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DNA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原理

DNA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原理

DNA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原理
DNA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原理

DNA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原理

实质是基因重组

R型活肺炎双球菌(受体菌)在对数期后期(生长后期)约40分钟内处于“感受态”,吸收外源DNA的能力比其他时期大1000倍。此时,R 型活肺炎双球菌(受体菌)细胞膜表面有30-80个“感受态因子”位点。感受态因子是一种胞外蛋白,它可以催化外来DNA片段的吸收或降解细胞表面某种成分,从而使细胞表面的DNA受体显露出来(也可能是一种自溶酶,可特异性地结合双链DNA)。被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供体菌)自溶,释放出自身的DNA片段(已经失活,但双链结构尚存在,分子量小于1×107,约含15个基因),称为“转化因子”。当“转化因

子”遇到感受态的R型活肺炎双球菌(受体菌)时,就有10个左右这样的双链片段与R型活肺炎双球菌(受体菌)细胞膜表面的“感受态因子”位点相结合,在位点上进一步发生酶促分解,形成平均分子量为4-5×106的DNA片段,然后双链拆开,其中一条降解,另一条单链逐步进入细胞,与受体菌染色体组上的同源区段配对,并使受体染色体组的相应单链片段被切除,从而将其替换,于是形成一个杂种DNA区段(它们间不一定互补,故可呈杂合状态)。随着受体菌染色体组进行复制,杂合区段分离成两个,其中之一类似供体菌,另一类似受体菌。当细胞分裂后,此染色体发生分离,于是就由R型肺炎双球菌产生出S型肺炎双球菌的后代。这个过程称为原核生物的转化,其实质是基因重组。

转化之所以会发生:

一、因为R型与S型的DNA可以同源区段配对,形成杂合细菌,通过分裂生殖形成R型和S型两种后代,不象许多人认为的(R型直接变成S 型);

二、无荚膜的R型有非常重要的感受态,保证了S型的DNA可以进入。反之则不会发生:S型有荚膜,无感受态,不能作为受体菌,若人为除去荚膜,培养出无荚膜的后代,它就同时丧失了毒性,变成R型,当然就会有了感受态。

三、真核生物的细胞膜表面结构与原核生物的大不相同,不会发生转化(转化本身只发生在同种菌株间或近缘菌株间)。我们可以放心去吃想吃的东西,包括被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

四、S型可以变成R型吗?当然可以!产荚膜细菌由于有黏液物质,菌落表面湿润、有光泽、黏液状,称光滑型—S型(smooth);无荚膜细菌由于无黏液物质,菌落表面干燥、粗糙,称粗糙型—R型(rough)。自然状态下通过基因突变来完成,不是转化。人工方法是诱变,物理、化学方法都行,变过来的还能再变回去。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1.cDNA与cccDNA:cDNA是由mRNA通过反转录酶合成的双链DNA;cccDNA是游离于染色体之外的质粒双链闭合环形DNA。 2.标准折叠单位:蛋白质二级结构单元α-螺旋与β-折叠通过各种连接多肽可以组成特殊几何排列的结构块,此种确定的折叠类型通常称为超二级结构。几乎所有的三级结构都可以用这些折叠类型,乃至他们的组合型来予以描述,因此又将其称为标准折叠单位。 3.CAP:环腺苷酸(cAMP)受体蛋白CRP(cAMP receptor protein ),cAMP与CRP 结合后所形成的复合物称激活蛋白CAP(cAMP activated protein ) 4.回文序列:DNA片段上的一段所具有的反向互补序列,常是限制性酶切位点。 5.micRNA:互补干扰RNA或称反义RNA,与mRNA序列互补,可抑制mRNA的翻译。 6.核酶:具有催化活性的RNA,在RNA的剪接加工过程中起到自我催化的作用。 7.模体:蛋白质分子空间结构中存在着某些立体形状和拓扑结构颇为类似的局部区域8.信号肽: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N端有15~36个氨基酸残基的肽段,引导蛋白质的跨膜。 9.弱化子:在操纵区与结构基因之间的一段可以终止转录作用的核苷酸序列。 10.魔斑:当细菌生长过程中,遇到氨基酸全面缺乏时,细菌将会产生一个应急反应,停止全部基因的表达。产生这一应急反应的信号是鸟苷四磷酸(ppGpp)和鸟苷五磷酸(pppGpp)。PpGpp与pppGpp的作用不只是一个或几个操纵子,而是影响一大批,所以称他们是超级调控子或称为魔斑。 11.上游启动子元件:是指对启动子的活性起到一种调节作用的DNA序列,-10区的TA TA、-35区的TGACA及增强子,弱化子等。 12.DNA探针:是带有标记的一段已知序列DNA,用以检测未知序列、筛选目的基因等方面广泛应用。 13.SD序列:是核糖体与mRNA结合序列,对翻译起到调控作用。 14.单克隆抗体:只针对单一抗原决定簇起作用的抗体。 15.考斯质粒:是经过人工构建的一种外源DNA载体,保留噬菌体两端的COS区,与质粒连接构成。 16.蓝-白斑筛选:含LacZ基因(编码β半乳糖苷酶)该酶能分解生色底物X-gal(5-溴-4-氯-3-吲哚-β-D-半乳糖苷)产生蓝色,从而使菌株变蓝。当外源DNA插入后,LacZ基因不能表达,菌株呈白色,以此来筛选重组细菌。称之为蓝-白斑筛选。 17.顺式作用元件:在DNA中一段特殊的碱基序列,对基因的表达起到调控作用的基因元件。 18.Klenow酶:DNA聚合酶I大片段,只是从DNA聚合酶I全酶中去除了5’ 3’外切酶活性 19.锚定PCR:用于扩增已知一端序列的目的DNA。在未知序列一端加上一段多聚dG 的尾巴,然后分别用多聚dC和已知的序列作为引物进行PCR扩增。 20.融合蛋白:真核蛋白的基因与外源基因连接,同时表达翻译出的原基因蛋白与外源蛋白结合在一起所组成的蛋白质。 1.翻译(translation):以mRNA为模板,氨酰-tRNA为原料直接供体,在多种蛋白质因子和酶的参与下,在核糖体上将mRNA分子上的核苷酸顺序表达为有特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

分子生物学重组DNA技术试题.doc

分生—重组DNA技术试题 一、单选 1、在分子生物学领域,分子克隆主要是指() A、DNA的大量复制 B、DNA的大量转录 C、DNA的大量剪切 D、RNA的大量反转录 E、RNA的大量剪切 2、在分子生物学领域,重组DNA又称() A、酶工程 B、蛋白质工程 C、细胞工程 D、基因工程 E、DNA工程 3、在重组DNA技术中,不常用到的酶是() A、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B、DNA聚合酶 C、DNA连接酶 D、反转录酶 E、DNA解链酶 4、多数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后的DNA末端为() A、平头末端 B、3突出末端 C、5突出末端 D、粘性末端 E、缺口末端 5、可识别DNA的特异序列,并在识别位点或其周围切割双链DNA的一类酶称为() A、限制性外切核酸酶 B、限制性内切核酸酶 C、非限制性外切核酸酶 D、非限制性内切核酸酶 E、DNA内切酶 6、CDNA是指() A、在体外经反转录合成的与RNA互补的DNA B、在体外经反转录合成的与DNA互补的DNA C、在体外经转录合成的与DNA2补的RNA D、在体内经反转录合成的与RNA互补的DNA E、在体内经转录合成的与DNA互补的RNA 7、基因组代表一个细胞或生物体的() A、部分遗传信息 B、整套遗传信息 C、可转录基因 D、非转录基因 E、可表达基因 8、在基因工程中通常所使用的质粒存在于() A、细菌染色体 B、酵母染色体 C、细菌染色体外 D、酵母染色体外 E、以上都不是 9、就分于结构而论,质粒是()

A、环状双链DNA分子 B、环状单链DNA分于 C、环状单链RNA分子 D、线状双链DNA分子 E、线状单链DNA分子 10、聚合酶链反应可表示为() A、PEC B、PER C、PDR D、BCR E、PCR 11、在已知序列信息的情况下,获取目的基因的最方便方法是() A、化学合成法 B、基因组文库法 C、CDNA文库法 D、聚合酶链反应 E、差异显示法 12、重组DNA的基本构建过程是将() A、任意两段DNA搂在一起 B、外源DNA接入人体DNA C、目的基因接人适当载体 D、目的基因接入哺乳类DNA E、外源基因接人宿主基因 13、ECoRI切割DNA双链产生() A、平端 B、5’突出粘端 C、3’突出粘端 D、钝性末端 E、配伍末端 14、催化聚合酶链反应的酶是() A、DNA连接酶 B、反转录酶 C、末端转移酶 D、碱性磷酸酶 E、TaqDNA聚合酶 15、将PstI内切酶切割后的目的基因与用相同内切酶切割后的载体DNA连接属() A、同聚物加尾连凑 B、人工接头连接 C、平端连接 D、粘性末端连接 E、非粘性末端连接 16、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DNA后产生() A、3磷酸基末端和5羟基末端 B、5磷酸基末端和3羟基末端 C、3磷酸基末端和5磷酸基末端 D、5羟基末端和3羟基末端 E、3羟基末端、5羟基末端和磷酸 17、重组DNA技术中实现目的基因与载体DNA拼接的酶是() A、DNA聚合酶 B、RNA聚合酶 C、DNA连接酶 D、RNA连接酶 E、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18、以质粒为载体。将外源基因导入受体菌的过程称() A、转化 B、转染 C、感染 D、转导 E、转位 19、最常用的筛选转化细菌是否含质粒的方法是()

分子生物学重组DNA技术试题word精品

分生—重组DNA 技术试题 一、单选 1、在分子生物学领域,分子克隆主要是指() A DNA勺大量复制B、DNA勺大量转录C、DNA勺大量剪切 D RNA勺大量反转录E、RNA勺大量剪切 2、在分子生物学领域,重组DNA又称() A、酶工程 B、蛋白质工程 C、细胞工程 D、基因工程 E、DNAT程 3、在重组DNA技术中,不常用到的酶是() A、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B、DNA聚合酶 C、DNA连接酶 D、反转录酶 E、DNA军链酶 4、多数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后的DNA末端为() A、平头末端 B、3突出末端 C、5突出末端 D、粘性末端 E、缺口末端 5、可识别DNA勺特异序列,并在识别位点或其周围切割双链DNA勺一类酶称为 () A、限制性外切核酸酶 B、限制性内切核酸酶 C、非限制性外切核酸酶 D非限制性内切核酸酶E、DNA内切酶 6、CDNA1 指() A、在体外经反转录合成的与RNA互补的DNA B在体外经反转录合成的与DNA互补的DNA C在体外经转录合成的与DNA2补的RNA D在体内经反转录合成的与RNA互补的DNA E、在体内经转录合成的与DNA互补的RNA 7、基因组代表一个细胞或生物体的() A、部分遗传信息 B、整套遗传信息 C、可转录基因 D非转录基因E、可表达基因 8、在基因工程中通常所使用的质粒存在于() A、细菌染色体 B、酵母染色体C细菌染色体外 D酵母染色体外E、以上都不是 9、就分于结构而论,质粒是()

A、环状双链DNA分子 B、环状单链DNA分于 C、环状单链RNA分子 D线状双链DNA分子E、线状单链DNA分子 10、聚合酶链反应可表示为() A、PEC B、PER C、PDR D、BCR E、PCR 11、在已知序列信息的情况下,获取目的基因的最方便方法是() A、化学合成法 B、基因组文库法 C、CDNAfc库法 D聚合酶链反应E、差异显示法 12、重组DNA勺基本构建过程是将() A、任意两段DNA娄在一起 B、外源DNA接入人体DNA C、目的基因接人适当载体 D、目的基因接入哺乳类DNA E 、外源基因接人宿主基因 13、ECoRI切割DNA双链产生() A、平端 B、5'突出粘端 C、3'突出粘端 D、钝性末端 E、配伍末端 14、催化聚合酶链反应的酶是() A DNA连接酶B、反转录酶C末端转移酶D、碱性磷酸酶E TaqDNA聚合酶 15、将Pstl内切酶切割后的目的基因与用相同内切酶切割后的载体DNA连接属 () A、同聚物加尾连凑 B、人工接头连接C平端连接D、粘性末端连接 E、非粘性末端连接 16、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DNA后产生() A、3 磷酸基末端和5 羟基末端B 、5 磷酸基末端和3 羟基末端 C、3 磷酸基末端和5 磷酸基末端D 、5 羟基末端和3 羟基末端 E、3 羟基末端、5 羟基末端和磷酸 17、重组DNA技术中实现目的基因与载体DNA拼接的酶是() A DNA R合酶B、RNA聚合酶C、DNA连接酶D、RNA连接酶 E、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18、以质粒为载体。将外源基因导入受体菌的过程称() A、转化 B、转染 C、感染 D、转导 E、转位

分子生物学重组DNA技术试题

分生—重组DNA技术试题 一、单选 1、在分子生物学领域,分子克隆主要就是指( ) A、DNA得大量复制 B、DNA得大量转录 C、DNA得大量剪切 D、RNA得大量反转录 E、RNA得大量剪切 2、在分子生物学领域,重组DNA又称( ) A、酶工程 B、蛋白质工程 C、细胞工程D、基因工程 E、DNA工程 3、在重组DNA技术中,不常用到得酶就是( ) A、限制性核酸内切酶B、DNA聚合酶C、DNA连接酶 D、反转录酶 E、DNA解链酶 4、多数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后得DNA末端为() A、平头末端B、3突出末端 C、5突出末端 D、粘性末端 E、缺口末端5、可识别DNA得特异序列,并在识别位点或其周围切割双链DNA得一类酶称为( ) A、限制性外切核酸酶B、限制性内切核酸酶C、非限制性外切核酸酶 D、非限制性内切核酸酶 E、DNA内切酶 6、CDNA就是指( ) A、在体外经反转录合成得与RNA互补得DNA B、在体外经反转录合成得与DNA互补得DNA C、在体外经转录合成得与DNA2补得RNA D、在体内经反转录合成得与RNA互补得DNA E、在体内经转录合成得与DNA互补得RNA 7、基因组代表一个细胞或生物体得( ) A、部分遗传信息 B、整套遗传信息 C、可转录基因 D、非转录基因 E、可表达基因 8、在基因工程中通常所使用得质粒存在于( ) A、细菌染色体 B、酵母染色体 C、细菌染色体外 D、酵母染色体外E、以上都不就是 9、就分于结构而论,质粒就是()

A、环状双链DNA分子 B、环状单链DNA分于 C、环状单链RNA分子 D、线状双链DNA分子 E、线状单链DNA分子 10、聚合酶链反应可表示为( ) A、PEC B、PER C、PDR D、BCR E、PCR 11、在已知序列信息得情况下,获取目得基因得最方便方法就是( ) A、化学合成法 B、基因组文库法 C、CDNA文库法 D、聚合酶链反应E、差异显示法 12、重组DNA得基本构建过程就是将( ) A、任意两段DNA搂在一起 B、外源DNA接入人体DNA C、目得基因接人适当载体D、目得基因接入哺乳类DNA E、外源基因接人宿主基因 13、ECoRI切割DNA双链产生( ) A、平端B、5’突出粘端 C、3’突出粘端 D、钝性末端E、配伍末端 14、催化聚合酶链反应得酶就是( ) A、DNA连接酶 B、反转录酶 C、末端转移酶 D、碱性磷酸酶 E、TaqDNA聚合酶 15、将PstI内切酶切割后得目得基因与用相同内切酶切割后得载体DNA连接属( ) A、同聚物加尾连凑 B、人工接头连接 C、平端连接 D、粘性末端连接 E、非粘性末端连接 16、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DNA后产生( ) A、3磷酸基末端与5羟基末端 B、5磷酸基末端与3羟基末端 C、3磷酸基末端与5磷酸基末端 D、5羟基末端与3羟基末端 E、3羟基末端、5羟基末端与磷酸 17、重组DNA技术中实现目得基因与载体DNA拼接得酶就是( ) A、DNA聚合酶 B、RNA聚合酶C、DNA连接酶D、RNA连接酶 E、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18、以质粒为载体。将外源基因导入受体菌得过程称( ) A、转化B、转染C、感染 D、转导 E、转位

分子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生命科学系本科2010-2011学年第1学期试题分子生物学(A)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选择一个最佳答案(每小题1分,共15分) 1、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A ) A、多核苷酸DNA链通过氢键连接成一个双螺旋 B、DNA的复制是半保留的,常常形成亲本——子代双螺旋杂合链 C、三个连续的核苷酸代表一个遗传密码 D、遗传物质通常是DNA而非RNA 2、基因组是(D ) A、一个生物体内所有基因的分子总量 B、一个二倍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 C、遗传单位 D、生物体的一个特定细胞内所有基因的分子总量 3、下面关于DNA复制的说法正确的是(D ) A、按全保留机制进行 B、按3'→5'方向进行 C、需要4种NTP加入 D、需要DNA聚合酶的作用 4、当过量的RNA与限量的DNA杂交时(A ) A、所有的DNA均杂交 B、所有的RNA均杂交 C、50%的DNA杂交 D、50%的RNA杂交 5、以下有关大肠杆菌转录的叙述,哪一个是正确的?(B ) A、-35区和-10区序列间的间隔序列是保守的 B、-35区和-10区序列距离对转录效率非常重要 C、转录起始位点后的序列对于转录效率不重要 D、-10区序列通常正好位于转录起始位点上游10bp处 6、真核生物mRNA转录后加工不包括(A ) A、加CCA—OH B、5'端“帽子”结构 C、3'端poly(A)尾巴 D、内含子的剪接 7、翻译后的加工过程不包括(C ) A、N端fMet或Met的切除 B、二硫键的形成 C、3'末端加poly(A)尾 D、特定氨基酸的修饰

8、有关肽链合成的终止,错误的是(C ) A、释放因子RF具有GTP酶活性 B、真核细胞中只有一个终止因子 C、只要有RF因子存在,蛋白质的合成就会自动终止 D、细菌细胞内存在3种不同的终止因子:RF1、RF2、RF3 9、酵母双杂交体系被用来研究(C ) A、哺乳动物功能基因的表型分析 B、酵母细胞的功能基因 C、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D、基因的表达调控 10、用于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研究的载体必须具备两个条件(B ) A、含有复制原点,抗性选择基因 B、含有复制原点,合适的酶切位点 C、抗性基因,合适的酶切位点 11、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意义是(D ) A、调节生长与分化 B、调节发育与分化 C、调节生长、发育与分化 D、调节代谢,适应环境 E、维持细胞特性和调节生长 12、乳糖、色氨酸等小分子物质在基因表达调控中作用的共同特点是(E ) A、与DNA结合影响模板活性 B、与启动子结合 C、与操纵基因结合 D、与RNA聚合酶结合影响其活性 E、与蛋白质结合影响该蛋白质结合DNA 13、Lac阻遏蛋白由(D )编码 A、Z基因 B、Y基因 C、A基因 D、I基因 14、紫外线照射引起DNA损伤时,细菌DNA修复酶基因表达反应性增强,这种现象称为(A ) A、诱导 B、阻遏 C、正反馈 D、负反馈 15、ppGpp在何种情况下被合成?(A ) A、细菌缺乏氮源时 B、细菌缺乏碳源时 C、细菌在环境温度太高时 D、细菌在环境温度太低时 E、细菌在环境中氨基酸含量过高时

名词解释(分子生物学)

名词解释 1.操纵子(operon):是真核生物基因的一个基本转录单位,由编码序列及上游的调控序列组成。编码序列通常包括几个功能相关的结构基因,调控序列由启动序列(启动子),操纵序列(操纵基因)及其他调节序列构成。 2.顺式作用元件(cis-acting element):是真核基因表达是调控转录过程的特殊DNA序列,以转录因子结合而起作用,通常包括启动子,增强子,沉默子等。 3.反式作用因子(trans-acting factor):与其他基因的顺式作用元件结合,调节基因转录活性的蛋白质因子,根据其功能不同可分为基本转录因子和特异性转录因子。 4.启动子(promoter):位于结构基因上游,与RNA聚合酶识别,结合的特异DNA 序列,与基因转录起始有关。 5.增强子(enhancer):指决定基因的时间,空间特异性表达,增强启动子的转录活性的特殊DNA序列,作用特点是无方向性,位置或距离不固定。 6.沉默子(silencer):某些基因含有负性调节原件,当其结合特异蛋白因子时,对基因转录起阻遏作用。 7.基因表达调控(regulation of gene expression):指细胞或生物体在接受环境信号刺激时或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在基因表达水平上做出应答的分子机制。 8.基因重组(gene recombination):DNA片段在细胞内、细胞间、甚至是在不 同物种之间进行交换,重组后具有复制和表达功能。 9.基因工程:按照人为预愿获得目的基因,与载体拼接形成重组体,重组体转入 宿主细胞,筛选和鉴定出含阳性重组体宿主细胞,经大量增殖,最总获得该目的基因决定的大量表达产物的过程。 10.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发生在同源序列间的重组,它通 过链的断裂和再连接,在两个DNA分子同源序列间进行单链或双链片段的交换,又称基因重组。 11.DNA克隆:在体内对DNA分子按照既定目的和方案进行人工重组,将重组分 子导入适当细胞内,使其在细胞内扩增和繁殖,从而获得该DNA分子大量拷贝的过程,又叫基因克隆或重组DNA技术。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1、半保留复制:复制时,母链双链DNA解开成两股单链,各自作为模板指导子代合成新的互补链。子代细胞的DNA双链,其中一股链从亲代完整的接受过来,另一股单链则完全重新合成。由于碱基互补,两个子细胞的DNA双链,都和亲代母链DNA碱基序列一致。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 2、半不连续复制:领头链连续复制,随从链不连续复制,这就是复制的半不连续性。 3、双向复制:复制时,DNA从起始点向两个方向解链,形成两个延伸方向相反的复制叉,称为双向复制。 4、冈崎片段:DNA复制时,随从链形成的不连续片段。 5、复制子:是独立完成复制的功能单位,从一个DNA 复制起点起始的DNA复制区域称为复制子。 6、引发体:复制起始时,原核生物由解链酶、DnaC、DnaG、结合到DNA复制起始区域形成的复合结构,叫引发体。 7、领头链:DNA复制时,顺着解链方向生成的子链,复制是连续进行的,叫做领头链。 8、随从链:DNA复制时,不能顺解链方向连续复制,复制方向与解链方向相反的子链叫做随从链。 9、端粒:指真核生物染色体线性DNA分子末端的结构,由末端DNA序列和蛋白质构成。 10、框移突变:指由于核苷酸的插入或缺失突变引起的三联体密码的阅读方式改变,造成蛋白质氨基酸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其后果是翻译出的蛋白质可能完全不同。 11、引物:是由引物酶催化合成的短链RNA分子。 12、逆转录:以RNA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双链DNA的过程。 第十一章RNA的生物合成 1、转录:生物体以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称为转录。 2、结构基因:基因组中,能转录出RNA的DNA区段。 3、不对称转录:在双链DNA分子上,一股链用作模板,另一股链不转录;模板链并非永远在同一条DNA单链上。 4、TATA盒:基因的转录起始点上游多具有典型的TATA序列,通常认为是启动子的核心序列。 5、Pribnow盒:原核生物中,在起始密码子上游有一个由5-6个核苷酸组成的共有序列,以其发现者的名字命名为Pribnow盒,这个框的中央位于起点上游10bp处,所以又称—10序列,是转录的解旋功能部位,一般较保守。 6、内含子:真核生物中隔断基因的线性表达,而在剪切过程中被除去的核酸序列。 7、外显子:在断裂基因及其初级转录产物上出现,并表达为成熟RNA的核酸序列。 8、转录前复合物:真核生物转录前,RNA-pol通过众多的TF与DNA相结合。包括:TF ⅡD,A ,B,E,F,H,RNA-polⅡ和TATA序列形成的复合结构。 9、断裂基因:真核生物结构基因,由若干个编码区和非编码区互相间隔开但又连续镶嵌而成,去除非编码区再连接后,可翻译出完整蛋白质,这些基因称为断裂基因。 10、转录终止修饰点:真核生物读码框架的下游,常存在共同序列AATAAA,再下游还有相当多的GT序列,在该处对应的mRNA被切断并加polyA。被称为转录终止修饰点。 11、转录因子:反式作用因子中,直接或间接结合RNA聚合酶的,则称为转录因子。 12、转录空泡:也称转录复合物,在转录过程中由RNA聚合酶的核心酶、DNA和转录产物RNA三者结合形成的复合体。 13、CTD:羧基末端结构域,RNA聚合酶Ⅱ最大亚基的羧基末端有一段共有序列为yr-Ser-Pro-Thr-Ser-Pro-Ser的重复序列片段,称为羧基末端结构域。 14、核酶:具有催化活性的核糖核酸(RNA)称为核酶。

分子生物学课后答案

第一章绪论 1、简述孟德尔、摩尔根与沃森等人对分子生物学发展的主要贡献。 答:孟德尔的对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的主要贡献在于她通过豌豆实验,发现了遗传规律、分离规律及自由组合规律;摩尔根的主要贡献在于发现染色体的遗传机制,创立染色体遗传理论,成为现代实验生物学奠基人;沃森与克里克在1953年提出DAN反向双平行双螺旋模型。 2、写出DNA与RNA的英文全称。 答:脱氧核糖核酸(DNA, Deoxyribonucleic acid), 核糖核酸(RNA, Ribonucleic acid) 3、试述“有其父必有其子”的生物学本质。 答:其生物学本质就是基因遗传。子代的性质由遗传所得的基因决定,而基因由于遗传的作用,其基因的一半来自于父方,一般来自于母方。 4、早期主要有哪些实验证实DNA就是遗传物质?写出这些实验的主要步骤。 答:一,肺炎双球菌感染实验,1,R型菌落粗糙,菌体无多糖荚膜,无毒,注入小鼠体内后,小鼠不死亡。2,S型菌落光滑,菌体有多糖荚膜,有毒,注入到小鼠体内可以使小鼠患病死亡。3,用加热的方法杀死S型细菌后注入到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吸附→侵入→复制→组装→释放。2,DNA中P 的含量多,蛋白质中P的含量少;蛋白质中有S而DNA中没有S,所以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一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另一部分噬菌体的DNA。用35P标记蛋白质的噬菌体侵染后,细菌体内无放射性,即表明噬菌体的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内部;而用32P标记DNA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细菌体内有放射性,即表明噬菌体的DNA进入了细菌体内。 三,烟草TMV的重建实验:1957年,Fraenkel-Conrat等人,将两个不同的TMV株系(S株系与HR株系)的蛋白质与RNA分别提取出来,然后相互对换,将S株系的蛋白质与HR株系的RNA,或反过来将HR株系的蛋白质与S株系的RNA放在一起,重建形成两种杂种病毒,去感染烟草叶片。 5、请定义DNA重组技术与基因工程技术。 答:DNA重组技术:目的就是将不同的DNA片段(如某个基因或基因的一部分)按照人们的设计定向连接起来,然后在特定的受体细胞中与载体同时复制并得到表达,产生影响受体细胞的新的遗传性状。 基因工程技术:就是除了包含DNA重组技术外还包括其她可能就是生物细胞基因结构得到改造的体系,基因工程就是指技术重组DNA技术的产业化设计与应用,包括上游技术与下游技术两大组成部分。上游技术指的就是基因重组、克隆与表达的设计与构建(即重组DNA技术);而下游技术则涉及到基因工程菌或细胞的大规模培养以及基因产物的分离纯化过程。 6、写出分子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答:1,DNA重组技术;2,基因表达调控研究;3,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研究----结构分子生物学;4,基因组、功能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研究。 第二章染色体与DNA 1、染色体具有哪些作为遗传物质的特征? ①分子结构相对稳定

分子生物学重组DNA技术试题

分子生物学重组D N A 技术试题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分生—重组D N A技术试题 一、单选 1、在分子生物学领域,分子克隆主要是指() A、DNA的大量复制 B、DNA的大量转录 C、DNA的大量剪切 D、RNA的大量反转录 E、RNA的大量剪切 2、在分子生物学领域,重组DNA又称() A、酶工程 B、蛋白质工程 C、细胞工程 D、基因工程 E、DNA工程 3、在重组DNA技术中,不常用到的酶是() A、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B、DNA聚合酶 C、DNA连接酶 D、反转录酶 E、DNA解链酶 4、多数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后的DNA末端为() A、平头末端 B、3突出末端 C、5突出末端 D、粘性末端 E、缺口末端 5、可识别DNA的特异序列,并在识别位点或其周围切割双链DNA的一类酶称为() A、限制性外切核酸酶 B、限制性内切核酸酶 C、非限制性外切核酸酶 D、非限制性内切核酸酶 E、DNA内切酶 6、CDNA是指() A、在体外经反转录合成的与RNA互补的DNA B、在体外经反转录合成的与DNA互补的DNA C、在体外经转录合成的与DNA2补的RNA D、在体内经反转录合成的与RNA互补的DNA

E、在体内经转录合成的与DNA互补的RNA 7、基因组代表一个细胞或生物体的() A、部分遗传信息 B、整套遗传信息 C、可转录基因 D、非转录基因 E、可表达基因 8、在基因工程中通常所使用的质粒存在于() A、细菌染色体 B、酵母染色体 C、细菌染色体外 D、酵母染色体外 E、以上都不是 9、就分于结构而论,质粒是() A、环状双链DNA分子 B、环状单链DNA分于 C、环状单链RNA分子 D、线状双链DNA分子 E、线状单链DNA分子 10、聚合酶链反应可表示为() A、PEC B、PER C、PDR D、BCR E、PCR 11、在已知序列信息的情况下,获取目的基因的最方便方法是() A、化学合成法 B、基因组文库法 C、CDNA文库法 D、聚合酶链反应 E、差异显示法 12、重组DNA的基本构建过程是将() A、任意两段DNA搂在一起 B、外源DNA接入人体DNA C、目的基因接人适当载体 D、目的基因接入哺乳类DNA E、外源基因接人宿主基因 13、ECoRI切割DNA双链产生() A、平端 B、5’突出粘端 C、3’突出粘端 D、钝性末端 E、配伍末端 14、催化聚合酶链反应的酶是()

分子生物学复习题第八章重组dna技术

第八章重组DNA技术 一、选择 单选 1、下列哪项不属于生物工程 A. PCR技术 B.重组DNA技术 C.蛋白质工程 D.酶工程 E.细胞工程 2、重组DNA技术中所用的限制酶是哪类 A.Ⅰ型限制酶 B.Ⅱ型限制酶 C.Ⅲ型限制酶 D.Ⅳ型限制酶 E.Ⅴ型限制酶 3、可以利用蓝白筛选法筛选用pUC转化的重组DNA克隆,是因为pUC包含以下哪种元件 A.复制起点 B. amp R ' D.多克隆位点MCS E.调节基因lacI 4、关于λ噬菌体,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组DNA的部分序列并非溶原性生长所必需 B.基因组DNA感染大肠杆菌后形成闭环结构 C.在溶原性生长时进行滚环复制 D.复制时形成多联体结构 E.其转化的细菌经过培养形成噬菌斑 5、pBR322质粒包含两个抗性基因: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和四环素抗性基因,据此可以利用哪种方法筛选重组DNA克隆 A.α互补 B. PCR C.插入失活 D.核酸分子杂交 E.蓝白筛选 6、制备重组DNA首先要制备目的DNA,要保证目的DNA的量和纯度能满足重组要求。常用 的制备方法不包括 A.PCR扩增 B.从组织细胞分离基因组DNA C.化学合成 D.逆转录合成cDNA E.限制酶截取 7、第一种应用于临床的重组蛋白是 A.基因工程疫苗 B.基因工程抗体 C.激素 D. 生长因子 E.细胞因子 8、在重组DNA技术中,目的DNA与载体在体外连接的过程称为DNA的体外重组。体外重组 的方法不包括: A.加人工接头连接 B.加同聚物尾连接 C.互补黏端连接 D.连接 E.平移连接 9、重组DNA的宿主细胞有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用于制备基因文库的宿主细胞主要是 A.哺乳动物细胞 B.大肠杆菌 C.酵母 D.枯草杆菌 E.昆虫细胞 10、哪种方法要求宿主细胞必须是感受态细胞 A.CaCl2法 B.病毒感染法 C.脂质体载体法 D.显微注射法 E.穿刺法 11、蓝白筛选属于筛选重组DNA克隆方法的哪种 A.PCR分析 B.插入失活分析 C.核酸分子杂交分析 D.酶切分析 E.免疫分析 12、重组DNA技术领域常用的质粒DNA是 A. T病毒基因组DNA的一部分 B. 细菌染色体外的独立遗传单位 C. 细菌染色体DNA的一部分 D. 真核细胞染色体外的独立遗传单位 E. 真核细胞染色体DNA的一部分 13、某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切割5’…GGGGGG▼AATTCC…3’序列后产生 A. 5’突出末端 B. 5’或3’突出末端 C. 5’及3’突出末端 D. 3’突出末端 E. 平末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