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初二物理试题_物态变化(附答案)

(完整)初二物理试题_物态变化(附答案)

(完整)初二物理试题_物态变化(附答案)
(完整)初二物理试题_物态变化(附答案)

第四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1分)

1.人们常说:“今天最高气温是摄氏16度”.其错误在于__________________.

2.重庆地区最高气温40℃,最低气温是-2℃,则重庆地区的最高温差是______.

3.某同学测量一杯水的温度,选好一只量程适当的温度计,他将温度计插入热水中后立即拿出来观察温度计的示数.该同学操作的两点错误之处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4.电烙铁上熔融的锡离开电烙铁头后变成锡粒,此过程叫_________,需要_________热.

5.在松香、萘、冰、玻璃、铁、蜂蜡中,属于晶体的是__________,它们都有固定的___________.

6.液化的方法有两种:_________和_________.气体液化后________缩小,便于_________和__________.

7.上物理课时,老师写下一副热学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

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和_________,反应的一个共性是

_________.

8.规格、型号完全相同的两只新旧日光灯管,我们可以通过观察___________,把二者区别

开来,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图1中的小试管B装有热水,悬放在正在加热

盛有沸水的烧杯A中,试管B中的水不能沸腾.要使试管中的水沸腾,可采取的两种方法分别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

10.烧开水时,看到壶口冒出的“白气”是水先_________后_________的结果.

11.夏天,早晨露天草叶上的露珠是_________现象,冬天树枝上出现的“雾凇”是__________现象.

12.写出下列物质在1标准大气压下放热时发生的变化(选填“降温”或某种物态变化)(1)0℃的冰__________;(2)18℃的水_________;(3)0℃的水________;(4)100℃的水蒸气__________.

13.人工降雨是用飞机在高空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形成的,干冰在空中迅速吸热变为干冰蒸气,这是_________过程;使云层温度急剧下降,同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变为小冰粒,这是_________过程;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冰粒变成水滴,就形成了雨,这是__________过程.(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14.下面关于常用温度计的使用中,错误的是( )

A.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的最高刻度的温度

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C.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

D.读数时,要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再读数

1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B.体温计可当作寒暑表使用来测气温

C.开水的温度是100℃

D.人们感觉到的温度与实际气温有较大差异

16.用温度计测量放在室温为25℃的房间中一盆沸水的温度时,当温度计的水银面经过28℃这一刻度时,温度读数表示的是( )

A.房间里空气的温度

B.沸水的温度

C.温度计中水银的温度

D.无法判断

17.将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在阳光下,在冰逐渐熔化的过程中,正确的说法是( )

A.冰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不变

B.水的温度升高,冰的温度不变

C.冰和水的温度都不变

D.冰和水的温度都升高

18.夏天,用棉被盖住冰块,冰块就不容易熔化,这是因为( )

A.冰块的冷气不容易传到外边去

B.棉被的外的温度不容易传到冰块上

C.棉被外的热量不容易传到冰块上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9.冬天的一场大雪,给交通运输带来极大的不便,为了使雪很快熔化,常常看见洒水车在路面上洒盐水.这是因为( )

A.盐水从雪中吸热

B.盐水使雪的熔点降低

C.盐水使雪温度升高到0℃

D.盐水使雪的熔点升高

20.体温计的使用与一般的温度计有所不同.比如,一只没有甩过的医用温度计指示的读数是38.2℃,用它先后来测两位病人的体温时,都没有先用力往下甩.如果两人的实际体温分别是37.3℃和39.1℃,那么这支温度计上先后显示的读数分别是( )

A.37.3℃和39.1℃

B.38.2℃和39.1℃

C.38.2℃和38.2℃

D.37.3和38.2℃

21.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来,它的示数将( )

A.一直升高

B.一直降低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22.夏天出汗的人用扇子扇风感到凉快,用扇子扇一支干燥的温度计,则温度计的示数( )

A.先降低后升高

B.升高

C.降低

D.不变

23.在制药时,为从溶液中提取抗菌素,要用加热的方法使水沸腾而除去水份,但抗菌素不能在超过80℃的温度下提取,应采取的办法是( )

A.缩短加热沸腾的时间

B.增大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

C.用微火加热使其沸腾时间延长

D.降低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

24.下面是关于电冰箱的一些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冰箱内的温度之所以比较低,是因为冰箱中制冷剂蒸发吸热造成的

B.冰箱内的温度之所以比较低,是因为冰箱中制冷剂升华吸热造成的

C.夏天,打开冰箱门看到的“白雾”是冰箱内食品蒸发产生的水蒸气

D.夏天,打开冰箱门看到的“白雾”是冰箱内食品凝华造成的

25.俗话说:“霜前冷,雪后寒”.这句话从物理学角度分析是( )

A.霜形成之前的气温一定比下雪后的气温低

B.霜形成的温度比雪形成的温度低

C.霜后的气温一定比霜形成前高,雪后气温一定比雪落到地面之前低

D.霜在地上形成,气温必在0℃以下,雪在高空形成,雪后熔化要吸收热,使地面附近空气温度下降

26.把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在0℃的房间里,用电风扇对它吹风(电风扇的所吹风温度为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和水的质量都不变,故总质量也不变

B.水可以结冰,但冰水的总质量会减小

C.冰可以熔化,但冰水的总质量会减小

D.冰的质量不变,但水的质量会减小

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18分)

27.如图2所示,某固态物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图象,加扫在1标准大气压

下进行,由图象分析下列问题:

(1)这种物质AB段为________态,它熔点为_________,沸点为_________.

(2)这个物体熔化成液态后的名称是________.

(3)在图象的_________段,此种物质处于三态共存.

28.某同学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该同学实验装置及读温度的方法如图3所示,他在实验中的错误是

__________________.

(2)从实验中观察到水沸腾的现象是:水中发生_________的汽化现象,形成大量气泡,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到水面_________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3)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对水加热,它的温度________,这个温度叫_________.

29.如图4所示,在透明塑料袋

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

空气后用绳把口扎紧,然后放入

80℃以上的热水中,你看到的现象

是________,这是_______现象,这

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从热水

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又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这是_______现象,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

四、调查创新与设计(共20分)

30.(2分)写出下列方法所依据的物理知识.

为了确定风向,可以把手臂浸在水中,然后向上举起来,手的哪一面感到凉,风就是从哪一面吹来的.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4分)请分别举出蒸发吸热为我们服务和给我们带来危害的例子.

(1)服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危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4分)现给你一杯烫的开水和一只守杯,你能尽快使这杯水冷下来吗?你是怎样做的?说说你这样做的理由.

33.(10分)小明在烧水时,发现水将近沸腾时,常发出嘶嘶的鸣声,而水烧开之后,则发出低沉的沸腾声音.小明想:是不是水烧开前和烧开后,水的底部和上部温度不同而导致水的振动不同,发声不同呢?为了验证这个问题,他设计了如下的实验:

用酒精灯加热烧杯里的水,用两支温度计分别测烧杯底部和上部的温度,并观察水的气泡情况.经过观察他发现,在水烧开前,底部水温度升至低于100℃,首先变成水蒸气向上升,这时上层的水温度仍不足100℃,他分析当水蒸气的小气泡升至低于100℃的水层时,就迅速变回水滴,这种先膨胀又再收缩的过程,就引起水的振动,当大量的小气泡从底部上升时,就发出嘶嘶的鸣声.

他继续观察,发现当全部的水都升至100℃时,蒸气泡就能够稳定地升到水面,由小变大,到水面破裂.他分析这时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而不再发生收缩的现象,所以,只发出低沉的沸腾声音,不再发出嘶嘶的鸣声.他跟老师和同学交流,证明了他的猜想是对的.

(1)小明提出的问题是:

(2)他进行的猜想是:

(3)他看到水沸前发出嘶嘶声时,水中的温度情况和气泡情况是:

(4)水沸腾时,水中的温度情况和气泡情况是:

(5)他得到的结论是:

五、计算题(共5分)

34.有一支温度计,其刻度是均匀的,但读数不准确,在冰水混合物中的读数为5℃,而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里时,读数为95℃,用这支温度计测得室温为32℃,则室内的实际温度为多少?

参考答案

1. “摄氏度”单位不能分开读

2. 42℃

3. 温度计拿出了被测液体, 立即观察示数

4. 凝固, 放

5. 萘、冰、铁,熔化温度(熔点)

6. 降低温度,压缩体积,体积,储存,运输

7. 凝固,熔化,温度不变

8. 灯管两端是否发黑,旧灯管有灯丝升华后又凝华成的黑色金属

9. 对A容器加盖增大气压,对B试管内降低气压

10. 汽化,液化

11. 液化,凝华

12. 降温,降温,凝固,液化

13. 升华,凝华,熔化

14. D

15. A

16. C

17. C

18. C

19. B

20. B

21. D

22. D

23. D

24. A

25. D

26. B

27. 固,0℃,100℃,水,BC

28. 玻璃泡接触容器底,剧烈,上升,膨胀(或变大),破裂,不变,沸点

29. 膨胀,汽化,汽化吸热,变瘪,液化,液化放热

30. 水蒸发吸热降温,空气流动越快而加快蒸发

31. 利用蒸发吸热使热汤变冷,运动后出汗由于汗水蒸发吸热容易使人感冒

32. 用两只杯子来回的倒水,高度越高效果显著,这样做是为了加快空气流动加快蒸发,增大表面积加快蒸发,蒸发吸热降温,很快冷下来

33. (1)为什么水烧开前后声音不同?(或为什么“响水不开,开水不响”?).(2)由于水温不同导致水的振动不同,发出不同的声音.(3)下部水温达到100℃,上部水温未到100℃,气泡由大变小,先膨胀后收缩.(4)水温都达到100℃,气泡由小变大,上升,到水面破裂.(5)由于水的底部和上部温度不同而导致水的振动不同,发出嘶嘶声,这是响水不开;水温都到100℃后,气泡不收缩,不再发出声响,这是开水不响。

34. 30℃

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一. 自然界中大部分物质有三态:固态、液态、气态,三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物质所处的状态与温度有关。三态的性质如下图: 状态形状(固定或不固定) 体积(固定或不固定) 固态(冰)固定固定 液态(水)不固定固定 气态(水蒸气)不固定不固定 二. 物态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物态变化时,总需要吸热或放热。吸热物体的能量增加,放热物体的能量减小,所以物态变化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三.温度 1.定义: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测量温度的仪器:温度计,分为三类:寒暑表( -30℃~50℃、1℃)、体温计(35℃~42℃、0.1℃)、实验室用温度计(-20℃~110℃、1℃) 3.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根据测温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4.常用单位:摄氏度(℃)国际单位:开尔文(K) 5.摄氏温标的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沸水的 温度规定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为100个等份每一份就是1摄氏度。 6.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物体后要稍侯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四. 汽化 1.定义: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2.汽化方式: (1)蒸发 ●定义: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影响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2)沸腾 ●定义: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比较剧烈的汽化现象 ●现象:水中形成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图象: 沸点

关于人教版)初二物理模拟试题及答案

初二物理模拟试题及答案 第I卷(选择题共32分) 一. 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选出填在下面表格中或涂在答题卡上。多、错选或不选的均不得分) 1. 我们能区别不同人的讲话声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不同。 A. 音调 B. 音色 C. 响度 D. 频率 2. 下面图是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发生折射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3. 中医诊断病人病情时,有四条途径:“望、闻、问、切”,其中与声现象有关的是() A. 望 B. 闻 C. 问 D. 切 4. 某同学三次测量某物体的长度,为:23.4cm、23.5cm、23.7cm,则记录结果应为() A. 23.4cm B. 23.5cm C. 23.53cm D. 23.533cm 5.“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作者选择的参照物是() A. 岸边和行船 B. 行船和岸边 C. 都是行船 D. 都是岸边 6. 两支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都是39℃,直接用来测量体温为36.5℃和40℃的两个病人,则体温计的读数分别为() A. 36.5℃;40℃ B. 都是40℃ C. 都是39℃ D. 39℃;40℃ 7. 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速度之比为5:8,通过路程之比为2:5,则它们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A. 16:25 B. 25:16 C. 1:4 D. 4:1 8. 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误差是测量时错误操作引起的 B. 认真测量可避免误差 C. 采用精密仪器可避免误差 D. 改进测量方法可减少误差 9. 运动会上,田径赛计时员应该() A. 听到发令枪声计时 B. 看到发令冒烟开始计时 C. 看到举枪时计时 D. 看到运动员起跑时计时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冰吸热一定会熔化 B. 固体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 C. 萘的温度升高到熔点,就立即熔化 D. 一杯水放在0℃的房间里不会结冰 二. 多选题(每小题3分,共12分。每个小题所提供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几个是正确的,全部选对的给3分,选对但不全的给1分,不选或错选的给零分,请将正确选项序号选出填在下面表格中或涂在答题卡上) 11. 游轮沿江顺流行驶,以哪个物体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A. 码头 B. 船舱 C. 迎面驶来的汽艇 D. 奔流的江水 12. 用厘米刻度尺测一本书的长度,测量结果记录正确的是() A. 23.26cm B. 23.3cm C. 232.6mm D. 23.260cm 13. 我们在小教室里讲话听不到回声不是是因为() A. 不能产生回声 B. 小房子无法传播声音 C. 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差太短 D. 声音容易散开 14. 如下图,小烧杯A和大烧杯B内都装有水,A与B不接触,把B放在火上加热,使B 中的水沸腾,在继续加热时() A. 烧杯A内的水会沸腾 B. 烧杯A内的水不会沸腾 C. 烧杯A内的水会逐渐减少 D. 烧杯A内的水不会减少 第II卷(非选择题共68分) 三. 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5. 初中的一位同学测量得出一系列数据,但他却忘记了写单位,请你为他补上正确的单位:身高1.65________,胸围80.0_______,脚掌的长度225______。 16. 女高音与男低音的高与低是指声音的_______不一样,引吭高歌与低声吟唱中的高与低指的是声音的______不一样。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___。 17. 夜间,室外的卡拉OK歌厅仍在营业,甲同学起身关上了窗户,乙同学用被子把头蒙住睡,丙同学到歌厅要求把音量减小;他们减弱噪声采用的途径分别为甲是___________,乙是________________,丙是_________________。从环保的角度或其它角度去分析,你认为做的最好的是______________,做的不好的是______________。 18. 下列常见物理现象各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A. 严冬玻璃窗上结有冰花__________ B. 秋天早晨草叶上挂满露珠_________ C. 炎夏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就干_________ D. 铸造车间里铁水铸成零件__________ 19. 牙科医生在用平面镜来观察患者牙齿之前,要把水平镜放在火焰上稍加热,是防止患者口中的水蒸气遇冷出现 现象而影响观察。 20. 在暗室时里,将一束光射到空气中,我们观察到光在空气中是沿__________传播的。 21. 如图,该直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_,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cm。 22. 小明看到闪电4秒后听到雷声,则打雷区距小明为_______m;他对一座高楼高喊一声, 1.2s后听到回声,他距高楼______m。 23. 一把未刻好温度的温度计,当它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长为4cm;当它插入1标准大气压的沸水中时,水银柱长为24cm,则当温度计的水银柱长为16cm时,它所测量的实际温度是___℃。 24. 小华家到学校长3.6km,他骑自行车去上学所用的时间为12min,自行车的速度是_______m/s。 25. 吃冰棒和皮肤上擦酒精都感到凉快,前者是因为,后者是因为 。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实验单元培优测试卷

一、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将质量相同的A、B两种不同的粉末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同时放在一个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实验过程中,当温度升至40℃时,她每隔1min记录一次A、B的温度和状态,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像: (1)根据图乙的温度曲线判断,____(选填“A或B”)是一种晶体; (2)B液体的沸点是100℃,如果持续加热,B ____(选填“会”或“不会”)沸腾; (3)当它们都成液态后,从第10min加热到第12min,吸收的热量_____(选填“A”“B”或“一样”)多。他发现B升温更慢,这是由于_________。 【答案】A 不会一样 B的比热容大(或吸热能力强) 【解析】 【分析】 【详解】 (1)[1]由图乙知,A在熔化过程温度保持不变,而B的温度一直在上升,所以A是一种晶体。 (2)[2]装有AB的两个试管都放在水中,B的沸点是100℃,给烧杯中的水加热,其温度上升,然后通过热传递,把热量传给试管中的B,当烧杯中的水温度升高到沸点100℃时,开始沸腾,温度保持不变,而B在温度未达到100℃前,可以继续吸热,但温度达到100℃时,便不能继续吸热了,所以不会沸腾。 (3)[3][4]装有AB的试管都放在水中,所以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而B升温慢,这是由于B的比热容大。 2.在“探究甲乙两种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时间02468101214161820 min 甲的温度℃7072747678677878818487乙的温度℃7071737476777982848689

(物理)初中物理物态变化(很有用)及练习题

(物理)初中物理物态变化(很有用)及练习题 一、初中物理物态变化 1.下列有关物理量的估计,符合实际的是() A. 成都中考时教室里的温度大约为 B. 成都的快速公交车里空调的额定电功率约为 C. 成都三环路全长为350km D. 一名参加成都中考的考生坐在教室里,地球对他的吸引力约500N 【答案】 D 【解析】【解答】解:A、教室内的温度一般在15℃-30℃之间,A不符合实际; B、快速公交车里空调的额定电功率约为1×103W,B不符合实际; C、成都三环路全长约为51公里,C不符合实际; D、一名中学生质量约50kg,地球对他的吸引力G=mg=50kg×10N/kg=500N,D符合实际。故答案为:D 【分析】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叫估测法,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 2.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 中学生的体积大约是0.05m3 B. 教室楼层之间的高度约为5米 C. 洗澡水的温度大约为60℃ D. 空调电流约1A 【答案】A 【解析】【解答】解: A、水的密度是1.0×103kg/m3,人体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在1.0×103kg/m3左右.中学 生的质量在60kg左右,体积在V= = =0.06m3左右.故A符合实际;B、学校广场上的国旗旗杆高度在6m左右,教室楼层高度大约是此数值的一半,在3m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在40℃左右,不可能达到60℃.故C不符合实际; D、家用空调的额定功率在1100W左右,正常工作的电流在I= = =5A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A. 【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3.我国每年的3月12日为植树节,植树造林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如图所示是我市某公园

初二物理上册期末试题及标准答案

初二上物理测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注意:本卷g 值取10N / kg )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3分×12=36分) 1. 下列数据基本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这张试卷的厚度大约为2 cm B .步行上学的速度约为10 m/s C .某同学体重约为500 N D .奥运“祥云”火炬质量约为975 kg 2. 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描述,以地面为参照物的是( ) A .月亮躲进云里 B .太阳从东方升起 C .列车内的乘客看到树木后退 D .观光电梯上的乘客 看到地面远去 3. 如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4.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中,小明同学观察 到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光学仪器的成像规律与实验现象的成像规律相同的是( ) A .放大镜 B .照相机 C .投影仪 D .潜望镜 5. 如图3所示,一小闹钟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则( ) A .闹钟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闹钟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 .闹钟受到的重力和闹钟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C .桌面受到的支持力和闹钟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 .桌面受到的重力和闹钟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6. 如图4所示,其中与其它三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的是 ( ) 7.如图2,在盛水的烧杯里放有一盛水的试管,加热烧杯,使杯内水沸腾, 在继续加热过程中,试管中的水( C ) A 、不能达到沸点,因此不能沸腾 B 、能达到沸点,也能够沸腾 C 、能够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 D 、以上几种说法都不对 A .运动员对弓弦的拉力 B .汽车对地面的压力 C .斧头对木柴的力 D .下落小球受到的重力 图图 图

初三物理《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

初三物理《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60分) 1.摄氏温度把的温度规定为O℃,把1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规定为100℃。如图所示,温度计示数是 ______。 2.在烧瓶里放少量的碘,并用酒精灯对烧杯微微加热,过一会儿停止加热。 在此实验中可以看到,固态的碘没有熔化,而直接变成紫色的碘蒸气,这种 现象叫______ 。停止加热后,碘的蒸气没有液化,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碘,这种现象叫______ 。 3.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______ ,它有两种方式:______和 ______。 4.物质从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所有气体,在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家用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用的办法把石油气液化装在钢罐里。 5.施行人工降雨时,是飞机在云层里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迅速而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急剧遇冷而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在下落过程中又成小水滴落下来。 6.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______至______,最小分度值是______。 7.用久了的日光灯管两端的内壁会发黑,这一变化中,钨丝发生的物态变化有和。 8.海波的溶点是48℃。则:50℃的海波呈态,10℃的海波呈态。 9.用质量相等的O℃的水和O℃的冰来冷却物体,的冷却效果较好。因为它在过程中要 ______热量。 10.用笔画线把下列现象同该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连起来。 烧开水时冒的“白气”汽化 夏天湿衣服晾干熔化 冬天早晨看到草上的霜凝固 用久了的灯泡钨丝比新时细液化

钢水浇铸成火车轮凝华 吃冰棒解热升华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把℃的冰放入0℃的水中,(周围气温为0℃),过一段时间,则( ) A.有些冰会熔化成水 B.有些水会凝固成冰 C.冰和水的多少都没变 D.无法判定 2.物体吸收了热量,则物体的温度( ) A.一定升高 B.一定降低 C.一定不变 D.可能升高,也可能不变。 3.下列物态变化中,都需要吸热的一组是( ) A.熔化、汽化 B.熔化、液化 C.液化、凝华 D.液化、升华。 4.把盛水的试管放在正在加热的沸水中,则试管里水的温度( ) A.能达到沸点、能沸腾 B.达不到沸点,不能沸腾 C.达到沸点,不能沸腾 D.无法确定 5.某同学游泳时,在水中不觉得冷,而上岸后却觉得冷。这是因为( )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检测 姓名 得分 一.请你来选择(每选3分,共36分) 1. 如图1所示的各种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属于凝华的是( ) 2. 下列现象发生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A .初春,雪水在屋檐下形成冰锥 B .盛夏,湿地中水的蒸发 C .金秋,夜晚草叶上形成露珠 D .寒冬,树枝上形成雾凇 3. 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禁止抽烟” 、“请熄火”、“请不要使用手机”等 .这样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汽油容易( ) A .液化 B .汽化 C .凝华 D .升华 4.常温下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如图2所示,上方分别盖有一块玻璃A 和B , 过一会看到( ) A .A 、 B 两块玻璃外侧都有小水珠 B .A 、B 两块玻璃内侧都有小水珠 C .A 玻璃外侧、B 玻璃内侧有小水珠 D .A 玻璃内侧、B 玻璃外侧有小水珠 5.我国为了积极响应哥本哈根气候峰会“节能减排”, 建造楼房时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下列四个图像中,表示球内材料的熔化图像的是( ) 6. 在0℃的环境中,把一块0℃的冰投入 ) A .冰全部熔化 B .冰有少部分熔化 C .水有少部分凝固 D .冰和水的原有质量不变 初冬的早晨霜打枝头 春天里冰雪消融 A B C D

7.妈妈在蒸馒头时,开锅后改用“小火”.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能更快地让馒头变熟 B .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 C .无论使用“大火”还是“小火”,水达到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 D .用“大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不应该改用“小火” 8.小轿车驾驶室内装有冷暖空调,可使驾驶室内冬暖夏凉,但是在使用空调过程中常易造成前方玻璃模糊,影响视线,对此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冬天,玻璃模糊属于液化现象 B .夏天,玻璃模糊属于汽化现象 C .这一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 D .夏天,要使玻璃清晰,驾驶员应该用干抹布在驾驶室内擦拭 9. 如图4所示,是某游泳爱好者在游泳上岸后站立时的情境示意图,由图可知( ) A .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B .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C .水在蒸发的过程中要吸热,使水和它依附的人体温度上升 D .图中游泳爱好者的姿势是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 10.如图5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像。下列关于此图像信息的解读错误的是( ) A .这是一种晶体物质 B .CD 段时物质处于气态 C .物质的初温是40℃ D .加热5分钟时物质温度是48℃ 11.南极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常年平均气温是–25℃.如图6所示,一天,企鹅妈妈和小企鹅之间发生了一次有趣的对话,它们的部分说法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 A .小企鹅:妈妈,这么冷,我都没温度了 B .企鹅妈妈:是呀,是我们的羽毛不能产生温度了 C .小企鹅:冰天雪地的,可能连水蒸气都没有了吧 D .企鹅妈妈:呵呵,水蒸气倒是有的,因为冰是可以升华的呀 12.如图7所示是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实验图像,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在第2min 时是固态 B .甲在ab 段不吸热 C .甲的熔点是48℃ D .乙是石蜡

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物态变化 一、温度 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也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摄氏温度: 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二、温度计 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温度计的使用: 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并估测液体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 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

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 体温计: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温度计; 测量范围:35℃~42℃;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 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四、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熔化和凝固是互为可逆过程;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 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的物质; 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 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晶体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八年级上册物理试卷及答案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初二物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人们在远近不同处听到同一声音的大小不同,是因为声音从声源发出后在空气中传播 时 A、振幅不断减小 B、速度不断减小 C、频率不断减小 D、音调不断减小 2、以下各种声音中属于噪声的是 A、观众在剧院里听到的音乐声 B、升旗仪式上的国歌声 C、某同学听到的音乐声影响了他的学习 D、大型乐队中利用锣的声音烘托演出的效果 3、甲同学把耳朵贴在一根注满水的自来水管的一端,当乙同学用力敲击一次水管的另一端时,甲同学会听到几次敲击声 A、一次 B、两次 C、三次 D、以上都有可能 4、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的频率为5~6Hz,苍蝇飞行时翅膀振动的频率约为300~400Hz,当他们从你身边飞过时,你将 A、只能听到苍蝇的声音 B、只能听到蝴蝶的声音 C、苍蝇和蝴蝶的声音都能听到 D、都听不到 5、科学家发现,人体上的“身份证”不仅限于指纹,在眼睛、嘴唇、大脑、血液等各部位都有“身份证”,其中有一种“身份证”叫做声纹。由于人的发音器官有微小的差异,科学家就可以利用这种差异分辨出不同的人。这种声纹即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6、在月球表面有岩石和尘埃,流星打在月球表面的岩石上,就像演无声电影一样,在其附近听不到一点声音,这是因为 A、月球表面的岩石受到流星的撞击不发出声音 B、流星撞击岩石的声音太小,人耳无法听到 C、月球表面附近的空间没有空气,缺少声音传播的介质 D、原因不明 7、人耳听到声音的响度 A、只与声源的振幅有关 B、只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C、与声源的振幅和声源到人耳的距离等因素都有关 D、与声源的振幅和振动的频率都有关 8、敞口烧杯中装有水,加热到沸腾后再用大火继续对烧杯加热,这时水的温度 A、迅速升高 B、慢慢升高 C、不变 D、无法判断 9、文艺演出时,舞台上往往要用弥漫的白烟雾,给人以若隐若现的舞台效果,这种烟雾实际上是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测试题附答案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测 试题附答案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19882)

第四章物态变化测试题 一、选择题(2分/题,共36分) 1.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吸热的是() A.熔化 B.液化 C.凝华 D.凝固 2.下列现象形成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①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②夏天,自来水管“出汗” ③秋天,草丛上凝结出露珠④冬天,冰冻的衣服晾干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沈括纪念馆要浇铸沈括纪念铜像.在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中,铜块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先升华,后凝华 B.先凝华,后升华 C.先熔化,后凝固 D.先凝固,后熔化 4.根据物质的物理特征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类,下列分类中合理的是() A.铁、冰、玻璃是晶体 B.蜡、食盐、水银是非晶体 C.铅笔芯、橡胶、铁是导体 D.塑料、干木柴、陶瓷是绝缘体 5.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鸡蛋会“冒汗” B.在有风的夏天,人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会感觉到“冷” C.冬天,戴眼睛的人刚从室内走到室外时,镜片上会出现小水珠 D.冬天的早晨,屋顶上常常会有一层霜 6.右表是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标准大气压),根据下表,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 A.水温度计 B.水银温度计 C.酒精温度计 D.乙醚温度计 7 .如图1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图 像,李红同学根据该图像得出以下 结论,其中有一项是错误的请你, 帮她找出来() A.海波是晶体 B.海波的熔点约为48℃ C.海波在整个熔化过程中温度不 断升高 D.海波在第3分钟时是固态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在熔化和液态金属凝固的过程中,温度均保持不变 B.物体吸收热量后,温度一定升高 C.任何情况下水的沸点都是100℃ D.任何情况下冰的温度一定低于0℃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以及试题

物态变化知识点 1 温度和温度计: 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温度计:用来测量温度的仪器. 2 摄氏温度的规定: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 温度为100℃,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分就是摄氏1℃. * 摄氏温度的单位为摄氏度,用℃表示。 3 绝对零度:宇宙中的温度下限-273℃,叫绝对零度。 4 热力学温度:以绝对零度为起点的温度叫热力学温度。单位:开尔文 K 5 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转换:T=t+273K t=T-273℃ 6 体温计的温度围:35℃-42℃ 结构特点:玻璃泡容积比玻璃管大,并在玻璃泡上方有一个非常 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上升的水银不能自动回落到玻璃泡) 最小单位: 0.1℃ 注意事项: 每次使用前要先甩,使玻璃管的水银回落到玻璃泡 7 温度使用应注意: 1 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1选 2 看温度的最小刻度值 2看 3 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充分接触,且不能离开被测物, 等到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测(量) 4 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接触到容器壁及容器底。 4 壁 5 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读 8 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9 物质的三态:气态、液态和固态。 10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分标准是:晶体有固定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 点常见的晶体有:冰、食盐、萘、各种金属、海波、石英等 常见的非晶体有:松香、玻璃、蜡、沥青等 11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要吸热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要放热 12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凝固点:液体凝固成晶体时的温度 同一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等的。

初二物理上册: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初二物理上册: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京翰教育中心https://www.doczj.com/doc/0412596346.html, 李家镇中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完成时间70分钟) 一、 填空题(每空1分,共39分) 1、温度是表示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常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性质制成的。 2、冬天早晨看到房间的玻璃窗出现小水珠,水珠是在玻璃窗的_______( 内、外)表面;夏天开着空调的汽车,车窗的_______( 内、外)表面会出现水珠。 3、如下图体温计的量程是:___________,分度值为:_______,示数是________。 4、在发射火箭时,在发射台下建一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池里,这主要是利用水___________时________热,从而保护发射台。 5、晶体在熔化过程_______热,温度__________;非晶体在熔化过程_______热,温度__________。如下图是某物质熔化的图像,从图中可知,它的熔点是______ ℃;其中 段是熔化过程,物质处于_____ 状态 。 6、在空格内填上物态变化名称: 卫生球放久了会变小,是_________现象; 钢水浇铸成钢球是__________现象; 冬天早晨草地上的霜是__________现象; 早晨有浓雾是_________现象。 冬天下雪__________;冰消雪融__________。 7、汽化的两种方式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汽化要_________热。 8、家用液化气是在常温下用_____________的方法使石油气液化后贮存在钢瓶里的,另一种液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9、在电冰箱里从压缩机送来的气态氟利昂在冷凝器中_________,从而_______(吸收、放出)热量,把热排到冰箱外;而在电冰箱的蒸发器内,液态氟利昂迅速__________,从而__________(吸收、放出)热量,使冷冻室内的温度降低。 10、吃冰棒和皮肤上擦酒精都感到凉快,前者主要是利用冰棒__________时要_______热,后者是酒精_________时要_______热。北方冬天菜窑里放入几桶水,可以利用水凝固时_______热,使窑内温度不致太低,菜不会冻坏。 11、用扇子扇干燥的温度计的玻璃泡,其示数将________. ( “升高”、“降低”或“不变”) 12、夏天从冰箱里拿出一块-10℃的冰_________(会,不会)立即熔化;把0℃的冰放在0 ℃的水里,冰__________(会,不会)熔化。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36 分)

初二物理试题及答案

初二年级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 32分) 1.下列物体中,质量为0.2kg的可能是( ). A.一头大象 B.一个苹果 C.一台电视机 D.一只蚂蚁 2.人们常说的“铁比木头重”,其实际含义是指 ( ). A.铁的质量比木头大 B.铁的重力比木头大 C.铁的密度比木头大 D.木头的体积比铁大 3.学生使用的橡皮,用过一段时间后,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A.形状 B.密度 C.质量 D.体积 4.托盘天平横梁上都有标尺和游码,向右移动游码的作用是()。 A.相当于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B.代替指针用来指示平衡 C.相当于在左盘中家小砝码 D.相当于在右盘中加小砝码 5.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3:2,体积之比为1:3,那么它们的密度之比为 ( ). A. 1:2 B.2:1 C.2:9 D.9:2 6.下面均不属于物质物理属性的是 A.密度温度硬度 B. 密度颜色形状 C.导热性温度颜色 D. 温度长度体积 7.用天平测一枚邮票的质量,下面做法正确的是 A. 直接移动游码来测量 B. 把一枚邮票和一个铁块一起测量,再减去铁块的质量 C.先测500张邮票的质量,再除以500 D.以上做法都可以 8.小刚用手按了按铁块和海绵,他感受到二者最大的区别是() A.质量 B.密度 C.温度 D. 硬度 9.欲称出约260g物品的质量,应顺次往天平右盘里添加的砝码是 ( ). A.10g 50g 200g B. 200g 50g 10g C.100g 100g 50g 10g D.10g 50g 100g 100g 10.下列各组物质中,都属于导体的是 A.铁棒橡皮碳棒 B. 陶瓷玻璃透明胶带 C.钢尺大地铅笔芯 D.刀片人体塑料尺 11.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如果砝码生了锈,但测量方法正确,则测得的质量比物体的实 际质量()。 A. 偏大 B. 偏小 C.相等 D.无法判断 12.用托盘天平测质量时,被测物体与砝码位置放颠倒了,天平平衡时左盘放有20 g 10g 砝码各1个,50g 砝码2个,游码示数3g,则物体质量为()。 A. 83g B. 133g C.127g D.87g 13.下列情况下钢棒的质量发生改变的是()。 A.在炉火中加热到300摄氏度

(完整版)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不选或错选得0分) 1.如图1所示,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量某种液体温度”的实验操作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操作是( ) 2.现要制造两种液体温度计:⑴测北方高寒地区气温用的寒暑表;⑵能测萘熔液沸腾时温度的温度计。那么请根据下面表格的数据判断.制造温度计用的液体应分别选用( ) A.酒精、水银 B.都用水银 C.都用酒精 D.酒精、甲苯 几种物质熔点(℃) 水银甲苯酒精萘 -39-102-11780 在标准大气压下,几种液体沸点(℃) 水银甲苯酒精萘 35711078218 3.下列说法是正确的是( ) A.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B.松香、萘、玻璃、明矾都是非晶体 C.晶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D.同一晶体的熔化温度与它的凝固温度相同 4.在两杯水中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杯放在阳光下,一杯放在阴凉处,此时,对两杯水的温度进行比较,判断正确的是( ) A.在阳光下的水温度高 B.在阴凉处的水温度高C.两杯水温度一样高D.无法比较5.生活中常把碗放在普通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2所示,当锅内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 ) A.稍后沸腾B.同时沸腾C.温度能够达到沸点,但不沸腾D.温度总是低于锅里水的温度,因此不会沸腾 6.寒冷的冬季,人们洗脸后,总爱往脸部或手上抹些油脂护肤品,这主要是为了 ( ) A.防止紫外线照射皮肤B.防止有害气体污染皮肤 C.防止脸或手上的热散出去D.防止脸或手上的水分蒸发,使脸或手上的皮肤变干而受冻 7.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情况是( ) A.先汽化,后液化B.先液化,后汽化C.只有液化D.只有汽化

历届全国初中物理竞赛(物态变化)

最近十年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题分类解析专题3--物态变化 一.选择题 1. (2013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在严寒的冬季,小明到滑 雪场滑雪,恰逢有一块空地正在进行人工造雪。他发现造雪机在工作 过程中,不断地将水吸入,并持续地从造雪机的前方喷出“白雾”, 而在“白雾”下方,已经沉积了厚厚的一层“白雪”,如图1所示。 对于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这种物质发生的最主要的物态变化,下 图1 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凝华 B.凝固 C.升华 D.液化 答案:B 解析: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这种物质发生的最主要的物态变化是凝固,选项B正确。2.(2012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预赛)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饭桌上的菜肴日益丰富,吃饭时发现多油的菜汤与少油的菜汤相比不易冷却。这主要是因为【】 A、油的导热能力比较差 B、油层阻碍了热的辐射 C、油层和汤里的水易发生热交换 D、油层覆盖在汤面,阻碍了水的蒸发 答案:D 解析:多油的菜汤不易冷却的原因是油层覆盖在汤面,阻碍了水的蒸发,选项D正确。 3.(2012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我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统称为“雾霾天气”。关于雾和霾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霾是大量的小水滴或冰晶浮游在近地面空气层中形成的 B.雾和霾是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 C.雾是由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等颗粒形成的 D.雾和霾是同一个概念的两种不同说法 解析:雾是大量的小水滴或冰晶浮游在近地面空气层中形成的,霾是由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等颗粒形成的,雾和霾是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选项B正确。 答案:.B 4(2011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河南预赛)如图所示的4种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过程的是,( )

初二物理上册《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知识点整理

初二物理上册《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知识 点整理 初二物理上册《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知识点整理 地球上水的循环. A.徘徊在本地的暖湿气流中有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空气迅速液化,形成降雨 B.冷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遇到徘徊在本地的暖湿气流,迅速液化,形成降雨 C.冷空气把北方的降雨云团吹到了南方 D.珠江三角洲本来就是要下雨的,与冷空气的到来无关A3.水资 源与水资源保护 (1)淡水资源:地球是一个水球,其中97.2%以上是海洋的咸水,人类实际能直接利用的淡水只有不到0.03%,因此水资源是十分珍 贵的; (2)水污染:分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根据 污染杂质不同,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 对宝贵的水资源,我们必 而且我们的子孙后代也会有水用.如图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淡水的需求越来越大,在水资源贫乏的今天,一方面应节约用水,另一方面杜绝污水污染水源,还应对污 水进行处理,开发水的再利用. 家庭中的物态变化 (1)高压锅

①高压锅使食物易熟的原因:因蒸发的水蒸气留在锅内,增大了液面上方的气压,水的沸点高于100℃,食物的温度在100℃以上易熟; (2)电冰箱 电冰箱的工作循环 (1)两者制冷原理一样.空调将室内的热送到室外,冰箱将箱内的热送到箱外 (2)这样会形成上方温度低于下方,有利于利用空气的对流使室内温度降低. 5.航天技术中的物态变化 (1)液化:运载火箭的燃料常采用液态,它是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态液化形成.液态有利于储存和储存较多数量的`燃料,如图所示: (2)熔化、汽化吸热:卫星返回地面时,与空气相互摩擦,温度升高.整流罩上的烧蚀层会熔化、汽化吸收大量的热,保护了火箭或卫星; (3)利用热管使卫星不同面温度变化均匀. 【例4】我国“神舟”五号返回舱的表面有一层叫做“烧蚀层”的物质,它可以在返回大气层时保护返回舱不因高温而烧毁.“烧蚀层”能起这种作用,除了隔热性能外还由于() A.它的硬度大,不易烧坏 B.它的表面非常光滑,能减少与空气的摩擦 C.它在熔化和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 D.它能把热辐射到宇宙空间C探究体验 猜一猜可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液化/汽化)形成的.液化做一做

初二物理试题及答案(人教版)(7)

初二物理试题(7) (答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1、若四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记录为:12.38cm,12.36cm,12.38cm,12.34cm,则这本书宽度平均值是() A、12.38cm B、12.365cm C、12.36cm D、12.37cm 2、一支铜棒,在下列各种情况下,它的质量会发生变化的是() A、钳工使用锉刀对它进行加工 B、放在火炉上加热 C、把铜棒轧成一张铜板 D、宇航员把铜棒带到太空中 3、在拍摄房屋倒塌伤人的特技镜头时,总要用泡沫塑料制作房屋构件的道具,这主要是因为泡沫塑料的() A、价格便宜 B、体积很小 C、密度很小 D、质量很小 4、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A、春天,河里的冰化成水 B、夏天清晨,植物上常有露珠 C、深秋的早晨,有时地面上会有一层霜 D、冬天有时没见雪化成水,雪却不见了 5、烧开水时从壶嘴里喷出“白气”,形成“白气”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A、液化过程 B、汽化过程 C、先汽化后液化 D、先升华后汽化 6、关于误差的概念,下列哪句话正确?() A、误差就是测量中的错误 B、认真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C、采用精密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可以避免误差 D、误差只能尽量减小,不能绝对避免 7. 海波的熔点是48℃,那么温度为48℃的海波的状态一定是() A. 液态 B. 固态 C. 固液共存状态 D. 三种情况都可能 8、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的是() A、雪在阳光下化成了水 B、对碘加热,生成紫色气体 C、一杯水放在房间里,日久变少 D、春天,早晨出现大雾 9、能够降低室内温度的做法是() A、打开电风扇 B、关闭门窗 C、向地面洒些水 D、打开房间内电冰箱的门 10、在体育课上小明要测投铅球的距离应选用()

人教版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练习题

物态变化练习题 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烧开水时壶嘴冒“白气” B、洗热水澡时,浴室内的镜变模糊 C、清晨,草木上挂着露珠 D、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 2、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A、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 B、卫生球放一段时间变小 C、冰块慢慢地融化成水 D、江面上逐渐形成了大雾 3、在寒冷的冬天,可以看到户外的人不断地呼出“白气”,这是属于下列哪一种现象( ) A、汽化 B、凝华 C、升华 D、液化 4、下列各种现象中哪一种属于升华现象?() A、夏天湿的衣服变干 B、露的形成 C、霜的形成 D、卫生球放一段时间后变小 5、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吸热的是() A、霜的形成 B、露水的形成 C、水结成冰 D、衣服中水发生蒸发 6、在下列过程中,一定要放热的是() A、熔化 B、汽化 C、升华 D、凝华 7.下列措施中不能使蒸发加快的是() A、把湿衣服摊开放在向阳处B用电风扇吹风 C、用扫把把洒在地面的水向周围散开 D、用塑料袋包装蔬菜放入冰箱内 8、打开电风扇时会感到凉快,是因为() A、风使室内温度降低了 B、电风扇吹来的是冷风 C、电风扇吹来的风带走周围空气的热 D、电风扇吹来的风加快空气的流动,使身上汗水蒸发加快了 9、要使水的沸点超过100℃,需要将() A、火烧旺些 B、水量减少些 C、将容器移到高山上去烧 D、给容器加密封盖 10.在制药时,可从溶液中提取抗菌素,要用加热的方法使水沸腾而除去水份,但抗菌素不能在超过80℃的条件下提取,应采用的 办法是() A、缩短加热沸腾时间 B、用微火加热使其沸腾 C、增加容器内气压,使水沸点低于80℃ D、降低容器内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 11、使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正确的做法是( ) A、温度计的玻璃泡有部分浸入液体中 B、温度计的玻璃泡置于液面之上 C、把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来后在读数 D、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在液体中,但不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12、高压锅能很快煮熟饭菜,最主要的原因是() A、密封性好,减少了热损失B传热快,缩短了沸腾时间 C、增大压强,降低了沸腾温度 D、增大压强,提高了沸腾温度 13、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中a图线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温度 与时间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 A.a B.b C.d D.c 14、如图中,a、b、c三条图线表示三种质量相等的固体同时同等条件下加热时的熔化图像,由图可知() A.a、b、c肯定都是晶体B.a、b、c的熔点相同 C.a比b的熔点高D.c比a熔点的低 15、工业生产中用蒸馏法来提高酒精度,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先给含水较多的酒精加热使它汽化,把蒸气引 出,再经过冷凝管(冷凝管是双层玻璃管,冷却剂从管口1流入,管口2流出)冷却液化成纯度较高的酒精溶 液,这种方法的依据是() A.水的密度比酒精大B.水的沸点比酒精低 C.水的比热比酒精大D.水的沸点比酒精高 16、用开口的烧杯烧水,水沸腾后继续用猛火加热,?这时烧杯中的水温() A.升高B.无法判定C.降低D.保持不变 17、在寒冷的冬季,房间玻璃窗的内表面结了一层冰花,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是水蒸气遇冷而发生液化的现象B.是水蒸气遇冷先液化后凝固的现象 C.是冰的凝华现象D.是水蒸气遇冷而发生凝华的现象 18、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慢的是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3温度计 (1)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 (3)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 4.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 ①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 ②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5.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构造量程分度值用法 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缩口35—42℃0.1℃①离开人体读数 ②用前需甩 实验温度计无—20—100℃1℃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 寒暑表无—30—50℃1℃同上 6.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7.熔点和凝固点 (1)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2)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 (3)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8.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9.蒸发现象 (1)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10.沸腾现象 (1)定义: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 11.升华和凝华现象 (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2)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冰冻的湿衣服变干,冬天看到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