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卷(附答案)-八年下历史期末试卷

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卷(附答案)-八年下历史期末试卷

八年级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每小题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要求)

1.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标志性事件是()

A.五四运动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开国大典 D.抗美援朝的胜利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相关知识的掌握,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北京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

【解答】据题干“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标志性事件”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北京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2.毛泽东说:“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站起来了,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将压抑不住。”你认为在20世纪50年代初的这场“暴风骤雨”是指()

A.开国大典 B.抗美援朝

C.镇压反革命运动D.土地改革

【分析】本题以毛泽东说:“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站起来了,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将压抑不住。”为切入点,考查土地改革。

【解答】由“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站起来了”结合所学,1950年,中央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全国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三亿无地或少地农民分得了土地。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了,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可知,20世纪50年代初的这场“暴风骤雨”指的是土地改革。故选:D。

【点评】本题以土地改革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3.一首《英雄赞歌》“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为什么大地常春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还有迷人的《一条大河》“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多少

年来,当这熟悉的旋律响起时,多少人不免心潮澎湃,联想起()

A.土地革命战争 B.解放战争 C.抗日战争 D.抗美援朝战争

【分析】本题考查抗美援朝。

【解答】《英雄赞歌》和《一条大河》都是描写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浴血奋战的爱国主义歌曲。

故选:D。

【点评】掌握抗美援朝期间出现的英模人物,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4.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我国建立了历史上没有过的大规模的钢铁、汽车、机床等企业,这体现了“一五计划”对我国工业发展的主要影响是()

A.中国已经实现工业大国之梦

B.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基础

C.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完成了“大跃进”

【分析】本题考查了“一五”计划的意义。

【解答】题目给出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我国建立了历史上没有过的大规模的钢铁、汽车、机床等企业,这体现了“一五计划”对我国工业发展的主要影响是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基础。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一五”计划的意义。5.观察下列图片,所表现的共同主题是()

A.开国大典 B.土地改革 C.三大改造 D.大跃进

【分析】本题以题干图片信息为依托,考查三大改造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所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三大改造。1953年,我国开始进行三大改造。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

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引导个体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从1954年开始,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赎买的方式,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三大改造的内容、形式以及意义。

6.20世纪50年代,一位农民创作了一首“稻谷赶黄豆,黄豆像地瓜,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的民歌。你认为这首民歌创作的时期是()

A.开国大典 B.土地改革时期 C.一五计划时期 D.大跃进时期

【分析】本题考查大跃进时期的“左”的错误的主要表现。1958年发动的“大跃进”运动,导致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标志的“左”倾错误泛滥。

【解答】由于党和人民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1958年发动的“大跃进”运动,导致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标志的“左”倾错误泛滥。结合题干所给内容夸张的民歌,从而判断反映的是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

故选:D。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

7.建国以来,我国各项工作的开展基本是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进行的,但是下列哪一时期却背离了这个中心()

A.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B.三大改造时期

C.“大跃进”运动时期D.“文化大革命”时期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化大革命的认识。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解答】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文化大革命时期,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国民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基本没有提高,教育科学文化事业被严重摧残。所以文化大革命时期背离了经济建设为中心。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文革是一场有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和国家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文革带给我们的教训是: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必须进一步建全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

8.美国首次公开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的文件是()

A.《波茨坦公告》B.《开罗宣言》

C.《中美联合公报》D.《中美建交公报》

【分析】本题考查了中美关系。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双方敌对的状态长达20多年。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美国争霸的国际形势变化,20世纪70年代初,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中美关系出现转机。

【解答】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会见毛泽东主席,并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美国开始承认中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在这个公报中美国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1972年在上海签署的《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国开始承认中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9.“两弹一星”中,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

A.1964年10月B.1966年10月C.1967年6月D.1970年4月

【分析】本题考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解答】1964年10月16日15时,在中国西部的戈壁滩罗布泊地区传出一声巨响,中国成功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中国成为了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世界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故选:A。

【点评】重点识记“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时间及影响。

10.1970年4月24日21时50分,太空传出的《东方红》乐曲响彻宇宙。与此相关的事件是()

A.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B.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

C.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

D.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

【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第一个人造卫星。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题干材料“1970年4月24日21时50分,太空传出的《东方红》乐曲响彻宇宙。”是对东方红人造卫星发射成功的描述。1970年4月,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顺利送人太空。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成功掌握了人造卫星的空间技术。从此,中国在空间技术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东方红人造卫星发射成功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知识内容与影响。

11.中国人民的社会生活发生重大变化,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始于何时()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五大

【分析】本题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影响。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题干中“中国人民的社会生活发生重大变化,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始于”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实施。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故中国人民的社会生活发生重大变化,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始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故选:C。

【点评】重点识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与影响。

12.“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首歌谣说明了()

A.人民公社的优越性

B.农民赞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批评人民公社的平均主义

D.农民反对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改革开放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关知识的理解。

【解答】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可知,这是在改革开放时期在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田到户,包干到户,包产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

业生产的发展。上述材料就是农民拥护和赞扬这种政策的体现。

故选:B。

【点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1980年代初期在中国大陆的农村推行的一项重要的改革,要掌握这一政策的时间、内容、意义。

13.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政策经历了四次大变化,其中不适应当时生产力水平的政策是()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分析】本题以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政策经历了四次大变化为依托,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政策经历了四次大变化,其中不适应当时生产力水平的政策是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后,党发动了“大跃进”运动,于此同时农村掀起了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追求“一大二公”,即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进一步提高了土地的公有化程度,平均主义分配原则表明生产关系中已出现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人民公社化运动是1958年党和国家领导人轻率地发动的,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使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相关知识。

14.当今中国正在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为依托,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融入世界的发展道路。如果要追溯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必须要铭记。第一扇“窗”是()

A.沿海开放城市 B.沿海经济开放区

C.自由贸易区D.经济特区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经济特区的设立。识记我国经济特区的内容。

【解答】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1980年,我国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这些经济特区,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经济特区的建立,迈出了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第一步,打开了第一扇“窗”。

故选:D。

【点评】本题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为依托,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经济特区的设立的意义。

15.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在北京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哪一次会议正式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A.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大会B.中共十五大

C.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二大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共十二大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982年召开的中共十二大,邓小平明确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共十二大正式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共十二大的相关史实。

16.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最能反映的是哪一原则()

A.民族平等 B.科教兴国 C.共同繁荣 D.“一国两制”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史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解答】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原则,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最能反映的是民族平等的原则。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史实。

17.我国经济特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最大区别在于()

A.主权归属不同 B.外交政策不同 C.社会制度不同 D.经济政策不同

【分析】本题以我国经济特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我国经济特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最大区别。

【解答】据学过的知识已知,我国分别是从英国、葡萄牙的手中收回香港和澳门的。香港回归的时间是1997年7月1日,澳门回归的时间是1999年12月20日,港澳回归是“一国两

制”构想的成功实践。中国在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而在我国的经济特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我国经济特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最大区别在于社会制度不同。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祖国统一大业、经济特区的设立的相关史实。

18.中国政府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其总体目标是为了()A.解决香港回归问B.解决澳门回归问题

C.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D.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分析】本题考查一国两制.

【解答】中国政府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于20世纪80年代创造性的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

故选:D。

【点评】知道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19.海峡两岸统一的根本前提是()

A.和平统一方式 B.经济交流 C.实现“三通” D.一个中国原则

【分析】该题考查实现祖国统一的内容;台湾回归祖国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平发展已成为两岸关系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解答】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峡两岸的民间团体为进一步促进海峡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做的努力: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两岸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1992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一个中国的原则是海峡两岸统一的根本前提。

故选:D。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难度中等。理解海峡两岸统一的根本前提是一个中国原则。

20.在中英就香港问题展开谈判时,撒切尔夫人说:“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实力上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这段话主要是指()A.中国处理国际关系不妥协

B.中国享有崇高的国际地位和声誉

C.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越强,在国际关系中主动权就越大

D.英国霸权地位丧失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会将香港归还中国的原因.

【解答】从撒切尔夫人的话“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实力上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我们可以看出英国同意将香港归还中国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与英国相比,在实力上远远占优势。充分证明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越强,在国际关系中主动权就越大。故选:C。

【点评】注意根据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作答.掌握我国能够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根本原因.21.对于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的根本原因探讨,正确的是()

A.“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B.综合国力的提高

C.改革开放 D.国际社会的大力帮助

【分析】本题考查香港、澳门和一国两制。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我国分别于1997和1999年收回对香港和澳门的主权。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随之导致了国际地位的空前提高。这就使我国在与英国、葡萄牙谈判时大大增加了话语权,促使了香港、澳门的回归。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香港、澳门回归与对台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等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注意内容及影响。

22.新中国成立至今的六十多年时间里,我们解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这得益于党和国家的政策,也是科技成果的体现。“政策”

和“科技成果”分别指()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籼型杂交水稻

B.国有企业改革、神五飞天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两弹一星

D.设立经济特区、籼型杂交水稻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农业政策及农业科技成果。

【解答】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解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联系所学可知,党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使农村巨大发展;袁隆平的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更是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故“政策”和“科技成果”分别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籼型杂交水稻。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注意扎实掌握党和国家在农村进行的生产关系调整的主要形式及影响。

23.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一港珠澳大桥将于2018年建成通车,这对香港、澳门、珠海三地经济社会一体化意义深远,也为香港、澳门回归20周年献上的一份厚礼。澳门回归祖国是具体时间是()

A.1997年7月1日B.1998年12月20日

C.1999年7月1日D.1999年12月20日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香港回归祖国,香港回归祖国表明了“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解答】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针对台湾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在一国两制的指引下,中英两国于1984年9月26日公开签署香港问题的声明,英国公开宣布放弃1997年之后对香港的主权,1997年7月1日我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我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祖国统一、“一国两制”、港澳回归的相关史实。

24.从人民海军和空军的建立、“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解放军战略导弹部队的组建等内容中,提炼出一个学习主题,其名称应是()

A.中国的工业化历程 B.近代的科学技术和文化

C.新中国的国防建设 D.现代的社会生活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将历史事件进行归类的能力。

【解答】人民海军和空军的建立、解放军战略导弹部队的组建可以归为新中国的国防建设成就,比较有争议的是“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这一成就,其实,它既可以归为新中国科技成就,也可以归为新中国的国防建设成就。

故选:C。

【点评】掌握我国的国防建设成就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5.建国以来,我国人民对于时间的掌握发生的变化有这样的说法:50年代看天上(太阳),70年代看墙上(挂钟),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年代看腰上(手机).这反映了()A.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

B.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变化

C.我国的轻工业发展很快

D.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的准确理解与运用。【解答】根据所学可知,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故选:B。

【点评】本题略有难度,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辨析能力。注意扎实掌握改革开放前后我国社会生活变化的有关史实。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26小题12分,27小题13分,共25分)

26.(12分)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

材料二:1958年《人民日报》报道早稻亩产如下:

7月12日,福建闽侯城门乡公社:3275斤;7月18日,福建闽侯连板公社:5806斤;7月31日,湖北应城春光公社:10597斤;8月1日,湖北孝感长风公社:15361斤;8月13日,湖北麻城建国公社:36956斤;9月5日,广东北部山区连城:60437斤。

材料三:“中央一号文件”原指中共中央每年发的第一份文件,该文件在国家全年工作中具有纲领性和指导性的地位。一号文件中提到的问题是中央全年需要重点解决,也是当前国家亟需解决的问题,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解决这些问题的难度。2004年至2012年中央连续九年发布了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2)材料一中的图二反映中国在农业方面的变革跟哪次会议后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有关?这次农村改革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3)材料二的数据有什么特点?请你解释为何会出现这一特点?

(4)通过以上材料,请你写出对建设中国新农村的看法?

【分析】(1)本题考查土地改革;识记土地改革给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的性质带来的变化。(2)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识记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的相关史实。

(3)本题考查的是大跃进运动的知识点。识记大跃进运动的特点。

(4)本题考查对三农问题重要性的认识。农民、农业、农村是中国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问题。【解答】(1)图一是《1950年农民丈量分配土地》,反映的是土地改革的历史。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此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全国掀起了土地改革运动。

(2)图二是《农民领取土地承包合同》,反映的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历史。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农民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有了生产的自主权,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粮食产量逐年提高,农村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农村逐步富裕起来。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经济建设上)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3)由材料“7月12日,福建闽侯城门乡公社,3275斤;7月18日,…安徽繁昌,43075斤;9月5日,广东北部山区连县,60437斤。”可知材料四反映的是大跃进运动的浮夸风。大跃进运动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中国刚刚从革命战争转向社会主义建设,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和左倾错误在全国的蔓延等。大跃进运动了阻碍农业的发展,损害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4)我国是农业大国,因此农民、农业、农村是中国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关注“三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再者农业发展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基石等。只要说明三农问题的重要性,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

(1)土地改革。

(2)①十一届三中全会;②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改善了农村的经济状况。(3)①浮夸风;②大跃进,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4)国家应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重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保护耕地,保护农村的环境等(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本题以三农问题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大跃进运动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27.(13分)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材料二:五星红旗在联合国大厦前飘扬(如图)。

材料三:“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列举新中国成立初期践行这一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一例即可)

(2)五星红旗在联合国大厦前飘扬开始于哪一历史事件?

(3)材料三中的文件发表于哪一年?该文件的签署有什么重要意义?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影响近现代外交差异的因素有哪些?

【分析】本题以五星红旗在联合国大厦前飘扬、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的内容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建交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1)结合材料与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初期践行这一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有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2)根据材料“五星红旗在联合国大厦前飘扬”并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1971年在26届联大上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3)材料三中的文件是“中美上海《联合公报》”发表于1972年的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

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4)总结性问题,符合题意即可,如民族独立、综合国力、经济实力、国际地位等。

故答案为:

(1)①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②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或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2)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3)①1972年;②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4)民族独立、综合国力、经济实力、国际地位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建交的有关内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