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乌鲁木齐市高性能混凝土相关技术要求知识讲解

乌鲁木齐市高性能混凝土相关技术要求知识讲解

乌鲁木齐市高性能混凝土相关技术要求知识讲解
乌鲁木齐市高性能混凝土相关技术要求知识讲解

乌鲁木齐市高性能混凝土相关技术要求

乌鲁木齐市高性能混凝土相关技术要求

一、原材料

1.1 水泥

1.1.1在一般情况下,配制高性能混凝土必须选用硅酸盐水泥(P.Ⅰ型、P.Ⅱ型)或普通硅酸盐水泥(P.O型),不得使用P.SA、P.SB、P.P、P.F、P.C等种类的水泥。选用的水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的规定,且其比表面积应小于380m2/kg。

1.l.2配制C80及其以上强度的高性能混凝土,应选用强度等级不低于5

2.5MPa的水泥。

1.1.3根据《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GB748-1996),对混凝土所处环境水中SO42-浓度高于20250mg/L或环境土中SO42-浓度高于30000mg/L的高性能混凝土,宜采用高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辅助胶凝材料的形式或直接使用)中硫铝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GB 20472-2006)的方式解决,其他情况下建议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辅助胶凝材料的方法解决。具体配合比需满足本文

2.4条的规定。

1.1.4 根据《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GB200-2003),对于水化热或绝热温升要求很低的大体积高性能混凝土,可以选用中低热硅酸盐水泥。

1.1.5 由于骨料资源条件所限,不得已使用高碱活性骨料(即《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或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82-2009碱-骨料反应实验中,当52周的测试龄期内,膨胀率超过0.04%时,或《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碱活性试验快速法中,当14天膨胀率大于0.20%,引起AAR)时,可选用低碱水泥。水泥中的碱含量应不大于0.60%或由买卖双方协商确定。

1.2 骨料

1.2.1高性能混凝土采用的细骨料应选择质地坚硬、级配良好的中、粗河砂或人工砂。其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的规定。

1.2.2粗骨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3)的规定。

1.2.3 配制C60以下强度等级高性能混凝土的粗骨料可选用卵石。

1.2.4配制C60以上强度等级高性能混凝土的粗骨料可选用碎卵石或碎石。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0mm,宜采用5-10mm和10-20mm两级配合。

1.2.5 对于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重要结构混凝土,其所使用的粗细骨料应进行碱活性检验。

进行碱活性检验时,首先应采用岩相法检验碱活性骨料的品质、类型和数量。当检验出骨料中含有活性二氧化硅时,应采用混凝土棱柱体试验方法,也可用快速砂浆棒法进行碱活性检验;当采用岩相法检验出骨料中含有活性碳酸盐时,应采用岩石柱法进行碱活性检验。

1.3 辅助胶凝材料

1.3.1高性能混凝土中的辅助胶凝材料是指超细矿物质掺合料,如硅灰、磨细矿渣粉、Ⅰ级和Ⅱ级粉煤灰、磨细锂渣粉(乌市独有)以及上述两种或多种复合而成的微细粉等。1.3.2 辅助胶凝材料在高性能混凝土中能够起到微集料填充、二次水化以及改善混凝土水泥石-骨界面过渡区的作用,提高了混凝土的密实度、匀质性、耐久性、强度、适用性等性能。是不可缺少的功能性材料。

1.3.3辅助胶凝材料的品质是高性能混凝土科学合理地利用这些超细矿物掺合料的重要前提条件。因此,高性能混凝土中所选用的辅助胶凝材料应符合下列标准质量要求:

1、选用粉煤灰应符合《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2005)标准的Ⅰ级、Ⅱ级粉煤灰技术要求或符合《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GB/T18736-2002)标准中Ⅰ级、Ⅱ级磨细粉煤灰技术要求;粉煤灰的细度根据乌鲁木齐材料的特点,选取比表面积≥450m2/kg。

2、选用的矿渣粉应符合《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2008)标准中S105和S95技术要求或符合《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

(GB/T18376-2002)标准中Ⅰ级和Ⅱ级磨细矿渣的技术要求;矿渣粉的细度根据乌鲁木齐材料的特点,选取比表面积≥450m2/kg。

3、选用的硅灰应符合《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GB/T18736-2002)标准中硅灰的技术要求。

4、选用的锂渣粉应参照《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GB/T18736-2002)标准中Ⅱ级磨细矿渣的技术要求;锂渣粉的细度根据乌鲁木齐材料的特点,选取比表面积≥450m2/kg。

1.3.4 由上述矿渣粉、粉煤灰、硅灰、沸石粉、锂渣粉等掺合料按适当组合比例,经加工而成的复合型辅助胶凝材料,优势互补,改善混凝土性能效果更佳。但此类产品仍须通过专家论证和产品备案,形成企标后方可应用于高性能混凝土中。

1.3.5辅助胶凝材料在高性能混凝土中的适宜掺量也是科学合理地利用超细矿物质掺合料、改善与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等性能的必要条件。因此,辅助胶凝材料的适当掺量应依据实际工程项目要求,在进行全面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确定。

1.3.6工程中选用的辅助胶凝材料的放射性应满足《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2010)的要求,内、外照射指数均必须≤1.0。

1.4 外加剂

1.4.1高性能混凝土必须掺加高效减水剂或高性能减水剂,并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2008)技术要求,这是实现采用低水胶比,减少用水量、降低混凝土胶凝材料总量又能较多掺加辅助胶凝材料而改善和提高混凝土密实度的有效配制技术措施。

1.4.2所选用的高效减水剂或高性能减水剂的品种与掺量,应该用工程所选用的水泥和辅助胶凝材料,通过减水剂与水泥+辅助胶凝材料的相容性实验确定。水胶比≤0.30或强度≥

C60高强混凝土宜选用高性能减水剂。当使用高性能减水剂时,应采用混凝土拌合物的方法来选择确定减水剂的品种与掺量。

1.4.3根据需要高性能混凝土也可选用缓凝剂、引气剂、膨胀剂等化学外加剂。一般应通过混凝土拌合物或相应试件进行试验选择确定。

1.4.4 高性能混凝土中所选用的化学外加剂必须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2008)标准要求。应用时应遵循《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13)的规定。1.5 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

1.5.1高性能混凝土的拌合和养护用水,必须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2006)的规定。

二、配合比设计

2. 1 一般规定

2.1.1高性能混凝土和传统的混凝土一样,都是属于典型实验学科。其配合比应根据混凝土结构所处环境、设计使用年限和工程要求,进行设计和试验研究,以确保其符合工程施工要求的工作性、结构混凝土设计使用年限的强度和耐久性要求,从而择优选择确定推荐配合比。

2.1.2耐久性设计应考虑混凝土结构所处外部环境中劣化因素的作用,并使结构在设计使用年限内不超过允许劣化状态。

2.2 高性能混凝土强度设计

2.2.1当高性能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低于C60时,其试配强度应按下式确定:

f cu,o≥f cu,k+l. 645σ (2.2.1)

式中f cu,o——混凝土试配强度(MPa);

f cu,k ——混凝土强度标准值(MPa);

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当无统计数据时,混凝土强度

小于C20时取4,混凝土强度在C25-C45之间时

取5,混凝土强度在C50-C55之间时取6。

2.2.2 当高性能混凝土的强度等级≥C60时,其试验强度按下式确定:

f cu,o≥1.15f cu,k (2.2.2)

式中f cu,o——混凝土试配强度(MPa);

f cu,k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MPa);

2.2.3高性能混凝土的单方用水量不宜大于150kg/m3;胶凝材料总量不宜大于550kg/m3,其中辅助胶凝材料用量不宜大于胶凝材料总量的70%;水胶比不宜超过0.40;砂率(中砂、粗砂时)宜采用38%~55%;高效或高性能减水剂的适宜掺量应根据其与胶凝材料的适应性和坍落度要求确定。

2.3 抗冻耐久性设计

2.3.1新疆地处西北属严寒气候,根据国内专家对近50年的温度气象条件统计分析,西北地区年平均冻融循环118次,冻融循环易导致混凝土破坏。因此,冻融循环是本地区室外混凝土结构的主要病害之一。对应用而暴露在大气自然环境下的结构混凝土进行抗冻耐久性设计是必不可少的。

按照《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中严寒冻融环境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新疆地区应用的高性能混凝土应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使用年限,水饱和程度及环境水含盐和腐蚀介质不同,在经受300次快速冻融后,其抗冻耐久性指数不低于表2-1的规定值。

区;

1、高度饱水指冰冻前长期或频繁接触水或湿润土体,混凝土内高度水饱和;中度饱水

指冰冻前偶受水或受潮,混凝土内饱水程度不高。

2、 盐或化

学腐蚀下冻融指混凝土受水或受潮后所含水中有盐或化学腐蚀物质时的冻融

条件。

2.3.2 混凝土抗冻耐久性指数DF 计算公式如下: DF=300PN 式(2-1) 式中 DF —混凝土的抗冻耐久性指数;

N —混凝土试件冻融试验进行至相对弹性模量等于60%时的

冻融循环次数;

P —取0.6。(见后文黑体部分)

式(2-1)中P 值,即混凝土试件N 次冻融循环的相对动弹模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P=f N 2/f 02 ×100% 式(2-2)

式中:f N —N 次冻融循环后试件自振频率,Hz ;

f 0—冻融循环前试件自振频率,Hz ;

在混凝土进行快速冻融试验时,如果出现下列两种情况,应分别计算DF 值:

(1)当经300次冻融循环试验,P >60%时,将此时的P 实测值和N=300次带入式式(2-1)中计算DF 值。

(2)当冻融循环试验不到300次,P ≤60%或质量损失达到5%时,将P=60%和P 达到60%的实测冻融循环次数N 代入式(2-1)中计算DF 值。

2.3.3 水胶比大小是影响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的决定性因素,新疆地区不同抗冻耐久性指数混凝土水胶比最大值可参照表2-2选择。

气剂混凝土的含气量和平均气泡间隔系数应符合表2-3的规定。含气量从运至施工现场的新拌混凝土中取样用含气量测定仪测量,允许绝对误差为±1%。测定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2002)。气泡间隔系数为从硬化混凝土中取芯样测得的数值,可按《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L352-2006)中直线导线法测定。

当抗冻混凝土选择的水胶比<0.30,且混凝土强度等级>C60时,可不掺加引气剂。

2.4 抗硫酸盐腐蚀耐久性设计

2.4.1 新疆是典型的干旱区,自然环境中的土体和地下水富含硫酸盐。硫酸盐对硅酸盐水泥熟料中硅酸三钙(C3S)和铝

酸三钙(C3A)两种矿物成分水化产物Ca(OH)2、CAH会产生侵蚀;而我国水泥主要生产和混凝土中普通使用的又都是以硅酸盐水泥熟料为主的通用硅酸盐水泥。因此,新疆地区土体和地下水中的硫酸盐对混凝土的侵蚀破坏是另一大危害。尤其是地下工程、高层建筑基础工程的混凝土结构。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安全,此类混凝土工程应满足抗硫酸盐侵蚀耐久性的要求。

首先,根据地质选择土体、环境水或地下水中含硫酸根离子浓度(SO42-),按表2-4划分标准,正确判定作用因素-硫酸盐对混凝土侵蚀的环境作用等级,即抗硫酸盐侵蚀耐久性的目标。

硫酸盐侵蚀能力大小的主要因素。进行配合比设计时依据硫酸盐对混凝土侵蚀环境作用等级就,即设防目标,可参照表2-5。

表2-5 不同抗硫酸盐侵蚀性高性能混凝土允许最大水胶比和

最小辅助胶凝材料掺量参照表

注:该表中辅助胶凝材料掺量适用于普通硅酸盐水泥,且为外掺掺量,不包括普通硅酸盐水泥中的混合材。

2.4.3抗硫酸盐水泥的抗侵蚀性高于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硅酸盐水泥,但其抗硫酸盐侵蚀能力大小有局限性,因为这类水泥仍属硅酸类水泥。其实际抗硫酸盐侵蚀能力应按照GB/T 749规范进行硫酸盐侵蚀试验测试。

2.4.4配制高性能混凝土时掺加适量的引气剂,既能大大提高混凝土抗渗和抗冻耐久性,又能提高抗侵蚀性。

2.4.5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的抗硫酸盐侵蚀性验证采用《水泥抗硫酸盐侵蚀试验方法》(GB/T749-2008)中“浸泡抗侵蚀性能试验方法(K法)”,试件采用胶砂试件;

2.5 抑制碱骨料反应耐久性设计

2.5.1混凝土发生碱骨料反应的必要条件是存在碱活性骨料、混凝土中碱含量超出安全范围、有水分,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根据新疆大量工程,对骨料的快速法检测,天然砂石料普遍或多或少含有潜在的碱-硅酸反应的活性骨料;另外,新疆各地生产的水泥大多属高碱水泥(R2O>0.6%);因此,在混凝土工程中,只是接触环境水或潮湿的混凝土,应进行抑制碱-骨料反应耐久性设计。

2.5.2当高性能混凝土所采用骨料中存在碱活性骨料时,混凝土碱含量不应大于

3.0kg/m3。混凝土碱含量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碱含量应为配合比中水泥、辅助胶凝材料、外加剂的碱含量之和;

(2)水泥和外加剂中碱含量可用实测值计算;辅助胶凝材料为粉煤灰时,碱含量可用1/6实测值计算,硅灰或矿渣粉碱含量可用1/2实测值计算;复合辅助胶凝材料碱含量按上述分别计算的值再乘以各自配合比例后求其和。

(3)骨料碱含量可不计入混凝土碱含量。

以上混凝土碱含量计算方法可参考《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ECS207-2006)中附录D。

2.5.3高性能混凝土中掺加大量辅助胶凝材料是预防碱-硅酸碱骨料反应的有效措施。当混凝土采用水胶比≤0.40时,高性能混凝土辅助胶凝材料的适宜掺量为:粉煤灰≥40%;矿渣粉≥50%;复合胶凝材料≥50%;硅灰≤10%

2.5.4抑制混凝土碱骨料反应试验方法应优先采用《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2009)的“混凝土棱柱体法”,这种试验方法与工程实际最为接近,且易科学评价其效果,唯一不足是试验周期长;如因工期限制时,可参照采用《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技术规范》(GB/T50733-2011)中附录A“抑制骨料碱-硅酸反应活性有效试验方法”。

2.6 降低水化热与较大体积混凝土温升的配合比设计

2.6.1 体积较大的混凝土桥墩、柱、梁、墙体和基础混凝土由胶凝材料水化热引起的温升、以及冷却过程继而连续引发的温度应力往往导致结构开裂,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造成严重危害。这类混凝土防范开裂的主要技术措施是降低胶凝材料的水化热。

2.6.2 尽可能利用高性能混凝土在低水胶比下(水胶比小于0.40),允许掺加大掺量辅助胶凝材料的配制技术。减少水化热、降低混凝土温升。此处的辅助胶凝材料指粉煤灰、矿渣粉、锂渣或以上几种材料复合后的粉细材料。

有试验研究证明:使用42.5R普通水泥时,单掺粉煤灰≥30%或矿渣粉≥40%,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的水化热可达中低热水泥标准;复合型辅助胶凝材料掺量≥40%,胶凝材料水化热可达低热矿渣水泥标准。(周美茹磨细矿粉在商品混凝土中的应用〔J〕混凝土,2005,(3))

2.6.3施工期间允许,混凝土强度技术性能设计龄期采用

60d或90d,在配合比设计时,可尽可能减少胶凝材料总量或加大辅助胶凝材料掺量。

2.6.4 混凝土周围环境温度较高时,宜掺加适宜的缓凝剂,以延缓或降低混凝土胶凝材料水化热的释放峰值。

2.6.5 施工时,宜采用大体积混凝土相应的温度措施,如降低控制混凝土浇筑入仓温度、保温保湿、埋设冷却循环水管,减小混凝土与基底磨阻力等。

三、质量控制

3.1 原材料管理

3.1.1原材料应按第1章的质量要求采用。宜在相对固定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供应网点采购。进场材料应经材料管理人员和质量管理人员取样检验合格,并办理交验手续后方可使用。

3.1.2各种原材料应在固定的堆放地点存放、并有明确的标志,标明材料名称、品种、生产厂家和生产(或进场)日期,避免误用。粗、细骨料应堆放在具有排水功能的硬质地面上,存放时间不宜超过半年。

3.1.3使用砂、粗骨料时,应准确测定因天气变化引起砂、粗骨料含水量的变化。对袋装粉状材料(水泥、微细粉和粉状高效减水剂)应注意防潮;对液体外加剂应注意防止沉淀和分层。

3.2 高性能混凝土拌制

3.2.1 高性能混凝土必须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拌制。

3.2.2 原材料计量应准确,应严格按设计配合比称量,其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按重量计):

1 胶凝材料(水泥、辅助胶凝材料等)±l%;

2 化学外加剂(高效或高性能减水剂或其他化学外加剂±1%);

3 粗、细骨料±2%;

4 拌合用水±1%。

3.2.3应严格测定粗、细骨料的含水率,宜每班抽测2次。使用露天堆放骨料时,应随时根据其含水量变化调整施工配合比。

3.2.4化学外加剂可采用粉剂和液体外加剂。当采用液体外加剂时,应从混凝土用水量中扣除溶液中的水量;当采用粉剂时,应适当延长搅拌时间。

3.2.5拌制第一盘混凝土时,可增加水泥、辅助胶凝材料和细骨料用量10%,但保持水胶比不变。

3.2.6原材料的投料顺序宜为:粗骨料、细骨科、水泥、辅助胶凝材料投入(搅拌约0.5min)→加入拌合水(搅拌约

1min)→加入减水剂(搅拌约0.5min)→出料。当采用其他投料顺序时,应经试验确定其搅拌时间,保证搅拌均匀。

搅拌的最短时间应符合设备说明书的规定。从全部材料投完算起的搅拌时间不得少于1min。搅拌C50以上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或采用引气剂、膨胀剂、防水剂和其他外加剂时,应相应延长搅拌时间。

3.2.7 混凝土搅拌完毕后,在搅拌地点每一工作班搅拌抽检不应少于一次,抽检拌合物稠度、搅拌时间及原材料计量偏差。《预拌混凝土搅拌称量误差分析记录》的内容应有日期、工程名称和部位、施工单位、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编号、原材料名称、品种、规格、每盘混凝土用原材料称量的目标值、实际值、搅拌时间、出厂坍落度实测值等。

3.2.8搅拌操作人员应随时观察减半设备的工作状况和坍落度的变化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向主管负责人反映,严禁随意更改配合比。

3.3工作性和水胶比检验

3.3.1搅拌成的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应立即检验其工作性,包括测定坍落度、扩展度、坍落度损失;观察有无分层、离析、泌水,评定均质性;有抗冻性要求的混凝土还应测定拌合物含气量。

3.3.2 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出厂前,除检查上述工作性外还应检测水胶比的准确性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

3.3.3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运送到现场后,应在工程项目有关三方见证取样的条件下,测定其工作性和水胶比,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4 高性能混凝土运输

3.4.1高性能混凝土从搅拌结束到施工现场使用不应超过120min。在运输过程中严禁添加计量外用水。当高性能混凝土运输到施工现场时,应抽检坍落度和水胶比,每100m3混凝土应随机抽检1-2次,检测结果应作为施工现场混凝土拌合物质量评定的依据。

3.4.2高性能混凝土应使用搅拌运输车运送,运输车装料前应将筒内的积水排净。

3.4.3混凝土的运送时间应满足合同规定,合同未作规定时,不应超过120min。(当最高气温低于25℃时,运送时间可延长30min)。当需延长运送时间时,应采取经过试验验证的技术措施。

3.4.4当确有必要调整混凝土的坍落度时,严禁向运输车内添加计量外用水,而必须在专职技术人员指导下,在卸料前加入外加剂,且加入后采用快速转动料筒搅拌。外加剂的数量和搅拌时间应经试验确定。

3.5 高性能混凝土浇注

3.5.1高性能混凝土的工作性应满足泵送施工,使用高频振捣器振动成型。

3.5.2混凝土泵送施工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lO-2011)的下列规定:

1 混凝土浇注时应加强施工组织和调度,混凝土的供应必须确保在规定的施工区段内连续浇注的需求量;

2 混凝土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m;在不出现分层离析的情况下,最大落料高度应控制在4m以内;

3 泵送混凝土应根据现场情况合理布管。在夏季高温时应采用湿草帘或湿麻袋覆盖降温,冬季施工时应采用保温材料覆盖;

4 混凝土搅拌后120min内应泵送完毕,如因运送时间不能满足要求或气候炎热,应采取经试验验证的技术措施,防止因坍落度损失影响泵送。

3.5.3冬期浇注混凝土时应遵照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2011)和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13)的有关规定,制定冬期施工措施。在施工环境的最低气温高于-5℃时,可采取混凝土正温入模,加盖塑料薄膜和保温材料,做好保湿蓄热养护。在寒冷地区和严寒地区冬期施工,应按高性能混凝土的要求,经试验确定掺加外加剂的品种和数量。

3.5.4浇注高性能混凝土应振捣密实,宜采用高频振捣器垂直点振。当混凝土较粘稠时,应加密振点分布。应特别注意二次振捣和二次振捣的时机,确保有效地消除塑性阶段产生的沉缩和表面收缩裂缝。

3.6 高性能混凝土养护

3.6.1高性能混凝土必须加强保湿养护,特别是底板、楼面板等大面积混凝土浇注后,应立即用塑料薄膜严密覆盖。二次振捣和压抹表面时,可卷起覆盖物操作,然后及时覆盖,混凝土终凝后可用水养护。采用水养护时,水的温度应与混凝土的温度相适应,两者温差不宜大于20℃,避免因温差过大造成混凝土出现裂缝。保湿养护期不应少于7d。(有膨胀或抗裂、抗渗要求的高性能混凝土保湿养护期不应少于14d)

3.6.2当高性能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用量较大时,应采取覆盖保温养护措施。保温养护期间应控制混凝土内部温度不超过75℃;应采取措施确保混凝土内外温差不超过25℃。可通过控制入模温度控制混凝土结构内部最高温度,可通过保湿蓄热养护控制结构内外温差;还应防止混凝土表面温度因环境影响(如暴晒、气温骤降等)而发生剧烈变化。

3.7 质量验收

3.7.1混凝土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的规定。

3.7.2 混凝土结构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规定。

3.7.3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2010)的规定。

3.7.4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J/T193-2009)的规定。

3.8 质量责任

3.8.1 各方相关质量责任应按照《预拌混凝土生产技术规程》(XJJ055-2012)中7.5要求执行。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总结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特点总结 摘要:介绍了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特点,技术性能,比普通混凝土的优越性,以推广高性能混凝土的广泛应用。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高耐久性,高工作性,高强度。 1 高性能混凝土产生的背景 混凝土科学属于工程材料研究范畴,是以取得最大经济效益为目 标的应用科学,混凝土以其原材料丰富,适应性强,耐久性,能源消耗与 成本较低,同时又能消化大量的工业废渣等特点,成为一种用途最广, 用量最多的建筑材料。 (1)现如今不少发达国家正面临一些钢筋混凝土结构,特别是 早年修建的桥梁等基础设施老化问题,需要投入巨资进行维修或更新。我国结构工程中混凝土耐久性问题也非常严重。建设部于20世纪90年代组织了对国内混凝土结构的调查,发现大多数工业建筑及露天构筑物在使用25~30年后即需大修,处于有害介质中的建筑物使用寿命仅15~20年。维修或更新这些老化废旧工程,投资巨大,而且由于混凝土过早劣化,如何处置费旧工程拆除后的混凝土垃圾也给环境带来威胁。 (2)随着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各种超长、超高、超大型混凝土构筑物,以及在严酷环境下使用的重大混凝土结构,如高层建筑、跨海大桥、海底隧道、海上采油平台、核反应堆、有毒有害废物处置工程等的建造需要在不断增加。这些混凝土工程施工难度大,使用环境恶

劣、维修困难,因此要求混凝土不但施工性能要好,尽量在浇筑时不产生缺陷,更要耐久性好,使用寿命长。 2 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与性能 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或含义,国际上迄今为止尚没有一个统一的理解,各个国家不同人群有不同的理解。 1990年5月由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与美国?昆凝土协会(ACl)主办了第一届高性能混凝土的讨论会,定义高性能混凝土为具有所需,陛能要求的匀质混凝土,必须采用严格的施工工艺,采用优质材料配制的,便于浇捣,不离析,力学性能稳定,早期强度高,具有韧性和体积稳定性等性能的耐久的混凝土。大多数承认单纯高强不一定耐久,而提出高性能则希望既高强又耐久。可能是由于发现强调高强后的弊端,1998年美国ACI又发表了一个定义为:“高性能混凝土是符合特殊性能组合和匀质性要求的混凝土,如果采用传统的原材料组分和一般的拌和、浇筑与养护,未必总能大量地生产出这种混凝土。”ACI对该定义所作的解释是:“当混凝土的某些特性是为某一特定的用途和环境而制定时,这就是高性能混凝土。例如下面所举的这些特性对某一用途来说可能是非常关键的:易于浇筑,振捣时不离析,早强,长期的力学性能,抗渗性,密实性,水化热,韧性,体积稳定性,恶劣环境下的较长寿命。 我国著名的混凝土科学家吴中伟教授定义高性能混凝土为一种 新型高技术混凝土,是在大幅度提高普通混凝土性能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混凝土技术制作的混凝土,它以耐久性作为设计的主要指标,针对

混凝土基本知识总结

预拌混凝土基本知识总结 一、预拌混凝土 1、预拌混凝土定义:按照标准《预拌混凝土》GB/T14902-2012规定,预拌混凝土是指在搅拌站生产的、通过运输设备、在规定时间送至使用地点的、交货时为拌合物的混凝土。 二、原材料的性能 1、生产混凝土常用的原材料有:水泥、矿粉、粉煤灰、砂子、子、外加剂、水,其中水泥、矿粉、粉煤灰统称胶凝材料。 2、水泥:水泥是一种水硬性胶凝材料,能在水中和空气中硬化,并能保持、发展强度,是混凝土中主要的胶凝材料,混凝土的强度主要靠水泥水化作用来产生,混凝土标号越高,水泥用量就越大,生产混凝土常用的水泥为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为42.5,表示符号为P·O42.5。 3、矿粉在混凝土中的作用:①二次水化后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特别是提高中、后期强度。②矿粉细度比水泥细,填充混凝土中的空隙,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提高耐久性。③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成本。④有一定的缓凝作用,延缓混凝土的凝结时间。 4、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作用:①二次水化后具有一定强度主要是增加后期强度。②粉煤灰能增加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易于泵送施工,增加混凝土的耐久性。③替代部分水泥,节约成本。④利用工业废料,利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 5、骨料:砂子和子统称为骨料。子是粗骨料,根据粒径大小可分为大子(16-31.5mm)、中子(10-20mm)、小子(5-10mm);砂子是细骨料,根据细度模数大小可分为粗砂(3.7-3.1)、中砂(3.0-2.3)、细砂(2.2-1.6)、特细砂(1.5-0.7),生产混凝土宜选用中砂,含泥量一般不超过3.0%。 6、膨胀剂:起到补偿收缩的作用,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抗渗性。 7、外加剂: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调节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增加并能保持流动性,

专业技术知识试题答案

试题 一、填空题: 1、地下室或地下构筑物外墙有管道穿过的,应采取防水措施。对有严格防水要求的建筑物,必须采用柔性防水套管。{GB 50242-2002 3.3.3} 2、排水主立管及水平干管管道均应做通球试验,通球球径不小于排水管道管径的2/3 ,通球率必须达到 100% 。{GB 50242-2002 5.2.5} 3、风管的密封,应以板材连接的密封为主,可采用密封胶嵌缝和其他方法密封。密封胶性能应符合使用环境要求,密封面宜设在风管的正压侧。 {GB50243-2002 4.1.7} 4、潮湿场所所采用密封型并带有保护地线触头的保护型插座,安装高度不低于1.5m 。{GB50303-2002 22.1.3} 5、焊接方式应符合设计和焊接工艺评定的要求,管径大于800mm时,应采用双面焊。{GB50268-2008 5.3.16} 6、硬聚氯乙烯管承插式柔性接口连接宜在当日温度较高时进行,插口端不宜插到承口底部,应留出不小于 10mm 的伸缩空隙,插入前应在插口端外壁做出插入深度标记;插入完毕后,承插口周围空隙均匀,连接的管道平直。 (出自GB50268-2008 5.9.3-3条) 7、硬聚氯乙烯管道系统设置的弯头、三通、变径处应采用混凝土支墩或金属卡箍拉杆等技术措施;在消火栓及闸阀的底部应加垫混凝土支墩;非锁紧型承插连接管道,每根管节应有 3点以上的固定措施。 (出自GB50268-2008 5.9.3-6条) 8、生活给水系统管道在交付使用前必须冲洗和消毒,并经有关部门取样检验,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方可使用。(出自GB50242-2002 4.2.3) 9、室内采暖系统焊接钢管的连接,管径小于或等于32mm,应采用螺纹连接;管径大于32mm,采用焊接。(出自GB50242-2002 8.1.2条) 10、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中地面下敷设的盘管埋地部分不应有接头。 (出自GB50242-2002 8.5.1条) 11、人防工程中当管道穿越防护密闭隔墙时,必须预埋带有密闭翼环和防护抗力片的密闭穿墙短管,当管道穿越密闭隔墙时,必须预埋带有密闭翼环的密闭穿墙短管。

浅谈高性能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技术

浅谈高性能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技术 【摘要】高性能混凝土是近期混凝土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高性能混凝土是具有某些性能要求的匀质混凝土,必须采用严格的施工工艺,采用优质材料配制,便于浇捣、不离析、力学性能稳定、早期强度高、具有韧性和体积稳定性等性能的耐久的混凝土,特别适用于高层建筑、桥梁以及暴露在严酷环境中的建筑结构。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建筑工程;应用;设计 1 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 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高技术混凝土,是在大幅度提高常规混凝土性能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混凝土技术,选用优质原材料,在妥善的质量控制下制成的。除采用优质水泥、集料和水外,配制高性能混凝土还必须采用低水胶比和掺加足量的矿物细掺料与高效外加剂。 高性能混凝土以耐久性设计优先而不以强度设计优先。片面强调混凝土的高强度有可能影响混凝土耐久性能的提高。采用低水胶比和掺加足量的矿物细掺料与高效外加剂等等技术措施是提高混凝土耐久性能的重要手段。要求混凝土具有全面的高性能是不科学的。高性能混凝土的基本性能首先是硬化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和塑性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其次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特殊需要的某个或某些特殊性能。如:用于水下浇注的混凝土需要的免振捣自密实不分散性能,用于地下车库的混凝土需要的表面耐磨性能等等。 2 高性能混凝土在现代工程中的应用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正在世界各地成功地用于很多离岸结构物和长大跨桥梁的建造,Langley等人叙述了几种加拿大一长大跨桥梁所用的拌合物。它们用于主梁、墩部和墩基,硅粉混合水泥用量为450 Kg/m3,水153L/ m3,引气剂160mL/ m3和高效减水剂3L/ m3。其坍落度大约在200mm;含气量6.1%;1d、3d、28d 抗压强度分别为35、52和82 MPa;基础和其他大块混凝土的混合水泥用量为307 Kg/m3,粉煤灰133 Kg/m3,用水量接近,但引气剂和高效减水剂掺量大幅度减小,坍落度约在185mm;含气量7%;1d、3d、28d和90d抗压强度分别为10、20、50和76 MPa。根据加拿大和美国的透水性与氯离子快速渗透标准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两部分混凝土都呈现非常低的渗透性。对高性能混凝土结构的施工,需要非常强调加强现场实验室试验和质量验收。 高性能混凝土发展的另一领域是高性能轻混凝土,相对于钢材,普通混凝土的强度/自重比很低,掺有高效减水剂的高强混凝土则大大提高了该比例;用有大量微孔的轻骨料代替部分普通骨料,就能进一步提高这个比例。由于骨料的质量不同,密度为2000 Kg/m3、抗压强度在70~80 MPa的高性能轻混凝土在一些国家已经商品化并用于构件生产。在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挪威和美国,高性能轻混凝土已用于固定式和漂浮式钻井平台;因为水泥浆和骨料之间的界面粘结强度高,它可以不透水,所以在侵蚀环境中能够很耐久。 采用掺10~15%硅粉甚至更高的混合水泥配制的超塑化混凝土,具有优良的粘附力,因此适用于湿喷的喷射混凝土进行结构修补,这也是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领域之一. 2.1 高性能混凝土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高性能混凝土(>40MPa)首先用于30层以上高层建筑物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乌鲁木齐市高性能混凝土相关技术要求

乌鲁木齐市高性能混凝土相关技术要求 一、原材料 1.1 水泥 1.1.1在一般情况下,配制高性能混凝土必须选用硅酸盐水泥(P.Ⅰ型、P.Ⅱ型)或普通硅酸盐水泥(P.O型),不得使用P.SA、P.SB、P.P、P.F、P.C等种类的水泥。选用的水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的规定,且其比表面积应小于380m2/kg。 1.l.2配制C80及其以上强度的高性能混凝土,应选用强度等级不低于5 2.5MPa的水泥。 1.1.3根据《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GB748-1996),对混凝土所处环境水中SO42-浓度高于20250mg/L或环境土中SO42-浓度高于30000mg/L的高性能混凝土,宜采用高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辅助胶凝材料的形式或直接使用)中硫铝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GB 20472-2006)的方式解决,其他情况下建议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辅助胶凝材料的方法解决。具体配合比需满足本文 2.4条的规定。 1.1.4 根据《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GB200-2003),对于水化热或绝热温升要求很低的大体积高性能混凝土,可以选用中低热硅酸盐水泥。 1.1.5 由于骨料资源条件所限,不得已使用高碱活性骨料(即《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或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2009碱-骨料反应实验中,当52周的测试龄期内,膨胀率超过0.04%时,或《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碱活性试验快速法中,当14天膨胀率大于0.20%,引起AAR)时,可选用低碱水泥。水泥中的碱含量应不大于0.60%或由买卖双方协商确定。

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

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 一、计算机的概念 计算机是一种能快速、高效、自动地完成信息处理的电子设备,它能按照程序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存储。二、计算机的诞生与发展 1. 诞生:1946年,美国为计算弹道轨迹而研制成功了世界第一台计算机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在第一台计算机的基础上,美籍匈牙利科学家冯·诺伊曼提出存储程序的通用电子计算机EDVAC的方案,大大推动了计算机的发展。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微处理器的发展史。 2. 发展: 阶段时间逻辑器件应用范围 第一代 1946——1958 真空电子管科学计算、军事研究第二代 1959——1964 晶体管数据处理、事物处理第三代 1965——1970 集成电路包括工业控制的各个领域第四代 1971——大规模集成电路应用到了各个领域 三、计算机的主要应用 1. 科学计算:弹道轨迹、天气预报、高能物理等 2. 信息处理:企业管理、物资管理、电算化等 3. 过程控制:工业自动化控制,卫星飞行方向控制 4. 辅助工程: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CAT(计算机辅助 测试)、CAI(计算机辅助教学)等 5. 电子商务 四、微型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1. 字长:指计算机能够直接处理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单位为:位(BIT)。字长越长,计算机处理数据的精度越高。 2. 主频:指计算机主时钟在一秒钟内发出的脉冲数。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计算机的运算速度。 3 . 内存容量:是标志计算机处理信息能力强弱的一向技术指标。单位为字节(BYTE)。 8BIT=1BYTE 1024B=1KB 1024KB=1MB 1024MB=1GB 4. 存取周期:内存储器完成一次完整的读操作或写操作所用的时间。 5. 运算速度:计算机每秒钟所能执行的指令条数,单位是:百万条/秒(MIPS)。五、计算机语言 主要包括: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六、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人为编制的特殊程序,它潜伏在计算机系统中,能够在特定的条件下被激活,进行复制、传播,从而达到破坏计算机系统和数据的目的。它具有传染性、隐蔽性、触发性、潜伏性、破坏性等特点。七、计算机在会计核算中的作用 1. 提高工作效率 2. 提高工作质量 3. 促进会计工作规范化 4. 打破传统会计工作的范围,促进企业管理信息化 第二部分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结构如图:

建筑施工手册系列之混凝土工程10-8 高性能混凝土

10-8 高性能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是用现代混凝土技术制备的混凝土。它是相对于普通混凝土而言,因而它不是混凝土的一个品种,而是以广义的动态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并适合工业化生产与施工的混凝土的组合。高性能混凝土的基本条件是有与使用环境相适应的耐久性、工作性、体积稳定性和经济性。 高性能混凝土水化硬化特点:高性能混凝土配制的特点是低水胶比、掺用高效减水剂和矿物细掺料,因而改变了水泥石的亚微观结构,改变了水泥石与骨料间界面结构性质,提高了混凝土的致密性。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不应该仅是水泥石本身,还应包括骨料的性能,配比的设计,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筑、养护以及质量控制,这也是高性能混凝土有别于以强度为主要特征的普通混凝土技术的重要内容。 10-8-1 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 1.水泥 并不是所有水泥都适合配制高性能混凝土,配制高性能混凝土的水泥应该有更高的要求,除水泥的活性外,应考虑其化学成分、细度、粒径分布等的影响。在选择时应考虑下述原则: (1)宜选用优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无论是在水泥出厂前还是在混凝土制备中掺入的矿物掺合料,都需要比水泥熟料更大的细度和更好的颗粒级配。 (2)宜选用42.5级或更高等级的水泥。如果所配制的高性能混

凝土强度等级不太高,也可以选用32.5级水泥。 (3)应选用C3S含量高、而C3A含量低(少于8%)的水泥。C3A含量过高,不仅水泥水化速度加快,往往会引起水泥与高效外加剂相互适应的问题,不仅会影响超塑化剂的减水率,更重要的是会造成混凝土拌合物流动度的经时损失增大。在配制高性能混凝土时,一般不宜选用C3A含量高、细度细的R型水泥。 (4)水泥中的碱含量应与所配制的混凝土的性能要求相匹配。在含碱活性骨料应用较集中的环境下,应限制水泥的总碱含量(Na2O+0.658K2O)不超过0.6%。 (5)在充分试验的基础上,考虑其他高性能水泥。 2.外加剂 用于高性能混凝土的外加剂主要是高效减水剂,其次还有缓凝剂、引气剂、泵送剂等。 (1)高效减水剂 高性能混凝土离不开高效减水剂。任何一种外加剂都有一个与水泥等胶凝材料适应性问题,应通过试验来确定。 高效减水剂的减水率应该在20%以上,有时甚至高达25%以上;普通减水剂不仅减水率低(一般10%以下),而且掺量较低(如木钙不能超过0.3%),超过了反而有害,而高效减水剂则可高比例掺入水泥,除经济因素外,对混凝土并无不利影响。常用的高效减水剂主要是三聚氰胺系、萘系和胺基磺酸盐系。目前国内高效减水剂以萘系为主,产品型号有NF、UNF、FDN、NSZ、DH、SN及NNO等。三聚

新闻专业基础知识

新闻专业基础知识 第一部分新闻和新闻事业 一、新闻的起源与本源 新闻起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事实是新闻的本源 事实第一性和新闻第二性 (辨析题:事实与新闻的关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先,新闻在后。要正确处理新闻报道中事实和思想观点之间的关系,防止主观主义、歪曲事实、制造假新闻。) 二、新闻的定义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1943年陆定一在《我们对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中提出。目前我国公认的、具有权威地位的定义。) 新闻定义的内涵(必须依据事实;内容上具有新意;公开报道和传播;时间上讲求时效) 三、新闻的真实性 新闻真实的具体要求与本质要求 具体:1、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准确无误;引用的材料准确可靠;背景材料完全真实、全面、客观、实事求是。 本质:1、全面、完整、深刻,力求从事实的整体和联系上反映事物内在规律;2、注意代表和反映事物的基本特征和内在本质,对新闻事实的解释和评论要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新闻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就必须客观、公正、有立场 当前新闻真实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如何坚持新闻的真实性 (论述题:结合实际谈谈如何让防止新闻失实? 1、新闻真实性的要求——基本要求、本质要求; 2、新闻失实的表现:一)子虚乌有二)合理想象三)以偏概全四)猎奇传讹五)导演摆布六)添枝加叶七)商业炒作 3、怎样防止新闻失实:A、接近“起点源”法,尽量接近“起点消息源”,坚持不做实地采访、不到事发现场不写新闻,是保证新闻真实的最可靠的方法。 B、全面采访法,采访一定要深入、全面,这是实践检验了的、新闻采访必须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介绍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介绍 中国混凝土网 [2006-4-20] 网络硬盘我要建站博客常用搜索 1、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 (1)主要技术内容 混凝土裂缝已成为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如何防治混凝土裂缝是工程技术人员迫切希望解决的技术难题。然而防治混凝土裂缝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设计、材料、施工中每一个技术环节。本技术主要是叙述防治裂缝的一些关键技术,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从而达到防治混凝土裂缝的目的。本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设计的构造措施、混凝土原材料(水泥、掺合料、细骨料、粗骨料)的选择、混凝土配合比对抗裂性能影响因数、抗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以及抗裂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方法以及施工中的一些技术措施等。 (2)技术指标 对于如何评价混凝土厚材料及混凝土抗裂性能,本技术提供了相应的试验方法和评价指标,使其具有可操作性。 (3)适用范围 本技术适用于具有较高抗裂要求的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材料的选择、抗裂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和施工以及对混凝土抗裂性能的评价。 (4)已应用的典型工程 已在试点工程中应用,取得良好的效果。并给出具体的工程实例。 2、自密实混凝土技术 (1)主要技术内容 混凝土在自重的作用下,不采取任何密实成型措施,能充满整个模腔而不留下任何空隙的匀质的混凝土称之为自密实混凝土。本技术提供的主要技术内容:对混凝土原材料的技术要求、自密实混凝土设计要点即流动性、充填性、抗离析性以及保塑性和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等。 (2)试验方法及评价指标 本技术给出了相应的试验方法和评价指标,并给出如阿在工地控制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的具体规定。 (3)使用范围 适用于难以用机械振捣的混凝土的浇筑。由于自密实混凝土细粉含量较大,更应重视混凝土抗裂性能。在采取抗裂措施的情况下,自密实混凝土抗裂性能相对较差。不适用于连续墙、大面积楼板的浇筑。

《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指南》20140513

《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指南》 (征求意见稿) 指南编制组 2014年5月

目录 1 总则 (1) 2 名词解释 (10) 3 性能要求 (12) 3.1 拌合物性能要求 (12) 3.2 力学性能要求 (15) 3.3 耐久性能 (16) 4 结构设计要求 (41) 4.1 基本要求 (41) 4.2 主要设计参数取值 (41) 4.3 耐久性设计 (43) 4.4 设计计算及验算 (45) 4.5 配置高性能混凝土构构件的构造要求 (48) 5 原材料控制要求 (55) 5.1 水泥 (55) 5.2 矿物掺合料 (60) 5.3 细骨料 (80) 5.4 粗骨料 (91) 5.5 外加剂 (100) 5.6 水 (120) 5.7 纤维 (122) 6 配合比设计 (127) 6.1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27) 6.2 特制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42) 7生产与施工技术措施 (157) 7.1 生产设备设施要求 (157) 7.2 绿色生产控制要求 (159) 7.3 原材料进场与贮存 (165) 7.4 计量 (167)

7.5 搅拌 (168) 7.6 运输 (169) 7.7浇筑 (170) 7.8养护 (173) 8 检验、评定与验收 (175) 8.1 检验 (175) 8.2评定 (181) 8.3验收 (182)

1 总则 1.0.1 编制目的 本指南的编制目的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1)指导高性能混凝土的推广应用,提升混凝土行业技术水平,确保工程质量; (2)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降低工程全寿命周期的综合成本; (3)促进资源科学合理化利用以及节能减排,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混凝土材料; (4)淘汰落后的混凝土生产方式及其产能,推动混凝土及建筑业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1.0.1 讲解说明 吴中伟院士在《高性能混凝土》一书中阐述:―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新型高技术混凝土,是在大幅度提高普通混凝土性能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混凝土技术制作的混凝土,它以耐久性作为设计的主要指标。针对不同用途的要求,高性能混凝土对下列性能有重点地予以保证:耐久性、工作性、适用性、强度、体积稳定性、经济型。‖―高性能混凝土不仅是对传统混凝土的重大突破,而且在节能、节料、工程经济、劳动保护以及环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是一种环保型、集约型的新材料,可称为―绿色混凝土‖,它将为建筑自动化准备条件‖。 混凝土是当今最大宗的建筑材料,也是最大宗的结构材料,一直是支撑我国建设发展的关键性材料之一。目前我国混凝土年产量已经超过40亿m3,是世界上混凝土产量和用量最大的国家。但是,我国混凝土质量却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在原材料方面:混凝土原材料中的细骨料质量下降,主要是由于河砂已经不能支撑建设所需混凝土规模的需求,河砂逐步匮乏,供应混凝土用的河砂变细,含泥量、杂质和石子含量大,质量越来越差,虽然机制砂取代河砂是大势所趋,但是,由于机制砂生产装备落后,导致混凝土用机制砂的石粉含量高,粒型和级配差,质量很差,再者,我国混凝土用砂主要是个体生产,又都是小生产,并无人管理,基本处于失控状态,所以,混凝土用砂的质量不能保证,直接影响了混凝土质量;混凝土原材料中的矿物掺合料质量下降,主要也是由于优质的粉煤灰和矿渣粉等矿物掺合料供不应求,于是出现造假、掺假、以次充好、降低质量水平、乱掺等现象,应用者掺用矿物掺合料的目的主要是降低成本,很少考虑技术要求,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往往过掺价低质差的矿物掺合料,直接影响了混凝土质量。又如在混凝土施工方面:由于施工人员主要是农民工,缺乏专业技术知识及其相应的培训,不仅操作水平差,而且会违规操作:在浇筑混凝土时加水,浇筑混凝土后缺乏养护等等,导致混凝土发生事故或质量问题。上述方面只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部分问题,实际上还有许多其它影响混凝土质量的重要问题,推广应用高性能混凝土对解决混凝土质量的重要问题具有实际意义,也是是编制本指南的重要目的。 以往建筑重视混凝土强度,随着混凝土技术和科学理念的进步,混凝土耐久性逐步得到重视,尤其在西方发达国家。混凝土耐久性的提高,将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减少建筑物

建筑专业基础知识

1.《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课本浓缩精华 2.建筑物按使用性质划分:生产性建筑;非生产性建筑——民用建筑; 3.生产性建筑包括工业建筑;农业建筑 4.工业建筑的分类:按厂房层数分单层厂房、多层厂房、混合层资厂房;按工业建筑用途分生产厂房、生 产辅助厂房、动力厂房、仓储建筑、运输用建筑、其她建筑;厂房跨度的数量与方向分单跨厂房、多跨厂房、纵横相交厂房;按厂房跨度尺寸分小跨度(小于等于12米)、大跨度(15-36米单层工业厂房),其中15-30米以钢筋砼结构为主,36及以上以钢结构为主;按车间生产状况分冷加工车间、热加工车间、恒温湿车间、洁净车间、其她特种状况车间; 5.单层工业厂房的结构组成一般分为两种,墙体承重结构与骨架承重结构;厂房的骨架由下列构件组成,墙 体仅起围护结构:屋盖结构;吊车梁;柱子;基础;外墙围护系统;支撑系统; 6.民用建筑分类,按建筑物的规模与数量分:大量性建筑;大型性建筑;按建筑物的层数与高度分:低层建 筑:1-3层;多层建筑4-6层;中高层建筑:7-9层;高层建筑:10层及10层以上或高度超28米的建筑;超高层建筑:100以上的建筑物;按主要承重结构分类:木结构;砖木结构;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按结构的承重方式分:墙承重结构、骨架承重结构;内骨架承重结构;空间结构;按施工方法分:现浇、现砌式;部分现砌、部分装配式;部分现浇、部分装配式;全装配式; 7.民用建筑的构造组成一般都由基础、墙与柱、楼地面、楼梯、屋顶与门窗六大部分组成; 8.门窗就是房屋围护结构的一部分;内墙起分隔、组成房间、隔声作用; 9.地基与基础的关系:基础就是建筑物的地下部分,就是墙、柱等上部结构的地下延伸,就是建筑物的一个 组成部分,它承受建筑物的荷载,并将其传给地基。地基就是指基础以下的土层,承受由基础传来的建筑物荷载,并将其传给地基。地基就是指基础以下的土层,承受由基础传来的建筑物荷载,地基不就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 10.地基分为天然地基与人工地基两大类;人工地基处理方法有:压实法;换土法;化学处理法;打桩法; 11.基础按受力特点及材料性能可分为刚性基础与柔性基础;按构造的方式分为条形基础、独立基础、片筏 基础、箱形基础等;构造上通过限制刚性基础理论宽高比来满足刚性角的要求; 12.刚性基础分为:砖基础;灰土基础;三合土基础;毛石基础;混凝土基础;毛石混凝土基础;柔性基础指钢筋 混凝土基础,断面可做成锥形,最薄处不小于200mm;也可做成阶梯形,每踏步高300-500mm; 13.按基础构造形式分类分为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柱下十字交叉基础、片筏基础、箱形基础; 14.从室外设计地坪至基础底面的垂直距离称为基础的埋深;建筑物上部荷载的大小,地基土质的好坏,地下 水位的高低,土壤冰冻的深度以及新旧建筑物的相邻交接等,都影响基础的埋深;埋深大于4米的称为深基础,小于等于4米的为浅基础;基础埋深应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尽量浅埋,但不应小于0、5米;基础顶面底于设计地面100mm以上; 15.地下室按功能可分为普通地下室与人防地下室两种;按形式可把地下室分为全地下室与半地下室;按材 料可把地下室分为砖混结构地下室与混凝土结构地下室; 16.地下室防潮:当地下室位于常年地下水位以上时,地下室需做防潮处理,其构造要求就是墙体要用水泥砂 浆砌筑,灰缝保满;在墙外侧设垂直防潮层,其具体做法就是:先在墙外抹水泥砂浆,再涂一道冷底子没与两道热沥青,然后在防潮层外侧填土500宽;地下室所有墙体必须设两道水平防潮层,一道设地地下室地坪附近,另一道设散水以上150-200mm的位置;地下室地面主要借助混凝土材料的憎水性能来防潮,当地下室防潮要求较高时,地层应做防潮处理,一般在垫层与地面面层之间,并与墙身水平防潮层在同一水平面上; 17.地下室可用卷材防水也可用加防水剂的钢筋混凝土来防水;卷材防水铺在砼垫层上;

高性能混凝土施工

第四章混凝土施工工艺基本要求 本章包括混凝土施工的一般要求、混凝土搅拌站、桩基混凝土施工、承墩台混凝土施工、隧道衬砌混凝土施工、涵洞混凝土施工、无碴轨道混凝土施工、梁体混凝土施工、季节施工等。 第一节一般要求 一、施工前准备 1 针对设计、施工工艺和施工环境条件特点等因素,制定严密的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组织设计,建立完善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和健全的施工质量检验制度,明确施工质量检验方法。 2 对设计文件进行复核,保证施工中采用的相关标准和技术指标正确无误。 3 对参建人员的资格、施工设备的完好性、原材料和配合比的适用性、工艺方法的可行性、试验检验手段的科学性等进行复查,保证混凝土工程顺利施工。 4 混凝土用原材料产地、质量等级、类型等应与试验配合比用原材料一致。应特别注重原材料的质量稳定。选料时,应充分考虑供货厂家的质量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生产能力是否满足现场需要,并保持适度储备。 5 计量设备检查。对生产系统的各计量仪器设备进行计量监督和测试,确定合理的计量参数和计量精度,制定各项保证测量、试验以及施工工艺中各种测试数据准确性的计量措施。 6 承墩台、梁体等重要混凝土结构施工前应进行混凝土试浇筑和试养护,以便对混凝土配合比、施工工艺、施工机具以及养护工艺的适应性进行检验。 二、拌合 混凝土拌合应在搅拌站集中进行。拌合站的基本设施和质量保障措施要求详见本章第二节。 三、运输 1 混凝土运输设备的运输能力应适应混凝土凝结速度和浇筑速度的需要,保证浇筑过程连续进行。运输过程中,应确保混凝土不发生离析、漏浆、泌水及坍落度损失过多等现象,运至浇筑地点的混凝土应仍保持均匀性和良好的拌和物性能。 2 混凝土宜采用内壁平整光滑、不吸水、不渗漏的运输设备进行运输。当长距离运输混凝土时,宜采用搅拌车运输;近距离运输混凝土时,宜采用混凝土泵、混凝土料斗或皮带运输。 3 用手推车短距离运输混凝土时,道路或车道板的纵坡不宜大于15%。用机动车短距离运输混凝土时,混凝土的装载厚度不应小于40cm。用轻轨斗车短距离运输混凝土时,轻轨应铺设平整,以免混凝土拌和物因斗车振动而发生离析。手推车、机动车以及轻轨斗车不宜运输流动度较大的泵

高性能混凝土培训08.04.22

高性能混凝土工程检测项目及质量控制指标 1. 铁路混凝土结构所处环境类别 1.1根据规范标准,共分为碳化环境、氯盐环境、冻融破坏环境、化学侵蚀环 境和磨蚀环境。不同类别环境的条件特征及作用等级见表1-2~1-6。 表1-2 碳化环境 注:当混凝土薄型结构的一侧干燥而另一侧湿润或饱水时,其干燥一侧混凝土的碳化锈蚀作用等级应按T3级考虑。 表1-3 氯盐环境

表1-4 冻融破坏环境 注: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和微冻地区是根据其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划分的。 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和微冻地区最冷月的平均气温t 分别为:t ≤-8o C, -8 o C < t <-3 o C 和 -3 o C ≤t ≤2.5 o C 。

干燥时,露出地表的毛细吸附区内的混凝土遭受盐类结晶型侵蚀。 2.对于一面接触含盐环境水(或土)而另一面临空且处于干燥或多风环境中的薄壁混凝土,接触含盐环境水(或土)的混凝土遭受化学侵蚀,临空面的混凝土遭受盐类结晶侵蚀。 3.当环境中存在酸雨时,按酸性环境考虑,但相应作用等级可降一级。 表1-6 磨蚀环境

严重腐蚀环境。 2. 原材料 (1)水泥 应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简称“普硅水泥”),混合材宜为矿渣或粉煤灰。处于严重化学侵蚀环境时(硫酸盐侵蚀环境作用等级为H3或H4)应选用C3A含量不大于6%的硅酸盐水泥或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简称“抗硫水泥”)。水泥的质量指标应符合表1-7的要求。 表1-7 水泥的技术要求

2.C40及以上混凝土用水泥的碱含量不宜超过0.60%。 (2)粉煤灰 粉煤灰应选用质量稳定的产品。强度等级不大于C50的钢筋混凝土可选用国标I级或Ⅱ级粉煤灰,但应控制粉煤灰的烧失量不大于5.0%;强度等级不小于C50的预应力混凝土应选用国标I级粉煤灰,但应控制粉煤灰的烧失量不大于3.0%。粉 煤灰的质量指标应符合表1-8的要求。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初级)

一、单项选择题(共30 题,每题 1 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最符合题意) 1.贯彻执行出版工作的基本方针,主要体现于出版物的()。 A. 复制 B.载体 C.形式 D.内容 2. 编辑人员在作者与读者的相互关系中,处于()地位。 A. 指导 B.中介 C.支配 D.辅助 3.关于出版活动中的“复制”,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A.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复制作品的过程也是出版物的商品生产过程 B. 印刷是出版物生产中最常用的复制方式之一 C.电子期刊可以由读者直接下载到计算机上阅读,所以不必经过复制 D. 只有经过复制,作品中所含有的精神文化信息才能向消费者广泛传播 4.下列关于音像制品与书、报、刊等出版物主要区别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 表达内容的手段不同 B.物质载体不同 C.复制方式不同 D.发行方式不同 5.图书必须具备的结构部件包括()等。 A. 封面、主书名页、环衬、护封 B.封面、主书名页、护封、辑封 C.封面、主书名页、腰封、环衬 D.封面、主书名页、目录页、正文书页 6.裁口是指书刊的()。 A. 上切口 B.下切口 C.外切口 D.内切口 7.“版心”是指()。 A. 图书的主体部分 B.版面上容纳文字图表的部位 C.版面对角线交叉点 D.印版的中心部位 8.从2007 年1 月1 日开始,中国标准书号的编号位数是()。 A.10 位 B.13 位 C.9 位 D.15 位 9.下列使用书号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A. 不同装帧形式的同一种图书使用同一个书号 B. 不同版本的同一种图书使用同一个书号 C.一种图书多次重印,使用同一个书号 D. 多卷书每卷(册)分别定价使用同一个书号 10.助理编辑的主要职责不包括()。 A. 协助编辑进行工作 B.在编辑指导下,初审和加工稿件,协助发稿 C.检查样书,练习撰写书讯、书评等出版物宣传材料 D.分担稿件复审工作 11.国际标准书号的标志符是()。 A.ISDS B.ISSN C. ISBN D. ISRC 12.作为著作权限制方式“法定许可”内容之一的转载、摘编,仅限于()。 A. 报纸、期刊转载或摘编广播电台、电视台已经播放的作品 B.报纸、期刊转载或摘编图书的内容 C.图书转载、摘编报刊上的已发表作品 D.报纸、期刊之间相互转载、摘编作品 13.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作品,其著作权保护期为()。 A. 作品首次发表后50 年 B.执笔者死后50 年 C.该法人或组织解体后50 年 D.该作品创作完成后50 年 14.有些客体,如(),不适用著作权法保护。 A. 计算机软件 B.时事新闻 C.摄影作品 D.电影作品 15.下列各组词语中,拼写有误的一组是()。 A. 北京(Běi j īng )桌子(zhuōzi ) B.谛听(dìtīng )理论(lǐlùn )

预拌混凝土基础知识问答

预拌混凝土应知应会知识 1什么是商品混凝土? 2、商品混凝土与现场拌制混凝土相比有何优缺点? 3、什么是混凝土强度等级? 4、什么是高强混凝土? 5、哪些属通用品? 6、哪些为特制品? 7、何为交货地点? 8何为出厂检验? 9、何为交货检验? 10、普通混凝土强度等级的种类? 11按混凝土的性能分为哪几种? 12为什么混凝土会有强度? 13、为什么混凝土规定28天的强度为标准强度? 14、何为混凝土坍落度? 15、何为混凝土的扩展度? 16、混凝土拌合物的离析是什么样子的? 17、怎么样才算标准养护? 18、何为同条件养护? 19、混凝土常用的养护龄期有几个? 20、何为混凝土的抗折强度? 21、混凝土的抗渗性指的是什么? 22、抗渗混凝土常用的抗渗等级有几个? 23、混凝土的抗冻性是指什么? 24、混凝土的抗冻性与防冻性有何区别? 25、何为混凝土的耐久性? 26、有时混凝土拌合物会出现部分石子不粘砂浆,或者像豆腐渣一样不粘乎是什么原因?

27、何为标准试块? 28、混凝土试模的质量应怎样检查? 29、什么叫水泥? 30、常用水泥有几个品种? 31、水泥复检有哪几个项目? 32、为什么水泥要分强度等级呢? 33、水泥强度等级如何划分? 34、为什么水泥储存不能过期? 35、水泥为什么不能受潮? 36、水泥为什么不能随意掺合使用? 37、为什么水泥有安定性要求? 38、什么是水泥初、终凝时间? 39、什么叫集料?集料有几类? 40、为什么砂石中不能含有泥土、有机物(草根、树叶)等杂质? 41、为什么砂、石有级配要求? 42、为什么砂子有粗、中、细之分? 43、砂子按其细度模数分几类? 44、泵送混凝土为什么优先选用中砂? 45、石子的颗粒级配有几种? 46、泵送混凝土为什么要优先采用连续粒级的石子? 47、好石子的质量主要有几项要求? 48、好砂子的质量有几项要求? 49、混凝土和易性的意义是什么? 50、为什么混凝土有和易性要求? 51、坍落度测定方法? 52、混凝土拌合物主要检测哪几项性能? 53、为什么石子的颗粒形状非常重要? 54、砂、石的含水率为什么要经常检测、监控?

2016专业技术人员知识创造与经营练习答案

2016专业技术人员知识创造与经营练习答案 一、单选题: 1:公共知识是不受()保护的。 A、法律 B、国家 C、政府 D、知识产权答案: D 2:究竟何为“( )”,人类似乎并不存在根本的认识上的冲突,那就是“增进人类福祉、和平发展、缩小贫富差距、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 A、真理 B、准则 C、大善 D、大道答案: C 3:在将外在的标准化的知识内化于心,变为“属于自己的知识”时,一定是()的。 A、一样 B、不一样 C、相似 D、相同答案: B 4:需要指出的是,你和谁在一起并不能狭隘地理解为“()的在一起”,更深刻的在一起的意义是指“神交”,你不可能与孔子在一起,但你可以与他的思想在一起,这是知识创造最具影响力的地方。 A、住 B、物理上的、生物学上 C、生活 D、学习答案: B 5:如果说,人类对茫茫宇宙的认知,永远没有完结,认知也非常有限,需要人类去探索,那么,人类对自身发展认知的()就更加紧迫和极具挑战。 A、知识 B、了解 C、把握 D、学习答案: A 6:创造的基本特征是(),而且这个“有”更多层面是决定性的、基础性的,是其他“有”的基础。 A、发明 B、创新 C、无中生有 D、新发现答案: C 7:知识创造和经营的未来根本上是要追求“()”,也是知识最根本的要求和出发点。 A、大善 B、盈利 C、商业价值 D、好奇心的满足答案: A 8:一些伪命题所创造的知识就是(),那些造假而来的知识更是伪知识。 A、骗人的 B、造假 C、伪知识 D、谎言答案:C 9:与知识的创造、生产、加工、传播、营销等等相关的职业都可以看作是知识( )。 A、工作 B、职业 C、岗位 D、行业答案: B 10:知识的体系是以‘大道’为出发点,‘认知’为基础,根据所认知的对象,建立的基础理论、专业理论、()”是有关知识定义的重要命题之三。 A、应用知识和技能 B、应用知识 C、操作技能 D、经验总结答案: A 11:要警惕“知识过度()化所带来的危险。 A、专业 B、商品 C、娱乐 D、老答案: B 12:可验证()必须你自己亲自验证。 A、就是 B、要求 C、只能是 D、不等于答案: D 13:知识创造与经营的价值可以从()、科学——人文、利己——利他等维度判断。 A、商业——公益 B、经营——非经营 C、有益——有害 D、好奇心——探险答案: A 14:不能违背基本道德准则,利用知识或者信息不对称而谋取()利益。 A、正当 B、合法 C、个人 D、不正当答案: D 15:()在行业层面的知识创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A、行业协会 B、政府 C、市场 D、企业答案: A 16:在科学——人文价值不平衡时,()是基础和前提,人文价值是基本价值判断。 A、科学 B、人文 C、真理 D、客观规律答案: A 17:盲目信仰而不探究其内在的()是伪知识的一大特征。 A、科学性 B、规律 C、关系 D、核心答案: A 18:经营知识的背后是对()的判断和追求。 A、价值 B、利润 C、功利 D、目的答案: A 19:知识创造中,( )的引领是基础和方向。方向对了,才能使知识创造和经营之路正确,才能获得真知。

高性能混凝土---试验知识

第一部分 高性能砼试验知识 目 录 1高性能砼的定义 1 2高性能砼的原材料 3 2.1水泥 3 2.2粉煤灰 5 2.3细骨料 6 2.4粗骨料 9 2.5外加剂 12 2.6水 14 3高性能砼配合比的选定依据 15 3.1 砼的强度等级 15 3.2砼耐久性设计参数 15 3.3砼中氯离子 20 4砼配合比换算 20 5施工中砼的检测项目及检验批次控制 21 5.1塌落度 21 5.2含气量 21 5.3施工质量控制 21 第一部分 高性能混凝土试验知识 1 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 高性能混凝土一词是从英文High (高级的、高科技的) Performance (履行、演出、行为) Concrete (混凝土)翻译过来的,简称(HPC)。对于高性能混凝土在不同的国家、不同学者依照各自的认识、实践、应用范围和目的的要求的差异,对高性能混凝土有不同的定义和解释。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 )与美国混凝土协会(ACI )于1990年5月召开的讨论会上提出:高性能混凝土是具有某些性能要求的匀质混凝土,必须采用严格的施工工艺,采用优质材料配制的,便于浇捣,不离析,力学性能稳定,早期强度高,具有韧性和体积稳定性能的耐久性的混凝土,特别适用于高层建筑,桥梁以及暴露在严酷环境中的建筑结构。 1992年法国Malier Y A 认为: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在于有良好的工作性、高的强度和早期强度、工程经济性高和耐久性,特别适用于桥梁、港工、核反应堆以及高速公路等重要的混凝土建筑结构。 对于不同的工程和应用部门对于高性能混凝土也有不同的要求,会提出不同的性能指标。例如: 1.1 公路工程应满足下列要求 A 水胶比不大于0.35; B 耐久性指数大于80% C 4h 抗压强度高于17.2Mpa,或24h 抗压强度高于34.5Mpa,或28d 抗压强度高于68.9Mpa 。 1.2 桥梁工程 A 水胶比不大于0.4; B 强度高于41.4Mpa;

混凝土基本知识

混凝土施工基本知识 讲到混凝土的基本知识,就必须了解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过程,只有了解了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过程才能对混凝土有一个全面了解,才能懂得怎样控制机好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一、普通混凝土配合比 1、混凝土配制强度计算 在进行混凝土理论配合比设计时首先要计算混凝土的配置强度,为什么要计算混凝土的配制强度呢?我们知道混凝土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强度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值,而是围绕着配制强度上下波动的值。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设计强度就必须提高混凝土的配制强度,那么混凝土的配制强度要提高到多少才算合适,在配合比设计技术规范中给出了一个计算公式。 配制强度fcu= fcuk+1.645 (式1) 式中 fcu ——混凝土配制强度 fcuk——混凝土设计强度 σ——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偏差(简称标准差) n 标准差σ= ∑(X-X)2/n-1 (式2) i=1 式中 x——各试验数据值 x——试验数据的算术平均值 n——试验数据个数 在混凝土施工技术规范中规定,要求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保证率为95%,公式中

的1.645为95%强度保证率系数。公式中的样本标准差是衡量样本数据波动性(离散程度)的指标,样本标准差是根据上一时期施工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经数理统计评定由公式2求得的,标准差波动性的大小受施工水平的影响,混凝土拌合质量控制的好,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值波动范围就小,则标准差小,混凝土拌合质量控制的不好,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值波动范围就大,则标准差也大。 举例说明: 例1、C30混凝土抗压强度如下: 35.0、28.9、40.2、33.6、45.5、34.1、38.2、42.4、30.0、27.4 σ=5.98MPa x=35.5MPa 例2、C30混凝土抗压强度如下: 33.2、37.3、37.1、34.4、39.6、36.4、34.2、37.5、28.6、35.8 σ=3.04MPa x=35.4MPa 混凝土强度离散性的规律遵循正态分布曲线,接近配制强度变化的值站多数,偏离太大或太小的值站少数,标准差小曲线较陡,标准差大曲线较缓。由公式1可以看出,混凝土的配制强度是与标准差成正比的,标准差大则混凝土的配制强度就大,进而水泥用量也大,标准差小则混凝土的配制强度就小,进而水泥用量也小,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由于我们是流动性单位,随施工地点的变化,原材料也随之变化,所以我们不能将某一地统计求得的标准差应用到其他施工地点,我们在计算混凝土的配合比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