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李斯特贸易保护理论对我国的启示

李斯特贸易保护理论对我国的启示

李斯特贸易保护理论对我国的启示
李斯特贸易保护理论对我国的启示

目录

摘要 (1)

一、李斯特贸易保护理论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1)

(一)李斯特保护贸易理论的产生 (1)

(二)生产力理论 (2)

(三)经济发展阶段论 (2)

(四)国家干预 (3)

(五)李斯特贸易理论的意义 (3)

二、我国对外贸易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4)

(一)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 (4)

(二)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问题 (5)

1.国际贸易环境恶化不利于幼稚产业的发展 (5)

2.贸易摩擦加剧突显对幼稚产业的保护不足 (6)

3.产业结构不均衡需要加大对幼稚产业的支持 (7)

三、李斯特贸易保护理论对我国的启示 (8)

(一)实施有限度的贸易保护 (9)

(二)实行商务式外交,积极改善贸易环境 (9)

(三)加大幼稚产业保护力度,有效改进保护手段 (10)

(四)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0)

参考文献 (11)

Abstract (12)

李斯特贸易保护理论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 李斯特贸易理论是保护贸易的重要理论之一。它首次提出了国民经济学理论,关税保护论,生产力论和经济发展阶段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对外贸易上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国贸易困境现状和李斯特贸易理论产生的背景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特别是国际贸易环境持续恶化,国内生产结构面临重大改革等方面,在此基础之上,结合李斯特贸易理论的发展,提出适合我国贸易发展的新战略。

关键字:对外贸易;保护贸易;发展困境;战略

一、李斯特贸易保护理论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李斯特贸易理论又名幼稚产业保护理论(Infant Industry Theory)是德国著名历史学派经济学李斯特(Friedrich List,1789-1846)提出的,一种对本国某些幼稚产业采取适当性的保护、扶植措施的理论。它是国际贸易中“贸易保护主义”的基本理论之一,其基本思想内容是:针对一国新兴的、具有发展潜力的、需要一定规模效应的产业,当其还处于初创时期时,不具备同外国相同产业的竞争能力。如果通过采取适当的保护政策,能够提高本国该产业的竞争能力,形成比较优势,从而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的,就应采取相应的过渡性保护、扶植政策。主要运用关税保护之类手段来实现。以下是李斯特贸易保护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李斯特贸易保护理论的产生

首先,李斯特贸易保护理论的形成,同其长年旅美经历有关。李斯特在美期间,正值美国在财政部长汉密尔顿的率领下,推行保护贸易主义的高潮,保护贸易非但没有妨碍美国经济发展,反而促成了它一跃成为发达国家的事实。美德境况颇为类似,两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当,同受英国谷物法的限制,农工产品无法直接向英国自由输出,既

然美国为建立和扶植工业而实行保护政策效果显著,德国有必要应加以仿效。因此,可以说,李斯特保护贸易的主张,首先源于他对美国经济经验的观察。

其次,李斯特的保护贸易思想奠基于国内社会现实的总结。19世纪中叶,政治上分裂、经济上落后是德国的社会现状。德国在对外贸易中主要出口原料和食品,而进口半制成品和制成品。当时德国内部对实行贸易自由还是贸易保护的国际贸易政策分歧很大:“一方面亚当斯密的自由贸易学说盛行整个欧洲所有人都受到了世界主义学派的熏陶;另一方面以德国工商业协会为核心的团体主张实行保护关税制度。”[1]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李斯特提出以生产力理论为基础的以保护关税制度为核心的国际贸易学说体系。

(二)生产力理论

生产力理论是李斯特幼稚工业保护理论的理论基础,与古典学派以价值为核心的物质财富理论完全不同。李斯特认为:“财富的生产力比之财富本身不晓得重要多少倍,它不但可以使已有的和已增加的财富获得保障,而且可以使已消失的财富获得补偿。”[2](37)在此之上,一国财富的生产能力源于本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现状。李斯特认为,“工业是科学、文学、艺术、启蒙、自由、有益的制度以及国力和独立之母”。[2](36)工业在强化物质资本和精神资本方面的作用是农业无法比拟的,工业化程度是衡量一国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指标。所以,建立和发展国内工业是发展一国生产力的最有效途径。通过发展工业,既可以丰富物质财富,又可以振兴民族精神,从而迅速开发一国的生产力。所以,一个国家要想强盛于世界之林必须要具备较高的生产力水平,否定了古典主义学派比较优势理论的,认为通过自由贸易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一国落后的现状,只有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即发展工业才能从根本上使国家强盛起来。

(三)经济发展阶段论

经济发展阶段论在理论上为李斯特幼稚工业保护理论提供了依据。“李斯特把一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并存时期和农工商合并时期。他认为参加国际贸易对的每个国家应根据其所处的特定经济时期

采取不同的贸易政策,决定贸易政策的自由或保护。”[1]当本国的社会制度还没有获得充分发展时(即前三个发展阶段)应采取自由贸易政策;在第四阶段农工业并存时期,国家的经济水平已经具备把自己建设成为工业国的条件,是一国进行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关键时期,一方面是该国工业本身实力薄弱,一方面是一些核心工业发展本身需要相当规模的资金能源以及时间,如果继续采取自由贸易政策必然会导致这些行业在同国外已经成熟的工业大国的竞争中处于劣势,从而造成其难以成长甚至遭受淘汰的噩运,所以在此发展阶段的国家有必要采取相应的贸易保护政策,加大对这些幼稚产业的保护,当幼稚产业成长壮大后,拥有同外国竞争的足够力量时,撤销保护继续实行自由贸易政策,通过与他国工业的竞争,获得最大的贸易利益。

(四)国家干预

李斯特认为,为了有效的保护本国幼稚产业,国家应当采取相应的干预手段。“保护性贸易政策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的是最终使本国的幼稚产业迅速成长起来从而无须保护。”[3](15)保护并非全面保护,保护对象也是需要认真挑选,真正的保护目标应是那些目前处于幼稚阶段且有强大的外竞争者,但经过国家关税、配额、补贴等政策支持和发展,能够达到规模和自立的工业。实施保护的时间也应有限制一般一三十年为期限,一旦形成竞争优势,应立即取消保护,过度保护反而会不利于产业的健康发展。

(五)李斯特贸易理论的意义

李斯特保护贸易理论从实施的实际效果上看它促使德国内各联邦的关税得到统一,加快了德国的统一步伐,使德国在经济发展乃至综合国力上得到迅猛提高,最终超过英国同美国一道成为新的资本工业化强国;从研究手法上看李斯特从历史角度出发,将历史演绎和经济研究结合起来,可谓是当今历史学派的创始人物;从经济思想上看这一理论的提出,将保护主义同古典自由主义正式区分开来,确立了保护贸易理论在整个国际贸易理论体系中的地位,意义深远。

李斯特贸易保护理论虽然经过百余年的历史洗礼,但在当代时代背景下仍然具有理论框架的有效性。[4]这体现于以下四点:第一,新的国际秩序下,各国国家利益的差异依然如故,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第二,各国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发达国家仍占少数,大多数国家处于发展国家行列,不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仍然不少。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发展水平较率先工业化的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在总体上仍有不小的差距。第三,自由贸易主义仍是国际主流大势所向,但保护贸易政策仍是各国参与国际贸易的有效手段,且这种手段日趋隐蔽化、合法化。第四,李斯特贸易理论对经济不发达国家的发展有重大参考价值。

二、我国对外贸易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李斯特保护贸易理论作为贸易保护主义的先驱,对一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对外贸易政策的选择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在对外贸易上虽然经历了迅猛的发展,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尽管我国社会经济现状与19世纪的德国有较大不同,但我们现在所遇到的问题, 特别是在幼稚产业保护和贸易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仍能在李斯特贸易保护理论中找到解决方法。

(一)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

与19世纪中期的德国最大的不同就是我国现在的国际贸易地位和综合国力,特别是近年来在国际贸易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年份

进出口出口进口

差额(亿美

元)

总额(亿美

元)

增速

(%)

总额(亿

美元)

增速

(%)

总额(亿美

元)

增速

(%)

2003 8509.88 37.1 4382.28 34.6 4127.60 39.8 254.68 2004 11545.54 35.7 5933.26 35.4 5612.29 36.0 320.97 2005 14219.06 23.2 7619.53 28.4 6599.53 17.6 1020.01 2006 17604.39 23.8 9689.78 27.2 7914.61 19.9 1775.08 2007 21765.72 23.6 12204.56 26.0 9561.16 20.8 2643.40 2008 25632.60 17.8 14306.93 17.3 11325.67 18.5 2981.26 2009 22075.35 -13.9 12016.12 -16.0 10059.23 -11.2 1956.89 2010 29740.01 34.7 15777.54 31.3 13962.47 38.8 1815.07 2011 36417.83 22.5 18983.88 20.3 17433.95 24.9 1549.94 2012 38669.80 6.2 20487.80 7.9 18182.01 4.3 2305.79 2013 41634.00 7.6 22145.32 7.9 19532.32 7.3 16213.54

表1.2003-2012年我国对外贸易份额及增速

我国自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进出口总额逐年增加,2001年全年进出口总额为5090.5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2661亿美元,进口额为2435.5亿美元;2007年全年进出口总额为21738.3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12180.2亿美元,进口额为9558.2亿美元,当年全国贸易进出口总额超过德国排名世界第三;2011年全国贸易进出口总额为3.6万亿美元超过日本排名上居第二;2013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首次突破4万亿美元大关,并最终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1978—2013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增长到4.16万亿美元,增长了202倍,年均增长近15.4%。尤其是2001年入世以后到2008年美国次债危机爆发之前这一阶段,是我国30年来对外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外贸平均增长26%,比经济增长快一倍多。进出口占全球贸易的比重从1978年的0.78%提高到8%左右,全球贸易排名由32位提高到第3位。其中,出口从1978年的97.5亿美元扩大到2008年的1.4万亿美元,增长145倍,占世界比重从0.75%提高到9%左右,出口排名由全球第34位升至第2位,仅次于德国,我国在当时便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虽然自2008年全球爆发金融危机后我国的对外贸易成绩出现下滑,甚至在2009年进出口贸易总额多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的情况,但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采取积极的贸易发展政策,拉动内需,刺激消费,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使我国贸易经受住了危机的考验,仅在一年之后便出现的迅速回暖的好形势,此后连续三年出现高增长态势,并最终突破四万亿美元大关,现在跃居世界第一。

(二)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问题

1.国际贸易环境恶化不利于幼稚产业的发展

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国际贸易增速减缓,对处于发展阶段的幼稚产业产生不利影响。2007年8月的爆发于美国的“次债危机”,堪比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危机。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金融危机,持续时间特别长,影响范围特别广,经济破坏性极大,对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恶劣的影响,造成国际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不仅使美国经济大幅放缓,更波及欧洲各国、以及几乎全部新兴经济体,世界经济因此出现了明显减速,对正在迅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尤其是幼稚

产业发展方面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2008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增速前高后低,加入WTO七年来增长速度首次低于20%。2008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达25616.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8%,增速同比减缓5.7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在接下来的2009年,经济危机的影响进一步加重,我国对外贸易总额近十余年来第一次出现负增长,全国对外贸易总额为2207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为-13.9%。虽然在接下来的2010-2013年间,国际经济整体复苏,但我国对外贸易增幅已经明显放缓,总额增幅甚至还不足两位数。”[5]总之,当前严峻的形势告诉我们,后经济危机时代我国的强有力的贸易增长很有可能会消失,在没有国际贸易迅猛发展的支撑下,如何继续保持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幼稚产业的发展将成为我国面临的新的挑战。

2.贸易摩擦加剧突显对幼稚产业的保护不足

“所谓贸易摩擦是指在国际贸易中具有相互联系的各经济主体之间,在贸易活动中,为了争夺某一特定的经济贸易利益而导致的争端和纠纷。”[5]近些年来,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各贸易国特别是我国的一些主要贸易伙伴,为了保护本国国内市场,纷纷对我国采用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等隐蔽而具歧视性的贸易保护手段,引发了与我国的双边或多边贸易摩擦。对我国对外贸易,特别是我国的一些处于幼稚企业的产品出口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影响。一方面,贸易摩擦发生的领域及范围有不断扩大的趋势。从发生贸易摩擦的产品种类上看,发生贸易摩擦的产品种类已经从针对个别产品个别企业而发生的倾销与反倾销摩擦行为,开始逐步向多个产品整个行业的贸易摩擦和结构性贸易摩擦方向延伸,对我国包括幼稚产业在内的多个产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从同我国发生贸易的国家看,已从以美国为核心的贸易摩擦转向同美国、欧盟、日本等贸易大国间贸易的摩擦,再转向周边发展中国家和大多数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严重阻碍了我国幼稚产业在国外市场的扩展。

另一方面,贸易摩擦案件数量激增且力度愈大。近些年来,随着国际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参加国际贸易的各国间发生的贸易摩擦的逐渐增多起来。“如从1995年至2012年,全球仅针对反倾销的调查就

有5000余起,贸易保护案件也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我国出口贸易量的增加,对外贸易摩擦近年不断升级,遭遇摩擦的产品范围和摩擦形式层出不穷,从劳动力密集型加工业到工业制成品,从反倾销、反补贴、技术性贸易壁垒、特殊保障措施到知识产权摩擦,可谓铺天盖地、全面启动。”[6]近年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实现了快速增长,特别是在大型机械制造、直升机等幼稚产业的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日渐增多的贸易摩擦也阻碍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使中国的新兴幼稚产业完全置于恶劣的竞争环境之中,亟需相关政策的保护。

3.产业结构不均衡需要加大对幼稚产业的支持

19世纪的德国在对外贸易中主要出口原料和食品,而进口半制成品和制成品,实施李斯特贸易理论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其产业结构特别是参加对外贸易的产业不适应当时国际贸易的发展要求。相比之下,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问题虽有所改善但仍不平衡。出口商品结构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出口贸易中各类商品的构成状况,通常用各类商品的出口贸易额在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来表示。出口商品结构不仅能够真实地反映该国的资源禀赋状况,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反映其科技、经济和产业发展的实际水平。

首先,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比重虽然较过去有明显下降但所占比重仍然过大,目前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低迷,难以像改革开放初期一样拉动我国对外贸易的增长。虽然我国的出口商品中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比重已经超过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重,但相比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重依然很大。即使到今天我国的出口规模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赖劳动密集型产品,然而其自身低劳动成本的国际竞争优势正在不断地受到削弱。可见,我国亟需培养一批新型产业来逐步代替落后的加工贸易,特别是具有高端科技含量的产业如直升机制造,电子芯片等。

其次,出口工业制成品档次较低,加工贸易增长乏力。目前,我国对外贸易中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重已占到出口总额的90%以上,出口商品结构呈现不断优化的演进趋势。但是,目前我国出口的工业制成品在质量上仍然以加工程度浅、档次低的产品为主;工业制成品出口在种类上仍然以机械产品设备和轻纺工业品为代表。虽然近些年来

我国在机电产品上的出口总额逐年上升且在世界贸易额中所占的比重逐年增大。但仔细分析会发现:发达国家所生产出口的机电产品均以“技术与资本”密集型的机械设备为主,基本上占到出口机电产品的九成以上。而与之相较,我国所出口的机电仪产品及相关设备在机电产品中所占比重尽管也上升至90%左右,但其中所包含的技术含量和知识含量都非常的低,严重影响了我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使我国仍然难以摆脱制造大国创新小国的代工角色,难以真正在国际贸易出口中占据主动,我国继续迅速培养一批具有竞争实力新兴产业。

最后,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产品比重偏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我国对外贸易中工业制成品出口有了长足进步,但是从贸易结构上来看我国出口规模的扩大主要是依靠大量只具备低附加值的初级加工制成品来支撑,在出口商品中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及附加值的产品所占比重明显较低。如连续多年排在我国出口商品前列的产品基本上都集中在服装、家用电器、电子通讯设备、玩具、钢材、棉布、棉针织品、原油、毛针织品、棉织品。另外,在我国目前所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中,产品种类极少,主要集中在计算机、通讯设备等类别。可以说,迅速发展一批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产业,将会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

总体上看,我国对外贸易的外部发展环境恶劣,且这种情况将会继续延续下去,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具有持续恶化的危险,特别是在日趋激烈的贸易摩擦,将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达到一个高潮;从国内产业结构上看,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比重虽然较过去有明显下降但所占比重仍然过大;出口工业制成品档次较低;出口总额中高科技含量的产品所占比重偏低。面对持续恶化的贸易形势,结合李斯特贸易保护理论,我国应调整发展战略,大力培养自身优势产业,调整贸易产业布局,提升外贸产业竞争力。

三、李斯特贸易保护理论对我国的启示

面对严峻复杂的发展形势,针对当下我国贸易发展的困境,中国

要想真正屹立于世界之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必须具有强大的工业生产力在背后支撑。通过保护幼稚产业,提高社会生产力正是李斯特贸易理论最终目的,而且该理论至今仍有高度的实用性,特别是在我国的对外贸易困境同李斯特贸易保护理论的产生背景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的前提下。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在经济建设贸易交往中所积累的经验教训允许我们透过李斯特贸易保护理论这一视角,重新审视当今中国在经济建设中的政策选择。

(一)实施有限度的贸易保护

从国际贸易理论发展历程来看,事实告诉我们,自由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在实践中的推行是大相径庭的。自由贸易大国常常从自身利益出发,虽然在表面上高喊自由主义,但暗中所实行的贸易保护比起他国有过之而无不及。如一些经济大国,虽然以自由主义著称,但在一些高端技术产品上采取高度管制政策,在一些产品出口时甚至对其他国家进行出口限制。李斯特贸易保护理论告诉我们,在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大背景下,没有真正的超国家利益的自由主义。我国在参加国际贸易时,要谨记国家和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实施有限度的贸易保护。

(二)实行商务式外交,积极改善贸易环境

李斯特贸易保护理论的重心是对国内幼稚工业的保护,而在对外贸易环境的改善上涉及较少,这和当时的历史背景是分不开的。19世纪的世界,日不落帝国英国独霸于世界,德国则是落后分裂的农业大国,在综合国力和国际贸易地位上不可能同英国相比拟,在改善贸易环境上只能心有余而力不足很难有所作为。但我国目前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却为之提供了可能,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特别是近年来日益恶化的国际贸易环境,如今的中国政府有能力作为中国企业走向国际的坚实后盾,要坚定不移的支持我国企业的国际化道路,充分发挥世界大国优势,实行商务式外交,为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排忧解难,使中国企业特别是受保护的幼稚产业有更好的成长环境。如发生在2013的中欧贸易间的“光伏”案危机,李克强总理率代表团亲自访问欧洲各主要贸易伙伴国,最终不仅化解了危机,还一路推销我国的动车、武器装备、核电站等产品,在维护中欧最大贸易伙伴体系的同时推广本国优势产品可谓一举两得。相信中国政府在今后的国际

贸易摩擦中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仅仅是为幼稚产业,而是为我国的整个贸易环境做出贡献。

(三)加大幼稚产业保护力度,有效改进保护手段

首先,“幼稚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首先要面对的就是来自外部的激烈的竞争,幼稚产业在发展初期由于起步晚,生产周期长,规模效应等原因很难和市场中已经存在的成熟期的企业相抗衡,所以必须对本国幼稚产业采取保护,通过这些适当的保护,使幼稚工业迅速成长期来,形成适应国际复杂的竞争环境的能力,推动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整体提高即财富创造力的整体提高。”[7]中国的贸易保护政策必然是适度的向有希望的新兴产业特别是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提供保护,把国际竞争限制在中国目前工商业所能承受的范围内。

其次,要有选择、有限度、有时间性地保护重点产业和幼稚产业以往我们对国内产业的保护主要采取进口关税和进口数量限制的方式。这种宽泛的、无期限的保护,一方面为国内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环境,但另一方面,也很可能使国内产业丧失危机感,失去发展动力,国际竞争力也难以提高。这种保护,也是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和其他成员所不能允许的。必须对以往的保护方式进行大的改变。对重点产业和幼稚产业实行有时间性的保护。

最后,要重点实施“前期支持”。以往我们对国内产业的保护是以“后期保护”为重点的,“主要措施包括价格补贴、出口奖励、经营亏损补贴、出口退税等。“前期支持”措施因为符合国际多边贸易规则。可以从根本上改善企业的经营环境和技术状况,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有较大的运用空间.应用效果更为理想。”[8]

(四)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李斯特保护幼稚工业理论并不仅仅关注保护实体工业本身,工业的发展从根本上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体力劳动并非是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更重要的是“驱动这种劳动的力量之源”[2](P35),这就是科学与技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论断,就其目前的作用效果来看,这一思想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将其作为国策长期地坚持下去。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

做到“打基础”、“促高端”、“广交流”。其中,“打基础”即狠抓基础教育,为科技发展打下夯实基础。正所谓“科教不分家”,科学技术的进步离不开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是科学技术进步的基本保证,所以要不遗余力的继续大力普及义务教育,加大政府财政对基础教育事业的投入;所谓“促高端”即积极促进我国高端科技水平的发展。高端技术往往是一国科技实力的核心,近几年来,我国虽在航空航天,大型机械等方面成果不断,但在整体上同西方各发达强国仍有较大的差距。在这种形势下,一方面要继续加大对高端科研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则要转变思路从科研制度本身下功夫,如吸引民间资金参与,完善高端技术迅速生效的通道等等;最后,“广交流”顾名思义就是加强在国际间的科学技术交流。只有思想的交流才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才能迅速的提升本国的科技创造力。

参考文献

[1] 魏新龙.李斯特贸易保护主义理论评析[J].北方经济,2012,(05).

[2]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M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61.

[3] 何春生.李斯特的国际贸易理论述评[J]. 科技致富向导,2012,(02).

[4] 段佳利.李斯特幼稚产业保护论在中国的适用性分析[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

学报,2010,(06).

[5] 侯方宇,姜怡朵.幼稚产业保护论在现代背景下的重新审视[J].现代商

业,2013,(17).

[6] 崔炳堂.后危机时代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外贸的影响[D].山东财经大

学,2012.

[7] 左振.论李斯特与历史学派经济思想对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启示[J].品牌

(下半月),2012,(06).

[8] 黄艳.国际经济下幼稚产业保护:基本观点与研究方法[J].福建商业高等专

科学校学报,2011,(04).

List trade protection theory enlightenment to our country

CHEN Xiuqi

Abstract:List trad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heories of trade protection. It was first put forward national economics theory, tariff protection theory, productivity theory and 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stages.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foreign trade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achievement but enormous challenges still face. A striking resemblance to China's trade dilemma situation and List trade theory background, especially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environment continued to deteriorate, domestic production structure faced major reforms, on this basis, combi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ist trade theory, put forward a new strategy for China's trade development.

Keywords: foreign trade; trade protec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贸易保护理论

第六讲贸易保护理论 贸易保护理论始于重商主义,经过汉密尔顿、李斯特、凯恩斯、普雷维什等人的发展,形成了一个与自由贸易理论相对立的贸易保护理论。贸易保护理论是保护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本章将系统介绍贸易保护理论及其发展,为全面分析贸易保护政策提供理论框架。 第一节贸易保护理论的演进 一、重商主义 1 5~1 7世纪是西欧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为适应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产生了一种新的经济理论即重商主义。重商主义认为,财富就是金银,金银是货币的惟一形态。根据对待金银的态度和获取金银的手段不同,重商主义可分为早期和晚期两个阶段。 早期的重商主义也称为货币差额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斯塔福德和法国的孟克列钦。他们认为,积累财富的主要途径就是获得对外贸易顺差,因此在对外贸易活动中必须使每笔交易和对每个国家都保持顺差,以使金银流人本国,并将其储藏起来,不再投入到对外贸易。同时,为了增强国力,应阻止本国金银货币外流,禁止金银输出。在贸易保护的政策主张上,大多奉行出口垄断、进口高关税和外汇管制等举措。 晚期的重商主义也称为贸易差额论,其主要代表是英国的托马斯·孟。他批评了早期的重商主义禁止货币流出,将货币储藏起来的不明智做法,主张将货币投入到有利可图的对外贸易中,认为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多货币,只有保持贸易顺差,才可能增加货币并使国家富足。但一国追求贸易顺差的办法应是保持本国对外贸易总额的顺差,而不必使对每个国家的每笔交易都保持顺差。为了实现对外贸易顺差,托马斯·孟提出发展英国工场手工业、航运业、殖民扩张以及保护贸易等政策主张。并同时增加了以优惠条件鼓励工业原料进口、以退还税款方式鼓励商品输出以及对出口生产厂商发放奖金或补助等辅助性措施。 二、自由竞争时期的贸易保护理论 1 8世纪后期~1 9世纪中期是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西欧各国和美国相继完成了产业革命。当时英国的工业水平最高,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最强,需要在世界范围内获取丰裕而廉价的原料,需要开拓新的销售市场,极力倡导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而当时工业处于落后地位的美国和德国的经济学家竭力主张实施贸易保护政策。当时贸易保护理

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主义

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主义 一、前言 由于长久以来未阅读经济类文献,经济学水平大为下降,所以无法进行basic economic principles的教学。又鉴于贸易类对于模联会更加实用,所以今天我计划讲一些关于贸易的东西。 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主义,是经济场经常会碰到的一个话题。今天会尽可能提供充足的理论基础,为这两个贸易主张都提供经济理论支持,帮助站在不同国家立场的代表做出自己的判断。 如有问题,请及时提出,欢迎打断。 二、贸易的本质 在了解贸易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市场经济的本质:分工 有谁读过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吗?亚当斯密作为着名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在《国富论》中讲到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一个劳动者,如果对于这职业(分工的结果,使扣针的制造成为一种专门职业)没有受过相当训练,又不知怎样使用这职业上的机械(使这种机械有发明的可能的,恐怕也是分工的结果),那末纵使竭力工作,也许一天也制造不出一枚扣针,要做二十枚,当然是决不可能了。但按照现在经营的方法,不但这种作业全部已经成为专门职业,而且这种职业分成若干部门,其中有大多数也同样成为专门职业。一个人抽铁线,一个人拉直,一个人切截,一个人削尖线的一端,一个人磨另一端,以便装上圆头。要做圆头,就需要有二三种不同的操作。装圆头,涂白色,乃至包装,都是专门的职业。这样,扣针的制造分为十八种操作。有些工厂,这十八种操作。 这个生产大头钉的故事,应该有人听说过。在这里亚当斯密首次提出了劳动分工的理论,为经济学理论奠定了基础。市场的本质就是分工与贸易。 这个理论,同样适用于国际贸易。劳动分工为亚当斯密的国际分工理论奠定了基础,亚当斯密认为,自由贸易会引起国际分工,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生产条件。它们都可以使一国在生产上和对外贸易方面处于比其他国家有利的地位。如果各国都按照各自的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分工和交换,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将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及增加物质财富。 从理论上来讲,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原理的确适用于国际贸易。这实际上在当时的重商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的背景下,是一个相当具有创建性的思想。在这样的基础原理下,当今世界的自由贸易,世界贸易,全球化才得以形成。 但实际上,国际贸易绝非亚当斯密的理论如此简单,理想化。 三、用现代经济学原理分析自由贸易的优点 1、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 先介绍两个名词:绝对优势,比较优势 绝对优势由亚当斯密提出。绝对优势即指一个国家生产1单位的某种商品所使用的资源少于另一个国家同类商品的生产。 比较优势由大卫李嘉图提出。比较优势弥补了亚当斯密贸易理论的缺陷。比较优势即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劳动生产率的比率相对高的一种是本国的比较优势。 绝对优势不难理解,我这里重点解释一下比较优势,解决三个问题: 1、比较优势是什么意思 2、什么叫劳动生产率比率较高的一种是本国的比较优势 3、比较优势如何使得生产效益最大化 由于个人表述能力欠缺,这里引用教科书中的文字。教科书解释较为清楚。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及应对方式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及应对方式 一、贸易保护主义 贸易保护主义是指通过关税和各种非关税壁垒限制进口,以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外国商品竞争的国际贸易理论或政策。关税壁垒,即进口货物在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设置的向本国进口商征收的一种税收。非关税壁垒是指一国政府为了调节、管理和控制本国的对外贸易活动,影响贸易格局和利益分配而采取的除关税以外的各种行政性、法规性措施和手段的总和。关税、进口配额、外汇管制、烦琐的进出口手续、歧视性的政府采购政策等都是国际贸易保护的重要手段。 二、贸易保护产生的原因 虽然国际贸易有各种好处,然而很多国家还是采取各种措施限制贸易,制造贸易壁垒。 在对外贸易中实行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商品在国内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竞争,并向本国商品提供各种优惠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的主张和政策。在限制进口方面,主要是采取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两种措施。前者主要是通过征收高额进口关税阻止外国商品的大量进口;后者则包括采取进口许可证制、进口配额制等一系列非关税措施来限制外国商品自由进口。这些措施也是经济不发达国家保护民族工业、发展国民经济的一项重要手段。对发达国家来说则是调整国际收支、纠正贸易逆差的一个重要工具。毫无疑问,自由贸易会让各国的福利总额变得更高。 三、贸易进出口国的得失 1、贸易进口国的得失 (1)出口贸易使得本国总剩余扩大了; (2)出口使生产者总剩余扩大了。增加的部分大于消费者剩余减少的部分; (3)出口使消费者总剩余减少了。因为国内商品价格偏低,导致国内商品数量减少,最终 使得国内价格赶上世界价格。也就是国内该物品的生产者状况变好,而消费者状况变坏。 2、贸易进口国的得失 (1)进口贸易使得本国总剩余扩大了; (2)进口使消费者总剩余扩大了。增加的部分大于生产者剩余减少的部分; (3)进口使生产者剩余减小了。因为国内价格过高,使得消费者乐于接受进口商品,最终 拉下国内生产者的销售价格来。也就是国内该物品的消费者状况变好,而生产者状况变坏。 四、国际贸易的好处

贸易保护主义

简谈经济全球化以及贸易保护 【摘要】 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深,合当今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贸易全球化过程中相互依存,摩擦等不可避免。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处于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整体联系日趋紧密。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建设和发展必将产生越来越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既有积极有利的一面,也有消极不利的一面;既是新的发展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其中,贸易保护主义是最具代表性的表现。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 一经济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简单的说也就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二贸易保护主义(Trade P rotectionism):指在对外贸易中实行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商品在国内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竞争,并向本国商品提供各种优惠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的主张和政策。在限制进口方面,主要是采取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两种措施。前者主要是通过征收高额进口关税阻止外国商品的大量进口;后者则包括采取进口许可证制、进口配额制等一系列非关税措施来限制外国商品自由进口。 1

15-16世纪期间,随着科学和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大发现的来临,各国对外贸易逐渐扩大,国际交换日益繁荣,分工也开始逐渐跨越国界。但是国际交换关系尚未形成确定的体系,世界经济正待萌芽。 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随着第一次科技革命的产生和发展,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国际分工迅速发展,改变了世界面貌,密切了各地联系,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为全球各地区、各国和各民族的沟通和未来经济全球化奠定了基础。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出现了一发电机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它的推动下,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国际分工不断加深,商品交换的范围日益扩大,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开始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速了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世界货币金融关系的变化和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推动了跨国公司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井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经济战略的变化。它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方面加剧了资本主义各国发展的不平衡,使资本主义各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新变化等。 目前,经济全球化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并对世界各国经济、政治、军事、社会、文化等所有方面,甚至包括思维方式等,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主要表现有: 贸易自由化:随着全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的加速发展,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形成,从而加快了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促进了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也使得加入到WTO组织的成员以统一的国际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生产国际化:生产力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极大地推动着世界市场的扩大。以互联网为标志的科技革命,从时间和空间上缩小了各国之间的距离,促使世界贸易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促使生产要素跨国流动,它不 仅对生产超越国界提出了内在要求,也为全球化生产准备了条件,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 2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国际贸易概述 一、单选题 1、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是( D ) A 、李嘉图B、赫克歇尔C、里昂惕夫D、亚当.斯密 2、从世界范围看,世界各国之间货物与服务交换的活动称为( A ) A、国际贸易 B、对外贸易 C、多国贸易 D、双边贸易 3、联合国编制和发表的世界各国对外贸易额的资料以( B ) A、欧元表示 B、美元表示 C、本国货币表示 D、日元表示 4、各国在进行货物贸易统计时对于出口额的资料以( A ) A、FOB计价 B 、CIF计价C、CFR计价D、EXW计价 5、某年世界出口贸易额为1.6万亿美元,进口贸易额为1.7万亿美元,该年国际贸易额为( B ) A、3.3万亿美元 B、1.6万亿美元 C、1.7万亿美元 D、1.5万亿美元 6、真正能够反映一个国家对外贸易实际规模的指标是( A ) A、对外贸易量 B、对外贸易额 C 、对外贸易依存度D、对外贸易值 7、以货物通过国境为标准统计进出口的是( C ) A、无形商品贸易 B、过境贸易 C、总贸易体系 D、国境贸易 8、在专门贸易体系中,作为进出口统计标准的是( A ) A、海关结关 B 、货物通过国境C、交纳税费D、订立合同 9、我国出口一批货物给香港某公司,该香港公司又将这批货物转卖给美国某公司,这个贸易现象对香港而言称为( C ) A、间接进口 B、间接出口 C、转口贸易 D、易货贸易 10、当一国的出口额大于其进口额时,称为( D ) A、国际收支逆差 B、国际收支顺差 C、对外贸易逆差 D、对外贸易顺差 11、2003年,美国的进出口额为2万亿美元,GDP为10万亿美元,因此,美国当年的对外贸易系数约为( D ) A、2% B、4% C、10% D 、20% 二、多选题

怎样看当前的贸易保护主义

怎样看当前的贸易保护主义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在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冲击之下,全球需求市场萎缩,国际贸易陷入深度衰退,贸易保护主义随之在国际市场抬头。后危机时期,全球经济 进入艰难的结构调整阶段,在经济低迷和失业率高企的状态下,贸易保护主义将以更 加多样的方式、更加隐蔽的状态在更为深入的层面出现,给各国特别是中国这样的新 兴贸易大国带来更为复杂和严峻的挑战。 贸易保护主义演进的基本规律与主要特征 考察后危机时期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趋势,首先需要对贸易保护主义演进的基本规律 和主要特征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把握。 (一)贸易保护主义演进的基本规律 自国际市场形成以来,世界各国的贸易政策就分为截然不同的两大类:自由贸易政策 和保护贸易政策。沿着国际贸易发展的轨迹一路寻来,我们可以发现,自由贸易政策 和保护贸易政策始终是形影相随的。从全球经济的角度看,当世界经济处于上行轨道 的时候,自由贸易盛行,当世界经济处于下行轨道的时候,特别是进入危机状态的阶段,保护贸易当道。从国家的角度看,当一国国际竞争力与日俱增时,它往往是自由 贸易的捍卫者,当一国国际竞争力每况愈下时,它会转变成保护贸易的急先锋。在一 国内部,对于强势产业,政府往往倾向于实施自由贸易政策,而与此同时,对于弱势 产业,政府通常都会倾向于保护主义。世界经济发展到今天,无论哪个阶段、哪个国家、哪个产业,贸易保护的上述表征概莫能外。因而,没有一成不变的自由贸易和保 护贸易,只有一成不变的国家利益。 (二)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特征 国际贸易发展的进程显示贸易保护主义有两方面突出特征:一方面,贸易保护主义随 世界经济发展而不断变换着它的方式和手段;另一方面,贸易保护主义在区域性和全 球性的自由贸易框架下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贸易保护理论与实例(3个)

贸易保护理论与实例(3个) 一、李斯特的贸易保护学说 李斯特贸易保护主义理论对十九世纪德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的过渡。1834年德意志关税同盟建立后,德国有了统一对外的关税政策,开始了工业革命。但最初几年,关税同盟的政策是相当温和的。以棉花和毛纱为例,税率仅从6%上升到8%。到40年代初,“面对英国占压倒优势的工业力量,为了使德国日益兴起的工业获得发展,有理由认为加强保护是必要的。”因此,1841年李斯特的著作发表以后,在德国引起强烈反响,他的学说“立刻为关税同盟工业圈所接受,极大的促进了这一时期的保护关税运动,”税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1843年棉纱进口税提高50%,1844年毛纺织品提高33% ,金属、皮革制成品提高了一倍。另一方面对机器和工业原料却尽量地减免关税。这些措施有效地抵制了英国竞争,使德国的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得以健康快速发展。随着工业的发展,德国资产阶级的队伍不断壮大,加强了反对封建制度的力量。正如马克思指出,“保护关税成了它(指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和专制政权的武器,是它聚集自己的力量和实现国内自由贸易的手段。”在这个意义上,李斯特贸易保护主义不自觉地充当了推动德国社会转型的动力。以李斯特保护贸易理论为显著特征的这一时期在德国历史上被称为“李斯特时代”。 二、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理论 从促进出口的重点转向对进口保护的重新重视。新贸易保护主义产生以后的很长时期内,其政策措施的重点是鼓励出口,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各国市场竞争加剧,剩余空间有限,尤其是遇到国内经济不景气时,新贸易保护主义又重新重视起对本国进口市场的保护。以美国为例,进入21世纪,美国经济增长率从1999 年的4.1%降至2001年的0.3%,于是美国政府加强了进口保护:一是借助WTO规则,滥用反倾销、反补贴与保障条款。1995年WTO成立以来,美国的反倾销立案数直线上升,1998年37起;1999年和2000年各47起;2001年则高达74起;20002年共75起。二是恢复传统关税与配额手段,2002年5 月美国单方面决定对部分进口钢铁加征30%的关税,11月又对从中国进口的三种纺织品实行配额限制。三是高筑技术壁垒,阻挡外国优势产品的进口。据WTO 统计,2002年上半年,仅仅因为技术壁垒,美国和欧盟的进口分别下降了6%,而日本的进口下降幅度则超过10%。事实上,新贸易保护主义从来没有在一个时期单独采用鼓励出口或保护进口的一种方式,而是两者结合使用。1980年,美国进口产品的大约1/8就属于保护范围,而到了80年代末,该数字达到了1/4。新贸易保护主义又在向传统的进口保护措施回归。 为什么重新重视起进口限制?这依然发源于凯恩斯的国家干预思想。与重商主义不同,凯恩斯主义将贸易顺差与就业、经济增长联系在一起,一国的贸易顺差可以扩大有效需求、增加就业、促进增长。汉森、萨缪尔森指出一国的出口与国内投资一样,也具有乘数效应,而进口与国内储蓄一样,有减少国民收入与就业的作用。凯恩斯理论给贸易保护主义的国家干预思想注入了新的内涵,国家干预的手段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金融政策、收入分配政策以及对外经济政策等。根据这一思想,新贸易保护主义要求政府加强进口管制,如实行配额制、要求生产国自动限制出口、规定最低进口价格等;同时采用经济手段,诸如优惠贷款、出口补贴等措施来鼓励出口;通过制定和实施有关对外贸易法规来干预贸易活动从而达到恢复国际收支平衡、保护和促进国内生产、实现充分就业的目的。正因为如此,凯恩斯主义又被称为“新重商主义”。

中国如何应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

去年,二十国集团集结美国匹兹堡,召开了一年内第三次金融峰会。针对如何加快全球经济复苏进行了积极讨论与广泛磋商,除了在一些方面有了突破性的成果之外,仍存在着令人遗憾的地方。在对于各国关注的贸易保护主义问题上,在会议成果文件中虽重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致力于在2010年成功完成多哈回合谈判,但却缺乏具体落实细节。不仅如此,在G20匹兹堡峰会闭会数天后,欧盟和美国就以反倾销的名义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举措。面对国际上一些国家,特别是欧美等国家在反对贸易保护主义问题上说一套做一套,作为世界上第三大贸易国,中国应当如何应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是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近年中国遭受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冲击的基本情况 近些年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非常严重,而中国深受其害。早在2004年,中国遭遇的贸易壁垒涉案金额就高达12.6亿美元,为全球之最。共有16个国家(地区对中国发起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特保调查57起。这表明,中国早在2004年就已进入贸易摩擦高发期,国际贸易和投资环境日趋严峻。 2005年7月13日,欧盟宣布对中国自行车提高反倾销税率,从30.6%提高到48.5%,为期五年,同时更严格地制定技术标准。反倾销税率加上正常关税,总进口税率高达59%,对中国自行车行业造成非常大的冲击。 随着世界环境保护浪潮的兴起,国际服装市场特别是欧、美、日等发达国家通过制定各种环境标准、环境法律、法规,建立起一道道限制和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保护本国服装市场竞争力的“绿色贸易壁垒”。这成为限制我国纺织品出口的重要障碍。据统计,近些年来,我国每年平均有70多亿美元的出口纺织品因不符合生态健康安全要求而受阻,造成我国纺织品原有的价格低廉等优势也受到冲击,整个行业面临巨大的压力。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遭受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冲击尤为严重。2009年2月,印度宣布今后6个月内将禁止进口中国玩具,浙江、广东地区的一部分玩具企业受到不小影响,同年2月,印度对中国同步数据传输器发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金额8.8亿美元。除此以外,频频发起贸易争端的美国、欧盟等实施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影

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概述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古典、新古典、新贸易理论以及新兴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四大阶段。 古典和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以完全竞争市场等假设为前提,强调贸易的互利性,主要解释了产业间贸易。 二战后,以全球贸易的新态势为契机,新贸易理论应运而生,从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技术进步等角度解释了新的贸易现象。 新兴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则以专业化分工来解释贸易,力图将传统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统一在新兴古典贸易理论的框架之内。 [编辑] 一、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产生于18世纪中叶,是在批判重商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包括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古典贸易理论从劳动生产率的角度说明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结构和利益分配。 [编辑] (一)重商主义

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出现了重商主义(Mercantilism)的国际贸易观点,也称贸易差额论(晚期重商主义),其核心是追求贸易顺差,代表人物有英国的托马斯·孟(Thomas Mun)。 重商主义认为,财富的唯一形式即金银,金银的多少是衡量一国富裕程度的唯一尺度,而获得金银的主要渠道就是国际贸易。通过奖出限入求得顺差,使金银流入,国家就会富裕。 [编辑] (二)重农学派 17世纪下半期,在法国出现了反对重商主义,主张经济自由和重视农业的思想,形成了重农学派(physiocratic school),其创始人是弗朗斯瓦·魁奈(F.Quesnay)。 重农学派的核心思想是主张自由经济,包括自由贸易,他们认为“自然秩序”(包括自由贸易)是保证市场均衡和物价稳定的重要机制。[编辑] (三)绝对优势理论 18世纪末,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受到古典经济学派的挑战,亚当·斯密(Adam Smith)在生产分工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国际贸易的绝对优势理论。

自由贸易理论与贸易保护主义理论

自由贸易理论与贸易保护主义理论 一、自由贸易理论 1、自由贸易理论的定义 自由贸易理论(Free Trade Theory),创始者是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其核心是自由贸易可使参与贸易的双方均获得贸易利益,它是通过对贸 易原因的近于完美的实证分析和逻辑推论而得出,这是自由贸易理论获 得广泛认同的主要原因;自由贸易理论自诞生以来,就一直是国际贸易 的核心理论,成为整介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主线,甚至成为国际贸易理 论的理念和目标,对后世各种不同类型国家的贸易理论和政策选择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2、亚当·斯密的自由贸易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 1、前提假设 (1)全世界只有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 (2)生产过程中唯一形成成本的就是劳动; (3)生产要素在两个国家之间不流动,但在一个国家范围内可以自 由流动; (4)两个国家的资源都得到充分的利用; (5)当资源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时,机会成本不变; (6)不存在交易成本和运输成本,而且产品在各国之间可以自由流 动; (7)生产和交换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进行。 2、主要内容 144/(3+6)=16;144/(12+4)=9 144/3=48;144/4=36

(1)国与国之间进行贸易的原因是同种产品在各国之间存在价格差; (2)开放条件下,实现生产的专业化分工,国际贸易的方向是一国出口其劳动生产率较高的产品,进口其劳动生产力较低的产品; (3)国际交换以开放条件下的均衡价格为基础,其确定的原则是国际比价要处于封闭条件下两国国内价格之间; (4)贸易利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进口商品比封闭条件下更便宜,二是出口商品比在封闭条件下的价格贵 3.绝对利益论的特点和局限性 (1)亚当?斯密有力地抨击了重商主义,主张自由经济,为自由贸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亚当?斯密提出了绝对优势这一概念,来解释国际贸易的基础,他认为贸易之所以发生,其基础在于各国生产成本上存在绝对差异。 (3)亚当?斯密的论述虽然精辟,但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它不能解释现实中所有国家之间国际贸易的基础,特别是当一个国家在所有部门的生产成本上都处于绝对劣势的话,上述分析就无法解释这一种情况。 3、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他认为该国应根据“两优相较择其重,两劣相较取其轻”的比较利益法则,选择优势较大或劣势较小,即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行专业化生产,而放弃优势较小或劣势较大产品的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4、穆勒对贸易利益分配问题的解释 首先,他运用比较优势原理,说明实际贸易条件必定介于两国国内两种 商品交换比例所确定的上下限之问,超出上限或下限,国际贸易不会发 生。其次他得出结论,实际的贸易条件取决于贸易国各自对对方商品的 相对需求强度。外国对本国商品的需求强度大于本国对外国商品的需求 强度,实际贸易条件就接近于外国国内这两种商品的交换比例,这个实 际的贸易条件对本国就有利。反之,如本国对外国商品的需求强度大于 外国对本国商品的需求强度,则实际贸易条件就接近于本国国内这两种 商品的交换比例,这个实际的贸易条件对外国就有利。 5、H—O Model 不同商品的生产需要投入不同的生产要素比例,而不同国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是不同的,因此,一国应生产那些能密集地利用其较充裕的生产要素的商品并出口,以换取那些需要密集地使用其较稀缺的生产要素的进口商品,各种要素的价格将会因商品和生产要素的移动以及进一步发展或因其中一种遇到较小阻力而趋于均等化。 贸易保护主义 1、重商主义 2、李斯特的贸易保护主义:财富的产生比财富本身更为重要。

浅谈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浅谈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内容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 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贸易化特征凸显,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矛盾与冲突加剧, 国际市场及利益分配格局发生改变。充分认识知识产权保护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知识产权策略, 是中国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重要课题。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对促进本国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技术和资金的引进具有积极有效的作用。 关键词:国际贸易;知识产权;保护 论文成绩: 教师评语:

1、知识产权及知识产权保护的概念 1.1知识产权的概念 知识产权一般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其在科学技术及文学艺术等研究领域内,主要通过脑力劳动创造完成的智力成果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从广义上而言,知识产权可以包括下列几个客体的权利: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表演艺术家的表演以及唱片和广播节目、人类一切领域的发明、科学发现、工业品的外观设计、服务标记和商品名称和标志,以及在工业、科学、文学和艺术领域内由于智力活动而产生成果的一切权利。从狭义上理解,知识产权仅仅包括版权、专利权、商标权、名称标记权、制止不正当竞争,并不包括科学发现权、发明权和其他科技成果权。 1.2知识产权保护的概念 知识产权保护,是指在一国所取得的某项知识产权如何才能得到外国的法律保护。具体而言可以包括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外国人如何在我国取得知识产权和我国对外国人的知识产权的保护所根据的法律是哪个。另一方面,中国公民的知识产权如何在外国得到有关法律方面的保护。一般而言,知识产权保护的覆盖范围很广,不仅包括国际保护、涉外保护,还包括边境保护。 2、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贸易化特征 2.1 知识产权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

国际贸易理论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内部规模经济:指来源于单个企业内部生产规模的扩大带来报酬的递增。由于生产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分摊到每个产品上的固定成本(管理成本,信息成本,设计成本,科研与发展成本等)会越来越少,从而使产品的平均成本下降。 产业内贸易:是同一个产业内部差异产品甚至是非差异产品之间的国际贸易。 悲惨的增长:在极端的情况下,大国的经济增长使贸易条件发生很大的恶化,贸易条件的恶化对该国社会福利的负面效果甚至超过了经济增长对社会福利的增进效果,该国的社会福利水平就会因增长而下降,这种情形就是所谓悲惨的增长。 保护产业选择的“穆勒标准”:如果某个产业由于缺乏技术方面的经验,生产率低下,生产成本高于国际市场价格而无法与外国企业竞争,在一定时期的保护下,该产业能够提高效率,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存在下去,并取得利润,该产业即为幼稚产业。概括如下几点为:(1)正当的保护只限于对从外国引进的产业的学习掌握过程,过了这个时期就应取消保护。 (2)保护只应限于那些被保护的产业,在不久之后,没有保护也能生存的产业。 (3)最初为比较劣势的产业,经过一段时间保护后,有可能变为比较优势产业。 经济同盟:经济同盟(Economic Union),实现商品、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建立共同对外关税,并且制定和执行统一对外的某些共同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逐步废除政策方面的差异,使一体化的程度从商品交换扩展到生产、分配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形成一个有机的经济实体。 18.贸易条件:又称交换比价或贸易比价,即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之间的比率,也就是说一个单位的出口商品可以换回多少进口商品。 19.地区经济一体化指区域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之间,在一个由各国授权组成的并具有超国家性质的共同机构协调下,通过制定统一的经济贸易等政策,消除国别间阻碍经济贸易发展的壁垒,实现区域内共同协调发展和资源优化配置,以促进经济贸易发展,并最终形成一个经济贸易高度协调统一的整体。 20.自由贸易区通常指签订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所组成的经济贸易集团,在成员国的货物贸易或服务贸易之间彼此取消关税和非关税的贸易限制,但对非成员国仍维持各自的贸易政策。 21.关税同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所组成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在成员国间彼此消除货物的关税和非关税限制,实现区域内货物的完全自由移动,并对非成员国实行统一的关税政策。 22.共同市场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完全取消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建立对非成员国的统一关税,在实现货物自由移动的同时,还实现生产要素之间的自由移动。 23.经济同盟实行经济同盟的国家不仅实现货物、生产要素的自由移动,建立共同对外的关税,并且制定和执行统一对外的某些共同的经济与社会政策,逐步废除经济贸易政策方面的差异,便一体化的范围由货物生产、交换扩大到分配领域。 24.完全经济一体化:这是最高层次的经济一体化形式,在此阶段,区域内各国在经济、财政与金融、贸易等政策方面均完全协调一致,实行统一经济政策。

贸易保护理论

第10章贸易保护的理论 一、选择题 1.“财富的生产力比之财富本身,不晓得要重要多少倍”,这句话出自()。 A.大卫·李嘉图 B.亚当·斯密 C.弗里德斯希·李斯特 D.保罗·克鲁格曼 2.世界贸易组织将()作为允许发展中国家对某些产业进行保护的依据。 A.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B.重商主义 C.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D.贸易乘数理论 3.战略性贸易政策与幼稚产业保护理论本质的区别是()。 A.是否存在国家干预 B.是否存在规模经济 C.产品是否存在多样化 D.是否在限制进口的同时又促进出口 4.(),战略性贸易政策效果越好。 A.产业准人程度越高 B.政府信息越完全 C.道德风险越大 D.市场竞争性越强 5.李斯特在《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中判断当时美国和德国处于()阶段。 A.畜牧阶段 B.农业阶段 C.农工业阶段 D.农工商业阶段 6.幼稚产业保护理论提出保护幼稚产业的措施是()。 A.关税 B.配额 C.进口许可证 D.产品技术标准 7.Brander-Spencer模型中,在对方企业不发生相应变化的情况下,一国政府对其企业的生产补贴会导致()。 A.被补贴企业利润提高 B.未实行补贴国家福利改善 C.未实行补贴国家企业产出减少 D.未实行补贴国家利润上升 8.强调贸易保护对促进就业积极作用的是()。 A.重商主义 B.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C.贸易乘数理论 D.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9.强调贸易保护有助于缓解货币供给不足的是()。 A.重商主义 B.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C.贸易乘数理论 D.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10.强调贸易保护有助于创造“财富生产力”的理论是()。 A.重商主义 B.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C.贸易乘数理论 D.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11.强调贸易保护有助于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是()。 A.重商主义 B.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C.贸易乘数理论 D.战略性贸易保护政策理论 12.强调将要素察赋比率和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作为幼稚产业判断标准的是()。 A.总体经济发展标准 B.产业基准标准 C.外部经济标准 D.潜在竞争力标准

浅谈国际贸易中的贸易保护主义

浅谈国际贸易中的贸易保护主义 自亚当·斯密时代以来,经济学家们大多是自由贸易的积极倡导者,并把它作为贸易政策奋斗的目标。重商主义、李嘉图模型到赫克歇尔—俄林理论走到后来的标准贸易模型都透漏着贸易自由化不仅是支撑贸易理论的基点,而且是当今世界的一大发展趋势。但事实上,尽管总的世界潮流是走向贸易自由化,我们却很难找到哪一个国家真正实现了完全的自由贸易,包括一贯标榜自由的美国。在大谈经济全球化和世贸组织对全球贸易自由化带来积极影响的今天,倡导自由贸易的发达国家,甚至许多WTO成员国都在不断设计更具隐蔽的贸易保护措施,保护本国市场,加大对国外产品的抵制,并且更注重从显性的贸易保护措施向隐性的贸易保护措施转变。 在国际经济学中有一个例子,换个角度就能看出保护主义的影子。1996年的情人节,在一个距离总统预选日期2月20日不到一周的日子,有个引人注目的人物——共和党候选人帕特里克·布坎南出现在一家花圃里,买了一打玫瑰作为送给妻子的情人节礼物。可是,一只手举着“温馨和浪漫”的布坎南,却又用另一只手举起了“严正和谴责”:他告诉美国公民,南美的玫瑰强占了美国的鲜花市场,正在夺取美国花卉种植者的饭碗。然而一心一意将目光盯在选举上的布坎南却忽略了一个基本的常识问题:在寒风凛冽的二月,美国花农要在造价高昂的温室里,投入能源和其它稀缺资源来养花,而此时的南美却气候宜人,正是鲜花生长的季节,就是加上包装和运费,也要比美国本土生产的成本低得多。这个例子让我们从中体会到比较优势的意义、自由贸易的好处,但更有意义的是,也使我们追寻到贸易保护主义的部分源头。 看了几个例子发现贸易保护主义产生的原因主要由以下几点: 1)发展中国家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使出口商品质量不断提高,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市 场,加大对国外产品的歧视力度。 2)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了全球经济的高速增长,也使环境恶化成为经济增长的代价 之一。以环境保护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的政策法规是一种新型的隐形贸易保护政策——绿色贸易壁垒悄然兴起 3)9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迅猛,发达国家通过建立各种一体化的形式加强成员 国之间的贸易自由化,并以联合的经济实力和共同的对外贸易政策来对付外界的贸易攻势。扩大内部贸易是以牺牲与集团外国家的部分贸易额为代价的,使得区域外国家本可以进入区域内的商品和劳务受到严厉的保护主义的打击,这反映了其固有的排他性和歧视性。 4)贸易保护主义与反全球化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 隐形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 1)反倾销 在各种贸易保护措施中,反倾销最具有普遍性和表面上的合法性。原则上讲,反倾销措施的实施应受到世贸组织的监督和指导,但事实上发达国家实行反倾销往往是随心所欲的。尤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将其当做用于保护国内产业、歧视外国产品的主要工具。他们滥用反倾销措施,使许多国家尤其是中国深受其害。 2)世贸组织的保障措施 世贸组织的保障措施是世贸组织在开放其成员国货物和服务市场后,如果其成员认为自身的市场开放度过大,构成对国内产业的严重冲击或损害,则可根据世贸组织有关协议,

国际贸易和环境保护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环境文化基础 题目: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 学生:夏蓉 学号: 4 班级: 09-02班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指导教师:奇德

2010年10月 摘要:在世界贸易额不断加大的同时,全球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由此引起了对贸易与环境关系的广泛研究。本文主要讲述了国际环境的主要问题、国际贸易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国际贸易和环境问题的涵及环境问题对我国贸易的影响。 关键词:国际贸易;环境保护 在贸易自由化的浪潮席卷全球的同时,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正引起全球围保护环境的呼声。据统计,到1992年时国际贸易额就已经是二战前贸易额的50余倍,贸易的发展给各国经济的增长带来了巨大的动力,但是,另一方面带来的却是环境的急剧恶化,这时人们开始广泛关注环境与贸易协调发展的问题。曾经被西方一些国际关系学者视为“低政治”的贸易、环境问题,逐渐上升到与传统意义上的所谓“高政治”如外交、国防安全等相当的地位。环境问题的提出向传统贸易理论提出了置疑,并由此引出了一系列与贸易和环境有关的讨论。 一、国际环境主要问题 1、全球气候变暖;

2、臭氧层破坏 3、生物多样性减少 4、土地荒漠化 5、森林植被破坏 6、水资源污染和海洋污染 7、酸雨 二、国际贸易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1、国际贸易对环境保护的限制影响 当代世界各国都在努力寻求贸易自由,减少各种各样的贸易障碍,以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和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最佳地利用世界资源。贸易自由化可以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贸易自由化要力求扫清各种贸易障碍。但贸易自由化的放任自流则会造成生态资源的过度开发,使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的破坏。其主要表现是: 首先,发达国家利用大国优胜和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推行环境殖义,发展中国家出口以初级产品为主,这是建立在对其国资源的高强度开发甚至掠夺性开发的基础上,是用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作高昂代价换来的,而发达国家却以低于实际资源价格的(即没有考虑环境资源价值)的市场价格购买初级产品。 其次,新一轮环境侵略将使环境安全面临新的威胁,长期以来,一些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和危害环境的工业,设备,产品和有害废物,进行环境侵略(也称生态侵略,生态殖民)。随着国际贸

贸易保护的依据

第八章贸易保护的依据 既然自由贸易对各国来说都是一件好事,为什么还要限制贸易呢?历史上为贸易保护所作的辩护从未停止过,不过绝大多数的辩护经不起严格的推敲,并不能为贸易保护提供充足的理由,但也有少数的关于贸易保护的论据(argument)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得到一些经济学家的认同。本章着重介绍一些主要的贸易保护论据。从政策目标看,贸易保护主义观点可划分为两大类,一类出于本国利益的考虑,认为在某些情形下,保护可提高本国现在或未来的福利,如最佳关税论、幼稚产业论等;另一类则从收入再分配的角度出发,把贸易政策的制定解释成利益集团院外活动的结果。通常这类观点称为贸易政策或保护的政治经济学。 第一节最佳关税论 前一章已明确提出,在大国情形下,关税可改善本国的贸易条件,这意味着关税有可能改善本国的福利水平,即实施贸易保护可获得超过自由贸易下的利益,这一点正是最佳关税论(The optimum tariff)的核心思想。 一、供求弹性与关税承担 在大国情形下,关税负担是由国内消费者和国外出口商共同承担的,双方承担的程度取决于出口商产品的供给弹性和进口国对该产品的需求弹性。 所谓需求有弹性是指,当产品的市场价格变化时,需求量变化的程度(百分率)超过该产品价格本身的变化程度。同样,供给有弹性是指,当商品价格变化后,供给量变化的程度超过其价格变化的程度。从国际贸易的角度看,某种产品的出口供给弹性,决定于将该产品出口到征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当出口国厂商对进口国市场的依赖程度较大时,该厂商对进口国的产品供给弹性就较小,反之厂商对该产品的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则比较明确,进口产品在进口国的需求弹性决定于三个因素,即消费者对该产品本身的需求弹性;对来自国外出口商产品的依赖程度以及外国出口商产品所面临的替代品的多寡。 当一国政府要对某种产品征收进口关税时,国外生产者和国内消费者承担关税与否以及承担关税的程度,决定于被征税厂商商品的供给弹性与需求弹性。一般而言,如果征税商品的供给弹性很小,就意味着外国出口商要承担更多的关税,因为出口商对进口国市场依赖程度较大,如果出口商将税赋额全部加到价格上去,由国内消费者承担关税,那么出口商在进 108

国际贸易保护理论

贸易保护理论的研究 一.理论归纳 (一)传统贸易保护理论 1汉密尔顿的制造业保护论 主要观点: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工业的发展,就很难保持其独立地位,美国工业起步晚,技术落后,生产成本高,其产品根本无法同英、法等国家的廉价商品进行自由竞争。因此,美国应实行保护关税制度,帮助新建立起来的工业生存发展和壮大。 政策主张:向私营工业发放政府信贷,为企业提供发展资金;实行保护关税制度,保护国内新兴工业;限制重要原料出口,免税进口极为紧缺的原料;为必需品工业发放津贴,为各类工业发放奖励金;限制改良机器输出;建立联邦检察制度,保证和提高制造品质。 2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论 基本观点: (1)提出发展阶段论,批判比较成本理论忽视了各国历史和经济的特点。李斯特认为,斯密和李嘉图的理论尽管有其长处,但却只是适合英国的情况,或者说只是从全世界共同发展出发的,而没有考虑到各国情况不同、利益各异,这不是一种普遍适用于各国的理论。 李斯特特别强调每个国家都有其发展的特殊道路,并且从历史学的观点,把各国的经济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农工商业时期。他认为,各国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应采取不同的贸易政策,在经济发展的前三个阶段必须实行自由贸易;当处于农工业时期时,必须将贸易政策转变为保护主义;而经济进入发展的最高阶段,即农工商业时期时,则应再次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只有这样才可能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否则将不利于相对落后国家的经济发展。由于英国已进入农工商业时期,它实行自由贸易政策是正确的,但绝不能否认保护贸易政策在英国经济发展史上所起的重要作用。至于德国,由于它还处在农工业时期,所以必须采取保护贸易政策。 (2)提倡生产力论,指出比较成本论不利于德国生产力的发展。李斯特认为,生产力是创造财富的能力。一个国家的财富和力量来源于本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国际贸易)第五章贸易保护主义理论

(国际贸易)第五章贸易保 护主义理论

第五章贸易保护主义理论 “保护主义”(tradeprotectionism)壹词,于国际贸易中是个很古老的话题,各国于对外贸易中采取种种保护措施已有很长的历史,但目前国际上兴起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却有许多和过去不同的特点。全面了解这些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是正确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前提和基础。和此同时,面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冲击,中国企业怎么办,是壹个具有非常重要现实意义的课题。 于对外贸易中实行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商品于国内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竞争,且向本国商品提供各种优惠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的主张和政策。于限制进口方面,主要是采取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俩种措施。前者主要是通过征收高额进口关税阻止外国商品的大量进口;后者则包括采取进口许可证制、进口配额制等壹系列非关税措施来限制外国商品自由进口。这些措施也是经济不发达国家保护民族工业、发展国民经济的壹项重要手段。对发达国家来说则是调整国际收支、纠正贸易逆差的壹个重要工具。 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较晚发展的资本主义国家,常常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发达国家则多提倡自由贸易,贸易保护主义只是用来作对付危机的临时措施。到了垄断阶段,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贸易保护主义,已不仅仅是抵制外国商品进口的手段,更成为对外扩张、争夺世界市场的手段。 从历史到现实,各国政府均于不同程度上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和国际贸易政府干预政策。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俩种对立性政策相互交织,构成了当代国际贸易领域的现实图景。 第壹节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及对我国外贸经济的挑战当代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总的特点是:①主要保护手段由关税转到非关税措施。壹系列的国际贸易和关税谈判中形成的决议,大大降低了关税总水平,于是各国转而采取非关税措施来推行保护主义政策。这些措施灵活、隐蔽、限制性强,世界贸易总额壹半之上受到各种非关税限制。②保护政策对产品的针对性越来越强,如对工业品限制减少和降低,但对农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