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 格式:ppt
- 大小:804.50 KB
- 文档页数:20
高中历史知识点: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易错点1 不能全面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全面理解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原因(1)直接原因: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
(2)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3)其他原因:贫富差距过大,市场相对狭小;分期付款过度膨胀,银行信贷泛滥;无限制的股票投机活动,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2.标志(导火线):1929年10月下旬,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形势急转直下,股价狂跌。
3.表现: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失业人数激增;农产品价格猛跌,大量农产品被销毁。
4.特点: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它首先爆发于美国,随后迅速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具有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强的特点。
5.影响(1)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
经济危机爆发后,资本家降低工人工资、提高捐税等,大大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社会动荡。
(2)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
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转嫁危机,加紧了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当地人民更为强烈的反抗,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
另外,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争夺市场和原料产地,展开了激烈的经济战。
处于不利地位的德、日等国则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加紧对外扩张,使世界的紧张局势进一步恶化。
易错点2 不能全面把握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及影响1.特点(1)新理论:国家对经济进行直接干预。
(2)新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模式。
经济运行机制调整为:市场自我调节+国家行政直接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3)新起点:新政是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使资本主义制度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发展的新起点。
(4)新制度:罗斯福新政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摸索出一条延长资本主义生命的可行途径。
2.影响(1)渡过危机:新政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大危机,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
专题小练十五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1.[2022·成都市三模]1928年,美国总统在竞选演说中宣称,“只要让我们继续执行过去8年的政策,我们借上帝之助,很快将看到贫穷从这个国家消失的日子”。
这反映当时美国()A.经济发展正常有序B.两党竞争异常激烈C.对社会发展缺乏理性判断D.国家干预推动了经济发展2.以“狮子”和“狐狸”见称的罗斯福,面对大危机审时度势、大胆突破,采取“三R”(复兴、救济、改革)行动对经济进行干预。
新政的措施之一是实施“蓝鹰运动”,下列选项中属于执行该措施的机构是()A.联邦银行B.全国工业复兴署C.农业调整署D.紧急救济署3.下面是1930年和1940年美国部分机器产量数据变化表,这一数据变化与下列罗斯福新政内容相关的是()A.C.调整农业政策D.推行“以工代赈”4.罗斯福指出:1936年全国47%的家庭和个人的年均收入不足1 000美元,而1.5%的家庭的收入相当于这47%的家庭的总收入;少数人暴富而多数人贫穷,民主制度国家的自由就不会是安全的。
这表明“新政”的目的在于()A.完善社会福利制度B.防止贫富差距过大C.维护资本主义政治制度D.推行以工代赈增加就业5.“大国之谜,当然还有另外的答案,那就是体制创新。
”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所进行的体制创新最突出的特点是()A.实行自由放任B.实行计划经济C.国家干预经济D.发展信息技术6.[2022·河北秦皇岛二模]新政期间,罗斯福总统积极扩充总统权限,扮演“议长”角色,频频使用否决权,使最高法院成为“罗斯福法院”。
这些做法() A.使总统成为美国国家权力中心B.改变了美国三权分立体制C.客观上削弱了美国的民主政治D.调整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7.[2022·广东惠州一模]1936年,美国公共事业振兴署对各州的拨款增加了2倍多,其中对在1932年总统大选中支持共和党人胡佛的宾夕法尼亚州拨款增幅最大,达到了3000%。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创新考纲解读1、经济危机惨痛的教训,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由此作为命题的立意点考查。
罗斯福新政中有关民生问题的措施,对于稳定社会秩序构建和谐社会所起的作用将会成为命题的切入点。
3、从罗斯福新政和30年代危机爆发,认识正确处理生产、消费、投资与需求的关系的重要性,作为命题的考点,考查学生知识运用能力。
4、战后西方国家推行社会福利制度,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给我们很好的启示:缓和社会矛盾、坚持长治久安、构建和谐社会就要关注弱势群体,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这将继续作为关注民生热点问题考查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5、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战后西方国家的影响是深远的,加强中西经济运行机制的比较,在发展经济过程中相互借鉴,互相学习,这将会成为高考的命题趋势。
【专题讲解】一、1929--10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知识归纳】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是美国经济在20年代经济增长虚假繁荣,以及政府推行分期付款,形成消费与生产之间的矛盾,消费增长引起股票市场的狂涨,直接引发这次经济危机。
其根源是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和生产的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导火线是1929年10月29日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狂跌。
【特别提醒】①繁荣和危机往往同时存在,所以我们要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可能存在的危机,防患于未然。
联系当今我国采取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控制房价、加强土地调控、控制信贷投放过度等措施,目的在于保持经济稳定持续、快速发展。
②经济危机往往具有两重性。
一方面表明资本主义总危机的加深,另一方面在迫使政府进行反危机调整机制的过程中,有可能形成新的运行机制,出现新的良性循环,成为一种推动变革的紧迫信号。
③把握危机爆发的原因时注意区分主要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等。
消费与生产之间的矛盾是主要原因;过分投机股票市场是直接原因;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和生产的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根本原因。
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知识梳理>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原因: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矛盾。
②直接原因: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为社会贫富悬殊,生产相对过剩。
③其它原因:过度的信贷消费和股票投机造成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2、标志:1929年10月美国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的崩溃。
3、特点:①范围广:美德英法日等整个资本主义世界②时间长:危机持续时间长达4年。
③破坏大:“世界末日”“大危机”“大萧条”。
4、影响:①加剧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社会危机(阶级矛盾尖锐,法西斯兴风作浪,民主制度受威胁)②加剧世界紧张局势(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加剧)二、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整------ 罗斯福新政1、背景:①社会动荡:胡佛政府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经济形势继续恶化,加剧美国社会动荡。
②全国上下改革呼声高涨:希望一个强有力的政府采取有效的政策摆脱经济危机。
③1933年罗斯福大选获胜,就任美国新一任总统提出新政。
2、主要内容:①整顿银行及金融业②调整农业政策③复兴工业④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⑤社会立法3、特点:国家全面干预经济4、评价:①目的:摆脱经济危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②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③作用:①缓和了经济危机,促进了美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②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法西斯势力,捍卫了美国的民主制度;③扩大了联邦政府的规模、职能和总统的权力,初步建立了美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④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实现了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自我调节。
三、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奉行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普遍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是各资本主义经济战后进入“黄金时期”。
20世纪70年代:出现“滞胀”现象;各国应对措施: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考点19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备考策略】复习备考中建议关注以下几点:(1)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影响巨大。
高考经常运用图文材料,考查经济大危机的特征、影响。
解答这类题目注意置于当时历史背景下思考。
(2)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要明确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影响和实质,并联系时政热点,挖掘罗斯福新政现实意义。
(3)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弊端以及福利政策的实质和作用。
在复习备考时,应关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福利国家”等知识点。
【重要考向】一、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1.原因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②主要原因: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激化。
③直接原因:股市投机行为和过度信贷消费加剧矛盾。
2.表现: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工人失业;农产品价格暴跌,农民破产;世界贸易剧减。
3.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巨大。
4.影响:①经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出现经济衰退或萧条;为转嫁危机,资本主义各国打起关税战、倾销战和货币战(提高关税,货币贬值等,刺激出口,争夺国际市场),使原有的世界货币体系四分五裂,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促使资本主义各国调整经济政策,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②政治:加深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政治危机,工人罢工和农民运动不断高涨,法西斯分子乘机兴风作浪,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面临严峻的考验;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导致国际格局发生巨变,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二、罗斯福新政1.背景:①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
②胡佛政府反危机措施的失败(固守“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加剧了社会动荡,改革呼声高涨。
③1932年,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倡行新政。
2.措施①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