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 4.2 工业地域的形成同步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 4.2 工业地域的形成同步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 4.2 工业地域的形成同步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 4.2 工业地域的形成同步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4.2 工业地域的形成同步学案

材料:一个大型工业企业建成后,为它提供原料、燃料、半成品、辅助材料的企业,以包括下脚料和“三废”)的企业,都会相继建设,与它配套,

美国东北部钢铁工业区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B.产业升级现象

D.产业分散现象产品在我国组装主要是因为我国( )

.明初形成棉花产业布局南北差异的主要原因除了自然条件外,还有

.劳动力

D.市场

.与五大棉纺厂决定集体搬迁至常山纺织工业园无关的是(

B.劳动力成本

.该产业链的核心产业是( )

B.汽车制造

D.机械

:石化工业园区已成为世界石化工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中国石化企业发展的中国石化工业园区发展迅速,上海(曹泾)化学工业园区、南京化学工业园区、山东青岛石化工业园等60余家省级以上石化工业园区,成为带动中国石化工业发展

简述我国石化工业的空间分布特点。

比较①基地与②基地发展石化产业的优势条件。

阐述中国石化企业向专业园区集聚的主要原因。

高中地理(新教材)《工业区位因素》导学案

第二节工业区位因素 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标准核心素养 结合实例,说明 工业的区位因 素。 水平1:根据地理资料,指出 工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 水平2:根据地理资料,说明 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水平3:结合地理资料,分析 影响区域工业的主要区位因 素。 水平4:结合区域地理资料, 分析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 区域工业发展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综合工业区位因 素,合理布局工业,减轻工业 生产对环境的污染。综合思维: 结合资料,分析工业区位因素 及其变化。 区域认知:结合资料,分析工 业区位因素对工业布局的影 响。 地理实践力:调查学校所在地 主要工厂的布局特点及其主要 影响因素。 01、预习准备区 精心准备夯实基础 一、工业及其发展变化 1.工业的概念 对自然资源进行开采、采集和对□01原材料或半成品进行加工的物质生产部门。2.工业发展阶段 经历了手工业、机器大工业和□02现代工业几个发展阶段。 1.判断正误。 (1)工业发展经过了手工业、机器大工业和新兴工业三个阶段。(×) (2)影响工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最主要的是自然因素。(×)

二、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 1.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工业发展的早期□01原材料和□02市场需求是影响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原材料和产品到市场的□03运输费用在产品成本中占有很大比重。 (2)随着工业的发展,劳动力□04素质和□05成本也成为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 (3)认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后,□06环境因素也成为不可忽视的区位因素。2.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3)罐头厂、啤酒厂等食品加工类工厂应布局在市场地。(×) (4)不同时期,影响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是不断变化的。(√) (5)随着城市对环境要求越来越高,所有工厂都应迁出城区。(×) 2.影响啤酒厂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A.原料B.技术 C.市场D.交通运输 答案 C 解析啤酒运输成本较高,布局时应靠近市场。 3.目前,我国部分服装厂由沿海向内地转移,主要目的是() A.接近原料产地,降低生产成本 B.接近消费市场,降低交易费用 C.接近廉价劳动力丰富的地方,降低生产成本 D.接近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校,获得技术支持 答案 C 解析服装厂由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向内地经济落后地区转移,主要是为了利用内地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从而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 4.家用电器装配厂进行布局时,应首先考虑的区位因素是什么? 提示廉价劳动力是否充足。 5.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广东、福建等省利于吸引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人华侨投资建厂的条件是什么? 提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广东、福建等省是著名的侨乡,又邻近港澳台,区位条件优越,故有利于吸引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人华侨投资建厂。 02、任务探究区 思维探究实践运用 任务探究工业区位因素 长兴岛位于长江入海口,其南岸的水深12~16米,水情稳定。隶属于中国船舶工

工业地域的形成学案(答案)

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 【学习目标】 1、了解工业联系及其类型,并结合实例来认识。 2、了解工业集聚涉及哪些不同类型的工业联系,工业集聚有哪些优势。 3、理解工业地域的概念,工业地域的类型有哪些,各有什么样的特点。 4、了解工业分散形成条件,带来的结果,工业分散产生的原因;当前工业地域联系日益紧密的条件。 【教学重点】工业的集聚和分散 【基础知识落实】 一、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 1、工业联系 (1)工序上的联系:一家工厂生产的产品是另一家工厂的。 (2)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同一个工业区内,共同利用工业区内的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及其它生产、生活,或者共同利用当地廉价的。 2、工业集聚 (1)概念: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近距离地起来形成工业集聚现象。 (2)作用:可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与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进而降低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取得;还可以共同利用,节约生产建设投资。 3、工业地域 (1概念:而形成的地域称为工业地域。 (2)分类 a.按形成因素:分为的工业地域和的工业地域。 b.按性质:发育程度高的工业地域,内部工业联系复杂,形成的工业地域、协作企业、生产规模大。发育程度低的工业地域:主要依靠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农产品,发展初步的工业;工业联系,规模,工厂。 二、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 1、工业分散 (1)为了发挥不同地区的而形成了工业分散。 (2)企业类型:体积小、重量轻、价格昂贵的电子元器件生产企业与电子产品 可以相距较远;产品结构复杂,零部件种类繁多,其零部件生厂可分散在许多地方。 (3)结果:引发工业的地域联系。 2、工业的地域联系 (1)条件:现代化的方式,现代化的和手段。 (2)意义:促进地域之间的、物质和等的流动。 【课堂合作探究】 一、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

高中地理工业图解

资源、能源的分布、分类 重工业 轻工业 新兴工业 采掘工业 原料工业 加工工业 传统工业、新兴工业 类型 3强四弱 变化 区位 工业 区位 因素 选择 经济效益:五种导向型工业 环境效益:污染工业布局 社会效益: 产业 综合效益: 世界 影响 转移 集 工业 工 地域 工业化 对环境 聚 业 的影响 城市化 地 分 中国工 域 业基地、 散 工业地 带、经 济区 ? 一、工业的分类 ? 1 、重工业 :生产各种 生产资料 的工业部门。能源工业,冶金工业,化学工业,机械工业等 ? 轻工业 :生产各种 生活资料 的工业部门。食品工 业、纺织工业、造纸工业 ? 新兴工业 :计算机工业等 ? 2 、 采掘工业 :对自然资源的开采 , 一般包括采矿业、 伐木业等 ? 原料工业 :对采掘工业产品进行加工、生产各种原材料的工业部门。包括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工业、 化学工业、建材工业、森林工业等 加工工业 :是指对工业原材料进行加工制造的工业, 又称制造工业。机械工业等 采掘工业 原料工业 加工工业

二、工业区位因素 1、区位因素 ? 自然区位因素: ? 0. 位置 : 纬度、海陆、相对、交通、资源位置 ? 1 、原料?原料、地处、接近、丰富 ? 2 、能源?能源、地处、接近、丰富,廉价的水能 ? 3 、水源?水源、接近、充足 ? 4 、土地广阔、地价低 ? 社会经济因素 ? 5 劳动力(数量、质量、价格)廉价丰富或高素质人才 ? 6 、交通?交通便利,价格(水运价格低) ? 7 、市场(国内、国际)接近、广阔 ? 8 、政策?政策支持 ? 9 、工业基础 ? 10 、农业基础(为工业提供加工原料) ? 11 、技术?技术支持 ? 12 、个人偏好 ? 13 、工业惯性 ? 14 、环境因素 二、区位因素 ? 2 、区位因素变化 ? 1 )区位因素影响力变化: 3 强 4 弱的变化 ? 案例 1 、世界工业布局的变化 ?煤铁复合体型--- 临海型--- 临空型 ? 案例 2 :钢铁工业布局变化 ?临煤 --- 临铁—临市场 ?(原料导向型—市场导向型、 ?宝山钢铁厂区位因素:交通 —市场—原料? 2 )区位优势弱化--- 产业转移 ? 原因、微笑曲线、规律、影响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知识总结

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工业的区位选择 1.工业的概念及分类 (1)概念:指从事自然资源的开采,对采掘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物质生产部门。(2)分类:按生产对象:采掘业、加工工业 按产品性质:重工业(主要为生产服务)轻工业(主要为生活服务) 2.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 土地:地形类型、地价高低; 水源:是否充足; 矿产类型及是否丰富,原材料种类及是否丰富; 市场:需求量的大小 交通:运输方式及是否便利 科技:科技水平的高低 政策:政府的优惠政策 劳动力:数量多少和素质高低 动力:电力种类及是否丰富 3.五种导向型工业 理想的工业区位:充足的原料、动力;质高价廉的劳动力;前景广阔的市场;便利的交通。目的:低投入、高产出以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 4.影响工业区位选择主要因素的发展变化 必修二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知识总结第 1 页共 4 页

必修二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知识总结 第 2 页 共 4 页 (1)科学技术进步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鞍钢与宝钢的区位变化特征: 共同区位优势:交通便利、接近市场、接近水源 区别:鞍钢——接近原料,燃料产地 宝钢——接近消费市场 钢铁工业三次变革:近煤型(动力导向型)----近铁型(原料导向型)---临海型(市场导向型) 原料、燃料、土地、水源、劳动力数量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减弱; 市场、交通、科技、信息、政策等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增强; (2)环境保护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3)社会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如政策变化、乡土情感、个人偏好、 工业惯性等 5.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有利影响:是人类文明的体现;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深刻影响人与环境的关系。 不利影响: (1)对原材料的需求与自然界中有限的资源、能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自然资源短缺) (2)对资源、能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了严重的工业污染,并直接破坏环境。(生态破坏、环境污染) 第二节 工业地域的形成 1.工业联系 (1 )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投入——产出的联系) 第一种是甲企业的产出是乙企业的投入。 如纺纱——织布——印染——服装制造。 第二种时同一工厂中不同工序之间的联系 也属于这种联系方式,如汽车组装厂、生产流水线。 (2)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 有些工厂相互之间并没有生产工序上的联系,却在地理空间上联系在一起,工厂之间这种空间联系有的为了共同利用基础设施,有的为了共同利用廉价劳动力等,如某些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的不同工业企业 (3)信息上的工业联系 2.工业集聚 在工业发展中,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发生工业集聚现象。

4第2节工业地域的形成[陆唯梅]【市一等奖】优质课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工业联系的形成和原因,明确工业联系的两种主要类型及其意义;掌握工业集聚的优点及原因;掌握工业地域的形成、发展、分类;掌握工业分散的优点及原因;了解工业地域联系的必要性和主要方式;工业分散的原因及跨国企业的形成。 2.提高知识迁移能力:联系实际案例分析工业联系和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方向,培养学生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读图习惯和读图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1.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世界上许多“工业城”的形成过程,掌握其原理。 2.学会运用逻辑关系进行知识梳理,建构思维导图。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由工业地域的形成认识我国大力发展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重大意义。 2.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工业的集聚和分散,加强对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3.关注家乡的工业,热心为家乡的工业建设出谋献策。 2学情分析 学生已具备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分析能力,对五种导向型工业布局的原则基本掌握;但因为本节内容的新名词较多,又涉及较多的工业案例,尤其是跨国公司,学生的工业基础知识仍显薄弱。因而本课力求通过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众多的工业相关概念,通过思维导图的构建来理清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 3重点难点 重点:1.工业联系的主要方式; 2.工业集聚和分散的主要原因。 难点:1.新工业在地域上趋向分散的原因; 2.不同工业地域特点不同。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案例分析:依据十堰汽车城图文材料分析汽车城的成因。

【材料】十堰市是一座因车而建、因车而兴、因车而名的车城。1967年,国家 为建设第二汽车制造厂(现东风汽车公司),设立了郧县十堰办事处,后升级为十 堰市(1973),是东风汽车集团所在地。东风汽车公司跻身于世界三大卡车厂家之 列,已与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厂家建立了贸易联系。全市与东风 汽车公司配套的地方工业企业多达200余家,具有很强的综合配套能力。 十堰市因车而建,汽车工业曾占到全市工业产值的79%。十堰一手抓服务“东风”,一手抓地方企业发展,培植了一批固定资产投资过亿元的项目,扶持了一批 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十堰市大力培育汽车产业集群,构建地方整车与零部 件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如今,该市22家生产企业已形成年产50万辆整车的 生产能力。 【小结】 十堰汽车城的形成: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工业城市 【思考】常州会形成“麻糕城”吗? 活动2【活动】【自主学习】自学讨论 自学教材62—63页,完成以下问题。对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小组合作。 1、理解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三个概念。 2、工业联系的方式有哪几种? 3、工业集聚有哪些优势? 4、工业地域有哪两种形成方式?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 【小结】 一、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 1、工业联系:是工业社会化、专业化生产的必然结果。现代工业生产分工越来 越细。部门越来越多,工业生产的专业化、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现代工业的 特点决定了工业间的联系越来越多。工业联系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表现在以下 两种:

工业地域的形成教案

《工业地域的形成》教案 0902班 卫妍

一、课题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第二节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⑴了解工业联系及其类型;工业 集聚及效益;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分类; ⑵提高知识迁移能力,联系实际分析其形 成条件及发展方向; ⑶培养学生读图习惯和读图技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分析总结的过程,使学生学会收集资料及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会运用逻辑关系进行知识梳理;资料呈现形式的设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关注家乡的工业,热心为家乡的工业建设出谋献策。 三、教学重点 1、工业联系的主要方式 2、工业集聚的主要原因和优势 四、教学难点 1、新兴工业在地域上趋于集聚的原因 2、不同工业联系形成的工业集聚现象的优势。 五、课型单一课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七、教学用具多媒体 八、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工业的区位选择与企业的空间发展。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工业区位选择的目的是将工厂定位。工厂的位置选择好

了以后,就要进行生产,其生产是由企业来完成的;企业的空间发展、集聚则形成了工业地域。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新课教学] 工业地域的形成 一、工业联系 1、工序上的工业联系 我们知道,我们日常用的普通物品,大多都是经过多道工序才生产出来的。比如布的生产过程(投影图片:布的生产过程),生产布匹首先从种植棉花开始,然后经纺纱、织布、印染等工序,最后才成为成品布匹。对于几乎所有的工业制成品来说,很少有产品从原料开始的全部加工过程是能够在一个工厂里独立完成的,各个过程可能由各个工厂来完成。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下钢铁工业的生产过程(投影图片:钢铁工业的生产):铁矿石和焦炭被分别送往烧结厂和焦化厂,然后经过炼铁环节、炼钢环节和轧钢环节,最后才制成各种各样的钢材。通过刚才的两个案例,我们发现,一个产品的形成会分别经过不同的工序,而进行个加工过程的工业部门之间就形成了一种联系。我们画一个简单的示意图来看一下,工厂A生产的产品B工厂的原料,工厂B生产的产品是C工厂的原料,进而C的产品是D工厂的原料。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很多家工厂同时给一家共产提供原料。比如说汽车的生产,我们都知道,它是由很多零件组装而成的。而这些零件来自于橡胶厂、齿轮厂、发动机厂等不同的工厂。我们同样也画一个图来看一下,A、B、C厂分别向D厂提供原料。在这种生产过程中,A、

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最新整理)

内黄一中分校2015级地理组集体教案 课题《工业地域的形成》 课时第一课时 备课人王庆华吴粉红 张晓莉备课时间2016/5/5课型新授 授课人上课时间2016-授课班级班 个人见解 教学目标1.了解工业联系的形成和原因,明确工业联系的两种主要类型及其意义。2.掌握工业集聚的优点及原因。 3.掌握工业地域的形成、发展、分类。 4.掌握工业分散的优点及原因。 5.了解工业地域联系的必要性和主要方式。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1.工业联系的主要方式。 2.工业集聚和分散的主要原因。 3.不同工业地域的特点。 【教学难点】 1.新工业在地域上趋向分散的原因。2.不同工业地域特点不同。 教学过程 一.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 1.工业联系 工业联系是工业社会化、专业化生产的必然结果。现代工业生产分工越来越细。部门越来越多,工业生产的专业化、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现代工业的特点决定了工业间的联系越来越多。工业联系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种: 工业联系表现举例 生产工序上的 联系工厂之间存在着产品与原料的联系,一家工厂生产 的产品是另一家工厂的原料,这两家工厂之间就形 成了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 纺织厂河印染厂之间的 工业联系 空间利用上的 联系工厂之间虽然没有生产工序上的联系,但布局在同 一个工业区,共同利用工业区的道路、供水、供电、 通信等基础设施以及生产、生活服务设施,或者共 同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形成空间利用上的工 业联系 我国许多地方的经济技 术开发区中的工业 2.工业集聚 概念优势举例 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取得规模 效益一个大型工业企业建成后,与之有生产工序上联系的许多企业相继建设,与它配套,形成专业化的工业集聚区 具有工业联系 的一些工厂往 往近距离地聚 集起来,形成工 业集聚现象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运量大的工业企业往往在港口

工业地域的形成导学案修改版

工业地域得形成导学案 课标:举例说明工业地域得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芋习目标】 1、了解工业联系,并结合实例来认识。 2、理解工业集聚得好处。 3、理解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三者之间得关系,以及工业地域得类型。 4、以跨国公司为例,分析工业分散与工业得地域联系。 【重、难点】 仁工业集聚与工业分散得主要原因与优点。(重点) 2、工业集聚得意义与工业分徴得原因。(难点) 一、自主学习及合作探究 (一)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 1.工业联系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产工序上得联系:一家工厂生产得就是另一家工厂得。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品与零部件生产厂之间得联系:各零部件厂为总装厂提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⑶空间利用上得联系:共同利用_______________ 及其她生产、生活服务设施,或共同利用当地 廉价得________ ,节约生产建设投资。 探究一工业间有哪些联系 1、您知道衣服到我们手上之前要经过哪些加工厂吗?请例举。用简单图示表达这些产得关系(可用 A、B、C、D代表具体得厂家,用4、5个做代表就可以) 2、汽车就是由车身、发动机、轮胎、电器配件等多个产品装配而成,用简单图示表达生产汽车得配 件得汽车分厂与汽车总厂之间得关系(可用A、B、C、D代表具体得厂家,用4、5个做代表就可 以) 3、重庆某经济开发区内一多层建筑得标准厂房内集中出现了有制鞋、服装、箱包、玩具等等多种工 厂,瞧起来这些工厂并没有生产上得联系,为什么会出现在一栋楼里? 2.工业集聚 (1)__________________ 形成:具有得工厂往往近距离地聚集起来。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工业集聚可以加企企业间得与 ,降低中间产品得运输费用与

人教版必修2第四章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学案)doc

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 学案导学 【学习目标】 1、 了解工业联系及其类型,并结合实例来认识。 2、 了解工业集聚涉及哪些不同类型的工业联系,工业集聚有哪些优势。 3、 理解工业地域的概念,工业地域的类型有哪些,各有什么样的特点。 4、 了解工业分散形成条件,带来的结果,工业分散产生的原因;当前工业地域联系日益紧 密的条件。 【学习过程】 一、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工业联系 、重难点突破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分类: 由于工业之间存在着生产工序上的和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 为了 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隆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与利润、取得规模效益, 或者为了节约生产建设投资而共同利用基础设施, 一些工厂往往发生近距离的聚集, 这样就 形成了工业地域。 其形成方式有自发形成的和规划建设形成的。 由于工业地域内部工业联系 程度不 同,又可分为发育程度高的工业地域与发育程度低的工业地域,其中发育程度高的工 业地域又往往发育成工业城市。 【知识梳理】 工 业集聚与工业地域 概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业 作用:1工业集聚可以加强 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降低 _______ 和 _______ ,进而降 集聚 J 低 _________________ ,提高 _______ ,还可以共同利用 ____________ ,节约_ 取得 _____________ 2一个大企业形成后,它的配套企业都会形成,形成 工业 地域 按性质分类 {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 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 发育程度高的工业地域 发 育程度低的工业地域 按形成分类

4.2工业地域的形成(有答案)

4.2 工业地域的形成 ★高考考点: 1. 通过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2. 工业集聚的优点和地域联系的意义 学习目标: 1、 了解工业联系及其类型,并结合实例来认识。 2、 了解工业集聚涉及哪些不同类型的工业联系,工业集聚有哪些优势。 3、 理解工业地域的概念,工业地域的类型有哪些,各有什么样的特点。 4、 了解工业分散形成条件,带来的结果,工业分散产生的原因。 ★知识疏理、归纳、重点剖析: 梳理、归纳,建立知识网络 1、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 上的联系:工厂之间存在着产品与原料的联系 2、工业分散: (1) 概念一一工业分散是指具有联系的工厂在地理位置上趋远的现象; (2) 成因一一①充分发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势。②生产企业所需零部件不 可能在 (3) 形成一一 _______ 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轻、 ________ 昂贵的电子元器件生产企业与电子产品组装 工厂之间的分散;产品结构分散,零部件种类繁多的复杂产品生产, 其各种零部件生产厂家 分布在许多地方。 工业 联系 上的联系:共同利用基础设施或廉价劳动力 上的联系 集聚势 加强 1 — -- ? —? — 降低 --- ? 共用 节约 工业 地域 按形成原 因 划分 按发育程 度分类 _____ 形成的工业地域:有 在地理上靠近,以满足 联系的工厂 的需要 形成的工业地域:有的有投入产出联系,有 的没有投入产出联系,为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育程度 .的工业地域,如: 发育程度 .的工业地域,如: 生产。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学案:4.2 工业地域的形成导学案

4.2 工业地域的形成 学习目标: 1.理解工业联系的表现,学会判断工业联系的类型。 2.识记工业集聚、工业分散的意义,规范表述工业集聚的意义。 3.运用资料,分析工业地域的形成及发展特点。 重点:识记工业集聚和工业分散的表现形式,理解其形成原因和优势;运用资料,分析工业地域的形成及发展特点。 难点:运用资料,分析工业地域的形成及发展特点。 【导】(3分钟) 十堰因车而建、因车而兴,是“东风车”的诞生地,是闻名全国的“汽车城”。目前,全市拥有500多家整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拥有千亿元的制造业存量资产,汽车从业人员40余万人,进入国家公告整车类型产品达2 000余种,生产各类汽车零部件产品超过万余种,可为重、中、轻、轿、微、低速载货车及专用车等多种车型实施系列化配套。为什么众多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十堰集聚? 【思】(11分钟)阅读课本62-64页,并回答下列问题。 一、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 1.工业联系 (1)工序上的联系:一家工厂生产的产品是另一家工厂的原料。 (2)空间利用上的联系 ①共同利用工业区的 以及其他生产、生活服务设施。 ②共同利用当地 。 2.工业集聚 (1)形成:具有 的工厂往往近距离地聚集起来。 (2)意义 3.工业地域 (1)概念:工业集聚而形成的地域。 (2)分类 ①按成因分类 类型 基础 目的 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 上的工业联系 降低生产成本 的工业地域 生产工序上的联系、共同利用空间和信息 ②按规模分类 类型 特点 举例 发育程度高的工业地域 内部工业联系比较复杂,工业地域面积大,协作企业多, 大 鞍山钢铁城、大庆石油城、十堰 汽车城等 发育程度低的工业地域 工业联系简单,规模小,工厂少 食品工业 微思考 工业集聚都是有利的吗? 提示 工业规模过大,会增加原料、燃料和产品的供销距离,增加运费。工业过于集中对城市建设产生“膨胀病”,出现人口剧增、交通拥挤、用水用地紧张、污染严重、农副产品供应困难等弊病。 二、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 1.工业分散 (1)原因:为了充分发挥不同地方的 。 (2)表现 ①体积小、重量轻、价格昂贵的 生产企业与电子产品组装工厂之间,可以相距较远。 ②产品结构复杂、零部件种类繁多的复杂产品生产,其 厂家分布在许多地方。 (3)结果:引发工业的地域联系。 2.工业的地域联系 (1)条件:现代化的 ,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和手段。 加强企业间的 和 ,降低运费和能耗 共用基础设施,节约 投资 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取得规模效益 最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1)

4.3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传统工业区的分布、主要特点和存在问题 2.分析鲁尔区的区位优势、衰落的主要原因,了解其综合整治措施 3.了解新兴工业区的兴起和分布,了解意大利工业区的特点、条件 4.掌握美国的“硅谷”兴起的主要原因及区位条件 过程与方法:联系本地实际,以广州钢铁厂为例进行案例教学,并让学生通过计算机模拟软件进行工业区位选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树立科教兴国的观念,激发学生发奋读书的热情;2.联系家乡的具体情况,培养学生热爱家乡、 建设家乡的信念和决心 二、教学重点 1.传统工业区存在的问题及其综合整治途径 2.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为代表的新兴工业区的特点 3.分析美国“硅谷”的区位因素 三、教学难点 1.传统工业区存在的问题及其综合整治途径 2.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为代表的新兴工业区的特点 3.分析美国“硅谷”的区位因素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3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由学生说出影响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提出问题:如果给一个工业区的实例,你能否分析它形成的优势条件吗?下面我们就以案例分析的形式来学习工业区位条件和发展的特点的分析方法。 板书:第三节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 一、传统工业区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65页第一自然段,了解传统工业区的分布和特点) “一”一个核心:大型企业 “二”两个区位条件:煤、铁 总结:传统工业“三”三个问题:原料能源消耗大,运输量大,污染严重 “四”四个典型地区 “五”五个工业部门 德国鲁尔区:指导学生读“德国鲁尔工业区图”,思考下列问题: (1)在图中找出鲁尔区的位置(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帮助学生形成心理地图) (2)分析鲁尔区有哪几方面的优越的区位条件?(从资源、交通、市场分析) (3)鲁尔区工业集聚带来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会对鲁尔区的经济带来什么的影响?(4)分析鲁尔区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5)鲁尔区综合整治的采取了哪些措施? 师生探讨:①结合课文和图4.9说一说鲁尔区的主要矿产是什么?②鲁尔区没有铁矿,它邻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

传统工业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传统工业区的分布、主要特点和存在问题。 2.分析鲁尔区的区位优势、衰落的主要原因,了解其综合整治措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培养学生读图、分析、思维等综合能力,并了解相关的区位条件。 2.对比分析我国辽中南工业区与德国鲁尔区的发展等有何异同,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2.关注全球的、我国的、当地的传统工业和环境现状,增强全球意识、爱国家和爱家乡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求变意识;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传统工业区存在的问题及其综合整治途径。 [教学难点] 运用地图和资料对传统工业区的区位条件、衰落的原因、及综合整治进行分析。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探究法、讨论法 [教具安排]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大家都知道德国在二战初期战无不胜,除了德国将领先进的闪电战的战术,还有一个条件,使德国横扫欧洲战场,那就是德国的工业,那我们现在就来看一下素有“德国工业的心脏”之称的鲁尔区,并思考这是一种怎样的工业地域,是新产生的?还是历史比较悠久了。(播放视频,城市的远见—鲁尔工业区

的蜕变节选)同学们迅速阅读教材P65页课文第一段,结合视频,回答什么是传统工业区?传统工业区有什么特征呢?一、传统工业区 传统工业区的概念是什么?请同学们在书本上划出来(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工业企业为 核心,逐渐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域)。从它的概念中,我们可以了解到 1、传统工业区的概念 2、特征:区位因素:一般在煤、铁资源丰富的地区工业部门:以纺织、钢铁、机械、煤炭、化工为主生产规模:大型化 工业分布:高度集中以降低运费和能耗 3、课件展示“世界工业分布图”,找出传统工业的代表性地区。(德国的 鲁尔工业区和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中国辽中南工业区) 二、德国鲁尔工业区 刚才分析的概念是传统工业区的一般特征。现在我们以德国鲁尔工业区为例,了解一下传统工业区的个别特征。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案例三的第一段,找出 鲁尔工业区的位置和地位。同学们看图4.9的右边这幅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德 国的位置在哪里?德国的邻国众多,而且在西欧的中部,加上丰富的水路运输条件,使得它四通八达。因此德国也被称为欧洲大陆上的十字路口。 【投影图片】阅读案例3“德国鲁尔工业区”,了解并思考:请结合工业 的区位因素和传统工业区的工业部门,想一想,主要从那些方面分析传统工业区 的区位优势?鲁尔区具备哪些区位优势? 从资源、交通、市场等方面思考鲁尔工业区的区位条件。【投影图片】教师讲解,并依次展示鲁尔工业区的区位条件的幻灯片。 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鲁尔工业区形成和发展的区位优势。1、区位优 势(板书) (1)煤炭资源丰富(板书):我们看图4.9,鲁尔区的主要矿产是什么? (煤矿)。数量呢?(丰富)。这就是鲁尔区的第一个区位优势,煤炭资源丰富。 鲁尔区煤炭占全国总储量的3/4,经济可开采量占全国的90% 。同学们看图4.10,鲁尔煤田的煤层分布有什么特点?(煤层埋藏浅,鲁尔河流域是露天煤田)。

高中地理工业区位专题

主要工业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土地、水源、原料、动力等. 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政策、科技、劳动力等. 选址原则:从经济利益看,工厂应选择在具有明显区位优势的地方,以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 工业导向类型 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经济技术因素:由于交通和科技的发展,原料、劳动力数量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力减弱,市场、劳动力素质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2.环境因素:主要影响一些污染严重的工业和对环境十分敏感的高技术产品及食品等企业的区位选择. 3.社会因素:政策、企业决策者的理念和心理因素等成为重要工业区位因素之一. 现代钢铁工业的区位选择经历了三个阶段,如下表所示 钢铁工业区位选择的变化及其原因 生产工艺的改进和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是钢铁工业区位选择变化的主要原因. 钢铁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反映出:原料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力在减弱,而市场、交通、科技的影响力在不断增强.

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有利影响:创造出巨大的社会财富,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2.不利影响:工业生产对原材料的需求与自然界中有限的资源、能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人类对资源、能源的不合理利用也会造成酸雨等严重的工业污染,并直接破坏环境. 工业区位评价就是对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进行评价,以分析某工业区工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区位因素的评价性语言表解如下: 区位分析的基本要求 (1)全面分析: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 (2)对比分析:分析两者之间的异同点. (3)主导因素分析:全面分析比较,找出决定性因素,从有利因素中找出主导因素,从不利因素中找出限制性因素. 易混易错的工业导向型判断 (1)电子装配、服装加工属劳动力导向型,而微电子(集成电路)、高级时装则属技术导向型. (2)大庆、辽阳的石化工业属原料导向型,但是南京、北京的石化工业则属市场导向型;广东发展石化工业除接近市场外,还利用其海运优势运输原料和产品. (3)铜矿石品位低,运输量最大,粗铜冶炼宜接近原料产地,精解铜需要消耗大量能源,需要靠近火电或水电基地,而铜制品厂则要接近市场. (4)瓶装饮料厂一般要接近消费市场,但从长远来看影响其布局的主导因素是水源. (5)普通家具厂因产品不便于长途运输,需接近市场,但在林区建立的家具厂则属于原料导向型;跨国公司在我国沿海设立高档家具厂则是为了利用廉价土地、劳动力,降低成本,占领市场. (6)乳品生产基地属原料导向型,而北京、大庆液态奶基地的落成则是为了接近市场. (7)棉纺织工业属于原料导向型,而上海地区的棉纺织工业则属市场导向型.

高中地理《工业区位》教案 中图版必修2

工业区位 一)课标要求与课标解读 1)课标要求: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2)课标解读:联系本地实际,讨论某一工业企业的布局特点,以及该工业企业的原料供应和市场联系。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际,理解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了解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2、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判别某地区采用何种工业布局最为合理和哪种产业分布在何地是合理的 3、读图分析能力培养:运用有关图表,分析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 4、比较分析:对不同的工业区进行比较分析并给以评价。 2)过程与方法: 结合图片和材料分析讨论影响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得出各种指向性工业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工业区位因素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 2、通过工业与环境的学习,培养环境保护意识。 3、领会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 影响工业的各个区位因素,尤其是类似工业区位的比较。 四)教学难点 影响工业的各个区位因素,尤其是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案例探究等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学案 七)教学过程

进行探究: 1、20世纪70年代香港从事那个行业的人口比较多? 2、通过所给材料分析,你觉得此类行业属于什么指向型的工业? 3、东莞号称世界工厂,其中虎门的电缆加工业、虎门的富彩集团彩色印刷业、厚街的旅 游鞋加工业、厚街的家俱制造业、清溪的收音机组装工业、塘厦的鼠标生产工厂、桥头的珠江啤酒厂、长安的嘉洲盐焗鸡加工厂是不是都属于这种指向型的工业? [讲解]这类工业企业需要的劳动力素质不要求高,但要有很大数量,尽量减少成本,我们称之为廉价劳动力指向型。 [板书] 廉价劳动力指向型 [承转]劳动力可以分两类,一类是我们刚才所讲的廉价劳动力,还有一类劳动力的素质较高,而劳动力素质的高低,正是科学技术的基础。我们来看,这是一张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分布,你发现这些高科技企业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和高等院校、科研机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系列学案:工业地域的形成高考_1

4.2工业地域的形成 一、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 1.工业联系 (1)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投入——产出的联系) 第一种是甲企业的产出是乙企业的投入。 如纺纱——织布——印染——服装制造。 第二种时同一工厂中不同工序之间的联系 也属于这种联系方式,如汽车组装厂、生产流水线。 (2)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 有些工厂相互之间并没有生产工序上的联系,却在地理空间上联系在一起,工厂之间这种空间联系有的为了共同利用基础设施,有的为了共同利用廉价劳动力等,如某些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的不同工业企业 (3)信息上的工业联系 2、工业集聚 在工业发展中,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发生工业集聚现象。 分类:专业化生产的工业集聚、共用基础设施的工业集聚 工业的集聚的优点,可以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等,最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 3.工业地域 (1)工业地域的概念 工业集聚而形成的地域,我们称之为工业地域。 (2)工业地域的形成 工业地域按照不同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两类: ①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 主要是在生产上有投入—产出联系的工业企业自发集聚形成的; ②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 既有与前者相同的类型,也有在共同的基础设施条件吸收下,不同工业集聚而形成的。 (3)工业地域的性质 工业地域按照发育程度的不同,分为两类: ①发育程度较低的工业地域 (如食品工业),以当地农副产品加工工业为主,工业联系简单、规模小、工厂少。 ②发育程度较高的工业地域 (如钢铁工业区),工业联系复杂、面积大、协作企业多、生产规模大,往往能够形成专业化很强的工业城市。我国和世界许多著名的“钢城”“石油城”“汽车城”。 二、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 近些年来,一些科技含量高、工序复杂的工业(如飞机、汽车制造工业和电子工业等)开始出现分散的趋势。跨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条件,降低成本,以最终获得最大的综合经济效益。 D 部门 C 部门 B 部门 A 部门 基础设施和廉价劳动力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教学设计

《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 单位:六盘水市第一实验中学姓名:陈闽 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高中地理湘教版教版必修二的第三单元第二节的内容,工业地域的形成 是对前一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内容的深化,同时也为第三节传统工业区 和新工业区的学习做铺垫,在教材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1、学习方式:本节课具体采用了如下的教学方法:发现—推理式教学、问题探究教学、小组协作学习。 这教学方法的实施,其根本性目的就是为了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实现人人参与、面向 全体,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学会合作,进一步突出学习的主体性,发展学生 的个性化思维。 2、学习任务: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对工业区位因素已有所了解;在实际生活中,对不同类型的 工业区域,如经济开发区等有所耳闻,但是真正要理解其含义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有的学 生能接触到一些工厂,但并不见得能了解到整个生产过程,更难以知道工厂发展的过程及 今后的方向。从这方面看,教材过于简单、抽象,学生对本节内容缺乏感性认识。 三、设计思想《地理新课程标准》倡导让课程走向生活,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 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倡导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 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课堂充满创新的活力;要把教学过程当作师生交流、 交往的过程,当作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实现课程与教学的整合。 为了贯彻这一理念,笔者将本节内容的教学形式设计为任务型教学。由教师指定任务,创设情境,学生在任务的驱使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在落实基础知识的同时, 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工业联系的形成和原因,初步学会分析工业集聚和分散的利与弊。 (2)掌握工业地域的形成、发展。尝试对某一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核心工业部门以及各工业部门之间内在联系的分析。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结合实例学会分析工业地域是如何形成的,以及一个工业区的发展规模、主要发展方向形成的内在原因,提高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去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由工业地域的形成认识我国大力发展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重大意义。 (2)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工业的集聚和分散,加强对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及发展特点。 难点:联系实际,让学生能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及发展特点。

高中地理必修二——工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二第四章第一节 “工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课标要求与解读】 课标要求: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课标解读:了解工业的概念以及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联系实际理解影响工业选择的主要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社会、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教材分析】 第四章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是并列的关系,分别从工业和农业两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其概念、特点、形成与发展。从人类社会的发展来说,工业是在农业发展基础上出现的产业部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则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二者共同促进了社会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其内容设置上也存在了前后铺垫和过度的关系。 本小节探讨了工业生产活动以及工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工业相对于学生来说是个相对模糊的概念,为了使知识通俗化,教材使用了大量的事例,引用大量地图和资料内容,联系实际,结合不同地域的工业生产活动,通过事例分析引证理论内容,通过理论指导今后的生产、发展,使理论和实践得到统一。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经济生活,在了解工业区位因素的基础上,渗透对国情、国力以及国策的认识,并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的活动,树立人地观与科学发展观。 第一节结合大量活动设计、图表展示以及典型案例,介绍了工业的概念及工业选择的主要区位因素,重点在于分析其发展变化对工业生产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工业地域的形成,针对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特别关注工业地域的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出工业区位的概念以及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 2.结合实例,分析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3.理解工业区位因素变化及其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结合材料信息和图表归纳,分析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进一步提高材料分析能力和图表归纳能力。

高考地理 4.2 工业地域的形成学案

高考地理 4.2 工业地域的形成学案 1、理解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三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工业地域形成的主要原因。 2、了解工业集聚和分散的主要表现形式、原因和优势,以及工业地域联系的主要形式。自主学习工业地域的形成 1、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 2、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类型原因实例目的电子工业产品轻薄短小且价格昂贵,适宜空运“硅谷”企业在东南亚、墨西哥设分厂利用廉价土地、劳动力、原材料,占领市场,寻求最优区位跨国公司产品结构复杂、零部件种类繁多;现代工业的标准化生产和运输技术的新发展福特汽车、波音飞机的全球化生产网络合作探究一、工业集聚与工业分散的联系工业联系导致工业集聚,工业集聚形成工业地域。工业扩散是工业过度集聚后产生的现象,其结果又形成了新的工业地域。四者之间的关系具体图解如下:二、工业集聚与工业分散的比较优点缺点工业集聚①加强企业间的交流和协作;②减少运费和能耗,降低成本,获得规模效益;③共用基础设施,节约建设投资环境污染严重,能源资源供应紧张工业分散①寻求最优区位,降低生产成本;②环境污染小加大运输成本,难以发挥规模集聚效应达标训练 一、选择题一些具有联系的工厂,往往发生近距离的集聚现象,这样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属于存在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而集聚的是( ) ①汽车厂和化纤厂②钢铁厂与水泥厂③化纤厂与石油加工厂④自行车厂与电视机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工业集聚是因为( )①可以降低运输成本和能源消耗 ②可以扩大总体生产能力③可以减少环境污染④可以减少市场上的交易费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1、B 2、A 读“某工业地域生产示意图”,回答3~4题: 3、该地域工业生产联系的突出优点是( ) A、增大产品产量,提高产品质量 B、提高资源利用率,降耗减排 C、减少劳动力数量,降低劳动成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