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妆品配方与制作工艺之乳化体

化妆品配方与制作工艺之乳化体

化妆品配方与制作工艺之乳化体
化妆品配方与制作工艺之乳化体

《化妆品配方设计与制备工艺》

本复习资料用途:用于《化妆品配方设计与制备工艺》考试,以及《化妆品配制员》职业资格考试。但是本资料只是两门考试的部分内容,不是全部。

本复习资料目的:列出两门考试与化妆品配方与制备工艺相关知识的要点,便于各位同学

大于1μm

1 ~ 0.1μm(约) 0.1—0.05μm 0.05μm以下乳白色乳化体蓝白色乳化体灰色半透明液透明液

4.乳状液颗粒大小的测定方法:浊度法、计数法、光散射法、显微镜法

5.影响乳状液黏度的因素

1)外相的黏度

2)内相的黏度

9.影响乳状液稳定性的因素:界面张力、界面膜的强度、界面电荷的影响、黏度的影响

10.乳状液不稳定性的三种表示方式:分层、变型、破乳

11.影响絮凝和聚结速度的主要因素:电解质、电场、温度

12.选择乳化剂的原则

(1)当选用两种乳化剂配成混合乳化剂时,HLB值不要相差过大,一般不超过5为宜,否则所配乳化体的稳定性不好。

(2)选用多个HLB值呈等差变化(如HLB值分别为6、8、10、12、14、16)的乳化剂组成混合乳化剂,所配乳化体稳定。

60、

10.0。

14.乳化体化妆品根据产品的形态,可分为不能流动呈半固态的膏霜(其中较硬的叫膏,较软的叫霜)和可以流动的乳液。常见乳化体化妆品有润肤霜、润肤乳液、冷霜、雪花膏等。

15.润肤霜的作用是恢复和维持皮肤健美的外观和良好的润湿条件,以保持皮肤的滋润、

柔软和富有弹性。它可以保护皮肤免受外界环境的刺激,防止皮肤过分失去水分,向皮肤表面补充适宜的水分和脂质。

16.润肤霜根据其用途的不同可以分为日霜、晚霜、护手霜、按摩膏、眼霜等。

润肤霜的主要质量问题及质量控制方法:P191

b)配方或工艺原因,使得内相粒径不够细或者分布不均匀。

(2)乳液在贮存过程中,黏度升高

采用了较硬脂酸盐或硬脂酸酯类作为乳化剂

(3)颜色变黄

18.冷霜

一种含香味剂的油脂性膏体,又名香脂。是典型的W/O型乳化体,由于涂擦在皮肤上产生凉快感觉,故而得名。与雪花膏相比,其膏体更无油腻感。主要原料为水、蜂蜡、硼砂、白矿油、凡士林及黏度调节剂等。乳化剂一般是蜂蜡与硼砂反应物;或者加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也可以单纯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般也会加上其它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为乳化剂,也可以单纯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雪花膏的主要质量问题及控制方法:

(1)颗粒粗(乳化工艺:均质速度、乳化温度;配方:碱不够或过量,或甘油不够)(2)出水(配方:碱不够,水中盐分多)

(3)起面条(配方:硬脂酸过多)

(4)变色(配方成分被氧化,)

(5)刺激皮肤(防腐剂用量多,某些原料杂质)(6)霉变和发胀(防腐剂不够,生产带入微生物)

保湿剂甘油、丙二醇、聚

乙二

醇、山梨醇等

保湿、调理、调节产品黏度及降

低冰点作用

富脂剂白油、植物油、羊

毛脂、脂肪酸、高

护发、改善梳理性、柔润性和光

泽性;增稠作用等。

碳醇等

乳化剂单硬脂酸甘油酯、

棕榈酸异丙酯、失

水山梨醇脂肪酸酯

乳化作用,并可起到护发、护肤、

柔滑和滋润作用

3、特种添加剂:水解蛋白、维生素E、霍霍巴油等

是乳化体护发用品,主要作用是补充头发油分、使头发发亮、柔软并有适度的整发效果。

发乳的主要原料有水、油性原料、乳化剂、黏度调节剂及保湿剂等。可以制成O/W型或者是W/O型。

25.焗油膏是通过蒸汽将油分和各种营养添加剂渗入到发根,起到养发、护发作用的乳化

体产品。

第四章乳化体生产

26.乳化方法:油、水混合法、低能乳化法

27.润肤霜的一般生产工艺流程图:

6)灌装

29.乳化体的生产工艺

1)间歇式乳化

2)半连续式乳化

3)连续式乳化

30.乳化剂的加入方法:

1)乳化剂溶于水中

2)乳化剂溶于油中

2)降低温度的方法

3)加入阴离子的方法。

32.低能乳化法

原理:将水相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水加热与油相(加热)高温乳化;另一部分水不加热,

直接加入乳化体中,以达到降温的效果,从而节省能量。

一般用于制造O/W型乳化体。

33.润肤霜的主要质量问题及控制方法

(1)产品不稳定(包括:膏体外观粗糙不细腻,黏度异常,油水分层)

a)配方上原因:

乳化剂选择不当,HLB值过高或过低

油脂选用高熔点的蜡

b)原料的原因:

乳化剂质量问题。乳化剂有效含量不够。可能称料过程出现问题或乳化剂原料变质所引起。

c)工艺的原因:

原料未充分溶解。油相固体原料未充分溶解;

水相高分子原料预分散不充分

均质乳化时间不够或均质机工作不正常

搅拌速度过快或真空度不够

在高温下就停止搅拌

(2)膏体变色

可能的原因有:

a)主要是香精或活性成分不稳定所引起。

b)油脂加热温度过高。加热温度超过110℃,造成油脂颜色泛黄。控制方法:不使油

脂加热温度过高,加热时间过长。

(3)膏体变味

(2)在贮存过程中,黏度逐渐增加

(3)颜色泛黄

化妆品生产工艺基础(一)

化妆品生产工艺基础(一) 第一部分乳剂类化妆品生产工艺 乳液配制长期以来是依靠经验建立起来的,逐步充实完善了理论,正在走向依靠理论指导生产。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有赖于操作者的经验。至今,研究和生产乳化产品的专家,仍然承认经验的重要性,这是因为乳液制备时涉及的因素很多,还没有哪一种理论能够定量地指导乳化操作。即使经验丰富的操作者,也很难保证每批都乳化得很好。 经过小试选定乳化剂后,还应制定相应的乳化工艺及操作方法,以实现工业化生产。制备乳状液的经验方法很多,各种方法都有其特点,选用哪种方法全凭个人的经验和企业具备的条件,但必须符合化妆品生产的基本要求。 一、乳化体制备工艺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有时虽然采用同样的配方,但是由于操作时温度、乳化时间、加料方法和搅拌条件等不同,制得的产品的稳定度及其他物理性能也会不同,有时相差悬殊。因此根据不同的配方和不同的要求,采用合适的配制方法,才能得到较高质量的产品。 (一)生产程序 (1)油相的制备将油、脂、蜡、乳化剂和其他油溶性成分加入夹套溶解锅内,开启蒸汽加热,在不断搅拌条件下加热至70-75℃,使其充分熔化或溶解均匀待用。要避免过度加热和长时间加热以防止原料成分氧化变质。容易氧化的油分、防腐剂和乳化剂等可在乳化之前加入油相,溶解均匀,即可进行乳化。 (2)水相的制备先将去离子水加人夹套溶解锅中,水溶性成分如甘油、丙二醇、山梨醇等保湿剂,碱类,水溶性乳化剂等加人其中,搅拌下加热至90-100℃,维持20min灭菌,然后冷却至70~80℃待用。如配方中含有水溶性聚合物,应单独配制,将其溶解在水中,在室温下充分搅拌使其均匀溶胀,防止结团,如有必要可进行均质,在乳化前加入水相。要避免长时间加热,以免引起粘度变化。为补充加热和乳化时挥发掉的水分,可按配方多加3%~5%的水,精确数量可在第一批制成后分析成品水分而求得。 (3)乳化和冷却上述油相和水相原料通过过滤器按照一定的顺序加入乳化锅内,在一定的温度(如70-80℃)条件下,进行一定时间的搅拌和乳化。乳化过程中,油相和水相的添加方法(油相加入水相或水相加入油相)、添加的速度、搅拌条件、乳化温度和时间、乳化器的结构和种类等对乳化体粒子的形状及其分布状态都有很大影响。均质的速度和时间因不同的乳化体系而异。含有水溶性聚合物的体系、均质的速度和时间应加以严格控制,以免过度剪切,破坏,聚合物的结构,造成不可逆的变化,改变体系的流变性质。如配方中含有维生素或热敏的添加剂,则在乳化后较低温下加入,以确保其活性,但应注意其溶解性能。 乳化后,乳化体系要冷却到接近室温。卸料温度取决于乳化体系的软化温度,一般应使其借助自身的重力,能从乳化锅内流出为宜。当然也可用泵抽出或用加压空气压出。冷却方式一般是将冷却水通人乳化锅的夹套内,边搅拌,边冷却。冷却速度,冷却时的剪切应力,终点温度等对乳化剂体系的粒子大小和分布都有影响,必须根据不同乳化体系,选择最优条件。特别是从实验室小试转人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时尤为重要。

化妆品乳化操作规程

化妆品乳化操作规程 一、目的:本规程通过规范乳化生产和设备操作,从而提高半成品一次性合 格率,减少产品质量事故及返工次数,降低生产周期。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膏霜、乳液、啫喱、化妆水、洗涤类生产操 作。 三、生产操作规程及生产流程图 (一)、膏霜生产操作规程及生产流程图 1.1膏霜生产工艺操作规程 A、油相 将油、蜡、乳化剂和其他油溶性成份加入油相锅中搅拌加热,温度 控制在80C至85C,使其完全溶解,要避免过度加热或长时间加 热,以防止原料氧化变质。容易氧化的油,防腐剂和乳化剂等在乳 化之前加入油相中搅拌溶好,即可进行乳化。 B、水相 将去离子水及水相其他组份一起投入水相锅,如水相含有水溶性聚 合物,可用丙二醇分散好投入水相中,或用吊式均质机均质分散均 匀投入水相中,搅拌中加热到85C至90C,保温15-20分钟。 C、两相混合 a O/W在快速搅拌的条件下将油相均匀加入水相中,加料速度为5- 8KG/分钟,搅拌速度为50转/分钟,温度控制在75C至 85°C。 b、W/O在快速搅拌下将水相均匀缓慢加入油相中,加料速度为 3-5KG/分钟,搅拌速度为50转/分钟,温度控制在80 C至 85C。 D、均质乳化 1、均质:两相混合完后,开均质,均质时间一般为3?5分钟,小锅 一般均质3分钟,如有真空泵,均质时应该抽真空,让其在真空状 态下均质乳化。 2、搅拌乳化:均质后在80 C至85 C情况下进行15至20分钟中速保 温搅拌乳化,搅拌速度为25转/分钟。 E、搅拌速度控制

在两相混合及均质乳化期间搅拌速度应该快,速度为50转/分 钟。保温搅拌乳化期间,搅拌速度应该控制在中速,25转/分 钟,降温过程搅拌速度为中速和低速,降到45C以前速度为25转/ 分钟,45C以下添加香精与防腐剂及其他的活性物搅拌速度为20 转/分钟。如能抽真空,整个过程应抽真空,乳化时温度要求控制 在80C至90C,降温之前温度不能低于75C。 F、以上操作规程是膏霜生产工艺的通用标准,如遇较为特殊的配方生 产工艺,结合生产实际,需按特殊工艺要求与本标准相结合进行操 作。 1. 2膏霜生产工艺流程图 形成膏体35 C ?出料1待检半成品质量控制点: 1、两相混合:两相混合、水相温度就高于油相温度3C至5C,抽料要 均匀,搅拌速度要快。 2、搅拌乳化:搅拌乳化时间控制在25至30分钟,让其充分分散完全 乳化。 (二)、乳液、乳化型洗面奶生产工艺操作规程及工艺流程 图

化妆品生产工艺基础

化妆品生产工艺基础(二) (六)混合速度 分散相加人的速度和机械搅拌的快慢对乳化效果十分重要,可以形成内相完全分散的良好乳化体系,也可形成乳化不好的混合乳化体系,后者主要是内相加得太快和搅拌效力差所造成。乳化操作的条件影响乳化体的稠度、粘度和乳化稳定性。研究表明,在制备O/W 型乳化体时,最好的方法是在激烈的持续搅拌下将水相加入油相中,且高温混合较低温混合好。 在制备W/O型乳化体时,建议在不断搅拌下,将水相慢慢地加到油相中去,可制得内相粒子均匀、稳定性和光泽性好的乳化体。对内相浓·度较高的乳化体系,内相加入的流速应该比内相浓度较低的乳化体系为慢。采用高效的乳化设备较搅拌差的设备在乳化时流速可以快一些。 但必须指出的是,由于化妆晶组成的复杂性,配方与配方之间有时差异很大,对于任何一个配方,都应进行加料速度试验,以求最佳的混合速度,制得稳定的乳化体。 (七)温度控制 制备乳化体时,除了控制搅拌条件外,还要控制温度,包括乳化时与乳化后的温度。 由于温度对乳化剂溶解性和固态油、脂、蜡的熔化等的影响,乳化时温度控制对乳化效果的影响很大。如果温度太低,乳化剂溶解度低,且固态油、脂、蜡未熔化,乳化效果差;温度太高,加热时间长,冷却时间也长,浪费能源,加长生产周期。一般常使油相温度控制高于其熔点10-15℃,而水相温度则稍高于油相温度。通常膏霜类在75~95℃条件下进行乳化。 最好水相加热至90~100℃,维持20min灭菌,然后再冷却到70-80℃进行乳化。在制备W/O型乳化体时,水相温度高一些,此时水相体积较大,水相分散形成乳化体后,随着温度的降低,水珠体积变小,有利于形成均匀、细小的颗粒。如果水相温度低于油相温度,两相混合后可能使油相固化(油相熔点较高时),影响乳化效果。 冷却速度的影响也很大,通常较快的冷却能够获得较细的颗粒。当温度较高时,由于布朗运动比较强烈,小的颗粒会发生相互碰撞而合并成较大的颗粒;反之,当乳化操作结束后,对膏体立刻进行快速冷却,从而使小的颗粒“冻结”住,这样小颗粒的碰撞、合并作用可减少到最低的程度心但冷却速度太快,高熔点的蜡就会产生结晶,导致乳化剂所生成的保护胶体的破坏,因此冷却的速度最好通过试验来决定。 (八)香精和防腐剂的加入 (1)香精的加入 香精是易挥发性物质,并且其组成十分复杂,在温度较高时,不但容易损失掉,而

化妆品乳化操作规程

化妆品乳化操作规程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广州兰皙化妆品有限公司 (关键工序作业指导书之一) 化妆品乳化车间操作规程 1.目的:为保证半成品乳化过程中配方的准确传递,生产工艺的规范化、质量的稳定性和标 准的工艺路径,本规程通过规范乳化生产和设备操作,从而提高半成品一次性合格率,减少产品质量事故及返工次数,降低生产周期。 2.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乳化车间膏霜、乳液、啫喱、化妆水、洗涤类半成品领 料、配料、乳化的生产操作。 3.职责: 技术部发展提供技术的支持和培训。 品管部负责乳化车间原料、半成品的检验。 生产部负责按生产工艺进行生产和设备维护。 4.内容: 乳化车间卫生操作规程: 操作人员上班前应打开空调通风净化系统,保证生产车间的空气清新和适宜温度(空调温度设定在24-27℃范围内)。 出入乳化车间工作区域的人员必须换鞋、更衣、带帽、戴口罩、洗手消毒,工作服、帽、口罩必须保持清洁,每两天清洗消毒一次。 操作人员必须注意个人卫生,不得留长指甲、长头发(女工应将头发全部收入工作帽内),不得佩戴项链、耳环、戒指、手表等首饰。 工作场地、设备必须坚持每天清洗一次,空间必须保证每天上班前、后照射30分钟紫外灯消毒、杀菌。 工作场所所用各种用具、量具、容器在使用前后都必须严格清洗、消毒擦拭干净。 工作场所应保持通风、洁净、无尘,每次进出随手关门,无事不得随意进出,非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时间内,不得无故、随意出入乳化车间。 患有各种传染性疾病人员不得从事乳化、配料工作,乳化、配料工作人员患有感冒、呼吸道感染、皮肤损伤、接触性皮炎时,应主动提出暂时调离原工作岗位,由生产部主管安排其他非直接接触化妆品生产的临时性工作。 乳化车间主管按照卫生操作规范和工艺要求安排指导乳化、配料人员进行相关卫生清洁、消毒的作业,品管巡检人员负责对操作人员的个人卫生、环境卫生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督导、检验工作。

第三章 乳化

第三章乳化 一、教学内容 1.乳化体系 2.乳化理论 3.乳化技术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乳化体系的构成成分及类型 2.了解乳化体类型的辨别方法 3.掌握3种乳化技术 4.了解乳化的相关基本设备类型 三、教学重难点 1.乳化的机理 2.乳化技术运用 3.乳化过程中HLB值是计算及应用 四、教学学时:6 五、教学内容: 作为人们日常使用化学品的化妆品,其种类繁多,其形态也四各种各样,有水溶液、悬浮体、气溶胶、乳化体等,乳化体是化妆品中最广泛的剂型,从水样的流体到粘稠的膏霜等。它主要是将一种或几种液态物质分散与另一种液态物质所形成的分散系。因此,乳状液的讨论对化妆品的研究和生产及保存和使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章就主要介绍乳化的相关理论知识,为各种化妆品的配制打基础。 第一节乳化体系 一、乳化体系的构成 1.定义:乳化体(或称乳状液)是一种(或几种)液体以液珠形式分散在另一不相混容的液体之中所构成的分散体系。 分散相(内相):μm~10μm

2.乳化体系连续相(外相) 乳化剂(表面活性剂) 分散相液珠直径约在-10μm,故乳状液是粗分散体系的胶体。因此,稳定性较差和分散度低是乳状液的两个特征。两个不相混容的纯液体不能形成稳定的乳状液,必须要加入第三组分(起稳定作用),才能形成乳状液。例如,将苯和水放在试管里,无论怎样用力摇荡,静置后苯与水都会很快分离。但是,如果往试管里加一点肥皂,再摇荡时就会形成象牛奶一样的乳白色液体。仔细观察发现,此时苯以很小的液珠形式分散在水中,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这就是乳状液。这里称形成乳状液的过程为乳化。而称在此过程中所加入的添加物(如肥皂)为乳化剂。 3.类型 (1)O/W:水包油(油相在乳化剂作用及一定工艺下分散于水相得到的乳化体).蜜、乳液(2)W/O:油包水 .防晒霜 (3)复合:O/W/O、W/O/W(将一个W/O的乳状液分散到连续的水相中)(趋势) ※油水两相不一定都是单一组 4.分散相粒子大小与外观的关系 乳化体的外观一般常呈乳白色不透明液状,乳化体之名即由此而得。乳化体的这种外观是与分散相粒子之大小有密切关系。由胶体的光学性质可知,对一多分散体系,其分散相与分散介质的折光率一般不同,光照射在分散微粒(液滴)上可以发生折射、反射、散射等现象。当液滴直径远大于入射光的波长时,主要发生光的反射(也可能有折射、吸收),当液滴直径远小于入射光波长时,则光可以完全透过,这时体系呈透明状。当液滴直径稍小于入射光波长时,则有光的散射现象发生,体系呈半透明状。一般乳状液的分散相液滴直径的大小大致在-10μm(甚至更大)的范围,可见光波长为-μm,故乳状液中的反射较显著,因而一般乳状液是不透明的乳白色液体。这就是乳状液的微粒大小与外观之关系。对于液滴的直径在μm 以下的液-液分散体系,其外观是半透明的和透明,而不呈乳液状,常称为“微乳状液”,它的性质与乳状液有很大不同。 二、乳化体类型的判断(书151)

化妆品生产工艺管理制度

1.0目的 建立与生产相适应的生产工艺管理制度,确保生产条件(人员、环境、设备、物料等)满足化妆品的生产质量要求。特制订本程序。 2.0 适用范围 适应于各车间生产工序的工艺参数、材料、设备、人员和测试方法等所有影响产品质量的生产阶段。 3.0 职责 3.1 生产计划:负责制订《生产计划》负责生产过程中的综合调度。 3.2 生产部:负责生产动力设施及时供给合格的水、蒸压缩空气、空气、电力等资源;编制设备的操作规程设备维护保养; 负责按生产指令单,在规定的工艺要求和质量要求下,组织安排生产,并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 3.3仓库:负责按照生产派工单所开具的领料单进行原辅材料发放接收对各车间退回的物料做入库工作。 3.4技术研发部:负责生产工艺技术及半成品标准制定。在首次生产时进行指导。明确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负责编制工艺规程和作业指导书。 3.5质保部: 负责所有原辅材料、半成品、成品按品质标准进行检验 负责安排现场巡检员对生产现场的产品质量进行过程监督。 4.0 内容 4.1 生产前的准备工作

4.1.1生产计划指令和准备 1)计划调度员考虑库存情况,结合车间的生产能力,制订《生产计划》,经经理批准后,发放至相关部门作为采购和生产依据。 2)在确保每个生产订单所有原物料配套齐全后下达,生产车间根据生产计划制定生产指令,生产前由车间负责人下达批生产指令,包含批号、批生产量、执行标准、生产流程、生产配方等信息。 3)生产部根据周计划编制《车间每日作业计划》,车间主管/班长把计划分解到各小组或生产线直至各岗位,并对每日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跟踪。 4)各车间均须严格按确定的日生产计划安排工作,一切有影响计划实施的因素或异常现象产生,车间主管需做有效的记录,每周统一汇总,报备生产部。 4.1.2资源供给 1)各相关责任人员根据生产需要,确认供给合格的水、蒸汽、压缩、空气、电力等资源,保障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转。 2)质管部微生物检测人员按检测取样规定对纯水和空气进行质量控制。 3)所有生产员工都需经过岗前培训,尤其是关键和特殊工序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和考核,以保证生产顺利进行。 4) 本工序的工艺规程及规程文件,批记录等。各车间应有可依据规程和岗位操作作业指导书。工艺规程包括配方、称量、配制、灌装、包装过程等生产工艺操作要求及关键控制点。按照确保同一批次产品质量和特征的均一性划分生产批次,规定产品批次的定义,设计可追溯的产品批号,确保不同批次的产品能够得到有效识别。 5)生产前,车间主任或组长落实工艺技术准备工作,对照批生产指令做好生产前确认工作,应确认批号信息,保持已清洁消毒的生产环境及设备,生产设备及计量设备运行良好,标识正确、质量合格的原物料,确认生产过程中相应的操作工艺是否具备且满足要求。 4.1.3物料准备: 1 )各车间依据《生产计划》,制造部根据每日生产计划,由仓库保管员按照订单号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分别进行物料的准备。开出配料单,由称料组到原料仓库领料。 2 )生产所需物料应由生产部根据生产计划的需要填写《领料单》后到仓库领料。进入清

化妆品乳化操作规程

精心整理 页脚内容 广州兰皙化妆品有限公司 (关键工序作业指导书之一) 化妆品乳化车间操作规程 1.目的:为保证半成品乳化过程中配方的准确传递,生产工艺的规范化、质量的稳定性和标准 的工艺路径,本规程通过规范乳化生产和设备操作,从而提高半成品一次性合格率,减少产品质量事故及返工次数,降低生产周期。 2.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乳化车间膏霜、乳液、啫喱、化妆水、洗涤类半成品领料、 配料、乳化的生产操作。 3.职责: 3.1技术部发展提供技术的支持和培训。 3.2品管部负责乳化车间原料、半成品的检验。 3.3生产部负责按生产工艺进行生产和设备维护。 4.内容: 4.1乳化车间卫生操作规程: 4.1.1操作人员上班前应打开空调通风净化系统,保证生产车间的空气清新和适宜温度(空调温度设定在24-27℃范围内)。 4.1.2出入乳化车间工作区域的人员必须换鞋、更衣、带帽、戴口罩、洗手消毒,工作服、帽、口罩必须保持清洁,每两天清洗消毒一次。 4.1.3操作人员必须注意个人卫生,不得留长指甲、长头发(女工应将头发全部收入工作帽内),不得佩戴项链、耳环、戒指、手表等首饰。 4.1.4工作场地、设备必须坚持每天清洗一次,空间必须保证每天上班前、后照射30分钟紫外灯消毒、杀菌。 4.1.5工作场所所用各种用具、量具、容器在使用前后都必须严格清洗、消毒擦拭干净。 4.1.6工作场所应保持通风、洁净、无尘,每次进出随手关门,无事不得随意进出,非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时间内,不得无故、随意出入乳化车间。 4.1.7患有各种传染性疾病人员不得从事乳化、配料工作,乳化、配料工作人员患有感冒、呼吸道感染、皮肤损伤、接触性皮炎时,应主动提出暂时调离原工作岗位,由生产部主管安排其他非直接接触化妆品生产的临时性工作。 4.1.8乳化车间主管按照卫生操作规范和工艺要求安排指导乳化、配料人员进行相关卫生清洁、消毒的作业,品管巡检人员负责对操作人员的个人卫生、环境卫生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督导、检验工作。 4.1.9首先用用清水热水冲洗设备、器具至干净,油包水型或全油性料体用适合溶剂清洗后再用热水加洗涤剂清洗至干净,再用75%酒精或消毒水对设备、器具消毒备用。 设备器具的清洗、消毒按照以下流程操作: 除去残留产品 拆卸 充热水、开启搅拌搅不溶于水的产品使用 合适的溶剂

乳剂类化妆品生产工艺

乳剂类化妆品生产工艺 乳液配制长期以来是依靠经验建立起来的,逐步充实完善了理论,正在走向依靠理论指导生产。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有赖于操作者的经验。至今,研究和生产乳化产品的专家,仍然承认经验的重要性,这是因为乳液制备时涉及的因素很多,还没有哪一种理论能够定量地指导乳化操作。即使经验丰富的操作者,也很难保证每批都乳化得很好。 经过小试选定乳化剂后,还应制定相应的乳化工艺及操作方法,以实现工业化生产。制备乳状液的经验方法很多,各种方法都有其特点,选用哪种方法全凭个人的经验和企业具备的条件,但必须符合化妆品生产的基本要求。 一、乳化体制备工艺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有时虽然采用同样的配方,但是由于操作时温度、乳化时间、加料方法和搅拌条件等不同,制得的产品的稳定度及其他物理性能也会不同,有时相差悬殊。因此根据不同的配方和不同的要求,采用合适的配制方法,才能得到较高质量的产品。 (一) 生产程序 (1) 油相的制备将油、脂、蜡、乳化剂和其他油溶性成分加入夹套溶解锅 内,开启蒸汽加热,在不断搅拌条件下加热至70 - 75C,使其充分熔化或溶解均匀待用。要避免过度加热和长时间加热以防止原料成分氧化变质。容易氧化的油分、防腐剂和乳化剂等可在乳化之前加入油相,溶解均匀,即可进行乳化。 (2) 水相的制备先将去离子水加人夹套溶解锅中,水溶性成分如甘油、丙二醇、山梨醇等保湿剂,碱类,水溶性乳化剂等加人其中,搅拌下加热至90- 100C,维持20min灭菌,然后冷却至70?80C待用。如配方中含有水溶性聚合物,应单独配制,将其溶解在水中,在室温下充分搅拌使其均匀溶胀,防止结团,如有必要可进行均质,在乳化前加入水相。要避免长时间加热,以免引起粘度变化。 为补充加热和乳化时挥发掉的水分,可按配方多加3%?5%的水,精确数量可在第一批制成后分析成品水分而求得。 (3) 乳化和冷却上述油相和水相原料通过过滤器按照一定的顺序加入乳化锅内,在一定的温度(如70 —80C)条件下,进行一定时间的搅拌和乳化。孚L化过程中,油相和水相的

化妆品配料间操作规范

化妆品配料间操作规范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配料操作规程 1. 目的 对配料工作进行标准化管理。 2.范围 此规程适合于本公司所有产品的配料工作。 3.权责 生产技术部:及时通知配料人员相应的配方,按配方要求准确称量。 生产人员:按照该工作规范操作。 4.工作规程 4.1 卫生清洁、准备工作。 4.1.1 物料清场,不得有上批次生产产品及所用原料。 4.1.2去污溶液清洁操作台、地面、配料设备、配料用具并用清水冲洗干净。 4.1.3用75%的酒精消毒配料设备、配料用具、干燥备用。 4.1.4检查配料设备是否正常,校正好计量器具。 4.1.5空间空气消毒、开紫外灯照射0.5-1个小时,关紫外灯20-30分钟后可进行配料操作。 4.2领料 4.2.1生产技术部发布生产指令后,配料主操作人员按着需配制产品的配方要求及配料量计算出所需各种原料量,并填制原料领料单。 4.2.2领料单经技术员校对所需原料名称,并进行审核确认后,凭领料单到原料仓库提领出所需原料。 4.2.3提取原料时,配料操作人员与仓库人员共同复核各种原料的重量,并记录在领料单上。 4.2.4原料外包装拆除后,由物流通道进入配料室。 4.3配料 4.3.1配料操作人员按要求更衣、帽、鞋,清洁消毒手,戴口罩进入配料室。 4.3.2严格按配料产品工艺流程要求,进行配料操作,并及时记录每一工艺操作。产品配制过程的称量由主操作人员执行,副操作人员复核。 4.3.3配料原始记录填写要求及时准确,并如实记录。配料过程的设备操作要严格按设备操作说明书进行。配料员根据配方工艺要求投料生产,按工艺要求填写相应的生产工艺表,完成一道工序立即作好记录。 4.3.4配料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通知技术员。在技术员指导下正确处理异常情况,并及时记录。 4.3.5达到工艺操作要求后,操作完成后,用经过清洗的半成品贮存桶(用75%的酒精擦洗),消毒后装半成品。填写送检单,通知品质部取样检测。 4.3.6在拉入贮料间前要灌装组长、配料组长共同监秤称重制品重量,并填写《半成品入库单》。 4.4配料结束 4.4.1配料完毕,通知质检部门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出料并贮存于储料罐中,并作好记录。 4.4.2操作完毕后需清洗机器设备。 4.4.3配料量交至生产负责人,并转交至灌装装工序。 4.4.4剩余原料办理退库手续,操作人员与仓管人员共同复核每个原料的重量,并记录在原始配料单上。 4.4.5物料及包装清场,操作现场卫生整洁。 4.4.6下班前关掉电源,打扫车间内卫生。

一个化妆品配方师的肺腑之言

一个化妆品配方师的肺腑之言 本人化学专业出身,90年代就开始做化妆品了。也有几次小小的机会,参与过大牌化妆品的子项目研发。关于护肤品,我想跟你分享些有用和有意思的东西。 欢迎大家一起探讨,并批评指正:) 护肤品“有什么用?” 常听到两种的声音:1“涂涂抹抹根本没有用,该老还是老!”;2“我不用那些普通的东西,几千块的大牌效果还是很神奇的” 作为一个配方师,我想告诉你:如果护肤品没用,我们早就失业了,呵呵。我给你一份好的护肤品,你若愿意用一个月的时间做“半脸试验”,到时两边脸一对比,就知道了。但,肯定不是越贵的越好。我给自己调配的护肤品,用最“顶级”的原料,可成本心里都有数的。护肤品选对不选贵。 那好的护肤品怎么挑呢?包装、直观鉴别,以及配方表,是三个路子。我后面会一一讲到。 下面先从最基本的【防腐】开始讲起吧。 化妆品里含有的油脂、胶质、蛋白、水等,我们的皮肤喜欢,细菌也喜欢。化妆品都是要上柜台、上货架的。一般化妆品都有三年保质期,而你很少会看到哪个面霜在货架上长霉、长毛了,这就是因为有防腐剂。 防腐剂有没有危害?刺激性肯定是有的。有报告说,香精和防腐是造成化妆品过敏的两大元凶。所以后来某些厂家就提出一个“无添加护肤品”的说法,不含防腐剂(?!)。 我做化妆品这么多年,只见过一种,勉强可以称为“无防腐”护肤品的,新娘子大喜日之前保养用的{安瓶},走美容院线的,几百、几千不等。无菌真空包装,开封一次性用掉,罐装条件上算是满足了无防腐。但实际上“无添加护肤品”是个大乌龙。首先生产条件,就算是药用GMP10万级生产条件,评定标准也是每平方米细菌数低于5个,绝对的无菌是不可能的。就算产品做到了绝对“无菌”,除非护肤品真空包装,与氧气绝缘,否则普通的瓶装货架销售,变质是不可避免的。真要无防腐,那得做成针剂疫苗了,而且一个小包装只限一次量,开封一次就丢弃。这种化妆品,至少我还没看见过。 防腐剂真的那么可怕吗?有人说,防腐剂会刺激皮肤,甚至被吸收进人体,虽然是微量的,但“毒性累积”会损坏人体组织。但其实正规的厂家,包括我们经常用的防腐剂,跟做蛋糕用的,是一样的,可以食用。只有经过肠道吸收,才谈得上毒性累积,而这些防腐剂皮肤外用,几乎是不能被皮肤吸收的。而且剂量上会控制在“保鲜”而非“杀菌”的效力范围内,通常为水溶剂,用水一洗就掉了。

沥青乳化剂乳化原理

沥青乳化剂乳化原理 武城县博斯特筑路机械有限公司 沥青乳化剂定义:沥青乳化剂是表面活性剂的一种类型。它是能吸附在沥青颗粒与水界面,从而显著降低沥青与水界面的自由能,使其构成均匀而稳定的乳浊液的一种表面活性剂。 在水中加入沥青乳化剂以后,乳化剂的亲水基与水分子之间有很强的吸引力,乳化剂分子在液体表面上基本是无一定方向的,多处于平躺状态。由于溶液中乳化剂的浓度由小变大,亲油基的烃基部分,因憎水性排斥于水体系之外,产生疏水效应。这样就使乳化剂产生了一个方向性,水面上溶解的是亲水基,水面最远方向为亲油基,形成了乳化剂定向排列于界面上,使自由能趋于最小,保持了最稳定位置。这样乳化剂与空气界面上形成了一层单分子膜。这种有规则的分子排列现象称作分子定向排列或配位。这种单分子定向排列现象称为单分子吸附膜。 沥青乳化剂分子在水溶液中定向排列的吸附现象,不仅在空气和水相之间,也可发生在空气以外的沥青相中。这种吸附现象有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随着亲油基碳链长度增加吸附速度加快,分子定向排列的吸附速度加快,最后水的表面形成单分子层,使水的表面张力下降。 在乳化剂水溶液中加入过量的乳化剂,不仅可以形成单分子定向的吸附膜,而且能形成复杂的多层吸附膜和乳化剂分子集束,以尽量保持最小的自由能。如果沥青液经高速剪切成细小微粒(0.01mm-0.001mm)而均匀的分散在水中,溶入水中的乳化液分子会立即在沥青微粒界面被吸附,从而产生新的吸附排列,亲油基一段吸附于沥青内部,亲水基一端吸附于水中,以钳形固定于界面上,从而降低了沥

青与水的界面张力。当吸附的乳化剂分子达到饱和状态时,在沥青微粒表面形成一层被乳化剂分子包封的有一定机械强度的坚固的分子薄膜,使沥青微粒具有亲水性,而均匀稳定地分散在水中,形成乳化沥青。 沥青乳液是一个多相分相体系,沥青是以微粒形式均匀分散于水中的稳定乳状液,其稳定度因乳化剂大大加强。其中沥青为分散相,为不连续相或称内相;水为分散介质,为连续相或称外相,为水包油(O/W)型乳化沥青。也就是我们平时使用的乳化沥青。 阴离子乳化剂 阴离子乳化剂在水中溶解后,其活性部分倾向离解成负电离子的表面活性物质,其特征表现为具有一个大的有机阴离子,能与碱作用生成盐。根据带负电离子部分的结构不同,可分为羧酸盐型、磺酸盐型及硫酸盐型三大类。 阴离子乳化剂的缺点是抗硬水能力较差;优点是来源广、种类多、价格便宜。可用于碱性矿物集料。 一、羧酸盐型乳化剂,它是由大分子链的羧酸与碱作用而生成的阴离子沥青乳化剂。常用的有脂肪酸盐和环烷酸盐。其化学结构为:RCOOM R为憎水烃基,为长烃脂肪烃或环烷烃基,碳原子个数为9-21. M为金属离子,包括K+Na+ 在羧酸盐型沥青乳化剂中应用最多的为油酸钠、松香酸钠、月桂酸钠、环烷酸钠等。脂肪酸的碳链越长,亲油性越强,凝固点越高,制成的脂肪酸皂越硬,在水中的溶解性越差。脂肪酸的碳链越短在水中的溶解性越好,亲油性越差,对沥青的乳化效果越差。选择脂肪酸盐乳化剂一般选择碳数为12-20之间,其中应用最多的碳原子为12-18. 环烷酸存在于很多沥青中,可以从沥青中提取。用作沥青乳化剂的环烷酸的酸值应在75-175之间,沥青酸值在0.75KOH/g左右或更高的环烷酸沥青,可简单的用碱性乳化剂所乳化,可获得较满意的环烷皂乳化沥青。 (一)油酸皂 油酸皂是用天然油脂与氢氧化钠进行化学反应而生成的一种阴离子型乳化剂,学名为顺-9-十八碳烯酸盐,是含一个双键的不饱和脂肪皂。其化学式为:CH3(CH2)7-CH=CH-(CH2)7COONa 油酸是橄榄油、牛脂的主要成分,碳数均为18,由于分子中含有双键,增加了亲水性,在水中溶解性增强,具有极强的表面活性,是乳化沥青中常用的沥青乳化剂。但在硬水中与铝、镁等离子形成不溶性的铝皂、镁皂,影响乳化效果。 (二)硬脂酸钠 硬脂酸钠是由硬脂酸和碱作用而生成的硬脂酸皂。其化学式为CH3(CH2)16Na 硬脂酸钠多数是含有十八碳的饱和脂肪酸皂。其碳链越长,憎水性越强,亲水性羧酸基仅为一个,亲水性不足,顾在冷水中溶解性较差,易溶于热水。

乳化理论

乳化理论 文章选自论坛“新手上路”,作者 wem33. 乳理论化 乳状液是化妆品中最广泛的剂型,从水样的流体到粘稠的膏霜等。因此,乳状液的讨论对化妆品的研究和生产及保存和使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乳状液概述 乳状液(或称乳化体)是一种(或几种)液体以液珠形式分散在另一不相混容的液体之中所构成的分散体系。乳状液中被分散的一相称作分散相或内相;另一相则称作分散介质或外相。显然,内相是不连续相,外相是连续相。乳状液的分散相液珠直径约在0.1-10μm,故乳状液是粗分散体系的胶体。因此,稳定性较差和分散度低是乳状液的两个特征。 两个不相混容的纯液体不能形成稳定的乳状液,必须要加入第三组分(起稳定作用),才能形成乳状液。例如,将苯和水放在试管里,无论怎样用力摇荡,静置后苯与水都会很快分离。但是,如果往试管里加一点肥皂,再摇荡时就会形成象牛奶一样的乳白色液体。仔细观察发现,此时苯以很小的液珠形式分散在水中,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这就是乳状液。这里称形成乳状液的过程为乳化。而称在此过程中所加入的添加物(如肥皂)为乳化剂。 在制备乳状液时,通常乳状液的一相是水,另一相是极性小的有机液体,习惯上统称为“油”。根据内外相的性质,乳状液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油分散在水中,如牛奶、雪花膏等,简称为水包油型乳状液,用O/W表示;另一种是水分散在油中,如原油、香脂等,简称为油包水型乳状液,用W/O表示。这里要指出的是,上面讲到的油、水相不一定是单一的组分,经常每一相都可包含有多种组分。除上述两类基本乳状液外,还有一种复合乳状液,它的分散相本身就是一种乳状液,如将一个W/O的乳状液分散到连续的水相中,而形成一种复合的W/O/W型乳状液。 乳状液的外观一般常呈乳白色不透明液状,乳状液之名即由此而得。乳状液的这种外观是与分散相粒子之大小有密切关系。 由胶体的光学性质可知,对一多分散体系,其分散相与分散介质的折光率一般

超声波乳化原理

超声乳化-原理 粉碎不溶固体(或液体)的物理机制认为是超声波空化作用。超声波空化效应是指在强超声波作用下,液体内会产生大量的气泡,小气泡将随着超声振动而逐渐生长和增大,然后又突然破灭和分裂,分裂后的气泡又连续生长和破灭。这些小气泡急速崩溃时在气泡内产生了高温高压,且因气泡周围的液体高速冲入气泡而在气泡附近的液体中产生了强烈的局部激波,也形成了局部的高温高压,从而产生了超声的粉碎、乳化作用。 超声乳化-工业领域用途 在制药工业及日常用品工业部门,超声乳化常用于制造各种乳化液产品,如乳剂药品、化妆品及皮鞋油等。还可利用超声乳化方法制成油(汽油、柴油等)与水或煤粉的乳化燃烧物,以提高单位燃料的燃烧值。 这种技术现已在有限范围内开始推广使用,经济效益明显。为降低成本和适应较大规模的生产,在超声乳化中大都使用簧片哨等机械型超声波换能器。对于难以乳化的液体或出于其它特殊考虑,有时亦采用压电式超声换能器,并配合使用适当的声聚焦系统以增大声强。 超声乳化-医学领域用途治疗:白内障 超声乳化-使用范围 超声乳化已经应用于多种领域,并且在各个领域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 已经工业化的超声乳化应用有很多,超声乳化是超声波最早用于食品加工的技术之。如用于食品工业中的软饮料、番茄酱、蛋黄酱、果酱、人造奶汕、婴儿食品、巧克力、色拉油、油糖水及其他类混合食品,国内外都曾经试验和采用过,并取得了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效果,并且水剂胡萝卜素乳化已经试验成功并用于生产。 利用超声分散结合高压蒸煮的物理改性方式对香蕉皮粉进行前处理,然后用淀粉酶酶解香蕉皮粉。采用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该前处理方式对香蕉皮中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率以及香蕉皮不可溶性膳食纤维的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分散结合高压蒸煮处理相较于未经前处理而单纯用酶处理所得的不溶性膳食纤维,持水力提高了5.05g/g,结合水力提高了4.66 g/g,持油力提高了4.60g/g,溶胀性提高了0.4mL/g。 相关产品:分离,乳化,超声分离,分离设备,超声波乳化设备,超声波乳化分散器、乳化均化设备,超声乳化设备,超声波分散器、超声波均质设备、超声波萃取,超声振动棒,超声波表面处理超声波乳化混合超声波分散超声波催化,超声波处理系统超声波处理设备,超声波反应釜,超声波乳化设备,

化妆品配方设计与生产工艺-清洁霜

面部清洁用品的设计原则与配方实例---清洁霜 清洁霜又称洁肤霜,是一种半固体膏状的洁肤化妆品,兼有护肤的作用。常用于使用化妆品后和油脂过多时的皮肤清洁。 清洁霜和冷霜基本属于同一类型的产品,所不同的是清洁霜的主要作用是清除皮肤上的积聚异物,如皮屑、油污、化妆品等,特别是皮肤上的化妆品的油性成分及油性污垢。用水来清除难以达到清洁效果,因为水只从皮肤表面清除水溶性污垢; 用皂类等清洁剂虽然能使油性污垢在水中乳化而被清除,但必须用大量水才能洗净; 用油溶性溶剂,如矿物油等,对油性污垢溶解性虽好,但单独作用会在皮肤上留下一层油膜,使人有过分油腻的感觉。使用清洁霜,除了利用表面活性剂的润湿,渗透、乳化作用进行去污外,还同时利用产品中的油性成分(白油、凡士林等)作为溶剂,对皮肤上的污垢、油彩、色素等进行浸透和溶解,尤其利于渗透清除藏于毛孔深处的油污。清洁霜是综合去污作用,洁肤效果优于香皂,适宜于化妆卸妆。 清洁霜采用干洗的方法使用,用手指将清洁霜均匀地涂覆于面部,并施以适度按摩,溶解毛孔油污,使油污、脂粉、皮屑及其他异物被移入清洁霜内,然后用软纸、毛巾或其他易吸收的柔软织物将清洁霜擦去除净。洁净后的面部皮肤感觉光滑、润泽、舒适。 (一)清洁霜的特点 理想的清洁霜应具备如下特点: (1)能在体温时液化或借助缓和的按摩即能液化,黏度适中,易于涂抹。 (2)应是中性或是弱酸性,在皮肤的PH值范围内进行去污,使用时对皮肤无刺激性等。 (3)含有足够的油分,对唇膏、香粉及其他油污有优异的溶解性和去除效能,能迅速经皮肤表面渗入毛孔,清除毛孔污垢,并易于擦拭。 (4)使用后能使皮肤感觉舒适、柔软,无油腻感。 (二)清洁霜的分类 清洁霜分为无水型清洁霜、乳化型清洁霜等。乳化型清洁霜又分为水/油(W/O)型和油/水(O/W)型清洁霜。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乳化型清洁霜,如戏剧妆或浓妆,多为油性化妆品,卸妆时多选用水/油性清洁霜,主要是为了使油性化妆成分从皮肤表面清除。对于一般淡妆,则选用清洁能力弱但使用后感觉爽滑的油/水型清洁霜。 1.无水清洁霜 无水清洁霜是一类全油性组分混合而制成的产品,使用时将它涂抹在皮肤上,它能随皮肤温度而触变液化流动,将皮肤上的油性污垢和化妆品残留油泽等溶解,其后即用软纸将其擦去,使皮肤清洁,达到卸妆目的。只要含有白油、凡士林、羊毛脂、植物油和一些脂类等。面部或颈部的防水性美容化妆品和油性污垢往往油性过大,不容易清洗,为此,配方中常常添加中等至高含量的脂类或温和的油溶性表面活性剂,使其油腻感减少,肤感更舒适,有时也较易清洗。有些配方制成凝胶制品,易于分散,可用纸巾擦除。 无水清洁霜典型配方见表5-2~表5-5

乳化剂原理

乳化剂的作用机理 乳化剂的作用机理牛乳饮品一般是由蛋白质、脂肪、糖类、食用纤维(水溶性或水不溶性)、淀粉类、维生素类(水溶性或油溶性)、矿物质类等物质组成的营养性饮料,是一种客观不稳定分散体系,既有蛋白质及果汁微粒形成的悬浮液、脂肪的乳浊液,又有以糖类、盐类形成的真溶液。这一复杂体系即使采用最先进的加工机械和加工工艺,也很难达到饮料的质量要求,会发生油层上浮、蛋白质沉淀、色素凝聚等产品质量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入适量的乳化剂、增稠剂、品质改良剂等食品添加剂,以使饮料保持稳定。1乳化剂的作用机理食品乳化剂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是表面活性和乳化增溶性。因为乳化剂的分子内具有亲水基和亲油基,易在水和油的界面形成吸附层,属于表面活性剂的一种。其余油基如烷基(碳氢化合物长链)与油脂中的烷炷结构相似,因此与油脂能互溶。 其亲水基一般是溶于水或能被水所润湿的原子团,如羟基。牛乳饮品中主要的不稳定物质是油脂(易上浮)和蛋白质(易沉淀),我们主要从这两方面来探讨乳化剂在牛乳饮品中的作用机理。1.1乳化剂对牛乳饮品中油脂的作用机理牛乳中的油脂和其它部分经机械搅拌混合均匀后,放置一段时间,油脂又会重新析出,在牛牛乳饮品表面形成一层乳白色油层。在该体系中加入一种乳化剂后,它就在两种物质间的界面发生吸附,形成界面膜。在这种界面膜中,乳化剂分子按其分子内极性发生定向排列。即亲油部分伸向油,而亲水部分朝水定向排列。其结果是油分子和乳化剂的亲油部分为一方,与水分子和乳化剂的亲水部分为另一方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使界面张力发生变化。界面张力的变化可以使一种液体以液滴形式分散于另一种液体中,即形成乳状液。界面膜具有一定的强度,对分散相液滴起保护作用,使液滴在相互碰撞中不易聚结。 1. 2乳化剂对牛乳饮品中蛋白质的作用机理蛋白质是一种表面具有极性结构基团的亲水粒子,经水分子的加成后形成水合物层,从而防止这些悬浮粒子聚结。在这种体系中加入乳化剂时,亲水的固体表面与乳化剂的亲水部分相互作用,而乳化剂的疏水部分朝着水定向排队列。从热力学的观点来看,这种状态是不稳定的因此会发生絮凝作用。 乳化剂分子连续嵌入,形成具有外亲水结构的固体 -乳化剂双层,生成可再溶剂化的粒子,从而使悬浮液稳定性增强。但由于蛋白质的颗粒较大,同时牛乳中所

乳化定向楔理论

乳化定向楔理论 这是1929年哈金斯(Harkins)早期提出的乳状液稳定理论。他认为在界面上乳化剂的密度最大,乳化剂分子以横截面较大的一端定向的指向分散介质,即总是以“大头朝外,小头朝里”的方式在小液滴的外面形成保护膜,从几何空间结构观点来看这是合理的,从能量角度来说是复合能量最低原则的,因而形成的乳状液相对稳定。并以此可解释乳化剂为一价金属皂液及二价金属皂液时,形成稳定的乳状液的机理。 乳化剂为一价金属皂在油-水界面上作定向排列时,以具有较大极性头基团伸向水相;非极性的碳氢键深入油相,这时不仅降低了界面张力,而且也形成了一层保护膜,由于一价金属皂的极性部分之横界面比非极性碳氢键的横界面大,于是横界面大的一端排在外圈,这样外相水就把内相油完全包围起来,形成稳定的O/W型的乳状液。而乳化剂为二价金属皂液时,由于非极性碳氢键的横界面比极性基团的横界面大,于是极性基团(亲水的)伸向内相,所以内相是水,而非极性碳氢键(大头)伸向外相,外相是油相,这样就形成了稳定的W/O 型乳状液。这种形成乳状液的方式,乳化剂分子在界面上的排列就像木楔插入内相一样,故称为“定向楔”理论。 此理论虽能定性的解释许多形成不同类型乳状液的原因,但常有不能用它解释的实例。理论上不足之处在于它只是从几何结构来考虑乳状液的稳定性,实际影响乳状液稳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何况从几何上看,乳状液液滴的大小比乳化剂的分子要大得多,故液滴得曲表面对于其上得定向分子而言,实际近于平面,故乳化剂分子两端的大小就不是重要的,无所谓楔形插入了。

乳化原理 1、乳化原理 在制备乳状液时,是将分散相以细小的液滴分散于连续相中,这两个互不相溶的液相所形成的乳状液是不稳定的,而通过加入少量的乳化剂则能得到稳定的乳状液。对此,科学工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理论解释,这些乳状液的稳定机理,对研究、生产乳状液的化妆品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1)定向楔理论这是1929年哈金斯(Harkins)早期提出的乳状液稳定理论。他认为在界面上乳化剂的密度最大,乳化剂分子以横截面较大的一端定向的指向分散介质,即总是以“大头朝外,小头朝里”的方式在小液滴的外面形成保护膜,从几何空间结构观点来看这是合理的,从能量角度来说是复合能量最低原则的,因而形成的乳状液相对稳定。并以此可解释乳化剂为一价金属皂液及二价金属皂液时,形成稳定的乳状液的机理。 乳化剂为一价金属皂在油-水界面上作定向排列时,以具有较大极性头基团伸向水相;非极性的碳氢键深入油相,这时不仅降低了界面张力,而且也形成了一层保护膜,由于一价金属皂的极性部分之横界面比非极性碳氢键的横界面大,于是横界面大的一端排在外圈,这样外相水就把内相油完全包围起来,形成稳定的O/W型的乳状液。而乳化剂为二价金属皂液时,由于非极性碳氢键的横界面比极性基团的横界面大,于是极性基团(亲水的)伸向内相,所以内相是水,而非极性碳氢键(大头)伸向外相,外相是油相,这样就形成了稳定的W/O型乳状液。这种形成乳状液的方式,乳化剂分子在界面上的排列就像木楔插入内相一样,故称为“定向楔”理论。 此理论虽能定性的解释许多形成不同类型乳状液的原因,但常有不能用它解释的实例。理论上不足之处在于它只是从几何结构来考虑乳状液的稳定性,实际影响乳状液稳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何况从几何上看,乳状液液滴的大小比乳化剂的分子要大得多,故液滴得曲表面对于其上得定向分子而言,实际近于平面,故乳化剂分子两端的大小就不是重要的,无所谓楔形插入了。 (2)界面张力理论这种理论认为界面张力是影响乳状液稳定性的一个主要因素。因为乳状液的形成必然使体系界面积大大增加,也就是对体系要做功,从而增加了体系的界面能,这就是体系不稳定的来源。因此,为了增加体系的稳定性,可减少其界面张力,使总的界面能下降。由于表面活性剂能够降低界面张力,因此是良好的乳化剂。 凡能降低界面张力的添加物都有利于乳状液的形成及稳定。在研究一系列的同族脂肪酸作乳化剂的效应时也说明了这一点。随着碳链的增长,界面张力的降低逐渐增大,乳化效应也逐渐增强,形成较高稳定性的乳状液。但是,低的界面张力并不是决定乳状液稳定性的唯一因素。有些低碳醇(如戊醇)能将油-水界面张力降至很低,但却不能形成稳定的乳状液。有些大分子(如明胶)的表面活性并不高,但却是很好的乳化剂。固体粉末作为乳化剂形成相当稳定的乳状液,则是更极端的例子。因此,

乳化与去乳化的研究

乳化与去乳化的研究 摘要:我们通过研究不同表面活性剂体系高效化学破乳剂的合成与复配以及液液两相乳状液的形成、稳定、凝聚、消除机理,探讨了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乳状液消除的机制。研究了不同化学结构的表面活性剂,对生物乳化体系消除的机理和乳化消除的动力学过程。通过研究不同表面活性剂复配后协同破乳化的机制,破乳剂与助溶剂、稳定剂等添加试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及配伍性,筛选得到高性能适合系列复合破乳剂,同时考察了无机盐离子、温度等因素对破乳效果的影响。针对不同的生物乳化体系,考察了不同生物质成分与表面活性剂成分作用的机制,研究针对不同生物质体系最适破乳剂复配技术。结合实际生产过程及原材料研究了高效复合化学破乳剂的现场应用工艺。 关键词:乳化去乳化乳化剂液体研究 前言:乳化是一种液体以极微小液滴均匀地分散在互不相溶的另一种液体中的作用。乳化是液-液界面现象,两种不相溶的液体,如油与水,在容器中分成两层,密度小的油在上层,密度大的水在下层。若加入适当的表面活性剂在强烈的搅拌下,油被分散在水中,形成乳状液,该过程叫乳化。乳化液是指至少有一种液体以液珠的形式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形成的一种高度分散的非均相体系。乳化压裂液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压裂液体系,分为水包油乳化压裂液和油包水乳化压裂液两种类型。乳化体系具有良好的增粘能力,粘度调节方便,滤失量低等特点,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有较快的发展,并作为经济有效的压裂液使用于低压油气藏。水包油乳化压裂液具有比油包水乳化压裂液摩阻小、流变性便于调节、易返排的优点,在我国新疆、吐哈等油田多次施工并取得了一定的效益。 理论上,油相和水相在没有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下,是不会发生乳化作用的,但在实验中发现大庆原油与水在一定程度上都发生了乳化作用.实验采用4种不同的水源分别与原油混合振荡发生了乳化作用,从各种水源与油的界面张力、原油黏度以及原油的组分和各种水源的矿化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这些研究对于进一步认识原油与水的乳化作用,涉及的相态变化以及认识和了解驱油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1] 一、乳化的理论与原理 乳状液是化妆品中最广泛的剂型,从水样的流体到粘稠的膏霜等。因此,乳状液的讨论对化妆品的研究和生产及保存和使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乳化原理在制备乳状液时,是将分散相以细小的液滴分散于连续相中,这两个互不相溶的液相所形成的乳状液是不稳定的,而通过加入少量的乳化剂则能得到稳定的乳状液。对此,科学工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理论解释,这些乳状液的稳定机理,对研究,生产乳状液的化妆品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二、乳化技术与方法 乳状液是由水相和油相所组成的,乳状液的制备一般是先分别制备出水相和油相,然后再将它们混合而得到乳状液。 乳化方法制备乳状液的乳化方法,除了前述的初生皂法、剂在水中法、剂在油中法之外,还有油、水混合法,转相乳化法,低能乳化法低能乳化法简记为LEE。[2] 三、影响乳化的各种因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