测量发现地面沉降。随着地下水开采量及开采层次的变化,上海地面沉降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1972年以前,开采量的80.5%都来自第二和第三承压含水层,在集中开采区出现了大面积的地面沉降,对地面沉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埋深70m 以内的土层变形,对其中的承压含水层的变形都作为弹性处理。此后,为控制市区地面沉降量,进行了开采层次的调整,限制第二、三承压含水层的开采量,增加第四、五承压含水层的开采量,1985年这两个含水层的抽水量占总开采量的71.4%,但总开采量不大。1990年以后,总开采量的再次增加,使得第四、五承压含水层的水头大幅下降,地面沉降又呈增长趋势,而且承压含水层(特别是第四承压含水层)的变形表现出不同于以往的特性。最近两年虽然地下水位的下降趋势得到遏制,甚至有少量回升,但地面沉降仍在增长,上海地面沉降问题变得更加复杂。本文旨在通过对地质资料和最近十几年的水位观测孔和分层标的实测数据来分析当前情况下上海地面沉降的主要沉降层,并结合室内试验结果研究其变

形特征,为进一步建立地面沉降模型提供基础。

1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特征

本地区是在全新世海侵旋回和构造沉降的背景上通过长江和潮流的共同作用逐步形成的滨海平原,具有独特的砂土、粉土、粉质粘土和粘土的沉积韵律,其间的砂土厚度较大,且均含地下水。在垂向上呈现砂土、粉土、粉质粘土和粘土相间出现的地层结构。

根据松散沉积物的成因、埋藏条件,上海地区的地下水可划分为1个潜水含水层和5个承压含水层,在含水层之间是由粘土、粉质粘土和粘性土与粉土、粉细砂互层等构成的弱透水层。除第五承压含水层主要分布于北部地区以外,其它含水层在全区的分布都极为稳定(图1)[1]

。目前地下水的开采量主要来自第四和第五承压含水层,第四承压含水层的降落漏斗中心位于刘行附近,中心水位已达-46.9m ,第五承压含水层的降落漏斗中心位于华漕附近,中心水位已达-69.1m

[2]

图1 上海水文地质剖面图(据文献[1]修改)Fig .1 Hydrogeological profile of Shanghai

1—含水层;2—弱透水层;3—基岩;4—含水层编号

·

6·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3年第5期 

DOI :10.16030/j .cn ki .issn .1000-3665.2003.05.002

根据上海地区工程地质钻孔资料,结合地面沉降的研究特点,并采用上海工程地质界普遍采用的方法,将地层分为16个工程地质层,从上到下各工程地质层及其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如表1所示(表中部分数据的取值参考文献[2])。其中表土层为褐黄色粉质粘土;第一砂层为灰色粉砂、粉土,相当于水文地质剖面中的潜水含水层;第一硬土层为黄褐、暗绿色粘性土,厚0~10m,可塑~硬塑,中低压缩性,压缩系数为0.18MPa-1,该层土的分布范围小,仅局限于西部的青浦、松江境内,表1中未列出;第一软土层为灰色淤泥质粘土、粉质粘土夹薄层粉土;第二软土层为灰色粘土和粉质粘土;第二硬土层为褐黄、暗绿色粘土;第二砂层为灰色粉细砂、细砂,相当于水文地质剖面中的第一承压含水层;第三软土层为灰色粘土夹薄层粉砂或灰色粘土与粉砂互层,微层理特别发育,俗称为“千层饼”;第三砂层为灰色粉细砂夹薄层粘土和灰色粉细砂,向下渐变为含砾中粗砂,相当于水文地质剖面中的第二承压含水层;第三硬土层为蓝灰、褐黄色粉质粘土夹少量粉土;第四砂层为黄灰色粉细砂、含砾中粗砂,对应于水文地质剖面中的第三承压含水层;第四硬土层,杂色粉质粘土、粘土;第五砂层为灰黄、灰白色细砂、砂砾石,埋深150~200m,对应于水文地质剖面中的第四承压含水层;第五硬土层为灰黄、灰褐、杂色粘土;第六砂层为灰白、灰绿色含砾中细砂,即水文地质剖面中的第五承压含水层;第六硬土层为杂色粘土,其下部为强风化基岩。

表1 各工程地质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Table1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engineering geological layers

工程地质层含水量

(%)

容重

(KN m3)

孔隙比

饱和度

(%)

状态 

压缩系数

(MPa-1)

粘聚力

(kPa)

内摩擦角

渗透系数

(10-7c m s)

 表土层28.3~42.917.5~19.20.83~1.2393.4~95.0可~软塑0.39~0.653011

第一砂层26.0~43.017.6~19.30.75~1.1781.0~89.8稍密~密0.29~0.4622

第一软土层39.2~52.016.4~18.61.22~1.4497.0~100软~流塑0.7~1.6510.218.52.0第二软土层28.0~42.017.5~19.30.70~10494.1~99.0软~可塑0.40~0.7117.120.71.34第二硬土层22.7~25.22.020.66~0.7095.1~98.9硬~可塑0.21~0.3547.517.52.53第二砂层21.2~27.11.91~2.010.63~0.8191.2~91.5中密~密实0.12~0.32534.5

第三软土层26.1~38.21.82~1.930.78~1.0890.9~100软~可塑0.34~0.6221.122.52.99第三砂层13.1~27.41.91~2.120.43~0.8281.7~93.6中密~密实0.26~0.45038.1

第三硬土层23.9~30.01.97~2.050.66~0.8692.1~100可~硬塑0.05~0.383217.51.26第四砂层29.1~30.21.87~1.9391.8~93.50.85~0.87中密0.36~0.47024.518100第四硬土层17.0~32.31.91~2.140.51~0.9090.6~99.0硬塑0.07~0.254516

第五砂层23.0~25.01.94~2.030.66~0.7592.0~96.2稍密~中密0..25~0.63027.834300第五硬土层18.1~23.21.93~2.030.59~0.6883.8~94.5硬塑0.06~0.416014.2

第六砂层27.8~30.21.88~1.910.80~0.9192.0~97.8中密0.26~0.43027.517900第六硬土层16.2~20.72.01~2.060.54~0.6381.4~91.7硬塑~半固态0.12~0.363021

该地区土层具有显著的层状结构,软土层主要处于70m以上的地层中,随深度的增加,土层变化的总趋势是含水量、孔隙比减小,土层密实、硬化。图2是浦东一个工程地质G65孔的孔隙比和含水量在垂向上的变化情况。在垂向上砂层与粘土、粉质粘土交替出现,呈渐变式分布,粘土层中常夹有薄层粉砂,砂层中又常常夹有粘土、粉质粘土,这些都使得地下水在其中的渗流以及地下水压力改变导致的土层变形行为变得十分复杂。2 现阶段的主要沉降层

上海有17个分层标监测了近40年来各层土的变形量,分层标及附近的水位观测孔的监测结果表明, 1965~1970年由于采取控沉措施,限制地下水的开采量,地下水位普遍回升,1971~1990年对地下水开采进行合理调控,水位总体上缓慢下降,但1991~1997年由于开采量的增加,第四、五承压含水层的水头下降幅度较大,受其影响,其它含水层的水头也有小幅下降, 1998年后,由于控制了开采量,第四承压含水层的水头

·

7

·

 2003年第5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图2 G65孔的孔隙比、含水量沿深度的变化

Fig.2 Variation of void ratio and moisture with depth 不再下降,甚至有缓慢回升。图3是13号分层标附近

各含水层1986~1998年(156个月)的水位变化情况。

根据现有分层标监测数据反映的地面沉降变化以及水位观测孔的水位变化特点,将1986~1998年分为两个时间段,第一时间段为1986~1991年(72个月),第二时间段为1992~1998年(84个月)。各土层变形量不仅与它的压缩性有关,也与它本身的厚度有关,如果土层的厚度很大,即使其压缩性较小,变形量也会很大。因此通过对同一分层标各土层在两个时段内的变形量在地面总沉降量中所占比例的变化,可以发现主要沉降层的变化。表2是几个代表性的分层标所反映的各土层的变形在地面总沉降量中所占的比例

图3 13号分层标附近各含水层水位的变化Fig.3 Variatio n of water level with time in aquifers 1—第三承压含水层;2—第四承压含水层;3—第五承压含水层

表2 各土层的变形量占地面总沉降的百分数

Table2 Percentage of deformation of each layer in total settlement

土 层

标 3标 4标 16标 13标 17第一时段第二时段第一时段第二时段第一时段第二时段第一时段第二时段第一时段第二时段

表土层第一砂层第一软土层第二软土层第二硬土层第二砂层第三软土层第三砂层第三硬土层第四砂层第四硬土层第五砂层25.23.3

42.48.8

0.22.1

4.23.5

1.00.8

3.79.6

18.870.9

4.61.7

7.43.3

24.515.6

1.21.1

6.31.7

21.011.4

0.15.7

11.78.1

23.051.3

45.822.4

5.13.5

20.221.8

20.252.0

33.410.8

8.49.6

13.224.7

0.60.1

1.3

2.4

0.50.2

4.40.2

8.348.1

46.99.8

28.318.4

6.94.1

10.313.4

0.56.0

1.38.1

1.21.3

1.11.4

3.336.9

·

8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3年第5期 

从表2可以看出在第一时段中浅部土层的变形在总变形量中所占的比例较大,沉降主要发生于浅部土层中。而在第二时段中,浅部土层变形所占比例减小,与之相应的是深部土层,特别是第五砂层的变形所占比例大幅提高。这是因为在第二时段中地下水开采量增加,且主要来源于第四承压含水层,使该层地下水位下降幅度迅速增加。另外第五砂层的密实度不大,处于稍密~中密状态,并且厚度大,为20~80m,这些因素都使得该层的变形量在地面总沉降量中所占的比例增大,成为主要沉降层。因此,在地面沉降的研究中不仅要重视弱透水层变形的研究,也要重视含水层变形的研究,有时(例如上海现阶段)含水层的变形在地面沉降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3 主要沉降层的变形特征

在20世纪70~80年代,对埋深70m以上的软土层进行过涉及流变性等方面的详细研究,但对含水层变形的研究一直没有深入地开展。普遍的看法是含水层的变形呈现弹性变形的特点,即水位下降时产生压缩,水位回升时产生回弹。而且在20世纪70年代曾用含水砂层的野外实测变形量配以邻近的水位观测孔按弹性变形进行砂土变形模量的反算,反算出的砂土回弹模量和压缩模量非常接近,两者的比值为0.91~1.15。这样的结果给人以“砂土的变形确实是弹性的”[3~5]假象。但仔细分析不难发现,由于当时正处于压缩地下水开采量和实施人工回灌的阶段,地下水位在小范围内波动,水位在一定的范围内反复升降变化,相当于砂土处于反复加卸载的过程,经过多次的加卸载后砂土表现出弹性变形的特征。近十几年的监测资料表明,在水位总体上持续下降的情况下含水砂层的变形不具有弹性变形的特征。对各分层标的第五砂层及其附近的第四承压含水层的水位与时间的关系进行整理,可以看出它们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非常相似。即地下水位在1986~1989年(0~36个月)间在一个相对平稳的位置上波动,水位上升和下降幅度相差不大。在1990~1998年(37~156个月)的每个下降-上升的循环中,水位上升值只有下降值的12~13,造成水位总体上的持续下降。沉降与时间的关系则表现为1986~1991年沉降量的缓慢增加和1992~1998年的快速增长。限于篇幅,只给出一个分层标处的第四承压含水层的水位随时间的变化以及同一时间段内该砂层(第五砂层)变形随时间的变化,如图4所示。为便于比较,图中还同时给出了位于该砂层上的弱透水层(第四硬土层)的变形和时间的关系。图中前72个月,第四承压含水层(第五砂层)水位下降5.25m,砂层变形只有17.43mm。在后84个月中水位下降了14.5m,砂层的变形却达到了233.66mm。在第一时段的水位上升期砂层有少量回弹,而在第二时段是没有回弹的持续下降,只是水位上升期下降的坡度略有减缓,这说明含水砂层的变形并不符合我们过去所认为的弹性特征。图5(a)是1986~1991年间砂层的变形量和邻近水位的关系。由于这段时间中水位在一个相对平稳的范围内波动,下降幅度和上升幅度相差不大,变形表现出一定的弹性性质。当水位下降时,变形量增大,曲线向右上方发展。当水位上升时,产生回弹,变形量减小,曲线向左下方发展。在同一个下降过程中,随着水位下降,曲线斜率增加,预示砂层的压缩性减小,这说明砂土压缩过程中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图5(b)是1992~1998年间砂层的变形量和邻近水位的关系,在1992和1993年,水位上升时砂层的回弹变形几乎为零,从1994年开始水位上升时砂层不仅没有出现相应的回弹,而且继续产生压缩变形,

这说明

图4 第四承压含水层(第五砂层)水位、变形及第四硬土层的变形随时间的变化

Fig.4 Water level of4th aquifer(5th sandy layer)and the deformation of4th aquifer and4th hard layer

1—第四硬土层;2—第五砂层

·

9

·

 2003年第5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图5 第五砂层(第四承压含水层)的变形量与其附近观测孔该含水层水位的关系Fig.5 Relation of the deformation of the5t h sandy layer(the4th aquifer)to the water of the o bservation well in it 第五砂层不仅有塑性变形,还有与时间有关的蠕变变

形。在已有荷载作用下,即使荷载保持不变,随着时间

的延长变形也会不断增加。地下水位的下降和回升都

是缓慢进行的,使得蠕变变形有充分的时间发展,土体

回弹变形很小且很快完成。在水位回升幅度小于下降

幅度的情况下,很小的回弹变形将被蠕变变形抵消,总

体上反映的是持续的压缩变形。因此,一定应力范围

内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弹性、应力-应变关系的非线性、压缩变形以塑性变形为主,以及包含蠕变变形是第五砂层变形的基本特征。

这些特征已为室内试验所证实。取上海第五砂层的砂土进行了单向固结试验。试样高2c m,面积为30cm2,含水量为23.6%,干密度为1.60g c m3。试样中大于2mm的颗粒占6.15%,2~0.5m m的颗粒占67.91%,0.5~0.075m m的颗粒占25.39%,小于0.075mm的颗粒仅占0.55%。对试样分级加荷,荷载等级为200、400、800、1600和3200kPa,每级荷载都瞬时施加,各级荷载下变形都观测到稳定,并以连续两天的平均变形小于0.005mm d作为稳定标准。如图6是第五砂层的室内单向压缩的分级反复荷载试验曲线,它反映出在一定的荷载范围内反复加卸荷,经过2~3次的循环后加载压缩和卸载回弹的变形非常接近。但一次加卸载试验时砂土的回弹模量和压缩模量相差很大,两者的比值达到5~7,也就是说,其回弹变形要比加载变形小得多,这实际上反映了砂土变形的塑性特征。因此,在水位持续下降时砂土的变形主要是不可恢复的塑性变形。图7是第五砂层在各级荷载下变形与时间的关系,它的渗透系数为(4.8~33.5)×10-4cm s,在单向压缩时孔隙水压力可立即消散。随时间增长

的变形为蠕变变形,随着加载时荷载水平的提高,其蠕变变形量增大,达到稳定的时间也增加。因此砂土并不具有变形的瞬时性,即在水位下降或回升的同时砂层的变形就能完成,但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砂土的蠕变变形会很快减小。含水砂层存在与时间有关的蠕变变形固然与其中含有粉粒和粘粒等细颗粒(如第五砂层小于0.05mm的土粒含量为17.8%)以及含水层中

图6 分级反复加卸荷试验曲线

Fig.6 Curve of stage-loading and unloading test 

图7 各级荷载下砂土变形与时间的关系

Fig.7 Relation of defo rmation of sand to time

at various loa ding level

1—200kPa;2—400kPa;3—800kPa;4—1600kPa;5—3200kPa

·

10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3年第5期 

含有一些粘性土的夹层和透镜体有关,但实际上即使纯净的砂土也存在蠕变变形,只是蠕变变形量较小、达到稳定的时间较短而已[6,7]。砂土的这种性质是由土体变形的本质所决定的。

4 结论

通过分析上海市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特征以及最近十几年的分层标和含水层的水位观测资料,并结合含水层砂土室内单向压缩试验成果,可以得到如下结论:上海的地面沉降与其地层结构和地下水开采有关,随着开采层次的调整,主要沉降层也由原来的浅部土层变化为深部的第五砂层(第四承压含水层);一定应力范围内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弹性、应力-应变关系的非线性、压缩变形以塑性变形为主,以及包含蠕变变形是第五砂层基本的变形特征。在建立上海地面沉降模型时应考虑这些变形特性。

参考文献:

[1] 魏子新.上海承压含水层系统应力-应变特征及地

面沉降现状分析[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2,29

(1):1-5.

[2] 《上海市地质环境图集》编纂委员会编.上海市地质

环境图集[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2.

[3] Shearer T R.A nu merical model to calculate land subsid-

ence,applied at Hangu in China[J].Engineerin g Geolo-

gy,1998,49(2):85-93.

[4] Ortega-Guerrero A,Rudolph D L,Cherry J A.Analysis of

long-term land s ubsidence near Mexico City:Field investi-

gations and predictive modeling[J].Water Resources Re-

search,1999,35(11):3327-3341.

[5] Waltham A C.Ground subsidence[M].Blackie&Son

Limited,London,1989.

[6] C Di Prisco,S Imp osimato and I Vardoulakis.Mechanical

modeling of drained creep triaxial tests on loose sand[J].

Geotechnique,2000,50(1):73-82.

[7] Poul V Lade,Chi-Tseng Liu.Expimental study of drained

creep behavior of sand[J].Journal of Engineering Mechan-

ics,1998,124(8):912-920.

Current prominent subsidence layer and its

deformation properties in Shanghai

ZHANG Yun1,XUE Yu-qun1,LI Qing-fen2

(1.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 e,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 210093China;

2.Institute of G eology Survey of Shanghai,Shanghai 200072China)

A bstract:Stratum in Shanghai included six sand layers,six hard clay layers,three soft clay la yers and one surface layer.Six sand layers were unconfined and five confined aquifers r espectively.And there were a lot of measured data about defor mation of soils due to pumping and corresponding water level.Based on data from layered marks and obser vation wells and on hydr ogeological and engineering geologic conditions of Shanghai re-gion,it was pointed that pr ominent subsidence layer was fifth sand layer now.A series of uniaxial compression tests were done for this sand so that its properties of deformation can be recognized for us.Tests included load-ing test and loading-unloading test,variation of deformation with time was obser ved at each loading stage. Studying hydrographs of representative wells and relation of deformation to time,relation of the deformation to water level and results of indoors tests,characteristics of defor mation of fifth sand layer were obtained.They are as follo ws:a)It behaves elastic when gr oundwater level oscillates at a certain level;b)It is primarily plastic at usual;c)Relation of stress to strain is nonlinear;d)It is creepy.It is necessar y to consider them when creat-ing the model of land subsidence.

Key words:land subsidence;subsidence layer;characteristics of defor mation

编辑:赵继昌·

11

·

 2003年第5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沉降观测技术设计方案

宁夏银川市阅海万家三期G3地块工程沉降观测技术设计方案 宁夏经纬数码测绘有限公司 2014年5月

宁夏银川市阅海万家三期G3地块工程 沉降观测技术设计方案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阅海万家三期G3地块1#~19#住宅楼 2、工程地点:银川市金凤区,规划七号路南侧,正源北街东侧, 四号路西侧。 3、建设管理方:宁夏银基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4、工程规模:该项目拟建19幢住宅楼,层数为18层~28层, 住宅建筑面积约为246541.0平方米;建筑结构为剪力墙结构。 二、编制依据: 1、《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3、《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4、《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 三、目的和意义: 高层建筑物属于高耸建筑物, 轻微的地基不均匀沉降, 将使高层建筑物产生较大的水平偏差, 在重载作用下, 产生较大偏心弯矩, 从而使原先在水平方向未能保持平整度的高层建筑物更加倾斜, 给高层建筑物施工带来了较大的安全隐患。实施高层建筑物基础沉降观测,可以及时评估高层建筑物基础是否稳定,分析基础不均匀沉降产

生原因,及时提出处理应对方法,确保高层建筑物安全施工。 根据规范要求采用精密水准仪进行观测,以便能够确切地反映建筑地基基础、上部结构及其场地在静荷载或动荷载及环境等因素影响下的沉降程度或沉降趋势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四、人员组织及仪器配备 1、人员组织 为保证监测工程的顺利进行,选派监测经验丰富、责任心强、业务水平精湛测量人员,组成监测小组。 人员组织构成表 2、仪器设备的要求及配备 2.1、监测设备应具有高精度; 2.2、监测设备应具有稳定性; 2.3、设备应具有自动采集功能,已确定相应的测量精度和提高工作效率,以减少人工操作带来的人为误差。 主要仪器设备配备表

分析化学考试题标准答案

分析化学考试题答案

————————————————————————————————作者:————————————————————————————————日期: 2

黑龙江科技学院考试试题第1套 课程名称:分析化学课程编号:适用专业(班级):化工11级1-2班共4页命题人:教研室主任:第1页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滴加的标准溶液与待测组分恰好反应完全的这一点,称为化学计量点。在待测溶液中加入指示剂,当指示剂变色时停止滴定,这一点称为滴定终点。 2.沉淀形式是指被测物与沉淀剂反应生成的沉淀物质,称量形式是指沉淀经过烘干或灼烧后能够进行称量的物质。 3.判断下图所示滴定曲线类型,并选择一适当的指示剂。(见下图、表)曲线的类型为__强碱滴定弱酸_,宜选用__酚酞_为指示剂。 p H 指示剂变色范围p H 苯胺黄 1. 3 — 3. 2 甲基橙 3. 1 — 4. 4 10 甲基红 4 .4 — 6. 2 9.7 酚酞8. 0 — 10.0 8 硝胺11.0 — 12. 3 7.7 6 4 2 50 100 150 200 标准溶液加入量% 4、4.NH4H2PO4水溶液的质子条件式[NH3]+[OH-]+[HPO42-]+2[PO43-]=[H+]+[H3PO4]。 5.某三元酸的电离常数分别是K a1 = 1×10-2,K a2 = 1×10-6,K a3 = 1×10-12。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时有___2____个滴定突跃。滴定至第一计量点时,溶液pH =_4_,可选用_甲基橙_作指示剂。 6.根据有效数字计算规则计算:1.683 + 3 7.42×7.33÷21.4-0.056 = 14.4 。 7.测得某溶液pH值为2.007,该值具有_3__位有效数字 8.对于某金属离子M与EDTA的络合物MY,其lgK'(MY)先随溶液pH增大而增大这是由于_EDTA的酸效应减小,而后又减小;这是由于__金属离子水解效应增大_。 9.常见的氧化还原滴定法主要有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碘量法。 二、选择题(每题10分,共10分) 3

高速公路软基路基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技术探讨

高速公路软基路基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技术探讨 摘要:在沿海地区修建高速公路,常常会遇到软土地基问题。由于软土地基的压缩性高、透水性低以及固结变形持续时间长,因此软土地基沉降量及其速率的预估就成了工程施工中的主要问题。沉降量及其速率的预估是在沉降观测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我国所有的高速公路项目在修建过程中都必须进行沉降观测。 关键词:软基路基,路基沉降,变形观测 Abstract: in coastal areas built highway, often encounter problems of soft soil foundation. Because of the soft soil foundation, low permeability of high compactness and consolidation deformation lasted for a long time, so soft soil foundation settlement rate and its estimate of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s the main problem. The settlement and its estimate of the rate in settlement observation is conducted on the basis of, so, our country all the highway project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to the settlement observation. Keywords: soft foundation of roadbed, embankment settlement, deformation observation

沉降变形观测

沉降变形观测

测量要求 一.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本线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按下表规定执行: 二.沉降变形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及建网方式 1.垂直位移监测网 (1)垂直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 垂直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按下表执行: (2)垂直位移监测网建网方式 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一般按沉降变形等级三等的要求(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施测,根据沉降变形测量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以及标志的作用和要求不同,垂直位移监测网布设方法分为三级:

1)基准点。要求建立在沉降变形区以外的稳定地区,同大地测量点的比较,要求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其平面控制点一般应设有强制归心装载。基准点使用全线二等精密高程控制测量布设的基岩点、深埋水准点; 2)工作点。要求这些点在观测期间稳定不变,测定沉降变形点时作为高程和坐标的传递点,同基准点一样,其平面控制点应设有强制归心装置。工作点除使用普通水准点外,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一步加密水准基点或设置工作基点至满足工点垂直位移监测需要。加密后的水准基点(含工作基点)间距200m左右时,可基本保证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需要。 3)沉降变形点。直接埋设在要测定的沉降变形体上。点位应设立在能反映沉降变形体沉降变形的特征部位,不但要求设置牢固,便于观测,还要求形式美观,结构合理,且不破坏沉降变形体的外观和使用。沉降变形点按路基、桥涵、隧道等各专业布点要求进行。 监测网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人为破坏等原因,不可避免的有个别点位会发生变化。为了验证监测网点的稳定性,应对其进行定期检测。本次技术方案设计垂直位移监测网的观测分为首次观测和施工过程中的定期复测,定期复测按每半年进行一次,并结合精测网复测进行,按施工期4年考虑,计复测8次,每次观测水准路线长度往返按932km。 对于技术特别复杂、垂直位移监测沉降变形测量等级要求二等及以上的重要桥隧工点,应独立建网,并按照国家一等水准测量的技术

地面采空区沉降观测设计方案

地面采空区沉降观测设计方案 一、设计情况说明 根据煤矿有关规定,煤矿采煤工作面对应的地面区域必须进行沉降观测,根据沉降观测数据确定地表的沉降程度。 我矿对地面采空区进行了沉降观测点位的布置,在地面北部、中部、南部各设置了一个控制点,作为沉降观测点使用。 二、沉降观测的相关知识 在沉降观测之前,由于采空区距离矿区控制点较远,为方便进行观测以及布点,特在矿区控制点的基础上,在采空区布设沉降观测点。 三、观测时间、方法和仪器 由于地表可能受到影响,因此在进行沉降观测前必须对沉降基准点进行监测,在无影响的情况下,方可进行沉降点观测。每二个月观测一次。 为保证沉降观测数据的精度,进行测量时仪器和测量方法必须一致,施测时必须做到“三固定”,即:固定仪器、固定观测人员、固定的基点和转点,以此减少观测误差,提高精度。日出或日落30分钟前后影响最大,避开此时间段进行测量,雨天严

禁作业。 由于地面的起伏变化较大,故决定采用经纬全站仪代替水准仪进行地面沉降观测。 四、测区特点 由于我矿区地面高低起伏变化较大,作业时会遇见大风、降雨等天气,因此测量工作较为困难。 五、测量标准 在采空区地表中间布设一条控制基线,同时作为沉降观测点使用,共计3个点。其中2个点向采空区两侧布设1个点,1个点在采空区中部,在进行沉降观测时,对其3个点进行观测。 由于采空区地表高低起伏变化较大,基本上为大型山坡,不利于水准测量,因此采用全站仪代替水准仪进行沉降观测。 利用全站仪进行三角高程测量。采空区地表沉降基准点和沉降观测点使用全站仪进行测放,保证沉降基准点的牢固性,同时对所有点进行坐标测量,找出相对位置,在以后的观测中,若发现点位位移,必须立即进行重新布设和测量。 六、数据对比分析 根据每次测得的沉降观测点的高程,分析采空区地面的沉降规律和沉降速度,根据这些规律采取措施,降低地面的沉降速度。

分析化学习题标准答案(人卫版)

分析化学习题答案(人卫版)

————————————————————————————————作者:————————————————————————————————日期:

第二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1、 指出下列各种误差是系统误差还是偶然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请区别方法误差、仪器 和试剂误差或操作误差,并给出它们的减免方法。 答:①砝码受腐蚀: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更换砝码。 ②天平的两臂不等长: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③容量瓶与移液管未经校准: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④在重量分析中,试样的非被测组分被共沉淀: 系统误差(方法误差);修正方法,严格沉淀条件。 ⑤试剂含被测组分: 系统误差(试剂误差);做空白实验。 ⑥试样在称量过程中吸潮: 系统误差;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控制环境湿度。 ⑦化学计量点不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内: 系统误差(方法误差);另选指示剂。 ⑧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估计不准: 偶然误差;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增加测定次数。 ⑨在分光光度法测定中,波长指示器所示波长与实际波长不符: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⑩在HPLC 测定中,待测组分峰与相邻杂质峰部分重叠 系统误差(方法误差);改进分析方法 11、两人测定同一标准试样,各得一组数据的偏差如下: (1) 0.3 -0.2 -0.4 0.2 0.1 0.4 0.0 -0.3 0.2 -0.3 (2) 0.1 0.1 -0.6 0.2 -0.1 -0.2 0.5 -0.2 0.3 0.1 ① 求两组数据的平均偏差和标准偏差; ② 为什么两组数据计算出的平均偏差相等,而标准偏差不等; ③ 哪组数据的精密度高? 解:①n d d d d d 321n ++++= Λ 0.241=d 0.242=d

2. 沉降变形观测工作总结报告

新建九景衢铁路 I I标段一分部 沉降变形观测工作总结报告 (DK264+909.71~DK165+187.50段) 中铁四局集团九景衢铁路II标段一工区 2015年9月

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工作报告 (DK264+909.71~DK265+187.50段) 一、工程概况 九景衢铁路II标段一分部承建的九景衢铁路DK264+909.71~DK265+187.50段,全长0.277公里,位于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管段主要工程项目为桥梁1座、路基277m、涵洞1座。 二.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 1、地形地貌:本路基段地势为多山,中间为沟壑地形。 2、地层岩性: (1):粉质粘土,褐黄色,硬塑,厚0.5~3.1m,σ0=180kPa,III; (2)-1:角砾凝灰熔岩,全风化,褐灰色,厚0.5~3.2m,σ0=200kPa,III; (2)-2:角砾凝灰熔岩,强风化,灰褐色,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厚7.5~13.3m,σ0=500kPa,Ⅳ (2)-3:较砾凝灰熔岩,强风化,褐灰色,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厚>5.0m,σ0=800kPa,Ⅴ。 3、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为空隙潜水及基岩裂隙水,不发育,测时水位深0~3.3m。 4、物理地质: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 三.设计依据 1、路段稳定安全系数:考虑列车荷载时Kmin≥1.25,预压荷载条件下Kmin≥1.15,架桥荷载条件下Kmin≥1.15。 2、路基工后沉降标准:工后沉降一般不应超过15mm;路桥交界处的差异沉降不应大于5mm。 3、敬沉降计算分析,桥头工后沉降不满足控制标准,采用预压处理。计算分析采用指标:填土:γ=20kN/m3,Cu=10kPa,Φu=30° (1)层:ω=25.8%,γ=17.5kN/ m3,e=0.97,Cu=74.25kPa,ΦCu=11.45°,Es=8.56MPa,Ps=2.02MPa; (2)-1层:Es=15.0MPa。 4、路堤边坡高小于3m时,边坡采用混凝土空心砖内培土撒草籽、种灌木防护;路堤边坡搞大于等于3m时,采用M7.5浆砌片石拱型截水骨架,内培土撒草籽、种灌木防护,并在填筑过程中边坡3.0m宽度范围内铺设一层双向土工格栅,层间距0.5m。

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设计书

晋城市城市供水管网提升工程供水站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 山西太行矿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二O 一七年八月

晋城市城市供水管网提升工程供水站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 方案编写人:李鹏飞审核人:王青懿总工:江爱国 单位负责人:冯小华 一、工程基本情况 (1) (一)工程概况 (1) (二)目的与任务 (1) 山西太行矿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二O 一七年八月

二、编制依据 (2) 三、沉降观测方案 (2) (一)沉降观测精度、时间、次数: (2) (二)基准点和观测点的布设 (4) (三) ....................................................................................................... 沉降观测设备仪器、技术要求及控制要点 (4) (四)点位的埋设和施测要点 (6) (五)施测方法 (7) 四、沉降观测提交的成果资料 (8) 五、质量控制措施 (8) 六、观测点的保护 (8)

建筑沉降变形观测方案技术设计书 一、工程基本情况 (一)工程概况 晋城市城市供水管网提升工程位于晋城市北石店镇畅安路以东,陵沁 路以南,场地南侧为城市规划道路,拟建场地总占地面积6930m2,建筑用 地6300m2,道路用地630m2。该工程拟建建筑物包括:调度中心、泵房、维修车间、消毒间、预留滤池、吸水井及清水池,均为1-2 层建筑,其中业务用房占地面积613.53 m2,建筑高度5.25 m;泵房占地面积283.81 m2,建筑高度6.15 m;维修车间占地面积152.51 m2,建筑高度4.35m;消毒间占地面积159.25 m2,建筑高度 4.35m;吸水井占地面积120 m2,地下高度4.0m, 地上高度1.0m;预留滤池占地面积120 m2;清水池一占地面积259.93m2;清水池二占地面积259.79m2。 该工程设计单位为晋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监理单位为德圣工程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为山西省工业设备安装集团公司,于2017年4月5日开工 建设,主要建筑物含泵房地下一层、地上一层、维修车间、消毒间、业务用房一层。(二)目的与任务 本次设计的目的及任务是选择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方案。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 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通过对晋城市城市供水管网提升工程场地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并对结果(沉降量、沉降

分析化学试卷及其答案

分析化学测试卷 一. 选择(40分) 1.定量分析结果的标准偏差代表的是(C )。 A. 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B. 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C. 分析结果的精密度 D. 平均值的绝对误差 2.下列哪种情况应采用返滴定法( C )。 A. 用AgNO3标准溶液测定NaCl试样含量 B. 用HCl标准溶液测定Na2CO3试样含量 C. 用EDTA标准溶液测定Al3+试样含量 D. 用Na2S2O3标准溶液测定K2Cr2O7试样含量 3.下列各项叙述中不是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要求的是( D )。 A. 反应必须有确定的化学计量关系 B. 反应必须完全 C. 反应速度要快 D. 反应物的摩尔质量要大 4.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B )。 A. K2CrO4指示剂法,在溶液pH=12时,用AgNO3标准溶液滴定含Cl- 试样,会产生正误差 B. 共沉淀、后沉淀和均匀沉淀都会使测定结果产生正误差 C. 偶然误差可通过增加测定次数减小 D. 在消除系统误差后,精密度高的结果,其准确度一定高 5.重量分析法测定0.5126 g Pb3O4试样时,用盐酸溶解样品,最后获得 0.4657 g PbSO4沉淀,则样品中Pb的百分含量为( C )。 (已知Pb3O4=685.6,PbSO4=303.26,Pb=207.2)。 A. 82.4% B. 93.1% C. 62.07% D. 90.8% 6.用含少量NaHCO3的基准Na2CO3标定盐酸溶液时(指示剂变色点为pH5.1),结果将( D )。 A. 偏低 B. 不确定 C. 无误差 D. 偏高 分析:m不变,但消耗盐酸的V减小,由m/M =CV,则C增大 7.碘量法测定漂白粉中有效氯时,其主要成分CaCl(OCl)与Na2S2O3的物质的量比为( B )

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1、工程概况 兰渝铁路LYS-4标一分部承建的工程位于宕昌县官亭镇与两河口乡,为时速200km客货共线(双箱运输)电气化双线铁路。合同段起讫里程为:DK285+811~DK303+782,全长17.971km。主要工程项目为天池坪隧道(14528m)羊古堆隧道(439m)、化马隧道(进口段2500m)以及龚家沟中桥108.5m(2(3-32)m连续梁桥)、庙下中桥124.2m(3X32m梁)、羊古堆中桥81.5m(2X32m梁)。 2、编制依据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 《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 《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新建铁路兰州至重庆线沉降变形观测管理办法》 《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 3、沉降、位移变形观测的目的及意义 兰渝铁路铺设无砟轨道地段的工后沉降要求严格、标准较高,设计中对土质路基、桥梁墩台基础等均进行了沉降变形计算,采取了相应的设计措施,施工期必须按设计要求进行系统的沉降变形动态监测。通过对沉降观测数据系统综合分析评估,验证或调整设计措施,使路基、桥涵、隧道工程达到规定的变形控制要

求,分析、推算出最终沉降量和工后沉降,合理确定无砟轨道开始铺设时间,确保兰渝铁路无砟轨道结构铺设质量。 4、沉降变形测量 4.1兰渝铁路LYS-4标一分部管区沉降变形观测工作以桥梁、隧道等建(构)筑物的垂直位移观测为主,根据桥梁、隧道工点具体要求确定。 4.2 兰渝铁路工程测量的高程系统应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4.3 结构物的变形监测应建立独立的变形监测网,覆盖范围一般不宜小于4公里,基准点选择应优先考虑利用CPI、CPII和水准基点。 4.4 结构物的变形监测应充分利用CPI、CPII和水准基点作为水平和垂直位移监测的工作基点。 4.5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4.5.1基准网、变形点测量网均按三等水准测量精度进行。若监测地段含无砟轨道时则应以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进行。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应布置成闭合环状、节点水准路线等形式。 4.5.2变形测量精度符合表4.5.2-1的规定 表4.5.2-1变形测量精度 4.5.3沉降变形观测网主要技术要求符合表4.5.3-1的规定 表4.5.3-1沉降变形观测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沉降观测方案设计64708

株洲市银天广场工程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编制:湖南省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株洲银天广场工程项目经理部 日期:二0一一年八月

株洲市银天广场工程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审批页编制: 审核: 审批: 编制:湖南省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株洲银天广场工程项目经理部

日期:二0一一年八月 一、工程概况 银天广场工程位于株洲市天元区天台路与黄河南路交汇处。本工程地下3层,地上26层,是一座集地下车库,裙楼商场,主楼办公、公寓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厦,总建筑面积为123989.26m2,其中:地下室3层,建筑面积为24863.8m2;1~5层裙楼,建筑面积29087.26m2;6~26层主楼,建筑面积70038.2m2。 本工程建筑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结构。 地下负三层、负二层为车库,负一层为商业用房,负一层层高为4.9米,负二层、负三层层高为3.3米;1~5层为商业用房,一层层高为5.5米,二~四层层高为4.6米,五层层高为4.55米;22.65米标高至24.925米标高为设备层,层高为2.15米;南向主楼的六层至二十六层为办公、公寓,层高为3.5米;东向主楼的六层至二十层为办公、公寓,层高为3.5米;建筑高度为99.65米,屋面设电梯机房等设施,建筑最高高度为109.4米。 本工程在G-H轴及1/7~1/8轴处各设一道变形缝。 设结构缝将建筑物分成4个独立的结构单元。分别是A、B、C、D区,A、B区建筑物高度为99.65m;C区建筑高度为78.50m;D区建筑物高度为23.85m。 本工程建筑工程等级为一级,建筑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为非抗震设防。本工程建筑物耐火等级为一级。

分析化学第四版 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1、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 仪器分析是以物质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光、电、热、磁等)为基础的分析方法,这类方法一般需要特殊的仪器,又称为仪器分析法;、 化学分析是以物质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2、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 标准曲线是被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与仪器响应信号的关系曲线; 标准曲线的直线部分所对应的被测物质浓度(或含量)的范围称为该方法的线性范围。 3、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和检出限: 物质单位浓度或单位质量的变化引起响应信号值变化的程度,称为方法的灵敏度; 精密度是指使用同一方法,对同一试样进行多次测定所得测定结果的一致程度; 试样含量的测定值与试样含量的真实值(或标准值)相符合的程度称为准确度; 某一方法在给定的置信水平上可以检出被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质量,称为这种方法对该物质的检出限。 第三章光学分析法导论 1、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 由原子的外层电子能级跃迁产生的光谱称为原子光谱; 由分子的各能级跃迁产生的光谱称为分子光谱。 2、原子发射光谱和原子吸收光谱: 当原子受到外界能量(如热能、电能等)的作用时,激发到较高能级上处于激发态。但激发态的原子很不稳定,一般约在10-8 s内返回到基态或较低能态而发射出的特征谱线形成的光谱称为原子发射光谱; 当基态原子蒸气选择性地吸收一定频率的光辐射后跃迁到较高能态,这种选择性地吸收产生的原子特征的光谱称为原子吸收光谱。 3、线光谱和带光谱: 4、光谱项和光谱支项; 用n、L、S、J四个量子数来表示的能量状态称为光谱项,符号为n 2S + 1 L; 把J值不同的光谱项称为光谱支项,表示为n 2S + 1 L J。 5、统计权重和简并度; 由能级简并引起的概率权重称为统计权重; 在磁场作用下,同一光谱支项会分裂成2J+1个不同的支能级,2J+1称为能级的简并度。 6、禁戒跃迁和亚稳态; 不符合光谱选择定则的跃迁叫禁戒跃迁; 若两光谱项之间为禁戒跃迁,处于较高能级的原子具有较长的寿命,原子的这种状态称为亚稳态。 7、 8、 9、分子荧光、磷光和化学发光; 荧光和磷光都是光致发光,是物质的基态分子吸收一定波长范围的光辐射激发至单重激发态,再由激发态回到基态而产生的二次辐射。 荧光是由单重激发态向基态跃迁产生的光辐射, 磷光是单重激发态先过渡到三重激发态,再由三重激发态向基态跃迁而产生的光辐射。 化学发光是化学反应物或反应产物受反应释放的化学能激发而产生的光辐射。 10、拉曼光谱。 拉曼光谱是入射光子与溶液中试样分子间的非弹性碰撞引起能量交换而产生的与入射光频率不同的散射光形成的光谱。 第四章原子发射光谱法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的规范要求

变形控制测量 5.1 一般规定 5.1.1 各类沉降观测的等级和精度要求,应视工程的规模、性质及沉降量的大小及速度进行设计而确定。同一测区或同一建筑物随着沉降量和速度的变化,可以采用不同的观测精度。 5.1.2 布置和埋设沉降观测点(变形点)时,应考虑观测方便、易于保存、稳固和美观。 5.1.3 沉降观测宜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也可采用静力水准测量方法。 5.1.4 观测记录和成果应清晰完整、准确无误,并符合本规程9.1节的规定。每一周期观测完后,可提供周期或阶段性成果。整个工程结束后,应提供综合性成果资料。 5.1.5 对于深基础建筑或高层、超高层建筑,沉降观测应从基础施工开始,以获取基础和主体荷载的全部沉降量(该建筑的总沉降量)。 5.5 建筑物沉降观测 5.5.1 建筑物沉降观测应测定建筑物及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并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相对弯曲及构件倾斜。 5.5.2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及地基变形特征,并顾及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点位宜选设在下列位置: 1 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2 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 3 建筑物裂缝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 4 宽度大于等于15m或小于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物,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 5 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著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浜(沟)处。 6 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设点。 7 片筏基础、箱形基础底板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之四角处及其中部位置。 8 重型设备基础和动力设置基础的四角、基础型式或埋深改变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 9 电视塔、烟囱、水塔、油罐、炼油塔、高炉等高耸建筑物,沿周边在与基础轴线相交的对称位置上布点,点数不少于4个。 5.5.3 沉降观测的标志可根据不同的建筑结构类型和建筑材料,采用墙(柱)标志、基础标志和隐蔽式标志等形式。各类标志的立尺部位应加工成半球形或有明显的突出点,并涂上防腐剂。标志的埋设位置应避开如雨水管、窗台线、暖气片、暖水管、电气开关等有碍设标与观测的障碍物,并应视立尺需要离开墙(柱)面和地面一定距离。隐蔽式沉降观测点标志的型式可按本规程附录D规定执行。当应用静力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沉降

分析化学习题答案(人卫版)

第二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1、 指出下列各种误差是系统误差还是偶然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请区别方法误差、仪器 和试剂误差或操作误差,并给出它们的减免方法。 答:①砝码受腐蚀: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更换砝码。 ②天平的两臂不等长: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③容量瓶与移液管未经校准: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④在重量分析中,试样的非被测组分被共沉淀: 系统误差(方法误差);修正方法,严格沉淀条件。 ⑤试剂含被测组分: 系统误差(试剂误差);做空白实验。 ⑥试样在称量过程中吸潮: 系统误差;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控制环境湿度。 ⑦化学计量点不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内: 系统误差(方法误差);另选指示剂。 ⑧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估计不准: 偶然误差;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增加测定次数。 ⑨在分光光度法测定中,波长指示器所示波长与实际波长不符: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⑩在HPLC 测定中,待测组分峰与相邻杂质峰部分重叠 系统误差(方法误差);改进分析方法 11、两人测定同一标准试样,各得一组数据的偏差如下: ① 求两组数据的平均偏差和标准偏差; ② 为什么两组数据计算出的平均偏差相等,而标准偏差不等; ③ 哪组数据的精密度高? 解:①n d d d d d 321n ++++= 0.241=d 0.242=d

1 2 i -∑= n d s 0.281=s 0.312=s ②标准偏差能突出大偏差。 ③第一组数据精密度高。 13、测定碳的相对原子质量所得数据:12.0080、12.0095、12.0099、12.0101、12.0102、12.0106、12.0111、12.0113、12.0118及12.0120。求算:①平均值;②标准偏差;③平均值的标准偏差;④平均值在99%置信水平的置信限。 解:①12.0104i =∑= n x x ②0.00121)(2 i =--∑= n x x s ③0.00038== n s s ④0.0012 0.000383.25 25.3t 92-2 0.01±=?±==±±==时,,查表置信限=f n s t n s t x u 15、解:(本题不作要求) ,存在显著性差异。 得查表8,05.08,05.021R 2121 306.2 228 24649.34 64 60008 .04602 .04620.00008.00008.0%08.0 4602.0%02.46 4620.0%20.46t t t f t S S S S S x x >=-=-+==+?-= ========== 16、在用氯丁二烯氯化生产二氯丁二烯时,产品中总有少量的三氯丁二烯杂质存在。分析表明,杂质的平均含量为1.60%。改变反应条件进行试生产,取样测定,共取6次,测定杂质含量分别为:1.46%、1.62%、1.37%、1.71%、1.52%及1.40%。问改变反应条件后,产品中杂质百分含量与改变前相比,有明显差别吗?(α=0.05时) 解:

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基坑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一、监测意义 基坑与环境的安全与稳定,集中体现在土体的变位,边坡水平位移和沉降。随着土方开挖深度的增加,大面积降水的影响,以及静压桩施工引起土体位移,边坡周围土体会产生一些变化,如应力重新分布、渗排水后土固结等引起土体变位,动态跟踪变位监测,已成为基坑施工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避免事故发生的重要保障。 二、监测目的 根据观测数据,及时调整开挖深度及位置,必要时采取补救措施,一方面保护临近建筑物及地下管线不因土体地面过大位移和沉降而 遭破坏,一方面对基坑边坡土体变形位移实施动态跟踪,使其一直处于受控范围之内,以保证基坑边坡安全,顺利进行工程施工。 三、监测项目 周围建筑物沉降、基坑变形位移,地下水位升降等。 四、监测点的布置 4.1、控制点的布置 控制点包括基准点、工程基点及联系点、检核和定向点等工作点,在选设和使用上应符合下列要求。 A基准点应选设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使用时,应作稳定性检查,并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作为测定变形的参考点,基准点应不少于3个。

B工作基点应选设在靠近观测目标且便于连测观测点的稳定或相对稳定位置。 2.2.2、观测点的布设 A建筑物上的观测点,应选设在建筑物四角,转角处及沿墙每10-15m处。 B水位观测点,为观测井内水位。 C具体观测点的位置见附图 2.3观测方法及观测要求 2.3.1、沉降观测:采用DS3水准仪,按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观测。精度要求: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1.0mm。 2.3.2、每次观测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A采用相同的观测线路和观测方法。 B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 C固定观测人员。 D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 2.4观测周期 2.4.1井点降水前,首先对观测点进行一次全面普查,在降水与开挖过程中,每天观测一次,变化较大或突变时,应加大观测次数。 2.4.2当地下室砼浇筑完成或沉降变形较小后,观测周期可以作 调整或加大间隔时间进行观测,一般可以5-7天进行观测一次。 2.4.3具体的操作时间根据现场确定。 2.5信息化动态跟踪

建筑物变形测量规范

建筑物变形测量规范 一、相关规范及规范性文件要求 经建设部批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为国家标准,自2008年5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5.3.43(1)、7.1.7、7.5.6、10.1.10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为行业标准,自2008年3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0.1、3.0.11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和《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同时废止。 此外,经江苏省建设厅审定,确定《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DGJ32/J16-2006)为江苏省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于2006年6月1日起实施,是目前省内建筑物沉降观测参考的主要规范依据。 2008年4月,昆山市建筑业协会制定《关于对创优工程进行现浇楼板厚度、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和建筑物沉降观测的通知》(昆建协字(2008)第11号),对本地区创优工程沉降观测的观测点布设、观测周期及时间等要求进行明确,进一步规范了本地区创优工程的沉降观测。 二、沉降观测的对象 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第3.0.1条(强条)及昆建协字(2008)第11号文要求,下列建筑物在施工及使用期间需进行沉降观测: A、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物; B、复合地基或软弱地基上的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物; C、加层、扩建建筑物; D、受邻近深基坑开挖施工影响或受地下地下水等环境因素变化影响的建筑物; E、需要积累建筑经验或进行设计反分析的工程; F、创优工程。 在此需要明确的概念是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建筑地基基础设

帝缘金座1#楼沉降观测设计说明书

目录 摘要 (2) 引言 (2) 一.项目概况 (2) 二.作业依据及执行标准 (2) 三.基准点的埋设及观测点的布设 (3) (一)基准点的埋设 (3) (二)观测点的布设...................................................... (3) 四、沉降观测 (4) (一)观测仪器及设备 (4) (二)观测的精度及要求 (4) (三)观测方法 (4) (四)观测时间、次数及工作量…………………………………………………………… .6 五.沉降观测资料及成果的整理 (6) 六.沉降观测资料的提交 (7) 七.沉降观测中常遇到的问题及其处理 (7)

帝缘金座1#楼沉降观测设计 摘要:文章结合工程实例,提出了高层建筑施工中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和施测步骤,阐述了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以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提高高层施工中的沉降观测质量。 关键词:基准点、沉降点、沉降速度 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文明的极大提高及建筑设计施工技术水平的日臻成熟完善,同时,也因土地资源日渐减少与人口增长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高层及超高层建(构)筑物越来越多。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 现行规范也规定,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重要古建筑物及连续生产设施基础、动力设备基础、滑坡监测等均要进行沉降观测。 特别在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及时反馈信息为勘察设计施工部门提供详尽的一手资料,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帝缘金座1#楼沉降观测 工程地点:合肥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北二环路以南,张洼路以东 建设单位:合肥帝园置业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合肥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结构形式:裙楼三层,主楼地下一层、地上十八层,框架剪力墙结构 主体层数:地下一层,埋深约3~4米、裙楼三层,高度约11.4米,主楼地上十八层,高度约56米。 观测目的:通过对主楼及裙楼的沉降观测获得的数据,监视工程设施 在施工及运营期间的安全。 二作业依据及执行标准 (一)合肥帝园置业发展有限公司提供的帝缘金座1#楼平面布置图 (二)合肥帝园置业发展有限公司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三)《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分析化学试题D标准答案

分析化学试题(D)标准答案 班级姓名:学号分数 一、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1分) 1.可用于减小测定过程中偶然误差的方法是( D )。 A.对照实验B. 空白实验 C.校正仪器 D.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 2.Sr3(PO4)2的溶解度为1.0×10-6 mol/L,则其K sp值为( C )。 A.1.0×10-30B.5.0×10-29 C.1.1×10-28D.1.0×10-12 3.影响氧化还原反应平衡常数的因素是( B )。 A. 反应物浓度 B. 温度 C. 催化剂 D. 反应产物浓度 4.测定Ag+含量时,选用( C )标准溶液作滴定剂。 A. NaCl B. AgNO3 C. NH4SCN D. Na2SO4 5.EDTA滴定Zn2+时,加入NH3—NH4Cl可( B )。 A. 防止干扰 B. 防止Zn2+水解 C. 使金属离子指示剂变色更敏锐 D. 加大反应速度 6.用H2C2O4·2H2O标定KMnO4溶液时,溶液的温度一般不超过( D ),以防H2C2O4的分解。 A. 60 C B. 75 C C. 40 C D. 85 C 7.对某试样进行平行三次测定,得CaO平均含量为30.60%,而真实含量为 30.30%,则30.60%-30.30%=0.30%为( B )。 A. 相对误差 B. 绝对误差 C. 相对偏差 D. 绝对偏差

8.下列阴离子的水溶液,若浓度相同,则( B )碱度最强。 A. CN-(K CN- =6.2?10-10) B. S2-(K HS-=7.1?10-15,K H2S=1.3?10-7) C. F-(K HF=3.5?10-4) D. CH3COO-(K HAc=1.8?10-5) 9.在纯水中加入一些酸,则溶液中( C )。 A. [H+][OH-]的乘积增大 B. [H+][OH-]的乘积减小 C. [H+][OH-]的乘积不变 D. 水的质子自递常数增加 10.示差分光光度法适用于( B )。 A. 低含量组分测定 B. 高含量组分测定 C. 干扰组分测定 D. 高酸度条件下组分测定 11.在液-液萃取中,同一物质的分配系数与分配比不同,这是由于物质在两相中的( D )。 A. 浓度 B. 溶解度不同 C. 交换力不同 D. 存在形式不同 12.若以反应物的化学式为物质的基本单元,则( A )。 A. 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应成简单的整数比 B. 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应等于相应物质的质量之比 C. 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应等于相应物质的摩尔质量之比 D. 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应相等 13.用纯水将下列溶液稀释10倍,其中pH值变化最大的是( A )。 A. 0.1mol/LHCl B. 0.1mol/LHAc C. 1mol/LNH3·H2O D. 1mol/L HAc + 1mol/L NaAc 14.用BaSO4重量法测定Ba2+的含量,较好的介质是( C )。 A. 稀HNO3 B. 稀HCl C. 稀H2SO4 D. 稀HAc 15.电极电位对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性质很有用,但它不能判断( B )。A. 氧化还原反应的完全程度 B. 氧化还原反应速率 C. 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 D. 氧化还原能力的大小 16.用同一KMnO4标准溶液分别滴定等体积的FeSO4和H2C2O4溶液,消耗等体积的标准溶液,则FeSO4与H2C2O4两种溶液的浓度之间的关系为( A )。

天津市加强建筑工程变形观测控制的规定

天津市加强建筑工程变形观测控制的规定 建质安管〖1999〗529号 各局(集团总公司),各区、县建委及有关单位: 为确保我市建筑工程主体结构,使在施工和使用期间沉降变形得到有效控制,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水平。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制订了《天津市加强建筑工程变形观测控制的规定》。现发给你们,望严格遵照执行。本规定自一九九九年七月一日起,在我市执行。 第一条为加强建筑工程主体结构在施工及使用期间沉降变化的监控,规范监控行为和程序,准确反映建筑工程沉降及重要结构变形情况,确保我市建筑工程质量得到有效的控制,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凡现行的有关建筑标准规范及《天津市多层砖砌体住宅建筑沉降裂缝控制设计与施工若干暂行规定》中规定必须进行结构变形控制及沉降观测的建设工程均在本规定的范围之内。 第三条凡需进行变形观测控制的工程,其勘察单位必须在岩土勘探报告中提出相关意见与建议;设计单位必须在施工图中提出观测控制的要求和说明。 第四条凡需进行变形控制的工程,建设单位必须在工程开工前委托沉降观测单位签订观测合同,并由观测单位制定出观测方案后,方可报请开工。

沉降观测单位指有沉降变形观测资质并与地基基础处理、主体结构施工无关的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 第五条建筑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应充分了解工程项目的技术要求,进行现场踏勘并应及时收集、分析和利用原有的合格资料,制定经济合理的技术观测方案。 第六条沉降变形观测应执行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及其它规范规定的方法,能满足《建筑变形测量规程》规定要求的亦可采用。 第七条测量仪器和设备工具,必须经天津市技术监督局认定的计量单位检测合格,方能投入使用,且应随时检查测量仪器精度变化。 第八条沉降变形观测点的布设要均匀合理,必须能全面查明建筑工程项目的基础沉降和其他变形要求。观测点必须牢固稳定,能长期保存,要保证其具有良好的通视条件。 凡新建与原有建筑连接的工程和砖混结构住宅工程,设计单位必须在设计图纸上标明允许沉降量。 第九条 1.沉降观测点的布设,每间隔8-12米设置一个,建筑物山墙必须在中部适中位置上设有观测点。

分析化学参考答案

分析化学参考答案 第二次 题1 欲将两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看有无显著性差异,则应当用B:先用 F 检验,后用t 检验 单选 2.若已知一组测量数据的总体标准偏差,要检验该组数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则应D:u 检验 3.有限次测量结果的偶然误差是服从B:t 分布 4.有两组分析数据,要比较它们的精密度有无显著差异,则应用B: F 检验 5.在置信度为95% 时,测得A l2O3 的平均值的置信区间为35.21 ±0.10 ,其意义是C:总体平均值μ落入此区间的概 结果A:偏高 率为95% 6.用含有水份的基准Na2CO3 标定HCl 溶液浓度时,将使 7.常量分析的试样质量范围是A:>1.0g 8.将0.0089gBaSO4 ,其下列换算因数中,表达应为A:0.59 题9.标定HCl 溶液的基准物质是A:基准Na2CO3 B:邻苯二甲酸氢钾 多选 10.标定NaOH 溶液的基准物质是B:二水合草酸(H2C2O4 ?2H2O)C:邻苯二甲酸氢钾 论述题 1.称 2.000g 含Mn0.56% 的钢样,溶解,在一定条件下用Na2AsO3 -NaNO2 标准溶液滴定,用去20.36 毫升,求Na3AsO3 -NaNO2 对Mn 的滴定度T。 答: 2. 沉淀玷污的原因有那些答:表面吸附, 形成混晶, 吸留和包藏, 后沉淀等。 3. 简述沉淀的类型和沉淀的条件答:沉淀的类型可分为晶形沉淀和无定形沉淀两种.前者的沉淀条件可以简述 ,搅.慢, 陈. 后者可以简述为:热,浓,搅.电解质, 不必陈化. 为: 稀,热 4. 什么是标准溶液?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有那些?答: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称为标准溶液. 标准溶液的配制方 法有直接法和间接法( 标定法). 5. 计算BaSO4 在pH=10.0 ,含有0.01mol/L EDTA 溶液中溶解度(pKsp(BaSO4)=9.96 ,lgKBaY=7.86 ,pH=10 -3 时,lg αY(H)=0.45 )。答:S=4.1 10 mol/L 。 6. 什么是基准物质?作为基准物质的条件是什么? 答:可以直接配制和标定标准溶液的物质就是基准物质. 基准物 定;4. 试剂参加滴定反应时, 应按反应 质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 有确定的组成;2. 纯度高( 大于99.9%);3. 性质稳 式定量进行, 无副反应. 第四次 题1. . 作业附件D11.3 2. EDTA 的酸效应曲线是指 D lgαY(H)-pH 曲线 单选 3.用含有少量Ca2+ 、Mg2+ 离子的蒸馏水配制EDTA 溶液,然后于pH=5.5 。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用标准锌溶液 是 A 偏高 标定EDTA 溶液的浓度。最后在pH=10.0 ,用上述EDTA 溶液滴定试样Ni2+ 含量。问对测定结果的影 响 4.在pH= 5.0 的醋酸缓冲溶液中用0.002mol/L 的EDTA 滴定同浓度的溶液中Pb2+ 。已知lgKPbY=18.0 ,lg αY(H)? = 6.6 ,lg αPb(Ac )=2.0 ,在计量点时,溶液中pP ? 值应B6.2 5.在Fe3+ 、Al3+ 、Ca2+ 、Mg2+ 混合液中,EDTA 测定Fe3+ 、Al3+ 含量时,为了消除Ca2+ 、Mg2+ 的干扰,最简 C六次甲基四 便的方法 B.控制酸度法 6.用EDTA 滴定Pb2+ 时,要求溶液的pH=5 ,用以调节酸度的缓冲溶液应选 胺缓冲液7.铬黑T在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它与金属离子形成的络合物显红色 C.6.3-11.6 8.用EDTA 直接滴定 有色金属离子,终点呈现的颜色是 D 上述 A 与B 的混合颜色 9.已知lgKZnY=16.5 和下表数据 A.pH≈ 4 .10.当M 与Y 反应时,溶液中有另一络合物L 存在,若αM(L )=1 表示A:与L 没有副反应D:[M′]=[M] 题 多选 .移取25.00mlpH 为1.0 的Bi3+ 、Pb2+ 试液,用0.02000mol/L EDTA 滴定Bi3+ ,耗去15.00 毫升EDTA , 论述题 5.0? 今欲在此液中继续滴Pb2+ ,问应加入多少克的六次甲基四胺,pH 才能调至 解:Bi3+ 滴定后,溶液中总H+为 0.1 ×25.00+0.02000 ×15.00=3.1 mmol 加入六次甲基四胺(A)后,A 与H+反应成HA,为维持溶液的pH为5.0, 六次甲基四胺必须过量,总须六次甲 基四胺的量为: CV=[HA]V/δHA=3.1/10-5/10-5+10-5.13=5.4 mmol 故六次甲基四胺的质量m=5.4 ×140.1/1000=0.76g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