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标准物质管理委员会

全国标准物质管理委员会

全国标准物质管理委员会
全国标准物质管理委员会

附件1

国家标准物质项目表(二级标准物质)

附件2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物质目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中国北京

(2019年7月)

研制单位:宁波市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宁波市)、

宁波金田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检测中心(宁波市)

研制单位:大连大特气体有限公司(大连市)

研制单位:大连大特气体有限公司(大连市)

研制单位:大连大特气体有限公司(大连市)

研制单位:重庆朝阳气体有限公司(重庆市)

研制单位:重庆朝阳气体有限公司(重庆市)

研制单位:重庆朝阳气体有限公司(重庆市)

研制单位:广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广州市)

研制单位:广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广州市)

研制单位:广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广州市)

研制单位:山东中启特种气体有限公司(泰安市)

研制单位:山东中启特种气体有限公司(泰安市)

研制单位:山东中启特种气体有限公司(泰安市)

研制单位:山东中启特种气体有限公司(泰安市)

研制单位:山东中启特种气体有限公司(泰安市)

研制单位:肇庆市高能达化工有限公司(肇庆市)

研制单位:北京坛墨质检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市)

研制单位:北京坛墨质检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市)

研制单位:北京坛墨质检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市)

研制单位:北京坛墨质检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市)

研制单位:北京坛墨质检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市)

研制单位:北京坛墨质检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市)

研制单位:北京坛墨质检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市)

研制单位:北京坛墨质检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市)

研制单位:北京坛墨质检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市)

研制单位:北京坛墨质检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市)

研制单位:北京坛墨质检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市)

研制单位:北京坛墨质检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市)

研制单位:北京坛墨质检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市)

研制单位:北京坛墨质检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市)

研制单位:北京坛墨质检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市)

研制单位:北京坛墨质检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市)

研制单位:北京坛墨质检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市)

研制单位:北京坛墨质检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市)

研制单位:北京坛墨质检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市)

研制单位:北京坛墨质检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市)

研制单位:北京坛墨质检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市)

研制单位:北京坛墨质检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市)

研制单位:北京坛墨质检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市)

研制单位:北京坛墨质检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市)

研制单位:天津阿尔塔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市)

研制单位:天津阿尔塔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市)

研制单位:天津阿尔塔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市)

研制单位:天津阿尔塔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市)

研制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市)

研制单位: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北京市)

研制单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北京市)

研制单位: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北京市)

研制单位:广州计量检测技术研究院(广州市)

研制单位:广州计量检测技术研究院(广州市)

研制单位:河北省计量监督检测研究院(石家庄市)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 为规范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工作,卫生部起草并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该办法分七章,包括:总则,规划、计划和立项,起草,审查,批准和发布,修改和复审,附则,共计四十二条。 《办法》规定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划和制(修)订计划的内容及制定程序、标准起草过程要求、公开征求意见要求、标准审查程序、标准批准发布形式及实施后的管理等。 《办法》从内容上体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强调了标准制定过程的科学性,要求以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结果为制定标准的主要依据,参照国际食品法典标准,同时充分考虑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二是在标准起草、审查等环节均体现了公开透明原则。要求标准在起草完成后,应当书面征求标准使用单位、科研院校、行业和企业、消费者、专家、监管部门等各方面意见。经审评委员会秘书处初审通过的标准,要在卫生部网站上公开征求意见。 三是鼓励社会广泛参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可以提出标准制(修)订的建议,对公开征求意见的标准草案发表意见,对标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四是突出标准审查工作的重要性。《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应当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查通过。为了保证标准审查质量,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章程》,将审评委员会内的审查细化为秘书处初审、专业分委员会审查、主任会议审议三个环节,同时增设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审核环节。该中心多年来一直承担着对各专业卫生标准报批材料的审核工作,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增设此环节,有利于保证报至卫生部的标准报批材料的规范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 第77号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已于2010年9月20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发布,自2010年12月1日起施行。 部长陈竺 二○一○年十月二十日 编辑本段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1] 第一条为规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制定本办法。

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简介20131030

一、概述 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信标委”),原全国计算机与信息处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于1983年,是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共同领导下,从事全国信息技术领域标准化工作的技术组织,负责对ISO/IEC JTC1(信息技术第一联合技术委员会)国际归口工作。信标委的工作范围是信息技术领域的标准化,涉及信息采集、表示、处理、传输、交换、描述、管理、组织、存储、检索及其技术,系统与产品的设计、研制、管理、测试及相关工具的开发等的标准化工作。 截至2013年10月,信标委共归口国家标准740项,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447项,涉及词汇、编码字符集和字型、数据通信、软件和系统工程、卡和身份识别、程序设计语言、图形图像表示、信息技术设备、多媒体、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技术、数据管理、文件描述与处理语言、用户接口、信息技术教育、生物特征识别、分布应用平台与服务、信息技术可持续发展等领域。 2011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第二届委员会换届。 第三届信标委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共同领导下,探索新思路,建立新机制,加强组织建设和规范管理,使信标委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迈向新的高度。

二、第三届委员会组成 主任委员 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肖华司长 副主任委员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韩俊副司长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 子信息司丁文武 司长 工业和信息化部 软件服务业司 陈伟司长

北京航空航天 大学校长 /怀进鹏院士 财政部会计司应唯副司长 全军军用标准 化办公室 总工程师 中国电子技术 标准化研究院 赵波院长 秘书长/副秘书长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林宁书记/研究员 北京赛西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高林副总经理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 任志安副处长 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 阳军处长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的5名顾问和132名委员名单见附录二。

偏差标准管理程序模板

1. 艺、设备及生产和检验方法的变化。本文件规定了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 对生产过程各项活动出现偏差后的纠正审批程序, 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 放行标准, 并预防偏差的再次发生。本程序也描述了如何处理偏差, 和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产品返工和不合格产品的产生原因的调查、失败的分析、问题的纠正措施和预防事情再次发生的措施。 2.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公司在日常运作过程中偏离批准的指令( 生产工 艺规程、岗位操作法、标准操作规程) 或规定标准的偏离事件的处理。 3.责任: 本文件由QA主管负责起草, 质量管理部经理、生产管理部经理、机械动力部经理负责审核, 质量副总负责批准, 质量管理部及相关部门负责实施。 本。 4.内容 4.1定义 4.1.1偏差的定义: 一般是指对批准的程序、指令或规定的标准等的偏离。是指非计划的、不符合已建立的SOP、批记录、法律法规文件、验证体系和测试方法、规格或其它标准的事件, 该事件可能会影响生产物料的纯度、强度、质量、功效或安全性, 也可能会影响用于生产、贮藏、产品分发, 及法律法规符合性的、已验证的设备或工艺。 4.1.2偏差管理的定义: 是指对生产或检验过程中出现的或怀疑存在的可

能会影响产品质量的偏差的处理程序。 根据偏差对产品质量、安全性、有效性产生影响的严重程度, 将生产偏差分为三类: 次要偏差、主要偏差、重大偏差。 4.2.1次要偏差: 属细小的对法规或程序的偏离, 不足以影响产品质量, 无需进行深入的调查, 但必须马上采取纠正措施, 并立即记录在批生产记录或其它受控文件中。 4.2.2主要偏差: 该类偏差可能对产品的质量产生实际或潜在的影响。必须进行深入的调查, 查明原因, 采取纠正措施进行整改。 4.2.3严重偏差: 属较大偏差, 该类偏差可能对产品质量、安全性或有效性产生严重的后果, 或可能导致产品的报废。必须按规定的程序进行深入的调查, 查明原因。除必须建立纠正措施外, 还必须建立长期的预防性措施。 4.3.偏差产生的范围 4.3.1文件的使用 4.3.1.1所要求文件错误版本的使用。 4.3.1.2未批准文件的使用。 4.3.1.3文件的缺失。 4.3.1.4已批准的文件含有错误。 4.3.1.5使用错误的文件。 4.3.2SOP、标准方法 4.3.2.1未按照规定文件的步骤/程序执行。 4.3.2.2需修订或删除规格、方法、步骤。 4.3.3批生产记录、包装记录。

标准物质的管理程序

标准物质的管理程序 1.0目的:为使标准物质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并保持完好,保证检测结果的有效性,特编制本程序。 2.0范围: 2.2.1标准物质的采购与验收 2.2.2入库与保管 2.2.3验证与使用 2.2.4标识与档案管理 3.0职责: 3.1检验室负责人: 3.1.1列出标准物质的使用目录及等级要求; 3.1.2提出标准物质的验收、保管、使用、降级、报废要求; 3.1.3组织标准物质的验收。 3.2检验员: 3.2.1按照标准物质的保管、使用的要求正确使用标准物质; 3.2.2做好标准物质使用记录。 3.3仪器设备管理员: 3.3.1建立标准物质档案; 3.3.2粘贴管理标识; 3.3.3维护标准物质的贮存环境。 3.4技术主管: 3.4.1批准标准物质的采购、使用、降级和报废; 3.4.2发现标准物质存在缺陷时组织对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追溯。 3.5技术主管应当维护本程序的有效性。

4.0程序 4.1标准物质的采购与验收 4.1.1检验室负责人应列出本部门检测所用标准物质的目录、数量及质量指标并据此提出采购计划。制定的采购计划报技术主管审核批准。 4.1.2采购人员应选择有质量保证的标准物质。质量保证的模式通常有: (1) 获得国家标准物质生产许可证; (2) 有计量部门出具证书证明其级别和不确定度; (3) 出厂期不超过一年;(或保质期内的) (4)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且附有质量合格证明的工程实物标准。 4.1.3到货的标准物质,使用部门应组织逐一验收。验收可采用新购--在用标准物质的比对方式,若新购标准物质与在用标准物质的误差在规定范围之内,则新购标准物质可以被批准投入使用。验收人员应认真做好验收记录。 4.1.4进口标准物质应遵循本程序文件第4.2.4条的要求,先定值后使用。 4.2标准物质的贮存与定值 4.2.1验收合格的标准物质应由仪器设备管理员在包装容器上粘贴“绿色合格”标识,按照国家级、参考级、工作参考级分类办理入库登记。 4.2.2入库后的标准物质应遵循标准物质说明书中的要求和保存规定进行贮存。对有危害的标准物质应实施安全隔离。要求贮存环境条件较高的标准物质,其贮存环境应建立监控手段,必要时应规定环境记录的要求。 4.2.3超过检定有效期或保质期的标准物质,仪器设备管理员应及时粘贴“红色停用”标识,防止误用。 4.2.4仪器设备管理员应有计划地将过期的标准物质送计量检定机构进行定值。定值活动应执行《实现测量可溯源程序》。标准物质的溯源链应遵循《国家计量检定系统框图》。 4.2.5定值合格的标准物质由仪器设备管理员粘贴“绿色合格”标识仍按原等级使用。定值达不到原等级要求的,可根据实际等级,经技术主管批准后降级使用,注明使用等级,粘贴“黄色限用”标识,警示限制使用。 4.2.6经溯源定值达不到使用要求的标准物质,应由仪器设备管理员粘贴“红色停用”标识,集中处理。

国家标准制定经费管理办法

国家标准制定经费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国家标准制修订经费(以下简称标准经费)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证国家标准制修订任务的完成,根据国家有关财务管理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标准经费是中央财政设立的用于补助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的专项经费。 标准经费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质检总局)归口管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标准委)组织实施。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具体管理职责如下: (一)财政部负责标准经费年度预算的审核、批复,对标准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逐步建立标准经费的绩效评价制度; (二)质检总局负责标准经费年度预算的组织编制、审查、上报、预算的批复和经费的下达,对标准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三)国家标准委负责提出标准经费年度预算方案,组织实施年度经费预算,对项目承担单位项目执行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四)项目承担单位负责国家标准计划项目的实施,落实配套经费,接受监督检查,按照要求报送项目实施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 第三条标准经费的管理和使用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科学安排,整合协调。应当按照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的内容和工作程序,明确和规范经费支出范围,科学合理安排经费,保障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有效开展。统筹协调和有效整合各项制修订国家标准资金,避免经费分散使用。 (二)突出重点,分类支持。标准经费重点用于制修订强制性国家标准和基础类、通用方法类、公益类推荐性国家标准,原则上实行成本补助,项目承担单位应当保证落实相应的配套资金。制修订产品类推荐性国家标准主要实行定额补助,并逐步转向市场,由企业和社会出资承担。 (三)专款专用,追踪问效。标准经费应当纳入项目承担单位财务统一管理,单独核算,专款专用。标准经费的管理和使用应当建立面向结果的追踪问效机制。 第四条国家标准任务承担单位一般为相关行业、部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检测机构和企业等。制修订国家标准应当依托国内相关产业、行业和企业,充分发挥协会、中介组织以及科研机构的作用。 第二章标准经费的使用范围

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的管理程序

1 目的 为使本中心所有在用仪器设备始终保持正常工作状态、标准物质有效可用,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强化对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的有效管理,特编制本程序。 2 范围 本程序文件适用于检验检测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的采购与验收、使用授权与管理、期间核查、保养维护、维修、降级、报废等领域的工作。 3 职责 3.1 中心主任负责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采购的批准。 3.2 技术负责人负责审核仪器设备采购申请,批准设备操作规程、期间检查规程、使用授权申请。 3.3 专业技术负责人负责对本领域内涉及的标准物质的选用、验收及监督使用。? 3.4 总工办负责组织设备、标准物质采购、验收、建档、期间核查、报废等。3.5 检测部门负责仪器设备、标准物质购置的申请、验收、使用、保养维护、修理,保管使用等工作。 3.6 办公室(财务室)负责建立设备固定资产台账。?? 4 仪器设备管理程序 4.1 仪器设备配置 4.1.1根据中心开展的检验检测项目及相关检测标准、规范的要求和工作量的需要,检验检测部门提出满足需要的仪器设备包括标准物质的配置方案。技术负责组织相关人员论证配置方案的符合性。配置应当考虑以下因素: a) 仪器设备的测量参数范围、测量稳定性、分辨力、准确度要求; b) 仪器设备的操作条件、极限条件、先进性、自动化要求; c) 仪器设备的量值溯源性、运行检查和维护、保养要求; d) 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e) 对供货厂商的售后服务与培训要求; f) 业务量、仪器设备的价格等其它要求。 4.2.1 检验检测部门需购置仪器设备时,由购置申请人填写《仪器设备购置申请记录》,填写所购仪器设备的名称、型号、量程、精度或不确定度、推荐厂商、用途及预计使用时间等要求。经本部门负责人同意后签字交总工办。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工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数据填报工作的通知 【法规类别】国家标准管理建设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标委办综合函[2009]122号 【发布部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日期】2009.11.19 【实施日期】2009.11.19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数据填报工作的 通知 (标委办综合函[2009]122号) 国务院各有关部委、行业协会、集团公司标准化主管部门,认监委办公室、标准委各部门,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标准出版社、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中国标准化协会、质检总局有关直属单位,各直属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是一项关系到我国标准化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国务院各有关部委、行业协会、集团公司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正在积极推进该项工作。目前,体系建设工程已进入关键时期。为高效推进该项工作,确保工程质量,国家标准委组织开发了“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数据填报系统”。现就体系建设工程

数据填报工作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数据填报的要求 (一)标准体系框架表 1、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含新成立的和正在组建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都应根据业务范围在体系框架表中找到对应的体系类目。一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可以有多个对应的体系类目,而且可以不在同一层次。 2、标准体系框架表中,除基础通用类外,其他体系类目的名称和代码不得改动,不能合并体系类目,也不能调整体系类目的位置。 3、现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确实没有的专业领域,可以考虑在三层以下相应的位置增加体系类目。新增类目不能与现有类目在范围上交叉重叠,且必须在“备注”栏中注明新增的理由;对于新增的类目,在“GB/T4754中行业分类代码”栏

(完整版)工程建设国家标准管理办法

工程建设国家标准管理办法 建设部令第24号 《工程建设国家标准管理办法》已于一九九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经第二十八次部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工程建设国家标准的管理,促进技术进步,保证工程质量,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和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对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下列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国家标准: (一)工程建设勘察、规划、设计、施工(包括安装)及验收等通用的质量要求; (二)工程建设通用的有关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的技术要求; (三)工程建设通用的术语、符号、代号、量与单位、建筑模数和制图方法; (四)工程建设通用的试验、检验和评定等方法; (五)工程建设通用的信息技术要求; (六)国家需要控制的其他工程建设通用的技术要求。 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 第三条国家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下列标准属于强制性标准: (一)工程建设勘察、规划、设计、施工(包括安装)及验收等通用的综合标准和重要的通用的质量标准; (二)工程建设通用的有关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的标准; (三)工程建设重要的通用的术语、符号、代号、量与单位、建筑模数和制图方法标准; (四)工程建设重要的通用的试验、检验和评定方法等标准; (五)工程建设重要的通用的信息技术标准; (六)国家需要控制的其他工程建设通用的标准。

强制性标准以外的标准是推荐性标准。 国家标准的计划 第四条国家标准的计划分为五年计划和年度计划。五年计划是编制年度计划的依据;年度计划是确定工作任务和组织编制标准的依据。 第五条编制国家标准的计划,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在国民经济发展的总目标和总方针的指导下进行,体现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 (二)适应工程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三)在充分做好调查研究和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工程建设标准体系表的要求,综合考虑相关标准之间的构成和协调配套; (四)从实际出发,保证重点,统筹兼顾,根据需要和可能,分别轻重缓急,做好计划的综合平衡。 第六条五年计划由计划编制纲要和计划项目两部分组成。其内容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计划编制纲要包括计划编制的依据、指导思想、预期目标、工作重点和实施计划的主要措施等; (二)计划项目的内容包括标准名称、制订或修订、适用范围及其主要技术内容、主编部门、主编单位和起始年限等。 第七条列入五年计划的国家标准制订项目应当落实主编单位、主编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承担过与该国家标准项目相应的工程建设勘察、规划、设计、施工或科研任务的企业、事业单位; (二)具有较丰富的工程建设经验、较高的技术水平和组织管理水平,能组织解决国家标准编制中的重大技术问题。 第八条列入五年计划的国家标准修订项目,其主编单位一般由原国家标准的管理单位承担。 第九条五年计划的编制工作应当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国务院工程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的原则和要求,统一部署编制国家标准五年计划的任务;

全国260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代码及名称

全国260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代码及名称 TC号TC名称 TC1 全国电压电流等级和频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2 全国微电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3 全国液压气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4 全国信息和文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5 全国涂料和颜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6 全国集装箱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7 全国人类工效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8 全国电工电子产品环境条件与环境试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9 全国防爆电气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10 全国医用电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11 全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12 全国海洋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15 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16 全国量和单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17 全国声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18 全国真空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19 全国轮胎轮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20 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21 全国统计方法应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22 全国金属切削机床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23 全国电声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24 全国电工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维修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26 全国旋转电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27 全国电气信息结构文件编制和图形符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28 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30 全国核仪器仪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31 全国气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32 全国农业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33 全国模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34 全国电工电子设备结构综合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35 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36 全国带电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37 全国农作物种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38 全国微束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39 全国纤维增强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40 全国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41 全国木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42 全国煤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43 全国导航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44 全国变压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45 全国电力电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46 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标准化管理流程范文

标准化管理流程范文 1 范围包括公司范围内所有企业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和公司范围内所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1.1 2控制目标 2.1确保所制定的企业技术标准符合国家、行业的各项有关标准。 2.2确保所制定的企业技术标准在公司范围内的可行性。 2.3确保所制定的企业产品标准符合国家的各项有关标准。 2.4确保所制定的企业产品标准符合公司发展的需要以及市场的需求。 2.5 确保设计文件符合各项标准化要求 2.6 更新标准资料,以确保各部门使用的是最新版本的标准资料。 2.7 确保所制定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可行性。 2.8 确保所制定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符合国家科技发展的需要以及市场的需求。 1.2 3 主要控制点 3.1技术质量总监对技术标准草案进行审批 3.2技术经对企业技术标准化初稿进行标准化审核 3.3技术经理对企业产品标准进行标准化审核 3.4 技术质量总监对企业产品标准进行审批

3.5技术经理对设计文件的完整性,正确性及一致性进行审核3.6技术质量总经理审核标准化审核报告 3.7技术质量部总经理审批核发新产品型号申请 3.8技术质量部总经理审批参加标准审定会人员名单,费用预审,时间和地点 4. 特定政策 公司级,国家级标准化资料和文档必须由技术质量部统一发放管理,进行版本更新,技术质量 部属于公司一级文控中心,各部门属于公司二级文控中心 5. 涉及部门 5.1 中央研究院 5.2信息产业部邮电工业标准化所 5.3浙江省技术监督局 5.4国家技术监督局 5.5信息产业部科技司 5.6公司内各相关部门 6. 流程说明 6.1企业技术标准制定说明C-06-004-001

26标准物质管理程序

标准物质管理程序 AAC/QP-HY-2015-V07-26 1. 目的 对标准物质在采购、使用和保管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量值偏离进行监视,确保所使用的标准物质量值准确、可溯源,从而确保分析结果准确可靠。 2. 范围 适用于化验中心所有标准物质,根据来源不同,包括外购标准物质及化验中心配制的标准溶液等。化验中心自制控样,其作用为过程监控,可参照本制度进行管理。 3. 职责 3.1化验员: 3.1.1负责分析操作中标准物质的应用。 3.1.2负责标准物质内在质量核查的分析操作。 3.1.3负责标准溶液的配制。 3.2 班组长: 3.2.1申报标准物质的采购目录及等级要求。 3.2.2协助综合办进行标准物质的验收。 3.2.4拟订标准物质期间核查计划,组织对标准物质的质量核查。 3.2.5负责本岗位标准物质的档案信息管理。 3.3技术主管: 3.4.1批准标准物质的采购、使用、降级和报废; 3.4.2批准并监督标准物质期间核查计划的执行。 3.4.3发现标准物质存在缺陷时,组织对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追溯。 3.4.4维护本程序的有效性。 3.5 综合办: 3.5.1根据班组长的申请,提交标准物质采购计划,协助公司物资采购部门按要求采购。 3.5.2负责将标准物质从公司库房领回到化验中心,做好标准物质的外观验收。 3.5.3将验收合格的标准物质发放到班组,做好验收与发放记录。 3.5.4归口管理标准物质档案。 4.标准物质的分类: 4.1根据来源不同,分为外购标准物质以及自行配制的标准溶液。

4.2根据样品状态及使用特点分为: 4.2.1固体标准物质 试样呈固体块状、粉状、粒状或屑状。包括氧化铝、氟化铝、冰晶石、煤标准物质,铝及铝合金、钢铁标准物质。 4.2.2液体标准物质 主要包括自行配制的标准溶液,以及外购的部分标准溶液,如:氨氮标准溶液、氟标准溶液、二氧化硫标准溶液、COD标准准溶液等。 4.2.3气体标准物质 “电力绝缘油溶解气体分析用标准气体”属于气体标准物质。 5 标准物质的获得 5.1外购标准物质 5.1.1班组长负责申报本组检验所用标准物质的目录和数量。综合办公室根据班组长提出的要求报技术主管审核,制定采购计划报主任批准。 5.1.2采购的标准物质应选择有质量保证的标准物质。质量保证的模式通常有: 5.1.2.1获得国家标准物质生产许可证; 5.1.2.2有计量部门出具证书证明其级别和不确定度; 5.1.2.3标准物质应在保质期内的 5.1.2.4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且附有质量合格证明的实物标准。 5.2配制的标准溶液 5.2.1用基准或高纯度试剂配制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按对应的检测规程进行配制。 5.2.2用分析纯试剂配制滴定用标准溶液,按对应检测规程要求进行配制、标定。 5.2.3采购的标准溶液需要稀释使用时,按该标准溶液的使用方法进行稀释配制。 5.2.4 配制标准溶液所用纯净水符合现行标准,纯度不低于三级,所用玻璃计量器具必须经检定或自校,且符合A级要求。 5.2.5对于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检测规程没有特殊要求的,浓度大于等于0.40mg/ml,有效期1年;浓度小于0.40mg/ml,有效期3个月。 5.2.6对于滴定用标准溶液,检测规程没有特殊要求的,有效期为2个月。 5.2.7对于工作曲线校准溶液,检测规程没有特殊要求的,保存有效期为6个月,否则,按检测规程执行。 5.2.8应保存标准溶液的配制原始记录。

国家标准管理办法-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国家标准管理办法 发布机构:国家技术监督局 发布日期:1990.08.14 生效日期:1990.08.14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国家标准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对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下列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国家标准(含标准样品的制作): (一)通用的技术术语、符号、代号(含代码)、文件格式、制图方法等通用技术语言要求和互换配合要求; (二)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技术要求,包括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中的安全、卫生要求,工程建设的安全、卫生要求,环境保护的技术要求; (三)基本原料、材料、燃料的技术要求; (四)通用基础件的技术要求; (五)通用的试验、检验方法; (六)工农业生产、工程建设、信息、能源、资源和交通运输等通用的管理技术要求; (七)工程建设的勘察、规划、设计、施工及验收的重要技术要求; (八)国家需要控制的其他重要产品和工程建设的通用技术要求。 第三条国家标准分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和推荐性国家标准。 下列国家标准属于强制性国家标准: (一)药品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国家标准、兽药国家标准、农药国家标准; (二)产品及产品生产、储运和使用中的安全、卫生国家标准,劳动安全、卫生国家标准,运输安全国家标准; (三)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卫生国家标准及国家需要控制的其他工程建设国家标准;

(四)环境保护的污染物排放国家标准和环境质量国家标准; (五)重要的涉及技术衔接的通用技术术语、符号、代号(含代码)、文件格式和制图方法国家标准; (六)国家需要控制的通用的试验、检验方法国家标准; (七)互换配合国家标准; (八)国家需要控制的其他重要产品国家标准。 其他的国家标准是推荐性国家标准。 第四条国家标准的代号由大写汉语拼音字母构成。 强制性国家标准的代号为"GB",推荐性国家标准的代号为"GB/T"。 国家标准的编号由国家标准的代号、国家标准发布的顺序号和国家标准发布的年号(即发布年份的后两位数字)构成。示例: GB×××××-×× GB/T×××××-×× 第五条制定国家标准应当贯彻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有利于合理开发和利用国家资源,推广科学技术成果;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促进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对外贸易的发展;保障安全和人民的身体健康,保护环境;充分考虑使用要求,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协调配套。 第六条产品质量标准,凡需要而又可能分等分级的,应作出合理的分等分级规定。 第七条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编制计划,协调项目分工,组织制定(含修订,下同),统一审批、编号、发布。 法律对国家标准的制定另有规定的,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 第二章国家标准的计划 第八条编制国家标准的计划项目应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科技发展计划、标准化发展计划等作为依据。 第九条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在每年六月提出编制下年度国家标准 计划项目的原则要求,下达给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

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1 全国电压电流等级和频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2 全国微电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3 全国液压气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4 全国信息和文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5 全国涂料和颜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6 全国集装箱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7 全国人类工效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8 全国电工电子产品环境条件与环境试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9 全国防爆电气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10 全国医用电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11 全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12 全国海洋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15 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16 全国量和单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17 全国声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18 全国真空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19 全国轮胎轮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20 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21 全国统计方法应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22 全国金属切削机床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23 全国电声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24 全国电工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维修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26 全国旋转电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27 全国电气信息结构文件编制和图形符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28 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30 全国核仪器仪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31 全国气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32 全国农业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33 全国模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34 全国电工电子设备结构综合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35 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36 全国带电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37 全国农作物种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38 全国微束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39 全国纤维增强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40 全国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41 全国木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42 全国煤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43 全国导航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44 全国变压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45 全国电力电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46 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47 全国印制电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48 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49 全国包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50 全国风力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51 全国绝缘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52 全国齿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53 全国机械振动与冲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54 全国铸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55 全国焊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56 全国无损检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57 全国金属与非金属覆盖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58 全国核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59 全国图形符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60 全国电力电子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61 全国林业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62 全国术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63 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64 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65 全国高压开关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TC66 全国人造板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标准物质使用管理程序模板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确保标准品的保管和使用,对自制工作对照品进行 验证,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无误。 化验室所用标准物质。 化验室检验人员。 化验室所用标准物质分为一级标准品和二级标准 品。一级标准品为购置的药典标准品 ,如USP 标准 品、EP 标准品等;二级标准品为自制已标定的工作 对照品(WRS )。 一级标准品: 化验室部门根据检验需要提出一级标准品的购置计 划,报化验室经理审核、公司主管领导批准后按要 求采购,采购到货后由专人负责验收 ,检查证书是 否齐全,是否在有效期内等,验收合格后分别编号, 存放于指定贮存地点。 二级标准品 化验室部门根据检验需要提出二级标准品申请 ,报 化验室科长审核、主管批准后,由化验室科长和主 管部 门执行二级标准品的制备程序 :化验室部门依 据化验室部门提供的样品的检验报告单 ,取该批样 品适量,提供给中试室或车间进行精制,精制的过程 检 验由化验室部门负责实施。 接收标准:工作对照品 含 1.0目的 2.0范围 3.0责任 4.0程序 4.1 4.2 4.3 4.3.1

量应与药典标准品标示量相当

工作对照品的标定 4.3.2 a. 有药典标准品时自制标准品在用药典标准品标定后, 可用作工作对照品。在标定过程之前, 采用药典所规定的 各项测试, 包括红外和紫外光谱测试, 对自制样品与药典 标准品进行直接分析比较。确定该样品已完全符合现有药 典要求。 标定时, 由两个分析员用两套系统在不同时间分别称取 三份样品平行测定, 并计算结果、平均值与 RSD%。以所有的测试结果平均值做为该批号工作对照品 的标定结果。其报告中应包括药典标准品及工作对照品的 批号、称样、详细的实验条件(实验室仪器、条件 及样品准备) , 数值与测试结果, 最终结论(平均含量 结果)。用于定性的工作对照品标定采用药典所规定的 各项测试, 与药典标准品进行直接分析比较, 确定该样 品符合现有药典要求, 即可。 b. 无药典标准品时 自制工作对照品在进行标定前, 必须符合现有各测试指 标的要求。并应有四大光谱和元素分析。 标定时, 由两个分析员用两套系统在不同时间分别称取 五份样品平行测定, 并计算结果、平均值与 RSD%。以所有测试结果平均值作为该批号工作对 照品的纯度值。此方法只在每次重复分析的结果都符合

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适用)

本标准。 GB/T 1.1 标准化工作导则 GB/T 15796 企业标准体系 GB/T 15497 企业标准体系 GB/T 15498 企业标准体系 GB/T 19273 企业标准体系 3 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基本要求与任务 3.1 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基本要求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 要求 技术标准体系的构成和要求 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体系的构成和要求 评价与改进 3.1.1企业标准化是企业科学管理的基础,每个企业的生产都与外部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并存在絮叨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约束条件, 而在企业内部各部门、 各环节之间又存在一 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有机整体, 所有这些外部约束和内部依存制约关系, 只有通过制定和 实施一整套标准(包括偶国家、行业、企业的技术标准、企业管理标准、及企业工作标准) 才能实现企业与外部环境协调和内部的协调, 从而建立起最佳生产经营秩序。 通过制定企业 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使企业科学化、有序化、规范化,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因此企业标准 化是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有效方法。 3.2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基本任务 3.2.1贯彻国家和地方有关标准化法律、法规、方针政策。 322建立并实施企业标准体系。 3.2.3实施技术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并强制标准坚决贯彻实施, 推荐性 标准一经采用应严格贯彻执行。 3.2.4企业的服务、运行、和物资采购、营销、设备、财务等工作应尽快纳入标准化轨道, 制定出积 极、可靠、有效的企业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并贯彻实施。 3.2.5应根据经营需要和企业标准体系提出的制修订标准项目做好规划和计划, 列出标准项 目名称。主要内容说明,工作进度、要求及负责起草的单位等。 326 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应有计划和措施。 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企业标准化管理制度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基本要求与任务、 人员素质与职责、企业标准化规划与 计划的管理、企业标准的制修订管理、企业标准体系总要求、 贯彻实施各级标准管理、标准 实施监督、检查的管理、标准及标准化信息资料的管理、 际标准工作的管理、企业标准化成果给管理等规定。 企业标准化人员培训管理、采用国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的企业标准化工作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 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

设备和标准物质管理程序

1.目的 配备检测所要求的设备和标准物质,并对其实施有效的控制。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检测用设备和标准物质的配备、使用、维护、标识、档案等管理。 3.职责 3.1 检测室负责设备的申请、校准、检定、使用、维护和保养; 3.2 综合办公室负责设备的采购、标识、建档及监督管理; 3.3 技术负责人授权主要设备的操作人员,指定专人负责; 3.4 总经理负责设备的购置审批。 4.工作程序 4.1 设备和标准物质的配备 4.1.1检测室根据开展的检测项目的需求,配备所需的设备和标准物质。 4.1.2需新购置的设备和标准物质,由申请部门填写《采购申请表》,交给综合办公室按《服务和供应品采购管理程序》的规定组织实施。 4.1.3 设备和标准物质购回后,由申请部门和综合办公室负责设备和标准物质的验收,并做好《设备验收记录》;对检测结果有重要影响的量或值,经计量检定部门校检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4.2综合办公室设备管理员根据国家计量器具分类管理办法,结合设备在检测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将本公司所有的检测设备分为计量器具和非计量器具,并建立相应的《设备和标准物质一览表》和设备档案,一台设备一个档案。对检测结果具有重要影响的每一设备及其构件的档案内容至少应包括: ——设备及其软件的识别名称 ——制造商名称、型号、序列号或其它唯一标志 ——设备是否符合规范的核查结果 ——当前的处所(如果适用) ——制造商的证明书(如果有),或说明书的存放地点 ——所有检定/校准证书或报告 ——设备使用和维护记录

——设备的接收日期/启用日期和验收记录 ——设备的任何损坏、故障、改装或修理记录 4.3设备和标准物质的标识 4.3.1统一唯一编号 XX─XX A B A部分:按使用功能分类,用2个字母表示:力学-LX,水泥-SN,混凝土-HN,土工-TG,集料-JL,沥青-LQ,衡量-HL,外业-WY,标准物-BZ ,其它-QT B部分:同类别流水号(01-99) 所有设备和标准物质由设备管理员进行编号并加贴《设备标识牌》作唯一性标识。唯一性标识包括:设备名称、内部统一编号、设备责任人等内容,《设备标识牌》可根据设备的特点采用粘贴或挂牌方式。 4.3.2状态标识 所有设备和标准物质由设备管理员实施“绿、黄、红”三色标签管理,放置于设备显著位置。 4.3.2.1绿色标签:经校准/检定/验证证明达到其指标和要求的设备和标准物质。 4.3.2.2黄色标签: a.不必检定,只检查其功能是否正常; b.无法检定,经比对或核查合格者; c. 多功能设备,某些功能已丧失,但所用量程经检定合格者; d. 降级使用的设备。 4.3.2.3红色标签:停用证。用于设备和标准物质超过检定周期或示值超差等原因暂不能使用的不合格标记或损坏待修的标记。 4.4设备和标准物质的使用 4.4.1主要设备要由技术负责人授权后才能使用,要严格按权限范围进行操作,详见《设备使用授权表》。 4.4.2对于新的检测设备,操作人员应首先阅读设备使用说明书,熟悉设备各操作按钮的功能。严禁未看懂使用说明书或对仪器性能不熟悉,就盲目上机操作使用。 4.4.3主要检测设备均需编写设备操作维护规程,并便于设备使用人获取,使用人员应严格按规程操作。设备管理员应经常到现场进行监督检查。 4.4.4设备和标准物质使用前,使用人要对设备和标准物质进行检查,工作正常

行业标准管理办法.doc

行业标准管理办法 (1990年8月24日国家技术监督局令第11号发布) 第一条为加强行业标准的管理,确保行业标准的协调、统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行业标准是对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所制定的标准。行业标准不得与有关国家标准相抵触。有关行业标准之间应保持协调、统一,不得重复。 行业标准在相应的国家标准实施后,即行废止。 第三条需要在行业范围内统一的下列技术要求,可以制定行业标准(含标准样品的制作): (一)技术术语、符号、代号(含代码)、文件格式、制图方法等通用技术语言; (二)工、农业产品的品种、规格、性能参数、质量指标、试验方法以及安全、卫生要求; (三)工、农业产品的设计、生产、检验、包装、储存、运输、使用、维修方法以及生产、储存、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卫生要求; (四)通用零部件的技术要求; (五)产品结构要素和互换配合要求; (六)工程建设的勘察、规划、设计、施工及验收的技术要求和方法; (七)信息、能源、资源、交通运输的技术要求及其管理技术等要求。

第四条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下列标准属于强制性行业标准: (一)药品行业标准、兽药行业标准、农药行业标准、食品卫生行业标准; (二)工农业产品及产品生产、储运和使用中的安全、卫生行业标准; (三)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卫生行业标准; (四)重要的涉及技术衔接的技术术语、符号、代号(含代码)、文件格式和制图方法行业标准; (五)互换配合行业标准; (六)行业范围内需要控制的产品通用试验方法、检验方法和重要的工农业产品行业标准。 其他行业标准是推荐性行业标准。 第五条产品质量行业标准,凡需要而又可能分等分级的,应作出合理的分等分级规定。 第六条行业标准由行业标准归口部门统一管理。行业标准的归口部门及其所管理的行业标准范围,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报告,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查确定,并公布该行业的行业标准代号。 第七条行业标准归口部门在制定行业标准计划时,必须与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协调,以建立科学、合理的标准体系。 第八条在制定行业标准工作中,行业标准归口部门履行下列职责:

标准工时管理程序

标准工时管理程序 管理体系---二阶文件 01 制定日期: 2011-05-20 文件编号: COP-710-03 制定部门: 总经办 □ 总经办 □ 业务部 □ 工程部 □ 资材部 □ 生产部 □ 品保咅 E □ 人力资源部 □ 抽线部 □ 财务部 □ 文控中心 □ 其它: 归属部门: 次:

1.目的 1.1评估作业流程,设定合理的作业人力及标准工时,提供准确的人力成本费用 1.2 透过标准作业流程工时测量,优化,同时协调人员,设备等制造资源,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生产任务. 2适用范围 适用于东莞铭基电子有限公司电子组装厂各类产品加工工时管控

3定义

5.2标准工时的结构 5.3标准工时建立的步骤 5.3.1标准工时必须建立在合理而良好的被公认的标准工作方法之上, 所选择的作业员应该是合格的, 即具有 足够的经验,能熟练地进行作业,而且精神体力状态良好。选择好作业员后,测试人员必须对被测作业 员的操作进行观察,判断其是否在正常速度下操作。 5.3.2分割作业工序 作业工序的正确划分是秒表测试法成败的关键, 所以测试人员必须充分了解作业流程, 这样才能分割出 合理的工作站,确定作业工序。分割工序的原则如下: 须区分手工操作工序和机器自动作业工序。这主要是考虑速度评比的影响。 须区分机器上的手动操作和机器外的手动操作,这主要考虑人工操作和机器作业重合的因素。3.1 秒表测时法(Stop-watch Time Study):以秒表直接测量所欲测量之作业工序 (Element),再视受测者之精 神状况及工作之难易程度,给予宽放值及评比系数。 3.2 基准周期时间(Cycle Time 简记为C/T):系指完成一个作业工序之一次循环时间。 3.3 标准工时(Standard Time 简记为S/T):在一定标准条件下,以一定的作业方法,由合格且受有良好训练 的作业员,以正常的速度完成某项作业所需的时间。 3.4 宽放率(Allowa nee Rat in g):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生理因素,疲劳因素,工作环境等因素而给操作者作恰当 的宽放,其要 定义的是在一定的作业时间。 3.5 平衡率(Bala nee Rati ng): 是指反映流水线人员分配之合理与否的一个指标。生产线平衡率计算 工作研究组作出改善,力求平衡率达到80%以上。 ,并配合 4职责权限 4.1 业务部:样品提供或新产品工程图面 (3D/2D)提供. 4.2 工程部:新产品量试主导及试产问题点改善 4.3 PMC :试产计划及生产计划安排 4.4 IE 课:标准工时进行测定,并制定、修改、维护。 4.5 生产部:①组织生产,按时,保质,保量完成量试及生产任务 ②提出流程/制程优化,会同IE 进行效率,品质改善. 5程序内容 5.1产品标准工时制定 5.1.1 制工接到业务人员或工程人员给出的样品或工程图面 (3D/2D).利用合成法,参照类似产品及制作经验,设 定产品生产工艺步骤,并制作初版《标准作业流程图》 ,经总经理核准后,以此作为加工成本依据. 5.1.2 工程部专案人员主导新产品量试,专案制工对试产过程的产品采用秒表测试法进行工时测定 时,对评估不合 理部分予以修正.更新《标准作业流程图》,经总经理核准后受控发行. ,确定标准工 5.1.3 当工艺变更或制程优化等情形造成标准工时变更时 核准后 受控发行. ,专案制工应随时更新《标准作业流程图》 ,经总经理 5.3.2.1 要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的点 5.3.2.2 工时太短的工序不宜再分割。 5.3.2.3 5.3.2.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