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插头检测作业指导书

插头检测作业指导书

插头检测作业指导书
插头检测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为了使欧规、国标电源线插头检验时有依据可循, 特制定此标准。

2. 适用范围:

本厂所有欧规、国标电源线插头产品。

3. 名词定义

3.1 欧规电源线插头: 泛指VDE、NF、IMQ、DEMKO、NEMKO、FIMKO、SEMKO、OVE、KEMA、CEBEC、SEV及BS、SAA、

BR、IRAM和CCC标准插头及器具耦合器

3.2 插头: 可以直接插到插座上的为插头

3.3 器具耦合器: 由连接器和器具输入插座两部分组成. 可任意地使电源线与器具或其他设备连接或断开的耦

合器

3.4 连接器: 器具耦合器的一个组成部分, 与电源软线形成一体, 或打算由电源软线连接到其上的附件

3.5 器具输入插座: 器具耦合器的一个组成部分, 与器具或设备形成一体或安装在器具或设备内, 或打算固定

到器具或设备上的附件

4. 操作方法:

依据下表中所列项目对插头或器具耦合器进行检验,抽样方法及检验频次见“测试项目管理办法”:

表1

表2

现场检验作业指导书(二次回路)

######发电厂企业标准 保护装置检验现场作业指导书 Q/FD—(编号)XXX—(序列号)—200X 直流控制和信号、交流电压电流回路 总则 适用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于继电保护工作有关二次回路(直流控制和信号、交流电压电流回路)部分的现场检验作业。本指导书是针对各相关继电保护检验规程的补充规定。 引用标准: DL/T995-2006继电保护和电网安全自动装置检验规程 DL/T14285-2006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继电保护及电网安全自动装置现场工作保安规定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 GB/T 15145 微机线路保护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DL 478 静态继电器及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GB 7261 继电器及继电保护装置基本实验方法 GB4858 电气继电器的绝缘试验 GB242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220KV线路保护和操作箱装置说明书

目录 一、检验人员职责 二、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三、危险点分析 四、检验项目及作业程序 五、检验记录

一、检验人员职责 1.现场工作负责人职责 1.1正确安全地组织工作。 1.2结合实际进行安全思想教育。 1.3检查工作票所列安全措施是否正确完备和值班员所做的安全措施是否符合现场实际条件。 1.4开工前召开班前会,向工作班成员交待安全措施和技术措施,明确工作地点、工作内容、工作分工、技术标准及检验质量要求,交待注意事项、危险点及防范措施。执行现场二次回路安全措施。 1.5作为监护人,对检验工作的全过程进行安全和技术把关。 1.6检验工作结束后,检查二次回路安全措施恢复情况,及时召开班后会,进行本次检验工作的安全和技术总结。 2.现场安全责任人职责 2.1检查运行值班员所做的安全措施是否正确完备,是否符合现场实际。 2.2检查工作班成员着装是否符合安规要求,检验工作所需安全工器具是否正确完备。 2.3开工前督促负责人开好班前会。 2.4督促工作班成员在工作中认真执行安规和现场安全措施,及时制止违章作业及违反安规、两票的行为。 2.5督促工作班成员严格执行检验规程及检验工作有关注意事项。 2.6工作结束后协同工作负责人开好班后会,做好本次检验的安全总结。3.现场工作人员职责 3.1服从工作负责人的工作分工安排。 3.2严格执行安规和现场安全措施,互相关心施工安全。 3.3严格执行本作业指导书,确保检验质量。 3.4及时向现场工作负责人、现场安全责任人反映检验工作中遇到技术和安全问题。 二、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1.图纸、资料的准备 1)准备与工作任务相关且与实验状况一致的图纸;

工程测量作业指导书

测量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遵义建工(集团)务川有限公司

二?一六年^一月 一、等级控制测量(平面)作业指导书 (1) 二、等级水准测量(含等外)作业指导书 (6) 三、地形测量(采集)作业指导书 (10) 四、线路测量作业指导书 (14) 五、沉降观测、变形监测作业指导书 (19) 六、基坑监测作业指导书 (22) 七、GPS/RTK作业指导书 (35) 八、工程测量用仪器设备使用、维护保养要求 (39) 3.1全站仪使用、维护保养 (39) 3.2全球定位系统使用、维护保养 (40) 3.3水准仪使用、维护保养 (42) 4仪器设备维护保养计划 (43)

九、水准仪器的校验 (44) 十、水准仪I角的核查方法 (45)

一、等级控制测量(平面)作业指导书 本作业指导书是针对等级控制测量的特点和作业需要编写的,服务范围是三等导线、一级导线、二级导线、三级导线以下平面控制网、平高控制网、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和控制点加密。使用本指导书进行测量作业,应遵守《城市测量规范》、《工程测量规范》等规程规范。在遵循务川珍珠大道项目的设计要求下进行作业。 1.0任务接收 项目测量组长接受任务后,明确任务的技术要求和作业工期。 2?作业前准备工作 2.1项目测量组长获得任务后,立即收集相关资料到实地进行踏勘。编写技术设计书。 2.2项目测量组长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作业准备。组织相关作业人员认真学习有关测量规范 和技术指示或技术设计书,确定作业任务的性质和要求。继续完善测区资料的收集(包括测区所在地点、范围、道路、交通、控制点等)。 2.3项目测量组长根据平面控制等级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并对仪器进行相关的检校,包 括全站仪、电子手簿或一般记录手簿、脚架、觇牌、棱镜、气压计、温度计等的完好状态,是否处在检定期内,有不合格项目不得用于作业。 2.4项目测量组长组织相关人员熟悉全站仪的使用方法,对仪器进行参数设置如气压、温 度和加乘常数。进行气压、温度改正。 3. 选点、埋石 3.1按《城市测量规范》CJJ 8-99选点密度按P8 2-2条实施。 3.2选点注意事项 3.2.1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的地方或坚固稳定的建筑物顶面上,邻点之间通视良好。测线 离开障碍物和地面距离在1米以上,离开高压线宜大于5米。点位应选取在便于架设仪器和便于观测作业。标混凝土桩便于长期限保存的地方,同时应保证方便低等级加密。 3.2.2选点埋桩时除考虑工作因素外,还要考虑到人身安全的因素。 3.3埋桩

钢材检测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 钢材性能检测 编制: 批准: 日期: 2016年10月1日实施 太仓市创新建筑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编制目的 为确保试验人员对钢材性能的正确理解执行,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钢材性能的测定。 三、人员 检验人员必须经过省建设厅培训考核并获取相应岗位合格证书。 四、执行标准 1、《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 GB1499.1-2008 2、《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 GB1499.2-2007 3、《冷轧带肋钢筋》 GB13788-2008 4、《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 GB/T228.1-2010 5、《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 GB/T232-2010 6、《金属线材反复弯曲试验方法》 GB/T238-2002 7、《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 JGJ18-2012 8、《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 JGJ/T27-2001 9、《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 JGJ107-2010 五、试样

六、检测步骤 环境条件: 1、钢材试验应在10~35℃温度下进行。 2、检测室应保持无冲击、振动,在安静、干燥、清洁卫生的环境下进行。 1、下屈强度(eL R )、抗拉强度(m R )的测定: 1.1 将试样在标点机上进行打标点。 1.2 将试样一头夹在试验机的上夹具上(满夹)。 1.3 开动机器,关闭回油阀,打开送油阀等机器上升1公分时,开始调整零位,然后把试样另一头夹在试验机的下夹具上(满夹),并夹紧。

1.4 开始加荷试验,速度在屈服前为10MPa/s ,用指针方法读取在屈服期间,不计初始瞬时效应时的最小力,按下式计算下屈强度(eL R ): eL R = o s S F 式中:eL R 为下屈强度﹙N/mm 2 ﹚; s F 为不计初始瞬时效应时的最小力﹙N ﹚; o S 为试样原始截面积﹙mm 2 ﹚。﹙按GB1499.1-2008和GB1499.2-2007要求,计算钢筋强度用公 称横截面积﹚ 1.5 屈服以后以0.5KN/S 的速度加荷直至拉断,读取试验过程中的最大力,按下式计算抗拉强度: m R = o m S F 式中:m R 为抗拉强度﹙N/mm 2 ﹚; m F 为最大拉力﹙N ﹚。 1.6记录拉断后钢筋的断裂情况。 2 、 断后伸长率(A )的测定: 试样拉断后,应将试样断裂的部分仔细地配接在一起使其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并采取特别措施确保试样断裂部分适当接触后,用直测法或移位法来测量试样断后标距距离,按下式计算: 式中:u L 为试样拉断后的标距﹙㎜﹚;o L 为试样原始标距﹙㎜﹚。对于比例试样,若原始标距不为 5.65o S (o S 为平行长度的原始横截面积),符号A 应附以下脚注说明所使用的比例系数,例如,A 11.3表示原始标距﹙o L ﹚ 为11.3o S 的断后伸长率。对于非比例试样,符号A 应附以下脚注说明所使用的原始标距,以毫米﹙mm ﹚ 表示,例如A 80㎜表示原始标距﹙o L ﹚为80㎜的断后伸长率。 3、最大力总伸长率(gt A )的测定: 最大力总伸长率(gt A )的测定,除按GB/T228-2002《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中的有关试验方法外,在执行GB/T1499.1-2008和GB/T1499.2-2007标准时,也可采用其相应标准中的附录A 的方法进行测定。 4、冷弯曲试验: 4.1弯曲支辊间距离:(d+3a )±0.5a 。4.2根据不同的钢筋、不同的规格、调整支辊间的距离。 4.3弯曲压头应在试样两个支点中间,使试样两臂的轴线保持在垂直于弯曲轴的平面内。 4.4开动试验机缓慢施加弯曲力,使试样弯曲到规定的角度。 4.5拿下试样检查弯后钢筋的外侧情况,并做好记录。 5、重量偏差 测量钢筋重量偏差时,试样应从不同根钢筋上截取,数量不少于5支,每支试样长度不小于 500mm 。长度应逐支测量,应精确到1 11X01。测量试样总重量时,应精确到不大于总重量的1%. 钢筋实际重量与理论重量的偏差(%)按公式口)计算:

接线端子检验作业指导书

接线端子检验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为本公司来料接线端子的检验提供指导,从而保证产品的质量。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接线端子的进货检验。 3、抽样标准 采用GB2828抽样标准中的“正常检查一次抽样方案”进行抽检,规定检查水平为II,AQL值为2.5。 4、检测内容及方法 4.1标志 应有型号规格、电压以及相关证书等标志,并应清晰、正确。可参照样板。 4.2外观 颜色需与样板一致,色泽均匀,不应有气泡、划痕、损坏、生锈等不良现象。 4.3结构尺寸 用卡尺测量其高度、安装孔位等,结构尺寸应符合样板及安装要求,接线端子上用的螺丝必须电镀,其后能顺畅安装,不得打滑及掉螺丝现象。所有金属部件不允许有生锈氧化等不良现象。连接导线的铜柱需采用黄铜制作,可用磁铁检验,两者不相吸时则可判定为黄铜制作。 4.4接线能力检查 取一条(被检验端子规定范围内的)最小线径和一条最大线径的单芯电线分别试验,裸线8-10mm,接入端子里锁紧螺丝,用15N的力拔不出电源线,且左右或上下摆动电线5次电芯不会被端子螺丝底部螺纹切断,或拆除电线目视电线无切口状。 4.5阻燃测试(灼热丝试验) 阻燃等级为94UL-V0。固定带电部件的绝缘材料以及提供防触电保护的绝缘材料的外部件应能经受以下试验:650℃的灼热丝试验中无可见火焰、无持续或在灼热丝移去后任何火焰在30S内熄灭,燃烧物或融化物等落下不应使水平铺置在样品下200mm±5mm的绢纸着火或使松木板烧焦。每批抽检1-3Pcs。 4.6耐热测试(球压试验) 防触电用的绝缘材料外部件和固定带电部件的绝缘材料部件应有足够的耐热性。试验方法:在试验条件125℃的加热箱内进行耐热性能试验,被测试部件的表面应水平放置,用直径5mm钢球以20N压力迫被测试部件的表面,若此表面在受试时弯曲,则应在球压部位下加以支撑,1小时后将球从样品上取下,样品在冷水中浸10S使其冷却,测量压痕的直径不得超过2mm。每批抽检3-4Pcs。 4.7耐压测试 用耐压测试仪分别在任意两个不同相位的接线端子之间施加4500V、50HZ,持续3S的耐压测试,应无击穿或闪络现象。每批抽检3-5件。每批抽检3-5Pcs。 4.8爬电距离≥2.5mm,电气间隙≥1.7mm。

中国标准电源插头

中国标准电源插头 227IEC42(RVB)2×0.5mm2 6A250V 227IEC42(RVB)2×0.75mm2 6A250V 227IEC52(RVV)2×0.5mm2 6A250V 227IEC52(RVV)2×0.75mm2 6A250V 227IEC52(RVV) 2×0.75mm2 6A250V 227IEC53(RVV) 2×0.75mm2 6A250V 227IEC53(RVV) 2×1.0mm210A250V 227IEC42(RVB)2×0.5mm26A250V 227IEC42(RVB)2×0.75mm26A250V 227IEC52(RVV)2×0.5mm26A250V 227IEC52(RVV)2×0.75mm26A250V 227IEC52(RVV)3×0.5mm2 6A250V 227IEC52(RVV)3×0.75mm2 6A250V 227IEC53(RVV)3×0.75mm2 6A250V 227IEC53(RVV)3×1.0mm2 10A250V

227IEC52(RVV)3×0.5mm26A250V 227IEC52(RVV)3×0.75mm26A250V 227IEC53(RVV)3×0.75mm26A250V 227IEC53(RVV)3×1.0mm210A250V 227IEC52(RVV)3×0.5mm26A250V 227IEC52(RVV)3×0.75mm26A250V 227IEC53(RVV)3×0.75mm26A250V 227IEC53(RVV)3×1.0mm210A250V RX 300/300V 3×0.75mm26A250V RX 300/300V 3×1.0mm210A250V 欧洲标准电源插头 H03VVH2 -F2X0.5mm210/16A250V H03VVH2 -F2X0.75mm210/16A250V H03VV-F2X0.5mm210/16A250V H03VV-F2X0.75mm210/16A250V H05VVH2 -F2X0.75mm210/16A250V H05VVH2 -F2X1.0mm210/16A250V

温度测量仪表标准作业指导书

温度测量仪表标准作业指导书 一、目的 细化和量化温度测量仪表设备的安装、故障排除和校验维护,使温度测量设备正确稳定运行。 二、范围 热电偶、热电阻、双金属温度计等温度测量仪表的安装,维护和故障排除作业 三、作业流程图 四、标准作业指导 第一部分:温度测量仪表安装----以热电偶安装为例 1、作业准备 、作业材料 、热电偶测温原理及结构 1)热电偶测温原理 热电偶测温原理是基于赛贝尔效应,即两种不同成分的导体两端相连构成回路,若两连接端温度不同,则在回路内产生热电流,形成热电势。这个回路产生 的热电势由接触电势和温差电势组成。由于导体材料一定,热电偶产生的热电势 实际上是热电偶两端温度的函数,而且只与温度有关。 2)热电偶的结构 常用的热电偶是由热电极(热偶丝)、绝缘材料(绝缘管)和保护套管等部分构成的。 常用热电偶可分为标准热电偶和非标准热电偶两大类。标准热电偶有国家标准的热电势与温度、容许的误差、标准分度表等。我国从1988年1月1日起,热 电偶全部按IEC国标生产,并指定S、R、B、K、E、J、T7种标准化热电偶为我国 统一设计型热电偶。非标准型热电偶则一般用于特殊场合,国家并没有统一制定 严格的标准。

、热电偶的选型 具体选型流程为:型号的选择—分度号的选择—防爆等级的选—精度等级的选择—安装固定形式的选择—保护管材质的选择—长度或插入深度的选择。 在选择热电偶的时候,要根据所要求的使用温度范围、所需精度、使用气氛、测定对象的性能、响应时间和经济效益等综合因素进行参考。 1)选择测量精度和温度测量范围。 使用温度在1300℃~1800℃,要求精度比较高时,一般选用B型热电偶; 要求精度不高,气氛又允许可用钨铼热电偶,高于1800℃一般选用钨铼热电 偶;使用温度在1000℃~1300℃要求精度又比较高可用S型热电偶和N型热电 偶;在1000℃以下一般用K型热电偶和N型热电偶,低于400℃一般用E型 热电偶;250℃以下及负温测量一般用T型电偶,在低温时T型热电偶稳定而 且精度高。 2)使用环境气氛的选择。 S型、B型、K型热电偶适合于强的氧化和弱的还原气氛中使用,J型和T型热电偶适合于弱氧化和还原气氛,J型和T型热电偶适合于弱氧化和还原气氛,若使 用气密性比较好的保护管,对气氛的要求就不太严格。 3)选择耐久性及热响应性。 线径大的热电偶耐久性好,但响应较慢一些,对于热容量大的热电偶,响应就慢,测量梯度大的温度时,在温度控制的情况下,控温就差。要求响应时间快又要 求有一定的耐久性,选择铠装热电偶比较合适。 4)测量对象的性质和状态对热电偶的选择。 运动物体、振动物体、高压容器的测温要求机械强度高,有化学污染的气氛要求有保护管,有电气干扰的情况下要求绝缘比较高。 2、热电偶的安装 、介质温度的测量 测量介质温度的热电偶通常采用插入式安装方法,配保护套管和固定装置,保护套管直接与被测介质接触。 、基本安装形式 根据固定装置结构的不同,一般采用以下几种安装形式: 1)固定装置为固定螺纹的热电偶,可将其固定在有内螺纹的插座内,它们之间的垫 片作密封用。 2)固定装置采用活动紧固装置,如无固定装置的热电偶(需另外加工一套活动紧固 装置),其安装形式如图2所示。热电偶安装前缠绕石棉绳,由紧固座和紧固螺

电线电缆检测作业指导书

电线电缆 1 范围 1.1本细则规定了电线电缆的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判定依据、检测环境条件、检测程序、原始记录、检测报告等。 1.2本细则适用于电线电缆的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1 GBl250—1989 《极限数值的表示方法和判定方法》2.2 GB/T2951—2008《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实验方法》 2.3 GB5013-2008《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 2.4 GB5023—2008《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2.5 GB/T3956—2008《电缆的导体》 2.6 GB 8170-1987 《数据修约规则》 2.7 GB/T3048—2007《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3 检测项目参数及仪器设备要求

4接样或抽样 4.1委托检测 4.1.1接样人员检查样品数量及样品技术要求是否符合规范规定的要求。 4.1.2检查样品是否见证送检或伴送,委托单是否签字盖章齐全等。 4.1.3检查委托单填写是否明确,如产品种类、数量、检测项目、技术要求等。 4.1.4检查样品状态,与委托人进行必要的确认,判定所检测样品是否满足检测标准要求。 4.2抽样检测 4.2.1同一规格电线抽取2x100m作为被测试样,(从被测电缆或软线试样或电缆的护套试样上切取足够长的样段,供制取老化前拉力试验用试件至少5个和供电缆标准对护套材料规定的老化后拉力试验所需试件数量。注意制备每个试件需要长度约100mm。) 4.2.2抽取样品时需有受检方代表及第三方代表在场的情况下共同抽取,并在抽样单上签章:一旦抽样完毕,立即对样品贴上加盖本中心公章和受检方代表及第三方代表签字的封条,并对抽取样品采取有效保管、运输措施。 4.2.3如是工程上使用的材料,严格按照<苏建质(1998)270号>的规定进行。 4.2.4检查抽样单、登台账是否要求内容逐项填写清楚明确。 5 检测前检查 5.1检查检测任务(流程)单与样品和有关资料是否相符。被

各种测量作业指导书

变形监测作业指导书(一)大坝变形监测施工与观测工艺流程图

(二)大坝变形监测施工与观测方法及要求 1.技术标准和规范: 承建工程变形监测仪器设备的检验、率定、埋设安装与施工期观测,应严格执行现行国家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以及设计文件、承包合同要求。应执行的现行国家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主要有(但不限于): (1)《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DJ336—89) (2)《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60—94) (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 (4)《国家三角测量规范》(GB/T17942-2000) (5)《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SL197—97) (6)《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93) 2.变形监测仪器设备购置、加工: 变形监测仪器设备购置、加工应按照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设计图纸、仪器设备清单进行。仪器设备购置、加工前应向监理工程师报送:(1)仪器设备购置、加工计划:(2)仪器设备检验、率定计划。仪器设备运抵施工现场后,应会同监理工程师开箱检查验收,应向仪器设备供应方索取仪器设备出厂合格证,计量检测证。仪器、设备检验合格后应妥善保管。 3.倒垂孔、钢管标、钢铝管双金属标造孔施工与埋设安装: 倒垂孔、钢管标、钢铝管双金属标应在施工部位形成后进行。按照设计坐标、高程进行钻孔孔位定位、放样。钻机就位,应认真进行校正。经校正安装固定的钻机,主轴必须严格垂直,钻孔孔位定位精度须满足设计要求。钻孔施工过程中应每进尺1 m~2m,采用倒垂浮体组配合弹性导中器进行钻孔垂直度检测,以控制钻孔质量,进而指导调整钻孔施工。倒垂孔钻孔垂直度应满足保护管安装埋设完成后,其保护管有效孔径必须在大于100mm。钢管标、钢、

MSA测量系统分析作业指导书

1、目的提供一种评定测量系统质量的方法,从而对必要的测量系统进行评估,以保证本公司所使用的测量系统均能满足于正常的质量评定活动。 2、围适用于证实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所有测量系统。 3、职责品质部负责确定MSA项目,定义测量方法及对数据的处理和对结果的分析。APQP小组负责协助质量管理员完成测量系统的分析和改进。 4、定义 4.1 测量设备: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测量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样品或辅助设备或 它们的组合。 4.2 测量系统:是对被测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量具、设备、软件、环境以及操作人员 的集合。 4.3 偏倚:对相同零件上同一特性的观测平均值与真值(参考值)的差异。 4.4 稳定性:经过一段长期时间下,用相同的测量系统对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同一特性进行 测量所获得的总变差。 4.5 线性:在测量设备预期的工作(测量)量程,偏倚值的差异。 4.6重复性:用一位评价人使用相同的测量仪器对同一特性,进行多次测量所得到的测量 变差。 4.7 再现性:不同评价人使用相同的测量仪器对同一产品上的同一特性,进行测量所得的 平均值的变差。 4.8零件间变差:是指包括测量系统变差在的全部过程变差。 4.9评价人变差:评价人方法间差异导致的变差。 4.10总变差:是指过程中单个零件平均值的变差。 4.11量具:任何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装置,包括判断通过/不通过的装置。 5、工作程序 5.1 测量系统分析实施时机 5.1.1新产品在生产初期,参见“产品实现策划控制程序”HNFH QP-08。 5.1.2控制计划中指定的检验项目每年需做MSA。 5.1.3客户有特殊要求时,按客户要求进行。 5.1.4测量系统不合格改善后需重新进行分析。

电视机整机检验作业指导书(doc 9页)

电视机整机检验作业指导书(doc 9页)

合格的,若在样本中的不合格品数大于或等于不合格判定数Re,则判定该批是不合格的。只要严重缺陷或轻微缺陷中任一类不 合格品数大于或等于相对应的不合格判定数Re,则判定该批 不合格。 5.2.5抽样检验结论及处理意见的形成过程 检验员根据抽检结果,合格则在标识卡上盖“合格”印章,不合格则在包装箱的标识卡上盖“不合格”印章。并填写《— ———抽样检验报告》交品管部经理审核并注明处理意见。如 果产品不合格,一般情况作返工处理,如遇严重的批量性技术 问题则工程部须对问题进行分析,出具改善措施让车间返工处 理,对严重的批量性质量问题,QA应向车间出具《矫正预防 措施单》以防止再发生类似质量问题。特殊情况下可以由本部 门或车间提出评审申请,相关部门进行评审,评审意见不一致 时,则由总经理裁决。具体参见《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5.3检验方法 用主观评价法及直观法进行目视检验,但对外观检验时保持 在0.5米的视线内来判定。 6.支持性文件 GB2828.1—2003抽样标准 7.质量记录 7.1《——抽样检验报告》YH-QR-76 A/0 7.2客户要求的其它记录 整机检验内容及不合格判据(总检一) 序号不合格内容不合格判定

1 外观/结构Z A B A 1.1 检查前、后A V,后盖PVC贴纸时,不可有漏贴、贴错与字错等不 良现象。 1.2 检查后盖螺钉时,不可有漏打、打断等不良现象。 A 1.3 检查A V座颜色是否与PVC标识字一致。 A –––––––A V座孔不好插,有点小。 B 1.4 检查后盖与前框是否打到位,不可有打裂等不良现象。 A 2 电气性能 2.1 插电源线时,电源线不可有用错、划伤等不良现象。 A –––––––不可有露铜等不良现象。Z A 2.2 检查视频动画时,不可有抖动、卷边、彩色拖尾、彩色不良等不良 现象。 2.3 插音频端子时注意检查左右声道是否与A V座一致。 A –––––––不可有声道反、杂音、左右声道不一致等现象。 A 2.4 视频转换不可有图跳、字符跳、兰屏不满、有回扫线等不良现象。 A –––––––转换不可有响声、杂音、延迟等不良现象。 B 2.5 检查敲变时,整机内不可有零件在跳等不良现象。Z –––––––不可有图像与声音不良等现象 A 2.6 A V1与A V2图像、声音不可有相串等不良现象。 A 整机检验内容及不合格判据(总检二) 序号不合格内容不合格判定 1 外观/结构Z A B 1.1 检查显像管时,面框与管不可有大于5MM的间隙。 A –––––––显像管不可有划伤、烧伤、黑点等不良现象。 A 1.2 检查面框不可有变形、色差、刮伤、掉漆、丝印不良等不良 A 现象。 1.3 铭牌不能松动 B

电线组件类产品工厂检查作业指导书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产品认证体系文件 CQC/16流程0208(0101)-2008 电线组件类产品工厂检查 作业指导书 第二版 受控状态:受控 受控编号: 编制:郑秀文 审核:林学栋 批准:陈伟 2008年9月15日发布 2008年11月15日实施

修订次数 修订日期 修改内容/原因 更改人 审核人 批准人

1.目的 为了规范工厂现场检查工作中对关键元器件和材料定期确认检验、申证产品的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运行检查、现场指定试验、产品一致性检查等内容的检查要求,确保检查有效性和检查要求的一致性,特制订本工厂检查作业指导书。 2.范围 适用于电线组件(工厂界定编码:0101)产品的工厂现场检查。 3.职责 3.1检查员负责按文件要求实施工厂现场检查; 3.2工厂检查部/产品认证部/分中心负责对检查员的现场检查活动进行指导、监督。 4.内容 4.1电线组件(0101) 4.1.1原材料定期确认检验 插头、连接器所用原材料的定期确认检验参照插头、耦合器用原材料的定期确认检验要求。 所用电缆的定期确认检验参照电线电缆实施规则要求的定期确认检验要求。 4.1.2产品例行检验 例行检验项目:标志检查、电气连续性和极性检查、接地连续性检查、电气强度、电线长度(导体截面为0.5㎜2及以下时)。 .

4.1.3产品确认检验 尺寸检查、拔出插头所需的力、标志检查、接地连续性和极性检查、接地连续性检查、电气强度试验(一次/批,最长不超过半年),电气强度、分断能力、机械强度、耐热、绝缘材料的耐非正常热、耐燃和耐漏电起痕(每年一次)。 4.1.4检测设备运行检查 检测设备的运行检查参照插头、耦合器检测设备运行检查的要求。如果另有电线电缆产品认证证书,参照电线电缆检测设备的运行检查要求。 4.1.5现场指定试验 现场指定试验的项目:例行试验项目、尺寸检查、拔出力(仅对连接器) 、电线长度(导体截面为0.5㎜2及以下时),有试验条件时,可以检测分断能力、机械强度、耐热、耐非正常热、耐燃和耐漏电起痕。 4.1.6产品一致性检查 一致性检查内容:产品标识、结构、零部件及材料的一致性。 5.参考文件 1) CNCA—01C—001:2001实施规则 2) CQC/02技术0106《产品认证工厂检查界定表》 3) 强制性产品认证技术协调会会议纪要-宽沟会议纪要 4) 强制性产品认证工厂检查技术研讨会会议纪要-武夷山会议纪要 5) 认证中心的有关文件 6) 有关现行技术标准 .

天准全自动影像测量仪培训教程作业指导书打印版

全自动影像测量仪作业指导书 注意事项 工件需在恒温20℃ ±2℃摄氏度下测量,温度变化<2℃,若需测量紧急件,可运用温度补偿的方式减小因温度产生的误差。但测量前必须在入检测室后15—30分钟后测量。测量时由于行程关系,人须距离机器0.5米以外。因设备利用的是光学测量原理,测量时不可有其他光源照射,会引起测量误差。 准备工作 1. 将需要测量的工件清洗擦拭干净,不得有油污,灰尘等脏东 西,清洗时不可用易掉毛物品,毛絮粘着在工件上影像测量 值。 2. 将测量平台擦拭干净,不得有灰尘油污。 3. 将工件放入玻璃压盖下方,毛刺朝上,不可朝下,放时从上 方落下,不可在玻璃上划行,以免划伤玻璃。调整摆放位 置,确保在测量仪可测范围内。 测量开始 1. 首先打开设备→打开机器电控开关,让其进行初始化运行,待 其运行完毕后,方可打开操作软件。期间不可掀开玻璃压盖 (压盖下方有一个保护装置,为防止摄像头撞到设备,打开 压盖会触发急停,引起设备故障),运行结束以摄像头LED灯 全开并全灭为信号。同时可打开计算机。 2. 设备自运行结束后方可打开软件端 Vispec 4.5.1(设备未运

行结束会显示设备初始化失败,此时须关闭软件及设备,重启 设备及软件) 3. 光源控制区:打底光时可选择自动打光,也可手动打光,推荐 自动打光。 4. 测量前须对工件进行对焦,可先手动对焦,大概清晰后再进行 自动对焦。 测量界面介绍: 光源控制区:

几何测量区: 5. 建立坐标系:单击第一行坐标系图标,然后单击最后一行第一 个机床坐标,根据实际要建立坐标系所需的几何元素进行测量, 一般常用的为点(我们常用圆的圆心)线建立坐标系,提取好基 元后,再单击坐标系图标,然后单击点线建立坐标系图标,最后 单击所提取的圆,直线(注意选取顺,先单击圆。) 6. 几何测量步骤:选检测的基元类型→选取获得基元的方式(提 取或构建)。根据要测量的要素,合理安排好测量步骤。提取

单支线检验作业指导书

单支线检验作业指导书 单支线检验作业指导书

备注: 1产品型式试验基本上按上述顺序进行,如果某些试验项的结果与进行该项试验的先后顺序无关,试验顺序可以变动; 2试验应在无强制对流空气且环境温度为20℃±5℃的场所进行; 3首样检验、试制新产品、产品在设计、工艺、材料有重大改变时,上述每项都必须检验。 其余则可以根据客户或送检部门要求检验其中一项、几项或全部项目; 4型式试验时如有任一试验条款中任一试品不合格,则判该批为不合格,要求改进后重新送样,并对不合格项目进行复试; 5型式试验的样品长度不少于20m; 6本作业指导书引用标准有(标准如有修订或换版则以最新版为准), 试验中不完善的项目可引用相应标准的对应章节作补充: IEC 227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IEC 245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 GB5023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GB5013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 GB1002 家用和类似用途单相插头插座型式、基本参数和尺寸 GB/T2951 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GB2099.1 家用和类似用途插头插座第一部分: 通用要求 JB8734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电线和软线 JB8735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软线和软电缆 GB 4706.1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一部分:通用要求 UL817 软线组件和电源软线 UL498 插头插座标准 UL62 软电线和电缆的固定 UL1581 电气导线参考标准软电线和电缆 UL 758 Appliance Wire Material 型式试验中,“----”表示“不适用”,“/”表示“未检验”。

电线电缆检测作业指导书

电线电缆检测作业指导书-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电线电缆 1 范围 1.1本细则规定了电线电缆的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判定依据、检测环境条件、检测程序、原始记录、检测报告等。1.2本细则适用于电线电缆的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1 GBl250—1989 《极限数值的表示方法和判定方法》 2.2 GB/T2951—2008《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实验方法》2.3 GB5013-2008《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 2.4 GB5023—2008《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2.5 GB/T3956—2008《电缆的导体》 2.6 GB 8170-1987 《数据修约规则》 2.7 GB/T3048—2007《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3 检测项目参数及仪器设备要求

4接样或抽样 4.1委托检测 4.1.1接样人员检查样品数量及样品技术要求是否符合规范规定的要求。 4.1.2检查样品是否见证送检或伴送,委托单是否签字盖章齐全等。 4.1.3检查委托单填写是否明确,如产品种类、数量、检测项目、技术要求等。 4.1.4检查样品状态,与委托人进行必要的确认,判定所检测样品是否满足检测标准要求。 4.2抽样检测 4.2.1同一规格电线抽取2x100m作为被测试样,(从被测电缆或软线试样或电缆的护套试样上切取足够长的样段,供制取老化前拉力试验用试件至少5个和供电缆标准对护套材料规定的老化后拉力试验所需试件数量。注意制备每个试件需要长度约100mm。) 4.2.2抽取样品时需有受检方代表及第三方代表在场的情况下共同抽取,并在抽样单上签章:一旦抽样完毕,立即对样品贴上加盖本中心公章和受检方代表及第三方代表签字的封条,并对抽取样品采取有效保管、运输措施。 4.2.3如是工程上使用的材料,严格按照<苏建质(1998)270号>的规定进行。 4.2.4检查抽样单、登台账是否要求内容逐项填写清楚明确。 5 检测前检查 5.1检查检测任务(流程)单与样品和有关资料是否相符。被检样品数量、尺寸、规格等是否符合检测执行标准的要

三坐标测量机作业指导书(含表格)

三坐标测量机作业指导书 (ISO9001-2015) 1.0目的: 三坐标作为公司重要精密检测设备,为了维护测量机的使用精度以及安全,制定本操作维护规程。 2.0适用范围: 本公司三坐标测量室以及测量室人员 3.0参考文件 3.1《PC-DMI使用手册》、 3.2《Function Plus 用户手册(MSFP-03-1C)》 3.3《CROMA用户手册(MSC-03-2C)》 4.0技术参数 4.1测量行程:2000x3300x1000(X、Y、Z)(龙门式测量机) 4.2机台承重:1吨 4.3导轨:各轴均采用气浮轴承 4.4传动系统:X轴与Z轴采用同步带,Y轴为齿轮条传动 4.5光栅系统:HEIDENHAIN(镀金)线性光栅尺

4.6探测系统;测座TESASTARM-M8,测头TESASTAR-MP6A104/6BC 4.7测量软件:PC-DMISBASIC 4.8超控形式:手动/自动 5.0 检测前的准备工作 5.1测量机房的温度要保持在20±2℃,相对湿度25~75%; 5.2稳压电源的输出的电压为220±10V: 5.3气源的供气压力为≥0.9Mpa: 5.4用无水乙醇(酒精)与无尘纸擦拭机床的三轴导轨面与测针,标准球;5.5了解到要测量工件的生产编号,找到2D图纸查看基准角的位置,工件清理干净;不得有铁屑,毛刺,等其他。 5.6在摆放到工作台时工件的基准角的位置必须放在机床零点的位置,向下放时不得有太大的震动声; 5.7需要3D数据时,到UG软件里进行转换,打开文件→导出IGES→选中要导出的文件→输出保存的位置→点击应用; 5.8打开干燥机,注意需要先通气在通电源→打开三坐标处的气源,气源需达到0.4-0.6MPa,→开启电源,控制柜电源和测头控制器。 6.0工作程序 6.1新建测量零件文件架,打开PC-DMIS Premium 2011(Release)软件→弹出测

测量分坑作业指导书

测量分坑作业指导书 一、施工方法及要求: 1、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熟悉设计施工图纸,根据地形制定复测方案。计算杆塔分坑的必要数据等。 (2)、人员组织准备:根据线路的长短,测量的难度、测量工作量的大小,确定跑前后视人数,测量工人数,负责测量的人员应有测量操作证,测量工作应由专人负责,跑前后视的人应有一定的测量知识和实际施工经验。 (3)、施工器具准备:经纬仪、对讲机、木桩、油漆、毛笔、钢卷尺、小锤、塔尺、花杆等。 2、施工测量: 负责测量的人员应有测量操作证,并由专职质检员对操作证进行检查,以确保测量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⑴ 线路测量 ①由项目部工程技术部统一组织人员进行线路测量,各施工队配合,使用经检测合格的经纬仪进行线路复测。 ②校核线路方向、档距、局部断面、交叉跨越。测量结果记录备案,发现问题及时与监理工程师联系解决。 ③施工队在基础工序之前由施工队再对该施工段进行一次线路复测,线路复测结果符合规范要求,方可进入基础工序。 ④线路测量由业务熟练的专业人员进行操作,采用对讲机通讯方式进行现场联系。当线路不通视或丢失杆塔位中心桩时,采用内分法、外分法或交会法并多测回进行补桩,对数据进行严格仔细的计算、验算,确保校核、补钉准确,保证设计中心桩间相对偏差的准确。 ⑤测量人员应该注意人身安全及森林防火。 ⑵ 基础分坑 ① 正方形基础分坑

对正方形基础,以塔位中心桩及顺线路辅桩为基准分坑,将经纬仪架设在线

路中心桩上,以顺线路辅桩为 0万向,顺时针转动45度,在此万向上用钢卷尺 从中心桩量取 0.707 X(A-B)与0.707 X(A+B),(式中A 为基础根开,B 为坑口尺 寸)分出1,2两点,后以1为0点,将钢尺上2B 位置放在2点上,手握钢尺 上B 位,将钢尺拉直,从而得到3点,同理得到4点。如此依次分完4个坑。 图7-1 正方形基础分坑示意图 图7-2 转角基础分坑示意图 ③ 双杆分坑 a. 用细铅丝将线路垂直方 向 的两边副桩,与中心桩的圆钉 连接 成一线。 b. 从中心桩圆钉中心向两 边 各量出L/2,即为坑中心。L 为双杆 根开。 c. 从中心桩圆钉向两边各 量出(L-a )/2 与(L+a)/2,即得 A 、 B 、 C 、四点。 d. 将A 、B 、C 、D 四点以 两只单杆坑看待,用上面单杆分坑方法即行双杆基坑 e. 马槽方向应配合立杆需要而定,可以向前或向后 图7-3 双杆基础分坑示意图 垂直副柱 D

2020年世界各国电源标准插头插座一览表

作者:败转头 作品编号44122544:GL568877444633106633215458 时间:2020.12.13 世界标准电源插头插座一览 E261-B18300-0 China , Australia , New Zealand AUS型号,中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 E261-B18300-01 UK , Indian , Pakistan , Hong Kong , Vietnam , Singapore , Malaysia ,Bahrein islands , Bhutan , Indonesia , Bhutan , Botswana , Cyprus , Ghana , Kenya , Maltese ,Cartel , Tanzania , Zimbabwe , Yemen . 英国,印度,巴基斯坦,香港,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巴林群岛, 不丹,文莱,印度尼西亚,不丹,博茨瓦纳,文莱,塞浦路斯, 加纳,肯尼亚,马尔代夫,卡塔尔,坦桑尼亚,津巴布韦,也门,阿 联酋等 E261-B18300-02 Germany , France , Austria , Belgium , Czechoslovakia Danmark , Hungary , Holand , Norway , Poland , Portugal, Spain , Sweden , Korea , Russia , Luxemburg Finland , Thailand , Afghanistan , Argentina, Bulgaria ,Bolivia , Bengal, Cambodia , Cameroon, Congo , Cuba , Croatia, Egypt , Greece , Iceland, Iran, Iraq , Eire , Israel , Jordan , Kuwait, Mongolia , Burma , Oman ,Rwanda , turkey,Tunis 德国,法国,奥地利,比利时,捷克,斯洛伐克,丹麦,匈牙利,荷兰,挪威,波兰,葡萄牙,西班牙,瑞典,韩国,俄罗斯,卢森堡,芬兰,泰国,阿富汗,阿根廷,玻利维亚,波斯尼亚,保加利亚,孟加拉,柬埔寨,喀麦隆,中非,刚果,古巴,克罗地亚,埃及,希腊,

机械零件检验作业指导书

1、目的 本文件旨在规定零件检验的质量保证、技术要求。 2、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本公司所有的机械加工类零件。 3、引用标准 :无 4、定义: 无。 5、检验方法 5.1零件的表面处理的检验 依照下列四个文件检验 1、零件氧化发黑检验作业指导书 2、零件镀铬检验作业指导书 3、零件镀锌检验作业指导书 4、零件镀镍检验作业指导书 5.2 表面粗糙镀检验 5.2.1、目测检测 当工件表面粗糙度比规定的粗糙度明显的好或不好,不需使用更精确的方法检验,工件表面存在着明显影响表面功能的表面缺陷,选择目测检验判定。 5.2.2、比较检测 若用目测检查不能做出判定,可采用视觉或显微镜将被测表面与粗糙度比较样块比较判定。 5.3硬度检验:

根据图纸的技术要求用洛氏硬度机、布氏硬度机检验零件的硬度。 5.4 尺寸公差: 5.4.1标注尺寸公差 对于尺寸公差带在0.1以内的要用千分尺或比千分尺精度更高的检验仪器检验,对于公差带在0.1以上的,可用游标卡尺检验。 5.4.2未标注尺寸公差 按GB/T 1804-f标准检验 GB/T 1804-f 基本尺寸 0.5-3 >3-6 >6-30 >30-120 >120-400 >400-1000 >1000公差 ±0.05 ±0.05 ±0.1 ±0.15 ±0.2 ±0.3 ±0.5 5.5形状公差 5.5.1直线度的检验 用指示器法检验直线度。 其检验方法为:将被测零件支撑在平板上,平板工作面为检验基准,按一定的方式(此出用直线式)布点,用指示器对被测表面上各测点进行检验并记录所测数据,然后,按一定的方法评定其误差值。

指示器直线度、平面度布点示意图 5.5.2平面度的检验 用指示器法检验零件的平面度 5.6位置度公差 5.6.1平行度检验 常用平板、心轴或V型架来模拟平面、孔或轴作基准,然后检验被测线、面上各点到基准的距离之差,以最大相对差作为平行度误差。 5.6.2垂直度检验 有光隙法检验垂直度,其方法为: 1.按下图所示,将被测零件的基准和宽座角尺放在检验平板上,并用塞尺(厚薄规)检查是否接触良好(以最薄的塞尺不能插入为准) 2.移动宽座角尺,对着被测表面轻轻靠近,观察光隙部位的光隙大小,用厚薄规检查最大和最小光隙尺寸值,并将其值记录下来。 3.最大光隙值减去最小光隙值即为垂直度误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