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决策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及其治理

公共决策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及其治理

公共决策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及其治理
公共决策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及其治理

公共决策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及其治理

公共决策是运用公共权力对公共利益和公共资源进行确认和配置的过程。理想的公共决策应当是一种高效决策、依法决策、民主决策、公正决策和廉洁决策,兼顾社会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与在社会各个阶层中的公平分配。其中廉洁决策是对公共决策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实现高效决策、依法决策、民主决策、公正决策的基础与前提。公共决策如果受到决策者私人利益的影响,存在利益冲突,就会导致公共决策偏离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如果公职人员利用决策权在决策过程为谋取个人利益而背离公共利益,就会出现决策腐败,其危害性比政策法律执行过程中的腐败现象更为严重。

公共决策过程中的利益冲突表现形式

按照决策权的运行过程,可以把公共决策划分为公共议题选择、决策目标确定、决策方案形成以及公共政策调整四个环节。在这四个环节中,利益冲突表现出不同的形式。

公共议题选择环节中的利益冲突表现为决策者在选择公共议题时不能准确掌握并公正对待各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公共议题的选择是公共决策的逻辑起点,决策者需要通过对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确定其合法性、紧迫性,并综合当前政府公共资源总体水平与经济社会形势作出选择。缺乏完善的利益传递机制是公共议题选择环节发生利益冲突的重要原因。决策者所处的利益群体及已有的经验和价值观念都会深刻影响公共议题的判断和选择,而缺少利益代言人的社

会群体,利益诉求往往难以得到充分重视。

公共决策目标确定环节中的利益冲突表现为决策者在公共资源和利益确认中的自利性及非均衡性。决策目标确定是对社会利益的确认和分配,经由这种方式将社会群体的诉求制度化为以政府公信力为保证、以公权力为保障的公共利益。没有形成有效的利益阻断机制是造成决策目标确定环节利益冲突的主要原因。决策者所掌握的巨大权力在决策目标确定过程中被转化成为一种相对于其他行为人的策略优势,从而影响到公共政策的公平性、效率性。

公共决策方案形成环节中的利益冲突表现为决策者设计和选择决策方案时背离公共利益最大化取向。缺乏质量约束和绩效论证是导致当前决策方案形成环节利益冲突的重要原因。受限于决策者的有限理性、信息不充分、利益不相容以及资源有限性,公共决策只能在限定条件下的多种备选方案中选择出满意方案;利益冲突的存在可能会促使公共决策者选择低效率但可能会给予个人更多利益决策方案,从而造成公共决策对公共利益背离。

公共政策调整环节中的利益冲突表现为决策者在既有利益格局调整中谋取自身利益。利益相关者参与不充分是公共政策调整环节利益冲突存在的主要问题。公共政策的调整是对利益的重新调整,过程中可能会使一部分社会成员获益,而另一部分社会成员利益受到剥夺。当决策者的自身利益掺杂其中或受到利益相关者的不当影响,则公共政策调整就容易导致调整利益与成本在不同社会群体间的非均衡承受。

利益冲突是如何影响公共决策的

民主集中制是我国公共决策的基本原则,各级党委实行民主集中制的领导集体会议决策制度,而各级政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的领导集体会议决策制度,决策者包括领导干部个人以及领导集体。在决策中,一些人所谋取的私人利益可能是决策者的个人利益,也可能是小团体利益、本部门利益。从利益冲突对公共决策的作用机制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利益冲突影响决策者对公共利益的判断。对公共利益的不同界定会产生完全不同的公共决策,决策者对公共利益的界定和判断是影响最终公共决策结果的关键因素。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的物质财富得到了快速积累,很多社会成员通过住房投资、购买理财产品等各种途径积累了较大数量的财富,其中也包括很多的公务员及其亲友群体。而这种决策利益的客观性与决策过程的主观性之间的冲突会显著影响决策者对公共利益的判断。

利益冲突影响公共决策者的价值取向。利益冲突首先是一种身份冲突,决策者所具有的不同社会身份要求他们在公共事务领域和私人事务领域采取不同的价值取向。公共原则要求决策者做一个“忠实公共人”,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坚持公共利益最大化;而作为“理性经济人”,决策者必然有其自身的利益,在行使私权的过程中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而当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面临利益冲突时,决策者应当坚守的公共领域价值取向就会受到私人领域行为规则的冲击。

决策利益冲突影响寻租者的行动策略。公共利益不仅受到公职人员的个人利益影响,同样也受到公共权力对象的利益影响。寻租者会对寻

租行为的潜在收益与成本进行综合判断,公共权力掌握的公共资源越多,发生腐败的风险程度越高。在我国当前非对称性权力结构中,决策权相对执行权与监督权具有优势地位。这就放大了决策领域利益冲突的危害,加剧了决策腐败发生的风险,使决策者面临的寻租者利益冲击不断增加。而从近年来查处的案件规模与趋势来看,也印证了这一点。

公共决策利益冲突的防范与治理

公共决策中的利益冲突是一个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对利益冲突的防范与治理需要针对公共决策的各个环节进行制度设计,减少公共权力不当使用的预期收益,增加决策者及寻租者的违法成本,降低决策者的违法意愿。

在公共议题确定环节完善公众诉求表达机制。良好的公众诉求表达机制应当涵盖三个方面:其一,社会成员可以无障碍地进行诉求表达并形成公共意见;其二,有制度化的机制保证社会成员利益诉求可以进入公共决策过程;其三,政府对决策议题的来源方式、影响利益、选择原因作出详细的说明并接受公众的质疑。

在决策目标确定环节构建利益冲突阻断机制。决策者的合法利益同样需要受到保护,但这种利益必须被限制在决策权影响范围之外,在决策目标确定环节构建以权力制衡为基础的决策规则体系,防止决策者个人利益对公共决策过程的干扰,阻断利益冲突对决策目标形成的影响。具体表现为构建包括官员财产托管制度、财产申报制度、回避制度、离职后行为限制等。

在决策方案形成环节强化对公共决策方案的质量约束。强化公共决

策方案的质量约束限制了决策者的权力范围,提高了寻租者的准入门槛和寻租成本,从而能够减少决策方案形成环节中利益冲突的不利影响。就公共决策方案的形成环节而言,决策质量约束主要包括技术约束、规章约束以及预算约束。

在公共政策调整环节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对公共政策调整必须重视公众的充分参与,尤其是利益直接相关者的参与,使其能够在政府政策调整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与建议,并真实影响政策的制定与调整,尽量发挥公众权利对决策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功能。健全公众参与机制需要重视信息公开制度等相关配套制度的完善,创新公众参与形式与参与内容,切实保障参与的有效性、真实性与代表利益的广泛性。

建立健全公共决策问责体系。我国当前决策问责体系还很不健全,责任形式具有随意性,问责启动具有随机性,问责与事实行为之间的关系缺乏对应性,而且主要是一种事故问责,尚未形成常态化的问责机制。完备的决策问责体系应当包括决策结果问责、决策绩效问责与决策程序问责。通过这种方式促使作为被委托人的决策者妥善运用公共权力为公共利益服务,消解利益冲突对公共决策的影响。

影响公共政策的主要因素

影响公共政策的主要因素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可以把公共政策看成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影响政策的除决策制度、决策方法外,还有其直接的工作环境,以及更广阔的如社会、经济、文化、法律等一般环境。 一、政治制度与决策制度 政治制度一般指统治阶级用以统治国家的方式和方法,如政体制度、国家结构形式、政党制度、选举制度、官吏制度、决策体制与程序等。而决策制度是指党和国家制定政策法令所采用的方式方法,涉及到最高决策权是什么,最高决策者是谁、决策需经过什么样的合法程度、需要遵循什么原则等。它们都对政策具有重要影响。从本质上说,不同的政治制度以及相应的决策制度对政策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决定谁是最高决策者、什么是最高决策权体现出来的。并且,由于决策制度还涉及到决策程序和原则的问题,而决策程序和原则又决定了所采用的决策形式和决策方法,因而政治和决策制度还会通过这一系列的传递作用影响到所制定政策的质量,即政策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行性。 二、直接决策者 直接决策者是指依据法律或传统在决策机关中占有决策职位因而直接参与决策的人,一般包括执政党组织、各级政府中有关的立法、行政、司法人员等。正是由于直接决策者直接参与政策的制定,因而他们对政策具有最为重要和明显的影响。作为个人,不同的决策者其眼界、主张,以及他们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必然会对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产生很大影响。 三、人民大众 从根本上说,人民大众是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基础。在现代民主国家它表现得更为明显。首先,人民可以通过选择直接决策者而间接地影响政策。其次,人民大众可以通过对政策的接受与否来影响政策。第三,人民群众可以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向政府反映自己的意见和要求,从而影响政策。第四,人民可以通过自己的代表间接参与政策的制定。第五,人民大众有权对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评估。总之,人民大众作为间接决策者,在政策过程的各个阶段都对政策发生着重大影响。 四、利益集团与政党 政党作为一种层次更高、组织更严密更正规、肩负的责任更大也更有影响力的政治组织,是最重要、对政策的影响最大的代表一定社会阶级、阶层、集团根本利益的团体。 利益集团对政策的影响方式,首要的是通过代表本集团利益的直接参与决策的人员提供政策备选方案、支持或反对某个政策方案等途径直接影响政策;其次是影响公众舆论,利用大众传媒宣传鼓动民众支持自己的主张;第三,在资本主义国家里,还通过形成"压力集团",通过游说等方式说服直接决策者或对他们施加压力,以影响公共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由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因而不存在资本主义国家那种相互争权夺利的利益集团。但现阶段我国也存在着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也还有在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因而不同群体之间利益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客观上也存在不同?quot;利益集团"。他们也要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和争取自己的利益,同样也会对公共政策产生重大影响。我国的民主党派对共产党和政府的各项政策也具有重大影响 。 五、大众传播媒介(社会舆论) 社会舆论可以促使大众所关心的重大问题及时进入政策议程,它表达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呼声和要求,对政策制定起到一种中介推动作用,因而对政策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但社会舆论要通过大众传播媒介的广泛传播才能形成。这些信息载体,潜在的却是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影响着人们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因而也影响着人们的判断与选择,影响着社会舆论乃至整个社会的行动。 大众传播媒介对公共政策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直接决策者和间接决策者的影响来实现的。 六、经济制度 经济制度是整个社会制度的基础,它规定着社会生产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规定着社会的生产、分配、交换以及消费的形式,规定着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经济制度通过作用于政治制度和决策制度对政策发

有效维护群众利益的主要途径和措施办法

强化监督,注重预防,群众利益 得到有效保护 (一)积极拓展源头治理,保证群众利益不受侵犯。 加强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制订对政府投资大额资金管理使用和惠农专项资金监管的实施办法,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我们对合作医疗、社保、义务教育、农村低保、退耕还林和水库移民补偿、救灾物资发放等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全程监督检查。5.12地震发生后,我们在县电视台公布了800—840—8020抗震救灾物资举报电话,并会同财政、审计、民政等部门,对全县所有灾情进行了逐村核查认定,对全县救灾款物进行了全程监管。并制定印发了《永寿县救灾救济募捐监管暂行规定》,从募捐活动的备案审批,到募捐款物的管理、发放等环节做了13个方面的具体规定。严肃查处挤占、挪用、截留、私分专项资金,以及因失职渎职造成重大损失的违法违纪案件。 对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事项进行听证评估。我们坚持“谁决策、谁评估、谁负责”的原则。对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由决策单位负责组织有关人员、按照评估程序认真开展听证评估,并对听证评估的全面性、真实性、客观性、公正性

负责。纪委对听证评估全程监督,确保听证评估能公正合理、体现民意。事前听证评估,调动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使决策最大限度地反映不同群体的合理诉求。正确把握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的共同利益和不同群体的特殊利益的关系,做到既维护群众的眼前利益,又要符合群众的长远利益。 (二)加强监督检查,使侵害群众利益之事无处藏身。 我们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的方针,把查纠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作为工作重点,开展了以下检查: 继续深化和完善免费义务教育,以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资金为重点,加强对教育经费拨付和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今年以来,我县通过实行免费提供教科书和补助寄宿制学生生活费,共减轻贫困学生家庭经济负担13.66万元,受益学生5372人。例行对全县中小学春秋季开学收费进行拉网式检查,同时通过走访学生家长,突击查阅学校账目,进行不定期的检查。查处了豆家镇中心小学违规收取借读费、试卷费的案件,相关责任人得到了严肃处理。 以规范执法行为为重点,加大治理公路“三乱”工作力度。规范执法行为,严禁无上路执法权的部门和人员上路执法,坚决纠正和查处以罚代纠、以罚代管及其它执法不规范问题。坚

公共政策执行的手段与过程

公共政策执行的手段与过程.txt鲜花往往不属于赏花的人,而属于牛粪。。。道德常常能弥补智慧的缺陷,然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空白人生有三样东西无法掩盖:咳嗽贫穷和爱,越隐瞒,就越欲盖弥彰。第四节公共政策执行的过程和手段 一、政策执行过程的诸环节 政策执行过程包括政策宣传、政策分解、物质准备、组织准备、政策实验、全面实施等环节。 1 、政策宣传 政策宣传是政策执行过程的始环节和一项重要的功能活动。要使政策得到有效执行,必须首先统一人们的思想认识。政策宣传就是统一人们思想认识的一个有效手段。执行者只有在对政策的意图和政策实施的具体措施有明确认识和充分了解的情况下,才有可能积极主动地执行政策。因此,各级政策执行机构要努力运用各种手段,宣传政策的意义、目标,实施政策的方法和步骤。 2 、政策的分解 政策分解就是通常所说的制定计划,它是政策实施初期的另一项功能活动,是实现政策目标的必经之路途。制定执行计划,应遵循下列原则: ( 1 )客观性原则。编制计划要切实可行,积极可靠,排除臆断;计划的各项指标,不保守也不冒进:既不是唾手可得的,也不是经过努力仍然高不可攀的;对有关人力、物力、财力等条件,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切不可含糊笼统。 ( 2 )适应性原则。编制的计划要有适应环境变化的弹性机制,特别是要有应对意外情况发生的防范机制。 ( 3 )全面性原则。编制计划要能够统筹方方面面、理顺各种关系,切忌顾此失彼。计划前后衔接、轻重缓急有层次,不同管理层次的计划各有侧重。 ( 4 )一致性原则。执行机构内部各职能部门要做到工作目标和政策目标保持一致,上下级的政策目标保持一致,以增强组织上的统一性和方向上的一致性。 3 、物质准备 物质准备主要是指必需的财力(经费)和必要的物力(设备)两方面的准备。执行者应根据政策执行活动中的各项开支编制预算。预算报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才算落实了经费。必要的设备,包括交通工具、通讯工具、技术机械设备、办公用品等,是政策执行的物质手段。只有具备了必不可少的设备条件,政策执行才有可能顺利进行。 4 、组织准备

决策的过程及影响因素资料讲解

决策的过程及影响因素 一、决策的过程 1、判断问题——认识和分析问题 决策是为了解决现实中提出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者为了达到需要实现的目标。决策是围绕着问题而展开的。没有问题就不需要决策;问题不明,则难以作出正确的决策。 决策的正确与否首先取决于判断的准确程度,因此,认识和分析问题是决策过程中最为重要也是最为困难的环节。当然在一个组织中总是存在许许多多的问题。例如在一个企业中,存在着企业如何在市场竞争中发展自己、开发什么样的新产品、开发新产品的资金如何筹措等问题需要解决。在一个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层次的组织中,仅仅将问题提出来是不够的,还必须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对众多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明确各种问题的性质,弄清楚哪些是涉及组织全局的战略性问题,哪些只是涉及局部问题,哪些是非程序性的问题,哪些是程序性问题,由此确定解决问题的决策层次,避免高层决策者被众多的一般性问题所缠绕而影响对重大问题的决策。现代管理要求管理人员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望远镜和显微镜”以及分析问题的系统化技术,揭开纷繁的现象,显示其本质和核心,以使管理决策立足于真正问题之源上。 作为一个高效率的管理者来说,必须时刻注视形势的变化,以免使自己因毫无思想准备而陷入被动状态。环境因素的许多暗示都会预示着是否面临决策的问题。管理者还应对环境的变化进行认真的分析,只有通过对各种预兆进行分析,才能透过表象看到环境变化的本质,才能找到造成问题的真正原因,对事物的发展作出超前的、正确的预计。不过,因为对形势的分析会受到决策者个人行为的影响,因此对同一现象,不同的管理者就可能得出不同的结果,自然也就作出了不同的决策。例如,日本索尼公司的盛田昭夫经常讲一个故事:两个买鞋的商人旅行,来到非洲一个落后的农村地区,其中一个商人向他的公司发电报,说“当地人都赤脚。没有销售前景”;另一个商人也向他的公司发电报,内容却是“居民赤脚,急需鞋子,立即运货”。 因此决策的第一步就要求决策者必须主动地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并提出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以保证组织的健康发展。 2、明确决策目标 在所要解决的问题及其责任人明确以后,则要确定应当解决到什么程度,明确预期的结果是什么,也就是要明确决策目标。所谓决策目标是指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根据预测,对这一问题所希望得到的结果。 目标的确定十分重要,同样的问题,由于目标不同,可采用的决策方案也会大不相同。目标的确定,要经过调查和研究,掌握系统准确的统计数据和事实,然后进行一定的整理分析,根据对组织总目标及各种目标的综合平衡,结合组织的价

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中央纪委向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认真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着力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纪检监察机关要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服务保障民生作为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职责,把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作为工作重点,从体制和机制上维护好保障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一、教育先行,打牢自觉维护群众利益的思想基础 一是开展群众路线教育。结合即将开展的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党的理想信念和宗旨教育,重点加强群众观点和群众立场教育。针对重点领域、重点岗位和权力部门的领导干部,做到因人施教、因岗施教、因权施教,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观点,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点,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二是开展案例警示教育。运用与民争利、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反面典型,引导党员干部正确处理好权力和利益的关系,坚持把知法守法、依法办事作为每一名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通过参观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观看警示教育展、接受现身说法教育、观看警示教育电教片等方式,教育党员干部防微杜渐,引以为戒,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穿于工作始终,自觉践行“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二、疏堵结合,构建维护群众利益的源头防控机制

影响行政效率的主要因素有那些

影响行政效率的主要因素有那些? ——结合我国实情浅谈影响行政效率的主要因素 [内容提要] 所谓行政效率,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行政工作人员从事行政管理活动所得到的劳动效果、社会效益同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的比率关系。行政效率是行政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提高行政效率是政府全部行政管理活动追求的最高目标。当今世界,各国政府都在想方设法,采取各种改革措施来提高行政效率,都认识到行政管理在促进经济发展上起着决定性作用。行政部门的作用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为经济发展奠定了有利条件,有效地保证了政治和整个社会的凝聚力,行政效率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效率、技术和组织革新的频率。提高行政效率,对生产力不发达、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列宁指出,劳动生产率,归根结底是保证新社会制度胜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东西。 [关键词] 加强政府机构管理提高行政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绪论 目前,我们同发达国家之间劳动生产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必须极大地提高行政效率,来保证我国能够及时快速地运用世界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科学成果,有效地开发和利用现有的资源,创造一个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不断地提高全社会系统的整体效率,逐步赶超发达国家。行政效率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进程,直接影响到我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中能否占有重要一席之地,更关系到我国在世界上的发言权。提高行政效率对当前我国来说具有重要的战略地

位。那么,什么是行政效率?影响我国行政效率的有那些呢? 一、影响我国行政效率的主要因素 现代政府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无论是秩序导向型政府还是发展导向型政府,政府都在一定程度上主宰着当今社会的发展走向。公共行政效率作为政府能力的主要表现,是衡量政府工作状况的基本综合指标。我国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分别是全国最高权力机关和地方各级权力机关的行政执行机关,是社会行政管理活动的主体。衡量政府行政效率,不仅要分析政府行政办事效率,还要分析政府行政行为的结果即社会效率。因而,分析影响我国政府行政效率的因素,也要从政府职能发挥和政府行政决策运行过程及社会效果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当今,影响我国行政效率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1)行政机构的设置是否合理。(2)行政职位的设置是否合理。(3)管理方式是否科学。(4)行政人员的素质状况与使用状况。(5)国家机关及其行政人员在工作中所遵循的原则和运用的方法如何等等。 (一)行政机构的设置是否合理是影响我国行政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 什么都管的政府往往什么都管不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作用应该是掌舵;而不是划桨。中国现在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促进市场良好运作的间接经济管理手段,关键又在于建立一个保证经济稳定的、在间接管理下活跃发展的市场及全面经济环境。目前中国政府职能与商业职能的混淆日益加重。应明确规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哪些属于政府管辖范围,哪些由政府与非政府机构共同管理,哪些应归非政府机构自行管理。由于现实及潜在的利益冲突,目前中国出现协调机构卷入它们所调节的商业活动等等不正常的现象。按照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的目标,到20lO年我国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必须大力推进机构改革,精简机构和人员。机构设置是使行政权力得以运行的组织保证,也是综合地影响到行政效率的成本、时间、效果的重要因素。建国以来,我国以精简机构为主要内容的行政体制改革先后进行过5次,从指导思想上看。几次机构改革始终没能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主要是在机构的收放分合和编制增减上做文章,未能从

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及影响因素的作用

武昌工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实验课报告 实验项目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及影响因素的作用姓名周贝学号103009020118专业年级广告1001班 指导教师韩琳职称讲师 2013年 5 月 20 日

实验报告 课程:消费者行为学院系:语言文学院专业:广告学 姓名:周贝班级:广告1001班学号:103009020118 实验日期:2013.4.17-2013.5.16 实验课题: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及影响因素的作用 实验目的与任务:通过本课程实验课的学习,较全面系统掌握消费者行为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消费者购买决策的主要过程,认识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个体心理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了解工商企业积极应对消费者行为的理念、策略和提高营销水平的措施,从而为系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而夯实基础,为初步具备从事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工作应有的实际能力提供可靠的知识储备。 实验步骤:一、自己的一次购买经历: 一次室友过生日,想了好久不知道送什么礼物,后来路过花店,看到满目缤纷的鲜花给了我灵感。于是我决定送室友一束鲜花。学校附近只有两处鲜花售点,一处是名为浪漫一生的专营性质的花店,另一处主要卖彩票烟酒,门口搭售鲜花。值得一提的是,后者价格更加低廉。 但是经过对两家的产品、服务等的对比,我仍然在浪漫一生花坊买了花。当我分别向两家询问鲜花的种类、价格、销售方式时,彩票烟酒的那一家老板态度很不友善,鲜花虽新鲜,包装却很随意,并且所有的花就随便插在桶里摆在店门口;而浪漫一生的店主却微笑着解答了我的问题,并且告诉了我一些花语礼仪等,还针对收花的对象而做出了很多合理的购花方案,加上浪漫一生的鲜花都精心的包装摆放,价格虽然稍高,但整体就有一种被精心服务的体验感。于是我最后在浪漫一生花坊购买了一整束薰衣草精心,并经由店主精心包装之后送给了我的室友。室友也很满意。 二、购买决策中的个性心理因素的影响: 1、我需要一束新鲜,包装精美的花束,而不是粗糙的随意搭售的花 2、我要购买鲜花送人,而我对鲜花的礼仪知识理解不多,而浪漫一生的店主可以帮助我 3、我希望在环境舒适、服务优良的商店购物 4、我希望同样的商品,可以以更优惠的价格买到 5、我不喜欢态度恶劣敷衍顾客的老板 三、购买决策中的环境因素影响: 我是鲜花的购买者,按照我的消费习惯与消费观念,我不喜欢与态度恶劣品质低下的销售者打交道。而在我的潜意识里,我喜欢看上去稍微高端一点的不杂乱的销售场所。

维护群众利益、解决反映突出强烈问题心得

维护群众利益、解决反映突出强烈问题 整改报告 反渎局黄少敏为了真真做到维护群众利益,首先就要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党我的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区别了其他政党的最根本的标志,也是每位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和根本的人生价值观。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既是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客观需要,也是党性原则的突出体现。每位共产党员都必须通过勤奋学习和实践锻炼,牢固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一是我们党处在执政地位上,虽然有了为人民服务的更好条件,但如果以加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教育,也很容易滋生骄傲自满,脱离群众,贪图享受,不思进取,官僚主义,命令主义等种种背离党的为人民服务宗旨,甚至侵犯群众利益的思想和现象。二是我党正处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中,伴随着国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科学管理和技术的引进以及对外交流的日益扩大,资产阶级的一些腐朽颓废的思想趁隙而入,一些封建主义的残渣也借机死灰复燃。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都有所发展,并占有一定市场,有些人甚至公开宣扬“不要专门利人,只要专门

利己”、“不爱讲为人民,只爱讲为人民币”、“人的本性是自私的”等等错误观点。这样复杂的社会环境对我们都是严峻的考验,我们要明确是非,要经得起来自各方面得各种各样得诱惑,也就是从根本上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剥削阶级和其他非无产阶级思想保持高度的警惕,防止出现任何背离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行为和 现象。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工作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的科学表现,维护和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是维护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为人民服务,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维护和贯彻,并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或形式主义的工作中,而是要取得实效,要使本地区、本单位的经济发展起来,人民生活富裕起来,否则,为人民服务就是一名空话。 要处理好党和人民群众利益的关系,正确处理各种利益问题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核心问题。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在利益问题上,我们只能获得制度和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在个人利益和党和人民利益发生冲突时,要无条件地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保护党和人民的利益,做到吃苦在前,克己奉公、无私奉献,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

决策案例分析

政府强行让农民种葡萄到底对不对? 案情简介: 2011年清明前后,正是我国东北农民春耕备耕的时节,可是在辽宁省H市J县,很多农民却被告知不得在自家田里翻地、播种,当地政府甚至出动大型机械,在农民的田里犁出来一道道深沟,强行要求农民大种葡萄。 清明时节是翻地的黄金时间,4月中旬就要开始播种。由于缺水,J县农民主要种植耐旱的玉米。可是在J县汤神庙镇,大片大片的耕地并没有翻成种玉米的条条垄沟,而是被翻成了一道道深沟。在汤神庙镇马营子村,村民陈老汉非常痛心地回忆:2011年3月2号,自己被镇政府的工作人员抬出自家的耕地,眼瞅着玉米地被开出一条条深沟。 一名村民拿着一张镇政府发给他个人的告示,上面的措辞相当强硬:“经请示县政府,镇政府决定,凡是各村规划区内,任何农户决不允许干扰,阻碍,更不得种地,必须栽植酒葡萄,否则造成一切损失,由本户和参与者自负,并根据相关法律追究责任。” 告示上还写道:“县委县政府决定五年内把J县打造成辽宁干红葡萄酒生产第一县,今年我县岭上八个乡镇规划3万亩。” 其背景是,在2010年底,J县与河北某企业正式签约,计划投资10亿元,在J县工业园建设一个干红葡萄酒生产项目。为了让项目顺利实施,当地政府部门在去年就启动了3.5万亩酒葡萄产业基地的建设工程,一共涉及J县的11个乡镇,其中就包括前面提到的汤神庙镇。根据规划,汤神庙镇、王宝营子乡等7个乡镇,每个乡镇栽种葡萄面积不少于5000亩。 村民们说,镇里为了种葡萄把地翻成这样,已经破坏了土壤里原有的水分,即使现在把土填上种玉米,也别想有好收成了。眼瞅着过清明开始种地,这好墒

情都挑开晾着,都成土坷垃,这不是坑人吗?现在又不下雨,更糟了。打多少井啊,都是干井。 引进大型企业振兴地方经济本来是好事,将企业开在原料产地,企业能降低成本,农民的葡萄又有了销路,看上去是双赢的买卖,可为什么老百姓却不买账呢? 原来,J县长期干旱,并不适合耗水量大的葡萄生产。玉米不但是当地村民的口粮,收割剩下的秸秆还是东北农村家庭必不可少的燃料,一旦葡萄种植失败了,口粮和过冬的燃料又在哪里? 村民们说:别说浇地,吃水都不够,不旱吃水就够了,要是旱了,吃水都不够,还能浇地? 自然因素还不是最主要的,汤神庙镇的村民算了一笔经济账,按照当地村民的话说,跟耐旱的玉米相比,葡萄太娇贵了,必须有人伺候,这和种在地里差不多就等着收成的玉米相比区别实在太大。而要专心伺候葡萄,很多人就没有办法外出打工,这等于让一家人失去了一份稳定的收入。而在之前政府部门提出的规划中,曾经规定对栽植户实施三年补助,每亩是500元,可村民算下来却发现,种葡萄头两年根本没收益,相比种玉米,一亩500元的补贴根本不够用,规划中企业称将先行支付生产资料,村民认为这更不是免费的午餐:村民甲:我有4亩地,要是种玉米的话,玉米的价格是1元05分,我一亩地能产两千斤玉米,一亩地就是收入两千元。如果种葡萄,最起码第一年、第二年不结果,第三年结果也是微量的,到第四年大部分结果以后,我还要开始补偿杆子等4、5千块钱投资,也就是在这四五年之内,我一点收入都没有了。 村民乙:谁也不想种,可是没招啊,你说好地给祸害成这样了,谁都来气,社员都不愿意种,一个是水不行,一个这里气候也不适应。

决策的影响因素

决策的影响因素 决策的影响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环境的影响 环境对组织决策的影响是双重的。 首先,环境的特点影响着组织的活动选择。组织决策要面临的环境包括企业经营的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微观环境是指与企业产、供、销、人、财、物、信息等直接发生关系的客观环境,是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环境。 其次,对环境的习惯反应模式也影响着组织的活动选择。环境发展趋势基本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环境威胁,另一类是市场机会。企业的管理者可以利用“环境威胁矩阵图”和“市场机会矩阵图”来加以分析、评价。如图1所示。 图1 市场机会与环节威胁矩阵 由图1中机会矩阵可知:1的机会最好,实现的概率大,对企业具有吸引力;2的机会也好,但发生的概率小,需要创造条件来实现;3、4的机会影响弱,但发生的概率大,企业应注意加以利用;5、6的机会影响弱,发生的概率也小,企业可以不予考虑。同样,由图中威胁矩阵可知:在7、8位置处,威胁程度强,发生概率大,企业应特别重视;9的威胁虽强,但发生的概率小;10影响小,但极有可能发生,企业要加以关注; 11、12、13威胁程度与概率都小,企业就可以不考虑。 由此可见。环境机会和威胁因素对组织决策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过去决策的影响 在大多数情况下,组织决策不是在一张白纸上进行初始决策,而是对初始决策的完善、调整或改革。组织过去的决策是目前决策过程的起点。过去选择的方案的实施,不仅伴随着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消耗,而且会给管理者心理和情感上带来变化,甚至会伴随着内部状况的改变,带来了对外部环境的影响。过去决策所带来的良好效果和记忆必然给未来的决策以有益的借鉴,过去失败的决策必然给未来的决策带来心理的阴

建立侵害群众切身利益方面的制度

建立侵害群众切身利益方面的制度 要“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合理诉求,切实维护群众权益”。这些论述对于进一步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研究加快健全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维护教育系统安全稳定,我校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要求 1、强化领导,提高认识。 校群众工作领导小组为活动的主要责任人,各处室负责人为具体责任人,所有人员要站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高度,充分认识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性,把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领导,认真组织,精心安排,务求实效。 2、坚持原则,明确标准。 一是突出民生原则,把改善民生,解决教育公平作为活动的根本目标。 二是坚持择优评价原则,要做到五“看”:一看工作态度是否主动积极,是否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二看工作作风是否扎实,是否深入基层、贴近群众,扑下身子、真抓实干; 三看主要领导是否高度重视,亲力亲为;四看重点工作是否圆满完成,取得实效;五看人民群众是否满意,社会反映是否良好。以五“看”,作为衡量和检验学校解决民生活动开展效果的标准。

3、完善制度,强化督导。 一是坚持责任追究制。对活动中工作敷衍塞责、推诿扯皮、弄虚作假、阳奉阴违,在活动期间仍然存在损害群众利益问题,特别是造成恶劣影响,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部门和个人,将严肃追究责任,情节严重者将予以党纪、政纪处分。二是坚持专题会议制度。校群众工作领导小组每个月听取一次专题汇报,重点掌握活动开展情况和进度,认真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指导和帮助各级部、处室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三是坚持现场督导制度。对在活动中出现的重点问题、突出问题、紧急问题,特别是危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问题、群众反映集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要进行现场督导,始终关注,确保这些问题得到及时、妥善、圆满的解决。 4、强化宣传,树立典型。 充分利用校刊、网络等媒体,通过多种渠道,采取不同形式,对工作认真细致,活动扎实有效,务实创新,成绩突出,社会反映良好,群众满意度高的级部、和个人进行大力宣传,并在评优评先、职务晋升中予以优先考虑,在全校范围内营造“共同关注群众工作”的浓厚氛围。 二、工作任务 (一)全面落实教育工作任务 1、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强化学校硬件设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2、帮助教师成长,快速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抓学习为动力,抓

组织决策

组织决策 组织决策是指组织系统为履行管理职能,就面临所要解决的问题而制定和选择活动方案,做出各种决定的过程。 一、组织决策的特征 1、组织决策的特征 (1)组织决策主体的特殊性。组织决策的主体是具有行使国家权力的组织。 (2)组织决策内容的特殊性。组织决策的内容及对象是国家或社会的事务,其决策目的是为了谋求社会的公共利益。 (3)组织决策依据的特殊性。组织决策与其他决策的一个重要区别还在于组织决策的制定及其实施都必须以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 (4)组织决策作用方式的特殊性。组织决策是以公共权力为后盾,通过的方式作用于社会,作用于公民。组织决策对社会具有强制力的作用。 (5)组织决策后果的特殊性。组织决策的后果及影响一般比较重大,它会影响到社会的共同利益和公民的直接利益。 2、组织决策的类型 (1)根据决策主体决策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 经验决策是指决策主体根据经验所作出的决策。即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对决策对象的认识、对决策目标的断定都是凭借主观经验和逻辑思维能力来进行判定的。 科学决策就是指决策者依据一定的科学方法或技术而进行的决策。即决策者在决策的过程中对决策对象的认识、对决策特点及规律的研究、对决策目标的选择、对决策方案的确定等,都是建立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 (2)根据决策目标所涉及的规模和影响程度的不同,可分为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 战略决策是指那些带有全局性的和方向性的重大决策。这种决策一般说来其影响比较深远,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带有方向性、原则性和宏观性。这种决策一般由高层组织作出。 战术决策是指那些局部性的、短期的和比较具体的决策。战术决策是战略决策的延续和具体化,它主要服务于战略目标的实现。 (3)根据决策内容的具体情况不同,可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

影响决策的因素

《管理学》课程论计 题目:影响决策的因素 专业年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提交日期:

影响决策的因素 所谓决策,是指组织或个人为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的过程。决策是为组织的运行服务的,科学决策是现代管理的核心,决策贯穿整个管理活动。决策是决定管理工作成败的关键,决策的正误优劣影响企业的走向利益,关乎企业的命运。好的决策可以促进沿着正确方向,顺利健康的成长和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和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使企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多的。反之则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甚至使企业破产倒闭,该社会带来灾难。因此做出好的决策至关重要,而研究影响决策的重要因素对于做出重要决策又必不可少。下面我们逐一以找出影响决策的因素比照出相应的对策。 一.环境因素 企业是出于社会这个大背景中实体,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不同程度上受到环境的影响。当环境趋于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时,决策便轻松得多;当环境趋于不利于企业的发展时,决策可能变得异常复杂和困难。换精明的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环境的稳定性,市场的结构和买卖双方的市场地位。具体来说,决策应更具环境变化程度,本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和同行的垄断程度以及市场需求进行决策。当环境剧烈变动时,决策者应对决策的方向,内容与形式进行及时的调整;当竞争程度激烈时决策者因密切关注市场动向,推出新产品品;当企业处于市场需求大时,决策者因提高自身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条件;当市场需求不足时,决策因更具市场的需求状况,改变产品生产等。组织的社会环境一般包括一下几个方面。 (1)政治环境。包括社会的一般政治气氛、政权集中的程度等。 (2)经济环境。包括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财政政策、银行体制、投资水平、消费特征等。 (3)法律环境。包括法律的性质、关于组织的组成及控制方面的特殊法律。 (4)科技环境。包括与组织生产相关的技术、工艺等科技技术力量。 (5)社会文化环境。包括人力资源的数量、性质,教育科学文化水平,民族文化传统,社会的伦理道德、风俗习惯、价值取向等。 (6)自然环境。包括自然资源的性质、数量和可利用性。 (7)市场环境。包括市场的需求状况、发展变化的趋势等。 例如,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出现以后社会需求不足,企业产品销售困难大多企业面临破产的危险。面对危机,国家提出鼓励企业发展方向,实现经济转型的策略。企业如果能够抓住这一政策优势及时作出战略决策的调整,便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去,而且为企业发展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与活力。大危机的经济环境极其恶劣但如果决策者不失时机的抓住国家战略这一大的机遇,摆脱危机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 二.组织自身的因素 决策是为组织服务的,同时组织自身也存在着促进和制约决策制定的因素。组织对决策的影响首先是组织文化带来的影响。在保守型的文化中,决策者趋于保守,他们不会轻易容忍失败,他们的决策旨在维持现状。相反,进取型的则欢迎变化,通过创新宽容的对待失败。组织的信息化程度决定对决策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影响决策的效率。一个信息化程度较高的组织能够快速获取高质量信息,并通过有限的信息做出较好的决策。组织对环境的应变能力影响决策。对一个组织而言,其对环境的应变是有规律可循的,随时间的推移一个组织的应变能力趋于平稳,形成组织对环境的特有的应变模式。组织文化,组织的信息化程度,组织对环境的应变模式都影响着决策者的决策,有时他们中的一个起作用,有时他

秋公共政策概论期末考试及答案

1 公共政策概论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 1.分权制是指各级决策组织在各自管辖的范围内享有决策权,上级无权干预下级决策活动的决策体制。 2.非正式评价指对评价者、评价形式、评价内容没有严格规定,对评价的最后结论也不作严格要求,人们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对公共政策做出评价。 3.决策支持系统是指辅助决策工作的一种计算机系统,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米切尔S.斯科特(MichaelS.Scott)和彼德G.W.基思(PeterG.W.Keen)于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的。它是以管理科学、运筹学,控制论和行为科学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模拟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手段,面对半结构化的决策问题,支持决策活动的具有智能作用的人—机计算机系统。 4.公共问题是指那些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共同受其广泛影响,具有不可分性、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 公共性社会问题。 5.公共政策时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6.集权制是指权力集中于上级决策组织,上级组织包揽较多的决策事物,下级只能依照上级指令形式的决策体制。 7.公共政策评价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公共政策的效益、效率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 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方面的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 8.头脑风暴法是一种专家会议法,可用来产生有助于查明问题和使之概念化的思想、目标和策略。它是1948年有创造性思维专家奥斯本首先提出的一种加强创造性思维的手段。他可以用来产生大量关于解决 问题的潜在办法的建议。它通过召集一定数量的专家(10—15人)一道开会研究,共同对某一问题做出 集体判断。 9.决策支持系统指辅助决策工作的一种计算机系统,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米切尔S.斯科特和彼德G.W.基恩于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的.它是以管理科学、运筹学、控制论和行为科学为基础,以计算机技 术、模拟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手段,面对半机构化的决策问题,支持决策活动的具有智能作用的人-机计算 机系统。 二、单项选择题 1.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C),即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 A.权威性 B.合法性 C.倾斜性D.系统性 2.决策权力的角逐的核心问题是(A),因为政治权力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 A.权力B.利益C.关系D.制度 3.对于利益不相关的决策类型,一般来说应当强调“(B)”.这是一种十分恰当的“职业行为”思维类型,无论是在利益相关决策还是利益无关决策中,我们都需要提倡. A.不闻不问B.公事公办C.退避三舍D.积极介入 4.“系统分析”最早是由(D)提出并使用的。 A.贝塔朗菲B.麦克纳马拉C.美国国防部D.兰德公司 5.公共利益是公众(A)的资源和条件。 A.共享B.共同拥有C.共同创造D.独享 6.公共政策的强制性经常与(B)措施相联系,若缺乏这种措施就将失去权威性。 A.奖励性B.惩罚性C.温和性D.权威性

决策的过程及影响因素

决策得过程及影响因素 一、决策得过程 1、判断问题——认识与分析问题 决策就是为了解决现实中提出得需要解决得问题或者为了达到需要实现得目标。决策就是围绕着问题而展开得。没有问题就不需要决策;问题不明,则难以作出正确得决策。 决策得正确与否首先取决于判断得准确程度,因此,认识与分析问题就是决策过程中最为重要也就是最为困难得环节。当然在一个组织中总就是存在许许多多得问题。例如在一个企业中,存在着企业如何在市场竞争中发展自己、开发什么样得新产品、开发新产品得资金如何筹措等问题需要解决、在一个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层次得组织中,仅仅将问题提出来就是不够得,还必须在提出问题得基础上,对众多得问题进行分析,以明确各种问题得性质,弄清楚哪些就是涉及组织全局得战略性问题,哪些只就是涉及局部问题,哪些就是非程序性得问题,哪些就是程序性问题,由此确定解决问题得决策层次,避免高层决策者被众多得一般性问题所缠绕而影响对重大问题得决策。现代管理要求管理人员运用现代管理科学得“望远镜与显微镜"以及分析问题得系统化技术,揭开纷繁得现象,显示其本质与核心,以使管理决策立足于真正问题之源上。 作为一个高效率得管理者来说,必须时刻注视形势得变化,以免使自己因毫无思想准备而陷入被动状态。环境因素得许多暗示都会预示着就是否面临决策得问题、管理者还应对环境得变化进行认真得分析,只有通过对各种预兆进行分析,才能透过表象瞧到环境变化得本质,才能找到造成问题得真正原因,对事物得发展作出超前得、正确得预计。不过,因为对形势得分析会受到决策者个人行为得影响,因此对同一现象,不同得管理者就可能得出不同得结果,自然也就作出了不同得决策。例如,日本索尼公司得盛田昭夫经常讲一个故事:两个买鞋得商人旅行,来到非洲一个落后得农村地区,其中一个商人向她得公司发电报,说“当地人都赤脚。没有销售前景";另一个商人也向她得公司发电报,内容却就是“居民赤脚,急需鞋子,立即运货”。 因此决策得第一步就要求决策者必须主动地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并提出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以保证组织得健康发展。 2、明确决策目标 在所要解决得问题及其责任人明确以后,则要确定应当解决到什么程度,明确预期得结果就是什么,也就就是要明确决策目标、所谓决策目标就是指在一定得环境与条件下,根据预测,对这一问题所希望得到得结果。 目标得确定十分重要,同样得问题,由于目标不同,可采用得决策方案也会大不相同。目标得确定,要经过调查与研究,掌握系统准确得统计数据与事实,然后进行一定得整理分析,根据对组织总目标及各种目标得综合平衡,结合组织得价值准则与决策者愿意为此付出得努力程度进行确定。 3、拟订可供选择得行动方案 决策实际上就是对解决问题得种种行动方案进行选择得过程、为解决问题,必须寻找切实可行得各种行动方案、各种行动方案都有其优点与缺陷,决策要求以“满意原则”来确定方案。 在制定备选方案既注意科学性,又要注意有创造性。无论哪一种备选方案,都必须建立在科学得基础上。方案中能够进行数量化与定量分析得,一定要将指标数量

2016年开展畅通群众诉求渠道维护群众利益工作总结

2016年开展畅通群众诉求渠道维护群众利 益工作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畅通群众诉求渠道维护群众利益“五级联动”工作的文件精神,为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渠道,整合资源、密切协作,**乡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四群”教育工作,立足工作实际,本着实现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化解、群众的合理诉求得到认真解决、违纪违法人员责任得到严肃追究的工作目标,充分利用“五级联动”机制畅通基层群众诉求渠道,搞好为民服务措施,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切实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开展工作的基本情况 (一)、抓组织,强化领导,落实责任 为切实推动“五级联动”工作全面开展,深刻认识“五级联动”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对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工作的领导,实行“一岗双责”,我乡及时成立以乡纪委书记为组长,分管综治维稳的副乡长为副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负责全乡纪检监察系统畅通群众诉求渠道、维护群众利益工作组织协调、监察系统及考核评价等日常工作。并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抓,各挂钩村领导靠前抓,各村负责人具体抓,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抓载体,搭建平台,畅通渠道 按照县纪委信访室的统一要求,设立了**乡“群众诉求接待室”、“群众诉求征求意见箱”、开通了信访举报电话,建立健全联动机制,综合运用派出所、司法等手段,依法、及时处理群众诉求,受理群众来电来信。公开了相关领导人员的电话号码,为群众提意见、求帮助提供一个良好的服务平台,做到群众有问必答、有诉必应、有求必果。 (三)、健全制度,信息共享 为进一步拓宽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切实解决群众诉求困难,该乡成立1个中心6个群众诉求联系点,建立和完善五级联动工作制度和台账,制定下发《**乡“五级联动”工作实施方案》,统一制定了《群众诉求渠道制度汇编》等规章制度,并制作了《群众诉求工作流程图》,要求根据不同的诉求分门别类做好群众诉求受理工作,加大对信息资源共享和工作协调力度,及时受理群众诉求,努力推动群众诉求问题的解决。确保群众诉求中心各项工作有序、有效开展规范解决群众诉求,保障工作有序开展。及时将诉求件录入系统,并做好登记工作。各村委会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的协调作用和积极性,设立了村级“群众诉求接待室”、“群众诉求征求意见箱”、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努力解决群众诉求问题,切实提高畅通群众诉求渠道维护群众利益的工作质量和水平。

影响管理者决策的因素

影响管理者决策的因素 决策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现象.上至国家要事、下到百姓生活,都涉及决策问题。目前,面对技术进步、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挑战,组织所面临的决策问题也日益复杂多变。面对新的决策问题,决策过程和决策方法没有固定的规律可以遵循.决策者受组织内外部环境的影响,再加之决策者性格、生理因素、认知能力等使其在决策过程中产生认识上的偏差,即认知偏差( CognitiveBias)。认知偏差是指生理心理状态均正常的决策者,由于知识水平的匮乏而对决策问题缺乏明确的预期和把握时.出现的认识上的种种偏差,比如“代表性”偏差、“易得性”偏差、过度自信等等。这种认知偏差在行为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的研究中被证实,且在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宏观政策制定等方面也取得很好的效果。本文针对决策过程和决策方法没有固定的规律可以遵循的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的决策问题,研究管理决策行为认知偏差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 一、决策理论与模型 1.完全理性决策。经典决策理论(Classical DecisionTheory,CDT)假设人是理性的,其决策过程和决策方法有固定的规律可以遵循,能用明确的语言和模型加以描述.并可依据一定的通用模型和决策规则实现决策过程的基本自动化。决策者在决策之前能考虑到一切行动及其影响;然后根据决策者自身的价值标准,选择最优的行动为对策。CDT认为决策本质上是完全相同,能够设定标准进行比较。事实上,行为证据暗示人们在决策过程中存在着认知偏差,并不总是根据决策者自身价值标准(如期望效用最大化的原则)选择最优的决策策略.并不能完全遵循一个标准模型来决策。由于CDT假设条件的局限性,不能完全解释现实世界中的行为与决策,例如St. Petersburg悖论和Allais悖论就是违背期望效用理论的典型决策。 2.有限理性决策。决策者足有限理性的,面对不确定性决策问题时,决策过程和决策方法没有固定的规律可以遵循,也没有固定的决策规则和通用模型可依,决策者容易受到知觉偏差的影响.直觉的运用往往多于逻辑分析方法的应用。在风险型决策中,与经济利益相比,决策者对待风险的态度更为重要(Heath,1998)。行为决策理论主要研究决策者的认知和主观心理过程,关注决策行为背后的心理解释,而不是决策的正误。行为决策不仅仅研究决策者的直感判断或决策思维过程,而且研究含有行为变量的决策模型。通过研究决策者在判断和选择中信息的处理机制以及决策者所受的内外部环境的影响,提炼出行为变量,修正和完善传统决策模型。通过心理学实验、观察、访谈等实证研究方法.揭示人们决策过程中的判断和抉择行为,其中包括信息获取、处理、输出和反馈四个环节,研究心理因素在“判断”和“抉择”每一个环节的作用。 Kahneman和Tversky(1979)运用认知心理学修正了经典决策理论的基本假设,提出了充分展示人类决策行为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发现了许多偏离传统最优行为的决策偏差.如不确定性效应(Certainty Effect)、反射效应(Reflection Effect),锚定效应(Anchoring Effect),后悔理论、过分自信等,发现人们在面对“获得”时倾向于风险规避,而当面对“损失”时,则倾向于风险偏好。另外.Thaler的心理账户、Shefrin的行为生命周期假说以及Hsee的衡量能力等理论,增强了对决策行为的解释力和预测力(Heath,1998)。 在实际管理中,完全理性决策和完全的行为决策这种极端情况很少见,绝大多数是这两种方式相互交替、共同作用来完成决策。根据问题的性质以及环境确定性程度的不同,两种决策方式发挥的作用也不尽相同。比如,在操作层面并有现成或常规解决方案的决策问题.多以理性决策为主,而对于高层管理者所面对的新的、结构不清且涉及面广的复杂问题,则多以依赖直觉判断的行为决策为主。总之,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组织需要处理某些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决策问题,由于决策者的主观行为(学识、经验、直觉、判断力、洞察力、个人偏好和决策风格等),决策者认知行为存在偏差,决策行为多为有限理性的。 二、管理决策行为认知偏差的影响因素 1.决策者自身因素。 (1)情绪方面。情绪在决策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决定决策过程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是直觉决策的关键成分(Key Component),也是风险型决策的基本要素(EssentialElement)。积极情绪状态的决策者有规避损失的倾向,而消极情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