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word)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册学案,推荐文档

(完整word)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册学案,推荐文档

(完整word)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册学案,推荐文档
(完整word)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册学案,推荐文档

必修②

问题探究:红牡丹与白牡丹杂交的后代开的花,会是什么颜色?

知识目标:

1. 杂交常识:

①杂交的操作方法:P3 图1-2.

②孟德尔选豌豆做遗传实验的原因:豌豆是传粉受粉的植物,还具有易于

区分的。

③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的不同表现类型,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2.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P4 左上角图1-4):你从杂交实验图中发现了什么问题?有

什么规律吗?

3.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请完成下列假说的内容并用遗传图解释)

①假说内容:

a.生物的性状是由决定的。

b.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存在的。

c.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彼此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

子中。配子中只含有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d.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的。

②.遗传图解:(能力目标)

4.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

5.分离定律:在生物的细胞中,控制着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作业:

1. 请列举出你在本节内容中所见到的新的专业术语并加以理解。

2.P8 基础题及资料上相关试题。

问题探讨:观察P9 左上角的奶牛场图片,思考怎样才能培育出既产奶多又生长快的奶牛?

知识目标:

1.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①.画出遗传图并作出分析,首先看该现象是否遵循分离定律?

②.该现象是否有其他规律存在?

2.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请用棋盘法画出遗传分析图):

3.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请用测交图解说明):

4.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

5.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自己总结):

6.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发现:

①.遗传因子=基因

②.表现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③.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④.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 A 和a。

能力目标:

总结计算杂交后代表现型和基因型种类的方法;灵活掌握运用自由组合定律。

作业:

P12-13 基础题和拓展题.

问题探讨:观察P16 左上角果蝇体细胞和配子的染色体图,看两者的染色体数量上有何区

别?思考这种现象是怎么产生的?

知识目标:

1.减数分裂的概念。减数分裂是进行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

数目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次,而细胞分裂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

2.精子的形成过程(高等动物):

①.请用文字和图画分别表示出精子的形成过程(注意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四分体和DNA 分子的变化行为,以及细胞两极大小是否均等)。

②.精子形成的场所:睾丸或精巢。

③.相关概念:

a.同源染色体:的两条染色体,一条来自,一条来自。

b.四分体: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④.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减半发生在减数第次分裂。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①.卵细胞形成的场所:卵巢。

②.请用文字和图画分别表示出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注意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四分体和DNA 分子的变化行为,以及细胞两极大小是否均等)。

能力目标:

1.一个精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能形成个精细胞,一个卵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能形

成个卵细胞和个极体。

2.区别一个精(卵)原细胞或多个精(卵)原细胞减数分裂所形成的子细胞的种类。

3.能用三看识别法区别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图像。能识别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发生的三大遗传

规律。

作业:1.将本节内容中遇到的问题附在背面并解决。

2.完成P22 基础题和资料上的相关题目。

问题探讨:配子中的染色体组合类型只有一种还是有多种?

知识目标:

1. 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①.用彩色笔表示配子中染色体数目的组合类型。

②.正常情况下,不考虑交叉互换,同一个人所产生的所有精子中,染色体的组成类型有种。

2.受精作用:

①.定义:受精作用是和相互、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②.过程:通常是精子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同时细胞膜会发生复杂的生

理反应,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后,精子的细胞核就会与卵细胞的细

胞核融合,使彼此的染色体汇合在一起。

③.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另一半来自。由于父母双方都可能产生多

种染色体组合类型的配子,且这些配子的结合是的,所以同一双亲的后代必然呈。

能力目标:

有性生殖的意义:

对于有性生殖的生物维持细胞中的染色体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都十分重要。

作业:

1. 画出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各时期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 分子的变化图像。

2. 完成P23 的基础题和资料上的题目。

3. 思考:基因和染色体有什么关系吗?

第2 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2 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问题探讨:把孟德尔分离定律中的遗传因子换成同源染色体,然后再念一遍,你会有新的发现吗?

知识目标:

1. 萨顿的假说: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关系。

①.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性和性。

②.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的。

③.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复方,一个来自木方,同源染色体也如此。

④.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期也是自由组合。

2.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①.摩尔根的果蝇杂交试验(P29 图2-8)

②摩尔根对红眼基因和白眼基因所在位置的假设和解释(P29 图2-10):

③.对解释的验证需要用方法。(能力目标)

④.基因在染色体上呈排列。

3.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现代解释(能力目标):

①.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具有一定的;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②.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的分离或

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的同时,染色体上的基因自由组合。

作业:

1. P31 基础题。

2. 资料上相关题目。

3. 把你在本节内容中遇到的困难列出来,与老师或者同学共同解决。

第 2 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3 节伴性遗传

问题探讨:在P33 左上角的图片上,你看到了什么?这是用来干什么用的?

知识目标:

1.伴性遗传的概念: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总是和相关联的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2.人类红绿色盲症:

①.阅读道尔顿的故事并作分析。

②.列举出人类的正常色觉与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性的情况,并画出其婚配方式的遗传图:

③.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是遗传,男患者于女患者。

2.抗维生素 D 佝偻病:

①列举出患者与正常人的基因型及昏配方式遗传图,并与红绿色盲作比较。

②.抗维生素 D 佝偻病的遗传特点是女患者于男患者。

能力目标:

1. 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设计一个实验,要求从杂交后代雏鸡的羽毛特征区别雌性和

雄性。

作业:

1 完成P37-38 基础题。

2.请你试着总结遗传病的判断方法并加以应用。

第 3 章基因的本质第1 节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问题探究:观察P42 左上角的图片,回忆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什么?DNA 和蛋白质谁是遗

传物质?

知识目标:

1. 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

①.画出四种脱氧核苷酸的示意图

②.思考:为什么当时“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观点占主导地位?

2.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①.用文字和→表示出格里菲斯的转化实验:

②.格里菲斯的结论是: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必然含有某种活性物质“”,且这种物质R 型活细菌转化成型活细菌。

③用文字和→表示出艾弗里的实验:

④.艾弗里的结论是:才是使R 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3.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①.这个实验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②.用文字和→图示该实验的过程:

③.赫尔希和蔡斯的结论是: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④.其他实验证明:在某些病毒中只含有RNA和蛋白质,是这些病毒的遗传物质。能力目标(小结):

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所以说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作业:

1. P46基础题。

2. 思考:怎样给噬菌体标记放射性元素?(提示:噬菌体必须依赖宿主细胞才能生存)

第3 章基因的本质第2 节DNA 分子的结构

问题探究:为什么要弄清楚DNA 分子的结构?

知识目标:

1.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

①.1953 年美国生物学家和英国物理学家构建模型成功。

②.阅读双螺旋结构模型构建的过程,你能发现他们在研究时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吗?

2.DNA 分子的结构:

请你参照教材49 页下方的图片,试着把DNA 分子结构的平面图画在下面,并想像其双螺

旋结构像我们生活中见到的什么物体?

能力目标:

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

1.①.DNA 分子是由条连组成的,这条链按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②.DNA 分子中的和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碱基

排列在。

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连接成碱基对,别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一定与T()配对;G()一定与C()配对。

2.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作业:

1.P51基础题和拓展题。

2.总结碱基计算中的规律。

3.思考:不同的DNA分子的碱基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是否相同?

第 3 章基因的本质第3 节DNA 的复制

问题探究:细胞增殖离不开DNA 的复制,你认为DNA 的复制是怎样进行的呢?

知识目标:

1. 对DNA 分子复制的推测:

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的假说内容是:DNA 复制时,DNA 分子的结构将解开,互补的

碱基之间的断裂,解开的条单链作为复制的,的脱氧核苷酸依据原则,通过形成,结合到作为模版的单链上。由于新合成的每个DNA 分子中,都保留了原来DNA 分子中的条链,因此,这种复制方式被称为保留复制。

2. DNA 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

①.观察分析教材第53 页左上角的实验过程图,理解各试管中的条带分别代表的DNA 分

子的类型,并试着像教材53 页右上角那样表示出各代的DNA 分子数量及示意图。

②.结论:DNA 的复制是以方式进行的。

3. DNA 分子复制的过程:

①.观察教材第54 页左上角的图,试着画出DNA 分子复制的示意图。

②.DNA 分子以亲代DNA 为模版合成子代DNA ,这一过程实在细胞有丝分裂的期和减

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随着的复制而完成的。

能力目标(小结):

1.DNA 分子的复制是一个边边的过程,复制需要模板(即亲代的条DNA 链)、原料(即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能量和酶(如酶和酶)等基本条件。DNA 分子独特的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地,通过,保证了复制能够地进行。

2.DNA 分子复制的意义:DNA分子通过复制,将从亲代传给了子代,从而

保证了遗传信息的性。

作业:

1. P54 基础题。

2. 总结关于DNA 复制的计算方法。

第3 章基因的本质第4 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

问题探究: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后来又证明染色体上只有DNA 是遗传物质。那么,基因和DNA 又是什么关系呢?

知识目标:

1. 说明基因与DNA 关系的实例:

①.阅读P55-56 的资料,找出每个资料中涉及基因与DNA 关系的佐证材料。

②结论:基因只属于DNA 的一部分,即基因不等同于DNA 。

2. DNA 片段中的遗传信息:

①.每个DNA 分子上都有部分片段是基因,也有多数的片段不是基因。

②.不同生物的DNA 分子结构不同,关键在于DNA 分子的脱氧核糖和磷酸的不同,碱基的和顺序不同。

能力目标:

1.DNA 分子的特异性和多样性:DNA 分子能够储存足够量的遗传信息,遗传信息蕴藏在 4

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 分子的,而碱基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 分子的;DNA 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

生物体和的物质基础。

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 。

作业:

1. P58 基础题。

2. P60 第一、二题。

3. 正确理解DNA 是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

第4 章基因的表达第1 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问题探究:在T2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为什么T2 噬菌体的DNA 进入细菌就能得到新

的子代T 2 噬菌体?那些蛋白质外壳是怎样形成的?

知识目标:

1. 遗传信息的转绿:

①.RNA 的类型有、和几种,且他们的分子结构与很相似,且mRNA 可作为DNA 和蛋白质之间的信使。因此,有人把RNA 称做的副本。

②.比较RNA 与DNA 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

③.转录的概念:以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在细胞核合成的过程。

④.请在背面画出转录的图解。(注意:要标出转录的方向,还要能理解哪些是游离的核糖

核苷酸)

⑤.转录时需要双链解开,使双链的碱基得以暴露,需要的核糖核苷酸与供转录用的DNA 的条链上的碱基互补配对,在RNA 酶的作用,依次连接,形成一

个mRNA 。

2. 遗传信息的翻译:

①.翻译的概念:游离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②.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由mRNA上个相邻的碱基组成,密码子具有性(即同一种氨基酸可能有多种密码子)。请在P65 的密码子表中找出起始密码和终止密码。

③.反密码子位于上,且能与mRNA 上相应的密码子互补配对。tRNA 又被称为蛋

白质合成的“”。

④.翻译进行的场所是,又被称蛋白质的为“”。在翻译过程中,核糖体可以沿着移动,直至读取到mRNA 上的时,才会终止。

⑤.请在背面画出蛋白质合成示意图,并标明核糖体和tRNA移动的方向。

能力目标:

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P67图)

作业:

1. P67基础题及资料上相关习题。

2. 试着用文字和→简要地把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全过程表示在下面。

第4 章基因的表达第2 节基因对形状的控制

问题探讨:见教材P68 左上角水毛茛,观察水中的叶片和空气中叶片有什么不同之处?是

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现象的产生?

知识目标:

1. 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其结论

①请写1957 年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

②写现在使用的中心法则

③结论:科学的发展是无止境的

2.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①用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观点解释皱粒豌豆的产生:皱粒豌豆的DNA 中插入了一段外来DNA 序列,打乱了编码酶的基因,导致酶不能合成,从而导致细胞内含量降低,量升高。由于淀粉能吸水膨胀,蔗糖却不能,所以含淀粉多的豌豆就显得圆圆胖胖,淀粉含量低的豌豆由于失水而显得。

②基因控制性状的两种方式:

a.基因通过控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形状的表现。如:白化病是因为控制

酶的基因异常,导致患者不能合成。

b.基因通过控制的结构控制生物的性状。如囊性纤维病70%的患者中,是

因为编码跨膜蛋白CFTR 蛋白的基因缺失了个碱基,导致CFTR 蛋白在第位缺

少,影响了CFTR 蛋白的结构,使其转运的功能异常,导致患者支气管

中粘液增多,官腔受阻,细菌在肺部大量生长繁殖,最终使肺部功能受损。

3.能力目标(小结):

①.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并不都是由单个基因控制,如人的身高就是有多个基因决定的。

②.生物的性状不是完全由基因决定。

③.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因此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网络,精细地调控着生物的性状。

4.知识补充:

①.细胞质基因:在真核细胞的向立体和中,原核细胞的质粒中存在着的基因。

②.质遗传的特点,只能通过遗传给后代。如线粒体肌病、运动失调及眼视网膜炎。作业:

一、对本节内容的学习中,你有哪些问题和反思,请记录在下面并办法解决。

二、完成教材P71 基础题及资料上相应的题目。

第5 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第1 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问题探讨:抄写“THE CAT SAT ON THE MAT ”,结果如P80 左上角的一样,意

思变化了吗?DNA 在的复制的时候也会发生类似的差错吗?

知识目标:

1. 基因突变的实例:

①.镰刀形细胞贫血症:

a. 现象:谷氨酸被缬氨酸代替了,其他都没改变。

b. 结果:红细胞呈镰刀形。

c. 根本原因(请用图表示出来):

②.基因突变的概念:DNA 分子中碱基对的、和,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③.思考:突变后的基因一定会遗传吗?请说出理由。

2. 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

①.原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诱发产生并提高;也会由于DNA

分子复制偶尔发生错误、DNA 的碱基组成发生改变等原因产生。

②.特点: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和低频性。

③.基因突变的意义:

a. 对生物的影响:可能有害,也可能有利,也可能既无害也无益。

b. 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来源,是生物的原始材料。

3. 基因重组:

①.基因重组的概念:是指生物进行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形状的的重新

组合。

②.基因重组的两种情况:

a.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同时,基因也自由组合;

b.在减数分裂时期,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有时也会随着非姐妹染色

单体的而发生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

③.基因重组的意义:

基因重组是生物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也具有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理解基因突变的特点和意义;掌握基因重组的两种情况。

作业:

1. P84 基础题。

2. 资料上的相关题目。

3. 思考: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非同染色体之间的

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也是基因重组吗?

第5 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第2 节染色变异

问题探究: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都能观察的到吗?染色体变异

是怎样进行的?

知识目标:

1..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①病例:猫叫综合征,属于人的第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导致的遗传病。

②.请在背面画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几种类型的示意图。

③.概念:因为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或发生改变,而导致的性状变异。(染色体变异对生物体是不利的,有的甚至会导致生物体死亡。)

④.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和四种类型。

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①.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类型: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的或;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的形式的增加或减少。

②.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同源染色体,在和上各不相同,但又相互协调,共同控制着生物的、、和的一组染色体。(请在背面画出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是示意图)

③.二倍体和多倍体:大多数生物二倍体,香蕉是倍体,马铃薯是倍体。与二倍体相比,多倍体植株一般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的含

量都有所增加。

④.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低温处理,秋水仙素处理等。目前最常用的是后者,即用秋水

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当秋水仙素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时,能够抑制的形成,导致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加倍,这种细胞继续进

行有丝分裂,将来就可能发育成植株。

⑤.单倍体:

a.实例:蜜蜂的雄峰,五倍子蚜虫等,仅由细胞发育而来。

b.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c.单倍体植株的特点:缺点是植株长的弱小,而且高度;优点是,利用单倍体植株培

育新品种却能明显育种年限。

d.多倍体育种: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植株→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多倍体植株。

e.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以洋葱为例,用低温处理植物分生组织细胞,能够抑

制的形成,以致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级,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然后再取洋葱的

根尖制作装片(卡诺氏液浸泡,95% 的酒精冲洗后进行解离、、和,然后再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能力目标:在背面画出用多倍体育种方法培育三倍体无籽西瓜的流程示意图,并注意染色体组的变化。

作业:

1.P89 基础题和拓展题。

2.总结育种方法。

3.总结生物变异的类型和特点。

第5 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第3 节人类遗传病

问题探究:通过你所学知识判断所有的病是不是都由基因决定?

知识目标:

1. 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

①.人类遗传病的定义:通常是指由于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以分为基因遗传病、基因遗传病和异常遗传病三大类。

②.单基因遗传病(高考常考判断方法):

a.定义:受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b.常见单基因遗传病的类型。显性: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抗维生素 D 佝偻病。隐性:镰刀形细胞贫血症、白化病、先天性聋哑、苯丙酮尿症。引起苯丙酮尿症的原原因是由

于患者的体内细胞中缺少一种酶,致使体内的不能沿正常途径转变成,而只能转变成。

2.多基因遗传病:

①.定义:是指受对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

②.病例: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哮喘病和青少年型糖尿病。

③.发病特点:在群体中的发病率较。

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是由染色体引起的遗传病,简称。如:21 三体综合征(又叫),患者比正常人多了一条号染色体,其根本原因是分裂时21 号染色体正常分离,形成不正常的生殖细胞,再与正常生殖细胞受精并发育成个体

所致。

4.遗传病的监控和预防:常用手段是和产前诊断。产前诊断是在胎儿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如、孕妇血细胞检查以及等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

5.人类基因组计划与人体健康: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于年,目的是测定人类基因

组的全部DNA ,解读其中包含的。是参与这一计划的唯一的发展

中国家,承担了其中的测序任务。2003 年,人类基因组的任务已基本完成。

测序结果表明,人类基因组由大约亿个碱基对组成,已发现的基因约有万个。能力目标:

1. 根据你的认识总结研究人类遗传病的目的。

2. 如果别人对你进行遗传咨询,你具有哪些分析方法,试举一例说明你的方法是正确的。

作业:

1.P94 基础题和拓展题。

2.总结单基因遗传病的分析方法。

第6 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1 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问题探究:P98 左上角的玉米图片上显示着同一颗玉米上的种子居然有不同的颜色,你知道这是怎样产生的吗?

知识目标:

1. 杂交育种:

①.原理:。方法:先杂交,然后逐代自交选育。

②.请画出P99 的杂交育种过程。

③.杂交育种的概念: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集中在一起,在经过选择和,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④.杂交育种的缺点:进程缓慢,不能创造新的。

2. 诱变育种:

①.概念:利用因素或因素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的育种方法。

②.优点:可提高,所需时间。

③.原理:。

能力目标:能恰当地运用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作业:

1.P101 基础题。

2.用基因型表示出P99 的杂交育种过程。

第6 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2 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问题探究:海蜇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是怎样成功导入小鼠体内的?

知识目标:

1. 基因工程的流程:

①.基因工程的概念:基因工程又叫基因技术或重组技术。通俗地说,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出来,加以,然后再放到另一种

生物的里,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②.基因工程最基本的工具:“”“”和“”。

a.基因的“剪刀”:即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简称为酶。其特点是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

一种特定的序列(因为酶具有性),并在特定的切点上切割DNA 分子。如

大肠杆菌的一种叫的限制酶,能够专一识别的序列,并在和之间将这段序列切开。

b.基因的“针线”:两种来源不同的DNA 用同种限制酶切割后,其末端互补的碱基可以通

过相互而连接起来,但是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的缺口,则需要靠来“缝合”。

c.基因的运载体:将外源基因送入到受体细胞,需要专门的运输工具。目前常用的运载体有、和等。质粒存在与许多以及等生物的细胞中,是或外能够自主的很小的DNA 分子。

③.(能力目标)请根据以上理论在背面画出限制酶切割DNA 、DNA 连接酶的连接作用和

基因工程操作步骤的示意图(可参考P102-103):

2. 基因工程的应用:

①.基因工程与作物育种:科学家将体内的编码的基因导入作物,从而培育出抗虫作物。

②.基因工程与药物研究:可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生产出所需药物。如胰岛素、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均可用基因工程方法生产。此外,基因工程还可用于环保,如利用转基因细菌

降解有毒有害的化合物,吸收环境中的重金属,分解泄漏的,处理等。

3. 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①.两种观点:一是认为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不安全,要严格控制;二是认为转基因生

物和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应该大范围推广。

②.中国的态度:2010 年5 月,国务公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作业:

1. P106 基础题。

2. 结合自己的证据和观点谈谈你对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的看法。

问题探讨:枯叶蝶、竹节虫的体态有利于对环境的适应吗?

知识目标:

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历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其观点是所有生物都有更古老

的生物进化而来;生物都是由到而逐渐进化的;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

由于和。因此他认为因用进废退而获得的性状遗传给后代,

是生物不断进化的主要原因。如食蚁兽的舌头细长是因为长期舔食蚂蚁的结果。

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①.以长颈鹿为例: a.事实:生物都有的倾向,物种内的个体数量能保持,资源是有限的→ b.推论:个体间存在着,个体间普遍存在差异(),许多是可以遗传的→ c.推论: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生存并留下来的机会多→ d.推论:有利变异

逐渐积累,生物不断进化出新类型。

②.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评价:由于受到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达尔文对遗传和变

异的,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在遗传和变异的产生方面,还接受了拉马克用进废退和

获得性遗传的观点,并举例说明。如家猪的腿和吻比野猪的短,是因为家住很少使用腿和吻

的结果。达尔文强调物种形成是渐变结果,不能很好地解释物种大爆发的现象。由此说明,

再伟大的科学家,其思想观点也会有历史的局限性。

3. 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

①.关于遗传和变异的研究,已经从水平深入到水平。

②.获得性遗传的观点,已经被大多数学者摒弃。

③.关于自然选择的作用等问题的研究,已经从以为单位发展到以为基本单位。因此,形成了以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从而极大地丰富和发展

了达尔文的学说。

能力目标:能区别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的异同点,正确认识现代生物进

化理论。

作业:

1. P113 基础题。

2. 结合自己的观点,谈谈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和达尔文的进化学说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意

义。

问题探究:假如你来研究生物的进化,你会从哪些方面着手?

知识目标:

1.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a.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生物的个体。

b.基因库:一个种群中个体所含有的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c.基因频率(能力目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和基因占等位基因的比率。(请完成P115 的思考与讨论,并注意区别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a.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这就可能使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b.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包括、和。其中,和统称为突变。

c.基因突变产生的等位基因,通过过程中的,可以产生多种多

样的,从而出现大量的。由于突变和基因重组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因此他们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阅读P116-117 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

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在自然条件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即有利变异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种群中相应的基因的频率会不断;相反,具有变异的个体留下后代的机会少,种群中相应基因的频率会下降。

2. 隔离与物种中的形成:

①.a 物种(简称“种”)的概念:能够在自然状态下并且产生后代的一群生物。

b.不同生物之间一般是不能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的后代,这种现象叫。如马和驴的杂交后代骡是不育的,因此,马和驴之间存在生殖隔

离,它们属于个物种。

c.地理隔离:同一物种由于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的现象。

②.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a. 隔离: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和都是常见的隔离类型。

③.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如加拉帕格斯群岛上的地雀,在一个种群中,某些基因被保留下来,在另一个种群中,被保留下来的可能是另一些基因。久而久之,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就会形成明显的差异,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一个

物种的,就成了不同的物种。

④.物种形成本身表示生物类型的。同时,它也意味着生物能够以新的方式利用环境

条件,从而为生物的进一步发展开辟新的前景。

3.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①.共同进化:

a. 实例:某些兰花细长的花矩(花距是某些植物的花瓣向后或向侧面延长成管状、兜状等形状的结构,

它是植物进化的结果,也是植物分类的特征之一,比如凤仙花科植物都有长长的管状距,有些兰科植物也有

高中生物必修二导学案第一章

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2、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知识梳理】 一、为什么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容易成功?(观察图1-1,1-2,1-3,总结选用豌豆的优点) 1. 豌豆传粉(且闭花受粉),结果是:自花传粉(自交),产生; 自交: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自花传粉,也叫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 豌豆花大,易于进行人工杂交,即去雄—套袋(防止其它花粉的干扰)—授粉(采集另一种豌豆的花粉,授到去掉雄蕊的花的柱头上),获得真正的杂种; 父本:供应花粉的植株叫父本(♂) 母本:接受花粉的植株叫母本(♀) 正交、反交:若甲作父本、乙做母本为正交,反之为。 2. 具有稳定遗传、的性状,如豌豆茎的高度有悬殊的差异,通过观察很容易区分,进行统计。 性状:是指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总称。如:豌豆茎的高矮。 相对性状是指一种_____ _的____ __性状的____ _表现类型。如:_____________ 。 设问:豌豆有多对相对性状,孟德尔做杂交实验时是同时观察的吗?他先观察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并对此进行分析。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观察图1-4) P 纯种的高茎豌豆×纯种的矮茎豌豆 ♀(♂)↓♂(♀) F1高茎豌豆 ↓自交 F2 高茎豌豆矮茎豌豆 3 :1 思考: F1为什么表现出高茎,没有表现出矮茎的性状? F2为什么又出现了矮茎?且统计是3:1的数量比?这比值是偶然的吗? 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产生的F1中__________ _的性状叫显性性状。而 _______________ 的性状叫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指在______ _后代中,同时显现出________ _和_________ _的现象。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1、孟德尔在观察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果断地摒弃了前人融合遗传的观点,通过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提出了如下假说: (1)性状是由_________ 决定的。遗传因子不融合、不消失。 显性性状: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用大写D表示) 隐性性状: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用小写d表示)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___________存在。 纯合子是指_________________的个体。如:纯种高茎豌豆:DD;纯种矮茎豌豆:dd 纯合子表现出来的性状能稳定遗传,自交不发生性状分离。 杂合子指_________________的个体,如:F1高茎豌豆:Dd 杂合体表现出来的性状不稳定遗传,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______)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的。 2、观察遗传分析图解图1-5 思考: F1形成的雌雄配子种类、比值都相等。两种雌配子和两种雄配子结合机会______,因此F2便有了____、_____、_____三种基因组合,比例为_______ ,在性状上则近于高:矮=________。 [记忆节节清] 性状:生物体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总称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显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不显现出来的性状。 性状分离:杂种的自交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遗传因子不融合、不消失。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2020年编辑)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套学案

1.1 《从生物圈到细胞》学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基础上 2)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分析生物学知识素材 3、情感目标:认同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教学重点: 1、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教学难点: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教学方法] 质疑讨论、反馈矫正、迁移训练、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知识结构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从生物圈到细胞 生命系统结构层次 二、过程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概念:生命活动离不开,病毒细胞结构,只有依赖才能生活,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生物圈 ↗↑↖ 生态系统 ↗↑↖ 群落 ↗↑↖ 种群 ↗↖ 个体↑ ↗↖ 血液循环系统 ↗↑↖ 心脏 ↗↑↖心肌组织 ↗↑↖ 心肌细胞举例:神经细胞肌肉细胞概念: 种群是指___________ 群落是指___________ 系统是指___________ 记忆节节清: 习题巩固: 一、选择题: 1.关于细胞与生命活动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A、草履虫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B、病毒不具细胞结构,所以它的生命活动与细胞无关

C、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D、多细胞生物依赖高度分化的细胞密切协作,才能完成生命活动 2.下列哪种生物不是由细胞构成的() A、变形虫 B、酵母菌 C、衣藻 D、烟草花叶病毒 3.一定区域内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全部生物构成() A、一个群落 B、一个种群 C、三个种群 D、一个生态系统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是() A、池塘里的一只青蛙 B、青蛙的表皮细胞 C、表皮细胞中的水和蛋白质 D、一个池塘 5.在一块草原上有8户牧民,每户牧民各养了一群羊,其中6户养的是绵羊,有2户养的是山羊,这块草原上的8群羊是() A、一个群落 B、一个种群 C、两个种群 D、八个种群 6.可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的实例是() A、树洞中久积的雨水 B、健康人的一滴血 C、一罐鲜酵母培养液 D、一瓶密封的蒸馏水 7.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要调查一个池塘中青蛙近几年的个体数量变化情况。他们研究的是生命系统的() A、个体水平 B、种群水平 C、群落水平 D、生态水平 8.下列实例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A、海洋中的全部鱼 B、一片草地里的跳蝻和蝗虫 C、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藓、真菌、昆虫、蜗牛等 D、一个池塘的藻类、细菌、蚌、水生昆虫等全部生物 9.潮湿的农贸市场上有鸡、鸭、鱼、青菜、蘑菇等,它们共同构成一个()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以上都不是 10.下列对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研究,正确的顺序是() A、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B、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体、种群、群落、生物圈、生态系统 C、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种群、生物体、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D、细胞、组织、器官、生物体、系统、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11.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 A、细胞—组织—器官—植物

(完整word)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册学案,推荐文档

必修② 遗 传 与 进 化

问题探究:红牡丹与白牡丹杂交的后代开的花,会是什么颜色? 知识目标: 1. 杂交常识: ①杂交的操作方法:P3 图1-2. ②孟德尔选豌豆做遗传实验的原因:豌豆是传粉受粉的植物,还具有易于 区分的。 ③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的不同表现类型,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2.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P4 左上角图1-4):你从杂交实验图中发现了什么问题?有 什么规律吗? 3.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请完成下列假说的内容并用遗传图解释) ①假说内容: a.生物的性状是由决定的。 b.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存在的。 c.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彼此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 子中。配子中只含有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d.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的。 ②.遗传图解:(能力目标) 4.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 5.分离定律:在生物的细胞中,控制着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作业: 1. 请列举出你在本节内容中所见到的新的专业术语并加以理解。 2.P8 基础题及资料上相关试题。

问题探讨:观察P9 左上角的奶牛场图片,思考怎样才能培育出既产奶多又生长快的奶牛? 知识目标: 1.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①.画出遗传图并作出分析,首先看该现象是否遵循分离定律? ②.该现象是否有其他规律存在? 2.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请用棋盘法画出遗传分析图): 3.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请用测交图解说明): 4.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 5.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自己总结): 6.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发现: ①.遗传因子=基因 ②.表现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③.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④.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 A 和a。 能力目标: 总结计算杂交后代表现型和基因型种类的方法;灵活掌握运用自由组合定律。 作业: P12-13 基础题和拓展题.

最新高中生物必修一复习学案

必修一复习学案 一、知识结构 二、重点知识的回顾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2 3、组成细胞的元素 ①大量无素:C 、H 、O 、N 、P 、S 、K 、Ca 、Mg ②微量无素:Fe 、Mn 、B 、Zn 、Mo 、Cu ③主要元素:C 、H 、O 、N 、P 、S ④基本元素: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 ,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 4、鉴定实验 (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苏丹III 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 染成红色);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2)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 (3)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A 液,再加B 液) R 5、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通式为NH2—C —COOH ,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 基的不同。 H 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 ),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因。 6、氨基酸结合方式是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 )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 —CO —)叫肽键。 7、脱水缩合中,脱去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 蛋白质分子量 = 氨基酸分子量 ×氨基酸个数 – 失去的水个数 ×18 由N个氨基酸形成的一条肽链围成环状蛋白质时,产生水=肽键数= N 个 8、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链盘曲折叠方式千差万别。 9、蛋白质功能: ①结构蛋白,如肌肉、羽毛、头发、蛛丝 ②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 ③运输载体,如血红蛋白 ④传递信息,如胰岛素 ⑤免疫功能,如抗体 10、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核酸,它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作用,核酸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 ;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RNA ,核酸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 11、 DNA RNA 全称 脱氧核糖核酸 核糖核酸 分布 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细胞质 染色剂 甲基绿 吡罗红 链数 双链 单链 碱基 ATCG AUCG 五碳糖 脱氧核糖 核糖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DNA分子结构导学案

第二节 DNA 分子的结构和复制 【学习目标】 1、概述DNA 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2、制作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3、讨论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历程。 【学习重点】 1、DNA 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2、制作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学习难点】DNA 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知识链接】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知识框架】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 1、模型名称: 模型 2、构建者:美国生物学家 和英国物理学家 3、构建依据 (1)DNA 分子是以4种 为单位连接而成的长链,这4种脱氧核苷酸分别含有 四种碱基。 (2)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提供的DNA 衍射图谱表明DNA 分子呈 结构。 (3)查哥夫测定DNA 的分子组成,发现腺嘌呤(A )的量总是等于 的量; 的量总是等于 的量。 模型构建1:脱氧核苷酸 在DNA 分子中,由于组成脱氧核苷酸的碱基有4种 (A 、G 、C 、T ),因此,构成DNA 分子的脱氧核苷酸也有4种 它们的名称是: 1 2 3 4 模型构建2:脱氧核苷酸链

模型构建3:DNA 双链(平面结构) 模型构建4:DNA 双螺旋结构 (1)规则的双螺旋结构特点 1>、 2>、 3>、 (2)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所以:DNA 分子中A=T G=C (3)DNA 特点 ①稳定性: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形成的基本骨架和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不变;碱基对之间的氢键和两条脱氧核糖核苷酸的空间螺旋加强了DNA 的稳定性 ②多样性:一个最短的DNA 分子也大约有4000个碱基对,可能的排列方式有44000,排列顺序千变万化,构成了DNA 分子的多样性。(4n ,n 是碱基对的数目) 碱基对的这种排列顺序代表着 ③特异性:每个DNA 分子中碱基对的特定排列顺序构成了每个DNA 分子的特异性。 (4)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应用 规律一:互补碱基两两相等,即A =T ,C =G 规律二:两不互补的碱基之和比值相等,(A+G )/(T+C )=(A+C )/(T+G )=1规律三:任意两不互补的碱基之和占碱基总量的50%,即(A+C )%=(T+G )%=50% 规律四:DNA 分子的一条链上(A+ T )/(C+ G )= a ,(A+ C )/(T+ G )=b ,则该链的互补链上相应比例应分别为a 和1/b 。 A T G C A T G C 1是: 1 2 2是: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精品导学案汇总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精品导学案汇总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学习重点】1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学习难点】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阅读教材P2-P6 预习案 自主学习 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生命活动离不开___________, __________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单细胞生物单个细胞就能完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多细胞生物依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同完成一系列___________ 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________→组织→器官→______→个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圈 2.一定区域内, 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_______;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______ 3._______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知识梳理】 病毒:只有依赖________才能生活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单细胞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 多细胞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习检测】1、下列对于细胞与生物体生命活动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是生物体遗传和变异的基础 B 、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是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 C 、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是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 D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是无细胞结构的病毒 探 究 案 探究1:草履虫能完成哪些生命活动?如果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它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吗? 探究2:每个人的个体发育是从什么细胞开始的? 你和你父母之间是什么细胞充当了“桥梁”? 一个受精卵是如何发育成完整的新生儿的? 探究3:当手被烫到的时候完成缩手反射需要哪些细胞的参与?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精品学案-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教学设计 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能力目标: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尝试设计杂交实验的设计。 情感目标: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 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 3.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假说——演绎法。 [教学过程]:遗传,俯拾皆是的生物现象,其中的奥秘却隐藏至深。人类对它的探索之路,充满着艰难曲折,又那么精彩绝伦! 让我们从140多年前孟德尔的植物杂交实验开始,循着科学家的足迹,探索遗传的奥秘。 融合遗传: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介于双亲之间的形状。讨论:按照上述观点,当红牡丹与白牡丹杂交后,子代的牡丹花会是什么颜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为什么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容易成功?(观察图1-1,1-2,1-3,总结选用豌豆的优点) 1. 豌豆传粉(且闭花传粉),结果是:自花传粉(自交),产生; 自交: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自花传粉,也叫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 豌豆花大,易于进行人工杂交,即去雄—套袋(防止其它花粉的干扰)—授粉(采集另一种豌豆的花粉,授到去掉雄蕊的花的柱头上),获得真正的杂种; 父本:供应花粉的植株叫父本(♂)母本:接受花粉的植株叫母本(♀)

高中生物必修一学案及答案

2.1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细胞中的无机物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简述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说出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2)简述细胞中化合物的种类(3)说出水在细胞中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4)说出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与主要作用 教学重点:1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2水和无机盐在细胞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2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种类3结合水的概念4无机盐的作用(一)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1.观察组成地壳和组成细胞的部分元素含量(%)表 (1)生物体总是和外界环境进行__________,归根结底是________从无机自然界获取各种物质来组成自身。(2)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_________中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细胞所特有的,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_______。 (3)细胞和非生物相比,各种元素的相对含量又大不相同,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又具有_________。 2.观察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占细胞鲜重/干重的百分比) (1)组成人体的主要元素有______________。 (2)无论是鲜重还是干重,组成细胞的元素中 __________这4种含量最多,在干重中碳的含量达48.4%,这表明 _____ 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 3.组成细胞的元素分类 大量元素:含量在万分之一以上,有___________________ 多种 微量元素:含量在万分之一以下,有___________________ 等 (二)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1.根据___________可以将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__两大类。无机化合物主要包括_____和_______ ,有机化合物_____、 _____、 ______、 ______。 2.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_____,有机化合物是________。 (三)无机化合物之一——水 1.水的含量:(1)水在细胞的各种化学成分中含量 ______ 。 (2)生物体种类不同,含水量不同;生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含水量也不同;生物体的不同组织、器官含水量也不同。 2.水的存在形式:(1)水在细胞中以______ 和 ________两种形式存在。 (2)结合水是与细胞内的其它物质相结合,占______ ;自由水大多数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占 ____ 。 3.水的作用:(1)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结合水。(2)自由水是细胞的___________ 。 (3)细胞中的许多___________ 都需要水的参与。 (4)水在生物体内流动,可以把 _______ 送到各个细胞,同时也可以把各个细胞在新陈代谢中产生的___________运送到排泄器官或直接排出体外。——运输作用 总结:细胞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 (四)无机化合物之二——无机盐 1.无机盐的含量和存在形式:无机盐在细胞中含量____ ,大多以_______ 形式存在,含量较多的阳离子有

【推荐】2020年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册)教学案汇总

【推荐】2020年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全 册)教学案汇总 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我国粮食生产的现状及解决粮食问题的重要性 2.以转基因技术为例, 说出现代农业技术的重要性 3.概述科学思维的基本过程 [教材梳理] 一、粮食问题 1.二战后世界粮食生产状况 国别内容项目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人口占世界人口1/4 占世界人口3/4 粮食产量占世界的1/2 占世界的1/2 特点人均产粮多、消费少人均产粮少、消费多

2.我国粮食生产状况及产生原因 3.科学合理地应用现代农业生物技术 (1)作用 在彻底解决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疾病肆虐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2)转基因技术发展历史 诞生→1983年, 世界上第一个转基因植物培育成功 ↓ 发展→世界首例转基因产品——延熟保鲜番茄, 1993年在美国批准上市二、科学思维的过程[连线] [牛刀小试]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发达国家人口少、人均粮食多、消费少。(√) (2)我国虽然人口众多, 但地大物博, 粮食问题并不严峻。(×) (3)现代农业生物技术诞生的标志是延熟保鲜番茄的成功上市。(×)

(4)水稻耐寒、耐盐碱基因是我国获得的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 (5)脊索动物和脊椎动物可能起源于一个共同的祖先。(√) 2.选择正确答案 (1)粮食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我国在这方面面临的重要问题是( ) A.粮食生产过多 B.粮食供应与消耗不平衡 C.人口增长过快, 缺粮问题日益严重 D.开垦森林过少, 致使农田减少 解析:选C 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 而耕地仅占世界耕地的7%, 由于人口迅速增长, 使我国面临粮食短缺这一严重问题。 (2)下列关于推理研究的有关说法中, 错误的是( ) A.推理是根据现象提出合理的假设过程 B.通过推理所得结论必须是完全正确的 C.推理过程必须符合基本的逻辑关系 D.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可得出多种结论 解析:选B 推理是对观察到的现象所作出的解释, 即是一种合理的假设, 由推理所得到的结论既可能是正确的, 也可能是错误的, 这就需要通过实验加以验证。 [重难突破] 一、粮食问题

新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精品学案-教案

新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二 全套精品学案-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2.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能力目标: 1.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2.尝试设计杂交实验的设计。 情感目标: 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1.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 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 3.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难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 假说——演绎法。 [教学过程]: 遗传,俯拾皆是的生物现象,其中的奥秘却隐藏至深。人类对它的探索之路,充满着艰难曲折,又那么精彩绝伦! 让我们从140多年前孟德尔的植物杂交实验开始,循着科学家的足迹,探索遗传的奥秘。 融合遗传: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介于双亲之间的形状。 讨论: 按照上述观点,当红牡丹与白牡丹杂交后,子代的牡丹花会是什么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一、为什么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容易成功(观察图1-1,1-2,1-3,总结选用豌豆的优点) 1. 豌豆传粉(且闭花传粉),结果是:自花传粉(自交),产生; 自交: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自花传粉,也叫自交。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 豌豆花大,易于进行人工杂交,即去雄—套袋(防止其它花粉的干扰)—授粉(采集另一种豌豆的花粉,授到去掉雄蕊的花的柱头上),获得真正的杂种; 父本:供应花粉的植株叫父本(♂) 母本:接受花粉的植株叫母本(♀) 正交、反交:若甲作父本、乙做母本为正交,反之为反交。 2. 具有稳定遗传、的性状,如豌豆茎的高度有悬殊的差异,通过观察很容易区分,进行统计。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二) 精品导学案:第2章 第1节 第1课时 细胞的减数分裂

第一节减数分裂 第一课时细胞的减数分裂 【目标导航】 1.通过学习,说出减数分裂的概念。2.结合减数分裂示意图或课件,概述减数分裂的基本过程及相关概念。 细胞的减数分裂 1.减数分裂的概念 (1)概念 是指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 (2)概念理解 ①发生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②发生时间: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 (3)特征 ①染色体复制次数:一次。 ②细胞分裂次数:连续分裂两次。 ③分裂结果: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 ④子细胞性质:形成生殖细胞。 2.减数分裂的过程 (1)分裂间期

??? 染色体复制(包括DNA 复制和蛋白质合成)。复制后每条染色体都含有2条姐妹染色单体。 (2)减数第一次分裂 ①前期Ⅰ ??? 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出现纺锤体,核仁消失,核膜解体。 ②中期Ⅰ ??? 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到赤道板位置上,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别与纺锤丝相连。 ③后期Ⅰ ??? 在纺锤丝牵引下,同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每条染色体含2条染色单体。 ④末期Ⅰ ??? 染色体解旋逐渐变为染色质,核膜重建。细胞缢裂,形成2个子细胞。

(3)减数第二次分裂 判断正误 (1)减数分裂的特点是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染色体数目减半。() (2)所有的生物都可以进行减数分裂。() (3)减数分裂产生有性生殖细胞。() (4)减数分裂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减半。() (5)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间期,减半发生在末期Ⅰ。() (6)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主要特征:①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②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③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7)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主要特征: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 答案(1)√(2)×(3)√(4)√(5)×(6)√(7)√ 一、减数分裂中几个核心概念比较 1.染色体与染色单体 (1)染色体数等于着丝点数: ①复制前:每条染色体上有1个DNA分子; ②复制后:每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

【推荐下载】新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精品学案-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教学设计庐江三中:许佳

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能力目标: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尝试设计杂交实验的设计。 情感目标: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 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 3.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假说——演绎法。 [教学过程]:遗传,俯拾皆是的生物现象,其中的奥秘却隐藏至深。人类对它的探索之路,充满着艰难曲折,又那么精彩绝伦! 让我们从140多年前孟德尔的植物杂交实验开始,循着科学家的足迹,探索遗传的奥秘。 融合遗传: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介于双亲之间的形状。 讨论:按照上述观点,当红牡丹与白牡丹杂交后,子代的牡丹花会是什么颜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为什么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容易成功?(观察图1-1,1-2,1-3,总结选用豌豆的优点) 1. 豌豆传粉(且闭花传粉),结果是:自花传粉(自交),产生; 自交: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自花传粉,也叫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 豌豆花大,易于进行人工杂交,即去雄—套袋(防止其它花粉的干扰)—授粉(采集另一种豌豆的花粉,授到去掉雄蕊的花的柱头上),获得真正的杂种; 父本:供应花粉的植株叫父本(♂)母本:接受花粉的植株叫母本(♀) 正交、反交:若甲作父本、乙做母本为正交,反之为反交。 2. 具有稳定遗传、的性状,如豌豆茎的高度有悬殊的差异,通过观察很容易区分,进行统计。 性状:是指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总称。如:豌豆茎的高矮。 相对性状是指一种_____ _的____ __性状的____ _表现类型。如:_____________ 。 设问:豌豆有多对相对性状,孟德尔做杂交实验时是同时观察的吗?他先观察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并对此进行分析。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观察图1-4) P 纯种的高茎豌豆×纯种的矮茎豌豆 ♀(♂)↓♂(♀) F1高茎豌豆 ↓自交 F2 高茎豌豆矮茎豌豆 3 : 1 思考: F1为什么表现出高茎,没有表现出矮茎的性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2为什么又出现了矮茎?且统计是3:1的数量比?这比值是偶然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具有________ 的两个亲本杂交所产生的F1中__________ _的性状叫显性性状。而_______________ 的性状叫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指在______ _后代中,同时显现出________ _和_________ _的现象。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学案:2.2.2 蛋白质的相关计算及多样性 -

第2课时蛋白质的相关计算及多样性学习目标 1.学会计算蛋白质中肽键的数量及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重难点)。2.理解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并能通过举例说明蛋白质的功能多样性(重点)。 |基础知识| 一、有关蛋白质的相关计算 1.多个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的物质是多肽(肽链),一条肽链上至少含有1个氨基和1个羧基,如果有更多的氨基和羧基,则一定位于氨基酸的R基上。 2.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物质是二肽,该物质含有1个肽键;三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物质是三肽,该物质中含有2个肽键;以此类推,n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物质中含n-1个肽键。 3.形成一个肽键伴随着会失去1个水,如果每个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120,则n 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的过程中要失去n-1个水,质量要减少(n-1)×18。 二、蛋白质的结构及功能 1.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1)氨基酸方面: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及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 (2)肽链方面:组成蛋白质的肽链经盘曲、折叠形成的空间结构不同。 2.蛋白质的功能(连线) ①细胞的结构物质a.血红蛋白运输氧 ②催化作用b.胰岛素调节血糖浓度 ③运输功能c.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④免疫功能d.肌肉、毛发等的主要成分

⑤信息传递和调节e.抗体是蛋白质 答案①-d②-c③-a④-e⑤-b |自查自纠| 1.一条肽链中只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2.由n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肽链中,肽键数及脱去的水分子数都是n-1() 3.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其结构和功能不一定相同() 4.破坏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则蛋白质中的肽键会失去() 5.抗体和血红蛋白都具有免疫作用() 6.部分激素是蛋白质,具有信息传递和调节的作用() 答案 1.× 2.√ 3.√ 4.× 5.× 6.√ |图解图说| ★若形成的多肽链是环状:氨基酸数=肽键数=失去水分子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学案教案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2.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能力目标: 1.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2.尝试设计杂交实验的设计。 情感目标: 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1.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 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 3.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难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 假说——演绎法。 [教学过程]: 遗传,俯拾皆是的生物现象,其中的奥秘却隐藏至深。人类对它的探索之路,充满着艰难曲折,又那么精彩绝伦! 让我们从140多年前孟德尔的植物杂交实验开始,循着科学家的足迹,探索遗传的奥秘。 融合遗传: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介于双亲之间的形状。 讨论: 按照上述观点,当红牡丹与白牡丹杂交后,子代的牡丹花会是什么颜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为什么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容易成功(观察图1-1,1-2,1-3,总结选用豌豆的优点) 1. 豌豆传粉(且闭花传粉),结果是:自花传粉(自交),产生; 自交: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自花传粉,也叫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 豌豆花大,易于进行人工杂交,即去雄—套袋(防止其它花粉的干扰)—授粉(采集另一种豌豆的花粉,授到去掉雄蕊的花的柱头上),获得真正的杂种; 父本:供应花粉的植株叫父本(♂) 母本:接受花粉的植株叫母本(♀) 正交、反交:若甲作父本、乙做母本为正交,反之为反交。 2. 具有稳定遗传、的性状,如豌豆茎的高度有悬殊的差异,通过观察很容易区分,进行统计。 性状:是指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总称。如:豌豆茎的高矮。 相对性状是指一种_____ _的____ __性状的____ _表现类型。如:_____________ 。 设问:豌豆有多对相对性状,孟德尔做杂交实验时是同时观察的吗他先观察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并对此进行分析。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观察图1-4)

四川省塔山中学新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二《5.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学案

5.1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原因 2.举例说出基因重组 3.说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教学重点: 1.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 2.基因突变的原因 教学难点: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教学过程: 引入: 1910年,一位美国黑人青年由于发烧和肌肉疼痛到医院看病,医生检查发现,他患的是当时人们尚未认识的一种特殊的贫血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我们知道,正常人的红细胞是圆饼状的,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却是弯曲镰刀状的。这样的红细胞容易破裂,使人患溶血性贫血,严重时会导致死亡。这种病是怎样形成的呢? 一、基因突变的实例 阅读以下材料并讨论: 1928年,人们发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能将这种病遗传给下一代,并且发现该病是一种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 1949年,美国化学家鲍林将正常人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血红蛋白,分别放在一定的溶液中电泳,发现正常人和患者的血红蛋白的电泳图谱明显不同,鲍林推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于血红蛋白分子的缺陷造成的。经过分析,鲍林认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分子病。 1956年,英格拉姆等人用酶将正常的血红蛋白和镰刀型细胞的血红蛋白在相同条件下切成肽段,通过电泳对二者进行分析,发现有一个肽段的位置不同。这段有区别的肽段的氨基酸顺序参见教科书图5-2。 问题: 1.人们怎样理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遗传病的? 2.从图5-2中我们可以看出正常肽链中的一个氨基酸发生了突变。氨基酸的密码子是由DNA分子决定,由此可以推测相应的DNA分子的碱基片断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对比正常氨基酸和异常氨基酸的密码子。 3.一个碱基的变化生物的性状就一定会发生变化吗?试着翻译“问题探讨”的句子。 由以上我们可以看出,碱基的替换可导致基因的改变,从而引起所编码的蛋白质的改变,那么碱基的增添、缺失也可以引起编码蛋白质的改变。这种由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_____________。基因突变若发生在配子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若在体细胞中,一般不能遗传。 二、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 原因:外因1.物理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物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因:DNA复制过程中基因内部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或排列顺序发生局部

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册导学案人教版

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册导学案(人教版) 人类遗传病 教学目的 1.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A:知道)。 2.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A:知道)。 3遗传病的预防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A:知道)。教学重点、难点及疑点 1.教学重点: (1)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2)遗传病的预防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 2.教学难点: (1)多基因遗传病的概念。(2)近亲结婚的含义及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 3.教学疑点: 怎样判断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教学方法四步导学法教学课时 1课时导学过程自主学习人类遗传病和优生(一)人类遗传病概述 1.概念:人类遗传病是通常指由于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2.分类⑴单基因遗传病①概念:指受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②分类:可分成和隐性遗传病。前者又分为和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后者也分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和。⑵多基因遗传病①概念:指由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②特点:常表现出家族聚集现象,还比较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在群体中发病率比较高。⑶染色体异常遗传病①概念:人的发生异常所引起的遗传病叫染色体异常遗传病。②分类:分为病和性染色体病。(二)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三)遗传病的预防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1.优生的措施⑴禁止近亲结婚。原因是在近亲结婚的情况下,双方所生子女患遗传病的机会大大增加。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⑵进行遗传咨询。⑶提倡“适龄生育”。女子最适于生育的年龄一般是24岁到29岁。⑷产前诊断。常用的方法有羊水检查、B超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绒毛细胞检查、基因诊断等。合作探究 1.先天性疾病是否都是遗传病? 2.人类遗传病类型及遗传特征? 3.如何判断人类遗传病遗传方式? 4.如何解决两种病的患病概率问题? 质疑讲析 1.先天性疾病是否都是遗传病?答:先天性疾病不一定都是遗传病,后天的疾病不一定不能遗传。所谓先天性疾病是指出生前即已形成的畸形或疾病。当一种畸形或疾病是由遗传物质的改变所致,而且在胎儿出生前,染色体畸变或致病基因就已表达或形成,这种先天性疾病当然是遗传病,例如先天愚型、并指、白化病等。在胎儿发育过程中,由于环境因素的偶然影响,胎儿的器官发育异常,导

2016-2017高中生物中图版必修2学案:4.2.1~2 生物多样性简介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第一节 生物多样性简介 第二节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目标导航 1.结合实例,简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以及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2.结合实例和探究活动,理解生物多样性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一、生物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生物多样性反映了地球上的植物、动物、菌类等在内的一切生命各不相同的特征及其生存环境,他们相互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遗传多样性 (1)概念:物种内不同种群和个体间的遗传变异总和,又称为基因多样性。 (2)层次:3个 ????? 分子水平:分为DNA 的多样性和蛋白质的多样性细胞水平:主要指染色体的多样性个体水平:指表现型的多样性 (3)规律:一个物种的遗传多样性越丰富,对环境的适应性越广,同时反映了物种的进化潜力。 3.物种多样性 (1)概念:是物种水平的生物多样性,是用一个区域的物种种类的丰富程度和分布特征来衡量的。 (2)内容:物种多样性的现状、物种多样性的形成、演化及维护机制。 (3)研究规律:一般说,一个物种的种群越大,它的遗传多样性就越大,但可使一个地区的物种多样性减少。 (4)意义: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最直观、最基本的表现。 (5)濒危原因:人口的压力,栖息地的破坏,环境的污染。 4.生态系统多样性 (1)概念: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以及生态系统内生境差异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

(2)生境的含义及意义 ①生境主要指无机环境,如地貌、气候、土壤和水文等。 ②生境多样性是生物群落多样性甚至整个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条件。 5.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看,一个物种有其独特的遗传多样性。一般说一个物种的种群越大,它的遗传多样性就越丰富。遗传多样性导致了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与多种多样的生境构成了生态系统多样性。 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物种是生物存在的基本方式,物种的形成是新基因库产生和发展的基础,生物多样性的形成集中反映在物种形成上。 2.物种形成的方式 (1)渐变式物种形成 一个物种的种群生存条件发生变化,它的命运决定于它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越丰富,进化的可能性越大。这种进化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和演化而达到生殖隔离,形成新物种。 (2)爆发式物种形成 由于个体的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加倍以及远源杂交,再经自然选择而成为新的物种。3.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原因 (1)生物的生活受到无机环境和其他生物的影响,并与其他生物保持相互协调、相互选择、协同进化。 (2)一个物种是在另一个物种基础上形成的,是继承的发展,一个物种形成了,又为下一个物种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所有生物起源于共同的原始祖先。 (3)物种的形成过程就是生物多样性的增加过程,随着物种多样性的增加,生物的分布范围增大,分布的生境类型增多,形成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4)遗传多样性导致了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为物种多样性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基础。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维持,使得生态和进化过程也将继续。 判断正误: (1)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 (2)隔离产生后,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是有差别的。() (3)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4)一个物种的遗传多样性越丰富,对环境的适应性就越强,越有可能保存下来或形成新物种。() (5)植物和动物以及它们拥有的全部基因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