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les resumees 法国历史每课概括第二部分

les resumees 法国历史每课概括第二部分

les resumees 法国历史每课概括第二部分
les resumees 法国历史每课概括第二部分

01.L'imprimerie--les grandes découvertes

Le moyen Age s'est terminé vers 1450. Une autre période a commencé: ce sont les temps moderne s.

Un grand prgrès a été réalisé pei après 1450 par l'Allemand Gutenberg. Il a fabriqué des lettres sép arées en métaille. Il a assemblé ces lettres de fa?on à composer des mots et des phrases. Les livres ont compté moins cher. Davantage de gens ont pu s'instruire.

Christophe a découvert l'Amérique en 1492. Vasco de Gama est arrivé en 1498 en Asie en faisant le tour de l'Afrique .Le Fran?ais Jaques Cartier a découvert le Canada en 1535.

02.Les guerres d'Italie

Les rois de France Charles VIII, Louis XII et Fran?ois I ont fait les guerres d'Italie entre 1494 et 1 515.

Charles VIII a conquis Naples et le Milanais, puis il les a perdus.

Louis XII est mort en 1515. Il a eu pour successeur son cousin Fran?ois I.

Fran?ois I a caincu les mercenaires suisses à Marignan en 1515. Il a ensuite recinquis le Milanais.

03.Fran?ois I et Henri II

Fran?ois I et son fis Henri II ont lutté contre les chfs de la Maison d'Autriche Charles V et puis Phi lippe II. Fran?oisI a été vaincu en 1525 à Pavie .Mais les Fran?ais ont ensuite été vainqueurs.

La paix du Cateau-Cambrésis signée en 1559 a rendu Calais à la France. Mets. Toul et Verdun son t devenus fran?ais.

Fran?ois I a règné de 1515 à 1547, son fils Henri de 1547 à 1559 . Fran?ois I et Henri II ont été de s rois bien obéis . Les Fran?ais se sont enrichis.

https://www.doczj.com/doc/0413904103.html, renaissance de France

On a construit beaucoup de chateaux et de palais en France àlàfin du XVe siècle et au XVIe siècle .Cette période pendant laquelle les beaux-arts ont étési brillants a étéappelée la renaissance.

Les chateaux de la loire ont étéconstruits àl'epoque de la renaissance. Le chateau de Fontainebleau ,le louvre et les Tulleries à Paris ont été construirs à ce moment .

Francois I et Henri II ont protégée les artistes ,les ecrivains et les savants. Rabelais a été le plus grand écrivain fran?ais de cette époque .Le médecin Ambroise Paré a été le plus grand savant .

05.Les guerres de religion

Luther et Calvin ont fondé après 1520 une nouvelle religion chretienne le protestantisme .

Les catholiques et les protestants fran?ais se sont battus entre eux .Ce sont les guerres de religion qui ont duré de 1560-1598.

Le ministre Michel de l'Hospital n'a pas pu réconcilier les catholiques et les protestants. Le massacre de la Saint-Bathelemy en 1572 a fait périr plusieurs melliers de protestants.

06.Henri IV

Après 1589 Henri IV a vaincu les ligueurs et les Espagnols. L'édit de Nantes publéen 1598 a permis aux protestants francais de garder leur religion.

Henri IV et son ministre suivi ont encouragé la agriculture et protégé les paysans .Champlain a fondé la colonie de Québec au Canada.

Henri IV a été assassiné en 1610. Il a été un des meilleurs rois de France.+

07 LouisXIII et Richilieu

Le cardinal de Richlieu a été le preimier ministre du Louis XIII .Il a gouverné de 1624 à 1642. Richlieu a combattu la révolte des protestants ,il a pris la Rochelle en 1628.Richlieu a puni lesseigneurs qui ont comploté .Il a fait exécuter le duc de Montmorency .

La guerre entre la France et la maison autriche a recommencé en 1635.

08Mazarin----la Fronde

Louis 14 ava?t 5 ans en https://www.doczj.com/doc/0413904103.html, régente Anne d'autriche a pris en 1643 pour premier ministre le cardinal Mazarin.

Condé a vaincu les Espagnols à Rocroi en 1643.Le traité de Westphalie en 1648 a donné l'Alsace àla France.Le traité des Pyrénées en 1659 lui a donné l'Artois et le Roussilon.

Une grande révolte a éclaté contre le roi et Mazarin.On l'a appelée la Fronde et elle a durée de 1648 à 1652.

09Louis14 le gouvernement,la Cour

Louis14 a gouverné lui-même la france de 1661 à 1715.Il aété un roi absolu .

Louis 14etait aidépour gouverner par des ministres et des conseils.Il y avait 6 ministres .Les ministres des Finances ,de la Justice, de la Guerre,de la Marine,de la Cour et des affaires étrangères.Le conseil le plus important etait le conseil d'Etat

Louis 14 etait très orgueilleux .Il a réuni autour de lui à Versailles une grande https://www.doczj.com/doc/0413904103.html, vie à la Cour etait réglée par l'étiquette .

10.Un grand ministre--Colbert

Colbert a étéle principal ministre de Louis XIV. Il s'est occupédes finances de l'industrie du commerce de la narine et des colonies.

Colbert a créé des manufactures. Il a fait creuser le canal des Deux mers. Il a fait construire des vaisseaux de haut bord et des galères.

Au temps de Colbert, les Fran?ais se sont etablis en Louisiane, à Saint-Dominique et à Pondichéry dans l'Inde.

11.Les guerres victorieuse de Louis XIV

Louvois a été le ministre de la guerre de Louis XIV. Le grand ingénieur Vauban a construit des centaines de forteresse. Turenne a été le meilleur général de son temps.

Louis XIV était déjà en 1661 le roi le plus puissant d'Europe. Il prétendait commander en ma?tre en Europe.

Louis XIV a conquis une partie de la Flandre en 1668. Il a ensuite conbattu les Hollandais. Le traité de Nimègue en 1678 a donné la Franche-Conté à la France.

https://www.doczj.com/doc/0413904103.html, fin du règne de Louis XIV

Louis XIV a révoqué l'édit de Nantes en 1685. Beaucoup de protestants se sont enfuis de France. Louis XIV a eu beaucoup d'ennemis après 1680. La France a étéenvahie pendant la guerre de Succession d'Espagne. Mais grace à la victoire de Denain. Le traité d'Utrecht en 1713 a rien fait perdre à la France en Europe.

La misère est devenue très grande en France à la fin du règne de Louis XIV.

13.Artistes et écrivains du XVII siècles

Richelieu et Louis XIV ont protégé les artistes et les écrivains.

Louis XIV a fait construire l'immense Chateau de Versaille (surtout la galerie des glaces.) Il a aussi construire à Paris la colonnade du Louvre es les Invalides .

Les grands écrivains Corneille, Racine et Moloère ont écrit des tragédies et des comédies. La Fontaine a écrit des fables.

14.Le règne de Louis XV

Après 1715, Law n'a pas réussi à remettre en ordre les finances. Louis XV n'a pas fait son métier de roi. Il est vite devenu impopulaire.

Les Fran?ais ont remporté en 1745 une grande victoire à Fontenoy .Ils ont été vaincus à Rossbach par les Prussiens `pendant la guerre de Sept Ans.

La France a acquis la Lorraine en 1766 et l'?le de Corse en 1768.

15.Les colonies de 1715 à 1763

Le Canada et la Louisiane se sont agrandis apres https://www.doczj.com/doc/0413904103.html, culeture de la canne a sucre, du cafe,du cacao... a enrichi la Martinique,la Guadeloupe et le SaintDomigue aux Antille.Duplex a conquis d'immenses territoires dans l'Inde.

Moncalme a été tué en 1763 en défendant Québec.Le traite de Paris en 1763 a donné l'Inde et le Canada aux Anglais.

16.Le règne de Louis XVI avant 1789

Turgot,ministre de Louis XVI a supprimé la Corvée royale et les corportions.Il a permis la libre circulation du blé.Mais Louis XVI mal conseillait par la MarieAntoinette,la renvoyé en 1776.

Les Fran?ais ont aidé les colons anglais d'Amérique à devenir indépendant en 1783.

Louis XVI a convoqué les états généraux en 1788 pour l'aider à trouver de l'argent.

如何做好历史名词解释题

如何做好历史名词解释题 一、历史名词解释的范围 考史实的最好题型就是以记忆为基础的名词解释,而不是论述题。与简答题不同的是,名词解释的范围是“次重点”。那么,何谓“次重点”? 1、历史上较为重要的史实; 2、重大历史事件的一部分或对重大史实产生过一定影响; 3、具有相对性,即“次重点”是相对重点而言。如《九十五条论纲》,相对于宗教改革就是次重点; 圣德太子改革,相对于大化改新也是次重点。 正是由于名词解释的次重点特性,才使得我们明确了名词解释的范围:重大的历史事件不是名词解释的范围,像前文所举的大化改新,宗教改革不可能直接作为名词解释;同样,过细的知识点也不在次范围之内。尽管如此,次重点的依然是较为重要的史实,在历史上产生过相当的影响。 二、三段论:可行的高分模式 在介绍了名词解释的范围之后,进入本文的最重要部分:如何解答名词解释。 长孙总结的三段论认为名词解释的答案应包括概括句、分述部分、影响与作用句(结尾句)。可以看出,三段论不是三个段落,而是指有上述三部分构成的完整的答案。如官督商办:“①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创办民用企业的主要方式。②一般由商人出资认股,由清政府委任官员督办。③官督商办方式对民用企业早期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其中①为概括句,②为分述部分,③为影响与作用句。 整体上看,三段论的答案呈现“总-分-总”的形式,这种形式与考研英语大作文的三段模式很相似。 应当给与重点关注的三段论的概括句。在答题时,考生最易忽视此句,而直接进入展开叙述,这是考生不能获得高分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么,为什么必须要概括句呢?其原因在于概括句能直接而准确地告诉阅卷者,这个名词解释是什么!假如有一本专门论述少年中国学会的著作,而此前你并不知道什么是少年中国学会,当你深入此书后,慢慢地你会知道少年中国学会是五四时期著名的社团。若干时间后,你可能忘记了书中关于该社团成立时间、主张、活动的具体叙述,但你依然记得:少年中国学会是五四时期的社团。是的,这句活就是该名词的概括句。更通俗的例子是,当别人问你什么是火龙果时,你会告诉他火龙果是热带的一种水果,而不是喋喋不休的告诉他火龙果的成分构成和生长环境。 至此,我想大家已经清楚地知道了,概括句就是用准确而简洁的语言概括某个名词的主要特性的句子。 概括句的重要性在于,它能使阅卷老师一目了然地知道考生对该名词的掌握程度,是最能体现考生水平的部分,也是获得高分的关键。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撰写概括句?长孙以为,一个完整的概括句应包括以下几个内容:时间、地点、施动者、行为、原因、目的、性质。 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每个名词都要写出以上七项,二是根据名词的具体特点而有选择的使用。一般而言,中国古代史的名词要指出朝代,世界史的名词要指出国别(包括已经消亡的),中国近现代史的名词则要灵活的多,即可根据晚清、民国、中共来划分时间,亦可根据重大历史事件如洋务运动、五四运动等来划分

高三历史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复习资料

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 【考点阐讲】 1、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一成一败原因分析 社会背景不同:日本明治维新前,农民的起义和市民的反抗斗争持续而猛烈,新兴地主和高利贷商人对自身处境越来越不满,统治阶级内部发生分化,中下级武士对现实不满增强,幕府统治己成为众矢之的;而中国的封建统治危机虽然十分严重,但由于封建统治者与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还比较强大。 领导力量不同:尽管日本资产阶级尚不成熟,但向资产阶级转化的中下级武士充当了倒幕运动的领导。他们懂得斗争策略,建立了军队和基地,分阶段完成了对旧势力清扫的任务,保证了国内革命的顺利进行;中国的维新力量脆弱,仅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加之地主势力的强大,因而改革不能成功。 政策措施不同:日本幕府统治被推翻后,明治政府发布命令,采取了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戊戌变法中,尽管光绪帝也颁布了一系列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变法诏书,但由于资产阶级维新势力并未掌握政 权以及守旧势力的强大,根本不可能实现。 国际环境不同:日本明治维持新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末,当时世界还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夺取殖民地的高潮也尚未开始。由于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客观上为日本的明治维新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而中国的戊戌变法已是19世纪的90年代末,世界资本主义已向帝国主义阶级过渡,中国成了列强瓜分的对象。这时帝国主义列强决不愿意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国际环境对中国维新运动很不利。 2.明治维新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①从历史进程来看,明治维新是日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它是日本从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极为重要的里程碑,是日本由弱小的封建国家一跃而成为资本主义强国的转折点,是日本成为亚洲唯一能够继续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的最主要原因。同时也是近代日本从受外敌入侵迅速走上对外扩张侵略道路的分水岭。 ②从历史发展阶段来看,它发生在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大发展时期,反映出扫除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是这时期历史进程的主要任务,也可进一步揭示出资本主义的发展,仍是这时期历史发展的主潮流。 【经典例题】 【例1】19世纪中期,中国和日本相继遭到西方列强的侵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实现富国强兵,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和日本分别进行了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从内容和影响方面比较中国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有何异同? (2)分析造成不同的原因。 【题解】(1)相同点: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富国强兵;不同点:中国洋务运动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只学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不学先进的思想和政治经济制度;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日本不但学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且引进西方先进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历史名词解释

阿克莱特 阿克莱特(1732—1792)英国第一家棉纺厂创办者,原是理发师,出身贫穷。阿克莱特最早成功地开办了机器纺纱厂,被誉为“近代工厂之父”。1769年,他设法仿制了海斯的水立纺纱机,以发明者资格取得为期14年的专利。他是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发明水力织布机的人,这使得劳动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1771年,他与人合伙在英国的曼彻斯特创办近代最早的机器纺纱厂,用机器进行生产,促进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从此走上成功之路。晚年,阿克莱特已经成为英国最富有的纱厂主。他制定严格的生产纪律,奔波于各个工厂,亲自监督。出门旅行时,他在马车上办公。50多岁还坚持识字,学习文化,并雄心勃勃地对别人说:“如果我能活得相当久,那我就能富有到可以把国债还清。”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厂手工化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工业革命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由于机器的发明及运用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标志,因此历史学家称这个时代为“机器时代”。 第一次工业革命在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人类开始进入蒸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在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人类开始进入电气时代,并在信息革命、资讯革命中达到顶峰)第三次工业革命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类进入科技时代,生物克隆技术的出现,航天科技的出现,欧美有称为21世纪系统与合成生物学将引发第三次工业革命,也即生物科技与产业革命)。 工业革命在英国首先兴起的原因:⑴主要原因: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日益加强; ⑵英国通过圈地运动,聚集了大量劳动力,同时也扩大了英国的国内市场;⑶多年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为英国积累原始资本和提供了广阔的原料地和市场,⑷先进的技术和经验(这是后来的法国,德国等国都无法相比的)⑸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大,手工生产已无法满足需求。于是,一场机器生产革命必然爆发。 工业革命的影响积极影响:①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②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③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猛烈冲击着殖民地的旧制度、旧思想;④西方殖民掠夺加强,殖民地人民更加贫困,艰难,使东方从属于西方;⑤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掌握了世界经济霸主地位;⑥引起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⑦自由主义取代了重商主义;⑧标志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⑨促进近代城市的兴起,城市进程加快,人口迅速增长,人们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改变;10中英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消极影响:工业社会时代的贫困、环境污染、犯罪等新的社会问题。 罗斯福新政 在美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爆发于1929年至1933年的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总统实施的“新政”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以致于研究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不可回避的要研究这段历史。罗斯福针对当时的实际,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大刀阔斧地实施了一系列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8)日本的明治维新

(8)日本的明治维新 1、[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日本明治政府成立后,推行“四民平等”,中下级武士被列为士族,并在士族中占绝大多数。给士族支出的俸禄占政府财政收入的25%以上,政府负担沉重,多次采取措施进行改革,最终以30年期公债的形式,一次性解决。许多士族将所得公债债券投入到经济领域,但多因不善经营而失败,急剧没落,生活艰难,对政府极度不满。1877年,明治维新的功臣西乡隆盛在多数士族的拥戴下,发动了大规模武装叛乱,对政府构成严重威胁。政府派兵镇压,史称“西南战争”。战争历时8个月,以政府的胜利而结束。武士阶级逐渐消亡。 ——摘编自(日)坂本太郎《日本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下级武士在明治维新前期和后期的作用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治政府在“西南战争”中取胜的意义。 2、材料一日本人地理观、世界观的转变求模仿荷兰制度实行社会改革,使得日本能够冷静的按照当时的国际秩序和惯例处理外事问题。吉田松阴等“志士们”,具有近代西方强国的视野和使日本成为世界强国的抱负,更重要的是他们掌握了以近代西方先进武器和体制建立起来的武装力量。再加上当时外部有利的国际环境,使明治维新的成功被誉为“世界奇迹”。 材料二倘若我们把“明治”理解为“明智”,便会发现,明治天皇和他的臣僚们在当时复杂的内外形势下,是多么“明智”的选择了自己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既给日本带来了无尽的好处,也给邻邦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1)据材料一,概括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从哪些方面“明智”的选择了自己的发展道路,并说明这条道路如何“既给日本带来了无尽的好处,也给邻邦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1872年,新政府宣布停止使用以月亮运行为基础的历法(太阴历),而同西洋各国一样,明确实行以太阳的运行为基础的太阳历。而且确定一天为24小时,一周为7天,将此作为全国的共同时间。于是,人们生活所依据的历法和时间的划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此前,普通民众一年中的重大节日(如3月3日,5月5日,7月7日等),都是从中国传入的。政府改以天皇和皇室的活动为中心,规定新的节日,要求民众届时庆祝。如神武天皇即位日(神话传

历史名词解释(1)

第一组: 1、社会性质:社会的本质。就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2、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历程中的一个阶段。资本主义(capitalism)就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关系。资本家通过雇佣关系剥削劳动者的剩余价值。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剥削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制度。 3、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是人类进步的社会历史产物。它们的性质根本对立,但在当代同处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第二大形态,具有共同的“社会存在”——“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

立性”。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需要经过一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用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摆脱对物的依赖性,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创造条件。 第二组: 1、阶级:人们在社会上由于所处地位不同和对生产资料关系不同而分成的集团 我们认为,阶级是指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因经济关系特别是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而形成的社会政治共同体。2、统治阶级: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有时特指占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3、农民阶级

农民阶级是个比较特殊的阶级,有人将他们规划为工人阶级一类的无产阶级,因为他们除了劳力并没有资本,土地不属于他们 马克思关于农民阶级的一些解释:占有或部分占有生产资料,靠从事农业劳动为生的集团。是在原始社会瓦解的基础上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而出现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农民的经济性质不同。在奴隶社会,有自耕农和隶农。前者是以小块土地所有制为基础,从事个体劳动的自由农民;后者是向大土地所有者租种小块土地、地位介于自由农民和奴隶之间的佃耕者。在封建社会,除了自耕农以外,中国大量存在的是租种地主土地的

八年级上册历史名词解释

江麓中学八年级上册班级 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 历史名词解释 1、列强发动的侵略中国(侵华)的战争:①②③④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 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列强与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①《南京条约》②《《天津条约》和 《北京条约》》③《马关条约》④《辛丑条约》; 3、先进中国人的探索或抗争:①洋务运动②戊戌变法③辛亥革命④新文 化运动⑤五四爱国运动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⑦ 国民革命、北伐战争 ⑧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⑨红军长征⑩抗日战争⑾人民解 放战争; 4、不同历史阶段的先进中国人:①林则徐、关天培、陈化成、左宗棠、邓 世昌②三元里人民、太平军、义和团③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革命派(无产阶级)、青年学生④同盟会、国民党、国民革命军、马克思主义者、共产党、工农红军; 5、其它专门名词:①近代化(工业化)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③地主阶 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中国资本主义)、无产阶级(工人阶级) ④资本主义列强(外国资本主义)(外国经济势力)⑤资产阶级改良道路、 资产阶级革命道路(辛亥革命)、十月革命的道路⑥封建统治、封建帝制⑦反帝反封建⑧新(旧)民主主义革命⑨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一、重点: 1、鸦片战争:是 1840 到 1842 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也 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战争前期中国军民奋起抵抗,沉重打击英国侵略者,但 是腐朽的封建制度抵抗不住英国的侵略,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 割地告终。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鸦片战争使中国开 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时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新 篇章。 2、第二次鸦片战争:是 1956 到 1860 年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 动的侵华战争。是英国与法国趁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之际,联手进攻清朝政府的战争。因为这场战争可以看作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延续,所以也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中沙俄出兵后以“调停有功”自居,并胁迫清政府割让 150 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至今,从而成为最大的赢家。第二次

(新课标)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第六单元国别史法国史学案新人教版

(新课标)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第六单元国别史法国史学案新人 教版 法国史 一、工业革命前(15—18世纪末) 1.经济发展:新航路开辟后,法国实行重商主义,建立了一批特权贸易公司。 2.政治发展:1789年爆发法国大革命,经历了君主立宪制、第一共和、第一帝国。期间,拿破仑利用内外形势崛起。拿破仑的历史活动广泛深刻影响了法国和欧洲的近代历史。 3.对外关系:17世纪下半叶,英、法在北美和印度的矛盾渐趋尖锐,七年战争失败;北美独立战争期间援美抗英。 4.文化:18世纪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百科全书派的思想主张,极大地丰富了西方人文主义,使荷兰、英国思想家们开启的启蒙思想理论形成完整的体系——自然权利说、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分权制衡、科学民主。卢梭还开创了浪漫主义思潮。法国的启蒙思想对整个世界历史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二、两次工业革命时期(19世纪初—20世纪初) 1.经济发展 (1)1825年英国取消机器出口禁令之后工业革命开展起来。 (2)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法国的工业产值居世界第二位。 2.政治状况 (1)自1789年资产阶级革命以来至1870年,法国政局动荡不安,政体在共和制和君主制之间轮转→1870年普法战争失败,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共和派和保皇派既斗争又妥协,制定了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议会制共和制,同时又赋予总统和参议院很大的权力。 (2)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 3.对外关系 (1)在亚洲:鸦片战争后,取得侵略特权;联合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单独发动中法战争;参与瓜分中国的狂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签订《辛丑条约》。 (2)在欧洲:普法战争重创法国,失去霸主地位。 4.文化 (1)科学:拉马克的学说为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奠定了重要基础。 (2)思想:圣西门、傅立叶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创立提供了理论来源。 (3)文艺:①浪漫主义:雨果的小说,德拉克洛瓦的油画;②现实主义:司汤达、巴尔扎克的

中国历史名词解释

中国历史名词解释 中国历史名词解释 宣政院 元代管理全国佛教事务和吐蕃(西藏)地区军事民政的中央机构。至元初年(约1264年)设立,原名总制院。至元25年(1288年)改名宣政院。宣政院设院使二人,其中一人以吐蕃上层喇嘛国师充任。其下设官分职,僧俗并用。吐蕃喇嘛教主八思巴被任命为国师,兼宣政院的第一任长官。遇地方有事,则临时在当地设立分院处理。凡重大军事,由宣政院会同枢密院议处。元代崇信喇嘛教,所以宣政院权力很大。奴儿干都司 明朝管辖东北地区的最高军事机构。明成祖为了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管理,1409年,在奴儿干城设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简称奴儿干都司。奴儿干都司下辖几百个卫、所,管辖西起鄂嫩河、东至库页岛、南濒日本海、北抵外兴安岭的辽阔地区。明政府常年驻军,并派遣官吏巡视,奴儿干城永宁寺碑对这件事有详细的记载。奴儿干都司的设置,证明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是明朝管辖的地区。厂卫制度 为了镇压人民和监视官吏,明太祖设立了锦衣卫,作为侍从皇帝的军事机构,兼管侦察、逮捕和审讯等事。明成祖又设立东厂,这是一个缉捕“叛逆”的特务机关,起初直接受明成祖指挥,后来统辖权移到宦官手里,有事可直接向皇帝报告,权力在锦衣卫之上。明宪宗时增设西厂,用太监汪直为提督。其为员权力超过东厂,活动范围自京师遍及各地。明代锦衣卫、东厂和西厂都是特务机构,合称“厂卫”。厂卫制度是明朝封建皇权膨胀的产物。 一条鞭法

明朝后期实行的新税法。“鞭”就是“编”,也叫“条编法”。公元1581年,明政府为增加财政收入,把原来的田赋、徭役和杂税合并起来,折成银两,分摊在田亩上,按田亩多少征税,叫作“一条鞭法”。这就使赋税制度头绪不繁,征收和交纳的手续大为简便。由于大地主的阻挠反对,实行不久就停止了,但是,用银两收税的办法却保留了下来。 八旗制度 八旗制度是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过程中在氏族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军政合一制度。努尔哈赤将所辖的军民编成八旗(初设有四旗,分别以黄、红、蓝、白四个颜色的旗帜作为标志。后来又增设四旗,黄、白、蓝旗镶红边,红旗镶白边,即以镶黄、镶红,镶蓝、镶白的旗帜为标志,合称八旗)。每旗有许多牛录。牛录是基本单位,每一牛录三百人。旗人“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平时耕猎,战时出征。八旗制度的建立,是与当时女真社会经济基础相适应的,对巩固女真各部的联系起着重要作用。 “地丁银”制度 清朝的赋税制度。康熙时,清政府规 定以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时,又实行“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成为清朝划一的赋役制度,叫“地丁银”制度。这种赋税制度使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削弱,赋税负担也比过去较为均平。 理藩院 清朝中央政府掌管蒙古、西藏、新疆各少数民族地区事务的机构。地位与六部平等,凤尚书、侍郎等官,由满人和蒙古人担任,汉人不得参加。下设六司,分掌各

英文介绍法国

首都巴黎是法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卢浮宫博物馆和巴黎圣母院誉满全球,香榭丽舍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大街,其地上与地下交通四通八达、非常方便,每天客流量达1300万人。巴黎的标志建筑——埃菲尔铁塔像一个钢铁巨人高高地耸立在恬静的塞纳河畔。在法国最大港口和第二大城市马赛,你可以造访大仲马在小说《基督山伯爵》里描写过的监狱——奇伊夫堡。西南部城市波尔多酿酒历史悠久,其葡萄酒驰名于世。特等“波尔多红葡萄酒”列为世界葡萄酒“皇后”,一瓶百年陈酒在国际市场上可售3万多美元。位于地中海岸边的戛纳,是一座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小城,每年在此举办的戛纳电影节热闹非凡,其颁发的金棕榈奖被公认为电影界最高荣誉之一。法国的时装在世界上享有盛誉,选料丰富、优异,设计大胆,制作技术高超,使其一直引导世界时装潮流。在巴黎有2000家时装店,老板们的口号是:“时装不卖第二件”。而在大街上,几乎看不到两个妇女穿着一模一样的服装。法国人天性率真,浪漫,喜欢大自然,有一半以上的法国家庭饲养各种小动物,总数量在3000万只以上。 Its capital, Paris is France's political, economic, cultural and transportation center, the Louvre Museum and Notre Dame de Paris, known around the world, known as the Champs-Elysees Avenue, the world's most beautiful, its ground and underground traffic extending in all directions, very convenient, daily traffic reached 13 million people. Paris landmarks - the Eiffel Tower like a steel giant stands tall on the Seine River in the quiet. In France's largest port and second largest city of Marseille, you can visit the Alexandre Dumas novel "Count of Monte Cristo," too, portrayed in the prison - Fort Qi Yifu. The southwestern city of Bordeaux wine has a long history, its wines worldwide. Principal "Bordeaux red wine" as the world's wine, "Queen", a bottle of aged wine a hundred years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can be sold more than 30,000 U.S. dollars. Located in the Mediterranean coast of Cannes, is a beautiful scenery and pleasant climate of the town, held annually in this crowded Cannes Film Festival, which awarded the Palme d'Or award has been recognized as one of the highest honor the film industry. France in the world-renowned fashion, choice of materials rich, excellent, bold design, production and skilled to lead the world in fashion trends has always been. There are 2,000 boutiques in Paris, the boss who's slogan is: "Fashion does not sell second." In the street, hardly less than two Women dressed in identical clothing. French nature straightforward, romantic, nature-loving, more than half of French households keep a variety of small animals, the total number of 30 million or more.

日本明治维新提纲

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

1889年日本宪法 1.制定背景 在发展经济方面采取的是向大资产阶级和大地主倾斜的政策,不仅引起农民的不满,也同样引起了中小资产阶级同样的不满,19世纪80年代日本国内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社会动荡。不仅很多地方农民发动暴动,中小资产阶级和中小地主掀起的“自由民权运动”影响深远、遍及全国。 为了缓和矛盾,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制订宪法。 2.宪法的主要内容 明治宪法规定,天皇作为国家元首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他享有广泛的统治权。国家的主权不在人民手中,而是掌握在天皇手里。天皇拥有绝对的权力 日本国会称为“帝国议会”,规定由贵族院和众议院组成。贵族院由皇族、华族和天皇任命的“敕选议员”组成,它实际上是大官僚、大财阀和大军阀等特权阶层的代表机关;众议院由选举产生,按照选举法,只有直接缴纳一定国税的人年满25岁的男子才有选举权,30岁以上的男子才有被选举权。日本的议会没有独立的立法权,议会的立法必须经天皇批准方能生效, 宪法规定设立内阁和枢密院。由国务大臣组成的内阁对天皇负责,对议会只负有“道德上”的责任。枢密院,它由天皇敕选的“元老”“重臣”组成,独立于议会和内阁之外,在政治上居于特殊重要的地位,实际上是最高决策机关。 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的比较 相同之处:(1)都是在西方列强入侵、殖民地的危险加剧,国内阶级矛盾尖锐的背景下,为摆脱困境而实施的变革。(2)都是在封建社会的基础上,接受了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在短时期内移植西方的大机器工业,从办军事工业入手,逐渐扩展到民用工业。 不同之处:(1)虽然洋务运动以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为主要内容,但就其倡导者来说,是在列强大炮的轰击下,不得已而为之,在他们的思想深处仍具有强烈的排外性,曾国藩、左宗棠和李鸿章等人虽有抵御外侮的要求,但却没有林则徐、魏源那样的反侵略决心。在办洋务的过程中,仍寄希望于列强,在实践中必然执行一条对外妥协之道。日本明治维新的目的是摧毁幕府为代表的封建势力,使日本摆脱政治经济各方面的危机,走资本主义道路。在“东洋道德、西洋艺术”思想的指导下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2)洋务运动走的是一条与封建势力、外国资本相勾结的改良之路,必然失败。而明治维新所推行的政策如“奉还版籍”、“废藩置县”、“地税改革”等较彻底地打击了封建保守势力,逐步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历史名词解释

年鉴学派 (Annales School ) 20世纪30年代开始萌芽、40年代中期开始形成的一个法国史学流派,60年代时开始有世界性影响。年鉴派创始之前,其创始人的思想不过是倡导反对兰克模式的“新史学”思想的一部分,是反兰克模式的前驱、德国史学家兰普莱希特和法国史学家贝尔的思想的后继者和发扬光大者。尤其是贝尔和他1900年创办的《历史综合评论》,反对事件的历史和经验的历史,被认为是孕育了年鉴派。年鉴派的创始人被共认是吕西安·费弗尔和马克·布洛赫,他们在1929年初创办了《经济社会史年鉴》(后屡经更名,并于1946年定名为《经济·社会·文化年鉴》),成为半个多世纪以来持相同主张的史学家们的主要阵地,年鉴学派便因此得名。而费弗尔和布洛赫则被视为年鉴派第一代的主要代表。 年鉴学派出现的意义在于传统史学中历史的那种一成不变的节奏已经被地理时间、社会时间和个人时间三种节奏所取代,而在这三种时间中,尤其突出社会时间的重要性."全面的历史"也就是一种"整体的历史",它强调历史是包罗人类活动各个领域的"整体",是在这些领域之间相互关联、彼此作用所形成的结构和功能关系中得以体现的。要反映出这个"整体",要反映出其内部的结构-功能关系,因果性的思维逻辑是不能胜任的,必须借鉴经济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的方法,从横向关系进行研究。这种研究方法是"共时性的",与传统史学的那种"历时性的"研究方法截然不同。因此,摈弃传统史学的观念和方法,就十分合乎逻辑。但"共时性"的研究需要一个相对静止的操作平台,"社会时间"扮演了这个角色。一方面,社会时间相对于地理时间变化较快,这使其能体现历史的流变性质;另一方面,社会时间相对于个人时间变化又较慢,这又使其能满足"整体历史学"所要求的"共时性"研究取向。 二重证据法由来: 由王国维提出,把发现的史料与古籍记载结合起来以考证古史的方法即“二重证据法”。 王国维运用现代考古学的成果,结合《史记》、《汉书》等文献史籍资料,对汉代边塞和烽燧的考实、玉门关址、楼兰及海头城位置的确定,西域丝绸之路的探索以及汉代边郡都尉官僚系统的职官制度的排列等汉晋木简所涉及的一系列相关问题,逐一做了详尽的考释,博大精深,对后人裨益极大。由此他创立的“二重证据法”,即“纸上之材料”与“地下之新材料”相互印证的研究方法,对20世纪中国学术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仔细考察王国维的治学路径,这一方法实形成于他在日本期间,与罗振玉共同考释汉晋木简,写作《流沙坠简》之时。其后他又将此方法运用于甲骨文、金文和敦煌文书研究中,成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代巨擘。 兰克学派 (Lanke xuepai)指以德国历史学家兰克为代表的史学派别。亦称历史研究的科学学派。由于该学派倡导秉笔直书,通过史料批判如实地再现历史,因而又成为实证主义史学流派的同义语。

历史名词解释考试

名词解释 1、《南京条约》:1842年8月,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8月29日中英双方代表在南京签订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个 不平等条约,也是近代中国走向半殖民地的第一个重要标志。条约的主要内容有:中国割让香港给英国; 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在通商口岸派驻领事;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8日南京临时参议院通过,11日公布施行,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南京临时政府 公布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献。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规定设国务院总理, 作为政府首脑,实行三权分立等,它废除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的新局面,在中国近代法制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3、国民党“一大”:1924年一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讨论国民党改组问题,通过《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 会宣言》。通过了国民党的党纲,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通过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 帝反封建的主张。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4、三民主义: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1905年11月,在同盟会机关报 《民报》的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后 被成为三民主义。主张进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 国,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5、中共一大: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召开,出席大会的各地代表 共12人。大会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确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党 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 6、中共二大: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召开。大会根据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和中国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最低纲领即中国现阶段的革命任务是: “(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 独立;(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最高纲领,即“它的目的是要组织 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 义的社会”。这次大会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为中国各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 7、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伟大革命运动,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 的潮流以及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使五四运动应运而生,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直接引发 了五四运动。这次运动,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发展到工人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8、新青年:1915年9月15日,流亡日本回国的陈独秀于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月刊。《新青年》杂志是新文化运动 兴起的标志。宣传民主与科学,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受到1917年俄国十月 革命的影响,《新青年》在后期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 9、遵义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遵义召开了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 时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肯定了毛泽东的军事战略主张,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 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 关的转折点。 10、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 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选出了以瞿秋白为总书记 的中央临时政治局。八七会议使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大大前进了一步,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 战争兴起的转折。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

1、虎门销烟:在当地群众和开明官绅的协助下,林则徐采取严厉果断措施,迫使英商陆续交出鸦片2万多箱,共计237万多斤。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将收缴来的这些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虎门销烟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的气焰,是中国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它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抵抗外国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意志,揭开了近代中国反帝爱国斗争的序幕。 2、《南京条约》:《南京条约》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也是近代中国走向半殖民地的第一个重要标志。条约的主要内容有:中国割让香港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在通商口岸派驻领事;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废除“公行”制度。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英国从中又取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的特权。 3、《北京条约》:《北京条约》是1860年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后,英、法、俄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的结束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不平等条约。《北京条约》是《天津条约》的继续和扩大,它不仅承认《天津条约》完全有效,而且攫取了一些新的侵略权益:增开天津为商埠,使得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有了大肆掠夺华北经济的侵略据点;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割乌苏里江以东大片领土给俄国,进一步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完整;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增至800万两白银;准许外国人招募华工出国;外国教会侵略势力更加深入和日益猖獗。这些使中国人民的灾难日益深重了。 4、总理衙门:为了适应外国侵略者的需要,清政府于1861年在北京设立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是主管外交,通商以及其他洋务事宜的中央机构。到1901年改为外务部,共存在40年。是半殖民地性质的机构。它的建立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控制清政府的内政与外交,是清朝中央机构半殖民地化的标志. 5、辛酉政变:1861年11月慈禧勾结奕訢,在外国公使支持下发动政变,处死载垣、端华、肃顺,史称祺祥政变(又称辛酉政变)。从此,慈禧掌握了清朝的统治权。这一政变是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的产物。 6、洋务运动:在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和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打击下,清朝中央以恭亲王奕訢为代表,地方上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官僚,为维护清朝统治,御侮自强,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宗旨,在“自强”、“求富”的口号下,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了一场名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以1861年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起点,以《马关条约》签订为终结,历时30余年,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7、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春,朝鲜爆发东学党农民起义,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出兵帮助镇压。6月,清政府出兵朝鲜牙山。与此同时,日本则以保护侨民和使馆为借口在仁川登陆并占领了汉城。7月25日,日本海军突然在丰岛海面偷袭中国舰船,进犯驻牙山的清军,日本不宣而战。8月1日,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这一年是中国农历甲午年,史称甲午中日战争。主要经过包括丰岛战役、平壤战役、黄海海战、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威海卫一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历时30多年的洋务运动至此告一段落。 8、《马关条约》: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直接后果,就是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代表李鸿章与日本政府代表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其主要内容是:中国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殖民统治;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其附属岛屿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等。《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最苛刻的卖国条约。它不但规定中国割地、赔款、增开商埠,还使中国为帝国主义的资本输出敞开大门。从此,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9、“门户开放”政策:为了分享侵略中国的权益,1899年美国政府提出的.其内容主要是美国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已经取得的特权,但在各国的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美国享有均等的权利,并要求中国内地全部开放.“门户开放”政策是各帝国主义国家在争夺在华利益上的一个妥协方案,从此以后美国在华势力一天天扩大. 10、《海国图志》:清朝后期魏源著.是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祥备的世界史地巨著.书中介绍和传播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特别是战舰和火器生产技术;系统地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和辩证关系.是一部研究鸦片战争的经验教训,探寻向西方学习富国强兵之路的维新思想的启蒙书. 11、金田起义: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率拜上帝会众两万余人在桂平县金田村正式起义,建号太平

2018高考北京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8高考北京历史 12.“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利,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13.南宋年初“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获其利,倍于种稻”,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分布格局被打破,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南迁的北方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种植 ②《农政全书》的刊刻推广了先进的种植技术 ③稻麦兼种技术的发展为小麦种植提供了条件 ④曲辕犁开始从北方引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14.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联日理万机,亦问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不总揽”“内阁宰辅名存而已”。这表明 A.清朝内阁权利得到加强 B.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C.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 D.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 15.明中叶以来,松江府(今上海一带)所辖市镇数量如下表所示,据此表可以得出

①市镇数量增长体验出商人地位上升 ②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工商业发展较快 ③市镇增多与近代开放通商口岸有关 ④清政府与民国政府都重视商业发展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16.1903年,林纾编译的《伊索寓言》出版,书中有一则故事:狮王与群兽立约,羊由狼管辖,兔子由狗管辖,彼此友好,和平共处。兔子感叹说,我期待这一天很久了,但真能实现吗?故事后的按语说:“今有盛强之国,以吞灭为性,一且忽言弭兵,亦王狮之约众耳!弱者国于其旁,果如兔之先见耶””林纾意在 A.提醒中国人警惕被侵略瓜分的危险 B.颂扬人类社会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 C.呼吁世界列强承担保护弱国的责任 D.鼓动中国民众推翻清政府残暴统治 17.国民革命失败后,苏共领导人曾认为,中国红军不可能在农村有所作为,只能等待时机配合城市工人暴动。但是,毛泽东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对这一探索历程表述准确的是 A.南昌起义→遵义会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中共“七大”→“工农武装割据”→敌后游击战 C.秋收起义→“工农武装割据”→中共“七大” D.遵义会议→井冈山道路→《论持久战》 18.图8取材于1945年一幅名为《端赖合作》的漫画,该漫画反映出

历史名词解释

1.宗法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放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 统治的一种制度。其特点是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这种制度确立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影响于后来的各封建王朝。按照周代的宗法制度,宗族中分为大宗和小宗。周王自称天子,称为天下的大宗。天子的除嫡长子以外的其他儿子被封为诸侯。诸侯对天子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封国内却是大宗。 诸侯的其它儿子被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采邑内却是大宗。 从卿大夫到士也是如此。因此贵族的嫡长子总是不同等级的大宗(宗子)。大宗不仅享有对宗族成员的统治权,而且享有政治上的特权。后来,各王朝的统治者对宗法制度加以改造,逐渐建立了由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组成的封建宗法制。 2.编户齐民:两汉对百姓的管理,由汉武帝时期开始推行的编户制度。为保证赋役制度的 实行,汉代政府实行极严密的户籍制度。规定凡政府控制的户口都必须按姓名、年龄、籍贯、身份、相貌、财富情况等项目一一载入户籍,被正式编入政府户籍的平民百姓,称为“编户齐民”。编户齐民具有独立的身份,依据资产多少承担国家的赋税和徭役、兵役。 3.秦汉的三公制度:秦汉时期国家组织的主要官员。(1分)三公是秦汉最高的行政长官, 秦及西汉前期是丞相(百官之长)、太尉(掌军政)和御史大夫(掌监查),西汉晚期为丞相、大司马(掌军事)、大司空(掌监查),东汉为司马、司徒、司空(但此时三公名义上分部九卿,但均丧失原有职权)。 4.均输与平准:均输法是指汉武帝时期,在中央主管国家财政的大司农之下设立均输官, 由均输官到各郡国收购物资,易地出售,辗转交换,最后把中央所需货物运回长安。平准法是在大司农之下设立平准官,用官物在市场上随物价涨落贵卖贱买以营利。实行均输和平准使得京师所掌握的物资大大增加,平抑了市场的物价,贩运商和投机商也无利可图。 5.党锢之争:党锢之祸指中国古代东汉桓帝、灵帝时,士大夫、贵族等对宦官乱政的现象 不满,与宦官发生党争的事件。事件因宦官以“党人”罪名禁锢士人终身而得名。前后共发生过两次。党锢之祸以宦官诛杀士大夫一党几尽而结束,当时的言论以及日后的史学家多同情士大夫一党,并认为党锢之祸伤汉朝根本,为黄巾之乱和汉朝的最终灭亡埋下伏笔。 6.士族和庶族:士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地主阶级中部分享有政治、经济特权的家族所构成 的一个特殊阶层。东汉世家豪族发展的延续,是士族的渊源。庶族又称“寒门”、“寒族”。魏、晋、南北朝时不属于士族的家族,大多为普通中小地主,族有贵族血统,庶族出生于平民。 7.门阀政治:指东晋士族与皇权的共治,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出现的皇权政治的状态。东 晋百年的门阀政治中,曾经居于权力中心的士族只有几家。门阀士族,是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地主阶级中有特殊身份和地位的一个阶层专称。东汉世家地主是其前身,以庄园经济为基础,累世经学,时代高官,“门生故吏遍天下”。门阀制度形成的标志是九品中正制的实行。 8.三省六部制:隋文帝建国以后废六官制,建三省六部,以加强中央集权。三省分别是内 史省,门下省,尚书省。内史省秉承皇帝的旨意起草并颁发皇帝的制诏,是决策机构,长官称内史令。门下省,负责纠核朝臣奏章,掌封驳审议,长官称纳言。尚书省,总领六部,是执行机构,长官称尚书令。三省长官同为宰相,以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六部分别为,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长官称尚书,副称侍郎,每部下设四司,共24司,长官称郎中,副称员外郎。①分工明确②提高了行政效率③互相牵制④分散相权,集中皇权。该制度一直为历代沿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