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第11卷 总第47期) Journal of Inner M ong 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 ocial S cience Edition)No.5 2009(Vol.11 Sum No.47)

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及其现代启示3

● 周 健

(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摘 要: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是人自由全面充分发展的社会。消除异化,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充分发展,一直是人类社会为之奋斗的目标。西方的马克思主义者也继承并发扬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并在对现代资本主义进行深刻的技术批判和社会批判的层面上,展开了对人的发展的阐述。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人的发展的思考,对我们理解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也颇有启示和意义。

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B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458(2009)05-0265-03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产生历史背景

自20世纪以来,人类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两次世界大战和持续不断的局部战争、地区冲突及宗教、民族、文化冲突,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严重地践踏了人性和人权,损害了人的尊严。全球性问题、生态危机、信仰危机、后工业社会等现象的出现使人们对现代化工业社会及其生活方式普遍感到厌倦,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怀疑和悲观失望。东欧剧变、前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等又使人们对社会主义道路产生怀疑,对自身前途和命运进行深刻反省和重新认识。而中国等少数社会主义国家大胆改革,积极创新,取得巨大成就,资本主义也努力寻求和实践“第三条道路”并取得一定成效,社会矛盾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这种态势又给人们带来一点希望。同时,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文化的广泛交流,意识形态的互相渗透,使得国际局势日益复杂化。作为资产阶级掘墓人的无产阶级本身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蓝领、白领等阶层,社会地位和利益分配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导致各阶层思想意识的变化,出现了各种社会思潮自由主义复兴,非理性主义蔓延,后现代主义、文化保守主义出现等等。作为现代西方社会思潮之一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尤其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诸如乔治?卢卡奇、葛兰西、马尔库塞、萨特、哈贝马斯、丹尼尔?贝尔等人对历史活动中人的主体性的关注,实际上是一种非常强烈的人文关怀,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人学思想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人的问题”历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它以不同的表现形态始终处于各种哲学的核心位置。但与以往哲学不同的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更多地关注现实生活中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存境遇,以人的自由和解放为主导价值取向。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观点体现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的重要哲学思潮,是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的分化和发展。他们秉承马克思“人的解放”这一伟大理想和哲学主题,立足对西方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和批判,结合西方发达工业社会的现实,提出了诸多有价值的理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1.卢卡奇:人的存在的总体性

卢卡奇认为,现代社会的整个经济、政治与文化系统日益使人物化,而且不断把人驯服为工具,而人的主观方面也存在物化,人不仅不能控制自己所创造的商品世界,就连本身也成为商品,并且为商品所控制,人的主体性发生错位。“商品形式必须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并按照自己的形象来改造这些方面,而且不只是同不依赖于它、旨在生产使用价值的过程建立表面上的联系”[1]。随着物化现象的普遍化,不仅工人,整个社会的人们都处于物化现象的笼罩之下,并逐渐在人们内心中形成了一种物化意识,使人们更加难以克服物化现象,并将其当作了必然命运来接受。“随着商品的范畴的普遍化,这种情况彻底地发生了质变。工人的命运成了整个社会的普遍命运……资本主义生产的‘自然规律’遍及社会生活的所有表现;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使整个社会隶属于一个统一的经济过程;社会所有成员的命运都由一些统一的规律来决定”[2]。当社会生活已经被商品弄得支离破碎,人与人之间丰富多样的社会关系已经被物的关系所代替,技术理性成为一种统治人的力量,人被淹没在消费和享乐的文化中,主体地位颠覆了,主体性力量变为经济过程中异化人的物化力量,主体异化为客体。因

3收稿日期:2009-04-22

基金项目: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Innovation Project of Guangxi Graduate Education)“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研究”(2008106020305M278)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发展历史及其关系”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周 健(1979-),男,广西玉林人,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此,人必须克服资本造成的人的物化和异化,使得主体重返自我,重新成为主体。卢卡奇认为,只有恢复总体性原则,使人成为总体的人,才能克服这种物化现象,超越实证主义,批判技术理性和工具理性,这里实际上强调的是哲学的社会功能和社会作用。面对强大的统治人和压抑人性的物化现象,必须恢复对总体性的认识,发挥哲学的批判功能和超越功能,真正实现人与社会的双重解放。

2.马尔库塞“多向度的人”

马尔库塞在其《单向度的人》中指出,技术以及生产设备的体系已经消除了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之间的对立,它不仅决定着社会需要的职业、技艺和态度,而且决定着个人的需要和欲望,它具有一种极权主义倾向,“面对着这个社会的极权主义特点,技术‘中立’的传统观念不能再维持下去了。不能把技术本身同它的用处孤立开来,技术的社会是一个统治体系,它已在技术的概念和构造中起作用……同别的设计相比,它是一个现实化的‘设计’。但一旦这个设计在基本制度和关系中起作用,它就倾向于成为排它的,并决定着整个社会的发展”[3]。技术设计的展开,塑造了整个言论和行动、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领域,以技术为中介,文化、政治和经济融合成一个无所不在的体系,这个体系既稳定着社会,同时成为一种压抑人的巨大力量。马尔库塞认为,在当代发达工业社会中,由于存在技术统治,人被机器操控着,同时,也被商品所左右,当代社会运用技术调和了与现存社会制度和秩序相对立的力量,消解了人的反抗意识,使人逐渐变得顺从,失去了最基本的三个维度:否定、批判、超越。在我们获得了古人无法想象的舒适条件和占有不断增加的物质财富的今天,我们作为大写的人的存在反而隶属于技术理性的统治,人在世界中的实践智慧、理性和决断,统统让位于技术理性,那么这就势必造成人类逐渐失去对生产及其后果的控制,造成理智的盲目性,最后是作为人自身的自由理性的丧失,更为重要的是,它使我们失落了我们作为人之为人的精神家园,放逐了极为可贵的人文精神,没有了在家的归属感。马尔库塞把追求人的解放的希望寄托于自然的解放来实现。在探讨革命和解放的主题的同时,提出了激进的自然的解放的主张,即人对自然关系上的变革。他认为,人首先在劳动中实现自己的本质,因而人的解放的首要任务就是劳动的解放。显然,这一解放离不开作为劳动的对象和人的对象化的本质的自然的解放。

3.弗洛姆的自由人

西方马克思主义认为在发达工业社会条件下,人的自由迷失了。一方面,尽管社会打着“自由”的旗号,但是社会没有给人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相反“它有效地窒息了那些要求自由———也包括从可以容忍的有价值的和令人舒适的满足中摆脱出来———的需要”[4]。因为,社会采取增加“空前的舒适、自由及生活重担的减轻……通过满足那些使奴役更惬意甚至更不惹人注目的需要来消除对自由的需要”[5]。使人在觉得惬意、舒适的满足中,丧失对人的自由的需要与追求。另一方面,个人把受支配的生活当做舒适的生活,把社会压制的需要错当成他们自主的需要,把社会的强制误以为是个人的自由,个人不再去追求自由,相反逃避自由。弗洛姆指出:“逃避自由的三种方式是对孤独的克制、对世界的憎恨和使个性的丧失———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大多数所采取的逃避途径,使个人不再是个人,他完全采纳了文化模式给他所提供的那种个性形式,使他完全和他人一样、成为他人所希望的那个样子……个人放弃了个人的自我,成为麻木不仁、机械动作的人,不再感到孤独、忧虑和烦恼,然而却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他失去了个人的自我。”[6]在发达工业社会中,人却处处陷于被动的、服从的、不自由的地位,在一切似乎被安排好的状态中,人的自由迷失了。所以,弗洛姆认为,自由对现代人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人摆脱了传统的权威的统治,成为一个个体”;另一方面,“积极的自由就是充分地实现个人的潜力,就是能积极地和自发地生活”。并强调“我们相信,总有一种积极的自由状态存在”[7],而获得这种自由的方法,是自我的实现,是发挥自己的个性。这种恢复了人的自由自觉的创造性的本质,真正确立了生存方式的“新人”,才能克服物化的生存状态,确立积极自由的存在状态。

4.列斐伏尔“总体的人”

列斐伏尔认为,“总体的人”作为人的最高级、最具有个性、最全面的规定,指的是彻底摆脱了种种外在限制、彻底消除了生活分裂的人,它表现为人的一系列生存维度的统一,是人的个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主体与客体的统一、自然生物与人类的统一、活动与产品的统一等,简而言之就是达到自然性和社会性、感性和理性、物质和精神和谐统一与全面发展的完整的人。“总体的人是变化着的主体与客体,它是与客体对立并克服这种对立的有生命的主题,是被分成许多局部活动与分散的规定并克服这种分散性的主体。它既是行为的主体,又是行为的最后客体,甚至是行为在生产外界客体时的产物。总体的人是有生命的主体—客体,是最初被弄得支离破碎,后来又被禁锢在必然与抽象之中的客体—主体。总体的人经历了这种支离破碎走向自由,它变成了自然界,但这是自由的自然界。它像自然界一样成了一个总体,但又驾驭着自然界,总体的人是‘消除了异化’的人”[8]。这与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表达的“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就是说,作为一个总体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9]的对“全面的人”的追求是相同的。但是,列斐伏尔同时认为,消除了异化状态的“总体的人”对于我们来说只是一个远景,是一个极限概念,而不是一个历史事实。人的总体性内涵不只是意味着统一性,也蕴含着过程性。所以列斐伏尔认为,要造就“总体的人”的现实平台是日常生活,因为日常生活是每个人最直接的、具体的、现实的存在,个体的所有活动和生活关系几乎全部呈现于其中。

三、西方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现代启示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财富的增长并不必然使人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事实恰恰相反,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的统治由过去的政治、经济领域扩展到包括政治、经济和精神在内的总体统治,资本主义社会的人变得更不加自由,更加畸形的发展了[10]。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针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全面异化的事实,主张重视人的现实存在,它们反对把人对象化,强调人作为真正的人应该是拥有自我存在价值与意义的人,是摆脱物化、克服异化的人,应是作为“人”而存在,而不是作为“物”而存在。这一切无疑对我们如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1.真正认识人的需求,追求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马克思说:“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11]但物质需求的满足仅是人存在的前提和基础,而绝不是人存在的全部。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不局限在自然生活需求的层面上,还要创

662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第11卷 总第47期)

造生活,追求理想与自由,丰富生命的意义。在当今中国社会中,有一些人将存在的价值仅仅视为物质生活的富足,成为纸醉金迷的物化人,丧失了精神追求,由此而失去自我,丧失自由,失去了人之所以成为人的更根本的东西,把人的存在降低到动物的层面。新时期这些“单面人”的存在,无疑会阻碍中国的发展。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物质生活的提高并不能构成人的幸福的全部内容,也不是人存在价值和意义的全部表征。人的世界不是仅停留在对自然需求满足,还要有属于人的且仅仅属于人的更大的需求满足,即精神世界。实际上,物质财富的增长并不一定会带来快乐与真正的幸福,只有同时在精神上有所追求的人,享有丰富的精神生活、拥有高尚的精神世界的人,才是自由发展的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同在的人,才是完美的人;只有物质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都获得满足的人,才是真正拥有幸福而快乐的人。

2.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在人类向自然、向社会不断证明自己的改造力量,张扬人类的个性时,非科学的认识和非理性的扩张无度的行为导致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和恶劣后果,那就是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资源破坏、自然灾害加剧,人类陷入“有增长而无发展”的怪圈。正如恩格斯所说:“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12]这就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是非理性的扩张无度地向大自然索取。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的科学发展观,就是既要坚持以人为本,关注人的主体地位,还要协调好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的关系,使自然与社会的发展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同时,还要做到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威胁,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来实现当代人的发展需要。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要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发展环保产业,加大节能环保投入,重点加强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是对以往人对自然的种种非文明行为所造成恶劣后果的反思,反映了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高度重视,目的是要确保社会经济的又好又快的永续发展。

3.践行“以人为本”理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13]。坚持“以人为本”,一是要承认人的主体地位,使人的主体价值得到充分尊重、人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人的主体利益得到充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得到充分保证,不断促进社会成员成为充分自由发展的人、自觉的人;二是要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以及人自身的和谐关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共生。人与社会和谐共进,才能发展。人与人和谐相待,才能双赢。人自身,和谐才能发展。总之,只有各方面都和谐共处,才能真正使人和谐发展;三是要不断消除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弱势群体与强势群体的差别、城乡差别等等。社会要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公平正义的社会氛围,提供平等的机会,使不同层次的人有平等竞争的平台,既可以使优秀者脱颖而出,也给弱势群体展现自我的机会,让社会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最后要使整个社会的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社会要给人们提供一定的物质基础,使人们生活富足,满足人的基本生存需要,从而为人的发展需要提供物质支撑;社会还要给人们提供政治保障和文化空间,保障人们各种政治权利的实现,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满足人的自我实现需要,使人们不断增强科本文化素质,提升自身的能力。这样,人类才能切实向“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时代不断迈进。□

参考文献:

[1][2]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50,156-157.

[3]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5.278.

[4][5]赫伯特?马尔库塞.单面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8,20.

[6]埃里希?弗洛姆.逃避自由[M].陈学明,译.北京:工人出版社,1987.4.

[7]埃里希?弗洛姆.弗洛姆著作精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96,

107,112.

[8]复旦大学西方哲学史教研室.西方学者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上

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197.

[9]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85.

[10]陈周付.略论西方马克思主义中的科学发展观思想[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

报(社会科学版),2006(3):68-72.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8.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83.

[13]温家宝.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N].人民日

报,2004(3).

(接第264页)

人只能认识客体的现象,而不能认识“自在之物”(物自体)。由于人具有一种形而上学的天性,所以老是想要僭越现象界而去认识本质,因而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二律背反”。卢卡奇因而认为康德哲学形成了深刻的“主客体二元对立”的问题。随后的费希特哲学和谢林的“绝对同一”哲学都未能解决这一问题。黑格尔哲学的起点“绝对精神”这个概念是斯宾诺莎的实体概念和费希特的“自我”概念的统一。黑格尔认为他真正解决了“二元对立”的问题,他认为:“照我看来,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不仅把真实的东西或真理理解和表述为实体,而且同样理解和表述为主体。”[3]10卢卡奇认为黑格尔也没有真正解决这个问题,他只是从精神领域里解决了,并认为“绝对精神理解为主客体统一投入了神说的怀抱。”他认为,真正解决资本主义社会“二律背反”、解决“主客体二元对立”的是无产阶级。无产阶级“要由‘行动’来证明和指出主客和客体的统一,思维和存在的统一,事实上,在思想规定的起源和现实生成的历史的统一中得到了实现,并找到了自己的基础。”[2]228无产阶级是真正的,代表了人类的前途,肩负人类命运的人,他们是真正的主客体统一。只是现实的“合理化和可计算化”(物化)使“真正的人”还处于一种“沉论”状态,被“遮蔽”的状态,使“真正的人”成为一种“虚假的人”、

“片面化的人”。要使无产阶级(人)成为真正的、总体的人(无产阶级),就必须用“总体观”去提升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综上所述,卢卡奇很明显把“总体性”也当作了人的本质。□

参考文献:

[1][德]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

[2][匈]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杜章智,任 立,燕宏远,译.北

京:商务印书馆,1999.

[3][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M].贺 麟,王玖兴,译.北京:商务印书

馆,1997.

762

● 周 健 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哲 学

论柏拉图的和谐正义观及其现代启示

论柏拉图的和谐正义观及其现代启示 摘要: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中,认为“正义即和谐”,即正义在本质上就是一种和谐,一种整体的和谐。他把正义分为国家正义和个人正义,认为只有国家正义与个人正义和谐统一时,国家与个人才能实现幸福。虽然柏拉图的和谐正义观有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但仍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大的启示性意义。 关键词:柏拉图;理想国;正义;和谐;整体 柏拉图(公元前427年—347年)是古希腊著名的社会思想家、政治家和哲学家。他生于雅典城邦衰落时期,当时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雅典政治危机四伏,民主制度受到挑战,社会秩序混乱不堪。在对当时政治城邦批判与反思的基础上,柏拉图写下了著名的《理想国》。在著作中,柏拉图寄希望于“正义”来解决城邦的政治危机,为我们构建了一个统一和谐的美好社会,这实质上表明他十分渴望社会的统一、稳定与和谐。柏拉图认为“正义即和谐”,即正义本质上是一种秩序与和谐,是一种和谐的正义观。他把正义区分为国家正义和个人正义,二者是和谐统一的整体,这体现了他的正义同时又是整体的和谐。 柏拉图所提出的和谐正义观以及他在《理想国》中所构建的和谐社会思想,千百年来一直是后人孜孜以求的价值目标。虽然有着鲜明的阶级特征和一定的空想性,但瑕不掩瑜,仍对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前瞻性的启示。 一正义的本质:和谐 在古希腊时代,对正义的追求已是古希腊政治生活的基本精神。在《理想国》里,柏拉图通过智者风格的“辩证法”与优雅的对话,对当时比较流行的传统正义说法如“欠债还债就是正义”、“正义就是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恶人”、“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等等,逐一作了批判与反驳。在柏拉图看来,以上所谈的各种正义观都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它们均把利己性原则作为自己的一个基本的价值准则,因而它们根本不能达到真正的正义。如果依据这个利己性原则,我们通常所讲的正义仅仅是为获得一个好名声的工具而已。 那究竟何为真正的正义?在《理想国》里,柏拉图提出,在一个理想的城邦中,真正的正义应该把所有公民的幸福作为根本目标,这样才能实现内在稳定与和谐,它在本质上就是一种整体的和谐有序。即“正义就是只做自己的事而不兼做别人的事”[1],换句话说,每个不同阶层的人们各就各位,各做各事,相互之间不要越位与干扰。如果每个个人都本分地做好自己的工作,那么个人的正义就会实现。“有个人的正义,就有整个城邦的正义”[2]。假如城邦整体公民都努力遵守此原则,规划制定相配套的一系列城邦管理的机制与方案,对城邦的生活进行整体的结构划分,不言而喻,这个城邦就是一个正义的城邦,它就会朝善的发展方向,最终达到整个城邦的快乐与幸福。可见,正是在公民个人正义和谐有序相互结合的基础上,才形成了国家的正义,国家的正义正是通过个人的正义来实现的。因而,国家正义与个人正义是和谐统一的。 (一)国家正义:国家内部的分工及其和谐 在柏拉图建构的理想城邦中,他认为社会分工是城邦的起源与发展的根本动力。“之所以要建立一个城邦,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不能单靠自己达到自足”[3]。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的影响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的影响 姓名孙明珠 班级 13国贸3班 学号 20131401307 摘要 西方马克思主义论题接近于当代世界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现实,在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及其本质、当代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市场社会主义三个问题的研究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上述三个问题,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趋势当代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市场社会主义 一、背景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西方出现的独立于马克思学派之外,但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吸收借鉴很多西方哲学家的理论而形成的思潮。西方马克思主义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现状有深刻的分析批判,探索西方革命的途径,提出了推翻资本主义的道路设想;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前对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提出尖锐的批评,描绘了他们理想的社会主义蓝图。 二、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及其本质的认识及影响 当代西方马克思经济学家结合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论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与经济全球化发展相联系的世界经济格局的形成。它不同于流行的正统的西方经济发展理论的区别在于它从阶级的和历史的观点出发,分析当代经济的结构特征,揭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不发展的现存的物质的、社会的和精神的[1] 条件。 本文研究了以下主要西方马克思代表人物,阐述他们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1、巴兰在《增长的政治经济》中分析了不发达国家经济落后的根源。在不发达国家, 由于缺乏西方国家的增长条件,使之不能有健康的资本主义发展; 2、弗兰克在《资本主义和拉丁美洲的不发展》中,认为资本主义的演变和扩张产生发 展和不发展,不发达国家的不发展是资本主义及其内在矛盾的必然结果(内在矛盾包括少数剥削者对大多数人生产的剩余价值的占有,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宗主国中心和从属国外围国家[2] 的结构; 3、沙米尔阿明在《世界规模的积累》,《不平等的发展》等书中,论述了资本的对外扩 张问题。他认为,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的原意在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心(宗主国)的结构的特征。其中第一个特征至它们仅包含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第二个特征是资本积累过程基本实在内在地产生的,它产生于阿明所说的自动集中的积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企业中使分工国际化,加深了不平等形式。 4、伊曼鲁尔在《不平等交换:贸易帝国主义》中,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价值转化 为生产价格理论基础,论证了西方国家通过不平等交换对欠发达国家的国际剥削。 他认为,工资是独立的变量,而且决定资本有机构成和国际分工。因此,因工资不平等而引起的价值转移是首要的。要通过深化资本主义国家的内部市场和对外扩展

西方政治思想史人物

1西方政治思想史著名人物 对于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复习,重要人物一定要总结出来,还有他们的学术著作,比如今年就考到了博丹的《共和六书》!!! 一、名词解释: 1.波利比阿(前201一120年)希腊化时期的史学家,政治思想家。 主要思想: 1.政体循环论,认为历史上的政体是一个周而复始的更替过程; 2.混合政体论,认为混合政体就是结合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因素而形成 3.主张:罗马国家应该通过执政官、元老院以及平民三种权力相互牵制,以保证政治上的持续与稳定。 主要著作:《历史》 2.格老秀斯:1583-1645,17世纪,荷兰人,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先驱,近代自然法理论创始人、近代国际法学奠基人,开创“论证体系”时代,是主权学说的发展者。 主要思想: 第一次把国际关系问题引入政治学说,把主权国家作为国际法的主体,改变了古罗马以个人权利和契约为基础的万民法概念,奠定了近代国际法的基础。 提出了自然法学说,国家和主权学说,政治学方法论,否定人民主权原则。主要著作:《战争与和平法》 3.《乌托邦》 空想社会主义创始人英国人莫尔的著作。全名《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集有理又有趣的金书》。乌托邦,即实行财产公有,共同劳动的力量社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生产,家庭是基本经济单位,农业劳动实行义务制,公民有大量的业余时间进行科学研究、文化学习或艺术活动,人人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实行政治民主制度,最高首脑是一位哲学王,城市权力在人民大会手中,法律极为简单明了,公民人人精通。此书深刻的批判当时的专制君主、封建贵族

和教会僧侣,指出国家无非是在为一伙私人利益谋划,法律不过是把富人的阴谋规定成大家必须遵守的东西。(这个已经考过了,不知道会不会重新再考) 4.《上帝之城》 中世纪神学家奥古斯丁的著作。在神学的框架内阐述了一整套政治哲学,从理论上总结了基督教政治价值观。奥古斯丁以《圣经》为基本依据,从神学的角度研究国家,从上帝与人的关系中来考察人,考察国家和政治问题。借助于他的声望,这套政治哲学在整个中世纪对于人们的政治观念及教会与国家的关系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5.《论美国的民主》 是托克维尔的代表作。全书分六大部分,上卷的两个部分分别讲述美国的政治制度,分析美国的民主现状,下卷的四个部分阐述了作者的政治思想和政治社会学的思想。 6.《论法的精神》 是孟德斯鸠于1784年写成的学术巨著,他在书中抨击了封建专制制度,系统地提供了政治和法律制度建设的原则,指出法与各种事物综合就是“法的精神”表达了孟德斯鸠对影响改制和法律性质的规律性的理解。这部著作奠定了他在西方学术界的重要地位,直接影响了法、美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也波及到近代中国的政治思想界。 7.斯宾诺莎 17世纪荷兰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他的伦理学说对近代西方思想有重要影响。 主要思想: 他最早提出思想自由、无神论,系统阐释自然权利,他用演绎推理的方法阐述了社会契约论和政体主张。 主要著作:《神学政治论》、《伦理学》、重释《圣经》、无神论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知识点

9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上)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代表作家及其主要论著,掌握其理论 的要点。 二. 课程内容 9.1理论背景和发展概况。 9.2卢卡契的现实主义文论。 9.3葛兰西的“民族—人民的文学”论。 9.4 马舍雷和戈德曼的结构主义文论。 9.5伊格尔顿的新马克思主义文论。 三.考核知识点 9.1部分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代表作家及其主要论著。 9.2 卢卡契论艺术本质、艺术发生和艺术功能。 9.3 葛兰西论“民族—人民的文学”。 9.4 马舍雷的“沉默论”。 9.5 戈德曼论“有意义的结构”。 9.6伊格尔顿的艺术生产理论。 四.考核要求 9.1 识记:卢卡契的主要论著《历史与阶级意识》、《审美特性》;葛兰西的主要论著《狱中札记》、《狱中书简》;马舍雷的主要论著

《文学生产理论》;戈德曼的主要论著《文学社会学方法论》;伊格尔顿的主要论著《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文学原理引论》。 9.2领会:卢卡契论艺术本质:文艺的内容来自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但这种反映又是对客观现实的超越;卢卡契的艺术发生说:一方面接受并发挥了马恩的劳动起源论,另一方面又用巫术起源论加以补充;卢卡契论艺术功能:激发情感与认识世界统一论。 9.3领会:葛兰西论“民族—人民的文学”:要求文学作为“新文化”的一部分,成为“精神、道德革新的表现”,为广大的人民大众服务。 9.4 应用:马舍雷的“沉默论”:作品中的空白和沉默是意味深长的,它们间接地表现了意识形态。 9.5领会:戈德曼论“有意义的结构”:文学创作是作家通过自身的努力,制造一个由其思想、情感和行为组成的有意义的连续结构。这种结构一方面涉及到某一文学作品的各部分内容要素之间的整体 关系,另一方面又与整个社会有着内在的联系。 9.6应用:伊格尔顿的艺术生产理论:(1)把文学艺术看作商品,文艺既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意识形态,又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社会经济生产的形式;(2)从艺术生产和艺术消费的相互关系看艺术形式,艺术生产和消费既可以改变艺术形式,也可以改变艺术家与欣赏者的关系,还可以改变艺术家之间的关系。 10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下)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部分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代表作家及其主要论著,掌握其理论的要点。 二.课程内容 10.1布洛赫乌托邦式的幻想艺术论。 10.2布莱希特以理性为本的戏剧理论。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真题回顾】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2014下半年全国统考)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 C.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 D.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答案:A。 【相关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思想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考察社会物质生产与人的全面发展关系时所提出的关于人的发展问题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思想是:人的发展是与社会生产发展相一致的。旧式劳动分工造成人的片面发展,而大工业机器生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并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丰富的内涵:(1)指人的物质生产、生活本身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2)指人的才能的全面发展;(3)指人自身的全面发展;(4)指人的自由发展。 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对我国教育目的确定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确立了科学的人的发展观,指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必然,对我国的教育目的的确定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一方面为我们科学地认识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新的方法论指导。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亚里士多德、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等都曾提出过应使人的体力、智力和道德等各方面和谐发展的问题。但是他们的论述都是脱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只是从“神的意志”或“人的本性”出发来说明和解释人的发展。到了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等人也提出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但没有从根本上说清人的发展与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条件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为考察和说明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科学的方法论。它要求在规定人的发展的同时,不能脱离具体的历史条件。人的发展“既和他们生产什么相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相一致”、“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用这种科学的人的发展观作指导,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人的发展的社会必要性和社会制约性,在确立和实现教育目的中把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很好地结合起来。 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指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为社会主义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从社会生产的发展,特别是社会大工业生产发展对

玄奘之路观后感

玄奘之路观后感 本文是关于观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玄奘之路观后感(一) 用了4天时间看完《玄奘之路》这部12集纪录片,从开始的好奇到后来的震撼,已经不是简单能用一句两句话概括了,干脆为它写篇日志吧。知道这部纪录片是这次演出结识了着名朗诵艺术家徐涛,火车上他推荐我看这部他解说的这部纪录片,正巧这周值班,漫漫午后无事可做,便开始看了起来。 整部纪录片以玄奘法师撰写的《大唐西域记》为主,从人文、地理、历史和现状4方面来述说这段历史行程,以玄奘西行取经的过程为重点叙述了他一生的同时,又简单概述了他一路的经历和见闻,还阐述了佛教的发展史,把人的思绪带入1000多年前的唐代,复原了当时西域的风土人情,还根据《大唐西域记》里当时的人文地理结合现状现况来讲解,使简单的一段西行取经又东归的行程变得生动、立体起来,无论是佛教徒还是喜欢地理、历史的观众来说都会有特别的意义! 玄奘能够活着从大唐偷渡、走到印度那烂陀寺绝非偶然,也不是仅凭运气,还有自己的智慧和信仰。没有智慧,他就不会说服他的第一个胡人徒弟带他偷渡、说服他放过自己而没有被他灭口,没有智慧,他早就惨死在焉耆土匪的刀下,没有智慧,即使到了那烂陀寺也会因为辩经辩不赢对手而死去,没有智慧,即使取经返回大唐也会因为当

年偷渡的行为而获死罪……每逢遇到困难,他都用自己的智慧机智地化解了,而又是因为他有坚定地信仰来在他遇到困难的时候支撑着他,达到他的目的、获得他想获得的知识。从他28岁西行印度到回到大唐一共19年,19年他已从青壮年变成中年人,完成这一切得需要一个人有多么强大的内心? 看片子的时候,我无数次想回到那个年代做一个唐朝人,无数次想跟随玄奘西行,哪怕受尽那九九八十一难也值得,玄奘法师,他身上一定有很强大的人格魅力和极其渊博的知识,我这个皈依弟子对于佛教的了解连皮毛都没有,惭愧至极。下次去西安,一定要再去大雁塔看看,此生要有机会,一定走下玄奘之路! 玄奘之路观后感(二) 我自认为自己是一个典型的实用主义者,在感性与理性之间进行着思考和生活,缺乏幻想和想象。我看东西经常会把故事情节与现实或历史对照起来读,也正因此春节期间看到央视在播《玄奘之路》的记录片时,激起了我极大的热情,毕竟《西游记》是植根于每个中国人内心的经典,通过与真实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联系,再看《西游记》或许能给自己一些现实的启发。 玄奘所着的《大唐西域记》和其弟子所着的《三藏法师传》是本部纪录片所依据的重要史实资料。看这部片子,更多是被历史人物信仰驱使下的坚持所打动,不仅经受八百里大漠和雪山等险恶自然环境的考验,而且要与不同民族、身份和信仰的人交流沟通取得支持。 《西游记》中的一些传说与《大唐西域记》中的描述不谋而合,

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新)

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简介 一、早期代表人物(20世界20——30年代) 1、格奥尔格·卢卡奇(Ceorg Lukacs,1885-1971),匈牙利著名的哲学家、文学批评家和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者,被誉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鼻祖”。代表作:《历史与阶级意识》(1923),《审美特征》(1963),《社会存在本体论》(1971)。超一流 2、卡尔·柯尔施(Korsch,Karl 1886-1961),德国人,与卢卡奇一样,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代表作:《马克思主义和哲学》(1923)、《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三篇论文》(1923——1937)、《卡尔·马克思》(1938)。超一流 3、安东尼奥·葛兰西(Gramsci,Antonio 1891~1937),意大利人,意大利共产主义思想家、意大利共产党创始者和领导人之一,是与卢卡奇、柯尔施齐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代表人物。代表作:《反对〈资本论〉的革命》(1917)、《狱中札记》(1929——1935)。超一流 二、发展繁荣时期(20世纪30——70年代) (一)法兰克福学派 (第一代) 1、霍克海默尔(Max Horkhaimer 1893—1973),德国人,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首脑人物、“社会批判理论”创始人。代表作:《传统的和批判的理论》(1937),《论哲学的社会功能》(1940),《启蒙的辩证法》(1947),《工具理性批判》(1967)。超一流 2、阿多诺(Adorno,T·W,1903——1969)德国人,在法兰克福学派中的地位仅次于霍克海默尔。代表作:《弗洛伊德理论和法西斯主义宣传的程式》(1951),《否定的辩证法》(1966)。超一流 3、班杰明(Benjamin,Walter 1892——1940),德国人,代表著作:《德国悲剧的起源》(1925)、《作者作为生产者》(1934)、《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1936)。一流 4、赫伯特·马尔库塞(Marcuse, Herbert 1989——1979)德国人,是“弗洛伊

现代西方政治思潮论文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期末考核论文 浅谈哈耶克的保守自由主义 姓名: 赵思怡 学号: 201013010249 班级:思想政治教育二班

浅谈哈耶克的保守自由主义 摘要:在20世纪的意识形态争论中,最激烈的争论事围绕着自由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的争论。社会主义是计划经济的捍卫者,保守自由主义是自由市场经济的捍卫者,保守自由主义者为了捍卫市场经济,对计划经济和福利国家进行了有力的批判。哈耶克作为其中的典型代表。他站在捍卫古典自由主义的立场上,对计划经济下的社会方方面面给予了全面的剖析和论证。 关键字:保守自由主义自发秩序自由 一,哈耶克作为保守自由主义的最大代表,对自发秩序的阐述 首先,我们应该先了解什么是保守自由主义?保守自由主义(Conservative liberalism)是自由主义的变体之一,结合自由价值、政策与保守主义立场。主要是指一种政治态度,其基本的特点是尊重历史传统,维护社会现状,反对激进的变革,守旧,甚至主张历史倒退。一直以来,保守主义都是对自由主义的回应,其立场随着自由主义的变化而变化。保守自由主义政党结合了自由主义政策与在社会、道德议题上较为传统的立场。他们普遍是经济自由主义的支持者,且常定义自身为法治政党。20世纪70年代初,新自由主义(New Liberalism)所倡导的政府干预和福利国家政策遭遇空前危机,各种弊端日益显现。以保守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为首的保守派在与新自由主义的论争中开始占据上风,哈耶克通过“自发秩序”来证明自由市场的内在合理性。在他看来,要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就应该尽力维护和利用自生自发的秩序,警惕刻意设计的人造秩序对文明的破坏。他将秩序定义为“一种事务状态,在这种状态中,各种各样的要素相互间如此相关,以至于我们可以根据对整体中某个空间或时间的认识,去形成对其余部分的正确预期,或至少有充分的机会被证明为正确的预期”,然后他将人类社会经济秩序划分为自生自发的“自发秩序”和刻意设计的“人造秩序”,前者是社会成员在相互交往中所保持的并非他们有意建构的一种行动的状态,是自由市场的真正根基和灵魂,而后者则是人为想象和建构的结果。适度的、符合法治形式的政府活动是允许的,但福利国家与计划经济却是一条指向极权和奴役的道路。而且,“大凡认为一切有效用的制度都产生于深思熟虑的设计的人,几乎必然是自由之敌”。哈耶克坚持反对那种对社会经济秩序进行整体设计和建构的做法是理性的“致命的自负”。由此他推出,有助于自发秩序生成和运转的条件是:自由、一般规则和竞争。 尽管社会中存在着诸如农场、工厂、公司、各种社会团体以及政府等人为的组织,但整个社会的的秩序则不能是人为的。理性主义构建的秩序必然是低效率的,破坏个人自由的,最终毁灭人类的文明。要想真正有效的利用理性,必须认识到理性的限度,“必须维护那个不受控制的、理性不及的领域。这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领域,应为正是由于这个领域,才是理性据以有效发挥作用的唯一环境”只有在这种每个人自由追求自身目的的自发秩序中,分散在每个人头脑中的知识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起来,进而促进人类知识和福利的增长。而且,秩序的进化最主要的是规则的自发进化,这种进化类似于人类的进化,不是出自本能,也与共同目标或利他精神没有关系,而是源于本能与理性之间的传统,学习和模仿的一种调节个人决策的、为个人追求自己目标规定自由空间的一般性规则。 二,哈耶克对自由的阐述 1、“自由”什么。哈耶克在《自由秩序原理》中,给了自由充分的定义,”在这样的状态下,社会中的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强制被减少到最低限度。“当然

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第11卷 总第47期) Journal of Inner M ong 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 ocial S cience Edition)No.5 2009(Vol.11 Sum No.47) 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及其现代启示3 ● 周 健 (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摘 要: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是人自由全面充分发展的社会。消除异化,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充分发展,一直是人类社会为之奋斗的目标。西方的马克思主义者也继承并发扬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并在对现代资本主义进行深刻的技术批判和社会批判的层面上,展开了对人的发展的阐述。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人的发展的思考,对我们理解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也颇有启示和意义。 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B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458(2009)05-0265-03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产生历史背景 自20世纪以来,人类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两次世界大战和持续不断的局部战争、地区冲突及宗教、民族、文化冲突,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严重地践踏了人性和人权,损害了人的尊严。全球性问题、生态危机、信仰危机、后工业社会等现象的出现使人们对现代化工业社会及其生活方式普遍感到厌倦,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怀疑和悲观失望。东欧剧变、前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等又使人们对社会主义道路产生怀疑,对自身前途和命运进行深刻反省和重新认识。而中国等少数社会主义国家大胆改革,积极创新,取得巨大成就,资本主义也努力寻求和实践“第三条道路”并取得一定成效,社会矛盾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这种态势又给人们带来一点希望。同时,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文化的广泛交流,意识形态的互相渗透,使得国际局势日益复杂化。作为资产阶级掘墓人的无产阶级本身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蓝领、白领等阶层,社会地位和利益分配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导致各阶层思想意识的变化,出现了各种社会思潮自由主义复兴,非理性主义蔓延,后现代主义、文化保守主义出现等等。作为现代西方社会思潮之一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尤其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诸如乔治?卢卡奇、葛兰西、马尔库塞、萨特、哈贝马斯、丹尼尔?贝尔等人对历史活动中人的主体性的关注,实际上是一种非常强烈的人文关怀,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人学思想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人的问题”历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它以不同的表现形态始终处于各种哲学的核心位置。但与以往哲学不同的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更多地关注现实生活中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存境遇,以人的自由和解放为主导价值取向。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观点体现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的重要哲学思潮,是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的分化和发展。他们秉承马克思“人的解放”这一伟大理想和哲学主题,立足对西方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和批判,结合西方发达工业社会的现实,提出了诸多有价值的理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1.卢卡奇:人的存在的总体性 卢卡奇认为,现代社会的整个经济、政治与文化系统日益使人物化,而且不断把人驯服为工具,而人的主观方面也存在物化,人不仅不能控制自己所创造的商品世界,就连本身也成为商品,并且为商品所控制,人的主体性发生错位。“商品形式必须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并按照自己的形象来改造这些方面,而且不只是同不依赖于它、旨在生产使用价值的过程建立表面上的联系”[1]。随着物化现象的普遍化,不仅工人,整个社会的人们都处于物化现象的笼罩之下,并逐渐在人们内心中形成了一种物化意识,使人们更加难以克服物化现象,并将其当作了必然命运来接受。“随着商品的范畴的普遍化,这种情况彻底地发生了质变。工人的命运成了整个社会的普遍命运……资本主义生产的‘自然规律’遍及社会生活的所有表现;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使整个社会隶属于一个统一的经济过程;社会所有成员的命运都由一些统一的规律来决定”[2]。当社会生活已经被商品弄得支离破碎,人与人之间丰富多样的社会关系已经被物的关系所代替,技术理性成为一种统治人的力量,人被淹没在消费和享乐的文化中,主体地位颠覆了,主体性力量变为经济过程中异化人的物化力量,主体异化为客体。因 3收稿日期:2009-04-22 基金项目: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Innovation Project of Guangxi Graduate Education)“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研究”(2008106020305M278)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发展历史及其关系”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周 健(1979-),男,广西玉林人,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浅谈当代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必要性

WORD格式整理版 海南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 实践教学论文 (二○一五至二○一六学年度第一学期) 论文题目:论当代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必要性 学生姓名:暨巧莹 学生学号:20141602310007 所在学院:信息与科学技术学院 年级专业:2014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任课教师:丛德生 完成日期:2015 年 11 月 21 日 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制

论当代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必要性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制度的不断深化,现代大学生在就业、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正在承受着莫大的压力,快节奏、新问题、新状况的不断涌现,常常使大学生在思想觉悟和认识上感到迷茫、无力。因此在新的文化发展时期,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必须要与当今社会同肩并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开创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而对思想教育工作最有利的基础思维方式就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用马克思主义教育大学生的必要性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现状所决定,是改革开放的需要,也是批判错误思潮的需要。因此,当代大学生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关键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人生观必要性 一、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19世纪中期,此时,西方的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英国率先引起了第一场工业革命,随后德国、法国等国家相继也开始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取得了统治地位,社会生产力有了跨越性的提高。与此同时,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也开始浮出水面,经济危机爆发,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也日益增强。 随着大批的工人起义,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这个大舞台。针对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弊端,时代发展呼唤一个新的科学理

《玄奘大师传》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玄奘大师传》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2014级广电班代雪梅学号:36 《玄奘大师》观后感 记得小时候,那时候是上小学吧,电视里面在播《西游记》,很迷恋这部电视剧,美中不足的是只一个星期周五播一集,那时候就很喜欢唐僧,从心里很羡慕他,因为身边有四个徒弟保护西行取经,遇到妖魔鬼怪的时候他的徒弟总是保护他,特别是妖怪在把放入锅中煮了来吃的那一刻,徒弟马上出现把师父救下来的情节特别触动人的心炫,每当看到精彩部分就结束,又得等一星期才能看,心里很不是滋味,心中就开始在幻想下一集的各种情节,而现在看了《玄奘大师》才明白,唐僧并不是一个在弟子保护下西行的人,历史上的唐僧是独自一人前往求学取经的,途中的各种灾难也是他自己一个人克服走出来的,电视剧《西游记》中的唐僧不过是根据玄奘这个人来塑造的罢了,里面的徒弟保护师父的打妖怪的画面深深印在了人们的脑海里,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给了现实人中很大的启示,因此它成了一部家喻户晓的影视作品。而西游记里面的唐僧是根据玄奘这个形象进行艺术改造而得来的,真实的玄奘并没有唐僧这样传奇,也没有唐僧这样的福气收了四个徒弟,一路护送他西天取经。最终回到大唐。 《玄奘大师》是我第一次看,和以前看的《西游记》里面的唐僧联想在一起,感触很深,当看到玄奘在沙漠中行走,为了躲避被发现的可能只能在晚上行走的时候,当沙漠里的沙把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水完全覆盖让一个求生的人找不到希望的时候,那种感觉真的说不清楚,当时只想着要是我我就放弃前行而返回了,而玄奘在心中也想过返途,但最后他为了自己能学到真正的佛法坚定了自己前行的信念,一步一步往前走,最终走出了茫茫沙漠。 我认为玄奘这一生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他的执着,他的坚持、他的不放弃,他到达的每一个地方,都会向人们宣扬佛法,而且鼓励人们学佛,他的慈悲心在他到达的每一个地方都体现的淋漓尽致,当孤身一个人西行求佛、手牵一匹消瘦马走在沙漠中,在狂风中慢慢前进,我们会想到他这一生到底是为了什么,难道只是仅仅的为求得佛法吗?我认为不是这样的,一个心灵有追求的人的追求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也就上升为了一种境界,因此可以说玄奘是在用生命旅行,是在用他行走了一路来实现他的人生价值。看玄奘回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真正有过追求吗?我们真正为梦想而付诸过行动吗?全然不是这样的,现在的好多人要么安于现状,要么在采取行动时走向极端,现实中的人只要是有那么一点钱,便在别人面前显摆,而不努力做得更好,而有的人因想急于求成往往陪上自己的一生。在遇到事情的时候缺少玄奘的那份冷静,试想一下要玄奘在沙漠中遇到困 难一死了之之后,那后面还有他辉煌的一生吗?他的坚持、冷静的人生态度造就了他一生。而现实中的人往往遇到困难就烦躁、就不安静想办法,最终使得事情弄得更为糟糕,我们何不学学玄奘呢?

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发展 各个阶段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社会的演变过程 1.20世纪20—30年代,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探索时期 (未成为独立的社会思潮) 主要流派:黑格尔主义马克思主义 主要代表人物:卢卡奇、柯尔施、葛兰西、布洛赫 卢卡奇匈牙利著名的哲学家和文学批评家,在20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演进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被誉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和奠基人。卢卡奇的《历史和阶级意识》和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和哲学》,被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圣经”。 主要观点:卢尔奇,柯尔施试图把马克思主义解释成为一种人道主义,并强调马克思思想与黑格尔思想的连续性(卢尔奇曾为自己部分错误的观点道歉) 小结:马克思主义在发展和壮大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会误 入歧途,我们所做的就是要加深理解,及时纠正。

2.20世纪30—60年代末,是西方马克思主义鼎盛发展时期 主要流派:法兰克福学派、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新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等流派(1)法兰克福学派(又称新马克思主义) 起源:1923年2月3日在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成立的“社会研究所”,是传播学批判学派的始作俑者。 代表人物:霍克海默,阿多诺,本雅明,马尔塞库,哈贝马斯,施密特等 主要观点:在求得人在精神方面的真正解放,现代社会中包括理性,科学和技术在内的所有意识形态都在批判之列,构建了自成体系的批判社会理论 小结:a. 对大众文化以及文化工业的批判和排斥使其理论充满了贵族式的颐指气使的气息,并使其丧失了客观的立场, 未能认识到电视这一媒介及其文化的积极功能。 b. 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为我们提供 了一个宏观的研究媒介的视角。 (2)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 代表人物:威尔海姆·赖希,艾瑞克·弗洛姆,马尔库塞 主要观点:把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与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用弗洛伊德主义补充,解释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小结:a. 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借用毛主席的话:“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 义理论教育,才能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在当今复杂多变的 国内外形势下,尤其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如潮水般涌人的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使一些大学生的理想变得模糊。因 此,应充分认识现阶段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性,根据现阶段大 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对策,使现阶段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取得显 著效果,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牢固的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 的共同思想基础。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如何更有效地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 大学生头脑,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个问题,深 刻揭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明确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 内容。 从本质上讲,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 观的教育,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教育,是三位一体的教育,是难度最大的 教育。只有不断加大创新力度,才能确保理论武装头脑的工作卓有成效。 目前,在一些大学生中存在着轻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有些同学认 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本没有必要,以后也用不上,只要考试能过就行了。 特别是在一些理工科院校中,同学们甚至认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马克思主义哲学没有用处。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很多大学生都不重视马克思主 义哲学的学习,这在当前的高校教育中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马克思主义 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论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它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它是现代最先进的科 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时代的思想智慧。因此。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 大学生来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提高其思想道德 素质 当今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构成了当代大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

玄奘的精神

玄奘的精神 ——纪录片《玄奘大师》观后感“十岁踏入佛门,十三岁正式剃度,二十七岁时为寻求佛法而西行。十九年孜孜不倦的学习,十九年呕心沥血的翻译,回顾自己的一生,他问心无愧。”当你看见这样一段人生总结时,首先闯入你脑海的会是谁呢? 《西游记》在中国而言,无疑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神幻小说。而书中唐僧这一人物形象或许远没有他的几个徒弟那么出彩,那么活灵活现。我们甚至会在潜意识里给他贴上“固执、软弱”的标签。但是,历史上却的确真实存在着那么一位高僧。他虽然没有神通广大的“四大护法”,没有沿途骚扰的妖魔鬼怪,但他的经历丝毫不逊色于唐僧,他的一生亦是传奇而又瑰丽的。在我看来,他比唐僧孤独,但比唐僧伟大。他更让人感动,更使人振奋。他就是玄奘。没错,我们是时候从神话回到真实,从唐僧回到玄奘了。 在我国佛教史上,玄奘是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一代宗师。他的一生里不仅翻译了规模庞大的经书,创立了著名的法相宗,还完成了大唐西域记,建造了大雁塔。他把生命的每一分钟都最大利用化,他的每一口呼吸都是为了自己的信仰和追求。玄奘不仅仅是倔犟的求法者,更是伟大的冒险家。无际的黄绸沙漠,狂风肆虐,沙尘乱舞,手牵嬴弱瘦马的玄奘大师逆风而行,这样的画面不能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当历经艰辛,在生死一线间反复锤炼后,玄奘终于到达传说中的那烂陀——最富盛名的学术之地。那一刻,“荒无人烟的大漠,冰峰林立的雪山,野兽出没的森林,一切已成往事”。然而,玄奘还想走得更远,看得更多,于是又在印度展开了长达五年的游历。而也正是这一系列看似痴狂的行为,铸就了这样一位旷世宗师。 玄奘在印度整整停留了十四年。在这十四年里,他从一个留学生到一位首屈一指的佛学大师,并且受到帝王史无前例的尊崇。一个中国人在异国的土地上取得如此成就,堪称空前绝后。可是,在取得极高的佛学造诣后,他毅然选择回到大唐。再次面对长安已是十九年后完全陌生的光景——不再是离开时饥荒的动荡和不安,取而代之的是一幅歌舞升平的繁华景象。 十九年的西行结束,玄奘开始了他真正的事业——庞大的佛经翻译工程。精通梵语和汉文的他作为整项翻译工程的主持,白天翻译,晚上为唐太宗写书,每晚不足四小时的睡眠,只为匡正心中的佛法,呕心沥血。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直到生命的尽头。十九年,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其数量之大,质量之严谨,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影片中有这样一段作家鲁迅写道的话:“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舍身求法的人,首先就有玄奘。玄奘留给我们的是一种精神——对理想永不放弃,对信念始终坚持。这就是玄奘的精神,这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当看见这段总结,我不禁被深深触动。曾经一位老师对我们说过这样一句话:“翻译就是要耐得住寂寞,熬得过孤独,忍得过辛苦。”玄奘大师或许现身说法地给我们做了最好的诠释。 有勇气,能坚持的人总是特别可爱。有目标,有追求的人总是特别有魅力。如今的我未必可爱,未必有足够的魅力,但我希望自己至少可以敢想敢做,争取能做并做好。翻译的路不可能是一条平坦大道,但我却想走出自己的沿途风景!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人学的现实意义。 1.马克思主义人学是关于人的哲学,研究对象是现实的人。 2.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人和世界的关系问题: 其包括以下四个层次,人和世界的关系;群体和世界的关系;个人和文化世界的关系;个人和主观世界的关系。 3.研究马克思主义人学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人学的产生是时代的呼唤和现实的要求,因为人类进入19世纪以来出现了三重危机—首先是资本主义制度和世界造成的弱势群体的生存危机;其次是整个人类生存面临的现实危机;最后是每个个体出现的生存意义危机。可以说人的生存在当代出现了全面性的危机,关注人的生存和解决人的生存危机就成为当代哲学的主题。 二.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基本理论包括以下7个: 现实存在论;具体人性论;自我塑造论;实践生成论;生存价值论;自由解放论;全面发展论。 1.现实存在论: 现实的人存在三种基本形态:人类全体.社会群体.人的个体。 现实的个人实际就是人类,社会群体和人的个体的统一。也就是说,现实的个人不同于人的个体,因为它不但以个体形态存在着,而且还必须以社会群体形态与人类全体形态存在着。 2.具体人性论: 具体人性论的研究必须对人的本质做“应然”“实然”划分,对狭义的人性也必须做“应然人性”“实然人性”的区别。人性论回答人的本质问题,这里的具体指的是多种规定性的统一,指的是用矛盾辩证法把握这种具体的人性理论。 3.自我塑造论: 马克思主义人学也承认人是自我塑造和自我生成的,是在创造客观世界过程中自我塑造和自我生成的。人类是再创造人化世界中生成的,群体是在创造社会制度过程中生成的,个人是在创造精神世界过程中生成的。 另外,在人的自我塑造和自我生成中,理想信念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为人的自我塑造提供形象,但是不能夸大理想信念的作用。马克思主义人学一方面认为人的自我塑造和自我生成离不开理想信念的作用,另一方面认为对人的自我生成和自我塑造起决定作用的是实践活动。 4.实践生成论: 实践观点是马哲的基本观点,也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根本观点。马克思主义人学

论玄奘精神及现代启示

毕业论文(设计)中文摘要 论玄奘精神及现代启示 摘要:唐代的玄奘法师,广学多闻,深通佛教大小乘及世间各种学说,二谛圆融,智慧和品格很高,成就很大。可以说玄奘法师即是东方文化的代表,是千古第一人,其成就为世界所公认。他西行取经、舍身求法的献身精神,孜孜不倦、执着求知的学习精神,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不慕荣利、心系大唐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等,早已融进了中华民族意识形态之中,成为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行取经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民族智慧、民族自信心”,对于我们今天推进现代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对于中国佛教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世界化,更有着深刻的启迪意义。 关键词:玄奘精神;现代启示;求法西行

目录 一、玄奘法师的精神 (3) (一)真诚学习,勇于探索真理 (3) (二)不顾安危,受尽艰难而不退 (3) (三)寻求真理,攀登学术高峰 (3) (四)建正法幢,捍卫真理 (3) (五)热爱祖国,在文化上作出贡献 (4) (六)译业彪炳,诲人不倦 (4) 二、玄奘精神与人间佛教 (5) (一)德行的实践 (5) (二)爱国爱人民的情操 (5) (三)增进国际友谊,维护世界和平 (5) 三、玄奘精神的现代启示 (5) (一)中国佛教应该“走出去” (5) (二)佛教界应着力提升佛教信仰者的素质 (6) (三)深入研究和宣传“玄奘精神” (6)

一、玄奘法师的精神 (一)真诚学习,勇于探索真理 玄奘法师自出家以后,“两京知法之匠,吴蜀一艺之僧,无不负笈从之,穷其所解对扬谈论”在各地学习佛教大小乘教典。经过孜孜不倦的学习,他发现当时各地所讲解的经论,“各擅宗途”,即便以佛经为核定的依据,也是“隐现有异,莫知适从”,也就造成了“遂使双林一味之旨。分成当现二常;大乘不二之宗,析为南北两道。纷纭诤论,凡数百年,率土怀疑,莫有匠决”i的局面。这时他没有去参与纷争,而是为解决纷争西行求法。其动机和目的非常单纯,“先贤之所不决,今哲之所共疑”困扰着他,于是求取佛法来解决这些争论不清的问题,没有丝毫其他私人目的,为此他宁可做一个偷越国境的犯人,宁可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而穿越边关险境去向外国真诚学习佛法、勇于探索真理。(二)不顾安危,受尽艰难而不退 在西行路上,备经艰难险阻,走过八百里大沙漠的行程。遇到“是时四顾茫然,人鸟俱绝。夜则妖魅举火,烂若繁星,昼则惊风拥沙,散若时雨。……四夜五日无一涕沾喉,口腹干燋,几将殒绝,不能复进”的时候。忍饥挨饿、抵抗风暴、盗贼威胁的时候。法师志向坚定,誓言:“纵死中途,非所悔也······奘终不东移一步以负先心······宁可就西而死,岂归东而生”。这种为法忘我、舍身求法的大无畏精神,体现了大乘菩萨“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的行愿。 (三)寻求真理,攀登学术高峰 法师西行求法,历经百余国,“万里山川,拨烟霞而进影;百重寒暑,蹑霜露而前踪。诚重劳轻,求深愿达,周游西宇,十有七年。穷历道邦,询求正教,双林八水,味道餐风,鹿苑鹫峰,瞻奇仰异。承至言于先圣,受真教于上贤,探赜妙门,精穷奥业。一乘五律之道,驰骤于心田;八藏三箧之文,波涛于口海。”[1]在那烂陀寺一直向戒贤法师学习《瑜伽师地论》、《中论》、《百论》等,被选为深通三藏的十德之一。法师通达内外、大小、空有教义,并能会通融合、登峰造极。 (四)建正法幢,捍卫真理 法师为破斥外道邪说,捍卫真理,写出《制恶见论》;为融合般若瑜伽,建立中道观,息灭空有之诤,写出《会中论》。在戒日王召开的曲女城佛学辩论大会上,立“真唯识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