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单元 第二课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第一单元 第二课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第一单元 第二课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第一单元 第二课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课程名称:《哲学与人生》第周次授课时间:年月日

授课班级1412.1413

1414.1415

学时2课程类型理论+讨论课

课题或章节题目第一单元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第二课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了解物质运动及规律的有关知识,了解人生行动的特点、意义,了解人

生行动的制约因素,理解人生与行动的关系

能力目标

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勇敢走出自己的人生之路,用积极的行动构

筑辉煌的人生

情感目标

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生行动的目的性和自觉性,增强

人生行动的效率

教学要求

了解物质运动及规律的有关知识,了解人生行动的特点、意义,了解人生行动的制约因素,理解人生与行动的关系,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勇敢走出自己的人生之路,用积极的行动构筑辉煌的人生。

教学重点事物运动都是有规律的,敢于行动,善于行动

教学难点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人生存在于行动中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教学手段

教具

教案、多媒体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时间分配(分钟)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1'2'74'2'1'

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第二课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一、物质在运动中存在

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2.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3.物质在运动中存在和发展

二、人生存在于行动中

1.人生行动的含义

2.制约人生行动的因素

3.人生行动是物质力量和内在精神的统一

三、人生路是自己走出来的

1.不同的行动造就了不同的人生

2.行动是人生最好的老师和最宝贵的财富

3.只有积极行动才有精彩人生

四、敢于行动,善于行动

1.勇敢地走出自己的人生路

2.遵循客观规律,积极行动

讨论思考题作业

南极大地的水陆交接处,全是滑溜溜的冰层或者尖锐冰棱。企鹅没有可以用来攀爬的前臂,也没有可以飞翔的翅膀,如何从水中上岸?聪明的企鹅是在将要上岸之时,从海面扎入海中,拼力沉潜,一直沉潜到适当的深度,借用水的浮力,迅猛向上,落于陆地之上。企鹅的沉潜是为了蓄势,积聚破水而出的力量,看似笨拙,却富有成效。

我们应该如何在逆境中行动?

教学后记

教学

过程

教学内容旁注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上课准备,师生互相问好。

〈创设情景〉

案例1:歌曲《山不转水在转》

山不转那水在转,水不转那云在转,云不转那风在转,风不转那心也转,心不转那风在转,风不转那云在转,云不转那水在转,水不转那山也转。

没有憋死的牛,只有愚死的汉,蜘蛛吐丝画它自己圆,那太阳掏洞也要织它那条线,再深的巷子也能走出那个天。

山不转那水在转,水不转那云在转,云不转那风在转,风不转那心也转,心不转那风在转,风不转那云在转,云不转那水在转,水不转那山也转。

没有流不出的水,没有搬不动的山,没有钻不出的窟隆,没有结不成的缘那小曲好唱,唱好了那也难,再长的路程也能绕过那道弯,也能绕过那道弯。

提问:“山不转水在转”,这句俗语的寓意是什么?

学生讨论:(略)

教师:世间万物都是运动的。“山”、“水”、“云”、“风”、“心”都在不停地“转”,运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无法让世界停止运动。

“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人转”,也说明,不管有多少苦难,有多少坎坷,只要用积极的行动去克服困难,总会有峰回路转、阳光明媚的一天。

案例2:“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吕蒙是三国时期吴国人,自小未曾读书,没有文化,别人都看不起他,称他“吴下阿蒙”。他因此发愤学习,终成饱学之士。人们对吕蒙的进步十分惊讶,吕蒙笑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毛主席曾经高度评价吕蒙道“吕蒙如不折节读书,善用兵,能攻心,怎能充当东吴统帅?我们解放军许多将士都是行伍出身的,不可不读《吕蒙传》。”

提问:“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个典故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略)

教师:人生也是运动变化的,不会停滞不前,我们要积极行动,开创人生的新局面。

用运动变化的眼光看待他人,理解他人的不完善、不成熟。

讲授

新课板书

阐述提问

分析

阐述提问

分析

阐述提问

分析板书阐述

提问

第一单元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第二课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一、物质在运动中存在

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运动的定义。

运动是绝对的。

案例1:“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提问:“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学生讨论:(略)

教师:“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形象地说明了物质运动的哲学原理。恩格斯曾评价说:“这个原始的、朴素的但实质上正确的世界观是古希腊哲学的世界观,而且是由赫拉克利特第一次明白地表述出来的:一切都存在,同时又不存在,因为一切都在流动,都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产生和消失。”

案例2:“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提问: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略)

教师:水不流动会发臭,木门轴不转就会被虫蛀,物质在运动中才能存在和发展。物质世界因为运动而生生不息,人类社会在运动中由落后走向兴盛,由愚昧走向文明。个体在运动中不断自我完善,自我超越。

案例3:刻舟求剑

提问:刻舟求剑的错误在哪里?

学生讨论:(略)

教师: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的,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应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2.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规律的定义

规律是客观的

人可以认识规律、利用规律

案例:“圣神皇帝”的无奈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自称“圣神皇帝”。民间传说,一日武则天在花园赏雪,忽然有花开的清香扑鼻而来,原来是腊梅开了。武则天大悦,下了一道御旨,令园中各花跟腊梅一样为她开放。百花仙子迫于武则天的权势,不敢违抗。只有牡丹仙子坚强不屈,拒不从命。第二天一大早,各处群花大放,真是锦绣乾坤,花花世界。仔细看去,只有牡丹含苞未开。武则天大怒,认为她平时对牡丹最厚,牡丹却如此负恩,传令将牡丹贬去洛阳。“所以天下牡丹,至今惟有洛阳最盛。”

提问: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分析

板书阐述

提问分析

板书阐述提问分析学生讨论:(略)

教师:自然界是有时有序的,花卉开放也各有其时,在不改变其他条件的情况下,让春、夏、秋、冬各种季节开放的花,同时开放,即使“圣神皇帝” 也是办不到的。因为这样做违背了自然规律。

然而在今天,人们通过科学研究,认识了百花的生长规律,懂得了花开取决于日照、温度,可以创造或破坏花开的条件,提前或延后花开。这并不是人为地改变了它们花开的规律,恰恰是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为自己服务,让鲜花按照人们的愿望开放,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绚丽多彩。

3.物质在运动中存在和发展

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案例:“风动,幡动,还是心动”

慧能,佛教禅宗第六代祖师。《坛经》记载了一个关于他的故事。

慧能和尚到广州法胜寺去的时候,正好赶上印宗法师在这里讲《涅槃经》,和尚们都在寺门内坐着静心听讲。忽然一阵风,把悬挂在佛像前面的幡吹动了,飘过来,飘过去。有两个和尚看见了,议论起来。

一个和尚说:“你看,风在动。”

另一个说:“不对,那不是风在动,而是幡在动。”

是风动还是幡动,两个人争论不休。慧能听到了,便插嘴说,“那既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你们的心在动。”

提问:慧能和尚的话对不对?错误在哪里?

学生讨论:(略)

教师: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物质和运动不可分,脱离了物质的所谓“纯粹”运动是不存在的。

慧能和尚认为,“心”,即人的主观意识就是一切,我的心是怎样的,外界事物就是怎样的。由于我的心在动,所以才有风动、幡动。推而广之,整个世界的运动也是由我的心动决定的。慧能和尚离开物质谈运动,把意识当做是运动的主体,否认物质(风、幡)是运动的主体,最终走向唯心主义。在实践中,我们只有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理解才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运动观。

二、人生存在于行动中

1.人生行动的含义

什么是人生行动

案例:马克思说:“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提问:最蹩脚的建筑师比最灵活、聪明的蜜蜂高明之处在哪里?

学生讨论:(略)

教师:人生行动是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世界的能动活动。人生行动不同于被动、消极地适应外部世界的动物的本能活动。第一,动物基本上是凭本能行动的,而人有自主的意识,是有一定的目的性和计

板书阐述

提问分析

板书阐述

提问分析

板书阐述划性的。第二,人总是自觉地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下的,因此,人类行动必须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

2.制约人生行动的因素

案例:爱因斯坦的“梦想”

爱因斯坦小时候做梦都想成为像帕格尼尼那样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家。他一有空就练琴,可是连他的父母都觉得这个可怜的孩子拉得实在太蹩脚了,完全没有音乐的天赋。

一天,爱因斯坦去请教一位老琴师。琴师说:“孩子,你先给我拉一首曲子吧。”他拉的是帕格尼尼24首练习曲中的第三首,简直破绽百出。一曲终了,老琴师沉吟片刻问他:“你为什么特别想拉小提琴呢?”他说:“我想成功,想成为帕格尼尼那样出众的小提琴家。”老人又问:“那你拉琴快乐吗?”他回答:“我非常快乐。”

老琴师把爱因斯坦带到自家的花园,对他说:“孩子,你现在非常快乐,说明你已经成功了,对不对?你拉小提琴是为了成功,获得快乐,而现在你已经是这样,又何必非要成为帕格尼尼那样伟大的人呢?你看,世界上有两种花,一种花能结果,一种花不能结果,可它们同样美丽,比如玫瑰,比如郁金香,它们在阳光下开放,虽没有任何明确的目的,但这也就够了。”

老琴师的这番话,让爱因斯坦恍然大悟。在后来的日子里,他不再对拉小提琴那么狂热了,只把它当做调节生活的一种方式。20年后,他成了名扬天下的物理学家。

提问: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略)

教师:人生行动要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如果爱因斯坦不顾自身的先天条件,一味地蛮干,他将一事无成。在行动中,我们不但要有一往无前的拼搏精神,也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审慎地判断各种主客观因素,扬长避短,选择正确的行动方向,这样才能一步步踏上成功的快车道。

3.人生行动是物质力量和内在精神的统一

案例:奥林匹克运动有一句著名的格言:“更快、更高、更强。”这充分表达了奥林匹克运动所倡导的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的奋斗精神。提问:北京奥运会赛场上,最让人感动的瞬间

学生讨论:(略)

教师:奥林匹克精神不仅表示在竞技运动中要不畏强手,敢于斗争,赢取胜利,还鼓励人们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不甘于平庸,要朝气蓬勃,永远进取,超越自我,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极限。

三、人生路是自己走出来的

1.不同的行动造就了不同的人生

案例:“熊猫烧香”

2006年底,一种叫做“熊猫烧香”的计算机病毒在互联网上任意肆虐,掀起了一场“黑色恐怖”。在短短的两个月内,上百万个人

提问分析

板书阐述

提问分析

板书阐述用户、企业局域网用户被感染,损失不可计数。

“熊猫烧香” 在网上的广泛传播,引起了公安机关的重视,“熊猫烧香”的幕后黑手李俊最终被抓获。

李俊交代,“最初我设计病毒只是出于好奇和好玩,后来有网友找我买木马,我看靠这个能赚钱,就……”李俊不但设计了“熊猫烧香”病毒,还以自己出售和由他人代卖的方式,将该病毒销售给了120余人,从中非法获利10万余元。

当李俊被捕的消息传到湖北省娲石技术学校——李俊的母校时,老师们怎么也想不到,破坏学校局域网的病毒“熊猫烧香”,竟然是他们的学生李俊搞的鬼。“李俊很爱学习,尤其是学习计算机,到了痴迷的程度。”李俊的班主任胡毅老师痛心地说:“可惜了、可惜了,本来是一个很好的孩子,怎么会变成这样?”

提问:李俊给了我们哪些教训?

学生讨论:(略)

教师:世界浩瀚纷繁,生活瞬息万变,在精神与物质、道义与私利、理想与现实、现在与将来的坐标上,如何开展自己的人生行动,是每个有理想的人应该深思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每个社会成员提供了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舞台,同时也要求每个社会成员遵守法律规范和社会道德,严厉惩罚那些违背社会规律,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我们在行动中要尊重社会规律,遵守法律和道德,使自己的行动符合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充分实现和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

2.行动是人生最好的老师和最宝贵的财富

案例:《我的大学》

高尔基早年丧父,11岁开始独立谋生,他当过鞋店学徒,在轮船上洗过碗碟,在码头上搬过货物,给富农扛过活。他16岁那年,抱着上大学的愿望来到喀山,但理想没有实现,喀山的贫民窟与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他无处栖身,与人共用一张床板。在码头、面包房、杂货店到处打工。后来,因接触大中学生、秘密团体的成员及西伯利亚流放回来的革命者,高尔基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开始阅读革命民主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著作,直至参加革命活动。在革命者的引导下,他摆脱了自杀的精神危机。喀山的4年使他在思想、学识、社会经验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提问:行动是人生最好的老师和最宝贵的财富,为什么?

学生讨论:(略)

教师:大自然并没有直接给我们提供生存必须的衣、食、住、行,这些东西是人们通过行动,按照客观规律和自己的需要制造出来的。人们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科学、文学、艺术等等精神财富。而且,积极的人生行动还为人的全面发展注入活力,使人的体力、智力和意志在行动中得到锻炼和完善。

3.只有积极行动才有精彩人生

案例:舞蹈“千手观音”

提问分析

板书阐述

阐述

提问分析

板书阐述提问:喜欢舞蹈“千手观音”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略)

教师:2005年春节晚会的舞蹈节目“千手观音”给我们以强烈的震撼。“千手观音”舞蹈为什么这般美丽?失聪的姑娘们听不到乐曲,然而她们用其他感官来感受节奏,完成了一个又一个极富韵律感和表现力的动作。可以说,“千手观音”的美源自于他们那纯洁而饱满的精神力量,以及他们用行动演绎出来的精彩人生。

四、敢于行动,善于行动

1.勇敢地走出自己的人生路

案例1:林肯的一封信

尊敬的先生和夫人:

您还记得30多年前那个圣诞节前夜,那个捡煤屑的小伙子吗?他当时乞求上帝赐予他一双鞋子,但是上帝没有给他鞋子,而是别有用心地送了他一番比黄金还贵重的话和一双袜子。正是这样一双袜子激活了他生命的自信与不屈!这样的帮助比任何同情的施舍都重要,给人一双袜子,让他自己去寻找梦想的鞋子,这是你们的伟大智慧。衷心地感谢你们,善良而智慧的先生和夫人,他拿着你们给的袜子已经找到了对他而言最宝贵的鞋子——他当上了美国的第一位共和党总统。

我就是那个穷小子。

亚伯拉罕?林肯

案例2:《为学》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案例3:愚公移山

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他的行为感动了天帝,天帝命大力神搬走两山。“愚公移山”的故事说明,只要有毅力就可以成功。

提问:这三则故事给我们哪些启示?

学生讨论:(略)

教师:成功离不开顽强和坚韧的意志。人们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达到自己的目的,需要具有火热的感情、坚强的意志、勇敢顽强的精神,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

2.遵循客观规律,积极行动

案例1:两个铁球同时落地

1590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著名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物体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学说,

提问分析阐述

提问分析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纠正了这个持续了1900年之久的错误结论。

伽利略的贡献不仅仅在于发现了若干物理学定理,更重要的是,他把实验的方法与数学方法、逻辑论证相结合,开创了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所以他被誉为“现代科学之父”。

提问:从伽利略身上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学生讨论:(略)

教师:我们在认识规律的时候要有科学的态度,使用科学的方法,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案例2:杞人忧天

杞国有一个人,整天担心天会突然塌下来,为此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嘲笑“杞人”是“天上本无事,庸人自忧之”。2005年,一个由世界226位知名气象学家组成的考察组,公布了一份当今“天”的状况的报告,显示:全球每年有210亿吨二氧化碳被排入大气,有50亿吨矿物变成燃料粉尘、烟雾,有毒气体滞留在大气中,有几百万吨氟利昂挥发升腾到天空,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温室效应加剧、酸雨等异常气候。

提问:

1.分析“杞人忧天”的错误。

2.“杞人忧天”是“庸人自扰”,今日之忧“天”却不再是无稽之谈,为什么?

学生讨论:(略)

教师:1.受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局限,“杞人”对宇宙产生、发展的客观规律没有正确的认识,他的担忧是多余的、毫无根据的。

2.人类在对自然界加以利用和改造时,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忽视了对自身行为的控制和调节,因而违背了自然规律,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

通过这次课程,让学生了解物质运动及规律的有关知识,了解人生行动的特点、意义,了解人生行动的制约因素,理解人生与行动的关系,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勇敢走出自己的人生之路,用积极的行动构筑辉煌的人生。

思考

南极大地的水陆交接处,全是滑溜溜的冰层或者尖锐冰棱。企鹅没有可以用来攀爬的前臂,也没有可以飞翔的翅膀,如何从水中上岸?聪明的企鹅是在将要上岸之时,从海面扎入海中,拼力沉潜,一直沉潜到适当的深度,借用水的浮力,迅猛向上,落于陆地之上。企鹅的沉潜是为了蓄势,积聚破水而出的力量,看似笨拙,却富有成效。

我们应该如何在逆境中行动?

选择

1.下列运动观错误的是()。B

A. 物质是运动的

B. 运动是绝对的

C. 运动是相对的

D.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2.30年里,陈景润、张海迪、杨利伟、中国女排、姚明等一个个响亮的名字,照亮了无数颗年轻的心,让他们感受到了信念和力量,使他们渴望成长和超越。这给青年学生的启示是()。C

①以偶像作为榜样,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为社会做出贡献

②以偶像作为榜样,把偶像的理想作为自己的理想

③以偶像激励自己,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不断奋发进取

④以偶像激励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为防止雷雨对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影响,北京市气象部门从闭幕式当日14时起,启用8架次飞机分别进行催化消云作业,有效解除了北京境内的险情。这说明()。A

A.人可以认识、利用自然规律

B.人可以任意改变和废除自然规律

C.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受限制的

D.人可以创造自然规律

4.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图说明,学习中的记忆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在学习中,我们应该()。A

A.按照规律办事

B.改变和废除记忆遗忘规律

C.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即可

D.创造记忆遗忘规律

5.在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有近千家企业观看,其中位列世界500强的企业有20多家。有的企业老总还当起了“星探”,亲自到赛场抢夺技能“明星”,这与当前的“就业难”形成强烈反差。上述材料表明,劳动者()。A

①要不断提高职业技能和技术水平

②要增强市场竞争意识,转变就业观念

③要依法履行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义务

④要积极就业,创造良好的就业和创业环境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6.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的局面。这一事例说明()。B

A.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限制某些规律发生作用,直到变害为利

B.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

C.人们可以把成功经验作为行动的向导

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7.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劳动力需求已由体力型向智力型、技能型转变,对素质低、技能差的劳动力需求减少。这意味着()。D

A.政府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B.企业应不断扩大就业岗位

C.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D.劳动者要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

8.地震是对人类生存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据统计,地球上每年仅7级以上的大地震就有十几次。打开一幅地震分布图,可以看到,历史上的地震发生地并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集中在某几个地带上。如果把这些地震带再与地质构造图做一比较,就不难发现它与地壳的断层带关系特别密切。这说明()。A

①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②人能够认识客观规律

③规律是主观的,确定不移的

④客观规律依赖于意识的发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下列选项中,主张积极的人生行动的有()。D

①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峰,没有比脚更长的道路

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③实事求是

④学而不思则罔

A.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1.B 2.C 3.A 4.A 5.A 6.B 7.D 8.A 9.D

哲学与人生教案中专中职第一课第二课

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教学目标】 1.认知:使学生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理解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是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2.情感态度观念:培养学生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与观念。 3.运用:培养学生运用本课知识把握客观规律,判明客观实际,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人生选择的基本能力。 【教学重点】 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 2.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教学难点】 1.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教学方法】 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选择正确的道路,永远比跑得快更重要。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生命,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 人生如同在池塘里钓鱼,选对池塘才能钓大鱼,在错误的地方垂钓,肯定钓不到想要的鱼。 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萨特说过一句富于哲理的话:人有选择的自由,但是没有不选择的自由。这位大师的话道出了这样一个真理:人生处处有选择。 选择是什么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命运,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因而,选择就是人生的第一推动力。

只有选择,人生才有主题;只有选择,人生的坎坷才会被踏平;只有选择,人生才能冲破世俗的藩篱;只有选择,人生才能演奏出生命的华彩乐章。 通过短文让学生了解人生必须要选择,并思考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运用教材第2页中“小赵从事农机维修成功”的事例,让学生讨论分析,导入本课的学习,引入客观实际的教学内容。 <新课讲授>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公元前638年11月初一,宋楚两军在泓水(今河南柘城北)相遇。宋军的数量小于楚军,处于劣势。但是宋军占据了河边的有利地形,在楚人还没渡完河的时候,宋军已经列阵完毕。公子目夷建议说:“彼众我寡,我军获胜的希望不大,不如趁现在楚军还没有完全渡过泓水,我们发动截击,完全有把握扭转劣势。”宋襄公不听,他认为截击正在渡河的对手是不道德的,于是就约束全军不得出击。待楚军渡过泓水、正在慌忙列阵的时候,公子目夷又建议道:“我们趁敌人还没有列阵完毕,掩杀过去,还有希望获胜。”宋襄公又拒绝说:“要等敌人列阵完毕,我军才能出战。” 很快,楚军排列完毕,严阵以待,宋襄公这时候才下令对楚军发动全线进攻。他自己亲自驾着兵车,车上飘扬着“尊王攘夷”的大旗,杀向楚国的中军。一场大战下来,宋军惨败,宋襄公精锐的中军全军覆没。宋襄公本人也在乱军中被砍伤了屁股,亏得公子目夷和公孙固等人拼死搭救才逃回商丘。 宋国在泓水之战中损失惨重,国势从此一蹶不振。就连齐孝公也趁火打劫,借口宋国没有参加由陈国发起的颂扬齐桓公的盟会,起兵伐宋。宋国开始沦为大国的附庸,在楚国、晋国等大国之间艰难摇摆以求生存。 宋襄公的霸国梦自此彻底终结了。而他本人也因这次战争的伤势而去世了。 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宋襄公会失败引导学生得出客观实际的含义,以及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重要性。通过引导得出下列三个结论。 1.把客观实际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2.从实际出发,就要探寻和把握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做到实事求是。

哲学与人生第2课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教案

第一单元 课题序号授课课时 授课章节名称2 2 授课班级 授课形式 第二课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14紫砂1、4 新授 使用教具粉笔 知识目标: 了解物质运动及规律的有关知识,了解人生行动的特点、意义,了解人生 行动的制约因素,理解人生与行动的关系。 能力目标: 教学目的运用所学的知识,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勇敢走出自己的人生之路,用积极的行动构筑辉煌的人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生行动的目的性和自觉性,增强人 生行动的效率。 教学重点事物运动都是有规律的;敢于行动,善于行动 教学难点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人生存在于行动中 更新、补 充、删节无 内容 课外作业练习 教学后记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一、积极行动实现人生发展 1.人生发展不能光说不动 2.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运动是绝对的 3.人生贵在立即行动 二、把握客观规律善于行动 1.敢于行动不等于成功行动 2.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规律是客观的 三、把握规律,善于行动 1.勇敢地走出自己的人生路 2.遵循客观规律,积极行动

课堂教学安排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教学方法 及 双边活动 导入新课〈创设情景〉 歌曲《山不转水在转》 山不转那水在转,水不转那云在转,云不转那风在转,风不转那心也转,心不转那风在转,风不转那云在转,云不 转那水在转,水不转那山也转。 没有憋死的牛,只有愚死的汉,蜘蛛吐丝画它自己圆,那太阳掏洞也要织它那条线,再深的巷子也能走出那个天。 山不转那水在转,水不转那云在转,云不转那风在转,风不转那心也转,心不转那风在转,风不转那云在转,云不 转那水在转,水不转那山也转。 没有流不出的水,没有搬不动的山,没有钻不出的窟隆, 没有结不成的缘 那小曲好唱,唱好了那也难,再长的路程也能绕过那道弯,也能绕过那道弯。 提问:“山不转水在转”,这句俗语的寓意是什么 学生讨论:(略) 教师:世间万物都是运动的。“山”、“水”、“云”、“风”、“心”都在不停地“转”,运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无法让世界停止运动。 “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人转”,也说明,不管有多少苦难,有多少坎坷,只要用积极的行动去克服困难,总会有峰回路转、阳光明媚的一天。情境讨论导入 新课讲授 一、积极行动实现人生发展 1.人生发展不能光说不动 案例:“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吕蒙是三国时期吴国人,自小未曾读书,没有文化,别 人都看不起他,称他“吴下阿蒙”。他因此发愤学习,终成 饱学之士。人们对吕蒙的进步十分惊讶,吕蒙笑道:“士别 三日,当刮目相看。” 毛主席曾经高度评价吕蒙道“吕蒙如不折节读书,善用 兵,能攻心,怎能充当东吴统帅我们解放军许多将士都是行 伍出身的,不可不读《吕蒙传》。” 提问:“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个典故说明了什 启发式教 学

哲学与人生 教案设计 中专 中职 第十一课 第十二课

第十一课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 【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理想与现实、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辩证关系,理解有关人生理想的人生问题。 2.情感态度观念:顺应潮流,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3.运用:自觉地把个人发展融入到社会发展之中,确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 1.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 2.积极创造实现人生理想所必需的条件。【教学难点】 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以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事例导入。提问: 1. 你现在有什么理想吗? 2. 你觉得青年人是否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学生:讨论,回答。 青年学生应该从小树立远想,正确处理好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 〈新课讲授〉 一、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 1.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目标的向往和追求大家说的理想涉及了各个方面,理想是指人们对未来美好目标的向往和追求。理想不是幻想和空想,具有实现的必要的现实条件,经过奋斗最终是可以实现

的。而空想缺乏现实客观条件根本无法实现,幻想有一定客观基础但是达不到现实的条件。 请同学分析一下,刚才同学们阐述的理想是否具有以上特征。(学生分析) 展示的理想与袁世凯的理想相比较。 (学生比较) 教师分析归纳:理想按性质来划分——有科学与非科学,崇高与庸俗之分。判断标准: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 理想按容来划分——生活理想:攒钱买房;职业理想:成名成家;道德理想:见贤思齐;社会理想:改天换地。社会理想是一个人所有理想的出发点和归宿。 2.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理想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 社会经济的产物,另一方面,理想是比现实更高远、更美好的目标。 3.正确对待理想和现实的矛盾 一方面,理想和现实是对立的。理想是主观的,现实是客观的。理想是未来的,现实是当下的。另一方面,理想和现实又是统一的。现实中孕育着理想,理想来源于现实,又会成为新的现实。 正确对待理想和现实的矛盾,要克服两种错误倾向:理想脱离现实、用现实否认理想。 投影有关理想方面的名人名言,请学生分析它们的含义: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

完整中职哲学与人生教案

哲学与人生(教案) 顾志宏 14会计、园林

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理解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是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 2.情感态度观念: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与观念。 3.运用:运用本课知识把握客观规律,判明客观实际,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人生选择的基本能力。 【教学重点】 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 2.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教学难点】 1.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教学方法】s 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手段】ss 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as 2学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选择正确的道路,永远比跑得快更重要。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生命,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 哲学家萨特说过一句富于哲理的话:人有选择的自由,但是没有不选择的自由。这位大师的话道出了这样一个真理:人生处处有选择。 选择是什么?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命运,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因而,选择就是人生的第一推动力。 只有选择,人生才有主题;只有选择,人生的坎坷才会被踏平;只有选择,人生才能冲破世俗的藩篱;只有选择,人生才能演奏出生命的华彩乐章。 通过短文让学生了解人生必须要选择,并思考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运用教材第2页中“小赵从事农机维修成功”的事例,让学生讨论分析,导入本课的学习,引入客观实际的教学内容。 <新课讲授>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王强的父亲是个足球迷,一心想把儿子培养成未来的足球明星,为此,他把儿子送进一家有名的足球学校。经过几年的刻苦训练,王强的球踢得有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教学设计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教学设计 灵武职中:赵燕茹 【教学目标】 1. 认知:了解物质运动及规律的有关知识,了解人生行动的含义及特点,理解人生与行动的关系。 2. 情感态度观念: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生行动的目的性和自觉性,增强人生行动的效率。 3. 运用:运用所学的知识,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勇敢走出自己的人生之路,用积极的行动构筑辉煌的人生。 【教学重点】 1.事物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2.敢于行动,善于行动。 【教学难点】 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2.人生存在于行动中。 【教学方法】 情境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课前布置学生温习教材。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歌曲《山不转水在转》(多媒体展示) 山不转那水在转,水不转那云在转,云不转那风在转,风不转那心也转,心不转那风在转,风不转那云在转,云不转那水在转,水不转那山也转。 没有憋死的牛,只有愚死的汉,蜘蛛吐丝画它自己圆,那太阳掏洞也要织它那条线,再深的巷子也能走出那个天。

山不转那水在转,水不转那云在转,云不转那风在转,风不转那心也转,心不转那风在转,风不转那云在转,云不转那水在转,水不转那山也转。 没有流不出的水,没有搬不动的山,没有钻不出的窟隆,没有结不成的缘 那小曲好唱,唱好了那也难,再长的路程也能绕过那道弯,也能绕过那道弯。 提问:“山不转水在转……”,这几句歌词的寓意是什么? 学生讨论:(略) 教师:世间万物都是运动的。“山”、“水”、“云”、“风”、“心”都在不停地“转”,运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无法让世界停止运动。 “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人转”,也说明,不管有多少苦难,有多少坎坷,只要用积极的行动去克服困难,总会有峰回路转、阳光明媚的一天。引出课题《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讲授新课: 活动一:猜谜语 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晚上用三只脚走路的东西是什么? 问题:你知道谜底是什么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略) 多媒体展示图片:生命运动,机械运动,生物运动,社会运动 教师:综上我们得出——物质在运动中存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 一、物质在运动中存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 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运动的定义:运动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多媒体展示) 教师:对运动含义,大家理解了吗?我们来检测一下。 即兴检测1:“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古希腊)赫拉克利特 提问:你认同这句话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略) 教师:“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形象地说明了物质运动的哲学原理。一切都存在,而一切都在流动,都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产生和消失,承认运动是绝对的。一切皆流,无物常驻! 即兴检测2:中国古代有很多古诗体现了物质的运动,你能列举一些例子吗? 学生回答:(略)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高品质版

第二课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教学目标】 1. 认知:了解物质运动及规律的有关知识,了解人生行动的特点、意义,了解人生行动的制约因素,理解人生与行动的关系。 2. 情感态度观念: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生行动的目的性和自觉性,增强人生行动的效率。 3. 运用:运用所学的知识,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勇敢走出自己的人生之路,用积极的行动构筑辉煌的人生。 【教学重点】 1.事物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2.敢于行动,善于行动。 【教学难点】 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2.人生存在于行动中。 【教学方法】 情境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课前布置学生温习教材。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案例1:(多媒体展示)歌曲《山不转水在转》 山不转那水在转,水不转那云在转,云不转那风在转,风不转那心也转,心不转那风在转,风不转那云在转,云不转那水在转,水不转那山也转。

没有憋死的牛,只有愚死的汉,蜘蛛吐丝画它自己圆,那太阳掏洞也要织它那条线,再深的巷子也能走出那个天。 山不转那水在转,水不转那云在转,云不转那风在转,风不转那心也转,心不转那风在转,风不转那云在转,云不转那水在转,水不转那山也转。 没有流不出的水,没有搬不动的山,没有钻不出的窟隆,没有结不成的缘 那小曲好唱,唱好了那也难,再长的路程也能绕过那道弯,也能绕过那道弯。 提问:“山不转水在转”,这句俗语的寓意是什么? 学生讨论:(略) 教师:世间万物都是运动的。“山”、“水”、“云”、“风”、“心”都在不停地“转”,运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无法让世界停止运动。 “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人转”,也说明,不管有多少苦难,有多少坎坷,只要用积极的行动去克服困难,总会有峰回路转、阳光明媚的一天。 案例2:“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吕蒙是三国时期吴国人,自小未曾读书,没有文化,别人都看不起他,称他“吴下阿蒙”。他因此发愤学习,终成饱学之士。人们对吕蒙的进步十分惊讶,吕蒙笑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毛主席曾经高度评价吕蒙道“吕蒙如不折节读书,善用兵,能攻心,怎能充当东吴统帅?我们解放军许多将士都是行伍出身的,不可不读《吕蒙传》。” 提问:“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个典故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略) 教师:人生也是运动变化的,不会停滞不前,我们要积极行动,开创人生的新局面。 用运动变化的眼光看待他人,理解他人的不完善、不成熟。 一、物质在运动中存在 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第二课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第二课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2 教学目标: 1. 认知:了解物质运动及规律的有关知识,了解人生行动的特点、意义,了解人生行动的制约因素,理解人生与行动的关系。 2. 情感态度观念: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生行动的目的性和自觉性,增强人生行动的效率。 教学重点:1.事物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2.敢于行动,善于行动。 教学难点: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2.人生存在于行动中。 讲授

见屏幕 <思考题> 南极大地的水陆交接处,全是滑溜溜的冰层或者尖锐冰棱。企鹅没有可以用来攀爬的前臂,也没有可以飞翔的翅膀,如何从水中上岸?聪明的企鹅是在将要上岸之时,从海面扎入海中,拼力沉潜,一直沉潜到适当的深度,借用水的浮力,迅猛向上,落于陆地之上。企鹅的沉潜是为了蓄势,积聚破水而出的力量,看似笨拙,却富有成效。 我们应该如何在逆境中行动?

案例1:(多媒体展示)歌曲《山不转水在转》 山不转那水在转,水不转那云在转,云不转那风在转,风不转那心也转,心不转那风在转,风不转那云在转,云不转那水在转,水不转那山也转。 没有憋死的牛,只有愚死的汉,蜘蛛吐丝画它自己圆,那太阳掏洞也要织它那条线,再深的巷子也能走出那个天。 山不转那水在转,水不转那云在转,云不转那风在转,风不转那心也转,心不转那风在转,风不转那云在转,云不转那水在转,水不转那山也转。 没有流不出的水,没有搬不动的山,没有钻不出的窟隆,没有结不成的缘 那小曲好唱,唱好了那也难,再长的路程也能绕过那道弯,也能绕过那道弯。 提问:“山不转水在转”,这句俗语的寓意是什么? 学生讨论:(略) 教师:世间万物都是运动的。“山”、“水”、“云”、“风”、“心”都在不停地“转”,运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无法让世界停止运动。 “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人转”,也说明,不管有多少苦难,有多少坎坷,只要用积极的行动去克服困难,总会有峰回路转、阳光明媚的一天。 一、物质在运动中存在

哲学与人生 教案 中专 中职 第一课 第二课上课讲义

哲学与人生教案中专中职第一课 第二课

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教学目标】 1.认知:使学生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理解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是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 2.情感态度观念:培养学生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与观念。 3.运用:培养学生运用本课知识把握客观规律,判明客观实际,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人生选择的基本能力。 【教学重点】 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 2.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教学难点】 1.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教学方法】 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选择正确的道路,永远比跑得快更重要。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生命,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 人生如同在池塘里钓鱼,选对池塘才能钓大鱼,在错误的地方垂钓,肯定钓不到想要的鱼。 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萨特说过一句富于哲理的话:人有选择的自由,但是没有不选择的自由。这位大师的话道出了这样一个真理:人生处处有选择。

选择是什么?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命运,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因而,选择就是人生的第一推动力。 只有选择,人生才有主题;只有选择,人生的坎坷才会被踏平;只有选择,人生才能冲破世俗的藩篱;只有选择,人生才能演奏出生命的华彩乐章。 通过短文让学生了解人生必须要选择,并思考选择的依据是什么!运用教材第2页中“小赵从事农机维修成功”的事例,让学生讨论分析,导入本课的学习,引入客观实际的教学内容。 <新课讲授>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公元前638年11月初一,宋楚两军在泓水(今河南柘城北)相遇。宋军的数量小于楚军,处于劣势。但是宋军占据了河边的有利地形,在楚人还没渡完河的时候,宋军已经列阵完毕。公子目夷建议说:“彼众我寡,我军获胜的希望不大,不如趁现在楚军还没有完全渡过泓水,我们发动截击,完全有把握扭转劣势。”宋襄公不听,他认为截击正在渡河的对手是不道德的,于是就约束全军不得出击。待楚军渡过泓水、正在慌忙列阵的时候,公子目夷又建议道:“我们趁敌人还没有列阵完毕,掩杀过去,还有希望获胜。”宋襄公又拒绝说:“要等敌人列阵完毕,我军才能出战。” 很快,楚军排列完毕,严阵以待,宋襄公这时候才下令对楚军发动全线进攻。他自己亲自驾着兵车,车上飘扬着“尊王攘夷”的大旗,杀向楚国的中军。一场大战下来,宋军惨败,宋襄公精锐的中军全军覆没。宋襄公本人也在乱军中被砍伤了屁股,亏得公子目夷和公孙固等人拼死搭救才逃回商丘。 宋国在泓水之战中损失惨重,国势从此一蹶不振。就连齐孝公也趁火打劫,借口宋国没有参加由陈国发起的颂扬齐桓公的盟会,起兵伐宋。宋国开始沦为大国的附庸,在楚国、晋国等大国之间艰难摇摆以求生存。 宋襄公的霸国梦自此彻底终结了。而他本人也因这次战争的伤势而去世了。

第二课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一、选择题 马克思说:“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 存在、生活。”据此回答1~2题。 1.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 )。 A.自然界的变化和发展B.人类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C.事物上升的变化和发展D.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变化和发展2.马克思上述论断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 A.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和根本属性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派生物 D.人和运动都有物质承担者 3.世界唯一不变的是变化。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 A.变是世界的本质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 C.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4.有一个人向邻居借钱后,一直拖着不还,邻居只好前去讨债,没想到这个人却说:“一切皆流,一切皆变,借钱的我是过去的我,过去的我不是现在的我,您要讨债就向过去的我讨吧!”从哲学的角度看,这个人的错误在于( )。 A.否认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B.割裂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C.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D.歪曲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5.“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是说( )。 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运动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D.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6.《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日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日: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 )。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7.“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著名诗句所蕴涵的哲理是( )。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 C.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 D.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8.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对我们的哲学启示有( )。 ①尊重规律,利用规律②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少产④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拔苗助长,苗枯田荒。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 A,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B.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

哲学与人生 教案 中专 中职 第一课 第二课

【教学目标】 1.认知:使学生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理解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是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2.情感态度观念:培养学生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与观念。 3.运用:培养学生运用本课知识把握客观规律,判明客观实际,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人生选择的基本能力。 【教学重点】 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 2.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教学难点】 1.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教学方法】 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选择正确的道路,永远比跑得快更重要。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生命,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 人生如同在池塘里钓鱼,选对池塘才能钓大鱼,在错误的地方垂钓,肯定钓不到想要的鱼。 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萨特说过一句富于哲理的话:人有选择的自由,但是没有不选择的自由。这位大师的话道出了这样一个真理:人生处处有选择。 选择是什么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命运,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因而,选择就是人生的第一推动力。 只有选择,人生才有主题;只有选择,人生的坎坷才会被踏平;只有

选择,人生才能冲破世俗的藩篱;只有选择,人生才能演奏出生命的华彩乐章。 通过短文让学生了解人生必须要选择,并思考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运用教材第2页中“小赵从事农机维修成功”的事例,让学生讨论分析,导入本课的学习,引入客观实际的教学内容。 <新课讲授>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公元前638年11月初一,宋楚两军在泓水(今河南柘城北)相遇。宋军的数量小于楚军,处于劣势。但是宋军占据了河边的有利地形,在楚人还没渡完河的时候,宋军已经列阵完毕。公子目夷建议说:“彼众我寡,我军获胜的希望不大,不如趁现在楚军还没有完全渡过泓水,我们发动截击,完全有把握扭转劣势。”宋襄公不听,他认为截击正在渡河的对手是不道德的,于是就约束全军不得出击。待楚军渡过泓水、正在慌忙列阵的时候,公子目夷又建议道:“我们趁敌人还没有列阵完毕,掩杀过去,还有希望获胜。”宋襄公又拒绝说:“要等敌人列阵完毕,我军才能出战。” 很快,楚军排列完毕,严阵以待,宋襄公这时候才下令对楚军发动全线进攻。他自己亲自驾着兵车,车上飘扬着“尊王攘夷”的大旗,杀向楚国的中军。一场大战下来,宋军惨败,宋襄公精锐的中军全军覆没。宋襄公本人也在乱军中被砍伤了屁股,亏得公子目夷和公孙固等人拼死搭救才逃回商丘。 宋国在泓水之战中损失惨重,国势从此一蹶不振。就连齐孝公也趁火打劫,借口宋国没有参加由陈国发起的颂扬齐桓公的盟会,起兵伐宋。宋国开始沦为大国的附庸,在楚国、晋国等大国之间艰难摇摆以求生存。 宋襄公的霸国梦自此彻底终结了。而他本人也因这次战争的伤势而去世了。 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宋襄公会失败引导学生得出客观实际的含义,以及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重要性。通过引导得出下列三个结论。 1.把客观实际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2.从实际出发,就要探寻和把握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做到实事求是。运用教材第3页中“张仲景诊病”一例,强调客观事物具有内在规律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各位老师:各位评委和领导!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从零出发,从尊重做起——第二课: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按照要求,我从三个方面说起: 首先,谈谈我的教学设计。教育是一项工程;德育,更是育人灵魂的工程。《哲学与人生》从书名上可想而知:谈哲学,谈人生,谈哲学与人生的交融。其中第一单元的第二课《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更是这本教材内容的基点之一,是学生实现人生、展示人生不可或缺的一课,在全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当然对于它的教与学、它的准备、效果等都应更加精心的设计和规划才是。从哪儿说起呢?就从我作为教师的态度来说吧: 第一,我的教书态度是:永远从零出发! 零就是没有,就是无。正因为没有,才要努力;正因为无,才没有负担,才留有空间。因此,自己对待教材和这课的内容上怀着虚心态度,认真钻研,贯通融会,善于发现,常怀惊喜之心。通读一遍,细细琢磨,有亮点,有创新,无论对哲学作为理论本善的增删,或是对人生作为应用的大量引进和自然贴切的的风格来说,都和主编王霁先前的《哲学基础知识》有更大的飞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接着我便对这一课有了更加广泛的钻研和准备,也更坚持了自己以往所主动追求的教学理念,即下面要说的: 第二,从尊重做起,慈悲、平等、智慧! 从尊重做起,是一切工作和事业的心理起点。慈悲是佛家用语,用在师生关系中,是对学生的无限关爱;平等,是对学生的等无差别的关爱;智慧是对学生因人而异的教学过程和方法安排,其中同时兼有照顾共性和个性的使命。教学设计的重要一环就是备课。而备课,正是围绕着我们要学习的具体内容来全面考虑学生的学习接受心理、教材本身所提供的内容和学生实际、生活实际之间有无距离、老师自身以怎样的方式来更好的利用课堂、促进师生互动体现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等,这一切如果没有更高更好的教学理念,即使有再多的技巧也难以付诸实践。而慈悲平等智慧体现在备课中,就是以学生为本,使备课的内容深浅广狭、语言表达的形式运用等尽量考虑符合他们的实际。好在这课从总

第二课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第二课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第一课时积极行动实现人生发展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第二课的第一课时,学习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的观点,引导学生体会人生必须敢于行动、善于行动,才能创造出成功的人生。从哲学知识角度看,坚持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是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本质是物质的要求,人生贵在行动的重要哲学依据。从解决人生问题的出发点上来说,本课的核心内容是人生行动决定人生发展,人生贵在立即行动,帮助学生明确要珍惜生命,增强自觉行动的效率,为帮助学生走好人生路、实现成功的人生奠定理论基础。 教学重点: 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人生贵在立即行动。 教学难点: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学情简要分析 中职生正值青春期,身心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突出、独立精神的加强,认知水平也有很大提高,逻辑思维与辩证思维能力、对事物的分析与综合能力、创造性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可能达到较高级的水平;情感变得丰富细腻;意志力逐渐成熟。但知识基础比较薄弱,部分中职生有失落和自卑感,个别中职学生惰性和厌学心理较重,感恩心和责任感不强等。由于他们生活经验有限,看事物做事情,往往不能从个人的主客观条件出发,从而不能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从而影响学生的成长和人生发展。 ●教学目标分析 认知目标:了解物质运动有关知识,了解人生行动的特点、意义,了解人生行动的制约因素,理解人生与行动的关系。

情感态度观念目标:人生行动决定人生发展,人生贵在立即行动,充分发挥人生行动的目的性和自觉性,增强人生行动的效率。 运用目标:运用所学知识,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勇敢走出自己的人生之路,用积极的行动构筑辉煌的人生。 ●课堂教学过程 【创境激趣——直面生活感受人生发展】 前面第一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道路。知道了客观实际是我们走好人生路以及对自己的人生进行选择的前提和基础,并且明白了我们这个世界是统一于物质的,而物质世界又是多样性和统一性的。而正是物质世界的这种多样性和统一性决定了我们人生多种选择的可能性。俗话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们每个同学的人生道路都是广阔的,我们每个同学都可以拥有灿烂的人生、光明的前途。而我们这种灿烂的人生、光明的前途的实现,不仅需要我们选择好,更要行动好。 当我们在面对人生多种可能性时,做出正确的选择,固然重要,但只有选择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付诸行动,才能实现人生的目标。 (播放邓亚萍的故事) 邓亚萍,河南郑州人,前中国女子乒乓球队运动员,1983年入河南省队,1988年被选入国家队,1997年退役后进修个人学业;其运动生涯中,获得过18个世界冠军,邓亚萍是第一个蝉联奥运会乒乓 球金牌的球手,曾获得4枚奥运金牌,被誉为 “乒乓皇后”,是乒坛里名副其实的“小个子巨 人”。邓亚萍与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忘年 之交的故事曾被传为佳话。邓亚萍是2001年北 京申奥团成员之一,北京申奥形象大使;2009 年4月16日,邓亚萍就任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 记。2010年9月26日,邓亚萍任人民日报社副 秘书长兼人民搜索网络股份公司总经理。

第二课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第二课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主要脉络 一、积极行动实现人生发展 1.人生发展不能光说不动 2.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3.人生贵在立即行动 二、把握客观规律,善于行动 1.敢于行动不等于成功行动 2.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3.把握规律,善于行动 一、积极行动实现人生发展 1.人生发展不能光说不动 《为学》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皆被明日累, 明日无穷老将之。 晨昏滚滚水东流, 今古悠悠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 请君听我《明日歌》。 今日歌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 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 人生百年几今日, 今日空过真可惜! 若言姑待明日至, 明朝还有明日事。 为君聊赋今日歌, 努力请从今日始! 没有行动,任何目的和理想都不可能转化为现实。

理想行动现实 人生行动 人生行动决定人生的发展。 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由一连串的行动构成的。 目的和理想都是需要通过自己的行动才能实现。 行动是人运用体力和智力实现目的和理想的过程,是使用现实的物质力量改变对象的过程,也是人的内存精神、道德力量的展现过程。 世界是运动的 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的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有自己的运动形式,不同物质有不同的运动形式。 基本运动形式(按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分为: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和社会的运动。 机械运动 物理运动 化学运动 生物运动 斗转星移,海陆变迁 电子饶着原子核运动自然界是不停运动的 铁生锈,物体腐烂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少小离家老大还,乡音无改鬓毛衰人体生命是不停运动的 小时四条腿,长大两条腿,老了三条腿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人类社会也是不停

2.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课程名称】第一课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教学计划】2课时(90分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物质运动与物质规律的有关知识,了解人生行动的特点和意义,了解人生行动的制约因素,理解人生与行动的关系。 2.能力目标:运用所学知识,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勇敢地走出自己的人生之路,用积极的行动构建辉煌的人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充分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增强行动的效率。 【教学重难点】 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2.事物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3.人生存在于行动之中。 4.敢于行动,善于行动。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为主 【教学过程设计】 原理: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事物的变化。 教师活动: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的走好人生的道路。知道了客观实际是我们走好人生路、以及对自己的人生进行选择的前提和基础。就像那句话说的一样~“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们每个同学的人生道路都是广阔的,我们每个同学都可以拥有灿烂的人生,光明的前途。而我们这种灿烂的人生、光明的前途的实现,是需要我们每个同学从自身和社会两个方面做出实际慎重的选择的,只有我们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前,做出适合自己适应社会的正确的选择,我们才能脚踏实地的为我们人生走好下一步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认识掌握、并从行动上落实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哲学观点,对于每个同学的人生之路都是非常重要的。 说到人生之路,要走好、要选择好之外,还要行动好。我们知道了要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需要我们在面对人生多种可能性时,做出正确的选择,这种选择就

第二课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学习提纲及练习

《哲学与人生》学习提纲 第二课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1.什么是运动?运动有哪些基本形式? (1)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是基本运动形式。2.了解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都是运动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没有物质的运动和没有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思议的。 (2)物质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和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物质运动也有某种静止的状态和稳定的形式,但这种静止和稳定总是暂时的、有条件的,因面是相对的。3、了解规律的含义及其特点; 规律的含义: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的特点: (1)规律具有客观性: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2)规律具有普遍性: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的要求我们应该怎么做: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规律虽然是客观的,但规律可以被人所认识和利用。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4、理解人生行动要遵循客观规律

(1)人生不仅要敢于行动,更要成功行动 要实现成功行动,就要善于行动,就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善于寻找做事的方法,,善于发现事物运动的规律。 (2)人生行动是有规律的 人要想通过行动达到自己的目的,实现人生理想,必须努力探索、认识和把握人生行动规律。 (3)追寻人生成功必须把握规律,善于行动 人生行动要以把握客观规律为前提。行动的方法是否科学,行动能否成功,关键是要遵循客观规律。人生行动只有遵循和利用客观规律,才能找到科学的方法,才能取得成功。 我们要善于行动,就要把握规律,掌握方法,学会做事,克服盲目性。 第一、做任何事情都要确立目标; 第二、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准备; 第三、做任何事情都要有顺序; 第四、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始有终。 练习: 1.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这说明() A.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 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固有属性 C、物质的唯一性就是客观实在性 D.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 2.对右面漫画的哲学寓意正确解读的 A.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B.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C.敢于行动就等于成功行动 D.人生贵在立即行动 3.古希腊有一个故事:某人借了别人的钱, 到期不还。债主上门讨债,欠债人说: “_切都是变化的,现在的我已经不是以前的我,所以我不欠你的债。”气愤地打

2018年中职哲学与人生全套精品教案

哲学与人生全套(教案)

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理解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是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 2.情感态度观念: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与观念。 3.运用:运用本课知识把握客观规律,判明客观实际,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人生选择的基本能力。 【教学重点】 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 2.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教学难点】 1.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教学方法】s 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手段】ss 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as 2学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选择正确的道路,永远比跑得快更重要。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生命,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 哲学家萨特说过一句富于哲理的话:人有选择的自由,但是没有不选择的自由。这位大师的话道出了这样一个真理:人生处处有选择。 选择是什么?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命运,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因而,选择就是人生的第一推动力。 只有选择,人生才有主题;只有选择,人生的坎坷才会被踏平;只有选择,人生才能冲破世俗的藩篱;只有选择,人生才能演奏出生命的华彩乐章。 通过短文让学生了解人生必须要选择,并思考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运用教材第2页中“小赵从事农机维修成功”的事例,让学生讨论分析,导入本课的学习,引入客观实际的教学内容。 <新课讲授>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王强的父亲是个足球迷,一心想把儿子培养成未来的足球明星,为此,他把儿子送进一家有名的足球学校。经过几年的刻苦训练,王强的球踢得有

哲学与人生教案中专中职第三课第四课

第三课能动自觉与自强不息 【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如何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的基本哲学观点;理解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和基础。 2.情感态度观念: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3.运用:把握客观规律,明确人生发展方向,做一个自强不息、勇于行动、善于行动的人。 【教学重点】 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 2.自信自强对人生发展的作用。 【教学难点】 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 2.增强自信自强意识。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图片:青藏铁路的建设 设问:这是人类铁路建设史上亘古未有的穿越:跨越“世界屋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西方舆论称它“堪与长城媲美”。这个事例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小结)青藏铁路最后一排铁轨稳稳安放在拉萨河畔。自此,占中国1/8土地的西藏结束了没有铁路的历史,青藏高原1300年来的沧桑苦旅成为永恒的记忆。这是人类铁路建设史上亘古未有的穿越:跨越“世界屋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西方舆论称它“堪与长城媲美”。这是世界工程史上从未经历过的艰难:大部分线路处于“生命禁区”和冻土区,国外专家认为在这里修铁路“几乎不可能”。数万名青藏铁路建设者挑战生命极限,破解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世界难题,将无数奇迹定格在雪

域高原。青藏铁路的成功建设正是人们充分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新课讲授> 一、自觉能动性是人特有的能力 1.自觉能动性的含义 幻灯片:自觉能动性的定义(教师进一步解释说明) 自觉能动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点。自觉能动性又叫主观能动性,是人的意识所具有的特点,是其他物质所不具有的特殊能力,即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例如:“黑猩猩的事例”,说明无论多么聪明的动物,也只是消极地适应自然。主观能动性是人特有的能力和活动。 2.自觉能动性的特点 首先,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突出表现为我们通常说的“想”。例如:李四光与中国石油。价值规律、万有引力、元素周期律、新陈代谢、社会发展规律的发现。 其次,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即通常所说的“做”。 (1)人们按照自然规律改变自然物原先的形态和内部结构,创造了许多自然界原来不存在、单靠自然力量也不能产生的事物。例如:克隆羊、人造心脏、人造蛋白质。 (2)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发挥其对人们有利的作用,限制其破坏作用,甚至变害为利。例如:展示建设三峡时的图片,指出三峡的建设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变害为利的最好的例证。 再次,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例如:长征精神、铁人的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98抗洪精神。 3.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制约 (1)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正确指导行动。例如:万有引力定律。 (2)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利用规律,创造条件,改造客观世界。 教师设疑:“嫦娥奔月”是我国古代的神话,它反映了古代人对人类登上月球的向往。而今天,人类已把这个神话变成了现实,这又包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