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加强我国的文化和道德建设

如何加强我国的文化和道德建设

如何加强我国的文化和道德建设
如何加强我国的文化和道德建设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的推进,文化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成绩。但近年来社会上一些恶性事件的发生,时刻提醒我们:当前的文化建设尤其是道德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相比仍然有着很大的差距。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健康发展,必须加强思想道德文化建设。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和基本要求,才能真正开创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一、加强全民思想道德文化建设是实现社会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从道德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看。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方针表明,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具有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鲜明特征,它通过集中发挥文化教育人、引导人、培养人、塑造人的基本功能,深入渗透于各种文化领域,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占有至关重要的核心地位。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必须认识到,如果只讲物质利益,只讲金钱,不讲理想,不讲道德,人们就会失去共同的奋斗目标,失去行为的正确规范。要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为社会保持良好的秩序和风尚营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础。”社会主义道德文化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部分,既体现着中国先进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反映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成为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精神动力的关键因素。

二、加强全民思想道德文化建设具有深远意义。从一定意义上讲,文化是制度之母。一种社会制度的形成、巩固和发展,需要有相应的文化为其提供指导和奠定基础。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与之相辅相成的文化建设尤其是思想道德文化建设却相对滞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并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21世纪头20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构建和谐社会,需要高度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作支撑,其中,精神文明源于强大的文化建设和积累。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和中心环节。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前提条件。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必须积极建设和谐文化,充分发挥和谐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强大精神支撑作用。以社会主义和谐价值体系为根本,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思想舆论氛围。任何一个社会的发展,都需要通过建设一定的文化,为社会提供正确的导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样需要通过和谐文化建设为其提供正确的思想导向。没有正确的思想导向,没有思想上的和谐,就难以形成社会凝聚力,就无法达到全社会的团结一致,也就无法实现社会和谐。

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坚持发

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三、加强全民族思想道德文化建设根本。在现代化建设中,精神生活的状况已成为制约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因素。从西方已完成的社会现代化进程看,社会现代化在促进人的发展的同时,也给人的发展特别是人的精神生活带来了一些问题。一是传统价值的失落,人们对金钱的崇拜和追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金钱成为衡量人的价值的主要尺度,传统价值观中许多优秀的东西,如对人格理想和精神境界的追求及一些良好的道德观念遭到冷遇甚至被抛弃,精神危机成为社会通病。二是人的生存片面化,工具理性和功利原则被过分推崇,人在劳动中丧失了个性,能力片面甚至是畸形发展。三是大众文化泛滥,文化制作程序化、运作商业化、形式快餐化、内容肤浅化,导致了人文精神的缺失。四是消费主义盛行,企业和媒体煽起人们不合理的消费欲望,在引导人们追求奢华物质享受的同时,又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要坚持以人为本,就要把加强全民族思想道德文化建设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来抓。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价值原则和最高价值取向。

人的全面发展,主要是指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人的能力和个性的充分发展和展示。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和内容看,人的全面发展不仅体现在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上,更应体现在精神生活的丰富和精神素质的提高上。精神生活的丰富和精神素质的提高,必须以和谐文化建设为前提。加强全民族思想道德文化建设、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是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只有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人们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才能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克服人的片面化倾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四、加强全民族思想道德文化建设重在落实。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推进全民族思想道德文化建设,要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全社会道德观念出现的新情况,科学判断人民群众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道德观念的新变化,深入探索加强全民族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的新规律。要适应新时期广大人民群众思想道德水平呈现出的复杂性、不平衡性特点,贴近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实际、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现实。针对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的热点和难点,既不能一味回避遮掩,也不能一“堵”了之,而要通过调研,从实际出发,找到与当前社会转型期相适应的思想道德文化建设模式。

在当代中国,由于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再加上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冲击,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出现了多样化的态势。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社会文化也发生了激烈变迁。现代化的“阵痛”在冲击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素以“礼仪之邦”著称的中国社会发生了道德文化危机。道德的遗失与困惑成为这一时期的显著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加紧和谐文化建设,尤其是思想道德文化建设,培育和巩固社会主义的主导价值观,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确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