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系统抽样

系统抽样

系统抽样
系统抽样

2.1.2 系统抽样

1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系统抽样的概念;

(2)会用系统抽样从总体中抽取样本。

2学情分析

学生已初步了解掌握了简单随机抽样的两种方法,即抽签法与随机数表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系统抽样,它也是“统计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系统抽样的学习,更加突出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现它在中学数学中的地位。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应用系统抽样的方法进行抽样。

教学难点:对系统抽样中的“系统”思想的理解和样本随机性的理解。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处理方式

提问:简单随机抽样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

抽签法的优点和缺点:抽签法简单易行,当总体中的个体不多时,使总体处于“均匀搅拌”的状态较容易,这时,每个个体有均等的机会被抽出,从而能保证样本的代表性。但是当总体的个体很多时,将总体“均匀搅拌”就比较困难,不能确保每个个体有均等的机会被抽出,从而样本的代表性就差。

与抽签法相比,随机数表法抽选样本的优点是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缺点是所产生的样本不是真正的简单样本。

新知探究

提问:当总体个数比较多时,采用哪种抽样方法呢?

【问题1】:为了了解某市今年高一学生期末考试数学科的成绩,拟从参加考试的15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中抽取容量为150的样本,你能设计一个合理的抽取方法吗?

让学生讨论采取的方法,将学生提出的几种方法进行分类讨论,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

经过一翻讨论之后,教师引导,提出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最后给出详细步骤如下:

⑴把全市学生的数学成绩编号,号码为1到1500。

⑵由于样本容量与总体容量的比为150:1500=1:100,所以我们将总体平均分为150部分,每一部分包含100个个体。

⑶从1到100号进行简单随机抽样,抽取一人号码,比如说是23。

⑷接下来顺次取出号码为123、223、…、14 923的学生,得到容量为150的一个样本。

处理方式

通过大家的讨论解决了一类问题,即当总体中个数较多时如何抽样的问题。这就是常用的一种抽样方法----系统抽样。

推进新课

系统抽样的概念

一般地,在抽样中当总体中个体数较多时,可将总体分成均衡的几个部分,然后按照预先定出的规则从每一部分抽取一个个体,得到所需的样本,这种抽样方法叫做系统抽样,有时也称机械抽样。

系统抽样比简单随机抽样的应用范围更广。

如:对工业生产线上的产品实行质量控制,需要实时(随时)监控生产线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在这种情况下,在抽样的过程中,并不知道总体所包含的个体总数,因此不能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虽然等生产完一批产品之后,就可以利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获取样本,但这对实时监控生产线的工作状态没有任何帮助。如果按产品生产的先后次序作为编号,并事先规定好分段时间间隔,则可以利用系统抽样方法进行抽样。

思考:请将系统抽样与简单随机抽样做一个比较,你认为这种抽样的方法能提高样本的代表性吗?为什么?

系统抽样比较简单抽样更容易实施,可节约抽样成本。

系统抽样所得样本的代表性和具体的编号有关样本;而简单随机抽样所得样本的代表性与个体的编号无关。如果编号的个体特征随编号的变化呈现一定的周期性,可能会使系统抽样的代表性很差。如果学号按照男生单号女生双号的方法编排,那么,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的样本就可能会是全部为男生或全部为女生。

系统抽样比简单随机抽样的应用范围更广。

【问题2】要从1003名学生中抽取一个容量为20的样本,试用系统抽样的方法给出抽样过程。

【研析】

第一步,将1003名学生进行编号;

第二步,因为不是整数,所以先从总体中剔除3人(可以使用随机数法进行剔除);

第三步,将剩下的1000名学生从000~999重新进行编号,并分成20段,每段50人,即抽样间隔为50;

第四步,在第一段000,001,002,…,049这50个编号中抽出一个(如003)作为起始号码;

第五步,依次抽取出编号为003,053,103,…,953的个体组成样本。

【方法探究】用系统抽样抽取样本,当不为整数时,取 =[ ],即先从总体中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剔除个个体,且剔除多余个体不影响抽样的公平性,本题因为1003=20×50+3,为了保证“等距”分段,应先剔除3人。

归纳提升

系统抽样的步骤如下:

先将总体的N个个体编号,有时可直接利用个体自身所带的号码,如学号、准考证号、门牌号等;

确定分段间隔k对编号进行分段。当(n是样本容量)是整数时,取;

在第1段用简单随机抽样确定第一个个体编号;

按照一定的规则抽取样本。通常是将加上间隔得到第2个个体编号,再加上

k得到第3个个体编号 ,依次进行下去,直到获取整个样本。

思考:剔除部分个体后,每个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是否相等?

我们以下面具体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例如,从1003名学生中抽取50名参加数学竞赛,由于1003不能被50整除,则从总体中剔除3个个体,其中每个个体不被剔除的可能性是,对于仍留在总体中的1000个个体,采用系统抽样法时每个个体被抽取的概率是,因此在整个抽样过程中,每个个体被抽取的概率是 .

这说明在整个抽样过程中,每个个体被抽取的概率仍然是相等的。

课后延续

(一)小结:

(1)系统抽样与简单随机抽样的比较:从对总体的代表性看,系统抽样方法的第一段是简单随机抽取,而以后为等距离抽取,不如生产部门是随机抽样中所有个体都有相互独立的被选机会那样有更强的代表性;但从抽取个体在总体中分布的均匀程度来看,系统抽样的个体比简单随机抽样在总体中的分布更均匀,从不同角度看,两种方法各有优越性。

(2)系统抽样的步骤:编号、分段、确定起始个体编号、按规则抽样

(3)系统抽样的公平性:

(4)系统抽样的特点:

①适用于容量较大的情况;

②剔除多余个体及第一段抽样都用简单随机抽样,因而与简单随机抽样有密切联系;

③是等可能抽样,每个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都是n/N.

(二)回顾本课内容。

(三)布置作业:P59、第1题、第2题、第3题

高考数学分层抽样与系统抽样专项训练题及答案

高考数学分层抽样与系统抽样专项训练题及答案 1.为了了解参加一次知识竞赛的1 252名学生的成绩,决定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一个容量为50的样本,那么总体中应随机剔除的个体数目是 A.2 B.3 C.4 D.5 [答案] A [解析] 因为1 252=50×25+2,所以应随机剔除2个个体. 2.有40件产品,其中一等品10件,二等品25件,次品5件,现从中抽出8件进行 质量分析,问应采取何种抽样方法 A.抽签法 B.随机数表法 C.系统抽样 D.分层抽样 [答案] D [解析] 因为个体之间有明显差异,所以应用分层抽样. 3.系统抽样适用的总体应是 A.容量较小 B.容量较大 C.个体数较多但均衡 D.任何总体 [答案] B [解析] 系统抽样适用于容量较大,且个体之间无明显差异的个体. 4.2021·重庆文,3某中学有高中生3500人,初中生1500人,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该校学生中抽取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已知从高中生中抽取70人,则n为 A.100 B.150 C.200 D.250 [答案] A [解析] 由题意,得抽样比为=,总体容量为3 500+1 500=5 000,故n=5 000×=100. 5.下列抽样中,不是系统抽样的是

A.从标有1~15的15个小球中任选3个作为样本,按从小号到大号顺序确定起点i,以后为i+5,i+10超过15则从1再数起号入样 B.工厂生产的产品,用传送带将产品送入包装车间前,检验员从传送带上每隔5分钟抽一件产品检验 C.搞某一市场调查,规定在商场门口随机抽一个人进行询问,直到调查到事先规定的调查人数为止 D.电影院调查观众的某一指标,通知每排每排人数相等座位号为14的观众留下来座谈 [答案] C [解析] C项因为事先不知道总体,抽样方法不能保证每个个体按事先的规定入样. 6.一个单位职工80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160人,具有中级职称的320人,具有初级职称的200人,其余人员120人,为了解职工收入情况,决定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取容量为40的样本,则从上述各层中依次抽取的人数分别是 A.12,24,15,9 B.9,12,12,7 C.8,15,12,5 D.8,16,10,6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分层抽样的概念和应用,利用分层抽样抽取人数时,首先应计算抽样比.从各层中依次抽取的人数分别是40×=8,40×=16,40×=10,40×=6. 7.某高校甲、乙、丙、丁四个专业分别有150、150、400、300名学生,为了解学生的就业倾向,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该校这四个专业共抽取40名学生进行调查,应在丙专业抽取的学生人数为________. [答案] 16 [解析] 考查分层抽样.解答此题必须明确“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相同”及“每层以相同比例抽取”. 所有学生数为150+150+400+300=1000人,则抽取比例为=, 所以应在丙专业抽取400×=16人. 8.总体中含有1 645个个体,若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取容量为35的样本,则编号后确定编号分为________段,分段间隔k=________,每段有________个个体. [答案] 35 47 47

抽样检验方法

抽样检验方法 1 、抽样检验的来源 2 、抽样检验的定义 3 、抽样检验的分类 4 、抽样检验和全检的区别 5 、抽样检验的基本概念 6 、计数调整型抽样方案简介 7 、一次正常抽样方案使用简介 附录一、样本大小字码表 附录二、一次正常抽样方案表 1.抽样检验的来源 二次世界大战刚开始时,美国迫切需要把平时产业转变成战时产业,造成了大量的军需品的生产和检验,但当时检查员又非常缺乏,同时军需品不可能进行全检,故不得不采取经济又适用的抽检方法,在此背景之下就产生了抽样检验标准: MIL —STD —105A 。 (1945年产生,1950年正式发布) 2.抽样检验的定义 从群体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样本,经过检验、试验或测量以后,以其结果与判定基准作比较,然后利用统计方法,判定此群体是合格还是不合格的检验过程,称之为抽样检验。 3.抽样检验的分类 按抽样检验的方式可分为如下四类: 一、标准型抽样检验 是在同时考虑生产方和顾客风险的情况下,对孤立批所进行的一种抽案,以判断群体的合格与不合格为目的。 二、挑选型抽样检验 对按一定抽样方案拒收的产品,不是一退了之,而是对不合格批采取全数检验,退全检后的不良品并要求退换。 三、调整型抽样检验 根据以往交验批的信息,按一定的转换规则,对检验方案的宽严程度进行调整的一种抽样 不良品 X >C 拒收 X ≦C 允收

方案。适用于连续生产批的检验,一般分为:(1)正常检验; (2)加严检验; (3)放宽检验。 四、链式抽样检验 从检验批中抽出很小的样本,并规定样本中不允许有不合格。适用于费用高、批量小及客观条件不允许抽取较多产品的情况。 4.抽样检验和全检的区别 一、抽样检验和全检的适用场合 抽样检验并非任何场合都适用,有些可以做抽样检验,有些必须进行全检。这主要依据检验群体的性质、数量、体积大小或检验所产生的经费或者检验方式而定。但全检不一定就比抽检好。 (1) 适用于抽样检验的场合 ——属于破坏性试验,如材料强度。 ——检验群体数量非常多,如螺丝。 ——检验群体体积非常大,如原棉。 ——产品属于连续的物品,如纱绒。 (2) 适用于全数检验的场合 ——检验很快,且费用少,如灯泡点火检验。 ——产品必须全数良品,如手表、照像机等。 ——产品中只要有少许不良品,就会严重影响人身或财产安。 全,如高压气筒。 二、抽样检验与全检的优劣比较 (1) 优点 ——抽检费用远比全检少。 ——抽检数少,可较详细。 ——判断为不合格则全批退货,可加强供货商的质量管理。 (2) 缺点 ——虽然判定为合格,也难免存在一些不良品。 ——可能把不合格批误判为合格批,也可能把合格批误判为 不合格批。 5.抽样检验的基本概念 一、检验群体(N) 、检验批(Lot) 一般来说,一个生产批即为一个检验批。但若批量很大、连续生产、周期较长,且过程在受控状态下,可以将一个生产批分成若干检验批,但一个检验批不可能包含多个生产批,也不能随意组合检验批。 二、单位产品 通常将用来检验群体中的每个样品单位称为“单位产品”,对大多数产品而言,一个产品就是一个单位产品,但对流程性材料,以其包装容器为一个单位产品,对纺织品则以长度(米、匹等)为单位产品。 三、单位产品质量 质量特性可分为计量型和计数型两种。计量型特性是可通过测量仪器测试的,如轴承的尺寸、钢的含碳量等。计数型特性是离散的,如铸件的汽孔数、纺织品上的疵点数等。 四、样本(n) 从群体(检验批)中随机抽取部份的单位产品称之为样本。 五、合格判定数(C) 作为判定群体是否合格的基准不良数称为合格判定数。 六、缺点

常用抽样方法

1.非概率抽样(Non-probability sampling) 又称非随机抽样,指根据一定主观标准抽取样本,令总体中每个个体的被抽取不是依据其本身的机会,而是完全决定于调研者的意愿。 其特点为不具有从样本推断总体的功能,但能反映某类群体的特征,是一种快速、简易且节省的数据收集方法。当研究者对总体具有较好的了解时可以采用此方法,或是总体过于庞大、复杂,采用概率方法有困难时,可以采用非概率抽样来避免概率抽样中容易抽到实际无法实施或"差"的样本,从而避免影响对总体的代表度。 常用的非概率抽样方法有以下四类: 方便抽样(Convenience sampling) 指根据调查者的方便选取的样本,以无目标、随意的方式进行。例如:街头拦截访问(看到谁就访问谁);个别入户项目谁开门就访问谁。 优点: 适用于总体中每个个体都是"同质"的,最方便、最省钱;可以在探索性研究中使用,另外还可用于小组座谈会、预测问卷等方面的样本选取工作。 缺点: 抽样偏差较大,不适用于要做总体推断的任何民意项目,对描述性或因果性研究最好不要采用方便抽样。 判断抽样(Judgment sampling) 指由专家判断而有目的地抽取他认为"有代表性的样本"。例如:社会学家研究某国家的一般家庭情况时,常以专家判断方法挑选"中型城镇"进行;也有家庭研究专家选取某类家庭进行研究,如选三口之家(子女正在上学的);在探索性研究中,如抽取深度访问的样本时,可以使用这种方法。 优点: 适用于总体的构成单位极不相同而样本数很小,同时设计调查者对总体的有关特征具有相当的了解(明白研究的具体指向)的情况下,适合特殊类型的研究(如产品口味测试等);操作成本低,方便快捷,在商业性调研中较多用。 缺点: 该类抽样结果受研究人员的倾向性影响大,一旦主观判断偏差,则根易引起抽样偏差;不能直接对研究总体进行推断。 配额抽样(Quota sampling) 指先将总体元素按某些控制的指标或特性分类,然后按方便抽样或判断抽样选取样本元素。 相当于包括两个阶段的加限制的判断抽样。在第一阶段需要确定总体中的特性分布(控制特征),通常,样本中具备这些控制特征的元素的比例与总体中有这些特征的元素的比例是相同的,通过第一步的配额,保证了在这些特征上样本的组成与总体的组成是一致的。在第二阶段,按照配额来控制样本的抽取工作,要求所选出的元素要适合所控制的特性。例如:定点街访中的配额抽样。 优点: 适用于设计调查者对总体的有关特征具有一定的了解而样本数较多的情况下,实际上,配额抽样属于先"分层"(事先确定每层的样本量)再"判断"(在每层中以判断抽样的方法选取抽样个体);费用不高,易于实施,能满足总体比例的要求。 缺点:

《系统抽样》教案高品质版

《系统抽样》教案 尤溪一中 姜志茂 设计理念:立足“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努力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⑴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⑵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建构的过程,强调学习的情境性、个体性、生成性,选择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目标。⑶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究为主线,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强调“活动”的内化,让学生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内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③》(人教版)第二章第一课第二节2.1.2 系统抽样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案例及练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系统抽样的概念方法与步骤; (2)会用系统抽样法从总体中抽取个体,能根据总体的特征选择适当的抽样方法; (3)正确理解系统抽样与简单随机抽样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究,让学生体验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的全过程,归纳应用系统抽样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方法步骤,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数学活动,感受数学对实际生活的需要,体会现实世界和数学知识的联系。 学情与教材分析:学生已初步了解掌握了简单随机抽样的两种方法,即抽签法与随机数表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系统抽样,可以创设一个恰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类比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步骤,尝试解决抽取样本的过程,并围绕代表性与公平性两原则,分析比较从而达到对新知识新方法的学习与掌握。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系统抽样的概念方法步骤,能够灵活应用系统抽样的方法解决统计问题。 教学难点:当 n N 不是整数时的处理办法,个体编号具有某种周期性时,“坏样本”的理解。 教学准备:制作相关ppt 幻灯片,如复习提问的问题与答案,系统抽样的方法步骤,例题及解答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教学内容]1、复习提问: (1)什么是简单随机抽样?有哪两种方法? (2)抽签法与随机数表法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

2.2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 班级:姓名:编号:03 设计:史旭龙审核:安仓娃审批: 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系统抽样的概念,掌握系统抽样的一般步骤; (2)通过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的研究学会抽取样本的系统抽样方法, 体会系统抽样与简单随机抽样的关系; (3)解分层抽样的概念与特征; (4)掌握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1)正确理解系统抽样的概念,能够灵活应用系统抽样的方法解决统计问题. (2)正确理解分层抽样的定义,灵活应用分层抽样抽取样本,并恰当 的选择三种抽样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抽样问题. 一、自主学习: 1、分层抽样的定义:. 2、分层抽样的步骤: 3、系统抽样的定义:. 4、系统抽样的步骤: 二、自主检测 1、某公司在甲、乙、丙、丁4个地区分别有150个、120个、180个、150个销售点,公司为了调查产品销售的情况,需从这600个销售点中抽取一个容量为100的样本,记这项调查为①;在丙地区中有20个特大型销售点,要从中抽取7个销售点调查其销售收入和售后服务情况,记这项调查为②.则完成①、②这两项调查宜采用的抽样方法依次是() .A分层抽样,系统抽样.B分层抽样,简单随机抽样 .C系统抽样,分层抽样.D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 2、某公司共有1000名员工,下设若干部门,现采用分层抽样方法,从全体员工中抽取一个容量为80的样本,已知广告部被抽取了4个员工,则广告部的员工人数是( ) A.30人B.40人C.50人D.60人

的50枚最新研制的某种型号的导弹中随机抽取5枚来进行发3、从编号为150 射实验,若采用每部分选取的号码间隔一样的系统抽样方法,则所选取5枚导弹的编号可能是() B()1,2,3,4 C A()3,13,23,33 ()5,10,15,20,25 4、为了了解学生对学校某项教改试验的意见,打算从1000名学生中抽取一个容量为25的样本.若采用系统抽样法,则分段的间隔为; 共分成段. 三、合作探究 1、某校高一、高二和高三年级分别有学生1000、800、700名,为了了解全校学生的视力情况,从中抽取容量为100的样本,怎样抽取较为合理? 2、某校高一年级共有20个班级,每班有50名学生。为了了解高一学生的视力状况,从这1000名学生中抽取一个容量为100的样本进行检查,应该怎样抽取?

(抽样检验)抽样方法教案最全版

(抽样检验)抽样方法教案

新课程创新设计 学科:数学 年级:壹 教材:苏教版必修3 模块:统计 内容:简单随机抽样 设计时段:壹课时 学校:江苏省华罗庚中学 设计者:陈亮 设计思想: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理解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体会统计的思想。 通过“游戏”引入抽签法,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通过学生对问题的讨论和思考使学生理解抽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理解简单随机抽样的随机性和等可能性,由实际操作的步骤总结出抽签法的方法步骤,再继续设疑引出随机数表法,让学生感知学习随机数表法的必要性,且通过对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感知随机数表法和抽签法的不同之处和共同点,从而总结出简单随机抽样的特点。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统计的第壹节课,是学生在初中统计基础上的延续和深化,本节内容介绍了统计的第壹种方法,教材的重点应是对简单随机抽样方法的理解,难点是统计的思想以及简单随机抽样特点的理解,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帮助学生加以理解,从而真正把握问题的本质。 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通过解决具体实例的过程,掌握用抽签法、随机数表法(统称“简单随机抽样”)抽取样本的方法。学会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掌握用抽签法和随机数表法进行抽样的步骤,了解随机数表法的制作和思想; 2、过程和方法:初步感受抽样统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理解统计思想和确定性思想的差异;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从现实生活和其他科学中提出具有壹定价值的统计问题,会用数学的眼睛见问题。 教学重点:1、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 2、常用方法:抽签法和随机数表法。 教学难点:随机数表法。 教学方法:问题探索和自学相结合。 课前准备:号签若干个,纸盒壹个。 教学过程: 壹、情境引入 (壹)提出问题

抽样方法全面介绍

抽样方法全面介绍 产品质量检验通常可分成全数检验和抽样检验两种方法。 全数检验是对一批产品中的每一件产品逐一进行检验,挑出不合格品后,认为其余全都是合格品。这种质量检验方法虽然适用于生产批量很少的大型机电设备产品,但大多数生产批量较大的产品,如电子元器件产品就很不适用。产品产量大,检验项目多或检验较复杂时,进行全数检验势必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同时,仍难免出现错检和漏检现象。而当质量捡验具有破坏性时,例如电视机的寿命试验、材料产品的强度试验等,全数检验更是不可能的。抽样检验是从一批交验的产品(总体)中,随机抽取适量的产品样本进行质量检验,然后把检验结果与判定标准进行比较,从而确定该产品是否合格或需再进行抽检后裁决的一种质量检验方法。 过去,一般采用百分比抽样检验方法。我国也一直沿用原苏联40年代采用的百分比抽样检验方法。这种检验方法认为样本与总体一直是成比例的,因此,把抽查样本数与检查批总体数保持一个固定的比值如5%,0.5%等。可是,实际上却存在着大批严、小批宽的不合理性,也就是说,即使质量相同的产品,因检查批数量多少不同却受到不同的处理,而且随着检查批总体数量的增多,即使按一定的百分比抽样,样本数也是相当大的,不能体现抽样检验在经济性方面的优点。因此,这种抽样检验方法已被逐步淘汰。 人们经过对百分比抽样检验方法的研究,获知百分比抽样检验方法不合理的根本原因是没有按数理统计科学方法去设计抽样方案。因此,逐步研究和设计了一系列建立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科学基础上的各种统计抽样检验或统计抽样检查方案,并制订成标准抽样检查方案。1949年,美国科学家道奇和罗米格首先发表了《一次抽样与二次抽样检查表》;1950年美国军用标准MIL-STD—105D是世界上有代表性的计数抽样检查方法标准;日本先后制定了JIS Z9002,JIS Z9015等一系列抽样检查方法标准;英国、加拿大等国也相继制订了抽检方法标准;ISO和IEC又分别制订了抽样检查方法国际标准,如ISO2859、IEC410等。实践证明,上述抽样检查方法标准应用于产品质量检验时,虽然也存在着误判的可能,即通常所说的存在着生产方风险和使用方风险,但可以通过选用合适的抽样检查方案,把这种误判的风险控制在人们要求的范围之内,符合社会生产使用的客观实际需要,因此,很快地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推行,取代了原先的不合理的百分比抽样检验方法。 我国至今已制定的抽样方法标准有: GB10111 利用随机数骰子进行随机抽样的方法 GB13393 抽样检查导则

抽样检验方法

产品质量检验方法介绍 一、产品质量检验通常可分成全数检验和抽样检验两种方法。 1.全数检验是对一批产品中的每一件产品逐一进行检验,挑出不合格品后,认为其余全都是合格品。 全数检验适用于: a.当生产过程不能保证产品批达到预先规定的质量水平时,应采取100%检验; b.当批产品不合格品率太大时,采用全检可以提高检验后的批质量; c.因错漏检可能造成重大事故或人身伤亡事故对下道工序以及消费者、使用者造成重大损失时,应采取100%检验; d.检验效果高于检验费用时,应采取100%检验。 e.生产批量很少的大型机电设备产品 2.抽样检验是从一批交验的产品(总体)中,随机抽取适量的产品样本进行质量检验,然后把检验结果与判定标准进行比较,从而确定该产品是否合格或需再进行抽检后裁决的一种质量检验方法。 抽样检验适用如下场合: a.产品批量较大时; b.检验项目多或检验较复杂; c.检验带有破坏性或损伤性时,例如电视机的寿命试验、材料产品的强度试验等; e.单位产品检验费用高或花费工时多时; 二、抽样检查方法的分类 目前,已经形成了很多具有不同特性的抽样检查方案和体系,大致可按下列几个方面进行分类。 1.按产品质量指标特性分类 衡量产品质量的特征量称为产品的质量指标。(质量的定义:是由一组固有的特性组成,并且这些固有特性是以满足顾客及其它相关方所要求的能力加以表述) 质量指标可以按其测量特性分为计量指标和计数指标两类。计量指标是指如材料的纯度、加工件的尺寸、钢的化学成分、产品的寿命等定量数据指标。计数指标又可分为计件指标和计点指标两种,前者以不合格品的件数来衡量,后者则指产品中的缺陷数,如一平方米布料上的外观疵点个数,一个铸件上的气泡和砂眼个数等等。 1).按质量指标分类,产品质量检验的抽样检查方法也分成计数抽检和计量抽检方法两类。

第八讲 几抽样方法

第八讲几种抽样方法 (1)随机抽样 新知1: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 一般地,设一个总体含有N个个体,从中逐个不放回地抽取n个个体作为样本(n≤N),如果每次抽取时总体内的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都相等,就把这种抽样方法叫做简单随机抽样,这样抽取的样本,叫做简单随机样本。 【说明】简单随机抽样必须具备下列特点: (1)简单随机抽样要求被抽取的样本的总体个数N是有限的。 (2)简单随机样本数n小于等于样本总体的个数N。 (3)简单随机样本是从总体中逐个抽取的。 (4)简单随机抽样是一种不放回的抽样。 (5)简单随机抽样的每个个体入样的可能性均为n/N。 新知2:抽签法和随机数法 抽签法的定义:一般地,抽签法就是把总体中的N个个体编号,把号码写在号签上,将号签放在一个容器中,搅拌均匀后,每次从中抽取一个号签,连续抽取n次,就得到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 【说明】抽签法的一般步骤: (1)将总体的个体编号。 (2)连续抽签获取样本号码。 随机数法的定义: 利用随机数表、随机数骰子或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进行抽样,叫随机数表法,这里仅介绍随机数表法。 假设我们要考察某公司生产的500克袋装牛奶的质量是否达标,现从800袋牛奶中抽取60袋进行检验,利用随机数表抽取样本时,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骤进行。 第一步,先将800袋牛奶编号,可以编为000,001, (799) 第二步,在随机数表中任选一个数,例如选出第8行第7列的数7(随机数表详见教材附表1的第6行至第10行)。 第三步,从选定的数7开始向右读(读数的方向也可以是向左、向上、向下等),得到一个三位数785,由于785<799,说明号码785在总体内,将它取出;继续向右读,得到916,由于916>799,将它去掉,按照这种方法继续向右读,又取出567,199,507,…,依次下去,直到样本的60个号码全部取出,这样我们就得到一个容量为60的样本。 【说明】随机数表法的步骤: (1)将总体的个体编号。 (2)在随机数表中选择开始数字。 (3)读数获取样本号码。 ※ 典型例题 例1 人们打桥牌时,将洗好的扑克牌随机确定一张为起始牌,这时按次序搬牌时,对任何一家来说,都是从52张牌中抽取13张牌,问这种抽样方法是否是简单随机抽样? 例2 某车间工人加工一种轴100件,为了了解这种轴的直径,要从中抽取10件轴在 同一条件下测量,如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 ※ 动手试试 练1. 现有30个零件、需从中抽取10个进行检查,如何利用抽鉴法得到一个容量为10的样本? 练2.要从高一年级全体学生450人随机抽取50人参加一项活动,请用随机数法抽取人选,写出过程。

CHFS抽样方法简介

中国家庭金融抽样方法简介 2013年1月19日 一、调查样本框和样本量 为了保证样本的随机性和代表性,同时达到CHFS着眼于研究家庭资产配置、消费储蓄等行为的目的,抽样设计力求满足如下四个方面的要求:一是经济富裕地区的样本比重相对较大;二是城镇地区的样本比重相对较大;三是样本的地理分布比较均匀;四是尽可能节约成本。 总体而言,本项目的整体抽样方案采用了分层、三阶段与规模度量成比例(PPS)的抽样设计。初级抽样单元(PSU)为全国除西藏、新疆、内蒙和港澳地区外的2585个市/县。第二阶段抽样将直接从市/县中抽取居委会/村委会;最后在居委会/村委会中抽取住户。每个阶段抽样的实施都采用了PPS抽样方法,其权重为该抽样单位的人口数(或户数)。为控制成本,本项目首轮调查的户数设定为8438户。 从可操作性以及成本的角度出发,各阶段样本数设定如下:首先,根据城乡以及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末端抽样的户数(即从每个居委会/村委会抽取的户数)设定在20—50户之间,其平均户数约为25户;其次,在每个市/县中抽取的居委会/村委会数量为4;最后可以计算得到抽取的市/县个数约为8000÷(4×25)=80。

二、抽样设计 总体而言,本项目的整体抽样方案采用了分层、三阶段与规模度量成比例(PPS)的抽样设计。初级抽样单元(PSU)为全国除西藏、新疆、内蒙和港澳地区外的2585个市/县。第二阶段抽样将直接从市/县中抽取居委会/村委会;最后在居委会/村委会中抽取住户。每个阶段抽样的实施都采用了PPS抽样方法,其权重为该抽样单位的人口数(或户数)。为控制成本,本项目首轮调查的户数设定为8000—8500户。 从可操作性角度出发,各阶段样本数设定如下:首先,根据城乡以及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末端抽样的户数(即从每个居委会/村委会抽取的户数)设定在20—50户之间,其平均户数约为25户;其次,在每个市/县中抽取的居委会/村委会数量为4;最后可以计算得到抽取的市/县个数约为8000÷(4×25)=80。 1. 第一阶段抽样 第一阶段抽样的目标是从2585个市县中抽取80个市县。同时,要求80个市县的地理分布相对均匀,并且富裕地区的样本不能过少。为达到该目的,我们将2585个市县按照人均GDP分成十层,在每个层内以市县人口数为权重,采用PPS抽样抽取8个市县,共抽得80个市县,样本涵盖全国25 个省。表1列出了抽取的80个市县样本与总体的人均GDP描述统计。可以看出,样本与总体在人均GDP的分布上是非常接近的。 表1:总体和80个市县样本人均GDP分布 人均 均值标准差中位数Q25Q75峰度偏度GDP 总体17334.817736.911370717320263 3.217.64样本17809.219336.311349723221143 3.520.41

系统抽样教案

2.1.2 系统抽样 知识与技能: 1.正确理解系统抽样的概念. 2.掌握系统抽样的一般步骤. 3.正确理解系统抽样与简单随机抽样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究,归纳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理解分类讨论的数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数学活动,感受数学对实际生活的需要,体会现实世界和数学知识的联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系统抽样的概念、实施系统抽样的步骤. 教学难点:当N n 不是整数,如何实施系统抽样. A.创设情境,揭示课题、新课导入 实例 某中学有5 000名学生,打算抽取200名学生,调查他们对奥运会的看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时,无论是抽签法还是随机数法,实施过程很复杂,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那么有没有更为方便可行的抽样方法呢?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系统抽样. B.系统抽样的概念 1.定义:一般地,要从容量为N 的总体中抽取容量为n 的样本,可将总体分成均衡的若干部分,然后按照预先制定的规则,从每一部分抽取一个个体,得到所需要的样本,这种抽样的方法叫做系统抽样. 注:系统抽样的特点: (1)总体容量N 较大. (2)总体分段:分成均衡的若干段,且分段间隔为N k n =或N k n '=. (3)预先制定的规则有两个:①确定起始编号l ,在第1段内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确定;②等距抽样,依次得到编号:,,2,(1)l l k l k l n k +++-. (4)等可能抽样. 思考题:下列抽样问题中最适合用系统抽样法抽样的是: C A .从全班48名学生中随机抽取8人参加一项活动 B .一个城市有210家百货商店,其中大型商店20家,中型商店40家,小型商店150家.为了

分层抽样与系统抽样教学反思

分层抽样与系统抽样教学反思 这节课上完后,同组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给出了点评,这些点评使得我更清楚应该怎样上好一堂课,现将这些评价和建议整理出来,也是我对于这节课的一个反思。 首先,因为这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因此我采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自学的方法,通过提问问题,学生交流回答,教师点评或者找学生完善答案来让学生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因此,这节课最突出的地方之一就是问题的设置,通过设置问题串的形式,形成了一个知识网络,所有的问题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反复琢磨,所以,在细节的处理和环节的安排上能够较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比如,在刚开始提出的两个问题:问题1:为了解我班61名同学的近视情况,准备抽取10名学生进行检查,应怎样进行抽取? 问题2:为了了解我区高中生2400人,初中生10600人,小学生11000人的近视情况,要从这24000名学生中抽取240名学生进行检查,应怎样进行抽取?深入思考:能在所有学生中任意取240个吗?能将240个名额均分到这三部分中吗?这两个问题我的设计意图就是先让学生回忆旧知识,然后展示出两个具有对比性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可以用旧知识解决,第二个问题通过两个深入思考说明如果用简单随机抽样得到的样本可能不具有代表性,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一步自主学习做铺垫。 第二个优点就是在候答时间上的处理,如果是一些识记类的问题

比如刚开始的请说出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及特点,以及简单随机抽样的两种方法以及步骤这两个问题我给出了5秒的候答时间,但是如果学生在说的时候不太熟练,我也会给出第二候答时,让他自己再组织一下语言然后回答,以免学生因为紧张答错,此时如果转而询问其他同学会让他感到挫败感丧失自信心,所以第二候答时如果运用得当是会起到很好的效果的。而一些复杂点的问题如:系统抽样的适用范围及步骤?本题若采用系统抽样,如何抽取?这两个问题我给出的思考交流时间分别是三分钟和两分钟。第一个三分钟是因为它需要通过概括课本上的例题来得到步骤并合理组织语言,第二个问题是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上,把理论步骤转化为实际问题的作答,所以比第一个问题需要的时间可以稍短一点。 当然,这节课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地方,这节课存在的不足主要是在叫同学回答完问题后,当学生回答的不完善,或者是不准确的时候,可以再叫几个学生进行补充,此时不必着急自己说出答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才智。这个方面就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理答方式,所以这一方面是很重要很关键的一环,我还需要继续努力。 还有在学生的讨论环节,我在写完板书后,站在讲台上等待学生讨论结束,其实这个时候可以融入学生的讨论,解决学生讨论过程中的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用比较精确的语言去表达观点。在这一个方面要加以改正。

抽样检验方法简介

抽样检验的概要 5.1抽样检验的概要 1942年,统计品质管理的始祖W.A.Shewhart发现了管制图时,统计的抽 样检验法,也以H.F.Dodge及H.G.Romig为中心开始研究。 于是在1929、1941、1942年,曾前后3次将其研究成果,发表在Bell Telephone Laboratory的杂志里,这些论文对以后抽样检验的发展贡献极大。 第2次世界大战开始时,美国迫切需要把平时产业转变为战时产业。虽然当时品质管理的推行,特别是管制图的普及,已使美国战时产业推行得尚为顺利,但因大量军需物资必须供应,而在检查员又非缺少之下,军需物资的购入及验收,就不得不采取一种比较经济又简单的方法。 而抽样检验的方法正适合此一要求。所以在当时,抽样检验就成为军需物资购入及验收时,一种必须的检验方法。 Dodge-Romig “抽检表”主要是为制造工场的制程检验及最终检验而设计的,并不适合于陆海军所需要之长期从多数业者购买多种类多数量之制品的要求,所以军方就开始动员多位数理统计学家,制作一种能适合军方要求的抽样检验表,这是以合格品质水准为基准,选择供给者的一种抽样检验表。 这种抽检表的制作及实施,一直继续到1945年大战结束为止。第2次世界 大战结束以后,战时产业又再度回到平时产业,但战时发挥极大效果的品质管理,战后亦被很有效果的广泛应用到各种工业上,所以制程管制应用管制图,制品检 验应用抽样检验,已成为今日的一般常识。 当时所发表的主要论文列举如下: ?SRG的抽检表 Statistical Research Golumbia University(1947) Techniques of Statistical Analysis(chap. 1) McGraw-Hill.

系统抽样方法

2.1.2 系统抽样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理解系统抽样的概念; (2)掌握系统抽样的一般步骤; (3)正确理解系统抽样与简单随机抽样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究,归纳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理解分类讨论的数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数学活动,感受数学对实际生活的需要,体会现实世界和数学知识的联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正确理解系统抽样的概念,能够灵活应用系统抽样的方法解决统计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某学校为了了解高一年级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意见,打算从高一年级500名学生中抽取 50名进行调查,除了用简单随机抽样获取样本外,你能否设计其他抽取样本的方法?(二)研探新知: 1、系统抽样的定义: 一般地,要从容量为N的总体中抽取容量为n的样本,可将总体分成均衡的若干部分,然后按照预先制定的规则,从每一部分抽取一个个体,得到所需要的样本,这种抽样的方法叫做系统抽样。 2、系统抽样的特证: (1)适用于个体较多时,但均衡的总体。 (2)在整个抽样的过程中,每个个体被抽取到的可能性相等。 练习:优化方案(学生用书的33页)做一做(1)。(加深对概念的的理解) 3、系统抽样的步骤: 假设要从容量为N的总体中抽取容量为n的样本,步骤为; (1)编号:先将总体的N个个体编号,有时可直接利用个体自身所带的号码如学号、准考证号、门牌号等。 N(n是样本容量)是整数时,(2)分段:确定分段间隔k,对编号进行分段,当 n N 去k=n (3)确定初始的编号:在第一段用简单随机抽样确定第一个个体编号L(L≤k)(4)抽取样本:按照一定的规则抽取样本,通常是将L加上间隔k得到第二个个体编号(L+k),再加k得到第三个个体编号(L+2k),依次进行下去,直到 获取整个样本。

抽样方法

抽样方法 产品质量检验通常可分成全数检验和抽样检验两种方法。 全数检验是对一批产品中的每一件产品逐一进行检验,挑出不合格品后,认为其余全都是合格品。这种质量检验方法虽然适用于生产批量很少的大型机电设备产品,但大多数生产批量较大的产品,如电子元器件产品就很不适用。产品产量大,检验项目多或检验较复杂时,进行全数检验势必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同时,仍难免出现错检和漏检现象。而当质量捡验具有破坏性时,例如电视机的寿命试验、材料产品的强度试验等,全数检验更是不可能的。 抽样检验是从一批交验的产品(总体)中,随机抽取适量的产品样本进行质量检验,然后把检验结果与判定标准进行比较,从而确定该产品是否合格或需再进行抽检后裁决的一种质量检验方法。 过去,一般采用百分比抽样检验方法。我国也一直沿用原苏联40年代采用的百分比抽样检验方法。这种检验方法认为样本与总体一直是成比例的,因此,把抽查样本数与检查批总体数保持一个固定的比值如5%,0.5%等。可是,实际上却存在着大批严、小批宽的不合理性,也就是说,即使质量相同的产品,因检查批数量多少不同却受到不同的处理,而且随着检查批总体数量的增多,即使按一定的百分比抽样,样本数也是相当大的,不能体现抽样检验在经济性方面的优点。因此,这种抽样检验方法已被逐步淘汰。 人们经过对百分比抽样检验方法的研究,获知百分比抽样检验方法不合理的根本原因是没有按数理统计科学方法去设计抽样方案。因此,逐步研究和设计了一系列建立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科学基础上的各种统计抽样检验或统计抽样检查方案,并制订成标准抽样检查方案。1949年,美

国科学家道奇和罗米格首先发表了《一次抽样与二次抽样检查表》;1950年美国军用标准MIL-STD—105D是世界上有代表性的计数抽样检查方法标准;日本先后制定了JIS Z9002,JIS Z9015等一系列抽样检查方法标准;英国、加拿大等国也相继制订了抽检方法标准;ISO和IEC又分别制订了抽样检查方法国际标准,如ISO2859、IEC410等。实践证明,上述抽样检查方法标准应用于产品质量检验时,虽然也存在着误判的可能,即通常所说的存在着生产方风险和使用方风险,但可以通过选用合适的抽样检查方案,把这种误判的风险控制在人们要求的范围之内,符合社会生产使用的客观实际需要,因此,很快地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推行,取代了原先的不合理的百分比抽样检验方法。 我国至今已制定的抽样方法标准有: GB10111 利用随机数骰子进行随机抽样的方法 GB13393 抽样检查导则 GB6378不合格品率的计量抽样检查程序及图表(对应于ISO3951) GB8051 计数型序贯抽样检验方案(适用于检验费用昂贵的生产上连续批产品抽样检查) GB8052 单水平和多水平计数连续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输送带上移动产品的检查) GB8053 不合格品率的计量标准型一次抽样检查程序及表 GB8054 平均值的计量标准型一次抽样检查程序及表 GB13262 不合格品率的计数标准型一次抽样极查程序及抽样表 GB13263 跳批计数抽样检查及程序 GB13264 不合格品率的小批计数抽样检查程序及抽样表 GB13546 挑选型计数抽样检查程序及抽样表

抽样方法教案.doc

新课程创新设计 学科:数学 年级:一 教材:苏教版必修3 模块:统计 内容:简单随机抽样 设计时段:一课时 学校:江苏省华罗庚中学 设计者:陈亮

设计思想: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理解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体会统计的思想。 通过“游戏”引入抽签法,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通过学生对问题的讨论和思考使学生理解抽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理解简单随机抽样的随机性和等可能性,由实际操作的步骤总结出抽签法的方法步骤,再继续设疑引出随机数表法,让学生感知学习随机数表法的必要性,并通过对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感知随机数表法与抽签法的不同之处与共同点,从而总结出简单随机抽样的特点。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统计的第一节课,是学生在初中统计基础上的延续和深化,本节内容介绍了统计的第一种方法,教材的重点应是对简单随机抽样方法的理解,难点是统计的思想以及简单随机抽样特点的理解,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帮助学生加以理解,从而真正把握问题的本质。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解决具体实例的过程,掌握用抽签法、随机数表法(统称“简单随机抽样”)抽取样本的方法。学会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掌握用抽签法和随机数表法进行抽样的步骤,了解随机数表法的制作和思想; 2、过程与方法:初步感受抽样统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理解统计思想与确定性思想的差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从现实生活和其他科学中提出具有一定价值的统计问题,会用数学的眼睛看问题。 教学重点:1、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 2、常用方法:抽签法和随机数表法。 教学难点:随机数表法。 教学方法:问题探索与自学相结合。 课前准备:号签若干个,纸盒一个。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一)提出问题 1、为了知道汤的味道如何,你会怎么做?

AQL运用与说明(抽样方法)

]AQL ACCEPTANCE QUALITY LIMIT接收质量限的缩写,即当一个连续系列批被提交验收时,可允许的最差过程平均质量水平。 AQL普遍应用于出口服装,纺织品检验上,AQL的标准有AQL0.010,AQL0.015,AQL0.025,AQL0.040,AQL0. 065,AQL0.10,AQL0.15,AQL0.25,AQL0。40,AQL0。65,AQL1.0,AQL1.5,AQL2.5,AQL4.0,AQL6.5,AQL10,AQL15,AQL25 ,AQL40 ,AQL65,AQL100,AQL150,AQL250,AQL400,AQL650,AQL1000。不同的AQL标准应用于不同物质的检验上。在AQL 抽样时,抽取的数量相同,而AQL后面跟的数值越小,允许的瑕疵数量就越少,说明品质要求越高,检验就相对较严。下面就不同的AQL列表说明: 验货的时候根据 批量范围、检查水平、AQL值决定抽样的数量和合格与不合格产品的数量。服装质量检查采用一次抽样方案,服装批量的合格质量水平(AQL)为2.5,检查水平为一般检查水平,检查的严格度为正常检查。其抽样方案见表: 正常检查一次抽样方案(AQL-2.5) AQL是----ACCEPT QUALITY LEVEL 的简称,是一个国际标准: 1 )AC=Acceptable number =使用箭头下面的第一个数值=使用箭头上面的第一数值 抽样数量是以一般检验II级检验水平来进行的。 2 )AQL0.010----0。10 是用电子产品,医疗器械等检验 AQL1.0----6.5 是用于服装,纺织品等检验 它指的是一个抽样参数,一般用于批量生产,检验人员样本抽检并检验合格与否的参数表 说明 当订单数量≤抽查件数时,将该订单数量看作抽查件数,抽样方案的判定数组[Ac,Re]保持不变: Ac——Accept(合格判定数); Re——Reject(不合格判定数)。 举例一:有一批服装的订单数是3000件,按照AQL2.5标准抽查125件,次品数≤7就PASS(通过),次品数≥8就FAIL(不合格)。

谈谈几种典型的抽样方法

谈谈几种典型的抽样方法(案例) 摘要:本文以抽样方法为中心,主要阐述几种常见的抽样方法,如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系统抽样以及配额抽样,探讨了各种抽样方法在实际生活的应用以 及各自的优缺点等。 关键词:抽样调查,应用,缺点。 导语: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从全部调查研究对象中,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据以对全部调查研究对象作出估计和推断的一种调查方法。显然,

抽样调查虽然是非全面调查,但它的目的却在于取得反映总体情况的信息资料,因而,也可起到全面调查的作用。 抽样调查是建立在随机原则基础上,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概率估计原理,应用所的资料对总体的数量特征进行推断的一种调查方法。例如,从某地区全部职工当中随机抽取部分职工,以家庭为单位按月调查取得有关收入、支出等方面的资料,并依据这些资料推断出全区职工的收支情况,这就是一种抽样调查。从调查方法上来看,它是属于一种非全面调查。但又与一般调查不同,它不只停留于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而且还要对资料进行分析,并据以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从而提高统计的认识能力。因此,抽样调查的理论和方法在统计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下面介绍一下常用的抽样方法: 一. 简单随机抽样 一般,设一个总体含有N个个体,从中逐个不放回地抽取n个个体作为样本(n≤N),如果每次抽取时总体内的个体被抽到的机会相等,就把这种抽样方法叫做简单随机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的具体作法有:直接抽选法,抽签法,随机数法。 直接抽选法例如某项调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某市职工收入状况进行研究,该市有职工56,000名,抽取5,000名职工进行调查,他们的年平均收入为10,000元,据此推断全市职工年收入为8,000--12,000元之间。 抽签法又称“抓阄法”。它是先将调查总体的每个单位编号,然后采用随机的方法任意抽取号码,直到抽足样本。在这里选取一个案例说明,如要在10个人中选取3个人作为代表,先把总体中的10个个体编号,把号码写在号签上,将号签放在一个容器中,搅拌均匀后,每次从中抽取一个号签,连续抽取3次,就得到一个容量为3的样本。这就是抽签法,与直接抽样法类似。 另一个经常被采用的方法是随机数法,即利用随机数表、随机数骰子或计算 当然,随机抽样也有不足之处,它只适用于总体单位数量有限的情况,否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