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画各种描传统画法与技巧

中国画各种描传统画法与技巧

中国画各种描传统画法与技巧
中国画各种描传统画法与技巧

中国画各种描传统画法与技巧

中国画的十八描传统技法

中国画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特有的技法。其中,勾法是中国画最基础的技法之一,指以线勾取物象的外廓,也叫描法,在工笔画中称为线描。

以线造型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特色,不管是人物画,还是山水画、花鸟画,都少不了以线勾勒物象。古代画家把各种线描形式概括成十八种技法,称“ 十八描”,作为基本程式用于传授线描技法。当然,十八描并不仅仅是人物画的基本画法,同样也是花鸟画的基本技法。

宗教画

【游丝描】

游丝描又叫高古游丝描,其线条纯用尖圆匀齐之中锋笔尖画出,有起有收,流畅自如,显得细密绵长,富有流动

性,画人物如春蚕吐丝,后人也称之为“ 春蚕吐丝描”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女史箴图》所运用的线条,连绵不断,悠缓自然,具有非常均和的节奏感,被认为是典型的游丝描。后来,曹仲达、李公麟、赵孟畹热嘶械南咛酰彩粽饫嘞呙栊问健U庵制交⒃踩蟆⒘鞒⑹嬲沟拿璺ǎ屎嫌诒硐治娜搜俊⒐笞甯九⑹伺蜗蟮取【铁线描】

用中锋圆劲之笔描写,丝毫不见柔弱之迹,其起笔转折时稍微有回顿方折之意,如将铁丝环弯,圆匀中略显有刻画之痕迹。在顾恺之、阎立本、李公麟、武宗元等人的作品中,都有“铁线描”的特征。唐代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中,服饰都用中锋细笔勾勒,顿起顿收,笔势转折刚正,如以锥镂石,唤起挺劲有力之感。它体现了书法用笔中的遒劲骨力。这种描法是古代画家表现硬质衣料的重要技法。清代著名画家张大千人物山水画

【琴弦描】

与高古游丝描属同一类型的描法,中锋悬腕用笔,画出的线条比高古游丝描更为粗劲而有韧性,宛若中国古代弹拨乐器的丝弦,五代周文矩擅用此法。为了强调柔软的丝

绸质地的衣纹和垂直飘摆时的姿态,在行笔过程中运用中锋缓慢画出,其线型平直、挺拔,其目的是为了较写实地表现出丝裙的衣褶。如张萱的《捣练图》、周的《挥扇仕女图》、《调琴啜茗图》中的衣纹裙带的线条,正是琴弦描的典范。有时画家为了加强某些裙裾部分的重量感,在行笔过程中用笔颤动,结果线条状似莼菜,起到了强化线条粗细变化的作用。

【行云流水描】

此描法宜中锋用笔,笔法如行云流水,活泼飞动,有起有倒。此法以李公麟的描法最为典型。元代汤垕《画鉴》中说:“(李伯时)惟临摹古画用绢素着色,笔法如行云流水,有起倒。”如李公麟的《免胄图》,迎风招展的旗帜和土兵身上软质的罩衫,线条流畅,笔意清新,如行云流水,舒卷自如。又如他的《维摩演教图》,所画人物的衣纹线条如行云流水,加上画中墨色浓淡的变化,使画中人物表现出圣洁出尘的风采。

【蚂蝗描】

又称兰叶描,为唐代著名人物画家吴道子所创,线条粗细变化不可穷诘,以表现“高侧深斜,卷褶飘带之势”,是吴道子在顾恺之等人“铁线描”的“密体”风格基础上实现的独特创造。他把狂草的用笔变为人物画造型的新方法,在轻重提按中体现线条的变化,在疏密随意中显生动,有如飘曳的兰叶一般,表现人物的风姿飘逸,世称“吴带当风”。如宋代佚名画家的《送子天王图》,继承吴风,衣纹用笔粗简,劲力流畅,顿挫宛转,兼具写意笔法,在疏密随意中显生动,表现了画中天神、天女、武将、力士内在的精神力量。

书法作品中国清代画家包栋山水画

【钉头鼠尾描】

落笔处如铁钉之头,线条呈钉头状,行笔收笔,一气拖长,如鼠之尾,所谓头秃尾尖,头重尾轻。如宋代李嵩的《货郎图》和《市担婴戏图》中的衣纹线条,采用中锋劲利的笔法,线形前肥后锐,形同钉头鼠尾。宋代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图》,用笔凝重,刚劲简放,衣纹转折流动自如,充分发挥了线条的表现力和装饰性,所画天王、力士、仙女皆显现出人情世态。清代画家任伯年也非常喜欢用这种描法来表现其用笔的豪爽奔放,体现了写意的风格特征,如他的《人

物图》也充分体现了钉头鼠尾描的特点。【混描】

以淡墨皴衣纹加以浓墨混成之,故名。描绘对象的衣服时,往往先用淡墨劲笔勾画出衣服的纹路轮廓,再用较深的墨色结合线面来破染,形成墨色层次的变化。实际上要表现的已经是色块和线条之间的处理关系,而非仅仅是单纯的线条用笔问题。如清代闵贞的《八子观灯图》,其画法是先

以淡墨勾勒成形,人物的衣纹线条层层交叠,最后用浓墨醒之,这种方法也是一般画家经常在起稿时使用的方法。有时,先用淡墨勾线成形,继而用浓墨醒之,最后用赭石在原来墨线或周围进行醒笔,这样既加强了线的随意性,也增添了线的浑厚感及线的形式美感。【橛头钉描】

其运笔刚劲有致,质朴简率,秃苍老硬,强调骨力的表现,犹如钉在地上的细木桩,和钉头鼠尾描有相近之处而显短粗。这种线描技法,在宋代已很流行,当时的马远、晁补之等人都善用此法,并一度成为当时画家表现文人隐士所惯用的技法程式。如马远的《孔丘像》,采用秃而枯渴的笔法,以浓重、壮实的笔墨表现较硬的麻质布料,在每根线条的中部都呈现出一种强有力的转折,收笔时则略为收缩。

【曹衣描】

相传曹衣描是北朝著名画家曹仲达受到当时传入的

印度美术风格的影响而创造出的。其线条以直挺的用笔为主,质感沉着圆浑,线条细密工致,紧贴身躯,宛如刚从水中湿淋淋地走上来一样,所以又被称为“ 曹衣出水” 。北宋郭

若虚的《图画见闻志》中就有“ 曹衣出水描” 的记载:“ 曹之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 。与吴道子风格的“ 吴带当风” 相映辉,丰富了中国画的线描技法。如明代吴彬的《临李公麟五百罗汉图》,罗汉衣纹线条密集,紧贴身躯。正如《点石斋丛画》中所说:“ 用尖笔,其体重叠,衣褶紧穿,如蚯蚓描。” 这种线条,在明代丁云鹏、陈洪绶等人的作品也有体现。【折芦描】这种描法所画衣纹线条起迄部分较为尖细,行笔至中间转折时由于压力增强,而形如折断的芦叶,故名。画折芦描时行笔速度不宜过快,过快易流于粗率;也不宜过慢,过慢则易笔势涩滞。在勾描的同时辅以淡墨进行渲染,一方面有利于增强衣纹的立体感;另一方面,也可以缓解由于用笔激烈转折而带来的紧张生硬之感。如宋代李唐的《采薇图》。【柳叶描】

这种描法所画线条状如柳叶,而略短于兰叶描,轻盈

灵动,婀娜多姿。《点石斋丛画》云:「笔下忌钉头怒降,心手相应而如柳叶。」这种描法适宜于用来表现质地轻而软的

衣服。如明代朱瞻基的《武侯高卧图》,人物的衣纹多用柳

叶描,偶尔也用兰叶描画些较长的线,使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清新、灵动、轻盈的美感。【竹叶描】

由宋时墨竹画技法演变而来,因线条状如竹叶而得名。《点石斋丛画》说竹叶描「用笔横卧,为肥短撇捺,如竹叶。」在人物衣纹的描法上,竹叶、柳叶、芦叶这三者叶子从外形上看都很相似,只有依靠描绘时手腕下笔的轻重、刚柔与长短等变化来加以区分。如清代禹之鼎所绘《李图南听松图》中的衣纹,用笔起伏顿挫明显,线条粗细变化较大,很像随风飘动的竹叶,飘逸活泼。【战笔描】

又叫战笔水纹描,宋《宣和画谱》上有这样的记载:「周文矩,金陵句容人也,……善画,行笔瘦硬战掣。」其

中的「瘦硬战掣」一语,可视为战笔水纹描的原始依据。周文矩的《重屏会棋图》画当时文人士大夫弈棋聚会的情景,画中人物,笔法简细流利,衣纹线条呈现出曲折战颤之感,与画谱上的记载基本相符。

【减笔描】

这是一种行笔速度快,线条简约的画法。其特点是侧锋行笔,画出的线条既概括简练,又富于变化,行笔速度快时尤显其笔力强劲。较为典型的作品是梁楷的《太白行吟图》,画诗仙李白行走吟诗的情形,全画除头部及五官用细笔勾描外,衣裙则用大笔四、五笔淡墨画出,纵笔挥洒,诗人吟咏时的神情就跃然纸上。梁楷的这种减笔线描把中国人物画的创作推到一个新的水平。在宋以后,梁楷的减笔画启发了一部分文人画家,对日本的绘画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枯柴描】

枯柴描与减笔描在用笔上并无多大区别,只是前者渴

笔较多,后者干湿并用。如宋代龚开的《中山出游图》,钟

馗衣纹都用偏锋,渴笔画出,在线叉开时还会产生飞白的效果,一如枯柴高悬。明代画家多采用这种描法,如吴伟、张路、周臣等画中人物服饰中的线条基本上属于这一类型。【蚯蚓描】

这种描法要求把篆书笔法融于画法之中,似篆书般圆匀遒劲的笔法,以外柔内刚的线条来表现人物的衣纹。如明代丁云鹏的《补纳图》,画中衣纹线条墨色秀润简劲,用线简洁,细劲平直,很好地体现了外柔内刚的衣纹特征。【橄榄描】

橄榄描用笔起迄极轻,头尾尖细,中间沉着粗重,所画衣纹如橄揽果实,故而得名。周履靖、汪玉认为此法为颜辉所创,如颜辉的《铁拐仙人像》,衣纹线条采用颤笔画出,头尾尖细,中间的线条粗如橄榄。【枣核描】

作者:心在云视觉艺术

枣核描用尖的大笔绘就,虽与橄榄描相似,但线条节奏较之更柔和,故线条更显自由。枣核描运用大笔挥洒,中间转折顿挫圆浑,呈枣核状。由于线的转折剧烈,中段自然鼓起,再加上线条短促,所以枣核描较适宜表现麻布的质感。如清代金农的《钟馗图》,就是典型的枣核描法。线的表现力

线条作为最基本、最单纯、最简单、最朴素的造型语言,被各种绘画所广泛使用,但是,线在国画里却有着特殊的地位

院体画

墨分五色及用墨方法

在中国画里,“墨”并不是只被看成一种黑色。在一幅水墨画里,即使只用单一的墨色,也可使画面产生色彩的变化,完美地表现物象。

文人画中国画用色特点

中国画是重视设色的,所以古代把图画叫做“丹青”。丹是朱砂,青是蓝靛,都是绘画上常用的颜色。

民间画

中国画设色方法

1、重彩法这种画法多为工笔画,以青绿主色,故称“青绿山水”,也叫“大青绿”。这种设色只能在熟绢熟纸上进行。先用淡墨勾出轮廓红,再运用工笔画的种种设色方法,一层层地把颜色染上去,最后用浓墨勾勒开醒,点苔提神。

在青绿山水中常用的方法有:

扇面画衬托法:在绢或纸的背面涂一层与正面景物相应的颜色,使正面颜色更厚或更鲜艳。如用汁绿染树叶,后面衬以石绿,用石绿染山石,后面衬以石青等。渲染法:同时用两支笔,一支蘸颜色涂在纸上,一支蘸清水把颜色化开去,产生由浓到淡的色彩变化,以表现物象的明暗,或云雾的显隐。笼罩法:即先铺底,后罩色的方法。一般是先用渲染法上底色,层层复加积染,颜色宜厚重;再添涂一、二次罩色,罩色宜鲜明淡薄。可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底色和罩色,使二者相得益彰,产生鲜明、厚重、复杂、丰富的色彩效果。如用花青铺底罩石绿,则浑厚凝重;赭石铺底罩以石绿,则鲜明温暖。

浅绛山水画

2、淡彩法这种设色适用于写意画法或半工半写的画法,它以水墨为主,色彩只起辅助作用。用淡彩法,墨骨很重要,墨骨画得好,画得足,物象在纸上立了起来,这时只要“轻拂丹青”,则能增强作品的神彩韵味。淡色法可分两类:一种以赭石为主色,称为“浅绛山水”;一种以青绿为主色。设色要有一个主调,力求单纯、整体。浅绛山水偏

重热色,但在热色中也要有变化,或从色度的深浅中求变,或以少许冷色开醒,以达到既单纯而又丰富的效果。青绿山水偏重冷色,但也要破以热色;所谓“万绿丛中红一点,恼人春色不须多”,就是运用得法的例子。

没骨(法)画:着色的步骤大体上有以下几种方式:先墨后色,先色后墨,色墨交替,墨色结合。3、泼彩法这是种以泼墨法为基础,借用工笔花鸟画的“撞水”、“撞色”二法,并从西画中吸取营养而创造出来的新技法。张大千、刘海粟是我国泼彩法造诣最高的大师。

国画基本技法:https://www.doczj.com/doc/034979073.html,/guohuajifa/

工笔画

写意画

花鸟画(花卉画):

水墨画

彩墨画】

白描画:

仕女画:

禅宗画

静物画:

成亲王小楷书法欣赏《洛神赋》

https://www.doczj.com/doc/034979073.html,/wapNews.asp?dataID=10761& page=3

《水墨画树》教案

11、水墨画树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自然界中千姿百态的树,启发学生把握其形态特征,选择高低、大小、过近不同的几棵树,用色彩画出来。 2、教育学生爱护花、树,保护优美的自然环境。 教学重点:把握其形态特征,选择高低、大小、远近不同的几棵树描绘出来。 教学难点:教育学生爱护花、树,保护优美的自然环境。 教学准备几种不同季节的树的写生挂图、画树的步骤图。 预习要求准备好水墨工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展示上节课优秀作品,师生进行简单评价。 2、出示树的写生挂图,通过观察认识各种不同的形态、种类的树,导入新课。 3、板书课题:《画树写生》 二、精讲探究 1、由于树的种类与生长环境的不同,树的枝干刚柔粗细有别,枝干穿插交错各异,叶子的外形不一,枝叶有轮生、互生、对生的区分形成了千姿百态的树形。例如高大的木棉,迎风飘舞的杨柳……(学生认真听老师讲解示范,为下一步写生做准备。) 树叶是有大小的,有颜色的。它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春天的树叶是嫩绿色的,夏季渐变成浓绿色,到秋季又变为黄红色。有的树到了冬季,叶子落尽,树干呈带色彩倾向的灰色。用色彩画树,要抓住外形特征的大感觉,树木也表现出季节的特征。 2、绘画步骤(教师边讲解边示范)。 (1)选材构图(画纸横放或竖放,用铅笔定出高宽的位置和比例)。 (2)画出外轮廓(抓住树的伞形和叶子形成的团块结构以及高低左右顾盼的姿态)。 (3)着色方法:分清整体大明暗关系,大胆用色,灵活用笔,画出大体明

暗,然后点招染细部(局部),最后再画枝干。 形式: 1、铅笔淡彩(用铅笔画好大效果,然后略加颜色)。 2、勾线填色。 3、油画棒加水彩。 三、练习展评 1、带领学生到室外作写生画。 2、教师指导,尤其是画树叶时对绿色的使用(例如明部可用浅绿加上柠蒙或土黄,暗部用深绿加上钴蓝或土红加群青,层层处理,在暗部边缘画出树叶的形状)。 四、拓展反思: 展览作业,共同评议。表扬优秀作业,指出存在问题(如树叶绿色不能过于单调,否则表现不出树的色彩特点)。 11、水墨画树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感受树的自然形态美,学习用毛笔作画,概括、简练地画出一棵树。 2、用水墨工具表现各种树。 3、通过学习有关的国画知识激发学生热爱和学习中国绘画艺术。 教学重点:学习用毛笔作画,概括、简练地画出一棵树。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有关的国画知识激发学生热爱和学习中国绘画艺术。教学准备毛笔、中国画的工具材料等、宣纸 预习要求准备好水墨工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展示上节课优秀作品,师生进行简单评价。 2、欣赏课本中的图例,感受国画笔墨的表现力和作者笔下创造出来的“树”的造型美与艺术美。欣赏傅抱石的《大树》及任伯年的《古树》,指出本课学习内容,板书课题。前课学习用色彩画树,本课学习用毛笔画树,画法

小学美术《学画松树》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学画松树教学设计 课题:学画松树 课业类型:绘画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松树的外形特征,并能够学会并掌握国画干笔中锋勾勒及墨色的变化,提高学生国画的鉴赏能力及绘画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照片和国画松树的对比,了解国画松树的表现方法,并通过教师演示,掌握松树的绘画方法及绘画步骤。通过实践,尝试运用笔墨表现松树枝干形态和松针组合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表现国画松树,感受并学习松树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顽强、挺拔、刚毅的品格,体会松树不屈不挠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点:运用墨色变化、用笔方法表现松树的树皮皴法、枝干形态和松针组合特点。 教学难点:巧妙运用各种国画技法表现有创意的松树,并能画出有一定意境。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范画。准备国画颜料、生宣纸、调色盘、毛笔、墨汁,毡子等 国画用具。 学具准备:准备国画颜料、生宣纸、调色盘、毛笔、墨汁,毡子等国画用具。搜集描 写松树的古诗。 教学过程: (明确目标;用基本问题引发对大概念的思考;设计引发学生兴趣的活动;讲解美术知识和技法要求;要有启发、引导思维和创意的提问和讨论;具体的作业要求;注明时间分配): 一、新课导入 接诗游戏。 师:同学们平时都很喜欢读书背古诗,今天老师考考你们,我们一起玩个游戏,叫接诗游戏。我说上句看看同学们能不能猜到下一句。“大雪压青松”,下一句是? 生:“青松挺且直”。 师:你知道这句诗是赞美什么的诗句? 生:“松树”。

师:那这句诗说明松树有什么样的品格呢? 生:顽强、挺拔、刚毅的品格。 师:你还知道哪些写松树的诗?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 师:同学们知道岁寒三友吗? 生:(松、梅、竹) 师:松树是岁寒三友之一,在风雪中依然挺拔青翠,被称为我们民族的吉祥树,“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松树又被称为常青树,是常青不老的象征松树,因此成为我国古今文人与画家喜欢的创作题材之一。 师:那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用水墨的表现方式画松树。 引出课题——学画松树。(板书课题) 二、观察欣赏 1、多媒体出示黄山松视频。 在出示视频前提出要求:观察感受松树的外部形态特征。边看边思考。 师生交流: 松树形态各异,我们第一课学习《形的魅力》时曾学过直线形和曲线形,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对黄山松进行分类。

国画梅花点梅方法

梅花是国画经常出现的素材之一。梅花总在寒冬绽放,国画中的梅花以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下面来看看国画教程:梅花点梅方法有哪些。 一、梅花枝干线条 先在画面上画上枝干,注意用笔和用墨,线条要刚柔相继,干湿互参,浓淡相宜。为了留下梅花朵的生长位置,因此在画线条时要注意留白,同时还要考虑线条的穿插和虚实关系。 二、点花朵时有三个要领 一要疏密相间:作到紧密处“密不通风”,稀疏处“疏可走马”。 二要随意自然:点花朵时要注意点的形状和组织关系,不可千篇一律地五瓣一组,也不要墨守成规地到处点园点,要既在规矩之中,又在法度之外。 三要变化丰富:点花时还要注意颜色的干湿浓淡变化,只有这样才能生动自然。

国梅花点梅方法有哪些? 三、点花萼补小枝 花萼不仅是花朵和枝干相互连接的媒介,它还是进行画面调整的重要手段,因此点花萼时除了在花瓣的周围点墨点,有时还在没有花瓣的地方点,此处的点是为了打破画面的空间布白关系。补小枝表面看来是对梅花枝干进行补充,但实际上也是对画面进行调整的方法,其目的是为了使画面的空间和布白更加完整。 四、勾勒花蕊调整画面 勾花蕊是一个将无序的花瓣进行组织的过程,画面的疏密虚实和花朵的转侧向背都是在这一步骤完成。勾花蕊时考虑更多的不是从花朵的个体结构出发,而是从画面的整体关系考虑,因此可以将原本一朵花的花瓣分解成两朵,也可以将多点花瓣合并成一朵。花蕊勾勒完成后就要对画面进行调整,可以用淡墨画上枝干,用淡彩点上梅花,以增加画面的层次感。最后用淡墨加赭石的淡赭色在枝干上晕染,使干枯

的枝干润泽。 看完以上国画梅花点梅的方法,相信会对大家的国画梅花绘画能力有所提高。以上就是关于国画教程:梅花点梅方法有哪些的全部内容,感兴趣的朋友请继续关注我爱画画网。

梅花与中国画的情结渊源

梅花与中国画的情结渊源 中国画,是我国古老传统的绘画形式。据大量考古和史料记载,远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画在丝织品上的绘画。如春秋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御龙图》帛画,就已显现中国画的雏型。中国画在长期的发展、衍变中逐渐成熟、定型,成为具有鲜明特征的绘画艺术形式。在题材方面也有了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的分类分科。 关于花鸟画,唐代以前文献记载甚少,画史画论中开始使用“花鸟”一词是在唐代。同时期,出现了大量精于此道的画家和绘画。因此,中国绘画史将花鸟画独立成科的时间定在唐代,而唐代花鸟画对宋代以后的花鸟画影响深远。由于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融,显示了这一历史时期中华文化的开放自信、兼容并蓄的特点。 宋代的花鸟画在隋唐五代的基础上,得到了重大发展。这一时期花鸟画,不仅题材广泛,如花卉、翎毛、蔬果、草虫、畜兽等皆入画图,且注重表现时代精神和关照审美的多元化。在技法上,呈现出了多样性的特点。即:根据描写手法的精工或奔放,分为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又以使用水墨色彩上的差异,分为水墨花鸟画、泼墨花鸟画、白描与没骨花鸟画。这一时期是中国花鸟画发展史上的一个繁荣盛世,这一时期的花鸟画中,涌现出了一批擅画梅花的大家。如:高僧华光寺长老仲仁、赵诘、杨无咎、马远、赵孟坚等,众多水墨梅花作品,如雨后春笋,形成星火燎原之势,迎来梅花绘画一个又一个艺术高峰。 中华民族与梅花有着特殊的情结和不可分割的历史渊源。在许多文人志士和专家、学者、广大民众的心中,梅花是中华民族、中国精神的象征。因为中国是梅花的故乡(原产地),因而有着天然的民族本土文化的情结。自古以来爱梅、喜梅成为一种文化传统。 《诗经》中称梅花为“嘉卉”,著名宋代诗人范成大称梅花为“天下之尤物”,古往今来颂扬梅花者不胜枚举。梅花被视为“五福吉祥之花”、“迎喜报春之花”;称誉其为清雅俊逸、高标不俗、凌寒留香的翩翩君子。梅花,最早纳入中国画这一传统绘画题材的“主菜单”是自然天成的事。 作为三大国粹之一的中国画(即京剧、中国画、中医),其表现形式符合东方的审美标准。如中国画的书写性与中国书法一脉相承,走笔用墨具有广泛的赏读性;中国画画面上的题款,使画面文图并茂相得益彰;还有中国写意画追求的意向神韵等,恰如其分地照应到民族传统的审美习惯和特点。于是,中国画便必然成为表现梅花多样性主题的最佳绘画形式。中华民族是一个经验型的民族,我们的思维也同样是个经验型的思维。中国绘画长期发展的印痕,与梅花文化形成发展的特征,同根同源,相通相融,有着高度自然的契合点。 用中国画画梅花,不仅可以艺术地表现梅花的风采特征,而且更能表现梅花文化和梅花精神的内涵。以梅花作为中国画创作的题材,同样可以彰显中国画逸趣神韵的无穷魅力! 来源:美术报作者:张建新(中国梅花艺术研究院院长)

《学画松树》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多媒体欣赏了解松树的构造及组成部分,并能够学会并掌握国画干笔中锋勾勒及墨色的变化,提高学生国画的鉴赏能力及绘画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照片和国画松树的对比,了解国画松树的表现方法,并通过教师演示,掌握竹子的绘画方法及绘画步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表现国画松树,探索用水墨自由创松树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创造精神。通过画松树,感受并学习松树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顽强、挺拔、刚毅的品格。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愿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松树干、松树麟以及松针的画法。 教学难点:巧妙运用各种国画技法表现有创意的“可爱的动物”并能画出有一定意境。 三、教学策略 通过上堂课写意动物的学习,学生基本了解了国画的基本用笔用墨的方法,但是由于国画这种艺术形式不是一招一式便能掌握的绘画技能,它需要长时间的反复练习巩固,这样就需要一种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容易,更轻松的掌握其方法和技巧,所以在本册国画教学中我采用“欣赏——演示——尝试体验——小组分析——尝试创作——欣赏提升”这样的教学策略及模式,让学生了解国画课的流程,并从中学会掌握国画用笔用墨技巧方法,为以后创作更多类型的国画做铺垫。 四、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含过程与方法) 设计目的和说明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准备国画颜料、生宣纸、调色盘、毛笔、墨汁,毡子等国画用具。搜集松树的树叶实物或照片。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课前准备习惯。 导入新课 接诗游戏 师:上课前请同学们和我玩个游戏,叫接诗游戏。我说上句看看同学们能不能猜到下一句“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你知道这句诗是赞美什么的诗句? 生:“松树”。那这句诗说明松树有什么样的性格呢?(顽强、挺拔、刚毅的品格) 师:那今天我们一起用国画的形式画一画松树 引出课题——学画松树 多媒体出示松树照片与国画松树的对比,提出问题:1.现实中的松树与国画松树有什么区别?2.国画松树是怎样表现的? 3.你觉得国画松树的绘画步骤是什么?先画什么?然后呢? 利用真实的松树和国画写意松树做比较,分析其中的区别,让学生了解国画画面是怎样描绘真实实物,初步感受中国画给人们带来的独特艺术魅力。 观察欣赏 2.一般以扇状、车轮状、马尾状来表现同一单元的密集松针。以“品”字形结构合成一组

中国画--树的画法--(教案)

中国画----山水:树木画法 第1 课时:树木画法课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欣赏、讲解、示范与练习相结合。 教学目的: 通过树木画法的教学,增加学生对中国画山水的了解,提高学生对中国画山水树木画法的技法与欣赏水平。为以后学习山水画打下基础。 重点:树木的结构和中国画画树的特有的表现手法。 难点:树木的穿枝插叶。 教具准备:山水画二至三幅,树木结构图一幅,树枝、树叶分类挂图学具准备:国画工具——笔、墨、纸、砚。 教学步骤 课前,在教室前面挂出写意山水画二至三幅。 1导言: 先欣赏挂在墙上的几幅山水画,由此引入新课,介绍树木是山水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祖国的传统艺术,我们要十分珍爱并发扬光大。2树木的结构: 树木的种类繁多,形状也千差万别,但每株树都是由枝、干、根、叶构成,它们的生长规律是:主干粗、枝干细,枝干越分越细。 3树干、树枝的画法: 画树的顺序是:先立干,后分枝,最后点叶。 古人有“树分四枝”之说。意思是指画树要四面出枝,才能表现出一棵树的立体感。再则,画树枝要注意取舍、概括,以达到简化,同时在

画面的树干时,多用浓墨,画后面的枝干时,多用淡墨来表现,使其具有远近关系和层次。古人经过长期的观察、提炼,把各种树木的种类和各种树枝的生长规律和形态概括为两种基本形态。 即:“鹿角法”和“蟹爪法”。 鹿角法:枝条上挺如鹿角状,两枝交接处的内角多为锐角,也有成钝角的,但不宜取直角,因直角太呆板。 蟹爪法:枝条下屈,如蟹爪。(枣、柿等树,大体属于这一类。) 4树叶的画法: 树叶的表现法虽很多,但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即:点染法和双勾法。点染法: (1)胡椒法:为密集的圆形小点。最好用微秃的毛笔画,落笔时笔锋直擢纸面,有节奏地点下去。注意墨色的浓淡变化。 梅花点与鼠足点:由五点聚成一个小单位,其形状如梅花和鼠足,然后由许多小单位交错排列而成。梅花点下笔重;收笔轻;鼠足点下笔轻,收笔重。 松叶点:松叶又叫松针,由八、九笔或更多的笔画组成上仰的扇形,一般由中间一笔画起,先左后右,每个小单位参差交叠构成一大片树叶。 介字点与个字点:叶形下垂,每个小单位形如“介”字或“个”字。要注意参差交叠与浓淡变化。 双勾法: 双勾法,就是用勾线的方法画树叶。其组织排列规律也与点染法相似。

中国画赏析 梅

摘要: “四君子”是指中国画中的梅、兰、竹、菊,中国古代绘画,特别是花鸟画中,有相当多的作品是以它们为题村的,它们常被文人高士用来表现清高拔俗的情趣:正直的气节、虚心的品质和纯洁的思想感情,因此,素有“君子”之称。中国人对于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的称赞由来已久,自是达成共识。其幽芳逸致,风骨清高,不做媚世之态;涤人之秽肠而澄滢其神骨,致人胸襟风度品格趣味于高尚之品性,深博世人爱意。现在我们就重点来说一下梅。关键字:梅花不畏严寒经霜傲雪 正文: 小小的花瓣,细而有劲的枝,淡淡的粉白,缠绕在周身的芳香。那是一种在冬天才傲然开放的花,那是一种在雪中才显得更加纯白的花,那是一种雪花压不到的花。是的,那就是梅花。在冬雪中傲然挺立的花。古有很多文人墨客都对梅花赞赏有加,其中最有名的有宋代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其中“树枝”与“墙角”搭配极为自然,显出了梅的清瘦,又自然而然地想到这“树枝梅”的姿态。诗人用零星的笔墨层层展开意境,几笔实写提起无限虚景,梅之精神也被表达得淋漓尽致,此诗人之神往,亦令读者神往。 梅花较耐寒,花开特别早,在早春即可怒放,它与松、竹一起被称为“岁寒三友”,人们画梅,主要是表现它那种不畏严寒、经霜傲雪的独特个性。那么,梅花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入画的呢? 据画史记载,南北朝已经有人画梅花,到了北宋,画梅就成了一种风气,最有名的是仲仁和尚,他创墨梅,画梅全不用颜色,只用水墨深浅来加以表现。据说他有一次,看到月光把梅花映照在窗纸上的影子,从中得到了启发,便创作出用浓谈相间的水墨晕染而成的墨梅。此后,另一画家杨补之在这种基础上又进一步发展了这种画法。创造出一种双勾法来画梅花,使梅花纯洁高雅,野趣盎然。元明以来,用梅花作画更多。元代最大的画梅大师应该首推王冕,他自号梅花屋主,他的水墨梅画一变宋人稀疏冷倚之习,而为繁花密蕊,给人以热烈蓬勃向上之感。王冕的存世名作,是他的一幅《墨梅图》他用单纯的水墨和清淡野逸的笔致,生动地传达出了梅花的清肌傲骨,寄托了文人雅士孤高傲岸的情怀。 但是,要画好梅花,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画梅人还必须有画梅人的品格,有人称之为“梅气骨”,一种高尚的情操和洁身自好的品格,正所谓:“画梅须有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 画家陈立斌创作的一副国画花鸟《敢在红梅头上开》,在作品中用写意的手法描绘出了一幅意趣盎然的花鸟画。据博宝艺术网的专家介绍,自幼酷爱绘画艺术的陈立斌尤其喜欢传统花鸟创作,梅、兰、竹、菊无一不精。在这幅作品中画家通过巧妙的花鸟布局将写意的花鸟场景呈现出来,而且通过色彩的巧妙使用,画中的黄腊梅花以及红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梅花是坚毅、高雅的象征,而在当代人们对于梅花十分喜爱,而且赋予了梅花以时代的精神,凌寒而开的梅花所拥有的强悍生命力让人赞叹。著名画家徐墨然创作的《红梅迎来万花荣》,他笔下的梅花枝干劲健,繁而不乱,疏密有序;而对傲然开放的梅花形象的描绘则是变化多端。此外,在梅枝中穿插着疏松的几支墨竹,与梅花的形象相映衬,给人以极好的艺术享受。这样充满喜气的画面更是寓意着美好幸福的生活和未来。 傲雪临霜的梅花,真真切切的象征了那种顽强不屈,勇于拼搏,渴望着暴风雪的来临的精神和品质。人们赞美牡丹,是因为它的富贵,赞美荷花,是因为它的出淤泥而不染,而我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学画中国画——树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学画中国画— —树 (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古代画家的两幅画的欣赏,引导学生开端了解 和了解中国山川画,引发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情绪; 2.学习山川画中树的根本画法; 3.感觉山川画中树的美感,勉励学生在生存中善于视察。 (二)作业要求:画两棵差别形状的树。 (三)课业种别:绘画底子课。 (四)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山川画作品,了解中国画“效法造化”的原理, 并引发学生勇于实验用翰墨体现本身喜好的树; (五)教学难点:山川画中树的根本画法。 (六)用具准备:1.老师:书、国画画东西、范画、录像。 2.学生:书、国画东西。 (七)教学历程: 一、构造教学:查抄用具。 二、导入新课: 1.由儿童画“树”与国画“树”举行比拟,引出新课。 2.板书课题:学画中国画——树 三、教学新课: 1.看录像:中国画“效法造化”的原理

2.看书p4讲老画家以大天然为师,作画的故事。 3.解说山川画中树的根本画法:边演示边解说。 (1)画树起首要视察、研究种种树木的形态和特性及生长纪律和构造布局。 (2)画枝干:“树分四比方”,要有立体感。 (3)画叶: a.单叶:用点的要领,中峰直点,侧峰横点。 b.夹叶:双勾法。 4.出树模画、挂图,学生阐发范画画法。 5.看书p4与挂图比力,感觉山川画中树的美感。 四、部署作业,提出要求: 1.先在别的纸上画出树的根本形态; 2.直接画在宣纸上,细致回想领会老师所讲的根本画法。 五、学生训练,老师引导: 1.用翰墨的要领; 2.技法的运用。 六、作业小结: 1.讲评,展示作业结果。 2.摒挡东西。 同时,特别感谢安老师为我们提供这么优质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学画松树》名师教案

《学画松树》名师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为五年级下册“中国写意画法”小单元中的第三课。教材精选了两幅国画名家描绘松树的作品,以及一幅黄山迎客松的摄影作品。其中,两幅国画作品从不同角度表现了不同的松树形态特征:金农的《百木之长》主要表现松树的苍劲屈曲、姿态优美的感觉,而胡也佛的《迎客松》表现的是松树在贫瘠的山石缝中生长的坚韧、挺拔、舒展的形象。本课的重点就是通过对比、欣赏、实践,引导学生学习用水墨画的形式表现松树。在松树的表现中,知道如何把握枝干的一般表现方法,如何理解“树分四岐”以及如何用“品”字形结构表现松针是很重要的。松针的画法以中锋用笔,运笔方向有向心和离心两种基本方式,这是表现好松树的基础。教材中提供了相关分解图,对用笔方法、用墨方法也有比较明确的引导,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学情分析 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对水墨画的工具、材料的特性有了比较直观的体验与感受,尤其是对用笔、用墨的方法有了基本的了解,具备了进一步表现中国水墨画的能力。但是由于国画这种艺术形式不是一招一式便能掌握的绘画技能,它需要长时间的反复练习巩固。 教学思路 教学目标 1.了解松树的外形特征和精神象征,结合墨色变化、用笔方法学画松树。

2.通过欣赏名家作品,了解如何用笔墨表现松树的枝干、松针等特点,尝试运用笔墨表现松树枝干形态和松针组合特点。 3.体会松树不屈不挠的精神,感受用水墨表现出的松树的美。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墨色变化、用笔方法表现松树的树皮皴法、枝干形态和松针组合特点。 教学难点:巧妙地运用墨色的变化和用笔方法表现松树的特征。 教学准备 教师: 课件,准备国画所需要的工具材料。 学生:带齐毛笔、调色盘、墨汁、宣纸等工具。 教学过程 (一)微课导入 1.让学生观看微课并思考。 画面中老师画的是什么?用什么工具材料画的?先画了什么后画了什么? 2. 引入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用中国画水墨的方法来画松树。(板书) (二)深入学习 一、对比欣赏 1、出示迎客松图片,分析其造型特点。 2、出示胡也佛《迎客松》,对比迎客松图片有什么区别。 二、学习枝干画法 1.出示一组松树的摄影图片,感受松树的形态特征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松树的枝干特点(根部粗分枝细,两边不对称,前后有遮挡,表皮不光滑,有疤结……) 2.观察画家是如何描绘松树枝干形态的 出示松树笔墨作品,师生共同分析讨论总结画法: (1)中锋干笔勾枝干 (2)“树分四岐”,前后有遮挡,左右不对称 (3)侧锋淡墨皴树皮,有虚实变化,中间圆两边长 教师随机示范枝干画法

幼儿园大班绘画教案:梅花朵朵

幼儿园大班绘画教案:梅花朵朵Teaching plan of painting in kindergarten

幼儿园大班绘画教案:梅花朵朵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讨论、归纳,初步感受梅花的外形特征和 色彩的丰富。 2.在"点"的基础上学习"点转"的技能,尝试运用点 转法画梅花。 3.能综合运用各种色彩表现梅花的美。 活动准备: 1.课件:各种形态、颜色的梅花图片多幅。 2.国画工具材料(提供不同底色的宣纸)。 活动过程: 1.故事引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教师:你们见过梅花吗?今天正好请大家来帮个忙。引 出白雪公主故事(有一位帅气勇敢的王子听说白雪公主)。下

面我们带王子一起去认识梅花吧。教师播放课件,引导幼儿欣赏梅花图片。 2.欣赏梅花(1)欣赏、交流梅花的色彩和外形特征。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梅花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 一看。梅花有哪些颜色?是什么样子的?(五瓣,围起来像一个圆,中间有花蕊)教师:梅花都开了吗?它们长在树的什么地方? (2)欣赏、感受国画大师的梅花图。 教师:我们一起来欣赏国画大师画的梅花图,看一看它 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你觉得什么地方最美?(用色、布局、添画……) 3.幼儿尝试探索、学习梅花的画法, (1)尝试用吸管吹出梅花的树干和枝桠。 (2)我们用吸管吹出了梅花的树干,可是没有花,我们 来帮帮王子,让他能走过挂满梅花扇的路,更快一些找到公主。 4.教师示范小结(1)教师:梅花可以怎么画呢? (2)教师小结:用大白云点转画出花瓣,用小勾线笔浓 墨丽花蕊。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1课 水墨画树-松树丨苏少版

水墨画树--松树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进一步掌握笔墨的基本技法,并学会用合适的笔墨表现松树。完成一副以树为题材且有水墨韵味的水墨画。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体验、讨论、游戏等活动,进一步掌握水墨画的基本技法,并通过各类活动提升学生水墨的眼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水墨的独特绘画语言,体会中国水墨画独特的审美价值。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和实践练习,让学生掌握用毛笔的粗线细线、浓墨淡墨、枯笔湿笔来画松树。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水墨的独特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画出松树的姿态和精神。 教师准备: 毛笔(狼毫、羊毫)、墨汁、各类宣纸或毛边纸等、中国画颜料、调色盘、毛毡、笔洗、抹布、镇纸、PPT课件、实物投影仪。 学生准备: 毛笔、调色盘、洗笔桶、毛毡、抹布、学案。 第一环节:导入 一、练笔热身 1、猜一猜今天我们水墨画什么树? 教师图片/实物展示松树。 导入课题(贴磁铁)水墨画树--松树 2、要画好一幅水墨作品需要掌握一些的笔墨技巧,比如用墨点、墨线、墨块来表现。下面请同学们找一找这棵松树的“墨点、墨线和墨块”表现在哪里? (贴磁铁)(板书:墨点、墨线、墨块)。 3、指一指不同的笔墨效果浓、淡、枯、湿表现在哪?。根据不同的学情,也可提出行笔中锋、侧锋的问题。 (贴磁铁)(板书:浓、淡、枯、湿)。 4、教师在板书下方,示范浓、淡、枯、湿练笔

5、学生练笔 二、观察体验 1. 松树种类繁多,姿态造型也是千变万化。不管它高矮胖瘦,是曲是直,你知道他们都是有哪些部分组成的吗? 2. 树由哪几个部分组成?(枝干、松针。) 三、实践练习 (一)枝干画法教授 1.水墨画松树按什么步骤来画? 生:松树枝干、松针。 枝干怎样画? 树干的纹理怎样表现? 2.欣赏图组(一)直接用大笔画出枝干 教师示范 欣赏图组(二)先勾画出枝干轮廓,再画出树皮的纹理--松树 教师示范 观察树干纹理,总结 (铁磁体)树干肌理 3.看一名学生画的松树,画出了枝干的姿态,也画出了树干的纹理。介绍迎客松名字的来历,两根枝条像伸开双臂欢迎这来参观的游人。 4.学生试画,挑选几张有代表性的评价 (二)松针画法教授 1.思考松针怎么画? 2. 学生边欣赏,边回答问题,师生互动。 看三组图片,教师引导归纳画松针的三种方法。 (1)圆形松 (2)扇形松 (3)马尾松 3.教师示范 圆形松 扇形松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学画松树》教学设计

《学画松树》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多媒体欣赏了解松树的构造及组成部分,并能够掌握国画干笔中锋勾勒及墨色的变化,提高学生国画的鉴赏能力及绘画能力。 2.通过欣赏照片和国画松树的对比,了解国画松树的表现方法,并通过教师演示,掌握竹子的绘画方法及绘画步骤。 3.通过欣赏、表现国画松树,探索用水墨自由创松树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创造精神。通过画松树,感受并学习松树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顽强、挺拔、刚毅的品格。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松树干、松树麟以及松针的画法。 教学难点:巧妙运用各种国画技法表现有创意的“可爱的动物”并能画出有一定意境。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准备国画颜料、生宣纸、调色盘、毛笔、墨汁,毡子等国画用具。搜集松树的树叶实物或照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接诗游戏。 师:上课前请同学们和我玩个游戏,叫接诗游戏。我说上句看看同学们能不能猜到下一句: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你知道这句诗是赞美什么的诗句? 生:“松树”。那这句诗说明松树有什么样的性格呢?(顽强、挺拔、刚毅的品格) 师:那今天我们一起用国画的形式画一画松树。 引出课题——学画松树。 二、观察欣赏 多媒体出示松树照片与国画松树的对比,提出问题:

1.现实中的松树与国画松树有什么区别? 2.国画松树是怎样表现的? 3.你觉得国画松树的绘画步骤是什么?先画什么?然后呢? (1)一般以扇状、车轮状、马尾状来表现同一单元的密集松针。以“品”字形结构合成一组松针。 (2)画松针时用笔要挺劲,有疏密变化,并有浓淡层次感。 三、尝试体验 通过刚刚欣赏教师演示,让学生尝试体验其中用笔用墨的方法。(包括中锋运笔、侧锋运笔,两者相结合的方法。用墨汁调出不同深浅的墨色,焦、重、浓、淡,轻。)教师巡视指导并提出问题。你在尝试中遇到了哪些问题? 你觉得松树哪部分比较适合运用中锋运笔?侧锋运笔呢?(叶子适合中锋干笔,在后面的染色环节可以运用湿笔侧锋来画)。 四、欣赏分析 1.欣赏 师:请同学们欣赏国画作品,小组交流讨论回答下面的问题。 (教师把班级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放置一幅国画松树) 分析所欣赏国画松树的作画流程。 (1)分析运用了哪些松针的表现方法。 (2)画面中还运用了哪些颜色?在你的国画颜料中找一找叫出它们的名字。 (藤黄、花青、曙红、赭石、三绿、酞青蓝等。)学生分析时引导学生可以对照画面举例分析。 2.联想创造 通过前面所学及尝试得到的经验,在生宣纸上临摹或写生一幅松树画面。教师巡视指导。 3.自评互评 教师请学生展示最后完成的绘画作品,并请学生说说对自己作品的想法。其他同学给他好的建议,教师做最后指导评价。

美术教案画梅

美术教案-画梅 《傲雪梅花》教学设计 教材:义务教育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教材七年级上册第4 教材分析: 本的学习内容是中国花鸟画表现技法。按照国家义务教育美术新程标准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设置的阶段目标,指导学生通过学习梅花的表现技法,让学生近距离地熟悉中国画的工具、材料,有意识地运用中国画的表现语言来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教材运用大量图片和优秀中国画作品欣赏,介绍梅花的生长习性、造型特点以及人格精神的寓意,又从认识中国传统绘画表现角度出发,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笔墨表现的特点,体会笔墨的韵味,感受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并能感受中国画托物言志的特点。

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另外,选择梅花画法中笔墨运用、线条组织、画枝干和花瓣的基本要领,作为技能学习的内容,学习使用国画用具,尝试国画的表现技法,在此基础上,拓展到国画中同样表现人格精神的兰、竹、菊等其他题材的欣赏与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用美术、音乐、生物、历史、地理、文学等知识进行探究性地学习,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体会民族艺术的伟大。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梅花挺直坚硬、生机勃勃的造型特点,让学生感受梅花顽强、倔强、挺拔向上的精神,感受艺术作品中的象征意义,进一步了解艺术作品与自然的关系,感受主观情感和客观自然景物相互交融而成就的艺术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知识技能目标 1.熟悉中国画工具、材料,体会笔墨的韵味。 2.学习传统的画梅技法,尝试水墨的表现技法。 3.运用所学,尝试表现其他题材,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画梅花最好的画家

梅花是中国传统名花,它不仅是清雅俊逸的风度使古,令诗人画家为它赞美,更以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喻为民族的精华而为世人所敬重。中国历代文人志士爱梅、颂梅者极多。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因此梅又常被民间作为传春报喜的吉祥象征。有关梅的传说故事、梅的美好寓意在我国流传深远,应用极广。 画梅花最好的画家从古至今,比比皆是,风格虽各有不同,但作品都是流传于世,让人为之赞叹,一下列举几位,供大家参考。 北宋画家仲仁(1086-1093出家为僧),始创墨梅画法,有“墨梅鼻祖”之称,将枝干虬曲、疏影横斜之神态勾勒得淋漓尽致。 元代王冕(1287-1359年),以墨梅诗、画闻名于世。别人画梅,多写老干疏枝。而王冕多写嫩枝,突出梅花的清拔,似有风拂欲动之感。其画梅代表作有《梅花图轴》。 明代陈老莲画梅,其枝干老辣浑厚,而又不失典雅俏丽。清代画梅高手,要数扬州八怪中的金农、李方膺、汪士慎等。金农画梅,不疏不繁,独创一格。 李方膺画梅尤精,有印章曰“梅花手段”。常题梅花诗,识者谓“李

公为自家写生。” 汪士慎画梅,简枝繁花,有空里疏香,风雪山林之趣。老年失一目,尚能挥写自如,自称“尚留一目看梅花”。 其他很多人也画过。比如唐寅、齐白石……太多了,如今的李中华画梅花也堪称一绝,大家不妨欣赏一下,看看其中的精妙之处。 易从字画商城-李中华三尺竖幅梅花作品《梅花》欣赏

李中华:中国书法协会理事、“启功体第一传人”李传波之子,师承于中国画梅第一人王成喜。 这一幅三尺竖梅,火红梅花寓意红红火火,俗话说“梅花开五瓣,寓意福、禄、寿、喜、财”,画面中虽然呈现的只是一枝梅,但梅花虚实结合,使人不禁会想到其实在这枝梅的后方肯定是一团红似火的梅林,梅花点点,喜事连连,挂在家中和客厅相当不错,它寓意着日子会过得蒸蒸日上,红红火火。而且,自古以来,梅就是诗人的爱物,它是四君子之一,咏梅赞梅的诗句多不胜数,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扑鼻梅花香”,梅的品格一直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中国画梅花的各种画法

梅花,在我国历来都是文人墨客的追捧者,也是很多画家笔下的素材。而我们历代画家对梅花有着很深入的了解,对它的经验也是很多的,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梅花的各种画法。 中国画:梅花 古有“无女不成梅”之说。这是历代画家画梅的经验之谈,也是画家深入观察的结果,在不断的实践中,排除了平行、对称等绘画上不美的东西,如“十、井”字形造型,而找到了在线条排列上有长短、纵横变化的“女”字形,既符合梅枝生长规律,也合乎线条排列的形式美。所以这是非常科学的,后来不断发展、充实,找到了更多的造型形象于文字归纳,直至外国文字,如“S、Y”形等。这对初学者入门,是十分有益的。但要切实领会,灵活运用并非易事。因此,理解枝形造型规律,掌握好具体运用时的分寸,是十分重要的。枝形规律,

实际上是梅枝生长结构特征和线条组合形式美的一种完美统一。线条本身有长短、粗细、曲直、刚柔、光毛、疏密、浓淡、干湿等变化,再结合梅枝形态的变化,就能使画面产生很有节奏感的总体效果。 一、梅干画法: (一)勾皴法 用硬毫石獾、鼠尾一类的二号提斗笔从暗面入笔,边勾边皴,笔上水分宜少,灰墨蘸深墨分段画出。 为了表现老干边缘的毛、涩质感,宜用侧锋逆行运笔。在暗面一侧面好之后,随即顺势用不同长短的弧线逐渐画出老干的主体形态,并勾出亮面部分老干的轮廓线,此条线的行笔不宜过实,可有断续以显示笔意的灵活。待干后加点焦墨苔点就全部完成了这棵主干。 老干中伸出的粗枝可用双勾加皴的办法画,也可用泼墨画法一笔写出。画细枝嫩茎时行笔用浓墨中锋,柔中寓刚,线宜光洁劲健不宜涩滞,长线不宜太直,要有弧度,有提按,以体现嫩茎的柔韧和“俏”。三枝的穿插多以“女”字形排列或“戈”字与“之”字的结合,两枝不能并行,更不宜相切或垂直相交成“T”字型、“十”字型。如实在难以处理,可在粗细、长短及墨色的浓淡上求变化。 (二)泼墨法 泼墨法画梅干首先要注意墨色上浓淡干湿的变化,处理好调墨和蘸墨

怎样画松树

怎样画松树、柏树、柳树 树的种类繁多,画家笔下的树,有的不可能很具体地说出它们的种类。而有些树特征突出,用中国画笔墨能明确表达出来的如松树、柏树、柳树等。 (1)松树树皮如鳞状,树叶如针状,这是松树区别其他树的最大特征。画松树皮用笔要苍劲有力,毛而不光,用墨较重,还要有变化,如受光部淡些,背光部就要重些。皴树皮不要一个个勾圆圈,要用长短不同、大小不同的方圆组成松皮,才不显死板。画整棵松树,树叶是由基本相同的单元组成,松针画法有半圆松针和圆松针两种,画松针时要注意参差错落和疏密的分布。画松针一般由外向里画,初学者可能画不准确,用笔往往不能集中在中心,只有通过不断地练习,才可以避免这个毛病。画松针用笔的粗细,要根据画面的需要来确定,比如有时近景的松树要求画得重些,松针用笔就要粗些,皴松树皮用笔更要粗些。松针一般着绿色或花青色。松树干一般着赭墨色(赭石加墨),也可以用赭石色按松皮的笔道勾勒一次。白皮松的树干要用淡绿色按松皮的笔道勾勒(见图18)。 历代山水画家对松树的画法,总结了丰富的表现技法,既概括了松树的典型形象特征,又把松树的挺拔、苍劲、历经风雪而傲然凛立的气概表现得极为充分。单是针状松叶的画法就有多种。我们除临摹外仍要在学习过程中努力观察体会和不断探索。 (2)柏树的寿命长,有不少千年以上的古柏,这些古柏饱经风雨雷击,造型奇特,树皮纹理清晰,枝干变化多端,用细笔刻画或以粗笔概括都能得其精神状貌。柏树叶历来用点子表现,先淡后浓,反复点染,使柏叶有茂密苍厚之感,也可以完全用皴擦之笔画树叶,再层层加染淡墨,其效果也甚佳(见图19)。 柏树干有明显的纹路,围绕树身盘旋而上,这是柏树形象的重要特征。但是也有

中国山水画树木的基本画法

中国山水画是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山水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下面来介绍中国山水画之树木的基本画法。 中国山水画之树木的基本画法 一、树枝的画法 树枝的结构大致可分成三大类,一为向上升长的类型,传统的画论中称为鹿角枝,这种类型最常见,如柳树、相思树、樟树等。二为向下弯曲的类型,称为蟹爪枝,如龙爪。三为平生横出的类型,可称为长臂枝,如松、杉、木棉等。亦有介於前述两者或三者之间的形态。写生树枝前先围绕树的四面,细心观察,选择最美的树干与最合适的角度。先把主干粗枝勾好,再加细枝,画时首先要注意树分四歧的原则,即树干前後左右四面八方出枝的情形,切忌如同鱼骨,

二二并生,缺乏错落的风致。其次注意疏密与气势的安排,可略加取舍,其实小枝与树梢可大胆的舍去,应从艺术的角度选择合於美的原理原则者进行写生。另外必须留意用笔,要挺拔,每一树枝都要与树干或粗枝连接,不能凌空生长,而树枝理愈越长愈细,不能把尾部写粗或枝粗干细,违反植物生态。 二、树皮,树根树的面貌 个性和特徵有时可以从树皮的纹理分辨出来, 每一种树皮都有不同的纹理组织,如松树皮呈鳞状纹,柳树皮成斜裂人字纹,樱急杏的树皮成横纹,博树皮呈扭曲纹,尚有许多难以用文字形容的纹理,在写生之前需仔细观察。画树干时,除了注意树皮的纹理之外,尚需画出立体的感觉,皴树皮时靠近两侧的纹理要密窄,( 或墨较浓 ),靠近树中央的纹理可疏阔 ( 或墨较淡 ),这样就合乎透视的原理. 画完枝干以後即画根部,至於画不画树根可依土石的多寡或树的种赖类而定,通常石多土少的情型,以露跟居多; 土多石少的情形,则以藏根居多,又如榕树多露根。然而画的时候也可以不计土石的分野,依画面的需要而决定藏根或露根,但要画出从土中崛起,坚韧稳固的特性,不可画成如插在土面, 一推即倒的感觉。 三、树叶的画法 树叶的排列法与结构亦因种类而异,不管画哪一种树,先要近看了解叶的形状与排列原则,再远看整体的姿态与感觉。大自然的数木

霍春阳国画技法讲座

霍春阳国画技法讲座---梅花的画法 (一) 时间:2008-12-22 来源: 作者: 点击: 1153 (1)梅花枝干画法 是梅花老干画法示意。梅花的主干是贯穿一幅梅花作品德主线和关键,用笔要肯定有力, 中、侧锋并用,注意行笔的轻重缓急。用笔要有飞白,湿中有干,干中有湿。 细嫩枝条尽量用中锋,曲折变化不要太大。小枝姿态要直,不要太光滑。(图一) 画梅花枝干应注意往复、轻重、曲直、刚柔变化,粗与细、曲与直要有对比。枝干和根部 要有走势与姿态的变化。 “破”是将细枝穿插于主干与辅干之间,它的含义不是破坏,而是使画面更加生动自然。(图二) 画写意梅花,枝干用墨要注意浓淡变化,古人说:“浓写枝头淡些梢,皴鳞老干墨微焦。”但在一幅作品中枝干的墨色变化不要太大,否则会使画面太“花”。 霍春阳国画技法讲座---梅花的画法 (二) 时间:2008-12-22 来源: 作者:中国书画报 点击: 234

(2)勾勒梅花 写意梅花以单瓣为主,由五瓣花片组成。勾勒用的毛笔要富有弹性,笔法不仅要有力度,还要有提按、轻重、起伏的变化,即“笔意”。还要注意笔与笔之间的关系,做到气脉贯通、一气呵成。 画花蕊是点睛之处,用笔要挺秀,要顺应花头的方向。花瓣背面点花蒂也要顺应花头方向。 图一为三种勾花步骤图,一位铁线勾,宜初学者;二为行书勾法;三为草书勾法。 白画的勾染过程,要在绿色未干时点白粉,待色干后勾花蕊,花蕊不可过多,要保留花的 洁白。(图二)

勾花用线要有虚实、轻重变化。花心点草绿,颜色不能过重,点苔是为了营造画面的空间关系。 (图三) 霍春阳国画技法讲座---梅花的画法 (三) 时间:2008-12-22 来源: 作者:中国书画报 点击: 614 (3)点梅花 画粉梅先蘸白颜料,再用笔尖蘸红颜料(洋红、曙红、胭脂均可),然后根据花形点染。花蕾的红色要重一些,注意花瓣外深内浅的自然渗透。待颜色干透再点花蕊、花蒂。可用胭脂或浓墨。 点红梅花瓣比花蕾浅一些,前面浓,后面淡。(图一)枝干墨色要重一些。

国画梅花常识、规范

1. “梅传口诀,本性天然”? 梅花本性御寒凝霜、先天下而报春,春来而丛中笑的高尚品格。同时,也希望画梅者应有热情、谦和、虚怀、无畏的心态。 2. ”下笔有力、最莫延迟“? ”下笔有力“是说画者用笔要有的力度,不要软弱无力。”最莫延迟”,指下笔之前,应有所思,即想到所画的形象,呈现在纸上是什么样子。这种感觉稍纵即逝,所以要快捷,不要延迟。 3. “蘸墨浓淡,不许浪传”? 这是说墨法。中国画用墨的浓淡非常讲究,画家通过用墨的浓、淡、干、湿、焦等诸多变化,使画面十分精彩。有人讲究墨分八彩,有人将黑白灰,都是利用墨色的浓淡作画,这种墨法是不能随便乱说的。 4. “仰如秋月,曲似弯弓”? 古人用人们熟知的自然界天体或人造物品的形象,来比喻梅的枝干,让我们产生联想,以便于画好老嫩新旧、枯朽、鹿角等枝条。当然,这些只可意会,不能过御形似。 5. “弃条无萼”? “弃条”应为“气条”。气条是指当年生长出来的新枝,它还在“幼年”,是不会开花的。而这种气条画起来应鲜嫩劲直,墨(色)更润

些。 6. 何谓“吐三背四”? 也有叫“向三背四”的,都是说画花蕊的数目,对着、或基本上对着观众的花蕊画三茎,背向观众的花蕊4茎。此外,花梅瓣不全的花蕊时,可以随意。但不必画多,可以画软一些。 7. 什么叫“正须排七,一须当先”? 正须,指正面开放的梅花可以画7茎花蕊,其中有一茎花须长而无英(没有黄色花粉),这是雌蕊。另6茎有英,是雄蕊。 8. “枝无十字”的要求和解决方法: 树枝和树枝交叉时,要避免形同十字。 解决办法:在枝枝相交处的后枝留空,在留下的空间加花枝,以形成枝与枝的距离感,使层次增加。但是,对于横柯大枝来说,这种办法也不一定适用。解决的办法是虚接法,前枝轮廓清楚,后枝模糊些,交叉处,后枝虚起来。 9. “藏春放白”的意思? 是指梅花的两种形态。“藏春”,是指未放的花,它的颜色宜浓重些。“放白”,是指正在灿烂开放的花,颜色浅淡,除花瓣边缘有些红(绿)之外,基本上呈现白色。(但偶觉得适宜工笔)

《水墨画树》教案

《水墨画树》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树木画法的教学,增加学生对中国画山水的了解,提高学生对中国画山水树木画法的技法与欣赏水平,为以后学习山水画打下基础。 2、技能目标:初步了解树木的造型结构及表现,感受、体验中国画用笔、用墨的特点。 3、情感目标:通过对水墨画树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艺术的情感,感受水墨画独特的情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树的造型、结构特点,掌握水墨画树的基本画法。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体验和表现水墨画树中用笔和墨色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教师示范导入新课。 2、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画的工具材料。 3、引导学生观察范画,了解中国画的运笔和墨色的变化。 ①水墨画的运笔方法:侧锋和中锋 ②墨色变化:焦、浓、淡、干、湿 4、揭示课题:水墨画树 三、发展阶段 1、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本,说说树的结构。 2、欣赏体验 ①欣赏图片,请同学们说说树的造型特点。 ②欣赏画家水墨画树的作品。 ③学生初步体验和感受水墨画树的乐趣。 ④互动交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3、教师示范水墨画树的方法步骤。

(1)用侧锋画树干。 (2)用中锋画树枝。 (3 四、欣赏、实践 1、学生通过欣赏画家的作品,进一步了解更多的画树方法。 2、快乐实践:用水墨画方法画一棵大树或多棵树。 要求: (1)选择自己喜欢的树进行创作。 (2)注意把握墨色的浓淡和运笔的力度。 3、学生进行课堂创作,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问题并指导。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 1、组织学生展示、交流、互评自己的作业。 2、老师点评并适时进行德育渗透。 六、课后拓展 收集画家们水墨画树的作品,并带到学校来与同学交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