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德育活动总结文档

德育活动总结文档

德育活动总结文档
德育活动总结文档

做好德育工作彰显教育魅力

——大王寨镇中心初级中学德育工作纪实

作为农村初中,如何立足现实开展好德育工作,始终是西张庄中学干部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近几年来,学校立足两条主线、把握三个“一点”、抓好四个途径,使德育工作得以扎实开展,学校教育彰显出独特的魅力。

一、立足两条主线,开展班级工作。

鲁洁教授曾说过:“德育面对的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是人心。”班主任与校团队会是德育工作的两条主线,学校始终紧紧依靠这两条主线开展好班级工作。

(一)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是德育工作的主力军,播种耕耘在学生广阔的心灵世界中。

学校把能否统一大家对德育工作的正确认识作为工作的一项重点,将班主任的学习培训列入重要日程,尽可能地让班主任从根本上提高对这项工作的认识全校班主任在开展学生工作时,舍得付出平凡、乐于应对琐碎,善于闪现智慧,敢于奉献青春。把班里的几十个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进行教育、关心与爱护。

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

1.每周一的班主任例会,一般要拿出15分钟的时间共同学习班主任理论知识,以求得到指导,获得思想与方法上的提高。已经和正在学习的内容有: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节选,鲁洁的《德育新论》部分章节,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等。反思班主任理论学习的目的,实际上讲,除了上述初衷外,还有一个考虑,就是想通过这种方式,逐步引导班主任与大师进行“心灵的对话”,大家都统一一个认识:德育领域大有可为,德育工作任重道远,德育使命责无旁贷。

2.开好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加强班级工作方法的交流与展示。每学年,我校都认真组织好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活动。活动期间,新老班主任互帮互学。班主任所撰写的德育论文、设计的主题班会备课、采取的创新工作方法,通过论

坛切磋交流,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尽管我们的做法还很稚嫩,开成一次班主任工作艺术展示的盛会,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3.以《班级管理量化细则》为抓手,规范班级管理。我们通过修改完善《班级管理量化细则》,将班级所有的工作纳入量化,确实加强了对班级工作的管理。我们从常规工作入手,抓好“五个一”的训练。即整顿“一个阵容”,抓好升旗仪式,课间操的队列,塑造学生的精神面貌;建立“一种秩序”,即课堂秩序、集会秩序以及课间秩序的文明有序;养成“一种习惯”,做到语言文明、讲普通话、待人接物大方礼貌并形成习惯;坚持“一项制度”,卫生责任区的包干保洁制度,确保学校环境的整洁优美;树立“一个观念”,即遵纪守法,尊老爱幼,讲究团结。

(二)团队会工作

学校积极引导广大的共青团员、学生会成员发挥先进榜样作用,通过形式灵活的团队活动锻炼学生能力,熔炼完美人格。近几年,学校先后开展了“‘青春耀齐鲁’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学雷锋献爱心”活动、“学习少年英雄朱法芝活动”,并为“学英雄见行动”系列活动提供现场,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魏书生曾说过:“用孩子心灵深处的能源,去照亮孩子的精神世界,显然是最节省能源的方法。”学校坚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校学生会在常规检查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二、把握三个“一点”,夯实养成教育。

一个人的知识可以从书本上学到,但良好的道德习惯只能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而且要一点一滴地积累,才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学校把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狠抓常规工作的落实。

我们在开展养成教育时,把握“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三个“一点”,力求把学生健康成长这样的大事做小、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实。所谓近,就是要求要离孩子实际生活近一点,不要好高骛远;所谓小,就是要求要小一点,以

小见大,不要搞“口号式”;所谓实,就是要实在、具体,不要太抽象。我们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时,给学生们提的要求尽量看得见、摸得着、具体、形象、直观。

例如,尊敬长辈是我们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一项重要内容,可尊敬是一个抽象名词,我们尽量把这一要求具体化、生活化:

1.听长辈话时要认真,不要东张西望,不插嘴。

2.和长辈谈话时,要和气,除非长辈耳背,否则不要高声大喊。

3.长辈批评时不顶撞,可以解释,不要撒野。

4.自己提出的要求,父母没答应,不许撒娇、耍横。

5.有了好吃的,知道先让长辈

······

我们结合学校实际,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40条内容进行归类与补充,形成了《学生一日常规基本要求》,《一日常规基本要求》从晨起规范、进校规范、早读规范、升降国旗规范、上课规范、课间规范、用餐规范、午间规范、自习课规范、考场纪律规范、两操两课规范、放学规范、就寝规范、集会规范、卫生规范、文明规范等十几个方面,对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的要求进行了细化,指导学生们的一言一行。班主任在班会中进行多次学习,并将《一日常规基本要求》在班内张贴,再结合间月一次的规范测评与学期末的规范知识考试,不断引领学生的言行,使学生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学习行为规范的良好状态。学校进一步巩固完善了常规检查值周工作细则,加大值周的力度,加强监督的作用,坚持一天两查,对各班的卫生、文明礼仪、纪律、两操、班容班貌等情况进行考核,每周公布评比情况,做到要求明、检查细、考核严、奖罚清。

近、小、实有利于行为规范的贯彻落实,它使德育更贴近生活、更形象、更易于学生接受。近、小、实并非是琐碎化,我们力争使之具体而又系统,以便于教育的整体升华。

三、抓好四个途径,优化育人环境。

在养成教育的基础上,我校充分利用主题班会教育、主题活动教育、实践教育、人文教育等四种教育途径,全方位、多元化地开展德育工作。

(一)主题班会活动

学校充分利用班会这一德育工作主阵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劳动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网络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基础道德教育与基础文明养成教育,做到重点清,要求明,措施实,由知到行,环环紧扣。

人的成长是有序的,德育教育当然也是有序的。德育专家、原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孙学策司长曾说过:中小学教育属于基础教育,初中生的德育工作就是要抓基础。初中生还没有一个基本的道德观念,但其德育工作是有规律的,循序渐进就是规律。对他们的德育教育工作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只有这样我们的德育工作才能做得踏踏实实。

基于上述原则,我们以初中学校德育教育活动内容及评价标准中的德育内容为主,逐项开展主题班会教育活动,力求使德育工作科学化、序列化、主题化。为提高教育内容的可操作性,我们试图将尽可能多的德育教育内容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加以展现。学校将大部分德育内容编辑完善成为一个个主题班会材料提纲,设计好每个班会的主要框架内容,辅以丰富的班会参考材料,编印成册后,下发到班,班主任二次备课,经政教处审批合格后,发还给班主任,班主任在此基础上上好每一节主题班会课。

随着主题班会活动的逐步开展,我们初步体会到以下几点经验:

1.安全教育应常抓不懈,应该是每次主题班会都要必须加入的内容;

2.主题班会环节设计上应求实不宜求“花”;

3.主题班会经常采用的形式有两种,一种以语言说理形式为主,如谈话法、讲授法、讨论法、辩论法、演讲法等,另一种以形象感染形式为主,如典型示范法、情感陶冶法、影视音像法、小品表演法等。初步的实践表明:以语言说理形式为主的方法要优于以形象感染形式为主的方法。

班会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阵地,我们将在已有条件的基础上,牢牢抓住这一关键环节不放松,逐步摸索开展主题班会的有效方式,将德育教育的序列化探索工作做实、做好、做完整。

(二)主题教育活动

初中德育工作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主题教育活动可以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增加集体凝聚力,在德育工作中不可或缺。每学年,学校都以重要节庆日、重大时事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在不同时期开展形式灵活的文体艺术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在参与中锻炼。每学年我们着力开展的节日主题活动主要有:迎国庆、庆元旦、清明节感怀、“美好的祝福献给党”、“教师节祝福语征集”、“走进吴伯箫”青年与劳动主题教育等;每学年我们着力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有:“争做文明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感恩节观看感恩视频《让生命充满爱》、大型法制与安全报告会、青少年模拟法庭等。现在,《全国中小学生系列武术健身操》大比武与校武术队的组建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

经过几年来各项主题活动的开展,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主题教育活动应该大力提倡,但它的前提应该是:我们在搞每一项活动之前,还应该慎之又慎,三思而行。搞这项活动的意义是什么?有没有不搞的必要?我们想要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有没有比此项活动更好的方式?这项活动搞完之后,它的效果将如何进行后续的关注与检验?这项活动的安全保障是否落实了?多次轰轰烈烈的教育活动进行之后,我们初步达成了一点不成熟的共识:主题教育活动除非不开展,开展的话,要立足于学校现状,尽可能地开展一些参与程度高的、精品的德育活动。

(三)实践教育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也就是说,教育者的教育只有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教育,才能真正发挥教育的作用。近几年来,学校大胆尝试了一些德育工作新模式,通过学生自主实践,主动参与德育活动,

培养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意识。其中,“青少年模拟法庭”与“德育日记”就是实践教育很好的尝试。

“青少年模拟法庭”通过对真实案件的模拟再现,使学生熟悉司法审判的实际过程,了解与案件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使法律知识学习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既避免了教师单纯讲“法”带来的枯燥乏味,又满足了学生好奇心的特点,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青少年模拟法庭”是我校的一项教育研究课题,是德育教育的实践基地。它作为“案例教学”的一种特殊形式,教学效果明显。宣传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食品法》、《环境保护法》、《劳动合同法》等十几部法律法规。学生通过参与模拟和旁听,不仅较好地做到法律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机结合,而且还锻炼学生能力、拓宽学生视野,提高了青少年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意识,达到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教育目的,为创建平安和谐校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我校发动学生积极撰写德育日记。

“德育日记”就是将写“日记”与讲“道德”有机结合起来,让同学们每天记录下自己成长中的内心感受,深刻剖析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自我欣赏,自我激励,自我改正,自我完善。在写德育日记的过程中,学生们每天与自己对话,与自己作心灵上的较量,提醒自己要学好。同时加深了自己对德育意义、目的、行为的深刻认识和理解,促使有效地改造自我,体味战胜自我的幸福,做到日学一语、日行一善。长此以往,以达到积善成习的目的,逐步使自己成为一个能够自主发展、有着良好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的人。

只要是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感等等内容,都是学生“德育日记”的记录范围。一般而言,“德育日记”主要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撰写:

①每周班会课的收获与体会;

②学生们在一周内学习、生活各方面的体会、收获、经验、教训;

③对一周内家事、国事、天下事的观点、看法、反思;

④对班级、老师、同学合理化的建议和意见;

⑤个人在学习、生活诸方面的心理困惑,进行倾诉、讨论、咨询;

⑥学校或班级布置的德育作业,及时完成后,在德育日记上写出感想、反思,进行详尽的体现;

⑦随机内容。如根据情况,写考前决心书、考后总结书,实在没有内容可写,可以摘抄一定量的名言警句。

班主任针对学生在“德育日记”中反映的困惑、提出的问题、体现的进步、闪现的思维火花,通过批阅日记与学生交流,或解疑释惑,或加油喝彩。家长在双休日里,阅读孩子的“德育日记”,与孩子在情感与思想上进行文字和语言的交流。家长和老师还可以利用“德育日记”,提出针对孩子成长的问题和建议。“德育日记”已成为师生之间一座跨越时空、沟通心灵的桥梁,伴随学生的成长历程。

(四)人文教育

为陶冶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学校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加强人文教育,力争让每一块墙壁都能开口说话,使学生们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不断感动、不断成长。特别是近几年来,学校努力打造的“书香校园”、“有声校园文化”活动、“文化长廊”、“黑板报”、“壁报栏”等,正逐步形成了校园文化的新亮点。

还是鲁洁曾经说过的话:“我始终坚信,德育应该是最有魅力的,因为德育彰显的是人的向善之心。”

如果用“摸着石头过河”这句话来概括我校的德育工作的话,在这风起云涌、只争朝夕的新时代,“摸不着石头”不能成为可以“不过河”的借口。我们也始终坚信这样一句话:“学生的心灵如果不被美好的、高尚的思想所占领,各种歪理邪说就会乘虚而入。”我们所肩负的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注定了我们要义无反顾地做好一个学生美好心灵的养育人与守护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