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考试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的课程内容,分为作家作品知识、泛读作品、精读作品三个部分,具体要求如下:

一、作家作品知识

1. 识记作家与作品的相互归属及其所属时代。

2. 识记著名作家的主要字号、别集名称及所属流派。

3. 认识著名作家、著名作品的并称。

4. 认识古代文学作品中各种常用文体,认知作品所属文体类别。

二、泛读作品

本大纲将教材所选作品中的以下各篇列为泛读作品:

诗经《君子于役》

《硕鼠》

《将仲子》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国语《邵公谏厉王弭谤》

战国策《苏秦始将连横说秦》

孟子《鱼我所欲也章》

墨子《非攻》(上)

庄子《逍遥游》

韩非子《难一》

屈原《离骚》(第一部分)

《湘夫人》

晃错《论贵粟疏》

马司迁《报任少聊书》

《魏公子列传》

张衡《四愁诗》

汉乐府《平陵东》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西北有高楼》

曹操《步出夏门行》(东临碣石)

《步出夏门行》(神龟虽寿)

曹植《白马篇》

《洛神赋》

陈琳《饮马长城窟行》

阮籍《咏怀诗》(夜中不能寐)

《咏怀诗》(驾言发魏都)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左思《咏史》

刘琨《重赠卢谌》

葛洪《画工弃市》

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

《读山海经》(孟夏草木长)

《五柳先生传》

刘义庆《世说新说·过江诸人》

鲍照《拟行路难》(奉君金卮之美酒)

《代东武吟》

丘迟《与陈伯之书》

江淹《别赋》

吴均《与宋元思书》

庾信《拟咏怀》(日晚荒城上)

《拟咏怀》(萧条亭障远)

《哀江南赋序》

南朝民歌《子夜歌》

北朝民歌《木兰诗》

王勃《送杜少之任蜀川》

杨烔《从军行》

卢照邻《长安古意》

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

沈佺期《独不见》

宋之问《度大庾岭》

孟浩然《宿建德江》

王维《渭川田家》

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

《闺怨》

李颀《古从军行》

高适《别董大》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李白《古风》(大车扬飞尘)

《望天门山》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杜甫《望岳》

《丽人行》

《新婚别》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韩愈《山石》

《杂说》(四)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祭十二郎文》

张籍《秋思》

王建《水夫谣》

柳宗元《江雪》

《小石潭记》

《捕蛇者说》

刘禹锡《石头城》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轻肥》

元稹《连昌宫词》

李贺《老夫采玉歌》

《李凭箜篌引》

杜牧《早雁》

《阿房宫赋》

李商隐《马嵬》

《锦瑟》

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陆龟蒙《野庙碑》

聂夷中《伤田家》

李朝威《柳毅传》

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

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残)

李煜《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

《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

泛读作品的考核要求是:

1. 识记节选课文的原书出处。

2. 读懂难度一般的散文,解释其中重要的文言词语。

3. 概括作品的主要思想内容或情感内容,把握作品的主要艺术特色。

三、精读作品

以上“泛读作品”中未列入的篇目为本大纲指定的精读作品。精读作品是教材中的重点,要求全面掌握,切实理解。其总体考核要求是:

1. 识记节选课文的原书出处。

2. 记忆作品中的名句、警句。

3. 背诵下列作品: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

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

王昌龄《出塞》

王维《山居秋暝》

《送元二使安西》

李白《将进酒》

《行路难》

杜甫《春望》

《登高》

韦应物《滁州西涧》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孟郊《游子咏》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乌衣巷》

杜牧《泊秦淮》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另亦难)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4. 理清段落层次,说明作品结构

5. 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熟悉其思想、情感内容,实事求是地分析、评价作品的基本倾向和认识价值。

6. 切实理解作品的艺术特色及主要表现手法,对作品进行具体的分析鉴赏。

7. 力求运用有关知识和理论,从艺术与思想相结合的角度,对作品进行总体把握和综合分析。

精读作品各篇的具体考核要求是:

1.《氓》

(1)识记本篇是弃妇的怨诗。

(2)理解本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制度女子的压迫与损害。

(3)说明本诗以对比的手法刻划人物性格的艺术表现特点。

(4)以被弃为界,分析女主要公形象的前后变化以结婚为界,分析氓这一人物形象的前后变化。

(5)认识诗中所用的比兴手法及其喻意。

2.《蒹葭》

(1)把握此诗对“伊人”追求的痴迷执着与追求未得的哀惋惆怅相互交织的情感内容。

(2)分析诗中关于蒹葭、白露、秋水等景物的描写对显示人物情感活动的作用。

(3)理解白露从凝结为霜到融化为水到逐渐干涸的过程,表现诗人时间对“伊人”追求不懈的作用。

(4)认知诗中的起兴手法及其作用

(5)认知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及其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3.《晋楚城濮之战》

(1)认识这次战争的性质属于大国争霸。

(2)识记这次战争的大致经过及晋楚双方的主要人物。

(3)归纳晋胜楚败的主要原因。

(4)论述本文描写战争善于将双方的政治、外交活动及民心、道义、士气等因素与战事发展紧相结合,以揭示战争胜负必然的艺术特点。

(5)分析子玉、先轸、晋文公三个人物形象的主要性格特征。

4.《冯谖客孟尝君》

(1)了解“狡兔三窟”的具体内容

(2)分析冯谖的性格特色。

(3)论述“欲扬先抑”的手法对突出冯谖形象、增强文章趣味的作用。

(4)认知孟尝君及其左右的言行地冯谖形象的衬托作用。

5.《侍坐》

(1)识记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孔子与学生一起讨论抱负志趣。

(2)分析文中的孔子形象及子路、冉有、公西华、曾晳四人的个性。

(3)理解本文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来表现人物个性的特点。

6.《齐桓晋文之事章》

(1)说明孟子“仁政”主张的主要内容,并作辩证评价。

(2)以“以羊易牛”为例,分析孟子善于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的论辩技巧。

(3)认知文中所用的比喻及其喻义。

7.《劝学篇》

(1)说明荀子所谈学习的重要作用。

(2)评说荀子倡导的学习态度。

(3)评说荀子提倡的学习方法。

(4)分析本文长短句并用、对偶排比句兼行、整饬而错落有致的语言特色。

(5)认知本文所用的比喻及其喻义。

8.《国殇》

(1)了解“国殇”的含意。

(2)认识屈原《国殇》的意图是祭奠为国捐躯的楚军将士,并以此感召楚国人民同仇敌忾,雪洗国耻。

(3)具体分析本诗第一段写激战,将动态描述与静态刻画相结合、全景鸟瞰与局部特写相结合、外形描绘与精神赞美相结合等特点。

9.《哀郢》

(1)了解《哀郢》写作背景的两种说法。

(2)理解本诗的思想感情:既有忧国忧民的悲愤,又有委屈沉沦的凄怆。

(3)分析本诗叙事与抒情紧相结合的特点。

(4)认知诗中所用的对比及比喻手法。

10.《谏逐客书》

(1)了解本文的写作缘起。

(2)评说李斯认为逐客错误的主要理由。

(3)分析本文正反对比、利害并举的论证方法。

11.《过秦论》(上)

(1)说明贾谊写作本文的意图是要告诫当时统治者记取历史教训,免蹈朝灭亡的覆辙。

(2)分析本文在大量历史事实基础上得出结论的特点及其效果。

(3)分析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对突出主旨的作用。

(4)认知本文句式多用铺叙排比、语言富有文采气势的特点。

12.《项羽本纪》

(1)了解钜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的主要情节。

(2)分析项羽形象的主要性格特征。

(3)以鸿门宴为据,分析刘、项两方一些主要人物的个性。

(4)分析“霸王别姬”的情节对丰满项羽形象、增强文章悲剧气氛的作用。

(5)认知本文中形成的成语。

13.《苏武传》

(1)分析苏武形象,说明文章体现出的爱国精神。

(2)分析文章善于以富有特征的细节来刻划人物性格的特点。

(3)比较分析卫律、李陵两个降将的思想情感有何差异。

(4)认知“鸿雁传书”的典故出于本文。

14.《陌上桑》

(1)识记这是一首叙事诗。

(2)分析罗敷形象。

(3)理解本诗用烘托、映衬的手法描写罗敷美貌、给读者的审美想象留足余地的特色。

(4)简析“罗敷夸夫”对丰满罗敷形象、增强本诗喜剧意味的作用。

(5)认知本诗以人物对话入诗的特点。

15.《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概括这首叙事诗的主要情节,简要说明其“双线推进”的情节结构方式。

(2)认识本诗通过焦、刘二人的婚姻悲剧,揭露封建礼教吃人本质,歌颂青年男女忠于爱情、向往自由的思想意义。

(3)以刘兰芝、焦仲卿、焦母、刘兄为例,扼要分析此诗善以人物对话刻划人物性格的特点。

(4)理解作者在“兰芝辞别”与“太守迎亲”两处用铺陈笔法渲染气氛、刻划人物、烘托悲剧主题的作用。

(5)认知此诗末段景物描写的象征意义。

16.《迢迢牵牛星》

(1)认知本诗借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人间的相思离别之情。

(2)具体分析诗中的六处叠字对描写物态、表达情思所起的作用。

17.《短歌行》

(1)理解此诗的情感内容主要是珍惜光阴、想趁有生之年招纳贤才以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

(2)说明作者感慨人生短暂的主要原因是担忧功业无成。

(3)理解作者引用《诗经》成句表达心曲的方法及其效果。

18.《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

(1)识记本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首七言诗。

(2)概括此诗的情感内容。

(3)理解诗中的景物描写引发、烘托人物情感活动的作用。

19.《赠马王彪》(并序)

(1)了解写作背景。

(2)领会本诗内容在抒写与白马王的离别之悲以外,尚有对自身受朝廷猜忌、压迫的怨愤。

(3)认知第三章中的比兴句及其喻义。

(4)分析第二、第四两章借景物抒写情思的表现手法。

(5)认知本诗各章之间以顶针手法蟑联、使各章首尾相连、全诗绵连一体的结构方式。

20.《吁嗟篇》

(1)识记本篇咏物诗。

(2)了解写作背景,认识作者借蓬草喻指自身遭际的写作意图。

(3)认知本诗通篇运用比兴,名为咏物,实为咏怀。

21.《登楼赋》

(1)识记本篇为抒情小赋。

(2)理解作者表达的身处乱世、寄人篱下、思乡怀亲、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

(3)认知赋中所有用的铺叙手法。

(4)说明赋中所用的典故的含义和作用。

22.《七哀诗》(西京乱无象)

(1)了解本诗写作的时代背景。

(2)分析“母亲弃子”的描写所反映的战乱不息、生息涂炭的严重程度。

(3)理解末四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3.《出师表》

(1)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国家正处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后主应尊贤纳谏、执法公正、远离小人、修明朝政,使文武大臣各尽其职以兴复汉室。

(2)分析文章第三段陈述心曲、真情洋溢的特点。

(3)理解文中多次提及“先帝”的原因及其作用。

24. 《陈情表》

(1)理解本文以情动人、委婉得体的陈情思路。

(2)分析本文生动形象的语言艺术。

(3)识记本文中形成的成语。

25.《咏史》(郁郁涧底松)

(1)概括本诗主旨:对西晋门阀制度压抑、埋没人才的愤慨不平。

(2)分析开头四句所用比喻的贴切、深刻。

(3)说明诗中所用的典故及其含义。

26.《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

(1)识记这是一首田园诗。

(2)理解诗人脱离仕宦羁绊、官场污浊,回归田园自然的由衷欣喜。

(3)分析此诗以白描手法描写田园风光,以突出其质朴宁静、又充满生活气息的特点。

(4)认知诗中所用比喻及其喻义。

27.《饮酒》(结庐在人境)

(1)概括此诗意旨:乐于隐居田园,在自然风景中领悟到生活的充实和天趣。

(2)分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训所展现的心物交融、兴会悠然的意境。

(3)说明诗歌开头四句借现象说明哲理的特点。

28.《咏荆轲》

(1)识记这是一首咏史诗。

(2)分析荆轲士报知、不畏强暴、慷慨赴死的侠义的精神。

(3)说明诗中的景物描写对渲染气氛、烘托主旨的作用。

(4)认知此诗风格豪放悲壮,反映了陶渊明作品除静穆外尚有“金刚怒目”的一面。

29.《归云来兮辞》(并序)

(1)识记本篇属抒情小赋。

(2)说明诗人“归去来兮”的原因。

(3)分析此赋叙事、抒情、写景相结合的艺术特色。

(4)理解“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的比兴象征意义。

30.《桃花源记》

(1)归纳桃花源理想社会的主要特点。

(2)说明作者提出桃花源理想社会的意义。

(3)理解渔夫等“不复得路”及刘子骥欲往“未果”的言外之意。

31.《登池上楼》

(1)理解诗人借“潜虬”、“飞鸿”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2)分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两句何以能使读者感觉耳目一新。

(3)认知全诗多用对偶、多用典故的特点。

32.《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

(1)理解此诗意旨:因出身寒微,怀把利器却无从施展,在仕宦中备受压抑。既对此愤愤不平,又无可奈何。

(2)理解“弃置罢官去”以下六句旨在表现闲居的无聊。

(3)说明最后两句诗深化主旨的作用。

33.《北山移交》

(1)识记这是一篇骈文。

(2)认知本文假托山灵口吻,讽刺假隐士贪图官禄的意旨。

(3)说明本文以对比手法刻划人物的作用。

(4)分析本文以对比手法刻划人物的作用。

34.《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1)识记这是一首山水诗。

(2)认知此诗写晚登三山所见京城的壮丽景象及周边风景之美,从而引发思乡之情。

(3)说明开头两句融化前人诗句的用意。

(4)分析“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两句景物描写的艺术效果。

35.《三峡》

(1)把握三峡景观在不同季节的特色。

(2)理解本文语言精练、富有表现力的特点。

36.《拟咏怀》

(1)了解写作背景。

(2)认知此诗主旨:抒写长期羁留北国不得回归江南的痛苦哀怨。

(3)理解此诗以男女喻君、借汉代和亲女子的宫怨表达故国之思、笔墨委婉曲达的特点。

37.《西州曲》

(1)认知本诗情感内容:写一江南少女一年四季对其江北情郎的无尽相思。

(2)分析此诗通过景物变易显示季节更替,从而显示少女四季相思绵绵的特点。

(3)认知本诗所用顶针、谐音(双关)、象征等修辞手法。

38.《敕勒歌》

(1)认知本诗意旨:赞美摹的辽阔和游牧生活的自在。

(2)理解本诗语言自然质朴、风格雄浑豪放的特点。

39.《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钱别序》

(1)识记本文属骈文,是一篇赠序。

(2)认知本文段段扣合题目,层层转进,开合收纵自然流转的结构特点。

(3)把握作者自抒怀抱的两个方面:既有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的怨艾;更有施展才华、报效国家的热情和穷且益坚、积极进取的志气。并对此作出简要评价。

(4)分析“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两句写景流丽飞动、富有诗意的特点及其作为全段景物描写的总体背景的作用。

(5)理解本文用典精当、驱遣自如。

(6)认知本文形式严整、语言精美、气势通畅。

40.《在狱咏蝉》

(1)识记这是一首咏物诗。

(2)理解此诗借咏蝉寄寓境遇、抒写衷曲。

(3)分析此诗形神兼备、寄托遥深的艺术特色。

41.《登幽州台歌》

(1)了解写作背景,认识此诗主旨系抒写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伤痛。

(2)理解此诗视野开阔、气象宏大、感喟深重的特点。

(3)说明“念天地之悠悠”对突出第四句诗人自我形象的背景作用。

42.《感遇》(兰若生春夏)

(1)认知此诗意旨:以兰若自比,隐寓怀才不遇的感慨和理想幻灭的忧伤。

(2)分析此诗以比兴手法托物寓意的特点。

43.《春江花月夜》

(1)理解本诗写相思离别笔调柔婉、叹息轻微、满含脉脉温情憧憬美好重逢的思想感情。

(2)分析月亮在全诗结构上所起的贯串作用。

(3)说明此诗画意、哲理、诗情交相融会的艺术特色。

(4)举例说明本诗语言的优美自然。

44.《过故人庄》

(1)识记这是一首田园诗。

(2)概括本诗意旨:赞美了优美恬静的农村风光和真挚朴实的友情。

(3)认知本诗亲切亲切省净、质朴自然的语言风格。

45.《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1)把握本诗主旨:表露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愿望和希望在仕途上得到援引的迫切。

(2)说明“欲渡无舟楫”使前四句写景与后四句句抒情绵连一体的枢纽作用。

(3)分析此诗巧用比兴的艺术效果。

46.《山居秋暝》

(1)识记这是一首山水诗。

(2)辩证评价诗人的归隐意愿。

(3)认知本诗写景纯用白描,笔致简约。

(4)分析本诗动静相衬、视听结合的写景特色。

47.《观猎》

(1)分析诗中的将军形象。

(2)说明“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对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

(3)分析“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用字生动精练的特色。

48.《送元二使安西》

(1)识记这是一首送别诗。

(2)认知此诗情调不同于一般送别诗的低回伤感,并分析其原因。

(3)阐明“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深厚意蕴。

(4)说明“客舍青青柳色新”的暗示作用。

49.《凉州词》

(1)识记这是一首边塞诗。

(2)分析诗歌前两句写景的雄阔苍凉境界。

(3)说明“春风不度玉关门”的双重含义。

50.《出塞》

(1)识记这是一首边塞诗。

(2)理解此诗言少意多、内蕴丰富。

(3)认知诗中所用的互文修辞手法。

(4)分析此诗发兴高远、感慨深长的特点。

51.《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

(1)识记这是一首边塞诗。

(2)归纳并评说历来善于此诗旨意的几种认识。

(3)说明此诗用典型事物表现边塞军旅生活。

52.《燕歌行》

(1)识记这是一乎边塞诗。

(2)了解此诗的写作意图,理解此诗并非针对某次战役而作,而是包括了作者对当时边境战事的诸多看法。

(3)认知此诗意在揭露唐军中有些将帅腐败无能、不恤士卒,军中官兵苦东悬殊,对长期浴血苦战的士兵心理活动对丰满士兵形象的作用。

5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识记这是一首边塞诗,也是一首送别诗。

(2)认知本诗内容的两个方面:歌咏雪景与抒写别情。

(3)理解“愁云惨淡万里凝”在结构上的承启作用。

(4)说明本诗写景取听喻颖、描摹传神的特点。

(5)分析、说明末两句以景结情,极富意境。

54.《蜀道难》

(1)划分层次,认知此诗三部分的内容:开辟道路之难,跋涉攀登之难,居留蜀地之难。

(2)说明“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诗中三次重复的作用。

(3)分析此诗将奇特的想象、恣意的夸张与有关神话传说糅合一体的艺术表现特点。

(4)说明本诗句式的灵活多变和语言的奔放恣肆。

55.《将进酒》

(1)理解此诗主旨是借酒浇愁,抒发优愤深广的人生感慨。

(2)说明本诗情感色彩强烈、作者情绪变化剧烈的特色。

(3)认知诗中夸张往往以巨额数量词加以修饰,富有力度。

56.《行路难》

(1)认知本诗所反映的作者的思想痛苦与心理矛盾。

(2)说明本诗情感活动剧烈、数度起落折转的艺术特色。

(3)说明“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诗的象征意义。

(4)认知诗中所用典故及其作用。

57.《梦游天姥吟留别》

(1)理解此诗意旨:以记梦为由,借“留别”抒慨,表达对光明的渴求,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表现“不摧眉折腰”的人格。

(2)说明诗中神仙世界的象征意义。

(3)分析诗中想象和夸张手法的运用对形成此诗浪漫风格的作用。

58.《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1)理解此诗借饯别以咏怀,抒写对理想的追求,因受现实压抑而愁怀不解,想归隐江湖。并作简要评价。

(2)说明此诗起止无端、断续无迹、思绪跳跃的结构特点。

(3)理解“弃我去者”“乱我心者”的内涵。

(4)认知本诗语言奔放自如中,无所拘束。

59.《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1)概述本诗三个部分的内容。

(2)评说本诗是否有“诗史”的特性。

(3)理解作者优国优民的热情怀。

(4)分析“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两句的深刻精警。

(5)认知本诗“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60.《春望》

(1)了解此诗的写作背景。

(2)说明“感时”“恨别”所包融的国恨家愁。

(3)阐明“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含义。

(4)说明诗末以诗人自我形象作结对深化主题所起的作用。

6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具体说明诗人“喜欲狂”的缘由。

(2)认知本诗感情欢快、笔调畅快、节奏明快,是杜甫“生平第一快诗”。

(3)说明此诗通过人物行为来表现其内心情感的方法。

(4)说明末联在遣词造句上的特色。

62.《秋兴八首》(玉露凋伤枫树林)

(1)认识此诗意旨:不但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老大之秋和国运衰落之秋,充溢着身世之感和家国之思。

(2)分析此诗抒情写景联系密切、浑然一体。

(3)说明三、四两句的比兴象征意义。

63.《登高》

(1)认知本诗前四句写登高所见之景象,后四句写登高所发生的感触。

(2)分析本诗写景俯仰兼顾、动静相衬、意境深远的特点。

(3)说明“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丰富内涵。

(4)认知本诗通篇运用对偶。

64.《滁州西涧》

(1)分析此诗写景绘声绘影、动静相衬的特点。

(2)说明“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所显现的蓬勃活力和盎然意趣。

65.《夜上受降城闻笛》

(1)识记这是一首边塞诗。

(2)认知此诗主旨:写戍边将士的思乡怀亲之情。

(3)说明此诗抒情委婉含蓄的艺术特点。

66.《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1)把握此词的内容:通过描绘清新秀丽的江南水乡景色,表露作者乐在山水、陶情养性的心态。

(2)分析本诗所写景物的季节特征和地域特征。

(3)分析此词设色明丽的特点。

(4)说明“斜风细雨”在全篇景物描写中的作用。

67.《游子吟》

(1)概括此诗旨意:歌颂伟大的母爱,抒写儿女对母爱的感激之情和报答之心。

(2)说明本诗以日常生活细节描写母爱。

(3)说明本诗比兴手法的运用。

68.《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了解写作背景及作者写作此诗时的心情。

(2)把握此诗的情感内容:忠而获罪、英雄失路的悲愤和老而弥坚、为国尽忠的心志。

(3)说明“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含意及表现手法。

69.《师说》

(1)了解本文针对时弊而作,体现了作者抗颜为师的态度和勇气。

(2)概括本文主旨:学必从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3)分析文中所用的对比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70.《张中丞传后叙》

(1)了解写作背景,认知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是为歌颂英雄,弘扬正气,驳斥流言,打击邪恶,维护国家统一。

(2)说明本文议论与记叙并重、两者联系紧密的特点。

(3)分析张巡、许远、南霁云三个人物形象。

(4)说明本文议论风发、气盛言宜的特点。

(5)举例分析文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71.《进学解》

(1)认识本文主旨是感叹不遇,自鸣不平。

(2)理解本文借“解”字的多种义项命题布局,结构全文。

(3)说明“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在文中所起的双重作用。

(4)分析本文措辞曼妙、似庄实谐、似谐实庄的特色。

(5)认知本文中形成的成语。

72.《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1)了解写作背景,把握此诗主旨:抒发了诗人迭遭打击、贬谪遐荒的忧愤,也表达了对同道者的怀念。

(2)分析此诗情景交融的特色。

(3)说明“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薜荔墙”的象征意蕴。

73.《始得西山宴游记》

(1)识记本文属山水游记。

(2)理解本文以自然山水之美与作者人格之美相互映照,深化了文章的意蕴。

(3)分析文章写景时所用的对比、烘托手法。

74.《段太尉逸事状》

(1)了解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

(2)分析段太尉的性格特征。

(3)说明文中对比、衬托手法的作用。

(4)认知本文寓褒贬于客观记叙之中的笔法。

(5)说明本文打破三件逸事的原来时间顺序而重新排列的结构特点及其艺术效果。

75.《种树郭橐驼传》

(1)说明本文将传记与寓言熔为一炉的文体特点。

(2)评说此文主旨:与民休息,不可生事扰民。

(3)分析文章以类比和对比方法说理及其效用。

76.《西塞山怀古》

(1)识记这是一首怀古诗。

(2)概括此诗意旨:借古讽今,警告藩镇割据势力不得依据山川形势划地称王,同时提醒朝廷应居安思危,励精图治,切勿骄奢淫侈、蹈六朝覆亡的故辙。

(3)分析本诗将西晋与东吴、统一与分裂、古代与当时两相映照的艺术表现手法。

(4)说明此诗描述简练生动、议论深刻精警的特点。

77.《乌衣巷》

(1)认识此诗主旨:世事多变不定,荣辱盛衰无常。

(2)分析此诗以小见大、以景物暗示沧桑之变的艺术表现手法。

78.《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了解刘禹锡的遭际与这首诗的联系。

(2)说明此诗情感内容的丰富复杂。

(3)说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的原意及其所蕴含的哲理。

79.《长恨歌》

(1)划分这首长诗的层次,概括四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2)了解关于此诗主旨的几种说法。分析作者写作此诗的主观意图和客观影响。

(3)分析本诗情节的曲折离奇,说明此诗以描写人物的情感活动推动情节发展的特点。

(4)分析李隆基地、杨玉环两个人物形象。

(5)理解此诗将现实描述与艺术想象结合,将叙事写景与抒情议论结合的特点。

(6)认知此诗运用对偶、排比、比喻、比拟、顶针、借代等多种修辞手法。

80.《琵琶行》

(1)划分这首长诗的层次,概括四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2)概括本诗主旨:抒写沦落天涯的牢骚困顿。

(3)说明本诗比兴相纬、寄托遥深的特点。

(4)分析琵琶女这一人物形象。

(5)分析诗中描写音乐的一段文字精彩何在。

(6)比较诗中对月光的三次描写有何不同作用。

81.《钱塘湖春行》

(1)说明诗中所定景物的早春特色何在。

(2)说明本诗移步换景的写作特点。

82.《雁门太守行》

(1)理解本诗采用的“印象联缀”的结构方法。

(2)分析此诗设色浓重、色彩艳丽的语言风格。

83.《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

(1)识记这是一首咏史诗。

(2)联系唐敬宗时大兴土木的背景,理解作者借古讽今的意图。

(3)分析此诗将“一骑红尘”与“妃子笑”两个意象并置,言简意深,发人深省的艺术效果。

84.《泊秦淮》

(1)认知此诗主旨:表现了作者对国势危迫、朝廷上下却依然醉生梦死的深重忧虑。

(2)说明诗中所用典故及其内蕴。

(3)理解本诗用语浅显而意味深远。

85.《安定城楼》

(1)识记这是一首咏怀诗。

(2)概括此诗的情感内容:抒写有志用世、功成身退的意愿和怀才不遇、抱负成虚的哀伤。

(3)说明诗中所用典故及其作用。

86.《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1)认知此诗的情感内容:熔铸着刻骨铭心的相思之苦和深沉执着的追求之情。

(2)分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联所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效果。

(3)理解五、六两句“从对面写起”的笔法有一石双鸟之效。

87.《梦江南》(梳洗罢)

(1)认知此词的情感内容:写女子对意中人的痴情相思。

(2)识记此词属“代言体”。

(3)分析“过尽千帆过皆不是”对刻划人物心理活动及其起伏变化的作用。

(4)说明“斜晖脉脉水悠悠”以景抒情的艺术效果。

88.《山中寡妇》

(1)理解本诗的认识意义:通过山中寡妇的悲惨生活,深刻揭露了统治者对人民敲骨吸髓的残酷剥削,人民无以为生。

(2)说明本诗通过鲜明人物形象和生动的生活场景来反映现实黑暗的特点。(3)说明诗歌末两句议论对深化主题的作用。

89.《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1)了解写作背景,把握此词情感内容是抒写故国之思、亡国之恨。

(2)说明本词写出了亡国之君的真实情感、深切感触的特点。

(3)分析词中所用比喻的艺术效果。

(4)认知此词明白而练达的语言风格。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教学大纲 责任教师:王文章 一、课程的性质: 中国古代作品选读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设的一门选修课,内容为上起先秦下至近代的一些颇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名篇名作或其节录,按文学史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近代七个部分。授课学期为一学期,课内授课总计72学时,学分4分。 二、教学目的: 本课程将通过对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些名篇名作的分析鉴赏,使学生通过“以点带面”式的学习,充分熟识中国文学代表性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创作特色,并进一步了解不同文学体裁的创作特色和艺术风貌。通过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与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同时对于陶冶情操、升华性灵,提升自身的艺术文化修养和认识生活的能力也大有裨益。 三、教学材料与教学媒体: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的课堂教学材料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注》(葛晓音、周先慎编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一版)。 四、教学重点掌握内容及教学进度表: 一、先秦(8课时,第三周、第四周、第五周): 神话:《精卫填海》、《女娲补天》 诗经:《伯兮》、《七月》 先秦散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逍遥游》、《劝学》 楚辞:《离骚》 二、两汉(6课时,第五周、第六周、第七周): 两汉辞赋:《鵩鸟赋》 史记:《李将军列传》

两汉乐府诗:《陌上桑》、《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并序》 汉代古诗:《古诗十九首》(《上山采蘼芜》、《十五从军征》) 三、魏晋南北朝(4课时,第八周): 建安诗赋:《蒿里行》(曹操)、《燕歌行》(曹丕)、《白马篇》(曹植)、《七哀诗》(王粲) 正始诗文:《咏怀》其一(阮籍) 西晋诗歌:《悼亡诗》(潘岳)、《咏史》其二(左思)、《游仙诗》其一(郭璞) 东晋诗文:《读山海经》、《桃花源诗并记》(陶渊明) 南朝乐府民歌:《子夜歌》、《读曲歌》(吴声歌曲)、《西洲曲》(西曲歌) 北朝乐府民歌:《幽州马客吟》、《捉搦歌》、《敕勒歌》、《木兰诗》 南朝诗文:《登池上楼》(谢灵运)、《拟行路难》其四(鲍照)、《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玉阶怨》(谢眺)、《与朱元思书》(吴均) 北朝诗文:《水经注》(郦道元)、《国江诸人》(刘义庆) 四、隋唐五代(8课时,第八周、第九周、第十周、第十一周): 初唐诗歌:《在狱咏蟬》(骆宾王)、《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盛唐诗歌:《凉州词》(王翰)、《次北固山下》(王湾)、《春江花月夜》(张若虚)、《临洞庭》(孟浩然)、《从军行》、《长信秋词》(王昌龄)、《终南山》、《送元二使安西》(王维)、《蜀道难》、《行路难》、《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岑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蜀相》、《登高》(杜甫) 中唐诗文:《滁州西涧》(韦应物)、《宫怨》(李益)、《游子吟》(孟郊)、《山石》(韩愈)、《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段太尉逸事状》(柳宗元)、《西塞山怀古》(刘禹锡)、《长恨歌》(白居易)、《金铜仙人辞汉歌》(李贺)晚唐诗文:《早雁》(杜牧)、《贾生》、《无题》(李商隐)、《读“司马法”》(皮日休、《菩萨蛮》(温庭筠)、《菩萨蛮》(韦庄) 敦煌曲子词:《菩萨蛮》 五代词:《谒金门》(冯延巳)、《摊破浣溪沙》(李璟)、《清平乐》、《虞美人》(李煜)

17春《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作业_2

17春《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作业_2 交卷时间:2017-08-16 15:20:04 一、单选题 1. (4分)湘夫人第二部分写() A.A追求 B.B相聚 C.C分手 D.D离别 纠错 得分:4 知识点:1.2文 收起解析 答案B 解析 2. (4分)关于《战国策》的说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A.A它的作者是刘向 B.B又名《国策》、《国事》、《事语》等 C.C主要记录了战国进谋臣、策士游说诸候的言论行动 D.D行文中多用排比和比喻,夸张渲染。 纠错 得分:4 知识点:1.2文 收起解析 答案A 解析 3. (4分)“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是下列哪位诗人的诗句? A.A曹植 B.B谢灵运 C.C鲍照

D.D曹操纠错

得分:4 知识点:2.1诗 收起解析 答案D 解析 4. (4分)以下不属于李白诗歌特征的是() A.对“我”的突出,对个人自身的重视 B.大胆的想象与夸张 C.情绪急剧变化 D.清峻明朗的总体风貌纠错 得分:4 知识点:3.1诗 收起解析 答案D 解析 5. (4分)“洛阳纸贵”的典故指的是()的《三都赋》 A.谢脁 B.谢灵运 C.鲍照 D.左思纠错 得分:4 知识点:2.1诗 收起解析 答案D 解析 6. (4分)陶渊明的《饮酒》其五有一句很有名的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么 ,那它后面的诗句应该是什么? A.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B.B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C.C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D.D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纠错 得分:4 知识点:2.1诗 收起解析 答案B 解析 7. (4分)“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是哪位诗人的诗句? A.A柳宗元 B.B韦应物 C.C韩愈 D.D白居易 纠错 得分:4 知识点:3.1诗 收起解析 答案D 解析 8. (4分)《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 以上两句话出自()。 A.A《捕蛇者说》 B.B《劝学》 C.C《进学解》 D.D《送李愿归盘谷序》 纠错 得分:4 知识点:3.1诗 收起解析 答案C 解析 9. (4分)在汉乐府vv古歌>>里"离家日趋远"的下一句是什么? A.A坐中何人,谁不怀忧 B.B心思不能言

1704-全国-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自考真题及答案

1704-全国-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 总分:100 一、单选题(共30题,共30分) 1、王禹偁《待漏院记》:“复有无毁无誉,旅进旅退”,“旅进旅退”典出()(1分) A:《国语》 B:《史记》 C:《左传》 D:《论语》 2、元好问《岐阳》:“从谁细向苍苍问,争遣蚩尤作五兵”,“五兵”指的是()(1分) A:五路人马 B:五名士卒 C:五种兵法 D:五种兵器 3、下列文句中,出自邓牧《君道》的是()(1分) A: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 B:故凡为饮食之侈、衣服之备、宫室之美者,非尧舜也,秦也 C: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 D:尧舜之道,不失其本心而已矣 4、《窦娥冤》中,窦娥被斩首的时间是农历()(1分) A:三月 B:六月 C:九月 D:十二月 5、话本《错斩崔宁》故事情节的重要特色是运用了()(1分) A:悬念 B:巧合 C:铺叙 D:旁白 6、张可久《【南吕】金字经?春晚》的体裁是()(1分) A:诗 B:词 C:散曲小令 D:散曲套曲 7、取时调新声作慢词,与柳永齐名的是()(1分) A:范仲淹 B:晏殊 C:张先

D:秦观 8、下列散曲作家中,善于描写市井百象、民间风情的是()(1分) A:陈铎 B:王磐 C:梁辰鱼 D:冯惟敏 9、《报刘一丈书》中所写的“权者”是指把持朝政的()(1分) A:贾似道 B:秦桧 C:严嵩父子 D:魏忠贤 10、提倡“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作家是()(1分) A:汤显祖 B:方孝孺 C:王世贞 D:袁宏道 11、下列文天祥《正气歌》诗句中,与祖逖北伐有关的是()(1分) A: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B: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C: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D: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 12、陈子龙《小车行》的“行”是指()(1分) A:五言绝句 B:乐府和古诗 C:七言律诗 D:七言绝句 13、姜夔咏物词《齐天乐》(庾郎先自吟愁赋)所咏的是()(1分) A:萤火虫 B:蟋蟀 C:蝉 D:雁 14、《牡丹亭?惊梦》中,“没揣菱花,偷人半面”的“菱花"是指()(1分) A:镜子 B:女性头饰 C:用丝织品结成的花 D:珍宝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名词解释 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 活所作的形象的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 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 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 的重要土壤。 风雅颂:是《诗经》内容的分类,最早见于《荀子·儒效》。“风”也称“国风”, 是诸侯国地方乐歌曲调的意思,包括周南、召南、卫、王等十五个地 区的乐歌,共160篇。“雅”是朝廷正音,即王城地区的乐歌,分为 大雅、小雅。大雅多为朝廷燕享时的乐歌,共31篇;小雅多为下层 官吏的怨刺之作,共74篇。“颂”是王朝祭祀的乐歌,分为周、鲁、 商三颂。内容多褒美,共40篇。 赋比兴:是后人研究《诗经》时总结出来的三种艺术表现方法,与风雅颂合称 为诗之“六义”。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有关事物平铺 直叙的表达出来。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兴是触物兴词,客观 事物触发诗人情感,引起诗人歌唱。这三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往往交 相使用,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情感,成为中国古 典诗歌创作中三种基本的艺术表现形式,对后世影响深远。 四家诗:《诗经》虽遭秦火焚毁,但由于口耳相传,易于记诵,得以保存。至汉 代,传授《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家。东汉以后,齐鲁韩三家 先后亡佚,仅存《韩诗外传》。毛诗盛行于东汉以后,流传至今。 重章叠句:是《诗经》中的独特艺术手法。是指文章的反复咏叹,是作者有意 识、有目的、有计划的精心安排,不是任意重复,而是通过有节奏 有区别的反复,加强抒情浓度,增强感染力,淋漓尽致地表达了炽 热的感情,唤起读者的共鸣。 《毛诗正义》:在《毛传》、《郑笺》之后,唐代孔颖达继承汉学的研究方法与 成果,集前代汉学之大成,将《诗经》经学统一于汉学,主持 撰定《毛诗正义》70卷,是唐代科举考试的标准《诗经》教本, 代表了当时《诗经》经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在当时具有绝对的 权威地位。 知人论世:是孟子提出的一种读诗的方法,后来成为我国文学评论的基本方法 之一。它的意思要正确理解作品,应该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时代,才 能避免主观臆断。 香草美人:是出自屈原《离骚》的诗歌象征手法。香草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考试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的课程内容,分为作家作品知识、泛读作品、精读作品三个部分,具体要求如下: 一、作家作品知识 1. 识记作家与作品的相互归属及其所属时代。 2. 识记著名作家的主要字号、别集名称及所属流派。 3. 认识著名作家、著名作品的并称。 4. 认识古代文学作品中各种常用文体,认知作品所属文体类别。 二、泛读作品 本大纲将教材所选作品中的以下各篇列为泛读作品: 诗经《君子于役》 《硕鼠》 《将仲子》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国语《邵公谏厉王弭谤》 战国策《苏秦始将连横说秦》 孟子《鱼我所欲也章》 墨子《非攻》(上) 庄子《逍遥游》 韩非子《难一》 屈原《离骚》(第一部分) 《湘夫人》 晃错《论贵粟疏》 马司迁《报任少聊书》 《魏公子列传》 张衡《四愁诗》 汉乐府《平陵东》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西北有高楼》 曹操《步出夏门行》(东临碣石) 《步出夏门行》(神龟虽寿) 曹植《白马篇》 《洛神赋》 陈琳《饮马长城窟行》 阮籍《咏怀诗》(夜中不能寐) 《咏怀诗》(驾言发魏都)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左思《咏史》 刘琨《重赠卢谌》 葛洪《画工弃市》 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 《读山海经》(孟夏草木长)

《五柳先生传》 刘义庆《世说新说·过江诸人》 鲍照《拟行路难》(奉君金卮之美酒) 《代东武吟》 丘迟《与陈伯之书》 江淹《别赋》 吴均《与宋元思书》 庾信《拟咏怀》(日晚荒城上) 《拟咏怀》(萧条亭障远) 《哀江南赋序》 南朝民歌《子夜歌》 北朝民歌《木兰诗》 王勃《送杜少之任蜀川》 杨烔《从军行》 卢照邻《长安古意》 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 沈佺期《独不见》 宋之问《度大庾岭》 孟浩然《宿建德江》 王维《渭川田家》 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 《闺怨》 李颀《古从军行》 高适《别董大》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李白《古风》(大车扬飞尘) 《望天门山》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杜甫《望岳》 《丽人行》 《新婚别》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韩愈《山石》 《杂说》(四)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祭十二郎文》 张籍《秋思》 王建《水夫谣》 柳宗元《江雪》 《小石潭记》 《捕蛇者说》 刘禹锡《石头城》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轻肥》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2

作业名称:11秋《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第一次作业出卷人:SA 作业总分:100 通过分数:60 起止时间:2012-1-29 11:50:14 至2012-2-8 17:13:06 学员姓名:guoyanru0412 学员成绩:100 标准题总分:100 标准题得分:100 详细信息: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北宋前期晚唐体诗人中最著名的是人称“梅妻鹤子”(),他所写的《山园小梅》是传诵一时的佳作。 A、杨亿 B、王禹偁 C、林逋 D、刘筠 标准答案:C 学员答案:C 本题得分:4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出自元好问的()。 A、《戏为六绝句》 B、《遗山乐府》 C、《论诗三十首》 D、《中州乐府》 标准答案:C 学员答案:C 本题得分:4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被刘克庄称为宋诗开山之祖的是()。 A、王禹偁 B、梅尧臣 C、苏舜钦 D、欧阳修 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B 本题得分:4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北宋前期的词,大体是沿袭晚唐五代余风,而更接近南唐词风,特别是受()影响很大。 A、温庭筠 B、李璟 C、冯延巳 D、李煜 标准答案:C 学员答案:C 本题得分:4 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驳斥“征利”的话语是()。 A、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 B、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 C、为天下理财 D、辟邪说,难壬人 标准答案:C 学员答案:C 本题得分:4 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出自()。 A、欧阳修《蝶恋花》 B、晏几道《临江仙》 C、贺铸《青玉案》 D、秦观《鹊桥仙》 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B 本题得分:4 题号: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出自() A、晏几道《临江仙》 B、贺铸《青玉案》 C、秦观《鹊桥仙》 D、张先《天仙子》 标准答案:D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知识点汇编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知识汇编 一、先秦文学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部分。风包括十五国风,160篇;雅分大雅、小雅,105篇;颂包括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 2、《诗经》学史上有“三家诗”、“四家诗”之说。《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3、《诗经》的艺术成就:赋、比、兴手法的普遍采用;现实主义精神;重章复沓的章法;词汇丰富,韵律和谐。 4、《诗经》的作品:《氓》是一首弃妇诗,叙述了一个女子从恋爱,结婚到被弃的全过程。此诗结构完整,叙事、议论、抒情巧妙结合,赋比兴手法运用巧妙。《黍离》抒情、议论、描写有机结合,寓深沉的亡国之痛于平实简介的语言之中,描绘了一个充满忧患意识且孤独寂寞的诗 人形象。《君子于役》是一首思妇诗,白描是其最突出的艺术手法。《蒹葭》是一首情歌,托物比兴,情景交融的手法,虚实相间的手的关于农业生产情况的记录,也是国风最长的一篇。此篇反映了当时阶级社会的压迫与 剥削,是周代社会的风俗画。以时令顺序来描写奴隶劳动与生活,适用对比描写,表现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对立,语言朴实,多用连绵词,增加了诗歌的音乐感。 二、秦汉文学 1、汉代政论散文的代表性作品:贾谊《过秦论》、晁错《论贵栗疏》、桓宽《盐铁论》、王符《潜夫论》,仲长流《昌言》。 2、汉赋四大家及代表作品: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拘雄《长扬赋》,《甘泉赋》、《河东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归田赋》。 3、汉赋艺术特点:主客问答的形式;铺陈夸饰的手法;华丽的词藻;体制宏大。 4、汉乐府民歌的特色:通过人物语言行动表现人物性格;语言朴素而带感情;形式自由灵活,多种多样; 叙事性。 5、《过秦论》的思想与艺术: 通过对秦王朝得天下之易与失天下 之速的对比描写,指出不施仁义,失 去民心是强秦死亡的根本原因。最突 出的艺术手法是对比描写,比中有 比;气势充沛,极富夸张。 6、《项羽本纪》描写人物形象 的手法;精心选材与剪裁;个性化语 言;反衬对比;多侧面展示人物性格。 7、《苏武传》的特点:结构严 谨,详略得当;对比衬托手法运用; 白描手法运用。 8、汉代史传散文代表作及特点: 司马迁的《史记》与班固《汉书》是 汉代史传散文代表作,并称史汉。《史 记》由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 部分组成,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 史;《汉书》体制继承《史记》又有 变化,将《史记》中的“世家”并入 “列传”,改《史记》中的“书”为 “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9、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反 映阶级压迫与反抗,如《东门行》; 揭露战争徭役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如 《战城南》;反映婚姻爱情,如《上 邪》,《焦仲卿妻》。 10、《陌上桑》的艺术特点:浪 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烘云托 月,侧面描写女主人公的惊人之美。 11、《东门行》的思想意义:通 过农民为饥寒所迫走上反抗道路的 描写,揭示了官逼民反的道理。 12、《孔雀东南飞》的出处及文 学史地位:《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 陈朝徐陵编的《玉台新咏》中,是我 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也是我国文学 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的里程碑。 13、《孔雀东南飞》的艺术成就: ①成功塑造了几个个性鲜明的人物 形象,具体手法:个性化的语言;典 型的细节和行动描写;抒情性穿插与 环境衬托。②现实与浪漫相结合;③ 剪裁得当,结构完整。 14、《孔雀东南飞》的思想内容: 此诗通过焦刘爱情悲剧的描写,揭露 了封建礼教与封建家长制的罪恶,歌 颂了焦刘夫妇反抗封建恶势力的精 神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表达了人民 争取婚姻自由的愿望。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 1、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建安 七子、三曹。三曹指曹操、曹丕、曹 植。建安七子:见于曹丕《典论?论 文》,即王粲、孔融、徐干、刘帧、 阮王禹、陈琳、应场。 2、太康文学的代表人物及特点: 太康文学指西晋中期文学,以三张 (张亢、张协、张载)、二陆(陆机、 陆云)、两潘(潘岳、潘尼);一左 (左思)为代表。其特点是采缛于正 始,力弱于建安,大大发展了唯美形 式主义诗风。 3、魏晋南北朝的优秀赋作:曹 植的《洛神赋》、王莱的《登楼赋》、 向秀的《思旧赋》、陶渊明的《归去 来兮辞》、鲍照的《芜城赋》、江淹 的《恨赋》、《别赋》、孔稚控的们 北山移文》、庚信的《哀江南赋》、 《小园赋》等。 4、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分类及特 点:魏晋南北朝小说大体上划分为志 人小说和志怪小说两大类。志人小说 又称轶事小说,以刘义庆的《世说新 语》为代表;志怪小说以干宝的《搜 神记》为代表。 5、魏晋六朝著名的文学批评著 作:魏晋六朝是我国文学理论批评的 黄金时代,出现了大批著名的文学批 评著作,其中曹丕的《典论?论文》、 陆机的《文赋》、挚虞的《文章流别 论》、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崂的 《诗品》是这一时期文学理论批评史 上里程碑式的代表作。 6、骈文及其特点:魏晋六朝时 期受诗歌音律对仗的影响,产生了一 种特殊的文体,即骈文。骈文兼有韵 文和散文两种文体的特征,讲究对 仗,注重声律,好用典故,追求语言 的辞藻美。由于这种文体盛行于南北

电大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模拟试题一及答案

电大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模拟试题一及答案

电大《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模拟试题一 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小题4分,9选7,计28分): 1、“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日出。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2、“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3、“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4、“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5、“郁郁涧底松,离离上山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6、“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 7、“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8、“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两闲人如吾两人耳。” 9、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二、翻译题(18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参考译文:我曾经整日地思索,却不如学习片刻的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跟眺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得广阔。登高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人们在很远的地方也能看见(招手的人);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快,但听的人会听得清楚;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自己能游泳,却能横渡江河。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 1、《诗经》中所收诗歌,其年代大约始于西周初年,断至_______。 2、《左传》的作者,相传是_______。 3、孔子是春秋末年_______国人。 4、《哀郢》中"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所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 5、《苏武传》中,用人情感化劝降苏武的是_______。 6、《迢迢牵牛星》中写牛郎织女"_______,脉脉不得语。" 7、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劝诫后主"不宜_______,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8、《拟咏怀》的作者是_______。 9、王勃《滕王阁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彭泽"是指著名诗人_______。 10、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表达凌云壮志:"俱怀逸兴壮思飞,_______。" 11、韩愈的《_______》被称为"祭文中千年绝调"。 12、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乐天"是指_______。 13、《待漏院记》的作者是_______。 14、欧阳修《醉翁亭记》称"宴酣之乐,非丝非竹",这里的"乐"是指_______。 15、北宋_______与其子拭、辙皆当时著名文人,世称"三苏"。 16、《稼轩长短名》是_______的词集。 17、"枯藤老树昏鸡,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出自_______的名篇《天净沙·秋思》。 18、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中"县官"是指_______。 19、吴伟业名句"恸哭文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红颜"指的是_______。 20、清初最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氓》:"送于涉淇,至于顿丘。"淇,指淇水,在今() A.河南省 B.河北省 C.山西省 D.山东省 2.提出"民贵君轻"思想的先秦思想家是() A.墨子 B.孟子 C.庄子 D.荀子 3.成语"退避三舍"出自() A.《曹刿论战》 B.《晋楚城濮之战》 C.《烛之武退秦师》 D.《冯谖客孟尝君》 4.屈原根据民间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再创作的一组作品是() A.《九歌》 B.《九章》 C.《九辩》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资料汇总

一、宋代部分 01.王禹偁《村行》,著有《小畜集》《待漏院记》。 02.范仲淹,有《范文正公集》《渔家傲》,其词善写塞上风光。 03.张先,字子野,有《安陆词》,《天仙子》。 04.晏殊,有《珠玉词》,《浣溪沙》。诗属西昆体,词承南唐遗风,近于冯延巳。所作多写闲情逸致。 05.梅尧臣,宛陵人,世称宛陵先生。有《宛陵先生集》,《汝坟贫女》。以平淡的诗风反对“西昆派”讲究词藻华丽的诗风,所作多反映民生疾苦。 06.苏舜钦,建沧浪亭寄情山水《苏舜钦集》《初晴游沧浪亭》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微晴。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07.欧阳修,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与宋祁合修《新唐书》,有《新五代史》《六一词》《欧阳文忠公集》,《戏答元珍》《踏莎行》《五代史伶官传序》《秋声赋》,词多写恋情离思。《戏答元珍》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有桔,冻雷惊笋 欲抽芽。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踏莎行》侯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08.柳永,有《乐章集》,《望海潮》《雨铃霖》《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09.曾巩,南丰人,南丰先生,有《元丰类稿》,《墨池记》。 10.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世称王荆公。有《临川先生文集》《临川先生歌曲》,《明妃曲》《桂枝香》(金陵怀古) 11.晏几道,号小山,《小山词》,《临江仙》,所作多感伤之辞。 12.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乌台诗案”遭贬《东坡乐府》《游金山寺》《江城子》《卜算子》《定风波》《方山子传》 13.苏辙zhe,号颖ying滨遗老,《栾luan城集》,《上书密韩太尉书》。 14.苏询号老泉,有《嘉佑集》《六国论》。 15.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fu翁。书法列入宋四大家,《山谷全集》,《登快阁》《题竹石牧牛》 16.陈师道,号后山居士,追求格律,“闭门觅句”,《后山集》,《春怀示邻里》 17.秦观,字少游、太虚,号邗han沟居士,称淮海先生,《淮海词》,《踏莎行》(郴州旅舍)《鹊桥仙》 18.周邦彦,清真居士,上承温庭筠、柳永之风,下开吴文英、史达祖一派,《片玉集》@清真集,《苏幕遮》《兰陵王》 19.贺铸,庆湖遗老,《东山词》,《青玉案》。 20.李清照,易安居士,《漱玉词》《金石录后序》,《醉花荫》《声声慢》,论词有“别是一家”之说。 21.张元幹,号真隐山人、芦川居士,《芦川词》,《贺新郎》(梦绕神州路),词风激昂悲愤,开南宋爱国词先声。 22.张孝祥,于湖居士,其词气势豪迈,淋漓痛快,上继东坡,下开稼轩,有《于湖集》《于湖词》,《念奴娇》(过洞庭) 23.陈与义,号简斋,《简斋集》,《伤春》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2016重点整理-考试必过

1、先秦历史散文发展分三个时期:初期以《尚书》、《春秋》为代表;第二时期以《左传》、《国语》为代表;第三时期代表作为《战国策》。 2、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可分三个时期:第一期以《论语》、《老子》、《墨子》为代表;第二期以《庄子》。《孟子》为代表;第三期以《韩非子》、《荀子》为代表。 3.《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部分。风包括十五国风,160篇;雅分大雅、小雅,105篇;颂(王室宗庙祭祀舞曲)包括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总305篇,创作的时代跨越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的时间 4《诗经》的艺术成就赋(记叙、描写)、比(比喻、比拟)、兴手法的普遍采用;现实主义精神;重章复沓的章法;词汇丰富,韵律和谐。 5.《诗经》根据音乐曲调的不同可以分为风雅颂,主要运用的艺术手法是赋比兴。 一、《诗经.蒹葭》中心思想:这是一首爱情诗,诗中主人公对意中人即伊人痴情追求,却求之不行。 5.简析重章叠句结构形式及其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此诗三章运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后两章是第一章的重章反复,只是在第一章的基础上更换了个别的词。这样全诗重章叠句,回环复沓,一唱三叹,一意三叠,余音绕梁,极具感染力。强化了抒情效果。各章字句略有变化,有层层递进之妙。蒹葭从苍苍到凄凄到采采,声情转向低沉,凄婉之意自然流露。白露从为霜到未晞到未已,表示时间的推移,说明主人公始终徘徊追索。道阻且长到且跻到且右,表示路途遥远崎岖迂曲,而主人公不避艰险,深情求之。伊人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到在水之涘,从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到宛在水中沚,似乎愈来愈清晰,但却是可望 1.《氓》选自《诗经。卫风》,属弃妇诗,即弃妇的怨诗。也可视为叙事诗。它通过一位弃妇的自述,激昂,生动描写了她和氓恋爱、结婚、受虐、被弃的过程,表达了她悔恨的心情与决绝的态度。 2.氓:民。诗中指弃妇过去的丈夫:“送子涉淇,至于顿丘”中的“淇”指淇水,在今河南省。全诗叙事清晰,层次分明。 3.理解识记下列诗句: (1)反映当时的婚姻习俗:“尔卜尔筮(是),体无咎言”。(根据卜筮的卦象,没有不吉利的言辞) (2)具有告诚意味的诗句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3)表现女主人公婚后辛勤操劳的诗句是“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早起晚睡,没有一日不如此) (4)表现女主人公被弃后绝决之情的诗句是“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5)“总角之宴”含有未成年女子的欢乐。 4.《氓》的思想:反映当时社会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与损害。 5.分析《氓》的比兴手法及其喻意:本诗成功运用了比兴的艺术手法,增强了诗意的表达效果;用“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喻两人之间感情的前后变化;用“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比喻女子不可沉湎于爱情;用“淇则有岸,隰(习)则有泮”反喻自己的痛苦没有边际,这些比喻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切合人物所在环境,富有生活气息。 6.《氓》以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的特点: (1)对比的焦点一是双方对对方不同的态度,二是两个人物本身思想行为的前后变化。 (2)通过前后对比、相互映衬,显出两个人的善恶美丑及彼此间的强烈反差。 (3)以被弃为界,分析《氓》的女主人公形象:以结婚为界,分析氓的形象: 首先是淳朴热情,女主人公阅世未深,天真单纯,未能识破氓忠厚的假象,错误的把他的虚假情意当作真心实意,把他的急躁暴怒当成是求婚心切,因而竟不顾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约束,放弃了明媒正娶的要求,勇敢的许下了秋以为期的诺言,轻率地把自己的宝贵爱情投资在了一个骗子身上。其次是勤劳善良,勤劳善良,是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诗中的女主人公在成家以后就陶醉在自己的幸福之中。再次诗歌还体现了女主人公坚强刚毅敢于反抗的精神,这是女主人公的一个突出的性格特征,他深深的爱着她的忙,可一旦看透,忙的是新闻系,就深深地追悔自己当初的选择,用吁嗟鸠兮无食桑葚,吁嗟女兮无与士耽,对同命运的姐妹们提出警告。 男主人公的形象:自从女子嫁给了他,每天都是早起晚睡,把家里的所有劳苦活都干完了,但是还常年过着贫困的生活,这样的一个女子堪称贤妻,但是男子的行为却前后反差太大了,男子不仅开始三心二意,在外面沾花惹草,还对女子非常凶恶起来,他早已不念少年时的旧情了,曾经真诚诚恳的誓言也早已被他抛在脑后,从男子的感情变化来看,这样的一个冷酷无情,奸诈虚伪,变化无常的形象就非常的明显。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资料汇总.doc

一、宋代部分 1.王禹偁《村行》,著有《小畜集》《待漏院记》。 2.范仲淹,有《范文正公集》《渔家傲》,其词善写塞上风光。 3.张先,字子野,有《安陆词》,《天仙子》。 4.晏殊,有《珠玉词》,《浣溪沙》。诗属西昆体,词承南唐遗风,近于冯延巳。所作多 写闲情逸致。 5.梅尧臣,宛陵人,世称宛陵先生。有《宛陵先生集》,《汝坟贫女》。以平淡的诗风 反对“西昆派”讲究词藻华丽的诗风,所作多反映民生疾苦。 6.苏舜钦,建沧浪亭寄情山水《苏舜钦集》《初晴游沧浪亭》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 暖弄微晴。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7.欧阳修,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与宋祁合修《新唐书》,有《新五代史》《六一词》《欧阳文忠公集》,《戏答元珍》《踏莎行》《五代史伶官传序》《秋声赋》,词多写恋情离思。《戏答元珍》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有桔,冻雷惊笋 欲抽芽。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踏莎行》 侯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 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8.柳永,有《乐章集》,《望海潮》《雨铃霖》《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 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 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 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9.曾巩,南丰人,南丰先生,有《元丰类稿》,《墨池记》。 10.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世称王荆公。有《临川先生文集》《临川先生歌曲》,《明 妃曲》《桂枝香》 ( 金陵怀古 ) 11.晏几道,号小山,《小山词》,《临江仙》,所作多感伤之辞。 12.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乌台诗案”遭贬《东坡乐府》《游金山寺》《江城子》《卜 算子》《定风波》《方山子传》 13.苏辙 zhe,号颖 ying 滨遗老,《栾 luan 城集》,《上书密韩太尉书》。 14.苏询号老泉,有《嘉佑集》《六国论》。 15.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 fu 翁。书法列入宋四大家,《山谷全集》,《登快阁》《题竹石牧牛》 16.陈师道,号后山居士,追求格律,“闭门觅句”,《后山集》,《春怀示邻里》 17. 秦观,字少游、太虚,号邗han 沟居士,称淮海先生,《淮海词》,《踏莎行》( 郴州旅舍 ) 《鹊桥仙》 18. 周邦彦,清真居士,上承温庭筠、柳永之风,下开吴文英、史达祖一派,《片玉集》@清真集,《苏幕遮》《兰陵王》 19.贺铸,庆湖遗老,《东山词》,《青玉案》。 20.李清照,易安居士,《漱玉词》《金石录后序》,《醉花荫》《声声慢》,论词有 “别是一家”之说。 21. 张元幹,号真隐山人、芦川居士,《芦川词》,《贺新郎》( 梦绕神州路 ) ,词风激昂悲愤,开南宋爱国词先声。 22.张孝祥,于湖居士,其词气势豪迈,淋漓痛快,上继东坡,下开稼轩,有《于湖集》《于湖词》,《念奴娇》( 过洞庭 ) 23.陈与义,号简斋,《简斋集》,《伤春》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教学大纲 学时:102学时学分:6分 理论学时:102学时适用专业:广告 大纲执笔下:刘运好胡传志俞晓红 大纲审定人: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是广告专业本科阶段必修课程。它与《中国古代文学史》相联系,系统地学习中国古代文学著名作家的优秀作品,把握其精神内涵,领会其艺术精髓,一方面可以为准确地理解文学史提供直观的感性材料,另一方面也可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丰厚遗产,也可以培养大学生深厚的文化素质。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本课程与《中国古代文学史》同步,二者关系密切,必须结合《中国古代文学史》学习本课程。 (2)本课程时间跨度大,按照时间序列分为先秦汉魏六朝、唐宋、元明清三个阶段,分三个学期讲授。 (3)本课程涉及的作品众多,要求熟练掌握作家作品的相互归属及其所属年代,著名作家的主要字号、别集名及其所属流派,掌握节选作品的原书出处,著名作家作品的并称,各种常用文体并认知作品所属文体类别。 (4)作品分讲授篇目与阅读篇目,讲授篇目下列讲授内容,阅读篇目仅列出篇目。 (5)提纲中加 * 号的为背诵篇目。 3、课程教学改革 (1)正确理解文本,是本课程的最基本要求。同时要求学生将具体作品与作家风格联系,具体作品与时代风貌联系。 (2)积极吸收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并有选择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以扩大学生的学术视野,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学术潜质。 (3)推行课堂讲授与课下自学相结合的模式,将经典、难点的作品列为讲授内容,而将次要的易懂的作品列为自学内容。 (4)合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以及电子文献,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一学期先秦汉魏六朝文学作品选(34学时) 一、《诗经·关雎》*(1课时) 1、关于《关雎》的主题; 2、关于抒情主人公。 3、《关雎》艺术特点:清晰的情感历程;巧妙的比兴手法;动人的情感描写。 思考题:《关雎》与中国爱情叙事学模式。 二、《诗经·伯兮》*(1课时) 1、《伯兮》与《诗经》的思妇主题(与《卷耳》比较)。 2、《伯兮》的艺术:层层推进的情感;反跌对比的结构;鲜活灵动的形象。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试题及答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 1、《诗经》中所收诗歌,其年代大约始于西周初年,断至_______。 2、《左传》的作者,相传是_______。 3、孔子是春秋末年_______国人。 4、《哀郢》中"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所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 5、《苏武传》中,用人情感化劝降苏武的是_______。 6、《迢迢牵牛星》中写牛郎织女"_______,脉脉不得语。" 7、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劝诫后主"不宜_______,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8、《拟咏怀》的作者是_______。 9、王勃《滕王阁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彭泽"是指著名诗人 _______。 10、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表达凌云壮志:"俱怀逸兴壮思飞,_______。" 11、韩愈的《_______》被称为"祭文中千年绝调"。 12、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乐天"是指_______。 13、《待漏院记》的作者是_______。 14、欧阳修《醉翁亭记》称"宴酣之乐,非丝非竹",这里的"乐"是指 _______。 15、北宋_______与其子拭、辙皆当时著名文人,世称"三苏"。 16、《稼轩长短名》是_______的词集。 17、"枯藤老树昏鸡,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出自_______的名篇《天净沙?秋思》。 18、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中"县官"是指_______。 19、吴伟业名句"恸哭文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红颜"指的是_______。 20、清初最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_______》。

2019年4月自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考试真题试卷

2019 年 4 月自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考试真题试卷 课程代码 :00533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 ,用 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 后 ,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分,共3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待漏院记》的“漏”指的是 A.漏斗 B.遗漏 C.屋漏 D.漏壶 2.名句“云破月来花弄影”所属的词的词牌是 A.永遇乐 B.天仙子 C.青玉案 D.浣溪沙 3.《六一诗话》的作者是 A.欧阳修 B.曾巩

4.宋代文学家中 ,被人们称为“苏老泉”的是 A.苏轼 B.苏辙 C.苏洵 D.苏舜 5.《前赤壁赋》的写作地点是 A.杭州 B.苏州 C.黄州 D.徐州 6.下列词句中 ,见于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的是 A.柳阴直 ,烟里丝丝弄碧 B.梧桐半死清霜后 ,头白鸳鸯失伴飞 C.但蜂媒蝶使 ,时叩窗槅 D.一川烟草 ,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7.《诗集传》的作者是 A.朱熹 B.苏轼 C.欧阳修 D.陆九渊 8.下列南宋文人曾在进士考试中得第一的是 A.姜夔

D.辛弃疾 9.李清照词句“满地黄花堆积”中“黄花”指的是 A.牡丹 B.月季 C.芍药 D.菊花 10.辛弃疾词句“我最怜君中宵舞”所用典故的主人公是 A.谢安 B.祖逖 C 王衍 D.韩愈 11.《花外集》的作者是 A.史达祖 B.王沂孙 C.周密 D.蒋捷 12.张炎《解连环》(楚江空晚)是一首 A.悼亡词 B.节序词 C.咏物词 D.送别词 13.下列《岐阳》诗句中 ,写地形险固而金兵毫无战功的是

0053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2016重点整理-考试必过

先秦文学 1、先秦历史散文发展分三个时期:初期以《尚书》、《春秋》为代表;第二时期以《左传》、《国语》为代表;第三时期代表作为《战国策》。 2、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可分三个时期:第一期以《论语》、《老子》、《墨子》为代表;第二期以《庄子》。《孟子》为代表;第三期以《韩非子》、《荀子》为代表。 3.《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部分。风包括十五国风,160 篇;雅分大雅、小雅,105 篇;颂(王室宗庙祭祀舞曲)包括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总305篇,创作的时代跨越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的时间 4《诗经》的艺术成就赋(记叙、描写)、比(比喻、比拟)、兴手法的普遍采用;现实主义精神;重章复沓的章法;词汇丰富,韵律和谐。 5.《诗经》根据音乐曲调的不同可以分为风雅颂,主要运用的艺术手法是赋比兴。 一、《诗经.蒹葭》中心思想:这是一首爱情诗,诗中主人公对意中人即伊人痴情追求,却求之不行。 5.简析重章叠句结构形式及其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此诗三章运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后两章是第一章的重章反复,只是在第一章的基础上更换了个别的词。这样全诗重章叠句,回环复沓,一唱三叹,一意三叠,余音绕梁,极具感染力。强化了抒情效果。各章字句略有变化,有层层递进之妙。蒹葭从苍苍到凄凄到采采,声情转向低沉,凄婉之意自然流露。白露从为霜到未晞到未已,表示时间的推移,说明主人公始终徘徊追索。道阻且长到且跻到且右,表示路途遥远崎岖迂曲,而主人公不避艰险,深情求之。伊人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到在水之涘,从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到宛在水中沚,似乎愈来愈清晰,但却是可望而不可即。 二、《氓》 1.《氓》选自《诗经。卫风》,属弃妇诗,即弃妇的怨诗。也可视为叙事诗。它通过一位弃妇的自述,激昂,生动描写了她和氓恋爱、结婚、受虐、被弃的过程,表达了她悔恨的心情与决绝的态度。 2.氓:民。诗中指弃妇过去的丈夫:“送子涉淇,至于顿丘”中的“淇”指淇水,在今河南省。全诗叙事清晰,层次分明。 3. 理解识记下列诗句: (1)反映当时的婚姻习俗:“尔卜尔筮(是),体无咎言”。(根据卜筮的卦象,没有不吉利的言辞) (2)具有告诚意味的诗句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3)表现女主人公婚后辛勤操劳的诗句是“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早起晚睡,没有一日不如此) (4)表现女主人公被弃后绝决之情的诗句是“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5)“总角之宴”含有未成年女子的欢乐。 4.《氓》的思想:反映当时社会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与损害。 5.分析《氓》的比兴手法及其喻意:本诗成功运用了比兴的艺术手法,增强了诗意的表达效果;用“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喻两人之间感情的前后变化;用“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比喻女子不可沉湎于爱情;用“淇则有岸,隰(习)则有泮”反喻自己的痛苦没有边际,这些比喻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切合人物所在环境,富有生活气息。 6.《氓》以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的特点: (1)对比的焦点一是双方对对方不同的态度,二是两个人物本身思想行为的前后变化。 (2)通过前后对比、相互映衬,显出两个人的善恶美丑及彼此间的强烈反差。 (3)以被弃为界,分析《氓》的女主人公形象:以结婚为界,分析氓的形象: 首先是淳朴热情,女主人公阅世未深,天真单纯,未能识破氓忠厚的假象,错误的把他的虚假情意当作真心实意,把他的急躁暴怒当成是求婚心切,因而竟不顾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约束,放弃了明媒正娶的要求,勇敢的许下了秋以为期的诺言,轻率地把自己的宝贵爱情投资在了一个骗子身上。其次是勤劳善良,勤劳善良,是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诗中的女主人公在成家以后就陶醉在自己的幸福之中。再次诗歌还体现了女主人公坚强刚毅敢于反抗的精神,这是女主人公的一个突出的性格特征,他深深的爱着她的忙,可一旦看透,忙的是新闻系,就深深地追悔自己当初的选择,用吁嗟鸠兮无食桑葚,吁嗟女兮无与士耽,对同命运的姐妹们提出警告。 男主人公的形象:自从女子嫁给了他,每天都是早起晚睡,把家里的所有劳苦活都干完了,但是还常年过着贫困的生活,这样的一个女子堪称贤妻,但是男子的行为却前后反差太大了,男子不仅开始三心二意,在外面沾花惹草,还对女子非常凶恶起来,他早已不念少年时的旧情了,曾经真诚诚恳的誓言也早已被他抛在脑后,从男子的感情变化来看,这样的一个冷酷无情,奸诈虚伪,变化无常的形象就非常的明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